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议探讨(共7篇)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 篇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 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 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 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 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 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 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暖通空调系统
1.1 暖通空调工作原理。
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 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 然后, 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 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 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 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 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 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 在夏季, 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 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在此主要研究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部分, 主要涉及供水系统和空气处理单元。
1.2 暖通空调供水系统。
常用的冷冻水 (水为载冷剂) 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的不同, 按水压特性划分, 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按冷、热水管道的设置方式划分, 可分为双管制系统、三管制系统、四管制系统;按各末端设备的水流程划分, 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系统;按水量划分, 可分为定水量和变水量系统。变流量系统中的原则足的供、回水温度保持不变, 建筑物负荷变化时, 通过改变供、回水的流量来适应, 该水系统输送的水流量要与建筑物需求相适宜。
随着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设备的造价不断的下降, 变流量系统可以使系统全年以定温差、变流量的方式运行, 尽量节约冷冻水泵的能耗, 使得其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 通常所说的变流量系统是指在水路系统的空调末端使用二通阀的系统, 是与水路系统的空调末端使用三通阀的定流量系统相对而言的, 所谓变流量与定流量均是指送冷冻水的水路系统的流量, 而不是通过末端的流量, 通过末端的流量变流量与定流量均是变化的。变流量系统的目的是要冷源输出的流量所载的冷量与经常变化的末端所需的冷量相匹配, 从而节约冷量的输送动力和冷源的运行费用。由于目前大多数冷水机组的水流量要求恒定, 所以变流量系统实际上是供冷 (水) 量与需冷 (水) 量相对匹配的。即供冷 (水) 量只能随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的不同产生变化。由于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设计负荷的60%以下运行, 且负荷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 为了使冷水所载的冷量与经常变化的负荷相匹配, 从而节约冷量输送动力和冷源的运行费用, 采用变冷水流量控制便成了理所当然的做法。
1.3 暖通空凋空气处理单元。
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 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 形成混风, 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 在冬天, 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 在夏天, 混风温度降低, 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 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 最终调节房问的温度到达所需要的设定点。房间内的气体在排风机的作用下被排出, 形成回风。部分的回风排出室外, 部分回风与新风混合重复上述过程。
混风和冷冻水的热交换是在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进行的, 热交换器是暖通空调系统空气处理单元中的重要部分, 热交换器的工况处于部分负荷下时, 并非与设计工况相同, 而实际使用过程中, 热交换器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非设计工况。
2 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对房间温度进行了合理的设定, 然后建立合理的暖通空调控制器, 使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调解房间温度到达设定的房间最佳温度值, 并有效的抑制房间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对房间内温度的影响, 同时节省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的消耗。由于暖通空调具有时滞和大惯性, 当前的控制信号要等到很长时间才能在系统的输出中反映, 而广义预测控制可以利用现在时刻的控制变量使未来时刻系统的输出快速准确的跟踪期望的输出。同时暖通空调的工况环境不断变化且有干扰作用, 用神经网络的强学习能力使暖通空调控制系统有效的抑制工况变化和干扰带来的对控制效果不利的影响。在此把广义预测控制和神经网络结合对暖通空调进行控制。
2.1 暖通空调广义预测控制结构。
这里选取的基于RBF模糊神经网络暖通空调广义预测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如前面所描述暖通空调系统具有非线性, 时变性、大滞后和大惯性等特点, 还受到许多的干扰。图中1所示干扰1为冷热水干扰, 主要有盘管中冷/热水流量、压力变化, 这些干扰折合成冷/热水温度变化就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干扰2为外界干扰, 主要有日照、室外气温、外部空气侵入以及新风温度变化和风机转速变化, 这些干扰可以看成空调的送风风量变化。干扰3为房间内部干扰, 主要有人员的频繁进出、房间内部各种耗能发热设备的使用。
由图1可见, 基于RBF模糊神经网络的暖通空调广义预测控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要实现暖通空调的广义预测控制, 要有准确的暖通空调输出预测, 在提供暖通空调预测输出的基础上, 建立准确快速的在线优化策略和有效的反馈校正。即通过所得到的未来温度输出和优化目标函数, 利用梯度下降法对实现滚动优化控制功能的RBF模糊神经网进行修正, 从而得到最佳的控制规律。此RBF模糊神经网的输入是实际房间温度和设定房间温度的差值和差值变化率, 输出是暖通空调调节阀电压。
2.2 暖通空调控制器在线滚动优化。
暖通空调广义预测控制的在线滚动优化是利用模型辨识部分提供的预测输出信息, 根据优化的目标函数及选定的优化方法进行在线的滚动优化, 从而得到合理的控制规律, 考虑在线优化的计算量, 这里用RBF模糊神经网络完成广义预测控制的在线滚动优化。按性能指标, 利用优化方法获得未来控制长度内的冷冻水调节阀电压, 并取其首分量作为当前时刻的冷冻水调节阀电压。考虑降低在线计算的复杂性, 采用了较常用的梯度下降法作为主要的优化算法。优化过程的关键是计算性能指标对RBF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参数的导数。通过RBF模糊神经网和修正方法, 利用暖通空调预测模型提供的信息来完成给定目标函数的优化, 进而准确的提供冷冻水调节阀电压, 从而实现广义预测控制的在线滚动优化来得到暖通空调的合理控制规律。
2.3 暖通空调广义预测控制反馈校正。
预测控制算法在进行滚动优化时, 优化的基点应与系统实际一致。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受诸多干扰的影响, 有可能导致辨识模型的失配。既基于不变RBF模糊神经网模型的预测不可能和实际空气处理单元完全相符。这就需要用附加的预测手段补充模型预测的不足, 或者对基础模型进行在线修正。况且滚动优只有建立在反馈校正的基础上, 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对RBF模糊神经网络各隐单元的“是心”和“宽度”和隐层到输出层的权值采用梯度下降法进行调整, 在控制的每一步, 都实时检测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RBF模糊神经网络预测器输出之间的误差, 若此误差大于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 则利用上述修正方法修正暖通空调预测模型的RBF模糊神经网络参数;否则, 维持原有的RBF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 篇2
关键词:《电机与变压器》,教学,方法
电机与变压器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中机电专业的必修课,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这类内容综合了电、磁、力, 热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较为抽象, 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 而且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职业教育已从学历教育进入就业教育的新阶段, 学生上了这门课, 从中掌握了多少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能否满足他的就业需求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 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对《电机与变压器》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 删去陈旧的知识和冗长的推导, 补充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 并按从静止到转动, 从交流电机到直流电机, 从异步电机到同步电机, 从三相电机到单相电机, 从工业生产到家用电器的思路调整顺序, 适当增加实训环节。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适应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提出意见与大家交流, 共同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 直观引入法
在讲授电机的结构和原理时, 每讲到一种电机, 就演示这种电机的实物和模型, 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 获得形象、直接的感性认识, 觉得电机离他们的生活很近, 而且并不神秘, 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找一些旧电机和变压器实物拆开让学生一一熟悉其内部结构、工艺、材料, 不能拆开的部分如鼠笼转子和变压器的铁芯, 则可自制模型, 有了这些演示实验和模型, 在结合教师对原理的讲解、分析, 学生就会茅塞顿开, 充满兴趣和信心的开始学习之旅。
2 讲练结合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讲解理论内容与参观或实训环节是紧密结合的, 并且不必拘泥于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比如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风扇的常见故障, 找出故障点, 分析故障原因, 并排除故障, 再比如让他们动手测一测三相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测一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 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开展现场授课, 到厂矿、变电所去参观大型设备, 到电机车间去讲授电机的原理与拆装工艺。这种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消化学习内容, 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 乐在其中。
3 纵横比较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 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电机结构的教学中, 对于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定子、转子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 弄清楚电动机结构的共性和不同种类电动机的个性。再比如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原理与名称的比较, 笼型转子与绕线转子的比较,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起动、调速方法的比较, 硬机械特性与软机械特性的比较, 半自动洗衣机和全自动洗衣机控制方式的比较等等。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辨别易混淆的概念, 促进理解和记忆。
小议塘坝设计 篇3
1 坝基勘察
随着五小工程的开发, 各地小水库和塘坝的建设数量较多, 运用情况却并不乐观, 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主要问题是设计时认为工程较小, 而忽视了坝基勘察, 致使出现坝基惨漏或惨透变形, 蓄不住水, 不能发挥工程效益。
坝基勘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水文地质等。必要时沿拟定坝轴线和坝肩岸坡挖试坑, 以了解水文地质情况。坝基最好在土质紧密, 透水性小的地方。
2 简易地形测量
由于塘坝库区面积一般较小, 可将库区和坝区合起来测绘, 测绘比例尺可采用1:500-1:5000。
简易测量方法是以纵横断面测量代替野外地形测绘, 可沿沟河用视距导线法测出水库纵断面, 再测出视距导线点处的横断面, 然后根据纵、横断面上各点高程勾绘出地形图, 或直接由断面图计算库容, 绘出库容曲线。
3 流域面积测量
流域面积一般不作实地测量, 可以采用小比例尺地形图画出流域界面线以后, 用求面积仪或方格纸量算面积。如无法在现成的小比例尺地形图量取时, 可根据测绘仪器的拥有情况采用罗盘仪量距导线法、经纬仪视距导线法、小平板交绘法或是全站仪等进行实地施测, 展出流域面积图, 即可量算流域面积。
4 兴利库容的简易计算
根据设计保证率的年径流量Wp与灌溉总用水量W用的关系, 塘坝兴利库容的计算按完全年调节、不完全年调节和多年调节3种情况考虑。
4.1 当设计保证率的年径流量Wp大于灌溉总用水量W用不多时, 按完全年调节计算兴利库容V兴, 计算公式如下:
(1) 年径流量Wp=1000KpRpF
(2) 兴利库容W兴=B1Wp
(3) 净调节水量W净=Wp-C1V兴
(4) 灌溉面积A=ηW净/C
式中:Kp———不同频率模比系数:
R0———年径流深 (mm) :
F———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km2) :
B1———完全年调节兴利库容系数 (0.5-0.7) :
C1———库区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占兴利库容的百分数 (0.15-0.4) :
η———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G———灌溉净定额 (m3/667m2) 。
4.2 当设计保证率的年径流量WP大于灌溉总用W用用很多时, 按不完全年调节计算兴利库容, 计算公式如下:
兴利库容W用=B2W用
式中B2―库容系数 (0.4-0.5) , W用=AG/η。
4.3 设计保证率为75%, 其中径流量Wp小于灌溉总用水量W用时, 并有能力修成小水库, 可按多年调节计算兴利库容V兴, 计算公式如下:
(1) 兴利库容V兴=B0W0
(2) 净调节水量W净=aW0-C1V兴
(3) 灌溉面积A=ηW净/G
式中:B0———多年调节兴利库容系数 (0.5-1.0) :
W0———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立方米)
a———水库调节系数, 按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为0.65-0.95。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5 其他
上述工作完成后, 筑坝材料的选择, 可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确定。对于坝体、输水道及泄洪建筑物等的设计, 则要满足灌溉、养殖及防洪等要求按相应标准进行常规设计。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对塘坝设计中的关键几点进行简易勘测及计算, 简化了设计程序, 减少了工作量, 既能满足设计要求, 又保证了设计精度。
摘要:塘坝作为抗旱蓄水工程越来越受到水利部门和农民的重视, 对塘坝设计中的关键几点进行简易勘测及计算, 简化了设计程序, 减少了工作量, 既能满足设计要求, 又保证了设计精度。
化学教学小议 篇4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情感以及浓厚的兴趣
素质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求知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是以实验为主,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认识和记忆, 既形象又生动。因此, 设计问题, 积极引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良好方法。教师对某一实验现象巧妙地进行提问, 或对比问其产生原因, 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即使提出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缺陷, 也该进行鼓励, 并发动所有学生思考问题的纰漏之处以及不合理的原因。这样,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为实验操作埋下伏笔,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通过自己动手找出答案的期待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做好实验, 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从内心中有掌握实验技能的欲望, 对动手操作感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教师应从几方面着手:
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讲授内容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感染课堂,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果学生表现出色, 要及时鼓励。
一个赞许的眼神、几句赞美的话, 甚至一个微笑便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深化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就化学教学理念而言,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 把握教学规律, 将实验教学与课堂相融合, 不能把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脱轨。此外, 各类教学教材仅是范本, 教师要善于总结、讨论, 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 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研发校本教材, 将实验和教学相渗透, 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活用。在讲授与实验有关的章节知识的同时, 进行实验演示, 并且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活用。这样既有针对性又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教学,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不断推动教学进度, 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学有特色, 并取得高效。
转变教师角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而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讲“钠的性质”时,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实验并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情况:钠漂浮在水表面, 不停地游动, 金属钠慢慢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发出嘶嘶的响声, 并且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为红色。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浮在水面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不停游动说明钠与水反应;熔化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物质显碱性。教师总结成五个字:浮、游、熔、嘶、红。这几个简单的字更能帮助学生记忆该现象。这样,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对实验现象观察, 会有很深刻的记忆。教师及时点拨、总结, 会让学生对实验结论牢记于心, 这远比板书、讲解的效果要好。
三、鼓励寻找解题新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化学是一门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探索的学科, 这就需要时刻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 在解题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问题, 去思考某一道题目是否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或者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出题目, 即使有纰漏也应及时鼓励并耐心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获得正确答案, 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 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四、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使授课过程变得形象生动
在化学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看到生动形象的化学知识, 这点最能在实验的演示中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制作成静态或动态的PPT,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认识实验仪器, 了解实验过程, 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在实验课中提高实验效率。除此以外, 还能从视觉、听觉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让化学回归生活, 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本节课的讲授内容, 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现象, 觉得化学与生活并不遥远, 而是源于生活,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提高自我认知与自信心, 消除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恐惧心理, 进而对实验操作持积极的态度。所以, 教师应经常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用已学知识来解释。举办类似的兴趣小组活动, 让学生展现自己, 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 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对化学知识的渴求愉快地学习。
总之, 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里我仅是就自己的一些经验与认识做些总结, 希望能够对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 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教学反思小议 篇5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 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 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 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科学”, 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 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 细究之, 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 反思中, 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 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 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 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 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 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 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 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 联系体现衔接, 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 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语文教学小议 篇6
首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好学生的必要前提。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之时, 年轻气盛, 血气方刚, 好胜心强, 近功心切, 真可谓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但一不如愿, 便“恨铁不成钢”, 刻意挖苦和咒骂学生, 教室好像成了受刑室, 结果反而促使学生厌学, 学习语文成了精神负担。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代沟, 有一堵无形的墙, 学生学业水平期末测试成绩可想而知。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如果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爱就不能成为教育。”“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牢牢记住“攻人之恶, 毋太严, 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 毋过高, 当使其可从”, 我决心从生活上和学习上去关心学生, 以“爱”为武器来填平“代沟”。有一次, 有一位所谓的“双差”生向我请假, 说他不能参加“皖南八校联考”, 他要回家拿钱。我建议他最好参加考试, 可以先从我这儿借几个钱。第二天, 我收到了这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老师, 今天您上课时, 我觉得您讲得多么生动啊!您的知识多么渊博啊!请恕我直言, 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老师, 我会加倍努力的……”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 树立其主体意识, 并体现其主体参与, 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教师的爱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她会使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 她会使学生自觉地努力完善自己。
其次, 我们还要采用启发式教育, 巧妙设疑, 激发兴趣。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 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 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 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前几年, 每上一课之前都查阅大量资料, 认真备课, 设置好每一步骤, 一上起课来, 滔滔不绝, 唯恐完不成任务, 唯恐传授得知识少了, 学生只是一个观众, 我是一个演员, 只有我在表演, 学生只是一个容器, 这样, 学生往往养成呆读死记的习惯, 阅读能力十分低下。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是创造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反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我深深地感到, 教师只有能巧妙地设置问题, 并且不把结论轻易地告诉学生, 必待学生反复思考。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能力。《礼记·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则小鸣, 叩之以大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
最后, 我们自己要关注社会, 激活学生。老师平时多看看报纸、新闻, 这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为课堂注入新鲜的空气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是我浸泡教学所得。欧阳黛娜曾说:“语文作为母语, 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青少年学习语文有广阔的天地, 社会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只要充分利用这个大课堂, 是有助于较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
我以往教一篇课文, 如果把一篇课文当作一块宝地, 我就拿着铁锹埋着头决不旁顾, 小心翼翼地挖每一个地方, 惟恐疏漏了一个细小的地方, 有时课堂气氛难免沉闷, 学生恹恹欲睡。事实证明, 我们如果能结合文本特点, 适时地注入时代信息, 这对于我们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如我在教《老人与海》时, 讲述了有关桑兰的故事, 读了几篇关于我国抗雪救灾的报道, 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那种惊天地, 泣鬼神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小议教学评价语言 篇7
关键词:评价语言,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师生之间交流的有效进行, 起着关键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 不但会对学生起到激励、唤醒、鼓励的作用, 而且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 也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焕发出人文气息。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 就有效教学评价语言谈几点看法
一、注意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启发性
心理学表明, 每个人都希望被称颂, 被表扬, 被肯定。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老师一句赞扬的话, 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在学生的心里掀起千层波浪,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一定要多用赞美的语言, 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教学评价语言仅有激励性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启发性。因为有时学生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外几个方面需要老师启发;有时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 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克服障碍, 奔向目标。可以这么说, 启发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特点, 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
二、注意评价语言的正确性
激励性、启发性的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也不能只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胡乱评价。教者, 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正确性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首要条件。那种对学生的发言不作评价, 一概肯定、轻易肯定的做法是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的。因此, 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语言的正确性。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看似简单, 其实很不容易。一个词, 一个句子, 一段文字要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和内在含蕴, 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功底, 特别要吃透教材, 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轻易放过。例如, 学生答错了, 我们可以委婉地评价, 可说:“你很勇敢, 能积极回答问题,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但是答案不完善。你坐下再考虑考虑, 一定会有更好的答案。”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 知道对错, 不会进入知识误区。因此, 正确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意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艺术性评价语言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 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 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因此, 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评价语言, 不仅可以激励学生, 还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让他们的内心受到激励和震撼, 并能主动去学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评价语言, 应做到以温情感染学生。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不是很满意, 于是我因人而异, 对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 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生信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 我多给予启迪。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对他们的评价, 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 要选择独特视角,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对于差生, 我热切地激励。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各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 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我细心地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 进行评价;发现闪光点, 打消他们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气, 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好吗?”第二教师评价语言, 应诙谐与幽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 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 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注意评价语言的针对性
评价语言应该因人而异, 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语言。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信息的传递到信息的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 教师的肯定正确和纠正错误要看准时机, 结论太迟会使讨论耗费不必要的时间, 过早“拍板”有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对基础差的学生, 评价语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鼓励其参与教学过程, 并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对于那些反应快的, 但不能认真听课的学生, 我的评价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他们不要急于回答问题, 告诉他们先听清老师的问题, 然后仔细考虑, 最后再举手回答。我常常这样评价他们:“能积极回答问题真是太棒了, 但你的答案不充分, 如果能好好思考会更好。”这样学生就会认为举手回答问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教师的有效教学评价语言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因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 不断研究,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课堂充满活力, 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建伟, 周小蓬, 高凌飚, 陈冀平.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推荐阅读:
教学探讨:教师如何设计好教案08-30
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探讨概要08-13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探讨07-08
中学作文教学小议07-17
课堂教学小议09-14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07-07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07-18
小学数学教学小议08-01
中学语文教学小议08-10
阅读教学的深度小议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