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语言

2024-09-21

程式语言(精选7篇)

程式语言 篇1

程式化语言是一种语言习得过程中非常普遍却又经常被忽略的语言现象, 是对语言中现成结构的总称。从20世纪70年代起, 研究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语言的程式性问题。Becker (1975) 和Bolinger (1976) 率先提出了程式化语言的概念, 指出它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 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 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大量的现成框架, 因此人们在表达思想时不需要一切都从头开始运用规则来生成语段。程式化语言作为语言习得、言语交际活动中较常见的结构, 在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领域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 程式化语言研究理论综述

1.1 语言的双重属性——程式化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言是一个双重体系, 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体系, 由单词和有限的语法规则构成, 相对封闭;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 由具有交际功能的语块组成, 相对开放。前者占据长期记忆的空间小、抽象性高、灵活性强;而后者则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满足即时交际的需要, 使语言准确、流利、地道。这两个体系相辅相成, 都是语言不可或缺的成分。语言学习的目的是掌握Skehan (1998) 所说的“双模式系统” (Dualmode system) 。一个是掌握语言的一些预制件, 即固定的词组和句型, 这是以范例为基础的系统 (exemplar-based system) ;一个是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生成和创造句子来表达思想, 这是以规则为基础的 (rule-based system) 。

1.2 程式化语言的概念及分类

程式化语言就是一种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 并在运用时作为整体提取, 无需语法规则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预制多词组合。在程式化语言的理论研究方面, 由于涵盖范围和研究侧重点不同, 对其定义表述也不一。Krashen和Scarcella (1978) 对程式化语言的定义中区别了常规用语和型式语, 认为前者是整块话语, 能够以记忆块的形式习得;后者是可部分分析的话语, 在可部分分析的话语中存在一个或几个可替补的空槽。Pawley和Syder (1983) 认为程式化语言是语法形式和词汇意义完全或几乎固定的句子长度的单位。Ellis (1985;1994) 认为它是类似问候语序列的所有字词, 或者是固定的, 或者是可预测的, 因而学习者能够记住。2000年出版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和《现代语言学词典》对程式化语言的释义较具权威性。前者认为程式化语言是指“有若干词素或单词组成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片段”, 后者认为程式化语言是“某些语法的理论和描写的研究用来指缺乏正常句法和形态特点的话段”。De Carrico和Nattinger (2000) 认为程式化语言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 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 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Wray (2000) 提出程式化序列是预制的连续或非连续多词组合, 使用时无需语法规则的分析。丁言仁 (2004) 认为使用程式化语言是制作策略的一个子集, 它是一种现成的语言结构, 又可称之为一种预制模式, 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 并在运用时作为整体提取。

许多语言学家试图为程式化语言的分类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这一点很困难。对其分类主要根据形式、功能、意义等标准, 难免有重叠之处。Nattinger和De Carrico (2000) 把程式化语言按结构分为四类:1) 聚合词语, 即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 像独立词项一样使用;2) 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 包括谚语、警语和社交公式语;3) 限制性结构短语, 指固定词语构成的短语框架, 具有一定的可变性;4) 句子框架型结构, 特点是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结构, 具有较强的可变性。这一分类体现了词汇和句子的不同层面, 以及程式化语言的可变性和连续性, 比较权威且具有代表性。

2. 国内外程式化语言主要研究成果

2.1 程式化语言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对程式化语言的理论研究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廉洁 (2001) , 吴静, 王瑞东 (2002) 介绍了英语程式化语言的定义、种类及其主要特征, 并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词汇短语的作用。谢军 (2001) 研究了英语套语这一非常重要的言语材料, 探讨其语用功能, 认为套语在话语交际中具有规约性和复现性的明显特征, 套语的使用对语境有提示功能, 有助于实现社交目的和语言习得捷径化, 遵守会话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套语使用中十分重要。常晨光 (2004) 探讨了公式性语言在交际中的两大功能和语言使用中公式性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黎宏 (2005) 研究了词汇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讨论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词汇法对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启示和意义。戚焱 (2005) 从预制语块的定义和分类出发, 探讨了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王立非、张大凤 (2006) 对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涉及二语预制语块的本质与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Nattinger&De Carrco (1992) 、Grant&Bauer (2004) 从结构和功能上对预制语块, 即多词单位进行了分类。Wray (2002) 在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一书中对语块进行了统一全面的描述和解释, 并探讨了语块在词汇中的地位。从语言习得角度来说, Skehan (1998) 指出, 二语学习者通过两种途径发展中介语, 规则学习 (rulebased learning) 和范例学习 (exemplar-based learning) , 而范例学习就是预制语块的构建。Wood (2001) 提出一种“以自动加工和提取常备预制语块为中心的”流利表达模型, 该模型认为, 预制语块单位只不过是两个相邻停顿之间的序列, 多词单位语块可以不受短期记忆容量和规则配置控制的约束而产出话语, 对表达的流利度十分重要, 因此, 语块习得要强调自动化。从本质上讲, Wood提出的强化训练模式与Ellis (1994) 提出的二语流利度是建立在加工众多预制语块基础上的观点完全一致。Ellis (2002) 提出的“从惯用法开始, 经过小范围的模式, 再到结构”的习得顺序, 指出就外语学习者而言, 惯用表达在初始阶段并不凸显, 在以后的习得阶段也并没有消失。Prodromou (2003) 指出, 提取与修改语块是本族语者共有的元语块意识和能力, 反映出他们有一个预制语块体系。

2.2 程式化语言的实证研究成果

许多强调程式化语言重要性的学者 (Pawley和Syder, 1983;Nattinger和De Carrco, 1992;Weinert, 1995;Wray, 2002) 指出了二语学习者语言程式性知识的欠缺, 倡导重视程式化语言。Renouf和Sinclair (1991) , Altenberg和Granger (2001) 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认为, 那些出现频率高, 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 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和搭配熟练度, 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构成的。Liontas (2002) 对60名成年美国二语学习者问卷调查其对学习成语的动机和态度, 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对预制语块的学习持积极态度。尽管如此, 对程式化语言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 比如Howarth (1998) 从语法角度把程式化语言分为三类, 二语学习者只能感知和使用, 运用传统的语法学方法证明对成语和有限搭配的了解甚少。Hsu (2002) 探讨了词汇搭配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和搭配熟练度, 9名台湾大学生参加了实验, 研究发现词汇搭配能力受到课堂教学、学习经历、学习动机、母语/外语差异、习语性、搭配成分的语言形式复杂性和搭配要素频率的影响, 但这一研究样本较少且仅局限于词组搭配的研究。Viviana Cortes (2006) 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程式化语言序列类别———词束教学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证实了学生对词束的意识和兴趣有所提高, 却未能发现这一教学法与学生写作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我国国内, 许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论是在口语交际还是在书面表达中, 程式化语言均占有较大比例。刁琳琳 (2004) 利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证明了学生运用词块能力和语言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 发现中国学习者语块能力总体不容乐观。黄强 (2002) , 濮建忠 (2003) 研究证明了词汇搭配, 证明搭配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叶云屏 (2002) 按照用词、语言和句型结构三类对英语专业二年级49名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学生在语法结构和遣词用字两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研究建议写作教学要抓好词、句两个环节, 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戚焱 (2005) 分析了程式化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 并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些观点。丁言仁、戚焱 (2005) 将口语和写作放在同一研究框架中, 探讨程式化语言知识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3. 程式化语言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程式化语言的研究对二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 语言交际主要建立在不同类别的程式化语言上, 语言使用者大量使用储存在记忆中的预制形式, 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数是在重复自己或者别人使用过的;第二, 程式化语言具有固定性和半固定性, 在多数交际场景中是可预料的, 因而可以被熟记;第三, 程式化语言通常是较大的词汇构块, 有时甚至是整个句子, 比单独记忆词汇更容易, 具有“记得多、记得快”的优点;第四, 程式化语言内部的结构和意义联系也可以帮助记忆和回忆, 即使是一些内部结构有所变化的框架型结构, 其中的变化也非常有限;第五, 某些交际策略是通过程式化语言实现的, 程式化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使用还不能创造性地说出的惯例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 从而提高交际策略能力。

迄今为止, 程式化语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由于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 本领域研究仍称不上彻底完备,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往往冠以不同的标签, 而这些标签的所指又常常互相重叠;对程式化语言的定义, 分类和界定也不尽相同。但是, 对程式化语言的种种研究仍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点:1) 多词词串或组合;2) 以整体形式使用或提取;3) 可分析但习惯性地不去分析其结构;4) 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地道性。近几年来国内外程式化语言的研究对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程式化语言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程式化语言习得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涉及程式化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分类、国内外程式化语言研究文献的历史性回顾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讨论中对有关问题进行评述, 并指出程式化语言研究的不完备性以及共同特点。

关键词:程式化语言,语言习得,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常晨光.公式性语言的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2) :7-10.

[2]丁言仁, 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49-53.

[3]王立非, 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5) :17-21.

[4]吴静, 王瑞东.词块——英语教学有待开发的资源.山东外语教学, 2002, (3) :66-70.

程式语言 篇2

说了不少,才真正到了写作程式的时候,运用指令就相当于写程式,只是,在运用指令前,一定要充份t解一应相关的课题。否则,应用指令如同和稀泥一般,堆砌出一团可以运作的成品,我个人不认为那能叫做「写程式」,充其量只是涂鸦罢了。

一、暂存器安排

因为暂存器不足,必须事先安排妥当,才能有效应用。

再以前例说明,需要安排的因素有:

1,字形大小:此项有两个变数需要安排,一是横向之始、终值;另一是纵向之始、终值。因为在设计之初,我已经考虑到极限值的问题,将上限定在256点,恰在一个字元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把横向始值放在暂存器BL中,终值放在BH,而纵向始值放在DL,终值放进DH。

2,笔画粗细:有四个变数值,放在CL中,并使CH为0。(这点相当重要,为了精简和效率,最好有一个暂存器为0)

3,字码送入:在始存器SI中。

4,字形输出:在终存器DI中,根据BX及DX值求得。

二、程式规格

第二章第四节已介绍过,在此从略。

三、程式及说明

------程式部份---------说明部份----

1:;;;;;;;;;;;;;;;;;;;;;;;;;;;;;;;;;;;;;;;;;;;;;;

2:;功能:仓颉表格码绘图用。“;”后,皆为注解。;

3:;输入参数:DS:SI=字码(1-2码),=0为终止。;

4:;BL=X1BH=X2;

5:;DL=Y1DH=Y2;

6:;CX=笔画粗细值。;

7:;输出结果:点阵在ES:DI中。;

8:;破坏暂存器:全部。;

9:;;;;;;;;;;;;;;;;;;;;;;;;;;;;;;;;;;;;;;;;;;;;;;

10:CCODIN:;字码输入

11:LODSB;取一码以作图

12:MOVCL,AL;取粗细值

13:INCAX;调整码值

14:ANDAX,001EH;24个有效双数值

15:PUSHBX;保留后用

16:PUSHDX;同上

17:MOVSI,AX;AX不能间接定址

18:ANDCL,07H;有效值

19:CALLCCODTB[SI];假设CS=DS

20:POPDX

21:POPBX

22:JMPCCODIN;本程式主流程

23:CCOD00:;CODe为码

24:ADDSP,6;本程式为子程序

从认知的角度谈程式化语言的利弊 篇3

Wray ( 2000) 指出 , 在处理某种意义表达时 , 一个语言社区似乎有某种优先考虑的“默认形式”。这种“默认形式”常具有程式性或预制性, 是地道和流畅表达的关键。语言使用者即使在有限时间的压力下, 也能以整体的方式提取无需经过语法的分析和生成, 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

诚然程式化语言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于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优点, 如果考虑语言和认知的动态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局限性, 我们不难发现程式化语言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因此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程式化语言的优点, 同时注意其发展所面临和可能导致的弊端, 旨在充分发挥其在表达中的准确性, 地道性, 流利性以及省力性。

一、程式化语言定义及分类

在程式化语言的理论研究方面 , 由于涵盖范围和研究侧重点不同 , 迄今为止其定义并未能达成定论。反而生成了大量术语, 如多词单位、程式、搭配、预制模块、词块等 (Weinert, 1995) 。

Wray (2000) 对程式化语言做了如下定义 : 一个存储在大脑中的整体预制块 , 在使用时从记忆中被整体调用 , 而不是按照语法规则产出或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由词汇构成的语串。De Carrico和Nattinger (2000) 认为程式化语言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 , 是一个完整的词汇 - 语法单位。胡壮麟 (2004) 也指出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 , 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语和价值标准。

鉴于程式化语言的可变性和连续性, 在本文的讨论中, 笔者倾向于采用Nattinger和De Carrico (2000) 的结构分类 :

(1) 聚合词语 , 即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 , 像独立词项一样使用, 如“严格意义上来说”。

(2) 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 , 包括谚语、警语和社交公式语, 如“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3) 限制性结构短语 , 指固定词语构成的短语框架 , 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如“越……越……”

(4) 句子框架型结构 , 特点是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结构 , 具有较强的可变性, 如“尊敬的各位……”

二、程式化语言的优点

(一) 增强记忆能力

程式化语言以词语组块为单位大量存在于人们的记忆系统中, 是一种固定或半固定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信息加工单位, 这些词语组块通常蕴含比单个单词更大的信息量, 更有利于交流表达的顺利进行, 能够被长时间存储, 并在需要时整体提取。

无论是在交流, 听力, 写作还是其他任何涉及记忆力的领域中, 我们都会倾向于调用存储于我们大脑中现成的或者预制的语块, 而不是重新构建话语模块 (罗文 , 2008) 。因此, 程式化语言通常频繁地使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不断加强大脑的存储和提取能力, 增强记忆力。

此外, 在人类记忆系统运作方面, 程式化语言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长时记忆。相对于短时记忆来说, 长时记忆涵盖更多知识和信息量, 存储时间更为长久, 存储信息也会更加系统化。散存于大脑的知识点通过程式化语言的排列更有利于存储和提取工作的开展。

(二) 加速语言处理能力

Pawley & Syder (1983)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 讲本族语言的人在表述类似经验或者动作时的流利程度明显高于讲异族语言的人。这样的现象应该归因于他们称之为“本土语言流利性”。

程式化语言通常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 并且每个程式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可作为基本的语言单位被提取, 使用时必然能减轻大脑处理的负担 , 从而确保大脑的迅速反应, 明显加速了整个语言处理过程。

在运用时, 人们只需要从大脑中提取现成语块而不是重建整个句子框架 ;在理解时, 存储于大脑中的预制语块也可以帮助理解者快速理解这一类的语块在人际交流中所预示的含义, 大大降低认知压力, 节省信息处理的时间和注意力 (周群, 2009) 。

(三) 加大表达准确度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 语言的准确程度并不在于学习者大脑里储存了多少词汇与生成性语法规则, 而在于人们大脑里储存了多少语块。程式化语言的使用具有复现的特征 , 像“你好吗 ?”“吃了吗 ?”等问候语复现的频率非常高 (Weinert, R. 1995) 。高频率的使用能让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中产生自然应激反应, 根据不同交际对话环境, 在大脑中自动选择合适的程式化语言模块, 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从实时语言处理的角度来说, 程式化语言的使用对于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来说都具有相当大作用。例如许多谚语的使用既能让说话者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能让听话者准确地抓住说话者的意图。

(四) 遵循省力原则

语言使用者在面对语言处理负担时 , 自然会想方设法寻求简化手段。程式化语言就正是语言处理的捷径。正如索绪尔所言 , 当一复杂的思想由一连串的很常见的有意义的单位表达时 , 大脑会放弃分析而走捷径 , 将该概念由整个符号串来表达。

程式化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语言框架, 因此当我们想表达任何想法或者观点的时候都无需再花费力气从头生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在语言处理过程中无疑遵循了省力原则。省力原则是指人类在运用和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倾向于省时省力的方式, 摒弃耗时耗力的方式。程式化语言是存储在大脑中的整体预制块 , 在使用时从记忆中被整体调用 , 最小化了说话者表达的耗力以及听话者理解的耗力。

三、程式化语言缺点

(一) 违背语言与认知的动态本质

语言和认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语言表达及其概念, 我们已经知道语言主要是由此及彼, 由外在到本质向我们描述未知的事物 (F.Ungerer, H. J. Schmid, 2011) 。语言从无到有, 从原始到现代, 始终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认知和语言相同, 也是动态的, 变化的, 发展的。一方面, 不同的语言社群使用不同种类的语言, 自然产生对世界不同的认知 ;另一方面, 通过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世界又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 胡壮麟 , 2004) .

然而, 程式化语言作为一种预制的语言序列, 以整体的方式存储于人类的大脑, 在运用时从记忆中被整体调用。也就是说程式化语言例如谚语, 社交语, 特定句子框架结构一旦形成, 会被频繁使用于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 具有很大程度的稳定性。随着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历史的程式化语言有可能不再符合某些特定场合, 阻碍彼时交际的正常顺利进行。

(二) 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

程式化语言凝聚了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历史结晶。不同的历史经历, 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也就赋予了每一个国家对于同一事物的独特的认知。尽管程式化语言在话语交流中频繁地使用, 但是文化差异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被纳入考虑范围。

张忠梅 (2004) 提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各自较稳定的一套说话规约或习惯。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母语文化等有关的语用知识对其他语言中语用信息的理解、生成及习得产生影响的现象称为语用迁移。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如中文里面说“挥金如土”来表示花钱大手大脚, 译作英文时却要用“spend moneylike water”而不是“spend money like dust”。再如英文里面“to eat crow” ( 吃下乌鸦 ) 意为被迫收回自己的话, 在这里“crow”不能被任何其他的动物所代替 ;再如表示接受表扬时, 英国人一般会说“Thank you!”, 中国人则会谦虚地表示“哪里, 哪里”。

如果不考虑文化上的差异, 我们习惯于按照母语的方式的思考问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下, 程式化语言的负迁移就会很容易诱使我们陷入跨文化交际失误中。这正是我们未来对程式化语言的研究应该纳入考虑的潜在问题。

四、结论

程式化语言作为话语交际与语言处理的一项基本单位在表达的准确性, 地道性, 流利性以及省力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应当注意其相对稳定的本质所面临的弊端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的交际失误, 在以后的程式化语言研究中添加语言, 认知, 文化因素考虑。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程式化语言, 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话语交际服务。

摘要:程式化语言作为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一种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表达式, 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程式化语言的优点, 同时注意其发展所面临和可能导致的弊端, 如违背语言与认知的动态本质, 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等, 旨在充分发挥其在表达中的准确性, 地道性, 流利性以及省力性。

关键词:程式化语言,认知角度,优点,弊端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2004) , 《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罗文, (2008) , 国内外英语程式化语言研究综述, 《文学语言学研究》, 11:49-51.

[3]Weinert, R. (1995) .The rol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review.Applied Linguistics, 16 (2) , 180-205.

[5]张忠梅, (2005) , 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8-91

[6]张忠梅, (2004) , 从认知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程式化语言, 《宜宾学院学报》, 6:142-144.

成功方程式 篇4

稻盛和夫总结出一个“成功方程式”:

成功=人格、理念×能力×努力

按稻盛先生的解释, 这个方程式中的“能力”, 主要指先天的智力和体力。这种能力的个人差别, 用0到100分来表示。“努力”, 因人而异, 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汉, 有忘我工作的模范, 也用0到100分来表示。但“努力”与“能力”不同, 它不是先天的, 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

稻盛先生举例说, 一个天资聪明又很健康的人, 如果他的“能力”可打90分, 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 “努力”只有30分。那么两者之积:90×30=2700分。而另一个人天赋差些, “能力”只评60分, 但他笨鸟先飞, 特别勤奋, “努力”可打90分, 这样他的乘积为60×90=5400分。后者得分比前者高一倍。这就是说, 天资一般而拚命努力的人, 可以比天资优良而不肯努力的人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然而, 最重要的是“人格、理念”, 它是矢量, 有方向性, 对它的表示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一个人能力强, 也很努力, 但他一味以自我为中心, 损公肥私, 损人利己, 或者理念错误, 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数, 并可能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害。这样的例子, 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稻盛说, “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但令人遗憾的是, 有许多人却不太明白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人格、理念”, 即哲学。对此, 稻盛用他的亲身经历作过说明。稻盛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到处受挫。当时的日本, 没后台、没后门, 有证书也难就职。屡屡碰壁之后, 他不免自暴自弃。他想, 既然这个社会如此不公, 穷人得不到照应, 没有出路, 还不如干脆投身黑社会, 或当个“义贼”算了。后来他说:“如果当时我真的参加了黑社会, 或许就成了略有名声的黑帮头目, 因为我有不亚于他人的热情, 也并不缺少能力, 但这个想法是反社会的。若真跨出那一步, 我的人生必将呈现很大的负值。”

如果看看社会上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看看那些才智过人却无出息或者昙花一现的人物, 就晓得稻盛先生说得多么正确, 多么深刻, 多么一针见血了。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时候事情本身很简单, 但因为当事人有私心, 又要掩饰私心, 于是就掩饰真相, 事情就复杂化了, 变得扑朔迷离, 叫人弄不清, 人际关系也因此复杂起来, 变得棘手, 难以处理。而一个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的人, 不受私心蒙蔽, 就容易看清事实真相, 看出事物规律, 并勇于按事实、按规律办事。这就是说, 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是。

一个才能出众而又不懈努力的人, 可以积聚很大的能量, 但这能量如果没有人格来管住, 就可能制造灾难。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作巨轮的发动机, 那么人格就是巨轮之舵。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还是倒行逆驶、冲向冰山暗礁, 关键全在控制发动机方向的人格之舵。

然而, “人格、理念”是变数, 它既能变好也能变坏, 既能提升也能下降。“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说的是受人影响使自己的“人格、理念”得到提升。我们看到许多落马的高官, 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大凡这类人有能力, 肯努力, 会办事, 因此才脱颖而出。但是, 地位上升, 权力大了, 威信高了, 所有这些既可当作更大贡献的宝贵资本, 也可当作为非作歹的方便条件。也就是说, 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力、威信达到一定程度时, 他就站到了常人不遇的风口浪尖上了。如果这时人格动摇, 一念之差就会一落千丈, 从功臣变成罪人。因此, 一个有本事的人, 尤其在有了权威、春风得意时, 第一要谦虚, 第二要有感激心态, 第三要有知足意识。人有私欲, 不能否定, 但听任私欲膨胀就不正常。“良田万顷, 日食三升;广厦万间, 夜眠百尺。”知足是睿智。与其追求虚荣, 过度挥霍物质财富, 不如获取精神的升华和心灵的安宁。那才接近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稻盛先生说:“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 不间断地提升理念的每一天。”强调高尚人格, 强调提升理念, 并把这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 乍看似乎近于迂腐, 但其实这才是我们摆脱烦恼、预防人生危机的最有效的办法。

感悟表演程式的运用 篇5

现在的演员文化知识较高,对一些戏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当然更善于分析了,所以说明理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功底。

对于表演程式能不能掌握运用,要看功底的深浅高低,有的时候能讲的头头是道,想到那里却做不到哪里, 一上了舞台就表现不出来,问题就在功底。

老前辈艺术家说:“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打功底就是要苦学苦练,没有捷径可走,步法、身段、眉眼等……表演程式,只有通过刻苦锻炼才能获得在舞台上用起来得心应手。

各个剧种流派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剧目,他们凝聚着前辈艺术家艰辛的劳动,展示了各个剧种传统技艺的精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人情事理,根据自身条件结合角色,具体运用变化发展,这就是死学活用。我们这里又说了,关键在功底,搞艺术没有厚实的基本功而讲活用, 没有丰富的积累而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总之演员演戏必须精研戏情戏理,同时对基本技术掌握很好,才能创造出真实生动的,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来。

“戏不离技,技不离戏”,所谓“技”就是艺术表现手段,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唱、做、念、打凡是演戏都离不开这些表现手段,但到具体的每出戏里是各有侧重的,如唱功戏、做功戏、讲口戏、武打戏就着重在一种手段的尽情发挥,但唱、做、念、打对演员的训练来说:都是同等重要。我以为唱要韵味十足,惹人喜爱、清脆圆润、高低柔软腔随字转,字正腔圆,抑、 扬、顿、挫。

“念” , 讲究口锋,口纲、讲出人物传出神情。“打” 要干净利落既惊险又轻松,唱、做、念、打都应该符合,“稳、准、美的要求。戏曲艺术如果不在这几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那就丢掉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观念。“戏不离技”,往往出在表演上,熟练的掌握运用程式,能有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绝技,这是前半句话。“技不离戏”的意思凡是,戏非要技术技艺不可, 但是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后半句技不离戏,我们演戏是为塑造生动的形象,一旦脱离了剧情人物去要一通技巧,观众会觉得是在看杂技,表演缺少人物缺少情感不行。

一般来说:“戏不离技”属于掌握戏曲的基本技巧, 特别是熟练地掌握表演程式。“技不离戏”属于精研戏理, 是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问题,应该说:“技巧不在乎多, 而贵在精,精者、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也”。

“程式”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程式的艺术在戏曲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魅力。表、音、美、服、 道无不程式的祥云笼罩之下而变的熠熠生辉。另一方面, 程式容易把戏曲表演艺术引入围城,受益于程式,也受制程式,继承容易发展艰难。是死在一成不变的程式里, 这也是戏曲表演中挥之不去的迷雾。戏曲表演的传承是行当划分,技巧训练而构成的,其演员的表演素质也同样被训练和定型,于是戏曲演员掌握了习惯性,技术性的程式技巧。

既有规范,又有自由。规范是虚心学习和严格掌握传统的表演程式和技巧;自由是根据时代特点人物塑造及剧情开展的需要,进一步去灵活运用和发展传统的程式和技巧,发展创新精益求精。

论程式与舞台表演 篇6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戏曲表演要创新、要突破, 它须要我们后人的不懈努力。艺术的表达方式是多元化的, 在表演中把生活中的生态化经过艺术加工来表现你的感受、表现你的希望、表现你的想法, 那才是真正的有内涵的、有灵魂的表演, 演员要学会戏中品戏才能演好戏。

戏曲舞台的表演是夸张的、综合的。它的唱、念、坐、打是与音乐、舞蹈、美术糅合在一起的, 在这里音乐、唱腔始终是一台戏的主导音素。人物情感的表现与内心活动的表现, 还有人物道白与无声道白都是具有很强的乐感与节奏。戏曲表演的形体动作、造型、都要追求舞蹈化、美感, 这些都是戏曲舞台表演的特点。

歌舞化的艺术表演体现在戏曲表演得很多方面, 无论是喜、怒、哀、乐, 还是内在情感都不例外。如水袖、髯口、雉尾等组成的各种程式化动作, 这些动作本身就是舞蹈化的表演方式。从而把视觉舞蹈化、使歌舞结合、唱腔念白相融一体, 使原本生活的生态化经过加工使之美化, 戏曲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反应社会生活、表现人物的。舞台上的歌舞化、程式化表演, 既有音乐舞蹈的音乐性, 又有故事发展的戏剧性, 但不论是音乐性还是戏剧性, 这一切都是戏曲的一种写意艺术, 都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这种写意性给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从塑造人物来看, 演员要以形传神, 用规范的程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形、神兼备的表演使观众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其人物思想、性格与内心变化。

戏曲演员在表演时, 既要能入戏又要表现优美的技艺。归根结底演员只有掌握了熟练的技巧、技艺才能在表演中获得创作的自由。我们每一名戏曲演员都要做到真听、真做、真想, 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外在形体来刻画人物、深入人物来创造表演空间。

演员要把程式表演练为自己的“第二天性”才能真正地做到形体的真实解放, 在表演时才能专心的深入角色、体验角色。

杰出的艺术出于杰出的心灵, 只有处理好技巧、情感表现的关系才能“走进去、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完美的创造和营造出充满理性的审美空间。

求解“奥康国际化”程式 篇7

Going global and being truly globalized have become the priority of Aokang's strategic plan.

“从内销看, 奥康在国内市场的网络已经做得很全了。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就必须走国际化。奥康的目标就是要做世界级品牌, 我们也有实力做得到。”

很显然, 在成功登顶中国鞋王之后, 对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来说, “走出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已成为首要的战略选择。

“国际化是一种综合标准, 不是说你到国外去卖鞋, 就是国际化, 或者说你的品牌到了国外就是国际化了。国际化必须有国际化的实力, 硬软条件都要具备。国际化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营销网络走出去;第三是品牌走出去;最后, 是整个民族工艺走出去。”

相比于海尔、联想和TCL大张旗鼓的走出去策略, 在规模和路径上更强调一步一个脚印, 稳扎稳打的奥康, 对于“国际化”似乎更有自己不一样的诠释。

国内先“称王”

“不是说奥康一定要做行业老大, 而是我们认为, 奥康在踏出国门之前首先应该把国内市场做得更大, 这是我们全球化的基础。”

为此, 奥康打出了“全力打造第一品牌”、“形成区域垄断市场”的口号。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提高品牌影响力, 奥康斥资5000万元以奖励那些在扩大营销方面贡献卓越的代理商, 这对奥康形成区域垄断市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品牌, 一流企业卖标准”。为了形成独有的品牌竞争力, 奥康除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外, 还主动参联姻万利威德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 同时还积极参与皮鞋行业标准审定工作, 把先进的制鞋技术融于标准中, 为提高奥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外, 奥康还有针对性地收集国际、国外标准, 全面推动企业采标工作, 用国际、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产品质量, 这对全面提升自身品牌内涵、加快接轨国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鞋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想要继续做大做强, 避面出现发展瓶颈, 就必须让产业链得以延伸, 从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联盟过渡。因此, 在完成原始积累后, 奥康开始了国内产业链布局。

2003年1月, 奥康10亿元挥师西进, 与璧山县政府签订联手打造“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的协议, 利用西部, 抢先发展, 在国内市场为自己的发展营造新的有利空间。2007年8月, 奥康挥师南下, 与有着"中国皮具之都"之称的广州花都狮岭镇签约打造“国际时尚皮具城”。短短5年间, 奥康后就先后完成了“西部建都”、“中部兴街”、“南部造城”的产业布局。

数据统计, 目前奥康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省级公司、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而按照王振滔的计划, 奥康要在全国打造100条步行街, 联盟100个品牌, 同时, 每条街上将开设奥康5个鞋类品牌的专卖店。

“当我们把国内的专卖店铺设到10000家的时候, 那我们的品牌经营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王振滔对此充满信心。

“借道上路”

“只有积累了足够经验, 才能把品牌推出去。奥康目前所取得的地位只能说明已经学会了在河里游泳, 奥康以后还要更好的在大海里游泳”。王振滔在谈到奥康的未来时, 不加思索的用了这样的比喻。

而王所指的“积累足够经验”, 除了做强做大, 练好内功, 完成对国内市场的主导外,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世界级品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懂得国际化运作的规则, 依靠市场规则来支配自己的运营。

正因为如此, 在许多人都在为中国制造业OEM忧虑的时候, 奥康却依然“执迷”于为国际上最顶级的品牌生产鞋子。“我们给世界顶尖品牌做OEM, 正好可以获取大量时尚信息, 知道国际流行趋势。是一种挺好的学习方式, 有何不可?”王振滔这样解释OEM生产的好处。在他眼里给国际品牌做OEM只是一种过渡、一种学习, 但绝对不是永远。

“我们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不是简单代工。而是在品牌、研发、渠道、推广等方面都有合作。这些国际品牌借助我们的营销网络在国内落地。我们也借助这些品牌的营销网络把奥康的鞋子销售到各个国家, 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我们与它们的合作, 这些方面的经验对我们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发现了更好的老师, 我们也会选择更好的老师。奥康一定要做世界级品牌, 到那个时候, 如果必须放弃OEM的利润, 我们也决不含糊。”

2008年1月8日,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奥康和万利威德 (VALLEVERDE) 签订“盟约”。这意味着奥康在国际化的征程中又有新的突破。

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 奥康集团取得万利威德全球品牌经营权, 其全球品牌营销全部由奥康负责运作。生产和销售也均由奥康独立负责。而万利威德方面, 其负责提供产品研发资源以及技术和法律方面的支持, 协助奥康集团在其意大利总部成立产品研发中心, 并提供场地、设备和制作资源。开发成果双方共享。

在熟悉奥康的人士看来, 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是奥康集团国际化战略升级的需要。“借此奥康已经获得万利威德在全球2300多家连锁形象店的销售渠道, 但也许最终获得整万利威德品牌, 才是奥康此举的最终目标”。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对此也毫不掩饰:“我们希望从先期的合作开始, 到最终控股51%, 真正进入欧洲市场。”

而这还不是王振滔的最终目的, “未来5—10年内, 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一些顶尖鞋类品牌将为中国鞋企所兼并”。奥康的胃口很大。

深耕国际产业链

客观地说, 近年来奥康一直都在创造营销奇迹, 但在国际市场, 尤其是高端消费市场上, 很多人还都不知道奥康。而国际知名品牌的形成主要依靠两个方面, 一个是历史文化, 一个就是销售方式。对奥康而言, 前者无法一下子创造出来, 因此, 要打造国际化品牌, 必须在销售方式上与国际接轨, 形成一套反应灵敏、服务周到的国际化销售网络, 培育良好的终端市场,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 让品牌逐渐成长为世界名牌。

为此, 奥康先后投入2亿多元引进了30条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 同时, 在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及意大利米兰设立三个鞋样研发中心, 每年开发出数千个鞋样新款, 引领鞋业发展的时尚潮流, 确保奥康品牌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此外, 奥康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建立了五大销售中心, 成立了专门面向海外的进出口公司, 产品的销售触角已经延伸到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沙特、德国、西班牙、南非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3月25日, 奥康在印度的第一家专卖店在宝莱坞明星们的簇拥下开业, 这是印度第一家中国鞋品牌专卖店。这就意味着在成功进入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后, 奥康已经谋划了世界1/3以上人口的鞋类市场。而算上此前已经开拓的“处在国际时尚前沿”的欧美和香港等主流高端市场, 这就说明在完成由传统制造向市场营销的转型后, 奥康已经开始了向“设计研发”的大踏步迈进。

“定制时尚”

王振滔认为, 全球化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营销网络走出去;第三是品牌走出去;最后, 是整个民族工艺走出去。“不但要去迎合国际的市场, 重要的是要让中国的产品去引领国际潮流, 成为时尚的风向标。”

显然, 奥康从全球制鞋行业产业链重组中分享制造机会后, 更谋划在设计上获得追赶欧洲的时尚先锋的机会和途径。

为此, 2007年奥康将国际研发中心从并非时尚前沿地的温州瓯北迁到了东莞, 目的就是为了更靠近这个中国南方制鞋工业之都。

全球时尚行业的时尚潮流很多自英国发端, 经过法国和意大利的演绎后便会进入亚洲, 日本和韩国对国际名牌的嗅觉最为敏锐, 接下来的一站就是东莞。在这里, 时尚信息会以极快的速度转化而成各行业最时髦的产品。

“我们会把东莞作为扩大国际化接单的窗口”, 奥康国际研发中心副总监顾枫说。“东莞很特殊, 版型出来后样品的确认及试穿, 外商都会要求在东莞完成。尽管他们对我们的三大生产基地都非常满意, 也认为那里的设备和工人技术都是国内一流, 但是他们就是要求我们在东莞搞研发中心, 而不愿意在温州。”

东莞是中国制鞋行业接受世界信息的第一大枢纽, 但意大利更接近时尚起点。为了更快拿到第一手翔实资讯, 奥康在米兰附近的传统制鞋小镇维吉瓦诺设立一个研发中心, 从这里请来设计师、工艺师在温州与意大利之间往返, 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理念和款式带去温州, 供奥康的设计师进行一轮重新整合。

只有看清需求, 把握流行趋势, 并通过研发部门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才能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弄潮儿。在这方面, 奥康已经找到了路径。

文化引领

“国际化必须有国际化的实力, 硬软条件都要具备。从软的角度来讲, 必须有自己一套的企业文化, 超前的文化理念, 能让国外的员工服你, 让他们服你首先要认同你的文化, 如果不认同你的文化的话, 国际化怎么走?”

因而, 在王振滔的眼里, 对外籍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拓展训练, 让他们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海外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三会:会走路、会说话、会用脑。”奥康集团人才资源中心负责人解释说:“会走路”就是会开车, “会说话”就是流利地讲英语, “会用脑”则是精通电脑。“总部的使命是负责把奥康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所有海外员工, 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导。”

“奥康海外公司100%聘用的是当地精英人才。我们在海外优秀的本土团队使奥康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当地市场的首选品牌。”对于海外公司的员工, 王振滔信心十足。

从区域型企业变成国际化企业, 需要干部承担更大的责任。于是, 顺应形势要求, 2007年1月, 奥康大学正式成立。“为什么我们要请北大、人大乃至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的教授来为奥康的管理干部授课?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正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要将企业做强这是我们的必修课”, 江兴华的回答简洁而明确。在奥康, 江兴华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 同时兼任奥康大学的执行校长。

“其实, 换个角度来想, 将名校的教授请来奥康大学当兼任教授, 也就等于多了许多顾问同时用他们专业的眼睛来关注奥康。他们可以凭籍对奥康的理解开出最合适的课程和书单, 这无疑进一步保证了奥康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虽然文化的成效是缓慢的, 但它却是全球化的根本。因而, 当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纷纷围猎中国精英人才以实现其在中国的本土化时,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同样将目光和触角延伸到海外当地市场的高端人才。事实上, 聘用国外精英人才为其服务, 正是奥康成功展开海外扩张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

奥运助推

“很多人认为拿到奥运皮具供应商仅仅是一块合作的牌子而已,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借奥运行销可以获得超值回报。有奥运这个平台等于帮你做了一道宣传, 所有杂志、刊物和网站上就已经做足宣传。我们也会用好这个机会全方位宣传自己。这是一个大活动, 不是一块牌子。从某种意义来说, 奥运其实也是公关的好机会”。

在王振滔的计划里, 借力奥运, 不仅是奥康超越国内市场同质化的机会, 更有助于其把自己的品牌从“国内知名”推向“国际美誉”, 实现在国际市场上质的飞跃。

“鞋业只有两家企业与奥运合作:阿迪达斯与奥康。我们印度的员工就知道, 和奥运合作的企业不是小企业, 也不是一般的企业。我们就需要把奥康的企业文化传递给所有员工。要知道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 耐克正是通过参与这届奥运会, 从一个行业新秀一举超越了当时的行业老大阿迪达斯。”这是在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后, 经常被王振滔在不同场合提到的一段话。

“奥运精神跨越国界、跨越语言, 这无疑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的绝佳机会,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奥运会不仅会打响一大批明星运动员的名字, 更会打响一大批中国品牌的名字。”王振滔对于的奥运营销战略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随着奥运的越来越近, 全民的参与力度会越来越大, 世界注目的焦点也在其上, 这对企业美誉度来讲, 也是提升很快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永这样评价奥康成为奥运皮具产品供应商后的意义, “奥康与奥运的结缘, 宣扬不分国界, 不分种族的关怀, 有利于其皮具产品更广泛的融入到世界人民的生活当中, 在世界上确立了其品牌地位。”

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营销最大的困难在于建立国际品牌。奥康借助奥运平台的战略举措, 无疑是营销国际化的理想途径, 这将极大地提高奥康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奥康的目的还远不止于此。

上一篇: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下一篇:压力容器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