多媒体创设情境(共12篇)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情境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很多教师把情境教学作为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的听课与调研活动中,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通病
1. 情境创设目标指向性弱
有些教师为追求情境创设的效果大费周章, 但在本质上却没有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境达不到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也有一些情境创设只注重趣味性, 如通过玩游戏让学生初识Flash, 学生看后如过眼云烟, 没有知识含量, 学生在情境中不思考、不探索、没收获, 没沉淀。
2. 情境创设局限于导入环节
很多教师只在课堂导入时使用情境创设, 他们觉得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开开眼界,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出新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这种仅让学生开一下眼界, 没有连贯性的情境, 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堂情境的结束而终止, 得不到很好的延续。
3.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在情境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也不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 只为创设而创设, 削弱了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例如, 教师照搬教材中的情境, 而不考虑情境是否过时。又如, 教师没有照顾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真实社会经验, 创设出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没有真实感受的情境, 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提不起兴趣。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几点体会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 (而非迫于外界压力) 去想象、思考、探索, 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 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 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 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简言之, 好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情境创设要源于生活, 唤起学生共鸣
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实际需要, 创设合理有效的、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才能使学生对情境所涉及的人和事产生移情作用, 主动构建知识。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留心收集、积累能设计或利用成为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 把生活融入教学, 使教学面向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 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 更好地改选和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例如, 《PS合成技术》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色相饱和度调整对颜色的不同影响来进行抠图。生涩的概念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 但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实例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笔者将课外收集的关于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与体育明星刘翔、姚明的照片放在一起, 用PS加工成诙谐有趣的“班级故事”, 并以相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一下被吸引了过来, 纷纷展开讨论。此时在相册的最后跳出了视频链接——神奇的合成技术。能获得明星的签名已是不易, 更何况是与他们的合影。但是PS软件就有这样的功能。学生被PS深深吸引, 不但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热情亦是高涨。
2. 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只是手段, 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才是教学目标。因此在创设情境前, 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在创设情境时, 要清晰地融入情感、知识与技能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从而使情境能紧扣教学目标。
3. 情境创设要贯穿课堂, 形成系统
在导入环节运用情境创设能起到引起注意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但情境创设不应局限于导入环节, 而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 即创设课堂情境要有相对的完整性。能把整节课都包含在完整的情境中, 有助于课堂的调度与控制, 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如果创设多个情境, 且相互之间又毫无关联, 容易使学生的思路混乱。
4. 情境创设要有内涵、有探索、有交流、有反馈
在课堂中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互动交流的快乐。从沟通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不但有助于学生构建更成熟完善的认识系统,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 创设的情境要富含知识性和探索性, 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例如, 笔者在《MOIVE MAKER短片制作》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 为学校招生做宣传短片的情境。教师提供网络环境和部分素材。每个团队由学生自己分工, 负责文案策化的, 收集、选取素材的, 后期加工、合成的, 大家合作交流, 最终以团队为单位上交作品。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但对网络、图像软件、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索, 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创设这种情境, 除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区域, 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总之, 课堂情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节没有情境 (或流于形式的情境) 的课堂就好像没有血肉的躯体, 显得非常单薄, 缺乏生机。要想让课堂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创设课堂情境时, 就要对课堂情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思考。一个好的情景能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 能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2
郭洪禄
《早春》是小语十二册讲读课文《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全诗描绘了唐朝京城长安早春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由于古诗具有语言凝炼、概括性强的特点,加之时代久远,学生学习时很难进入情境,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当然也就很难感知其中美的意韵。基于此,在教学时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录音,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古诗大都节奏鲜明,格律严整、韵味悠长,充满了音乐的美感,若配以优美和谐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意境,定能为理解古诗降低理解的坡度。为此,《早春》这首诗的讲授伊始我放了一段古筝乐曲,那时而低沉时而激扬的琴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当他们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时,教者便随着音乐,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初步感知到诗文的美妙,并产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浓厚兴趣,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利用投影,品词析句,突破难点
教学古诗应由字词的理解入手进而达到对诗句乃至全诗的理解。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缩小这种差别,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早春》的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我便先讲酥就是酥油,我们习惯称为奶油;润,是滋润。这时我问学生,什么东西经过早春细雨的滋润象奶油洗过一般呢,学生中有说是泥土的,有说是天街的大道的,这时我投映出一幅近看天街(通往皇宫的大道)旁边的刚拱出泥土的草芽被细雨滋润得润泽而生机勃勃的特写镜头,学生一下子都异口同声地讲:“是小草。”我讲,这是近看,而往远看,却“草色遥看近却无”,城市学生对诗人的独特感受一般理解不深,我就利用活动投影片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对这句诗中的“无”字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就字面意思理解为“没有”。如果只单纯讲解,学生只会在形式上认同并不能真正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我投映的这张复合抽拉片,具体力:①底片上画出近看小草稀稀疏疏的景色;②覆盖片上画上远看小草一片浅绿色。令其画面绿色与底片小草重合,两张片子合在一起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抽掉覆盖底片上的绿色,就是近看小草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打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体会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然后抽掉覆盖在小草上的绿色,呈现出近看小草星星点点,似有似无的画面。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无”字的真正含义。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浅绿,而走近了看却又不分明了呢?”通过反复演示活动画面,把从远看因视野是一大片,稀稀疏疏嫩草聚在一起,形成一片浅草色;近看因为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星星点点的浅草芽不连成一片,因而近看反而显现不出早春的草色。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活动的画面吸引了,为了加深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我便问学生,谁能举出我们所见的景物有远看分明近看反而不分明的例子?学生兴趣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举个看足球赛例子,呈现足球运动员近景特写镜头时,足球场地草并不连成一片,连土色地皮都看得很清楚,而反映整场球赛时,足球场地的草却绿悠悠一片。”从学生们的回答中,达到了开发智力,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运用录音、投影,激发情感,领捂诗情
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课情境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中学语文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画面,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声音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意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中学语文的情境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冲击,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巧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苏州园林》这样的说明文,学生向来就感觉比较枯燥,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先这样导入:“有一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苏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叫“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接着我就播放苏州园林的图景视频,那精美的画面、感性的解说,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那美轮美奂的园林美景之中。学生情绪兴奋,边看边惊呼:“真美啊!”接着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哪里?”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方法论来看,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青少年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青少年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能使青少年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青少年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青少年本身的自我运动,即学习的兴趣及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及动力,他们就乐意去做,可以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二、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再以《苏州园林》为例,上到这个环节时,我先放这课的前半部分的图景视频让学生欣赏。这部分视频体现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上古典音乐,亲自为学生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体现这个特征的?2.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图景视频,能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理清本文的“脉络”。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三、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制作了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幻灯片的顺序,把我校校园内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由于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我让学生先谈谈对学校景点布局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了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
四、创设情境发展抽象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的课件,如脱、穿大衣,都可以通过放映图片来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来达到的,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利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境,趣味性,目的性,整合性,时代性,生活化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采用各种丰富多采的形式, 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用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展现出来. 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或形象, 它有形、有色、有声、有较强的刺激性,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次公开课中, 教师教“观察物体”时, 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笑话情节: 有两只蚂蚁在争论牛的大小, 一只蚂蚁爬到了牛的蹄子上说: “牛比碗大不了多少. ”另一只爬到牛角上的蚂蚁说: “不对, 不对, 牛弯弯的, 长短和黄瓜差不多. ”学生笑了, 说他们说得都不对. 通过这个类似于瞎子摸象, 各从各的揣摩角度, 未免带有主观性判断的动态小笑话,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还能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体会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 进而引起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有目的性的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 自由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教学“循环小数”, 先期在电视屏幕上放出有关“循环”的动画: 一只小悟空背着金箍棒, 从甲地到乙地循环往返; 一个雷达不停旋转; 一个秒表不停重复1 ~ 60. 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谈论、猜测. 在他们的议论中, 自动出现“重复”、“循环”等词语. 上课伊始, 我以此为契机提问学生, 刚才在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轻而易举地引出了“循环”, 理解了循环的意义是重复多次地按着同一轨迹重复同一活动.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就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从学生身边关系密切的事情入手,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 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 教学“量的计量”复习课, 在引入时设计“猜猜她是谁”这一情境,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段话: 她是一名教师, 她出生于1981年6月21日, 她的身高是165厘米, 体重55千克. 她的办公室面积大约6平方米, 她和你们很亲近. 学生利用给出的信息争先恐后的猜着, 大多数学生都猜出了这个教师是谁. 接着多媒体课件显示了该教师的照片, 学生很高兴. 这是一个用量的计量概括一个人形貌特征的实例, 由此即可轻松地引出课题, 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从而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有整合性的教学情境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 - 新旧知识连接点 - 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开展, 促进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例如,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设计了两组画面: 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 感知单位“1”, 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如6个苹果组成的整体、8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屏幕上依次显示, 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感知, 从而抽象概括出一个东西 ( 一个苹果、蛋糕) 、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 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 都可看作单位“1”, 同时屏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 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 即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 大可大到整个宇宙. 由平均分到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有时代性的教学情境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学生在变化, 然而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教材却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对的滞后性. 因此,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不要被教材所束缚, 而应与时俱进, 及时关注当代信息, 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科资源, 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的教学情境. 例如, 教学“秒的认识”时, 多媒体播放“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倒计时的壮观场面 ( 录像中显示时间) , 让学生一起数, 问: 数两个数间隔多长时间呢? 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 而且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热情,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娟.情境, 打开儿童数学学习的通道, 小学数学教育, 2012 (12) .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5
【内容摘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认真选择、合理利用,就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多媒体 创设
小学英语 教学情境
一、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由于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因而有着较大的教学优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声音、形态、色彩、动作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可以帮助教师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自觉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理解学习内容、理清学习思路,从而领会学习要点。
多媒体的闪烁变形、声像同步、动画效果、人机会话等多种手段,有利于营造恰当而轻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生动直观的演示效果,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可以做到图、文、声、形并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输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特有交互式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界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对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境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必要性
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显得尤重要。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是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的,要想掌握和运用好英语,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以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恰到好处地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利用多媒体创设英语教学情境也是必要的。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英语课堂情境,帮助儿童掌握大量内容丰富、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又是发展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在上英语课时,如果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单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规律,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就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避免大脑皮层的疲劳,就能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让学生观看录像中人物交际的场面,并模仿扮演角色、练习对话,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必要的,是取得成功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
以上分析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和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必要性,但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教学目的,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对象的不同,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
1、声像结合,营造英语氛围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出现开口难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应营造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具体的会话教学中,不妨先播放示范的音像资料,或以特定的音乐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为进一步的模仿和应用做好铺垫。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Lesson 11为例,教学对话: A: Hello!How are you ?(喂,你好吗?)B: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很好,谢谢。你好吗?)A: I am fine ,thanks.(我也很好,多谢。)针对这一对话,教师可设计相应情境。画面显示:清晨,公园里有很多锻炼身体的人。李爷爷和王奶奶碰见了„„先让学生猜一猜人物之间会说些什么,这对具体情境中的学习者来说,相当容易。接着教学对话,并让学生模仿、操练加以巩固。这样学生不但能轻松掌握以上会话,而且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会话。通过多媒体的这种效果,教师可免去生硬的中文解释,从而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声形俱现,加速理解识记
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容易触景生情,激发起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有助于学生加速理解识记,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Lesson 41的课文对话“Can I help you?”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了这样几个情境:(1)一位小学生帮助老爷爷过马路。(2)顾客到商店去买东西。(3)一位外国游客到王朝大酒店登记住宿。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边看边说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 ?”这句话,而且知道了这句话的具体使用环境(什么时候说),和它所表达的内在意义。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对话的理解和运用。
在基于情境的教学中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从而使表达的内容前后衔接紧密。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对话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呼应这句话,如“ Thank you../ Thanks.” 和 “you are welcome./ My pleasure.” 等句子。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得当,可以使英语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造条件来调动小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学生投入到自然的语言交际氛围中去,使学生语言交际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得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
3、人机交流,拓宽练习渠道
练习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可以说练习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练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操练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英语课上,除了一些常规的课堂训练方法以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优势来辅助教学,设计出新颖的练习,给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练习天地。
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时,可采用人机会话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些“带你出国”、“走进England”、“走遍美国”等CAI课件,要求学生与计算机进行直接的口语交流,仿佛进入了英语的天地。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学习动机明确,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33-02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电脑程序处理图形、图像、文字、影音等的电脑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就是将这些技术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用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表达书本中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习情境创设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看一遍课文,然后标注下段落,教师再带学生读一遍课文,提问学生哪些是文章中心句、文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让学生讲讲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读后感之类的。这样的语文课毫无生趣、枯燥乏味,也难怪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昏昏欲睡。笔者认为课堂是一个智慧碰撞的地方,只有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大家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才能达到让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目的,试问大家上课只听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一言不发,或者单纯的一问一答,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更不用说开发学生的智慧了。
教师把课文中文字描述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配上优美的讲解或者音乐呈现到学生面前,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创设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更能扩大知识面。
2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习情境创设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当前正处在一个积极创新的时代,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多媒体技术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学生的思维激情四射,形成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更能触发学生的想象,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
多媒体技术更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对一件事物感兴趣了,才会自主去探索去了解,不然只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学生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语文学习中确立,所以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运用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的配音让学生在有兴趣地观看丰富多彩的课件的同时记住了教师想传授的知识点。多媒体技术的趣味性、生动性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相比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更能增加讲课内容 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想要扩大知识面只有利用课后阅读课外书,但是现在的学生的课后多被家长安排去上舞蹈、钢琴之类的辅导班,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外书,因此更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无需在黑板上书写,整篇内容也不用带学生朗读,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生已理解大意。这样就节约了课堂时间,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就能更多地增加课堂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能减轻学生负担 现在家长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后会为学生安排各种辅导班,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压力就更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
3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习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来很优美的语言;但是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来说,一看到作文就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对其进行学习情境教育,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度,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感情。
教师之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互相借鉴和学习。教师在备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笔者至今对中学学过的一首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记忆尤深,那是因为语文老师在教这首词的时候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的开场先缓缓响起安静柔和的曲调,让听者一下子就能沉入其中。安雯用温柔细腻的声音配合复古的乐调反复吟唱李清照的这首词,整首歌婉转动听,惹人怜惜,让人沉浸在李清照思念丈夫的感情中无法自拔。教师用一首歌曲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下整首词。不用多说,学生已经在听歌的过程中明白了词人是出于何种感情写下的这首词,也明白了词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还有一次对语文课记忆尤深的是有机会听到一位教师的讲课,他讲的是《罗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船长在遇到海难的时候,临危不乱地指挥船上乘客和船员逃生,自己却和心爱的船沉入大海的故事。这位教师没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轮船进水快要沉入海底时的一段影像。学生明显都很感兴趣,在整个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专心致志地观看视频。在播放到灾难来袭时,船上有的乘客胆小惊慌想要先逃走时,学生会露出鄙夷的眼神,影片的音乐更加渲染了在大难来临时人们高度紧张的气氛。
播放完后,学生再对比罗曼底号的这位船长,更被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所折服。笔者也深深钦佩这位教师的智慧,因为对于有些没坐过甚至没见过轮船的学生来讲,单纯地给他讲在海难面前这位船长多么多么的大无畏,想来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他才会知道海难的可怕,才会深刻理解这位船长的精神是多么的大无畏。
4 结束语
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把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应用到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中,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一枝粉笔打天下的教育模式,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视频、语言、音乐等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静兰.浅谈信息技术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2(5):15.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7
一、趣味性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用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 结合学生喜欢故事, 且容易在故事中获取知识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呈现这样一段小视频资料:有两只小蚂蚁因为牛的大小问题产生了争论, 一只认为牛和盘子大小差不多, 原因是这只蚂蚁爬上了牛的蹄子, 因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而另一只蚂蚁则认为牛是弯弯的, 原因是它爬到了牛角上, 学生看了这段资料在哄笑的同时, 教师可以顺势做出引导, 那就是观察物体如果从局部出发不顾及整体, 那么很容易出现自以为是的主观性判断, 那么应该怎样观察物体呢?顺势就可以导入所学内容, 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真实性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根据学习内容挑选学生熟悉的话题、经历的活动作为课堂活动的素材。这样具有真实性的素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才更具有心理真实度,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位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 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 结果是小鸭第一, 小猴第二, 小马第三, 小熊第四, 许多学生当即表示不同意, 认为生活中小马不可能比小鸭跑得慢。显然“虚拟”不等于“虚假”, 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三、目的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情境时, 应服从教学目标, 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 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如, 教学“搭配中的学问”, 课件展示小猴子一家, 请看:“小猴子一家特别喜欢运动, 这一次小猴子父子要参加运动会, 他们新买了几件运动服, 看, (课件出示两件衣服三条裤子) 如果一件上衣配一条裤子,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请大家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创设运动服装搭配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四、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学生身边关系密切的事情入手,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
教学“口算乘法”时, 多媒体呈现生活中的水果超市情境, 店员和妈妈动态对话:“这种草莓每筐装15盒。”“我要3筐。”“3筐是多少盒”?将抽象、枯燥的口算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口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 教学“24时计时法”, 教师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位小朋友在一天24小时中不同时刻所做的事情的活动场景, 目的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解读这些熟悉场景的过程中, 感受时间的流逝, 体会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 引入新知识的教学。
五、启发性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它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能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 教学“中位数和众数”, 课件出示11名员工的平均工资和王叔叔的工资表, 教师谈话:“王叔叔工作的公司共有11名员工, 他是其中之一, 他搜集到大家的工资数后, 经过认真仔细的计算, 得出大家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他自己每月拿到的工资是900元。根据以上信息, 你认为王叔叔的工资在11名员工中居于什么水平?”
生:“中等偏下。”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平均数一般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王叔叔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 应该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师:“他分析得有道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一起了解每位员工的工资是多少。” (屏幕显示员工一工资3000, 员工二2000, 王叔叔900, 员工四800, 接下来的员工工资分别是750、650、600、600、600、600、500)
师:“你还认为王叔叔的工资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王叔叔的工资其实是公司里面工资比较高的人, 只有两个人比他高, 大多数人拿的工资都比他少。”
师:“说得对啊!可我们刚才分析的挺合理啊, 那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发现员工1和2的工资过高, 导致公司的平均工资过高。”
学生能根据情境的启发、教师的提问引导有目标地观察、发现, 从而达到设计这个情境的目的。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资源, 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8
1 运用图片创设情境, 带给学生视觉冲击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能否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 能够使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 以直观可感的图像与声音, 进入课堂, 这对于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只用语言进行思考, 而是以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之后, 我要花费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这表明在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离不开想象和验证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它是实现启迪思维、激发情感、丰富想象的最佳方式。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图片形象直观, 可以对学生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课堂中, 教学课件能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 将无形的课文内容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 领悟文字的内涵, 体会意境的高妙。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幻灯片的视觉效果, 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幻灯片, 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 民主讨论,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功能, 将适用于展示的课文内容做成图片活动画, 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在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时, 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 让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纳粹法西斯的罪恶, 只有营造好这种情感氛围, 才能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 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从理性上对纳粹和法西斯的罪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 并对当今时代有所认识,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他们牢记历史教训, 珍惜和平, 珍惜幸福, 抵制邪恶。
2 利用声音创设情境, 带给学生听觉刺激
声音语言, 包括音乐与诵读。音乐是艺术性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听觉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在放松状态下进入学习。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堂课一上课, 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的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 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此, 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 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 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 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 活跃了思绪, 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例如用海浪的声音来刺激听觉, 想象大海的辽阔, 诵读,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听与读, 体会语言的美, 通过听与读, 强化记忆,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欣赏《再别康桥》歌曲版FLASH动画, 在那细腻动情的歌声中使学生默想意象用心感受, 让他们的心灵与志摩英灵超越天人的永隔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诗词以及散文教学中, 诵读体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例如教学散文《荷塘月色》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月色下荷塘的优美宁静。又如在上《春江花月夜》一课时, 我不失时机地在解读完课文后播放了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在音乐的旋律中再一次领会诗歌的意境, 对学生启发很大。
3 借助视频创设情境, 带给学生视听享受
视频, 是将声音, 图像结合一体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视频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在教授学生完全陌生的场景描写和事物时能够拉近距离, 降低陌生感。在上《雷雨》一课时, 我剪辑了电视剧的一段让大家观看, 增强了对剧中人物性格, 矛盾冲突的把握。又如我在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精心设计了导入, 剪辑了电视剧《水浒》中相关情节的视频、音乐等, 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情景,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 网络上有不少生动的, 和课文内容相关的FLASH动画, 都可以搜寻来插入到教学课件中, 如《致橡树》就有一个丁建华朗诵的精美的FLASH, 放映的效果很好, 还有一些古诗词, 庄子寓言, 都有人做成了FLASH, 这些, 都是语文教学珍贵的多媒体视频资源。又如, 我们在教《故都的秋》的时候, 学生单单看课文的内容, 可能很难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 但如果我们能够设置一定的画面, 如牵牛花图、秋雨图、落叶图等等, 把这些画面配到课文的朗读录音上, 那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想象,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简单的画面, 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添加一些内容, 完成一个完整意境的创设, 并用文字把它表述出来, 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创新思维也是极有好处的。
总之, 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我们既然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 我们也就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 使其发挥应有的辅助效果。让我们大胆接受信息时代向我们发起的挑战, 积极创造条件, 及早投身到语文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行列中来, 体味魅力无穷的语文教学多媒体世界, 展现自己绚丽多姿的生命价值, 绽放自己更加迷人的教学魅力吧!
摘要:让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语文教学结合, 使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语文教学服务, 从而一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使之为语文教师教学手段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直观的表达工具, 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单调模式, 使乐学落到实处。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9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能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媒体手段, 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 视、听结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 使教学形象化, 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 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 在学习《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时, 利用多媒体截取画面创设导入情境:一群斑羚被狩猎队追杀, 逃到悬崖边, 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 显得那么惊慌、无助, 它们“胡乱窜跳”, 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 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在这个场景中, 斑羚对生的渴望表现得分外感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人意料, 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 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 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 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斑羚求生的动画烙进学生的脑海中, 学生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形式中, 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学习过程之中,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理论感知、升华。
●创设情境, 突破重点、难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那么,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好办法。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 全面刺激人体多种感官, 使学生从多角度接收信息, 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即是对事物表面诸多方面现象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即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截取功能, 插入电视上关于长江、黄河源头出现冰川上移、源头多处断流、植被退化, 黄河断流的天数增加、长江的特大洪水以及近几年来北方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沙进人退等镜头;同时设置一些音响效果, 使学生犹如置身其中, 认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的基本状况,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 有效突破了学习重点———认清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
●创设情境, 提高知识传播密度
教学信息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 课堂教学要设法加快节奏, 提高信息传播密度,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 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电脑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 许多准备工作和课堂上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操作等待过程都能省略或事前准备好, 从而避免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无谓占用。例如, 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一内容时, 利用多媒体展现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具优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华文化的最盛大宴会, 视频播放体现中国元素的奥运会会徽、祥云火炬、金镶玉奖牌、礼仪小姐穿着的颁奖礼服、开幕式上的“卷轴”表演等等, 这些资料通过多媒体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中国人传承民族文化的创新智慧撞击着学生的灵魂, 引起情感的共鸣。通过这一环节深刻提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源渊流长, 博大精深。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参与活动, 紧缩时间安排, 简化知识的呈现方式, 提高知识传播密度, 形成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联系现实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能否坚持这一原则是本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当前中学生普遍产生厌学情绪,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认为所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因此, 在教学中, 要借助多媒体电脑, 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 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学生周围的社会现象、国内外大事, 把学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观点与最新的时政重点、热点结合起来制成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进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例如, 将冬天下雪后天寒路滑, 学生行走困难, 纷纷跌倒的情景和学生上课自觉遵守纪律获得听课自由, 以及学生参加的公判、公审大会材料等制成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看到自己行走的滑稽形象时就会忍俊不禁, 看到违法犯罪分子遭到逮捕、判刑的镜头时就会引发深思。学生在这笑声和深思中领悟到自由和纪律、法律是密不可分的, 认识到自由是有条件的, 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从而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增强法制观念。联系实际制成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情境, 沟通课内课外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10
1.利用多媒体创设对话情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五册 《小露珠》, 这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特色, 我在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文章中的情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上头饰, 扮演小露珠、小青蛙和小蝴蝶等角色, 学生自由发挥来表演对话。我先邀请一位学生演小露珠, 其他学生喜欢演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角色。
师: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那么大了。它遇到了谁呢?
生甲:我是一只蝴蝶。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小露珠:美丽的花蝴蝶, 你好啊!
生甲:甜美的小露珠, 谢谢你帮我解渴, 我想和你一起玩。
小露珠:不客气, 和你一起玩一定很快乐。
生乙:我是小青蛙。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小露珠:勤劳的小青蛙, 你好啊!
生乙:小露珠, 用你钻石一样的光芒给我当电筒, 帮助我在晚上捉虫子, 好吗?
小露珠:好啊!和你一起消灭害虫一定很快乐。
生丙:我是喇叭花。谢谢你, 小露珠, 你送我的钻石项链不仅让我的花朵更美丽, 还滋润了我的叶和根。
小露珠:没什么, 这是我应该做的。
(2)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话, 语文教学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 是学生和学习伙伴的对话。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缺乏对话的机会, 缺乏对话的乐趣, 更缺乏对话的勇气。角色扮演是让学生的感知融入文本的过程, 也给学生提供了对话的舞台。在情境教学中, 由学生自己化身文本角色, 在轻松活泼的文本世界里“活”一次, 通过情趣盎然的文本情境, 体验作者的情感, 体验不同的人生。用情感融入文字, 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 而是穿越时空的自身和亲密合作的熟悉伙伴, 学生会快快乐乐地踏入情境, 乐于对话, 敢于对话, 这样的表演情境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寓教于乐,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乐说”“敢说” 的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深入古诗意境
(1) 片段呈现。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古诗二首》 中的 《绝句》, 诗中描绘了唐朝“诗圣”杜甫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明媚鲜艳的春色。在教学时, 根据这首诗的一句两景的特点, 创设出色彩明艳、 主体鲜明、动静结合又富于美感的课件。课件主体的景象是:两个娇俏可人的黄鹂儿正在翠绿的柳枝头上唧唧啾啾, 一行身形修长的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透过窗棂可以看见远方西岭上的皑皑白雪常年不化, 门外河边码头上停泊着将要驶向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 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 “作者以住处为中心, 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 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边观察课件, 边思考回答。在对诗歌描绘的情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为了渲染气氛, 激发情感, 同时播放 《绝句》 的配乐诗朗诵。随着悠扬的乐曲声, 借助动画实现黄鹂在柳枝头嬉戏跳跃和白鹭飞上蓝天的情景;继而将远景西岭逐步拉近, 以白茫茫的山顶为视线的出发点, 远眺山下沿着河道扬帆远航的艘艘船只。这样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 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样以模拟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感官产生刺激, 视觉刺激又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情感共鸣, 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才能“品”出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
(2) 教学反思。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古诗文的理解是一个难题, 而古诗文教学中对诗词文字的理解又是进入诗境的桥梁。许多教师都指导学生自己看学习参考资料, 查字词注释出处, 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但是这种对文字字面意思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解的最表面, 品悟语句之中隐藏的意境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特色。古诗文中富有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是靠“悟性”和语言积累“品”出来的。而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比较难接受抽象思维, 也无法清楚地认识复杂的事物, “品”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文的内涵实质化, 为学生创设出很逼真的古诗情境, 以视觉、听觉刺激思维, 让抽象的、遥远的古诗文在课堂上具体化、生活化, 使小学生“品”出古诗词音韵的魅力、词句的精妙、典故的出处和幽远的意境成为一种可能。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启示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 英语语法 教学情境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语法、做练习、测试、巩固难点的方式来讲解复杂难懂的英语语法。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下枯燥的语法讲解既无法使学生理解掌握重点、难点,还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多媒体通过提供一个视听相结合的平台,将知识生动活泼地向学生展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学到了知识。多媒体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并成为了教师课堂必备的教学工具。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练习,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学习语法知识,改正语法错误,更深层次地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课堂上播放影片《哈利·波特》,通过多听多看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语感。然后,布置一个场景命题,让学生再现视频场景,模拟对话,在英语交流中体会英语的魅力和愉悦的精神感受,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表演时所涉及的语法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扮演邓布利多的学生说得一句台词,“I should have known that you would be here, Professor McGonagall.”教师可以通过此句引出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学生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下会对情态动词的用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书写量是极大的,语法、单词、例句都需要教师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多媒体的开发利用使高中英语的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省去了翻阅教材和大量书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前做好课件,在课件中列出语法的讲解及例句,设置多种题型。在课上,直接点击鼠标在大屏幕上展示教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教学情境,体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多容量,多形式,高效率的课堂成果,使繁杂的学习内容以一种浅而易懂,活泼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多媒体的利用,提供了高效的备课途径。通过在多媒体上补充英语教学资源,减小了教师的工作量,把节省的时间扩充课堂内容,使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和学习更多知识。
训练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力和口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一向都是个难点。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储存和下载听力材料,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听力难点,提高听力水平。利用互联网的接入可以和国际友人进行无障碍英语对话交流,也可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自由对话,教师网上指导,相互学习。这改变了中国学习英语以读写为主,只会做题,不懂发音的哑巴英语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课堂知识讲授完以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课堂小游戏。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学生分组接唱包含所学语法在内的英文歌曲,接不上的学生被淘汰,淘汰的小组要表演英语情境小剧,以示惩罚。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增加了单词量,巩固了语法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反思多媒体技术,完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虽然应用广泛,形式多样,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但是过度或不当使用多媒体会给英语教学带来问题。毕竟课堂授课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授课的媒介和形式。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应用技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开拓思路,有创新精神,制作的课件能根据课堂教学灵活使用,把英语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侧面讲授教学内容,形成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多媒体技术不一定适合于所有课文,也不一定适用于每节课堂。过分依赖多媒体,将所有知识都罗列在大屏幕上,学生容易抓不住重点,理不清思路,挫伤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抵触新模式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教学环境,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高中英语课堂服务,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总结反思,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创设情境 篇12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兴趣和热情之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端同样要注重“情”的激发,“趣”的调动,这样才能迅速地将学生牵引到课堂中来,使之专心致志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一个较为理想的铺垫。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时俱进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可见、可闻、可感的生动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听故事导入、看课件图画导入、 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等。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西湖》 一文时,笔者就采用了图画导入的方式:首先播放西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的景色,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这样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拨动了学生情感之弦,引发了学生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向往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很多写景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如《九寨沟》《美丽的南沙群岛》《黄山奇松》等。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无不是经典之作,凭借这些课文的学习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理解感悟能力和运用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参与,那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纯语言技术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是缺少活力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倦怠之情,丧失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4单元的几篇写人叙事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做人的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情感的波澜。笔者教学这一单元中的《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 就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当时场景,创设情境,在激发情感、感染学生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课伊始,笔者首先运用课件呈现护士长叶欣的照片,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直观印象; 在讲读课文中间部分的重点段落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呈现叶欣等医护人员奋力抢救非典患者的紧张而又忙碌的场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高强度”“高风险”;在讲读课文最后一段时,又运用多媒体再现了叶欣同志追悼会现场上“花圈如海,泪水如雨”的悲伤而又感人的场景,结合这场景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此时此刻从这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结合文本语言用心品味,说说文中叙述的关于叶欣的哪些事情令你感动。这些举措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体味文本内涵的热情,养成了读中悟、悟中读的良好习惯。
反思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这篇课文比较难讲,难就难在“情” 的激发,因为学生既对课文内容所发生的情境——抗击“非典”知之甚浅,又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的精神缺乏认识。如果教师只是借助语言来打动学生,常常会显得很苍白。这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内容的情境,并对情境产生认同,在认同中激发情感,才能形成深刻的理解。在这节课例中, 笔者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突出了人物和事件,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告别叶欣的真实情境中,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在重点词句、人物理解上继续贯彻了设境激情的教学策略,利用音乐烘托情感、利用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在充沛的情感变化中主动形成对人物的认同,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体会情感,仿佛身临其境,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升华了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主题。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翅膀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实际上学生在感悟语言、品评句段时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想象。有了想象的参与,抽象的文字才能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学生借助想象可以领略语言丰富的内涵与表达形式上的美妙。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直观情境,开启学生想象翅膀,让他们敢想、敢说,使其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诱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获取深刻、丰富的体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比如,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但愿人长久》意境优美,其中第4自然段描写了苏轼“望月埋怨”的情景,笔者在让学生阅读这一段的语言文字之后,结合课文插图播放了一段悠扬的音乐,呈现出了流动的画面,文、图、声融为一体,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学生融入在这美妙的意境中,想象与联想油然而生。笔者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此时,你就是大诗人苏轼,看到这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伴随着学生的想象,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多媒体创设情境】推荐阅读:
如何创设高中语文多媒体情境教学11-21
浅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10-22
锦上添花--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11-20
创设交际情境07-18
创设美的情境05-15
创设真实情境05-27
创设乐学情境07-07
创设说话情境08-14
创设物理情境08-17
创设思维情境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