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标准

2024-11-08

福利标准(精选6篇)

福利标准 篇1

一、引言

1960年科斯 (R.H.Coase) 的《社会成本问题》的发表提出了通过产权理论研究外部性的问题。科斯第一定理知道, 当交易成本为零的时候, 从效率角度看, 产权的最初分配是无关紧要的。然而, 在现实世界中交易成本在绝大多数下都是存在的, 进而的科斯第二定理又接着指出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 那么产权的最初分配将会对效率产生重大影响。然而, 当交易成本无法降低以使私人交易有效存在时, 可以根据规范的霍布斯定理, 构建法律以使私人之间的协商失败导致的损害最小。也就是说, 为最小化上述损害, 法律应将产权分配给对之评价最高的一方。从理论上讲, 这些都有其道理, 文章的意图不在于评价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的探讨, 而是关注其中的一个环节, 即“将产权分配给对之评价最高的一方”之中“评价”的衡量标准问题, 因为同样的思路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因而, 我认为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献综述

在通常的教科书或论文中, 很多人喜欢用成本或效用去比较利益冲突的二人的福利得失, 在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中, 他举农夫与饲养者的例子时使用的是显性成本, 即以具体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利益冲突方福利的得失。而在哈尔·R.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教科书中又大多采用效用来衡量福利的得失。那么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去评价这里的福利得失, 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在具体情况下的采用标准, 前人似乎都没有明确指出。本文基于此, 希望通过论述不同的评价方法及在具体情况下的选择标准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评价方法的评述

在衡量福利得失的问题时, 主要有显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效用法三种评价方法。为了方便与将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 我举一例以方便接下来的比较。假设一个企业家与一个农夫为邻, 企业家的狗经常会跑到农夫的住宅范围之内戏耍, 但是有可能会伤害到农夫, 如果农夫被咬伤, 企业家将要付给农夫一笔10万元的医药费。要避免农夫被咬伤的措施只需要在两家之间修一堵墙, 使狗不能随便地进入到农夫家的范围之内。又假设谈判成本无穷大, 即两者之间不能通过谈判来确定由谁来修筑这堵墙, 因而需要外力来通过比较福利, 将修筑墙的责任分配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1. 显性成本法

显性成本是指计入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 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 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假设农夫修筑这堵墙的成本是4万元, 而企业家修筑这堵墙的成本是3万元。那么根据显性成本法和效率原则, 很明显在谈判成本过高使私人之间的谈判无效时, 应该将修筑这堵墙的责任判给企业家, 因为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社会得到1万元的剩余。

这样的评判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便捷、成本低, 利益冲突双方的成本容易衡量。然而, 这样做是否真的科学, 或者说是否符合经济学中的效率原则呢?

2. 机会成本法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 当一个社会或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 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 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 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机会成本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一般地认为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以单位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在这一例子中, 如果我们将二者支付的货币看作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话, 那么通过机会成本来衡量这一问题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论。假设企业家如果用3万元资本进行工业生产可以最终获得本利和6万元, 而农夫将4万元投入农业生产只能得到本利和5万元 (由于两人的技能不同, 所以不能将自己的要素跨行业进行生产) 。所以, 企业家和农夫修筑这堵墙的机会成本分别是6万元和5万元。这时如果再运用产权责任分配的法则, 就会发现结果与运用显性成本法截然不同。这时如果将修筑责任分配给农夫, 将会使社会得到1万元的剩余。

然而, 这种方法与显性成本法相比难以测度, 每个人为了逃避责任可能会谎报或者将自己伪装成能够给资本带来高收益的人, 因而使用该方法成本较高。但是这种方法与显性成本法相比却更符合经济学的思想, 更加有利于判断真实的社会福利得失。

3. 效用法

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 或者说,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效用是一种个人主观感受, 不同的人对于某一种物品的评价可能会不同, 因而每个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二是效用的衡量要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时期内, 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设农夫对货币的效用函数是uF (x) , 企业家对货币的效用函数是uE (x) , 其中x表示货币数量, 且农夫按机会成本付出后的资产为a万元, 企业家的资产比农夫的资产多b万元。那么两者按机会成本付出后。农夫的效用损失分别为, 企业家的效用损失为, 这时需要判别两个值的大小, 根据min{UF, UE}来决定将修筑责任判给谁。这时, 我们是假设两者的效用函数本身不同且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看出这种判断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式子简化, 将假设农夫和企业家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但仍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那么uF (x) =uE (x) =u (x) , 则农夫和企业家的效用损失分别为和, 但这时UF和UE的大小仍然是难以判别的。由此可见, 效用法的优点是最符合经济学的对福利的评价标准, 因而许多经济学教材在分析产权问题时使用这一标准。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 主观性强, 实际操作困难, 想要准确应用的实际成本高。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产权相关利益方的得失进行衡量, 是进行产权责任分配的基础。然而正如上文所述,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当三种可以都可以无成本地采用时, 使用效用法无疑是最有效的, 因为效用更能从本质上反映社会福利的大小。然而无成本的假定在现实中显然是不存在。当我们想采用效用法比较冲突方利益的得失时,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将是获取个人效用函数的困难, 甚至在实际中这个效用很可能是不可获得的, 因为个人或许都不知道自己准确的效用函数, 那么外人就更难以将其准确地获得了。如果我们想退而求其次, 采用机会成本法核算其得失, 那么困难也是显而易见。首先, 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获知他们运用该要素的潜在最大获利可能。其次, 如果人们是理性的, 正如上文所说, 利益相关方有激励伪装自己, 发出错误的信息, 这样产权分配者将会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 如果想获取利益相关方真是的机会成本可能将要付出巨大的甄别成本, 使得甄别之后的社会福利小于甄别之前的社会福利, 因为这个甄别过程并不能增加社会福利, 而是进行净消耗, 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以上两点缺陷可能使得机会成本衡量法只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 而不能在分配产权的现实中得以运用。最后, 让我们再来分析显性成本法, 这是会计学所遵循的法则, 而不是经济学所提倡的。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由于衡量过于简单, 其衡量的结果很可能不能从经济学意义上反映出社会福利的变化。但是, 显性成本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行性极强, 显性成本的衡量虽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但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无疑得到大大的简化。因而我们可以将上述三种方法从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成本总结如下:

按理论有效性排序:效用法>机会成本法>显性成本法

按实施成本来排序:效用法>机会成本法>显性成本法

四、具体问题下的方法选择

上文已叙述了评价福利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可见三种方法的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成本有着正相关关系, 而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综合考虑采用三种方法的收益与成本。可以采用甄别成本和资源误配时所造成福利损失来确定采用哪种评价方法。

假设|UF-UE|为资源误配时给社会造成的福利损失, U (c) 为甄别成本, 并且通过甄别后的产权分配能够完全避免资源误配损失。当产权给双方带来的效用损失的差额较小时, 应该采用显性成本法, 因为甄别成本可能高于两者之间的效用差额, 即U (c) >|UF-UE|, 可得到|UF-UE|-U (c) <0, 因而此时即使由于没有甄别而出现资源误配, 也比经过甄别后分配产权的福利大。相应地, 当U (c) <|UF-UE|, 即甄别成本小于配置错误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时, 应该采用机会成本法或者效用法来进行甄别, 因为此时即使存在甄别成本, 也可以使社会通过避免资源误配而获得|UF-UE|-U (c) >0的福利增量。至于机会成本的与效用法的适用判别也遵循这一思路。将上述选择过程具体总结如下:

上式中U (Co) 和U (CU) 分别表示采用机会成本法和效用法的甄别成本, 可得自左向右依次采取显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效用法。

五、小结

上述论证表明在科斯定理、标准的霍布斯定理等关于产权分配理论思想不做改变的情况下, 仅是福利的衡量标准不同也会造成结果的巨大差异。而在具体选用福利衡量方法的时候, 也不能仅仅考虑该方法在理论上的有效性, 还要考虑运用该方法的成本高低。因而告诉我们如果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单一的方法评价方法可能无法真实地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化, 从而影响产权分配理论的有效性。因而要使用成本—收益方法来衡量使用哪种标准是合适的。具体而言, 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甄别成本与资源误配损失相比较来确定具体测度方法的使用。当然, 这一方法应用的缺陷之一是上文所已提及的UF与UE无法准确确定, 因而只能是估计量, 在进行估计时,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是|UF-UE|的大小而不是UF与UE。因为我们若能确定UF与UE, 就没有必要在进行比较, 而ΔU=|UF-UE|-U (c) >0才是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方法确定的必要条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 因而对这一问题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论述, 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给予雅正。

参考文献

[1]R.H.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3 (Oct., 1960) , pp.1-44

[2]R.H.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New Series, Vol.4, No.16. (Nov., 1937) , pp.386-405

[3]卢现祥、刘大洪:法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 (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上)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福利标准 篇2

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

近日,黑龙江省总工会印发《黑龙江省总工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和<补充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规定,全省各级基层工会组织可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向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每位会员全年所有节日慰问品合计总额不得超过1000元。

基层工会组织可以用工会经费为过生日的工会会员购买生日蛋糕等慰问品,也可向会员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领取券,每人金额不得超过200元。

基层工会组织可以用工会经费组织开展职工业余文艺活动、文艺创作、美术、书法等各类活动,活动奖励每人每项不得超过600元,且获奖人数不得超过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一。

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哪些?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第一条,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黑龙江省职工福利标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福利标准 篇3

1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应遵守如下原则:(1)遵循我国社会工作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综合能力,提高社会工作水平和质量,满足孤弃儿童对身心健康、回归社会的需求;(2)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需紧密结合社会工作的特点,覆盖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全部内容,各标准之间应协调配套,能有序地适应社会工作的发展;(3)充分借鉴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社会工作先进经验,使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标准体系结构和内容科学、合理,坚持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4)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能够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扩展,具有实用性。

2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促进机构加快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的实施,规范机构中社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提升社会工作水平,保障儿童基本权益,满足儿童成长需求,实现儿童权益最大化。

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的需求分析

3.1 区分个性与共性标准

不同地域、规模的儿童福利机构中,其社会工作容易产生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基本的要求需要共同遵守,例如: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规范、社会工作通用词汇的含义、社会工作的主要分类、社会工作的通用程序等。标准体系需要将该部分内容总结和归纳为单独的模块,明确标准化的社会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为统一全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基础和通用要求提供参考和依据。

3.2 融入社会工作重要理论

有理论表明,社会工作可以根据是否直接接触案主而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案主或服务受益人开展的服务型工作,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案主和服务受益人,通过行政、研究、立法、督导等活动达到目标的管理型工作。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可以融入以上理论,将社会工作分为服务和管理两类。

3.3 涵盖社会工作重点服务

以往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以院舍集体养育、寄养、送养为主,机构内社会工作也主要在这些领域开展。随着我国对社区困境儿童的关注水平不断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也逐步向该领域渗透,因此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中应该包含以上内容。

3.4 提升社会工作管理水平

除了社会工作服务(直接服务),儿童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管理(间接服务)也是重要的领域。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一直在开展社会工作行政工作,同时对社会工作督导具有强烈需求,在资源整合方面也亟待规范,这三方面内容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分析

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的实务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工作服务直接接触机构中的儿童及相关人员,因此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机构孤弃儿童的成长直接相关,其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分析如下。

4.1 三维模型

一般的标准体系框架采用较为简洁的二维结构,只能表示标准要素之间的二维关系,但是标准的要素包含对象、级别与内容三个维度,因此用二维结构不能够完全准确表述每个标准的定位以及与其他标准之间的关系。印度的魏尔曼博士很早就提出了标准体系表的三维结构思想,将标准层次设为X轴,专业序列设为Y轴,行业门类设为Z轴,延伸了结构的空间,扩大了标准的存储容量,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三维立体模型,提高了标准体系构建的有序程度。

4.2 三维模型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中的运用

将三维模型应用于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当中,需要对各维属性进行分解和设定。结合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以及实际情况,设定X轴为标准分类、Y轴为领域分类、Z轴为工作对象分类(如图1所示)。

4.2.1 标准分类属性维(X轴)分解

根据《标准化法》,我国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类,故将标准分类属性维分解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这4个节点。

4.2.2 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属性维(Y轴)分解

社会工作服务按照其领域不同,可将其分为机构集体养育、家庭回归和社区困境儿童指导三类。机构集体养育是传统的养育方式,社会工作帮助儿童在机构内健康成长;家庭回归是现在社会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儿童融入寄养家庭和送养家庭;社区困境儿童指导是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领域,帮助社区困境儿童解决问题。因此将社会工作领域属性维分解为机构集体养育、家庭回归和社区困境儿童指导这3个节点。

4.2.3 社会工作对象属性维(Z轴)分解

(1)社会工作对象属性维一次分解

社会工作按照其工作对象不同,主要分为对环境的社会工作、对儿童的社会工作和对相关人员的社会工作,可将社会工作对象属性维一次分解为环境、儿童和相关人员3个节点。

(2)社会工作对象属性维二次分解

社会工作的对象可以进一步细化,因此可以对社会工作对象属性维进行二次分解:对环境的社会工作包括硬件环境营造和改善、人文环境改善等;对儿童的社会工作包括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教育及相关问题干预等;对相关人员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寄养家长、送养家长、社区人员等的教育、培训、辅导等。

5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层次结构

在建立标准体系之前,可以先对标准划分层次,梳理标准体系的构建主线。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相关标准可以划分为3层次(如图2所示)。

第一层次是图形最顶层的三角形区域,属于社会工作的基础性标准,适用于儿童福利机构所有人员及部门,主要用于对社会工作标准化的基础性要素进行解释和要求,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分类、编码等内容。

第二层次是图形中间的梯形区域,属于社会工作的通用性标准,适用于儿童福利机构参与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及部门,提出了机构内所有社会工作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要求,包括社会工作的总则、组织管理、通用服务、评价与改进要求等。

第三层次是图形最底端的面积较大的梯形区域,属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适用于儿童福利机构不同岗位,其内容是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提出的特殊要求。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社会工作分为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管理两种。两种社会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例可以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研究、督导等活动的素材,社会工作管理的成果又可以指导和改进社会工作服务的手段和技术。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机构集体养育、寄养和送养的家庭回归和社区困境儿童指导过程中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管理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行政、资源整合、社会工作督导等内容。

6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体系构成

6.1 框架结构图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6.2 主要内容

6.2.1 社会工作基础通用标准体系

社会工作基础通用标准体系主要包含社会工作基础标准和社会工作通用标准两类。

社会工作基础标准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分类、编码等标准。

社会工作通用标准包括: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基本要求、社会工作服务通用规范、评价与改进等标准。

6.2.2 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

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主要包括集体养育社会工作标准、家庭回归社会工作标准以及社区困境儿童指导社会工作标准三类。

集体养育社会工作的标准包括机构接收孤弃儿童时评估的标准,儿童适应性辅导标准,养护支持、教育支持、医疗支持、康复支持与社会融合的相关社会工作标准,儿童成长档案的管理标准,环境培育标准、临终关怀服务标准、社会融合标准、机构内工作人员的辅导标准,离院时离别情绪处理及相关工作交接的标准等。

家庭回归社会工作标准包括对寄养与送养家庭的筛选、配对的标准,类家庭招募标准,寄养与送养家庭评估、培训的标准,家庭融合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标准,融合的评估标准,跟踪和辅导的标准,终止寄养的工作标准,送养前准备和送养后的跟踪的标准等。

社区困境儿童指导社会工作标准包括对困境儿童所处社区的指导标准,对困境儿童实行庇护的标准,困境儿童的问题干预标准,安排临时委托的标准等。

6.2.3 社会工作管理标准体系

社会工作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行政标准、资源整合标准、社会工作督导标准三类。

社会工作行政的标准包括对社会工作进行规划的要求、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标准、对外宣传与沟通的标准、购买服务的标准、岗位设置标准等。

资源整合的标准包括社会工作资源需求的识别和确认标准、经费与物资的募集和管理标准、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要求和流程、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标准等。

社会工作督导的标准包括督导岗位的要求、理论培训的标准、实务咨询及辅导的标准、支持性督导的方法、要求、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标准、社会工作研究的标准等。

7 问题和思考

总体来说,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标准化进程刚刚起步,部分儿童福利机构的标准化意识淡薄,形成了社会工作标准化发展的桎梏。同时,由于我国儿童福利机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国外的社会工作标准不可完全套用,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指导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建立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标准体系,阐述了儿童福利机构内社会工作标准化的范围和主要内容,各机构可以根据该标准体系框架总结、完善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将体系的各部分内容形成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社会工作标准,并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步扩展和完善。然而,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机构因组织结构、职责划分等差异而产生的各类分歧和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试点示范的建设逐步磨合和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陆士桢,任伟,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赵祖明,范桂梅.多体系文件整合方略——ISO 9000等标准与企业标准应用融合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黄恒学,张勇,贾英涛,等.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吴宏.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4,07.

PBCC工会福利标准2013版 篇4

为进一步完善工会的福利机制,真正地实现为职工谋福利,充分使用好工会资金,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根据目前工会经费状况及社会市场购置力等情况,工会拟对现有福利政策作一定调整,调整后的福利政策如下:

1、关于公司员工生育慰问金、员工本人(工伤、生病3天(含)以上)住院慰问金、直系亲属(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丧事慰问金等纳入工会福利,标准统一为400元/人次。

2、关于六一儿童节员工子女慰问,凡合法生育的子女标准统一为80元/人,或等值经费活动。

3、关于三八妇女节女员工慰问,标准统一为100元/人,或等值经费活动。

4、妇女个人卫生保护用品标准为每人150元/年。

本福利标准由工会第一届第四次代表大会暨职工第一届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

以上调整内容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宝胜普睿司曼电缆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福利标准 篇5

中国兽医协会动物福利项目主管兼首席评估师孙忠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准还将对畜禽养殖环节的动物福利提出具体规范, 如饲养密度、 棚舍温湿度、氨气浓度、饲料清洁度、饮水清洁度等, 最终提高动物健康与防疫水平。

“ 欧美国家对动物福利比较重视, 不同的动物福利水平直接体现在畜禽产品市场价格上, 而我国动物福利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孙忠超介绍, 中国兽医协会正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后, 拟于明年6 月份正式发布畜禽养殖和屠宰福利标准, 并希望通过2 年左右的探索实践, 将修订后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推荐标准。

福利标准 篇6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201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再次就儿童发展提出了要求: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国家在儿童发展、儿童福利的政策指向,体现出儿童发展权益、儿童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儿童福利范畴的不断扩展。在儿童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儿童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更应该得到平等的发展权利。然而,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起步较晚,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社会工作发展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文件,尤其是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更是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手段,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的研究对于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以及规范机构内社会工作教育支持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后续的完善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2 概念

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指的是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围绕儿童成长教育,提供学业辅导、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支持性服务。儿童福利机构指的是由民政部门主管的、直属于民政部门管理的组织或单位。在“儿童最大利益优先”的原则指导下,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也已经由基本的生存照顾扩展到身心健康、成长教育上来。与传统教学、授课不同,社工担当的角色并非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更多的是针对儿童成长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而又全面的教育支持性的服务。

3 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现状

在我国,大多数儿童福利机构由于社工岗位编制的局限性,都面临着专业社工人员不足的共同困境。由于人员的不足,儿童福利机构的社工大多都担任着“通才”的角色,“通才”使得儿童福利机构内社工的工作内容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划分,这就使得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这一领域的独特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在部分儿童福利机构内,存在由非社工人员从事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现象,非社工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相对薄弱,其在进行教育支持服务时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再者,由于对于“教育”的狭义理解,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范畴很大程度上被人为缩小。在标准研究方面,大多的儿童福利机构并没有就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形成针对性较强的制度化文件。标准的不完善,使得在开展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时的随意性增大,这对保障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有着负面的影响。

3.2 需求分析

当前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其对标准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服务对象需求

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儿童90%以上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残疾,孤儿、残疾儿童以及困境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的福利权利与需求,同样应该随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更多的关注。儿童成长阶段是性格、品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节点,教育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学业,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到促进儿童正常、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上。目前,针对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标准研究尚属空白。

3.2.2 服务人员需求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开展,服务人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我国儿童福利机构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有相当比例都并非专业教育背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加上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与教育工作的概念混淆,使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对象多元化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需求。因此,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对于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的定位

以标准的形式规范当下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可以从儿童的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乃至社会融合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解决儿童生存与生活的多元需要。首先充分考虑当前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现状,同时放眼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再者也要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4.1 以现状为基本原则

如前所述,目前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尚不成熟,进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也并不完备。以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若仅将标准内容框定为社工人员的工作指南,在实施阶段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在范围上,应更宽泛地用于指导儿童福利机构开展社会工作教育相关的支持性工作,而对使用者不做出要求,旨在提升每一个从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而非对服务人员进行筛选。在人员配置的难题上,标准应该更注重服务人员的专业理念和价值观,做到不削减任何一个服务人员,不为人员的资格设置过高的门槛。

4.2 以儿童福利为目标

国际卫生组织在健康的定义上,从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4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所以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也应充分考虑所有儿童的、全方位的福利权利。我国的儿童福利机构,大多都采取院落式的集中抚养模式。这样的模式在抚养、养育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但在教育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儿童身心发展、道德以及社会融合的多方面,院落式的集中抚养并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开放性发展。为了改变院落式抚养带来的弊端,实现儿童福利机构内儿童的福利权益最大化,课业、学习这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辅导工作只是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内容的一部分,从预防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与国际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标准一致,标准应将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4个方面纳入工作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地扩展教育支持服务的范围。

4.3兼顾地区差异

儿童福利机构教育支持服务标准,是以现状为基本原则的,因此过于理想化的内容与要求在落实时存在着难度。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儿童福利机构软、硬件条件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努力在现实性和先进性之间寻找平衡,既充分考虑标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也要兼顾不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使标准可行又可用。

5 标准框架及要素

针对目前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需求,结合标准的定位,确定标准框架(如图1所示)。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可以从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要求以及考核评估6个大要素来对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进行规范。

服务目标旨在阐述社会工作教育支持的作用以及价值追求。一是从儿童的角度,强调儿童享有的多元教育支持服务的权利;二是从系统的角度,强调相关资源的互动,将社工的教育支持与传统意义的教学、教育区别开,但同时也使其相辅相成,综合使用多种资源、链接各种资源;三是从社会化的角度,强调最终要帮助儿童走向社会,完成社会融合,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四是从普及性的角度,“普育”的概念以及社会工作强调的“公平、平等”理念都要求即使是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特殊儿童、残障儿童,也需要获得除了抚养以外的服务,包括生活、学习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

因此,在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中可以设置儿童的安全教育、学习发展、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社会融合5五个小要素。这五个要素的确立,充分借鉴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5类。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养育可以为儿童提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为儿童提供了一定的成长保护,即安全的需要。但儿童阶段的成长,不稳定因素很多,儿童即使在相对封闭的机构内成长仍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和成长问题。安全教育要素,首当其冲地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在安全教育方面,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更注重的是培养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帮助儿童获取相关的安全技能,例如:安全出行、安全饮食。而服务内容中的学习发展要素,需着重甄别与专业教育工作的差异,其并非儿童课程作业的辅导。社工不同于教师,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社工在教育支持服务方面提供的则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其次,在健康教育方面,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为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儿童提供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健康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与此同时,从矫正与治疗角度出发,与国际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标准一致,将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4个方面纳入工作内容,为儿童提供偏差行为纠正,心理、情绪与情感问题的疏解等心理辅导服务。最后,为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儿童,走出院落走上社会才是最理想的“归宿”。针对儿童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中对儿童的生活技能、社交乃至就业都需做出相应的要求。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提升社会对儿童福利机构内儿童的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提升儿童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6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面的不足。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性,加上社会工作专业整体水平不高,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的发展必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作为专业社会工作与儿童福利机构教育支持的结合,成为当下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其不仅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并且对于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内儿童的福利水平,乃至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莉莉,宋雅婷.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态势[J].社会福利,2013,9.

[2]彭莉莉,王金安.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完善儿童服务体系[J].社会福利,2013,6.

[3]陈钟林.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发展路径[J].社会福利,2006.

[4]张靓.社会工作介入对福利院儿童成长的影响-以某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艺术科技,2012,1(25).

上一篇: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论文下一篇:髌韧带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