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2024-07-11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共12篇)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1

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后期,平时体力活动量较大,脑力劳动更为繁重,合理的营养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具备基本的营养知识和积极的营养态度来帮助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营养素全面平衡,也为将来工作后良好的饮食方式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1]。为了解南通市大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宣教干预,笔者特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通大学的文、理、医科,大一到大四共1 2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 200份,发现有缺项及不合逻辑问卷120份,剔除后进行补测,最终获有效答卷1 200份。1 20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各600名,文、理、医科各400名,大一到大四学生各300名;年龄最小17岁,最大25岁,平均(21.04±1.40)岁。

1.2 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2],自行设计自填式问卷,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以及饮食行为共4个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由调查员现场监督,要求学生真实独立答卷,所有答卷当场收回。

1.3 数据录入及统计

所有数据利用EpiData 3.02录入,采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总人群营养知识知晓率、获取途径、营养态度以及饮食行为报告率。对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以undefined表示。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应得分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对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知识知晓率及获取途径

有40.67%的学生曾经学习过营养知识, 59.33%的人没学过。由表1可知,营养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食盐中加碘是预防哪种疾病”;而对于“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和是否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平衡膳食宝塔”的知晓率最低。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多项选择)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为主,分别占75.33%和71.83%,其余依次为网络(57.08%)、同学和朋友(55.25%)、科普或专业书籍(47.08%)、家庭(45.33%)、课堂教育(44.08%)、宣传栏或讲座(37.25%)、医护人员(24.42%)等。

2.2 营养态度

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积极认真的营养态度。90.83%的学生表示如对健康有益,愿意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见表2。

2.3 饮食行为

选择食物依据中,以口味习惯为依据的有837人次,以营养价值为依据的有340人次,以食物感官为依据的为110人次,以食物价格为依据的为90人次。有48.58%的学生表示能够定时定量进餐,22.75%的学生表示不能,还有28.67%的人看情况而定。33.75%的学生经常吃零食,55.17%的人偶尔吃,还有11.08%的人不喜欢吃。52.67%的学生有挑食或偏食的情况,47.33%的人没有挑食或偏食。其他饮食行为报告率见表3。

2.4 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得分

1 200名受调查学生的总体知识得分为(62.36±19.27)分,态度得分为(82.29±15.29)分,行为得分为(60.04±11.79)分。女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医科生的知识和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医科学生;高年级学生知识和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大一新生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见表4。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南通大学学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是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但是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虽然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得分都不高,但是他们对于营养还是抱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可能是由于学业比较重,或者学校宣教薄弱造成他们不能够很好地获取相关知识,这从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是自身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或者网络这些常规媒体来获取,而医护人员、学校课堂讲座、家庭等这些与学生更为密切,或者说更应该担负起宣传责任的群体在营养宣教方面所起作用相对较小。最后,在饮食行为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以营养价值作为选择食物依据的学生比例很小,能够每天吃早餐和定时定量进餐的学生也只占了不到50%,此外吃零食和挑食偏食现象也比较常见,常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食和含糖饮料的学生也占了一定比例。从不同人群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都要优于男生,与王运良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营养健康。医科学生知识和行为要优于非医科生,这与徐素萍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可以改善自身健康行为的。但即便如此,医科生的营养知识得分虽然达到了71.48分,行为得分却只有62.18分,说明受大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医科生的饮食行为也表现出随大流的趋势,其实对于医科生的营养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营养价值观[3]。高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营养知识和态度上优于低年级学生,但在饮食行为上的得分却低于大一新生。

综上所述,南通大学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但他们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这与肖春玲等[6]的研究是一致的。高校作为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最后一关,更应该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努力通过选修课[7]、讲座等多种途径对在校大学生定期或经常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和饮食行为干预[8],使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健康的体魄参与到祖国的未来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邓树勋,黄玉山,陈南生,等.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体育学刊,2006,13(5):44-47.

[2]王怡,邹雨珊,张印红,等.兰州地区2所高校大一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918-1922.

[3]陈观进,陈新妹,李华文,等.医科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94-797.

[4]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等.大学生2039名营养知识与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5-29.

[5]徐素萍,刘君,刘世民,等.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7(6):82-84.

[6]肖春玲,贾云中,赵娅娅,等.中国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5):81-83.

[7]严小惠,姚苏宁,周菊芝,等.宁波高校园区大学生营养素养健康教育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34-36.

[8]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等.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KAP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11-1046.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2

【关键词】艾滋病;,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态度;,培训

【摘要】目的评估艾滋病知识培训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培训的57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前后测试和调查其对艾滋病的态度。结果经过培训,医务人员的平均测试成绩比培训前提高476%,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正确回答率提高幅度,最大为172%,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观点的正确应答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基层医务人员需要强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建议合理设置课程和采用以传播知识和改变态度为主旨的新型培训模式。

【关键词】艾滋病;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态度;培训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Training to 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to 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Methods57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trained and accepted pre and post test and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 named “How do you feel about HIV/AIDS?” ResultsAfter training, the average score of test increased 2193, which is 476% higher than pre test.Item of HIV occupational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had the largest increasing extent of 172%.Correct rate of “How do you feel about HIV/AIDS? ” also increased after training.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knowledge on HIV occupational and build a correctHIV/AIDS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viewpoint.Design trainings with suitable content and multiple training methods will not only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nd contribute to formation of reasonable attitude and behavior.【Key words】HIV/AIDS;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Knowledge;Attitude;Training湖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农村,由基层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诊治。因此,基层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有关政策的落实[1]。以往的大多数培训流于形式和忽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因此难以客观评价培训的真实效果。本研究以评估培训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效果为主要研究目的,并探索崭新的培训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培训班的57名医务人员主要来自湖北省的浠水、蕲春、大冶和周边艾滋病高发区的地级市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定点医院,均为基层艾滋病防治业务骨干。

12方法

根据培训前对基层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设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测试问卷。测试问卷经过省、县两级专家共同拟定、审阅、修改后确定(共14题,满分为100分)。用此测试问卷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实名测试,共有57份完整答卷。此外医务人员对“你如何看待艾滋病”等观点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匿名的方式调查。

调查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EPI DATA 2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医务人员在培训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2结果

21社会人口学特征

男性为40人,占7020% ;女性为17人,2980%。平均年龄365±75岁。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各占4386%和3333%,高中占1053%,大学占1228%。初级职称22人占3960%,中级职称20人占3509%,高级职称15人占2632%。14人为疾病预防医师,36人为临床医师,其余为护士,占1228%。

22培训前后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的比较

培训前,测试题目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78%,对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关怀措施和控制手段的正确回答率均在900%以上,而儿童艾滋病的诊断、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会性感染的特性的正确回答率不及400%。培训后,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97%,比培训前上升了476%,其中职业暴露正确回答率上升幅度最大,为1722%。14个题目中,12个题目的正确回答率超过800%。

23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培训前,平均测试成绩为678分,最低14分,最高93分,按60分及格,及格率为737%。培训后,医务人员的平均测试成绩为897分,最低64分,最高100分,及格率为100%。除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的测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外,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级别和职业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学历越高,得分越高;县级高于地级市和乡镇;护士高于预防医师和临床医师。

24培训前后测试成绩改善情况的比较

57名医务人员中,除1人测试成绩的差值为负数外,其余均为正数,差值的波动范围为-7~65分,平均为219分。除高中学历者外,其余亚组内测试成绩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测试成绩的改善情况在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级别、职业和职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测试成绩改善情况的比较

25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结果显示,培训后,认为“所有艾滋病人群应该得到政府资助的免费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医务人员增加了2564%,愿意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的医务人员上升了2045%;反对“艾滋病是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所有孕妇都应该强制接受艾滋病检测”和“医务人员有权利不接纳艾滋病感染者入院治疗”的医务人员分别上升了3939%,10526%和1042%。3讨论

通过分析培训测试成绩和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得到以下结论。

(1)湖北省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均提高,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

培训前平均测试成绩为678,及格率为737%,培训后,平均测试成绩为897分,比培训前上升了476%,及格率为100%,提示本次培训达到了传授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目的。此外,儿童艾滋病的诊断、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会性感染等薄弱知识点也得到了强化,培训后这些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均大幅度上升。所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值均显著提高。但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值在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的级别、职业和职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说明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合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较高层次的医务人员并没有从此次培训中学习到更深入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是吸引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提高培训效果的必要条件。

(2)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女性均高于男性;学历越高者,得分越高;县级医务人员得分高于地级市和乡镇,提示在培训中,需要更多关注男性、低学历者、临床医师、地级市和乡镇的医务人员。

(3)强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并推广以传播知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为主旨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层医务人员是否掌握和在实践中应用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直接关系到HIV的医源性传播和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结果显示,经过培训,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从最低的316%上升到860%。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均大幅度改观。有研究显示,艾滋病预防并非简单的“知信行”模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形成理想的态度和行为[2]。建议新型艾滋病培训模式不仅应以传播知识为主旨,同时需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建议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除普及艾滋病知识外,还应穿插多种形式的针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医务人员的带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一致的艾滋病防治观、行为观。

参考文献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3

【关键词】 艾滋病;配偶;知识;态度;行为;感染状况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2-01

本文调查分析了艾滋病患者的配偶对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他们对于艾滋病的态度以及艾滋病患者的配偶的行为,并调查研究了艾滋病患者配偶的HIV感染状况,以便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本地艾滋病的防治开展相关情况以及本地的艾滋病疫情,选择了两个县进行HIV感染者配偶的调查与研究。这两个县中,一个是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示范区,另一个则是非示范区。

1.2 方法 对被调查的两县疫情状况进行核实。核实完成后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的形式对HIV感染者的配偶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对HIV感染者配偶进行血清学的检测以了解其感染情况。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进行设计,问卷的内容包含HIV感染者配偶的基础情况,对于艾滋病的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行为。问卷资料保护被调查者隐私,绝不向他人透露其身份信息等。

1.3 质量监控 由于有相关问卷调查的工作,为保证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无误,对参与此项工作的调查人员统一进行培训,使其在有认真的工作态度的基础上,对调查表的各项目的指标及在调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培训。与此同时,整个调查工作都有专人对于数据进行相应的核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及时的修正。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FoxPro 6.0进行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500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综合防制的示范区有320例,非示范区有180例。所有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农民。在示范区中,男性被调查者有90人,女性有240人;在非示范区,男性被调查者有39人,女性被调查者有141人。在示范区,被调查者年龄最大是78岁,年龄最小是20岁,平均年龄是43.2岁;在非示范区,被调查者的年龄最大是65岁,最小是19岁,平均年龄是42.9岁。

2.2 艾滋病知识的掌握 在500位HIV感染者的配偶中,对于艾滋病的知晓率都是100%,500位HIV感染者的配偶中知道自己的配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有96.2%,能够做到区分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占被调查者的78.3%,但曾做HIV抗体检测的只有45.5%,对于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有所了解的占95.4%。示范区的被调查者对于艾滋病的防治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非示范区要高。 在这方面的调查中,非示范区的相关掌握情况要差于防治的示范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了解此疾病一般症状出现时的处理方法的有56.1%

2.3 对艾滋病态度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认为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占95.7%,认为HIV感染者应该有继续正常学习工作的机会的有94.2%,认为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子女们应该有正常的学习机会的被调查者占97.4%。

2.4 相关行为调查 在此项目的调查中,所有被调查的感染者配偶中有37.6%,即188人同意在自己的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还可有正常性生活,其中有94.3%在每一次的性生活时都用安全套,但是对于安全套使用的正确方法,每次都用安全套的被调查者中只有41.8%了解。

2.5 HIV感染的情况 对共5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进行采血和HIV抗体的检测。确定是HIV感染阳性的比例是31名,其中示范区的感染人数是17例,占示范区被调查人数的5.3%,而非示范区的感染人数是14例,占非示范区被调查总数的7.8%。由此数据可知,HIV感染者配偶的感染率在非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更高。

3 讨论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成较快速的蔓延状态,因此对艾滋病的防治十分有必要,只有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的角度进行防范才是目前对艾滋病进行防治最主要与最根本方式。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防治的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高,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一般症状了解的比例比較高。但是HIV感染者配偶对于艾滋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做HIV的抗体检测的人数相对不多。因此,众多HIV感染者的配偶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不自知,这就出现了很多隐匿的感染者,使得国家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HIV感染者的配偶在症状的护理以及对艾滋病的防护方法认识不足,如对于艾滋病的症状处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出血处理方法掌握者不足一成,这构成了艾滋病传播的较大危险因素。因此,一方面国家应坚持对艾滋病的相关政策,并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切实贯彻与落实相关政策,使有HIV感染者的家庭享受更多国家帮助,同时使我国的艾滋病传播增长率降低甚至达到负增长的理想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奇, 孙定勇, 王哲, 等. 河南省 HIV 配偶间性传播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8): 690-692.

[2]胡锦流, 刘林飞, 孙修福. 淮安市 HIV/AIDS 患者及其配偶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12, 23(5): 24-26.

[3]赵婷, 孙勇, 孟凡亮, 等. 新疆 HIV 感染者配偶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的现况调查[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4): 410-413.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鞍山市铁东区3个街道办的9个居委会所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共调查360名居民, 收回有效问卷360份。其中男性180人, 女性180人;居民年龄范围为14~59岁, 分3个年龄锻:14~18岁、19~39岁、40~59岁各120人。

1.2 方法

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市区医院专业人员经统一培训后进行, 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在3个街道中各抽取3个居委会, 在居委会的辖区内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各抽取40人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参照《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操作手册》、结合鞍山市设计情况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等共5项。问卷无记名, 采取一对一的方法上门进行调查, 不予任何提示, 当场收卷, 调查数据输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居民预防艾滋病一般知识回答情况 (见表1) 。

2.2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回答情况 (见表2) 。

调查还显示, 男性回答正确率74.40%, 女性回答正确率77.60%, 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

2.3 居民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调查情况 (见表3) 。

2.4 居民艾滋病知识来源居民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电影等大众传媒, 所占比例依次为:电视、广播、网络 (87.36%) ;报纸、杂志、书籍 (79.20%) ;讲座、咨询、健康教育课 (55.61%) ;宣传单、小册子 (34.60%) ;朋友、同伴宣传 (23.75%) 。

3 讨论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5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国内出现第一起学校聚集性病例后的6月末,对丹东市某大学在校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有关甲型H1N1流感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98.8%的大学生关注甲型H1N1流感,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8.5% 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2.9%的学生因甲型H1N1流感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9.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甲型H1N1流感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甲型H1N1流感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大学生;认知、态度及行为

Study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Influenza A(H1N1)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Dandong citySONG yu-tang,CUI shi-min,XIA rong jun.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of Dandong,Dandong11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to Influenza A(H1N1)among colege students in Wuhan,to explore their abilities to react to unexpected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Methods1 090 co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twice respectively at the beg inning of the second week and the last of the third wek after the nation proclaiming 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luenza A(H1N1).The questionnaire Was about KAP of Influenza A(H1N1)and students’mental health status. ResultsAbout 97 .9%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Influenza A(H1N1)and basicallymasteredthe related knowledge,97 .5% ofthem adopted preventivemeasures,91.9% cancelled traveling plansfor Influenza A(H1N1),87.1% were confident of controlling Influenza A(H1N1)。but 12.5% ofthe students were afraid of Influenza

A(H1N1).The ratio of students who were afraid of Influenza A(H1N1)Was lower(8.1%)and the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fluenza A(H1N1)in the second survey.Th 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s betwen medical students and no-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s play all importan t role in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emotional reaction to Influenza A(H1N1)among coHege students.

【Key words】Influenza A(H1N1);university students;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2009年4月份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持续快速蔓延,病毒传播力大于季节性流感;我国疫情呈现增速发展趋势,本土病例持续增多,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重症病例连续出现。针对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而据专家预测,今年秋冬季节,甲型H1N1流感在北半球发生第二波疫情流行将不可避免,危害可能更大。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

[1]临严峻形势。为此,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旨在加强对高校管理的通知,各高校也根据实际情

况制订了相应管理细则,采取了对在校学生生活、学习、文娱活动等方面的半封闭管理措施。[2]

但随着学校开学,大量的学生集聚在一起,成为聚集性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10月下

旬到次年二三月份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可能出现“双峰”现象。目前辽宁省的形势严峻,东北大学及营口技术学院均出现聚集病例。丹东市开始流传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各种说法和猜测,引起很多人的担心。为了解丹东市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态度及行为心理状态,以及媒体的宣传教育是否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明显影响,同时为评价前期健康教育的效果,课题组于6月22日~6月26日,随机抽取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甲型H1N1流感问题的问卷调查。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高校学生1000人。

1.2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丹东市某高校理、工、农、医、文科各专业中随机抽取40个班级,以抽取班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式调查,统一指导语,由调查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1.3问卷内容问卷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并结合我国国情自行设计,共26题,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流感流行对个人态度、行为改变;对控制流感的信心和态度;获取信息的来源。

1.4统计方法采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 000人,有效问卷992份,有效率为99.20%。调查对象中男生521人,女生471人;问卷学生平均年龄21.07±2.03岁,最大25岁,最小16岁。专科学生550人,本科学生442人。理科生580人,文科生412人。城市学生558人,农村学生434人。2.2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根据对甲型H1N1流感6个基本知识选项的回答情况判断认知程度。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与被感染者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的生猪接触传播、不能通过食用猪肉传播、人们极易感染)

表2丹东市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答对题数 4项以上 3项 理科生

专科生本科生合计专科生文科生 本科生合计2.3 采用的预防措施及行为习惯的改变情况有97.50%的大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在问卷调查表中所列各项措施中,采取“增加室内通风”和“增加洗手”2项措施的人数最多,“吃药及保健品”的所占比例最少。

表3丹东市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及行为改变情况

行为改变 保持室内通风 勤洗手

多喝水、多休息、常

锻炼 室内经常消毒 不去公共场所 出门戴口罩

男生

医学生

非医学生

合计

医学生

女生 非医学生

合计

咳嗽打喷嚏用纸巾

遮掩口鼻 不随地吐痰 避免接触流感症状

患者

发现可疑病人报告 预防性服药 接种疫苗

2.4 对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行为和态度95.2% 的大学生对政府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表示满意,98.1% 的认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有91.9%的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而取消外出游玩或回家计划。2.5 对疫情流行控制的认识调查中有69.9%的大学生相信在6个月内可以控制,17.2% 的认为在6~12个月内可以控制,少部分(12.9%)认为要1 年以上时间才能控制。

2.6 信息来源大学生有关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的主要来源,依次为报纸(92.7%)、电视(78.5%)、网络(46.8%)、同学之间传闻(44.3%)、电台(35.9%)、讲座及宣传单(34.2%)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丹东市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程度较高: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7.50% 采取了预防措施,且以采用加强室内通风和勤洗手的人数最多。一方面因为媒体宣传不断强调加强室内通风是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洗手是防止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这2项措施简便、易行。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9% 的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减少感染机会而取消了外出游玩等计划,说明大学生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们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甲型H1N1流感因其突发性和意外性以及这一新型疾病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流行初期,“不安”和“传闻”普遍存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国家疫情公布后恐惧心理的只占8.1%,说明随着政府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和宣传教育,大学生的关注程度、认知水平随之不断提高,抗击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大大地增强。调查结果还显示,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主要是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新型疾病,在此之前,不论医学生或非医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的教育都很少;疫情发生后,政府及时地调整对策,全国每天发布疫情信息,并加大力度增强宣传,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了解和防范意识同时得到提高。

总之,对原因不明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宣传预防知识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从这次调查中也可看出,相关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教育。4 参考文献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6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与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2名精神科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对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得分为(26.41±2.78)分,行为得分为(30.41±2.31)分。结论精神科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呈中性态度,能比较恰当地使用保护性约束。

[关键词]保护}生约束:态度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能有效地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防止患者发生伤人、自伤行为,保护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但是使用不当,易会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张云志等调查表明,27.5%的精神病患者及76.7%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有可能存在被滥用的现象。护士对保护性约束所持的态度、约束的行为频率关系到患者的权益、护患关系。为此,对我院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于对患者合理的使用保护性约束,避免医疗纠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7月便利抽取我院精神科护士10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90名,男性12名。年龄22~51(34.02±7.47)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时间:1~23年,中位数10.50年。职称:护士39名,占38.24%:护师33名,占32.35%:主管护师30名,占29.41%。学历:本科13名,占12.75%:大专53名,占51.96%:中专36名。

1.2方法

参考李敏燕等和梁素娟研究中使用的问卷结合精神专科护理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自制问卷,问卷由3部分组成。①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②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共11题,采用Likert4级计分,从总是”(4分)至从不”(1分)。总分最低11分,最高44分。分数越高提示护士对保护性约束态度越正性。③保护性约束的行为:共9题,同样采用Likert4级计分。总分最低9分,最高36分,分数越高提示护士对保护性约束使用越恰当。调查问卷由调查者本人亲自发放和收回,发放102份,收回102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运用一般性描述分析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精神科护士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总分为(26.41±2.78)分,具体项目得分见表1。

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执行保护性约束的行为总分为(30.41±2.31)分,具体项目得分见表2。表2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执行保护性约束的行为(n=102)分低,表明对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的时间有过长的现象。保护性约束治疗在精神科主要用于治疗不合作或有自杀、伤人等危险行为发生的患者,而这些危险行为常突发、难以预料加之患者自知力缺损,执行保护性约束时,往往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护士对松解患者的约束用物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担心患者会自行解开约束,带来工作上的麻烦。

4小结

3讨论

3.1精神科护士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

从表1得知,护士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得分(26.41±2.78)分,表明精神科护士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呈中性态度,这可能是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辨认、控制能力,住院期间病情发作和其他因素影响易出现自伤、伤人、攻击等意外事件,而保护性约束能暂时有效的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倾向使用保护性约束有关。项目保护约束病人时会觉得不好意思”得分低,说明精神科护士在执行保护性约束时,没有负性情绪,这与护士认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一项常规的治疗措施有关。项目为了医疗处置方便而采取保护性约束”及当护理人员不足而无法密切照顾患者时会考虑保护性约束”得分较低,说明精神科护士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时,更多考虑的是用于控制患者的异常行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2精神科护士对患者

从表2得知,护士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行为得分较高(30.41±2.31),表明精神科护士能严格执行约束制度及操作规程,较规范的使用保护性约束。项目执行保护性约束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得分较低,说明此次调查的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缺乏整体的评估行为。项目至少2小时会松解患者的约束用物一次”得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杭州市某高校49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493份,有效问卷479份。其中文科专业104人,理科专业62人,医学专业85人,艺术专业228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0.16±1.04)岁,其中男生130名(27.14%),平均(20.46±1.21)岁;女生349名(72.86%),平均(20.06±0.97)岁。调查涉及大学本科4个年级,分别为一年级126人(26.30%),二年级316人(65.97%),三年级24人(5.01%),四年级13人(2.71%)。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指恋爱并发生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女生流产情况及其态度、避孕方法知晓率及掌握情况等方面的30个问题。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自填式当场收卷方式收集资料。

1.3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分析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婚前性行为现状

有477人回答了此类问题。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为15.93%,其中男生的比例(17.05%)高于女生(15.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684);4个专业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比例最高的为艺术生,其次为医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0,P=0.641);不同年级学生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967)。

在周围同学是否存在婚前性行为现象这一选项上,有63.94%的学生选择了“有”,其中男生为68.99%,女生为6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7,P=0.162)。艺术生认为其周围同学有婚前性行为现象者显著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χ2=6.437,7.382,P=0.011,0.007),与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4,P=0.243);而文科生与理科生相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603)。见表1。

2.2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及态度

接受调查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者明显多于持反对态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6,P=0.000);有近半数学生表示理解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且有14.82%的学生表示自己虽然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无法自控时仍会发生。

男生选择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47.69%)明显高于反对者(5.39%),而且男生选择赞成者也明显多于女生,而选择反对者则显著少于女生。女生选择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与选择反对者相比仅多出3人(χ2=0.101,P=0.751),选择对婚前性行为理解但自己会洁身自好的也明显多于男生(χ2=29.688,P=0.000);在虽然不赞成但无法自控时会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一选项上,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1,P=0.165)。见表2。

2.3 对女大学生流产的认知及态度

有479人回答了该问题。学生表示周围女生有流产现象存在的占47.17%,其中男生为44.19%,与女生(48.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0,P=0.403)。

艺术生表示女生中有流产现象存在的比例最高(55.31%),明显高于文科和医学生(χ2=12.187,7.687;P=0.000,0.006),与理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461)。

在对流产的认知方面,有86.58%认为流产对女性身体有害,其中女生选择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χ2=7.339,P=0.007);仅有1.05%认为流产对女性身体没有什么影响,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3,P=0.516)。共有55.14%的人选择流产后需要卧床休息,其中女生有57.88%的人选择,明显高于男生的46.92%(χ2=4.592,P=0.032)。有38.97%的女生认为流产会造成某些并发症(如盆腔炎等),57.59%的女生认为会产生某些后遗症(如婚后不孕等),前者显著高于男生的27.69%(χ2=5.233,P=0.022),而后者与男生(48.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3,P=0.074)。见表3。

2.4 对避孕知识认知度

有427人有效回答了该类问题。学生了解的避孕方法最多的依次为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紧急事后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自然避孕法和皮下埋植法等。其中女生和男生了解最多的前4位同为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紧急事后避孕药和长效口服避孕药。在掌握并会使用的避孕方法上,女生和男生选择最多的均为安全套、紧急事后避孕药、短效口服避孕药和长效口服避孕药。见表4。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6.19%的人对调查表所列的10种避孕方法都未掌握并不会使用,其中女生未掌握任何1种避孕方法的有50.97%,明显高于男生的32.73%(χ2=11.422,P=0.001)。

对未生育过的女性需要时首选的避孕方法这一选项,选择最多的依次为安全套(84.31%)、紧急事后避孕药(24.12%)、短效口服避孕药(21.08%)。女生选择最多的依次为安全套(82.39%)、紧急事后避孕药(26.73%)、短效口服避孕药(22.64%),选择不知道的有19人(5.97%);男生选择最多的则依次为安全套(83.64%)、自然避孕法(20.00%)和紧急事后避孕药(19.09%),选择不知道的有6人(5.45%)。

3 讨论

3.1 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现状及态度不容乐观

许多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宽容态度[1,2,3,5]。本次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5.93%,而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和理解态度的则达到了73.07%,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6,7,8,9]。女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仅为15.47%,明显低于男生的47.69%(P<0.01);而持理解态度的达到56.45%,显著高于男生的28.46%(P<0.01),与林丹等[10]的报道基本相同。这表明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方面,男、女生的差别较为显著:女生由于生理特点,在婚前性行为中相对需要承担更多的负面影响,更易受到身心伤害,因而较男性更为谨慎、理性。

虽然了解周围同学婚前性行为现象不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性行为现状,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间接显示校园中婚前性行为的流行情况,并且可以部分弥补在自填问卷时由于怕泄露个人隐私和害羞心理所造成的资料收集低于现实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63.94%的学生表示周围同学存在婚前性行为现象,并且艺术生显著多于文科和理科生(P<0.01),医学生则介于艺术生与文、理科生之间。婚前性行为现象在大学校园内已相当普遍,而且尤以艺术和医学专业学生为甚,因此,在设置高校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时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

3.2 对女生流产现象的认知逐步增强

女性的青春期妊娠及人工流产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11,12,13]。有研究表明,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所患妇科疾病中,生殖道感染的比例达到了近50%[4],因此女性是婚前性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在对未婚流产的认知特别是对流产后是否需要卧床休息、是否会产生某些并发症等方面的认知,女生明显好于男生(P<0.05),但是仍然有47.17%的学生表示周围女生有流产现象存在。提示女生对未婚流产的不良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自我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是行为控制方面尚待加强,如何提高女大学生自我行为的把握和控制方面还值得研究和探讨。

3.3 在校大学生避孕知识、方法掌握不尽如人意

虽然婚前性行为和未婚流产对大学生会产生许多危害,但如果选择了合适的避孕方法就可以减少或杜绝许多问题的发生,比如在性行为时采用安全套进行避孕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女生妊娠、流产的比例,而且可以有效预防性传播性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发生,然而高校学生避孕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却不尽如人意[14,15],特别在避孕方法的使用技能方面尤为缺乏。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各种避孕方法的知晓率较高,如安全套为97.66%,短效口服避孕药、紧急事后避孕药分别为79.63%和78.22%;但掌握避孕方法并会使用的学生仅有53.81%,其中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和紧急事后避孕药分别只有44.29%,22.38%,26.67%的学生掌握了使用技能。由于大学生避孕方法使用技能的缺乏,更加大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调查中发现,女生掌握避孕方法并会使用的人数明显低于男生,有50.97%的女生表示不会使用任何1种避孕方法。由于在婚前性行为中,女性始终处于被动的一方,许多婚前性行为中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如妊娠、流产等)要由女生来承担,因此如果女大学生没有掌握并会使用一定的避孕知识及方法的话,就可能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增加发生意外妊娠的概率。因此,在大学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如何选择及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教程,显得极为重要。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8

关键词: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护理专业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 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营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 不能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 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及合理选择食物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状况, 而且也将对其今后所服务的患者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 笔者于2009年5月对某卫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按年级分层, 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某卫校一、二、三年级共440名学生, 其中男生41名、女生399名, 年龄16~23岁。采用问卷方式调查, 共发放问卷440份, 收回有效问卷429份, 有效回收率为97.5%。

1.2 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1,2], 根据该卫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及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其中营养知识15题, 每题1分, 共15分;营养态度、行为20题。问卷经预实验后修改而成, 由营养专业教师进行调查, 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指导填写、现场收回的形式, 以确保问卷填写质量。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经核对后输入计算机, 利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知识

2.1.1 各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见表1)

所有调查对象中, 最低分3分, 最高分15分, 平均分为 (9.8±2.0) 分。把营养知识得分分为3个等级:0~8分、9~11分、12~15分, 由表1可知, 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逐渐提高。高中起点中专 (高中毕业后进校, 中专2年) 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起点高职 (初中毕业后进校, 中专3年+大专2年) 一年级学生,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14.41, P<0.01) 。

2.1.2 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护理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5.5%, 其中对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的回答正确率较高, 达89.7%。

2.1.3 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见表3)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 主要为报刊、杂志、书籍以及广播、电视等。

2.2 营养态度 (见表4)

表4显示, 护理专业学生对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 69.7%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 73.7%的学生愿意改变现有的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表4也可发现, 随着年级增高, 学生的营养态度越好。

2.3 饮食行为

2.3.1 选择食物的依据 (见表5)

大多数学生 (79.7%) 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选择食物, 44.3%的学生在选择食物时考虑营养需求, 46.6%的学生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价格。

2.3.2 早餐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 有71.7%的学生经常吃早餐, 24.5%的学生偶尔吃早餐, 3.7%的学生几乎不吃早餐。学生早餐的种类主要是米、面类 (79.9%) , 选择牛奶、鸡蛋、蔬菜、水果为早餐的学生较少。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时间 (61.6%) 、不饿和不想吃 (25.3%) 以及不习惯吃 (13.1%) 。

2.3.3 食物种类

每天喝牛奶或食用奶制品的学生占3.8%, 每天吃蔬菜、水果的学生分别占80.4%和38.2%;每周吃3次以上豆类及豆制品的学生占69.2%, 每周吃3次以上肉类食物的学生占26.9%;能定时定量饮食的学生只占24.5%;有28.8%的学生每天吃零食, 经常吃零食的学生占61.5%, 零食多为方便面、辣条及饼干、火腿肠等。

2.4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

虽然在食物的选择上从营养角度考虑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44.3%, 但按营养知识得分情况分层分析发现, 随着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 从营养角度选择食物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 (见表5) ,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58.4, P<0.01) , 而营养知识水平与其他选择食物依据之间无统计学关联。

3 讨论

3.1 营养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营养知识不够全面, 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5.5%。各项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较大, 对营养常识性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对营养专业性问题回答不够理想, 说明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但随着年级的增高, 其掌握的医学知识逐渐增多, 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也逐渐提高, 这与高年级开设相关营养课程有关。可见,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营养教育, 可以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

3.2 营养态度、行为

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良好, 想了解营养知识, 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 愿意为健康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显示了在学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但结果还表明, 大多数学生的饮食行为不科学, 不重视早餐的人较多, 表现为不重视早餐质量和不吃早餐。同时学生中也存在饮食不规律, 喜欢吃零食、偏食和挑食等现象。

3.3 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关联性

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越高, 营养态度和行为就越好, 营养态度越好则营养行为越好, 这说明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可以影响其营养保健意识, 而营养保健意识又可以引导其形成营养健康行为。护理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数从事护理工作, 因此学校应对其加强营养知识教育, 正确引导其饮食行为, 以便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兴义市抽取布鲁格镇、仓更镇和三江口镇, 再从各镇随机抽取学生、乡镇干部和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年龄在10岁 ~ 70岁之间, 共计378人。

1. 2 方法与内容

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的人口学资料 ( 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 及饮水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的问题共计25项。以面对面的询问和调查对象自行填写相结合的方式填写问卷。评价指标: 知识知晓率 = 正确回答题数/总题数×100% ; 态度正确率 = 健康态度人次数/调查总人次数×100% ; 行为形成率 = 健康行为形成人次数/调查总人次数×100% 。

1. 3 数据处理

应用Epi Data3. 1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人口学特征、饮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饮水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 知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 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直线回归的方法[4]。

2 结 果

2. 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78份, 其中布鲁格镇125份, 仓更镇129份和三江口镇124份 ( 见表1) 。其中男性占51. 6% 和女性占48. 4% , 汉族占77. 2% 和少数民族占22. 8% , 年龄 < 18、18 - 岁、30 - 岁、40 - 岁和50 - 岁分别占45. 2% 、18. 5% 、16. 9% 、12. 7% 和10. 6% , 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分别占7. 1% 、45. 2% 、22. 8% 和25. 1% , 学生、农民和企事业职工分别占46. 8% 、26. 7% 和26. 2% 。

2. 2 饮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在378人调查对象中, 饮水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0. 4% 。他们对“干净能喝的水是无色无味的”、“喝不干净的水会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喝不干净的水会引起传染病”和“放置很久的水不能喝”的知晓率分别为86. 5% 、80. 7% 、81. 0% 和87. 6% , 表明山区居民对饮用水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三个乡镇对这些知识点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他们对水源保护或防护如“饮用水水源附近不能建工厂”和“饮用水水源区不可以钓鱼、游泳、养殖等活动”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0. 2% 和85. 4% ( χ2= 1. 956, P > 0. 05) , 而对“水井要远离厕所、粪坑等污染源30米以上”的知晓率仅为67. 5% , 且仓更镇比布鲁格镇和三江口镇的知晓率低 ( χ2= 12. 115, P < 0. 01) 。对每日饮水量和饮水不足可 能引起的 健康危害 的知晓率 分别为38. 0% 和63. 0% , 三乡镇对成年居民在每日饮水量的知晓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χ2= 0. 075, P > 0. 05) , 但布鲁格镇在“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皮肤干燥、便秘、肾结石”方面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乡镇 ( χ2= 8. 008, P < 0. 05 ) 。山区居民对“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和“饮用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少量矿物质”的知晓率为68. 3% 和67. 7% , 反映在认识水对机体重要性方面还较欠缺。对“饮用水水源的选择需要开展卫生学评价”、“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的知晓率较低, 分别为41. 3%和42. 1% , 三个乡镇居民在这两方面的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健康饮水态度情况

调查对象的健康饮水态度正确率为74. 6% , 他们对饮用水卫生状况都比较关注, 达到85% 以上, 其中布鲁格镇居民为86. 4% , 仓更镇为90. 7% , 三江口镇为91. 1% , 各乡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810, P > 0. 05 ) 。62. 2% 居民对目前饮用水水质感到满意, 其中布鲁格镇居民为61. 6% , 仓更镇为57. 4% , 三江口镇为67. 7% , 各乡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2. 921, P > 0. 05 ) 。调查对象健康饮水态度以“饮料不能代替开水”、“饮用水需要消毒”、“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和“饮水应少量多次”的正确率较高, 分别为84. 1% 、82. 3% 、81. 2% 和88. 4% , 三个乡镇之间在这些方面正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而在“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对身体不好”以及“晨起空腹时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方面正确率较低, 分别为60. 6% 和51. 3% , 三个乡镇之间在这两方面正确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4 健康饮水行为情况

调查对象的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为41. 8% , 其中布鲁格镇、仓更镇和三江口镇分别为41. 4% 、40. 2% 和43. 1% ,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 844 P > 0. 05) 。“有意识定时喝水”的形成率最低, 不足10% ; 其次为“从不饮生水”的形成率未超过11%, “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消毒”的形成率不足50%, “自来水或井水加热100℃ , 3分钟”的形成率为64% 左右。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较好的是“使用干净的取水工具及容器”, 三个乡镇均超过了80% 。

2. 5 影响因素分析

饮水相关知识共13道题, 每题1分, 计13分。此次调查平均分为9. 05±2. 47分, 最低为3分, 最高13分, 调查对象得分及格率为73. 4% 。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分类, 其得分见表5。

以饮水相关知识得分为因变量, 各影响因素 ( 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把单因素分析P < 0. 05的变量引入方程, 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方程变量的引入水平为0. 05, 剔除水平为0. 1,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与饮水相关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关联 ( 表6和表7) 。

3 讨 论

兴义市地处山区, 为缺水地区, 饮用水水源防护、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来改善饮用水质量已成为该地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一些研究表明, 农村地区居民饮水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5,6,7]。本研究通过对兴义市山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饮水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进而提高山区农村居民健康饮水意识, 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并对预防饮水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兴义市山区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饮水相关知识 ( 知晓率为70% ) , 比2011年韩文霞报道的河南省安阳市小区居民健康饮水知识知晓率36. 1% 高[8], 尤其在饮用不干净的水会引起疾病等知识方面掌握情况较好, 这可能与近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关。同时, 调查还显示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如对每日饮水量、饮水不足可引起的健康危害和水井要远离厕所、粪坑等污染源30米以上等的知晓率分别占38. 0% 、63. 0% 和67. 5% 。表明居民对饮水相关知识的认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韩文霞研究显示, 在537名社区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中, 86. 2% 的居民关注饮水卫生, 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以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不好最高 ( 占92. 6% ) , 晨起饮水有好处最低 ( 占23. 3% ) [8]。在上海市嘉定区13个乡镇26个社区1165名居民饮水态度的调查中, 其中饮水过多或过少对健康都有害占75. 8% , 早晨空腹饮水占24. 6%[9]。本研究的居民健康饮水态度中, 有89. 4% 的农村居民关注饮水卫生状况, 以饮料不能代替开水、饮用水需要消毒、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以及饮水应少量多次等健康饮水态度较高 ( 占80% 以上) , 而在长期饮用反复煮沸的水对身体不好和晨起空腹时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方面较低。

在健康饮水行为中, 有研究显示河南安阳市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行为形成率为41. 7% , 其中自来水加热100℃ ( 3分钟) 的形成率为38. 5%[8], 低于上海 市嘉定区 居民的形 成率 ( 86. 7% ) [9]。在本次调查中, 居民使用干净的取水工具及容器的形成率最高, 为87. 8% ; 其次是自来水或井水加热100℃ ( 3分钟) 和对饮用水进行定期消毒 ( 分别为64. 3% 和40. 5% ) ; 从不饮用生水和有意识定时喝水最低, 分别占8. 5% 和5. 8% 。袁红等[9]研究显示对居民开展饮水健康教育, 能提高饮水卫生知识, 改善饮水行为。因此, 加大该山区居民科学饮水知识的宣传力度, 促使居民健康饮水行为的形成。

从居民饮水相关知识得分来看, 调查对象得分及格率为73. 4% , 此结果比同类研究稍高[10]。得分较低组为文盲、农民和50岁 ~ 组, 而得分较高组为高中及以上、企事业职工和18岁~ 组。饮水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较高、企事业职工和40岁以下年龄组的居民饮水相关知识水平较高, 提示我们在该地区进行健康教育时, 应将高年龄、文化程度低以及农民作为重点人群。

参考文献

[1]张荣, 李洪兴, 武先锋, 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J].环境与健康, 2009, 26 (1) :3-5.

[2]鄂学礼, 凌波.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1) :3-5.

[3]安家璈, 任学锋, 周玮.中国农村地区卫生问题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 2001, 17 (1) :56-59.

[4]崔颖, 杨丽, 叶健莉.安徽、新疆两地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3) :175-177.

[5]姚伟, 付彦芬, 曲晓光.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居民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2) :150-151.

[6]鞠勇, 王瑶, 李晓辉, 等.成都市居民饮水健康相关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 2011, 27 (10) :807-809.

[7]翟敏, 谢龙利, 姜文国, 等.农村居民对水性疾病的认知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 32 (5) :349-351.

[8]韩文霞.河南省安阳市社区居民健康饮水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4) :309-310.

[9]袁红, 龚菊花, 陈小贵, 等.嘉定区居民饮水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 :288-289.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本次调查预期知晓率取P=50%,α=0.05,相对误差ε=0.12,代入公式,得样本量为267,问卷有效率取95%,本次调查样本量取整为300。

1.2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首先在睢县境内选取2个村,然后按照等距离抽样方法在每村抽取至少150户,每户随机选取1名年龄在14~70岁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询问,现场填写肠道传染病KAP调查表。内容包括:(1)人口学基本信息;(2)肠道传染病知识部分,设5道题,满分5分,单选题1题,答对得1分,多选题4题,答对一个选项得1/N分(N为所有正确选项的个数),答错不得分[3];(3)肠道传染病态度部分,设8道题,满分24分,均为单选题,每题根据选项积极、中立和消极3个等级,得分依次为3、2、1分[4];(4)肠道传染病行为部分,设12道题,满分36分,均为单选题,赋分参照态度部分;(5)获取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方式等信息。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进行双录入,经逻辑核查后,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非条件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297份,其中,尤寨村150份,余屯村147份;男女性别比为0.75:1;婚姻状况构成:未婚占8.75%,已婚(含丧偶)91.25%;平均年龄43.94±15.13岁;职业构成:农民77.10%,学生6.06%,工人4.38%,家务及待业4.38%,民工2.69%,商业服务2.02%,教师1.68%,其他1.68%;文化程度构成:文盲22.56%,小学29.29%,初中40.07%;高中及以上8.08%;家庭年收入构成:<10 000元26.60%,10000~20 000元38.38%,≥20 000元35.02%。

2.2 肠道传染病KAP水平调查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和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7.95%,其中,对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平均知晓率最高,为81.14%,肠道传染病主要疾病种类平均知晓率最低,为20.96%(知晓率=知晓总项目数/调查总项目数)[5]。本部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平均分2.20±0.86分。(表1)

2.2.2 肠道传染病相关态度构成和得分

愿意不喝生水的比例最低,愿意饭前便后洗手的比例最高(表2)。在254名腹泻后愿意就诊的被调查者中,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是村卫生室的占98.03%;在43名腹泻后不愿意就诊的被调查者中,选择自己吃点药的占48.84%,认为自己会好的占50.10%。本部分最高分24.00分,最低分14.00分,平均分21.97±1.96分。

2.2.3 肠道传染病相关行为构成和得分

不生吃水产品的比例最高,生熟分开的比例最低,吃面条不过生水的比例次之(表3)。本部分最高分34.00分,最低分10.00分,平均分24.89±3.87分。

2.3 影响肠道传染病KAP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的各组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村别和家庭年收入的各组间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各组间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注: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不满足正态性时采用秩和检验。a:P<0.01(组间);b:秩和检验;c:P<0.05(组间)。

2.4 影响肠道传染病KAP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肠道传染病KAP得分高低为因变量(<平均分=0,≥平均分=1)[6]。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选取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P值接近0.05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当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时,添加知识得分为自变量;当行为得分为因变量时,添加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为自变量。(表5)

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村别和文化程度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态度得分和婚姻状况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表6)

2.5 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获取情况

2.5.1 获取的途径

在调查297名农村居民中,获得过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有137名(46.13%),其获取途径有电视(35.11%)、宣传材料(20.58%)、医务工作者讲述(19.36%)、亲戚朋友讲述(10.67%)、书籍(7.59%)、报刊(4.70%)、互联网(1.99%)等。

2.5.2 希望获取的途径

电视(占39.87%)、医务工作者讲述(15.69%)、报刊(7.19%)、宣传材料(7.03%)、手机短信(6.70%)、村有线广播(6.54%)、书籍(5.23%)、亲戚朋友讲述(4.74%)、互联网(3.10%)、收音机(2.61%)、电影下乡巡演(1.31%)等。

3 讨论

据报道,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整体较低[5,7]。本次调查显示,被访农村居民对肠道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37.95%,其对常识性(高发季节)之外的知识了解较少。被访农村居民存在着生熟不分(88.55%)、吃面条过生水(75.42%)和不常用肥皂洗手(58.25%)等不良卫生习惯,加之当地存在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散发病例[8],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本次调查中,肠道传染病态度得分是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提示良好的预防态度有助于良好的防治行为的产生。百分量化后的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分,分数呈现态度>行为>知识,未呈现出知→信→行的变化规律[9]。出现了“信之趋于行”的跳跃状态,这可能与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等知识较专业,农村居民较少接触到,而态度部分问题易受到趋利避害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知识和态度部分难易度存在差异有关[10]。

影响KAP得分的多因素分析表明,高文化程度、已婚、高家庭收入是知识得分的保护因素,高文化程度和余屯村居住是态度得分的保护因素,已婚是行为得分的保护因素。这可能与高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较好者获取知识能力较强,已婚者对卫生知识和行为更为重视,获取知识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主动性更强有关。提示应把文化程度低者和经济条件差者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对减少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促进作用。余屯村是当地卫生农村建设试点,这对其居民形成良好卫生意识有积极意义。

获取知识途径主要有电视、宣传材料和医务工作者讲述等相对传统的媒介,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所占比例较小,这与当地客观条件局限有关。在希望获取知识途径调查中,电视和医务工作者讲述所占比例居前,出现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影下乡等新兴媒介和有线、无线广播等传统媒介,提示在农村地区开展宣教工作,可充分利用现有广电系统和乡、村级医疗系统资源,亦可发挥新兴信息媒介的高效、便捷等优势。

综上所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方式,对农村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群体,紧抓其有改善卫生习惯的意愿,长期开展肠道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等重点知识的宣传,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是减少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武,冉陆.肠道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估概述[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2):20.

[2]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4,20(1):127.

[3]赵大海,李洪娣,徐飚.上海市长宁区服务行业流动人口对结核病认知及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5,28(3):188-191.

[4]谭彩,罗家有,王政,等.中国部分地区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6):588-591.

[5]吴方,俞宏,陈浩祥,等.海宁市外来农民工肠道传染病知识、行为和生活环境现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07,21(4):57.

[6]冯晓明,朱贤玉,黄芬,等,贵池区农村人群乙型肝炎KAP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536.

[7]朱风云.鹤壁市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18):3636.

[8]马桂芳,陈伟,申振元,等.河南省2008年痢疾疫情特征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0,37(20):3922-3923.

[9]王晓锋,吴锦屏,保天行,等.吸烟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4,13(2):202-203.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11

【关键词】社区护理;保健知识;生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92-02

《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1]。学生通过《社区护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获得社区护理的相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预防保健意识和现代的健康观,不断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和建立自身的健康行为,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解学生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后保健知识和不良行为是否有所改变,笔者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方法和对象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08级和2009级4个5年制高职英护班共240人,年龄17-21岁,在她们学习《社区护理》前后各进行了一次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

1.2统计处理方法

Excel2003录入整理数据,应用SPPSS18.0软件进行X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学生的保健意识

学习《社区护理》前后,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及各项保健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学生的生活行为

见表2。学生各项生活行为,在《社区护理》学习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学习《社区护理》对护生建立正确的保健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经调查显示,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前有65.4%的学生不吃早餐,学习后下降至4.5%;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前分别有48.1%和78.7%的学生有饭后即睡和强忍小便的习惯,学习后分别下降至10.5%和11.4%;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前有空腹吃糖、经常过饱饮食、喜欢睡懒觉、睡前不刷牙习惯的学生分别是55.9%、89.3%、90.3%、86.3 %,学习后分别下降至9.2%、15.1%、26.5%、21.1%。此结果表明,许多护生在学习社区护理之前,因缺乏应有的保健知识(见表1)而导致了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如果不通过《社区护理》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为,今后必将影响她们开展维护和促进人们健康的护理工作。

现代护理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各种社区护理知识,还要有很好的基础素质和应变能力[2]。其中现代护士具备健康行为和正确的保健意识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护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为[3]。

《社区护理》这门课程阐述了人体健康的新概念,以促進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主线,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建立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因此,学习该课后学生应该能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的行为,上述结果已经证实了学习该课的重要意义。

总之,护理专业开设《社区护理》课程,对于护生树立保健意识的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更好的胜任将来护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5.

[2] 潘锦.卫校学生保健意识和行为改变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69-3370

[3] 柏友平.现代健康意识培养[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65-66.

作者简介:

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第一阶段随机抽取北京某高校宿舍楼,第二阶段在抽取的4栋宿舍楼内,以宿舍号为抽样框,共抽取282个宿舍,并将宿舍内所有学生纳入调查,共获得调查对象900名。在2012年3月15日至3月30日期间,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8份,回收率为99.8%。其中男生384名,女生514名。专业以临床、预防、药学为主,分别占27.6%,21.1%,18.3%;年级以大二、大三、研究生为主,分别占29.6%,24.9%,21.5%。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方便面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共包含基本情况、方便面食用行为、方便面认知情况、方便面食用态度4个部分。问卷采用统一编码规则,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回收后进行仔细核对,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进行双人平行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t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医学生的认知得分差异。

2 结果

2.1 医学生方便面食用行为

由表1可见,73.3%的学生方便面食用年限不少于5 a,其中60.7%已超过11 a。51.5%的学生1个月以上吃1次方便面,其次是1周~1月吃1次(31.1%)、1 d~1周吃1次(16.3%),每天至少吃1次的仅占1.1%。大多数学生每次吃1袋方便面(85.0%),其次是少于1袋(11.5%)、2袋及以上(3.5%)。其中女生较男生的方便面食用年限更长、频率更低、单次食用量更少(P值均<0.01)。另外,学生大多在学习紧张、坐火车时吃方便面(39.8%,35.5%),但30.2%的学生平时也会食用,其中本科生“平时食用”的比例高于研究生(χ2=10.572,P<0.05),此外有17.8%的人会在“想吃”或“犯懒”时吃方便面。

50.9%的学生每次喝一少半汤,其次是喝一大半汤(26.3%)、不喝(12.0%)及喝完(10.8%)。其中女生喝汤相对更多(P<0.01)。58.8%的学生习惯将方便面当正餐,且女生将方便面作正餐的比例高于男生(P<0.01);研究生将方便面做正餐的比例(73.8%)高于本科生(54.3%)(χ2=25.177,P<0.05)。79.7%的学生在食用方便面时会搭配一些其他食物。其中搭配其他零食(火腿肠等)的学生最多,占54.2%,且男生多于女生(χ2=7.356,P<0.05);其次是搭配鸡蛋及肉类(33.9%);而在搭配新鲜水果或蔬菜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χ2=14.725,P<0.01);此外,少部分人会搭配咸菜(10.4%)及其他食物(2.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部分项目存在缺失。

2.2 医学生对方便面的认知情况

60.6%的学生对非油炸方便面“有一定了解”,30.3%“听说过”,9.0%“从未听说过”,仅6.6%的人“非常了解”;49.4%的医学生认为非油炸面更健康,48.2%认为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都不健康,2.3%的学生认为油炸面健康或2种都健康。其中认为两种都不健康的学生方便面食用年限相对更长、食用频率相对更低(P值均<0.05),但食用量、喝汤情况、食用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此外,大学生对于方便面健康影响的认知得分平均(2.06±0.04)分(满分5分),其中女生(2.25±0.06)得分高于男生(1.78±0.06)(t=-6.484,P<0.01),研究生(2.26±0.09)得分高于本科生(2.0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84,-2.542,P值均<0.05)。

2.3 医学生对方便面的食用态度

医学生食用方便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懒得去吃饭”(51.2%),其余依次为赶时间(38.5%),临时加餐(27.7%),容易做(26.9%),喜欢吃(20.8%),凑热闹(8.8%),价格便宜(5.8%)及其他(3.8%)。其中男生以“临时加餐”为原因的比例高于女生(χ2=96.594,P<0.01),而女生以“懒得去吃饭”为原因的比例高于男生(χ2=31.675,P<0.01)。71.6%的学生方便面选择标准是口味,其次是品牌(20.4%),是否油炸(9.8%),价格(7.8%),面饼质量(2.6%),还有6.8%的医学生无明确选择标准。其中对非油炸方便面更了解的学生,更倾向于依据“是否油炸”来选择方便面(χ2=13.890,P=0.008)。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部分项目存在缺失;a包括认为油炸方便面健康、认为非油炸方便面健康、认为2种方便面都健康;b指认为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都不健康。

3 讨论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公告,2012年全世界消费方便面超过1 014.2亿包,中国占440.3亿包,居世界第一位[4]。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商店中购买的首选宵夜为方便面[5],可见方便面在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靳松[6]的研究指出,大学生平均每月要购买3 次,每次购买约3包方便面,已远远高于我国方便面的平均消费水平。本次调查发现,多数医学生1周或1月才吃1次方便面,并且每次吃1包,明显低于其他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因此,从方便面消费的角度来看,医学生饮食行为要比普通大学生好。但仍有1.1%的学生每天都食用方便面,说明医学生的方便面消费行为也不尽合理。

方便面原料主要是面粉和油脂,其他营养成分相对缺乏。同时,方便面中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很低[7]。食用方便面可能会使机体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而其他营养成分相对不足。此外,方便面还是一种高盐食品,每碗面中可含有1 695 mg的盐[8],约为每日盐摄入量的30%,因此不宜经常食用。而调查发现,医学生多将方便面作为正餐,并搭配其他零食,但很少补充蔬菜、水果,且1/3以上的学生吃面时会喝汤,更会增加脂肪、盐的摄入。导致这些学生的总能量、脂肪、盐等摄入较多,而蛋白质、钙、铁、钾、维生素等的摄入量较少[9],严重影响医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及生活质量。国外的一项队列研究也支持学生经常食用方便面(3次/周)容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0]这一结论。因此,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改变学生的方便面食用习惯势在必行。

在影响方便面食用行为的因素中,性别是其中之一。首先,女生的方便面食用频率低于男生。由于男生的生活习惯及关注点与女生不同,更多追求方便,因而更可能食用方便面。Sung[11]的研究也有类似结论。此外,相对于男生,女生在食用方便面时会更多地搭配蔬菜水果,可能由于女生更多注重美丽和健康,同时对于方便面的认知情况更好。但是,女生将方便面当正餐的比例却高于男生,并且以“懒得去吃饭”为理由而食用方便面者更多,体现出女生在方便面食用态度和行为上的不足。

研究显示,研究生对方便面的认知得分高于本科生,说明医学教育会提高医学生对方便面的健康认知;但研究生将方便面做正餐的比例大于本科生,且高于韩国的平均水平(70%)[12]。说明虽然医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会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但是医学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也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大,时间压力的加剧可能会促使研究生更多地用方便面来替代正餐。

由调查结果可知,对方便面认知情况与方便面食用行为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医学生对方便面的认知与态度行为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同时,研究显示,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年限多为5~11 a,即多数人从儿童期便开始食用方便面。由于方便面不仅高脂、高能量,又缺乏营养,且约80%的方便面还含有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13],食用方便面还可能导致儿童多动障碍[14]。因此,父母在孩子儿童期给其食用方便面,对儿童生长发育及饮食习惯的养成都有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改变目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饮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目前,快餐食品和方便面的广告所占的比

上一篇:戏剧化的歌舞表演下一篇:协同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