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程式

2024-09-21

创新程式(共11篇)

创新程式 篇1

引言:

1995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实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 素质教育理念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然而, 综观中国高等教育这十几年的发展, 在实践中“知识教育”加“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日渐流行。因此, 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人”的原点出发, 以整体论视野再思考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 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单向式的传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由于缺乏自我的感悟, 学习变成了日复一日的重复, 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导致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是和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障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不劳而获的想法, 作弊现象日趋增多等) 、学习中缺乏自信、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求知的过程、出现问题容易“归罪于外”等。这些思想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视学习为“畏途”,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 不仅靠勤奋与能力, 更与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二、大学教育的本质

《礼记·大学》中第一句话, 开宗明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当然, 此“大学”非彼“大学”, 本文这里引用来通指教育, 高等教育应该包含在其内涵之中;爱因斯坦曾对有关教育问题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培养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是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 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 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理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几十年后, 很多成功心理学家, 经过对成千上万成就非凡的成功人物的调查研究, 也发现了与爱因斯坦成功的奥秘大致相同的一些特点。现代成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成功, 20%依靠智力因素 (即传统智力、理性智力) , 80%则依靠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的所谓“和谐发展的人”即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哈佛大学的沙哈尔教授, 在教授“幸福的方法”一课的时候对教育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引爆智慧。”

2014年9月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总书记还引用邓小平的话:“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

唐代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这句话, 总书记是这样解读的:“‘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 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 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 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 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 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 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既要精于‘授业’、‘解惑’, 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1) ”

最后, 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 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那么, 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做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在“授业”、“解惑”的同时, 更好地“传道” (在这里, 我认为道即是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本文在研究和解读稻盛和夫人生方程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三维管理育人系统, 试图通过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努力 (自主学习热情) 的激励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倡导教育工作者从灌输知识的“经师”走向引爆智慧的“人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们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更多的逐梦人。

三、稻盛和夫人生方程式的启示

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为我们全面系统解决综合素质培养战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他站在“作为人, 何谓正确”的哲学的高度, 提出了人生方程式, 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并用一生的经营实践验证这个方程式的正确性, 从白手起家创业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到2012年成功拯救日航, 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 更向世人彰显了这个方程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国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之为“企业家中的哲学家, 哲学家中的企业家”。稻盛先生说:“观察许多人的人生, 有人幸福, 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 有人做得风生水起, 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人们一般认为,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 包括智商、体能等, 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 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 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2) ”稻盛先生认为人的思维模式 (或者心智模式、价值观) 对这个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方程式中, 人的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 即所谓的智商值, 无法改变, 另一部分是通过努力可以获取的, 即后天通过学习获得, 可以自己把握, 如果用分数表示, 可以从0~100分;努力也可以自己把握, 从懒惰到努力到非常努力, 也可以用0~100分来表示;而思维模式是这个方程式的灵魂, 对人生和事业的结果影响非常大, 思维模式可以从-100~100分。当思维模式正确的时候, 即分数从0~100分时,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人生模式或者结果, 例如, 有一些人有能力, 也很努力, 他们会成为人类世界的精英和骨干, 他们不光自己的人生事业成功, 也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一些人能力一般, 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一样会取得非常大的成绩, 例如稻盛和夫本人;还有一些人, 即使能力一般, 也不怎么努力, 那么结果也就一般般, 人类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最次, 这个人智商很低, 也很懒惰, 例如宋丹丹小品中的二傻, 但如果没有负面的思维模式, 这种人充其量自己活得很艰难, 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反,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或者价值观错了, 即从-100~0分时, 如果他智力一般, 能力一般, 还好一点, 而当他的能力越大, 努力程度越高, 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例如, 近来频频披露的落马的高官, 他们都是能既有能力, 又很努力的人, 但是因为思维模式里面极端利己的思想, 最终导致深陷牢狱, 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剧, 更是教育的悲剧。更有甚者, 像希特勒或者恐怖分子一类的人, 因为持有反人类的极端负面思想, 他们也都是很有能量, 也很努力的人, 但是, 对人类的威胁却是非常非常的大。所以, 从学生时代就培育和引导正确的思维模式或者心智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极为迫切。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我们要想培养“格物致知、明体达用”的国际化人才, 就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从“单纯的知识能力培养教育”向“思维方式×努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型, 从“半个人” (梁思成, 20世纪40年代) 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转变, 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把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主要思维模式去追求, 才会主动积极地接受和创造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论述, 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创新战略路径的三维管理育人系统, 即:三维育人管理系统=思维模式 (人生价值观抑或心智模式) ×努力×能力。

首先是正确思维模式的培养。这是该方程式的灵魂和统帅, 是该系统的哲学基础, 其原点是“作为人, 何谓正确”,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正确的思维模式是‘要正直、不可撒谎、不可骗人、要信守承诺、要关爱他人’等等, 这是孩童时代, 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最朴实的道德观。大家会觉得,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但是实际上, 百分之百实践了这些价值观的人恐怕没有吧?不断地用‘作为人, 何谓正确’来扪心自问, 拿出勇气, 把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 (3) ”这一点顶顶重要。不懂做人的根本和真谛, 持有不正确的思维模式, 那一个人就会为所欲为, 不但毁灭自己, 也会危害甚至毁灭人类。试想, 如果原子弹的按钮控制在一个极端恐怖分子手里, 该有多么的可怕?

其次是努力或者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当代大学生就好像是一部装饰精美的车, 但是车子的发动机没有发动, 他稳坐在车里, 把着不知去向哪里的方向盘, 家长和老师在后面费力地推着这部车子, 结果是今天的家长们累, 老师们叫苦连天, 学生们压力一天比一天重, 结果却非常的不理想。这里的道理很简单,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家长和老师们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用“钥匙”点燃发动机, 他是可以自己开着车走的。这个钥匙就是梦想, 就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最后, 在前面两个维度的基础上, 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亦即人生价值观做指导, 有了梦想作为点燃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发动机, 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能力的培养是基本功, 也是硬道理, “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 学好本领了, 懂得更多了, 他们才能更强, 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 (习近平, 2014.9.9) 我们要用科学管理方法寻求有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方法。

以上三个维度是一盘棋, 必须统筹兼顾, 协同统一, 整合发展, 否则就会产生短板效用。思维模式、努力与能力是相乘的关系, 而非简单的累加。正确的基于“作为人, 何谓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了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的研究对象的正确方向, 也保证了该系统运转的效果。基于梦想的热情或者努力的激发是该系统的动力, 基于科学管理方法的能力培养方法保证了效率, 而效果和效率保证了它的效益。

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分三步走: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一步是心智模式即思维模式的培育, 把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变成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文化、使命和追求。要让代表和谐发展的理念比单纯的应试教育理念先进, 代表利他的价值观比完全利己的价值观先进, 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 激发广大学生的使命感,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中华经典著作《弟子规》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使得主动追求真善美的心智模式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建立, 并从中寻找到个人的人生目标与职业取向。

操作建议:

1.举办主题论坛。现在的高校经常有很多名家讲座、名家论坛, 但是我们发现, 都是专业类、技能类的居多, 指导人生成长、心灵成长, 亦即能影响学生正面思维模式成长的少之又少, 我们建议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任务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们心灵的成长, 即思维模式的培养, 邀请那些可以影响学生们思想的哲学类专家来与学生们演讲和交流。

2.成立读书会, 引导学生们阅读经典, 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里的书一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书。但是, 在信息时代, 知识泛滥的今天, 哪些书是有意义、值得读的书呢?很简单, 经典著作, 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我们也不排斥西方文明, 西方很多历史和哲学类的经典著作, 也是人类文明上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我们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形式还可以多样化, 例如可以成立心灵成长工作室, 各个学校在操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实际需求进行, 不可照抄照搬, 否则又会掉进形式化的陷阱。

总之, 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把“正确思维模式是人生成长的关键”当成主要价值观去追求, 才会主动积极地接受和创造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使得心智模式与知识教育培养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最高的境界这些理念深入人心。只有和谐全面发展的追求, 才会有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二步, 努力 (热情) 的激发。即用梦想点燃学生内在的发动机, 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前进。史蒂芬·霍金说:“人若没有梦想, 不如死去!”梦想的作用是带给生命方向、力量和希望。梦想像一粒种子, 梦想是伟大美好无私的, 生命才会是伟大美好广阔的;梦想也是一种精神,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研究发现, 人真实生活的世界是精神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物质条件下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有什么样的梦想人就活在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所以, 应以梦想作为发动机, 点燃孩子们自我前进的动力系统, 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三步。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指导, 有了梦想作为点燃自主学习的热情动力, 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一方面, 我们承认, 人一出生天赋方面就是有差异的, 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们学会自我审视和定位,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用刻苦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勤能补拙,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 但是, 认命是第一步, 只有认命才能改命, 这不是宿命,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才不会盲目跟风, 正确审视和定位自己的人生。所以, 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对象如: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人群, 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调整变通我们的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 以适用不同的对象, 否则就会僵化和不和谐。例如, 研究和大学生的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别大学能力培养的原则;对不同对象的个性处理方法建议等。人类百年管理史已经累积了太多的关于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们要积极寻求有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方法;

“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 学好本领了, 懂得更多了, 他们才能更强, 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 (习近平, 2014.9.9)

人生方程式是稻盛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它适用于任何与人有关的管理, 本文试图将其应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战略, 也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以后还将做进一步的探索, 以飨读者。

注释

11 摘自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于2014年9月9日在北师大。

22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稻盛和夫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6 月版。

33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稻盛和夫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6 月版。

百度:演绎创新的“二元方程式” 篇2

在孙云丰看来,这种重新组合表现成三种形态:一是价值本身就是全新的,比如电视机、Facebook等具有全新价值的产品。二是老价值+新手段,即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旧的,但其实现的方式、模式是全新的。例如,最早汽车发动机是蒸汽机,后来是煤气发动机,然后是内燃机,现在则正在尝试使用油电混合。三是老价值+老手段,但它们的组合是全新的。

按照孙云丰的解释,如果把创新的过程看作方程式,那价值和实现手段便是方程的两个变量。从最初的搜索框,到框计算,再到新首页以及LBS等新形态产品,百度的发展史将这个创新的二元方程式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创新之道与创新精神,便是百度成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的重要推动力。

搜索+UGC模式:新组合孕育新价值

百度的“搜索+UGC(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曾被人津津乐道,这正是孙云丰提到的第三种创新形态的重要体现。孙云丰表示:“搜索不是新事物,UGC也不新鲜,但搜索+UGC的组合却是全新的,这样的新组合使搜索效果大大提升。”

不过,搜索+UGC模式的出现也并非凭空想象。众所周知,最初的搜索是将网络中的网页抓取来,并展现在搜索结果中。“如果用户需要的信息在互联网上根本就没有,搜索引擎又如何挖掘出来提供给用户呢?”百度产品副总监田晓萌道出了搜索引擎发展中的问题所在,“不仅如此,有些东西也很难通过搜索引擎搞定。比如,用户想寻找描述春天的诗词,虽然搜索引擎可以去抓取网络中的诗词,但却很难断定检索到的诗词是否是描述春天的。”

一边是用户对知识类信息的强烈需求,另一边是网络上内容缺乏及内容与需求间难匹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新矛盾,百度人集智聚力,开始探索解决之道。经过内部不断讨论,思想的火花最终碰撞出了一条创新思路:既然缺乏内容,那就搭建平台,让用户在平台上创造内容。

2003年,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了此前其他搜索引擎公司都没有意识到的理念—社区化搜索产品理念,提出搜索引擎与知识类社区产品相结合的战略方向。在该战略思路的指导下,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文库先后面世,并巧妙地与搜索引擎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全新的价值。

“以百度知道为例,它很好地实现了两方面的价值。”田晓萌解释道,“一方面它可以把存在于用户大脑中的信息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即便搜索引擎能在网络上抓到这些信息,有时也很难针对用户的需求,反馈最适合的答案。而在百度知道里,有问有答,可以说用户帮搜索引擎做了问题与答案的对接。而百度搜索引擎就可以基于百度知道中的信息,直接反馈用户所提问题的答案。”

如今,百度知道上每天有超过25万个网友在线提问,近100万个网友在线贡献答案,累计解决超过2亿个问题;而百度百科也已经收录了超过460万个词条,并以每天超过2000个新词条的速度快速“成长”。这一切正在为百度搜索引擎实现“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贡献力量。

框计算:深度变革搜索产业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中逐步成型的,百度框计算的发展史就演绎了这一过程。框计算的诞生体现了第二种创新形态—老价值+新手段。搜索并非新鲜事物,但百度却运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展现方式,大大提升了搜索效果。

2004年时,用户在百度搜索框中键入“3+3”,搜索结果页面会直接反馈答案“6”。随后,针对用户的定义类需求,百度将能够解释这一定义的百科类页面排在了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几位。但那时,这种根据用户特定需求,以更佳的展现方式反馈更精细信息的理念还局限在很窄的需求范围内,并没有得到扩展。

到了2007年,由于用户对图片搜索的需求变得愈加强烈,百度搜索引擎又做出相应改变。孙云丰说:“假如用户在搜索框中键入搜索词时,我们分析出用户想要搜索的是某位明星的照片,百度搜索结果页面就反馈该明星的相关图片,同时将图片放在搜索结果页面第一或第二的位置上。但这仍是用传统的方式建立索引,改变的仅是呈现方式而已,且成本非常高。”为此,百度人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以更优的方式、更低的成本让用户精准、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2008年,百度成立专门小组,决定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把事情做大。最终,在百度高层和小组成员的努力下,框计算的理念应运而生,并形成了需求识别、优质资源的准备、优质资源的调权,以及按需展现四个基本逻辑框架。

定下框架不到一个星期,李彦宏找到了相关团队。孙云丰说:“当时李彦宏告诉我们,现在准备的资源都是一些可控资源,非常有限,我们应该做成开放平台,让更多的资源接入进来。”李彦宏的一句话,使框计算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框计算毕竟对传统搜索进行了重大革新,因而在其思路定下来后,百度人的心里仍旧有些忐忑。不过,“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使他们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实现框计算的其中一大要务便是需求识别,这看似简单,其背后的技术难度却不容忽视。据介绍,在“用户需求识别”技术上,百度经过不断研究,已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这一技术旨在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自己做什么,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子领域。例如,用户想从互联网得到一个“形容很开心的句子”,这个请求首先会被拆成不同粒度的20个语义单位进行分析,之后,后台经过3亿次计算来识别这个需求,并在上百亿个网页资源中检索,进行需求分配,整个过程要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内完成。

与此同时,除了研究、发展相关技术,开放平台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百度副总裁王梦秋表示:“搭建数据开放平台是一个能够改变互联网生态的行动。其实,能在网上被搜到的信息只占人类信息的很小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更多的信息数字化,用一个中介把用户需求和人类信息的‘暗网’对接起来,争取尽可能多地拥有向百度开放的数据。这将会大大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质量和便捷性。”

nlc202309010133

数据开放平台的出现,实现了即搜即得。例如,当用户登录百度,搜索某两地间火车时刻表时,框计算会直接返回时刻表。

需求在变,创新亦无止境。百度开放平台部技术经理刘建国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很多网页都变成了Web App(网页应用),用户对App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紧随数据开放平台之后,百度又搭建了应用开放平台。“这不仅为应用开发者找到了用户,同时也能让搜索结果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如今,用户在搜索框中搜索应用,搜索结果页面会直接返回应用,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这就使即搜即用的理念得以实现。据悉,目前开放平台已拥有应用及数据合作伙伴超过7万家,上线应用超过8万个,并且这一数目还在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和应用资源将为百度框计算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新首页:了解用户,实现不搜即得

框计算的即搜即得、即搜即用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如果将用户平均筛选信息、点击并进入下一级页面过程按5秒计算,那么框计算每年大约能为网民省下14亿个小时。但这样的成就并未让百度人放慢创新的脚步,一个想法出现在了百度人的脑海里,如果把搜索过程省去,不是能为用户节省更多时间吗?

于是,百度新首页诞生了。在传统的搜索框下,百度新首页增加了导航、实时热点、新鲜事等模块。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应用,可以以用户喜欢的方式,集成在百度的新首页上。同时,新首页拥有智能推荐功能,会基于用户行为和兴趣建模,并根据机器算法和机器学习,向用户智能推荐最想要的信息、应用或服务。新首页的出现体现了第一种创新形态,即全新的价值,不搜即得、不搜即用。

一直以来,百度人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需要什么,新首页的诞生正是如此。负责新首页的百度高级产品经理侯建彬说:“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如何做新首页,第一是用户的刚性需求是什么。百度人通过调研、讨论,发现这个需求是网站,大部分用户是要去访问网站的。”

但是,只是简单地提供用户需要的网站远远不够。田晓萌告诉笔者:“我们现在不是在提供网站,而是在做‘需求簇’。比如某用户是一个韩剧爱好者,我们就要考虑为其提供韩剧的排行榜、追剧看视频的功能以及相关贴吧。”在田晓萌看来,“需求簇”的展现方式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侯建彬表示:“第二个思考便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将网站提供给用户,答案是通过行为挖掘等技术来实现。”但行为挖掘等技术需要依托具备强大科研实力的团队来实现,为此,百度任命了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首位华人副主席、享有全球盛誉的科学家王海峰为百度基础技术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着全世界最大的NLP(自然语言处理)团队,悉心钻研基础技术、前沿科学,以先进的研究成果支撑起了百度一系列产品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新首页。

为伦敦奥运会所设计的新首页,可以说是百度的一次重要尝试。据悉,为了建立奥运会的“需求簇”,百度人分析了大量数据,了解了用户对奥运的最大需求,并最终确定奖牌榜、赛程赛果和视频为用户三大需求。确定需求点后,百度人接下来便开始寻求展示内容和展示效果的最佳结合点。田晓萌表示:“我们通过不断试验、修改与完善,最终使得相关内容能够在非常小的模块内被最优地展现。”

奥运版的新首页上线后,其效果远远超出了田晓萌的预期。“产品要上线时,我并未料到产品效果会有这么好。当时团队的同事说能达到某个效果,我还觉得不一定能做到,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田晓萌笑言,“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在百度,我们就是要充分地调动一线员工,去创新、去实践,集大智慧做大事儿。”

LBS产品:打造移动时代的生活入口

说到“麦兜”,恐怕许多人都会想起动画片里那只可爱的小猪,而在百度,“麦兜”也很有名,因为它是百度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团队的团队名。这个名字来源于该团队的一个口号—“Map(地图)的事情,由我们‘兜着’”。

百度之所以要“兜着”地图服务,亦是用户需求变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2009年,百度推出了满足基本地图搜索、交通出行需求的地图服务。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麦兜团队发现了市场上的新变化。

“当时,我们团队的研发、市场人员总在一起看日志,研究外部产业发展趋势。”百度LBS产品总监沈丽指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用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位置信息,而是产生了对消费决策信息的需求,如‘我应该去什么样的饭馆’等。”更细致地说来,用户对地图的需求已从基本地图搜索、交通出行扩展到了生活需求,以及基于位置的更多服务,如位置交友服务等。

“行业在蓬勃发展,机会亦不断涌现,百度的地图服务也要应需而变。”麦兜团队当机立断。

通过分析产业环境,并结合百度的业务特点和优势,麦兜团队看清了百度地图服务的发展方向—百度地图要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寻找生活服务信息的独立入口,即从出行工具变为生活的入口。

基于这样的新定位,麦兜团队朝着这个方向全力前进,打造了一系列LBS产品。例如,今年6月百度推出了拥有餐饮、酒店、房产、医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众多频道的生活服务平台。这样的服务说起来简单,但其背后却是由百度长年积累的强大技术和数据资源支撑着。

百度高级技术经理顾维灏自豪地告诉笔者:“我们拥有其他服务提供商难以拥有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需求识别。基于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积累的技术,现在用户搜索‘中关村小学’,我们的系统就能很好地理解用户到底是寻找中关村附近的小学还是中关村小学。”

此外,百度还拥有庞大的POI(兴趣点)数据,目前已拥有上千万的POI数据。顾维灏表示:“和商家合作是数据来源之一,但百度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索引互联网上的网页,借助篇章主题分析等技术,将网页中的内容精确地摘出来,形成相关数据库。”

实际上,百度为“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而打造的创新产品远不止上述提到的这些,还包括MP3搜索、生活助手等近百种产品。据当时负责MP3搜索研发的陈韫敏介绍,百度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MP3搜索引擎,可以让用户便捷地找到最新、最热的歌曲,其中的“音乐掌门人”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音乐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布个性专辑,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

“从传统搜索发展到智能的框计算,从即搜即得跃变至不搜即得,从单纯的地图搜索延展到手机上的LBS产品……我们一直在追随时代的步伐和用户需求,不断创新。”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告诉笔者,“我们内部近期还连续举办了两期Hackathon(编程马拉松)比赛,让百度人发挥想象去打造创新的产品。CEO李彦宏每次都参与其中,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创新成果,这使得创新的文化得以进一步深化。”

纵观百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营造浓烈的创新氛围,更要善于培养和利用员工的创新思维。这些年来,百度用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诠释了创新的真谛,那就是坚守信念,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和产业环境变化,不拘一格开辟新路,创新产品。百度,正在向世界演绎着创新的“二元方程式”。

成功方程式 篇3

稻盛和夫总结出一个“成功方程式”:

成功=人格、理念×能力×努力

按稻盛先生的解释, 这个方程式中的“能力”, 主要指先天的智力和体力。这种能力的个人差别, 用0到100分来表示。“努力”, 因人而异, 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汉, 有忘我工作的模范, 也用0到100分来表示。但“努力”与“能力”不同, 它不是先天的, 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

稻盛先生举例说, 一个天资聪明又很健康的人, 如果他的“能力”可打90分, 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 “努力”只有30分。那么两者之积:90×30=2700分。而另一个人天赋差些, “能力”只评60分, 但他笨鸟先飞, 特别勤奋, “努力”可打90分, 这样他的乘积为60×90=5400分。后者得分比前者高一倍。这就是说, 天资一般而拚命努力的人, 可以比天资优良而不肯努力的人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然而, 最重要的是“人格、理念”, 它是矢量, 有方向性, 对它的表示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一个人能力强, 也很努力, 但他一味以自我为中心, 损公肥私, 损人利己, 或者理念错误, 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数, 并可能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害。这样的例子, 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稻盛说, “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但令人遗憾的是, 有许多人却不太明白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人格、理念”, 即哲学。对此, 稻盛用他的亲身经历作过说明。稻盛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到处受挫。当时的日本, 没后台、没后门, 有证书也难就职。屡屡碰壁之后, 他不免自暴自弃。他想, 既然这个社会如此不公, 穷人得不到照应, 没有出路, 还不如干脆投身黑社会, 或当个“义贼”算了。后来他说:“如果当时我真的参加了黑社会, 或许就成了略有名声的黑帮头目, 因为我有不亚于他人的热情, 也并不缺少能力, 但这个想法是反社会的。若真跨出那一步, 我的人生必将呈现很大的负值。”

如果看看社会上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看看那些才智过人却无出息或者昙花一现的人物, 就晓得稻盛先生说得多么正确, 多么深刻, 多么一针见血了。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时候事情本身很简单, 但因为当事人有私心, 又要掩饰私心, 于是就掩饰真相, 事情就复杂化了, 变得扑朔迷离, 叫人弄不清, 人际关系也因此复杂起来, 变得棘手, 难以处理。而一个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的人, 不受私心蒙蔽, 就容易看清事实真相, 看出事物规律, 并勇于按事实、按规律办事。这就是说, 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是。

一个才能出众而又不懈努力的人, 可以积聚很大的能量, 但这能量如果没有人格来管住, 就可能制造灾难。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作巨轮的发动机, 那么人格就是巨轮之舵。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还是倒行逆驶、冲向冰山暗礁, 关键全在控制发动机方向的人格之舵。

然而, “人格、理念”是变数, 它既能变好也能变坏, 既能提升也能下降。“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说的是受人影响使自己的“人格、理念”得到提升。我们看到许多落马的高官, 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大凡这类人有能力, 肯努力, 会办事, 因此才脱颖而出。但是, 地位上升, 权力大了, 威信高了, 所有这些既可当作更大贡献的宝贵资本, 也可当作为非作歹的方便条件。也就是说, 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力、威信达到一定程度时, 他就站到了常人不遇的风口浪尖上了。如果这时人格动摇, 一念之差就会一落千丈, 从功臣变成罪人。因此, 一个有本事的人, 尤其在有了权威、春风得意时, 第一要谦虚, 第二要有感激心态, 第三要有知足意识。人有私欲, 不能否定, 但听任私欲膨胀就不正常。“良田万顷, 日食三升;广厦万间, 夜眠百尺。”知足是睿智。与其追求虚荣, 过度挥霍物质财富, 不如获取精神的升华和心灵的安宁。那才接近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稻盛先生说:“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 不间断地提升理念的每一天。”强调高尚人格, 强调提升理念, 并把这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 乍看似乎近于迂腐, 但其实这才是我们摆脱烦恼、预防人生危机的最有效的办法。

语言程式设计3 篇4

程式规划是指在整体设计的观念上,事先对全部程式周详地、有系统地分析,再定出一个明晰的架构,以便于制作,

最理想的方式,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先决定应用功能、用键、输入形式、空间结构及模组划分等。

这些都确定了,才能按图索骥,根据蓝图写程式。也就是说,规划即先把目标介定妥当,以便按步就班,循序执行。

1,工作的认识:程式的规划,相当于设计建筑篮图,首先要明确认识工作性质、特征、条件,选择取适当的方式,以求得到最理想的结果。

2,程式的结构:结构要事先定案,是采用流程抑或模组?全部或部份采用组合语言?是依工作人员的素质分工,或者是用生产线统一制作?程式段、资料段及堆栈段的空间分配,每个程式联接次序的安排,暂存器的定义,缓冲器的设置等,都应该慎重地考虑清楚,并记录下来,以供工作之依据。

3,参数的设定:参数是程式的处理对象,必须合情合理地安排,且要有扩充的余地。因为参数与功能分类及程式的效率息息相关,对程式师而言,参数即相当于程式的处理对象;对应用程式的人,则等于工作的分类标准。其安排的结果,影响功能价值甚钜。

4,效率的要求:在第一章第三节中,我们特别强调了效率的法则,使用电脑的目的,就在于效率的追求。故在规划之初,就应该规定每一段程式的效率要求。

另外,参数的运用,也应考虑其使用的频率,凡能在事先一次准备妥当的,切不可等到运用时再临时计算。

5,测试的标准:测试就是品质管理,程式所应达到的指标,可由测试求证之。一般程式师只对程式的正确性负责。其实正确性与指标无关,乃是程式师最起码的责任。

组合语言程式的品质,应该包括原程式的写作规格及时限;程式的思路、理念;执行时的时效;程式空间的大小及安排;应用的方便与否;指令运用是否恰当等等。

执行程式的品管,则可以透过测试程式完成之。这种测试程式,也应该在规划之初,一并考虑。

6,制作的进度:程式制作的进度很难控制,而正因为其难以控制,更要加倍小心,事先规划。其方法是先按照工作性质,设定工作「难度值」。再对工作的程式师评估其「能力值」,依此设定一个「合理」的进度。最后,根据实际的工作进度调整之。一般说来,程式师需要三年以上的写作经验,才能养成进度的观念。

由于程式本身占有空间,所以其结构的好坏,对程式制作及执行效率影响极大。良好的结构应根据程式的性质、使用的频率、处理的先后过程等,在效率的立场,作全面的考虑,

一、程式性质

前文曾介绍过程式的种类,在规划时,要更进一步t解程式的性质。因为所谓的效率,一是指程式的制作、维护,一是指程式的执行及调用。这两者必须根据程式的性质,作适当的安排。

大体说来,程式的性质只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使用者可以直接控制执行;另一种是被动的、公用的,为其他程式所调用。

前者也可以说是应用程式,而后者比较类似系统程式。只是在这里强调的是其性质,以及如何根据其性质进行规划。

主动程式最好能放在同一模组中,当程式太大,必须分割时,也要设法联接在一起。但若在功能不同,所调用的模组亦无交集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跨越段与段时的效率损失,则无须考虑是否安置在同一模组内。

由于主动程式涉及使用人的习惯和设计者的理念,经常需要修改调整,变动极大。正因为这种因素,其「再利用」价值不高,对效率的要求也较低。

规划时,主动程式一定要与被动程式分开,而在制作时,则应注意其所占用的空间,与各段的关系。

被动程式既然是公用的,必然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所谓被动是表示该程式仅在某种条件下,才被调用。由于其「再利用」的特色,应该设计成为精简的子程式。再依情况需要,或者为了节省空间,放在磁盘中,随时以覆盖其他子程式方式调用,或者为了效率,直接联接备用。

二、使用频率

对程式执行的效率而言,占用空间与处理时间,经常需要作些取舍。如果程式太大,空间不敷应用,则在规划时,先行统计各个程式的使用频率。

不常用到的程式,不表示并不重要,但若占用了空间,则于效率有损。

这种程式最好独立成一个模组,以便随时可以因应空间的条件,再作打算。

因此在程式规划时,对空间的安排,应该优先考虑使用频率。也就是说,要设法将使

三、程式流程

程式有一定的运行规律,称为「流程」,意即在执行时,依照预先安排的顺序,一一流经的过程。

传统的程式写作法,流程非常重要,因为人需要根据一种理念,以逐步检验并付诸实现。但自从模组受到重视后,每个模组代表一种完整的功能,而功能的集合所能实现的效果,远非流程可以表达。这一来,流程的重要性减低了,其地位降到只属于结构中的一部份而已。

因为模组是可组合的,模组越多,主流程便越短。虽然每一个模组也都各有其流程,结构良好的模组,又可再细分为若干子模组,以此类推。因此,流程远不如模组灵活,观念上也显得呆板。

不过,即使在模组设计过程中,有时也有必要藉着流程逐步推理,以t解细部的结构。在这种立场,流程的应用原无可厚非。可是一旦反客为主,程式师不用流程即无从思考,就大谬不然了。

组织方程式 篇5

经验告诉我们,组织结构因时而异,将伴随企业的不断进化而进化。

在小企业阶段,企业规模的影响尚不突出,这时通常以加强控制和关注结果为导向,因此,直线职能制就成为必然的组织结构形式。

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的增多,对管理者的要求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超越其能力范围时,这种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就成为组织绩效的限制因素。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分权或者授权的方式展开经营活动,组织内开始出现了专业分工,这种形态的演化结果就是事业部制。

企业进一步成长,原本母公司的事业部会逐渐进化为新的公司,形成一个企业部落,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之下相互协作。这时组织的管理方式是通过监督、协作、参与的方式完成,矩阵就是主要的组织形式。

企业进化到集团阶段,总部通过对子单元的人事任免、合理监控、资金调度、战略制定发挥管理职能,而各单元有决策自主权和独立的利润中心,在市场的竞争也表现为协同的海陆空全方位作战。

借助图1,可以了解到企业成长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种管理模式变化的过程,从纵坐标看,越往下走越来越强调灵活程度,体现了管理的柔性;越往上走控制力度越大,体现了管理的刚性。从横坐标看,越往右走就越强调管理的开放程度,往左走更偏重于内部管理。

控 制

理解了管理方式与组织的关系,我们就很清晰组织裂变的进化方向,即可控性(或者是安全性,组织围绕一个管理中心发展)、灵活性(与环境的相容性,确保组织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两个纬度。

所以,组织裂变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明确总部最基本的三大权力——重大决策权、合理监控权、高层人事权,然后再最大程度增加各单元经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我们看来,组织裂变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3个核心内容:组织结构、权限划分、控制体系。

我们用企业通常采取的事业部制结构来说明组织裂变中控制的关键点。

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是指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各部门实行严格的独立核算,并在内部的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事业部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在作业层面充分分权,保持灵活性,同时在服务参谋部门集中化,确保管理的可控性和实现规模效应。为了保证“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实现,首先明确总部必须拥有哪些基本权力:

1.重大决策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在战略方向、重大战略性项目等重大经营管理问题上的决策权力。

2.合理监控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合理的监控权,主要体现在财务监控与业务监控(业务监控权,指对业务经营状况的知情权、整体经营业绩的考核权等)。

3.高层人事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高层管理人员(包括事业部的财务人员)的任免权、奖惩激励权等。

该3种权力不仅是总部所拥有的核心权力,而且是总部所拥有的最底线的权力。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总部对事业部的管理就不会出现失控的问题。同样,为了保证事业部制管理的有效运营,也须从三大核心模块——组织结构、权限划分、控制体系——上清晰界定,这是管理权的组织基础。

组织结构是设计管理模式的基础工作,它不仅是权限实现的载体,而且是控制体系得以顺畅执行的平台;管理模式本质上界定清楚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权限划分,因此权限划分是整个管理模式得以成功的保障;控制体系则是管理模式内容的核心。

通过这样界定,各部分可以各司其职,由此保证了组织在裂变过程中的平稳过渡。

时 机

组织裂变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则使新单元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过迟则影响了企业快速长大,甚至错失发展机遇。一般而言,组织裂变的时机需要观察以下几个指标:

1.领导成员精疲力竭

在企业创业时期,整体上没有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和组织权威;企业不断扩张后,形成了旗下多企业运营的局面,如果企业仍然沿用以前的单一企业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方式,必将形成管理方式的错位,导致领导成员精疲力竭。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变革时机比较成熟。

2.管理阶层职责不清

企业在不断扩展过程中,职能部门的也随之增多,但这种自然产生的职能单元缺乏合理规划,集中统筹。所以难免产生职责不清,运行不畅,影响速度和效率的问题。

3.经营规模高速成长

社会化大生产必然改变独立企业的自身形态和独立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单体企业走向大型化和股份化。这时单体企业的发展就必须通过组织模式调整得以贯彻。

如果发现企业具有以上特征,则表明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发展不相符合,必须进行组织裂变。但是,要保证组织变革成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公司治理相对稳定、监控流程同步强化等,否则就会导致裂变的失败。

形 态

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使环境具有极大的弹性和混沌的特点,因此,组织结构的发展也必然是与之相适应。目前,在新经济领域探索的组织变革方向有:

1.战略联盟:企业组织外部结构重组,是企业之间介于传统的合约关系和紧密的股权关系之间的一种形态。

除了技术互换和共同研发外,战略联盟也是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加剧,销售网络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互相提供进入对方销售网络权利的战略联盟,使每一个伙伴都避免了一大笔沉没成本支出。

2.网络组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重组,主要表现在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与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外部科层化与内部市场化。

3.大森林型组织结构

简述戏曲表演程式特征 篇6

关键词:程式性,戏曲,特征,体验

一、程式来源于生活

通过对戏曲程式的学习和剖析, 充分说明戏曲的程式性是来自于生活的, 但同时它又高于生活, 它把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习惯进行美化, 选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动作, 然后进行舞台装饰, 以强调戏曲程式性动作的特性, 使它作为在舞台上的形象比在生活中的形象更清楚、更鲜明, 更美、更准确。以生活出为基础, 选则关键动作, 进行修饰, 每一种技术技巧格式都是在创作具体人物的过程中形成的, 当它完成以后, 又可作为其他艺术模仿和进行人物再创造的形象点, 并渐渐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规范。

二、程式高于生活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篇 (张庚撰写) 为中国戏曲概括了三个特征, 其中之—便是“程式性”, 另外两个特征是“综合艺术性”和“虚拟性”。而这都是戏曲艺术特征,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993年, 陈斌善发表于《文艺报》的文章更有深度明确的辨析“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中国戏曲, 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史中, 创造了一系列用非自然语言的技艺密码“讲话”的语汇。按不同表达媒介, 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装饰语汇”类, 二是“形体语汇”类, 三是“声响语汇”类——这种源于自然的程式说明, 就使观众能欣然领悟其内涵的技艺密码。”由此可见生活是制造艺术程式性的源泉。很多舞台程式就是对生活现状的提炼和摹拟, 戏曲演员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直接摹拟和体验, 而且致力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表演领域, 从中吸收创造灵感, 诸如民歌说唱、诗词舞蹈、武术杂艺、书画雕塑、花开花落、 鸟飞鱼跃、袅袅轻烟, 直至行云流水的动态等种种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 都是戏曲演员体验和观察的视野范畴, 或模仿, 或提升, 然后加入自己的角色构思, 塑造成为种种表演形式。

三、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把前人的艺术作品同自己的生活理解结合在一起, 利用旧作品, 改造新程式并发展。梅兰芳曾经提出了中国戏曲程式性演变和运用的三项定律:“第一, 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一定要从生活出发, 这是戏曲程式行的依据。第二, 程式性, 它的改变不能超越一定的范畴, 第三, 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首先要求稳, 其次, 要有步骤有顺序地求创新。”从整体看来, 戏曲程式性是以演员为中心, 演员来看剧目的主要的赏美和娱乐, 由于程式性和戏曲形象、动作不明确, 表现力就更为重要, 同时它又为观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甚至可以激发创作者的想象空间。这些都说明程式性是戏曲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独立看待。到底是要保持“原汁原味”还是符合现代化改革成“时髦”戏曲?我认为要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 同时也不断地把新的想象力带进了传统的程式性体系中来, 使程式性能跟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不致成为固定的模式。

(二)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我们经常说没有程式就没有原则, 是指戏曲本身的一切表现手法都需经过程式性进行加工, 不是说程式性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演讲内容:“提起戏曲的程式, 有些人就以为凡‘程式’一定是陋习, 一定是被框起来的, 一定是对戏曲改革了。其实, 我个人认为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戏曲一样存在着程式性, 没有了程式性就没有了艺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先生曾说:“唱、念、做、打、舞, 手、眼、身、 心、步, 不是手段, 它是表演者永远攀登的十座高峰. 这些是戏曲的程式性, 京剧的本质, 是京剧的核心。”专业戏曲表演者从小就要接受各种形式的严格练习, 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正式登台的水平和质量。京剧演员在继承与改革创新方面作出探索在继承, 挖掘传统剧目的基础上, 更要创作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和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戏。戏曲表演者必须坚持刻苦的训练, 把大量表演程式进行积累, 才有可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进行体验, 进行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结论

程式性是中国戏曲艺术在怎样表现生活这一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特殊性和这一条艺术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说没有程式性就没有中国戏曲时, 这里面实在包含着太多的意义。程式性在表演剧情和人物刻画形象中是取之不尽的, 运用程式性的方法方式也是变化莫测的, 我们戏曲要具备“一套程式, 万千性格”的表演方法来利用好每套精心创造的程式, 拒绝“匠艺式”的表演方法。只要表演者掌握了程式性运用中起承转合的原则, 按戏曲表演艺术的规律进行再创作并加以创新, 就会在京剧的舞台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剧目, 戏曲艺术也会更加繁荣。但是不管怎么样, 都要保存戏曲的程式化这一特点, 它是戏曲的核心, 表演的手段, 演员与观众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戏曲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2]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

论程式与舞台表演 篇7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戏曲表演要创新、要突破, 它须要我们后人的不懈努力。艺术的表达方式是多元化的, 在表演中把生活中的生态化经过艺术加工来表现你的感受、表现你的希望、表现你的想法, 那才是真正的有内涵的、有灵魂的表演, 演员要学会戏中品戏才能演好戏。

戏曲舞台的表演是夸张的、综合的。它的唱、念、坐、打是与音乐、舞蹈、美术糅合在一起的, 在这里音乐、唱腔始终是一台戏的主导音素。人物情感的表现与内心活动的表现, 还有人物道白与无声道白都是具有很强的乐感与节奏。戏曲表演的形体动作、造型、都要追求舞蹈化、美感, 这些都是戏曲舞台表演的特点。

歌舞化的艺术表演体现在戏曲表演得很多方面, 无论是喜、怒、哀、乐, 还是内在情感都不例外。如水袖、髯口、雉尾等组成的各种程式化动作, 这些动作本身就是舞蹈化的表演方式。从而把视觉舞蹈化、使歌舞结合、唱腔念白相融一体, 使原本生活的生态化经过加工使之美化, 戏曲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反应社会生活、表现人物的。舞台上的歌舞化、程式化表演, 既有音乐舞蹈的音乐性, 又有故事发展的戏剧性, 但不论是音乐性还是戏剧性, 这一切都是戏曲的一种写意艺术, 都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这种写意性给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从塑造人物来看, 演员要以形传神, 用规范的程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形、神兼备的表演使观众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其人物思想、性格与内心变化。

戏曲演员在表演时, 既要能入戏又要表现优美的技艺。归根结底演员只有掌握了熟练的技巧、技艺才能在表演中获得创作的自由。我们每一名戏曲演员都要做到真听、真做、真想, 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外在形体来刻画人物、深入人物来创造表演空间。

演员要把程式表演练为自己的“第二天性”才能真正地做到形体的真实解放, 在表演时才能专心的深入角色、体验角色。

杰出的艺术出于杰出的心灵, 只有处理好技巧、情感表现的关系才能“走进去、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完美的创造和营造出充满理性的审美空间。

戏曲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 篇8

一、戏曲表演程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 戏曲表演程式的内涵

作为一种舞台艺术, 戏曲表演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如道具、环境、场地等, 所以戏曲演员在表演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 逐渐形成了程式化表演方式, 这是戏曲表演所独有的。这种程式化表演能够跳脱环境、舞台等因素的限制, 只用简单的道具和肢体动作来表现戏曲中的人物活动内容与故事情节。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 戏曲表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与积累, 浓缩成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精华,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唱、念、做、打”, 其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表演程式。

(二) 戏曲表演程式的特点

戏曲表演不同于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 其它的表演形式大多追求逼真和真实, 对布景与场地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而戏曲表演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其表演经验丰富、文化积淀深厚, 正因为如此, 才不会被外界表演环境所限制, 演员利用程式化表演, 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戏曲的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所以戏曲表演程式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虚拟性, 具体而言, 主要是指从事舞台表演的戏曲演员无需复杂背景和道具的帮助, 运用自身动作就能将戏曲故事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比如:武将骑马是传统戏曲中的常见场景, 戏曲演员在表演时不必真的在舞台上牵马和骑马, 只需一支马鞭就能充分表现出骑马的英姿。与此同时, 戏曲演员通过程式化动作完成表演时, 体现出的艺术性也十分明显。

二、戏曲表演程式和人物塑造的关系

(一) 人物塑造需借助戏曲表演程式完成

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在戏曲表演程式中有所体现, 比如戏曲的舞蹈和歌词, 以及戏曲的故事背景、环境与人物情感等, 所以在研究戏曲中的人物塑造时, 最为直接和主要的塑造手段就是戏曲表演程式。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 以《乌盆记》 (京剧) 为例, 进行如下分析:该剧透露着一抹灵异色彩, 故事主线是奸人赵大杀害商人刘世昌后, 将尸体烧制成乌盆, 辗转落入鞋匠张别古之手。刘世昌的鬼魂便向张别古诉说冤情, 最后包拯明察秋毫, 查明真相, 对赵大实施了应有的惩罚。京剧艺术家于魁智和谭富英都曾表演过这一出戏, 通过仔细研究他们的表演片段可以发现, 在演唱过程中, 只用了一只乌盆作为道具, 乌盆落入张别古之手后, 被其抱在怀中, 因为其年事已高, 演员在表演时加入了老年人的行为特点, 故意放慢步伐且步履蹒跚。张别古回家后, 并没有使用复杂的道具来展示其家中的情况, 而是由表演者采用一系列动作, 如放盆、放下竹仗、开锁、拾盆等展现张别古进家门的形象。在和乌盆对话的情节中, 表演者利用肢体动作与唱词表述充分表现了张别古不惧鬼神、耿直、忠厚的性格特点。接着在乌盆自述时, 张别古表示同情其遭遇, 体现了张别古作为普通老百姓而具有的急公好义、善良正直的美好品质。

(二) 人物塑造有助于完善戏曲表演程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在塑造戏曲人物时, 恰当地运用戏曲表演程式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这是人物塑造和戏曲表演程式之间的重要关系。在戏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戏曲的表演程式也在随之改变, 并逐渐得到完善。戏曲表演者在揣摩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形象时, 会采用各种方式来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为鲜明和立体。所以戏曲表演者在塑造人物时除了要利用已有的戏曲表演程式外, 还要积极创新, 融入个人特色, 加入新的元素, 向观众呈现出新形式的表演。比如,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十分先进, 戏曲舞台与过去相比也愈发完善, 增加了移动舞台、灯光等元素。戏曲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可利用这些现代化设备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但是不断创新人物塑造必定会导致戏曲表演程式显得过于“死板”, 所以为适应人物塑造方面的改变, 戏曲表演者也要积极地改革戏曲表演程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戏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此过程中, 戏曲表演吸收了各方面的元素, 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表演程式。戏曲表演程式存在于每场戏曲表演的各个环节中, 它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演员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 自然地展开故事情节。因此表演者需掌握各种表演程式, 适当地融入个人风格,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提高戏曲表演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宝东, 邱立艳.论戏曲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 2014, (9) :75.

浅谈戏曲音乐的程式性 篇9

戏曲唱腔是程式化的“旧曲沿用”制。从戏曲的历史发展来看, 戏曲音乐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 戏曲音乐唱腔的程式是在一代代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戏曲音乐唱腔程式, 既具有稳定性, 又具有可变性。不应把唱腔程式当作僵化的模式套用, 而是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变化发展。李渔主张唱腔要随时代进步:“变古调为新调……传奇妙在入情, 即使作者至今未死, 亦当与世迁移, 自转其舌, 必不为胶柱鼓瑟之谈, 已拂听者之耳。”所以, 旧曲的沿用不是简单地套用, 而是利用旧曲再创造。程式是体现在形式上的规范, 包括音乐唱腔的结构、节拍、节奏、旋律、曲牌、锣鼓点等原则, 属于相对稳定因素。作曲要继承传统中优美的旋律, 同时又要体现当代的审美精神, 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创作方法。

戏曲音乐唱腔创作要努力从旋律、节奏、润腔艺术等方面, 贴近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板式的选择要妥帖, 与剧情紧密相关, 使节奏流畅。唱腔旋律要注重在抒情中刻画人物性格, 唱腔既继承流派又要具新颖感。音乐形象的塑造, 还有赖于个别曲调的整体布局的细节刻画, 人物的性格发展, 也要在音乐的发展中得到体现。

戏曲音乐的程式首先表现为传统唱腔上是以板式变化形式构成, 即把各种不同板式的唱腔, 通过节拍形式的诸种变化加以组合。如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听对岸响数枪”唱段, 以[导板]、[慢板]、[原板]、[快板]、[散板]组成。这种板式变化如昆曲唱腔就是以曲牌联套的形式构成, 即把若干不同的曲牌按一定规则组合一起, 联结成一组组的套曲, 这种曲调的组合方法有它的程式性, 如《林冲夜奔》就是用曲牌联套形成整出戏的唱腔, 其中包括了“点绛唇”、“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雁儿落”、“得胜令”、“沽美酒”、“大平令”等等曲牌。通过曲牌唱词和念白恰当地刻画了林冲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戏曲音乐无论结构方法如何发展和复杂, 它的基础是传统曲调的重复运用, 在京剧的声腔里西皮调、二黄调自成体系, 它们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板式, 重复运用并非原样不动的重复, 传统曲调不过是进行新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基础。进行充分发挥创造但又不能随心所欲, 而是受着传统曲牌的特定曲式、调式和特定旋律的制约。比如京剧二黄曲式特定是“板起板落”, 即每句唱的首一字必须始于强拍 (板) 而唱词的末一句必须落在强拍上。而西皮则是“眼起板落”, 在创造新唱腔时就必须遵循传统曲调的规律, 遵循戏曲音乐程式性的特点。但戏曲音乐程式也有它自身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为唱腔流派和名家演唱风格的形成, 为不同艺术个性的表现提供了创造余地, 同一个腔可以出现不同的润腔。在戏曲音乐中对传统曲牌 (指气氛音乐) 应用上也是有一定程式的, 有些曲牌是用以制造舞台气氛的, 基本是类型化程式化, 为演员提供真实的环境感受, 如宴乐就奏“傍妆台”、“工尺上”, 迎接就奏“拜场”, 将军点兵升帐就奏“水龙吟”、“将军令”, 喜庆就奏“汉东山”、“洞房赞”, 哀悼就奏“哭皇天”等等。在打击乐方面也有一定的程式, 比如老生多用大锣, 青衣则多用小锣、花脸则多用大锣, 丑角多用小锣。具体运用还要看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所处环境, 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的情绪变化, 甚至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和戏剧的冲突发展推进, 变化都需要不同的打击乐来渲染烘托, 乃至人物的上下场在打击乐伴奏上都有一定的程式。

“爱情不程式” 篇10

打响微电影战役

从2010年的“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开始,Jeep这个有着传奇历史的品牌,随着一支支独特又动人的广告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作为与Jeep从2010年开始合作至今的广告代理公司,北京灵狮的创意团队亲身见证并亲手创造着整个品牌塑造历程。最新登场的“爱情不程式”系列微电影正是这一历程中最新的一站。所以讲述这一站风景之前,简单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不程式系列”的创意过程。

谈到始于2010年这段合作经历,灵狮中国合伙人、北京灵狮首席创意官(CCO)吴捷以三大战役来概括。“第一战役的核心是‘回归’,当时的市场环境决定,第一大战役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声量,在久未发声的背景下,Jeep需要回归到大众的视线中,回归到那个曾经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的品牌。”这也就是大家后来看到的“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Campaign。第二战役是至今都被很多人提起的Jeep 70周年Campaign。它以“没有故事,不成人生”的独特定位,重新梳理并定义了Jeep在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和品牌精神。这一战役从2010年全新大切诺基的《故事篇》开始,直到后来影响巨大的两支微电影《汤辉篇》和《刘再篇》的登场,结合Jeep创立70周年的历史契机,让Jeep成为了非凡人生经历和独特人生故事的代表。

正是在这个时期,北京灵狮Jeep创意团队开始使用微电影这种传播手段。吴捷如此描述这种变化:“近年我们比较多的运用了微电影的模式,汤辉的故事、刘再的故事、情人节都市童话的系列故事,都是有完整情节和诉求的故事。讲故事是很有趣的创意手法,但这不是源自创意团队的喜好,所有技巧都是配合品牌需要而使用的。提炼与表现总是配合进行,我们并不刻意使用讲故事的手法,而是根据Jeep的传播需求和受众的接受习惯,在最近一年比较多的运用到了这一方法。”

最近总看到有人讨论关于微电影的思考,对于微电影与TVC长版本的界定问题。从Jeep近两年对于微电影的操作和创意上来看,我们认为,其实两者还是有着本质不同的。那么微电影有着自己独立的诉求和完整的故事,因而决定了其篇幅会有一定时长的要求,与长版本TVC有着明显区别。

第三大战役,就是前文提到的以“爱情不程式”系列微电影作为开端的2012传播攻势。在前两年传播的基础上,2012 Jeep不仅会进一步夯实“没有故事,不成人生”的品牌主张,更针对多车型引入的背景,以车型为基础,对不同细分市场展开针对性的传播渗透。

而作为Jeep产品序列中的针对年轻都市群体的重要车型,指南者正是这种在品牌产品线不断丰富的背景下,采用结合具体车型、面向特殊细分市场而展开的针对性传播。其车型主张“可以城市,绝不程式”,正是都市青年群体内心情感洞察的直接反应。

创意“不程式”

创意团队以“城市不程式”的策略为出发,结合都市年轻群体的生活,寻找洞察、发想不同的故事。在创意发想环节,微电影与TVC的不同在于,TVC着重在单纯传递一个清晰的概念或是信息。而微电影则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与目标受众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让受众群体自发认同品牌或产品主张及态度的效果。正因为此,相对TVC的单纯情节和记忆点的塑造,微电影在完整故事的思考和构建方面难度会大一些,刚开始操作的时候,创意人员往往会把某些经历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与完整的故事相混淆,故事的关键在于矛盾冲突的塑造,而经历或者生活片段则多少缺乏矛盾冲突,只是一种过程,当然在生活中某个过程可能看似平淡,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教益和帮助,这是极为可能的,但作为一个微电影的创作,如果使用片段经历代替完整故事,则会面临受众无法理解、或整个剧情过于平淡而缺乏冲突的风险,对传播效果会有不利。所以塑造有矛盾冲突的完整故事至关重要,当这个矛盾冲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展开,并与目标受众内心的矛盾冲突相吻合的时候,品牌与产品的主张随即成为受众认可和坚持的主张,品牌和产品的精神已将成为受众向往的精神。

创意团队最终向客户提报了一份由6个小故事组成的系列微电影方案,故事分别覆盖了情感、家庭、生活、朋友、事业、童年的梦想等多个方面。必须承认,对于被冰冷都市和不断奋斗过程不停挤压和摧残的城市青年群体,相对梦想、家庭和事业等沉重话题,情感上的温暖呵护更加轻松,自然略胜一筹。在与客户深入沟通后,3支创意最终脱颖而出:针对突破禁锢自由生活的“钢铁都市也能开花”、针对都市大龄精英群体情感问题的“Schedule上没有你”和发生在冰冷都市的浪漫爱情童话“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而后两支则最终被执行,这也是后来和受众见面的两支微电影“Schedule”和“一起走”的原型故事。

而最终选择这两支微电影,以及最后之所以将主题定调为“爱情不程式”并选择在情人节档期投放,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策略思考。在2011年的传播中,由邓超出演的TVC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指南者的销售大幅提升,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反馈的数据中,女性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决策力量被显现出来,按照一般的判断,女性消费者在车辆购买中并不做出决策,多由男性直接决定。而根据分析和与客户的共同讨论,创意团队发现,在购车过程中,女性消费者虽然不具备最终购买的决定权,却具有一票否决权。简单说,就是她们不会说我们买哪辆车,但是她们会说我们不要买哪辆车。因此最终选择两支更加贴近女性受众的微电影创意,并选择爱情的主题和情人节档期,更多的是出于策略的思考,这点在随后的市场反馈中,得到了非常正面的肯定。

由邓超出演的系列微电影终结篇《回家》,从创意开始的时间上,其实是早于微电影的。2011年代言出演了Jeep指南者的全新TVC“活出棱角”,此次再次代言,如果超越去年的片子做出新意,并且更加好的利用名人这个资源,成为了创意团队的课题。最终提案的内容,有两个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一个延续去年的态度,结合邓超个人的感情经历,讲述一种敢爱敢恨、不限于程式的人生态度。而另一支则是结合邓超初为人父、为陪老婆坐月子而决定短期息影的真实故事讲述的TVC。而后者的最终胜出,当然有更具话题性和事件性的传播考虑,但也应该承认邓超本身为了家庭在事业拼搏的关键期短期息影的决定,也深深打动了创意团队的每个人。

应该说微电影的创作不仅是创意团队努力的结果,更是各个部门和各个协作方协同配合的产物。客户、广告公司、导演、制作公司,缺一不可,此中多少激荡、多少反复、多少偶然,除非亲历,实在无法转述。回望整个过程,作为创意团队,我们唯有心怀感激,因为必须承认,在最终客户的成功中,有太多人的努力,有太多偶然的可能以及上天的眷顾和帮助。我们想特别感谢Jeep的每一位客户、钟孟宏导演、萧雅全导演、以及所有的制作人员。感谢全体创意人员的辛勤工作,他们是吴捷、曹丹、唐立波、张雪娇、刘潇、陈萌、秦毅、张欣、管琦以及邱博涵。

作为创意团队,我们更希望在此特别感谢和我们并肩作战2年多的客户部战友,因为种种无法言说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将在这个春天离开这个团队,很少有创意部特别感谢客户部的传统,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确出色、堪当此举。他们是张翼、顾祎、和赵成麟。(作者系北京灵狮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Jeep创意团队为“Schedule 篇”写的微博说明)

活着,你不加班,明天吃什么。你不坚强,软弱给谁看。你不奋斗,何颜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你路有冻死骨,谁又记得你曾经是过谁。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快乐,要努力,要相信,要去爱。谢谢,为这一刻你在我身边。下一刻?呵,人生啊,纵然明天就是末日,请相信这一刻,我真的爱过你。

(Jeep创意团队为“一起走篇”写的微博说明)

太阳升起落下,生活往复如常,日子碌碌庸庸,欢乐悲伤同幕。虽然生活满是喜怒悲欢、思愁烦扰。但我们还能爱,爱过也被爱过。那些曾经和依旧在我们心底的人儿,还好吗?多想你永远如初见时天真无瑕,任生活如程式般往复,你是否依旧相信,会有爱情美丽如童话。可以城市,绝不程式。

(Jeep创意团队为“回家篇”写的微博说明)

你在几岁学会写下“现实”两个字;几岁懂了它们的含义;几岁感到它们的存在;几岁见识了它们不可战胜的强大;几岁开始认同它们,主动抑或被迫;几岁开始被它们打败或成就;又在几岁成为了它们;人生庸常,无非早些晚些。唯一可能不同的是,你在几岁学会在它们前面,多写个“不”字。

(“回家 篇”文案)

你有新动静,有被排满的档期,有人支持你。停下来,别人可能一夜就忘了你是谁。这个圈子就是这么现实,光环只属于还在通告上的人。可那又怎样呢,我就是想给自己留点不现实,去做梦、去旅行、去爱。去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他”,对,最重要的档期不需要通告。可以城市,绝不程式。

试论琼剧服饰的程式性 篇11

一、琼剧服饰的起源及其特点

琼剧服饰的起源同琼剧的产生一同存在。明末清初之时, 海南岛才产生琼剧, 随后便在岛内流行, 甚而流行至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 乃至东南亚一带。琼剧服饰同其他戏曲服饰一样, 是在戏曲艺术家们的表演过程中, 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琼剧服饰。现在的琼剧服饰对于琼剧表演来说已相当成熟, 能够表现一定的程式性。当然, 琼剧服饰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改和设计出更符合剧本要求和时代特色的琼剧服饰。

琼剧服饰可分为两种:传统戏服和文明戏服。传统戏服和其他戏服一样, 有蟒服、靠、帔、褶子和官衣等。文明戏服, 也称“现代戏服”, 是让演员着时装登台演出, “演出一律废除古装, 生穿西装, 旦穿衫裙”[1]275。现代戏曲穿文明戏服, 古典戏曲则穿传统戏服。由于受到生产条件及传统价值观念的限制, 解放前的官服蟒袍以绒绣为主, 而书生、强盗等则只能着红、白、黑、蓝等单色的布衫、裙、袍套。靴鞋均是薄底;兵皂、强盗穿草履。在琼剧服饰的色彩和图案方面, 传统戏服色彩鲜明、艳丽, 图案美观, 整体给人以大气、恢宏之感。而现代戏服则是“西装和旗袍”, 西装颜色素雅, 旗袍颜色艳丽, 且在旗袍上绣上了吉祥纹样。生角着西装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 旦角着旗袍给人留下了美丽、大方、端庄的印象。

琼剧服饰作为琼剧表演艺术行头, 其文化特色对琼剧服饰的设计具有不可掂量的作用。琼剧服饰与深厚的海南文化结合在一起, 设计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戏剧服饰。由于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 使得积淀下来的海南文化既保守又开放, 保守的是“内向恋乡、质朴本分等传统性格”[1]15, 开放的是海南文化面向中国内地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开放。海南文化的这两种特性也同样表现在了琼剧服饰之上。早期的琼剧服饰大都由绣衣坊制作, 工艺比较落后。服饰、盔帽、靴鞋的制作也比较粗糙, 花样也很少。而且早期的琼剧戏服大多没有水袖, 图案简单、色彩单调, 穿着朴素。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受商业化思想的影响, 戏曲艺人一度竞相追求时髦、新奇。演古装戏, 则古装衣裙、西装革履同台共舞;演文明戏, 舞台上旗袍、蟒袍混为一体。许多戏服上贴有亮片, 盔帽上装着发亮的灯泡。可谓无奇不有, 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到了最近几年, 由于信息技术发达, 传播速度加快, 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与快速。同样琼剧服饰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融合与创新, 传统戏曲和文明戏曲的着装界限更加严明, 戏剧服饰的色彩、样式和图案也更加绚丽多彩。

二、琼剧服饰的程式性

琼剧服饰的程式性是琼剧服饰的重要特色。“程”, 在古代由于没有度量事物的名称而成为古代人度量事物的名称, 后来引申为行动的准则, “程者, 物之准也”;式, 即样式、法式。那么, 程式就是关于事物标准的样式或是法式。琼剧服饰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款式、色彩、花纹及图案之上。

由于琼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 不同的行当演员着不同的琼剧服饰, 这种不同的穿着其实这就很好的表现了琼剧服饰的程式性。这种程式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款式方面的程式性。款式的程式性是指服饰的外在样式,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外部手段。琼剧服饰以明代日常生活服饰为基础, 参照唐、宋、元代的戏剧服饰的款式, 以及融合了清代戏剧服饰元素的基础之上, 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和创造出来的。琼剧服饰款式的程式性不仅体现在套装上, 还体现在装饰上。

琼剧服饰传统戏服的套装有:蟒袍、长衫、短褂、衿衣衿裤、套裙、袄裤、褶子和八卦衣[2]182。这些套装通过与服饰的部件组合, 组成不同的琼剧服饰款式, 能够适用于各种角色的表演。如:蟒袍适合于皇帝、王妃、女将、公主等的装扮, 但是他们的角色的区别是通过服饰的区别来向观众传达信息的。而他们的服饰的区别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服饰部件来加以区别的。琼剧服饰传统戏服的部件有:盔帽鞋靴。如同为皇帝服装, 但是佩戴上不同的皇帝帽则表现皇帝不同的性格。戴皇帝冠 (即顶部缀满绒球珠子, 左右挂穗, 有黄、红两色) 者, 多为昏庸皇帝;戴太平冠 (即皇帝礼帽。软体, 有黄、红两色, 冠身饰龙纹, 冠顶为一长方形板, 前后吊珠, 背后有小披巾) 者, 多为开明皇帝上朝的时候使用;戴帝王冠 (即软冠, 有黑、紫两色, 前低后高, 绣满龙纹, 两旁插长翅) 者, 多用于皇帝的便装。

琼剧服饰的程式性还表现在装饰的程式性上, 即剧中人物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之下所用的装饰是不相同的。如着短褂与戴草帽圈寓意防晒和干活方便;系上腰包、坎肩, 头上包着绸子或系绸条寓意生病。演员着风衣斗篷, 寓意着天气不好, 或是旅行中生病了。演员手执鞭子, 在舞台上绕了一大圈, 就表示走了十万八千里。这种行走方式的不同, 是由服饰的装饰———鞭子, 来加以区别的。琼剧服饰的款式性是因装饰的程式性而产生, 最终由套装的程式性来表现。

第二, 色彩方面的程式性。色彩的程式性, 是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所选用服饰的色彩应遵循的规则。这种规则表现在琼剧服饰的每种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搭配, 都要体现特定而稳定的角色类型。

早期的琼剧服饰色彩有黄色、红色、白色、绿色和黑色五种, 服饰的色调相对单一。但是到了现代, 由于服装业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服饰的色彩也呈现出许多种, 目前, 琼剧服饰的颜色有黄、红、黑、绿、蓝、紫、青、白等主要颜色。由这些颜色和颜色间搭配而组成的琼剧服饰及其部件的色彩, 都形成了稳定的角色穿戴规则。这个规则体现了不同颜色的琼剧服饰及其部件适合不同的角色穿戴。如同为穿高领大襟, 无水袖, 无花色的长衫, 封建家庭的贵族老爷则穿紫色, 且是作为便服使用;知识分子穿白色;花花公子穿绿色;九品芝麻官则穿黑色。这种同为穿长衫, 却用颜色将他们的身份地位区别开来。再如同为蟒袍, 红蟒为地位较高的王侯宰相、元帅钦差、驸马所穿;绿蟒则为武职官员穿用, 表示威严英武;白蟒为英俊潇洒一类人物所穿;黑蟒为刚正阿直或粗莽豪爽的人物所穿。在琼剧服饰的穿戴原则当中, 即使是同一个角色, 在不同环境, 或是不同的心境之下, 所穿戴的服饰也是不一样的。

总之, 琼剧服饰的色彩与剧中角色类型是相互对应的, 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原则, 原则上要服从于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气质、性格, 且要与整台色彩协调, 避免重复。行话中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 很好地体现了琼剧服饰在色彩等方面所应遵循的原则, 也很好地表现了琼剧服饰色彩的程序性。

第三, 材质、花纹图案的程式性。材质的程式性, 是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所穿着服饰在材质上所应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表现为琼剧服饰的材质类型与舞台角色类型具有特定而稳定的对应关系。如表示异国他乡的人物角色, 则在帽子上垂下两根毛尾。戴草帽表示的人物角色为渔夫或是樵夫。

花纹图案的程式性, 是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所穿着服饰在花纹图案上所应遵循的原则。服饰的花纹图案则成为戏剧角色与等级身份的标志。如穿帔, 皇帝、皇后、公主所穿的绣团龙团凤的图案, 而宰相、员外或是夫人所穿的, 则绣鹤鹿、牡丹、花卉。如官补子, 一品文官绣仙鹤, 一品武官绣麒麟;二品文官绣锦鸡, 二品武官绣狮子;三品文官绣孔雀, 三品武官绣豹;四品文官绣鸳鸯, 四品武官绣老虎;五品文官绣白鹇, 五品武官绣熊;六品文官绣鹭鸶, 六品武官绣彪;七品文官绣鸂鶒, 七品和八品的武官都是绣犀牛, 而八品文官则绣鹌鹑;九品文官绣蓝雀, 九品武官绣海马。由于七、八品武官具有同样的补子, 从服饰上是很难辨别这两种角色。为了区分开这两种角色, 人们给予七品的顶子于素金, 赋予八品的顶子于阴文楼花金顶。

总之, 琼剧服饰的程式性主要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从纵向上看, 现有的琼剧服饰是在前代服饰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断的变革, 才有了今天的琼剧服饰。从横向上看, 琼剧服饰的程式性主要体现在类型化与个性化的服饰上。中国戏剧塑造戏剧角色以类型化为主, 这就要求服饰的类型化。个性化的琼剧服饰要求演员在穿戴时既要遵循琼剧服饰的穿戴原则, 又要通过一些小的配饰, 使得角色的装扮有所变化, 形象更美, 从而产生审美愉悦。

摘要:琼剧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的一门综合艺术。琼剧服饰历史悠久, 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完美统一。琼剧服饰的程式性, 主要体现在琼剧服饰的款式、色彩、材质与花纹图案上。

关键词:琼剧,服饰,程式性

参考文献

[1]赵康太.琼剧文化论[M].海南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再生大骨料下一篇:并购过程中的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