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2024-10-29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精选12篇)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指导思想、课堂结构进行了论述, 并且指出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以及体育教学模式未来发现趋势。

关键词: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指导思想, 以此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长学生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以行政教学班为主, 上课时间、内容和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教学程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其突出的优点:能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对促进教学规范化,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凸显的。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

(一) 、经验话教学思想

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使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 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 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 使教师陷入条框之中, 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没有达到体育教学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几十年不变, 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学校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 学校体育教育总要总结过去, 放眼未来, 转变观念, 勇于创新, 在实践工作中找到突破口, 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 、过分强调课堂结构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 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 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 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 、传统的模式不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高校大学生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都已经接近成熟, 他们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 思维敏捷,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老师的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 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 使课的形式单调, 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 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四) 、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 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 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掌握方法, 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关系, 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型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为核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价位上, 表现为重视功利性价位, 忽视非功利性价位, 学生主体性发展受到限制;在体育教学目标上, 表现为“模型化”, 试图用1个模子把所有的学生造成标准件,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任务上, 表现为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个性发展, 这种教学任务观的核心是“唯书”、“唯知”;在体育教学方法上, 表现为注入式教学, 赶任务、赶进度, 教师强行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毫无乐趣可言,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了;在体育课程上, 表现为课程结构同一化, 必修课多, 选修课少, 课程设置又受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极大限制, 难以满足。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已经在某些方面限制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要适应社会需求, 满足学生的健身、娱乐,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 、现代体育教学要引进激励机制

体育教学模式即: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 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的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取代, 要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局面。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年来, 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被新教学方式所代替。

体育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 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好体育, 有了爱好就能培养学生运动的特长, 有了爱好与特长就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才能真正使学校体育起到“终身体育”的作用。即:学校体育教学;兴趣;爱好;特长;习惯;终身体育。

(二) 、体育教学模式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看, 突破课堂教学模式, 也是教学的需要。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有“发现式教学”、“快乐式教学”、“小集体式教学”、“成功式教学”等模式, 发展的趋势也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体向以“学”为主体教学模式、由简单罗列俄教学模式向着演绎法与归纳法并举的教学模式、有短期行为向终身体育能力教学模式发展, 等等, 但是我们建立的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 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队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 不断发展。因此, 从发展的角度看, 突破教学模式, 也是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建模”是为了“无模”,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结束语

新理念指导下地体育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潜能、探索创造的空间。“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的运用, “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尝试, 给体育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尤其是在一些评优课、观摩课中出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如过于宽松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遵守纪律意识淡薄;过分追求形式化得体育课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等;有一些体育课甚至出现了“走偏”的现象, 背离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 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邵伟德, 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 (03) 。

[2]张军, 体育教学模式论[J], 教育与职业, 2005, (14) 。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2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尝试探索体育教学的新路子,创设和谐情境课堂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体育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体育教学

前言: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的重要课题。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1、1、强调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

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过分强调运动知识和技能,不仅偏离以了以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为基础的强身健体这一目标,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淡化竞技,侧重基本素质和健身能力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

这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全班在教师的指挥下,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教学管理形式。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纪律性和有序性。忽视学生个性与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扼杀学生活泼的天性,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

1、3、传统的量化评价使许多学生成为失败者

一块秒表,一把尺子,不论学生年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有何差异,用一个定量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这种机械的做法类似于工业化的模式。而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的学生,无论怎么刻苦锻炼,怎么积极参与活动,即使有了长足进步,但因起点太低,达不到及格标准,成了每次体育考试注定的失败者,严惩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尝试创新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要使受教育的人才具有 “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

2、1、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我们体育课也同其他课程一样要创新,在这个新的时期,我们体育老师的观念要更新,上课的一些旧模式要破除。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学会“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扼制了学生创新动力。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2、2、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而这些都要经过经常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去。

2、3、尝试情境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3、1、尝试围绕故事情节,移情入境,激发创新欲望

在体育教材中,每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个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线索,层层推进,学生定能紧扣环节,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了。例如上四年级篮球课时,安排一个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线索。孙悟空先苦练基本功(一套球操,整理活动),再经历一次次磨难(传球、运球、突破),最后取到真经(投篮)。整节课围绕这个故事情节,老师不时启发学生,把一次次的练习与一个个西天取经的故事联想起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连续三次不定点的传球(三打白骨精)、不同方法的运球(七十二变)、投进篮筐(取到真经)等等。整堂课同学们既动手又动脑,个个争当孙悟空,课堂气氛一十分热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

2、3、2、尝试模仿动物的动作,身体力行,启发创新“灵感”。

小学生十分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十分乐意模仿动物的动作,而且体育原本源自生物界生物的形体动作,故而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动作都与动物相似。如跑似小马,跳远似小白兔,鱼跃前滚翻似海豚腾越水面,单杠似金丝猴翻越,攀爬似小壁虎足行等等。如:在上障碍跑课时,创编了大灰狠抓小兔子,小兔子钻过山洞、越过小河、跨过小树丛,终于找到妈妈波这一童话情节。在教学中,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问姿势,引导学生模拟小动物做出钻、跳、跨的最佳动作。问时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要求想出最好、最有创意的方法,越过这些障碍物,更好地掌握这些动作要领。通过不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想出不同的方式方法,达成目标。这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大胆想象、体验从而再现出来的能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2、4、尝试改变课堂分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的分组形式,只有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2、4、1、尝试自由组合的分组教学形式

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如:三年级体育教学中,在组合练习时,让学生自由组成多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用身体语言设计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或跟体育有关的活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大都设计完成了任务。有小组设计“打保龄球”、“奥运五环”、“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等有意义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标志。

2、4、2、尝试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山羊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

2、4、3、尝试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5、尝试等级制教学评价与进步度评价法相合,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在例外,实行等级制评价与进步度评价法,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进步和体质的增强,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自学地加入到锻炼队伍中来。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5、1、尝试等级制教学评价

在教学设计时,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

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5、2、尝试进步度评价法

进步度评价法是一种动态评价法,它应用在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中,是依据个体某种能力或成绩纵向提高幅度的大小来判断成绩高低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它关注的是能力变化的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个体在某种能力变化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大小,它的最大特点是照顾到个体的能力差异,不论其基础水平如何,只要努力,提高了成绩,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因此,进步度评价法的直接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了由于基础较差给个体体育学习带来的畏难情绪,对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评价内容体系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权重大小

评价形式

评价方法

运动参与目标

态度与合

作表现

出勤情况

20%

过程评价

日常考勤记录

运动技能目标

运动技能

专项考核项目

20%

终结评价

期末专项考核

运动能力目标

身体素质

50米、立定跳远、掷沙包

50%

过程评价

进步度评价法

体育知识目标

综合体育知识

理论考核成绩

10%

终结评价

期末理论考试

结束语 :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创新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学校体育》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2)

黄祥富,郝英.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4)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新课标体育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的教学核心为素质教育。中学生体育教学当然也要立足于素质教育,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故而有了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的出现。然而这两种教学方式有何区别,对比新旧,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两者的优势所在,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为当代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负责,为中学生体育教学精神负责,更进一步提升中学生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优势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1)简单易教。民族朴素特质是项目教学中规中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过程应该严格遵循讲究实效原则,有效避免过于华丽的教学形式,使规则要求范围内学生学习战术与技术得到不断提升是教学的核心与主旨;(2)简单易学。以往体育项目基本上都存在简单易学的特性,因为教学长期选择言传身教的方式,文字整理与技术参数考究能力较为匮乏,相对学生而言,对动作练习与改进进行不断摸索,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3)简洁易赛。以往体育比赛在长时间演变过程中,便于操作,而且一些项目已经对基本战术与技术进行了初步掌握,在学习期间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练习。

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短板所在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对体育课堂不重视,为了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其他科目的老师很轻易就能占据学生大体育课时间。学生们也都只重视学习成绩而不考虑身体素质的问题,体育课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导致了学生们对体育的不重视;长此以往,重成绩轻体质成了很多学校的通病,所以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提高。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常规表现方式为两种: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一些体育赛事或运动项目规则诸如此类,学生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体育相关内容;二是在室外有规律地跑步热身、练习广播体操的动作,一节课剩余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而每当老师宣布“接下来自由活动”后,学生们则三三两两地流连超市买东西、回教室完成作业。而且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体育课,一味的只有那几个重复的话题、重复的动作,没有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的突破性优势

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里,在繁忙的多科课程的压力下,中学生的健身时间应该就只有在体育课了;而且新课标的改革也一再强调,要以中学生的健康为主,提升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注意加强自身身体素质、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等等一系列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及行为,让体育教学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体看来,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相对比,前者更具优势。首先顺应时代发展,注重健康观念的灌输,强调因人而异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中学生运动乐趣;即便是室内体育教学,也能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精神所在,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赛事视频、传播体育运动项目,扩大学生的兴趣选择范围[2]。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与学生进行私下沟通交流或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心理及爱好,投其所好,选择大多学生都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四、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程度相对较弱,由于现在大多体育教师多为科班出身,自身的体育素质自然不必说,都具有较高的体育水平,然而在教学方面,或多或少好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体育教师在准备好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方式及如何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的能力。

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的设置不够完备,为更好地开展新课标体育教学,新课标的改革和开展一定程度上,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规格要高出许多;为此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进行补充完善,大多中学的体育教学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进,然而部分较为偏远的地区未得到较大的变动:器材老化更新不及时、体育器材类型不全面等等,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就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育潜能。

五、传统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体育教学的比较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由于不满足现今素质教育的多种条件,比如过于要求学生的纪律性和一致性,学生没有一定的自由自主能力;但传统教育的好处在于简单易学、简便易教等重在一个简字。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存有较小的问题,但整體说来是优势大于劣势;丰富多样的体育学习项目、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都在不断地吸引着中学生的运动神经;不以上课教学为目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时代就为学生灌输健康的重要性,让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六、结语

总结来说,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存有的弊端较多,引导思想较为片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单一、教学过程趣味性较低;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学则改变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信息相对丰富多变、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而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的教师需要适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体育课堂变得活力且有魅力,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锻炼和放松融为一体爱上体育课。

参考文献:

[1] 唐宜峰.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159-160.

[2] 李学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5:184.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4

(1) 文献法。通过对此前出版的各类体育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及学会论文报告上发表的有关快乐体育思想的论文, 有关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的研究参考, 帮助完成本课题。

(2) 调查法。通过对孟州市一中、洛阳市一中和偃师市高中共3 0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实施一年的快乐体育教学前后体育态度、心理体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卷、面访、座谈等形式的调查研究, 分析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3) 比较与逻辑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采用逐步递进的逻辑方法, 总结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差别。

二、结果与分析

(1) 快乐体育的界定。 (1) 快乐体育的特征。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并采用适宜的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能, 使学生得到理性的快乐体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教学程序: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赞许 (理性) 、运动成就感。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追求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和积极良好的心理,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快乐体育的科学基础。快乐体育的科学基础有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只有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运动所具有的快乐感, 体验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从生理学角度来说, 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会伴随着人的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当外界刺激使得原有的动力得到维持、扩大、发展时, 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体验。从教育学角度来说, 乐学是最高的学习境界, 能使学习的效率达到最高。 (3) 快乐体育的概念。这里的快乐体育中的体育, 是指狭义的体育, 即学校体育或体育。广义体育由三个部分组成: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快乐体育不是快乐与体育两个词义的简单相加, 也不是属于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的娱乐体育。快乐体育的快乐是两种快乐, 一种是体育学习练习中情绪上的快乐, 一种是获得知识、技能后成功的情感体验的快乐。第一种情绪上的快乐很容易达到, 只要有宽松欢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就行了, 这是浅层的快乐, 一时的快乐。第二种成功体验的快乐是学生必须付出努力, 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后才能获得, 这是内心的深层次的快乐, 是学生得到意志锻炼和人格教育后的成功体验的快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对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前后3 000名学生的体育态度、心理体验、学习效果、师生关系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2 951份。结果如下。

其一, 对实施快乐体育前后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后, 学生的体育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 多数同学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到体育课中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 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而快乐体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维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动机,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其二, 对实施快乐体育前后学生的心理体验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以及从我们与部分学生交谈中可以看出,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快乐体验, 使学生真正享受运动乐趣。快乐体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从而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状态。

其三, 对实施快乐体育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实施快乐体育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大多数同学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教师再通过精心备课, 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及进行练习方法的指导。这样, 学生不但有更加积极的状态参加到体育教学中来, 而且学练的方法科学, 掌握技能的效果非常好。

其四, 对实施快乐体育前后师生关系变化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实施快乐体育后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按步骤完成任务, 学生很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体验, 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 不但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而且能增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通过老师的关心爱护、鼓励、帮助表扬, 体验到体育的成功和快乐, 更使其亲师信道。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总之, 快乐体育比传统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态度、心理体验、学习效果、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1)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 提高学习效果, 融洽师生关系。 (2)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 必将对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建议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和模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争取能依据这一思想编出新版的体育教材, 以适应基层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越萍.对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愉悦性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 1999 (6) .

[2]赵立.对快乐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 .

[3]陈婕.关于和谐体育教学的尝试[J].体育科研, 2000 (2) .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游戏教学 篇5

体育是一种来自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负责等优良品质。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质不断降低,超重与肥胖数量持续增加、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因此,在体育课中抓住学生的特点,运用好体育游戏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设计、编排出更多体育游戏,让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游戏走进课堂。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为玩而玩,而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它可以让学生从消极变为主动,改乏味为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它重点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也是学习和锻炼的动力,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做菜需要放调味料,体育课也是学校生活的一道美味的佳肴,其中体育游戏就是不可或缺的调味料。如果没有体育游戏,单纯地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相信再喜欢的人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体育游戏中蕴含趣味、竞争、合作、挑战等元素,它能使单一的练习多元化。小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恰恰有些游戏中的胜负之分就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既培养学生的智力、毅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又达到锻炼效果。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被这些游戏的内在因素吸引,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这样就使得课堂“活”起来。

(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若是忽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教育的意义。小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大,是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可以把德育贯穿游戏之中,使学生边玩边学健康成长。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相互之间要监督、评价,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还要学会淡化自我中心,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观念。由此可见,趣味游戏不但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而且游戏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合作性和挑战性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赢得胜利,就要和同伴密切配合,同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些同一时刻发生的积极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游戏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源地,当今世界的很多体育比赛项目都是由游戏演化而成的。就像中国古代的“蹴鞠游戏”,当时谁能想到它能发展成为当今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学生私下里的一些小游戏,即便是用跳绳新编成的一些简单游戏,也是孩子创新能力的表现。或许在多年后,他们的这些游戏会演变成为体育比赛项目。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实践探索,让孩子们思考、创造。

二、合理设计游戏,精心组织课堂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它使体育课堂更丰满。而要使体育游戏达到预定的效果,必须从多角度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符合现状并具有特色的游戏项目。

(一)确定体育游戏内容与安排。教师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分清教学重难点,从而确定游戏目的、游戏内容。游戏是为体育训练项目服务的,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与学具资源,通过趣味性的编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认知也在深化,所以游戏的内容设计必须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游戏的编排要有层次,注意随着学习掌握情况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当然,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选择一点不能马虎,一切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游戏的需要选择场地与器材。

(二)严格实行游戏规则。体育游戏规则是游戏正常进行,获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一场好的体育游戏必须是遵守游戏规则的。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游戏的全过程,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游戏,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一旦破坏规则就要自觉失去当次游戏资格。具体可如下操作:规则宣读时要确保在全班都安静时进行,分组时人数和搭配都要尽量合理公平,游戏规则大家一起相互监督落实等,因为规则一经破坏就很容易在游戏中造成混乱和意外伤害。当然,在此期间教师无论作为指导都还是参与者,自己本身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个规范、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清楚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游戏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认真组织体育游戏。游戏中,教师的科学组织与指导是确保游戏有效进行的关键。先要让学生明确游戏的名称、过程、规则、评价、要求等,特别是新游戏,可以先由教师示范,再找学生演示,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游戏是怎么做的,哪些是不符合规则的,怎样避免一些典型的错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观察每组学生的游戏进程、学生的身体变化和情绪变化,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和说明,并相应地调整游戏的练习强度与难度,适当地透露一些小窍门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游戏。游戏结束后可采访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觉、心得,总结游戏的重难点,也可提出一些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从而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身心更健康。

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设计出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新颖的、科学合理性的游戏,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共同努力,认真组织好体育游戏,为体育课堂增添一份欢乐、一份责任和一份爱,努力营造轻松、快乐、安全、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6

就在爆出消息当日,百合网创始人、CEO田范江向媒体澄清:第三方财务审计只是出于公司内部财务规范的需要,与IPO无直接关系。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当前的百合网来说,相对于上市,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增长婚恋网的业务需求。”

百合网开起连锁婚介店

田范江,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平和谦逊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勇敢的心。

2011年,在网络虚假信息肆虐之时,他第一个推行婚恋网站实名制,要求所有会员以真实身份交友。

2012年,当婚恋网站会员增速放缓时,他又打起了婚介所的主意,立志在全国打造数百个被称作“百合网婚恋服务中心”的连锁婚介店。

“你看那边那些房间,我们的红娘正在里面为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在北京市朝阳区百合网总部,田范江指着一片办公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在田范江看来,百合网虽已坐拥4200万会员,然而每人每年199元~499元的线上收费模式却也接近瓶颈。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给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赚取更厚的钞票?

早在2010年下半年,百合网就决定将公司总部部分办公区打造成相亲场所。在配有舒适沙发的私密环境内,单身者可以一边喝茶一边享受一对一的红娘服务。虽然这种线下服务的收费比网络相亲高得多,但在不少单身贵族们看来,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是很划算的事情。

2011年,百合网将这种线下的婚恋服务规模化发展,以加盟店的形式在全国新增10家婚恋服务中心,并于2012年再增35家。

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品质的下降。2012年,这种流水线式的店面生产模式不断遭到网友诟病,百合网身陷“贩卖会员信息”的舆论漩涡。

2012年下半年,不少百合网会员在网上发帖称,他们常会接到所在地婚介所打来的征询电话。网友们认为自己的信息被百合网泄露了。

“我们不可能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田范江特意对记者剖白。对于是否涉嫌泄露会员信息,百合网已问询过律师。“他们(指会员)可能认为对方是(与百合网无关的)婚介所,实际上,百合网具有加盟连锁资质,也就是说按照加盟时的规定,这些婚介所就是百合网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百合网也在不断规范自己的服务并尝试拓展新型运营模式:百合网位于全国各地的加盟婚介所全部挂上了公司招牌,百合网也开始对加盟店员工进行职业培训。

婚恋网进入“深耕”阶段

2012年,百合网的收入翻了两番有余。据田范江透露,百合网2012年的全年营收将达到3亿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011年的2.5倍。

同样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婚恋网站的带头大哥——世纪佳缘的业务增速已在明显放缓。

根据世纪佳缘财报,2012年第二季度,世纪佳缘平均每月的活跃用户数为533万人,相比一季度减少了10万人。婚恋网站的活跃用户正在减少,意味着付费用户数量缩减。2012年第三季度,世纪佳缘的净利润为1590万元人民币,较二季度下降22.4%,较上年同期下降35.9%,

2012年12月24日,在营业压力和职业瓶颈的双重重压之下,在2003年创办了世纪佳缘的龚海燕宣布辞职,将公司全盘业务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时任联席CEO的吴琳光。“能否找到新的收费模式会是他当前面临的最大压力。”龚海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的确,在各大相亲节目热播的2012年,婚恋网站不如过去火爆了。

田范江说:“当婚恋网站强势出现时,过去10年积攒的单身用户全都过来了,所以网站会员的增长很快。但是当婚恋网站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每年的收入只能靠发展新增用户,这个增速必然会下降。”

田范江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的13亿人按平均年龄70岁计算,每个年龄段不足2000万人,这也正是国内婚恋网站每年有可能新增出来的会员数量。婚恋网站每年就是在瓜分这不足2000万名的新增会员。

“如果想每年新增4000万会员,那一定是你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式的变化,或者是重新定义了用户的属性。”田范江认为,未来婚恋网站的发展方向还是要深度经营新增会员。

目前,在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这三大婚恋网站中,会员数量最少的珍爱网已经形成了线上会员筛选和线下红娘相结合的营业模式;拥有4200万会员的百合网也在探索线下服务模式;而世纪佳缘依然是依托最大规模的会员数量来获取收益。据龚海燕透露,世纪佳缘的线上收益几乎占到了网站总收益的85%。

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到世纪佳缘CEO吴琳光时,这位新管家并不愿对媒体畅谈2013年的战略思考,显然,他肩膀上的担子是“压力山大”。

2013年,谁能笑到最后?

相比世纪佳缘的后劲不足,百合网显然已经驶入快车道,其主要来源还是百合网婚恋服务中心。实际上,从2005年8月开始,珍爱网便是采用了类似的服务。

世纪佳缘与百合网此前都是通过对会员在线收费的形式赚取收益,会员在缴纳费用后,可以自行筛选阅读异性资料并互通邮件。通常来说,一个普通会员一年可以为网站贡献一两百元的收入。

而珍爱网的服务更加细致,收费也更为昂贵。当会员完成注册并支付了2999元的会费之后,珍爱网红娘会打电话向你推荐合适对象并安排见面。

珍爱网CEO李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人工红娘作为珍爱网服务模式的核心,就是看中了人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坚信这种模式是珍爱网成功的关键,而且是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和取代的。”

实际上,百合网复制了,而且是一种快速的复制。

百合网婚恋服务中心的迅速扩张给公司未来两三年的发展带来良好的预期。“我们做过一个全国调查,估计全国以婚介为主业的机构大约在3000~5000家,我估计他们一年的营收在30亿~40亿元人民币。”田范江说,根据这个市场的容量,百合网初步预期在2014年将婚恋服务中心开到300家。通过对这些店面的精细化打造,百合网预计可以将他们一年的营收规模从目前的500万元升级到2000万元。

婚恋服务中心并非是一个长久的模式,田范江认为,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这个市场必将有饱和的那一天。因而,未来还要进一步细分线上会员,并形成新的收费模式。

“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客户是可以接受1万元的收费的。在1万以下,所有服务产品都是有销售机会的,就看你怎么去变。”田范江说,“我们会去琢磨介于100元和1万元之间的产品,当然也会琢磨0到100元之间的产品,这个创新空间还是很大的。”

世纪佳缘创始人、前任CEO龚海燕也曾表示,婚恋网的未来取决于谁更擅长于精细化运作。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7

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教学理论中一个最复杂的概念。为此, 学者们对其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当前, 体育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的概念解释, 可以说基本上是简单移植一般教学论中的有关概念, 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在概念界定等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1]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规律的不断认识, 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也不同。因此,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体现了不同时期体育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定内涵。本文就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探讨两者之间异同点和发展的共性规律, 从而有利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人际交往的功效,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 对提高现代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近300余年间, 教学理论是沿着与启蒙和工业化相适应的、追求效率和数量的方向迈进的。[2]传统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这近几百年的社会历史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掌握运动知识、技术等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产生于社会发展较慢的时期, 是一种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挖掘。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现代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终生体育培养要求的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产生于现代社会, 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补充和修善, 强化了探究意识, 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是以“学懂”和“学乐”为主要目标,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功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特征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需求, 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 (见表) 。

注:空白表示“无”

3.1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相比较, 其优点在于注重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 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其缺点为: (1) 只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 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 (2) 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老师, 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3) 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 即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由于教学过程的过分规范化, 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4) 强调适应班级教学条件, 忽视了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 局限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 使得体育教学中资源利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2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教,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 侧重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打破学生只会刻板复制教师知识的做法; (2) 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 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变互动, 并且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资源, 减轻师生之间的负担,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 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二位一体的活动, 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4)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为学生体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5) 寓美于教, 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美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则教师要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 并使美育充分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 (6) 尊重学生的个性, 突出学生的个性化, 教学中力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又要协调好与集体的关系, 能尊重和帮助同伴, 使集体能和谐相处, 同时能各具特色。 (7) 体现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动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作用, 提倡“创造性学习”、“合作性教学”、“自学互学教学”、“自主动教学”。使学生能提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实现师学共同参与课堂的设计、教学、评价等。 (8)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打破单一的讲解示范, 现已注入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与体育锻炼的满足感以及得到发展的快乐感, 使不同体育能力和体质的学生都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其缺点在于: (1) 过分注重体育的娱乐性, 极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只从体育兴趣出发, 忽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 (2) 教师提出的浅问题, 原本可以直接教给学生, 却非得让学生去“探究”, 减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的时间, 降低了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 使得体育观摩课、示范课带有应付性; (3) 在教学中, 教师为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愉快地运动参与, 不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 结果体育教学内容变得空洞化、体育课的幼稚化和体育教学庸俗化等。

4 结论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要根据教师和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和任务,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 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即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是“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而是“融合进”传统教学方法。此外, 结合体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多层次多角度认知体育, 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运动的实践环节, 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主动实践意识, 加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文化知识, 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同时,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全面考虑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使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更具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和公平化。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陈海波.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5.

[2]刘旭东.论教学理论的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3 (3) :31-35.

[3]王广虎, 吴敏.体育教学方法新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5 (2) :32-37.

[4]朱建国.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8 (4) :102-103.

[5]朱振东.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扬州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9 (1) .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8

目前,由于受一些西方国家体育商业化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注重竞技体育的利益以及对奖牌的追求意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中庸、内向、重合、好静等特点,在这样的宏观立场下,随着西方体育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其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发展缓慢。本文通过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对当代的教育价值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做了对策研究与分析。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是一种密不可分。两者同属于一项社会活动,都是在社会文化的一个大环境里,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是一种既矛盾又能协同发展的关系,都为促进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追溯到古代,历史上记载的体育活动,都是源于人们最原始的生活与生产,但是都在发展与继承的基础上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家知道,藏族人民擅长骑马、狩猎、饲养与训犬等等。以游牧民族为主的藏北高原人民传承的是骑马、挤奶、制作奶制品等生活技能;以农业为主的雅隆河谷则掌握了摔跤、犁地、骑马、习用刀枪、编织等技能。而这些由于生产生活训练出来的技能是人们最原始的体育活动内容,在发展与传承方面也都是通过教育来实现。当人们掌握这些制造与生产的技能后,就会理所当然地传授给下一代,对下一代进行指导与训练,而下一代就需要通过练习、听、看、说等方法来掌握这些制造和生产使用工具的方法,这就是最原始的教育。

最原始的教育手段大都是通过口授与亲身示范来实现的,在原始社会没有书本与文字,更没有专门的场所与人员,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仅限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生活技能与生活本领。可以说,在原始教育当中,身体教育是最多的因素。原始的人们急于下一代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将一些技能传授给他们,只能简单地通过身体活动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之后的体育。可以说,在原始社会中传授给人们生活生产技能的教育就是最原始的体育。这种体育的意义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是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教育的,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此外,原始社会中的舞蹈、祭祀等等活动都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产生体育的基本素材,从产生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始终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体育是教育的一种内容和手段,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吐蕃时,人们对于英勇作战的勇士极为重视,会给与大力的褒奖,对一些边防的将士会传授一些武艺谋略。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对藏族中的男人生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骑马、抛套索、射箭、抛石、举石、游泳、跳远、摔跤等技能,还要具备听说读写及计算等技能。清朝时在一些俗官考试中,要进行骑马、射箭武艺考试外,还要参加许多考试与文化知识的培养。这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武艺精神的崇尚,使人们在注重文化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发展到现代,教育仍然与民族传统体育密不可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登山、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都是从原始人们在生存技能过程中训练发展而来的。这类体育技能仍然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教育与训练。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最佳方式之一。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基地,有着多方面的优势条件,大力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纵观当今许多传承下来的优秀体育项目,无一不是通过学校这一载体完成其由原始体育形态走向科学规范、普及化的道路。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进行传承与保护,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技能和场地要求都不复杂,有着很强大健身与娱乐效果,将其作为体育活动纳入到一个健全体系是切实可行的,最有效的途径是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保障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强身健体、精神娱乐、民族艺术、竞技比赛等多种特性为一体,集中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气质、道德、价值及审美等多方面的情趣,具体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与性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1 丰富校园文化,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集竞技与表演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动作和谐、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如剪纸、书法、龙舟、舞狮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以伦比的美感。这些动作动静结合、阴阳对比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对和谐的追求,这些传统体育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使学校师生能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感染力,更容易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为高校架起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2 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利于终身体育的养成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改变当今社会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实现以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同发展的模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中主张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这种观念根植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将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教学的终身目标,将对场地器械的要求,以民族传统体育广泛的内容为主,方式简单易行,可以有效地在高校普及推广,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养成。

2.3 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形成民族凝聚力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地域民族色彩,能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形成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民族向心力的形成。

在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改革形势下,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和关注到传统体育教育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各个高校都将弘扬传统文化科学地纳入到体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当中。高校大学生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才能激起学习传统体育的兴趣,奠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文化修养与行为习惯,树立国家和民族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族文化不断地深入交流,高校传统体育教育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健康第一”的观念,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内涵也因此丰富起来。但是受多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不顺利,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课程内容比较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等。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改革理念的提出,不仅使各个高校找到了现行体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从文化传承视角下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以教学模式为核心,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3.1 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体育教学新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和细化,教学方法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各个高校必须构建一个新型教学团队与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一定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与测验,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促进教师成为良好的行为模式,建立科学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机制。此外,可以聘任邀请体育名师进行名人讲学传道,有效地营造一种体育文化氛围。

3.2 整合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首先,高校要积极地引入一些先进的体育设备与器材,建设环境良好的体育场馆,引进一定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适合体育运动的环境;其次,高校一定要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与建设,能够打造出适合文化传承的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构建适合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宣传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平台了解传统体育文化,从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3.3 设置合理、丰富的课程内容

在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传统体育教学方面增加丰富的内容,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大学生。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教学要具有时代感,能够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有效融合,如何学习对传统体育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为提高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终身体育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差异性与多样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来满足他们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从而设置出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3.4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内容指的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本文重点提到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区,在体能素质、体育基础与心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制定大学生评价体系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学生之间与生俱来的差异对于评价其体育训练效果的时候应该综合这方面的因素。在制定评价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让一些地区落后、身体素质较弱、基础较差的一类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成就感。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标准应该将客观存在的因素降到最小,把大学生对待传统体育学习的态度与进步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起到督导促进的作用。

4 结语

我国的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在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若要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达到应有的效果,一定不能回避问题,首先要看清“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使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成功。文化传承视角下提出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质上指的是体育课程文化的科学建设与持续发展,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角度去分析,对当今体育课程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和探索,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组织实施进行重新科学规范的定位,从而构建起符合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所需要的科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

[2]单静怡,刘俊荣,李俊杰.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9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表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模式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教法体系构成。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体育教学迷失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对构建高效体育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当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和文化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不够重视,加之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不注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落后的教学理念完全违背了体育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呼吁,这逐渐使高中体育教学进入了教学瓶颈。具体表现为,每逢体育课要么只是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要么自由活动,教学毫无针对性。

1.2 体育教学模式方法亟待创新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尽科学也成为当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毋庸置疑,高中体育教师大多数属于体育专业人才,很多体育教师将“讲解-示范-训练”作为唯一的体育教学模式长期践行。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难免会引起学生反感,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亟待更新。

1.3 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新课改要求高中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中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仍将学生体育成绩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甚至很多体育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高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积极有效引导提升,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只重教学效果,不重视个体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高中体育教育的进步。

2 构建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2.1 优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以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才有发自内心的需求,觉得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乐趣,学习才有高效率。

2.2 转变教师角色,发挥主导作用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主’向‘以生为主’思想过度,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在教学实践中,以生为本,加强师生合作,交流沟通,为学生解疑答惑,不断引导学生突破自己,实现运动水平超常发挥。在学生获得成功喜悦时,教师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目标;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心理氛围,给学生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不同的,这样才更有利于课堂效益的最优化。

2.3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的魅力,锻炼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2.4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以班级形式,虽然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便于教学管理,但却不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掌握技术的能力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与培养,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练习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5 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教学方法体系,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方法选择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基础水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法不当,再好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也是空中楼阁。因此,应着重研究如何根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

2.6 突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定量和定性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构建课堂动态评价体系,重点突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为了实现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6〕27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教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只有改变观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来研究每一个预设,每一个过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利用高效课堂实现“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要素及整体优化浅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5(3).

[2]唐建忠.体育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9.

[3]杨李.浅谈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1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10

1 “生态体育”的基本内涵以及价值取向

要了解如何去运用一个有效的教学法,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 即是什么的问题。

1 . 1 什么是“生态体育”

想要了解什么是“生态体育”, 我们必须深入解析“生态”这个词。何所谓生态呢?生态就是一种本原的追溯, 不可以装饰的返璞归真。那么运用于体育教育上, 可想而知, 就是说在以最实在、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呈现体育。当然, 这个“顺其自然”不等同于偏激者眼中的“碌碌无为”, 而是指一种切实的本原性体育。

1 . 2 “生态体育”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1.2.1 自然性

在我国精华的古典教学思维中, 一直追求教育的自然性, 即是教学的返璞归真状态。“生态体育”亦是如此。“生态体育”讲究的是在自然的运动规律中对人的运动技能予以激发, 以求达到“修养”的体育境界。

比如有些学校花几万, 几十万甚至于几百万的基金购买昂贵的运动器材, 而却没有真正将这些器材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 或是一味地让学生对这些繁杂器材加以学习, 而忽视了最原始的游戏活动与体育精神。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建设中对体育自然性的一种忽视, 而“生态体育”的价值取向却刚好对这个现象做到了一个弥补。

1.2.2 地域性

文化是具有共性的, 同时文化也是具有个性的。这种个性往往是源于地域的不同而导致的传统习惯、身体体质、饮食习惯等一系列的区别。而地域的不同导致教学也带有了一定的民族风格, 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必须符合地域性的差异, 唯有如此, 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教育“生态”的。因地域性, 也就成了“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对该模式的构建以及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1.2.3 传承性

文化的延续在于传承, 体育的教学也是一样。一个地区具有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传承, 以及运动形式的传承。这个传承, 不仅仅是一些人文体育理念的传承, 其中还包含了许许多多科学文化、民族情感的因素, 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也正是这种“生态体育”的传承性, 才保证了“生态体育”不至于成为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正是这样的“传承”, 才实现了体育科目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生态体育”失去了这样的价值取向, “生态体育”也就成为了昙花一现, 行将就木的教学模式, 失去了运行的价值。

2“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目标

2 . 1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生态体育”讲究的是体育最为真实、最为朴素的教学形态, 是一种教学自主符合发展潮流, 顺应“文化自为”的形态。在有些高校中, “生态体育”正在被其他花哨的、华而不实的体育形式所侵蚀, 甚至有些被完全取代。这就意味着一种体育精神的下降, 体育的本真被忽视, 而体育的表象被追捧, 被重视。这就是去教育的纯粹性, 失去了体育的干脆性。因此, “生态体育”构建原则是竭尽全力使得每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都回归体育最自然、最为本真的状态, 拒绝满目追求“潮流化”“国际范”的体育表象。

2 . 2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

有目标才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才有不至于使得教育走偏的旗帜标杆。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带来了体育教学上的新要求, 这一种新要求作用于内容、行为, 甚至是设施等各个方面。一些体育新模式的提出也验证了这一点, “合作学习模式”“多元化评价模式”等都是对体育教学的构建改造, 因此“生态体育”也提出了说教淡化、质量强化、形式简化、课程实化的构建目标。

3“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3 . 1 渗透生态体育的文化精神

3.1.1 高校教育者必须要改变原有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总是过分地注重教学计划的严格安排,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使得教学完全掌控于教育者手中, 具有一定的有益之处。而事实上, 这种传统的刻板的安排, 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情感体验的一种不尊重, 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钳制。因此, 我们教育者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 使之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比如, 在我们平常上体育课之前, 可以将一部分时间首先提出来不做安排。例如90 min的跑步教学课程, 我们可以做出40 min的安排空白区域来。实际上课时, 跑步的标准姿势, 跑步速度变化的把握, 长跑与短跑的区别, 50 m速跑与800 m, 3000 m跑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基础性教学知识的讲解, 然后中长休息15~20 min。而最后剩下的时间呢?我们就可以用来进行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观念的调查与矫正, 使得学生能够切实地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之中, 值得高校的体育课改成摆脱课程“装饰”的影子。

3.1.2 重视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作用

体育教学是一门生活型的课程, 不能够单纯以某个时间段来加以定义衡量, 我们教育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头变成贯彻学生们整个学习生活的存在。

比如, 在我们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就拿足球教学为例, 我们注重的总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脚法、步伐等, 而忽视了足球运动的课后延伸, 致使学生体育技能提高缓慢。事实上, 我们在常规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布置“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课外练习任务, 比如自学足球花式脚法、自学武术操等, 都是将课堂与课外加以衔接的有效方式, 这些方式都是“生态体育”的重要保障。

3 . 2 开展“原生态”的体育项目, 扩展体育形式

发展来源于对传统的取精去粕, 同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不断从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吸取养分。比如我们可以在一般的体育课中插入“高脚马”“踢毽子”“打沙包”等传统的、通俗的体育项目, 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 也是对体育课程的一个丰富, 有益于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提高强身健体的广度。除上述的一些方式方法外, 改进体育项目规则、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展示等都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班级体育课程的实际状况, 科学地使用。

4 结语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对体育教学的一种积极探索, 但这并不代表它是完美的。因此,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教育者还需要自主地去把握教学法实施的度, 并在教学操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以使得“生态体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生力军。

摘要:教育作为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亦是处在不停的发展之中。只有教育不停的发展, 教学才能保持不懈的活力, 为我们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新课改中对于教育进行了最新的诠释, 其中“生态教育”4个字, 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生态, 朴素而自然, 有效而合理。那么如何将“生态”呈现于教育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成为了不少教师的关注点。教师们都在追寻一种符合学生自然发展的认知规律同时能够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就这种情形之下, 该文就如何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构建“生态体育”的教学模式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永昌.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2) .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3.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展,大学体育教学中,关注于学生体育意識、体育精神以及体育思想的培养,而终身体育教学模式,以思想性培养和体能培养的统一为特征,其通过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作用,这就使得其越来越广泛的深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一、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很多高校将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引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但是从其实际应用来看,仍不乐观。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阻碍其模式应用

在传统的竞技教学模式中,将教师的“教”高于学生的“学”,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就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不能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而有的教学甚至以整堂课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个性化,而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要实现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实现学生学习能动性和主体性发挥,则要打破常规教学,这就增加了终身体育教学的难度

2、终身体育教学模式主体性不强

一方面,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在于学生体育素质、思想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基础,而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教师不得不进行教学目标的行为,以学科教学内容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而在评价方式上,往往基于成绩、分数评价,这就造成终身体育教学模式附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是终身体育教学的关键方式和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就缺乏了兴趣化教学、多彩化教学等,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丧失,这就不利于学生进个性发展与体育意识形成。

3、相应性保障缺失

作为一种挑战式体育教学模式,就其教学内部成分来看,存在多种阻碍因素,其中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则是主要因素。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往往具有明显的竞技特征,其要求动作的规范性、标准性,而且对体育成绩过度追求,这就使得体育教学基础受到了限制,而对于学生如如何形成健康的体育意识和思想,则关注较小;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缺失是制约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以运动负荷、联系密度作为教学质量衡量标准,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思想、接受能力、表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没有涉及,这就造成学生身心发展评价缺失,进而刺激了“追分风”的持续存在,使得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缺失。

二、高校科学应用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素养、习惯,促进学生体育精神与思想为基本任务,这就要求在应用终身体育教学模式时,关注于学生的能力、思想、个性等人本性的发展,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

1、角色转变

在终身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甘愿做幕后服务者,以背后辅导的力量来促使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导,让学生自觉思考、求实创新,切实成为学生能动性发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改变教师单纯教,学生一味模仿或是接受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的力量,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性的学会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目标更新与定位,将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思想素质提升以及学习习惯形成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以方位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思想的培养,以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实现体育教学价值。

2、多模并用

终身体育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为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其一,合作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中,很多在于学生间的协作练习与学习,如排球、健美操、网球等,这就要求进行合作训练,而对于终身体育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是其教学目标之一,在合作教学中,通过两者或是多个成员的互动与合作,来完成某项任务,这就赋予了体育教学社会性质。其二,游戏教学。在游戏教学中,可采用比赛、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提升了体育活动的有趣性,是实现学生体育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三,角色换位教学。这既是转变教师角色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学生主动性提升的有效手段,在其中,可以让学生充当示范者,向其他学生教学,这就很大成分上实现了教学主人翁的地位,而通过这种自主性的教学,则能够最大化实现学生自觉性和经常性的学习。

3、全方定位

人体作为完整性有机体,其各个奴为、各个器官机能的运用,以及身体素质与体能协调是体育教学的一项目标,而对于终身体育教学模式来说,其目标之一在于提升人体技能和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全方位定位人体各项机能的发展,其不仅包括身体机能,而且包括思想素质。进行体育技能与知识训练和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应有的体育技能,保证其基础性体育知识的丰富与完善;通过体育文化、体育人文精神、体育人物等内容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思想,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选择锻炼内容,进行锻炼定位,做到内外结合、形神一致,已全面实现学生外在技能与内在素养的培养。

4、个性教学

针对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存在环境、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各种方式的体育教学。其一,进行层级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身体素质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练习内容、训练方式等,以满足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二,进行选项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项目划分,以学生的兴趣走向为标准,进行调整训练方式和内容,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思想。其三,实行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各项实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与教育,在实现个性化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肯定以及自我创新能力,以全面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总结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运用终身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威胁,然而,从其教育发展走向来看,适应于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其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在其运用中,要以学生学习主体性为基础,实现学生体育技能提升的同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思想进行培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赵德宝.终身体育理念促进农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陈琦.[J];体育科学;2010,(010.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篇12

1 体育舞蹈起源及发展

1.1 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 盛行于欧美。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 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 达到自娱自乐、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体育运动。不同的舞种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热情奔放与浪漫柔和并存, 对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社交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1.2 体育舞蹈的在高校的发展

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普修和选修课程, 全国各高校也开展了体育舞蹈的教学, 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锻炼手段。随着终身体育观念的深入, 对体育舞蹈的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2 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价值

2.1 心理学价值

长期的学习生活会使人感到压抑、枯燥无味,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这些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所以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就特别重要。参与体育舞蹈活动能够使人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使人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到运动上来,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疲劳, 愉悦心情, 也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2 社会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共同进行的双人或集体运动, 在运动中能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能迅速的适应新的环境。

3 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多种手段和途径的总称。使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进行观察和练习的过程。由于体育舞蹈不仅仅是向学生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礼仪等, 因此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3.1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本文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参阅了相关的文献和走访了多位专家, 筛选出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因素, 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SPSS17.0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球形检验结, 因子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达0.000, 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被采用。

3.2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参与因子

参与因子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主要通过学生表现出来, 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运动天赋、性格、性别、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教学经验、运动技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2.2 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主要有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组成。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和各环节教学中教学原则的指导作用都应该放在首位。教学目标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任何情况下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适合才是最好的。而教学过程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发展规律。新授课以教为主, 复习课以练为主, 只有在充分的把握住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 才能够选用最佳的学习方法完成最佳的学习任务。

3.2.3 环境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的课时总数以及场地器材的设备是否完善, 对于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没有充足的课时总量, 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将减少, 导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难以多种多样, 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场地器材的不完善很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是体育舞蹈运动在大学中难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影响作用, 如果人数过多, 只能过多的采用集体教学, 难以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

3.2.4 思想科技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受到教学理论的制约还要受到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下,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体育舞蹈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符合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最终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方法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体育不但要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师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等, 同时还要有与现代学生思想相符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法、诱导学习法等, 只有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

4.1 快乐体育教学法

快乐体育指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付出努力获得成功后,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快乐体育不是散漫体育, 并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真正实现高效协调的学习机制。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学生不只是学习和模仿教师的动作还要学会自觉的参与这项运动, 和教师进行相互交流, 探讨学习心得, 是体育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放大。快乐体育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强调发现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实践学习法

实践学习法指在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在实际操作中边改进边提高的方法。体育舞蹈是一门注重社会交往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适当的教学内容放到舞厅中, 使学生体会到舞会上特殊的氛围, 在场景音乐中更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培养乐感对肌肉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学到社交礼仪,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要使学生明白, 只有把所学的技术动作灵活自如的运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由于体育舞蹈是男女共同配合的一项运动, 更应该教育学生注重行为举止, 建立正常的男女交往关系。

4.3 C AI教学法

CAI教学法是把多媒体, 摄像机等现代化技术运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上来。CAI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动作的错误之处, 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 自己纠正错误动作,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CAI还有利于个别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巩固练习,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说还可以提前自学。CAI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给学生,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便捷。

4.4 双语教学法

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法是指在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 (主要指英语) 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能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对待体育舞蹈学习的兴趣高于没有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 说明进行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时可行的, 这也符合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湛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良好的英语基础, 这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 和谐教学法

和谐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 同时做到教学的诸要素与教学过程、环境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学法要求从受教育者的自身需要出发, 整体规划自身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排除外界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谐教学法是辅助体育舞蹈学习最好的助手, 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4.6 动作示范法

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示范法仍然是最基本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动作示范法是指教师以自身的完成的动作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动作示范法能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体育舞蹈动作的优美, 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使自己的技术动作更加完美。动作示范法的特点是简便灵活, 使用范围广。

总之,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 我们要取之所长, 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做到最优化, 这样才能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思路, 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素质教育, 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不但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性,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具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 受到了很多爱好者的追捧。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分体现出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有关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型建议。

关键词: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军.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及教学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8 (1) :119.

上一篇:无线地面下一篇:麦田杂草防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