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运用

2024-08-31

熟练运用(共10篇)

熟练运用 篇1

摘要:电磁感应中经常遇到求变加速运动的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 这时只要抓住一个基本公式∑Δv=∑aΔt, 熟练应用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微元法,变加速运动,受力分析,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Δv=∑aΔt

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学习中, 经常会遇到处理有关变加速运动的问题, 此时, 匀变速运动规律无法使用, 大多数学生只能束手无策, 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 一定要用到微元法思想来处理。即便是有的同学想到了微元法, 也是无从下手, 总认为深奥难懂。首先, 要明确什么是微元法?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 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 需将研究对象 (物体或物理过程) 进行无限细分, 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 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 一小块面积, 一个小体积、小质量, 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样, 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 然后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 问题便可解决。电磁感应中经常遇到求变加速运动的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 这时只要抓住一个基本公式∑Δv=∑aΔt, 熟练应用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下面列举几道例题加以说明。

1. 求变加速运动的位移

例一.如右图所示, 间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与水平面夹角为, 导轨的电阻不计, 导轨的NP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 导轨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 将一根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导轨上, 导体棒ab恰能保持静止, 现给导体棒一个大小为v0、方向沿导轨平面向下的初速度、然后任其运动、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 设导体棒所受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求:导体棒在导轨上移动的最大距离x?

解: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可知:摩擦力与重力的分力相平衡, 可认为只受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 即, 可见安培力是变力, 设在一段很短的时间Δt内, 速度变化很小, 可以认为没有变化, 所以安培力可以看成是恒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为, 很短的时间Δt内速度的变化为Δv=a, 而vΔt=Δx,

那么时间t内, 可对上式两边求和:

思考:本题中如何求导体棒在移动的过程中流过R的最大电量q?

可见最终还是要先求导体棒在导轨上移动的最大距离x.

2. 求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

例二.如右图所示, 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AD、CE相距L=1m,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30°, 下端用导线连接R=0.4Ω的电阻, 导轨电阻不计, PQGH范围内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 磁场的宽度d=0.40m, 边界PQ, HG均与导轨垂直。质量m=0.10kg、电阻r=0.10Ω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导轨上, 且两端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 从与磁场上边界GH距离也为d的位置静止释放, 取g=10m/s2, 若PQGH范围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 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F= (0.75V-0.5) N沿导轨向下的力作用, 求金属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

所以:v-v0=1又最终可求得:v=3m/s

3. 求变加速运动的时间

例三.如图所示,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 处在一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的上方h高处, 静止释放后, 线圈进入磁场后L/2时刚好匀速运动, 已知磁场的强度为B, 线圈的电阻为R, 其它阻力不计, 求线圈进入磁场L/2过程中的运动时间?

解析:由前面例题分析可知, 本题中线圈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开始阶段做的是变加速运动, 对此段过程时间的求解只能使用微元法,

对线圈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其中

由微元法可得:

又当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 由二力平衡得:

线圈从开始下落到刚进入磁场时, 由动能定理可得:

有 (1) (2) (3) 可得:线圈进入磁场L/2过程中的运动时间

可见, 在处理变加速运动时, 主要抓住∑Δv=∑aΔt, 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即可解决。在高中物理中还有很多例子, 比如讲过的瞬时速度, 瞬时加速度、感应电动势、引力势能等都用到了微元法思想, 所有这些例子都有它的共性。作为大学知识在高中的应用, 丰富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 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 要向学生渗透这种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只有这样, 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中,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熟练运用构词法,破解猜测词义题 篇2

一、运用合成法解题

1.(2011·全国II)The way people do things highlights many of the differences we see between cultures(文化).

根据合成词中的high(高的)和light(灯光),我们可以推测highlight的意思是“强光”,在此,它又转化为一个动词,与differences搭配,即“突出,强调”之意,所以选D“draws attention to”。

2. (2009·全国卷Ⅱ)But the truth is that you can have last night’s leftovers in the a.m. if you want to.

根据合成词中的left(剩下的)和over(过量),我们可以推测leftovers的意思是“剩饭”的意思即“food remaining after a meal”。

二、运用派生法解题

1.(2009·重庆)When things are getting hard, a voice inside my head tells me that I can’t achieve something. Then, there are other distractions, such as family or hobbies. The key is to concentrate.

根据词根traction(牵引;吸引),结合否定前缀dis-,我们便可以猜出distractions的意思是:“分心,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所以,distractions指“Activities that turn one's attention away.”。

2.(2008全国卷I)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was selling fast, and the Del Monte Gold pineapple rapidly became a fixture in the shopping basket of the healthy eater.

根据构词知识可知,该词的词根是fix,含有“固定”之意,所以这种很畅销的新型菠萝是健康饮食人士购物筐中的fixture即必选品“that is always present”。

3.(2004广东卷)After just a few days on the job, I began noticing that the other fellows were overcharging passengers.

charge(收费、要价),前缀over-的意思“过多、过分”,所以,可推知overcharge是“索价太高”之意。

三、运用转化法解题

1.(2009·江西)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s suggest that trade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along the Silk Road probably began in some form many countries earlier than once thought. The findings, coupled with a widening range of scientific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ould add a fascinating new page to the epic of the Silk Road.

名词couple转化成动词。分析语境可知,新的考古发现表明历史上的欧亚之间的丝绸之路开始的历史要比我们知道的还早。考古的发现结合科学和历史的研究,会给丝绸之路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因此该句中coupled应译为 “连接;结合;把...拴在一起”之意,可被combined代替。

2.(2009·福建)Fly to the great city of shanghai and in the evening sample traditional shanghai food.

名词sample “标本,样品”转化为动词“取...的样品;抽样检查,体验”,与宾语食物搭配,即“品尝” ,“ taste”。

总之,结合语境,再巧妙运用构词法知识,我们将不再视生词为拦路虎。

学困生熟练书写化学式之策略 篇3

我们知道, 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所得的结果。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物质的化学式, 不可能一一通过实验去测定物质的化学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每种纯净物都有一个确定的化学式, 它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书写单质的化学式主要靠按规律来识记,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书写化学式的重点和难点。其实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也并不十分复杂, 只要记住了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常见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规则用交叉法就可以较方便地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学困生却对此望而却步。

要帮助学困生走出这一困境, 要先给他们建立一个知识系统, 可让学生初识下表:

然后教给学困生书写化学式所需的预备知识和具体的书写方法、步骤。

一、书写化学式的预备知识

1. 记住常见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常见的化合价

记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最好让初学者记忆口诀, 选用的口诀不宜只追求押韵, 主要是要实用, 要简单明了、便于记忆。由于口诀一般都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往往记得又快又准, 而且不易遗忘。下面是两个口诀供参考:

(1) 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氢氟 (–1) 银

二价钡镁钙氧 (–2) 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铁三铜二亚铁二

氯化物中氯负一

(2) 原子团化合价口诀

负一硝酸 (根) 氢氧根

负二硫酸 (根) 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对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要引导和督促学困生反复记忆, 最好进行听写和背诵的过关检查, 防止学困生因偷懒而贻误最佳学习时机。

2. 化合价规则及书写化学式的交叉法

所谓化合价规则, 就是指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书写化学式的交叉法, 即先对化合物中正、负两部分的化合价进行约分, 约去其最大公约数 (若两者无公约数就省略此步) ;再把约分后的两部分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角, 即得该物质的化学式。

二、交叉法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1. 写出组成物质的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

2. 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3. 对正负两部分化合价进行约分 (简称约简) 。

4. 交叉数字写出化学式。

上述步骤可简洁表述为:写符号→标价→约简→交叉 (得化学式) 。

例如书写氧化铝、硫酸铜的化学式的步骤分别如下:

三、关于书写化学式的几点说明

1. 化学式来源于实验测定, 只有已证明某物质确实存在, 才能依据化合价写出其化学式。不能根据化合价任意写出实际并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2. 写“某酸”的化学式时, 化合物的正价部分为正一价的氢 (H) 。

3. 极个别物质的化学式不适于用交叉法来写, 如N2O4、H2O2等。由于这类物质初中阶段极少遇到, 记住几个就行了。

考研英语熟练语法知识 篇4

考研要有勇气,要有技巧――胆大心细,戒骄戒躁。没有完美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无限趋向于完美,至少对得起这么多的书本和这么多的苦日子。考研的你们,从现在开始要努力备考啦,我们首先要攻破的就是考研英语!。

稳固、扎实、熟练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英语词汇知识

研究生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试题并不直接地去考查语法知识,但是,解答试题的前提是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就必须懂得语法。如果不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不明白具体句子结构所表达的具体意思,去选择符合文章内容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词汇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英语词语知识越丰富,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就会更为全面、深刻。研究生英语考试特别考查快速阅读的能力,甚至是跳过一些词语(空格),浏览文章,掌握大意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完形填空试题是为阅读理解服务的,其主旨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做完形填空试题的基础是阅读理解。对文章内容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容易选择正确答案。而这种阅读理解能力是靠平时科学的训练得来的。

提升理解能力:全面+定位

阅读过程是一个思维重新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过中考生利用已有知识同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从而构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理解决不是一个简单地把英语词汇和句子翻译成相应的汉语意思的过程,它需要考生思维敏捷,把输入的信息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在答题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阅读理解短文均取材于英国、美国为主的原版报纸、杂志或书籍,如Times, The Economist, New York Times, Newsweek等,其内容包罗万象,有人文科学的,有普及性质的自然科学和科技方面的,也有反映当代国际和社会问题的,绝大多数短文为议论、评论性、报道性、分析论证类的文章。考题内容虽然广泛,但按命题原则考题内容不会超出短文所提供的内容。换句话说,提醒考生做题时应快速准确定位,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作为解题依据和线索,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研翻译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两个关键。一、理解的关键在于理解英语的语法结构、逻辑结构。二、表达的关键在于根据汉语习惯对于译入语进行适当调整。

专家们提醒20的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能直译不意译。直译不符合汉语习惯的时候,要意译。另外,还有一些有固定翻译方法的`语法结构和搭配也要遵循惯用意译方法。例如:IT is well-known (that…)习惯译法是众所周知的。

(2) 只加不减的原则。这是从信息量的覆盖层面来说的。因为英文中有些词汇有特定含义,还有在并列结构中大量使用省略。为了忠实于原文,我们要尽量在翻译时覆盖所有原文携带的信息。以免出现因为信息减损出现的扣分。例如: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

正确对待历年英语真题

暑假同学们需要熟悉一下真题的风格和难度。这有利于寻找与真题接近的模拟题。做模拟题的时间最好是按照考试正常时间进行,严格要求。因为接近于真题的模拟题都属于市面上模拟题中的精品,因此要好好珍惜,首先,同学们要对近的真题进行分析和把握,可先在规定时间内做历年真题,然后认真分析出错的题目,仔细找出原因,如: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语法结构不熟悉等等。同学们可以将陌生的单词和句式摘抄下来,以便随时记忆。其次,同学们要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量。建议同学们每周看一至两份《中国日报》或《英语学习》等英语刊物,以积累阅读量。同学们最好能在假期内读四五份报纸,四五本杂志。下面是做真题的步骤。

1.先不用词典,按考试时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说考研的文章15分钟一篇就行)读完,不认识的单词就猜(刚开始的时候估计会比较痛苦,越到后面就越轻松,推荐从的开始,我记得那年的题文章短、生词也相对少),把答案记下来,这时千万别对答案。

2.重新再读一遍,可以用词典,不认识的词就查出来记在别处(一定不要图方便记在单词旁边,真题是要反复看的东西,记在旁边,下次再检验的时候,就要受影响。答案也最好不要写在题旁边),这次阅读时不要看对难句的分析,做完后记下答案,这时也最好别对答案。

3.把记下的不认识单词进行记忆(就算是词汇学习了,真题的阅读已经基本涵盖了考研的重点词汇),这样至少在短期内,这篇文章对你没有生词。这样再进行最后的精读,参阅注解对难句进行分析,时间可以用得长些,确保对文章的每个部分都充分理解,这时再做一遍题,记下答案。

考研是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在这里祝大家复习顺利!

-

懂理、会算、熟练、灵活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

口算也称心算,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提出要重视口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懂理——展示思维过程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应该是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就能灵活、简便地进行口算,也才有基础和可能实现口算的多样性。

(一)注重理解算理

1. 根据生活背景明理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背景让学生明白算理。借助直观手段,通过分析实例,引导概括规律和理解法则,使学生不但要懂得如何运算,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这样算。

如“凑十法”的教学。“凑十法”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凑十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着重弄清一个加数与几凑成10,再把另一个加数分成需要的几和另一个数,这是“凑十法”的难点。这时就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的演示、分析讲解、算式的出现来说明凑十的思考过程。

2. 根据基础知识推理

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对算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从拓展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渡到压缩的、简练的思维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知识推导出算理。

如“表内乘除法口算”的教学中,口诀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实现从“懂理”到“会算”的关键。教学“4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学生借助学过的其他乘法口诀,自主学习,得出了4的乘法口诀。同时,学生各抒己见,说自己还找到了口诀中的一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算理。有的找出口诀中相同的地方,有的找出不同的地方,还有的找出相邻两句口诀得数间相差4。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计算口诀。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教学“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减法“13-4=□”。学生通过思考,想出多种计算方法:

学生1:“我是看到减法,就想到用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4+(9)=13,所以13-4=9。”(逆算法)

学生2:“我用13个球,一个一个地拿掉4个,剩下就是9个。”

学生3:“我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减去4,得到6,再加上3,所以等于9。”

……

在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算理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表扬他们爱学习,善思考,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出“逆算法”比较简便,它有利于学生将加法与减法联系起来学习。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会算——扎实基础知识

从懂理到会算还有一段过程。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后,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一定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口算的方法。

(一)初练

1. 口算卡片训练

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师生、同桌间练习。

2. 活动口算卡训练

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中间重合固定。大、小纸板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中间写上运算符号。

3. 听算

由教师报题,学生听题并口答或写得数,也可在同桌、小组间进行。对于乘法口诀,可以采用“对口令”的形式。

(二)适当尝试“亲子教育”

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业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的延伸中,可以尝试使用“亲子教育”。

如:对一年级的课后作业,可以布置“每天口算20道题”,由家长出题,学生口算。课余学生所需的各种卡片,可以和家长一起来做;家长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做卡片游戏。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出题、独立完成,然后由家长来批改。这些尝试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过程就是“会算”的过程。

三、熟练——形成口算能力

(一)速练

从“会算”到“熟练”,除了要求能够正确地计算,还要求达到一定的计算速度。口算速度的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开火车

这种形式的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但一个学生只能轮到一道题,轮不到的学生思想就容易不集中。这时可稍作变动,先随便叫一个学生口算后,一边翻卡片,一边下指令“后、左、前、右”,要求对应的学生说出得数。

2. 接力赛

准备卡片若干组,比一比哪一组算得既正确又迅速。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求胜心切,注意力非常集中,气氛也非常活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

3. 抢答

出示口算卡片若干张,进行抢答比赛,看谁最后获得“口算大王”的称号。

4. 快速判断

如出示口算题,要求每个学生举手表示得数;也可出示有得数的口算题,让学生举手判断对错。

(二)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习惯不是天生的、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有目的地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在板书、批改作业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如字写端正、书写规范、认真检查等,教师自己也要努力去做,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良好的口算习惯也能不断地促进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四、灵活——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活练

这是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之后仍需坚持的经常性练习。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每节课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口算训练,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游戏

如果训练的方式单调,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更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

1. 卡片游戏

利用卡片和各种图片,或配以音乐,或配以动作,或配以头饰等就可以玩诸如“找朋友”“邮递员阿姨送信”“蜜蜂采花”“小鸡找妈妈”等游戏。不同形式的小游戏,可以避免口算练习时的单调,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2. 合作游戏

在课尾,设计一些同学间合作完成的游戏,学生都会非常乐意地去完成。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骰子”的游戏。一组有两个骰子,上面分别贴着一位数和两位数。同桌一人扔骰子,一人根据骰子上出现的两个数求它们的和。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让四人小组玩一个叫“智力大转盘”的游戏。一个小组分一个彩色的转盘,一人转动转盘,其余三人抢答。类似这样的合作游戏,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能强化口算训练。

3. 运用多媒体设计的游戏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多媒体设计的教学游戏更能吸引学生。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男孩吃苹果”的游戏。一棵苹果树下站着一个非常想吃苹果的小男孩,点击一下苹果,就出来一道口算题,当学生答对时,苹果就缓缓落下,小男孩就“咔嚓咔嚓”两声吃了这个苹果;当学生答错了,苹果就会消失。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得学生张大嘴巴,争着回答。“汽车拉力赛”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游戏,4辆汽车各属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各派5人参加,每人完成一道计算题。答对一题,汽车前进一格,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得奖杯。对于这些游戏,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兴致很浓。

(三)设计开放题

设计新颖的开放题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内容,而且能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口算题:

1. 在○里填数,使每条线上三位数相加的和都得20。

2. 每题都只搬动一个数使三个算式的和都满20。

熟练运用 篇6

关键词:产业集聚,内生增长,熟练工人培训

经济活动的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增强企业活力, 就是专家们说的“内生增长与内生的产业区位一体化”, 经济增长方式和产品类型一起影响企业生产场地的选择并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反过来又影响作为增长源泉的技术进步。如宁波纺织服装, 一是遍布全国各地、大量的中小企业, 他们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 提升产品定位, 细分市场;二是龙头企业, 打造国际品牌战略。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人力集聚是相互自加强的过程, 因此, “外来”这个概念是一个集聚现象, 也是人力集聚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人力集聚带来的附加增长足够大时, 集聚才会令每一个人皆大欢喜, 才有熟练工培训的前提。

根据这个原理, 熟练工培训的基本格局是:

1. 贸易与生产格局

纺织服装的宁波优势已不单纯是生产成本, 而是以技术、产业链支撑的综合成本优势。经过30年的努力, 宁波已成为了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 市场化程度最高, 配套最完备。纺织服装业近年来遇到危机, 产品附加值低, 辛苦钱越来越不好赚了。抓住更多的产业链条, 提供增值服务, 首先, 在生产环节, 通过更为科学严谨的工时、流程管理, 有约30%的成本节约空间。其次, 除缝制外, 还要能为品牌商提供面料、辅料、翻新款式。不仅贴牌的利润能增长许多, 不可替代性也将更强。再次, 要为品牌商提供纵深服务, 比如储运、物流配送等等。

因此, 从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劳动力形态看, 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呈现了急迫的需求。近年来, 我们看到, 大批中小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宁波大批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把着眼点转向技术进步, 一批新的领军企业初露峥嵘。

2. 转移与转让格局

配额的取消将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机遇和挑战, 世界金融危机制约了我国生产能力进一步释放和市场空间扩大。同时, 也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优秀品牌等要素, 加强与各国在纺织服装领域中的合作, 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质量、管理、环保、品牌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第一, 在国际化和区域化发展的新一轮压力下, 熟练工培训的国际引进就成为新的话题。从2007年开始明显化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由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 过度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再维持。企业需要通过生产率的提高消化成本压力, 并同时迎接全球化产业链的新调整。

第二, 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培训。据调查, 在以薪资微薄著称的纺织业, 今年前8个月, 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同比增幅也超过15%。沿海地区“民工荒”仍存, 城镇家政服务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在快速上涨。这些占劳动力比重最大的低水平就业人员在供给情况上开始出现紧张, 劳动力未来供给形势严峻。劳动力成本上升显示了生产方式的扬弃和回归, 因为不能总是靠牺牲劳动者价值来迎合资本、维系增长。

第三, 转移与转让格局与产业集聚加剧。劳动力密集产业还会继续向更为不发达的地区转移。在国内将是由东至西, 而全球范围内则是向东亚、南亚和非洲不发达国家转移。宁波纺织业在多次贸易争端的冲击下, 国内纺织业仍能维持快速增长就是生产率提高对吸收成本压力、提升企业竞争水平的明证。

3. 熟练工培训战略

首先,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下, 员工培训离开企业不能够获益, 反之, 员工离开企业培训, 企业实际上不能分享任何投资收益, 所以也就不会进行投资。员工由于获得了全部投资收益, 也就必须自己承担所有的一般培训成本。因此, 弄清劳动力支撑在行业、政府、教育的整体结构中的状态, 以便将行业、社会、教育之内的改革与制约改革成败的外部因素加以有效区分。避免将改革的成功希望单纯地寄托在任何单方面身上。其次, 弄清楚行业再造中政府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状态, 分析清楚哪些是政府可为的权力, 哪些是政府不可为的权力, 从而将政府改革与政府之外的改革匹配起来, 而不是形单影只地要求政府无所不为。

再次, 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企业要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 在职培训上的较量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竞争要素。如何在在职培训上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需要弄清楚劳动力的现代结构、组织方式、行为模式与效率导向。将行业与区域的差异、教育体系与劳动力体系的不同机制、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区分作为设计行业及其劳动力体系改革的组织与制度前提。

最后, 要将制约或关系到劳动力改革成败的行业权力结构的改革与政府改革同时启动起来, 为政府改革的任一举措提供支援性条件, 而不让政府改革成为独木难支的改革。劳动力培训意味着走出劳动力形态的工学结合之路, 形成行业驱力, 整合劳动力培训的模式, 行业化是一种规格的培养, 它的职业规格具有行业的属性。宁波行业分化催生了众多的行业第一, 因此, 行业属性具有社会职业的属性。同时, 行业分化的核心是技术与资金、人才的结合, 培训机构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 适应产业升级背景下, 培训领域越来越专业。

参考文献

[1]王伟:西方企业一般培训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10)

[2]陈丽君:管理培训技能有效迁移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措施[J].现代技能开发, 2001 (1)

[3]吴怡龙立荣: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2)

熟练运用 篇7

关键词:蓝球,教练员,规则

0前言

篮球竞赛规则及是指导篮球竞赛的法规, 篮球比赛中的一切活动, 必须在规则及裁判法限制与约束下进行。作为比赛主体的教练员当然也存在对规则的学习、掌握、精通与运用的问题。据调查表明, 在高中、业余体校、CUBA、CBA的平时训练中, 教练员所注意的是身体和技战术的训练, 忽视对篮球规则的学习和掌握, 特别是青少年篮球的基础训练中, 指导教师或教练员都是凭借自己的比赛经验向运动员传授技战术, 对规则的学习几乎没有, 新的和变化的规则条款不能及时地传授给运动员。因此, 造成了运动员相应的理论知识缺乏, 对规则的理解浮浅。

在比赛中, 我们也能经常的看到, 有些队员对裁判员的判罚总是不满, 或不理解, 以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甚至得到更严厉的处罚。从其队员的行为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是老队员凭着以往的比赛经验, 故意对裁判员施加压力, 影响其判罚;另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缺乏对规则的学习, 对规则有关条款规定不清楚, 理解的不够, 只知道一味的打球, 找其原因终归还是教练员不懂规则。懂规则的教练员, 临场指挥中, 特别是在关系到胜负的紧要时刻, 能充分利用规则精神运用技战术, 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反之, 胜利在望的球队, 由于教练员钻研规则不够, 没有抓住战机, 却反胜为败。

1 要掌握三分线外移的规则

三分线的外移扩大了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角逐的空间, 进攻会更加流畅、更富有攻击性, 防守压力会更大, 攻防节奏会更快。教练员应该针对这些变化对运动员进行更多的关于身体灵敏性、协调性、速度性和力量性的训练, 更要重视对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中锋队员要提高其高位档拆与底线站位的转换速度和能力, 增强其背靠单打及勾手投篮的训练。防守上, 由于三分线的外移增加了防守区域使得防守的范围更大, 局部区域的防守力量会被削弱。三分区的扩大对前锋的进攻和防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攻时三分投篮的难度增加, 同时在端线附近的三分线活动空间变小, 向内线传球的难度增加, 在此区域进行三分投篮容易遭到对方的紧逼和破坏, 从而形成失误。防守时, 前锋的防守范围也变大, 移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进攻方连续的传球和突破下, 前锋可能疲于奔跑, 造成防守不到位, 容易形成漏防与内线空虚, 使对方突破、传球、和篮下进攻变得相对容易。三分线扩展后使得防守跑动距离增大, 但是对于底角三分线位置上的有球队员的防守却有一个有利因素, 由于现在底角三分线处三分线与边线的间距从以前的1.25米变成0.9米, 进攻队员的底角三分线外的持球进攻的做动作的空间变小, 如果对其加强防守紧逼, 造成对手踩线出界失误。因此, 教练员应该明知这些规则的变化,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2 要掌握和精通规则中限制区底线的缩小

限制区底线的缩小使进攻方的中锋将会更加靠近篮下, 这样防守中锋的队员不但要应用协防和补防其他进攻队员而且要防止进攻中锋在底线限制区得球, 增加了内线的防守压力。三秒区面积由原来的24.84m2增加到28.42 m2,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内线防守压力, 不至于过多的增加防守中锋的防守压力, 这点也体现了篮球规则的攻守平衡的要求。

3 要掌握规则中合理冲撞区的设立

合理冲撞区的设立, 对中锋队员的脚步灵活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了中锋在内线进攻的威胁力, 特别是中锋在合理冲撞区进攻时, 更能发挥自身的身体和技术优势, 在蓝下进行强攻形成直接得分的机会或造成对方防守犯规, 有效的遏制对方技术的发挥。合理冲撞区从侧面来看, 增强了中锋运动员内线对抗的信心, 而这些对抗是篮球比赛对抗中最激烈的地方, 体力消耗比较大, 要求教练员训练时加强对中锋的体能、耐力、力量、脚步灵敏素质的训练, 这样在对抗中才能占有优势。

在进攻战术方面, 训练要采用更多的高位掩护、传切、挡拆、突分及个人突破等技术的运用和创新, 提高进攻速度和进攻的攻击力。由于合理冲撞区的设立使得防守中锋的防守外拉, 篮下就有更多的空间给进攻队员上篮和制造犯规, 因此教练员在训练时不但要加强个人的防守能力训练而且还要加强球队整体的协防、补防包夹等防守战术的训练, 重点培养队员特别是中锋队员的集体防守意识和脚步移动的训练。

4 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规则中对走步违例的解释

规则中对走步违例的阐述, 这里不再赘述。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平时训练中忽略对走步违例判罚的模拟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对持球突破的技术没有规范, 持球突破要求反应快、起动快、动作衔接连贯。没有强调在中枢脚离地面时, 球离手等, 使得有些队员在比赛中屡屡出现走步违例的现象, 形成了运球就走步、起动就走步的习惯动作。篮球比赛中造成带球走违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运动员自身的技术、心理因素, 又有裁判员的错判、误判因素, 但不能忽视教练员在平时的技战术训练中对带球走的这一违例现象的模拟训练, 并不断加以客服和改进, 要在思想上重视带球走违例的现象。在技战术训练的同时, 加强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上, 更要抓好对规则的训练与学习。

5 要掌握和应用“失去控制球”“两次运球”与“球回后场”规则

由于用力过猛或球湿滑等原因, 使球脱手飞出, 以及投篮时出现的“三不沾”, 同漏接一样属于偶然失去控制球, 因而可以重新获得球, 并可进行传、投、拍、运等运动, 而不必担心“两次运球”。比赛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运球结束时又失去球 (漏接除外) 的情况下, 队员一味地去护球, 想挡住对手, 等自己的同伴前来抢得此球, 即使对手前来逼抢也不敢碰球, 结果反被对手抢走, 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记住, 此刻如果你没有把握将球护好, 或同伴根本就没有得到球的可能, 就一定要在对手逼抢到身边时拿起球, 被判二次运球也无妨。“亡羊补牢”, 至少可以为本队争得落位回防的时间。同样, 有的运动员怕被判球回后场违例, 而不敢去抢回到后场的球, 有时干脆放弃球, 让对方抢得后轻易快攻手。这样的例子不仅常常见于基层球队, 在CBA比赛中也会见到。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你不能护好球送出界, 特别是在对手抢近时, 一定要拿起球, 因为此时的球回后场违例也是最好的补救措施, 以防止被对手形成无人防守的局面。

6 要熟知“脚踢球”与防守的合理应用

规则规定:队员故意用脚踢或臀部以下腿的任何部位阻挡球为脚踢球违例。但比赛中防守队员在封堵对手传接球时, 特别是在对手传球路线较低, 距离又近的情况下, 仅用两手进行干扰, 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用腿和脚拦球, 对防守对手的下三路传球时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尤其在防守从端线外传向蓝下或外围传给内线中锋的反弹球时, 效果更佳。用脚拦球, 虽得不到球权, 却可以有效地破坏对手之间的传接配合, 使之失去最佳的传、接球位置与进攻时机。所以, 教练员平时应鼓励和培养队员以脚协手参与此类防守的能力, 手脚并用, 无疑会增大防守的空间。

7 要精通、掌握和应用“使球出界”规则

规则规定:球出界之前, 最后触及球或被球触及的队员, 是使球出界的队员。队员试图救即将飞出界外的球, 或持球停于场地的边缘附近, 被对手逼抢失去了重心或空间位置而即将出界时, 如果来不及或没有把握将球传回给同伴, 不妨将球拨打到对方球员身上, 使球反弹出界而又可确保球权不失。

8 掌握和应用8秒、14秒、24秒规则与比赛节奏的控制

一名队员从控制活球开始, 要在24秒之内完成一次投篮, 直至球中蓝或触及蓝框。但如果你想控制比赛的节奏特别是比分领先于对手, 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 为什么不尝试打满每一个24秒呢?多运、多传球, 躲避开对手的抢断与犯规, 不临近24秒决不轻易地投篮出手, 尽可能地耗费掉对手可用来扳回比分的时间, 这样你的胜算就越大。我们见过这样的球队, 临近终场在比分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 头脑发热, 不注意控制比赛节奏, 不注意充分利用24秒规则, 一味地进攻, 急于投篮, 结果忙中出错、或投篮不中、或发生失误, 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最终反胜为败。某队在后场控制球还剩下3秒、2秒或者1秒快到8秒违例时, 教练员为什么不采取全场紧逼战术或压迫式的防守呢?往往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国内的运动员, 包括教练员, 很少有这种意识, 因为平时训练就忽视这个规则的运用。

9 要掌握和应用规则中“假摔”、“带球撞人”、“合理的防守动作”与“圆柱体原则”

阻挡与带球撞人是攻守矛盾的两个方面。由于受时间、位置、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裁判员有时很难对其做出精确的判断, 这使阻挡中的“假摔”成为某些防守者的杀手锏, 更何况有些碰撞本身就介于阻挡与带球撞人两者之间, 怎样判罚都不为过。比赛本身就是攻守双方在斗智斗勇, 发生碰撞时, 防守队员顺势来一跟斗, 诱使裁判判罚带球撞人那是最好, 不判也没真摔着, 必要时不妨一用。恰到好处的“假摔”关键取决于脚步的积极移动, 判断好有球队员瞬间的移动方向和路线, 迅速抢占其位置, 上步快一步、动作小一点、暗劲使得足一点, 上体后倾, 阻挡后接劲倒地, 顺势而为。同时, 裁判法规定, 在一名队员从后场向前场运球时, 防守队员面对面防守时, 只要防守队员的双手一触及进攻队员的腰及其他部位时, 就可以直接判罚防守队员犯规, 这是一个涉及合理防守动作及圆柱体原则的规则。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必须熟知以上规定, 否则, 被裁判员判罚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1 0 要掌握和应用“战术性犯规”

规则规定:投篮队员被侵犯, 或全队每节累计犯规4次以上, 均要由对方执行相应次数的罚球, 这样也必然涉及到一个罚球命中率的问题。如果球队整体或某一队员罚球不准、失常 (比赛时观察) 那么在防守他们时, 封盖与抢断的动作幅度就可适当做的大一些, 狠一些, 当然也要有度。这种极具攻击性的防守, 又会让对手更畏手畏脚, 投不进、罚不中, 阵脚自乱。另一种情况, 当一方比分落后又临近终场时, 唯有采取战术性的犯规, 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时间, 才有可能将比分扳回, 当然这也寄希望于对手的罚球不中。除此之外, 怎样犯规与犯规的次数及时间安排也要恰到好处, 还应注意选择犯规的对象, 尽可能朝着比较年轻、经验不足、罚球不准或失常的队员, 同时也要注意犯规的度, 动作过大、过猛、过于危险, 被判违犯体育道德犯规或夺权, 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事与愿违了。当然如果防守队员在失去最佳防守位置时, 特别是当你处在最后一道防线的情况下, 能任由对手摆脱后长驱直入, 直捣黄龙吗?答案是肯定的, 此时就是战术性犯规的好时机, 关键时刻还是应加以运用。

1 1 要掌握和应用“换人”与“暂停”的规则

规则规定:如果指定执行罚球的队员, 由于受伤方面的原因, 不能继续比赛, 他的替补者应代他执行罚球。那么当一名队员在罚球欠佳的情况下, 假装受伤而让罚球准的替补队员替换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规则没有给裁判员阻止这种不当行为的权力, 对裁判员来说, 唯一可能的行动是让他自己确信, 无论如何罚球队员受伤是真实的。比如, A4正在做投篮动作时, 被判犯规, 因A4罚球不准, 他佯装受伤被球队席上罚球最准的A10队员替换而进行罚球。不难想象, 关键时刻的一次球权或罚球得分, 特别是实力相当、比分持平、比赛时间又临近终点时, 该是何等的重要, 甚至能决定比赛的最终结局。

规则规定:每场比赛, 每队上半时能请求两次暂停, 下半时能请求三次暂停, 每个决胜期均有一次, 时间都是一分钟, 没有用完的暂停次数, 不准挪在下半时或决胜期使用。教练员要暂停的时机的几种情况, 这里不再赘述, 但应该把暂停运用在关键时刻。一般的情况下, 应该尽量留在最后使用, 但是比赛开局不久出现反常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 即使比赛刚刚打了两三分钟, 也应该当机立断地请求暂停。特别是青年队的比赛, 更应该这样做。暂停是规则给教练员的权利, 教练员请求使用暂停时, 可以用规定的暂停手势或语言明确地对记录员台提出 (如有电动设备, 则直接按) 暂停要求。暂停是教练员临场指挥时, 鼓舞队员士气, 稳定队员情绪, 改变比赛战术重新组织力量的一种手段。

因此, 教练员在使用暂停时要很谨慎。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并有机会时使用暂停: (1) 当比赛中对方采用新的打法, 本队不适应而连续失误, 或对方连续得分时; (2) 当本队的比赛由高潮走向低潮时; (3) 当本队场上队员的思想不统一, 行动不协调时; (4) 当队员精神紧张, 在攻、守中连续发生错误时……另外教练员要更加注意如何在比赛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暂停战术, 特别是在比赛即将结束而比分处于胶着状态或比分差距不大的情况下, 教练员战术的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对球队能否赢得比赛起着极大作用, 所以教练员合理运用和把握暂停规则所带来的机遇, 对丰富球队的防守、进攻技战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1 2 结束语

以上内容涉及到违例、犯规以及临场指挥等方面, 适用于男女教练员, 任何篮球比赛, 实战中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瞬间做出反应, 采取较为恰当的措施积极应对, 变被动为主动就可在比赛中占尽先机。利用规则, 趋利避害, 同时也有助于比赛攻防水平的提高, 增加比赛的变数与悬念, 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 更具朝气和魅力。这就要求教练员、运动员也要学习规则、理解规则并能加以合理的运用。对于专业教练员来说, 不但要熟悉和理解规则的变化, 还要对其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逐步达到掌握和精通规则, 不断学习与提高, 才能在新的规则环境下, 充分利用规则进攻和防守, 创新个发掘新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帮助球队提高战斗力, 从而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同时学习规则及裁判法, 要在平时训练中占一定的时间, 弄懂规则实质, 学会运用规则, 多讲些战例, 用以教育运动员引起重视, 尤其对年轻队员更要加强规则教育, 比赛结束要总结执行规则的情况, 宣传好人好事, 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篮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篮球竞赛规则[M].人民体育出版社.

[3]篮球[J].

熟练运用 篇8

汉语中“字”是最小、最自由的文字单位, 是一种视觉形式;“词”是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实体单位, 是最小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彭润泽、李葆嘉, 2002) 。大多数词有两个汉字构成, 有些词只由一个汉字, 或由三个或多个汉字构成。在汉语的书面文本中, 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标记。这一方面, 汉语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在拼音文字的书写系统中, 词与词之间有空格, 根据这样的词间边界信息, 读者很容易识别单词。由于汉语词与词之间缺乏边界信息, 识别单词时, 读者需要具备一个词由哪几个字构成的知识。如果这方面能力欠缺就会影响阅读理解。

有些研究者探讨了是否在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作为标记能促进读者的单词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沈德立等 (2010) 以眼动仪为实验仪器和测试手段, 探讨了四种文本方式 (即正常无空格、字间空格、词间空格和非词间空格)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他们发现文本词间有无空格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没有显著影响。Inhoff等 (1997) 也是运用眼动研究手段, 考察了三种文本呈现方式 (即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和随即空格) 对汉语母语读者的影响。同样, 他们也发现文本词间有无空格对眼动指标 (如注视时间、眼跳幅度等) 没有影响。相似的研究结果还有Bai等 (2008) 的研究。这些研究似乎显示在词与词之间插入空格对读者的单词识别没有促进作用。

但是, 有些研究结果却显示词间空格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力或阅读速度。如Hsu & Huang (2000) 采用反应时记录法探讨读者在正常无空格和有词间空格条件下读者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正确率。他们发现词间空格不影响阅读理解正确率, 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尤其是当文章比较难时, 词间空格可以帮助读者识别单词。李德健等 (2007) 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将阅读效率定义为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程度的乘积。他们对某小学三到六年级12 个班共516 名学生进行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文本的阅读比较, 发现词间空格模式不同程度地提高各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鉴于到目前为止词切分方式对阅读的影响没有定论, 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它的作用。另外, 词间空格对不同阅读能力读者的作用也许不同, 因此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探讨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正常书写、字间空格以及词间空格模式三种词切分方式是否对初级阅读者产生影响?

2. 这三种词切分方式是否对高级阅读者产生影响?

三种词切分方式举例:

1.正常书写模式:小明今天去上学。

2.字间空格模式:小明今天去上学。

3.词间空格模式:小明今天去上学。

另外, 初级阅读者指阅读能力较弱, 阅读心理较不成熟, 阅读经验较少的阅读者, 本文将小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作为初级阅读者样本, 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熟练阅读者样本。

二、实验一 (初级阅读者)

1.被试。来自于湖北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50 名参加了实验。年龄在10~11 岁。母语均为汉语。学生受试前均未接触过词间空格模式文本的阅读。

2.实验材料的编制。实验一的阅读材料是一篇童话, 长度为817 字。测验题目设计了5 道, 均为客观题, 满分为50 分。

这篇童话按三种不同的词切分模式进行分词。《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作为分词标准。

3.实验过程。阅读时间的估计采用经验法和抽样法结合的手段, 确定阅读时间为三分钟。150 名受试被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3 个组。受试的阅读部分和测试部分独立分开, 即做测试题时不允许看文章。三分钟后, 教师统一收取阅读卷。然后教师向每位受试发放测验卷, 要求在六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

4.实验结果。150 位受试中, 有效答卷为148 份。

表1 显示小学生在三种书写模式下的阅读平均得分和标准差。方差分析用于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 (2, 145) =1.54 (p>0.05) , 这说明三组之间的阅读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断出初级阅读者使用三种不同的分词文本对阅读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词切分模式对阅读的影响, 实验二将选取高级阅读者为实验对象。

三、实验二 (高级阅读者)

1.被试。来自于海南省某高中100 名学生名参加了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6~17 岁 (海南学生入学年龄普遍比内地省份学生晚1 年) 。母语均为汉语。学生受试前均未接触过分词书写模式。

2.实验材料的编制。实验二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小说, 长度为926 字。试题共有9 道, 满分为9 分, 按三种不同的字符切分模式进行分词。

3.实验过程。100 名受试被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个组, 分别发放三种阅读文本, 5 分钟时间到后, 教师统一收取阅读卷。然后要求他们在10 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

4.实验结果。100 位受试中, 有效答卷为95 份。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 (2, 92) =0.483 (p>0.05) , 这说明三组之间的阅读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断出对于高级阅读者来说, 正常书写模式、字间空格模式以及词间空格模式对阅读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正常书写、字间空格以及词间空格模式三种词切分方式对初级和高级阅读者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初级和高级阅读者, 词切分模式阅读理解没有显著的影响。沈德立等 (2010) 、Inhoff等 (1997) 和Bai等 (2008) 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也很相似。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本是为了通过使书写单位以意义单位统一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进行分词。但结果却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对读者并没有帮助。这种结果也许是小学高年级和高中学生通过多年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单词识别的过程能够自动完成, 因此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对他们的单词识别没有帮助, 进而对他们的阅读也没有帮助。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标记也许对单词识别自动性程度不是很高的学生 (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起作用。由此, 为了进一步考察词间空格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有必要进行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受试的研究。

本研究由于考虑到不占用太多受试的时间, 阅读测试题量比较小, 测量工具的信度也没有检测。为了进一步探讨词切分方式对阅读的影响, 有必要对不同阅读程度的读者分别进行考察。同时, 研究者也需要探讨更合理更准确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3]Inhoff, A.W., 刘伟民, 王坚, 符德江.汉语句子阅读中的眼动与空间信息的运用[A]//汉语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296-329.

[4]李德建, 李秀芬, 陈建林.词式书写对小学生阅读效率影响的实验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60-64.

[5]沈德立, 白学军, 臧传丽, 闫国利, 冯本才, 范晓红.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 2010, (2) :159-171.

[6]彭泽润, 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熟练运用 篇9

1 理论研究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 包括Rubin (1975) , Chamot, Kupper和Impink- Hernandez (1987) , Oxford (1993) , Oxford (1996) , Park (1997) , Cohen (1998) 和Ghadessy (1998) , 刘润清 (2001) , 文秋芳 (2003) 和梁文霞和朱立霞 (2007) 进行了关于语言学习者使用策略的研究, 特别是Goh和Kwah (1997) 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非母语英语课程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Rubin (1975) 提出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策略, 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Krashen (1981) 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监控理论, 其中监控模式有五个假说:1) 习得—学习假说;2) 自然顺序假说;3) 监控假说;4) 输入假说;5) 情感过滤假说。

Chamot, Kupper和Impink-Hernandez (1987) 将学习策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元认知策略, 第二类是认知策略, 第三类是社会情感策略。Oxford (1990) 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策略, 第二类是间接策略。Oxford (1993) 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用的行为或者是行动。

Cohen (1998) 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语言策略, 第二类是运用语言策略。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 其中又包含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和有意记忆等;后者运用语言策略, 包含检索策略、排练策略、掩盖策略和交际策略等。Cohen (1998) 的分类很清楚, 可是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很难判断其是为了学习语言还是运用语言。

文秋芳 (2003) 将语言策略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管理策略, 第二大类是学习策略。管理策略是管理二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策略, 影响和控制语言学习, 对语言学习策略具有制约作用, 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迁移性, 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选择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文秋芳 (2003) 认为学习策略就是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策略的本质是学习者的行动而不是想法, 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 也可以是内部活动。

Oxford ( (1993) 指出, 许多学习不太成功者不但了解并且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学习策略, 而且使用的学习策略同学习成功者一样多, 可是学习不太成功者使用这些策略的随意性较大, 没有精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许宁 (2008:114) 指出, 我国外语教学多集中在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上, 而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问题很少关心, 很少有学生会有意识地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即使有些学生运用了一些学习策略, 大多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姜黎黎 (2010) 提出学习成功者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能将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些研究建立在原理阐述的基础之上, 如果好的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能够被发现, 语言不熟练学习者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学习, 从中获益。而且, 好的学习者可能会不断采用其他有用的策略, 语言不熟练学习者都可以效仿学习。

Macintyre (1994) 提出语言熟练度可能会促使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 同时语言熟练度和学习策略可能构成双向影响。Oxford (1989) , O‘Malley和Chamot (1990) , Teseng, Dornyei和Schmitt (2006) 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语言学习者通过采用或使用自己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比其他不采用学习策略的学习者, 他们的语言习得能更有效、更容易。

Oxford (1989) 提出, 学习策略是指与英语学习相关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 语言熟练度可能和每个人语言学习策略的不同有联系。Oxford (1989) 认为不同因素如个人年纪、性别、教育、文化背景、态度、动机、语言学习目标, 熟练度、意识程度、国籍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会影响语言者的学习策略, 在所有这些因素中, 学习者语言熟练度变成了许多实证研究的焦点。研究的主体主要在调查不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他们语言熟练度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Green and Oxford, 1995) 为了提升他们的语言技巧和性能, 运用语言策略更熟练, 更具高水平。

国内学者对于母语是非英语的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梁文霞和朱立霞 (2007) 主张随着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的转变, 学生的行为研究成为课堂研究的重点。

自从Rubin (1975) 提出“语言学习策略”这个概念, 应用语言学家不同意这个概念的定义。然而, 在二语习得的许多研究中 (WendenandRubin, 1987;Oxford, 1990) , 学习策略这个术语指代语言学习者为了提升学习语言的使用所采用的特殊行为, 这些行为能帮助他们更加容易学习语言, 更利于自主学习, 使学习更有效。

Oxford (1990) 提出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成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包含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回忆策略是为了记住和检索新信息, 包括建立一个精神联系;认知策略是理解和产出语言, 包括练习、分析和推论;补偿策略帮助学习者无差异的使用语言包括推测、元认知、情感性和社会策略。元认知策略功能在于协调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计划或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情感策略关系调节学习者的情绪, 比如说降低焦虑或者是自我鼓励;社会策略是互相学习, 包含问问题、与他人联系等。这些策略很重要, 支持直接策略但是不直接用目标语言来帮助学习者管理他们的语言学习。

这些分类都由Oxford (1993) 总结在她的语言学习清单中被广泛运用于测量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倾向性。而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 又分为元认知、情感、社会策略。Oxford (1990) 把元认知策略同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放到同一层面上也收到质疑, 元认知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活动, 其认知对象不仅是智力活动, 还包含了交际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关于学习者英语熟练度和策略使用之间的联系, Oxford (1996) 主要的研究结果显示语言熟练使用者在语言学习中比不熟练学习者采用更多的学习策略。Dreyer和Oxford (1996) 调查非洲大学ESL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并记录了语言策略使用和语言熟练度之间呈积极的线性关系。在Park (1997) 的一组韩国ESL大学生研究中, 就使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测量, 学生托福考试的分数被用来决定学习者的英语熟练程度。Goh和Kwah (1997) 研究了中国175名ESL学生的学习策略, 结果显示语言熟练度高的学生比低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认知和补偿策略。Bremner (1999) 研究149 名香港英语专业学生发现学习者语言熟练程度与学习策略使用之间有显著关系, 特别是补偿策略, 社会策略和最主要的认知策略。其中, Bedell和Oxford (1996) 指出语言熟练度和语言学习者策略之间呈现曲线关系。Nisbet (2005) 的研究表明语言熟练度、学科专业与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小。Hong-Nam和Leavell (2006) 在其研究中也没有发现熟练度和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显著关系。Halbach (2000) 在分析了12名学习者的日记后, 总结发现在期末取得高分成绩的学生使用语言策略比低分成绩学生使用的更加频繁。Wharton (2000) 通过他的研究发现语言熟练水平和语言策略频繁使用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 总结

熟练4招 职场江湖火速走红 篇10

1、新人要争做意见领袖

很多人对职场新人的建议都是少说多做,其实多思考多总结比少说多做更教人受益。Lily一直得不到提升,而和她一起进公司的Amily仅仅半年就独当一面,升为公司A级客户的产品形象策划经理了。前辈的经验是:如果只是一味的低调,大会小会都只是抱着向前辈学习的态度,久而久之,你在职场的能见度就会越来越低,上司根本就忽视了你的存在。遇到事隋先思考,让自己心中有数,当前辈陈述观点时,记住你无需跳起来评述他的观点,但要时刻做好准备。一旦上司需要你的意见,一定要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几次三番,别人就会发现,原来这个新面孔也是做意见领袖的料。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意见领袖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2、做件“多余的事”能迅速脱颖而出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里面除了做审计报告,定期还要向老板发送重要工作汇报。四大里的职场达人Leo,每次发送重要工作汇报时,必会做一件“多余的事”。他每周定期收集业内资讯,做成简报并附上简要分析发送给老板,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思考和灵感,进而获得上司的极大赞赏。所以,奉劝刚入职场不久的新人,要多多动脑,你的目标就是让那些希望了解你的成绩的人看到你的能力和努力,并最终坚定把你的名字轻轻划入资产类清单。

3、除了个人形象,文字形象也要“上得厅堂”

Cindy对工作中文字和条款的内容比较敏感,许多前辈在与她互通邮件的过程中,只要在撰写计划书等写作方面出现问题,她都会以谦和的态度,及时、婉转地将问题巧妙点出来,同时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一来二去,和前辈之间既是同事又是朋友,通过相互要求和争取意见,工作自然变得卓有成效。而你的上司会这样想:对文字中每个标点都不放过的人,一旦需要处理危机公关,大概也会做到滴水不漏。

4、偶遇上司巧妙“套磁”

上一篇: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下一篇:施工组织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