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惩罚不良事件

2024-09-23

非惩罚不良事件(通用3篇)

非惩罚不良事件 篇1

近几年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疗管理部门的重视,医院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医患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社会信誉度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有研究显示,美国每个ICU住院患者在治疗当中,每天出现的医疗不良事件平均为1.7个[1]。为了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在维持原有的临床不良事件行政强制性上报系统的情况下,建立非惩罚性的临床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对于创建新型医院安全文化氛围,保证患者安全十分重要。我院以护理管理工作中最常见、最难控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本项研究的重点,将护理不良事件作为临床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的切入点,结合长期持续的医院安全文化教育和培训,在医院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推动安全文化的改进,促进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与合作,探索在中国大型教学医院中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模式与方法,最终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全体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07年1月至6月,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培训,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实施。

1.2 方法

前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发展和研究的现状;(2)医院安全文化和非惩罚上报不良事件的作用以及方法;(3)详细介绍将要建立的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目的、方法、作用、上报途径和方法等。

建立非惩罚性的上报系统:安全文化培训后,在医院建立非惩罚性的上报系统,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件,在前期试点的过程中,上报将取非匿名的方式以便于对上报人员回访,采集更详细的信息,以查找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医院管理原因。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上报情况和建立非惩罚的上报系统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建立医院安全文化是改进疗安全的首要措施

安全文化的建立是改善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Carolyn[2]在报告中指出,在医院和医疗机构建立安全文化,是改进医疗安全的第一步。改变以往的“责备和羞辱”的文化,分析错误的原因,研究错误的形成,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医院管理对安全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患者安全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医院内部建立上报系统,将信息上报到特定的人员,这个人员不但要具有临床经验,还要具有风险管理经验。风险和质量管理重点鼓励合作而不是个人独立的行为,这样可加强医院内部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成员们感到他们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患者安全,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3.2 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做到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找到可能导致差错的危险因素

非惩罚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在国外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3]。对于强制性的上报系统,主要收集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不良事件的有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自愿报告系统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关注更为广泛的医疗不良事件,主要是那些没有造成患者伤害或只造成很小伤害的事件。主动上报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尚未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相关部门可以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医疗服务提供方在组织中的薄弱点,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找到可能导致差错的危险因素,以便改进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上报系统在美国的医疗系统中近几年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4]。如美国的某医院在实施这种报告系统之后,第一年的不良事件报告率增加了60%。澳大利亚的患者安全基金会建立的临床事件报告系统,2年内医务人员共报告了280例患者跌倒事件。作为对跌倒事件的反应,人们设计了一个跌倒危险性评估表,对每一位65岁以上的患者住院时进行跌倒风险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患者在医院跌倒而导致骨折的人数明显减低[5]。

3.3 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而不是规避责任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后,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有了明显增加,从0.215%上升到1.123%。结果提示,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给医院管理带来一定的变化。如,2008年不良事件总数为375例,其中管路滑脱、院内压疮、跌倒排在前三位,医院管理人员对其中91例不良事件进行了现场调研,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接受调研的护士认为自从医院实行了非惩罚上报之后,工作压力减轻了一些,虽然社会压力和法律上的压力仍然存在,但是院方给予的减压大大缓解了她们平时紧张的心理,在工作中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患者的安全,而不是关注于如何规避责任。

结果同时提示,医院安全文化理念能够被接受,但是真正实行并且在工作中形成习惯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是我院两年以前开展的项目,目的是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倡导医院安全文化,提出上报受奖,不报受罚。护士们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对这种上报方式比较接受,同时也担心没有上报会受到行政责罚,但是长时间的惩罚的文化的影响和科室负责人对科室临床绩效的考虑,在上报的时候,并不是出现了不良事件立即上报,而是需要经过护士长确认之后,再考虑上报,尤其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仍存在漏报或者不报的现象,科室对不良事件的上报仍然采取谨慎的态度。

该上报系统到现在运行两年多,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不足。首先是缺少信息平台的支持,上报途径单一,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可以在设计上报途径的时候,采取一种更人性化的方法,便于护士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得到安全预警提示,及时进行上报,并及时得到反馈,这种方法将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是专业分析人员不足,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需要有临床工作经验和管理分析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还原和分析,随着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对专业分析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需求会随之增加。另外建立医院安全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一步调整策略和深入调查。

4 结论

建立医院安全文化是改进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途径。建立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帮助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管理,减少差错,该上报系统是建立医院安全文化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建立及效果。方法:将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和建立非惩罚性的上报系统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显著增加。结论: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帮助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医院管理,减少差错,该上报系统是建立医院安全文化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效果

参考文献

[1]Donchin Y.A Look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Human Erro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5,23(2):294-300.

[2]Carolyn M.Clancy[C].Testimony Before th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 Committee on Governmental Affairs.AHRQ,2004.

[3]Kohn JT,Corrigan JM,Donaldson MS.To err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1-6.

[4]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5]Morath J.Creating Safe Spaces in Organizations to Talk about Safety[J].Nursing Economics.2004,22(6):344-353.

非惩罚不良事件 篇2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开放床位1 380张, 共有55个护理单元, 护理人员979名, 其中, 男37人, 占3.78%, 女942人, 占96.22%;副主任护理师50人, 占5.11%, 主管护理师235人, 占24.01%, 护理师193人, 占19.71%, 护士501人, 占51.17%;本科及以上351人, 占35.85%, 大专440人, 占44.94%, 中专188人, 占19.21%;在编358人, 占36.57%;非在编621人, 占63.43%。

2 方法

2.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成立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的三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管理的指导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制订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 并不断修改完善;负责制订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 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 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讨论;负责对全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督察, 每月召开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 对本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讨论, 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管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 根据事件情节轻重及对病人的影响, 确定性质, 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 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 吸取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

2.2 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执行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遵循无惩罚原则, 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 并鼓励积极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件。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一经查实,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 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 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 或将损害降到最低。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经过、原因及后果, 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将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立即上报护理部, 其他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并如实登记, 给予处理意见, 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 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必要时封存, 以备鉴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 科室要组织护士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2.3 设立激励机制

2010年我院开始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但未设立激励机制, 2011年开始执行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管理原则, 并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行为, 对能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科室给予奖励[3]。每月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及个人予以公布表扬, 并在质控考核和绩效考核时给予加分, 每半年对上报前三名的科室予以奖励。

2.4 开展护理安全等培训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开展护士礼仪培训、护患沟通培训, 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服务技能和沟通能力,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化解护患矛盾与纠纷。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制订质量改进目标, 进行护理人员流程管理知识等培训,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强调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院的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护理服务系统设计与服务质量评估培训, 培养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他们的职业热情, 使他们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开展科研思维、法律法规的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科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强调不断钻研、学习新知识,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创新能力[4]。

3 结果

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 见表1。

4 体会

4.1 实施无惩罚管理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

长期以来, 护理差错大多都采取强制性报告制度。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分析个人原因, 查找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通过批评、通报和惩罚等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使发生不良事件的当事人和科室因担心受罚、受责而采取隐瞒或包庇态度, 不仅无法预防差错的再次发生, 而且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安全事故[3]。结果显示, 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无惩罚管理制度后,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由30.77%上升到7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最重要的是, 实施无惩罚管理后, 护理人员端正了对不良事件的态度, 能够正确分析原因, 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障病人安全。

4.2 实施无惩罚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 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无惩罚管理, 消除了临床护士的顾虑, 使他们积极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降低了护理风险。同时, 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性[5], 使得护理不良事件能够公开、透明, 从而得到积极分析、整改和反馈, 有利于保障护理安全, 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戴慧珊, 施雁, 毛雅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 2009, 23 (8) :2137-2138.

[2]杨莘, 王祥, 邵文利, 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30-132.

[3]章快芳, 傅佩芳.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8) :596-597.

[4]张建梅, 王金玲, 徐金梅, 等.护理软技能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1) :1947-1948.

非惩罚不良事件 篇3

1 医疗不良事件及相关问题

1.1 概念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

1.2 法制化进程

国际上的英、美、澳和日本等国,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国内的香港医院管理局对于不良事件的监管更加细化,实施分级管理和报告;国务院于2002年9月1日颁布实施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同时建立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2011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做了“一般”、“重大”和“特大”三个级别的规定,并明确了具体、严格的报告时限。

1.3 意义

为加强医疗安全隐患的管理,中国医院协会根据医事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从2006年起,在《患者安全目标》中倡议并鼓励医院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的自愿、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此倡议标志着管理理念的进步,表明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进入了科学、理性思考的新阶段。“非处罚”既可以使医务人员免除因报告不良事件而被惩戒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更多的医疗安全隐患,通过对报告信息的归因分析,使风险防范对策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应该说“报告机制”在隐患管理、医疗安全促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报告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分级

现阶段,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只是按类报告,即将不良事件分为医疗、护理、药物、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等几大类,并没有将各类进行级别划分和分级管理。鉴于此,作者仅就医疗、护理类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在临床工作中,这两类不良事件常见两种情形,一种是作用于患者之前即被发现和纠正(暂且称为“隐性”不良事件),患者并未受到损害;另一种是已经发生在患者身上(称为“显性”不良事件)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或引发纠纷。如果按照“报告机制”的要求和现行做法,“隐性”与“显性”不良事件报告时不作区分,其结果既不利于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明晰的信息,也不利于培养临床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缺乏奖罚

以“非处罚”为条件鼓励不良事件报告的制度设计,有效减少或杜绝了少报甚至瞒报的现象。但是,主动报告即不处罚的负性作用,会导致管理者和当事人对不良事件关注重心的偏移,精力会更多的放在发生不良事件后是否主动报告,从而忽视了对早期发现隐患及有效防范的足够重视,也就是说,“非处罚”不足以鼓励“隐性”不良事件的“发现者”和“堵漏者”,也难以警戒不良事件的“制造者”。事实上,这种管理取向的偏移,与现行法律精神是相悖的,缺乏奖罚可能对阻却“隐性”发展为“显性”不良事件的积极性产生消极作用。

2.3 认识误区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简称《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非处罚”需要重新认识和解读。第一,“报告机制”容易使人产生认识上的差异,“非处罚”仅仅是倡导、鼓励不良事件报告的一种手段,而非只要报告即不处罚、不处罚才报告;第二,按照《规定》的要求,按时限主动报告是法定义务,少报、瞒报应当受到相应处罚;第三,在解决纠纷的实践中,判定医方是否存在过错、是否进行民事赔偿的关键,不取决于此前是否主动报告,主动报告不是免责的法定情形,或者说,“报告机制”的“非处罚”不符合《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本意。

3 思考及建议

3.1 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WHO建议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建立安全医疗体系的第一步[2]。我国响应建议而建立的“报告机制”,为隐患管理和安全促进奠定了认识与实践的基础。伴随社会法制化的进程和WHO“第一步”的稳步推进,“非处罚”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我们注意到,“非处罚”至少有两个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一是对那些安全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的个别人不能产生足够的教育作用。二是不利于激发医务人员主动发现和弥补潜在隐患的积极性。因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不良事件分级管理和奖罚机制,对于促进医疗安全十分必要。

3.2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香港医院管理局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香港医院管理局将不良事件分为0~7级,0级的判断标准是发生不该发生的、在作用患者前发现并有效避免;1级为虽然作用于患者,但没有发生不良损害;2~7级是从患者损害轻微到损害严重类推。基于此,笔者建议学习香港医院管理局的做法,在原有“报告机制”的基础上,对不良事件实行分级报告和管理,这样有助于体现“报告机制”的潜在价值。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级管理不仅符合国家卫生部《规定》的精神,同时也利于实现管理的最佳效能,即在不良事件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分级实施重点管理和环节质量改进,对于减少“显性”或提高“隐性”不良事件所占比例具有实际意义。

3.3 建立奖罚机制

毋庸置疑,“报告机制”在倡导和鼓励不良事件报告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这一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非处罚”阶段显然落后了。笔者认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需要奖罚并重。因为,对于报告不良事件的非处罚,只是免除了医务人员因报告而被处罚的担忧,对于及时有效地避免“隐性”不良事件尚未达到激励目的。如果以香港分级标准作为参考,首先建议对0级不良事件报告建立必要的奖励,鼓励善于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者,同时通过报告的信息分享警醒医务人员使之举一反三并查疑堵漏,可以有效避免小隐患在患者身上酿成大缺陷,可以激发全员参与质量安全事件源头预防的积极性。第二,对于确属个人失误原因造成的医疗不良事件,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奖惩分明利于人事管理并对当事人起到警醒作用[3]。试想,如果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的关口前移到0级或之前,相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将大幅下降,保障患者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4 制订新规范

《规定》已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执行5年多的“报告机制”与《规定》除法律地位不同之外,还有许多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报告机制”与《规定》在概念和事实上没有本质区别的话,二者如何衔接及整合?“医疗不良事件”的名称、定义是否与《规定》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相统一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探讨。为此建议学者、医院管理同仁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做出科学、严谨的规范。

4 小结

医疗行业具有高风险和风险无处不在的职业特性,不良事件分级和必要的奖罚是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只有创新思维和提高管理效能,才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此,希望与医院管理同仁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建立之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10-11.

[2]张振伟.摒弃处罚,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EB/OL].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版),2007,33(25)[2011-04-20].http://www.cmt.com.cn/article/070705/a070705a0903.htm.

上一篇:高职师范类下一篇:合理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