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模型(共11篇)
图书模型 篇1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历来存在有读者将新书长期据为已有而出现的“借—还—再借”周而复始循环的不良现象,导致了大部分读者不容易借到新书、好书。图书预约系统对于约束这种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作者结合我校图书信息中心数据,借助数学模型,对图书预约系统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图书预约失效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图书预约系统被普遍采用,根据我校2008-2010年图书预约系统的运行资料数据。预约成功对借阅者与图书的利用都是有益的,但预约失效也是一种常见问题。预约失效从读者角度来说原因可以分多种: (1) 因预约读者太多,排在后面的预约读者往往等待很久,也不能接到预约到书的通知。读者或许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所需图书,但没有及时取消预约,造成预约失效。 (2) 读者过期还书,图书管理员只能推迟预约通知时间,尤其是在一本书有多位读者预约时,对预约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3) 读者随意预约。传统的图书馆预约,需要读者到借还台出示借阅证才能办理预约登记,手续严格且繁琐,因而读者预约的随意性不大。开展网上预约服务后,读者只需输入借阅证件号就可以轻松网上预约,读者盲目预约和随意预约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些预约请求如果没有及时取消,势必降低预约成功率。
2 借助动态模型的图书预约系统评价
经调查得知:借阅者借阅图书时间越长,图书相应的对借阅者的作用越小,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假设:假设在t=1时,图书利用率s=1;t=45时,s=0。
图书流通率p与图书外借时间t和流通人数n有关图书流通率随着t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断减小;根据增长情况拟合公式符合流通率的实际增长情况。现就一本书在两个手中传递,得到每天平均流通率。
在没有预约情况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1=50.00%;
预约有效的情况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2=66.67%;
在预约失效的条件下每天平均流通率m3=61.54%。
结合图书预约系统运行统计数据,得到各类预约图书的综合流通率wi (i∈A~K, N~V, X, Z)=m2×hi+m3×(1-hi), hi不存在时wi=m1=50.00%。结合2008-2010年数据得到各类预约书的综合流通率如表1。
注:其中,各类图书的类号分别为:马列类-A,哲学类-B,社科总论-C,政治-D,法律-E,军事类-F,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语言、文字-H,文学-I,艺术-J,历史、地理-K,自然科学论-N,数理科学和化学-O,天文学、地球科学-P,生物科学-Q,医药卫生-R,农业科学-S,工业技术-T,交通运输-U,航空、航天-V,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综合性图书-Z).
从表1得出的结果分析,预约的图书流通率都得到了提高,但是预约图书导致借阅者借阅时间的缩短,可能导致图书超期现象的发生。预约系统对预约申请人数较多的一类书,图书流通率提高比较明显,但是还有一部分类别的图书预约的比较少,图书流通率提高不怎么明显。
对2008年到2010年所给出的数据包括:q1已预约、q2预约并已归还、q3已外借进行分类合计并利用公式,把数据分别做折线图和柱状图如图1、图2(其中,系列1表示n1,系列2表示n2)。
由上面的柱状图清晰地看出每一年的分类合计的具体的数据,为了更好的看出三年中图书预约服务的一个总的趋势又相应的做出了三年分类合计的一个折线图,从折线图可看出:从2008到2010年,无论是比例一还是比例二都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但这个上升的趋势增长的却越来越缓慢,对此我们解释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预约服务能够读者的需求,可以方便读者借阅图书,是一个很好的服务项目,至于这个上升的趋势越来越缓可能是由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网上直接阅读图书而不去图书馆借阅造成的,这不会影响图书预约服务的实施。
通过所建模型分析可看出,图书预约方式的优点是: (1) 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大学生为了系统的学习,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学习,具有改进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的愿望,需要利用图书馆借阅文献增长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以形成专业知识结构。图书预约不受空间的限制, 读者不需要亲自前来图书馆办理, 只上网操作即可,同时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还可以节省时间, 方便读者。 (2) 提高图书利用率。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的热门书, 在没有预约服务的情况下, 有些读者会反复续借, 这样一来, 就意味着把此热门书“据为己有”而影响更多的读者使用。有了预约书服务以后, 对于热门书只要有人预约就不能再续借了,读者可以公平地通过预约, 排队等候使用这些热门书。然而,图书预约方式又有其自身的缺点:尽管预约的图书流通率和利用率都得到了提高,但由于预约图书导致借阅者借阅时间的缩短,在读者没有看完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图书超期现象。预约系统对预约申请人数较多的一类书,图书流通率提高比较明显,但是还有一部分类别的书预约的比较少,图书流通率提高不怎么明显,这类书可能是由于预约者太随便而导致的。
3 对图书预约系统的建议
对此,笔者提出建议分别从三个方面(预约、续借、罚款)制定如下的借阅规则:
3.1 预约
(1) 设置预约保存期:如学生为3天;教师、研究生为5天。也就是说:预约者预约的书到馆后,将先为预约者保留,超过预约保存期就上架流通或转给下一个预约的读者; (2) 设定最大预约数; (3) 鉴于有的图书并没有被续借或者续借者预约而没有续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图书流通率降低,我们对这类书提出图书馆可以不进行对读者进行预约服务,这样有效地来提高图书流通率和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还可以对某类图书(例:馆藏地为“文艺借书处”或在“自然(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直接给予不进行往外续借; (4) 对借阅者出现三次发生超期现象的限制其半年内不能进行图书预约。
3.2 续借
(1) 在续借之前如果没有读者进行预约,图书馆将允许读者再次续借一次,但续借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降低图书的利用率; (2) 规定每人可从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量,若文学类图书借期为一个月,续借天数为十五天,对于文学类和生活类图书结余时间为两个月,续借一个月; (3) 对在借阅图书半年内如果借阅不存在超期现象的读者,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可以续借两次。
3.3 罚款
(1) 为了防止图书超期,凡是通过预约图书的读者超期后按天数罚款; (2) 如果超期一个月内读者仍未归还所借图书,图书馆将停止其借阅图书,直到读者将图书归还为止。
参考文献
[1]周霜菊, 孙济庆.图书实现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2) :44-54.
[2]于成兴.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矛盾及其动态管理方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4) :88-89.
[3]刘明, 兰孝慈.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2) :176-178.
图书模型 篇2
摘要:文章将麦肯锡7s管理模型引入图书馆领导艺术领域,分别从战略、结构、系统、风格、员工、技能以及共同的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图书馆领导者领导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麦肯锡7s模型;图书馆;领导艺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04—
0095—03
1麦肯锡7s管理模型的内涵及理论运用的依据
1.1麦肯锡7s管理模型的内涵
麦肯锡7s管理模型,即企业组织七要素,首先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于1981年提出来的,后经麦肯锡有限公司发展形成了麦肯锡7s管理模型。
该模式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七个
“s”的共同作用,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员工(staff)、风格(style)、技能(skill)和共同的价值观(sharedvalue)。麦肯锡7s模型既包括“硬件”要素又包括“软件”要素。战略、结构和系统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要素,而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要素。
7s模型认为企业的“软件”要素和“硬件”要素同等重要。具体来说,战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是企业长期发展与短期竞争能力提升的总体谋略;结构和系统是战略实现的硬件保证,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转和经营的通道;技
能、风格、员工和共同的价值观属于软元素。技能是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而风格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则与企业的战略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出,7s模型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各元素间相互作用和彼此制约,共同促进了经济社会中企业自身和人的发展与进步。
1.2麦肯锡7s模型在领导艺术中运用的依据
麦肯锡7s模型应用到领导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三个依据:
1.2.1领导与管理的相容相通性。领导是高层次和战略性的管理,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对管理层面的掌握和研究,因此它的外延已经涵盖了管理的内容,作为领导学的基础部
分,管理学的方法自然会对领导学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1.2.2
7s模型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对领导艺术提升的可能性。7s模型是一种分析模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运用的可能:①内容的广泛性。其分析因素的客观全面可以对领导艺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层面和客观地分析;②运用的可派生性。7s模型在被别的学科借鉴时,可以根据具体学科的情况修改相应的因素或变量而派生出新的模型。
1.2.37s模型中强调的是七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强调硬、软件两部分的同等重要,尤其
是对人的关注,特别有新意之处就是强调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和可以量化评价操作性的研究。
这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将7s模型引入领导艺术研究和应用的可能性。领导艺术的中心内容就是对人的更加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个模型恰好为领导艺术研
究的科学化和量化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可能性。
2麦肯锡7s管理模型与图书馆领导艺术的提升
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及其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而领导艺术的主要内涵就是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的潜能的激发。麦肯锡7s模型和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研究的内容相对应,这样就为用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中所使用的变量来替代7s模型的要素埋下了伏笔。
2.1领导战略(strategy)
前ge的ceo杰克·韦尔奇认为,战略“其实就是对如何开展竞争的问题做出清晰的选择”[1]。所谓领导战略(strategy),是指对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决策和用人问题的谋划和策略。
应用领导战略,就要求图书馆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战略与全局思想,置局部于整体之
中,从全局看局部。领导战略的核心就在于决策和用人,是关系到全局、涉及组织整体活动的目标、方向、未来、成败和根本效益的关键。图书馆领导战略决策主要包括这些:图
书馆各项服务总体方针、政策;各项业务工作的决策;人事方面的决策;财务、设备方面的决策,包括经费预算及其合理分配、设备、用品的选择等。领导战略规划是组织发展的指导
思想,没有战略规划的组织是不健全的组织、没有生命力的组织,也是不能成功的组织。所以领导艺术的提升最为本质的要求就是决策成功。
但也应该看到,决策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一成不变。图书馆领导者除了具有高瞻远瞩的决
策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勇气和能力不断对战略在现实运用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图书馆领导者应该经常对领导战略进行分析,及时地根据环境等诸因素的变化调整细节,必要时
还要调整整个规划,这将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
2.2领导结构(structure)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结构是一种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2]。这
里所说的结构不是指领导者的结构,而是指领导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问题。
组织是实现领导决策的载体,好的组织结构可以把思想的东西最大效益化。现在常见的领导结构通常有三种:①自线型领导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高(来源:好范文 http:///)效率,能够统一意志、集中力量、统一政令、指挥灵活、便于协调,能够统筹全局。缺点则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和变形,并且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容易导致腐败,适用于小型的简
单的组织,如小型的饭店、个体户等;②职能型领导结构。这种领导结构具有分工明确、效率较高、专业性强等优点,但对于领导者的精力和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分工明确具体,容易导致对于模棱两可的事物的推诿现象,因此比较适用于相对较复杂的中型的组织,如
企业、学校等;③混合型领导结构。这种结构看似很完美,具有自线型领导和职能型领导的优点,但缺点也是存在的,如出现多头领导这样的新缺点。这种结构一般适用于大型的、特别复杂的组织,如政府部门等。
图书馆单位一般采用职能型领导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适用,是相对的,因为没有一
种结构是完美的,运用哪一种结构应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艺术的提升要求细化组织的分类和领导管理分工,减少综合和混合环节,避免责任推诿和规避。良好的组织结构
是体现领导能力和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因此建立好组织结构是领导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2.3领导系统(system)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结构方式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从领导活
动的一定目的性和功能优化的控制要求出发,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这就是系统方法。
图书馆领导系统(system)要求在领导艺术中体现出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出领导系统的整体特征及其功能等。图书馆领导系统应该遵循
最基本的五项原则:①目的性原则,这是领导系统存在的基础和意义;②整体性原则;③联系性原则;④结构性原则;⑤层次性原则。众所周知,系统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专业性较强、尤其注重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在实际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领导科学研究的量化和科学化问题,系统分析法为图书
馆领导艺术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方法,使得那种完全靠拍脑袋来决策的行为将成为历史。图书馆领导者在分析政策、制定战略时运用到系统分析法,这实际上已经是图
书馆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在不断提高了。
2.4被领导者(staff)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认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
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3]。在麦肯锡的7s中,强调人的因素是最积极和最活
跃的因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格外重视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管理的艺术化。
事实上,图书馆领导者与馆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在社会分工的关系结构中,没有领导,就
不存在被领导;没有被领导,领导也同样不存在。图书馆领导者与馆员,只是一种矛盾的现象,而本质是两者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搞好工作的协调、思想的统一,从而达到工作目
标的一致,并在矛盾的发展中推动工作、推动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作为馆员,是图书馆领导者工作的延伸,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是把具体工作付诸实践的具体操作者和落实者;作为
图书馆领导者,是同馆员的合作,是馆员智慧的集中,是把主观能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决策。这就是图书馆领导者与馆员目标的一致性和矛盾统一性的本质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图书馆领导者与馆员,不管是否自觉,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两者间的调整
与适应工作。图书馆领导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使自己的思想、意志首先适应馆员、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能够团结馆员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事实上,研究被领导者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到领导的效率、效果和领导方法。领导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被领导者的角度或以被领导者为研究对象着手,通常都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2.5领导风格(style)
领导风格(style)是由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来决定的。方法和艺术不同,风格自然也就不同。
图书馆领导者的风格主要有这样几种:①专制型。这种类型一般只注意任务的完成,靠发
布命令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往往令馆员生畏,从而导致馆员对其存有戒心。好处是在特殊时期或处理紧急事件时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②民主型。比较关注图书馆成员的需要,愿
意听取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图书馆内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在做决策时可以通过讨论做出对图书馆发展有利又令大家满意的决策,从而实现双赢。缺点是当意见难以形成一致
时可能会导致无休止的讨论;③启发型。这种类型是图书馆领导者善于用积极的语言感染和激励下属,这种类型图书馆领导者与馆员要有融洽的关系,领导者能充分了解馆员,这样
才能找到馆员的兴奋点,从而以充分的理由打动馆员,从而改变自己;④以身作则型。这类图书馆领导者对自己严格自律,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上,在服务意识上,在政治业务
学习上,在团结协作上,在开拓创新上,甚至在具体业务的执行上都身先士卒。这样的表率作用能很好地影响他人,带动起馆员的积极性,但如果掌握不好则容易使领导者陷入具体琐
碎的事务中;⑤授权型。这种类型的图书馆领导者充分相信自己,不惧怕把权力下放之后会被下属超越;信任下属,并能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进步与提高。授权可以将图书馆领导者从具体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也有利于调动和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进工作效率。
实际上,具有全能领导风格的图书馆领导者是非常少见的,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熟练运用两
三种风格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做一个全能领导风格的管理者应该是图书馆领导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2.6
领导技能(skill)
图书馆领导技能(skill)应包括两个方面:领导技术和领导能力。
2.6.1领导技术方面,图书馆领导者应该具有四种技术:①激励技术。在馆内实行制度激励,建立奖金分配制度,贯彻“按劳取酬、多劳多酬”的原则,把全体员工的综合评价与年
终综合奖、先进直接挂钩,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设立“馆先进个人奖”、“馆优秀服务集体奖”、“馆优质服务个人奖”、“馆出勤优秀奖”等;②民主技术
。但在民主技术层面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民主的程度。太过民主容易造成放任,而民主成分过少又容易造成专权,要把握好度。其次是民主的自身素质。每个人的专长和素质都不
同,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层次,代表不同的利益,因此各自的观点偏向也不同,图书馆领导者应对此有充分地了解。再次是不能事事民主。民主决策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在于时间周期较长
。因此,领导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当机立断,事后再作说明;③决策技术。领导者首先是具有发现和确定问题的能力。在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新问题,有些是明显存在的问题,有些是隐藏的问题。领导者要善于找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认准问题的要害。其次要具有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实践中提出可行的方案;
④用人技术。图书馆的领导者,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能够知人善用。如把踏实肯干、思想进步、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公关协调能力的人安排到管理岗位上;把熟悉图书馆业务,乐
于钻研书本的人安排到业务部门工作;把懂得现代化技术,勤于动手动脑的人安排到现代化信息、网络服务岗位上;把业务尖子,成绩显著的专业人员安排适当的职务和委以重任,使
其得到再提高等。
2.6.2图书馆领导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六方面:决策能力、关注变化的能力、致力改善的能力、不断追求卓越的能力、激发团队凝聚力和发展自我及他人的能力。这六大能力是做好图
书馆领导工作的重要参考。
2.7
领导价值观(sharedvalue)
领导价值观(sharedvalue)包括领导者个人的素质、修养和价值趋向。图书馆领导的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领导的效率和效果。图书馆领导者的素质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2.7.1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高瞻的政治洞察力。
2.7.2要有高尚的品德。能够热爱读者,热爱事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人正直、具有进取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具有变革求新的思想。
2.7.3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领导者要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工作的需要。他们要有精通的专业知
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既要当专家,又要当杂家。应当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熟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动态,懂得管理学、心理学,明晰各类专业人才的特殊需
要。与此同时,还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2.7.4具有兼容并蓄的品质。图书馆的领导者能够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选择出最适合于本馆的管理模式。并能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虚心听取民主管理组织的意见,充分尊
重馆员民主管理的权力,集思广益,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7.5具有知人善任的驾驭能力。能充分了解部属,知道馆员的性格、水平、需要爱好,特别是业务专长和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情况,然后予以授职。
当今时代,不论是客观环境还是人的因素都是多变的,因而图书馆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
艺术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麦肯锡的7s管理模型是先进的、有益的,应用这种管理模型来提升图书馆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无疑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杰克·韦尔奇.赢[m].北京:中信出版社,.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出版社,.[3]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4]贺苗苗,秦四平.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j].物流科技,(12):103~105.
[5]金仕达.麦肯锡7s模型[j].中国电子商情,(11):58.
[6]王汉章.浅谈图书馆领导行为与图书馆的凝聚力[j].图书馆学刊,1991,(1):8~10.
[7]张明浩.浅谈图书馆馆长的管理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6):96~97.
[8]葛圆圆.现代图书馆领导风格权变论[j].图书馆学研究,(11):40~42.
[9]文榕生.图书馆领导艺术刍议[j].晋图学刊,1991,(2):8~9.
突变模型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突变论;尖点突变模型;图书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115-02
Applied Research on Catastrophe Theory in LibraryZeng Ying
(Librar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
〔Abstract〕Catastrophe theory is of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library.The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and cusp catastrophic model in library was analyz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catastrophe theory;cusp catastrophic model;library;application;research
1 突变论简介
突变论以拓扑学为基础,研究系统在平衡状态下临界点的状态,这种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等控制因素的利用引起状态的突变,由于逐渐变化的力量或运动使状态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态或非稳定态,在微小的偶然扰动因素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稳定态,而一旦受到微扰就迅速离开原来状态的则是非稳定态,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模型来进行应用研究。
2 突变论应用的意义
突变论第一次揭示了突变过程的内在机制,它与现代数学中的其它理论不同,现代数学中多半讨论那些与现实没有多大关系的纯粹数学问题,而突变理论的显著特点是研究自然现象,说明现实事物,使人们有可能预测和恰当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并为更加有效的处理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突变论在原则上可以用于一切管理系统和科学领域,把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结论移植到图书馆的应用中,对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化、现代化,开拓图书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突变模型在图书馆的应用
突变论用数学的方法提供了事物在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中的模型和控制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要素产生突变:临界条件(临界点)、切入方向(分叉方向)以及转变结构的曲线型(突变区的几何形状),突变论认为,当控制变量不多于4个的情况下,在某种等价的意义下,有7种突变类型:折叠突变,尖点突变,燕尾突变,蝴蝶突变,双曲线突变,椭圆脐形突变以及抛脐形突变,其中尖点突变模型在分析社会科学中的突变现象机理运用得较多。运用突变模型来对现象进行研究,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在图书馆研究领域中,能运用突变模型来进行分析的现象很多,很值得我们探索研究,总的思路是对观察所得到的现象设想出初等突变的数学模型,然后做数据拟合,并推断出现象的机理,用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根据突变模型所描述的机理,来决定要采取的管理办法等等。
下面试着用尖点突变模型来对图书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3.1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对图书馆管理进行分析
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为V(a,b,x)=x4+bx2+ax其中x为状态变量,a、b为控制变量,系统的状态是以(a,b,x)为坐标的三维空间表示的,平衡曲面M由4x3+2bx+a=0给出,奇点集满足方程12x2+2b=0的M的子集,分歧点集为8x3+27b=0。若a、b值给定,可得状态均衡时的x值。随着a、b及行为两参量的变化,可得到一系列不同的系统均衡时的行为变量x值,这样一个由参量a、b及行为变量x组成的三维空间,对应不同控制参量的所有x值构成了系统均衡状态下的行为变量曲面。由控制参量a、b构成的水平面称为控制平面,行为变量曲面折回边缘线称为折回线,其在控制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尖顶形曲线。在此模型中可以看到,如果控制参量沿着控制平面上的A轨迹变化,行为变量则对应地在行为曲面上由右往左移动,这说明了稳定态能够在微小的偶然扰动因素作用下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非稳定态表现为一旦受到微扰就迅速离开原来的状态,这联系到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通常的管理活动都是追求与保持稳定态,以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然而突变论则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实现从某种非稳定态到稳定态的突变,达到新的更有序的稳定态,富有改革魄力的图书馆管理者从来不受旧框框、旧体制、旧稳定态的束缚和局限,而是敢于使图书馆系统进入非稳定态的过渡阶段,通过突变进一步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稳定态,在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打破而不能裹足于图书馆原有的稳定态,也不是追求非稳定态本身,而是新的稳定状态。
当A轨迹达到折回线时,行为变量已是在行为曲面上半部分的尽头,随着控制参量沿着A轨迹继续变化,行为变量相应地就从上半部分曲面下跃到下半部分曲面,这一跳跃是行为变量x的非连续突变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知道,图书馆管理者施加控制因素影响图书馆系统状态是有一定条件的,系统状态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被管理者所控制,只有在控制因素达到临界点之前才是可以控制的,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系统由消极管理变为积极管理,积极管理不仅将图书馆外部控制因素当作控制因素,而且主动将受控的图书馆系统内部因素当作高层次的控制因素。事实上,真正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高层次管理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当家作主,图书馆管理方法中的这种管理体制在突变过程中发挥着控制作用。
3.2 读者心理与图书馆利用率之间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读者会对图书馆产生满意信任和不满意不信任这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心理,这两种心理都属于控制变量,而它们相应所引起的图书馆利用率是状态变量。根据尖点突变模型的特征,尖顶区域内任一点所对应的势函数有两个极小值,系统有两个可能的稳定状态,在其中一个平衡状态中,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信任是显性的,不满意不信任是隐性的,产生的不满意不信任心理不仅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易于被满意信任的心理同化而产生动力。激励图书馆稳定的发展。相反,如果越过了临界点进入到另一平衡状态,不满意不信任的心理将会变成显性,满意信任的情绪会极大地破坏,从而使图书馆的利用率低下。最关键的还在于分析临界附近不稳定状态的心理变化对图书馆利用率的影响。系统的状态是以x、a、b为坐标的三维空间中的一点来代表,则相点通常处于平衡态的顶页或底页,2种控制变量的变化会引起状态变量的变化,形成控制轨迹,同时相点也跟着直接位于控制轨迹上面的平衡曲面移动,控制轨迹的变化几乎是平稳的,但是当控制轨迹越过分歧点集时,如果相点恰好处于曲面回折形成中页处的边缘上,则必定会跳到另一页,引起状态变量的突变。上图中我们可以把曲面的底页定义为满意信任呈显性的稳定状态,把曲面的顶页定义为不满意不信任呈显性的稳定状态,曲面中的中页定义为不稳定的状态,两种心理交织在一起。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读者对图书馆满意信任和不满意不信任两种心理单独增加时会产生清楚的路径1和2,如果读者满意信任,那么图书馆的利用率就高,如果读者对图书馆不满意不信任,那么图书馆的利用率就低,如果两种心理都增加将产生含糊心理如路径3,体现出突跳和滞后的特征。图书馆的利用率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如果利用率越低,说明图书馆的发展遇到的问题越大,利用率为零,说明图书馆快接近解体,因此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刻不容缓。其实从突变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信任与否能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利用率的高低,所以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信任度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有效办法,也是图书馆发展之道。
综上所述,用突变模型对图书馆出现或未出现的突变现象进行分析,能使问题更清晰化,对于解决或预防问题更有针对性,如果把突变模型中描述的突变机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能对管理过程起到控制作用。突变论在图书馆的应用有很宽的范围,特别是尖点突变模型如果能较好的应用起来,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勒内•托姆.突变论:思想和应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焦明起,等.突变理论的哲学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1998,(2):11-14.
[3]孙方礼,董玲.信息组织模式的突变与公共图书馆定位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2,(4):16-17.
[4]戚杰,胡汉芳.尖顶突变模型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技术,2005,(4):24-26.
[5]林宇.突变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5,(5):41-44.
[6]王卫军.试用突变论分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7):2-4.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模型研究 篇4
1. 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移动图书馆包括手机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包括的内容比掌上图书馆更为宽广。本文对此方面的划分主要依据硬件设施的不同, 笔者认为一些移动设备, 如平板电脑、IPad等体积较大的设备都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 因此也叫做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出现的时间不长, 当前对移动图书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即使是在此方面的定义也不完善。笔者认为, 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应该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 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不同移动图书馆结合在一起, 利用移动网络将服务范围无限增大, 面向广大民众提供最快速、最方便的信息服务, 有利于推广公共文化。
2. 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
当前, 移动图书馆主要提供的服务有短信、WAP模式、应用程序等, 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开展移动图书馆的网站和WAP访问, 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利用调查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现状, 总结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开展的服务, 认为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信息通报、业务与查询、阅读与服务、个性化定制等, 由此可以看出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类型相当普遍。
3. 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掌握最真实最全面的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了解当前我国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现状, 以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摸清不利于移动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力求全面掌握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效果与增加用户体验, 认真研究了人们喜爱移动图书馆的哪些方面, 以此为前提提出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方向。本次调查主要依靠网络调研与用户问卷两种形式。访问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985”高校图书馆的网站, 利用网络搜索和WAP访问, 掌握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设计出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鼓励读者利用智能手机体验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效果, 也就是增强用户体验。
4. 数据分析
4.1 开通时间
高校图书馆在移动图书馆方面起步较早, 如高校中的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等都是开展移动图书馆较早的大学, 其提供服务模式主要依靠短信通知与OPAC检索。公共图书馆在移动服务方面起步较早, 在2011年以后才开始出现。辽宁省图书馆是开展移动服务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但调查其在2011年以前的服务可以发现, 其还是以短消息服务为主;吉林省和国家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也较早, 国家图书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发展最为迅速的移动图书馆, 它推出的“掌上国图”可以使人们得到1000多种图书和20多种报刊的阅读。
4.2 业务模式
当前,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当中, 主要服务模式包括三种:4.2.1SMS, 也就是手机短消息服务。在移动图书馆出现的早期则主要应用这种服务模式, 主要包括信息推送型与请求应答型, 功能不全。4.2.2WAP, 这是一种窄带宽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 是依据国际标准利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的。它是传统短信服务的有效补充, 传统短信服务主要依靠信息推送, 传输的信息不多, 不能实现随时的互动。4.2.3客户端, 也就在客户的移动设备上安装图书馆提供的软件, 利用软件访问移动图书馆服务器, 有利于实现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我国高校当前一般采用SMS与WAP两种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大多应用WAP服务, 只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与上海图书馆等单位能够提供客户端服务, 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实现下载与阅读。
4.3 服务功能
移动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主要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 所以要设置功能时要考虑到用户的各种需求。早期的移动图书馆主要依靠短信服务, 利用单向短信发送图书馆信息, 可以为用户提供预约提醒、图书到期提醒、讲座日程安排、最新动态等服务,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图书馆都应用了这一模式;双向短信不但可以使用户及时得到系统发送的信息, 而且读者也利用特定程序实现图书续借、新书查询与挂失、注册等服务。一些发展较快的高校还可以提供OPAC检索, 也利于用户操作, 大多是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站上的一些功能, 但这些功能有力推动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为移动图书馆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之, 通过对移动图书馆的调研分析, 可以了解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水平和不足之处, 通过合理规划进一步提高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质量, 提升移动阅读的阅读质量, 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满足国民浅阅读、深知识的需求。构建移动图书馆联盟, 倡导移动学习, 对于实现图书馆“随时随地无障碍获取图书馆资源”有重要意义;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移动阅读的推广, 并将直接服务于终身教育、边远农村地区, 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移动图书馆的不断创新服务有助于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和知晓率, 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现实需求。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移动图书馆建设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而移动图书馆包涵多个方面的内容, 涉及到用户需求、服务体系、模型研究、资源筛选与知识产权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移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充分考察了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意图以移动阅读为前提, 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移动图书馆。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模型研究,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江波, 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12 (01) .
[2]魏群义, 侯桂楠, 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 2012 (01) .
图书模型 篇5
关键词 图书馆学科服务 不确定性 分析模型
分类号 G252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uncertainty theo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uncertainty concept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this paper builds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iming at the uncertainty interaction mechanism in this model, it points out that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can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fluence by establishment of th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uilding the adaptive control mechanism and providing the diversified services mechanism, etc.
Keywords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Uncertainty. Analysis model.
近年来,图书馆学科服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业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延伸的亮点。学科服务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其服务内容、方式、技术手段等必须与对口院系、研究机构知识需求相配匹,二者知识相似度越高,越能够快捷、准确地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面对大数据环境下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强,学科服务组织充满了自信,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然而,从1998年至今,图书馆学科服务虽历经16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其繁华的背后却蕴含着危机。用户随意打开某一图书馆网站,总能找到学科服务栏目,但服务项目千篇一律,具体实效却无从得知;由于学科服务缺乏连贯的服务战略和驾驭厚重学科背景不确定性的能力,大多数学科服务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为此,在借鉴不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详细探索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对学科服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方略,不但能够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绩效,而且也将为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
1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哲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关于不确定性,不同学者的定义各不相同。美国弗兰克·H·奈特所著《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1921)中首次提出不确定性概念[1]。奈特阐述了不确定性的思想,认为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基本知识,难以利用现有理论或经验进行预见或定量分析事件的发生结果。美国佳林·库普曼斯在其《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三篇论文》(1957)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组织的核心问题描述为面对并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包括初级的或原发的不确定性和次级的或继发的不确定性两种类型[2]。美国奥利弗·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002)一书中认为不确定性是指因信息的策略性保密、隐瞒和扭曲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而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根源于投机[3]。密里肯认为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信息或者没有能力区别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数据,个体感到不能精确地预测组织的环境[4]。结合以上文献综述,不确定性就是指事先不能准确知道某个事件或某种决策的结果。不确定性通常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而组织面临的不确定性又可以划分为组织内部关系的不确定性、任务不确定性和环境不确定性三个维度[5],其中组织内部关系的不确定性尤其显得重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6]。为此,结合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把学科服务组织不确定性因素划分为任务不确定性、组织内部关系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并分别研究它们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绩效的影响。
2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个性化、主动化、增值性的深层次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今后服务的主流方向,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主动式、嵌入式、参与式、个性化、一站式学科知识咨询,突出了图书馆为教学、科研一线研究、学习过程,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加快科学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速度,帮助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充分发现和利用图书馆的学科知识资源[7]。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是指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组织对周围环境、用户咨询任务、人际关系、学科背景、个体意愿等动态、多变的境况事先缺乏必要的认知,未能准确解决某个事件或某种决策的问题。它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合理选择和系列决策的关键,进一步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划分为需求变化、文化整合和能力发展等内生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服务指南、用户须知等外生不确定性因素两类。弗尔塔指出,这两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区分标准是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否影响或驾驭[8]。内生不确定性是学科服务凭借自身行为和学习能力可以减轻或削弱的不确定性,如用户需求不确定性、文化整合和能力发展不确定性。学科服务原则上可以通过积极的服务行为而非消极等待来解决。外生不确定性并不受学科服务自身行为的影响。因此,外生不确定性应该包括所有图书馆不可控且难以预测的服务活动和需求变化,如用户情境、规则等导致的不确定性。在外生不确定性条件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谨慎地“等待”不可逆性较强的需求,通过观察用户需求环境变化来降低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这非常有利于成本较高的大规模服务投资。只有把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区分为内生不确定性或外生不确定性,才能明晰两类不确定性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同影响机理,降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机会主义[9]。
3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
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中最活跃的因素即是学科馆员和用户。学科馆员需要依据自身知识结构来研判诸如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用户行为情境、技术不稳定与操控性、规则制度制约、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资源的动态性等不确定因素,开展学科化服务,在最短最快最方便的时间内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以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搭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结合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围绕着其不确定性因素展开分析,每一不确定因素均存在相对应的运作能力,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满足目标用户的知识需求。同时,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与其相对应的运作能力必须建立在学科服务支持体系基础上,其支持体系包括学科资源库、学科定题服务、学科参考咨询、学科管理(用户、资源、统计等),而目标用户也可以通过学科服务支持体系反馈其获取知识程度,学科馆员也可以从支持体系中获悉用户反馈信息,然后学科馆员综合分析用户的各类信息之后,又开始了下一轮学科服务,依此类推,循环不止,持续不断地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绩效的效果。
4 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4.1 理顺图书馆学科服务内部关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学科服务内部关系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相互依赖的高低程度。学科服务依赖的内涵源自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所有组织均存在对环境中某些资源的依赖,从而产生与其他组织的资源交换关系[10]。学科服务依赖是指某一学科馆员拥有的关键性知识造成了其他学科馆员对该馆员的依赖,而其他学科馆员对该馆员的依赖性越强,该馆员在学科服务创新活动中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同的学科馆员存在明显的相互依赖的差异性,形成依赖的不对等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组织合作关系的不稳定、不确定性[11]。因此,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理顺其内部关系,优化服务创新流程,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共享等方式加速各种知识的相互碰撞、融合、吸收、重构,提升知识专业性,并减弱组织的层级差异对服务的阻碍[12],从而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绩效。
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中,单一学科馆员难以完成用户咨询任务,需要组织中不同的学科馆员密切合作、协调,围绕着用户咨询任务来彼此分享对方的知识,意味着学科馆员之间、学科馆员与组织之间不断地进行交互。也就是相互依赖程度越高,越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科服务组织成员间关系的质量(口碑、信任、承诺等),而组织成员间专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交互频繁程度越高,相应地处理不确定信息的需求就越高,双方越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来保证组织间顺利开展有效的知识转移。
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导者的魅力能发挥最有效作用,利用领导者的影响力,采取一些措施,诸如争取上级领导支持(高层次人才、学科文献资源、配套人员、设备、技术、专项资金等)、协调对口院系及研究机构的关系、激励与创造学科馆员个人专业成长机会、组织人员构成学科馆员团队等。可见,面向不确定性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需要有魅力的、虚怀若谷的图书馆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协调与支持。
4.2 把握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发展规律性,构建适应的可控机制
外部环境是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组织需要经常面对来自外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1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指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网络信息资源、新技术运用、用户需求、相近机构的合作、上级的支持、相关政策法规等)的变化速度和不可预期程度。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外部环境越不确定,说明组织越缺乏信息或者能力甄别有用、无用信息,越难以及时完成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通过使用适应的可控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处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捕获其不确定性程度,组织利用适应的可控机制,及时搜集和处理大量的不确定信息(以个体或组织的形式储存),经过有效的整合储存到相应的知识库。
由于学科服务组织外部环境不可预测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组织不但需要对各类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开展科学的预判,拿出适应的策略与方案,也需要组织搭建规范的结构、流程和约定,从制度层次对学科服务组织外部的零星、散落的知识进行识别、融合、吸收与重构,将整合后形成的新知识体系充实到组织知识库之中。因此,图书馆学科服务把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发展规律性,构建适应的可控机制,足以收集、整理、接收大量组织外部有用知识,为后续的学科服务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毋庸置疑,学科馆员专业成长与组织学习息息相关。社会学习理论将外部环境称为先行决定因素,将组织学习看作是组织根据成员行为结果来调整自身行为的后继决定因素[14]。组织学习时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组织中的若干个体知识活动来开展的。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例如物联网、大数据时代冲击,导致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现有的知识无法适应实际需要,激励组织内部的个体产生新的知识需求,通过组织学习创造新知识进而适应多变的环境,同时,新知识反过来又作用于组织原有的知识体系,促使其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必须采取若干激励措施,建立适应的可控机制,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开展有效的组织学习过程,这不仅代表着个体及组织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更彰显着组织结构和战略的根本变革,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绩效打下牢固的基础。
4.3 研究用户需求行为,提供多元化服务机制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任务不确定性包括任务的多样性、任务的可分析性。任务的多样性指的是用户咨询问题发生的频繁程度,具有新颖性、专业性、不可预期性、针对性等特性。用户咨询问题越深奥、专一,学科馆员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咨询问题安排与预判更难以顺利开展,以至于制订咨询策略难度相应地增大。任务的可分析性是指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组织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能力对咨询任务进行有效分析、安排的难易程度。任务的可分析性越高,学科馆员或组织就越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由于不确定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学科馆员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进行切换,因此学科馆员研究用户行为不确定性尤其显得重要。
影响用户行为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心理、环境、咨询方式、时间、物质和互动,既相互独立影响,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用户自身因素的影响,咨询方式受到学科馆员因素的影响,互动则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由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易变性、动态性和情景敏感性等特征[15],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需要根据不确定情景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科馆员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变,采取收集、分析、整合用户信息,按照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需求行为、心理行为、智力水平、地域文化等)进行归类、整理,建成不确定情境仓库。针对服务对象的研究,大体有三类: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教师。他们各有特点,只有把握好他们的特点,才能因人服务、各取所需,从而把服务做好。
图书馆学科服务根据不确定情境准确选择合适突破口,引进或自建学科服务平台,集服务、资源、管理为一体,为不同学科用户提供深入的专业服务,针对重点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例如“LDSP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16]就是为图书馆服务深入发展提供的解决方案。学科馆员利用LDSP学科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学科用户诸多服务方式,例如文献传递、QQ咨询、BBS、跨库检索、自助服务、学科定题服务、表单咨询、E-mail咨询、实时咨询、问卷调查服务、系统消息发布以及系统设置、用户管理、统计管理功能等。同时,图书馆学科服务利用学科分类设置功能建立本馆学科服务体系,实现差异化服务。
5 结语
伴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不确定性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学科服务过程中诸多不确定相互依存、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搭建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提出相关措施以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研究缺乏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以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完善理论研究框架,愿意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探究,以推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知识创新。参考文献:
[ 1 ] [美]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3.
[ 2 ] [美]佳林·库普曼斯.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三篇论文[M].王中华,刘玉霞,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56.
[ 3 ]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5.
[ 4 ] Milliken F J. Three types of perceived uncertainty about the environment:State, effect and response uncertain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7,12(1):133-143.
[ 5 ] Bensaou M, Venkatraman 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conceptual synthesis and a research framework[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1996,5(15):84-91.
[ 6 ] 喻卫斌,晓勇.现代不确定性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2008(3):3-6.
[ 7 ] 杨剑.大学图书馆泛在学科服务体系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13(9):12-20.
[ 8 ] Folta T B.Governance and uncertainty:The trade-off between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commit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11):1007-1028.
[ 9 ] 吴崇,胡汉辉.不确定性和动态能力互动下企业投资竞争决策[J].管理科学学报,2013(5):39-54.
[10] Inkpen A C, Beamish P W. Knowledge, bargaining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stabi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177-202.
[11] 孙彪,刘玉,刘益.不确定性、知识整合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定情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51-59.
[12] 晋琳琳,李德煌.科研团队学科背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研究,2012(1):111-123,144.
[13] Kaufmann L, Carter C. International supply relationships and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of U.S.and German practic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24(5):653-675.
[14] 李柏洲,赵健宇,苏屹.基于能级跃迁的组织学习:知识创造过程动态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6):913-922.
[15] 王明,栗志超,吴先敏.“985”高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栏目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92-97.
[16] LDSP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EB/OL].[2014-03-20].http://ldsp.cqvip.com/.
袁红军 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河南郑州,450044。
图书模型 篇6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了图书招标采购, 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实行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等原因, 在具体的图书采购招标评标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评标的根本目的是选中真正最优的投标方, 为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益。由于评标方法的选择是影响评标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 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有效的评标数学模型, 将各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从而促进整个招标评标过程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本文针对中文图书招标采购中的评标问题,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对科学评标有所启发。
2 建立综合评标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1,2,3]
(1) 实用性原则, 指标选择和确定的最终目的是为给决策人员提供依据, 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因此确定指标必须注重描述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简明性, 使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科学性与全面性原则。要求设计的各指标必须概念确切, 含义清楚, 计算范围明确。 (3) 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 同时指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4) 可获得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全面、具体, 在投标单位间进行比较时强调准确性、可靠性。 (5) 量化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客观反映评估对象特征, 具有准确一致性, 尽可能选取可量化的指标, 对那些难以量化的模糊性指标力求少用。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设计根据上述原则, 采用AHP-Fuzzy综合评价法, 在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标综合评价一级指标下, 从投标报价、单位资信、运作控制、采访数据、工作效率、配套服务[2,3]等方面建立系统的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标总体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3 建立层次模糊决策法模型
3.1 AHP-FUZZY综合评判的逻辑结构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对层次分析法的改良, 它针对人类模糊思维因素对评标决策的影响, 架构AHP-FUZZY方法模型[4,5], 使对中文图书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决策标准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主观性, 为图书采购评标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从而避免评标工作失误, 致使不具备资格的投标候选人中标, 导致招标人承担巨大风险, 甚至遭受严重损失。AHP-FUZZY综合评价整个过程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评价过程中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并行进行, 各自产生权重矩阵A和单因子评价矩阵R.然后交叉形成目标评价矩阵B。最后, 根据加权平均法, 判断评价对象的分级, 即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2 利用层次分析法求评标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
(1)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层次化, 建立多级 (多层次) 递阶结构模型。
(2) 判断矩阵构造
对同一层次 (等级) 指标的上一级指标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 并根据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 (权重) bij, 一般采用1~9级标度法[4], 最后建立一系列如下形式的判断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排序权重向量的方法较多, 常用的方法为特征根法。设判断矩阵A-Bi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 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 则W与λmax的计算方法如下: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占有资料的不完全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主观片面性和模糊性。因此构造的判断矩阵会存在偏差而无法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为了保证AHP法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 须把判断矩阵的偏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于是在求得λmax后应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过程如下:
(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 计算结果也要检验一致性。
(5) 各因素权值确定
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后, 将其综合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最终权重A=WiWij (i=1, 2, 3, 4, 5, 6;j=1, 2, 3, 4, 5) 。
3.3 利用模糊决策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1) 建立评价指标集合[5]
U={U1, U2, …, U7}, Ui (i=1, 2, …6) 为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层第i个指标。U={U1, U2…, Uij} (当i=1时, j=2;当i=2时, j=4) 为一级指标层的第i个指标下的第j个指标。Uij={Uij1, Uij2…Uijk}, Uijk为二级指标Uij下的第K个三级指标。
(2) 建立评价集
评语集V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 即:V={v1 (优) , v2 (良) , v3 (中) , v4 (差) }。
(3) 建立评价隶属矩阵
由此得到模糊矩阵Ri, Ri为Ui的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Ri中第j行反映的是uij对于评价集中各等级的隶属度, 第k列反映的是Ui中各因素分别取评价集中第k个等级的程度。综上, Ui的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i=Wi○Ri (2)
其中○为合成运算, 可采用不同的模糊算子, 视实际情况和运算效果决定。这里我们采用M (○, +) 模型。
3.4 确定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由一级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Ri (i=1, 2, …, m) 构成。即
其中B表示评判对象按所有各类因素评判时对评判集中第k级的隶属度。最后将B与模糊评判矩阵向量V相乘即得综合评价结果分值为:G=B○VT (5)
4 综合评价应用及评价过程
4.1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评标体系模型, 采用专家咨询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各因素关于上一级因素为准则的判断矩阵和相对重要度,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表8。
4.2 综合评价过程
(1) 一级综合评价
以一家投标单位为例计算其评价向量。专家组 (10人) 由每位专家对每个投标供应商的每一个评审指标打分, 对所有专家的打分结果按照 (1) 式进行加权综合, 由此得到一级综合评价。
企业信誉、内部管理与组织、历史绩效、财政状况对单位资信的权重向量W2={0.4017, 0.2320, 0.0611, 0.3053}, 由 (2) 式得“单位资信”项的评价模糊判断结果:
同理, 可得其他项的评价结果:
投标报价:B1= (0.314, 0.487, 0.142, 0.087)
运作控制:B3= (0.157, 0.448, 0.304, 0.091)
采访数据:B4= (0.180, 0.440, 0.260, 0.120)
工作效率:B5= (0.430, 0.301, 0.184, 0.084)
配套服务:B6= (0.180, 0.500, 0.220, 0.100)
由 (3) 式形成模糊评价矩阵:
(2) 二级综合评价
投标报价、单位资信、运作控制、采访数据、工作效率、配套服务对综合评标的权重向量W= (0.0608, 0.312, 0.312, 0.105, 0.096, 0.115) 。按照 (4) 式, 可以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归一化处理有:B= (0.234, 0.335, 0.180, 0.251)
根据式 (5) 计算出该投标供应商的综合得分:G=80.43
式中, V={95, 80, 70, 60}
同理, 可以计算出每个投标供应商的综合得分, 得分最高者中标。
5 结束语
在中文图书采购评标中应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法, 选择中标候选人, 对投标人进行单因素分析方法可行, 模型简单易操作, 逻辑层次清晰, 评价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各投标供应商的实力, 从而在方法上保证了评标的公平公正以及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苏开颜.采访质量影响指标的综合评价〔J〕.图书馆建设.2003 (1) :51-53.
[2]谢小梅.试析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标中供应商的选择〔J〕.图书馆论坛.2006 (6) :143-145.
[3]王巧萍.高校图书馆图书的招标采购〔J〕.图书馆论坛.2005 (6) :120-122.
[4]Saaty, T.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 McGraw-Hill, New York:1980.
图书模型 篇7
通过各种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一般流程如图1:
在检索流程图中, 用户只关心流程图中的首尾部分, 检索系统和数字资源库相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黑盒, 它是科技工作者努力探索的任务。
2. 知识检索模型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用户至上为原则, 以一站式检索界面和简洁语言为基础, 以检索结果的快、精、准、序为目标, 在用户和数字资源库之间建立起一座便捷的桥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实用的多语言、个性化的友好用户界面;清晰便捷、高效的导航系统;知识的准确描述、安全存储;系统集成;基于因特网的工具软件、云计算平台和技术等[1]。
随着云计算、本体、语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将它们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之中, 使得数字图书馆在知识组织、存储、表达、理解上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图2是基于语义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
3. 关键技术
基于语义的知识检索模型关键部分是元数据提取、本体构建、知识推理。知识的推理以前两者为基础。
3.1 元数据提取
获取元数据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由作者提供元数据并录入, 这种方式最显著的优点在于作者熟悉知识所涉及的领域, 提供的元数据准确可靠, 但缺点也非常鲜明, 即元数据的结构很可能不符合系统的要求, 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二是资源信息由第三方人员进行加工并提取元数据再录入, 其优缺点正好与第一种相反。当前, 由于没有硬性规定知识的提供者必须随之提供元数据信息, 因而元数据绝大部分由第三方人员先加工、再逐条输入。这样, 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且准确性也不高, 甚至面目全非, 不能满足海量文献需要进行元数据提取和描述的需要。因此, 元数据的自动提取技术和工具也就应运而生了, 同时, 元数据标准的制定, 也为元数据的自动提取技术和工具的研究提供了规范。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元数据的自动提取主要研究成果有:对特定格式文档PDF、DOC、PPT、HTML、JPG等的自动提取;对篇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引文、来源、时间、数量、地名等特定元数据信息的自动提取;对Web站点元数据的自动提取;对中文文献元数据的自动提取。典型的元数据自动提取工具有:英国档案馆的DROID文件格式辨别工具、法国的Metadata Miner Catalogue PRO软件和新西兰图书馆的Metadata Extractor软件等[2]。不论是技术还是工具软件都存在着缺陷, 特别是对中文文献。
3.2 本体构建
本体这个哲学概念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描述之中有其必然性, 在知识表示领域, 本体被形式化的定义成一个多元组, 这个组合中必须包括的特性有:属性集、关系集、规则集等。
本体的构建没有固定的模式、统一的规则, 目前比较著名的构建本体的方法有:KACTUS法、METH-Ontology法、SENSUS法、TOVE法、DEF5法、骨架法等, 被广大研究者推崇的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领域本体建模七步法。
本体的描述语言有XML、RDF、RDF Schema, 首选W3C推荐的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 它基于描述逻辑, 拥有丰富的形式化语义词汇, 更利于表示知识的属性、关系及其运算。
用于本体建模的主要工具软件有O n t o E d i t、Ontolingua、OntoSaurus、Protégé、WebODE等, 研究者们普遍使用开源软件Protégé[3]。
3.3 知识推理
知识推理既是检索系统的核心, 也是其最艰巨的部分。
领域专家、第三方人员和工具软件共同完成元数据的提取;专业人员借助本体建模工具完成元数据的本体化, 在这个本体化的多元组中包括了属性集、关系集、规则集等核心信息, 这两阶段的工作为知识的推理奠定了基础。
知识推理工作的步骤如下:服务器获取从浏览器表单中发送来的信息;先进行分词和标记, 进行降维和去噪处理, 形成简明扼要的信息, 得到预处理结果;再根据领域本体中的类、对象、数据、属性的概念、关系, 运用推理规则, 找到相关的语义关键词或语句, 形成关键词组或语句群;再根据语义相关度形成元数据组、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表达式;最后将它们转换成查询语句提交至检索系统进行数据库查询, 最终得到查询结果。
知识推理可以使用Jena推理机来完成, 其包含丰富的推理子系统和查询语言等优势, 除此之外, 它还可以与第三方的推理机进行集成, 更宜于知识的推理。
3.4 结果输出
检索系统从数字资源库中搜索出符合指定语义的所有文献资源组成结果集, 然后依照阈值、算法, 得到每条记录的语义相似度数值, 将结果集按照语义相似度降序排列, 最后将结果呈现在用户面前。
这样, 用户只需一次输入查询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知识序列, 不需要反复地检索或人工检索, 繁琐耗时的工作都交给了智能检索系统来完成, 用户只需在有限的结果中攫取需要的答案。
4. 结语
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来说, 知识元数据的提取、本体化、知识推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前两者是基础, 后者是核心。基于语义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虽提供了统一的框架, 但不同领域的知识千差万别、纷繁复杂, 实践和实现期望的结果仍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研究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以用户的简约输入, 检索的快、准、精为目标。文章给出了一个基于本体和语义的数字图书馆检索模型, 对模型中所涉及的若干主要技术的实现原理、方法和工具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检索,本体,语义
参考文献
[1]数字图书馆_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181.htm.
[2]曾苏, 马建霞, 张秀秀.元数据自动抽取研究新进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 (4) :8-9.
图书模型 篇8
畅销书是指在一个时代, 或者说时间段, 非常受欢迎的书。其特点为产品生命周期只有一期, 错过该销售周期, 产品销售量很小或者产品将不会再有需求。因此, 产品的生产与其市场需求有密切的联系。畅销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 (2) 需求不确定性; (3) 具有明显的牛鞭效应。因此, 快速的响应能力与准确预测销售量对于图书销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对于畅销书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但是对于图书流通渠道以及牛鞭效应。国内学者做了许多研究。沈钦文提出在图书行业中, 供应链由出版社、发行中盘、书店、客户等四个主要成员组成。[1]并指出我国最大的发行中盘是新华书店。洪璇在他的论文中表示受图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近几年来图书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 “牛鞭效应”给我国传统的图书供应链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到出版社的创新和发展, 成为图书供应链中核心问题。[2]牛鞭效应也叫信息曲解, 指的是当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突然放大时, 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 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 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 因此被形象地定义为“牛鞭效应”。[5]可见牛鞭效应在图书销售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光如此, 畅销书书因为上述的的一些特点, 会使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变得更加严重, 原有文献当中对类似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本文以此为创新点, 立足于传统图书供应链, 研究从根本上降低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库存积压的方法。
1 畅销书的流通模式
笔者进行的调研得到了畅销书现有的流通渠道如下图1所示。
首先图书俱乐部、省级国营书店、一级代理商向出版社进行订货, 该阶段定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由二级代理商、国营书店零售商向省级国营书店、一级代理商订货。第三阶段, 民营书店和网上书店向二级代理商订货。第四阶段读者可以从图书俱乐部、国营书店零售商、民营书店、网上书店购买图书。
2 畅销书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商品供应链之中的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的上游对下游的需求预测误差和风险库存所引起的。
首先, 零售书店根据最终读者的需求预测和自身的安全库存来预测订货量, 并向分销商进行订货。分销商是根据零售书店的订货量以及自身的安全库存来预测本地区的图书需求, 并进一步向上游的出版社进行订货。最终, 以各分销商为其提供的需求信息为主要依据, 结合历史信息, 对图书的未来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预测。由于畅销书书需求被多重预测, 并通过供应链各节点的预测需求量。与安全库存之和的层层叠加而逐步被潜意识放大, 最终导致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出版社对需求量的预测比实际需求量大得多, 这就是“牛鞭效应”的产生机理。
供应链由多层次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组成, 如上所述, 供应链中每一层的参与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为了避免缺货带来的损失, 都会进行需求预测和设置安全库存。这种多层次的需求预测和安全库存在供应链内被逐级累积和放大, 使上游的出版商难以及时了解各层次安全库存和实际需求, 从而对市场需求波动反映迟钝。
畅销书由于其需求不确定且生命周期短的特点, 会导致很严重的牛鞭效应。由此造成的需求信息的放大会沿着上述的图书流通渠道慢慢向上传导, 最终造成整个图书供应链上的库存的严重积压。
3 基于时空的畅销书需求特点
荣朝和根据交通运输的时间价值问题, 提出了非匀质时间资源观点, 并指出需求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同。而在实际生活中, 需求也是不确定的, 在库存管理研究中, 一些学者将需求的不确定性运用随机变量来进行描述, 如Whitin[6]提出的经典的报童模型中的需求函数即为随机变量。同时, 一些学者在研究库存管理过程中运用线性需求函数。例如, Mills[7,8]研究需求呈线性加函数时的库存管理模型。国内一些学者如张菊亮等[9]研究了在一般需求函数下的报童模型。因此本文在建立模型中, 同时考虑需求随着时间和价格两个因素的影响。
根据荣朝和提出的产品的需求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做出畅销书产品呈现如图2特征。
畅销书在最初推出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随着时间的改变呈现出递增的状态, 我们设这段时间为t1;超过最优的需求时间后, 需求量将呈现递减的趋势, 直至需求趋近于0, 我们设这段时间为t2。且我们假设, 畅销书的生命周期为T, 当畅销书超过时间T将不会有需求量。
当t<t1时, 产品在开始推出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初始的需求人群, 随着营销的作用, 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上升的幅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之后, 随着季节的变化, 时尚性的褪减, 畅销书的需求开始呈现递减趋势。
下面我们运用数学模型来对此情景进行描述:
符号说明:D为t时刻的市场需求率, T为产品生命周期, β时间需求系数, 在实际生活中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 由于购物中畅销书具有一定的需求弹性,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价格的变动将会使需求产生一定的变化。我们设定不存在时间延迟, 同时假设商家在产品需求不断增长阶段不会对选择降价。那么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将会如图3所示。
因此, 我们设定需求同价格变动的函数如下所示:
即商家可以根据市场信息, 将原本定价p0调至p, 从而使需求曲线下移, 最终的需求量降低, 从而降低缺货率。
4 基于时空的畅销书多阶段销售模型
在订货过程中, 我们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即[0, t1]、[t1, t2]、[t3, t4]……[tn-1, tn], n个阶段。产品处于[0, t1]即产品的采用较高的价格, 且价格不变为p0。在[t1, t2]、[t3, t4]……[tn-1, tn]阶段, 商家为了提高产品需求量, 将会在时间对产品的价格进行变化, 变化为p1p2p3…pn。
符号说明:DA为总需求;Q1……Qn为各阶段的订货量;C为产品订购价格;S为一次订货成本;h为库存成本率;
第一阶段, 产品的需求率为:D=βt (T-t) , 总需求, 也就是说在[0, t1]我们的订货量
第二阶段, 产品的需求率为:D=βt (T-t) -α (p1-p0) , 总需求:, 此时订货量随着改变后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因此, 要确定第二阶段订货量就需要首先确定改变后的价格。
第三阶段, 产品的需求率为:D=βt (T-t) -α (p2-p0) , 总需求:, 此时订货量随着改变后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因此, 要确定第三阶段订货量就需要首先确定改变后的价格。
从以上可以计算得出总订货量如下:
因此总订货量:
订货总成本
TC=总成本
π=总利润=TR-TC
5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了畅销图书的特点以及流通模式, 发现畅销书在流通时的牛鞭效应更加严重。并根据时空的非匀质性构建了畅销书两阶段销售模型, 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需求预测不准、或销售书店盲目进货所导致的库存积压。销售书店可以据此得到最佳的订货数量以及最佳的销售利润, 使得图书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得到充分的消除。对图书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从时空视角畅销书库存积压的原因, 得出图书销售企业要解决库存积压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销售决策。本文将全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建立模型通过调整定价得到最优订货数量和最佳销售利润。
关键词:时空视角,畅销图书,两阶段销售模型
参考文献
[1]沈钦文.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J].科技资讯, 2011, (33) :65-71.
[2]洪璇.浅析图书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J].中国储运, 2010, (7) :15-21.
[3]白晓伟.当当网上书店——变革传统图书零售方式[J].信息与电脑, 2002, (11) :11-15.
[4]刘婷, 鲍观明.从供应链角度看中国图书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13) :5-8.
[5]师洁, 牛继舜.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3) :27-28.
[6]Mills ES.Uncertainty andpricetheory[J].Quartly Journal ofEconomics, 1959, 73:116-130.
[7]Mills ES.Price, Output andInventory Policy[M].JohnWiley, NewYork, 1962.
[8]张菊亮, 章祥荪, 王耀球.一般需求函数下报童模型的定价与库存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9) :20-28.
图书模型 篇9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云技术,云服务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是基于集群技术、分布式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调度和分配, 通过对节点云图书馆各类分散数据库开展元数据整理收集, 统一整合节点云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设置统一的云服务平台操作界面, 提供便捷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
一、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构可行性分析
利用云存储技术来架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 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还便于控制数字图书馆存储硬件的维护费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趋势是实现数据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即图书馆书目会快速增加, 图书馆馆藏也会实现快速数字化发展, 也对图书馆的存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图书馆存储功能的完善建设需要大量存储介质的购置投入, 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存储系统进行维护。而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功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可以高效解决图书馆存储介质等问题, 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大量数据、信息资源存储功能。因此,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功能建设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是可行的。
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架构模型
(一) 应用层。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应用层是整个平台的最高层, 是数字图书馆直接与用户发生交互的接口, 为用户提供软件应用服务。在应用层, 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点击云服务平台登录门户网站后, 直接进入云服务平台, 搜寻所需服务。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应用层向用户展示统一的登录、退出操作界面, 以Web服务界面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数字化图书业务服务, 并向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接口以及用户注册验证等管理服务。
(二) 管理平台层。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管理平台层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层, 是数字图书馆存储访问、安全性能、远程进程管理、资源部署分配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等功能的主要承担模块。在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管理平台层为整个平台程序的运行、维护、监控和管理提供资源支持。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管理平台层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分布式计算集群、并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海量数据分布式文件系统、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其他系统管理工具, 以更好的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
(三) 数据库层。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数据库层深层利用数据库中间件技术和虚拟化技术, 对节点云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统一实施调度分配, 采集节点云图书馆元数据, 对云图书馆数据信息表单进行更新, 节点云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就可以高效输入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 增强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在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操作界面, 用户只需连接服务接口, 就可以将自己的需求服务发布到数字图书馆的节点平台, 由节点平台对用户需求进行规范化分析处理,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解并向其提供所需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基于中间件技术动态管理数据、信息, 图书馆在云图书馆节点平台安装集成中间件并设置网络连接, 可见数据库层的核心技术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层主要针对数据分发、数据调度管理、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备份、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安全等工作进行处理。
(四) 基础设施层。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层作为平台架构的基础层, 其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决定着整个平台的服务广度、深度以及服务质量。云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网络、虚拟主机、存储以及数据库管理等虚拟硬件资源, 基础设施层服务可以由云服务平台或第三方服务商提供, 基础设施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嵌入式云终端技术等将网络节点资源 (各类工作站、主机、PC机或其机群系统、其他设备、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 接入网络, 全面互联云服务平台的各类节点资源。基础设施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集群技术, 对云图书馆分散的节点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形成虚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架构, 优化配置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 增加新的节点服务平台, 删除非必要的节点服务平台, 满足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服务。
四、结语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架模型是基于云计算技术, 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和效率性等因素,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实现图书馆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面集成整合。数字图书馆应用云计算技术就可以将数据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形式提供给用户, 图书馆不再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不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维护系统, 只需要利用数字图书馆终端设备设置网络连接就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源检索、图书编目、图书借阅等服务工作, 向用户提供所需数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曦辛, 刘赛君, 胡晓雯.构建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 (4) .
[2]崔忠伟, 左羽, 韦萍萍, 熊伟程, 杨昌顺.贵州数字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14 (3) .
图书模型 篇10
关键词:云服务 服务等级协议 图书馆云服务 成本计算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027-08
1 引言
本文在讨论图书馆云服务的成本计算模型中,主要是把图书馆看作云服务的接受者,即将图书馆看作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研究成本计算模型,其出发点有:图书馆服务性质的特殊性,其不是单一的盈利机构;图书馆云服务中,图书馆的角色既可以是服务提供者,也可以是服务使用者。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将从用户的角度来构建图书馆云服务的成本计算模型。对图书馆云服务的成本与资源利用情况加以研究,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可以为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资金使用状况起到参考咨询作用;为图书馆以及提供商之间的服务质量起到保障作用;在图书馆云服务中,图书馆作为用户方而言,可以为其如何采购云服务提供指导作用。
2 研究现状
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获得了更好的信息服务平台。美国圣母大学(Notre Dame University)图书馆的高级系统管理员Robert提出使用类似购买软件许可证或签订SLA的形式,保证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能以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交付特定的服务质量。一些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购买云计算的IaaS、PaaS和SaaS等服务。通过购买云服务,图书馆把与IT技术有关的活动或职能托管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提供所需的IT技术,自己则可以将人员及经历放在核心服务及业务创新上。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俄亥俄州图书馆咨询系统使用Amazon负责图书馆资源的存储。
图书模型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若要做到有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能仅依靠大笔的资金投入,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国家图书馆于2001年着手建立《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依照“投入—运行—产出”的逻辑模式将资源、基础业务工作、业务研究、管理、读者服务五个部分依次排列。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的绩效评估向着细化结构层次和量化指标的方向发展[1]。在图书馆的实际绩效评价工作中,一般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员工业绩评价,业务工作评价以及组织发展评价三类[2]。目前国内高校绩效评估多属于前两个类型,从组织发展角度开展的评价活动为数较少,虽有图书馆设计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指标体系[3],但其由于指标项目过于繁复、忽视发展性评估以及评价方式不恰当等缺陷致使其过于注重短期评价,忽视对组织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评价,未能反映出一个机构的竞争力与战略实现程度。传统的图书馆绩效评价已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推动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BSC)是一种新型的战略信息分析模型。平衡计分卡根据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全面的测评(见图1)。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既注重的短期目标又兼顾了长期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或组织)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平衡计分卡理论自提出以来,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绩效考核当中,对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平衡计分卡理论在高校及图书馆的绩效管理中也开始应用。将平衡计分卡理论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中来,改变以前单纯的指标型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图书馆战略实施能力,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以及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陈志华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科技查新工作绩效评价模型[5],刘莉研究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中的应用[6],宋琳琳对平衡计分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7],胡丕志对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图书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8]。这些研究未就对应于高校图书馆的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进行细化并采用AHP确定权重以及FCE做出最终的评价。
通过平衡计分卡建立与整体战略密切相关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把高校图书馆的战略目标转化成为可操作执行的具体目标,紧密结合长远与近期目标,努力使高校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细化到单位的具体业务工作流程中。平衡计分卡将图书馆的最终目标转换为可实现、可度量的指标,改善传统绩效评价的不足。而且,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也可以明晰部门与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图书馆长期发展的作用,从而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效率与业绩。
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及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达到多个目标,且所依据的准则也会是多个,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多目标决策(MODM,Multiple Objectives Decision Making)分析。关于多目标决策分析有许多种方法,Goicoechea等对其中的一些方法曾有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述[9]。20世纪70年代由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针对由有限几个离散备择方案构成的模型,可以将对于总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加以仔细考虑,利用两两比对的方法将一些定性目标加以量化,然后分层给出其层次单排序,最后给出诸方案对于最上层目标的层次总排序,供决策者选定方案[10]。AHP方法比较简单,但很实用,是至今仍在被广泛采用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之一。
图书馆的工作的绩效中会涉及主观化信息的评估,因此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也被本文采用,以用来对图书馆绩效做出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11]。
本文尝试就高校图书馆特点,拟探索平衡计分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应用AHP法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并采用FCE法对绩效做出最终的评价。力图通过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估的系统化以及将图书馆的长期发展纳入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平衡计分卡维度的确定
平衡计分卡通常选定的四个维度分别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若将该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需对其维度参照图书馆实际进行一定的调整。“财务”维度则不完全适用于图书馆,其原因是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的目标不同。企业作为的基本目标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则是为大学教学与科研活动所需要信息资源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既有财务性的投入效益指标,如设备、人工成本等,又有非财务性的产出效益指标,且其经费的来源也会受到学校的财务计划影响,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为了突显高校图书馆功能及客户的特殊性,将原有的维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构建了含有经济准则,读者,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便进行有效绩效考核依据的衡量。以下(表1)是作者为某高校图书馆设计的压缩的年度平衡计分卡。
1.2 权重的确定
平衡计分卡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评估架构。将之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评估,强调评估指标均衡和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单一的注重年度工作总结的衡量方式。但由于多因素的存在,因此需要确定权重系数对各个指标进行表征,以确定其相对重要性,便于后面进行总体的评价。
1.2.1“目标-准则-方案”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包括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所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准则层,又称为中间层,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方案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针对部门平衡计分卡,目标层为部门设定的计划目标,准则层为表1所列的四个层面,方案层则为每个层面对应的具体措施。
1.2.2 构造判断矩阵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层次结构虽然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决策者心目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故此需要对各准则所占的比重进行判断。因此,对于比较n个因子X={x1,x2,…,xn}对某因素Y的影响,Satty等人建议采用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矩阵的方法,即每次选取两个对比因子xi和xj,αij则表示选取的两对比因子对Y的影响大小的比值。其结果用矩阵A=(αij)n×n表示,A即为Y—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对于αij的值,引入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其含义如表2所示。
AHP的核心问题就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因为AHP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层次结构,求出每层的权重向量,最后通过排序合成的综合向量来选择最优方案,若其中某层中的某个矩阵出现偏好不一致的情况,就会影响到整个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2]。因此在构造了判断矩阵A之后,还必须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避免在判断矩阵中出现各元素间的不合逻辑的非正常评价情况。例如,对于矩阵元素a,b,c,若有a>b,b>c,而又有c>a,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此即不满足一致性要求。只有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才是合理的,方能用作下面的排序工作。简单来说,若矩阵A满足条件(1)Aij=1,(2)Aij=1/Aji,(3)Aij=Aik/Ajk,其中i,j,k=(1,2,…,n),则矩阵A为完全一致矩阵,其最大特征根λmax=n,λmax越趋近于n,判断矩阵的一致程度越高,故可以用λmax与n之差来度量一致性,因此有一致性指标C.I.。C.I.值越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当判断矩阵越高时,越难满足一致性,故对于高阶判断矩阵,其C.I.值可以比低阶矩阵放松,因此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示,其不同阶数的数值如表3所示。随机一致性比例C.R.为最后的一致性判断依据,当C.R.≤0.10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算出C.R.值后,即可进行检验:若C.R.≤0.10,则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即算通过,否则为不通过,需对判断矩阵A进行调整,直到检验通过为止。
1.2.3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权重
矩阵A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即为该层次下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某因素影响大小的权重。在日常的应用当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可采用和积法、方根法近似求解。本文采用方根法由判断矩阵A确定权重Wi。具体步骤为:
则W为所求特征向量,也就是所求指标权重。
2 图书馆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13]
由于图书馆工作设计经济准则、读者、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多个因素,在对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是要兼顾多个方面,由于多数指标的边界比较模糊,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绩效评价。
2.1 确定评判因素集和评语集
评判因素集:O={C1,C2,…,Ci,…,Cm},i=(1,2,…,m)。式中,O表示质量评级,C1,C2,…,Ci,…,Cm为一级评判因素集,分别由h1,h2,…,hi,…,hm个具体指标构成。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判对象做出的各种可能的评价结果的集合。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与完成程度,确定了含有5个评语等级的评语集V={v1,v2,v3,v4,v5},其5个等级依次为优、良、中、可、差。
2.2 确定评判隶属矩阵
对照标准评定等级,对个指标制定等级标准,通过Delphi法得到Cij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R。
式中,rihk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级,第h个元素对评语Vk的隶属度。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Bi归一化后记为为Ci对V的隶属向量。
根据一级因素的评判结果,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B为U对V的隶属向量,也即为图书馆工作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
3 实例应用
3.1 图书馆平衡计分卡各层次权重的确定
以准则层C1-C4的权重计算为例,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计算,如表4所示,计算结果列于表5。同法可计算出各指标层的权重值。
根据计算得出准则层C1-C4的权重W=(0.441,0.311,0.124,0.124)。接下来构建准则C对目标G的判断矩阵A:
求解此λmax=4.060,将数值代入式(1)得C.I.=0.0201。查表3知4阶矩阵的R.I.值为0.9,代入式(2)得C.R.=0.0223。因C.R.≤0.10,故认为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该准则层的权重分布合理。
3.2 图书馆工作的模糊评价报告
依据式(6)构建Cij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并依据式(7)、(8)计算得到最终的二级模糊评价结果B=(0.295,0.261,0.306,0.117,0.016),归一化后B’=(0.297,0.262,0.308,0.118,0.016)。
最终的评价结果采用评分原则即对评语集数性化的方法。在本文中设定的评语集V={v1,v2,v3,v4,v5},其5个等级依次为优、良、中、可、差,在这里将其量化为V={8,6,5,4,2}。对于最终结果Q,假定Q∈[7,8]时对应的评价结果为“优”,Q∈[6,7]时评价结果为“良”,Q∈[5,6]时评价结果为“中”,Q∈[4,5]时评价结果为“可”,Q∈[2,4]时评价结果为“差”。对于本文案例则有于是可判定该图书馆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中”。
本案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减少了传统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成分,然后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图书馆绩效进行评判,可以全面客观的考虑各因素对对高校图书馆绩效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趋于客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4 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平衡计分卡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准则、读者、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大类指标的某高校图书馆年度平衡计分卡,运用AHP法计算得到了该评价模型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基于该评价模型的某图书馆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图书模型】推荐阅读:
图书利用率模型08-19
学校图书馆配图书现状05-31
上店小学图书馆图书采编07-02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目录09-11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09-01
向母校捐建图书馆捐赠图书发言稿06-21
高校图书馆原版外文图书利用现状分析和对策09-27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09-28
图书验收07-18
图书传递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