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写作

2024-10-22

农村写作(通用12篇)

农村写作 篇1

当今农村作文教学方面的窘境有:一是农村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 写文章往往感到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总觉得作文是件头痛的事,作文时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原因是他们腹中空空,缺乏作文素材,对写作不感兴趣,当然难以写出好文章来。二是教师的原因,信息量的不足,培训不重视,上级管理部门分配资源失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不到位。有的农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使得农村学生负担重,缺少正确的方法,没有有效利用好农村大好天地,未能使得学生精心、细心观察农村生活,使得他们慢慢丧失了观察力和创新力。三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功利性,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新课改的春风难以吹入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分数,淡化素养;强化自我感觉,忽视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知识传授,漠视道德熏陶,更忽视内在能力。四是学生的区别,同龄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交流环境不同,城市孩子接触面广,与外交流多,在写作能力上胜人一筹,所以,农村孩子与同龄城里孩子也就存在着的明显差异。

笔者多年从事农村教育,不断思考农村孩子的写作问题,如何寻找到真正属于农村孩子的写作乐土,让农村师生共享作文教与学的快乐,点燃创作热情,成就孩子创作的喜悦。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厚积薄发,在阅读中成长

(1)阅读书籍,诱发学生写作的天赋。我们教师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名著、励志等有积极意义的书籍,从而了解各方面的丰富的知识,让学生们在阅读欣赏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从而诱发学生写作内在天赋的迸发。1引导学生阅读,打开兴趣的大门。阅读,能让孩子与作者进行交流,坚持阅读能让孩子不断增长见识和才干,用心坚持阅读能让孩子慢慢聪慧。农村孩子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更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城乡差距提醒我们教师更关注孩子在阅读上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农村孩子特点的书籍,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内容、知识和方法,或提高素养,或增长见识,或学会欣赏,或学会借鉴。这些都必将对小学生写作天赋的挖掘和身心成长有极大的帮助。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内心希望去阅读。我们可以有耐心地读书给学生听,我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2采用竞读方式,激起阅读层层浪。虽然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门已经打开,但是他们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意志力不是很强,时间长了,如果不及时进行巩固深化,学生的兴趣就不能保留较长时间。但是他们好胜的心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又是学生的主要特点,鉴于此,我们只要适时穿插竞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先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书香校园”读书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读写大赛”,班级建设“图书角”,组织“阅读沙龙”,进行“阅读推荐评比”。通过一系列比赛活动,有效激发农村孩子在阅读上的天赋和热情。

(2)阅读生活,学会生活加强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品悟生活,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调动学生观察身边人、事、物,培养孩子思考的积极性。“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生活有心人。做到“细听静思,乐写勤笔”八个字。并有意识地创造条件组织活动让学生交流生活所见所思所写,让农村孩子知识共赏,快乐共享。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农村生活朴素神奇,农村自有农村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美丽神奇,人文底蕴丰富深厚,农村乡土气息浓郁芳香,都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广泛的作文原始材料。因此,我指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农村生活点滴,用耳朵去倾听农村特有音符,用心去感受农村生活的感动,使得农村中风雨雷电,瓜果蔬菜,树木稻麦成为孩子们观察思考的对象,成为孩子表达交流的原本,使得孩子在观察思考中学会生活,加强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并激发写作兴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安排学生在假期与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劳动,在不同季节安排学生留意季节变化,在不同天气,安排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云彩。

二、多形式摘记,在摘记中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把自己在阅读各种书籍时认为值得他们去记忆、感兴趣的字词或者句子随时抄下来,就是摘记。摘记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了真正激发孩子的写作天赋,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我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1天天摘。要求学生采用日记的方式,把当天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2带着目的摘抄。用这种摘抄方法是为了配合写作进行,假如要写一篇关于课余活动的作文,可以在之前要学生在心里想好将要写什么活动,然后再去查看与它相关的一些文章,与此同时把自己将用得上的词句段摘抄下来,以备写作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时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写作习惯

常年在农村教学的教师可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也就是农村的孩子们写作文的时候,选材过于单一、显得乏味。为了扩展孩子们的生活层面,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生活,我曾经做了下面的一些尝试。

(1)开展活动。例如,举行小歌手、讲故事、朗读、接力、篮球、拔河比赛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可以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通过远足活动,亲吻大自然的气息等,真正让学生玩得投入,说得津津有味,写得饶有兴趣。

(2)仿写训练。学生们如果阅读了课文里好的段落,就能多多少少领悟到里面的一些妙处。如果这时候再让他们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整篇文章,就会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天赋。我就是这样让学生努力做到结合相关的课文,理解这些课文的一些写作特点,采取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整篇文章。学生经常这样,就写得多了,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好起来,巧起来。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环境,积极地激发他们的智慧和调动他们感悟,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定会被点燃,并逐渐地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摘要:培养农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不断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前提。广泛阅读、多形式摘记、丰富活动是调动农村学生积极写作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学生,写作热情,智慧感悟

农村写作 篇2

允捧中学杨元

内容提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农村中学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的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未能流畅地表达,说话支支唔唔,支离破碎,写文章言不及义,文不对题。更有不少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头痛害怕,总觉得“笔不从心”,苦思冥想一节课,面前仍是白纸一张。这是因为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受所处的乡村大环境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的影响,其写作素材极其贫乏,写作视野极其狭窄,写作兴趣兴极其低下,鉴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探讨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角度来简论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培养训练

一、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学生所处的乡村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

1、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单调而简单,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他们的活动范围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枯燥,有的学生读中学了,甚至没有离开过本县乃至本乡镇范围,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无从知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局限。学生的课余生活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但因为地处农村不可能有什么新潮、时尚的东西去接受,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也不会活动,他们没有创意不会自己设计什么新花样、新东西。如果去掉他们手里的乒乓,篮球,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活动了。你看我们现在的学生课余怎么过?不是追追赶赶,就是打牌,看电视。除了这些好像再也玩不出什么招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①所以单调、简单、枯燥的生活不能提供给他们很多的写作素材。

2、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太少。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提出了如下目标:“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读好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就行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学生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以外再也没有一本课外书。就拿我教的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罢,共有学生118人,其中除教科书外有两本以上课外书的只有6人,有一本的只有16人,而且有的这些也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还有96人没有一本课外读物,那他们的知识面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得时候很难有好的佳句佳词.课外阅读的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3、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闭塞和缺失给农村中学学生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现在的农村还没有达到村村有宽带,家家有电脑的地步,学生还不可能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信息。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视,可以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许多家庭没有有线电视和卫星接受

器,无法收到很多频道,他们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和打牌,没时间,也没心思指导学生收看电视。根据调查显示:农村中学学生大多选择看国际国内动作片像《霍元甲》《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娱乐节目:《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或者看一些青春偶像剧像《青娃王子》《爱情魔法师》„„而且有些广告为了寻求广告效应,故意篡改一些词语像“默默无蚊、衣衣不舍„„”这些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甚至反过来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

(二)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使得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培养不当

1、作文教学的综合性被农村教师所忽略。作文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作文是全面运用语文知识的一项综合性训练,没有也不应该有孤立的作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语文的听、说读、写与阅读教学,单单去讲写作技巧和方法那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许多农村教师以为作文是九年级以后的事 情,七、八年级就不要求学生写、不教学生写,等到九年级开始作文时,学生就感到作文好难,要求好高,畏难情绪从一开始就产生了。

2、农村教师沿用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农村教师所提供的作文训练题目单调重复。农村教师提供的学生训练的题目往往是:《我的„„》《第一次„„》《那一次,我„„》《我想对„„说》„„这样的作文题目从小学写到初中甚至到高中,学生不爱写,也难以写出新意来,总是“新瓶装老酒”。这样的写作任务性远远大于情趣性,功利性往往大于愉悦性,很难让学生产生“从目的走向动机”的写作心理需求,也很难将他们丰富的学生生活与呆板的作文话题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4、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激励作用被农村教师所忽略。教师背对学生全批全改,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好或不好了,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农村中学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中学学生面对作文时,开始为自己的不肯动笔找借口,有时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有时认为自己缺乏写作技巧,或是认为自己是个拖延者,总是想:“再等等,再等等,也许灵感下一秒就会光临。等灵感一到,我就一挥而就。” 并因为自己找到了借口而心安理得地逃避。可是“灵感一角钱就可以买一打。但是,从灵感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最终产品之间还需要大量艰苦的工作、严格的自律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导致产生实际作品”②。而有些学生,老师只要一布置作文时,他就厌倦,怕写,烦写,即使要写,也仅

仅是随随便便写写,既不修改,也不读读或思考思考,或是去抄一篇来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写,又有的学生认为平时作文不重要,到考试时再写也不迟,然而缺少平时的积累训练,一到考试时哪能写出什么好作文来。

二、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拨航导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写作习惯。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因此,我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

罗丹说:“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苏轼的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2、教师点亮题目,诱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写作素养,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

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心愿》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心愿是一棵开花的树》,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父爱母爱,命题《我的父亲》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父爱伴我一路走来》《我收藏的那一抹微笑》则叫人兴趣盎然。

3、鼓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培养写作素养。

中学生生性好动,而繁重的课余作业紧紧地捆住了他们的四肢,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然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例如,在写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一建筑。为了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还可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仅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日益加深了写作兴趣。

(二)家庭与学校配合,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写作素养

1、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教材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教材课文后及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小言论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同时阅读教学中与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语言丰富了,学生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2、生活积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现在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因为农村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生活体验不多,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又由于农村光纤电视,网络尚未普及,因此间接的写作素材也比较贫乏,因此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就得特别关注和重视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积累。所以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生活积累对于农村中 学生来说就显得尤重要,作为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如白天里的草 地上的嬉戏,懒洋洋地晒太阳;夜里的数星星,看月亮和无尽的遐想;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游泳、垂钓,秋天里的放风筝,野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块,堆雪人、打雪仗;又如社会生活中的结伴而游,到商店的闲逛,玩玩自己喜欢的乐器;校园里的排练节目、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甚至读书笔记的交流等等,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不但要多组织校园活动,并经常指导,而且要经常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以培养写作素养。

3、读书积累

农村中学由于图书室藏书有限,网络尚不健全,因而读书机会不多,又因为

学习负担繁重而无读书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所在的中学就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于做作业去了,有时连作业都做不完,何来时间读书呢?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因为阅读也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凡写作好的学生,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教师不应该把目光,精力局限于教材 所给的文章上,而应从课上抑或课下抽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比如教师可每周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但不能局限于作文类的书和报刊,教师可的倡导学生订一些综全类的报刊,如《语文报》《语文学习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周刊》《少年时代》《少年文艺》等等,以及科普和文学书籍。阅读面宽,积腑成裘,写作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三)改变学生观念,丰富训练方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1、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应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教师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尽量用普通话交谈。课前5分钟的普通话演讲或讲小故事,让学生进步不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也会变得流利,作文中的语句也会通顺很多了。

2、课前5分钟演讲

演讲既能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慢慢地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很重视课前5分钟的演讲,内容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可以是紧扣课文的,也可以是自己最欣赏的文章。讲完之后,请两位学生点评其内容、语言、写法等。长期推行下去,学生会受益匪浅:资源共享了,赏析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难道还会成为无源之水吗?课前5分钟演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例如:七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八年级是讲小故事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九年级是“自己精选的美文”;课前演讲这一方式,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提高语文鉴赏能力,锻炼语感。而且学生一定会想讲得比别人好,而要讲得比别人好就要好读书,读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写作能力就会增强。

3、倡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

写日记、周记、随笔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东西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而且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也容易贴近生活。至于读书笔记,则更能丰富学生的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所记内容烂熟于心了,就为日后的作文准备了充实的材料,积淀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写读书笔记,还能让他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书笔记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行,当然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所写读书笔记能进行点评,那就更好了。

4、开展作文专题训练

每学年开始,教师就应拟定详细的作文训练计划,例如:我教的是九年级,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训练:命题作文的审题、作文的立

意、记叙文的选材、议论文怎么写?如何巧妙构思?考场作文如何出彩?如何包装自己的作文,如何让题目亮起来等等,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经过精心的准备,首先要提前一周布置写作文,学生写好草稿后,交由同学修改,再自己修改,改好后,放一两天,学生自己自行阅读,再行修改,然后再写在作文本上,再经由老师精心批改,选出能反映学生作文问题的习作,再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班上展示,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优点,加以借鉴。

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不高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农村教师有一颗培养好学生写作素养的决心,农村中学学生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及行动,加之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配合,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素养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写作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从娃娃抓起,从孩子抓起,要树立长期培养的观念,如能这样,农村中学学生写作素养提高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③《中学语文教学论》 刘永康 瞿启明,天地出版社,2000。

④《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五期。

怎样指导农村学生进行写作 篇3

关键词:农村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82-01

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在写作时会愁眉紧锁,搜索枯肠,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凭空捏造,讲套话,编文章?这是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有一些人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身在农村,所在的生活环境中缺少写作的素材。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我们虽生活在农村可是并不缺少供我们写作的素材,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挖掘素材。

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料,是形成习作的基础,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所指的意思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那我们该如何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去挖掘素材呢?总结近年来习作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一、广泛参与、具体了解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农村的孩子要去参与你身边生活,更要去了解你所参与的生活,要把它弄清、弄懂。这样你一定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农村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走进田间地头,去体会自然之美

春天里小河开化了,小草吐出了新绿,辛苦的爸爸、妈妈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夏天里的狂风暴雨,空中那些欢快的小鸟,稻田里“呱呱”叫的青蛙,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秋天里水果、粮食获得大丰收,爸爸、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里有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一片银妆素裹,雪地中可爱的孩子们嬉戏着,小脸冻得通红……农村的四季各具风韵,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那些熟视无睹的情境中,去发掘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三、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被各色的人物与现象,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包围着。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习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四、广见博识,勤写多记

习作素材的获得,要靠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要靠广泛的观察与体验,因而要指导学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五彩缤纷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奇妙优美的具体景色可能只剩下一句“真美啊”的空洞感叹,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将从学生的记忆力遁走。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多记的习惯,随手写下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事物,哪怕是三言两语。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一些新颖、生动的材料,待要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一些人和事物当时也许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可是隔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却能从中悟出它的“不平凡”之处,为某篇习作提供不可多得的材料。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及读书笔记,将生活、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是一条既能丰富知识,又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对素材的认识,我本人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去田间地头,欣赏怡人的田园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质朴与淳厚,田野里绿草如茵,油菜花芬芳扑鼻;池塘边,初绽新绿;山林中,杜鹃花绚烂多姿。学生目睹这些美丽景色,心旷神怡,一路欢歌笑语,追逐嬉闹。他们摘野花,采蘑菇,喝清泉,捉迷藏,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怀抱之中。踏青归来,他们见到的那些优美的景象,感受到的那些欢快的情形,很想告诉更多的人。于是,我指导他们完成了一篇篇内容丰富而具体的习作。如《美丽的河滩》、《勤劳的农民伯伯》……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东西,可在以前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去写它。

农村学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篇4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 与教师写作知识的多少、深浅等有直接关系。我们借助教师集中培训的机会, 用笔试检测的方式先后对1836名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知识进行量化评析。我们的试题包括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新课程中有关写作及写作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结果是:90分—100分的占3%, 80分—89分的占10%, 70分—79分的占17%, 60分—69分的占26%, 50分———59分占24%, 40分—49分占16%, 40分以下占4%。其中, 在56%的合格率中, 小学教师占17%, 中学教师占39%。

2、教师写作水平调查

教师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 教师的写作水平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相对高一些。我们先后对1606名培训学员以考试检测的方式进行量化评析。我们所出的考题是:根据自己所教年级, 写一篇“下水”文;根据自己的特长, 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这是极具开放性的试题, 也是完全可以发挥教师写作水平的试题。测试结果如下:

90分—100分的占6%, 80分—89分的占17%, 70分—79分的占15%, 60分—69分的占34%, 50分———59分占21%, 40分—49分占7%, 其中, 在72%的合格率中, 小学教师占28%, 中学教师占44%。

3、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写作教学毕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种实践性活动, 这种专业性既需要教师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水平来体现, 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能来支撑。写作知识与写作水平只有通过写作教学的实践, 才能发挥其“教学”作用。我们去学校调研时, 向382名教师提出进入课堂观摩写作教学的请求, 结果有257名教师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理由很简单:不会上。我们观摩了125名教师的写作教学课, 结果是合格率为72%, 优秀率为18%, 其中, 小学教师的合格率占35%, 中学占37%。

4、教案编写状况调查

有专门教案的为9%, 与阅读教学的教案合在一起编写的占73%, 没有教案的占18%。其中, 有教案的82%中, 详细教案的占37%;坚持每次写作教学都有教案的占29%。村级学校的教师大都没有写作教学教案。

5、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 农村学校的写作教学实在不尽人意, 其主要原因是:

1、写作教学无“本”之援

阅读教学尚有“本”可依, 写作教学却无“本”之援。写作与写作教学都是极富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 农村教师却因为缺乏创造能力而对写作教学有束手无策之感。他们渴望写作教学也有专门的教材, 但这种渴望是不现实的, 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是生活的必需,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 写作也就应该五彩缤纷, 因此很难出版一套适宜于不同区域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教材。国家虽然改革了课程的形式, 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同时出现, 以实现课程的互补性和实用性, 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编纂质量上乘的校本课程。从现行的教材看, 写作教学缺少应有的系统性, 缺乏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

2、教师专业水平偏低

常言说, 打铁还需本身硬。写作教学不尽人意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低下。从调查结果中看, 农村教师写作知识的储备量偏少, 写作水平偏低, 写作教学的技能缺乏。写作教学课堂上, 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说”, 不注重“学生的写”, 更不注重“自己的写”。指导写作的教师自己不会写, 这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我们在调查中看到:许多教师分析学生作文时, 或欣赏得津津有味, 或批评得淋漓尽致。然而, 一旦要自己动笔写一篇文章, 却不知所措。一辈子教语文, 而终身不动笔写一篇文章的教师, 大有人在。不会写作的教师, 怎能教得了写作呢?

3、写作教学的管理评价不尽科学

农村应用文写作试题1 篇5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农村应用文写作》是讲述农村应用文的()、种类、特点、作用、()要求和方法的课程。

2、应用文是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广泛()的,有()格式的文章()。

3、农村应用文是指与()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有关的()。

4、应用文是适应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实际()而产生,并为实际需要()的。

5、由于人们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应用文的种类相当繁多,广义的应用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是国家机关、团体、单位的专用文体;一类为()。

6、合同的具体内容有当事人约定,基本结构主要有条款式和表格式两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其写作格式是()的,主要包括()、()、()三种。

7、法律书状类应用文也称法律文书,是司法机关或当事人为进行一定的()活动而制定的书面文书,这类应用文按不同标准分为许多种。按制作主体分有司法机关制作的()文书和当事人制作的()文书。

8、告启类说明类应用文是以()为目的,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事物的一类文体。

9、通知是上级对下级,集体组织对个人传达布置(),转发(),提出贯彻文件的()时,或同级单位之间互通()时的专门文体。

10、便条是一种简单的书信。最常用的便条有()和()等。

11、条据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遇有借用、收到、归还钱物时交付对方当事人作为()的字条。

12、便条由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乡政府关于封山禁牧的事情要告知广大群众,就要写()

(1)通告(2)通知(3)广告

2、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合同有()

(1)劳动合同(2)借款合同(3)耕地承包合同

3、法律书状类应用文的特点之一是()

(1)真实性与合法性(2)实用性与严密性

4、上诉状的结构由首部、正文、尾部和()四部分组成(1)时间(2)附项(3)标题

5、写好书信笔记类应用文的前提是()

(1)明确使用目的,了解写作对象(2)注意结构完整(3)事实可靠

可信

6、告启宣传类应用文的特点有()

(1)说明性(2)知识性(3)实用性

7、李三有大量玉米要出售,应写()

(1)广告(2)通知(3)告白

8、案件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异议,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请求撤销、变更或从新审理的书面文书是()

(1)上诉状(2)起诉状(3)申诉状

9、书信的写作格式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和日期构成。

(1)署名(2)标题(3)结束语

10、“前方施工,请绕行”是()

(1)启事(2)海报(3)告白

三、判断(10分,每题1分)

1、计划的写法分为三种()

2、遗嘱的书写分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

3、日记的内容可以虚构编造()

4、学好、用好应用文,对于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礼仪类应用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礼节性强,而且与当地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具有

很强的感情色彩()

6、请柬主要由标题和封面、邀请对象、正文、署名和日期构成()

7、写信封时,不能用铅笔或红色笔写()

8、举行婚礼仪式了,就是合法夫妻()

9、手机短信是日常书信中一种最快捷的方式()

10、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对某项工作给予明确答复时启用的公文()

四、概念(8分,每题2分)

1、合同契据类应用文

2、通告

3、建议书

4、感谢信

五简答(12分,每题3分)

1、合同主体具备的基本内容

2、应用文的特点

3、法律书状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4、告启宣传类应用文的种类

六、应用文写作(10分)

2011年6月12日,小华在学校操场上拾到50元钱,其面值分别为10元3张,5元3张,2元1张,1元3张。小华想把钱还给失主,请你帮小华想一想他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通知失主来取回他的钱,并按照你判断的文体形式写一篇简短的应用文。

《农村应用文写作》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概念、写作

2、经济组织和个人、应用、固定、体裁

3、农村、应用文体

4、需要、服务

5、公文、普通应用文

6、固定、标题、正文、落款

7、法律、专业、普通

8、广泛宣传、说明、解说

9、工作、文件、意见、情况

10、请假条、留言条

11、凭证

12、日期

二、选择

1、(1)

2、(1)(2)(3)

3、(1)

4、(2)

5、(1)

6、(1)(2)(3)

7、(1)

8、(3)

9、(1)

10、(3)

三、判断1、2、4、5、6、7、9、10、对3、8、错

四、概念

1、合同契据类应用文是为实现共同目的的双方或多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为明确相互

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信用文书。

2、通告是政府机关有重大事项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告知或提出要求时所用的专门文体。

3、建议书是个人、集体或单位为了参与管理或完成某项任务而提出意见或建议所使用的一种专用文体。

4、感谢信是指感谢对方的关心、支持、帮助而写的书信。

五、简答

1、合同主体具备的基本内容

(1)标的(2)数量(3)质量(4)价款或者报酬(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6)违约责任(7)解决争议的方式

2、应用文的特点

(1)固定的格式和写法

(2)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3)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4)内容真实可靠

3、法律书状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1)以法律为准绳

(2)以事实为依据

(3)格式规范化

4、告启宣传类应用文的种类

(1)说明书(2)广告(3)启事(4)海报(5)告白

六、应用文写作

农村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6

如何让农村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累积写作素材呢?这里,我谈几点体会:

首先,给学生一份热情。高尔基说过:“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可见,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表现生活。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对生活怀着深切的热爱,对世界充满浓浓的热情。让学生爱周围的一草一木、爱身边的每个人、每一件物、爱生活、爱世界。学生只有拥有这样的情感之源,才会愿意细致观察生活、认真感悟生活、努力表达生活。比如,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学生读一些积极乐观主题的故事,谈听故事的感受;或让学生谈爱好、说喜欢的动植物等,同学说得眉飞色舞时其他同学也必然会受到他们生活激情的感染,激起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给学生一种能力。在拥有热情的基础上,教师更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整理归纳,这种环环相扣的能力:

第一,观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1.观察的对象、范围包括身边一切的人、事、物、景等万事万物,社会的一切。2.观察的方法。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觉器官,仔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等肢体触碰、用大脑记,发挥每一个器官的作用去为观察服务。3.观察的注意点:观察要细致、全面、有持续性。走马观花的观察起不了任何的效果。观察必须一丝不苟,周期可以三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几个月,力求对观察对象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比如对事的观察可以由因到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环节,不忽略任何细节;对景物的观察可由整体到局部,细致到颜色、形状、数量、状态等等。

第二,观察固然重要,记录同样不可忽视。观察也许只是一时所得,若想一直保留就须借助记录。记忆的遗忘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及时记录并保存观察后的点滴十分必要,记录过程即记忆过程,它有助大脑对观察所得加深印象,对将来的写作大有裨益。例如,我让学生在班上选定一个你愿意观察的同学,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课前、课上、课后仔细观察他(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各方面,并做好详尽记录,且每天记录均不可重复,在这周结束时我要求学生把记录整理并加工成一篇作文,批阅之后我发现,学生描写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思考即对生活的再加工,生活因思考而多姿多彩。思考观察内容就是对第一手材料进行感悟、提炼、升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善美、假恶丑都需要动脑思考才可以领悟参透。材料的主题、中心需要通过思考去提炼和升华,思考可以从众多事件中发现要发现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会因为自己的理解变成珍贵的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品悟,比如对人的观察通过分析确定他(她)的主要性格;对事的观察通过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对景的观察通过感悟赋予它精神品格或象征意义等。

第四,整理归纳也是一项必要环节。一旦记录增多,材料的大量、零碎、杂乱无章便会严重影响使用,每次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筛选。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材料分门别类,用相应标签标好序号整齐排列以便查询和使用。开学之初,我会发给学生整理本,专用于记录和整理积累的材料,学生逐步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每周系统整理。

最后,给学生一些机会。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更多融入生活的机会,在课堂内外尽量多开展活动、布置社会实践任务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课内开展制作贺卡、小发明、手抄报、校内写生等活动;课外组织做家务活,如做饭、洗衣、扫除等活动;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如发放环保传单、宣传保护动物、为贫困生筹款、慰问社区孤寡老人等。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如:朗诵、调查报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这些平台的建立让学生生活不再只有书本,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人群,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

将生活还给学生,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让孩子们的心灵更紧密地融入在生活的风景里,开出更绚烂的写作之花!

架起农村写作创新的桥梁 篇7

笔者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多年, 下面谈谈我在作文创新路上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挖掘学生的表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 说作文激趣; (2) 读作文拓趣, 在每周语文晚自习时有教师或学生精选作文品读, 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文精彩的语言、奇妙的构思、精当的选材新颖的立意; (3) 写作文寻趣, 当学生有了作文表现欲望后, 我就鼓励学生写作文, 并针对学生作文的亮点予以表扬, 这样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能找到亮点, 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索然无味了。

二、融入社会, 捕捉时代信息

古人云:“文道统一。”如果“文”脱离现实生活, 何谈与“道”统一, 更何况文学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应明白这一道理, 必须让学生明白作文选材要符合时代特征。通过训练后, 学生写作已不再是雷锋精神的“五子之歌” (聋子、瞎子、跛子孩子、弱女子) 不再是妈妈的“雪中送衣”, 不再是老师的“半夜明灯”所选材已能紧扣时代脉搏, 散发出时代气息。

三、结构创新, 摒弃千篇一律;语言创新, 装扮亮丽外衣

为做到这一点, 我们首先过阅读关, 没材料怎么办?老师买 (我每年买1~3本新作文) , 教师捐, 学生合资买。有了资料后再组织学生定时阅读, 合作研读。

怎样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8

那么, 怎样做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 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教师正确引导, 使学生掌握与写作有关的各种能力

有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这是客观事实。但假如教师引导得好的话, 他们就能掌握与写作有关的各种能力, 就不会怕写作文了。有哪些能力需要他们掌握呢?

1. 欣赏能力。

不是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样一句话吗?在我们学生的身边, 有很多美丽而感人的东西。其中很多都值得学生去玩味。比如书本上, 报纸杂志上, 都不乏名家名篇, 精典之作, 并且很多诗文都有深刻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有欣赏的能力。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欣赏什么东西, 如何去欣赏。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及“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等, 教师讲解时就应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意蕴, 发现其中的意境美。

2. 吸收能力。

就跟人吃了东西要会吸收一样, 学生读了书也要会吸收, 那样才能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之后, 就要学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抒情。再比如学了林觉民的《与妻书》之后, 就应学会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之情, 怎样抒写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领悟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之后, 动起笔来就不会觉得难了。

3. 表达能力。

在很多时候, 人们总会有“眼高手低”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应如何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情感、体验等诉诸笔端呢?可要求学生从小段文字写起, 只要能表达清楚一个意思就行, 然后慢慢地加码, 最后成篇。并且选取学生最有东西可写的内容让他们写, 诸如同学之间的情谊, 父母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思念以及自己在家孤独的内心体验等, 把自己真切的感受倾注于笔端, 写出真情实感。不知不觉中, 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提高了。

4. 修改能力。

大多数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到一个标点, 大到布局谋篇, 都应作精心的修改。有时就是改得面目全非, 也是值得的。可我们很多同学都不愿做这道工序。他们常常一蹴而就, 结果都是未能写出好的东西。大家都知道,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经过十多次修改才定了下来;贾岛的“推敲”的故事更是写作美谈;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有一位作家, 写一行空九行, 就是为了修改……名人大家尚且如此, 作为学生就更应在修改上下功夫。

二. 师生共同挖掘, 让学生发挥与写作有关的农村优势

农村虽然不如城市那样先进发达, 农村教育虽然落后于城市 (教育资源没城市丰富, 师资力量没城市雄厚, 教育设施没城市齐全) , 但如果仅仅从写作方面来说, 其实农村是很有优势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 把农村里的一些与写作有关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学生游山玩水后可写一些山水游记;插秧割稻后可写劳动的感受;父母外出打工可写对亲情的渴望……

除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之外, 也有很多农村学生对城市的生活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他们寒、暑假时到过父母打工的地方, 并且现在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这就使得农村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 视野越来越开阔, 写作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甚至超过了城里的学生。

以上这些, 为我们农村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这些优势假如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农村学生也能写出好的作品。

三. 教师提供舞台, 叫学生耕耘与写作有关的文学荒地

作为农村的学生, 要想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一般是比较难的。这块领地他们几乎是空白。所以我这里说“文学荒地”。

但可以一步一步来, 不要太急。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板报这块阵地, 为学生提供发表作品的舞台。有的同学的作品“发表”在板报上后, 就有可能激发起写作兴趣, 从此爱上写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办作文报, 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见报”,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再就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赛, 比如“新世纪”杯作文大赛, 假如获了奖, 他们就尝到了写作的甜头, 或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还可以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 推荐给相关的报纸杂志, 一旦发表了, 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影响力那是不可估量的, 或许从此就诞生了一位未来的作家。

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刍议 篇9

一、降低写作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写作期待权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不顾学生的写作实际,提出一些过高的写作要求,把写作错误地看成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应有期待,使本来写作基础就较差的农村同学对作文课产生恐惧感,担心自己的文字与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自卑地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这块料。教师不妨把期待放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写作标准。在批改时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给出的评语以正面鼓励为主,从心理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与中肯的评价,及时、认真地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满热情的赞美,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对以后的写作增添更多的信心与期待。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尊重他们的写作期待权,能够使他们产生改变写作习性的内在驱动力。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写作形式,提高写作训练的实效性

中学生写作基本上可以分为自由写作与任务写作两种。自由写作即平时不带有强迫性的日记、周记、书信,以及现时流行的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写作,任务写作即老师所要求完成的作文训练。日记、周记和书信,以及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博客,多是学生自愿、主动的活动,有自觉的写作目的,一是它们可以自由地倾吐心绪,跟人交流;二是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日记、周记、博客可以自我宣泄,书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可以与对方坦诚交流;三是有较确切的写作期待,日记、周记或手机短信、博客可以自由释放自己的心情,书信、网上聊天期待对方的回应。所以,有些学生的日记、周记或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写得很勤,也有质量。但作文训练并不一定就很积极,有时即使写起来,文字、语句、篇章结构和思想主题也不尽如人意。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并切实尊重农村学生的心理期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多布置一些符合农村学生写作期待的训练任务,多放手并鼓励自由写作,比如日记、周记、博客,学生经历了的或者亲身参与了的活动、集会、节假日,以及他们熟悉的农村生活等有所触动和收获、感兴趣的内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要注意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写作实际,不断设计出让学生都能够乐意完成的期待目标,按照期待心理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的不同训练,比如从作文的书写等入手,到开头结尾、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语言表达、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由浅入深去设计训练计划,让学生在每次实现上次期待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期待,逐步提高写作的自主意识。非毕业年级可多放手让学生自主写作,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抒发真情的良好写作习惯;毕业年级由于有升学任务的压力,可以加强对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训练,巧妙地引导学生多选择农村生活素材,写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提高常见文体的写作规范性。

三、在讲评中多给学生以鼓励,让讲评发挥激励作用

常规的作文讲评常常成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的文章展示课,大部分学生变成了观众或陪听,听课的积极性并不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这种讲评方式,有意识地发现同学写作中的闪光点。在讲评时要多引导学生了解每次作文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偏差,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该这样写”,今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使他们在一次次作文训练中都能有所收获与进步,对下次的写作抱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心理期待。讲评问题应注意分寸,应该注意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不要用过多的问题让他们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热情。

作文评讲虽然针对的是全班作文中的共性问题,但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老师要发现学生作文中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评改过程中认真做好细致的批改记录;在评讲前,要对批改记录的问题精心分类整理,对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还要作出理性分析,并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作深刻的剖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启发和引导,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老师尊重每位同学的劳动,认真地看过同学们的作文,对每位同学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充满期待,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上一篇作文得与失,扬长避短,努力写好下一篇作文。

当然,作文讲评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不能因为偏重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写作指导而冷落了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写作能力较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值可以高一些,要求自然也要更加严格一些,比如可以在语言的准确生动、构思的巧妙新颖、论述的深刻辩证等方面多作要求,甚至可以组织他们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小范围地加以辅导,经常把他们的优秀文章在班级张贴或发表,供同学们学习模仿,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对本来基础薄弱而态度认真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值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比如可以在语言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论述观点正确鲜明,能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说清道理方面多作要求,多采用面批作文,单独辅导、谈心等方式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每次作文,只要达到教师期待的某一方面写作要求,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篇10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生方面:不少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感到无从下笔, 对英语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习惯以汉语思维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所写的文句支离破碎, 缺乏连贯性, 且语法错误较多;忽视了对习作的修改;学生不知道怎样开头和结尾;学生对作文的要点涵盖不全;写作时人称和时态使用不当。

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对英语写作不太重视, 课堂上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时间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不当;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其他写作策略的指导。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没有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没有把听说读写与英语写作教学紧密融合。实际上每个单元的Section B部分都有英语写作要求, 一些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有效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的指导, 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那么, 如何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呢?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本文结合上述问题谈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扩展语言输入, 打好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 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

1. 扩展阅读, 增加语言输入。

通过阅读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习惯用语, 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增强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性, 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增加语言学习乐趣。

2. 用好听力材料。

听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输入手段。人教版的语言材料相当丰富, 每单元都有听力练习, 学生在做完听力后, 可重放一遍听力材料, 让学生边听边记录一些要点, 引导学生根据对话内容的要点,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单复述, 将其串成一篇能表达原对话大意的文章。学生在将要点串连成文章的过程中锻炼了对单词、句子、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组织能力,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二、进行英语写作策略指导

通过语言输出, 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法、语法、句法, 为英语写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也为写作策略的指导提供了必要保障, 从而使得写作策略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讲, 写作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指导:

1. 动笔之前,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看到考题后, 先不要急于动笔, 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 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 不要匆匆下笔, 看懂题意, 根据图画、图表、提纲或短文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审题。审题要确定格式、体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主体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

2. 围绕中心, 拟定提纲。

书面表达评分原则有四条:

(1) 内容要点。

(2) 运用词汇和结构的数量。

(3) 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性。

(4) 上下文的连贯性。

由此可见, 要点是学生得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止写作过程中遗漏要点, 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 把情景中给出的各个要点逐条列出。根据短文的中心思想考虑如何开头、展开和结尾, 设想几个承上启下的连词, 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记下, 形成提纲, 写时切忌结构分散, 废话连篇, 严重跑题。书面表达, 内容广泛, 题材多样, 要弄清考题的要求是写人、叙事、介绍、评论、图表、书信、日记、通知、便条还是看图作文或改写缩写。如果是日记, 则要写清年、月、日和天气情况;如果是书信, 则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注意短文字数不要低于或超过规定的字数太多。

3. 语言通顺, 表达准确。

(1) 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 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

几种句型可交替使用, 以避免重复和呆板。

(2) 多用简单句型, 记事、写人一般都不需要复杂的句型。

可适当多使用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用或少用非谓语或定语从句等较复杂的句型。

(3) 注意语法、句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4. 注重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点明文章的主旨, 阐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好的结尾可以升华文章主题。建议学生采用三段式进行英语写作。

5. 合理运用连词。

上下文要连贯。上下文的连贯性也是评分的一条重要原则, 因此学生应把写好的句子, 根据故事情节、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时间或空间) , 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等的过渡词进行加工整理, 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

6. 引导学生检查习作并改正错误

由于时间紧, 同学们的英语写作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因此, 改错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考试作文评分是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给分, 根据错误多少扣分。因此, 考试时花几分钟时间用来检查错误显得尤为重要。检查错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格式是否正确。

(2) 拼写是否正确。

(3) 语言是否正确。

(4) 时态、语态是否正确。

(5) 标点正确。

(6) 人称是否正确。

三、坚持有效的长久的写作训练

1. 激发兴趣,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要求七年级学生用英文写作往往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组词游戏:按词—短语—句子的顺序练习组句能力。例如, 教师先说hat和cat, 然后让学生自由组词 (要求长度逐渐增加) :a cat, a black cat, like a black cat, My ha is like a black cat.在教学新单词和复习旧单词时, 教师可以进一步将组词练习扩展为串词成段练习:教师提供若干个单词, 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编成一段有意义的对话或合乎情理的小故事。当学生能灵活运用词组和句子时, 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使学生乐于积累词汇, 为英语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2. 练句型, 重复述, 巧改写。

书面表达要求文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语言准确得当, 条理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英语教材中常用的表达句式。在写作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灵活套用句型, 还要指导学生注重句式 (以短句为主, 长短句并用) 的多样化和语态的灵活运用。

复述和改写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例如,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Student Book1 Unit10 Section B My dream job是一篇学生日记, 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

(1) Why are you going to move to Paris?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3) How are you going to be a reporter?

学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上述答案组织成短文;接着, 组织学生开展“复述接力”活动, 即先让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复述任务,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全文复述;最后, 布置作业:把学生所复述的内容整理成文。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这种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 还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Self Check部分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的指导, 同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谋篇布局, 通过限时作文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又能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限时作文。课堂限时作文的内容设计最好紧扣课堂教学的进程, 这样就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 教师可以给七年级学生布置“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家庭”等写作任务;给八年级学生布置“假日计划”、“给笔友的信”、“运动与健康”等写作任务;给九年级学生布置“重庆的变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参与做志愿者活动”等写作任务, 不断提高的语言思维及写作能力。

4. 创新评价和批改方式。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

新课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 把评价定位在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 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作文评价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互评,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抓典型, 课堂面批。

教师可以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起来, 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单词拼写错误、句子表达错误、时态错误、语态错误及句子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 通过自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写作教学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教学理念, 钻研教材, 注重英语写作策略的指导, 同时,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喜好,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要结合其他学科, 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教学资源, 把听说读写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教得活, 教得有特色;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 学得出色。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 (9) ;2008, (1) .

[2]关于开放性写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 2008, (53) .

凭借农村优势,拓宽学生写作之路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言之无物”的问题,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笔者所在山区,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没有各种珍禽异兽汇集的动物园,却有质朴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如:民间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的夹漈草堂清澈妩媚,环绕村庄的湘溪,革命遗址宣德宫,更有景色别致的瑞云山……这些丰富的资源,孩子们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体验,去感悟。比如趁着春光明媚的时候,组织学生游夹漈草堂。回来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表达。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还有的同学通过作文,或写登山活动欣赏到林幽涧润,闲云优游的独特风景,赞美家乡的美丽,表达热爱家乡之情;或写途中遇到的困难,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含义。把课堂搬到自然中,学生不但乐于参加,教师指导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奉送“写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积累。

1.走进生活,体验农俗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让他们感悟生活,体会生产之美,从中获得感悟,捕捉写作灵感。在山区,有着农村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传统的农家习俗:春节元宵游灯,端午节包粽子、煮红蛋,宫庙里看社戏,岁末送神……新学期开学伊始,学生交上来一篇篇妙趣横生的习作:《我们村里的头号新闻》、《抬菩萨,闹元宵》、《游灯记》、《看社戏》……这些是城镇孩子所欠缺的,也是农村作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2.参加农活,领会农谚

在节假日里,当城市的孩子或参加各种辅导班,或去旅游时,山区的孩子不是放牧牛羊,就是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田间农活,采摘果实。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山区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丰富了山区学生的劳动情感体验,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比如指导作文《记一次劳动》,一位学生记述和妈妈给枇杷树施肥时,看到妈妈辛苦地挑着鸭粪上山时,感到疑惑:妈妈为什么不用化肥,既卫生又省时省力呢?当妈妈告诉他道理后,他自然地理解了农谚“一年牛粪,半年猛”的含义,并在习作中引用。学生融入农家,明白了农谚的科学道理,通过收集、交流,丰富了语言,积累了素材,同时提高了作文的科技含量,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三、练习随笔,积累素材

农村的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有的同学家是养殖专业户,有的同学家里有枇杷园……学生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和养殖的科学知识。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把感受、知识随时记下来的习惯,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打开学生的日记,真是知识的“万花筒”:有种植花草,喂鸡养猫的片段;有枇杷树、杨梅树、桃树嫁接的方法;有养殖业对发展农作物、果树的好处;有记录枇杷开花、结果,农民采花包果,一直到枇杷上市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练笔成了习惯,并且有了自己作文素材的“百宝箱”。当面对作文题目时就不会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就不会再谈“文”色变,作文时,选择材料更是唾手可得。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应凭借农村的特有优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生活素材。用眼睛看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头脑思考问题。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一个“农”字,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走出一条农村小学生的写作之路。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2

一、 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农村美丽的生活

1. 在生活中发现美, 发现写作的源头。 农村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奇妙的季节变迁, 以及农作物的泥土气息, 春播秋收, 种地, 除草, 施肥, 打农药;种蔬菜, 割小麦, 摘花椒, 搬玉米, 摘苹果等等都是闪现生命灵感的写作材料和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只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农村的大片天地会有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写作之源。只要随时随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再加以修改润色, 就是一篇不错的好文章。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的源泉, 只要我们深入到生活实际, 在劳动之余收集自己的写作材料, 体验劳动的快乐, 何乐而不为呢?

2. 留意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离不开生活坚实的基础, 农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风风雨雨, 田间地头等等到处都有写作的喜事和农家乐事, 只要稍微留意去记录、去整理就会有无穷尽的写作的乐趣。只要抓住生活中一闪即逝的生活片段和写作灵感, 用心去感受农村中那种与众不同的憨厚、善良、待人接物的厚道, 以及在新时期农村生活中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3. 观察社会生活, 感受当代人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人间的爱和真情, 作为农村的学生, 朴实的性格和憨厚的秉性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 只要以敏锐的视角和洞察力, 来感受当代人的精神风貌, 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东西, 就能为自己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农村这块净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的生活积淀, 只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巧妙地点拨, 在学生的笔下就会大量涌现出农村当代新青年的新人新事, 更能彰显农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下所呈现出的新气象。

二、 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

1. 寓乐于教, 乐在其中。 由于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狭小, 视野狭窄, 生活的阅历很浅, 对外面的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感知, 无法感知周围世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多接触新闻媒体,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多留心当今社会中每天所发生的有价值的事, 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和艺术的高雅, 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无限乐趣。

2. 亲身体验生活, 掌握技巧, 用心写作。 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生活的实际体验中加深理解, 增强写作的信心, 努力抓住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在实际的写作中, 教师要多予以指点, 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步地掌握, 并灵活地运用, 为自己的实际写作提供保障。尤其在具体的写作中, 要让学生紧扣题目自由作文, 大胆创新, 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人和事用自己最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 在多练笔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及时捕捉一闪而过的写作灵感, 用心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三、注重读写结合。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 教师要引导农村学生自己多找一些名著来读, 多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尤其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片段, 一定要要求学生背会并积累写作的材料。摘抄好的句子, 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 运用在具体的写作实际中去。以读促写, 在写的过程中又是对阅读的一个提高过程。只有提高了阅读水平, 学生的写作兴趣才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阅读可以为写作服务, 反过来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 只有把写作和阅读二者结合起来, 以阅读带动写作, 以写作促进阅读, 使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个大的提高和迈进。

上一篇:标准壁垒下一篇:仔猪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