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策略

2024-11-04

指导策略(通用11篇)

指导策略 篇1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学习过程中,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 大概是三七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时期是人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那么, 怎样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使课外阅读进驻儿童心灵深处并成为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呢?

一、分享乐趣, 大声地为学生读书

据调查, 幼儿百分之百对阅读感兴趣, 但随着年龄增长, 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可能成为终生阅读的人。究其原因,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得了过多的阅读不快乐的信息。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启蒙者, 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成人是铸铁, 儿童是蜡烛。”笔者认为, 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大声地为学生读书。

“开卷有益。”“朗读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这些众所周知的名言被《朗读手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验证着:珍妮弗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 她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读故事给她听。奇迹发生了——4岁的珍妮弗接受智商测验, 竟然高达111分;孤儿罗伯特·艾伦, 7岁时, 姑婆读书给他听, 后来, 他读一切获得的书。从未上过一天学, 他却获得了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 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朗读简直是改变人生轨迹的灵丹妙药, 真是不可思议。

梅子涵老师提醒我们, 语文教师都是孩子们阅读的点灯人。大声地为学生读书,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朗读, 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 哪怕只有五分钟。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的乐事, 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长此以往, 课外阅读的种子便会深深地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二、亲近经典, 开展师生共读比赛

众所周知, 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提高修养、滋养心灵, 读书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经调查, 一些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书香校园活动, 但收效并不理想。怎么办呢?多年来, 我通过实践发现, 必须开展师生共读比赛, 带领学生走近经典, 博览群书, 吸收名家名篇的言语精粹。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 他们的阅读需求日益增长。从阅读心理看, 阅读是期待产生, 期待实现, 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鉴于此, 我定期推荐合适的书给学生并和他们一同阅读, 以学生身份去读书, 从学生角度谈读书体会, 和他们分享读书心得。三年级, 我与孩子们一起朗读了《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 积极向上、活泼可爱的他们坚定了“勤奋、进取”的信念;四年级, 我们共读了《草房子》《绿野仙踪》, 一起走进了桑桑与多萝西的世界, 品尝了纯洁而梦幻的童年生活;《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 五年级的文化大餐, 我们一起透过孩子的眼睛感受了一所特殊的学校里成长的故事与成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另外, 我还利用晨诵、课间十分钟与学生阅读和交流了《三字经》《周恩来诗词》《小学生古诗70首》《西游记》等一系列经典名著, 温馨的交谈、快乐的体验、成长的幸福……尽在师生共读比赛中。以生为本, 顺学而导, 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

师生共读比赛是一场心灵对话。一次阅读分享, 便是一次难得的魔术般文字幻想世界的旅行。文字是无生命的, 但是这样的阅读与交流却使得文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三、说出心得, 生生交流方法与经验

课外阅读是一项神奇的活动, 它总能够使得奇迹产生。课外阅读推向纵深的关键一环便是“说出心得”, 学生之间在课余间或读书交流会上聊聊阅读后的获得的方法与经验。英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的儿童阅读研究小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很多孩子爱上阅读的一个共同点是曾经受到自己喜欢、尊敬的人的影响, 听到了他们说起读书的方法与经验。在倾听别人的读书经验与分享自己心得的过程中, 参与者交换信息, 分享激情, 燃起了阅读的热情。

“我最近读的这本书真是太棒了!”“读了《我飞了》, 故事的结局我不怎么喜欢。”“同学们, 我读了《草房子》真是想哭, 眼泪流了那么多。”“《史记》真是绝了, 鲁迅先生的评价更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从形式上看, “说出心得”便是唠嗑式的谈话;从内容上而言, 是分享思考的滋味, 分享被作品言语激发的热情与困惑。作者精心设置信息密码, 读者自得其乐诉说解码的快意。

四、媒体搭桥, 拓展阅读新途径

偶然间, 我在百度搜索《草房子》, 蓦然发现被改编成电影了, 于是乎第一时间在线观看了, 桑桑的纯真可爱、纸月的淳朴善良, 曲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随着片尾曲的响起我泪如雨下。全班共读了《草房子》之后, 我便播放了同名电影, 阅读的体验在声、光、电的世界得到了强烈的共鸣。于是, 我的脑海中萌生了利用多媒体推进课外阅读的念头。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喜欢直观形象的阅读材料。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 能极好地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利用媒体推进课外阅读理应成为网络时代的一道崭新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三字经》的阅读, 我采用动漫同步学习的方式, 形象的人物、生动的解释、悦耳的旋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百分百地学会了诵读;课件制作展示, 动人的画面与书本同步展示, 是绘本的阅读的方式;观看中央电视台《百年恩来》纪录片, 是我校本教材《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有效拓展;科普类读本, 可以采用学唱歌曲的形式, 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如歌谣《种太阳》《小燕子》等。

总之, 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多媒体介入与运用以服务课外阅读为本, 担当着阅读活动帮手的角色。

五、展示成果, 小荷已露尖尖角

成功心理是指人期望通过努力而达到实现理想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有。这种心理, 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达成成功效应。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读书就有了动力, 课外阅读就充满了快乐。

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读书笔记展览、课外阅读积累卡、《三字经》与古诗词诵读展示、读书小报、习作获奖与发表、编课本剧、讲故事比赛等都是读书成果呈现的方式。学校或班级定期举办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就是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重要训练场。自我实现的舞台多了, 获得成功的机会便多了。针对学生差异, 还可以采用个别奖励、集体表扬的方式激励阅读兴致。

通过种种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 我们会不经意地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劲头足了, 阅读量有效增加了。快乐读书、喜爱读书、享受书香, 已经不再遥远, 人人参与课外阅读也就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一道幸福而亮丽的风景线。山东韩兴娥老师从学生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开始, 就引领他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他们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伍, 高谈阔论, 纵论天下, 成为了课外阅读指导的典范, 为孩子们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策略 篇2

小升初的考试一直在无形中给学生和家长很大的压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语文的作文考试感到不知所措。小编收集了小考作文十大指导策略,欢迎阅读。

一:考试不能乱套背的例文

二:不要请所谓的名师给小学生代写作文

作文的本质,其实是对小学生运用文字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衡量,在语文的考试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家长不太了解作文考试的特点,平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临近考试的时候只有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授课老师能压准作文考试的题目,甚至直接请专家,名师代写几篇作文,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付考试,这些肯定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三:考试时不能生搬硬套

谈谈多年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实例:

XX年的时候,有老师在考前让学生进行“难忘的事”“关爱”“朋友”题目的作文练习。而那年的作文题目是《给知心姐姐的回信》。很明显,考试的体裁为应用文-书信,考点包含书信的形式。很多学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有看清楚,就开始默写自己之前练习写过的作文,作文中完全没有书信格式要求的称呼、祝语、问候、日期等。可想而知考下来成绩不理想。

四: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不同

1.考试作文比平时作文难的地方在于,它有时间限制。语文课标中有规定,小学高年级应该在40分钟之内,写出400个字的作文。如果在考试中像平时写作文那样慢吞吞的,那么在语文考试中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文三大板块是不太容易的。

2.考试作文的时候,学生没有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也没有参考资料,学生必须完全靠自己完成作文。如果学生平时都是靠从网上摘抄,修改范文或是靠家长的帮助完成作文的话,那在升学考试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如果连小学的毕业考试都觉得吃力,中考、高考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3.学生在考试时,自身的心理状态,和临场的发挥,以及考试的经验,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曾经有一位考生在考试后跟我说“当我看到考试的作文题目跟我准备的那些作文不相关的时候,我脑袋就一片空白了。”所以,写作文如果都是依靠死记硬背,后果肯定很严重。

五:了解作文命题规则和有关信息

小考作文命题规则:让学生找得到话说

近几年,小考作文为了不让学生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设计的考题都贴近考生的生活,让大家有事写,有情抒,有话说。文体的选择上也以记事写人记叙为主。

六:小考作文评分标准

小考作文评分主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文章是否合题意、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结构是否严谨、用词是否贴切、层次是否分明。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所以平时练习时,应该多分析自己的优劣所在,针对自己的劣势,思考为何会造成这种结果,然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七:把握高分作文的窍门

留心身边的热门事件

好作文,难在新意,如果能做到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新,别人新的我奇,就非常好了。很多考生都觉得没有素材可以用来写作,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不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对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听而不闻。如果能用心感悟自己的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小事都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而这些感受,就是你创作的素材。

八:表述自己的感受

每当我们看到新闻上播报的国家大事,天灾人祸,热点事件,我们都该将其与自身的感受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感人,生动的素材,同时我们的思想觉悟也会得到很大提升。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有深度。

九:考前强化复习

1.先学会审题

审清题意是作文的第一步,要分析题目的含义、要求和范围,才能保证作文切题意。

2.学会“两审”

一审题眼,就是体现作文主题之关键词,分析题目的主语谓语等等。举一个最通俗的例子:一件难忘的事,其中“难忘”便是题眼。作文重点是描写“难忘”

二审题限,就是题目的限定范围。同样用上面的例子,一件难忘的事,题限就是写事,不能搞成写人作文。

十:想清楚了再动笔

游戏指导策略初探 篇3

引言

幼儿游戏历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相当丰富,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游戏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当前幼儿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游戏失去了幼儿自发游戏所具有的意义。游戏成为了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工具,同时教师本身的观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这样便影响了游戏本身对幼儿所起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师的参与下,既满足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又满足教育本身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力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此研究幼儿游戏的特点,对帮助孩子实现认知角色的转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游戏缺乏持续性。

孩子对游戏总是“喜新厌旧”,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总是不能持续很久,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单一匮乏的游戏形式不能引起幼儿游戏的持续性。游戏形式单一,游戏材料不够丰富等方面都会使幼儿失去玩游戏的兴趣。这说明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形式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2)幼儿活动缺乏自律性。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幼儿,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发挥合理的参与和指导作用。

(3)大班幼儿游戏缺少实效性。

现在很多的游戏都需要借助器械和玩具,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形式很随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教师应该积极地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自由的交流。

(1)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定位在分享快乐和经验的基础上。

师生间的交流应该以幼儿的表达为主,教师起到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的作用,使游戏中愉悦的体验成为下次积极参与的动力。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反馈,启发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学会积累总结到的宝贵经验。

(2)重视幼儿之间交流的作用,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交流。

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言行,来自同班的鼓励与认可,往往比老师的指导更能出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无论是游戏时还是日常的生活中,都鼓励幼儿之间自由的交谈。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方式

1、制定合适的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各不一样。如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而大班幼儿的游戏以创造为主,创造与模仿的不同,体现了幼儿对游戏进行了升华,将游戏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就需要幼儿具有一定得生活经验,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集合起来,然后在角色游戏中加以体现。

因此,教师在制定游戏方案时,首先应该让游戏环境生活化,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成长的,环境创造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互动的效率。因此,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游戏空间生活化,在师生的互动中,让游戏角色源于生活,又体现生活。比如老师说:“谁想当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跑的最快,我看谁最像警察叔叔?”有了角色的扮演,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拓展游戏的范围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让幼儿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以及了解自己的角色,就应该班级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班级之间开展联合互动游戏,这样不仅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和范围,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扩大了幼儿的交际面和游戏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与其他伙伴的合作互动中相互学习,收获了经验。

3、有效调节游戏中的角色冲突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变化较大的因素之一。当一个游戏深入进行时,原先设定的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幼儿自我选择和表现的需要,这时候,幼儿就会在老师的容许下,创造性地设定一些新的角色,这些新生成的角色,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投入和对自我认识的加深,是幼儿自我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全程参与整个游戏,以自己扮演游戏中的一个角色的方式,最好是类似裁判一样的角色,这样可以在游戏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教师的参与,除了可以及时处理一些角色冲突的问题,还能持续地优化游戏,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游戏效果。

(三)适宜的介入

1、适宜的时机

教师的指导与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的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过多的指导并不一定能推动游戏的发展,相反,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自由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只有在适宜的时机时才介入幼儿的游戏,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倾向时、影响游戏继续进行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等等。相反,在角色游戏中,对待某些问题,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不轻易进行干预。

2、适宜的形式

例如角色游戏,幼儿在假设的情景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他们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定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并以适宜的形式进行。而教师应该是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应该随时关注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适宜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

3、适宜的对象——根据个体差异实施指导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与能力,教师应该承认和尊重幼儿间的个体的不同。在游戏指导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每个幼儿行为的特点,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想法,从而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论

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快速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大班幼儿游戏教育中,存在着不注重游戏形式,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因此要开展好大班幼儿游戏的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空间,通过扩大游戏范围等方式,使幼儿游戏的丰富性得以提升。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在适宜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宜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营造幼儿之间、师生之間自由交流氛围,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欢乐,在欢乐中收获成长。

初一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4

目前, 武汉市中考的语文阅读题目设置了五个考点: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这些考点的存在, 旨在检测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对主要内容、主题、思路、细节的把握情况, 以及读有所悟的能力。而材料作文的存在, 也为写作设置了一道考查阅读能力的门槛。阅读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广泛地阅读对学生的心智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古人就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里有丰富的知识, 能给学生的大脑提供养料。他们越是见多识广, 心智便越成熟, 各种能力 (含阅读能力) 的提升也相对越快。可是, 如果不加以指导的话, 家长会反对, 部分学生会步入阅读的误区。家长们反对的理由是———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 还不如多做点题。而学生可能会步入的误区是———读玄幻小说、言情小说、漫画来消遣, 这才是真正地浪费时间。其实, 老师可以利用早自习、周记等平台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些做法。

首先, 我将学生推荐的好书汇总, 发现他们普遍喜欢读故事。就顺势在7年级上学期重点开展“名著阅读接龙”活动。请每名学生推荐两本好书, 把书单张贴在教室后墙。这是一个隐形的班级书库, 鼓励相互借阅和交流。既不增加经济负担, 又增长了见识。把学生排个序号, 依次写作名著的读后感。要求600字以上, 后写的人阅读书目不能和前面的重样。读后感统一写在老师提供的一本软面抄上。每周老师回收软面抄一次, 详细批改学生的读后感, 并扫描作文备用。利用早自习, 集中展示并点评一周的写作情况 (一般会有三篇) 。点评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指导的过程。把这些读后感的照片传上班级博客, 既有助于同学们重温, 也争取了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同学们很享受这段展示时间———自己获得成功总是倍受鼓舞的, 别人的成功也是一种激励。在这种交流中, 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悄悄地提高, 但却没有受逼迫的痛苦。

其次, 渗透考点意识, 在7年级下学期全线铺开“阅读反馈”活动。2周一次, 利用周记写作“阅读反馈”。要求600字以上, 分“内容”、“主题”、“技巧”和“感受”四个栏目来写作。不限于名著。老师批改后, 挑出精彩的三篇作品扫描备用。利用语文课集中评讲。以“7下阅读反馈10”的讲评课为例。板书阅读题的考点: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语言品味、作品感受。板书阅读反馈的四个板块:内容、主题、技巧、感受。讲解阅读反馈栏目设置的目的。逐一投示精彩的反馈作业, 共同做详细的分析。老师给一点指导意见并做升格示范。被展示者现场口头升格自己的反馈。三位同学背向投影, 依次口头复述自己的作业 (PK一下) 。其他同学都改进自己的作业, 在组长那里口头复述。把反馈的情况上传到班级博客, 用以相互激励和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经过一年的指导, 我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幅度较大。7下期中, 我校与华一寄宿等六所学校联合考试, 我班阅读13~16题的得分率依次为75.53%、64.15%、50.94%、21.38%, 而这四道题的难度系数分别是0.64、0.59、0.5、0.19。7下期末, 我校使用洪山区的试题, 我班的语文平均分为82.87 (卷面总分为100分) 。其中阅读13~16题的得分情况比期中考试更好。

除了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之外,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以增强。举两个例子:一是鲁宇时等七位同学的习作发表在《学语文报》上, 吴江远等两位同学的习作发表在《帅作文》上。二是本学期开学以来, 每周都由一位临时班长写作“一周工作总结”, 目前已写满8篇, 这在我们学校尚属首例。他们的总结全部超过1000字, 中心突出, 条理分明。我把这些总结原封不动地传到班级博客上, 借以激励更多的同学进步。值得一提的是, 第七周临时班长陈昀越同学还在当周获得了“2012年洪山区青少年‘中华魂’主题读书演讲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日记指导的有效策略 篇5

什么是日记?日记,就是把自己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难忘的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肖成一项任务,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有话就说、有话想说,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每当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总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日记根本没有批阅的价值,从内容上看,没有主题,从写作方法上看,千篇一律都是流水账。还有的学生写字也不规范,感觉都是在应付。

案例1:

记一次拔河比赛 宋雅娟

1月1日 多云

元旦节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于是校长决定全校要举行拔河比赛。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这时,哨声一响,我们各自排队入场,迅速把地上的大绳紧紧地抓在手中,“嘀——”,第二声哨声响了,在同一时间内,裁判员把手中的小旗子一甩,我们就拉开了。好大一会儿,双方不分胜负,气氛有些紧张。拔呀拔呀,一阵阵“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的鼓励声,顿时给我增添了力量,我想: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绝对不能松手……争取胜利,大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瞧,那系着红色布条的绳子正慢慢向我们的反向移。就在此时,“嘀嘀”一声哨响,我们胜利了!此时此刻,我们欢呼,我们跳跃,我们的欢呼声萦绕在整个校园的上空。

点评:

这篇日记主题明确,但却没能突出主题。叙事不具体,不生动。开头部分是比赛前,不能描写出周围的环境和准备工作。拔河的过程不能很好运用各种描写再现原景,使得习作寡而无味。通过指导,新的习作如下:

案例2:

记一次拔河比赛 宋雅娟

1月1日 多云

元旦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为庆祝新年,校长决定全校举行拔河比赛。

上午,老师们就忙碌起来了,准备好了绳子,红布条,还用白色油漆划分了区域。校园里到处是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

下午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节课结束,同学们立即飞奔出了教室,排好队伍,整装待发,先是初一同学们进行比赛,我们便为他们加油助威,还汲取了不少拔河的经验。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你看,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浑身是劲,大家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这时,哨声一响,我们各自排队入场,迅速把地上的大绳紧紧地抓在手中,使足劲,手挽手,脚顶着脚,目光集中看着对方。“嘀——”第二声哨声响了,在同一时间内,裁判员把手中的小旗子一甩,我们就拉开了。好大一会儿,双方不分胜负,气氛有些紧张。队员们一个个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两队的拉拉队在旁边大声喊着:“一、二、加油!一、二、加油!”拔呀拔呀,我瞪着眼,憋足劲,两脚使劲地往后蹬,用力拉着绳子……

几分钟后,我的手麻木了,腿也软了,真想松手歇会儿。可是,一阵阵“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的鼓励声,像进军的号角,顿时给我增添了力量,我想: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绝对不能松手……争取胜利,绝对不能输给对方!大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瞧,那系着红色布条的绳子正慢慢向我们的反向移。就在这时,对方的最后一位队员“噗”的一声,双膝跪倒在地上了。瞬间,绳子晃动起来,只见对方队员像失去了重心似的,一个个站立不稳,有的一下子坐在地上,有的身子向前扑去,有的坐在后面队员的脚上。就在此时,“嘀嘀”一声哨响,我们胜利了!此时此刻,我们欢呼,我们跳跃,我们的欢呼声萦绕在整个校园的上空。

同学们笑啊,跳啊,议论啊,都为今天的胜利而高兴。而且大家都明白了:好成绩不是靠一个同学夺来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点评:

文章写得不错,选材好,注重场面描写,写出了拔河比赛的紧张激烈的场面,点的刻画,面的结合,恰到好处。巧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我们班”的拔河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摩拳擦掌,那一股团队精神更让人拍手叫绝,再加上拉拉队的侧面烘托,“我们班”更是如虎添翼!精彩!

作文的生命灵魂要求文章具有真情实感、见解独到、形式新颖、语言优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提升其生命灵魂,达到文如其人的境界。让学生喜欢写日记就等于教会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指导学生写日记,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让孩子写好日记呢?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地阅读和生活的积累。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想象力不太丰富,一提起写日记,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是记流水帐,要么是几句话敷衍过去,写得很平淡,无具体内容。根据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又扩大了孩子的写作范围,对校园里,上学、放学路上或家里发生的事情,进行指导,这就每人有了每人的写作对象,避免千篇一律,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毫无拘束地写了出来。

二、提出写日记的要求。

在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后,要对写日记逐步提出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兴趣高,日记内容写得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名义上是一篇,却两三句一笔带过。于是,我又要求篇幅的长短,并且由少逐步增至400字以上。这就逼着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大话,不虚构内容。

三、层进式引导

首先日记选择的内容要具体,不要空洞,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先从孩子喜欢做的或玩的事人手,然后就某件事引导学生,如:刚才你和谁玩了什么?在哪里玩的?什么时候玩的?先怎么玩的?再怎么玩的?玩得好吗?什么时候结束的?注意:这些问题不能一口气问到底,要问一段,让孩子写一段,逐步加长,以后养成写的习惯后一篇日记就可以一下子完成。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是引导孩子关注词语的组合,而是让孩子回忆游戏的经过,形成“做事——观察体验——口语表达——文字表达”的习惯。

总之,只有用心去做,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美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规律规范学生的习惯。相信会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文字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附:学生优秀日记

一场篮球比赛 范治超

10月5日 晴

下午最后一节课,也许是因为下课将举行篮球比赛的原因,同学们个个都有些心神不宁的感觉,毕竟(2)班的实力也不容小视。同学们都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不知从哪里露出一丝风声,说:“前天(2)班把(3)班打个落花流水,(3)班全无还击之力,简直是以卵击石,小菜一碟。”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直打哆嗦。

第一乐章

终于下课了,同学们像火箭似的跑去篮球场,观看比赛。开始比赛了,篮球场顿时沸腾起来,有加油声,有呐喊声,全都回荡在人山人海的篮球场上。噫,(2)班的人把球抢了过去,往前进攻,趁着我班同学不注意,来了个令全场人都拍手叫好的三分球。全场之中,恐怕也只有我班一言不发了。“好一个三分球!”我暗自说道。这次轮到我班接球了,可惜,前进了一小步,被一只拦路虎拦住了。忽然,背后出现了一个小矮人。是谁?原来是我班的调皮捣乱鬼张大壮。他靠身体的小巧,身手敏捷,穿过(2)班高大球员的臂下,前进个几分,一投,哇,中了!又是一个三分球。全场更加沸腾了。我想:好在有他投中的球!经过刚才一番拼搏,两队比了个平手。

第二乐章

下半场开始。不知是因为换了场地,还是怎么的,我班一上阵,就捡了个彩头。球落在了我班队员上,刚想投球,可惜!被人看穿了,被一个高个子一拍,球掉了。我想:准被人抢走了。只听见同学直喊“加油”“加油”,我就纳闷了。怎么抢球的不是自己班还这么高兴呢?带着疑惑之心,我抬起了头。哈,是我们班的大个子。我顿时傻了眼,只见他做出一个想投球的假动作,全场屏住了呼吸,好像连空气也被冻结了,一切一切都停止了。看到如此情况,对方上前抢球,不料,大个子竟把球扔到了另一处——我班另一个同学手上。趁对方还未回过神来,把球投进了篮球框中,球在铁框上面不停地转,所有的人都停住了,目不转睛地望着球的运转。呼,一声长嘘,球终于投中了。所有人心里的石头都“咚”的一声,落在地上了。一声哨响,比赛结束。我班以102比99最后12秒决杀对方!

比赛尾声

比赛虽已结束,可有大部分人还在议论,说:“(1)班真是太棒了,既懂得团结,又懂得‘声东击西’,将对方迷惑了,打倒了,真是了不起啊!”

通过这一次篮球比赛,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篮球比赛要想取得胜利,班内团队合作精神相当重要!既要班内团队默契配合,又要懂得打球的战略战术,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对方!

点评:

文章写得不错,借助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篮球比赛的激烈场面,还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小标题形象有趣,很精彩!

幼儿自由阅读指导策略 篇6

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命的起跑时期,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很多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经过研究发现,儿童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早慧的孩子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

从国际上看,美国50年代开始早期阅读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已经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现在,这种观念和思想也越来越被国内的家长接受和重视,从孩子们经常带书到幼儿园来看的现象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拥有早期读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把书当成个人玩具的一部分。

二、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大量事实证明,通过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能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进行综合培养,发展他们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

阅读是以书面语言为对象的,但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因此,早期阅读大多是图画结合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画面之间前后有联系,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的意思。

幼儿阅读的形式,不外乎成人指导性的阅读和自由阅读两种。成人指导的阅读,能使幼儿在成人的引导下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在与成人的交流中获得更多情感的体验。而幼儿在自由阅读活动中,主体性得到了提高,需要独立地进行观察、推测、想象、表达等一系列思维,不仅能运用和巩固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而且能为培养独立自主、耐心阅读的习惯提供平台。

三、幼儿自由阅读中的问题及分析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除了组织幼儿开展集体性的图文阅读活动外,还在中大班中利用课间、区域活动和餐后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自由阅读活动,旨在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他们阅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幼儿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幼儿发挥想象。在活动中,幼儿在玩某种器械时,常常是一个或几个幼儿一起玩,当一个幼儿想出了新的玩法时,其他的幼儿则会受到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则会跟着学习这种方法,从而使其得到发展。

(五)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人类创造的动力和成功的先导。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积极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如“线条的旅行”活动中,带领小朋友先想象自己是锅中的面条,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表现出煮沸时面条在锅里的热水读的兴趣,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平时的观察指导,我对幼儿的自由阅读有了更多的感悟。

(一)案例。

案例一:图书区中,刘露瑶在很认真地翻阅一本其他幼儿带来的书,一个故事分布在两页上,有很多的插图和文字,她边看图边讲着想象的情节,但讲时手指一会儿点这张图,一会儿点那张图,没有按照图画的顺序来阅读。

案例二:餐后,龚嘉宇拿着自己带的一本《智力画报》在看,她翻得很快,我请她慢慢翻,把书上的内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她说这本书上的故事妈妈还没给她讲过,不会讲。翻了一会,就和别人交换去了。换书的频率较高,十分钟左右换了4本书。

案例三:一天有个小朋友带来一张“乐智小天地”碟片,碟片内容类似于图文结合的阅读活动,但与我们以往看的书不同,它是一本会动的书。空余时间放给幼儿看,碟片中结合动画形式教动词:拍、捉、扫等。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连平时学习活动中总不能投入的刘佳毅都看得津津有味,还很积极地跟着电视里一起念。

案例四:这个月我们的教学主题是《动物王国》,为丰富小朋友们的经验,增长见识,我们发动幼儿带来了家里关于动物方面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是图文结合的,非常有利于幼儿自主阅读,孩子们在区域活动和餐后都喜欢共享这些图书。

在自主阅读时,薄思齐常会跑来,点着书中大大的动物图片和文字问老师:这是什么?我从没见过,我妈妈也没给我讲过。当老师或同伴告诉他后,他会很有礼貌地说:谢谢。然后很满足地离开,但有时一会工夫会来问好多次。

案例五:进入大班后,我要求孩子们来园尽量不带玩具,而是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提议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大力响应。现在,每天午餐后孩子们都会自觉地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书或到班级图书区找一本由幼儿带来的共享的图书,然后有的是独自看,有的是一起看,看完了会自己交换或去换一本。

从孩子带的这些书中,老师发现有很多男孩子都喜欢奥特曼的书,其中有的是连环画,有的是迷宫,有的是奥特曼人物或怪兽的介绍。而结合这些孩子的表现,他们平时往往喜欢模仿奥特曼与怪兽的言行,经常在一起模仿打斗的中伸展的动态,一边舞动,一边观察其他人的动作,再试着以画笔来画出线条的旅行。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应注意的事项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创造的智慧在环境的刺激下激活起来。

(二)给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引导幼儿质疑问题。

(三)帮助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

(四)帮助幼儿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善于启发,为幼儿尽可能提供探索、寻求、思考、想象的机会,就能在幼儿的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作。

(二)分析。

刘露瑶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按图画的顺序阅读,所以在看完一个故事后对故事只有片面情节的记忆,不了解故事的完整意思,说明她缺乏阅读方法方面的经验。阅读方法主要包括按图画或页码顺序看书,轻轻翻阅等。掌握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帮助我们完整地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一般都由老师指导,所以阅读比较有序,而幼儿在自由阅读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尤其需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

龚嘉宇在餐后阅读中的表现比较散漫和无规则,一方面是对阅读内容的陌生造成没有兴趣,另一方面自由阅读中幼儿在选择图书内容时非常自由,没有约束,随时可以互换,也是造成幼儿耐心不够,看书不细的原因。老师发现后,请龚嘉宇拿回原来的书,我坐到她旁边一起看。指导她从第一页开始看,提示她发现故事图片的先后顺序,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人物的对话,试着自己看图讲故事。而且一个故事看完了再翻看其他的内容。发现问题后,老师直接介入,在陪孩子看书的过程中指导其有序阅读、耐心阅读,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孩子,给了孩子直观的感受。

从案例三中让我联想到平时指导孩子阅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好动、好奇的孩子来说不变的形式容易造成疲劳和压力。电子图书声、形、色具备,寓教于乐,难怪平时参与学习活动不是很积极的小朋友也会被吸引。设想我们的图文阅读也与多媒体结合,形式更丰富一些,幼儿兴趣一定会更高。

薄思齐在阅读中看到不认识的动物、文字好奇,主动来问,说明他对阅读感兴趣,求知欲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时我就直接告诉他图片上的动物名称或给他念一念书中的介绍。但观察后发现他比较依赖老师,所以有时会让他去询问书的主人或其他同学,让他在阅读中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经验的互补,也使他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可以向更广范围内的人寻求帮助。

阅读中幼儿能提出问题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明他们有探索的愿望,老师应该支持和鼓励。但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如果一味地给予答案,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所以我们不能都是直接地给予,而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他们通过利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在一种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提倡让幼儿自己带书,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大家一起看,一是可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二是带动不爱看书的孩子在一个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受到感染,三是每个幼儿都带来了自己的书,使共享的图书量增多了,四是从孩子们带来的这些书中,老师可以了解孩子在阅读中的喜好。但对孩子看什么书,老师有责任要把好关。因为孩子还处于是非观念不清的年龄阶段,而书中的情节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幼儿之间相互模仿会加速这种负面影响的范围,所以老师要从正面引导幼儿,让孩子发现奥特曼的一些优点,有时也可给幼儿自带书划出简单的范围,杜绝不良书籍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幼儿自由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可以在班中相对安静的区域为幼儿设立一个阅读区角或摆放一个图书架,师生共同收集、提供大量适合年龄班幼儿阅读的材料,并定期开展“好书推荐”的宣传,有目的地和幼儿一起补充、丰富一些经典的早期阅读材料,保证幼儿采撷有用的知识和精神食粮。同时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如晨间来园、课件活动、区域游戏、饭后,允许和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看图书,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二)制定幼儿自由阅读的规则,提出相应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自制力差,如果没有阅读规则和要求,“放羊”式的阅读很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在随意的阅读过程中不但没有收获,反而容易养成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自由阅读的规则主要应该确定以下几点:一次拿一本书,爱护书本,不争抢;在指定的地方阅读;看书时要安静,不大声交流,不随意跑来跑去妨碍别人;耐心看完一本再交换,等等。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把这些规则用画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下来,张贴在醒目位置,督促幼儿对照规则,自行约束。

(三)参与幼儿的自由阅读,给以积极地反馈和正确指导。

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自由阅读时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正确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做支持者,除了在阅读环境创造方面给予支持外,还要传授给幼儿阅读的技能。其次,老师要做引领者,为幼儿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帮助幼儿探索、学习、巩固、运用正确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成功地进行阅读活动。再次,教师要做观察者和咨询者,老师要走入幼儿中间,观察幼儿的阅读表现,当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地介入,提出指正。而当幼儿有疑问或困难时,也可以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最后教师要做幼儿自由阅读的参与者,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利用“向师效应”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热情。

(四)从幼儿自由阅读材料中挖掘素材,充实教学内容。

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篇7

随着幼教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 幼儿早期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亲子阅读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西兰, 后被引进到美国等许多国家。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幼儿基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不仅可以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 还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增进亲子感情, 从而推动家长自身素养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我园是借城镇化发展机遇而诞生的一所国办幼儿园, 幼儿园中的孩子多数来自乡村。笔者通过“亲子阅读”问卷、访谈等形式对41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发现, 家长对亲子阅读认识少之又少, 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漠不关心, 不重视亲子阅读, 缺乏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

目前我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亲子阅读的正确理解

不少父母都有开展早期阅读的意识, 但缺乏了解亲子阅读的内涵与价值。在阅读中, 不少家长简单地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 过分强调将阅读活动作为幼儿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从而把过多的精力投入于机械性地认字, 追求识字率, 片面地把孩子推向知识性、学习性的“工具式”阅读。这种阅读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功利性”阅读, 而忽视了亲子阅读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整体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二) 缺乏适宜的亲子阅读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地提高, 家长们经常都是陪着孩子参加奥数、艺术兴趣班, 相应地, 参与亲子阅读的时间就会减少。一方面, 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 孩子们与书本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另一方面, 家庭环境的布置不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部分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等, 但很少见到可供孩子阅读的图书;部分散居在家的家长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 经常邀请玩伴在家开展娱乐活动, 孩子的书房演变成大人们娱乐的“麻将房”或“KTV”,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利于亲子阅读的展开。此外, 部分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 从而凭着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购图书, 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

(三) 缺乏有效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目前, 大部分家庭在亲子阅读指导方面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家庭缺少正确的亲子阅读观, 亲子阅读活动成了刻板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家庭缺少对亲子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家长容易随着自己的情绪和兴致来指导孩子的阅读, 并没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偏重文字的阅读, 过分追求“结果”, 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也不予理会, 亲子阅读缺乏合作、对话, 不能有效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难以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因此, 我园通过《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寻求并改善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达力的发展, 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 创设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专门的小书房, 配备专门的小书架、书柜小桌椅, 没有条件的可以创设阅读角, 配备简易小书柜或小书袋。无论是书房还是阅读区, 光线一定要适宜, 最好备置台灯或柔软舒适的坐垫。

(二) 精心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

随着孩子年龄、心智、视觉、认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 父母在选择图书时也是有阶段性的:

0-3岁的婴幼儿, 选择一些视觉刺激、色彩明亮、图片逼真、画面生动、内容接近日常生活的可引起亲子间对话的卡片或简单的故事等。

3-4岁, 选择色彩明亮, 图画简单清晰, 便于孩子观察的拟人化的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童话等。

5-6岁,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扩大, 词汇量的增加, 想象力的丰富, 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 如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等, 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

(三) 提供多种阅读材料

除了书籍以外, 我们还可以提供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报纸、杂志、包装纸、书信、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以丰富孩子的阅读材料。

(四) 营造支持、愉悦的心理环境

亲子共读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 情绪上是一种享受, 父母不应多考问孩子, 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亲子共读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 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

(五) 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要爱看书、看报, 营造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遵循幼儿发展原则, 树立科学的亲子阅读观

阅读能给幼儿带来的乐趣有很多层面, 家长不能一味地凭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强加给孩子, 亲子阅读材料也有很多类别, 因此, 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遵循幼儿发展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石井勋博士指出:“孩子的思考过程是先整体再部分”。这充分说明孩子的学习特征是先记住再理解。因此, 在孩子进行阅读时, 需要让孩子先完整地接触阅读材料, 然后再逐个分解。如:阅读《小猫钓鱼》, 先要让孩子把故事从头到尾看一遍, 然后再有重点地“定格”画面, 进行指导、讲述。

(二) 渐进性原则

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中要理解孩子从开始接触阅读材料到理解和用语言表达, 甚至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只有在理解和用语言表达经历较长阶段后, 才能进入发表自己观点、见解的阶段。一般这个阶段往往要中班下半学期的孩子才能达到。

(三) 愉悦性原则

亲子阅读是指父母和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采取合作、对话与互动的阅读方式, 围绕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展开讨论、交流和分享的阅读活动。简而言之, 亲子阅读就是要让孩子“在互动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阅读, 在阅读中悄悄成长”。而不能把阅读当任务, 亲子间不能有任何紧张情绪。

(四) 可接受性原则

阅读材料要精心挑选, 要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要考虑难易程度。阅读的内容必须高于孩子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但经过一定的努力, 又能够为孩子所理解与接受。也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常讲的“跳一跳摘到果子”。

运用有效策略, 提高亲子阅读水平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 家长既是阅读者又是亲子阅读的指导者, 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策略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相互结合, 融会贯通, 有效地进行指导。

(一) 朗读感受法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 让幼儿倾听、感受家长的阅读。孩子最初的阅读主要是依赖父母的朗读, 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阅读”, 倾听、讲述是孩子的主要阅读方式。家长要将静止的面画, 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满足和实现幼儿阅读的愿望和需要。家长最好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 不仅增进亲子关系, 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观察理解法

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看书时, 通过每一页画面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也可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 帮助幼儿获得观察的技巧和阅读的方法。

(三) 角色表演法

在熟悉故事内容与情节的基础上, 家长与孩子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 共同扮演角色, 通过对话, 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 让幼儿得到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 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提高幼儿表达表现能力。这种宜静宜动的阅读方式, 必须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四) 创编情节法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 家长有意识地讲不完整的故事, 要给孩子留下提问质疑、创编情节的空间, 引导幼儿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鼓励幼儿创编情节, 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 提高其想象、推理、判断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 点读识认法

家长借助图书听画面及有关的文字材料, 让幼儿在指指、认认、讲讲、说说过程中学习阅读, 引导幼儿理解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在阅读中, 对于小班的孩子家长应帮助幼儿建立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对于中、大班的孩子, 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画面上的文字以及页码的位置、顺序等, 还可依照认识的字, 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努力引导幼儿体会文字的奥秘和神奇, 而不是关心孩子认识了多少字。

(六) 讨论交流法

高考物理考前策略与指导 篇8

考试即将来临,我只想结合多年的经验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一、围绕课本,注重基础知识

很多老师和学生选择在考前大量做题,有时是“饥不择食”式的搜罗各种“新题”来做,尤其青睐那些打着“高命中率”幌子的试卷,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成绩的目的,当然更希望能幸运地遇到原题。我并不能说这种做法完全不可取,但在我看来这样做让学生和老师都过于疲惫,事倍而功半。翻看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现如今的高考物理题难度在逐渐降低,偏题、怪题越来越少,而开放型和创新型试题在逐渐增多,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趋势要求我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梳理, 也就是回归课本。

围绕课本展开最后的冲刺复习是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效率的基本策略。这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很有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能力,保证该得的分一分不丢。围绕课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通过浏览课本理解最基本的概念、公式、 定理、定律,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对每个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都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做到把书读“厚”。

2.通过浏览课本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厘清知识脉络,明了各相关知识的关系,做到把书读“薄”。

3.通过浏览课本发现课本中的细节,如书中的阅读材料、课外实验等等在课堂上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这些往往是高考中信息题的原始来源,可在紧张的复习中抽出时间对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检索和思考,既调节了大脑,又可以为考试增加胜算的砝码。

二、归纳真题,把握高频考点

复习中我们难免要做历年的高考真题,做题时我们应该多个心眼,不要简单地做完了事, 而是善于总结归纳,对所做过的真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命题的规律,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高频考点”。这个工作其实从复习一开始就应该进行了,在此我只列述以下一些考点,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补充:

1.运动图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相互作用与物体平衡;4.牛顿运动定律和叠加体问题;5.平抛运动;6.万有引力与航天;7.功和功率;8.动能定理;9.机械能守恒定律;10.电场线与等势面;11.电路动态变化;12.安培力;13.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及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4.电磁感应以及图像问题;15.交变电流以及变压器与交流电路动态变化。

三、查漏补缺,扫除绊脚石

考前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自己还能掌握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对之前学过的所有知识进行一遍全面的扫描,排查漏洞,并强化修复,扫除绊脚石,让自己以最完美的状态进入考场。

查漏补缺这个过程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求我们在复习中随时做好备份和记录,以免遗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据可查、有洞可循。这里我提醒各位同学,在复习中所做的每一套试题都不要丢弃,要分类整理好, 并在每次考完后对卷中每一题进行标记(例如难、中、易),以备在查漏补缺阶段可以迅速寻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遗忘之处。

四、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每一秒

留给每个人的时间是相等的,尤其到了考前几周,时间几乎可以用秒来计,谁是最能合理安排时间的人,谁就拥有更大的优势,甚至掌握了成败的关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考复习中,更重要的是合理安排,统筹兼顾,争分夺秒,讲究效率。

1.制定计划,合理调整。在复习之初,就应该做一个整体的计划,比如一轮复习计划、二轮复习计划和冲刺复习计划,然后对每一轮的复习计划做具体的规划;也可以根据复习的进展安排周计划和日计划。不论哪种计划,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并合理调整,每个阶段的计划都要及时检查完成情况。

2.统筹兼顾各科复习。所谓“统筹兼顾”, 一是指兼顾学科特点,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侧重理解的学科,应安排整段的复习时间; 而对于语文、英语等侧重记忆的学科,则可利用相对分散的时间;二是指顾及掌握程度,对于薄弱学科,应重点突破。

3.掌握节奏,提高效率。复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复习的节奏,比如自己喜欢在早晨复习英语、在上午做理科题、在下午做文科题,那就要根据这个节奏安排能最大化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方式。

4.合理安排 “自由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所谓“自由时间”就是指那些没有具体老师指导的复习时间,这个时间段是由我们自己随意支配的。在“自由时间”里,切忌把全部学科都兼顾到的满把抓式的复习,也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复习。建议在完成当天作业的前提下, 每一个“自由时间”里有计划地专攻一门到两门学科,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提高复习效率。

五、调整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开头已经说过,高考考的不单是我们的学科知识,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考查。随着考试时间的缩短,我们中的很多同学可能心理压力越来越重,甚至面临崩溃,因此考前的心态调节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让我们能够轻松、自信地跨进考场迎接考验,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试。

1.正视紧张心理。对于考前出现心情紧张的现象,要正确对待,不必太在意,很多人都这样,即便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会紧张。其实,紧张一点影响不大,适度的紧张反而能克服自己的惰性,有利于复习效益的提高,只要没有紧张到安不下心就好了。

2.善于自我减压。很多人总是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压力太重。为此,对考试的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要善于自我解剖,自我减压,确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轻装上阵。

3.树立必胜信心。把握“不与别人比成绩, 只与自己比进步”的宗旨,以积极的心态、必胜的信心,做好考前的复习与准备工作。要正视自己,相信自己,相信经过前期的认真复习,加上考前的有效冲刺,必将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实现自我超越。

4.注意张弛相宜。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考前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白天复习强度不宜过大,晚上复习时间不宜过长。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复习之余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确保有充沛的精力投入高考。

六、掌握技巧,争取多得分

说到底,现今的高考最终要看的还是分数, 因此在这里总结三个得分技巧,供大家参考。

1.应试技巧。(1)拿到试卷,写上名字、准考证号等信息之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抓紧做题, 而是快速通览全卷,对试卷中的题目难易程度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以合理安排答题时间。(2) 答题顺序依次进行,按照组卷的原则答题最佳顺序应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3)一道题如果读了两遍仍然没有解题思路,要果断跳过,不要在上面浪费过多时间, 避免后面能够得分的题目却没有时间做的情况出现。同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一道题目没做出来而影响后面题目的答题状态。(4)注意控制答题时间,防止前面做得太慢后面来不及。(5)草稿编号方便检查,比如在答题时就应给需要检查的题号做记号,如答题需要打草稿, 那么不仅合理安排草稿,而且还要给草稿编上题号以方便最后的检查,这样你在检查时就不用再重新演算一遍了。

2.得分技巧。(1)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不要忽略,不要看到一个认为“正确”的结果就忽略其他选项,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本题的全貌,或此项上存在着“陷阱”。应该瞻前顾后、细心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对于不能百分百确定正确的多选题,要果断改为单选才是上策,稳拿一半分比一分不拿的结果更能让我们接受。 (3)规范答题,比如作图要准确,字母要书写清晰,单位决不能少,矢量要说明方向,功要说明正负。(4)认真审题,确保有具体要求的题目不因没按要求而失分,如有些题目中会要求保留多少位有效数字,g的取值,π的取值等等。 (5)对于多步骤的计算题,即便是跳步骤解题也一定要写出,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没把握的题少失分,不会做的题得几分。”

3.合理利用评分标准。高考评卷是按步给分的,千万不要一步到位,这可能会导致能得的分却没得到。(1)解答大题时,尽量根据题目写出相关公式,争取拿到公式分。(2)步骤中要先写基本公式,而不要直接写导出式。(3)不要将几个式子连在一起,仅写一个连式,做对了,没有基本公式分,做错了,整个式子分数全扣。 (4)对于最后结果的表达,要看题目要求,有效数字有要求的,既不能写错位数,也不能用根式、分式等其他形式表达,百分比一定要用“%” 表达。(5)有的评分标准中对数学表达式、联系式赋分较多,对结果赋分较少,许多考生在求结果付出了大量宝贵时间,耽误了其他题目的思考时间,如时间非常紧张,建议考生写出基本公式后,可考虑放弃最后结果的计算。

七、最后提醒

1.在考试前一天,将考试需要带的东西准备好,集中放进一个透明袋子里面,避免遗漏。

2.条件允许的,一定要在考前先去熟悉一下考点,确定考场的准确位置,熟悉一下环境。

3.考前几天注意饮食和睡眠,避免出现身体不适和睡眠不足的情况发生。

4.考试当天,着装力求舒适、朴素,避免奇装异服。

家庭建档指导工作策略探析 篇9

1. 扩大家庭建档指导服务对象的范围。

在目前的家庭建档工作中, 档案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型家庭, 但是社会中还有许多生活与生产相结合的家庭, 如种植户、个体工商户等, 此类家庭的经济活动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 不管是出于完善民间档案结构的考虑, 还是出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特征的考虑, 拓展建档服务领域, 帮助这些家庭建档也应成为民间档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 工商管理部门按照《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建立了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档案, 某些地区的农业管理部门也加强了种植户的家庭建档工作, 但是反映其经营状况、技术发展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的档案还未能有效建立。因此, 档案部门指导建档的重点, 首先应是建立资本核算、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变革、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档案, 然后再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 因势利导地对档案管理提出新要求, 逐步使家庭建档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2. 制定家庭建档管理规范。

目前, 有些地区制定了家庭档案管理办法, 对家庭档案的收集范围、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对开展家庭建档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 这些办法并没有划定各类文件材料的保存价值。从服务档案事业的角度来看, 不鉴别文件材料的保存价值, 不利于将有社会利用价值的档案从家庭档案中区分出来, 不利于档案部门对民间档案的监管和控制, 也不利于档案馆规划和组织民间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另外, 这些办法还缺乏对档案部门以及其他单位的建档指导职责、程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规定。因此, 还需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家庭档案管理规范。一是设定家庭档案的价值鉴定标准。着重说明哪些家庭档案符合档案馆接收进馆的标准, 对其可另立目录, 一式两份, 分别由家庭和档案馆保存, 使建档家庭能够重视对符合相关价值标准的档案的管理, 并帮助档案部门从众多民间档案中区分出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便于在建档之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和保护。二是应规定档案部门指导家庭建档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强调发现和抢救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民间档案的责任, 并据此形成一系列的工作制度, 如调查咨询制度、价值鉴定制度、档案登记制度、汇报统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3. 建立登记备案与定期查访相结合的民间档案监控手段。

登记备案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指导建档的过程中, 档案部门需要对家庭档案中有社会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的类型、内容、数量、保管价值、保存状况等进行登记, 以户为单位形成目录清单, 在档案部门备案, 作为以后监管的依据;二是在建档之后, 对家庭档案管理情况进行登记, 如档案材料的补充、损坏、丢失、交易、移交等。为了保证建档之后的有效跟踪监控, 档案部门需要对建档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查访, 了解每户建档家庭具有社会利用价值档案的内容、类型和数量变化,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走访、电话查访、社区家庭档案管理座谈会等形式, 掌握档案的保管现状、流向等情况以及档案所有者对档案的处理意向, 并及时记录和汇报查访中得到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查访活动不同于检查工作, 应该更多突出服务的色彩。

4. 创新符合公众需求、能激发公众兴趣的档案宣传和交流形式。

应考虑宣传交流与公众利益需求的对接, 选择档案工作中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从一些城市已经开展的家庭建档宣传活动来看, 家庭建档确实引发了广大民众极大的兴趣, 因此, 应该增加对以家庭建档为主题的宣传交流的投入。同时, 在家庭建档已有一定基础的社区, 档案部门还可以考虑协助建立以促进家庭建档和档案管理、培训居民档案知识和技能、宣传档案文化为目的的民间组织。

5. 鼓励公众向档案馆移交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私人档案。

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篇10

一、指导模仿,进行练笔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1.单项模仿式

即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或者练写的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个人的面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单项训练好比一台机器的零件,零件做好了,就能组装成一台合格的机器。结合阅读练习单项仿写,学生学以致用见效快。

如学习《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猜猜他是谁。

2.片断模仿式

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它不必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必要求有严密的结构。这种局部模仿,范文较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如学习《第一场雪》第四自然段整體到部分的构段方式,动态和静态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处熟悉的景物。片断训练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学生自取,形式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3.全文模仿式

着眼于整篇文章,进行随文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全文模仿式训练,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后面一课时进行。

二、发挥想像,进行练笔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常用方式有四种:

1.结尾续写式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练笔。

如《穷人》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 :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两个孩子有什么反应?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④两个孩子长大后怎样对待桑娜夫妇的?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2.情节扩展式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

如在教《詹天佑》时,课文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他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3.填补空白式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和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是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老班长牺牲后,“我们”如何走出草地,如何把鱼钩送达革命圣地,作者留下了空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这一情节补上,把“鱼钩”在途中的鼓舞作用表达出来。

三、引导理解,进行练笔

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同步是随文练笔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练笔写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方式有两种:

1.中心突破式

课文中常常有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作为主线,整体把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点明了中心,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笔:以“周总理的生活多么简朴啊!”和“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啊!”为总起句(或总结句),找出有关内容练写两段话。这种教学安排“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读文有感式

有些课文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写写体会,有水到渠成之妙。

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 他们要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发展思维, 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因此,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谈谈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才会有效。孔子曾说, 对于一件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 那么何愁他们不读书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因此,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强迫读书。

学生的兴趣不是说有就有, 说培养就能够培养的。读书的乐趣究竟在哪里, 仅仅靠激发是不够的, 桃子是甜还是酸只有尝了才能够知道。

2. 引导读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因势利导, 提供一些能激发读书热情的经典名著, 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眼球。名著作为阅读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其作用不容小觑。

3. 呵护读书。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防止走进“前劲十足, 后劲疲软”的误区, 学生在教师的激趣下“一时兴起”, 但是在这之后可能受意志薄弱、阅读能力较弱等困难的影响, 使阅读再次遭遇“冷藏”。要想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终生热爱, 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 那你就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二、做好阅读指导

我们把阅读看成是一项工程, 那么它的完成就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蹴而就的只能是“劣质”的“豆腐渣”。阅读就要通过老师的指导, 既不能让学生走弯路, 更不能走歧路。

1. 在“读”中感受。

一篇文章好不好、美不美, 就要通过读实现, “三分文章七分读”, “朗读是最有效的记忆、领悟和审美的途径”。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受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温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 让我们感受到与暴风雨搏击的力量之美;默念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青布长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联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生活奔波为全家操劳的父亲, 感动的是深沉无言的父爱。

2. 阅读时做好“略读”与“精读”的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打个比方, “精读课文”好比数学的“例题”, 略读课文好比“习题”, 学会了例题, 习题就会迎刃而解;总讲例题不做习题, 学生便得不到学习技能。所以, 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 又可以有选择性地“细嚼慢咽”, 又可以“走马观花”。

3. 选择阅读的图书。

有些书学生就不能读, 有些书学生不必读, 因此, 在图书的选择上, 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 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水平等特点的图书才对学生有益。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 能鼓舞人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堪为楷模的读物, 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益匪浅。

4. 扩展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 谈不到多, 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的经验, 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5. 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会摘录。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没有必要的积累, 谈深层次阅读就是一句空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 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 获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 应当让家长明白, 孩子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其次, 让家长知道具体的做法:给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空间, 给孩子选择足够多的好书, 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

2. 各学科教师的配合。

语文老师也要注重课外阅读。如果认为它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 就不对了, 它需要所有老师的关心支持。

3. 提供阅读的时间。

学生的阅读, 既可以安排在课外自主进行, 又可以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段。如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在班上开展名著阅读, 不是仅用一两节课, 而是设立读书时间———每节课拿出专门的几分钟请每位同学读上一段, 让阅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我校语文课提倡“20+25模式”, 教师的讲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阅读、交流与探究, 教师只是从中引导并适时地参与指导。

上一篇:施工范围下一篇:优化小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