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系统

2024-08-20

自然免疫系统(精选12篇)

自然免疫系统 篇1

提高免疫力绝对正确吗?

陈钰,女,1960年生。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归国留学人员,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评审委员,日本免疫学会海外会员,博士生导师等职。现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兼任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复杂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5年9月19日,在江苏科普日主场活动现场,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学教授陈钰深入浅出,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结合临床案例,为现场听众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免疫与健康科普报告。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免疫”这个词,很多人都将提高免疫力视作保护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但是陈教授从事实出发,用科学告诉我们,有几类人群并不适宜提高免疫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又蕴含了哪些科学道理?在这场讲座中,陈教授为我们一一解答。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提高免疫力可以防止感染、少得病,从而保护我们的机体健康,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暂且不说这些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是否正确,提高免疫力真的是只好不坏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入侵的能力。为了对付病毒、细菌这些“坏蛋”,我们的身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展出了一个免疫系统,它是除了大脑之外的第二个识别系统。免疫系统就像是一个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战士”,只要不是我们自身的东西,比如那些病毒、细菌等,当它们进入我们的机体后,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就会发生反应,将它们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

提高免疫力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传染病来袭时,免疫力好的人就不容易生病,很多人还需要通过种植疫苗来提高免疫力。还有肿瘤的治疗,在后期也需要提高免疫力。肿瘤治疗分为三大步: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如果在前期的治疗中还有游离的癌细胞没有被消灭干净,就可以选择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就是先抽出一部分血,把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变成有杀伤能力的淋巴细胞,再通过静脉输回去。(相关内容详见2015年11期《肿瘤君,你要闹哪样?》)

看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急着得出结论: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来保护身体健康。“免疫力可以保护机体健康,但免疫力不都是保护性的,在特定情况下提高免疫力会惹出大麻烦。”陈钰教授这样说。

三类人群提高免疫力,无异于“自杀”

你知道吗?临床上有90%的疑难病涉及免疫系统,而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医生的治疗方式是抑制免疫力。有几类人群,不能轻易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免得好心办坏事。

第一类,器官移植的人群。如骨髓移植、肾移植、肝移植等。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手术后避免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免疫系统是一个识别系统,它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出不是自己身体内的东西。医生为了防止免疫系统排斥移植的器官,就会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这时免疫系统功能就会降低,虽然抵抗力降低了,但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不那么敏锐,对“新来的”移植器官就不会进行“攻击”了。“这种情况下倘若还要提高免疫力,岂不是跟杀人没什么两样了?”陈钰教授提醒我们。

第二类,自身免疫病人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Ⅰ型糖尿病等。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很容易识别误差,把自己的东西当成别的不好的东西,产生免疫反应,不断“进攻”,这时,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器官了。比如,我们在治疗红斑狼疮的时候使用激素,就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值得一提的是Ⅰ型糖尿病,如果有人出现尿频、突然暴瘦、容易疲乏、病态性口渴等预警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Ⅰ型糖尿病通常容易在青少年中发生,是血糖不正常的一种表现。有些青少年发烧之后,病毒感染了免疫系统,专门攻击并杀死胰岛细胞,没有胰岛细胞就不产生胰岛素,没有胰岛素人体就不能调节血糖浓度了,因此这类患者只能靠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攻击的是自己的器官,这时候增强免疫力,反而会加重病情。

第三类,过敏反应人群。过敏反应在临床上也叫“超敏反应”,正常人吸入花粉、吃蛋白质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过敏反应人群则不然,他们的免疫防御系统过于“高级”,只要是外来的东西,不管是不是病毒和细菌,都会起反应。轻则打喷嚏、咳嗽,症状类似于感冒;重则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有生命危险。过敏反应人群的免疫系统是不允许外来的东西进来的,一旦接触到就会起反应,攻击自己的组织,造成疾病。而且这种过敏反应通常不是局部的反应,一般都是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的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有些人对花粉过敏,有些人对染发剂过敏,还有些人则对蛋白质过敏,甚至只要是手指头触碰到蛋糕也会引发过敏。还有的人对螨虫过敏,当然,正常人接触过多的螨虫也会过敏,引起瘙痒、躁动。这是因为长期使用的被褥,吸收了我们的汗液、分泌物、皮屑等,如果平时不及时清理,就容易滋生螨虫。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切断过敏原,不要接触让你过敏的东西,倘若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就医,打免疫抑制剂,抑制肾上腺素。

以上三类人群,不要擅自提高免疫力。对他们而言,提高免疫力并不是一种保护,需要慎重。

锻炼+远离洁癖=健康之道

在大部分情况下,免疫系统还是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因此科学地提高免疫力是必要的。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有些人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但是有些人并不适合接种疫苗,那么,不适合通过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的人群在集体生活中该怎么办呢?显然,坐以待毙并不是上策。我们要通过适当的锻炼,增强免疫力。“为什么要锻炼身体?我们知道免疫系统是在体内的,但是我们的身体有第一道屏障。第一道屏障就是皮肤、鼻毛、睫毛等。身体特别好的人,第一道屏障的作用也会特别管用,比如呼吸的时候,鼻毛会挡住病菌,病菌不进到机体里,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不需要作用,歇着就是了。”陈钰教授风趣地说。

陈钰教授还特别指出,要防止洁癖,并且举了两个看似不合常理的例子:越是先进发达国家的人,过敏症状越多;越是爱干净的人,免疫力越不如不那么讲究的人。这是为什么?原来,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方的人和不讲究的人很容易遇到各种抗原,当抗原进入机体被免疫系统识别后,就会跟免疫系统“打仗”,打完仗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个抗体就终生在体内循环,遇到的抗原越多,体内的抗体就越多。而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好地区的人和过分讲究的人则什么都没有遇到过,不容易产生抗体。有洁癖的人并不是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了,只是没经过训练的机体自然比不上经常“演练”的机体。大病来袭时,没有现成的抗体,就很难抵抗疾病的入侵。“跟打仗一个道理,兵贵神速,没有现成的抗体等着,再调兵遣将哪里还来得及。”陈钰教授这么跟我们形容,她还说,“洁癖,会危害免疫系统的进化。”其实这个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们也可以给它换上一个“高雅”一点的名称,“以洁癖妨碍免疫系统的训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后可以不讲卫生,这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

如今,我们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但是再好的技术也不能使损坏的机体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因此,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根本之道。

知识链接

什么人不适合打疫苗?

种植疫苗是为了提高免疫力,体弱多病的人适合打疫苗。因为体弱多病的人一旦被病毒侵袭,小症状就容易变成重症疾病。但是也有人不适合打疫苗。第一类是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第二类是已经感冒发烧的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一旦疾病发生再去预防已经于事无补了。还有癫痫病等疾病患者,以及对蛋白质、青霉素过敏的人群等。疫苗是从鸡胚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含有蛋白质,因此对蛋白质过敏的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打疫苗。

自然免疫系统 篇2

我们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从定义可以看出知识是一种经验的固化。知识与直观形成了概念的内容的两个方面。知识是连结概念与概念的重要媒介。通常,知识按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而哲学知识是对三者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另外系统的一般定义,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的、处于不断变动中的有机整体,由要素(部分)、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环境组成。正如人类的知识总体是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一样,我们个人的知识也是在我们人生不断的成长历练中慢慢丰富起来的。若对自我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就需要准确把握系统的要义。

我们的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社会实践,这是基于社会实践的特性的,它不像整天呆在室内进行理论研究来的轻松,但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是也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话说回来个人知识的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儿童时期,由于学习能力以及环境的受限,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长辈及同龄人,这种方式具有普适性;然后经由我们自己的大脑简单、粗糙的加工、消化、吸收,才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所谓的经验,当然这些都是初级的。但是其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环境的作用就显得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随着我们受教育机会的加大和程度的加深,我们接触更多的是较为系统化的知识,那是摆在书本上的,我们只需要被动的接收就可以了,当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稍微深一些的加工也是未尝不可,但这要看我们个人的努力程度。这些所谓的前人的经验的东西在我们初期的科学素养的塑造上具有类似 “灯塔” 的引导作用。这时候我们形成的自我知识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杂而无章,我们并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就像我小学要学数学、语文、政治、历史、自然一样,不是依照自己的兴趣而是要什么都要学一点,到了初中也是,反而又多了英语、化学和物理,而高中呢我们学理的就维持了原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课程难度成指数级的速度加大了。虽然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但是我们获得的依然显得有多不成熟和不伦不类。如果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时学到什么的话,我只会说我学到了一种把知识当“敲门砖”敲开大学的方法。当然,这中说法是我过分菲薄了自己所受到的基础教育的启蒙作用。这时候科学知识和环境双重塑造着我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

运。初中时所看的两本书《拿破仑》《逼尘珠》使懵懂的我第一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我的好奇心和对更多新奇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之前我总不觉得村子外还有个更大的地方存在,即使后来上了初中去了乡里我仍然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村里某天有了电视可以看新闻了,可那种混沌感依旧。那个所在从不在我的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概念:我们生活需要东西了然后就自然的从外边带了一些回来,出去挣生活了走出去就是了,不多久自然就又会回来了。就像个聚宝盆总是有使不完的金子却不知道怎么来的。如果说那时的我是只亚马逊河流热带雨林里的蝴蝶,那么无意中的一个小插曲引起我的小翅膀扇动的一下下,结果我的人生就刮起了一阵“龙卷风”。

知识的高楼架构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修墙添砖瓦了。我们只有在自己兴趣的启示下一路狂奔才可能到达想要的终点,并一路欣赏美丽的风景。很可惜,这么美好的一条途径并不适合我。高中反反复复的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的成果终于是我赢得了一张通往人生辉煌的船票,可惜等我拿到时傻了眼—低等仓位。从以前吃各种学科的大锅饭,到大学时代的生物学独灶,一路吃了四年吃的并不太舒服但还是习惯了。不过庆幸的是自己有了更大的选择,大学时代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我对生物学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了许多,包括计算机、数学、文学等学科,另外自己学到的大量的知识更多时候也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与师长、同学以及其他不熟的人的交流,并且伴随自我思考能力的增强,对经验的把握也不再似以前那么盲目了有了批判。还想说的是大二一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大一时期参加的社团活动及每年都要外出游玩的经历也在塑造我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上起了极大作用,扩展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于此同时我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成熟了自己从儿时就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价值观,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除了通过书本及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的知识或者经验外,还有一种获取的更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我们总是学习不注意劳逸结合的话思想就容易卡壳不灵通,当然了我们学习还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小学时经常在家帮父母干些杂活,这对于我智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后来读初中、高中就很少去操场运动,学业太紧整天死气沉沉的学习效率总不高,待到大学学习环境松了就常去锻炼身体打打球什么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幸福的事情也更有精力去学些别的课程,知识的储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来的更快。运动开发了我的智力的同时还增强了我的交往能力,使我的性格更加开朗,这又为我获取其他知识提供了便利。

所处环境不同,自我选择也就会有很大不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不同,这

让免疫系统杀死肿瘤 篇3

经过人类一百多年的努力,肿瘤免疫治疗正在成为几乎囊括所有恶性肿瘤的新治疗方法,并将彻底改变现有的肿瘤治疗指南。

以中国第一高发瘤种肺癌为例,其一线治疗标准很快就有可能由过去的化疗改写为免疫治疗。随着免疫治疗的出色疗效和长期有效维持时间,其他很多瘤种的国际治疗指南或中国治疗指南,已经或即将彻底改写。

免疫治疗的原理与真相是什么?对于患者而言,到底需要怎样的肿瘤治疗方案?

创新型治疗方案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列为慢性疾病,但全世界每年仍有上千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以至于大家依旧谈瘤色变。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429万例和281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8人罹患癌症、5人因癌症去世。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肿瘤治疗目标是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命,并尽可能让患者带瘤存活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佳,但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还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高疗效和长期维持有效的需求,且肿瘤发病的严峻形势也使得全球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方式。

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但往往在切除之前,肿瘤就已经进入血液或淋巴而转移到其他部位了。这就是为什么手术后有许多患者还会出现转移的原因。

化疗与放疗虽然可以用药物或放射线摧毁和阻止癌细胞增长,但从相对有效率来看,还不能让人满意,且往往肿瘤会迅速出现耐药而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维持时间较短。就靶向治疗来说,由于可以精准识别并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迅速获得疗效,但疗效维持时间多在六个月到一年左右。

有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长期有效抗击恶性肿瘤?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无数次失败之后,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的免疫治疗,终于在最近两三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让机体自身抗击肿瘤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暴露环境中,身体会不停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无论是物理刺激还是化学刺激,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正常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变。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患上癌症呢?这是因为人体自身具有免疫监视功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免疫系统会自动发挥作用,把“外来”和“变坏”的东西消灭掉,而有些人之所以会患上恶性肿瘤,正是因为这个机制出现了故障。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免疫逃避机制逃脱免疫系统对它的监视与杀伤,此时的免疫系统就像被踩住刹车,无法开展有效防御。免疫治疗的目的就是对抗肿瘤这种“刹车”系统,以重新让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工作,最终发挥正常的监视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简单地说,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去杀伤肿瘤细胞。

“如果将传统肿瘤治疗形容为‘授人以鱼’,那么肿瘤免疫治疗可称为‘授人以渔’。”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最新的这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是利用抗体“去刹车”而重启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因而它可以应用于多种瘤种的治疗,国内外已经相继证明了这种治疗对多种肿瘤的有效性和长期有效维持时间等优势。

尚未登陆中国

这种免疫治疗方法最早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之后迅速推广到其他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并相继取得成功。

郭军告诉本刊记者,黑色素瘤对化疗不敏感,最好的化疗药物也只能达到7%的有效率,且有效维持时间只有1.7个月。采用免疫治疗方法使得有效率提高到40%以上,且大部分患者肿瘤维持稳定或略缩小,但维持时间大多超过一年,部分患者停药后,疗效依然可以维持二到三年以上,这在过去的肿瘤治疗方法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更为神奇的是,通过免疫治疗,甚至还能帮助10%左右的病人达到完全缓解,也就是肿瘤全部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与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属于新型治疗方法,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与经验。

免疫治疗最大的问题是起效时间慢,大多数患者需要二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慢慢看到效果,而在这期间,肿瘤还属于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因而对于那些非常晚期的,预计生存时间小于三个月的患者来说,实在是来不及。

此外,免疫治疗也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能起效,至于哪些人才最适合接受免疫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虽然还没有这种免疫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但使用这种免疫治疗方法治疗各种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果患者加入到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当中,就能接受到免费的临床试验药物治疗。

“想找到有效治疗方案是每个患者的心愿,但病急更不可乱投医,遇到问题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找专业的回答与解决。”郭军表示,目前还没有哪种治疗方法能够使肿瘤得到彻底治愈,患者要冷静识别,不要轻信虚假广告和不良机构,以免延误病情。

鳄鱼的强大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基因 篇4

鳄鱼是一种与鸟类亲缘关系颇近的爬行动物, 拥有远比人类强大的免疫系统, 能够防止鳄鱼在险恶环境下, 与掠夺者搏斗后留下的伤痕产生致命感染。曾有科学家们发现鳄鱼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艾滋病毒 (HIV) , 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液中所含的某些蛋白质能够杀死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 例如金黄葡萄球菌。

研究人员围绕着鳄鱼的免疫系统展开了研究, 发现暹罗鳄 (Siamese crocodile) 和扬子鳄 (Chinese alligator) 的IgH, 比较其他四足动物, 包含更多个μ基因。并且μ2和μ3基因都受到开关区域和生殖细胞转录区类别转换 (class-switch) 重组的表达调控。所谓类别转换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的Ig和分泌的Ig类别, 从IgM转换为IgG、IgA、IgE等其他类别或亚类Ig的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清中的IgM1和IgM2是作为多聚物存在的, 也就是说这种IgM类别转换也许在体液免疫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 鳄鱼的α基因是爬行类动物的第一个IgA编码基因, 这些基因显示出类似于鸟类的反转录方向。

论自然系统理论与思想工作方法 篇5

论自然系统理论与思想工作方法

从科学方法对思想工作的.一般影响出发,探讨自然系统理论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并结合思想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

作 者:伍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系,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3)分类号:N05关键词:自然系统理论 思想工作方法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自组织性

多声道音响系统营造自然声场 篇6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于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主题为“上善若水,同舟共济”的欢迎晚宴活动包括室内文艺演出和室外表演两大部分,外场的演出由光艺展示、巨型视频网幕和焰火表演组成。结合鸟巢超大屏幕中播放的自然环境的影像素材,室外表演的音响系统设计也尽力去营造与之对应的大自然的声效,力求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从听觉上融入视频所营造的氛围中。记者在现场访了APEC室外表演音响系统总设计师宋多多,请他介绍广场音响系统的组成以及声音效果的实现过程。

《演艺科技》:APEC室外表演的音响系统包括哪些部分?有哪些特别的设计?

宋多多:室外的音响系统主要包括表演主场地的系统和迎宾区的系统,这两部分是相互独立的系统。在表演主场地的系统中进行了特别的设计,首先,布置了9声道的音响系统,超越了一般的立体声效果;其次,在前区设置了专门用于鼓阵表演的辅助扬声器;第三,系统的设置赋予了焰火燃放环节环境声的效果。无论地面表演、视频表演还是焰火表演,不只是单纯演出,而是要营造视觉、听觉的“立体式震撼”,唤起观众对“上善若水,同舟共济”理念的心灵契合。

《演艺科技》:音响系统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

宋多多:一方面,表演主场地的最后方是以鸟巢的外层建筑结构为背景的,其钢结构内侧设置了超过12 000 m2的大屏幕,所以,室外表演总导演张艺谋对音响系统的要求就是在超级大的屏幕面前呈现超级震撼的音响效果,该效果要超过IMAX电影院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屏幕中呈现的内容涉及到大海、森林、鱼、鸟、气泡等表现环境和自然的元素,因此,音响系统的设计特别根据自然效果的需求设置了环绕声,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所有的视频内容都颇具动感,因此声音也具有随着视觉的感受流动起来的效果。总体上,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各国领导人在从视频中看到大自然的同时也被声音所吸引,从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知道,室外表演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必须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氛围。

《演艺科技》:为这次外场演出活动特别设置的9声道音响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演艺科技》:此次的9声道音响系统在视频播放、鼓阵表演和烟花燃放三个部分得以体现,其构成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首先,主音箱阵(音箱墙)位于表演区后方左右两侧,分别由50余只音箱构成;然后,在整个鸟巢高度的中上区,确切地说就是鸟巢内部6层上面布置了40组音箱,覆盖中区的声场,也就是“远中置”音箱;第三,在表演区的两侧有专门为鼓阵表演所设置的辅助音箱;第四,在领导人观礼台区域,布置了4声道的环绕声音箱。值得一提的是,9声道的音响系统中用到了112只超低音音箱,环绕声音箱用到了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锐丰”)最新的4.5英寸全频音箱LAXU4,该音箱体积小、设计精良。整体音响系统所传达的声音效果满足了演出的要求,获得了相关审查领导的认可。

《演艺科技》:这次的活动在演出形式和内容上与以往的室外表演有些不同,那么在系统设计以及实现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宋多多:这次室外表演的音响系统属于较大的系统工程,其难点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距离太远所引起的延时问题。首先,一般鸟巢场馆内的演出最远距离不超过150 m,而此次演出的声场环境,主音箱阵到远中置音箱之间的距离达120 m,主音箱阵到鼓阵音箱的距离达110 m,从鼓阵音箱到观礼台的距离达60 m,所以,最远距离超过280 m,这个距离可以称得上是超远距离。因此,各音箱阵之间存在延时关系。其次,鼓阵表演时视频中出现的画面与现场真实表演是相呼应的、同步的,所以同步中就涉及到视觉、听觉的延时关系,而且,表演者的直达声与扬声器之间也存在延时关系。第三,表演者需要听指挥者的口号,因此设置了监听系统,而该监听系统的口号又必须与整体的大系统统一,又是一个延时问题。如此,解决好这三重延时关系就是第一个难点。

另一方面就是室外声场的干扰问题。室外的现场总是能感觉到一阵阵的微风,声音在远距离传输时受到风力的影响会让人感觉到“飘”,严重时甚至会感到声音“忽大忽小”,因此,就要计算好多大的声压级能抗过多大的风干扰,从听感上让听者感觉到可以忽略不计。针对这个问题,音响团队一直在做调试。气象台虽然可以给出正式演出当晚的风力预报,但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音响系统必须要调试到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下可以正常运行的状态。因此,20多天的调试,每一次调试都会记录相关声压级的参数,从而保证在正式演出时调到合适的量来抵抗当时的风力干扰。在初期系统搭建以及后期的调试过程中“锐丰”的技术人员全力配合解决技术问题,相当给力。

《演艺科技》:为了实现音响系统设计所要达到的效果,选用了哪些设备?

宋多多:这次活动得到了“锐丰”的鼎力支持,“锐丰”提供了表演场地音响系统所用的所有设备,其中包括:双12英寸线阵列扬声器LAX AT3212-V2共112只,双18英寸超低频扬声器LAX 218B共112只,环绕声音箱4.5英寸全频音箱LAX U4共6只,功率放大器LAX MT1300共56台、MT2400共56台,数字音频处理器LAX DSP-4000共24台,数字调音台BEHRINGERX32共2台。

另外,在迎宾大道还有穿着民族服饰的演员以及大学生的欢迎队伍,大家随着音乐声载歌载舞,这个区域的音响系统是另外的系统,其设备也由“锐丰”提供,其中包括:双12英寸线阵列音箱LAX AT3212-V2共8只,单12英寸全频音箱LAX FP12A共12只,单15英寸全频音箱LAX TH615共12只,双18英寸超低频扬声器LAX 218B共16只,功率放大器LAX MT1300共8台、MPA4450共4台、MT2400共4台,数字音频处理器LAX DSP-4000共1台,数字调音台BEHRINGERX32共1台。

除此以外,“锐丰”还提供了水立方室内编钟区的音响设备,其中包括:单8英寸全频音箱LAX U8W共4只,单18英寸超低频音箱LAX ATL18B共4只,功率放大器LAX MPA4450共2台、MA9800共2台,数字音频处理器LAX DSP-1000共1台,数字调音台BEHRINGERX32共1台。

注:在初期系统搭建以及后期的调试过程中“锐丰”的技术人员全力配合解决技术问题,本文设备详细清单由“锐丰”徐茂华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 杜 青)

自然免疫系统 篇7

一、医学免疫系统的原理及与审计本质的比较

1. 医学免疫系统原理与审计本质。

医学上讲的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2011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结论从国家治理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审计本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审计本质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审计本质的免疫系统论可以参照医学免疫系统论来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中医理论与内部审计。中医在我国的发展历经几千年,主要讲调阴阳,调气血,调五脏六腑。中医认为“调”重在调理人自身的修复能力。自古中医就有言“三分治,七分养”,这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中医的根本。

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审计的内部审计大致相当。审计的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内部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其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即提高组织内部的“免疫系统”,使组织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规避一些可以避免的“疾病”。

(2)西医理论与外部审计。西医与中医的“调”不同,西医治疗疾病注重客观指标,查到病变所在、病因所在,方可治疗。但是在日常的西医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而导致机体形成了抗药性,再换成其他的新药,病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西医理论的研究与审计的外部审计大致相当。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通过第三方的身份进行审计就可以大大降低组织的风险,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3)中西医结合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临床上也往往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如西医查不到体内有任何病理性改变而病人最主要的反应是自我感觉不适,如头晕、乏力等,或者西医的治疗方法没有中医的疗程短、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这样就有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

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指出,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得出的结果表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失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医学上认为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主要有:心里焦虑或者过度悲观、身体过度劳累、锻炼不够和人体的自然老化。相对这四点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出造成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失常的四点原因: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审计部门握权太紧、审计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力不足、审计创新力度不足。

1. 审计部门独立性缺失。

人体过度焦虑或者过度悲观会影响人体免疫力的稳定。焦虑、悲观等情绪大部分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不排除少部分自身原因)。所以,外界的影响因素对免疫力的影响颇大。

原则上,国家审计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审计部门,如果国家审计失去其独立性又将如何?事实上,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缺失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失去独立性的审计部门被各种政府部门控制,失去其自身的作用,甚至有的已经沦为他人变相贪污违法的工具。这样的一个审计部门没有办法实施其正当职能,职员没有话语权,职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受到影响,势必影响部门的工作效力。

2. 审计部门握权太紧。

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体经常在身体极度劳累的情况下仍然在工作,对免疫力的影响可想而知。

国家审计的各项工作一直都是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审计部门可以适当将这些工作转移出去。审计部门虽然是一个严谨的部门,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亲自实施的结果才是最优的,适当放权有时能起到一加一等于三的效果。

3. 审计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力不足。

人体需要加强锻炼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只有从内部提高的免疫力才是中医讲的“内调”,才是增强免疫力的根本。

国家审计“免疫力”的外部治理、内部治理的核心仍然是人,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审计队伍。审计队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可想而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直是审计部门一项重要的项目。

4. 审计部门创新不足。

人体的自然老化对免疫力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人体的自然老化,人体的机能慢慢退化,细胞的再生功能慢慢减弱,机体从维持自身所需的供养到逐步不能维持,这都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的不可避免的原因。

相对于人体自然老化对免疫力下降的影响,审计部门也有着同样的担忧。审计部门自身的老化不是指审计部门将随着本身的老化而逐渐消失,而是其长期单一的功能对其今后发展的影响,所以,创新力的缺失也是造成审计部门免疫力下降的不可避免的原因。

三、国家审计免疫力提升的措施

中医讲,治病不能只是治标,要治本。审计部门想要提高其“免疫力”,也要有“治本”的决心。

1. 加强国家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经济监督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没有审计的独立性,这些都将失去意义。委托人、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尤其是作为审计人的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更加重要。如果作为审计人的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能保障的话,那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政府“自己审自己”的情况,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同级政府的时候是作为它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而进行的工作,这样的结果就是审计的形式与实质均为政府对政府本身的审计过程,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 努力完善国家的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以及适当公开审计部门权力外放。

(1)努力完善国家的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将审计风险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抵御,如果能对审计工作中认为可能涉及的违规、违纪行为做到及早发现,进而提前预防,更好地发挥审计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的作用。

(2)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的推行,可以提高审计的透明度、质量和水平,将审计的结果公开范围扩大,这有利于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同时,这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让老百姓清楚自己所缴纳的每一分钱的去处,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需要。

(3)审计部门的过分集权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审计部门应该将可以外放的权力外包出去,既可以减少审计部门的工作压力,又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 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直是审计部门一项重要的项目,审计队伍政治理论素质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减少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行为。因此,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力对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 持续改进国家审计的创新机制。

相对于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的人体自然衰老原因,国家审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家审计不必担心其在短期内的消亡,因此,促进国家审计的“新陈代谢”就成了国家审计避免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不可或缺的。创新,不断的审计创新必将提高审计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4-11.

[2]叶子荣,马东山.我国国家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2—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12-24.

[3]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2011(16):6-11.

[4]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2(1):8-11.

自然免疫系统 篇8

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极度枯竭、环境急速恶化, 风景园林的内涵已不仅在于营造一处优美的人造风光, 更在于与自然系统密切沟通, 调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的基础上, 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用地模式。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过程里, 始终离不开自然要素和自然系统, 它既是我们施展技能的工具, 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对象, 更是我们行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但同时, 风景园林是一种人工干预的实践活动。这意味着我们所创造的景观即使使用了再多的自然要素, 看上去比自然的风光还要美, 也不过是人造的景观。因此, 在自然系统中人为地去干预去创造并不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思想、理论、技术上等等方面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

2 自然系统的理解

“所谓自然系统, 是指自然物按照它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联系而组成的整体。自然系统有天然系统和人化系统之分。天然自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 它不受人的干预, 自然形成的。例如天体系统、地球系统、原始地理系统、原始生物系统, 原始生态系统等。人化自然系统的特点是, 它受到人的活动的影响和干预”[1]。

在探讨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之时, 我们此时理解的自然系统应当是天然自然系统, 它是与人化自然系统相对的宇宙中很多年以来形成的天体、海洋、植物、气象、动物等事物与现象。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自循环系统和自平衡系统, 如天体的先天运转、季节的周而复始、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态循环, 直至食物链等维持人体生命的各种系统都是自动高速平衡的。系统内的个体按自然法则存在或演变, 产生或形成一种群体的自然现象与特征。

而这一高度复杂且庞大的自然系统最突出显著的特征当属其系统性。哲学中的现代系统观认为,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因此,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 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 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3 自然系统观下的风景园林

3.1 自然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作用

自然系统是一个自循环系统和自平衡系统。为了保持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系统内的食物链、能量流等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必须得到进行, 而进行这些过程的载体就是自然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这些要素不仅仅包括我们过去常常使用的植物、山石、水体等, 也包涵我们常常忽略的微生物、风、雨水等, 还包括一些我们通常认为是“废物”的一些东西。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关注这些常常被忽略和被遗弃的自然要素, 只有这样, 我们设计的作品才能真正融入自然系统中, 为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出有益的贡献。

3.2 自然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系统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 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 就会不断进化, 从低级走向高级。同时, 自然系统的这一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也是远远超出人类的认识与想象的。所以, 以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风景园林行业, 不能闭门造车地光以个人的想象力去设计一个所谓的稳定的、静态的、保持不变的理想景观, 更不可能以人的意志去控制、征服自然系统, 而应当更加学习和借鉴自然系统自身的组织和设计能力, 激发和引导自然的创造力, 良性地引导自然过程, 因势利导, 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自然系统规律的景观。同时, 对自然过程的利用与发掘也极大地拓展了景观美学的深度, 促使了过程景观的产生。

3.3 自然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是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系统本身的健康和高效。因此, 想要创作出与自然系统相容的景观设计就一定要遵守生物多样性。这其中,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存在的环境基础, 也是与我们风景园林行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领域。

4 结语

风景园林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自然系统的范畴。作为风景园林师, 从自然系统中汲取创作灵感, 从自然系统中获取营造材料, 从自然系统中能量动力, 最终创造出的作品又将对自然系统产生影响。尽管, 我们曾经由于认识的不足, 忽略了自然系统本身的性质与作用, 营造出的景观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 但随着我们对自然系统的愈加探索, 我们越能够了解到人类认识的不足与自然的伟大。

摘要:风景园林这个行业自诞生以来就与自然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风景园林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系统的理解、自然系统观下的风景园林3个方面来阐述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的种种联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系统

参考文献

[1]傅宝安.自然系统的层次、特征及其演化规律[J].求实, 1986 (3)

禽类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 篇9

1 禽类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效应部分和致敏淋巴细胞散布途径三部分构成。

1.1 免疫组织

又称淋巴组织。除水禽外, 大多数禽类没有完整的淋巴结, 但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和淋巴管管壁, 以及实质器官。这些淋巴组织有的呈弥散性, 有的呈小结状, 有的为淋巴孤结, 有的为淋巴集结。它们受抗原刺激后能形成生发中心, 根据形态可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和弥散淋巴组织。

1.1.1 MALT

MALT是指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管壁黏膜和其他一些组织的集合淋巴小结, 包括回肠淋巴集结和盲肠扁桃体在内的肠相关淋巴组织 (CALT) [1,2];位于呼吸道的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BALT) ;包括哈德氏腺[3,4]、眼结膜结合相关淋巴组织 (CALT) [5,6,7]在内的眼区相关淋巴组织 (HALT) 和鼻腺、泪腺、泌尿生殖道黏膜的相关淋巴组织。MALT是黏膜免疫应答的诱导部位, 是黏膜接触并摄取抗原和最初反应产生的部位。

1.1.2 弥散淋巴组织

禽类的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不规则呈弥散分布的淋巴组织, 这些淋巴组织不具有被膜,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 是黏膜免疫的效应部位。

1.2 免疫细胞

禽类黏膜免疫系统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 它们弥散分布在黏膜上皮内及黏膜下层, 由单个或多个淋巴滤泡聚合成淋巴小结。黏膜免疫细胞摄取、递呈和加工抗原, 诱导发生免疫反应, 产生免疫效应因子。

1.2.1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

即诱导部位的免疫细胞。膜细胞 (M细胞) [8,9]又称微皱褶细胞。它不仅分布在肠黏膜上, 在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也存在大量M细胞。M细胞是大分子颗粒抗原进入黏膜上皮下淋巴组织的主要途径。上皮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APC) 是指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 并将处理后的抗原肽递呈给淋巴细胞而使淋巴细胞活化的一类免疫细胞。APC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 能否进行有效抗原递呈, 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巨噬细胞 (PAM) 和树突状细胞 (DC) 为两种专职递呈细胞, 它们主要分布在黏膜的复层上皮和一些单层上皮中, 并与上皮细胞紧密结合。DC广泛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固有层和上皮中, 特别是在呼吸道黏膜中分布较多。APC能摄取不能自由扩散的大分子抗原, DC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组形态和功能各异的抗原递呈细胞。上皮中的DC可以迁移到黏膜表面, 直接与外界接触, 摄取抗原后带回到黏膜淋巴组织, 并诱导免疫应答。DC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是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分布在整个MALT的黏膜部位, 并集中在黏膜上皮下的更浅表区。

肠上皮细胞 (IEC) 位于黏膜上皮层内, 其功能主要有五点:一是屏障功能;二是摄取可溶性多肽抗原;三是产生大量黏膜免疫调节因子, 具有调节黏膜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增殖的功能;四是摄取s Ig A复合物, 并经细胞转运到达顶端表面进入肠腔中;五是参与免疫耐受。

1.2.2 密散免疫细胞

即效应部位的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 是位于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之间的淋巴细胞群, IEL可随上皮脱落到肠腔内, 又可穿过基底膜返回到固有层中, 并进行再循环。IEL的主要功能是细胞杀伤作用, 具有NK细胞的活性。

固有层淋巴细胞 (LPL) 位于黏膜上皮固有层内, 为混合淋巴细胞群。由于固有层是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场所, 浆细胞分泌的Ig A可通过分泌片的介导进入黏膜表面, 中和抗原物质, 起到清除外来抗原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1.3 免疫效应因子

1.3.1 体液免疫因子

s Ig A是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因子, 约占各类抗体总和的80%, Ig G、Ig E和Ig M也参与保护反应[10,11]。

1.3.2 其他

除体液免疫外, 黏膜免疫还有细胞免疫, 包括细胞毒淋巴细胞 (CTLs)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和NK细胞等。

2 黏膜免疫应答机理

2.1 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是指抗原被递呈细胞摄取、加工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呈现于递呈细胞表面, 最终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过程。抗原递呈过程是免疫应答的识别阶段, 它启动免疫应答过程。

M细胞主要摄取和运输颗粒性抗原, 肠上皮细胞主要摄取可溶性多肽抗原, 并激活CD8+和CD4+T淋巴细胞, 摄取的抗原很快被摄入上皮下淋巴组织。APC能摄取不能自由扩散的大分子抗原, 摄取抗原后运送到黏膜淋巴组织诱导免疫应答。

2.2 s Ig A

2.2.1 s Ig A的生成

在黏膜诱导部位, 抗原被M细胞、DC细胞和PAM细胞等摄取, 经加工递呈后形成抗原致敏特异性Ig A型B淋巴细胞, 在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过程中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 其中多种Th2样因子参与诱导部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前体B淋巴细胞在诱导部位内进行同种型转换, 形成膜表面抗Ig A阳性的B淋巴细胞。这种转换是形成Ig A型浆细胞的关键之一。转型的B淋巴细胞被抗原致敏后离开诱导部位, 经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局部或远处黏膜组织效应部位。在效应部位, 致敏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合成s Ig A的浆细胞, 或成为长效的记忆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中, 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存在细胞的不断迁移, 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免疫效应细胞和免疫记忆细胞游走迁移并定居到远处黏膜组织和腺体, 构成弥散性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分泌Ig A的B淋巴细胞主要归巢到集合淋巴小结和黏膜固有层,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腺体组织。

黏膜上皮细胞和外分泌腺产生的分泌成分 (Sc) 是一种糖蛋白, 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受体, 有5个Ig A样的结构域与Ig A共价产生s Ig A, 这一过程受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激素的调节。

s Ig A分子由2个多聚Ig受体单位和2个外加的多聚肽链、J链和分泌片组成。因此, s Ig A的轻链、重链、J链由浆细胞合成, 而与Ig A结合的Sc由浆膜上皮细胞和分泌腺产生。J链是在浆细胞分泌Ig A前同Ig A聚合的, Sc则是由Ig A穿过上皮转运过程中加上的。

2.2.2 s Ig A的结构

s Ig A由2个或4个Ig A单体聚合而成, 分别有4个或8个抗原结合部位。s Ig A多为双体结构, 由J链将2个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 在通过上皮细胞时再与Sc片段结合。Sc无免疫活性, 但它能作为Pig受体 (PigR) 帮助Ig A通过腺体的黏膜表面, 具有促进上皮细胞积极地从组织中吸收s Ig A, 并将其释放到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作用, 还能保护Ig A抵抗蛋白酶的分解作用。Ig A重链有一个额外半胱胺酸的C端结构, 可以与B淋巴细胞J链结合, 使Ig A形成二聚体, 结合抗原的功能增强, 容易在黏膜形成s Ig A。因此, 黏膜表面具有特殊的活性。

在血清中, 单体Ig A的分子质量为160~170 ku, 这种抗体在血清中并不能呈现重要的免疫功能;双体Ig A的分子质量为370~390 ku, 它主要存在于唾液、眼泪、胆汁、鼻和气管分泌物中, 在外分泌液中的含量比血清高6~8倍[9], 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2.2.3 s Ig A的生物学功能

s Ig A是黏膜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主要效应因子[10,11], 它的主要作用有:1) 中和病原体, 具有抗感染功能。s Ig A能捕捉黏膜内的病原体, 使病原微生物发生凝聚, 阻断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特异性结合位点, 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形成复合物, 从而阻断和抑制病原对黏膜的黏附。2) 溶解细菌。s Ig A与溶菌酶、补体共同作用引起细胞溶解。3) 中和病毒。存在于黏膜局部的s Ig A无需补体即能中和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病毒。Ig A覆盖于病毒表面, 使病毒不能吸附于细胞上。4) 中和毒素。黏膜分泌的s Ig A能中和相应肠毒素的毒性。s Ig A不能有效地固定补体或促进吞噬作用, 因此对维持黏膜完整性及减少其他抗原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5) 调节黏膜免疫反应。s Ig A可以结合黏膜上皮细胞的M细胞, 并经M细胞运输到上皮黏膜淋巴组织。在此过程中, 可使s Ig A或Ig A抗原复合物与淋巴细胞或抗原递呈细胞反应, Ig A结合位点暴露。当进入黏膜组织后, Ig A即引发黏膜免疫反应。由于抗原-s Ig A复合物可经M细胞运输到上皮下淋巴组织, 抗原递呈细胞的FCA受体可强化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再次摄取的s Ig A可形成一个扩大环, 增强免疫和再免疫反应。

禽类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在s Ig A及其他免疫效应因子和非特异性保护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使黏膜免遭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当黏膜免疫不健全时, 机体易发生感染, 出现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文献

[1]余锐萍, 高齐瑜, 王彩虹.肠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 2002 (4) :29-33.

[2]张晓梅, 高齐瑜, 王彩虹.鸡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研究进展[C]//赵德明, 陈明勇, 朱坤熹, 等.动物病理学研究专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3]王彩虹, 陈明勇, 高刘瑜.禽类哈德氏腺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C]//赵德明.动物病理学研究专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7.

[4]王彩虹, 高齐瑜.雏鸡哈氏腺的组织化学特点[J].中国兽医杂志, 1998, 24 (5) :6-8.

[5]谢世华.鸡结膜结合淋巴组织 (CALT) 免疫功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农业大学, 1991.

[6]祁保民, 高齐瑜.鸡结膜结合淋巴组织的超微结构及其摄取抗原功能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1995, 26 (6) :545-550.

[7]许连祥, 桑学波, 何静, 等.禽类的结膜结合淋巴组织及其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9, 11 (2) :69-72.

[8]陈秋生, 曹贵方, 崔燕, 等.兽医比较组织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9]OWEN R L.Sequential uptake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by lymphoid follicle epithelium of Peyer’s patches in the normal unobstructed mouse intestine:an ultrastructural study[J].Castroenterology, 1997, 72 (3) :440-451.

[10]杨倩, 毛卫华.鸡和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结构蛋白的比较[J].畜牧与兽医, 2003, 35 (10) :5-7.

自然免疫系统 篇10

深刻理解“免疫系统”内涵, 牢固树立跟踪审计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 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障碍、矛盾和风险的作用。“预防、揭露、抵御”这六个字不但是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精辟概括, 也是新形势下对审计职能的全新定位和诠释, 更是对各项审计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就要充分发挥预防功能、揭露功能、抵御功能。多年来,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 “秋后算账”时往往是“找到了管理漏洞, 但问题已经无法纠正了;发现了损失浪费, 但资金已经难以挽回了;查出了腐败案件, 但人已经倒下了”, 很难做到事先的预防和控制, 造成审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 还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为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 就要在深刻理解“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 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起来, 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

在“免疫系统”理论指导下, 充分认识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规范化管理

跟踪审计人员从项目一开始就介入项目建设并全程参与, 能够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从监督者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以确保建设项目的优质高效。

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规模较大, 投入资金较多, 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 常常会不择手段, 采用种种办法, 腐蚀工程管理人员。实行跟踪审计后, 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建设项目中, 使工程管理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两方参与变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人员三方参与, 并通过制度区别监理和审计监管的不同侧面, 形成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资金运行的机制, 起到良好的遏制腐败作用。

有利于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由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跟踪审计, 审计人员从基本建设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就介入到项目建设中, 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签证及时核实、确认, 防止出现由于签证不准确、施工单位多报工程量等造成建设资金流失的现象。此外, 实行跟踪审计, 还便于审计人员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对拨给施工单位的进度款进行计算核实, 防止工程款早拨、超拨, 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有利于降低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建设工期长、施工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容易产生损失浪费、权钱交易等现象, 蕴藏了极大的投资风险。实施跟踪审计后, 审计关口前移, 突出事前、事中审计, 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层层把关, 步步防守, 给建设项目带来了有效的监管。同时, 在跟踪审计的威慑力下, 建设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得到大大强化和提高, 使得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强化跟踪审计

处理好“五个关系”, 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审计人员工作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审计思想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二是审计工作的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关系;三是审计监督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的关系;四是审计服务的主动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五是审计信息的开放性和独立性的关系。为此, 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一要树立正确的审计思想, 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既要持批判的态度坚决予以揭露, 又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建设单位整改;二要协调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 在工作中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的“谋士”, 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已任, 又要当好建设资金的“卫士”, 恪守审计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三要协调好跟踪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时间跨度大与审计力量不足、任务繁重的矛盾,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综合考虑, 宏观监督、突出微观, 保证审计监督成效;四要既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活动, 又要适应其在管理活动中的监督者角色, 增强跟踪审计的服务性;五要独立开展审计监督, 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并及时、规范地公布审计信息。

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防止出现两种倾向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要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偏离工作定位, 侵入项目管理。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频繁进入工程现场进行审计, 很容易偏离工作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因此, 审计人员要明确审计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 正确处理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关系, 工作时做到“不越位”、“不错位”, 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审计。二是以跟踪审计之名行事后审计之实。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 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 审计人员常常只静态关注工程造价, 不动态监督项目建设各阶段是否正常运行, 也不为项目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所以, 在实施跟踪审计时, 审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和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 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 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职能。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发挥跟踪审计作用

实行军队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 应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审计成本和被审计项目的资金运行情况, 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 选择适当的审计形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跟踪审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阶段性跟踪审计。是指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 在每个阶段即将结束时, 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实施审计。人少事多是当前军队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对每个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不间断跟踪审计困难很大。因此, 审计部门可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 对大型工程项目开展阶段性跟踪审计。二是环节性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审计, 根据项目建设经验, 环节性跟踪审计应主要抓好审查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施工合同, 核实变更、签证, 记录、验收隐蔽工程, 审核材料、设备价格, 核算工程进度款等几个环节的审计工作。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 审计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可以开展环节性跟踪审计, 这样, 既能节省人力物力, 又能保障项目审计质量。三是同步性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常驻被审计单位, 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不间断同步性跟踪审计。可以全面掌握项目的资金运行和建设情况, 最大限度地获得审计成果, 但是投入审计资源较多, 一般只适用于特别重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四是批量跟踪审计。是指同时对同一类型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其优点是可以将一个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经验扩大到其他同类型建设项目中去, 提高审计效率。但是, 同时有若干个同一类型的项目在建,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充分整合资源, 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效率

要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就要将各级审计资源整合到一起, 形成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一是建设单位领导要主动参与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 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建设单位领导负责落实意见、解决问题, 促使审计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是调动群众参与跟踪审计的积极性。执行跟踪审计任务过程中, 审计人员除了要审阅文件、资料, 查阅账目、凭证外, 还要针对审计内容进行调查了解。群众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把建设项目审清查透。三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军队审计人员熟悉军队内部审计业务, 但专业人才储备往往不及地方充足, 在保密工作允许的范围内, 有效利用外部审计资源, 实行内外协作审计, 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效率。

合理配备审计力量,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军队基本建设项目工期长, 跟踪审计时间久, 情况复杂。在配备审计工作力量时, 应注意保持审计组成员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审计组组长和主要审计人员要保持稳定, 以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保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跟踪审计要求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互补, 专业涵盖全面。为保证审计质量, 减少审计风险, 在审计组成员配备上, 既要有工程管理和预结算审计人员, 也要有工程财务审计人员。同时, 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素质不容忽视。军队基本建设项目是用来保障部队作战、训练、生活需要的, 其投资规模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过亿, 容不得跟踪审计人员有半点疏忽。要高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首先要抓好审计人员思想教育, 通过正反案例警示, 帮助审计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确保思想政治素质经得起考验。

自然免疫系统 篇11

一、创新审计理念,努力拓宽跟踪审计覆盖面

一是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努力做好“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主的免疫系统转变。

二是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从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效益着眼,从各个细微环节着手,实现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的有机结合。

三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三统一”跟踪审计监督体系。前移审计“关口”。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预算执行和决算等重要环节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当前应重点向社保、农业、资源、环保、外资运用等专项资金审计拓展。特别是在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源环境项目、重大民生专项资金审计中全面开展跟踪审计。要加强立项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跟踪审计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二、创新跟踪审计重点内容。拓展跟踪审计内涵及外延

跟踪审计就是要特别注重项目决策的科学可行性审计,减少决策失误。加强对项目“标的”的审核。审计关口前移到招投标控制价的审计,防止招投标价高估冒算。对工程造价审计要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主线,防止弄虚作假。减少损失浪费。要注重效益审计。积极探索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客观公正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跟踪审计成效

一是改进跟踪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内部以年度审计计划为依据,科学调配审计力量,形成目标明确、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外部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二是坚持全面跟踪。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实施审计,把审计视野扩展到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采取阶段审计、不定期审计等方式。对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及有关事项进行跟踪审计,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

三是突出审计重点。重点审计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造价结算等重点控制环节。

四是坚持延伸审计不放松。依法对与项目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和不合规的问题。

五是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发挥好照相、录像、GPS定位仪、全站仪、取芯机等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好对项目原始地理地貌的测量取证,对隐蔽工程及其它重要环节等进行现场取证,为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依据。

六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创新和完善配套制度和准则。推动跟踪审计规范开展。

一是推行跟踪审计意见书。与传统审计形式相比,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因此,应设立与跟踪审计相适应的文书载体。及时揭露问题,促进管理。

二是推行阶段跟踪审计报告。根据资金运用和项目建设过程,合理划分周期,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定期反映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阶段性状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在审计全部结束后出具最终审计报告。有效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三是改进审计统计报表编制工作。将《跟踪审计意见书》或《阶段性审计报告》反映的工作情况及时纳入统计报表;项目结束时,不再重复填报,这样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跟踪审计全过程情况和成果,也有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正确把握跟踪审计监督职责范围。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把握住角色定位。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性,做到尽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

五、抓好跟踪审计人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要树立“人才强审”的理念。投资专业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练就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搞好政府投资审计人才培养教育。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立足培养自身的人才,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电脑、法律等短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关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观点, 是审计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理念已被正式写入《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这一理念, 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也是审计工作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就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谈谈己见。

一、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推进审计实践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符合当前形势对审计职能的要求

“免疫系统”功能科学阐释了审计职能问题, 即国家审计既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一般审计职能, 还具备抵御、诊断、示警、除疾和修复等特殊的职能。

现阶段,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各项改革攻坚期。同时社会矛盾凸显, 如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三农”问题, 教育、卫生问题、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腐败问题, 等等。面临的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 国际强权对我国经济实行打压,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失。面对这样的形势, 着眼预防、立足前瞻性, 着眼制度机制、立足建设性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正是顺应时势的审计工作理念。审计工作者只有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理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才会增强紧迫感。

(二)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做公共财政体系坚强后盾, 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当前, 我国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系, 其中的分税制财政体系, 集中了大量财力,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 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实行财政专项补贴。各种专项资金金额大, 涉及农业、资源、环保、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 关系到国计民生, 是政府调节国民经济、促进社会安定的有力手段。为确保专项资金合理、合法使用, 保障民生, 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资金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 (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4号>) , “救灾资金和物资基本做到了筹集合法有序、拨付及时到位、分配公开透明、管理严格规范、使用合规有效、存放安全完整, 各类救灾资金和物资账目比较清楚。审计中, 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采取了全国、全程跟踪的审计方式, 并及时通报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为灾后重建良好有序地进行奠定了基础。而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 审计在事后才跟进。审计结果表明其救灾资金存在着诸多问题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5]第1号) :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2000万元, 而县级财政部门未及时下拨5174万元, 滞留资金占43%;已下拨资金中又存在挤占、挪用问题, 甚至存在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两个审计案例, 是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生动诠释。

(三)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审计恢复设立20多年来, 可分为开创组建、积极扩展、总结规范三个发展阶段, 审计工作从以监督财务收支为主, 发展到以真实性为基础、以合规性为重点、以效益为归宿的全面审计;审计模式从以事后监督为主, 发展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审计模式;审计功能从以查错防弊为主, 发展到强制惩处与预防、服务等建设性作用相相辅相成的新阶段。“先期介入、全程跟踪, 即时监督、动态纠偏, 着眼预防、着力机制”, 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能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发展。

二、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 准确定位“免疫系统”功能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应具有以下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

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高效运行造成侵袭, 及时识别、揭示各种风险, 提请决策层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对策, 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审计、事后综合分析评价即是很好的体现。

2、免疫稳定、监视功能。

制订财经法律、法规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 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审计监督职能要求审计部门从法律、法规入手, 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本质, 查找经济“病毒”, 找到治疗“病毒”的方法, 防止“病毒”扩散, 以稳定经济环境。事中、事后审计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

(二) 改进审计方式

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 应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将审计的关口前移和深化, 无疑强调和突出了“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增强了外在警示作用。前面所说的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审计, 督促了管理部门建章立制, 在源头上开始规范运作行为,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 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审计已在全国铺开, 这项审计从安全排查、立项、选址、招投标等程序开始全程实行审计监督, 时间跨度三年, 是对审计方式转变的一个有益尝试。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 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规范审计作业行为

审计署以审计署1号令、2号令、3号令、5号令发布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17个细则或规定。这对规范审计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从审计实践来看, 尚存在一定缺陷:

一是准则对程序规范较多, 但针对审计对象的准则较少。目前仅有《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准则 (试行) 》, 期待已久的《经济责任审计准则》迟迟未能出台。此外, 作为当前审计的重点--财政专项资金、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也应专门制订审计准则。

二是部分准则内容较为抽象, 有待细化, 便于规范审计作业行为。近年来, 审计文书、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因没有统一模式, 各省、市根据审计准则制订了各自模式, 但因理解不一, 随着人员变动, 模式改变较多, 以至部分多年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感叹:不会审计。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 作为审计结果的重要文书, 仅18条, 约1500字;《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 作为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行动指南”, 显得过于简单。实际上, 在基层审计机关, 审计方案对规范审计人员作业行为所起作用较小。反观《企业会计准则》, 则较细化, 便于会计人员操作, 如《现金流量表》、《收入》等等。

三是执行不到位。如《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 除审计署公布了部分结果, 一度有“审计风暴”之说外, 地方审计机关出于种种原因, 不痛不痒地公布了几个审计结果, 反响平平。公布审计结果, 实际上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手段。某县审计局在审计文书中揭露了部分被审单位车辆费、接待费超支的情况, 被审单位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共性问题。一位审计人员通过发贴的方式, 在本县政府网站公布了相关单位的这一问题, 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被审单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 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比南京“天价烟”问题 (南京某区房产局局长因开会时桌上放了一包当地出产的高价烟并戴高级手表, 被人在网上曝光, 后被立案查处获刑) 要严重得多, 如果向社会公布了审计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会起到“免疫”效果。

(四)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增强审计能力

制度建设再好也离不开人。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应突出以人为本。从原来的“人.法.技”建设, 到目前的“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署历来重视审计队伍建设。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更加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政治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核心素质包括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更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从目前现状来看, 审计队伍的素质还不足以满足发挥审计“免疫功能”功能的要求, 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队伍,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严把入口关, 审计机关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 审计人员更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推进与深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建议

(一) 从关注资金监督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

资金监督一直是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 也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事项, 尤其是现阶段。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 公布的也是查处了多少违规资金。李金华审计长在任时, 审计工作曾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可是几年过去, 人们的印象是屡查屡犯。这就牵涉到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查出的问题, 有的是体制问题, 有的是带共性的问题。政府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 建立长效机制, 以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对再次发生问题的, 则要建立问责机制。如对中央财政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 可根据《预算法》的要求, 年初科学预算, 除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可调整预算外, 一律不得调整预算, 结余资金留作下年安排或建立预算备用金制度。再如各级部门车辆费、接待费、出国考察费超支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可根据审计结果, 出台较高层次、符合现实情况的法律法规规范支出行为, 或在年初预算时下达指标, 对超指标的一律扣减下年预算。

建立长效机制可从风险预警机制、检查监督机制、信息上报机制等上入手。风险预警机制指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共性的趋向分析、微观和宏观评价等;检查监督机制指将审计检查监督职能机制化, 做到审计监督在一定时期内不留死角。如温家宝总理说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信息上报机制指将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苗头性等问题, 加以综合分析, 提出审计建议, 以信息或要情的方式上报领导机关, 为决策层控制风险、科学决策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 从发现揭露问题向更好地解决问题转变

审计发现并揭露问题相对容易。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要求审计部门向更好地解决问题转变, 以防止问题扩散并蔓延。某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部门针对审计中暴露出的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问题, 向政府领导汇报, 政府召集审计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 成立招投标办公室, 建立规范管理、独立运行的公共交易平台, 将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全部纳入公共交易中心集中规范操作,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 从偏重个案向分析共性问题转变

要达到“免疫”效果, 审计必须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偏重个案向分析共性问题转变。如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车辆费、接待费、考察费、财政资金分配不公等问题, 审计部门可组织行业审计, 深刻揭示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四) 借鉴发达国家审计经验, 加强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扩展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深度与广度

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绩效审计, 从企业效益, 政府公共投资, 直至资源能耗、环境测评。我国绩效审计起步晚, 应加紧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并指导实践。如政府投资审计可从可行性,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资源节约等方面入手, 综合分析评价,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做得较好的审计案例有审计署的大庆油田审计项目, 该项目从企业现状入手, 根据内部管理、资源环境等因素, 较全面地分析了体制、机制原因, 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 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

(五)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问责制的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伴随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 是审计“受托责任观”的体现, 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保值、增值方面, 还是在党风建设、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方面,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起到了“免疫”功能。但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相关审计准则、操作规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发展。解决问题, 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才是根本。健全的问责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和预防腐败。

总之,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这一理念, 是对现阶段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是审计工作一定时期内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基层审计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研究和探索将审计理念真正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积极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制度和方法、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审计能力, 以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黎仁华 喻婷,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定位及实现机制》《中国审计》杂志社, 2009年11月

[2]、苏明 主编《财政理论研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年4月

[3]、萧鸣政 主编《人力资源管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4]、鹿云飞 谷永优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释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

[5]、闫盈全 《两千亿救灾款物的审计壮举》 《中国审计》杂志社, 2009年3月

上一篇:作文的新下一篇:任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