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

2024-08-07

高职旅游(精选12篇)

高职旅游 篇1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是旅游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属于岗位基本学习领域,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于授课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挑战。如何深入分析《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环节, 并且深入浅出达到良好的传授效果, 成为一个亟待探究的基础性问题。

一、课程设计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为目标。本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思路, 基于旅游企业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的理念设计课程, 组建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订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创新教学模式, 有效组织教学。对《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为目标。本着校企合作共建《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思路, 基于旅游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设计课程, 组建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编写《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对《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 以项目模块的顺序排列的教学安排, 然后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保障机制, 树立以课程为主线, 以能力为核心, 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理念, 积极有效地提高《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 最终实现远程教学。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发展旅游工作的职业能力。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 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组织编排, 确定6个学习情境:即基础理论学习情境、基础礼仪学习情境、社交礼仪学习情境、饭店礼仪学习情境、旅行社礼仪学习情境、空乘礼仪学习情境, 28个训练项目 (实训任务) 。

(一) 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本课程创新采用“项目+节目编排”教学模式, 融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 (任务) :指的是《旅游社交礼仪》课程以项目导向为原则, 共设计出28项职业化训练项目 (实训任务) 节目编排:指的是《旅游社交礼仪》课程以创新性和可行性为原则, 围绕模块中心内容设计了6个礼仪综合节目的主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团队创作、编排、演绎, 将实训项目串联起来。

(二) 校内教学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以实训课为主, 理论课为辅, 采用“项目+节目编排”式教学模式。总课时为36学时, 实际教学32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2学时, 实训教学30学时,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15。

(三) 校外教学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校外教学以“社会实践服务体验+旅游企业职业体验”模式开展。一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界开展的礼仪接待活动, 让学生拥有真正的社会实践服务体验;另一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 让学生拥有真正的旅游企业职业体验。将校内教学延伸拓展到校外教学,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实施

(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旅游社交礼仪》是基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课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 以行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期望学生们能完整地、彻底地用手、心、脑等多种感官来学习, 同时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业务能力和社会能力,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胜任相应的工作。目前, 遵循行为导向教学理念而采用了节目编排、项目训练、示范讲解、分组训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图片视频展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效果十分理想。

1.节目编排。本课程以节目为驱动, 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 围绕模块中心内容设计了6个礼仪综合节目的主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团队创作、编排、演绎, 将实训项目串联起来。

2.项目训练。本课程设计了28项职业化训练项目,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训练要领, 并能标准演示。学生通过项目训练, 塑造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 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示范讲解。本课程是一门“项目+节目编排”的典型性实训课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项训练项目都需做出标准示范, 并准确讲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给予指导、点评、纠错、总结。因此, 本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示范讲解能力。

4.分组练习。学生每8~10人成立一个训练小组, 在项目训练和节目编排过程中, 小组要共同训练、共同创作、共同编排、共同演绎、共同完成模块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角色扮演。由于学生缺乏社交经验和服务工作的经验, 如果只采用理论讲授会枯燥无味, 学生也缺乏互动, 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礼仪在社会交往中、在旅游服务中具体应用规范的掌握。所以在实务部分的教学中, 往往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由学生自己设计场景, 自己参与其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他们去体验、去思考、去总结归纳、去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不仅掌握了礼仪的应用规范, 而且提高了他们对礼仪的服务功能、交际功能的认识, 也提高了他们对《旅游社交礼仪》课的兴趣。

6.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模块教学时, 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设计了相应的案例, 这些案例均来自真实的工作和生活, 并且时效性较强。由案例引入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学生由此获得理论知识。另外, 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收纳了多方面的案例分析题, 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7.多媒体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声光电的配合, 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 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

以现场训练教学为主, 理论教学为辅,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灵活的运用礼仪节目编排、课堂示范讲解、集体与个体现场训练、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传授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以项目导向为原则, 以“项目+节目编排”为教学模式, 采用“提出实训项目→布置任务→示范操作→讲解要领→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学生再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手段, 从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拓展, 实现从理论水平到应用能力的质的飞跃。

对于小型实训项目, 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 大型实训项目提前一个月布置任务, 并向学生提供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参考书, 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和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盛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探索[J].科技信息, 2007 (29) .

[3]黄英.建立新型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4) .

高职旅游 篇2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意义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能够构建比较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得当,对培养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适应我国目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企业人才

需求调研分析当结合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体系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特征,刘育锋把我国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分为5大岗位群6个层级:A.“旅游接待服务”岗位群:1级:旅游接待员;2级:旅游咨询员;3级:旅游咨询师;4级:接待主管;5级:接待经理;6级:企业高管。B.“导游服务”岗位群:1级:导游助理;2级:景点讲解员;3级:地陪、全陪;4级:领队、中级导游、导游主管;5级:高级导游、导游经理。6级:特级导游、企业高管。C.“旅行社计调”岗位群:1级:计调文员;2级:票务员、短线计调员;3级:长线计调员;4级:计调主管;5级:计调经理;6级:企业高管。D.“旅游营销”岗位群:1级:旅游营销文员;2级:旅游营销员;3级:旅游营销师、营销主管;4级:无;5级:高级旅游营销师、营销经理;6级:企业高管。E.“旅游策划”岗位群:1级:无;2级:旅游策划文员;3级:旅游策划员;4级:旅游策划师、策划主管;5级:高级旅游策划师、策划经理;6级:企业高管。在以上的分类中,中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A、B岗位群,立足1级和2级岗位;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B、C、D、E岗位群,立足3级和4级岗位。未来的高职本科教育则应立足4~6级岗位。

三、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项在北京、广西和重庆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高职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学校相似根据我们收集的中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相似度,如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各有不同,如高素质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个别中职学校则定位是:“中高级专门人才”“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由此可看出,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混乱,导致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不好,后续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就针对性不强。

(二)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课程重复中职学生升入高职之后,存在专业课学习轻松、但文化基础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是因为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即与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文化基础程度存在一定的脱节。根据我们对中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以及使用的教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中职基本都开设了。一些中高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名称、课程结构极为相似,讲授内容重复交叉,甚至中高职采用的教材也是同一版本,不少学生反映“感觉知识上没有增多,只是在高职又温习了一遍”。这跟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岗位群及其对人才需求是不符合的,不能满足社会对中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职在学生实习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理应体现出中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但实际并非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极具优势,在师资、设备、实训管理、校企合作等,实力较强。但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得以较快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不断形成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场地尚不到位,“双师型”教师不足,校企合作不强,实习实训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只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一部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出高职的特点,甚至有些还比不上中职院校,造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几点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建设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中高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若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中高职教师共同讨论商定,则能避免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重复等问题,使得中高职职业教育是一个互相衔接着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不仅是某一个中职学校或者高职学校的任务,它是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因此要从社会的需求以及中高职教育的特色出发,中高职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以及符合国家对中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从中职到高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职到高职,有些课程名称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在高职所传授的内容和中职应当是大有所别的。中职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初级操作技能,而高职则是不仅要懂得这些技能,更是要深化和延伸相关技能,不仅要懂得技能,更要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白技能背后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中高职同一个问题的学习,应当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对高职教师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通过构建国家资格体系,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全面衔接职业是中高职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中高职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中高职阶段分别获得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开设相互独立、逐步提升、避免重复浪费社会资源的课程,实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有序衔接。

五、总结

高职旅游 篇3

关键词:智慧旅游;校企合作;教学

一、“智慧旅游”大背景

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由IBM公司率先提出,智能技术正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的具体实践,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相继提出,“智慧旅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智慧旅游”是“智能”概念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运用,是一种新技术背景下的旅游信息化升级,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旅游管理是一门集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于一体的学科。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多年来众多高等院校向旅游市场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积极的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进行相应改变。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专业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第二类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的操作。基于“智慧旅游”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更应该承担起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拓宽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为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力争将现有的课程与旅游行业的素质能力要求相呼应。但是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大部分是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近三十年所传承下来的传统课程,培养的是从事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只能满足旅游的需要,而无法体现“智慧”二字。“智慧旅游”的开发和营运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对旅游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网络营销、管理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改变与优化,以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而到底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是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就旅游专业而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餐饮、模拟导游等实训设备,这些可以满足基本的旅游工作需求。但是,“智慧旅游”除了要求有旅游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信息技术的知识。虽然高职院校都有机房,在硬件上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很多相关的软件却没有配备。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工作软件方面的设备,硬件软件齐步走。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各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力求高度仿真。在布局实训基地时,可参照基本的工作流程,以独立的工作环节为单元进行合理布局。

(三)多元化教师队伍的打造。目前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单方面授课。高校旅游类教师大部分是旅游专业毕业的,对旅游领域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很多老师都不太了解,无法满足“智慧旅游”的需要。因此,高校旅游专业在构建师资团队时,除了传统的旅游类教师外,还应注重引入具备“智慧旅游”发展所需的优秀信息化技能型人才,比如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通过考察、讲座、专指会等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委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积累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一支跨学科的团队,优势互补,共同承担起培养和优化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责任,使学生能最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并具备良好的行业竞争力。

(四)校外实习单位的拓宽。作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职院校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和比较,选定一些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参加面试,进行双向选择。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实习单位还是以传统的三大块——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主。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主要是在前台、餐饮、客房、商务中心等部门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主要是以全陪、地陪出团服务为主;而旅游景区岗位则主要是为到访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高校可与一些知名旅游网站如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 徐波林,李东和,钱亚林,刘燕桃.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J].旅游资源,2013,29(7)

高职旅游 篇4

200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系列公益活动;2010年,国家旅游局首次组织开展“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施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品质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旅游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共识。作为从事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把握住品质旅游这一生动的发展趋势,将其融入到高等旅游教育理念之中。

一、品质旅游的内涵

品质旅游这一提法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但业内对其概念内涵的探讨争执却仍在继续。目前较常见的说法有:品质旅游是能带给游客真正体验的旅游,品质旅游应该是高质量的旅游而不一定是高档次的旅游;从旅游者的旅游过程来看品质旅游是一次体验旅游,从满足旅游需求来看品质旅游主要满足的是游客的心理需求,强调的是精神享受;在我国现阶段,品质旅游首先是诚信旅游,品质旅游的灵魂人物是导游人员,品质旅游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是服务。

当今社会,品质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它与旅游这一能为人们增知益神,提供观赏休闲、娱乐健身等生活方式的活动的本源完全相符。因此,品质旅游成为我们越来越常听到、看到的一个词汇,对其的研究和拓展也必将持续深入。笔者认为,品质旅游,是必须同时涵盖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是建立在诚信旅游基础之上始终以游客为中心,以满足其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旅游。

二、品质旅游教育理念

品质旅游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但遵循的指导思想应是一致的,即“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强化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检验品质旅游发展状况的核心标准。其中,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质量意识的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等都与旅游职业教育直接相关。

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建设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教育理念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源泉。对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只有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才会有旅游职业教育质的发展与飞跃。我们这里所提出的品质旅游教育理念是在我国旅游业进入品质旅游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新的要求。它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既体现了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积极进取、人文关怀、探索创新,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未来从事旅游业的职业素质,树立职业思想,坚定职业信念,形成职业气质。

三、品质旅游教育理念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对进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就业与人生发展是根本的需求。品质旅游教育要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潜力,为学生创造成为优秀旅游行业职业人的条件和基础。

(二)以优质服务为核心

旅游产品的特性要求从业人员深刻理解服务工作,掌握对客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发自内心地真诚对待每一位客人。服务是品质旅游的核心,为旅游业培养职业人,建立服务的理念是根本。理念能够体现一种职业价值观,形成一种从业态度,直接影响到服务行为。引导学生学会为他人服务,对他人关爱,始终以游客为中心,以满足其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努力使其内化成学生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诚信意识为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性明显,培养目标具体,就业岗位清晰,借鉴旅游企业文化对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旅游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理念和人才的竞争阶段。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借鉴,服务理念、人本观念、市场意识、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尤其是诚信的责任意识是当前旅游行业的普遍要求,也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品质旅游教育理念的重点建设内容。

(四)以立足前沿为标志

教育对社会的引导作用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因此,品质旅游教育理念,应倡导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将旅游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相结合,同时还应不断汲取社会及旅游行业的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又实现教育对行业的衔接性及对行业发展的先导作用。

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品质旅游教育理念的构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已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提升民族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实习就业、教师任用、教材选编等方面都与旅游业形成对口衔接和配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将品质旅游理念贯穿到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

(一)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品质旅游教育理念构建的基础。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教师的水平、素质乃至积极性的发挥极大影响着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队伍既是品质旅游理念的建设者、传播者,也是成长在这一理念中的群体。教师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专业气质能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追求,同时教师对品质旅游理念的认同和接受会对强化和发展这一理念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加强和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人才保障机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的作用,使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决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除了表达必要的人文关怀外,还要注重教师的价值,挖掘他们的潜能。二,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只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再教育,鼓励教师接受培训或攻读更高学位,更新知识结构,形成足够数量、与时俱进的新一代高职旅游教育师资。四,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高职旅游教育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

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做到适度超前。此时,教师就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必须把自己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对品质旅游的认识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二)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过程实施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品质旅游教育理念构建的重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专业建设的主干线。旅游管理专业品质旅游教育理念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专业师生对品质旅游的共同认识和评价,形成一个专业的价值标准、师生共同的精神力量和追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专业目标,研究最新的消费者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注重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专业的个性和品质旅游的特性,培养专业敏感性;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建立蕴含职业素质的考核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品质旅游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特别予以关注的内容有:

第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实质是要让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成为社会的主体。在品质旅游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旅游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增强对其个性发展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挥个性特点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情景教学式,再比如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借鉴并勇于进行开拓性尝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被动转换为主动,真切体会到品质旅游的内涵,感受到快乐、轻松、愉快的氛围,并指引自己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第二,道德为先,诚信为本: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人格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充分发展潜能,实现自我。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使其能适应旅游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阶段,品质旅游首先就是诚信旅游。只有旅游服务者提供了真诚、热情、细致的服务,游客才可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社会信誉有所缺失,旅游从业者个人诚信也有待考验,诚信危机是我国品质旅游发展的重大障碍。

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引导学生接受品质旅游理念,首先必须理解和接受诚信旅游的理念,以诚为本;其次,必须把旅游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对其充满热情,学会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再次,要学会引导游客进行理性消费并享受品质旅游的乐趣。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不仅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参与实践,给学生提供培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是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职旅游教育必须强调实践教育环节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运行程序及管理艺术等,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并得到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品质旅游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可以从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应用、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多方位合作等方面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强化实践环节的同时,注意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态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对旅游行业和企业的引领作用。

(三)教学环境支持

教学环境支持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品质旅游教育理念构建的保障。

这里的教学环境由内外两方面组成。内部环境包括物质、人际关系和组织。物质环境是由专业内部的设施设备、环境布局、设计风格及视觉效果所体现出的职场氛围等构成的有形的“硬环境”,它能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审美素养,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人际关系环境是专业内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无形的“软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互相信任、理解、支持与尊重,能提高师生的适应性、沟通能力,增进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组织环境是专业内部部门设计、结构特点及彼此的关系,它直接影响职业文化的传递和共享。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社会对教育理念的转变有深刻的影响,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是高职院校教育社会化的基础。为支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首先,社会中的大众传媒应大力宣传面向新时代的品质旅游理念,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倡导品质型社会建设;其次,社会中的主导力量、政府机关等权力部门应积极主动地理解、接受品质旅游理念并推广;第三,旅游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学习这一理念并主动地参与旅游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及就业环境;最后,品质旅游理念要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使大家认可品质旅游的发展趋势。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环境设计应该是校园书香气息与旅游行业先进理念的交融,让学生既感受到崇尚进步、追求理想、提高品位的大学文化精神,又感受到旅游行业文化中的品质服务理念。

高职旅游 篇5

翻转课堂教学法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笔者于参加了中国大学M00C网站,北京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的M00C,并顺利地通过了学习和考试,取得了该M00C课程优秀证书。在上半学期内,笔者对学校某个班级的一门课程进行了部分翻转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而课上运用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老师不再是在课堂上满堂灌,而是需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案例,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学生动手能力更强。甚至有专家提出,这种模式未来将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授课模式。

教学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过程。传统课堂知识传递是在学校完成的,老师课堂上讲解多个知识点,但学生吸收内化的程度则因人而异,这就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异特别大。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由先教后学变为了先学后教,课堂主要不是用来获取知识,而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旅游行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知识不光是要达到记忆和理解层次,而是要更进一步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非常适合翻转教学。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使用普遍,使得人们随时可以调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储存知识巳经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现在也正是旅游转型升级之时,旅游业变化迅猛,新的景点、新的模式层出不穷,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有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翻转课堂实验介绍

笔者在大二的学生中选取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在开设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中,挑选了“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作为翻转教学的内容。

根据往年经验,由于本门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授老师也有很多实践经验,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较高,也有一定的参与程度,但学生是高职学生,一般高考成绩只有200~400分,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太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笔者录制了三个有关旅行社产品设计原则的视频,在课前传给学生,并告知接下来的四周翻转课堂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根据不同要求,自行制作出一个旅行社产品。

在教学环境上,笔者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能联网的电脑。

三、在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难题

1.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跟上或者兴趣上喜欢这些挑战,我们也很难跟踪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况。

2.自主学习性不强。经过了十几年的被动学习,学生巳经习惯了被逼迫着去学习,让他变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而且如果学生真心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强迫他“自主学习”。

3.学生水平不等。想做好的分层教学,师生比例就需要加大,或者班级结构需要改变,这个会对学校提出难度较大的要求。

4.学生差距拉大。比较有自主性的学生,一般能独立、较快地完成当天布置的任务;比较拖拉的学生,课堂上无法完成任务,课后又没有自主性,不会继续学习,导致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来自自身的难题

1.教学任务发放平台不固定。翻转课堂的开展一定要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将做什么,多半还会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这就需要有翻转学习的平台系统的辅助,如可汗学院中对于学生学习进展、观看频次、暂停和回放的部分都有清晰记载,教师可以查看这些数据,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图表,清晰地了解课前学习中,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集中于哪些问题?落后者纠结于什么问题?如此,即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策略,开展分组式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但是作为普通老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台发放。

2.场地安排。翻转课堂中,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被放在课前,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中进行。课中往往需要模拟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并进行学习,如笔者实验的“旅行社产品设计”翻转课堂,就需要每位学生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在传统课堂中,只需要有多媒体投影室,而在翻转课堂中,就需要用到机房。还有些翻转课堂需要在实地进行,更需要解决场地问题。

3.技术欠缺。大部分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中,都包括了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需要专门的时间、精力和技术,特别是旅游类的微课视频,有的还要到现场实地拍摄,需要不菲的资金和高超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微课视频都牵涉到后期制作和剪辑,想要微课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枯燥的平铺直述是不行的,要多种手段和技术相结合。我通常在一段微课中,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这需要用到PowerPoint、CamtasiaStudio、GoldWave、会声会影等多款软件,此外还可以使用iSpring、Articulate、Storyline等软件,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学习并能熟练操作。

4.身份转换不适应。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中老师说话的时间一定要比以前少很多。老师更多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订制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当于导演),而不是如何在课堂中“表演”。这对于不少老师来说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四、解决思路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提前说明。在实施翻转课堂前,要把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式、目的、意义等向学生说明,在操作流程上,强调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掌握课前任务。

2.提高学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人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3.设计好的课中任务。好的问题设计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将知识点的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主的节奏和方式一步一步进行有序学习,达到教育目标。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以创设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以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弓I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新异悬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创设巳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我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设计的课中任务包括:票选全班最想去的景点及线路、设计家庭自由行手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产品等,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并能完成。

4.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笔者在“旅行社产品设计”这一模块的翻转课堂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携程、去哪儿、蚂蜂窝等网站信息资源,按照不同的预算标准,再按照各自喜好的旅游目的地,做出不同的产品。

(二)提高自身素养

1.转换身份。过去,学生是工业产品,他们以原料的姿态走在流水线上,课本是模具,承载了知识,而老师正是流水线上的机器。现在,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可能更像是在3D打印机上进行打印,自己想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就努力的把自己打印成什么样子。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更多的把教学工作转移到设计教学上分析每个学生,设计各个环节从而更加透彻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

老师根本上的价值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知识的人,而是使用翻转课堂一类的活化教学模式去带动学核心价值。

2.学习新的技能。无论是翻转课堂课前任务中微课视频需要的技术,还是翻转课堂课中任务的问题设计能力,都是需要老师积极学习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长处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笔者在高职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能够为其他层次、其他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伍欣

高职旅游法规教学难点思考 篇6

关键词: 旅游法规 高职 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5-0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于旅游业本身的法律、制度及标准化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依法治旅是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作为旅游人才主要培训基地的高校所担负的旅游法规教育任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本身进行当中的难点也日益凸显出来。

1 高职旅游法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1 旅游法规自身的不健全

相对于蓬勃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旅游业来说,其本身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首先,现存的旅游法规不能称其为真正的部门法,大多还是一些行政性的指令,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省市已制定;其次,即使是现有的旅游法规本身也是七零八碎,没有形成专门的体系结构,内容繁杂且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作为旅游法规教学基础的法律都没有形成体系,可以说这门课没有依托的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1.2 教职人员培养周期长

当前从事旅游法规教学的教职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管理专业人员,而另一类是法律、法规专业人员,而无论是哪一类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的欠缺问题。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虽然对于旅游活动各个环节非常熟悉,对于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了如指掌,但对于涉及到法律,尤其是专门法的知识时,就显得无从下手,甚至很多专业性的术语还需要再去求究到底是什么意思,更不要说对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同时法律专业教师对于各项法律法规掌握很熟练,但对于旅游活动各环节却缺乏必要的认知,处理旅游专业问题时难免也会出现“外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无疑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充实旅游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二是充实法律专业人员的旅游专业素养,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对于教职人员的培养周期都非常长,这也是旅游法规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

在对08级旅游管理高职班50名同学的一项调查中,64%的同学表明自己对旅游法规不感兴趣,不喜欢旅游法规课程,同时48%的同学认为旅游法规只是摆设,旅游行业内的现状和课堂上讲述内容的差距太大,由此同学们对于旅游法规课程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尽管原因来自很多方面,但对于课程的排斥势必会影响旅游法规的教学:首先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教学本是一体,教学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任何一方存在着消极态度都会给对方造成影响,学生对于课堂的排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师的积极性也会消弱,整个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气氛也就不好,最终只会形成同学们更加消极的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学生也会把这种对于旅游法规的消极态度带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从而整个行业都有一种对于旅游法规的不认同感,这影响的就不仅仅是高职旅游法规课堂了。如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重视旅游法规素质的培养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旅游法规教学的重要课题。

1.4 旅游法规教学过程中没有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教学来说,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方法体系并不断完善进步,而对于旅游法规来说,依据基础旅游法律的不完善,旅游法规师资群的欠缺等因素导致其没有自己固定的方法体系,因而课堂上所应用方法凌乱,同时这些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和延续性。拿最常用的举例法和情景模拟法来说,一方面素材大多存在陈旧、不典型、缺乏现实依据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时完整性不够,不能够做到有头有尾,常常是事情起因有,但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没有,课堂运用时就难免会出现主观臆断,缺乏严肃性。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自然不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更不可能引导同学们掌握更多的旅游法规知识。

2 旅游法规教学困难的克服

综上,旅游法规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很多,要想改变现在局面,必须从几大方面着手。

2.1 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教学主体,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充实自身旅游及法律业务知识,增强自身的政策法规敏感性。一方面勇于实践,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做好企业一线的具体业务实践,尤其需要关注企业一线旅游政策法规的贯彻和落实,现存旅游政策法规存在哪些优缺点,在哪些地方还存在缺失,重点积累企业一线旅游法规的应用案例,以便把这些经历转化为课堂丰富的有现实依据的分析素材;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家地方对于旅游法规的新政策法令,注重理解,以便于融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们在课堂获得最前沿的最权威的法规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应用于课堂之外,逐渐培养起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好习惯。

2.2注重密切和行业的交流合作

对于旅游法规学习学生兴趣不高其一原因就是不了解旅游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院系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为同学们提供见习学习的机会,使之能迅速了解各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政策法规,充分认识到课程的实际意义;同时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获得最实际和新鲜的行业信息,对于各工作环节的掌握便于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把握,并能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成体系的科学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应用

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之后同学的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出来,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学的透彻就需要课堂气氛的调节和恰当教学方法的应用了。案例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运用时一定要注重与知识体系相结合,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切实做到课前准备充足,课上讲解适度,课后疑难解答跟进,对于案例要精挑细选,选取最典型、把知识点融入最多的案例,情景模拟时更是要把所有环节精心设计,不能主观臆造,注重科学的现实依据,而且同学角色定位要切实可行。另外还要活跃课外学习气氛,比如组织旅游法规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等,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追加课堂外的学习。

当前旅游行业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地方的重视,更是行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这也为旅游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尽管当前高职旅游法规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专业热点,无论是学生还是行业企业都会从中获益,而良性循环的背后则将是旅游产业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子文.旅游法规教程[M]. 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9.

[2]黎虹.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杨富城.国外旅游立法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J].观察与思考, 2007(8).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初探 篇7

一、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 实践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交流的不断增长, 外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英语, 作为一种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在我国的涉外旅游中, 显得尤为重要。在涉外旅游中, 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管理、服务人员, 都需要与外国人接触, 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 从机场接待到结束送别, 都需要旅游人才的服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旅游知识, 更应具备较强英语应用能力, 掌握日常的旅游英语会话, 可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要求他们能与外国游人熟练交谈, 并能提供优良的业务服务。

(二) 专业性

旅游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 属于一种职业专用英语。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 并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知识, 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 它的教学内容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讲授、研究和探索旅游专业的发展, 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三) 综合性

旅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旅游英语, 它的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机场、车站及码头等旅游交通和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旅游康乐等诸多内容, 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 《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 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旅游英语教学内容

(一) 扩大英语词汇量

旅游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英语课程的教学, 它属于一种专门用途教学。一些新兴行业如会展业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 拥有众多的国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对从业人员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旅游英语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 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技能。在涉外旅游中, 游览景区中的各个景点的名称以及所涉及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都要用英文讲出来, 旅游英语专用名词多, 词汇量大,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二) 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其首要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论是从事涉外饭店还是英语导游工作, 都需要与游客进行面对面的服务。旅游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旅游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 用英语将我国的名胜古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表达出来, 让学生能够在将来具体的工作中, 如导游、酒店接待中, 与外族语人进行有效的交际, 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 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沟通交流, 因此, 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强化专业知识

旅游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 属于一种职业专门英语。它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极广, 既包括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历史、宗教、地理、民族、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典故等) , 又包括与旅行游览相关的旅游常识 (交通、货币、通讯、卫生、甚至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 , 还包括广泛的专业知识 (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土民俗、思维方式等) 等等。旅游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 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贴近专业, 掌握一定量的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 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在教学中, 既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也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 加强文化底蕴

导游被喻为“文化大使”, 而英语导游更是肩负着导游和翻译的双重任务。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旅游英语的学习者必须具有丰厚、广阔的文化知识做后盾, 才能向来自国外的旅游者进行讲解和沟通。旅游英语的学习目的就是让英语导游人员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进行文化传播,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旅游者讲解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理、风土民情等等, 让外国旅游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 体验文化, 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从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目的出发, 旅游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 注重文化教学,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旅游英语课程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运用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 对于旅游英语这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应采用一些先进、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与教师教的需求。

(一) 情景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 创造真实语境是提高学生专门用途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情景式课堂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 让学生通过听、说、看、和表演, 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在旅游英语情景式课堂, 教师将真实的旅游情景搬进课堂, 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等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旅游环境中, 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进行模拟解说, 分角色扮演旅游团成员和带队导游, 对著名旅游景点进行大量口头交际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学生在导游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提高。在旅游英语情景教学中, 教师应使用多媒体教学, 补充背景知识, 注重文化教学, 如播放旅游宣传短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官认知。教师在讲解饭店英语、景点英语及旅行社英语的相关内容时, 还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 深入实际,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身感受,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

(二) 交互教学模式

交际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教学法体系。英语是国际旅游业的一门语言课程。掌握一定的英语和人际沟通技巧, 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中基本的工作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必要的, 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是必须的。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 也是学习的手段。交际互动教学在整个旅游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交际互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活动中创造性、针对性、灵活性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 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交际互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突出表现为角色的扮演, 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 进行模拟情景的对话练习, 要求学生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英语用在实际交际的场所 (如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餐厅、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部门、旅游购物商店等)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语交际, 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英语, 让师生间的交际、学生间的交际始终贯穿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

(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活动得多, 教师讲解得少,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者转变成引导者和咨询者。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作简要的讲解, 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 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旅游英语教学应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应上成精读课、翻译课或阅读课, 应以技能培训贯穿教学始终。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指导, 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堂教学, 组织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所需要的东西, 自觉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四)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学结合是高职英语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旅游英语专业的特色应是“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因此旅游英语教学既要抓英语教学又要抓专业实践。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要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室”,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现场英语导游训练。专业课教学要强调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厅等实训基地, 对学生进行实用性专业技能培训。在《旅游英语》课程结束后, 学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 如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机构进行实习。他们通过在前台、餐饮、客房、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习, 可大大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专业技能。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校的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得到与他们未来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践机会。毕业即可就业, 就业就能上岗。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 体现了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摘要: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本文通过分析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探讨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

高职旅游 篇8

一、地方经济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地方大力发展经济, 为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及建设带来了契机。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既符合高职的教育特点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所以, 我们必须走出校门, 请专家以及市场高手, 共同来探讨旅游业的建设应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的问题。通过行业走访和市场调研, 我们发现, 因为市场上劳动力过剩, 且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 所以经济发展过于缓慢, 旅游业要想高速、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依赖大批的既有旅游业的管理理论, 又有很强的旅游岗位工作技能以及综合的职业素质的人才。为此, 我们应改进人才培养措施, 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让学生在校积累更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切实做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准备。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应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然而素质教育就显得有点勉为其难了, 因此而造成了高职学生在素质培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且有研究表明, 人成功的85%是取决于就业的积极态度, 15%是来自其本人的职业技能。因而, 从此角度来说提升大学生职业品质是帮他们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也是有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旅游业的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对旅游职业的认识不到位。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缺少职业热情和职业意识。许多的学生在选择此专业时大多是根据喜好旅游喜欢玩的感性选择, 很少有把旅游当做职业来选的理性认识, 其实他们并不是爱好旅游事业。

(二) 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 意志力薄弱。

学生从未意识到对从事旅游业的辛苦程度, 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管是在旅行社或者酒店工作, 旅游业一直是个较辛苦的行业, 与学生的粗浅认识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三) 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而且主动性很差。

旅游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服务, 很难满足每个顾客的要求。投入率很高, 沟通能力差的人很难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 在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方面是十分缺乏的, 现在的高

职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思考问题长以自我为中心, 依赖性很强。当今职场却需要协作能力大于独自表现的人才, 这也是很多单位用人时重视的品质。

三、结合地方的旅游资源及特点, 有效的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并加大全新服务意识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

(一) 注重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加强职业意识教育。

从学生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开始, 要注意要求学生关注旅游行业的新闻, 积累行业案例。

(二) 树立责任心,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多让学生同社会接触, 在此过程中, 锻炼自己, 让他们渐渐懂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要勇于承担责任, 做一个敢于承担家庭重担的人。

(三) 在实习实训中, 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得到的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集体意识。

(四) 重视感情教育, 提高同学间的沟通能力, 有意识的营造一个学生愿意表达, 乐于倾诉的学习环境, 以增强师生情感。

让学生善于审美, 学会感恩, 提高关怀能力, 在做中学, 在学习中提高。

(五)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积累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地的旅游资源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渗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 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但由于学生积累的知识不够, 阅历较浅, 因此很难深入的解读历史, 为游客精致讲解, 显得没有生命力。还有的学生对有需要帮助的游客视若无睹, 针对此类情况, 主要有以下措施。

(1) 请当地专家学者作报告。地方旅游品牌的建设需要对地方旅游资源要有充分的了解,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旅游文化。 (2) 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学校要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应该实施“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并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刊物和书籍阅读, 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还可以派专业的教师做检查和指导。 (3) 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技能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高职专业的建设, 只有在地方强大经济的支持下才可适应社会需要, 因此经济和教育要紧密结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地方经济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结合地方的旅游资源及特点, 有效的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并加大全新服务意识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

关键词:高职旅游,地方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2) :3-6.

[2]、马勇, 何彪.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6) :83-85.

高职旅游法规教学的改革 篇9

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注重实践性

旅游法规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旅游法规建设步伐加快, 新法不断出台、旧法不断被修订或废止。自2009年以来, 《旅行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规相继出台, 而大多数旅游法规教材不能及时更新, 具有滞后性, 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笔者认为, 旅游法规教学内容应反映旅游行业的最新立法。教师应及时掌握旅游法规的最新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向学生传授现行有效的旅游法规知识。总之, 教师要及时关注旅游行业的最新立法和旅游热门话题, 力求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旅游法规既是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依据, 也是导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更是旅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尺度。可见, 旅游法规综合性、应用性较强。因该课程涉及的法律原理、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甚多、法条枯燥难以理解, 传统的理论教育、简单的说教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为此, 笔者尝试采用实践教学, 如通过课堂讨论、调查走访、撰写调查报告、专题讲座、模拟法庭、旁听案件审理等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开展旅游法规宣传活动, 结合上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下半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实训, 将自己的法律理论知识, 转化为实践能力, 为他人提供旅游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咨询。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法规知识, 可以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样化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方法如下:

1. 角色扮演 (1) , 身临其境

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在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剧中去了解、揣摩、体会与感受, 并配合过程中的讨论与事后的思考, 加强学生对问题情境了解的深度,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以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旅游投诉制度的教学中就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上课前先预习教学内容, 分组搜集旅游纠纷的相关案例, 分别设置游客、导游、旅行社负责人、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 每一个角色还需要分析特征, 设计好任务, 每个小组学生分工合作, 分析讨论、排练改进。当每一小组角色扮演后,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提出意见, 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所有的小组表演完毕后, 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各组进行反思, 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共享的最终效果。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全程参与, 教师要事先指导, 要能控制好扮演时的状况, 及时处理好各类突发状况, 最后给予总结。总之, 角色扮演教学法将任务、角色的设计安排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将死板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学生能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2. 案例分析 (2) , 以案说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旅游法规的教学中非常实用。以旅游安全法律制度为例, 上课前, 教师安排学生收集近年来典型的旅游安全事故, 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可拓展性, 如你所查找的旅游安全事故属于什么等级?事故发生后是怎样处理的?你认为处理的过程得当吗?如何有效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等。学生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亲自了解了旅游安全事故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无形中增强了安全意识。课堂上, 教师将学生分组, 针对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学生发言、对各种看法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以肯定、给出参考答案、解答学生疑问。之后, 教师对案例过程进行梳理, 补充相关知识, 拓宽学生思维。最后, 教师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写出书面的学习心得, 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可见, 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法规,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效益, 这在法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头脑风暴, 捕捉灵感

头脑风暴法 (3) 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在旅游法规的教学中, 像如何提升国民旅游素质、如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何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等内容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设主持人一名, 主持人只主持会议, 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 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时间控制在一节课。整个过程中, 禁止批评和评论, 主张独立思考, 提倡自由发言, 畅所欲言, 任意思考。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头脑风暴提供了一个激发灵感、开阔思路的环境, 使参与者更加自信, 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并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4. 专题辩论, 以辩求真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笔者在教学运用专题辩论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对我国旅游景区价格上涨利弊之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建飞机场是否合理、陕西花巨资为“丝绸之路”申遗是否值得等旅游热点话题展开辩论。辩论主题贴近生活, 现实性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 辩论前认真搜集资料, 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 撰写辩词, 辩论的过程中唇枪舌战、紧张激烈。通过辩论的方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学会了以理服人, 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 专题辩论不失为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5. 知识竞赛, 以赛促学

旅游法规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该证考试难度大, 对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证率, 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 可通过模拟测试、真题练习、复习答疑等各种途径让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 组织知识竞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导游资格考试之前, 组织知识竞赛, 学生自行组织、准备和参与, 在学习中成长, 在竞争中进步。通过竞赛, 知识得以巩固, 能力得以提升。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方法, 相关概念、知识点用图表表示, 化繁为简、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加以区分,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教学方法能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同时, 更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任课教师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力求多元化、科学化

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 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标。因此, 在旅游法规的教学中,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极为重要。对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 注重过程考核

在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学生要搜集诸如个人总结、学习心得、测验单、教师的书面反馈意见、课堂笔记、实验报告、问卷调查、工作记录、图表、照片、计划、流程图、日程表、草稿、计算机文档等资料, 以上资料是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成长过程。此外, 过程考核要有明确的等级评定标准, 能增强考核的科学合理性。

2. 注重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必要的帮助。教师查阅学生的作业及相应的资料, 根据评价标准,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 不仅要给出成绩等级, 还要给出教学评语;教师将作业发给学生, 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如认为教师的评定不客观、不公正, 可以提出质疑, 共同探讨。此种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分数一锤定音的局面。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教师是最重要的评价者, 但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是被评价者, 同时也是评价者, 要参与评价。学生不仅要自我评价, 还要进行相互评价。此外,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旅游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总之, 教师、学生、企业同时参与教学评价, 避免了考核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学生的主体得以体现, 学习热情会大大提高。

旅游法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 在教学上向来较难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但该门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又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证中的笔试科目之一, 同时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丰富教学内容;要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推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黎虹.《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2) :102~103

[2]刘雪梅.深化教学改革, 破解高职旅游法规教学难题[J].法制与社会, 2011 (10) :239

[3]崔海波.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教研) , 2011 (12) :84~86

浅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 篇10

关键词:高职,旅游,实习

1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大部分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 便于对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时间大多为6~12个月, 一般都是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两个学期。学生在学校掌握了全面的旅游专业知识后, 进行实习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 高职统一安排的实习基地多为四星级以上酒店, 少数在旅行社、景区等。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岗位大多为礼宾、餐饮、客房、商务中心等部门, 旅游社的岗位以前台接待、导游为主, 而景区岗位则以讲解员为主。

2 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角色转换问题。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由于实习单位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和人文氛围完全不同, 学生在实习中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角色转换。在校期间, 师生的交往比较单纯, 学校以生为本,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也是以教育为主;再者同学之间年龄接近, 观点看法趋于一致, 相处起来比较融洽。然而在实习中, 饭店、旅行社是盈利单位, 对实习生的管理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 既有说服教育又有经济处罚, 由于后者效果更为明显, 所以所占比重较大;部分老员工有欺生心理, 对学生也起到消极作用。

(2) 岗位分配问题。旅游企业的每个部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 企业在分配岗位前, 会根据实习生的身高、外形、口才等条件将其分到不同的岗位。这种分岗会突出实习生之间的差距, 实习生对各种岗位喜恶不同, 觉得不公平, 部分学生会因为偏离期望值而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当工作流程逐步熟悉以后, 实习生们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或者景点讲解工作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枯燥无味的体力劳动, 与当初的期望有出入, 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 指导教师问题。学校指定实习指导教师, 让其专门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时间有保障, 精力也集中, 可以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行必要的指导, 也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 通过指导学生实习, 教师自身也有了一线的实践经验, 积累了资讯, 为日后更好地完善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但由于实习企业分散于全国各地, 学校无法在企业安排固定的实习教师进行专门指导, 学生与老师分隔两地, 沟通容易出问题, 信息反馈不及时, 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 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极为不利。

(4) 考核体系问题。学生毕业实习, 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学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用科学的考核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传统的实习考核体系只关注结果, 甚至有些院校只需要学生在实习完毕后, 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单位的公章即可。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尤其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因此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学生实习顺利进行的对策

3.1 校方

(1) 加深校企融合。经过多年发展, 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出现了很多合作形态。这些研究与实践得到了企业的欢迎, 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关注和认可。但是这种合作, 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融合目标相去甚远, 应从课程设置、文化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着手, 寻求真正意义的融合。

(2) 细化合作协议。现在学校与企业间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大多是一份指导性的文件, 但每次实习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 所以每次实习前还应有一份具体的实习协议, 从工作内容、宿舍条件、饮食情况、实习制度、实习评价等方面做详细的规定, 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进行沟通, 最后达成共识, 共同遵守, 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克服遇到困难便逃避或放弃的心理。只有实习单位和学校积极地开展客观科学的共同评价, 才能推动毕业实习健康地发展。

(3) 进行心理建设。部分教师在授课时, 为加强学生的兴趣, 往往喜欢将专业的优势强化, 劣势弱化, 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过于理想化, 一旦进入实习环境, 容易出现落差, 导致情绪低落, 不安于工作, 甚至转行。所以, 教师授课时, 应多介绍行业现实, 并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大一、大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特别是专业实践,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在学生即将顶岗实习前做好教育和动员,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预测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树立敢面对现实的思想观念;另外, 还要帮助学生调整实习期望值, 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正确对待毕业实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4) 配备实习教师。学校应该完善实习管理机构, 指定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 指导老师应每周与实习单位、实习学生联系, 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 提出指导意见。具体而言, 一是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跟踪, 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基本情况;二是对专业技能的考察, 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总结, 要求学生写出每月心得体会, 到实习结束后, 再进行回顾, 写出完整的书面报告, 强化实习效果

3.2 企业方

(1) 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实习生作为旅游企业员工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对实习企业有重要影响。但现实情况是, 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率非常高。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实习生不仅仅是低成本的短暂雇员, 更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 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实习后, 学生有没有意向继续在实习单位发展事业, 与他们在企业的工作满意感有显著性的关联。实习单位应着重考虑如何提高他们的实习满意感, 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给他们一个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 各企业应该为解决整个行业人力资源危机共同努力。

(2) 制定方案给予机会。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管理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单位可针对实习生的特点, 制定一套具体合适的管理方案, 包括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工作量安排循序渐进;奖惩适宜, 情感激励, 人性化管理;在实习期内, 为实习生创造轮岗的机会, 使其能有更多的机会全面了解整个行业;给予实习生更多的培训机会, 选拔优秀的实习生到管理岗位实习, 使其看到个人发展的前景;最后选择优秀的员工成为实习生“导师”, 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 无论是对学校、实习单位还是学生, 毕业实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理论教学, 强化实习管理, 密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联系, 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 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 2012 (5) .

[2]刘春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高教前沿, 2012 (7) .

[3]韩余, 崔永红.关于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职教论坛, 2013 (5) .

浅析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入境旅游飞速发展,社会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担负着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在各类高校中,高职高专在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地位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市场对于旅游类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又能扩大培养人才的规模,这些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本科类高校所不能达到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职学校在旅游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做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试图在本文中试探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

一、旅游英语的专业特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为基础。高职学院所开设的旅游英语专业主要由两部分课程组成。英语基础课及旅游专业课,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口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英语基础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多侧重英语的听和读的能力培养;旅游专业课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意在加强学生对旅游知识的丰富。二者相互补充,互为支撑。

2.知识综合能力须突出。高职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中外历史文化知识、国内外民俗风情、甚至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等知识。因此在课程开设及专业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3.专业技能能力须突出。旅游英语有一门极具实用和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要求培养具有丰富旅游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能胜任和旅游相关的导游、翻译、管理等专业性应用人才。也因此,国内大部分高职院都开设了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实训基地的合作,在实践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能力。

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型人才。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更专业的涉外旅游人才。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脱离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课程设置落后,不符合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只是外语系的一个分支课程,在课程设置和分配的过程中仍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较少开设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忽视或不重视学生的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材使用混乱,缺乏地方特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旅游英语在我国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市场上的教材并不多。这就导致很多院校的课程找不到适用的教材,從而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来替代。比如,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就用综合英语听力来替代旅游英语听力。而具有当地地方旅游和文化特色的专业性旅游英语教材就更是少之又少。

3.课堂教学模式死板,缺乏实训和实践的训练。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训实践的实际训练方面还很欠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仍主要采用课堂教授生词,讲授语法,听英语磁带的教学方法;口语训练缺乏场景实训的配合;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真正的专业型教师。旅游英语在我国还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各高职学院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多是由学院原有的基础英语教师组成,缺乏专业性。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去外地或者外校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这就造成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无法达到教与学,学与用相结合。最后导致学生基础英语没学好,专业英语知识更是没有学好。

5.考核方式守旧。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形式。但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旅游英语专业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与日常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匹配。

三、适用于针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改革方法

1.合理设置教程,使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旅游英语在课程设置时既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增强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旅游英语专业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此,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可开设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第一学期主要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主,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在实习之前开设第二,第三学期的专业旅游英语;为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需求,还可开设一些相关的比如普通话、形体训练、公共艺术等课程。

2.结合实际,科学选择教材;突出地方特色,适当编写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依托的物质手段。首先,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学生自身水平,选择专用教材,突出教材的专业实用性。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实用性,以未来就业需求为目的,比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导游资格证等相关的考试相一致的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再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在选材方面还应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与旅游常识、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的结合,为达到与当地旅游特色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材编写,编写适合当地旅游特色文化的教材作为辅助。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理论知识的主要获得来源。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与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多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在教学手段上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课采用图片、视频、影像、网络等多媒体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传统的教授法之外,补充增加一些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比如目前大家认为比较有效的交际法,情景教学法。英语是一门活跃的、开放式的学科,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增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练习口语。在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实践活动。比如英语模仿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还可以开展英语短剧表演、英语电影精彩对白比赛、即兴演讲等;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也是对英语课堂的很好补充。旅游英语专业主要注重还是日后就业的需求,因此英语专业实践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现场实践中去。比如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去旅行社当导游,让他们到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现解说,实现真正的教学实践环节。

4.培养专业教师,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这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有精通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能把文化教学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文化内涵以及过硬的翻译能力。因此,旅游英语专业的专任教师要求多元化。高职学院应多利用寒暑假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参加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为提高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专业保障。

5.改革考核方法,保证实践教改。 考核方法的改革,作为最后一项教改项目极为重要。旅游英语是一个以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专业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这门学科的考核方法既要考虑课堂部分,同时也应考核课堂外的实践部分。因此,旅游英语的考核可以分不同的学习阶段。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堂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组讨论表现、导游游客角色扮演情况结合评定,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口语考试全部以现场模拟为主,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现场打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考试形式,更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扎实地学习,有效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们应正当认识到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编、课堂教学及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力争使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高职旅游英语的实际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黎玮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1).

[2]沈克,余兵.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刘庆林.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高职旅游 篇12

关键词:课程,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思考

引言

近年来, 国家组织了对口高职招生考试, 此项政策有利于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进行进一步深造、学习, 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由于职高、中专、技校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定位的特殊性, 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能简单等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教育。所以, 对进入高等院校的对口职高、中专、技校学生, 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传授知识, 对口高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也是如此。

一、问题提出

目前, 笔者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对口高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查, 对口高职旅游专业所采用的教材《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是由李洪波、韩荔华编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年第一版) 。总揽全书, 全书分六章, 分别为:中国旅游文学概况、旅游诗欣赏、旅游词曲欣赏、游记欣赏、名胜楹联欣赏、碑铭摩崖欣赏[1]。该书录用文学作品均为古代文学作品, 这给对本来就不喜欢古代文学作品的高职学生增添了语言学习的障碍。该书要求学生提高分析欣赏具体作品能力[2], 然而本书选录的文学作品涉及对历史古景点欣赏, 如滕王阁、黄鹤楼、金陵凤凰台;对祖国自然风景欣赏, 如泰山、黄山、三峡、峨眉山。在学习具体作品前, 要求学生对各种景物具有一定审美知识和能力, 如对山、水、宫殿、饮食、服饰、雕刻、建筑等审美知识, 如学生不具备基础知识, 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欣赏能力, 影响到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原因分析

笔者对对口高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 对134名学生进行了《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问卷调查, 问卷收回率为100%。对学生进入高职前、后背景做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入学前学习背景

(1) 学生毕业学校、专业。

从统计结果来看, 毕业职高的学生60人, 毕业中专学校的学生57人, 毕业普通高中学校17人 (参加全国高考, 进校后转入本班级) 。毕业职高、中专学校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8.2%, 其所学专业均为旅游管理。

(2) 学生在职高、中专学校所学的旅游管理课程大致为: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导游业务》、《旅游地理》、《旅游概论》等一些课程, 关于旅游文学方面课程没有开设。

(3) 参加统考语文成绩。

在进入对口高职学院前, 班级学生参加安徽省对口高考, 班级语文统考成绩平均分为100分。众所周知:对口高考比普通高考, 其语文、数学、英语试卷难易程度为:比中考稍难, 比高考要容易的多。可以看出, 对口班班级语文成绩, 对比普通高考班语文成绩来说, 相对较弱。

(4) 对旅游文学态度、喜欢文学体裁。

对文学态度情况:喜欢文学学生39人 (占29.4%) , 一般喜欢文学学生76人 (占55.8%) , 不喜欢文学学生18人 (占14.7%) 。喜欢文学体裁情况:喜欢小说体裁学生56人 (占41.1%) 、喜欢散文体裁学生42人 (占29.4%) 、既喜欢小说又喜欢散文体裁学生12人 (占8.8%) , 喜欢古代诗歌体裁学生12人 (占8.8%) , 不作答学生12人 (占8.8%)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招生对口的学生均为旅游管理专业, 在职高、技校、中专学期期间, 学校没有开设旅游文学相关课程, 如开设的话, 其所学的文学知识仅仅局限在其语文课本中间。喜欢文学类的学生占总数85.3%, 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愿意接受文学课程教学的。对于喜欢文学学生 (占82.3%) , 他们更注重现代文的小说、散文, 因为小说、散文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喜欢古诗词、诗歌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

2.学生入学后学习背景

被调查学生已是大学二年级, 学生已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旅游口语》、《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计算机》、《旅游资源管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毛邓概论》等课程。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偏向管理、经济类课程, 开设旅游文化学类课程仅《旅游资源管理》, 就这一门课程, 还是偏于管理类。这样, 同学们在学习《旅游文学作品欣赏》之前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提出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提升旅游文化学课程地位。

长期以来, 人们只关注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因此研究旅游多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出发, 忽视了旅游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注重旅游文化学研究, 提高旅游文化学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复旦大学旅游系沈祖祥先生指出, “以旅游文化在旅游业种的地位和兼容性来看, 旅游文化学有必要脱颖而出, 成为与旅游管理学并行的旅游学核心学科”, 其“包括旅游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民俗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学等一批专业课程”[3]。

2.开设相关旅游文化基础课程, 为学生学好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有序的知识链。建议对口高职院校在开设《旅游文学作品欣赏》之前, 开设《旅游文化学概论》、《中国民俗学》、、《旅游审美》、《旅游文化与审美》等相关课程, 以便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知识、民俗、景点审美有个通识, 为学习《旅游文学作品欣赏》做好必要知识准备。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从声、光、电多方面再现旅游文学作品内容, 增强学生审美的直观性。

实践证明: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 现代多媒体教学有多方面优点, 如通过声音、画面等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 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 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观沧海》诗歌时, 从优酷网搜索到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观沧海”的片段[4], 将其在课堂中放映。片段是:曹操在咏诵“观沧海”诗歌前, 得知了公孙康将袁熙、袁尚杀死, 并头颅送来消息, 验证了“奉孝临终所封之书”的正确性。想到奉孝的死, 面对自己尚未统一的大业, 曹操感到万分伤痛, 他站在高耸陡的山岛, 面对苍茫壮丽大海, 听着那萧瑟秋风涌起波涛拍打着海岸岩石声音, 便咏诵这万古绝唱的《观沧海》。看完视频, 同学可以直观感受到曹操的伟大政治抱负, 欣赏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壮美, 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4.坚持以课程为纲, 从有利于学生审美要求入手,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本是教学的“纲”。在备课时, 教师要“吃透”教学内容, 把握住教学内容实质。在教学时,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可以采用传统的文学作品欣赏教学方式, 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字句疏通—翻译——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一线式, 也可采用情景式教学。既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 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既可以采用诵读式教学, 也可以采用将旅游诗词改变成歌曲式教学, 让学生自编、自学、自唱, 学生不亦乐乎。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室内教学, 也可以到旅游景点, 触景生情, 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得到提高与升华。

5.坚持以学生为审美主体,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出发, 采取多变的考试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审美主体, 这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接受了一学期文学作品欣赏教育后, 提高了文学审美修养, 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作品审美能力。由于学生具有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迥异, 其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也有所不同。如果对学生采取千篇一律考试方式, 那么就有可能扼杀学生审美的个性。依据学生对文学作品审美情趣、偏好不同, 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可以让学生写篇对某首诗歌欣赏的论文,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审美能力进行审美再创造, 进行文学作品创作, 写成诗歌、小说、散文, 或进行绘画艺术作品创作, 将作品意境通过绘画艺术来表现出来;或者通过谈话形式, 观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洪波, 韩荔华.旅游文学作品欣赏[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洪波, 韩荔华.旅游文学作品欣赏[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24.

[3]沈祖祥.旅游文化学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37.

上一篇:动态监测系统下一篇:体育教学方法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