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探讨(通用12篇)
实训教学探讨 篇1
随着新技术的革命,汽车车身材料和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车身修复工艺、技术也不断更新。这就对汽车维修业,尤其是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汽车车身修复行业中,从业人员大多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进行技术传播。人们对汽车钣金的理解与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敲补”观念上。但实际上,汽车维修钣金已经从汽车维修技术中分离出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工种,是汽车维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既懂理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车身修复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因此,我院根据市场需求现状,跟踪汽车车身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汽车车身修复教学水平提高,以培养社会紧缺的车身修复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总结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汽车车身修复》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汽车车身修复实训特点,我们把“汽车车身修复”实训教学的课程划分为五个教学模块,详见表1。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两种相应的教学形式来解决问题。
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工艺课。根据教学计划,实践课程教学采用的是实训工艺课教学方式。其特点是:以6人小班制上课、一套操作设备、在一位指导老师带领下,进行工艺化实训。
以车身电子测量和大梁校正实训作业模块为例,实训内容见表2。
教学步骤。车身电子测量实训过程中,其教学步骤如表3。
大梁的校正实训过程中,其教学步骤如表4。
汽车车身修复实训示范课。在实训教学时仅需对汽车车身工艺了解即可,故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加实训示范教学的形式。其特点是采取的是:以40-60人大班制教学、一套实训设备、一名实训教师。完成的实训内容如上表2所示。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多媒体讲授实训操作流程。老师在上实训课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对全班学生讲解操作过程。教师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多媒体提供文本、声音、图形、图像、活动视频和动画等来构成车身大梁修复的教学情景,使一些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和具体化,有效地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总结讲授实训操作流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后,师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并总结出学生未了解的主要焦点,有针对性的在实训设备上操作答疑。
在实训现场由教师带领4~6位学生动手,在实训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边讲解边动作,指挥学生按照工艺化、规范化去操作,并在操作中用实践行动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演示加实训示范课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记忆,且验证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的结合。
实训教学探讨 篇2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是改革传统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实训,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扩展学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 中职;国际贸易;校本教材;实训教学
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入世以来,众多进出口企业反馈: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面对市场有利契机,中职国际贸易教学采用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并建立起以实训为主体,理论为支撑的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只有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1.任务引领、创新教材。
长期以来,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材传统,与实际就业岗位脱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长期进行国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上海市现代
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实训指导》为例,教材以进出口业务中最常见的结汇方式(L/C、T/T、D/P 或D/A)和成交方式(FOB、CFR、CIF)分别设置T/T+FOB、T/T+CIF、T/T+CFR、L/C+CIF、L/C+CFR等项目;项目下各设一对“教学活动”和“体验活动”;“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项目背景”,通过“项目分析”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在“项目实施”中分步骤以各角色模拟从签订外销合同,到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出运、制单,直至付汇/结汇、退税等进出口的必经过程。“体验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按项目要求,对项目背景进行分析,继而完成项目任务。事后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能力。通过技能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另外,校本教材整合了其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反映出中职特色。比如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国际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部分外贸函电的内容也被整合进去。教学中,业务流程的讲解和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
任务引领型课程打破了过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技能训练、理论检验。
模拟操作贯穿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始终。理论变成了实训的附属。实训不仅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丰富精彩,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比如《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解释贸易术语CIF:卖方必须支付合同规定货物运至内定目的港的运费,并自付费用办理投保手续,但很多学生经常混淆买卖双方的权力义务。在模拟实训中租船订舱,填写投保单都必须在“出口商”角色下完成。再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所谓“单证相符”、“单单相符”也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以L/C+CIF 为例,在履约操作中我们需要制作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投保单、报检单、报关单、核销单等众多单证,只要单据之间表面不一致,单证中心将提示单证错误。除此之外,实训还给学生提供了进出口报价及核算等练习。
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政策也是重出不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的新进展和实际业务需求。比如汇票通常被作为重点放在“支付工具”上,而国际贸易实际使用的汇票是由出口商开出的“收钱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汇票。
教师可以讲明这种“国际贸易汇票”的特点和使用,以免与后续的托收、信用证涉及的汇票相混淆。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技能训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检验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综合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业务能力,又包括社会能力。中职生可具体为: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现在,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能力的类型不同,培养也就各有差异。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预测今后学生可能就业的相关岗位,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把能力培养始终作为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其次,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训,全面进行综合性的职业学习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与文化课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自始至终主体是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自己在实训平台上寻找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广告。以进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往来,包括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办理保险、结汇、退税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集中的综合训练,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与货代、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与外商建立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系统所属部分项目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采用这样的综合实训,把看似繁杂的贸易流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展现,并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沟通,不仅强化了学过的知识,还培养了学
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
4.校企互动,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实训期间可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参观海关报关大厅和检验检疫机构,还可以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讲课,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行业及时了解。
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要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学生进入进出口公司实习,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教学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业务的具体运行,而且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实现用人单位“零磨合”期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钳工实训课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技校;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操作,发展认识的过程。怎样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技校老师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一线的实习老师,在理论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实训方面是学生的师傅。那么实训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怎样让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
1.1、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训课开始前,就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得多。
1.2、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系统的实训以前,老师先鼓励并带学生去作简单有代表性实物,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地学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赶上和超过老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心备好实训课
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备教材,备方法。
2.1、备教材
正确理解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要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出:论点、论据、概念、观点、层次逻辑,同时,应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以补充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动手操作内容,从中归纳出:方法、步骤、动作要领和技巧及注意事项。要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如概念、原则等,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
2.2、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好的教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聪明智慧的结晶。掌握一套好的实训教法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3.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
3.2、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3.3、强调实训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实习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实习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3.4、布置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当分析、示范、强调之后,学生进入操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如按图样要求完成具体零件的加工。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3.5、进行个别的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務并分别进行操作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
3.6、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实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实习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7、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实习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3.8、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实习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实习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探讨、研究技校学生实训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心,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机修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版)2005年出版
[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二版)2005年出版
[4]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
[5]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石油机械,2002(11)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学探讨 篇4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与工业领域对于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外部的需要或者刺激,有的中职学校开始对数控技术业的教学投入很大的关注力度,尤其是对于实训的教学探讨也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数控专业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键要看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不是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上,而这些结构的培养需要把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作为引导,进而明确使得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并结合有效的实践训练,融合进对于数控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去。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数控技术领域算得上是技能型人才的,既要有着机械设计、流程工艺、夹(刀、量)具、电子和电工等多层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着较强的、数控应用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
进行数控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由一个深刻形象的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控编程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和编制数控程序的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典型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良好的数控实训教学,要求一方面要在硬件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包括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等等,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实际的数控实训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实训中出现的一些操作错误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期望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并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有接下来需要采取哪些对策,等等,进而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保证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去除掉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在数控实训中,比较常见的对于数控机床的不良操作如下。
(一)开/关机的错误操作。
就目前大多数学校和企业使用的数控机床来说,进行开/关机的程序是大致相同的,因此需要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期能够保证按键顺序不会出错。
1. 开机操作时比较容易失误,表现在:
刚开机的时候,此时系统并不是处于完全启动的状态,但有的学生会进行频繁按键的操作,类似上述的操作,或太过用力按键都会使得按键发生损坏,甚至导致系统出现故障,从而阻碍了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
2. 关机操作时比较容易失误。
表现在:在没有把工作台移动到合理的位置的情况下就关机了,因为一些学生在下课和加工结束的同时,放松了警惕,并没有仔细对工作台移动的操作进行排查就关机了。
比如,以立式铣床为例,正确的关机是在程序结束后,并且操作面板也已经停止工作后,此时,手动方式对工作台进行移动操作,移动其至X、Y轴导轨的中间处,Z轴向上移动,直到移动至比较合适的位置,若是立式的加工中心,还应先取下刀具,然后关机。
(二)对机床进行错误的回零操作。
开机后首先要返回机床的参考点,即“机床回零”操作,这在实训中是要对初学者进行重点强调的。开机后机床回零的操作出现错误的情况很少,但还有开机后回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的回零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下面的几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回零操作:1)当数控机床停电时候,再次接通电源之后,需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2)数控机床使用急停开关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3)当出现坐标轴运动超程时,在接触报警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4)当数控机床功能锁定后,要进行机床回零操作。如果忘记上述这些回零操作,就会造成加工错误和后序程序运行等状况。
(三)对刀的错误操作。
首先要先进行正确的对刀,然后才能建立工件坐标系,因此,对刀操作是数控加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刀准确,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目前使用的对刀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根据加工条件和精度要求来选择的,数控实训中通常采用的是试切法。因为试切法的思路是让操作者使用刀具对工件进行侧面或者表面的切削,所以精度将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初期操作者要慢慢提高对刀精度。
(四)建立工件坐标系的错误操作。
在对刀之后,就能够建立工件坐标系了。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方式,对于不同的系统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比如对于FANUC和SIEMENS等常用系统来说,一般均具有进行自动计算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对刀之后,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直接确定工件坐标系。而对于另外的一些系统来说,比如,凯恩帝(KND) 100-M,因为它并没有进行自动计算的功能,所以此时就要求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即手动输入“机床坐标值”,进而建立起准确的工件坐标系,初期操作数控机床的学生经常会忘记这一点,甚至会把进行对刀操作之后显示的“相对坐标”值错误地输入数控系统,导致建立的工件坐标系并不是十分正确的,进而影响到工件的正确加工。
(五)对于工作台的不良手动移动,致使出现超程现象。
在操作者进行工作台移动时,通常会使用手动方式,或者是脉冲增量方式,但是此时若超出了坐标轴的极限,就会导致超程,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讲,时刻注意着工作台移动的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距离极限位置比较近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移动的幅度了,从而避免出现超程。若出现了超程,此时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进行移动操作,再按机床面板的【复位】按健就可以了。
(六)对工件进行装夹时的错误操作。
在数控实训中经常会用到机用虎钳这类的夹具,工件装夹出现的问题时,往往是因为夹持工件的位置不太合适,即把工件装夹在了虎钳的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而不是中间位置,这样会导致出现加工的不稳定状况。
三、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讨论
教师要想真正地把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提高上来,就必须从两个方面一起做起,不是一只手软,一只手硬,而是两手都要硬,也就是对于软、硬件的建设问题。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控实训教材的编写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硬件的建设主要是针对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和数控仿真软件的研发这两方面而言的。
(一)合理的数控实训教材。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断的实际练习和操作,另一方面需要有一本合适的实训教材,这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数控实训教材是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和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依据,这属于软件建设层面。
现在一般的中职学校在数控专业课方面,采用的教材有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过多,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的讲述相对很少,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显得知识点太多,内容太深了,还有教材中有关数控机床编程的实例很少,用在实训教学中很不适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生数控专业技能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更与中职教育的基本思想不符,即“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基于上述讨论,应该根据按照国家规定的对数控机床初中级操作工的具体要求标准,并结合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的实际情况,编写以实际加工为主的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使其在内容安排上按照实际的操作细节和顺序来进行,并能够结合大量的图例来说明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每年都要进行数控实训,而学生也在逐年的增加,目前来讲,老师都有着比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着它的必要性的,这属于软件建设层面。
数控实践指导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校内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的制度,比如,对于新教师来说,上岗前需要进行至少六个月的专业实践培训,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之后才能参与实训教学。
2. 选派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参与进行产品的设计等。比如,在机床公司参与CK6140数控车床和XK5025数控铣床等的研发,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数控实训教学师资的工程实践技术。
3. 选派优秀教师进行数控机床编程和维修的培训,并鼓励参加考取数控工艺考评员的资格。
4. 聘请校外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数控实训,学校也会对兼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而且让其参与学校实训教材的编写,等等。
(三)加强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1. 扩建多媒体实训室,即虚拟的数控设备。
由于数控机床的成本很高,设备较少,在进行数控实训时,经常是多人对一台数控机床进行操作,以致效率十分低。若对多媒体实训室进行扩建,使得学生能够每人一台“数控机床”,这样,学生的动手机会会大大增加,有利于达到实训的最终实践目的,这一点重点在下面的数控仿真软件中进行介绍。
2. 实际数控设备的合理配置。
数控实训基地中数控设备的配置,一方面要有应用性,另一方面要有“潮流性”,即要紧跟企业主流。比如,数控机床可以配置SIEMENS和FANUC等较常应用的系统,它们可以用于直接的生产,与企业机床设备是没有分别的。
3.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企业化的生产实训,直接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锻炼分析和解决数控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指的是,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数控加工技能培训中的仿真软件,是把实际加工经验和教学实训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发的软件,有着与实际机床相同的操作界面。数控技术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此软件的话,能够在很短时间里达到对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以及卧式加工中心等的各种操作都比较熟悉的程度。
运用此仿真软件来模拟的话,只需要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添加两个环节,即“仿真软件介绍”和“虚拟机床模拟”,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且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操作,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把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引入到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教学中,降低了成本,也比较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数控设备缺乏的难题,学生在使用数控仿真软件时,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典型零件的编制程序,还可以进行图形仿真,最终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方法,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架起一座实用的桥梁。
四、结语
数控实训是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岗位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就成为培养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关键的环节,也成为衡量各高校培养数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就在中职学校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控实训教学展开了探讨,对于目前的实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外,对如何提高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给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在数控实训教材、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宋海潮.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模具制造, 2007, (2) .
[2]肖爱武.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10) .
实训教学探讨 篇5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树立“理论教学为实训教学服务,实训教学为就业(市场)服务”的管理理念,本文以高职学校机加工教学与实训课程的有机结合进行研究,结合日常教学,做好教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好教学设备,以达到理论与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机加工 实训 课程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增强主要受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制约。实践证明,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机加工技能实训》课程是适应机械制造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和近机类机电一体化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将为企业的车间生产调度岗位、车间工艺员操作岗位,车间质量检验岗位、机床操作岗位、机床维修等岗位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课程针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在了解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结构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夹具的选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零件质量分析等,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机械加工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目前《机加工技能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加工技能实训》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加工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理论课教学提供必要的工艺基础的重要环节。
机加工技能实训课程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教学大都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实训车间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总结指导”,学期结束后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加工零件,完成并上交实训作品,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完成期末的考核。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其一: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只关注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种只重书本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的需要。其二:一些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所讲授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常常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存在混日子的思想。其三: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导致技能实践训练和理论教学存在严重脱节,学生难以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机加工技能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
1、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学校的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和服务生产一线的职业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钳工及机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编制加工工艺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机械加工行业的教学思想,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知识够用适度为原则,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逻辑排序,把知识分解,渗透到每个零件的加工中,学生带着探知欲去学习。改革后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机加工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与企业专家座谈,听取毕业生意见反馈和就业单位意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按“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以产品生产过程为途径设计实训项目。从纵横两个维度来设计教学项目,对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纵向以普通机加工的加工设备为载体,如: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属于并列关系,实现从分步到综合的加工,从通用机床到专用机床的递进;横向以产品零件为载体,呈现递进包容的关系,符合职业成长规律。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1)四阶段教学法
将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讲解本操作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包括工艺方法确定、工艺参数选择、工艺步骤、规范的操作动作等。讲解时特别指出,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以身示范,告诉学员正确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供学生学习或模仿示范,示范操作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局部动作到整个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对教师的示范操作要领自我领会与消化,直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此阶段教师巡回指导,进行释疑解惑。巡回指导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原则,此时教师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和手勤。总结评价即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与不足,以便下次做到更好。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2)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达到学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如可把每项操作技能作为一个项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该项目来学会参数选择及掌握技能要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咨讯(根据项目任务收集信息)、决策与计划(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检查完成情况及评价)步骤完成项目训练,以便学会或提高知识与技能。(3)多媒体动画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一边在实验(训)室利用实物操作演示教学,一边利用动画课件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变得生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容易理解,从而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4、头脑风暴教学法
以小组会议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思考和联想,进而提出各种设想和方案,以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采用集体讨论,某一个人的“想法”可能会引发或激发其他人的联想,进而又会引起更多人的联想,这样与会者相互启发,就很容易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5)问题驱动教学法
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每组根据“问题”查阅教材或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教师主要起答疑和总结作用。这种方式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预先确定好“问题”,“问题”不仅要做到难度适当,而且要覆盖相关知识面,最好还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教师答疑和总结时,应通俗、直观,少公式推导,少罗列名词术语,尽量结合实际例子作启发说明。(6)启发诱导法
教师以生产实例或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如在讲授“硬质合金刀具”时,可用生活中家里做馒头的过程来启发诱导讲解。我们知道,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粉末用钴作粘结剂,经高压成形再高温烧结而成,并且粘结剂的量对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影响。这就好比面粉加水做馒头的过程,面粉相当于碳化钨,水相当于粘结剂钴,做成生馒头相当于高压成形,生馒头蒸熟相当于高温烧结,和面时加水的多少影响馒头的软硬相当于粘结剂钴含量多少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一形象贴切的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硬质合金刀具粉末冶金的过程及不同牌号刀具切削性能不同的原因。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其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淡化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等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职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篇6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焊接技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了全球钢材使用量最大和粗钢生产量最大的国家。焊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链接工艺,其随着我国钢材市场的发展和钢材加工工艺的进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1],我国超过半数的钢材都需要经由焊接来保证其成形,这使得我国对焊接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呈现为逐渐攀升的趋势。根据就业情况来看,尽管不少学校的焊接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但就社会对焊接专业学生的反响来看,这部分学生即便是能够进入到岗位,也无法迅速进入角色,为此,提高高职焊接技能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实训模式是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推广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现以机电类焊接技能实训教学为例,对高职焊接技能教学进行简单探讨。
1 重视气焊、气割等先期工艺的教学
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升焊接操作技能,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工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连贯性。在进行焊接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着大量的钢管、钢材等焊接材料,应帮助学生更加熟悉加工方法以及材料选样等,并充分掌握金属材料的切割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了解焊接工艺、加工方法等各个方面之后,产生切割出“好材料”的想法,通过这种方法更利于学生在后期焊接学习中,保持更高的热情和责任心。
在钢材的切割中,氧气-乙炔气割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切割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助燃气体与可燃气体的相互融合产生混合燃烧,并以高温火焰来是实现对钢材的熔化。在进行气割的实训教学时,教师应对气割中涉及到的乙炔瓶、气管、氧气瓶等相关设备的特点、构造和操作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为学生展现气割的操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其次,帮助学生掌握焊接火焰的调节方法,并对碳化焰、中性焰等表现出的声音、性质、形状以及颜色等进行分析,可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抽象概念有具体的理解,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火焰的调节方式和火焰的观察。最后,由于焊机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使得不少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在上手操作时,经常表现出顾左顾右的情况[2]。面对该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告知他们注意相关事项,引导他们如何实现对混合气体的点燃和熄灭,使他们能够逐渐克服心理上的恐惧,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 以产品为载体,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以往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多采取老师演示,再由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或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都呈现为机械式的重复操作,并且更多的对结果的重视,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被严重忽视,这使得不少学生的个人看法和见解无法得到充分展现,这非常不利于对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3]。并且在这种传统实训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也不利于学生未来上岗操作。为此,当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焊接的基本操作工艺之后,笔者在实训过程中,提出了以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焊接教学与真实生产过程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焊接的实施与生产流程之间的关系,趋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进而达到自主提高焊接技术的目的。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并不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大胆的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式,完成焊接作品,保证生产流程,在此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并适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通过这种以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真实的再现了焊接产品的生产、设计等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不少学生进行焊接实践操作的同时,还将切割、塑性成形、下料等工艺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这无疑使得培训覆盖面得到了拓展。学生在实践时,能够自主创新,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自行完成焊接作品的设计,可以说为培养学生创新力孕育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在焊接操作中能够取长补短,为此,不少小组都展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3 将焊接缺陷识别和分析贯穿整个实训过程
在焊接工艺中,接头和焊缝是两个容易出现未熔合、焊瘤、飞溅等外观缺陷的问题,这些问题极易致使裂纹,同时对焊接质量和成形带来影响,若学生无法充分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那么在未来的工作中,势必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影响。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完全避免这些问题,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焊接缺陷问题,同时还应当提升他们勤于思考、质量意识的习惯,让他们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充分把握如何有效避免这些焊接缺陷问题[4]。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焊接缺陷的主要类型,笔者在开展实训教学时,就非常重视对学员存在焊接缺陷的成品进行收集,在开展教学时,将这些成品分别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观察和判断,这些成品中是否存在焊接缺陷,焊接缺陷主要是什么,并且在实训过程中,一旦出现有焊接缺陷的情况,就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分析造成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整个焊接技能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都不断的进行焊接缺陷的认识和评价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重视起焊接缺陷问题,并能够主动去思考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不管是在进行焊接准备时,还是在进行焊接操作时,亦或者焊接完成之后,时刻注意焊接缺陷问题,通过各个环节的强化,让学生从有焊接缺陷问题,逐步到减少、缩小焊接缺陷范围,再到完全避免焊接缺陷问题,使质量控制意识深植入心。通过这种自我加强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对焊接缺陷进行鉴定和评价,同时还可强化学生的焊接技能,为将来学生在岗位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机电类焊接技能是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技能,其对学生未来上岗实践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丰富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并尽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变为实际能力。在开展实际操作训练时,教师应重视起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训真正的了解焊接技能,真正掌握焊接技能,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敬党.浅谈焊接技能实训的几点教学体会[J].焊接技术,2010,(S1):24-26.
[2]吕景泉,张兴会,汤晓华,等.开发技能赛项及其教学资源 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5-9.
[3]冯富新,谢旦甲,江辉.浅谈如何通过焊接实训快速提高学生的焊接技能——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5,(4):89-91.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篇7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 , 它是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 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 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机械加工的一门技术。数控车床, 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它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 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 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与普通机床相比, 数控机床具有很多优点:高柔性, 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 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生产率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自动化, 免除了普通机床上工人的疲劳、粗心、估计等人为误差, 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并且数控机床对操作工人的要求降低, 一个普通机床的高级技工, 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的, 而相对来说数控机床操作工人培养时间极短 (如数控车工需要一周即可, 还会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 。随着数控机床在工厂的普及, 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因此, 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1]。
1《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性质和特点
《数控车床》课程是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实验课。通过本课程学习, 使学生建立现代机械制造的全新概念, 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1 知识密集
《数控车床》是以数控车床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数控车床集合了多学科, 具有集机、电、液于一身, 技术密集和知识密的特点, 设计、使用数控车床必须具备机械制造、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
1.2 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要求较高
《数控车床》课程既包含了开发设计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深奥的理论知识, 又包含了使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1.3 知识更新快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数控技术从创造到现在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相应的数控车床也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 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2《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具有以上的特点, 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 授课老师经常有如下困惑:授课的重点在哪里、如何掌握讲授课程的深浅、如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等。笔者通过《数控车床》实训课程实践中获得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归纳如下:
2.1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
由于数控技术教学和培训都离不开数控机床, 而数控机床本身价格比较昂贵, 同时训练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操作过程, 这对机床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同时数控机床的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大量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数控机床加工仿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数控加工仿真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人机交互技术, 具有生动的界面和强大的显示功能, 图形大小、颜色、观察视角以及刀具的形状等都可由操作者自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的监控与学习要求;仿真系统的通用性较强, 其语法诊断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编程。在模拟过程中, 系统能及时提供错误信息以及刀具相对移动轨迹的显示以及最终加工的立体效果, 很容易发现和修改编写程序的错误, 高仿真界面及动态的模拟仿真系统可有效地显示代替机床实际运行状况并且还能够提示操作信息, 使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易于课堂化教学, 从而既节省了机床设备和实习消耗, 降低了实做危险, 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规避了实习人员的操作风险。仿真系统在模拟中出现人为的编程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危及学生和机床安全, 学生反而还可以从中吸取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所以说它是初学者理想的实验、实践工具[2]。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刚刚开始接触数控车床,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指令G、M指令, 例如快速进刀指令G00、直线插补指令G01、圆弧指令G02和G03、主轴正转M03等相关的指令。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中熟记他们, 对于不明白的概念暂时不要理会, 在实训中, 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就会慢慢的理解明白。简单的指令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脱离课本上大的知识框架直接从常见指令学期起, 学生容易上手, 又有成就感,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3]。
3 展望
推进高校数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 有利于壮大中国数控人才队伍, 对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还可向创业人才队伍输送人才资源。改变传统数控人才的自底向上的知识串联培养模式, 建构以项目为核心、自顶向下目标型的数控教学知识体系, 优化实训软硬件环境, 改善数控实训的权重, 降低高校卓越数控人才规模化培养成本, 结合创新、创业实践, 不断拓展卓越数控人才培养的知识活化面积, 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促进越工程人才规模化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多重数控实训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 有待深入探讨, 协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三.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J].电工论坛, 2013-04-11.
[2]张伟.《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教法研究, 2013, 3:84-85.
运营管理实训教学探讨 篇8
1 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
进行运营管理实训教学前要根据运营管理课程的特点,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经验丰富的运营管理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使实训课程设置更趋合理,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应深入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定期邀请各种层面的运营管理人士到校为学生作报告,了解企业对学生在运营管理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运营管理课程实训的基本内容。
2 编写好的实训教材
拥有好的实训教材是搞好运营管理实训教学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正式出版的运营管理实训教材,各高校开设实训课程使用的都是自编讲义或自编简易教材。这些教材由于不是正规出版教材,没有经过严格编审,所以编写质量普遍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各高校应该组织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进行教材编写工作。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教材的内容全面、详细、新颖,紧贴企业实际。既有传统的实训手段和方法,又有最新的实训手段和方法。现在很多企业的运作管理都采用计算机系统,所以实训教材应突出计算机系统运用的内容。此外,实训内容除了校内实训部分外,还要有社会实践的内容。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目前,国内很多实训教材为了增加篇幅,基本理论占了很大一部分,成为编写实训教材的一大误区。实训课程通常是在上完基础理论课后才安排的,特别是运营管理实训,如果没有学习相应的理论课,实训课程便无法进行,所以运营管理实训教材应简要编写相关理论,重点突出实训部分。③流程清楚,环节清晰。在实训教材中对于实训的每一个模块,都应详细写明实训目的、实训条件、实训流程、实训要求。
3 科学进行课程安排
运营管理实训课程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做基础,则很难理解实训的内容。所以,在安排运营管理实训课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课时安排要合理。有的学校将该课程当作一门实验课程来安排,所以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般总学时不超过36学时,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将运营管理课程当作实训课来安排,由于实训内容比较广泛,所以安排的总学时至少为54学时,只有学时有了保证,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②课程顺序要合理。运营管理实训的课程安排可以采取2种方法:一是将运营管理理论课安排在同一学期,上课时间可以推迟1~2周。最好安排由同一位老师来负责运营管理理论和运营管理实训课的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能顺利进行相应的实训,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二是第一学期安排运营管理理论课程,第二学期安排运营管理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先对运营管理理论有一个总体把握,再进行实训则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种安排方法不必安排同一位老师进行授课,安排更具灵活性。
4 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师
运营管理实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在选择任课教师时一定要选择曾经在企业运营管理岗位任职,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一,差异较大。一些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拥有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的教师比较多,运营管理实训师资问题不大,但是一些公办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由于一味追求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导致很多教师擅长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满足不了实训课程的要求。对以上问题,有2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选送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弥补其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并且把培训教师工作制度化、长期化。二是将企业相关人员请进课堂,作为特聘教师讲授运营管理实训课程。
5 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要搞好运营管理实训教学,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5.1 创造条件建立实验室,购买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
(1)建立运营管理模拟实验室,并购买相应的教学软件。例如,引进沙盘,购买ERP软件、EMPLANT仿真软件、乐龙仿真软件等。这些教学实验设备和软件投入小,模拟逼真,可以形象地展示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硬件实验室。尽管通过沙盘模拟、ERP软件学习以及系统仿真的教学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企业的实际运作和模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还要经历一段适应过程。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加大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建成生产运作硬件实验室。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尽量为企业级的生产设备,以此为平台设计运营管理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运营管理知识,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5.2 建立教学实训基地
实验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训的硬件问题,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训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训效果,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建立教学实训基地:①校企共建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例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路径,努力做到校、政、行、企共同参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高职教育实践创新,逐步形成院、系、专业、实验室、课程、教材等“全方位、多层次”共建办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以学校为主办工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2]。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合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很多高校都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在校外建有实训基地,但是这些基地能够满足运营管理实训要求的并不多。一是企业规模小,很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而且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实训以制造业为主,涉及设施布局、设备布局、流水线平衡等规范性操作。所以,能够满足运营管理实训的企业应是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既有制造业,又有服务业,其中制造业既有机械加工等间断生产型企业,又有流水线生产企业。二是距离学校比较远。由于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与实习课程不一样,不是集中安排而是穿插进行,如果实训基地距离学校太远,则实训时间无法保证。为了让实训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尽量选择离学校较近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6 科学设置实训环节
运营管理实训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科学设置实训教学环节。在实训环节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点:①班级的人数。因为实训课程要求教师悉心指导,所以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宜超过30人。②团队学习。运营管理实训学习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讨论并解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4~6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团队学习。③教师布置实训课题,学生积极完成课题。以教师指导为主,讲授为辅。对于每一个实训单元,教师可以先概述基本理论,或者由学生来讲述,然后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来完成实训课题。在学生完成实训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其悉心指导。每个实训课题完成后,都应该由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6.1 集中指导法
教师对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和纠正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集中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遵循激发和鼓励为主的原则,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实训工作热情。
6.2 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教师需准确地发现并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督促学生学习、改进。在个别指导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特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6.3 巡视指导法
在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体差异采取个别指导。
6.4 总结指导法
总结指导法是指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对实训小组及学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训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学生丰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7 构建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训教学评价采用课程考试形式,如果运营管理实训教学评价也采用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则难以反映实训教学的全貌,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和实训效果。为了准确反映学生的实训效果,必须合理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实训教学效果的日常考核评价和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考评。
参考文献
[1]张林格,冯振环.企业运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关于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探讨 篇9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系会计专业1101、1102、1103班的120名学生。调查时间为他们离校前夕, 一方面这届学生普遍学习态度端正;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学完所有的实训课程, 较有发言权。
(二) 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5个方面, 共13道题 (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个别题目要阐明原因) , 采用不记名形式, 共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2、访谈。
针对调查问卷中新出现的问题及未尽事宜, 又设计了访谈提纲, 针对2011级6个班的班长 (代表男生) 、学委 (代表女生) 、任一名女生 (按照本专业性别特点, 加大权重) , 进行座谈, 对调查问卷进行完善。
3、统计分析。
对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就业进行分析, 得出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 且就业岗位多为出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基本会计岗位。
二、现行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 忽视专业课的实训教学。
我院会计实训过多地注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而忽视了专业课的实训教学, 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完整地模拟一个企业年度的财务会计工作。
(二) 实训环境仿真度低, 实训内容不科学
1、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差甚远。
由于每个班人数达40多人, 会计实训室无法按照实际工作环境来设置, 大多停留在手工或电算化账务处理的要求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会计电算化实训与手工实训内容相互孤立。
目前的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是割裂开进行的, 不利于学生对不同方式下会计信息结果的比较。
3、会计凭证的传递关系、内部牵制制度体现不够。
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 各种凭证在企业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会计人员之间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流程关系。而在实际操作中, 主要的任务落在了制单会计身上, 而出纳仅仅是盖章, 稽核岗位、主管岗位更是形同虚设, 无法体现财务分工, 凭证在各个环节中传递关系不存在。
(三) 会计软硬件设备难以满足实训的要求。
目前, 本校所使用的用友U872核算软件属免费的试用版财务核算软件, 软件使用性能偏差, 硬件配置偏低, 再加上电脑不能满足现有的学生人数, 打击了学生的实训兴趣, 影响实训的顺利进行。
(四) 实训指导教师素质不全面。
我校的会计实训是由会计理论教学教师来兼任。其实践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和缺陷, 由于缺少会计实际工作经历, 因而就会影响会计实训指导的效果。
由于我校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 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状态就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独自处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少数学生通过“传、帮、带”可独立地到业务简单的企业查账;但能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出改进意见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 强调应用性、技能性教育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可谓是势在必行。
三、我校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我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展开。
(一) 我校会计学专业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1、调整的专业必修课结构。
为了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 在第一学期阶段, 人才培养方案还增设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三门会计专业的必修课, 实践学时占到了30%, 教材选自陕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写的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考试用教材, 紧贴考证。既可以提高考试过关率, 又可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2、增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课程。
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学完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 在第五学期增设的一门以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为基本内容, 融会计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会计职业素养为一体的综合性集中培训课程,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 我校会计学专业构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
1、实训资料
(1) 手工会计核算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相结合。为了克服既有的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割裂进行的弊端, 我们将手工业务处理和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训资料进行了有机统一。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 将二者的业务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进行对比。既搞清楚了手工业务处理的来龙去脉, 又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2) 增强会计实训的真实度。我院会计手工实训室尽量接近真实, 即各种设施、用品、文具、印章、会计工作职责等都具有较高的仿真性。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会计真实环境, 我们通过播放电子课件和录像资料真实等方式, 来再现会计环境, 提高学生对会计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期末考核方式的变更。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经协商我们选用用友认证考试软件及试题库, 将传统的期末纸质考试改为无纸化考试。既与会计从业职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直接对接, 又将考试与考证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表1通过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期末考试结果对比, 得出我们的实训体系快速地提高了学生的电算化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表1)
3、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 除采用常规方法以外, 还采用了逆向思维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 则按照与“系统初始化—凭证—账簿—报表”相反的顺序逐一分析和检查。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今后改进的思路
(一) 拓宽会计实训内容, 增加分行业的会计综合实训。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可知, 我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 涵盖工商企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银行等。因此, 在会计实训中除制造业外, 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会计技能实训, 为学生扩宽就业渠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高标准建设会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建议学校应该投入资金购买设备, 为会计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做好软、硬件设备及时更新, 更新手工实训室, 完善电算化实训室 (U872) , 增设电算化实训室 (T3) 实训室。
(三)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由于财务行业的特殊性, 使得大规模、深入地校外实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坚持以会计实训为主, 社会实践为辅的指导思想。或请实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 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缩短与社会融合的适应期。
(四) “内培外引”的实训师资建设。
一方面坚持外培战略, 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 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夯实我校专职老师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内引战略,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来我校任兼职教师或会计实训指导教师。
总之, 会计实训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恰当地、合理地构建会计实训教学体系, 为社会培养具备做账、查账和用账等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毕业班统计分析, 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 研究发现我校既有的会计实训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文超, 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财会通讯, 2009.1.
实训教学探讨 篇10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探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培养儿科护理人员就是培养儿科实用型人才。 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员的学校来讲, 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做好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儿科护理课程不能保证每次实训课都有条件去医院见习, 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 于是实训课就成为了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重点。
1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基础建设
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操作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 我校护理实训室现有公用一体化教室四间, 儿护实训室两间。 在一体化教室内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实训室尽可能模拟临床儿科病房, 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原则, 床单窗帘都带有卡通图案, 墙上也有精美的挂图和操作流程, 尽可能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 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 也是学校实训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仪器设备和模型完全可满足课堂教学。
1.2师资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 在教学任务不多的时候, 将教师送到临床科室轮转, 并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 组织集体备课, 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 不断扩展知识层面、更新观念, 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
真正做到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岗位相结合, 实现实训、教学一体化。
1.3物品管理
实训室物品在管理上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专人负责, 做到课前、课后检查, 确保物品数量齐全。
2实训教学方式
2.1调整实训内容
随着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 我校儿科专家会带领所有儿科教师对临床护理操作新知识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及儿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临床特点, 我们对儿护实训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有主有次。
2.2规范学生仪表行为
在实训教学中, 老师要以身作则, 仪表符合护士着装要求, 为护生作榜样。 学生在模拟病房进行技能训练时, 着装要整齐, 练习过程中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面对 “患儿”时 “不抱肩、不跷腿、不插兜、不嬉笑” 让学生意识到护士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重要性。
2.3营造真实操作氛围
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 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1]。 临床儿科护理过程当中, 护士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 比如微笑、点头、问候、询问、倾听、抚触等等, 使护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 我们在开展实训项目时都加入了护理语言和肢体语言, 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 使各项护理操作均能在关心和感受病人的需要和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完成[3], 充分体现爱心、关怀, 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摆到与掌握护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 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2.4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后便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 实验教学中注重护理思想的培养, 强调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 从学生的态度、能力、素质入手, 探索技能学习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手段等[4]。 首先, 教师课前做好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内容。 其次, 课前要求同学预习, 并掌握所需用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5], 学生进入实训室前先到一体化教室观看相关多媒体短片, 后进入实训室, 学生准备用物, 教师示教后分组练习互相打分, 每组分数最低的同学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操作, 提高同学积极性并增加同学记忆。最后, 每名同学需要上交本节课自我评价。
2.5培养学生职业情感, 提高实践积极性
应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 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 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从心里自觉树立敬业、竞争的意识, 从而促使其用心去学习知识, 在实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从而提高实训的积极性。
2.6实训考核
改进护理技能考核方法,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 考核过程不应只依据操作流程, 还应注重考核过程中综合能力的体现。 期末考试以抽签的形式进行, 每人抽考。 考试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 近两年来, 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多为优良。
3效果评价
我校2012、2013级护理专业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 学生人数700名。 2013级课程结束后, 采用自编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训成绩、 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授课满意程度等8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8份, 有效率为100%。
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实训的宗旨。 在新的形式下, 教师要以基于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 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从而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 当然, 我们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更恰当、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去努力耕耘, 培养出具备适应现代临床需求的、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3) :189.
[2]黄弋冰, 许乐, 雏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70.
[3]田静海.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36.
[4]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593-594.
[5]赵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3) :25-26.
实训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实训;会计教学
当前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各企业单位对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计实际操作方面,这也就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着加强学生会计实训教学的需求。作为中职院校,需要系统的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并且侧重于技能方面的教学,借助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会计方面技能。
一、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
1.基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没有特色和不被社会所认可的问题,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广国家中等示范中职院校,所以很多的中职院校都开始设立会计实训教学,不过教学的内容过于侧重理论教学,并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一般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等到讲解了很多的知识后才开始进行会计实训,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太过虚无和抽象,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兴趣,而且当前会计实训一般都是机械重复或者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实训课也只不过是倾向于应用的理论教学而已。
2.会计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无法密切联系
进行会计实训的时候,其实训的内容一般只是会计日常操作的某一个部分,导致学生每次只是学习一个很小的部分,尽管所有内容学完,学生也很难把这些所学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应用。而且实训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进行会计法规、税务方面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并不具备实际解决实务的能力。很多中职的会计实训课程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侧重工业企业,尽管内容涵盖了会计的所有方面,但是却没有增加工作程序以及内部控制,导致会计实训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3.中职院校的实训实力较差
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很多教师都是在年轻时候就进入学校教学,并没有机会参加会计工作;其次是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时间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导致影响了会计实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且企业会计内容普遍是保密的,教师很难有机会进入大、中性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进而使得教师普遍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中职学校会计实训硬件设施不足
尽管绝大部分中职院校都会设立会计实际操作模拟室,但是实际看来,首先是配置方面太过简陋,其次是与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三是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比太过落后和简单。
5.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尽管不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来看,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都脱离了实际,只注重账务的处理程序,资料太过简单,实训内容倾向于核算,忽略了审核和监督工作。
二、针对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从本质上加强会计实训的教学工作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法工作,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实训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简单的认识相关的记账工具,通过实地观察、网上观看等方式了解相关工具和材料,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实际操作素质水平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就必须要保证教师能够熟练的进行会计相关实际工作。对此,学校可以注重建设实训教学硬件,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机会,同时也帮助教师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身会计操作能力,及时接受新的知识、工具和软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观会计实训教学效果较好的中职院校,集百家之长,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3.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环境
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分配好工作岗位,让学生扮演着对应的角色,在此角色中学习和实训,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工作规范流程。
4.及时编写选择贴近实际的会计实训教材
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我国也在持续的修改相关准则和制度,对此,实训材料也需要按时更新,避免出现实训与相关规定法规冲突或不符的情况。中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就业方向进行对应材料的选择或者编写。
5.联系企业,与之合作,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实习
与校外企业合作,进行校外会计实训工作。具体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参观会计相关业务流程的操作现场,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会计流程操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会计相关服务,通过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就目前而言,改进会计实训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和紧急的,需要学校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从面共同提高,还需要与社会企业相联系,借助企业力量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参加会计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郑静娥.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07).
实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 篇12
一、技工学校实训现状
目前, 技工学校的实习还是依据通过等级工考核为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的, 以数控铣加工实习为例, 基本阶段为熟悉机床、单项练习、综合练习、等级工考核模拟练习和等级工考核等, 在整个教学中强调的是精度和速度。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企业需要的有技能员工, 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的创造力, 不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再发展难度增加。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被动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使教师误以为必须使用强制的手段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而强制性的教学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时常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成功教学的首选手段, [1]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该始终把“创新意识”作为专业教学的灵魂, 贯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2]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启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更新教育理念, 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 让全体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创新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尝试
在数控铣加工实习中, 由于条件有限, 不可能每个学生人手一台机床, 常采用小组形式, 四五人一台机床, 选择一人为组长, 一般组长为几个学生中最优秀的。在这种情形之下, 组长几乎挑起了实习中的主要任务, 编程、加工, 甚至还要指导组员。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组长的疲惫感和厌倦感, 增加了组员的依赖性和惰性。因此,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 课题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教师在满足等级工考核教学的前提下, 可适度引入新颖的课题。
例如, 在数控铣加工坐标变换旋转指令的教学中, 再布置了基本课题之后, 又增加了一个附加课题。就是从自然界中三叶草的叶片形状抽象出由两个线段和两个圆弧构成的基本形状, 如图1, 以此为基本元素在一块100mm×100mm×15mm的板材上自行设计并加工出工件, 对精度的要求不高, 以期缩短附加课题的完成时间, 评判标准为:1.必须使用旋转指令;2.美观;3.个性, 每个同学的工件必须不一样, 且相似度也不能高。
此课题的完成情况优良, 有些甚至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在基本课题加工之外的空余时间完成了课题设计及图纸的绘制, 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完成了附加课题的加工, 对等级工考核教学几乎没有影响。全班36个学生都上交了不相同的工件, 由于在讲课时从三叶草中引入基本图形元素, 因此有35名同学采用了三叶草或四叶草的基本形状, 在加以变化, 如凸台形状、凹槽形状、凹凸结合、加入花心图形、加入叶茎图形等。而另外两个同学将此基本元素想象为心形, 设计了椭圆套心形和一箭穿心的图形, 而这两位同学在平时加工表现中都是一般。
而更没想到的是, 在这些工件中学生采用宏程序和教学中不作要求的坐标变换指令。一位同学使用了椭圆宏程序 (见图2) , 而另一位同学虽然在图形采用的是四叶草形象, 却使用了缩放指令, 而这一指令是在教学作为了解性的教学内容, 不要求在实训中使用的。由此可以看到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超出了教师的一般想象。
(二)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评判此工件时, 教师不再是评判者, 而是评判的顾问, 更多的评判由学生自己完成。
评判标准除了恪守加工之前提出的三个要求之外, 其余标准由学生讨论制定。学生对此热情很高, 每个人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许多标准, 再经由学生投票表决制定了如下一些评判标准:美观性20分、新颖性25分、难度25分、加工顺序15分 (第一个加工的同学为15分, 之后加工的人分数依次递减) 、表面质量15分。评判由评分小组完成, 小组成员由各加工组选派一名组成, 各自打分后取平均分。在打分前, 每一个同学向评分小组就自己的工件的设计、加工等方面做一定的阐述。最后各位同学对自己的得分都满意而信服。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有分歧时相互沟通、讨论、协商, 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理解。
(三) 教学改进的思考
由于是第一次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尝试, 很多问题没有能考虑周全, 教学过程结束后也有一些遗憾。首先, 对学生的约束是否可以更小一些, 不给他们基本的图形, 而只要求他们使用旋转指令, 这样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创造空间;其次, 这一课题没有能和等级工考核相联系, 甚至在开始设计时还刻意进行了回避, 以后是否可以跟等级工的考核联系更紧密一些, 比如在学生设计图形时要求满足等级工考核的精度和粗糙度等;最后, 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完成这一课题时较为困难, 他们更多的是在模仿其他同学, 针对这些学生考虑制定一些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更能积极调动其主动性的评判标准。
三、小结
通过这次创新教学的尝试, 可以看到学生拥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此期间表现也超出了教师的预期。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 但不应是制约学生创新的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技校的学生虽然有诸多的不足之处, 但是依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利用现在学生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 可以激发出他们创新意识, 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满足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实训教学中, 通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成为教学的主体, 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氛围,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姜翠玲.如何搞好车工实习教学[J].职业.2008.17:101-102.
【实训教学探讨】推荐阅读:
教学教法探讨09-10
双语教学探讨10-31
教学方式探讨论文08-04
课堂教学探讨08-23
实验教学探讨0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10-17
探讨互动教学模式05-22
法律课教学探讨06-20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探讨06-26
初中英语教学探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