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共12篇)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1
摘要:社会化媒体、传统电商平台、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和推荐态度, 以及动机、形式和内容、路径和影响力等, 各自具有特征的差异和优劣势。企业可据此更好地利用意见领袖开展营销。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传统电商,社会化电商,意见领袖,推荐模式,特征比较
引言
互联网的普及和“web2.0”各种应用的深入, 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和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以淘宝网、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渐平稳, 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 , 如社区、论坛、微博、贴吧、社交网站等, 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社会化媒体的工具功效, 从生活娱乐领域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社会化电子商务 (social commerce) 作为电子商务一种新的衍生模式, 借助社会化媒体, 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 辅助商品的购买和销售, 如蘑菇街、美丽说等, 近年来也成为一大热门。
社会化媒体、传统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三类平台, 都为消费者提供了分享和讨论机会和渠道, 并自发形成了一些网络意见领袖, 成为网络口碑的重要来源和传播渠道。意见领袖通过网络, 发布自己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感受, 分享自己的经验, 并向大众推荐产品。凭借其对产品的熟识度和专业性, 以及其在网络中展示的个人魅力, 意见领袖成为许多消费者了解相关产品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影响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 不同平台和商业模式下, 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概念界定
1.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意见领袖, 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 经常为他人提供某些方面客观信息并加以主观评判的人。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意见领袖, 特指那些通过网络等媒介, 发布产品和服务的分享和体验, 并得到大众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人, 又称“网红”、“达人”等。
2.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 是一种包括视频、文本、音频、图像等多样化形式, 能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其本质是传播媒介, 利用它, 人们能够彼此分享信息、意见和观点。论坛、社区、博客、微博、播客、社交网络等是社会化媒体常见类型。
3.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
(1) 电子商务, 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
(2) 传统电子商务平台, 是指以产生直接交易为主要目的电商平台, 如淘宝、当当、卓越等。
(3) 社会化电子商务, 是借助社会化媒体辅助销售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 它包括多种类型。本文所研究的社会化电商平台, 是指以美丽说、蘑菇街为代表的购物分享平台。
三类平台意见领袖推荐模式
社会化媒体、传统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三类平台, 都自发形成了一些网络意见领袖, 然而, 这些意见领袖对产品的推荐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1.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
论坛、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的意见领袖, 来源于各产品领域有一定专长和知名度的“达人”、“专家”, 或论坛的版主等, 其推荐产品的领域较为广泛, 其中以科技、电子产品领域最为常见。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如图1所示。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较多的追随者和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 他们在社会化媒体上推荐某种产品时,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人对该产品的看法。
2.传统电子商务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
以淘宝和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传统电子商务网站, 近年来也一直在尝试走社会化之路, 除了在已有的电商网站, 如爱淘宝、京东社区上构建社会化平台之外, 还在消费者购物时, 以各种方式向消费者进行产品推荐。
传统电商平台意见领袖, 主要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人, 或者各个领域的专家等, 由于他们购买过某种产品, 故而被商家作为范例, 用于吸引消费者点击, 进入产品销售页面。其推荐领域为电商在线销售产品所覆盖的领域。传统电商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如图2所示。
3.社会化电子商务意见领袖的推荐模式
蘑菇街、美丽说等社会化电子商务, 将社会化媒体的分享推荐功能与电子商务购物功能有机结合, 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社会化电商意见领袖是被平台认证为“达人”的网络红人、设计师、搭配师、时尚编辑等从事时尚职业者。目前, 其主要推荐领域为服装、美容、护肤等时尚领域, 推荐模式如图3所示。
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意见领袖, 主要是通过主动分享购物经验和搭配心得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 并附购买链接, 以此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三类平台意见领袖推荐模式特征比较
1.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态度与动机
(1) 传统电商平台意见领袖与社会化媒体、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比较:前者多是被商家用于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态度较为被动, 推荐的动机是商家用于促进产品销售;而后两者, 则是主动地分享知识或经验, 态度更为积极主动, 因此, 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大。
(2)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与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比较:前者是以交流和分享知识与经验、增加追随者、提高关注度为目的, 主动发表自己对某产品的观点和看法;后者则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促进产品的销售为目的, 主动分享购物经验和搭配心得, 如全方位展示商品、商品在各状态下被使用或被穿着状况。
2.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形式与内容
由于平台性质和推荐模式的差异, 各平台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各有不同。
(1) 传统电商平台意见领袖推荐产品, 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描述的内容是该产品受意见领袖的青睐程度, 如“某某知名意见领袖或者一定比例的意见领袖选择购买某商品”, 与他人之间不存在互动交流, 属于单向的推荐方式。
(2)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推荐产品, 是以图文结合为主要形式, 发表的多是自己对某产品的观点和看法, 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属于交互式的推荐方式。
(3) 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的推荐形式, 是以图片为主、少量文字为辅, 发布的内容最丰富, 主要包括产品信息 (如产品相关具体细节描述、图片展示和店铺链接) 、产品购买或使用的心得等, 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亦属于交互式推荐方式。对消费者而言, 该推荐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他们更方便地了解和购买产品。
3.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路径与影响力
(1) 传统电商平台意见领袖主要是通过吸引消费者点击、进入所售商品界面, 影响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主要影响的是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路径, 对产品本身并未涉及太多, 说服力较为缺乏。又由于意见领袖的态度较为被动, 真实度和可信度有待考证。所以, 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一般。
(2)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推荐产品, 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 发布自己对产品的观点和看法, 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 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这一过程直接涉及产品, 并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对产品的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一过程发生在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搜集阶段, 并未具体涉及商品的购买环节, 因此, 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就较为局限。
(3) 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是通过主动分享购物经验和搭配心得, 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 并附购买链接, 以此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促进产品销售。其推荐信息的全面性, 很好地弥补了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推荐产品中存在的局限性。由于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主动参与产品的搜索、购买和使用环节的经验分享, 所以, 对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和购买都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社会化媒体、传统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三类不同平台意见领袖的主体差异、推荐产品的态度和动机、形式、内容和路径的差异, 造成了他们在产品推荐影响力上的差别依次为:社会化电子商务意见领袖推荐对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影响力最大;其次为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传统电子商务平台意见领袖影响力最弱。
2.建议
(1) 传统电商商家们简单地利用名人效应吸引消费者, 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但这种营销方式存在形式内容欠丰富、缺乏与消费者互动等不足。因此, 该平台意见领袖推荐产品的方式, 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未来商家可通过与意见领袖合作推出产品等方式, 吸引意见领袖积极参与到产品的推广中, 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 实现共赢。
(2) 目前,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更多的是影响了消费者对某产品的看法和观点, 在以后的营销工作中, 可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 让意见领袖在产品销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较成功的社会化电商平台意见领袖推荐产品, 目前主要集中在时尚产品领域, 如何将该模式推衍到对其他产品的推荐, 拓宽盈利空间, 是社会化电商平台进一步发展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瑜.网络意见领袖对女性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4.
[2]连环.网络意见领袖的营销价值及实现[J].电子商务, 2009 (7) :35-37.
[3]马凌, 邢芸, 陈昊天.我国社会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4 (5) :167-168.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2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和认真处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积极的有益的思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研究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具体说,也就是如何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文化软实力却远不及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依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打造,强势文化属性的提出必将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西方的各种后现代文化思潮、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大量涌入并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文化构成;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数量与质量存在着诸多矛盾;而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的匮乏也难以对文化的规律性研究;相当多的执政官员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使得文化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从国际形势看,强势经济带来了强势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使文化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并力图促进文化的一体化,可以说,当代世界严峻的文化形势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课题的提出尤为关键。
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现实中,如果不顾及到现代性和传统性之间在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和殊异性,那么,在文化选择上就会出现两种极端或偏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某个阶段。有一种理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这是不全面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相对于当下现实的文化而言的。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除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之外,还应包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同时,在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优良传统,也有糟粕、不良传统,而事实上精华与糟粕、优良传统与不良传统往往交错在一起,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呢? 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对于这些古文化, 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是毛主席的观点,仍然适用于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这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地继承的方针仍然是正确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整个中国历史传统在许多人心目中日益淡薄, 有的人甚至耻为中国人。有鉴于此,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号召和支持文化界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完全正确的。但这决不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而是对传统文化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充分地融人中国现代文化之中, 这也是对批判地继承方针的真正贯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将有机地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之中, 而且将融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行的开拓过程,更是一个培植文化土壤与引进具有生命力的希望种子的培育过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其最新成果,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即是文化系统价值体系的构建。历史的实践的时代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正确把握和认真处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批判地继承是对传统文化唯一正确的态度,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优秀传统,吸纳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楠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J],探讨与争鸣
突破传统商业模式 篇3
刚开始起步时,要选择一个点做到最好。
手中握有技术,胸中怀着无限壮志,崭新的大学生创业者群体并不害怕挑战现状、参加一场大卫与歌利亚式的战斗(编者注:源自圣经,意为以弱胜强的战斗)。通过集中聚焦于某些效率低下或有潜在改进空间的领域,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正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成功变革。
家具行业或许是最为传统的行业之一,这正是22岁的Emory大学的学生肖恩·贝尔尼克(SeanBelnick)创办BizChair.com网站的原因。贝尔尼克的目标是简化家具购买流程,直接出售给客户。2008年他的销售收入可达4,200万美元。“我看到这个行业实际上没有在网络上出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可以创造出一种向人们出售家具的更有效方式。”贝尔尼克说,“客户赚到了,我们也赚到了,大家都很满意,除了那些中间商。”
贝尔尼克知道,要和资本实力大得多的竞争者挑战,独辟蹊径是很重要的。BizChair.com现在销售一系列不同的办公和家用家具,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则主要集中在办公椅上。“开始的时候,找出一个关键点来,要把这个点做得比其他所有的竞争者都好。”贝尔尼克说,“一旦成功地建立起你的初始地位,就能从此实现发展。”
对于29岁的苏尼尔·拉贾曼(Sunil Rajaraman)与两位合作伙伴来说,专注和效率也同样重要。他们开始着手改变好莱坞做生意的方式。他们三人了解这个行业对于变化反应迟疑,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创办Scripped.com网站,这是一个专业培育、购买和出售剧本的在线市场。
“我只是遵循生活中的拱形哲学。”拉贾曼说,“如果我看到一个体系中没有效率的地方,就得修正它。Scripped.com只是一种更聪明的办法,确保最有才华的作家能为他们的作品找到出路。”拉贾曼是一名MBA,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
利用有限的资源,创始人们知道他们必须聪明地选择迎接竞争或是公司被风险摧毁。“许多新成立的公司想同时尝试得太多。”拉贾曼的合伙人弗瑞尔(Zak Freer)说,他是一名南加州大学的MFA。
“我们知道必须建立一种战略,专注于吸引有才华的作家,而不是面对所有人来做全能的网站。”另外一名创始人巴克利(Ryan Buckley)说,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他们这一战略的回报是:迄今为止,有超过11,500名作家在该网站上注册,今年的销售预计达到10万美元。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塔布赛村位于大青山的南麓, 距离政府所在地——察素齐镇25公里。塔布赛村现总户数558户, 总人口2318人, 村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1]。塔布赛村的文物建筑乌兰夫故居建筑群规模宏大, 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塔布赛村的庙会和孟氏家谱是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其中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该村举行, 孟氏家谱传承至今约有200年历史。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学方法
黄汉升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中也指出“对现状的研究, 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 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2]。文献学方法为该课题建立了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1.2.2 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法是来源于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田野调查法属于定性研究, 是“直接观察法”具体的实践与应用, 该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事实性的材料。
1.2.3 口述史方法
口述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在一定范围和意义上能够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课题成员将运用口述使方法获得的资料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 从而获得其无可替代的实际价值。
2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结构的特征
笼统的表述农村体育, 就遇到一个难以把握的连续变化的对象, 导致现在不少研究难以获得一致的认识[3], “中国传统村落”体育在实质上是农村体育的一部分, 要对“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结构类型进行建构则必须提出针对性的建构模式, 莫丽霞在《村落视角的性别偏好研究:场域与理性和惯习的建构机制》中提出的“场域与理性和惯习的建构机制”理论从实质上弥补了对人类行为单纯的从某一个侧面解释的缺憾[4]。该课题基于该理论将对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从场域、理性和惯习进行分析。
2 . 1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场域环境
任何人在社会中的生活空间都是有限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其场域环境的限制与影响, 反之, 场域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处于该场域环境的事物。村落是村落体育发展所在的空间, 村落体育则是村落孕育的具体事物, 村落这一场域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村落体育的发展。
2.1.1“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一般特征
村落建设一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 体育事业也不是现阶段村落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以其发展仍处于更加薄弱的环节, 村落体育特征也多为共性问题。通过对塔布赛村的调查, 发现了一些目前“中国传统村落”体育所面临的共性特征, 主要现状为体育机构处于缺失状态;体育体制也处于空白阶段;村落中无直接负责体育的相关领导;体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同样处于无责任人的状态;村集体经费紧张;对于体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专门性的体育活动场地;体育文化站点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缺乏;“三农”政策下体育设施的建设集中在全民健身路径上, 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从上可以看出, 村落体育管理机制的欠缺、经费的严重不足、专业体育人才匮乏和体育政策实施实效性差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所面对的。
2.1.2“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差异性
目前, 全国的2 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在体育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入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往往都拥有着各自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许多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文化遗产, 因此, 因各村落承载着的文化遗产不同和呈现的形式也不同, 有的只是季节性和仪式性活动中才进行, 而有些则已经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 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部分, 活动时间也较长些。在调查的塔布赛村其体育活动往往集中在农历正月和传统庙会时节, 其他时间进行的就相对较少, 但就内蒙古其他“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达慕而言, 其活动范围较广, 时间也较长。
2 . 2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理性和惯习
人的理性和惯习受所处社会结构 (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的限制, 所以理性与惯习是在特定场域内所形成的, 并跟随场域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2.1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理性
“中国传统村落”中村落居民体育的理性是经济与非经济、传承与变迁共同交织下产生的, 在不同历史阶段, 各因素影响的比重也各不相同, 传统农耕时期非经济和传承因素是影响村落村民体育理性的主因;社会快速变迁时期, 则经济和变迁因素是村落村民体育理性的主因。在塔布赛村的调查中明显感受到村民们更加关注当选“中国传统村落”是否能为其带来经济价值同时是否应该改变现有村落环境从而更加符合这一名称, 村落村民无法感知现有村落文化的实际价值。
2.2.2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惯习
“中国传统村落”中村落居民体育的惯习通过村落悠久的历史得以积淀下来并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保持和促进村落体育活动发展上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如塔布赛村的正月和庙会时节的体育活动这是村民们一年中必须进行的, 在其它“中国传统村落”中也有相似的状况, 而且惯习的力量对村落体育的影响更加持久。
3 社会变迁下“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建构与发展模式
3 . 1 建构完整科学的场域环境
加快农村整体建设力度, 提高农村整体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实现农村体育发展责任制, 加强建设成果监督;促进村落体育运行机制建设, 实现财政投入公开透明, 专款专用;提高“三农”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结合村落发展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扶持;加强基层专业体育人才队伍的培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体育人才下乡入村的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村落保护氛围, 提高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打造传统村落保护成果交流平台, 促进村落保护的科学性。
3 . 2 引导正确的体育理性, 保护传统村落惯习
加大对保护传统村落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工作, 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 发掘传统村落潜在的巨大价值, 使村民自觉维护生存环境, 从而促进传统村落的良好保护与发展;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健身活动, 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改变村民原有的对体育的认识, 明确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传统村落原有惯习的保护, 对于面临消逝的良好传统惯习要加强建设与引导, 培养相关传统活动的传承人, 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在传统风俗活动的组织中拓展相关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带动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
3 . 3 创新多元的发展模式
“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着潜在的旅游资源, 但其发展模式不能急于定位在旅游产业上, 应结合村落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确定最终发展模式, 实现多元的“中国传统村落”发展模式, 从而也促进和带动多元“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发展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可以参考与借鉴:第一, “源生型”发展模式。立足村落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 衍生出属于该村落所特有的发展模式或文化特色体系, 使居民生活与居民, 文化与村落形成一个整体, 和谐发展。如: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特色村”, 发展具有特色的第一产业而依托独特自然风貌或特色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则发展“特色旅游村”或“特色项目村”。第二, “组合型”发展模式。与村落附近的其他村落或城镇形成各自的特色, 但又可以形成一个特色带, 共同组合发展。第三, “依托型”发展模式。依托大的场域环境, 发展适合于整体场域环境的村落模式, 在大的场域环境中谋求发展。第四, “保存型”发展模式。对于发展处于“原始”阶段, 发展条件仍不具备的村落, 应以“保存型”的模式进行发展, 不可急于开发, 从而造成对传统村落的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要: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 “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的发展方向成了一个迫切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该课题以塔布赛村为个案探索“中国传统村落”体育结构类型的建构和发展模式。结论为:建构完整科学的场域环境、引导正确的体育理性, 保护传统村落惯习和创新多元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社会变迁,中国传统村落,结构类型,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内蒙古住房与城乡建设网[EB/OL].http://www.nmgjsw.gov.cn/.
[2]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罗湘林.农村体育的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5 (3) :17-26.
[4]莫丽霞.村落视角的性别偏好研究:场域与理性和惯习的建构机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5.
[5]中国传统村落网[EB/OL].http://ctv.wodtech.com/.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篇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观念体系和知识体系,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加入Wr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既是资本扩张与增值的经济过程,又是思想文化激荡·与碰撞的政治过程。作为经济和政治过程的统一,经济全球化在产生经济整合的同时衍生出文化冲突,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引发民族及地区间的摩擦。加入W10势必加剧这些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6
关键词:网络会计;模式;会计目标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ode and network mode
GuoQingQi
Hebei TangYin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063000
Pick to: network times changed the whol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therefore, change the form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 also sway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heory, a new accounting model - network mod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and network mod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ccounting mod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Keywords: network accounting; Mode; Accounting goal
1.1网络经济发展背景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挑战,众多学者开始对于新的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改革进行研究。关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变革: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阿妮塔 S霍兰得(A.S.Hollander)、埃里克L德纳(Eric L.Denna和J欧文彻林顿(J.Owen Cherrington等人在《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Business Solutions》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设计、使用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他们提出:建立一个将组织中的生产、会计、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联系起来的业务过程以及业务事件,并引入一种识别业务事件和过程的模型——资源(Resource)、事件(Even)、参与者(Agent)和地点(Location)即业务过程 REAL在分析传统会计体系结构及其计算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改进传统体系结构的方案;以业务过程/事件的概念模型为基础,规划和建立支持业务过程和管理活动的 IT体系结构;考察会计系统性质上的变化对识别和控制业务、信息过程风险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控制设计的影响。
阿妮塔S霍兰德等人的事件驱动会计事项法为建立崭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方法和框架,在世界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而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对未来会计也有着相当程度的认识对于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
(1)“网络财务”论。“网络财务”这一概念是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厂商用友集团于1999年底率先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含义,目前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定义。
北京大学姚国章教授在《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相比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二是数据传输方式无纸化、网络化;三是财务、业务高度协同;四是高效集中式管理;五是高度实时动态管理;六是支持强大的远程处理。章教授指出网络财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财务信息处理的要求,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方式、方法、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现代企业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网络财务并非传统的手工会计的“模拟系统”,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同21世纪社会、信息和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崭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这一称谓是从“会计工具论”的角度来考察未来会计的,“网络财务”提法是否科学,这些特征描述的是否全面、准确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正在一步步走入经济生活。其迅猛的发展在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应改变,不可避免的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会计传统内容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于是网络会计模式便应运而生。
1.2网络会计的概念
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 是计算机网络化的会计系统,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实现了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是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计算的一种全新财务管理模式。网络会计自诞生伊始就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传统会计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3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在线反馈。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每一项变动都可以实时予以反映,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
(2)全面反映。通过在线访问,信息需求者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所有企业开放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要。
(3)实时分析比较。网络环境下,在线数据库包括网上所有企业的信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正确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2、传统会计模式与网络会计模式会计目标的比较及评价
2.1会计目标的概念比较
“会计目标作为会计实践活动(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境界,离不开特定环境的影响。”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有一定方向和目的或是应达到的境地和标准,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的目标只能使使用者初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无法传递和满足投资者实时需要和特殊需求的信息。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提供会计信息成本的低廉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内、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定义网络信息时代下的会计目标。
2.2网络会计目标的优势
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在网络技术下会计数据的处理相当及时,业务一旦发生,经确认后即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到会计信息系统随即检测,时效性显著增强,用户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查询到所需要的内涵明确、能直接看懂和不需要进行再加工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网络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信息供给、信息鉴证和信息消费三个方面的内容。
2.2.1信息供给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传统会计目标仅注重现有投资者是其一大缺陷,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使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注意,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增强其发展潜力。网络的应用使得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比较简单的事,他们只需直接登录公司网页或到相关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即可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象在传统形式下,必须找到公司财务报告和某些重要的申明等书面资料才能获取信息。因此潜在投资者必将成为网络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当时959家上市公司上年度的年报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5万份,平均没加年报下载了5000次,现实出资本世上极大的潜力和强大的潜在投资者。
(2)提供的会计信息
由于潜在投资者的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更需要的是能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而来决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所以网络时代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决策相关性。在网络时代,由于集成化的优势,企业采集和处理的信息日趋细微化(细到各部门各岗位各事件),所以可提供给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的详细信息;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相对简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被广泛使用后将提高信息的决策相关性。②面向未来。企业利用网络及财务分析软件可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企业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回答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③实时信息。有了网络,用户可随时进入公司网页或在有关搜索引擎上搜索当日、当时企业的情况,因为企业已将信息集成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④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信息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网络时代,非财务信息将给使用者许多新的信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革。成本与管理会计。中信出版社。2008.7.
更新传统早读模式 篇7
但是在传统的早读课模式中,普遍存在着认识误区。 比如说,个别教师认为,1.早读课不是正规课,教师不到班无所谓。 2.早读课便是让学生读,于是放任学生去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效率低。 3、对全班同学无差别对待,布置的任务仅仅是预习、复习,没有注意分层教学,去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激情。 某些学生存在以下现象,1、早读课无计划,每天只要翻开书本,不管哪一页,就开始读,以至于第二、第三天还是读那几页都浑然不觉。 2、有些学生默读,懒于开口,此乃早读之大忌。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性学科,必须大声诵读, 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兴趣,以至熟能生巧,脱口而出。 3、 有些学生仅仅满足于书本内容的诵读,完成任务后,还是不停地反复读,其实凭有些学生的能力,完全可以突破课本,进行拓展。 早读课,应是完成规定任务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分层自我提高的绝佳时机,可惜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意识。 4、部分学生似乎是在大声读,其实没有用心去读,去归类,去记忆,没有成为朗读的主人,流于形式。 5、一些学生在刚开始时,激情饱满,但无法持续,在早读课的后半部分,教室里近乎偃旗息鼓。
创新是灵魂。 我们必须动脑筋、多思考,剔除传统早读模式中的糟粕,更新早读模式,让早读课激情飞扬。
1.每堂早读课,教师都应提前备课, 给定任务, 任务适中,让所有的学生在早读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心理实验证明,记忆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在规定时间内背诵的效果越好。 切记不要布置过多早读任务,如果任务的达成遥不可及,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态, 西方有句谚语:“ 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要时刻让学生感到不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应精选、丰富晨读内容。 可以背单词、词组、对话、经典的句子、美文或者写作范文。
3.利用各种早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自读、跟录音同步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背等。
比如说,全班经常性地把前面已学单词、词组,归类的重点句型跟班上某一个学生齐读, 花三至五分钟时间就够了, 每隔半分钟至一分钟换一个学生领读, 学生习以为常后,领读的学生不用走到讲台前,坐在位置上领读,非常紧凑,不会浪费时间,何时换人领读,把权力交给课代表。 经常轮回反复地读,对语音不敏感的学生在临考前都能读得很到位,许多读得好的学生也有机会展示自己。
4.早读课不仅可以务实基础,还有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 魏书生说过,大凡有成就者,做事都能达到忘我境界。忘我境界乃是一种至高境界。他建议,要培养孩子投入地做某件事,不妨从一分钟开始。 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每天花一分钟去背课外最需要背或是最喜欢背的东西,并且在英语书上做好记录,超越自己是每个学生前行的动力。 时间花的不多,但学生们课外的东西积累了,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渐渐地,因为孩子们早读效率的提高,最后留给自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分钟。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5.把学生声音宏亮作为评判好坏的第一标准,教师要做大声朗诵的典范,引领学生。 只有书声琅琅,才能读出语调、 读出韵味、读出语感,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也可以适时在教室中巡回,个别辅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现象。
6.早读也应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要引导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比如说,四人为一小组,一起预习、复习、背诵,小组间进行竞赛读、背,看哪一个小组声音响亮,语音语调优美。 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中学生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而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7.应营造自由宽松的晨读氛围,不要让晨读带给学生额外的负担,要让他们悦读、悦背。 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是优化晨读氛围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晨读氛围的核心,教师的鼓动性是优化晨读氛围的外在推动力。
8.对早读内容应及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检测, 步步为营,当日事,当日毕。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过滤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备好早读课,上好早读课,真的是奥妙无穷。
1.早读课作为我们课堂之外的补充,可以查漏补缺,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后进生重拾信心,优秀生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2.早读课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自我,在竞争中超越自我,喜爱早读,以至于热爱英语。
3.早读课因为与四十分钟课堂形式的不同,教师可以更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增加师生情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在我们全力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更新传统早读模式势在必行!
摘要:海门市课堂改革口号犹如一缕春风吹拂大地: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怎样才能通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后学生就能有效的吸收?怎样才能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鼓励学生们在合作探究后能踊跃地展示?作为每天英语课堂的前奏曲英语早读课作用不可低估。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8
一、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一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肥沃土壤。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就没有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无法建立。我们要充分运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努力使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绽放新的光辉。中国近现代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过“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观点。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 我们对传统文化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 到了“文化大革命”, 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摧残。改革开放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 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我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
二是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否定中国文化诚然不对, 但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也是错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不乏糟粕的东西, 必须对这些东西加以剔除。如封建礼教、等级观念等观念就是需要剔除的糟粕。“尊君”的权术思想和“守拙”、“无为”等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都有一定的消极意义。我们不能一说要重视传统文化, 就把古代的经典奉为至宝, 认为只要熟读经书就会无所不通, 就是掌握了传统文化, 就可不加鉴别、不加批判地全盘拿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弘扬, 必须采取“扬弃”的辩证态度, 才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 构建出能够反映国人共识的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要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是为了在历史的高起点上创造出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而不是要回到过去、守旧复古, 更不是像有人提出的用儒家思想来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继承创新, 整合与创新传统文化。
一是认真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 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我们要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 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 汲取合理思想内核,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当前, 特别要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 “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 “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 等等, 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 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二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保证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是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发扬创新精神,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既要对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合理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 同时又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把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 以此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要更加自觉、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努力探索、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在开展各种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中, 要把握正确的导向, 努力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和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国搭建起相互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 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和支持, 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一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我国在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还不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 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喜爱传统文化,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要切实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 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 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使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渗透和融入到人们生活之中。要推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 在现代信息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要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将传统文化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重视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倡在学校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讲座, 鼓励青少年研究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营造热爱民族传统的良好风气, 培养青少年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 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文化资源, 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类基地, 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 是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 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要鼓励支持文学艺术家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创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 扎根现实生活, 紧扣青少年思想脉搏, 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 给广大青少年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要义, 让他们逐渐接受, 并逐步内化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给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以强大动力的同时, 更能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以启迪、烛照、支撑与抚慰。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要有传承, 更有辨析、择取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更相融、更协调, 才能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必须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形成国人共识的、反映中国现实发展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 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 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我们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 尊重过去、面向未来, 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 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形成国人共识的、反映中国现实发展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比亲密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2.
[2]杨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J].理论导刊, 2010, 3.
[3]詹万生, 宁武杰.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 2007, 7.
[4]王义道.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5]李平.中国文化散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 49.
从传统荣辱观到社会主义荣辱观 篇9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体现了重视社会耻感价值的民族传统
耻, 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知耻, 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中国传统道德以荣辱观来确定社会道德的底线。古人把“知耻”作人性的标志, 是人与兽的根本区别。孟子说:“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朱熹说:“耻者, 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则进于贤, 失之则入于禽兽, 故所系为甚大”。人皆有羞恶之心, 知耻是个体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义, 人之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人有羞恶之心, 就可以不做那些会使自己蒙受耻辱的事;偶尔做了也会感到痛心疾首并迅速加以纠正。知耻, 才能激励自己, 奋发图强, “知耻近乎勇”。传统荣辱观的旨意还不局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 其更为宏远的目标在于治国安邦, 惠泽百姓。孔子提出“为政以德”, 其出发点就是认为, 只有进行道德教育, 才能使人知耻而自觉地走上正道。他说:“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即如果能用道德来教育百姓, 同时又用礼法来约束他们, 那么, 百姓不但具备羞耻之心, 而且能够改过向善,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提出“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的思想。他认为, 立国有四大纲, 而耻居其一。缺了一纲国家会倾斜不正;缺了二纲国家会危殆不安;缺了三纲, 国家会颠覆不立;四纲都不存在了, 国家就会彻底灭亡。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 礼、义、廉、耻这“四者之中, 耻尤为要”。他说:“不廉则无所不耻,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 则祸败乱亡, 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 而无所不取, 无所不为, 则天下岂有不乱, 国家岂有不亡者乎!”把耻提高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正是受重耻的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 在心灵深处凝结着正确的耻感, 才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饱经风霜, 灾难深重, 却始终屹立不倒, 不可征服。
现代社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价值需求逐渐分化, 价值取向日益增多, 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始被打乱, 人们原先持有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不少人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如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 千方百计地化公为私, 中饱私囊;不惜出卖人格, 诋毁祖国, 危害祖国利益;欺上瞒下、虚报政绩以图谋升迁;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期盼不劳而获, 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由于在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有的人以不该耻者为耻, 不以耻者为耻;有的人放弃自律, 追随无耻;还有的人对各种无耻之事麻木不仁, 放弃批评和斗争。这些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腐化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我们确立了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标准。他指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提高人的素质, 社会发展才能获得不竭动力。而提高人的素质, 直接涉及到荣辱的问题。人的一生学做事、学做人, 都脱离不了荣辱标准。知荣辱才能强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牢记做人做事的标准, 克己自律, 追求崇高, 关爱他人。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发展, 在发展中升华, 从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八荣八耻”是我们今天扶正祛邪、扬善抑恶, 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锐利武器。在全社会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能培养风气清正、崇荣弃耻的社会氛围, 使人们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创造力, 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为中华民族赢得光明未来。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 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荣辱观基础之上的。“八荣八耻”之中所包含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道德理念, 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八荣八耻”又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的要求, 创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赋予传统美德以新的内涵。“八荣八耻”的每一条都包含鲜明的道德意识, 饱蘸中国人的伦理精神, 同时揭示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第一,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体现了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 即爱国主义、为国家做奉献。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爱国与否看作是对人们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在传统道德中, 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当然“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与封建社会的忠君爱国有明显不同, 不是朴素的爱国主义, 而是要求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第二,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既是对儒家“以民为本”政治伦理的批判继承, 更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本质。儒家崇尚保民、恤民、惠民、养民、富民、教民的人本主义精神, 认为治理天下贵在得人心。在社会主义社会, 为人民服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当代中国, 以服务、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判别一切思想和实践是非荣辱的标准。“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视官职为服务人民的岗位, 视权力为为人民的工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影响和带动群众,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三,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表达的是崇尚科学的新型道德意识, 这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继承。勤奋好学、追求真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现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从而摆脱落后和愚昧, 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求我们树立科学思想,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第四,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是传统劳动荣辱观的发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热爱劳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重要标志。“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要求我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 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第五,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于几千年来民族发展脉根的理解和推崇。儒家倡导“以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团结产生力量, 互助形成和谐。在待人上, 中华民族一向以宽以待人、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为美德, 鄙视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观念和行为。“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要求公民注重合作、互相帮助, 培养爱人、利他的道德品质,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批判继承。孔子强调“义以为上”, 孟子主张先义后利, 以义统利;荀子认为要“重义轻利”。义的问题也是关乎人的品质——诚信与否的问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责任。儒家认为,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立世的基石, 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当然, 在传统社会中, 小农经济、宗法制、人治的特征, 使得诚信道德很难覆盖到全社会。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今天,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要求公民固守诚实守信的良好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在全社会弘扬诚信之风, 以消除当前存在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重利轻德、趋利薄德的不良风气。
第七,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法纪荣辱观。在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礼”占有重要位置。所谓的礼, 主要是指西周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人们不学习礼, 就没有立足于社会的准则和依据。因此积极主张对人民要“齐之以礼”, 就是用礼从行为上来规范人, 要求人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礼。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 公民良好的守法意识和健全的法制观念是保障社会秩序正常和社会环境稳定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要求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 严格依法办事, 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各种道德法律规范, 使自己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现代公民。
第八,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是传统生活荣辱观的发扬。艰苦奋斗、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各种困境中不断发展, 与这些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 要求公民“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提倡戒除骄奢淫逸之风气, 弘扬艰苦奋斗之美德, 树立正确的生产和消费观念, 选择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之, “八荣八耻”荣辱观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 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八荣八耻”荣辱观与传统荣辱观既有内在联系, 又有本质区别。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借鉴传统荣辱观教育的精华,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
培养国民的知耻之心, 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儒家把荣辱观教育作为“治教之大端”, “圣人教人与小人转为君子, 皆从耻上导引, 激发过去”, 认为教育人, 必须先教人知耻。教人知耻, 并养护其知耻之心, 要用奖惩的办法, 惩使其畏, 奖使其慕, 督责荣耀、奖惩并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我国古代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廉耻教育, 历代蒙学也都把廉耻教育, 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 奉儒家经书为圭皋, 极力推崇《四书五经》等, 令学子苦读。为了在未成年的青少年和粗通文墨的人中大力普及伦理道德教育, 还采用蒙学的方法, 编写蒙书, 如《三家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增广贤文》、《龙文鞭影》等。儒家经典著作及这些综合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读物, 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廉耻教育。此外, 还利用一些形象的方式对人们进行引导。如利用修建祠堂、树立牌坊、编写地方志等手段, 表彰遵从儒家伦理道德、忠孝仁义之人, 使他们名垂千古, 达到树优立标, 激发人人向学的目的。历代封建统治者, 还利用故事、小说、戏曲、音乐、美术等文艺形式,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他们依据历史, 或假托历史, 造出了许多故事, 从各个方面宣传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 以儒家的标准明确是非荣辱。正是由于具有对国民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优良传统, 才使知耻的美德代代相传, 才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今天,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经验,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
第一, 要提倡传统的道德自觉精神。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陶冶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情感, 确立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追求, 使“八荣八耻”的观念占据公民的思想灵魂, 内化为公民自觉的道德意识, 并外化为追求真善美与抵制假丑恶的道德行为。
第二, 要善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 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应充分利用高科技时代、网络时代的有利条件, 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
第三,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 各级学校应建立层次递进的教育体系, 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也要把荣辱观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以教化立荣, 激励人们见贤思齐, 积极向善;以教化弃耻, 引导人们抵制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第四, 要充分发挥社会道德舆论的积极作用。应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目标, 以舆论倡荣, 褒扬崇高, 奖励先进, 让光荣的行为受人尊敬;以舆论止耻, 抨击耻辱, 鞭笞耻辱, 使不良的风气受到抑制。
第五, 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社会奖惩机制。以制度兴荣, 褒奖美德, 让光荣的行为大行其道;以制度抑耻, 堵塞漏洞, 使可耻的行为无处藏身。要充分发挥法制建设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 依法惩治各种违法行为, 迫使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规范。
摘要:荣辱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荣辱观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有着宝贵的思想资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扬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体现了重视社会耻感价值的民族传统;它既包含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 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借鉴传统荣辱观教育的精华,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
关键词:荣辱观,传统文化,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6
[2].窦炎国.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 2006, 6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 党中央又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个字, 不仅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对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做了界定, 还勾画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和谐新农村的美好图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 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其现代化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实际存在的本国国情。因此,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1 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表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追求的是一种至纯至善、至大至刚, 以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础的天人、主客、物我浑然一体的境界, 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最完整的体现。在这一境界中, 天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形成一个和谐、温馨、大一统的整体,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因此人应该“上下与天地同流”, 天人融为一体, 天地人才相生共存。
在中国先哲的眼中, 自然宇宙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周易·系辞》指出, 有天地, 然后有万物, 天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宋代的哲学家张载第一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 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
我国古人还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 引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礼记·祭义》“伐一木, 杀一兽, 不以其时, 非教也”。主张人不能破坏自然, 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 要保护自然万物, 在服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使之更符合人类的愿望。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 要实现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任务, 我们就应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精神, 建立新的生态理念。既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还要针对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现象, 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建设农村绿色生态型的发展模式,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好农民群众世世代代的长远利益。
2 厚德载物、贵和尚中—营造乡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
《易经》日:“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重德是中国文化的又一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道德要求是其基本的精神, 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这表明了儒家之宗旨、目的就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 以个人的道德力量去凝结家族、民族、民众, 巩固和发展新的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的“贵和”思想, 往往是和“尚中”之义联系在一起的。孔子主张“和为贵”, 并主张以“持中和谐”的手段来处理事情, 孟子主张以“礼”和“仁”来协调人际关系。儒家弟子极力倡导恭、宽、信、敏、惠五德, 孝悌、忠恕之道, 倡导“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的行为准则以及“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的价值观念, 皆是从以和为贵出发。贵和持中思想, 体现了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和谐,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 也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为此, 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 我们要积极发挥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保障作用。倡导农民学习孔孟的仁义、孝悌、忠恕之道, 以和为贵处理人际关系, 做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举, 实现新农村各种关系的和谐。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出现的经济发展较快, 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不相协调的现象, 通过重塑道德来改善, 从思想根源消除农村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以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3 仁民爱物、以人为本—建设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人民是国家之本, 仁民爱物、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孟子曰:“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是说人类对人亲善, 进而对生物爱护。《尚书》中已有先哲提出“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重要理念, 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孔子说“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和“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 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孟子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的思想。另外, 苟子关于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更形象地体现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我国的民本思想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关心民众的疾苦, 这些都是它的精髓。
虽然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并非当代意义上真正的民主思想, 带有很大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但这种仁民爱物、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为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障。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今天的以人为本, 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是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这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彰显。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做主, 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是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关键。农村各级乡镇村基层组织, 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我党的群众路线。在制定相关三农政策时, 应体现以广大农民为本, 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
4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刚毅指坚定性。刚健和有为是一个整体, 是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总原则。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一种促进民族生存图强的内在力量。《周易》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 健动不止, 故君子应努力向上, 自强不息。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他指出“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荀子说:“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中庸》指出“人一能之, 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摈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积极有为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培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自立和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精神。
当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们要发扬弘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 要教育引导农民改变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知足常乐、自给自足、固步自封、老实本分种地、怕冒险等传统小农经济的文化观念, 使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自强自立、自信豁达、乐观向上等奋斗精神, 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此, 我们要突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必须尊重农民, 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广大农民以积极的态度, 满怀责任, 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尽心出力, 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求真务实、科学理性—培养农民科学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强大的泛传统道德背景下, 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性和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许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质疑创新的科学理性精神。
《论语·为政》篇载, 孔子曾对其弟子子路说:“由!诲女 (汝)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 (智) 也。”也就是告诫弟子,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不要弄虚作假, 自欺欺人,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求真务实得科学精神;孟子认为如果“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上》) , 提倡“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 , 就是要求人们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先秦的墨家中的科学精神就更多了, 墨子认为“知, 接也。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 (《墨子译注》) , 意为想获得真正的知识离不开观察、体验的作用, 体现了墨子科学教育的实践精神。墨家学派之所以被成为最具有科学精神的学派, 除了它具有的批评精神、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外, 还有更难能可贵的是墨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习惯思维在农村根深蒂固, 这使得广大农民缺乏科学、理性、创新等现代文明素养, 传统小农经济的文化观念仍大量存在。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科学理性精神、创新精神, 以理性主义、科学民主精神启发、教育、引导农民向前看, 帮助农民构建一种具有现代化维系力和聚合力的崭新的价值体系, 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是用新思想教育农民, 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二是用新技能武装农民, 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三是用新风尚塑造农民, 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我们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郭晓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建设[J].文史哲, 2010, (2) :117.
[2]刘丽广.孔孟和谐思想刍议[J].科技信息, 2008, (1) :133.
[3]曾强.经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35.
[4]李宗贵.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9-14.
[5]邓红艳.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121.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篇11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传统文化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传承和发展起来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我国的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性质。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在亚洲的中国传承和升华,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适应了我国近代多磨难曲折发展史的需要,是一种伟大并且急需的科学;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在历史长河中选择性沉淀了的几千年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相近之处。另外,上世纪的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对中西文化采取了一种积极采纳的态度,为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更好地融合发展夯实了地基。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思想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也与我国历史上的大同、民本思想等有着异曲同工的联系,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被存在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人民更好地接受和推进。
1.2 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们要完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践行,就必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的“大同”思想做奠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会生根发芽。我国吴雁南等人认为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所提倡的大同思想,它提倡群体的观念,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折射出了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雏形,“尽管这些因素是空想的、主观的,乃至宗教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心理基础。”②博大精深的大同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有共产主义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国人民才能最终实现“大同”思想。
1.3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团结统一”思想
从精神层面上讲,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分别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与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集体利益向来被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重视集体利益,诚挚爱国的思想和立志献身国家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西汉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程度上凝集和发动中华全民族的力量,为国家振兴而奋斗。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历史悠久、广博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的养分,又要懂得淘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剔除掉其内含的落后封建因子。爱好和平与团结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当代道德的大体性概括,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历史上,人们都非常注重荣辱问题,几千年的荣辱观念大致可表述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这十个字。这几个字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要我们心存仁爱之心,具有睿智博学的风采,不要孤陋寡闻、恶意向人等。历史上写荣辱思想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我国古人孔子就提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的词句,另外清朝的爱国人士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明良论二》中也曾提到“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的句子等。所以说,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历史上这些宝贵的荣辱思想而萌芽,并逐渐地拥有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2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要仔细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我们的先祖所创造的宝贵财富,要建构符合实际的、进步的、能引导当代中国积极向前的价值观体系。若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且要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繁荣不再了,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久经岁月而不中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有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发展之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是要充分重视起来,二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发掘,三是要批判地继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弘扬,必须要采取合理“扬弃”的辩证态度,才能从中吸取健康、积极有益的营养,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陶氏:变革,打破传统营销模式 篇12
在人们的印象中, 化学公司总是和一个个拗口的专业名词联系在一起。但它和时尚紧密相连, 比如Crocs鞋, 这种风靡全球的鞋子就与全球化工巨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有很大的关联。
Crocs鞋是美国Crocs公司2004年推出的一种以舒适为卖点的“拖鞋”, 这种外型怪异的鞋子在上市4年间使该公司赚了8亿美元, 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的根本在于一种名为Croslite的特殊树脂材料, 这是陶氏化学的研究成果。
但鲜为人知的是, 陶氏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大的收益, 因为它研制出Croslite材料后却并未能正确评估出其应用价值, 而是将专利权出售给了加拿大一家名为Finproject NA的制鞋公司。该公司后来被Crocs公司以500万美元收购, 进而创造出一个商业神话。
问题出在哪?自1897年成立以来, 陶氏一直都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化学公司, 它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研发出各种化工原料, 然后将其出售给客户, 它对市场终端并不敏感, 更缺乏将其研发的新材料进行商品化的经验。“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产品集中于上游, 以前我们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只是卖产品而已。”陶氏织物与表面清洁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开发经理梁仁阳说。
陶氏为此付出了代价。这家化学巨头终于意识到,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它需要由上游基础化学领域转向功能产品业务及应用市场业务。陶氏的实验室不能仅满足于埋头研发然后卖产品, 它需要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与Aromate公司的合作是陶氏提出业务转型后的一次成功的尝试。Aromate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汽车芳香剂制造出口商, 每年向欧洲和美国市场出口芳香剂达几亿支。两年前, 欧盟颁布了新的环保法案, Aromate公司需要对产品的配方进行调整。
汽车芳香剂的主要成分是香精和化合物, 但Aromate公司无法了解香精的具体成分。该公司的香精、溶剂等原材料由欧美进口, 但香精公司不可能对外透露自己的配方, 而其现有的仪器也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成分、配比。
在几经努力仍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黄祺娟决定向第三方寻求帮助。她拨打了多家专业化学公司的服务电话, 其中包括美国陶氏化学公司。
黄祺娟很快就接到台湾陶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联络电话。此时, 这张订单已经转到了陶氏织物与表面清洁事业部。
“不管订单大小, 我们都不会拒绝。”梁仁阳说, 客户有问题反馈到公司, 陶氏评估后会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 如果客户在使用陶氏产品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 那么陶氏提供一般的技术服务即可;如果客户有进一步的特殊要求, 陶氏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和Aromate公司进行沟通后, 陶氏了解到它对于产品质量、成本、操作、制造方面的要求后, 决定为其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是一个新配方。Aromate公司营销总监吴汉元说:“芳香剂的成分很复杂, 要进行很多次不同比例的调配和测试, 需要专业而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我们配合, 而且他们要认可我们的产品潜力, 这样才会觉得值得为之花心血。”
在与陶氏签订了保密协定后, Aromate公司向陶氏公开了它的芳香剂配方, 并将之前遇到的问题报告和已经做过的测试数据交给陶氏, 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起初, 梁仁阳不认为这个“外单”有什么难度。但当他们进行尝试后, 发现不是简单地调换原料就可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梁说, 陶氏现有的设备也无法精确分析出香精的具体成分。
这个难题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在陶氏美国研发团队的支持下, 陶氏为芳香剂项目专门设计了一台内部称为Black Box的新设备。它提高了现有分析仪器的灵敏度, 帮助梁仁阳所在的团队完成了香精成分的分析。
按照客户订单定制原材料是该公司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尽管相对于陶氏去年高达580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说, 各事业部外接的订单只是很小的生意。
在6月2日, 陶氏在亚太区全新的业务和创新中心—上海陶氏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的时候, 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 (Andrew Liveris) 表示:“随着陶氏近期成功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转型, 进一步加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上海陶氏中心的成立正是该转型战略的切实体现。”
上海陶氏中心的研发设施内有一个客户创新中心, 在这里陶氏科研人员将与客户密切合作, 把市场机遇和构想转化为支撑盈利的解决方案。从创意萌发到样品成型, 双方的合作将贯穿始终。
梁仁阳说, 对外接项目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销售收入, 最重要的是陶氏要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业务模式, 以摆脱价格竞争。Aromate公司避免了由于环保问题可能带来的业务损失;而陶氏也把它们的研究领域拓展得更大, 技术和经济方面都获得了收益:发明了新设备并申请了专利, 增加了新产品和营业收入。
通过各事业部与客户的直接合作, 陶氏在其品牌战略上进行着调整—像英特尔推广芯片一样营造“陶氏INSIDE”概念。“陶氏一年前开始尝试在客户的终端产品上出现陶氏的商标。”梁仁阳说。对他而言, 与Aromate公司的合作是一个成功案例。他特地向后者订购了数件标示着陶氏化学红色菱形Logo的样品。
这家B2B公司——陶氏将不再是一家只知道卖原材料的化学公司, 它需要更多Aromate这样能跟终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合作者。2008年8月29日, 陶氏纺织纤维事业部与其合作伙伴—服饰品牌DAZZLE和中国最大的牛仔产品包芯纱供应商天虹纺织集团一起, 在上海市南岸艺术中心推出一个“牛仔之夜”活动。这场派对的主题完全围绕着陶氏的XLA (聚烯烃基弹性纤维) 产品而策划, 陶氏与客户一起研发出了XLA包芯纱及面料, 并运用到DAZZLE的牛仔时装上。
陶氏终于知道改变的重要性了。在陶氏一百多年的历史中, 它凭借在基础化工业务上的技术能力获得了领先优势, 但随着化工技术的进步, 基础化工的技术竞争逐渐演变成了规模竞争, 陶氏之前的竞争优势不再。陶氏化学的财报显示, 2004年陶氏基础化学品业务的税前利润为16亿美元, 2007年该数据已下降到8.13亿美元, 去年的税前利润只有1500万美元。
从2004年开始, 陶氏提出逐步削减传统能源化工业务, 转向功能产品业务及应用市场业务。去年, 陶氏化学终于着手削减传统能源化工业务, 停止了四种基础化学品的生产, 还关闭了一批高成本的工厂。将业务集中在几个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变革带来的一个变化是, 研究人员走出了实验室, 他们使研发成为了陶氏的一门新生意,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产品包装上出现了陶氏化学的红色菱形Logo。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推荐阅读:
传统社会主义06-30
中国传统社会09-08
中国传统信仰与社会10-15
我国法治社会传统文化07-0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06-09
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19
传统模式05-15
传统模式教学07-23
传统护理模式08-09
传统采购模式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