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新闻论文

2024-09-30

第三种新闻论文(共8篇)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1

在以前的时代里, 纸质的平面媒介是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传播的主要方式,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新闻传播媒介的增加, 除了“新闻言论”和“评论言论”两种新闻稿件形式外,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即评论与新闻要素相杂糅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常把它命名为“评论性的新闻”, 被誉为“第三种新闻”。

一、何为“第三种新闻”?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 为了突出新闻的重点, 往往加入一些读者或作者的评论语。但是, 在报道和评论之间还是有较为明确的题材边界的, 换句话说就是, 报道即为报道, 评论则是评论, 不会让人感觉模糊不清。然而, 近十几年来, 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如若在稿件的写作中, 把新闻报道作为第一种新闻, 新闻评论作为第二种新闻, 那么就可以把这种现象定为两者形式融通杂糅, 形成的“第三种新闻”。

二、“第三种新闻”的产生和特点

在市场化的影响下, 我国的新闻界出现了改变, 致使期刊要目运用到了报纸媒体中, 从而出现了在某些方面具有深度报道的评论性新闻。但是, 若严格的来说, 评论性的新闻不能完全算作是“第三种新闻”, 它虽具有深度报道, 可是从本质上讲, 深度报道绝不等同于新形式的新闻。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第三种新闻”主要的表现形式有:

其一, 评论化的标题由流行逐渐发展为盛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提高, 网站页面设计体系的完善, 所有网站的首页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标题, 形成了一种网站标题党、首页标题化的局面。并且, 在各网页标题运用链接的方式与其相对应的新闻内容相结合。

其二, 在新闻内容评论方面, 评论化倾向明显加强。由于传播技术不相同, 则完成的新闻编辑也会不相同。由此, 传统的新闻稿件通常会受到“空间”条件的制约, 如报纸期刊的版面设计要受到电视报道的制约。另外, 要求所有的稿件文字不能超过一定数量, 而且必须精炼;言论则需要有清晰独立的形式, 来满足稿件的版式设计和实际要求。但是这些情况在网路发达的局势下, 都会发生变化, 但是, 与此同时还是要遵循一定原则, 并不是毫无限制。

“第三种新闻”已成为目前新闻界中的主流形式。在网络新闻和电视广播的影响下, 我国的新闻报道逐渐趋向于评论化, 即报道的主标题、小标题均实现评论化与报道的内容叙议相链接。

三、“第三种新闻”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信息化发达, 新闻传播迅速的大环境下, 现在的写作更加随意了, 消息可以没有导语, 报道中或许缺少内容的解释, 再者, 篇幅较长的稿子更是形式多样, 并且在内容上, 肆意高调地使用各类修饰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不免会对“第三种新闻”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质疑。当代的社会, 目前在写作方面既是一个“稀里糊涂”的时代, 又是一个需要及时“创新”的时代, 那么近年来作为主流形式存在的“第三种新闻”会有怎样发展预测和发展空间呢?

首先,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第三种新闻”是一种在数字技术发展的潮流下产生的新的体裁形式的新闻报道。由此, 从新闻史的角度上研究, “第三种新闻”作为一个新的选择, 为现代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体裁形式, 丰富了新闻形式, 进一步扩展了新闻的内容。所以, 在一定的程度上, “第三种新闻”还是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其次, 随着近十年的发展, “第三种新闻”颠覆了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形象, 它可以在网络发达的现下, 让人们极其自然和方便地自由表达意见和展现自己的意识形态, 从而形成一个群体观点的类分。通过网络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 在“第三种新闻”的发展下, 加之无线网络的帮助, 使人们对新闻评论活动了解透彻, 便于全民参与新闻评论活动, 甚至会在各种言论的冲击下, 选出意见领袖。此外, “第三种新闻”的发展形势较适宜80、90后的写作习惯和特点, 所以, “第三种新闻”的发展已是必然。

最后, “第三种新闻”发展如此迅速, 本质上是社会信息来源的趋同化给予了其关键的发展机会。综合考虑当今新闻事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意识到, 一个新闻在瞬间就可以传遍全世界, 而大大减低了形成“独家新闻”的可能性。所以, 在此现象下, 如何挖掘和创造“独家新闻”就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三种新闻”即时积极组织信息, 紧跟事态的变化, 综合大众的言论, 从中提炼出评论性的新闻, 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形成新闻的最新最全面的报道。由此可见, 只要这种传播环境一直存在, “第三种新闻”就很有发展空间。

【结束语】综上所述, “第三种新闻”的产生和流行, 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新兴形式。与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 它更能适应目前信息海量化的时代, 它使新闻的内容和标题评论化加强, 设计出新型的页面新闻版式, 不仅便于受用者查阅、浏览、自由评论, 也会在增加个人网页点击率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站创立者带来效益。但是, “第三种新闻”并不能任其毫无章法的存在, 它必须依据规定的原则。只有在遵循一些网络原则的前提下, 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 这就要求国家在新闻界的发展历程中, 发挥好管理调控的职能, 发展健康的新闻传播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多样化的产生, 在我国的新闻界的发展长河中, 逐渐出现了新闻方面的报道和评论弱化的现象, 甚至在报纸行业里的评论已经出现了缺位, 而是慢慢滋长了“第三种新闻”, 即采用“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 主要表现在新闻的标题和内容逐渐评论化。

关键词:新闻评论,第三种新闻,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也平.“第三种新闻”:选择与可能——新10年中国新闻“评论化转向”现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3:1-4.

[2]张樱子.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 2006.

第三种幸福 篇2

主演:徐帆、任帅、毕彦君、孙桂田

第1集 陈天顺再婚,陈母带着他和前妻的儿子陈刚大闹婚礼现场。从此,祖孙俩与陈天顺断绝了关系,二十五年没有来往。婚礼上的痛苦记忆成了梁婷挥之不去的噩梦,在她和陈天顺银婚周年的清晨,这个噩梦再次将她惊醒。徐爱华是大学逻辑学教授,也是梁婷的闺密,与前夫任焕庭离婚多年。得知儿干任何随再婚的任焕庭回国定居,徐爱华喜不自禁。陈天顺悄悄报名参加了环游爱琴海的旅游团,想作为银婚礼物送给梁婷。他们的女儿金子也准备在父母的银婚宴上送上一个意外惊喜——她和张怀盟已经领取了结婚证。梁婷和陈天顺的银婚宴上,奶奶带着陈刚突然而至,陈家顿时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三年前,刚子为了未婚妻何小溪失手伤人坐了牢,何小溪却瞒着他和奶奶变卖了他们的祖屋,把奶奶骗进养老院,带着12万元的卖房款来到北京闯世界。刚子出狱后没了安身之处,发誓要找到何小溪做个了断。情急下,奶奶只好强拉着刚子来找儿子陈天顺。老朋友任焕庭给陈天顺引见了从美国回来的心理医生黄启明,希望能把陈天顺从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中解救出来。

第2集 刚子四处打听何小溪的下落,终于发现了何小溪的踪迹,何小溪却避而不见。善良的梁婷试图改善和奶奶、陈刚的关系,但祖孙二人都不领情。梁婷发现,陈家似乎有个秘密在瞒着自己,婆媳之战就此拉开帷幕。张怀盟骗财骗色后人间蒸发,绝望的陈金独自在KTV借酒浇愁,不省人事,被巧遇的任何背回了陈家……任焕庭的再婚妻子苏娅与任何年龄相仿,简单任性,大白天硬逼着任焕庭不上班在家陪自己玩游戏,被前来给任何送汤的徐爱华撞见,她醋意大发,借机发泄。

第3集 陈金酒醒后,大家才知错怪了任何。梁婷坚持要金子去道歉,却没得到陈家一个人的响应。被冷落的梁婷来找徐爱华诉苦,遇上徐爱华因自己停经而郁闷哭泣,梁婷只好收起自己的情绪宽慰徐爱华,要她积极面对更年期的事实

小溪把所有家底的存折交给了陈刚,表示愿意和刚子回老家,赎回祖屋踏踏实实过日子,善良的刚子相信了何小溪。

第4集 梁婷和徐爱华逛街回来偶遇黄启明,不打不相识,徐爱华和黄启明这对欢喜冤家从此开始了交往。陈刚带着奶奶拿着小溪给的存折来到银行,谁知何小溪已用银行卡取走了存折上所有的钱。任焕庭心脏病突发被送进医院,徐爱华也因任何的指责伤心晕倒。抢救过来的任焕庭决定重拾青春时期的摇滚梦;徐爱华也接受大家的建议,在陈金的陪同下去黄启明的诊所接受心理治疗。此时,悲愤交加的陈刚却突然接到何小溪的电话……原来小溪因忽悠别人投资小煤窑失利,不仅把卖房的钱和自己挣的钱全赔了进去,还差人三万元,债主超子找上门要债。看着小溪被人折磨,陈刚心软,答应去筹款搭救小溪。奶奶为了安抚陈刚,让陈天顺拿出二十万元作为二十五年的赡养费来补偿陈刚,陈天顺无法向梁婷张口。

第5集 徐爱华在金子的陪同下去了黄启民的工作室,留下谜题离开,黄启民是个较真的人,忙于解谜而无心工作。陈刚四处借钱,金子只能拿出三千元。他绝望地找到梁婷,违心地叫了梁婷一声“妈”。梁婷被感动,心甘情愿地给了陈刚钱并答应保密。梁婷向徐爱华倾吐着25年对祖孙俩的歉疚,听着梁婷的反省,徐爱华觉得梁婷也进入了更年期。陈刚来晚了,何小溪被超子强奸。陈刚自责万分,发誓以后一定对何小溪好。陈刚没想到,这些都是何小溪和同伙超子设的苦肉计。徐爱华喜怒无常的乖戾性格引起了黄启明的兴趣,他诚恳地约见徐爱华,却遭到了徐爱华的拒绝。奶奶逼迫陈天顺和梁婷补偿陈刚,梁婷大受刺激,跟奶奶发生争执。陈刚却在家人面前认了梁婷为妈,并表示要留下来一起生活。梁婷受感动,决定承担责任善待祖孙俩,瞒着陈天顺独自去老家了解真相。梁婷没想到的是,她给了陈刚钱,却招来陈刚更深的痛恨。小溪听说北京三环边一套三居值三四百万,贪心的她打起了梁婷家房子的主意。奶奶坚持要拿到钱带陈刚离开,陈天顺苦口婆心竭力挽留。

第6集 陈刚对梁婷的怨恨非一日之寒,加上何小溪别有用心的挑唆,陈刚愈发仇视梁婷,决意留在北京继续难为梁婷。陈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面临拆迁,老板卷款而逃。陈金找任何帮忙打官司。一根筋的任何无意中得罪了陈金的生意伙伴,陈金一怒之下投诉任何,二人之间怨恨再起。陈天顺担心梁婷知道真相后与奶奶和刚子发生冲突。梁婷深刻反思自己二十五年的不足之处,真诚地留下了祖孙俩,并表示要做陈刚的好母亲和奶奶的好儿媳。陈天顺甚感欣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奶奶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婆媳间有了第一次不带情绪的真诚沟通。黄启明登门拜访徐爱华,初步的交往在他心里起了涟漪。

第7集 陈家有了暂时的安定,但是梁婷与陈天顺之间却发生了冷战。梁婷怪罪陈天顺对她隐瞒实情,缺乏起码的信任,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陈刚努力适应城市生活,却处处碰壁,他不怕鄙视和奚落,更怕怜悯和同情。因急于求职自立,陈刚被骗人了传销团伙。梁婷从徐爱华那儿知道了陈金生意困难的处境,又为陈刚的事发愁,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与陈天顺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梁婷的负面情绪终于大爆发,变成了爱哭泣的怨妇,幸亏有闺密徐爱华的安慰和开导才没有崩溃。任何辞职,搬来徐爱华家与母亲同住,发现徐爱华与黄启民暧昧,鼓励徐爱华往前迈一步,受到鼓励的徐爱华开始了对黄启民的主动追求。

第8集 梁婷觉得陈刚的工作蹊跷,提醒陈天顺多留意,陈天顺并不在意。梁婷约金子见面,金子听说任何因为自己辞了工作,心里有些不忍。梁婷拿出五万元帮助金子渡难关,金子倍感温暖。梁婷的直觉得封证实,她和陈天顺去警察局把误入传销的陈刚领了出来。奶奶终于认识到,父母的缺失给陈刚的成长带来太多的隐患,终于下决心留在这个家。苏娅不甘过金丝鸟的寂寞生活,要求任焕庭给她开个酒吧,任焕庭不得已只能同意。陈天顺和梁婷的关系,因为共同操心陈刚而缓和,夫妻俩开始全力给陈刚找工作。陈刚四处碰壁,屡次失败,他把自己所有的苦难都推到了梁婷身上,更加痛恨梁婷。(待续)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3

联手中国电信

新赛威SLS背后的汽车信息服务厂商是不久之前在中国正式投入运营的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美国OnStar、上海通用汽车、上海汽车销售工业总公司共同组建。在美国, OnStar有着14年的运营经验, 已为超过560万辆汽车的用户提供了约2.3亿次通信服务。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 OnStar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市场。在中国,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 人们对汽车导航、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OnStar嗅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机遇, 早在两年之前就联合通用等组建了安吉星公司。最近公司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信部为其颁发了增值业务牌照。据了解, 安吉星是在中国市场上第一家获得车载信息服务牌照的合资公司。

提供车载信息服务离不开运营商的网络支持, 安吉星选择与中国电信合作, 使用的是cdma 2000网络。之所以选择cdma 2000, 安吉星公司副总经理于洋解释, 汽车信息服务对网络通信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目前的cdma 2000网络覆盖广泛, 技术成熟, 价格适中, 两者是高性价比的组合, 也体现了安吉星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当然, 随着运营商网络的完善, 安吉星表示未来也会考虑3G网络的适用性。

谈到两者具体的合作方式, 安吉星公司总经理江海德强调, 中国电信提供优质的网络和优惠的通信资费, 安吉星带来了高端的客户群, 两者之间是一种共赢的关系。

与整车紧密结合

目前中国Telematics市场已经起步, 包括运营商、汽车信息服务厂商、汽车厂商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已介入, 此外, 还有更多的公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优势, 安吉星就必须寻找独特的发展道路。

一般来说, 车载信息服务有前装、预装、后装三种方式, 安吉星选择了前装模式, 并且与整车实现了紧密结合。据了解, 早在设计阶段, 安吉星就会结合整车的性能要求和工艺设计来设置参数, 把信息服务模块作为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进去。

这种紧密结合的方式优势非常显著。安吉星执行副总裁李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汽车比作人体, 那么信息服务模块就像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对于车辆的任何状况, 信息服务模块都能及时获取数据, 在遇到异常状况时, 比如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机油低于最低限的时候会把信息反馈到后台, 后台会及时对车主进行提示和做出响应。”此外, 由于和整车紧密结合, 后台也能在需求的时候方便对汽车进行操作控制, 比如远程开启车门、按需进行检测。

上述特点决定了安吉星在与整车结合, 提供安全、救援、检测、远程控制等基本防护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纷纷推出了类似服务, 它们主要定位于信息化方案和娱乐通信, 其他汽车信息公司提供的则以导航服务居多, 安吉星以安全防护类基础业务为主, 为自己切入中国市场寻找到了一个差异点。

计划为每部车辆提供服务

这样一种提供基本安全防护功能的服务注定了不会只面向高端用户, 在美国, OnStar的汽车信息服务并不仅仅面向高档车辆, 据了解, 95%的通用汽车都安装了该系统。其价格也非常平易近人, 用户有年服务费199美元和299美元两种选择。江海德表示, 安吉星的长远目标是在中国市场为每辆通用汽车都装上OnStar的系统。为了让安吉星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 公司计划第一年免收服务费用, 第二年起的费用将视市场情况而定。要维持这种只投入无回收的运营模式, 安吉星必须在控制成本上多花心思。前述的使用cdma 2000网络, 而非直接使用高速的3G网络, 就是一种提高性价比、降低成本的做法。另外, 公司也在考虑怎样为用户节省开支。例如, 导航地图是汽车信息服务的必备要素, 现在很多用户选择购买导航地图, 安装在自己的汽车中, 这种客户端的安装方式为用户带来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安吉星的做法是, 在后台系统安装并实时更新地图, 用户如果有导航和定位需求, 可以把信息发送到后台, 由后台通过无线连接将结果发送给用户, 或者实时地进行语音导航, 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开支。

安吉星车载信息通信服务内容概况

安吉星将拯救生命置于首位, 为中国市场提供包括行车安全、车辆安全和人性化接触在内的六大类14项服务。

●碰撞自动求助系统服务, 包括碰撞自动求助和安全气囊爆开自动求助。当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以及安全气囊爆开时, 车辆会自动呼叫安吉星, 并提供车辆的基本情况, 安吉星会及时反馈提供服务。

●紧急救援系统服务, 包括紧急情况下用户联系客服人员的紧急救援协助, 以及帮助他人向安吉星求救的爱心援助路人服务。

●安全保障系统服务, 包括车停位置提示、车门远程应急开启、路边救援协助、被盗车辆定位等。

●车况检测服务。安吉星提供车况检测报告和实时按需检测两项服务, 使得用户不用亲自动手就可随时获得专业的车辆诊断信息, 将车辆隐患杜绝于门外。

●导航系统服务, 为方便用户出行提供全程音控领航、目的地设置协助和兴趣点导航三项服务。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4

尘埃落定, 准晶的形态也牢牢的镌刻在了众多科学家的心里。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的解释:“在准晶体内, 我们发现, 阿拉伯世界令人着迷的马赛克装饰得以在原子层面复制, 即常规图案永远不会重复。”

因为坚持所发现的物质, 即使顶撞了权威, 也从未放弃过研究, 这样的事, 哥白尼经历过, 爱因斯坦也经历过, 所以在发布会现场的时候, 谢赫特曼才会感到“天崩地裂”, 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激动溢于言表。“对我个人而言,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对科学而言, 是伟大的一天。”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谢赫特曼研究的原创性, 同时, 也对全世界科学家们发出了警告:“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陷于传统藩篱的桎梏中, 保持开放的头脑、敢于质疑现有认知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

关于那些不被接受的争议

谢赫特曼在以色列出生和接受教育, 以色列工学院是他研究事业起步的地方。在以色列工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谢赫特曼说:“往事给我的教训是, 好科学家是一位谦卑、聆听的科学家, 而不是100%地捍卫他在教科书上读到的知识。”

他回忆起过去的那些坎坷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1981~1983年, 谢赫特曼利用学术休假年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82年4月8日, 他将铝锰合金熔化后快速冷却以防止其结晶, 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的原子结构。显微镜里, 他看到了一张从未见过的电子衍射图模式:这个合金有非同寻常的旋转对称——五边形对称, 原子排列有序但结构模式不重复。

在晶体结构中, 原子排列模式应该有序且重复, 因此这不是标准的晶体结构, 与传统观点相违背的准晶体排列规则。在晶体结构中不允许出现5次和6次以上的旋转对称性, 这是被写进教科书的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 一百多年来没有人去怀疑它的正确性。早在十九世纪, 德国科学家就总结并通过数学严格证明, 为了满足晶体的平移对称性, 晶体只能出现n=1、2、3、4、6等五种旋转对称轴, 不可能出现n=5和n>6次的对称轴。传统的晶体学理论断言, 由于受到晶体平移周期性的限制, 五次旋转对称是不存在的。

谢赫特曼说, 其实, 在发现的最初阶段, 他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不可能有这样的物质存在, ”谢赫特曼对自己说。在记录这一发现的笔记本上, 谢赫特曼一连标记了3个问号。谢赫特曼不能解释自己所见。准晶体是自然界固体物质中的“另类”, 它不具备晶格周期性, 却显现长程有序性。他告诉同事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结构, 同事不相信他, 他捍卫自己的观点, 却引来了麻烦:研究组组长要求他离开。实验室主管把一本书放在桌上说, “你为什么不读读这个?你所说的是不可能的。”

谢赫特曼说:“研究晶体领域的专家不接受我的发现成果, 国际晶体界也不接受。关于我的发现, 起初有很大的争议。”直到2003年, 谢赫特曼还无法释怀, 他说:“两年多时间里, 没有人相信我的结果, 我被嘲笑……我担心自己的科学, 我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未放弃与权威抗争的日子

幸运的是, 谢赫特曼在以色列工学院的同事伊兰·布雷希愿意帮助他发表成果。

1984年, 布雷希建议制作一个20面体的玻璃模型。两人写了一篇包含这个模型和实验结果的论文, 当年夏天投给美国《应用物理学期刊》。编辑给他发来了退稿信, 理由是文章不适合期刊的读者。成名后的谢赫特曼对此事仍耿耿于怀, 他作学术报告时总喜欢把那封退稿信作为第一张透明片, 来讽刺那位编辑。

随后, 他们将论文转投《冶金学学报》, 学报接收了论文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表。后来, 谢赫特曼又将论文送给美国标准局著名材料学家约翰·卡恩。卡恩建议精简文章内容、去除模型和实验细节, 只包含实验发现。最终, 题为《一种长程有序但不具备平移对称性的金属相》论文发表在1984年11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

不过, 这篇论文仍旧没有打消一些知名科学家对准晶体理论的疑问。当时, 颇有名望的美国化学家、晶体学权威、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 (Pauling) 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谢赫特曼在胡说, 没有准晶体这种东西, 只有准科学家。”

“不过, 他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迫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对于物质本质的认识。”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说。

成果发表后,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给他打电话:“我们做出了你做的东西, 我们看到了你看到的东西。”

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维伊特·埃尔塞说:“考虑到制作这些材料的简单性, 在谢赫特曼之前, 应该有许多科学家已经见过这种五次对称图形, 但是因为这不符合晶体学的严格规定, 他们都放弃了所见。”

关于教育不得不说的事

谢赫特曼一直坚持他的观点, 直到30年后的诺贝尔化学奖, 彻底为他“正名”。谈到他的坚持动力, 谢赫特曼说, 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放弃, 就会成功。他认为:“必须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这是第一位的。当发现某个新事物的时候, 首先要确定它确实是新事物, 然后再试着解释所看到的。如果相信自己的话, 就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 但不要被他们误导, 不要放弃。对我来说, 我知道我是对的。”

谢赫特曼于1941年出生在以色列港口城市特拉维夫, 现在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授, 同时还在美国能源部埃姆斯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另外还是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教授。谢赫特曼曾于1998年获得以色列物理学奖, 并于第二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有媒体报道称, 谢赫特曼先后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 似乎“独缺”诺贝尔奖。

在以色列, 已经有不少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 这个仅占世界人口0.2%的国家, 它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人数已经占了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的20%以上。在过去的20年里, 曾有7名以色列人摘得诺贝尔奖桂冠;而在过去10年里, 以色列科学家则5次获得诺贝尔奖。

谢赫特曼认为, 以色列的教育体系成就了这些科学家。谢赫特曼说:“我认为, 以色列的大学都是很好的大学。工学院的工程学和科学都很好。其他的大学也不错。我们不但有很好的教育, 而且我们的教育体系鼓励人们的独创性。”

谢赫特曼教授同时指出,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具备各种技能,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学生除了学习数理之外, 还应当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培养要从小做起, 也需要优秀的教师。谢赫特曼说:“如果要引导一个人研究科学, 或者其他领域, 需要从幼儿园开始 (培养) 。为了实现 (这种引导) , 我们需要优秀的教师, 不仅会教学, 还会教育。这是一个挑战。”

谢赫特曼教授说, 教育的范畴远大于教学, 教育还包括价值观的引导, 对青少年的鼓励等等。他认为, 社会应当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在优秀教师身上, 以避免人才流失。谢赫特曼教授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优秀教师的重要性。他说, 他高中时期的物理老师对他影响甚深。谢赫特曼说:“那是个非常完美的老师。他从伊拉克来到以色列, 很有活力, 也很严谨。他的黑板上画线的时候, 一定是直线。他的希伯来语 (发音) 很蹩脚, (因为) 他是跟着字典读的。有一天, 他把我叫到黑板前,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电阻的电路图, 让我解答。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对我说, ‘丹懂物理’。17岁的我, 记住了这句话。”

另类的“准晶体”用途广泛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5日的报道称, 1982年, 谢赫特曼在进行“衍射光栅”实验时, 让电子通过铝锰合金进行衍射, 结果发现无数个同心圆各被10个光点包围, 恰恰就是一个10次对称。谢赫特曼当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还在笔记本上写道:“10次?”

然而, 1987年, 法国和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准晶体结构。至此, 谢赫特曼的理论终于得到科学界的认可。现在他的发现已经使得准晶体成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数学家以及晶体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

1992年, 国际结晶学联盟改写了结晶的定义, 从“有序、重复的原子阵列”改为“任何有离散衍射模型的固体”。2009年, 科学家们在俄罗斯东部哈泰尔卡湖获取的矿物样本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芳踪”, 这块合金采自俄罗斯科里亚克山上2亿年历史的岩石中。这种名为icosahedrite (取自正二十面体) 的新矿物质由铝、铜和铁组成;瑞典一家公司也在一种耐用性最强的钢中发现了准晶体, 这种钢目前被用于剃须刀片和眼科手术用的手术针中。

其实, 这些图案早已有之。科学家们在14世纪摩尔人于西班牙建立的阿尔汉布拉宫和15世纪修建的伊朗Darb-i Imam清真寺内都发现了这种图案, 它们也大量出现在荷兰画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的艺术作品中。不过,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晶体的原子结构不可能以这种方式排列, 谢赫特曼的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这一认知。

这种准晶体也同斐波那契序列有关, 在斐波那契序列中, 每个数字是前面两个数字之和。1753年, 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罗伯特·辛姆森发现, 随着数字的增大, 两数间的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 (一个与圆周率相类似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其值约为1.62) 。科学家们后来也证明, 准晶体中原子间的距离也完全符合黄金分割率。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0月5日报道, 准晶体具有独特的属性, 坚硬又有弹性、非常平滑, 而且, 与大多数金属不同的是, 其导电、导热性很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科学家正尝试将其应用于其他产品中, 比如不粘锅和发光二极管等。另外, 尽管其导热性很差, 但因为其能将热转化为电, 因此, 它们可以用作理想的热电材料, 将热量回收利用, 有些科学家正在尝试用其捕捉汽车废弃的热量。

“准晶体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谢赫特曼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同事、同样研究准晶体的派翠西亚·泰尔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 “但准晶体改变了我们对固体中原子结构的理解, 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发现。”

谢赫特曼将诺贝尔奖的荣誉归于所有的科学工作者。他说:“如果没有全世界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 科学不会进步至此, 不会如今日般欣欣向荣。”

研究晶体领域的专家不接受我的发现成果, 国际晶体界也不接受。关于我的发现, 起初有很大的争议。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5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

公共产品 (public goods) , 是相对于私人产品 (private goods) 而言的。公共产品的定义是由现代福利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论的奠基人萨缪尔森提出的。萨缪尔森认为, 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 即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不会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非排他性, 即使用者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并不减少该物品或服务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二是非竞争性, 即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对于公共产品来说, 这两个特征都应具备, 两者缺一不可。然而, 完全具备以上两个特征的公共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

农村公共产品同样是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的。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 包括乡村道路、水利等基本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维护道德规范、村办集体企业等公有财产管理, 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公益事业、提高村集体福利等。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互益性。其受益范围主要是本村成员, 村外成员一般很少享受到这种好处, 公共产品与本村成员的利益更加密切。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农村问题集中体现为如何在解决温饱后实现持续性发展。而制约农村持续性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现有科技水平对农业支撑不够, 导致农业发展后劲疲软;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导致农民负担过重, 农村可持续发展潜力有限;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致使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效率受损。以上问题几乎都是农村公共产品严重匮乏的表现。而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的原因, 不外乎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责任不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者, 即农村公共产品由谁来提供。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中, 通常认为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 私人供给公共产品往往是无效率或者低效率的, 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理所当然成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但在我国, 由于中央与地方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确认、调整机制及分担标准等方面, 缺乏一个明确有效的分担机制, 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中央出政策, 地方买单, 地方买不了, 转嫁给农民, 结果造成农村的公共产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劣于城市公共产品。而在现行的体制下, 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等受政策、产权界定和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又难以大规模进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表现在:一是私人部门参与不够。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 致使收费变得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经济。无论是科斯定理提出的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还是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理论”, 都强调了产权和效率之间的联系。因而, 解决公共产品私人供给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公共产品的产权明晰。但是, 在我国公共产品的产权是残缺的, 而农民又缺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 使得私人组织难以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二是农村第三部门的发展滞后。第三部门通常是指区别于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的非政府组织, 是那些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它能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 从而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 在我国长期以来, 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负责供给, 导致农村第三部门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严重不足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具有剥夺乡镇财政的制度缺陷, 财政资金高度集中于中央和省。根据国际经验, 分税的前提是分事, 只有在事权划分清楚的基础上, 财权的划分才有意义。而我国的分税制恰恰绕过了“分事”这一重要前提, 造成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不明确, 本该由中央担负的事权, 仍要由基层负担。而地方政府由于财权过小导致乡镇政府财力匮乏, 无力为农村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从2005年开始, 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但是由于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这种转移支付目前尚缺乏科学、规范、标准的预算程序, 预算的透明度和刚性不, 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比较薄弱。项目资金在不同政府层次间流程过长以及可能存在的部门利益权力化等问题, 使项目申报成本过高而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使农村公共产品的实质供给与形式供给存在巨大的反差。村级组织从上级财政只能得到较少的转移支付, 村级组织又其他经济来源, 于是, 向农村筹款成为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的主要渠道。2006年全国农业税的取消, 村级公共产品的资金更无法保证, 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面临很大的困境。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较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村区域中农民的分散化和过疏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益低下。在广大农村农民居住比较分散, 再加上农民大规模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 农村人口又出现过疏化的趋势, 这些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提出了挑战, 无论是道路、电力、自来水等硬性公共产品, 还是医疗、教育、文化等软性公共产品, 都存在着供给成本增加, 规模供给效率难以体现的问题。另一方面, 政府在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方面存在缺陷。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决策机制, 而政府官员又不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而是由上级机构任命, 地方政府部门决策者主要是根据“政绩”和“利益”的需要作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选择。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由来自于和农民不具有同等切身利益的政府进行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 农民被排斥在决策之外, 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脱离农民的实际需要, 从而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失调以及农村公共资源配置的低效, 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农民合作组织: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理性选择

在新时期要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并使之发挥良性作用, 在加大政府对农村输入资源的同时, 也要注重培育农村公共产品的社会基础, 实现对乡村社会基础的再造。要做到这一点,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提高他们应对社会风险及共同生活的能力。在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所以说, 农民合作组织本质上是弱势小农联合而成的组织, 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一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组织创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农民互帮互助、共沾利益、共担风险, 来把市场行为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农民合作组织的类型有很多种, 有专业型的、有综合型的, 有营利性的, 也有非营利性的。无论什么样的合作组织, 在实际运作中都伴有文化、培训、服务社区等非经济功能。笔者通过对河南信阳八县两区的调研, 发现当地村民自愿联合组织起来形成的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各样的经济或公益性协会, 在带领当地村民勤劳致富的同时, 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当地公共事务的治理中, 在有效地监督当地政府的同时, 承担了农村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

1. 农民合作组织为村级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农民合作组织, 特别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拓展了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渠道。农民合作组织在帮助分散的小农与大市场对接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信阳市罗山县楠杆镇的农民板栗协会, 自成立以来, 通过搭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板栗苗圃发展到20000亩, 生产合格茵木8000万株, 累计创产值8000万元, 利润1600万元, 培育出“豫罗红、艾斯泊栗”等板栗品牌, 示范带动并辐射周边县区的板栗基地建设,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农民收入高了, 发展村级公共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也高了。根据合作社的章程, 要求他们必须拿出20%左右的盈余发展当地的公共事业。这就为农村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更注重资金的利用效率, 能以更低的成本供给村级公共产品。如:乐施会在贵州大山里扶贫, 通过村民合作组织, 不到3万元钱可以修1公里5米宽的山路, 而政府去扶贫, 修1公里同样的路要10万元~15万元。

2. 农民合作组织能有效解决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 由于在消费者和供给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供给者无视消费者的需求, 就无法达到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 无法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为此经济学家采用了一种迂回的解决方式, 即在两者之间插入一个媒介, 运用民主机制进行公共选择, 最大化地显示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我国许多学者据此提出建议:通过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 给予农民充分的民主权利。然而在我国农村, 由于农民对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是非全面的, 以及农民的相对非理性特点, 尚不具备运用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模型的假设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合作组织可以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发挥作用。农民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成员一般以本村村民为主。村内成员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 信息相对比较对称, 而且成员之间没有太大的地位上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它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金, 并让村民充分参与表达的需求, 提供农民真正急需的公共产品。

3. 农民合作组织能促使政府提高效率, 推动民主发展

根据前面的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行的是“自上而下”决策机制。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民在同非农业部门和政府进行交易、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 难以参与国家公共决策, 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而基层政府与部门又不可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 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对需求的动态反应性不强, 从而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而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一种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一方面让农民有能力和有渠道表达自身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并且使政府能收到完整和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村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对基层政府及其干部形成一定的制约和监督, 促使基层政府提高农村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绩效。同时, 农民合作组织民主的管理方式, 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管理才能, 迫使干部从追求上级政府支持最大化转身追求社区内农民支持最大化, 提高农民在本社区内的公共产品供给的“话语权”。

四、结论与建议

农民合作组织是连接政府与农民、市场和农户的纽带, 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可以拓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资金渠道, 提高供给的效率, 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要。同时, 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有利于监督和制约干部的行为, 促使基层政府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绩效, 从而有效地缓解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因此, 应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为切入点,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我们在当下进行新农村建设中, 从政府的角度应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植弱者、创造制衡和公平, 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和责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从原有的集体体制中裂变出为数众多的农户, 这些规模狭小的、分散无组织的农户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 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他们如何顺利地进入社会化大市场, 如何适应这个发育尚不健全的大市场, 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对待农民合作组织化问题, 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周天勇:突破发展的体制性障碍[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2]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涂晓芳: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02)

[4]宋巨盛: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 2005, (05)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6

一、师生关系现有界说

(一) 师生平等关系的绝对化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说,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平等意味着教育教学中的话语权、参与权的平等, 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1]有学者认为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2]这种平等关系,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不可居高临下, 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同时另外一个术语———“对话”, 也日益为学界所关注。对话是保障师生平等的机制, 是使师生关系实现平等的基础, 也是师生双方实现交往和沟通的有效手段。有学者认为:对话是精神性的, 指向人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也就决定了其内在的复杂性。[3]对话的实施有理论实践、技术技巧上的种种制约, 也有对话实施者背景对成效的影响。现今学界文章著作多是关于师生对话重要性的阐释, 影响对话实施的因素、阻力, 对话在现实实施中的原则与方法等, 然而, 对这一概念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及从本体上论证对话的文章并不多见, 这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来开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师生对话。

师生关系平等观点的提出, 是对“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的再提高, 教师和学生二者不可偏谈其一, 这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具有进步而广泛的影响。但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交往中的主体, 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而社会和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 因此这一观点有待于继续深化、讨论。

(二) 师生权威关系的再认识

权威“authority”, 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 有尊严、权力的意思。由于社会本身的分层以及阶级性, 使得教师能够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支配作用。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主要指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包含的职业特性和在从事这一职业时产生的对权威的诉求。有学者认为教师具有知识权威、道德权威和纪律权威。学者R.克利弗顿与L.罗伯特将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威, 其中, 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 个人权威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在现时期的师生关系中, 这些权威形式正在被重新认识。

我国在长期强调师生平等的环境下出台了各种教育上的法律法规, 以此规范教师在实际教学程序和环境中的行为, 避免出现各种形态的对受教育个体的不尊重。由此, 也产生了一些弊端, 使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行为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出现了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尊师为何物的学生, 也出现了忍辱负重的教师。

师生权威关系客观存在, 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机构赋予教师的法定权威, 然而在众多层次的教师权威类型中, 就连得到最多支持的教师的知识权威也受到了质疑, 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手段多样, 并不见得一定滞后于教师。

二、师生关系新说———游离

(一) 游离解说

“游”, 可以指从容地行走, 闲逛;可以指交游、来往;也可以指不固定的、经常的移动。“游离”指一种物质不和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 或物质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也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在此状态下, 要使两种事物既保持各自的特色与独立, 又要使其有联系, 则两者之间的距离尤为重要———距离过远, 会导致两事物永远没有交集;距离过近, 又会造成两事物的特色出现融合与相互制约。

(二) 师生关系游离的必要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处于相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两种物体, 他们既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师生交往是教育价值的体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为了实现对对方的改变, 也不是为了在长期的共存情况下与对方一起消融。后现代主义认为, 师生交往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 (students-of-the-teacher) 及学生的教师 (teacher-of-the-students) 等字眼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 (teacher-student) 及学生—教师 (student-teacher) ”。[4]

师生关系游离有几点必要性:首先, 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促使师生关系发生调整。在旧有的师生关系体系中, 学生是被动者, 他们被训诫、被关心、被理解, 表面看是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其实仍是被作为特殊的“应该受到关注”的个体而存在, 学生的自主地位映象于教育工作者的大脑中, 而没有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中。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性的增强, 师生关系必然不再偏斜于教师一方。事实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需要有什么化合作用, 而应该单独存在。其次, 教师社会地位的改变促使师生关系发生调整。中国传统社会中师道尊严一直占据师生关系的主流, 然而20世纪以来教师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 或说更倾向于“平民性”,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再是高高在上, 通过教师权威的下降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两点, 教师和学生正逐步成为互相独立且平等的个体, 一方包括不了另一方, 更不能代表和吞噬另一方。

三、影响师生游离关系实现的因素

一方面, 教师的平等意识需要觉醒。英国学者梅里尔·唐尼、A.V.凯利认为教师权威这种现象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自我毁灭的种子。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中, 教师曾经出现过自视甚高的心理, 就是现在这种心理也还在个别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 权威的滥用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的考试分数和所谓不合规矩制度的行为都能成为教师实施惩戒的理由。在教师权威的领导下, 学生会对这种过度的约束行为产生一种厌恶和反感, 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 在学界纷纷贬抑师生不平等和教师的过度权威化时,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走向上又步入了另一个极端。学生被视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理所当然的主角, 教师只能在台下“导演”, 甚至退居幕后遮掩自己的锋芒, 就怕日常教学中显露的一丝严厉被形容为“过度”, 造成学生的心理伤害、家长的不满、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批评等“严重的后果”。有报道称, 两学生打架, 教师怕自己阻止会引起激情状态下学生双方的不满, 而没有及时阻拦, 最终造成一名学生死亡;另有校长带领教师登门下跪向学生家长认错乞求原谅, 而在有些地区教师的过卑行为甚至到了“奴化”的地步。

师生游离关系要求教师重塑自己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思想, 彼此需要一定独处的空间, 对待学生不远观、不紧粘, 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维持适当的距离。

四、师生关系游离的途径

师生关系的游离并不是停留在一纸空话的虚无缥缈的阶段, 空间游离和心理游离是应予以关注的两个方面。在学校教育环境中, 师生处于相同的空间, 尤其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于亲密, 师生之间产生摩擦的几率会增加, 学生或因管束过于严厉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或无法分清自身和教师在课堂与课下不同的角色, 使教师工作进行不畅;过于疏离, 会令两者渐渐疏远并冷漠, 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影响教学效果。

心理游离在师生游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研究表明, 心理效应或暗示对个体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随着学生地位在师生关系中发生变化, 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显著的提升, 这一群体早已不再是教师职业的附庸。各级学校的学生时刻围绕教师团团转的现象日益减少, 目前仅在小学尚有一定比例。初、高级中学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 更关注自己的隐私和空间私密性, 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理解。师生的游离关系正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现状, 教师与学生保持心理游离状态, 会让学生感觉自身得到应有的尊重, 减少反叛心理的产生。心理游离并不是让学生的思想任意发展, 教师在学生群体外不固定、经常地移动, 需要时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使其思想得到启示和荡涤。

处理好距离的远近, 把握好度, 师生游离关系方能成功建立。教师从容行走于学生群体间, 经常变换自身所处位置, 却不与学生产生过多缠绕, 这样既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又可以不使学生感到压迫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3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97~99.

[3]李斌辉.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4) .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种力量 篇7

一、理论来源:二次社会契约论

在文明社会出现以前, 人类历史上存在一种自然状态。人类在这种自然状况下得不到安全保障, 经常受到异族或其他动物的侵扰。人们在理性的启示下, 认识到联合起来的好处。于是, 人们就通过契约放弃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 把它交给某个个人或少数人, 使其管理社会的事务, 国家随之产生[1]。这是最为原始的社会契约理论, 也称为“一次社会契约论”。“一次社会契约论”解释了国家产生的原因。但是在原子化的个人状态下, 人们让渡权利组建政府, 由政府代行公意。由于实际上存在着交易成本过大, 个人无力承担, 因此导致政府并不必然代表公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形的变迁, 人们可以重建契约, 将部分权力让渡给一些社会团体;政府基于确保人们安全与自由之必要, 也将一些原属于人们的权利, 让渡给社团。这种缔约过程不是静态的, 也不是一次性的, 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 进行动态的、多次的、连续性的让渡[2]。而人们通过缔结社团的方式, 根据人们不同的公共性需求, 组合各种社团, 然后由社团作为受托人, 与政府交涉, 使政府能趋于代表公意, 这样, 有助于人们减少个人所承担的交易成本。在社会内部, 社团与其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托契约关系, 即社团作为受托人, 须尽受托人的谨慎忠诚之义务。这种权利的第二次让渡也称为二次契约论。社会中间层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双重赋权”[3]。社会中间层组织作为二次契约论的产物, 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市场”二元框架结构, 使得“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三元框架结构逐步确立。

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深感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去进行监管, 来保障安全。于是大家把监管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公民所让渡出来的权利的行使者———国家。但是在由国家独立承担监管转基因食品安全职责之时, 一些弊端也显现出来。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等所造成的监管效率低下、权利寻租等, 使得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不能有效的限制转基因食品风险的出现。另外, 由于转基因食品其自身所具有的极强专业性, 那么由消费公众来进行监督也就不那么现实。因此, 社会中间层通过政府与个人权利的二次让渡, 自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协调两者之间矛盾的重任。社会中间层作为第三种力量介入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中, 形成了“国家—社会中间层—消费者个人”这样一种三元监管主体, 有效的衔接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优势与弊端

转基因食品行业是一种新兴行业, 是随着二十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市场的。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转基因食品这一行业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特点, 也就是说只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够较为清晰和深入的了解它。政府作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力量目前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政府监管力量的欠缺给予了转基因食品的行业协会以用武之地。行业协会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促进经济领域各类互益性活动并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4]。行业协会作为经济组织 (企业) 的再组织对社会网络进行了重构, 它成为社会领域中一种独立组织, 当然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行业协会职能的实现有赖于其获得社会承认的程度, 较高的社会认同度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有助于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 一是本行业会有更多的经营者支持或加入行业协会, 从而使行业协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二是行业协会可以获得广大社会公众的信任, 行业协会协调其成员与外界关系的行动以及对外促进其行业利益的行动才能被外界更多的人所接受[5]。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自律性监管的特点在于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存在契约性组织隶属关系, 规制的依据之一就是团体章程或特定协议。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转基因食品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致害行为进行规制, 制定行约、行规、技术标准并监督执行, 促进行业公平竞争, 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㈠行业自律监管的优点

第一, 转基因食品行业自律监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当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纠纷源于一个体制规范的行业协会的成员之间时, 行业协会的执行机制会比法院更好。大多数行业协会对有关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争执下面的真相拥有更深入的了解, 即与行业外的人士相比, 自律组织的专业性优势十分明显, 他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也比外人更深入。在市场压力下, 自律组织易于建立有效的收集信息和解决争执的机制。相对于行业协会, 法官则对转基因食品的侵害显得有些无知。为了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处理结果, 法官需要从头开始去了解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这就使得法官所做出的处理结果相对滞后。

第二, 转基因食品行业自律监管的贴近现实性。由于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是由转基因食品市场活动参与者———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组成的。这使得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更加贴近市场, 对市场运行有更好的理解。由于充分了解了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和市场的特征, 行业协会所制定的规则也更符合实际。对于不同的侵害行为,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经验判断其危害程度, 从而做出程度不同的惩罚措施。其所做出的处理意见和决议也比较容易为成员所接受。

第三,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处理结果执行的强制性。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对其成员进行监管是基于契约关系而进行的, 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与其成员存在隶属关系。于是行业协会可以要求成员遵守规则, 尽量避免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造成损害。如果一旦发生侵害消费者的行为, 对于行业协会的处理结果成员会积极履行, 并将危害结果减小到最低, 否则将会开除其会员资格。由于合作型博弈关系的存在, 会员取得最大化利润的条件就是留在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中与其他成员合作。这种强制力有助于确保行业协会处理结果的顺利执行, 从而使侵害者受到惩戒, 并且对以后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否定性后果感到畏惧。

第四,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低成本性。对于转基因食品有效的行业自律监管可以减少政府监管的成本, 从而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这样国家就可以把节省下的费用用于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另外, 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也能减少法律纠纷, 显著降低诉讼成本。通常情况下, 转基因食品致人损害的案件极其复杂,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取证, 进行鉴定分析。即使是经过纷繁复杂的过程, 被侵害人也不一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被侵害人除了要支付大量的诉讼调查费用外, 甚至还往往因为案件久拖不下致使自己整日沉浸在一种不开心的气氛中, 这也显然是和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相悖的。但是, 通过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可以省去大笔的诉讼费用, 而且争议常常可以较快得到解决, 使得因转基因食品而产生纠纷的当事人都可以较快从纠纷中解脱出来。另外, 自律组织本身的管理费用较低, 会员具有很大的内在动力, 以增加限制自律组织费用的可能性。由于自律监管在成本上比较有效, 并且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被监管者来承担, 因此成本已经在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得以内生化, 这将引致最优的监管水平。

㈡行业自律监管的局限性

第一,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范围的有限性。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仅作用于有限的市场参与者———行业协会的成员。由于自律监管是基于契约关系或自愿, 使得自律监管仅限于行业协会的成员, 对于协会之外的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所造成的转基因食品侵害的行为是否有约束力尚存疑问。因为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对其成员进行监管的基础是其成员权利的让渡。这种权利让渡在成员加入行业协会, 签署有关的行业规定和协议时发生。

第二,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由于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结合点, 尤其是在面对消费者时, 难免会有狭隘的小团体主义。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的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所组成的, 那么这些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成员就很有可能会为了其共同利益, 采取不利于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的措施与规则。正如有的学者所讲的行业协会在参与过程中具有发生异化的可能, 其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协会代表和维护的是特殊群体的特有利益, 而不是社会的一般利益, 其在追求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 难免带有狭隘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 因而可能会只关注本团体的利益[6]。

第三,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资金问题。行业协会目前经费普遍紧张, 主要是没有较稳定的经费来源。协会是非营利组织, 但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工作[7]。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要进行自律监管, 那么就需要相应的资金来维持机构的运行, 比如说修建办公场所的费用, 添置办公用品的费用, 办公人员的工资, 向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机构支付检测的费用等等。没有足够的办公资金, 那么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就不能够有效的展开。

三、对策建议: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第三种监管力量的完善

㈠权利均衡—消费者协会与绿色和平组织的外部牵制如上所述,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所进行的自律监管虽然具有专业性优势, 拥有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内部监管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以维护本行业的整体利益为基本任务之一, 因而其所采取的自律监管措施中很有可能会有一些内容不利于消费者。相对于强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 消费者无疑处于弱势地位, 单纯依靠消费者个人的力量无法更好的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 作为消费者的利益代表组织和利益表达组织, 消费者协会的出现形成了一股牵制力量, 从外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进行监督, 对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形成压力, 因此, 消费者协会应该, 也非常有必要介入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活动中来。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一方面, 消费者协会可以参与相关行政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全程监督, 并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另一方面, 消费者协会对那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商或者销售商,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鉴于目前消费者个人力量的弱小, 应当赋予消费者组织进行集团诉讼的资格。集团诉讼是英国衡平法院的发明, 后为美国立法所确认,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加以采纳, 如德国的消费者保护协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厂商损害消费者普遍利益时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如果消费者可以以消费者协会的名义来进行诉讼的话, 那么这其实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迫使他们在进行转基因食品生产和销售时就会更加谨慎。

转基因食品安全第三种监管力量中的两类主体: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 其分别代表了两种群体利益。转基因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利益与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的利益。那么, 由于这两种监管主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因此, 两种监管主体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时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两方都不可能站在一个相对公正的角度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所引发的事件进行处理。那么此时, 社会公益性团体作为第三方介入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就显的十分有必要了。现实生活中, 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正是以这种独立于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的角色, 从外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形成了第三重监督, 较好的缓解了转基因食品生产者、销售者与转基因食品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也使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更具有客观性。从1999年9月24日起, 中国 (香港) 绿色和平组织分7个批次, 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对近60个著名食品品牌进行采样并检测, 结果发现。16个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除了已经曝光的雀巢6种产品外, 还有品客洋葱口味薯片、日清鸡味方便面、麦当劳汉堡的面饼以及肯德鸡的薯条和面饼等, 中国 (香港) 绿色和平组织对检测结果适时的向外公布。另外, 中国 (香港) 绿色和平组织还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从而加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视, 进而促成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公众监督。

消费者协会与绿色和平组织的外部监督有效的抑制了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不良效应。消费者协会所代表的消费者利益,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所代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绿色和平组织所代表的公共利益, 这三者在三方监督主体相互监督和配合下, 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持和制约, 从而形成权利的均衡。

㈡资金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资金解决需要政府扶持与内部潜力挖掘相结合。首先, 由于我国的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还处于相对的时期, 因此政府的扶持和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建议制定扶持协会发展的税收政策, 如免交所得税;支持协会的基本工作条件, 对于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在开办之初, 政府可给一些开办费;在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开始运行以后, 可划拨一定固定资产, 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及其办公条件, 办公人员的社会保险实行老人老办法, 相应一次性补贴缺额保险金。其次, 必须充分挖掘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内部造血功能。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的成员所缴纳的会费也是行业协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成员的会费标准, 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级差会费, 比如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会费标准。除此之外, 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还可以以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获得报酬, 从而形成另外一种经费来源。虽然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是并非意味着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就不能够进行盈利活动。比如日常工作中, 为企业的单项服务, 可以一次性收费, 为政府服务的工作, 政府应给予资助的补贴。

㈢丰富惩罚手段

第一, 集体抵制。集体抵制是行业协会常使用的一种制裁措施, 按Robert·Heidt的解释, 它是指原告 (受害人) 在某行业活动中, 被告 (行业协会) 是水平线上的竞争者, 他的行为致使原告直接或间接地处于竞争的不利局面, 减少了原告的收入或提高了其成本, 而被告这种伤害并非原告违反了任何法律, 而且被告行为也未受到行业或合法机关授权, 故行业协会对原告的行为是一种私人型限制, 但这种限制并未从根本上阻止原告 (被害人) 在该行业从事合法经营的权利。转基因食品行业协会可以对破坏行业规则, 而又不接受处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采取这种措施。

第二, 开除会藉。对于违反转基因食品行业规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行业协会可以单方面剥夺成员企业资格。因为从协会这个集体组织被赶出意味着该企业失去了其他同类企业都可以享有的资源, 所以, 开除会籍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惩罚。

第三, 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信用责任, 也有人称其为经济信用责任[8]。在企业所进行的市场经济活动中, 商业信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所谓追究信用责任就是指通过媒体将不法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曝光, 对其声誉造成贬损, 以达到惩罚的目的。英国的市场监督管理的途径之一就是依靠公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英国许多新闻媒体都对经济案件进行大篇幅的报道, 使一些违法者声名狼藉。新加坡也十分注重公众监督, 对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 公众等可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协会、法院投诉、控告, 将违法企业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凡被曝光的企业就会丧失市场信用, 随之丧失市场, 最终自然倒闭。美国通过电视或记者招待会, 公开揭露企业的违法行为, 对其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提醒其他企业不要与其进行交易活动。

参考文献

摘要:作者以二次社会契约论为其理论依据, 分析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特点, 并找出影响自律监管效用发挥的制约因素。通过增加外部牵制, 增强行业协会自身的造血功能, 丰富惩罚手段, 最终实现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第三种力量,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潘云华.“社会契约论”的历史演变[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⑴.

[2]郑少华.动态社会契约论:一种经济法的社会理论之解说[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⑵.

[3]徐家良.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 ⑴.

[4]张冉.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 2007, ⑸.

[5]舒斌斌.论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及实现[J].商业时代, 2007, (29) .

[6]黎军.论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公众参与[J].政治与法律, 2006, ⑷.

[7]谷永芬, 孙艳萍, 马军.中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与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 2007, ⑷.

第三种新闻论文 篇8

番茄花园除了受到盗版商的青睐外, 由于其知名度和装机量的巨大潜力, 一些软件公司为了在安装量上能够有所突破, 也纷纷伸出橄榄枝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打包推广, 这也成为该网站的重要利润来源。

但不可忽视的是番茄花园的个性化Windows XP纯属盗版软件, 但对此问题, 该网站上的解释是:“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和软件都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禁止利用本站资源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 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 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本站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您觉得满意, 请购买正版!本站严厉谴责和鄙夷一切利用本站资源进行牟利的盗版行为!”

根据我国的法律, 未经许可修改他人软件, 如果没有因此获利, 定罪较为困难, 尽管洪磊没有通过出售光盘获利, 但据了解, 番茄花园中捆绑了广告插件, 这可能是他获利的途径。

使用过番茄花园版Windows XP的用户反映, 虽然番茄花园Windows XP可以免费使用, 但其中预装了相当多的垃圾软件。业内人士表示, 在众多用户基础的刺激下, 洪磊通过预装垃圾软件这一手段将之转化为现实收入。

8月20日, 和其它软件公司就番茄花园网站的侵权犯罪活动, 向国家版权局和公安部就行了投诉。”

如果网络流传所称警方调查洪磊账户发现200多万元存款属实, 可能就是通过销售垃圾软件预装权的手段获得。

这则新闻其实非常有意思, 洪磊虽然制作番茄花园, 而且帐户上有200多万元, 但这并不是卖光盘所得, 相反, 他从不卖光盘, 而是通捆绑流氓软件获得的。这也就是说他的巨款与盗版windows没有直接关系。

这其中反映着一种商业模式, 第三方付费模式, 即使用者和发布者都不用付费, 而由第三方来掏钱。听起来很奇怪, 但我们却经常接触到这种商业模式, 我们经常看的电视节目就是这种方式, 我们看的好多电视剧制作成本非常巨大, 但并不需要我们付费, 但这么大的制作成本是由谁来支付呢, 由广告电视商。还有互联网上的知名网站Google, 都是这种商业运营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由于是免费的, 所以一旦流行起来特别快, 这也是番茄花园盛行的原因。但这其捆绑的却是winxp, 由于没有了版权, 所以出现了争议,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 如果捆绑的不是winxp, 而是Linux操作系统, 不就变成完全合法了吗。而且Linux操作是完全免费, 而且源代码公开。如果这样的话, 岂不是一见三雕吗?但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Linux并不十分流行。而我们在微机教学中却只讲授Windows98, 这是导致的windows更加的流行。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呢, 我们可不可以来采用第三商业运营模式呢?我们在讲授视窗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在为视窗做着广告, 那为什么不与英特尔公司协商, 由他们来支付广告费呢, 这样我们可能会实现真正的免费教科书。其实在微机教学中我们为他们的做的广告远不止于此, 还有诸多软件, office系列。而这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好多同类产品的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如果我们真的能实现教学上的第三商模式的话, 免费教科书将会是永久的免费。那么是不是这样就是最好的呢?

并不是的。天下并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 当他们支付的广告费用之后呢, 期待的当然是更大的收益, 而我们教学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功利性, 却无形之中为他们做了广告。这种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这要从教学本身来说起, 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传道, 授业, 解惑”, 教学首先是“传道”。那就是说教学要在无形改变一种模式的作用, 那改变什么模式的, 用商业软件的模式, 如果教学之中我们采用免费的操作 (Linux) , 那得益的就不仅仅是学生, 而是我们整个社会, 那时我们将不再会为版权困扰, 随时都得到源代码开放的免费的操作系统, 有人可能会问, 那种操作系统配套软件齐全吗?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 一定齐全。因为如果一种操作系统一旦风行起来, 所有的程序似乎都是为他而设计的。

上一篇:通信抗干扰训练下一篇:解决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