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知识和行为

2024-11-05

营养知识和行为(共12篇)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1

据宁波市民政局公布数据,截止到2012年底,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12.4万人,占本市总人口的19.4%[1]。老年人虽然离开工作岗位,但仍担任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许多老年人承担着照顾家庭及第三代的重任,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子女能否安心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有效地预防老年慢性病的发生,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健康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饮食行为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老年人又有相对多的自由时间,保健养生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重视,许多人考虑使用营养保健品增强体质,益寿延年。但目前营养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老年人缺乏基本的营养健康知识,加上老年人网络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被不良商贩诱惑,受骗上当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急需对老年人进行营养健康科普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对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素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东裕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5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入户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并通过专题小组讨论、预调查后修改而成。问卷内容涉及老年居民的基本情况、营养健康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等方面,其中营养知识15题,每题2分,共30分;营养态度5题,每题3分,共15分;饮食行为11题,每题2分,共22分。以达到满分的60%为及格,80%为优秀。

1.3 质量控制

问卷通过专题讨论,确保其效度;信度测量采用正式调查前选取10名老年居民进行预调查,间隔1周后对他们重新调查,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其信度。调查员选用医学营养专业大二学生担任,经过统一培训后上岗,2人一组现场进行调查,并及时更正错误和补漏。

1.4 数据处理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码,数据采用双录入法录入Excel软件,用SPSS 16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6份,回收50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98.8%。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身体质量指数(BMI)见表1。调查对象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痛风等各种慢性病的有306人,占总人数的61.2%。

*根据WHO成人BMI划分标准[2]。

2.2 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得分情况

2.2.1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得分最高为28分,最低为4分,见表2。

2.2.2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对象对碘盐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预防便秘,牛奶钙容易吸收,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知识点认知度较高。但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基础知识、疾病相关营养知识以及重要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认知度较低。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道其全部内容的有6.2%,只知道部分内容的有21.4%,听说过但不知道其内容的有42.2%,从没听说过的有30.2%,见表3。

%

2.2.3调查对象营养态度:调查对象的营养态度普通较好,非常愿意接受营养知识的占40.2%,愿意接受营养知识的占46.8%,无所谓的占12.6%,不愿意的只有0.4%。其中需求相对较高的是营养基础知识,占66.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占58%,疾病相关营养知识占55.0%。非常愿意和愿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分别为32.6%和61.8%;非常重视和重视自身体重变化的比例分别为29.6%和57.4%。73.6%的调查对象服用过各类营养保健品,4.2%的调查对象每月保健品消费在500元以上,16%的调查对象每月保健品消费在300~500元之间。

2.2.4调查对象的营养行为:对自己的饮食口味选项中,15.2%选清淡,32.8%选偏甜,47.0%选偏咸,5.0%选偏其他;在食物选购时,考虑食物营养价值的占10.2%,考虑口味的占57.0%,考虑价格的占20.4%,考虑烹调食用方便的占12.4%;在三餐能量安排方面,32.8%的调查对象安排合理;每天吃早餐的占83.6%,偶尔不吃的占15.4%;每天喝牛奶或奶制品的占78.0%;在饮水方面方法和数量都正确的占52.2%;每天锻炼且方法得当的占40.2%;吃水果方法正确的占36.0%,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占24.8%;生熟食品存放、加工方法正确率为12.0%。

2.3 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间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知识与行为(r=0.766,P<0.01)、态度与行为(r=0.186,P<0.01)、知识与态度(r=0.88,P<0.05)均显示正相关关系。

2.4 调查对象营养KAP的影响因素

分别以K分、A分和P分为因变量,K分的自变量为居住状态、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常住户口和MI;A分的自变量为居住状态、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常住户口、BMI和K分;P分的自变量为居住状态、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常住户口、BMI、K分和A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知识水平是健康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和职业是营养知识水平、营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态度和年龄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2.5 营养信息来源

调查对象营养信息来源于电视广播占50.4%,报刊杂志占19.8%,社区宣传窗占20.0%,网络占3.8%,专业书籍占3.8%,老年大学、朋友和医院等其他途经占2.2%。

3 讨论

3.1 对老年居民进行KAP调查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老年慢性病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老年慢性病的发生,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每年有257万人死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1.2%,预计到2025年上升到占总死亡人数的52.1%,这将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3]。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均与膳食营养行为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促进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2 宁波市老年居民营养KAP现状及问题

调查发现,宁波市老年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这与国外其他调查结果一致[4]。营养基础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2.9%,低于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调查。例如:天津市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60.2%[5],郑州市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63.7%[6],深圳市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70.8%[7],盐城市老年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56.1%[8]。究其原因,一是调查对象是老年居民。二是调查社区是城市扩建改造中的拆迁安置小区,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与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人数比例达38%有关。调查对象中知道或部分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导的比例只有27.6%,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种类知晓率为24.8%,常吃精白米面缺乏哪种营养素知晓率为29.4%,提示老年居民营养知识严重缺乏,迫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市老年居民的营养态度较好,A分的及格率为85.8%,优秀率为35.4%,有87.0%的人愿意接受营养知识,94.4%的人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这说明他们有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意愿和可能性。调查还发现老年居民的营养行为较差,P分及格率仅为23.8%,主要体现在饮食习惯、能量安排和食物选择等方面,急需通过提高老年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来指导其正确的饮食行为。

3.3 营养KAP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居民营养知识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职业。这说明文化程度、长期形成的职业素养与习惯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老年居民对营养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在以后的营养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对不同对象分类宣教,注重教育材料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分析表明,营养知识水平是健康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态度、年龄对营养行为的影响也较大。知识水平越高,营养态度越好,饮食行为就越健康,这与健康教育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模型理论是一致的[9]。要想改变老年居民的不良饮食行为,首先必须让其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这样才有了行为改变的基础。当然,有了良好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并不能保证就有了良好的行为。根据健康信念模式[10],还应该让其充分认识到饮食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使其明白改变不良行为对自身带来的益处及各种障碍,让其有信心改变不良行为。另外,高龄老年居民活动场所和范围相对有限,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育中也应该考虑。

3.4 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调查显示,该社区老年居民营养信息的获取途经主要是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窗和报刊杂志等,而其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说明目前的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窗和报刊杂志等进行的营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营养健康教育:一是增加社区广播宣传营养知识的时间,拓展社区宣传窗的范围、内容。二是通过地方电视台开辟营养健康专题节目,开通专家咨询热线,地方报纸开辟营养健康版面等。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提高,使其能胜任在社区定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四是发挥营养学会的优势,组织会员和营养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例如宁波地区饮食口味偏咸者较多,应据此举行有关饮食口味方面的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图片展,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预防知识趣味活动,营养知识、食谱竞赛有奖活动等。五是利用高教园区的营养教育资源,开展能够让老年居民主动参与的食物教育、营养专业实训室参观等。

总之,应通过探索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完善宣传教育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老年居民营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摘要:目的 通过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对营养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和相关内容,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素质。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东裕社区5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38.2%、85.8%和23.8%。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了解,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和三餐能量安排等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宁波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通较低,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但营养态度较好。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指导。

关键词:老年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参考文献

[1]http//nb.people.com.cn/2013/0220/c206131-18188217.html

[2]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8.

[3]周海春.营养结构变化与相关慢性病[J].经济研究参考,2002(9):34-43.

[4]Kim D,Frank A,Laura C,et al.Methods,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process evaluation of high 5 school~bas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J].Health Educ Beha,2000,27(2):177-186.

[5]杨艳蓉,田惠之,宋桂德,等.天津市居民饮食与营养知识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106-108.

[6]贺梅杰,韩勇,杨道泓.郑州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95-97.

[7]熊文辉,马一婷.深圳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与行为水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94-2595

[8]高正文,辛崇萍,周文超,等.盐城市区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4):54-55.

[9]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9-60

[10]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市: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4.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2

(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居委/单位

一、健康行为部分:

1、你每天洗脸的习惯是:(A)

A、早晚都洗B、只早上洗C、只晚上洗

2、急性腹痛的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主张:(C)

A、先用止痛药B、先用消炎药C、忍一下,不乱服用药物 D、不知道

3、你的洗澡毛巾,每天晾挂在(B)

A、挂在洗手间内B、阳台通风见光处

4、你吃早餐吗?(A)

A、每天吃B、偶尔吃C、从来不吃

5、使用加碘盐烹调时,你习惯于:(C)

A、高温油锅加热炸盐放食物B、把盐和食物同时下锅

C、临上菜时再加盐

6、你开启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的习惯是在:(A)

A、只要用煤气炉点火前就开启B、炒菜有油烟升起来时开启

C、在要用锅炒菜前开启

7、当中暑时,进行自救的正确做法是:(C)

A、关紧门窗B、多穿衣服C、冷水擦身D、喝浓盐水

8、假如有人(特别是你的好朋友)劝你吸烟时,你会怎么做?(C)

A、与他(她)一起吸B、坚决不吸C、自己不吸也劝他(她)不吸道

9、你吃盐多吗?(C)

A、较多B、很多C、一般D、较少

10、日常生活中你多长时间给餐具消毒一次?(D)

A、7天B、10天C、5天D、1天、不知D

二、健康知识部分:

1、牛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C)

A、镁B、钾C、钙

2、能传播乙肝者(传染源)是(B)

A、患丙肝的人B、身体内有乙肝病毒的人C、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

3、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B)

A、与乙肝患者共用针具B、通过粪-口途径C、蚊子吸血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

A、通过消化道传播B、通过血液传播C、通过空气传播

5、艾滋病的学术全称为(C)

A、先天性免疫综合征B、感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世界艾滋病日”为每年的(C)

A、4月l日B、9月1日C、l2月1日

7、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A)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8、肉类含脂肪最低的是(C)

A、猪肉B、牛、羊肉C、鸡肉

9、健康教育的核心是(C)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B、提高生活质量

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0健康的标准是(D)

A、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B、不胖不瘦,身体强壮C、能吃能睡无大病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3

关键词:营养教育;KAP;小学生

1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和昌盛。现在儿童中的肥胖率却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也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国内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以及小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还存在很多的争论。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上海杨浦其中两所小学进行调查。

2研究对象

在杨浦区选取某一小学和某二小学两所小学,考虑到一,二年纪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抽取三至五年级每校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发放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79名学生均为3—5年级公办小学的学生,小学78名,男生46名,女生32名。某二小学一共回收101份问卷,男生54名,女生47名。

3.2小学生营养知识的情况

问卷的营养知识问题均为单选题一共六题。被调查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49.7%。通过国数据分析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营养知识已经有基础的认识,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三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46.2%,四年级为48.7%,五年级的营养知识题的正确率为54.3%。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了解的营养知识要比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多。年级高的比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率要高。

其中对运动后正确的恢复三年级的认识要比五年级的低。三年级学生剧烈运动后认为立刻喝大量的水占35.7%,有32.1%的学生认为运动后应该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只有25%的学生选择正确,还有7.1%的学生选择运动后要吃饭补充能量。三年级的学生们对于运动营养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少。学校的体育课需要加强对低年级的学生运动营养的教育。

3.3小学生的营养态度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66.5%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学习营养知识;22%的学生选择想学习;9.2%的学生对学习营养知识的兴趣一般,有2.9%学生选择不想学习。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学习营养健康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态度也比较端正。学校应该提供学生们学习营养知识的机会,加上学生们浓厚兴趣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小学生营养行为的情况

营养行为:包括早餐、中晚餐及零食行为,良好的营养行为不仅考虑到三餐的能量配比还要考虑到每餐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学生所喜欢的食物的种类中,13.2%的学生喜欢吃蛋类和奶类的食物,15.6%的学生喜欢吃鱼类的食物,21.9%的学生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类的食物,49.3%的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说明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吃肉类的食物。

3.4.1早餐行为的情况

早餐行为非常重要,早餐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到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人体的免疫力。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占92.9%,每周4天或以上吃早餐的学生占4.3%,2%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三天或以下,只有极其少的学生不吃早餐。小学们早餐的情况非常好。早餐是上午的主要的能量供应,良好的早餐行为保障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正常的身体发育。

3.4.2零食行为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五年级中每天都吃零食的比例要比三年级高出2.9%。说明虽然五年级学生知道的营养知识比三年级高,但是五年级的学生零食行为比三年级要频繁。这种现象说明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开始自己选择食物,但是他们选择往往都是依据食物的口感。

小学生去汉堡快餐店每周吃1次以上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2.9%。汉堡快餐,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为特点,摄入这类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又加重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小学生应当尽量不要去吃汉堡快餐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根究调查可以得出,小学生掌握的营业知识总体上比较少,又不全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他们在选择食物时主要依靠食物的口感,以及自己的喜好选择。这样学生们就会偏食,挑食和摄入大量垃圾食品,导致学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虽然学生是在学校吃午饭,学校可以提供健康合理的食物配餐,但这并不能保证学生们就具有了健康的饮食方式,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营养知识教育。

4.2建议

1、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们营养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们如何选择食物,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建议家长要控制小学生对垃圾食品的摄入量。

3、学校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健康进行干预。特别是对一些肥胖的学生,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11级体育硕士)

参考文献:

[1]袁莎,张立实.营养教育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5

[2]吕姿之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3]陆永良等.杨浦区某小学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福州市第四中学、南安市第三中学、沙县第一中学、龙岩市永定县高陂中学、漳州市华侨中学5所中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年级的学生共1 693名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539份,有效率90.9%。其中女生781名,男生758名。初一年级学生359名,初二年级422名,初三年级401名,高一年级149名,高二年级68名,高三年级140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并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等。 营养知识10题,每题分值设为1分,满分10分。9分以上为优秀,8~9分为良好,6~8分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及格。

1.2.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以undefined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知识

2.1.1 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总平均为(4.50±2.14)分。福州、南安、漳州、龙岩、沙县中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分分别为(5.57±1.93),(5.05±2.03),(4.52±1.93),(4.06±2.12),(3.88±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学生的总体及格率为32.9%,其中优秀率为3.1%,良好率为5.6%。除初二外,高年级学生的及格率优于低年级,优秀率高二年级最高,良好率和合格率均为高三年级最高。女生的及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均优于男生。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1.2 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情况

调查显示,47.6%的学生不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1.8%的学生有所了解,只有10.6%的学生选择很熟悉。不同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P<0.01)。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P<0.01),女生优于男生。

注:()内为构成比/%。

2.2 饮食态度

此次调查主要依据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的饮食态度。(1)对营养知识的兴趣:60.6%的学生选择感兴趣,34.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4.7%的学生没兴趣;(2)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的影响:48.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39.4%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影响,5.3%的学生认为有很小影响,7.2%的学生选择没影响;(3)对饮食健康书籍的看法:29.3%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65.9%的学生选择只有在需要了解时才阅读,4.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看;(4)是否纠正不良饮食习惯:34.8%的学生选择一定会,55.1%的学生选择可能会,8.0%的学生选择不会,2.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5)选择食物主要依据: 49.2%的学生选择营养搭配合理,50.8%的学生选择其他原因(38.7%的学生选择口感好,6.1%的学生选择价格合理)。

2.3 饮食行为

2.3.1 早餐食用频率

表3显示,37.2%的学生每天吃早餐,4.1%的学生几乎不吃早餐。不同性别、地区、年级学生早餐食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6,48.66,97.08,P值均<0.05)。

2.3.2 其他饮食行为

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经常指每周2次及以上,偶尔指每周1次及以下。

不同年级、性别、地区学生比较,结果显示:6个年级的9项饮食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生在食用水果、吃零食、用方便面代替正餐、因减肥而节食、边吃饭边聊天、边吃饭边看电视几项饮食行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6,34.14,26.43,19.79,18.25,8.95,P值均<0.05)。不同地区学校在饮用牛奶、食用鸡蛋、食用水果、暴饮暴食、方便面代替正餐、边吃饭边聊天几项饮食行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9.17,9.07,7.80,36.13,25.96,7.51,P值均<0.05)。

3 讨论

营养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饮食态度和膳食相关行为。近年来相关调查研究均提示中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4,5,6]。此次对福建省5所中学的调查也显示中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低。结果还显示相对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更加了解,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原因可能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营养知识普及程度较高,而女生则比男生更加关注营养相关的报纸、杂志、电视传媒等。另外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47.6%的学生不知道,这说明中学在加强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等知识的普及教育方面做得不够。

饮食态度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饮食行为。目前相关研究均显示了大部分中学生对饮食的态度不够端正[8]。此次研究中发现只有约半数中学生选择食物是以营养搭配合理为主要依据,其余半数左右则是以口感、价格等作为主要依据。调查结果还显示有60.6%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8.1%的学生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很大或比较大的影响, 但只有29.3%的学生经常阅读饮食健康书籍,且只有34.8%的学生选择一定会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这说明虽然大部分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有较大的兴趣和正确的认识,但却缺乏相关的实际行动去获取营养知识和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普遍不佳。早餐对学生的营养摄入、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9,10]。此次调查中,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只有37.2%,大部分学生存在不规律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的现象,根源是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此外,中学生还存在着许多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如暴饮暴食、用方便面代替正餐、边吃饭边聊天、边吃饭边看书/电视等,这表明大部分中学生都存在着各种不良的饮食行为,原因主要为营养知识的不足和饮食态度的不端正。有良好的饮食行为,还要注意摄入食物的质量。此次对蛋、奶、水果的摄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经常食用水果,但对蛋、奶的摄入则不够理想。

本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均不太理想。今后要加强对中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等知识的普及教育, 定期举办营养知识讲座,设立有关营养方面的选修课以增加学生的营养意识, 进而调整学生的膳食结构, 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5所中学1 5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习惯等方面。结果 多数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比较肤浅,营养知识总及格率为32.9%,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学生达47.6%。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早餐的食用率仅为37.2%。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结论 中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科学,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饮食习惯,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滢,翟凤英,常素英,等.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J].卫生研究,2002,3l(6):454-456.

[2]苏朝康,王家林.南宁市和田东县汉、壮族中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4):619-620.

[3]林春祥,梁铁岩.高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12(21):38-39.

[4]谭雪芳.佛山华英学校住校学生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21(3):208-209.

[5]戴剑松,张蕴琨.南京市部分中学生膳食习惯与运动营养状况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2):1-5.

[6]史祖民,潘晓群,左辉,等.宜兴市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778-779.

[7]贾晓瑜,张亚妮,华隆超,等.重庆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426-1428.

[8]刘艳,李明川,李晓辉,等.成都农村初中学生饮食相关行为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9,24(3):159-161.

[9]LIEN N,JACOBS DR Jr,KLEPP KI.Exploring predictors of eating be-haviour among adolescents by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Public Health Nutr,2002,5(5):671-681.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5

2009年我镇利 用多种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大造声势,广造舆论,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把宣传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科普讲座、咨询答疑、健康教育课、宣传材料、健康广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把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各服务机构的硬指标,不断巩固、开拓服务阵地,扩大教育范围。在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普及保健知识的同时,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取得社区居民的支持,为了了解广大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基本状况计划对我镇辖区的北新集社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2009年07月30日 地点:北新集社区

参加人员:石莉娟、陆小见

青阳镇卫生院 2009年07月20日

青阳镇2009年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小结

2009年07月30日我院按计划对进行了我镇辖区的最大的小区北新集社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本次调查了50民小区居民,在调查的每份问卷十题问答中答出十题的有40人,答出9题的4人答出8题的6人,合格率在10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新集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收到很好的成效。

基于虚拟经营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篇6

关键词:虚拟经营;知识共享;知识库;共享文化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和不确定。于是,虚拟经营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核心能力为依托的、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手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可见,虚拟经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以便更好发展企业的最佳战略选择,它将成为21世纪一种主要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因此,如何更好地发展虚拟企业和虚拟经营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值得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一、虚拟经营的概念

虚拟经营是与虚拟企业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企业管理中,虚拟经营指的是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特点以及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力量,将可以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整合起来以实现技能、知识的共享,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2)它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步骤主要包括对项目或任务的了解和明确,精心选择虚拟资源,运用适当的虚拟形式通过计划、组织、协调、资源共享、控制等手段使得虚拟资源在企业内外部得到有效整合等;(3)它是一种动态的、知识联网式的协作;(4)虚拟经营中的虚拟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可见,虚拟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借势或借力的思路,它大大拓宽了企业管理的视野,促使企业在日益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健康成长,它包括人员虚拟、功能虚拟等。因此,虚拟经营的管理模式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管理创新,它既适应了企业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要求,又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风险;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和灵活敏捷性,而且为合作竞争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虚拟经营中的知识共享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知识经济已从地平线上升起,知识管理已向我们走来。企业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寻找新的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虚拟经营中的知识共享指的是力图综合各种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的知识进行处理加工和存储,并将这些知识以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虚拟企业只有将“知识共享”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竞争战略,通过调动内部资源,加上运用外部资源并预测市场发展方向及变化,才能及时对外部需求作出反映,从而真正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对虚拟企业而言“知识共享”是其核心能力之一,这应引起企业的极大关注和研究。

1. 知识共享的内涵。

我们知道,智力资本是知识型企业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要具备知识共享的意识,能充分利用知识库来获取和传播知识。提到知识共享,我们首先要确定知识的范畴,如前所述,一般把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易于整理和计算机存储,可以用文字表达、给出数学方程和予以规律描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易表达、难以掌握,它包括技术类和认识类的隐性知识。我们这里所讨论分析的知识共享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交流,只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比显性知识更为复杂,但现代企业知识管理中都更加重视隐性知识。可见,知识共享就是指虚拟企业中员工的知识财富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它成员或为虚拟联盟企业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虚拟组织知识财富。它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知识共享:(1)员工之间知识交流所涉及到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2)知识在个人、团队和企业3个层次之间的有效合理流动。在知识经济日益渗透的今天,我们更强调的是通过网络以及知识库的方式来进行共享。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共享并不仅仅是知识加工,也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从他人或别的企业那里获取知识或学到技能,知识共享而是要求在共享过程中予以创新。

2. 知识共享空间的营造和共享机制。

在虚拟经营中,要想真正实现知识共享为企业带来财富并提高其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共享空间并合理建立其共享机制,这是知识共享的关键环节。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组织内部员工知识的共享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首先,让我们来看知识共享的空间是如何营造的?所谓营造知识共享的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要解决技术构架和人的问题,我们应从信息技术的采用和知识共享文化的建立入手。在知识共享的空间图中,我们应把企业Intranet网置于体系的中心位置,Intranet网是知识共享体系技术构架的基础,它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交流渠道。但是,仅有Intranet网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在网络上建立起它的知识库。企业Intranet网和知识库的建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知识的汇集,它是一项持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2)创建知识库以实现知识的存储、分类、检索和更新;(3)Intranet网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库界面的设计应简单易行,同时还应保证知识库中知识的质量。而企业共享文化氛围的塑造,其目的在于强调员工在企业组织一切活动中的中心位置,其实质是塑造一个和谐的知识共享氛围。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企业知识共享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育共享文化:(1)向员工传输知识共享的思想;(2)虚拟企业的相互信任和沟通;(3)企业通过一系列习俗、仪式不断地在企业内外部强化并传播企业文化;(4)企业或企业间的人员培训等。

企业及企业间知识共享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网络以及运用知识管理软件建立知识库。信息技术和知识共享文化是企业宏观层次上所必备的条件,而在微观层次上则需要解决如何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实践证明,知识共享过程有以下5个环节:个体知识、知識的阐明、知识的交流、知识的理解以及组织知识创新。前3个环节主要是指个体行为,后2个环节则依赖于组织工作。下面我们对知识共享的5个环节加以简要说明:(1)个体知识。知识共享最重要的就是人或团队的因素,因为知识首先是存储于个人头脑中或归团队所有的。从外部获取信息是个体取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改造创新也是知识的来源;(2)知识的阐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要实现其共享,必须加以阐明。知识的阐明不仅仅是理解,有时更需要“意会”;(3)知识的交流。交流环节在知识共享中相当重要,如果人与人之间、企业间无法交流沟通,知识共享便是纸上谈兵了。知识交流就是促使并加强知识在组织内外部的合理流动;(4)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员工或企业之间要诚恳地交换各自的意见,相互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进行知识创新;(5)组织的知识创新。这是知识共享所追求的目标,知识成为企业的共同财富,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当然,知识共享过程还需要来自企业各个方面和企业网络的支持。

3. 知识共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参与虚拟经营的各方之间,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能否充分交流与共享是虚拟经营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虚拟经营的企业在共享外部的知识和信息时还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因此,要真正实现虚拟经营中的知识共享,企业应注意并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互利互惠。知识共享要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对方受益必将惠及合作双方,增加共同利益;(2)关注大局。交流与共享的知识应重点放在增加彼此的价值,增加整个合作团队的整体利益方面;(3)相互信任和沟通。虚拟经营的各方要相互信赖,知识的交流要开诚布公,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相互协调,完成各自所承担的工作模块,从而保证集成出1+1>2的竞争优势;(4)合作团队意识。合作团队意识要求合作企业考虑问题要从团队整体出发,以合作团队整体利益为最大出发点,并由此将各自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利于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利于挖掘每一个可以增加价值的机会。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虚拟经营中的知识共享,使企业的竞争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增强。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共享是虚拟经营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即将出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知识包含人、财、物等硬资源和信息、时间、技术等软资源的结合体,它以其无限性、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虚拟经营中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商战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就必须在顾客需求、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市场走向等方面实现“知识共享”,从而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水平的目的。可见,知识共享不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更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部智力资本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企业若能有效利用这种手段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和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等. 虚拟企业建构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杜鸣欣等. 虚拟经营.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王方华等.知识管理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4.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5.徐金发等.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杭州:浙大出版社,1999.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海南省琼中县小学、中学各6所 (共12所) 作为调查点, 按年级分层, 以教学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 共抽取1 4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编制成《琼中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及健康状况调查表》, 问卷内容: (1) 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年级、性别、民族。 (2) 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中小学生膳食行为的情况。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均采用计分, 答对计1分, 答错、不答、不知道均计0分。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填写问卷, 并当场收回。回收问卷时, 调查员仔细检查问卷的应答情况, 发现遗漏和错误, 及时补答纠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 ata3.1软件录入数据, 再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出问卷1 420份, 收回调查问卷1 420份, 合格1 420份, 合格率为100%。其中男生677人, 占47.68%, 女生743人, 占52.32%;中学生648人, 占45.63%, 小学生772人, 占54.37%。

2.2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知, 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 小学生营养知识缺乏更为严重, 尤其在吃过咸的食物会引起什么疾病、钙的最好来源以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方面总的知晓率均低于50%。

2.3 膳食行为

2.3.1 早餐情况

琼中县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表现较差, 每天吃早饭仅为64.4%, 还有5.5%从不吃早饭, 见图1。

2.3.2 吃零食情况

零食是指除正餐和白水以外所有的食物或饮料[4], 本次调查显示, 93.77%的中小学生每天都至少要吃1次零食。选择的零食种类主要为苹果、黄瓜等蔬菜水果占47.6%, 糖果、巧克力等占37.6%, 饼干、面包等占37.5%, 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占32.2%, 纯牛奶、酸奶等占30.2%、各种饮料占27.6%, 干脆面、方便面等占23.4%, 冷饮占21.7%, 面制小食品占19.8%, 花生、瓜子等坚果占16.4%, 牛肉干、鱼片等占15.7%, 豆腐干等豆制品占11.1%。

调查显示琼中县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的次数:每天吃零食在3次及以下者为86.4%, 4次及以上为13.6%。见图2。

2.3.3 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摄入情况

在调查的1 420名学生中, 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依次为每周5 d及以上占27.6%、每周有2 d~4 d占16.6%、每周有1 d吃占11.3%、2周有1 d吃占8.2%、基本不吃占36.3%。每天摄入量在200 mL左右的只有46.8%。

吃豆类及其制品的依次为每周5 d及以上吃占5.7%、每周有2 d~4 d占19.2%、每周有1 d占22.0%、2周有1 d吃占19.0%、基本不吃占34.1%。

2.4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经非参数统计Spearman相关检验, r=0.247, P<0.01, 提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得分与饮食行为得分结果呈正相关。见表2。

3 讨论

3.1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有待改善

营养知识是建立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教育的基础, 有多项研究表明, 学生的营养知识对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促进成长具有重要影响[5]。通过对琼中县中小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发现, 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尤其是小学生, 多个条目的知晓率均低于50%, 其中“经常吃过咸的食物容易引起什么疾病”的知晓率小学生仅为28.1%。值得欣慰的是初中生的相关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生, 可能是中学生比小学生学习能力更强, 知识面更广。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低龄化趋势, 尽早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3.2 膳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早餐营养结构不合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表现较差, 仅有64.4%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 还有5.5%中小学生则从不吃早餐。中小学生吃早餐、吃好早餐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重要意义, 早餐质量不好不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影响[6]。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而且可导致学生上午的学习效率降低, 所以应加强对中小学生早餐问题的关注, 提倡不仅吃饱还要吃好早餐, 应以谷类食品、牛奶、豆浆、鸡蛋、肉类、蔬菜、水果等均衡摄入, 保障中小学生的各种营养素质和量的需要。

3.2.2 零食选择不合理

适当地吃零食能够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和必要的营养素, 如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牛奶含丰富的钙, 但是零食应该在正餐之间, 每天吃零食最好不超过3次。本次调查发现93.77%的中小学生每天都至少要吃1次零食。在零食的种类选择上苹果、黄瓜等蔬菜水果的比例较高, 但也未超过50%, 而选择糖果、巧克力和薯片、虾条类膨化食品等不健康零食的比例也很高。对于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每天吃零食在4次及以上为13.59%, 每天吃零食次数行为尚算较好。为帮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应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对中小学生的零食摄入加以正确引导, 以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3.2.3 奶制品和豆制品摄入量少

奶制品和豆制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对生长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本次调查显示, 琼中县中小学生食用奶制品行为较差, 36.3%的中小学生基本不喝牛奶、酸奶等奶制品, 每周5 d及以上者仅为27.6%。中小学生的豆类食物的摄入情况更差, 34.1%的中小学生基本不吃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仅有5.7%每周5 d及以上吃。因此, 应增加有关奶类、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的宣传教育, 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奶类、豆类的重要性, 进而有意识地增加其摄入。

3.3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 营养知识得分越高, 饮食行为得分也越高。可见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可以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4 建议

综上所述, 中小学生的营养知晓率较低, 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而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生长发育及学习能力。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 特对本县中小学生营养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学生营养教育

把营养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营养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的有效途径, 提高对营养教育的认识, 将营养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生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4.2 学生营养教育与家长营养知识教育相结合

调查显示, 父母和家人是中小学生营养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构成比与父母营养知识得分结果有明显相关性[7], 家长对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膳食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饮食状况和身体素质[8]。因此, 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如发放营养知识宣传册, 召开家长会时开展营养知识讲座, 邀请家长参加每年一次的“5·20”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 34 (5) :525-529.

[2]田甜, 薛建, 王硕, 等.山东省7-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体能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4, 22 (8) :813-818.

[3]赵素清, 陈美娟, 冯国.某区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营养知信行和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5) :427-430.

[4]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5) :337-340.

[5]马冠生, 张倩, 李艳平, 等.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认知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9) :1033.

[6]胡小琪, 马冠生, 马文军, 等.中国4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J].卫生研究, 2002, 31 (4) :273-274、278.

[7]任榕娜, 陈新民, 叶礼燕, 等.儿童营养状况与家长营养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4, 6 (1) :66-67.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学院护理专业学生1 567名, 其中612名开设营养课的学生为营养健康教育组, 未开设营养课的955学生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生, 年龄 (19.23±2.14) 岁。

1.2 问卷编制

问卷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 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内容包括: (1) 一般情况; (2) 营养知识, 共18题; (3) 营养态度, 共12题; (4) 营养行为, 共17题, 题型均为选择题。

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选取的1 567名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50名参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前后相隔2周, 使用相同问卷对其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 对2次问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判定其信度。同时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 检验其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营养KAP问卷评分采用赋值法。知识题赋值1分, 态度题按答案的顺序A、B、C分别赋值2分、1分、0分;行为题按答案的顺序A、B、C、D、E分别赋值为0分、1分、2分、3分、4分。累积各部分总和, 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调查结果显示,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呈正相关,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9和0.86,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得分均呈正相关, 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知识与行为、营养态度与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7、0.43,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营养知识

在满分为18分的营养知识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9.73±3.51) 分和 (15.03±2.82) 分, 对照组得分为 (9.86±3.24)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知识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经方差分析,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与其他2组相比, **P<0.001, *P<0.01

2.3 营养态度

在满分为24分的营养态度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16.82±3.72) 分和 (21.85±3.61) 分, 对照组得分为 (17.05±3.83)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态度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4 营养行为

在满分为68分的营养行为问卷中,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后得分为 (43.15±6.53) 分和 (61.08±5.86) 分, 对照组得分为 (42.86±7.04) 分,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比教育前及对照组营养行为得分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营养健康教育组教育前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营养饮食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但我国的营养健康教育还相当落后, 医学院校也没有把营养健康教育列入必修课范畴。有关研究表明, 许多营养不良患者并非由于经济贫困, 而是缺乏营养知识所致, 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又与某些慢性疾病有关。因此, 如何通过普及营养健康知识、调整膳食结构预防慢性疾病[3,4], 是未来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校应与时俱进, 将营养健康教育列入素质教育范畴, 并确定目标, 进行达标教育。国内医学院校营养知识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本次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良好, 希望了解营养知识, 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 显示高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营养行为受营养知识、态度影响, 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是否愿意接受更多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表明, 经过营养健康教育的学生营养知识增多, 态度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行为方面也可以用营养知识作为指导加以实施。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联系密切, 营养健康教育不仅传授食品选择对人体健康及寿命影响的正确信息, 而且引导人们将营养知识用于日常生活[5]。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从传授营养知识到改变人们不良饮食行为的过程, 应重视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 加快相关课程的开设进程。营养知识还可以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掌握营养知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教育, 正确引导其饮食行为, 对提高包括营养在内的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Tamir D, Weinstein R, Dayan I, et al.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practice (KAP) ——a basis for health promotion policy in Israel[J].Public Health Rev, 2001, 29 (2~4) :145.

[2]杨晓虹, 黄小明, 马小菊, 等.某卫生学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6) :3139~3140.

[3]Bidlack W R.Interrelationships of food, nutrition, diet and health:the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 grant colleges white pa-per[J].J Am Coll Nutr, 1996, 15 (5) :422.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兴义市抽取布鲁格镇、仓更镇和三江口镇, 再从各镇随机抽取学生、乡镇干部和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年龄在10岁 ~ 70岁之间, 共计378人。

1. 2 方法与内容

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的人口学资料 ( 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 及饮水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的问题共计25项。以面对面的询问和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相结合的方式填写问卷。评价指标: 知识知晓率 = 正确回答题数/总题数×100% ; 态度正确率 = 健康态度人次数/调查总人次数×100% ; 行为形成率 = 健康行为形成人次数/调查总人次数×100% 。

1. 3 数据处理

应用Epi Data3. 1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人口学特征、饮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饮水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 知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 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直线回归的方法[4]。

2 结 果

2. 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78份, 其中布鲁格镇125份, 仓更镇129份和三江口镇124份 ( 见表1) 。其中男性占51. 6% 和女性占48. 4% , 汉族占77. 2% 和少数民族占22. 8% , 年龄 < 18、18 - 岁、30 - 岁、40 - 岁和50 - 岁分别占45. 2% 、18. 5% 、16. 9% 、12. 7% 和10. 6% , 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分别占7. 1% 、45. 2% 、22. 8% 和25. 1% , 学生、农民和企事业职工分别占46. 8% 、26. 7% 和26. 2% 。

2. 2 饮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在378人调查对象中, 饮水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0. 4% 。他们对“干净能喝的水是无色无味的”、“喝不干净的水会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喝不干净的水会引起传染病”和“放置很久的水不能喝”的知晓率分别为86. 5% 、80. 7% 、81. 0% 和87. 6% , 表明山区居民对饮用水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三个乡镇对这些知识点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他们对水源保护或防护如“饮用水水源附近不能建工厂”和“饮用水水源区不可以钓鱼、游泳、养殖等活动”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0. 2% 和85. 4% ( χ2= 1. 956, P > 0. 05) , 而对“水井要远离厕所、粪坑等污染源30米以上”的知晓率仅为67. 5% , 且仓更镇比布鲁格镇和三江口镇的知晓率低 ( χ2= 12. 115, P < 0. 01) 。对每日饮水量和饮水不足可 能引起的 健康危害 的知晓率 分别为38. 0% 和63. 0% , 三乡镇对成年居民在每日饮水量的知晓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χ2= 0. 075, P > 0. 05) , 但布鲁格镇在“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皮肤干燥、便秘、肾结石”方面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乡镇 ( χ2= 8. 008, P < 0. 05 ) 。山区居民对“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和“饮用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少量矿物质”的知晓率为68. 3% 和67. 7% , 反映在认识水对机体重要性方面还较欠缺。对“饮用水水源的选择需要开展卫生学评价”、“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的知晓率较低, 分别为41. 3%和42. 1% , 三个乡镇居民在这两方面的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健康饮水态度情况

调查对象的健康饮水态度正确率为74. 6% , 他们对饮用水卫生状况都比较关注, 达到85% 以上, 其中布鲁格镇居民为86. 4% , 仓更镇为90. 7% , 三江口镇为91. 1% , 各乡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810, P > 0. 05 ) 。62. 2% 居民对目前饮用水水质感到满意, 其中布鲁格镇居民为61. 6% , 仓更镇为57. 4% , 三江口镇为67. 7% , 各乡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921, P > 0. 05 ) 。调查对象健康饮水态度以“饮料不能代替开水”、“饮用水需要消毒”、“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和“饮水应少量多次”的正确率较高, 分别为84. 1% 、82. 3% 、81. 2% 和88. 4% , 三个乡镇之间在这些方面正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而在“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对身体不好”以及“晨起空腹时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方面正确率较低, 分别为60. 6% 和51. 3% , 三个乡镇之间在这两方面正确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4 健康饮水行为情况

调查对象的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为41. 8% , 其中布鲁格镇、仓更镇和三江口镇分别为41. 4% 、40. 2% 和43. 1% ,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 844 P > 0. 05) 。“有意识定时喝水”的形成率最低, 不足10% ; 其次为“从不饮生水”的形成率未超过11%, “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消毒”的形成率不足50%, “自来水或井水加热100℃ , 3分钟”的形成率为64% 左右。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较好的是“使用干净的取水工具及容器”, 三个乡镇均超过了80% 。

2. 5 影响因素分析

饮水相关知识共13道题, 每题1分, 计13分。此次调查平均分为9. 05±2. 47分, 最低为3分, 最高13分, 调查对象得分及格率为73. 4% 。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分类, 其得分见表5。

以饮水相关知识得分为因变量, 各影响因素 ( 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把单因素分析P < 0. 05的变量引入方程, 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方程变量的引入水平为0. 05, 剔除水平为0. 1,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与饮水相关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关联 ( 表6和表7) 。

3 讨 论

兴义市地处山区, 为缺水地区, 饮用水水源防护、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来改善饮用水质量已成为该地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一些研究表明, 农村地区居民饮水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5,6,7]。本研究通过对兴义市山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饮水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进而提高山区农村居民健康饮水意识, 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并对预防饮水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兴义市山区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饮水相关知识 ( 知晓率为70% ) , 比2011年韩文霞报道的河南省安阳市小区居民健康饮水知识知晓率36. 1% 高[8], 尤其在饮用不干净的水会引起疾病等知识方面掌握情况较好, 这可能与近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关。同时, 调查还显示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如对每日饮水量、饮水不足可引起的健康危害和水井要远离厕所、粪坑等污染源30米以上等的知晓率分别占38. 0% 、63. 0% 和67. 5% 。表明居民对饮水相关知识的认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韩文霞研究显示, 在537名社区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中, 86. 2% 的居民关注饮水卫生, 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以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不好最高 ( 占92. 6% ) , 晨起饮水有好处最低 ( 占23. 3% ) [8]。在上海市嘉定区13个乡镇26个社区1165名居民饮水态度的调查中, 其中饮水过多或过少对健康都有害占75. 8% , 早晨空腹饮水占24. 6%[9]。本研究的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中, 有89. 4% 的农村居民关注饮水卫生状况, 以饮料不能代替开水、饮用水需要消毒、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以及饮水应少量多次等健康饮水态度较高 ( 占80% 以上) , 而在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对身体不好和晨起空腹时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方面较低。

在健康饮水行为中, 有研究显示河南安阳市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为41. 7% , 其中自来水加热100℃ ( 3分钟) 的形成率为38. 5%[8], 低于上海 市嘉定区 居民的形 成率 ( 86. 7% ) [9]。在本次调查中, 居民使用干净的取水工具及容器的形成率最高, 为87. 8% ; 其次是自来水或井水加热100℃ ( 3分钟) 和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消毒 ( 分别为64. 3% 和40. 5% ) ; 从不饮用生水和有意识定时喝水最低, 分别占8. 5% 和5. 8% 。袁红等[9]研究显示对居民开展饮水健康教育, 能提高饮水卫生知识, 改善饮水行为。因此, 加大该山区居民科学饮水知识的宣传力度, 促使居民健康饮水行为的形成。

从居民饮水相关知识得分来看, 调查对象得分及格率为73. 4% , 此结果比同类研究稍高[10]。得分较低组为文盲、农民和50岁 ~ 组, 而得分较高组为高中及以上、企事业职工和18岁~ 组。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较高、企事业职工和40岁以下年龄组的居民饮水相关知识水平较高, 提示我们在该地区进行健康教育时, 应将高年龄、文化程度低以及农民作为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

[1]张荣, 李洪兴, 武先锋, 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J].环境与健康, 2009, 26 (1) :3-5.

[2]鄂学礼, 凌波.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1) :3-5.

[3]安家璈, 任学锋, 周玮.中国农村地区卫生问题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 2001, 17 (1) :56-59.

[4]崔颖, 杨丽, 叶健莉.安徽、新疆两地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3) :175-177.

[5]姚伟, 付彦芬, 曲晓光.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居民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2) :150-151.

[6]鞠勇, 王瑶, 李晓辉, 等.成都市居民饮水健康相关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 2011, 27 (10) :807-809.

[7]翟敏, 谢龙利, 姜文国, 等.农村居民对水性疾病的认知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 32 (5) :349-351.

[8]韩文霞.河南省安阳市社区居民健康饮水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4) :309-310.

[9]袁红, 龚菊花, 陈小贵, 等.嘉定区居民饮水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 :288-289.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暨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66份, 有效回收率为96.2%。其中男生421名 (48.6%) , 女生445名 (51.4%) ;医药类学生336名 (38.8%) , 理工科230名 (26.6%) , 文经管300名 (34.6%) ;内招生 (大陆学生) 698名 (80.6%) , 外招生 (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 168名 (19.4%) 。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5,6,7]和专家意见编制调查表, 在预调查基础上反复修改后用于正式调查。内容除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外, 主要包括核辐射知识、态度、日本核泄露后的行为。核辐射知识共22题目, 选对1个计1分, 选错或不知道计0分, 总分为22分。转换成100分后, 低于60分为核辐射知识贫乏, 60~79分为一般, 80~100分为较好。为保证调查质量, 对担任调查员的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学生进行统一培训, 问卷采取现场发放、不记名填写、现场收回。

1.3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一般统计学描述、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核辐射知识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

大学生核辐射知识平均得分为12.36±3.77, 不同生源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 P<0.05) , 内招生高于外招生。大学生核辐射知识贫乏所占比例最大, 为58.4%, 其次是一般, 占34.1%, 较好的仅占7.5%。

由表1可见, 大学生核辐射知识知晓率为14.9%~92.3%。其中, 除放射性废弃物有核辐射危害和核电站人员接触核辐射的知晓率达到90%以外, 其他知晓率均低于80%。如核辐射物质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的正确率分别为57.5%和49.0%, 对核泄漏早期防护措施除撤离外, 均未达到50%。有些知识内招生、外招生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绝大多数内招生回答正确率高于外招生。

2.2 核辐射态度

84.9%的大学生很关注和关注日本核泄漏。仅6.4%的学生愿意从事核辐射相关工作, 21.1%相信中国核电站安全性, 仅1.7%支持居住地附近建核电站。不同专业对核相关职业及核项目的态度分布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日本核泄露后的行为

我国多地水源空气中检出核辐射物质, 74.8%的大学生一切如常, 24.4%会尽量避免外出, 7.0%和5.1%分别涂防晒霜和多吃盐。我国多种蔬菜检出微量核辐射物质, 22.9%的学生再也不吃这些蔬菜。只有29.0%的大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怀疑自己身体受到核辐射影响, 81.3%的学生会及时去医院。

2.4 核辐射知识来源

来源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讲座的大学生分别为88.8%、57.7%、48.8%和34.9%。认为这4个途径可信的分别为64.5%, 61.8%, 59.5%和54.8%。76.9%大学生愿意获得更多核辐射知识, 其中61.3%由于日本核泄漏才想获得。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核辐射知识平均分仅 (12.36±3.77) 分, 说明大学生核辐射知识缺乏。较多学生不清楚核辐射相关的物质、职业、进入人体途径、早期防护措施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关于核辐射的报道少, 大学生对这方面接触不多。应加强大学生对核辐射基本知识及早期防护措施的认识。

内招生核辐射知识掌握程度比外招生好。可能因为教育不同, 内地电视报纸上常有各种突发灾害报道, 人们的安全意识相对要好[8]。不同专业学生核辐射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因为医学教育中涉及核辐射的内容也很少。国外研究显示, 医生的核辐射知识同样缺乏[9]。

生活中应注意金银首饰等身边的核辐射, 长期接触会损害健康[5]。而本调查只有少数关注生活中的核辐射, 应加强大学生的认识。特别注意的是, 放射性事件所致的心理效应是十分突出的问题[10]。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公众长期处于恐惧、抑郁的心理紧张状态[11]。

大多数学生关注核泄漏事件和想获得更多核辐射知识, 主要是因日本核泄露。这提醒人们突发事故后的时间是宣传教育的宝贵时间。有研究证明健康教育能提高官兵核辐射认知能力, 但官兵完全了解核辐射损伤严重性后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12]。因此, 在进行大学生核辐射健康教育时, 应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大多数学生的核辐射知识来源于网络, 建议加大对核辐射知识的网络宣传。另外, 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讲座都是大学生信任的途径, 健康教育途径可多样化。

志谢 感谢暨南大学医学院2008级赖利丹、刘昀昀、卜晨峰、林嘉欣、高劲、黎哲同学在问卷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善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4, 24 (1) :97.

[2]BRENNER DJ, HALL EJ.Computed tomography:An increasing source of radiation exposure[J].N Engl J Med, 2007, 357 (22) :2277-2284.

[3]苏虹, 罗成基.核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医学应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 (5) :367-371.

[4]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R].卫生部公报, 2006 (12) :57-58.

[5]金泰廙, 孙贵范, 陈杰, 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251.

[6]周平坤.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2) :171-176.

[7]艾国平, 陈伟强.核辐射防护特别手册[J].家庭医药, 2011 (4) :6-13.

[8]董晓梅, 陈雄飞, 王声湧, 等.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6) :660-661.

[9]SHIRALKAR S, RENNIE A, SNOW M, et al.Doctors'knowledge of radiation exposure:Questionnaire study[J].Br Med J, 2003, 327 (7411) :371-372.

[10]贾廷珍, 梁莉, 马力文.放射性攻击事件与心理效应[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 (3) :19-23.

[11]郭力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影响与防护措施[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 23 (2) :138-140.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11

关键词:先秦时期;知识分子;思维逻辑;行为模式;现实启示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一文中曾经强调指出:“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也非常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地改造世界观。这是从爱护出发,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好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从阶级社会发展的整体历程来看,作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其独特的思维逻辑模式。美国学者古德纳在《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一书中曾经指出:“新阶级被视为历史精英们长期持续的循环中的另一个阶段,被视为一种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给世界带来的新东西很少,并且继续像旧阶级那样剥削社会其他阶层。”[2]思维逻辑,是理论发展的内在前提,是规范、引导思想观念发展的重要参照,也是实践行动的必要前提。正如像有的学者所强调指出的那样:“任何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社会过滤器。只有特定的思想、观念和经验才得以通过。”[3]笔者以为,先秦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思维逻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与行为模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的思维逻辑,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儒家强调“亲亲、尊尊”等道德理性,其后形成的“三纲五常”思想则更加明显的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统一秩序。正如荀子在《荀子·非十二学》中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在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道”作为最高的理性范畴,其主要表达的是本性的、必然的、规律的、决定性的、不变的核心理念。法家则是以“法制”来强调“法”、“律”、“令”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一般性。先秦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作为贯穿于其后的整个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将圣人、神的社会功能与治理天下的王权密切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在行为模式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与神的统一。强调人先于神,正如《论语·先进》中所指出的:“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二,人与自然的统一。注重人的存在与发展应当“法天”、“法地”、“法四时”,人受自然的束缚、影响和制约。正如《易·序卦》中所指出的那样:“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第三,人与社会的统一。儒家强调以“礼”的社会秩序,规范、引导、制衡道德的发展。例如,《礼记·乐记》中也有“礼与天地同节”的记载。因此,只有坚持“礼”的伦理标准,才能让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寻求到自身定位。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那样:“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二、基于实践的理性逻辑与行为模式

英国著名学者休谟在《人性论》第一卷第四部中曾经强调指出:“确实,在构造体系、提出假设方面,迷信要比哲学大胆得多。哲学满足于把新的原因和原则归给出现在可见世界的各种现象,迷信则开辟一个自己的世界,给我们送来一些全新的景象、事物和对象。”[4]春秋战国时期的格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形成了三种与“天人合一”思维逻辑相呼应的行为模式倾向,以法家为突出代表。第一,历史观。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思想家坚持“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坚持复古主义,而法家却提出了“与时变、与俗化”的思想,强调从实践出发,改革与调整应当涉及到社会利益的深层次结构。例如,《商君书·更法》中曾经强调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在《管子·正世》中也有“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的记载。第二,利益觀。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基于对商业发展的分析与理解。不同于儒家的“善”、“恶”标准,法家用商业的“利害”关系来解释人与人之间交往并以此为重要参照标准,法家学派根据当时的客观现实,从利益出发诠释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三,实践观。不同于儒家的“仁义”的宣扬,法家学说有着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正如《韩非子·八经》中所指出的那样:“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3页

[2][美]古德纳著,顾晓辉、菜嵘译.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8页

[3][德]弗洛姆《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页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32页

作者简介:

梁君思,山东泰安人,赣南医学院思政部讲师,法学硕士;林园媛,江西赣州人,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教师。

营养知识和行为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天津市河西区、北辰区、宁河县3个区(县),随机抽取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600名。其中男性178人(29.6%),女性482人(80.4%),男、女性别比为0.40∶1。教师平均年龄为(38.3±8.9)岁,最大60岁,最小23岁。中专以下学历占0.8%, 中专占7.8%,大专占22.3%,本科占61.0%,硕士以上占8.0%;小学男性37人(17.6%),女性173人(82.4%);中学男性98人(31.6%),女性212人(68.4%);大学男性43人(53.8%),女性37人(46.3%)。

1.2 方法

整个抽样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上报本区的学校名单,由健康教育所对学校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将名单反馈给各区。第2阶段由各区将抽中的学校教师名单上报,由健康教育所对教师进行简单随机抽样。2个阶段的随机抽样均使用Excel的随机函数实现。调查问卷来自2007年中国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监测教师人群问卷。

1.2.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有4个部分:吸烟情况,控烟相关教学活动 ,知识和态度,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学历、机构类型)。

1.2.2 定义与说明

吸烟者: 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现在吸烟者: 符合吸烟者条件,调查时在吸烟的人。总吸烟率:吸烟者在总人群中的百分比。现在吸烟率: 现在吸烟者在总人群中的百分比。

1.2.3 质量控制

各监测点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控制。质控员负责调查过程的现场督导、调查问卷的审核。在现场调查期间,市健康教育所组织质控人员对现场调查工作进行督导。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吸烟情况

女性教师无一人吸烟。大学、中学、小学男性教师吸烟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教师现在吸烟率为41.0%,男性教师吸烟率为53.9%。见表1。

不同文化程度男性教师吸烟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专/中专以下现在吸烟率为15.3%,吸烟率为21.2%。大专程度男性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3.4%,吸烟率为20.1%。本科程度男性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0.9%,吸烟率为13.4%。硕士以上程度男性教师现在吸烟率14.6%,吸烟率为18.8%。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教师在学校吸烟情况

现在吸烟的73名教师中,72.6%的教师从不在学生面前吸烟,27.4%的教师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16.4%的教师从不在上班时间吸烟,75.3%的教师有时在上班时间吸烟,8.2%的教师经常在上班时间吸烟。选择吸烟的地点从高到低依次是,办公室(27.2%)、楼外(25.8%)、楼内的指定吸烟区(21.2%)、洗手间(11.9%)、走廊内(9.9%),其他(4.0%)。

在戒烟的诸多原因中,吸烟者考虑的从高到低依次是自己的健康(34.6%),家人健康(25.6%),教师形象(20.5%),学校规定(16.7%),其他(2.6%)。

2.3 学校教师控烟活动

600名教师中,有82.7%的教师告诉学生吸烟导致健康危害,有54.5%的教师开展过预防学生吸烟的课外活动。有35.2%的教师获得预防青少年吸烟方面的教材或资料,只有34.8%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有34.5%的教师获得烟草知识方面的教材或资料。有14.2%的教师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知识培训。见表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对烟草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600名教师中,93.8%的教师否认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小。90.7%的教师认为吸烟是一种慢性疾病。89.2%的教师认为烟中的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82.5%的教师否认外烟的危害比国产烟危害小。61.0%的教师否认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2.2%的教师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见表4。

2.5 教师对控烟的态度

95.3%的教师认为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92.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80.3%的教师认为不授课的学校员工也不可以在学校内吸烟,97.8%的教师认为应主动教育学生拒绝吸烟或戒烟。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此次调查中男性教师是吸烟的主要群体,男性教师吸烟率为53.9%,男性教师现在吸烟率为41.0%,高于国家烟草流行监测数据(50.2%,40.9%)[3],女性教师无一人吸烟。大学教师的现在吸烟率高于中学和小学教师,与孙桐等[4]调查结果一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教师现在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学校的控烟主要集中在男性教师,提高男教师的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其戒烟,降低男性教师的吸烟率。

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也对学生产生影响。27.4%的男性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吸烟,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之一[5,6,7]。此次调查,75.3%的教师在上班时间抽烟,并且27.2%首选办公室吸烟。因此需要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意识,制定严格的禁烟规定,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吸烟区等来解决教师在学生面前吸烟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戒烟原因首选自己健康,与张麓曾等[8]结果一致,其次是家人健康,教师的形象是第3位,这也反映出教师并不认为吸烟有损教师形象,继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对学生进行控烟知识和拒烟技巧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口头告诉学生吸烟有害健康。吴曦等[9]调查显示,学校开展控烟主题活动、教授吸烟其他相关危害及为戒烟学生开设课程的学校比例均不足60%。总体来看,我国学校控烟相关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充分,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课外活动,同时邀请教育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对教师进行控烟培训。在学校控烟干预中,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是重要部分,教师首先给学生树立不吸烟的角色模型,同时由教师执行干预活动,向学生传播健康信息,可产生很好的干预效果[10,11]。 由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教师为依托,对教师进行知识充实和技能指导,同时注意收集、组织和整理有关控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12]。

教师对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是教师自身进行控烟和戒烟的基础,教师只有在正确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相信吸烟确实对健康有害,吸烟的教师才能自觉进行戒烟,同时将烟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防止学生受到烟草的危害。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的吸烟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做好控制青少年吸烟工作,应该从教师的吸烟行为入手,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健康知识知晓率,控制教师在学校的吸烟行为,对学生真正起到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烟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校能够远离香烟,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相关控烟知识,为在教师人群中进行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天津市河西、北辰、宁河3区不同类别学校教师6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2%,吸烟率为16.0%,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25.0%,高于中学和小学教师。27.4%教师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8.2%教师经常在上班时间吸烟,27.2%教师在办公室吸烟。34.8%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61.0%的教师否认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2.2%的教师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92.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结论 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吸烟教师戒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烟健康教育。

关键词:吸烟,戒烟,知识,态度,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新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MPOWER控烟综合战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9):649-656.

[2]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2008-05.31.

[3]冯国泽,姜垣,李新华,等.中国教师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228-230.

[4]孙桐,侯家祥,李斐斐,等.山东省重点人群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237-239.

[5]余玉群,李钋,王莉,等.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25(1):1-3.

[6]刘然详.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初探.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8,4(1):28-30.

[7]韩?雁,陈维清.中国青少年吸烟危险因素的M eta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4,8(3):227-230.

[8]张麓曾,李跃进,田丹,等.辽宁省五城市卫生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务员吸烟状况抽样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7-19.

[9]吴曦,杨焱,姜垣,等.我国青少年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8,24(9):661-664.

[10]马骁,余玉群,蒋建军,等.小学生吸烟行为健康教育干预实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4):170-173.

[11]POULSEN LH,OSLER M,ROBERTS C,et al.Exposure to teacherssmok ing and adolescent smok ing behaviour: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aldata from D enmark.Tobac Control,2002,11(3):246-251.

上一篇:右室间隔起搏下一篇:膝关节骨缺血性坏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