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2024-09-04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精选12篇)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篇1

写日记,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新课标指出,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 坚持每天写日记, 把每天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写的日记, 必须及时反馈, 正面激励。这样, 才能既不失时机, 有的放矢, 又能“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如果反馈的时间太长, 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因此, 学生交上来日记, 我都尽量当天批阅。有进步的, 写得好的, 我会在优美的句子、词语下画圆圈, 画波浪线, 并写上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话语, 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加油!”“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对于写作水平差一点的同学, 我先肯定他们点滴的进步, 然后诚恳指出日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如:“你有了很大进步, 如果能正确使用标点, 就更好了。”每次批阅完日记, 我都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佳作赏评, 让大家欣赏、学习, 共同提高。对于日记中出现的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 我就组织“集体会诊”。日记写得好同学, 自己的作品被欣赏, 被展示, 心情自然是十分激动, 对写好日记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而其他同学在欣赏之余, 也慢慢领悟到如何写好日记, 无形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学会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 而素材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积累。要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 观察能力较弱, 想象力不太丰富, 一提起写日记, 往往感到无话可说, 无字可写, 要么是记流水账, 要么是几句话敷衍过去, 写得很平淡, 无具体内容。新课改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 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写自己熟悉的事物,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利用周二和周四的早读课的20分钟让学生说说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 引导他们找到了写日记的题材。现在, 我又扩大了孩子的写作范围, 要求他们写在校园里、上学、放学路上或家里发生的事情, 并进行指导。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写作对象, 产生了写作兴趣, 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毫无拘束地写出来。

三、读写结合, 积累语句

1. 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导作用

回想, 老师在讲解课文时, 通常要讲题目是如何的恰当, 层次结构是如何安排, 故事动人处何在, 遣词造句如何生动, 开篇新颖, 过程清楚, 结尾明朗等, 这些是写作知识。这些知识, 老师在平时讲解课文、范文中在都做了大量点评, 而学生是否用心在学呢?是否在总结积累呢?能否应用在平时的日记中呢?在具体应用中, 文章每篇各有各样, 没有规定, 只需灵活。所以, 都有哪些写作知识, 去哪儿学, 如何学, 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写作能力是一步步锤炼出来的。如有的人喜欢先讲结果, 进行倒叙, 层层铺开;有人喜欢从头到尾按顺序规规矩矩地讲述, 这都是写文章的一种能力。要把所得变为才能, 是要经过反复运用, 也就是说要多动手去写, 才能把它转化为写作能力。所以首先要认真学好语文课, 尽量博览群书, 并请老师给予一定的写作指导, 这样学生才能夯实写作基础, 走上光明的写作大道。

2. 重视课外阅读

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升华。读书能积累词汇, 提高文学素养, 有了这一基础, 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 在平时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紧贴生活实际, 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 对自己欣赏的语言, 要做到知其大意, 尽可能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要配合课堂教学, 推荐名篇赏读, 扩大学生阅读面, 注重积累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搜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 安排学生读各种优秀书籍, 进行摘抄, 及时把阅读感悟书写下来, 整理成读书笔记, 并组织读书汇报、展示等。另外, 也可适当地在日记中指定一个题目让学生仿写, 通常是学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课文后进行,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达到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的目的。

四、提出写作要求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后, 要对写日记逐步提出要求:首先是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学生兴趣高, 日记内容写得好, 但也有少数学生名义上是一篇, 却两三句一笔带过。于是, 我又提出对篇幅要求, 字数逐步增至200字以上。之后, 要求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 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大话, 不虚构内容。对日记写得好的, 我利用早读课和活动课在班上宣读, 给予鼓助, 对于完不成的给予个别指导, 让他们把日记写得更好一些。此外, 再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 例如可以在自己的日记中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 还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名句写下来。

五、坚持写日记, 养成习惯

“学贵有恒”, 写日记也需要坚持。坚持写日记, 培养了学生意志力, 养成了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要让学生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伙伴, 当做贴心的朋友, 对它哭, 对它笑, 对它诉说心事, 对它畅想前程, 无话不说, 无所不谈。学生在写日记中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思考, 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怀, 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学会生活, 学会了做人。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生活、选择素材, 我规定每周每位同学至少写一至两篇日记, 同时, 提倡学生天天写日记。写日记贵在坚持。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写日记的兴趣呢?我采用了星级评价, 即每写够5篇, 就在日记封皮上刻一个星星, 写满10篇, 刻两个星星, 依此类推。一个学期下来, 谁得到的星多, 谁就当选我班的“日记之星”。这样, 学生的兴趣日渐浓厚, 再也不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 逐渐养成主动写日记的好习惯。

总之, 写好日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日记。教师平时就要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积极思考、多练多写。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篇2

春,开心地笑了。花开得越发动人,香气越发沁人心脾,繁花芳醇,姹紫嫣红;归来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人行道上再次叠起重重的树影,绿色的生命变得生机勃勃。阳光里的行人告诉我,快乐开始了,从春天来到的那个时刻。

―节选自景灏唐同学《春的脚步》

开篇读来,顿觉一股才思与浓情扑面而来,细细品味,每一个读的停顿里都闪烁着文字的灵动与光彩。孩子们,读到这一段充满才情的文字时,你是否也有一种倾诉感情的冲动?冲动之余,你是否又有一种难以表达的苦衷―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从何而来?

其实要我说,景灏唐同学的文脉正是来自于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燕子》第2自然段: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从文段的表达对象看,都是在描绘春景;从表达层次看,都是在有条理地描写春天里的景物;再从表达的方式看,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摹。除“春,开心地笑了”一句外,其他构段方式几乎如出一辙。

因此我要说,孩子们,如若你要学好作文的话,请不要忘掉自己的语文课本。钻进去吧,幸福离我们真的很近!不信吗,请再读几个例子。

例一: 咬文嚼字。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第4自然段节选。)

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策略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45-01

学生写作文离不开生活材料、思想认识、表达技巧。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占有的生活素材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表达技巧;二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对此,笔者从作文教学引导这个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重视阅读,积累素材

学生写作文需要拥有一定的生活素材,没有材料,写作文时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那么,学生如何做好素材积累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读有“字”的书。不同书籍记载了作者大量的见闻和感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通过阅读书籍,学生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充实写作“材料库”。其次,读无“字”的书。对农村学生而言,农村丰富的生活、美丽的风景以及农村的发展变化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对象。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并将自己的感触化成文字,这些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平常事物中蕴含的意义,并将这些材料积累起来,成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赏析和仿写,掌握写作技巧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他人的文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在赏析他人的文章时,可以从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分析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是否与众不同,思考素材的选择是否典型、丰富,文章构思是否独到,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除了赏析语文教材里的名家名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同龄人的优秀习作。这里所说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既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作文选上的优秀习作。学生学习同伴的优秀习作,更容易激发对作品进行“评头论足”的兴趣,这是因为优秀习作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秀文学作品和他人的优秀作文,有利于学生掌握赏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虽然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但是在写作文时,有的学生仍旧难以写出好的作文。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仿写的范本。写作有了范本,犹如练习书法有了字帖一样,能够解决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临摹和仿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呢?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经典的文章,在学生仿写前多次诵读这些文章,领会文中的主旨,然后再研究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经典的优秀文章正是对“怎样写”的一种现身说法,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仿写的范本,能够让学生从范文中掌握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在头脑里完成写作构思,顺利进行写作。

三、互评互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作文本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作文评改应该把“以生为主”的互评互改代替“教师评改”,将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教会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优劣做出评判。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文章的方法,才能够对一篇作文的好坏做出判断,进而学会如何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第二,提高学生赏析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互评互改中,“评”和“改”是少不了的,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既要认真“寻宝”,即找出文章中运用得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分析、评价,又要精心“挑刺”,即指出文章的缺点或不足。假如一个学生能够轻松地指出一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作文鉴赏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在进行作文互评互改时,每一个学生都要把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看待作文评改,遇到问题时需要在小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做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读、赏、仿、改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赏析作文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篇4

一、课堂点拔, 训练“说”数学的能力

四年级的孩子作文水平还不高, 所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学生一开始就有较好的数学表达能力, 而且写数学日记和写生活日记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 一下子让他们写数学日记, 必会一脸茫然, 无从下手。在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前, 不做好铺垫, 不做好“说”数学的训练, 必会让孩子们对数学日记望而生畏。

在课堂实践中, 尽量为孩子们提供“说”的机会。教者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 留出充足的时间,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活动中思考的过程和体验, 并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回顾、猜想、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活动。

要尽量引导孩子们“说”得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过程, 不仅是孩子们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 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 由生活语言的自由、宽松, 到数学语言严谨、准确, 是要经过坚持不懈训练的。

二、示范引路, 激发“写”数学的兴趣

孩子们“说”数学的能力会有不小的差异, 那么“写”数学———即数学日记的能力必然更有差异, 所以, 推行写数学日记, 不能从一开始就统一要求, 还是要以孩子的基础和兴趣入手, 逐步引导。有几个孩子能写数学日记了, 有不少孩子开始读别人的数学日记了, 那这种开头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而要让几个孩子写好数学日记, 这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孩子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活动能力, 给他们建立一个小小的社团, 研究研究怎样写数学日记, 老师再做一些课外的辅导。笔者在实践中, 将数学日记分成六类, 并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范例, 孩子们很快也就明白数学日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也就很快能上手了。

数学日记可以分成这样六类:发现类, 是指孩子们在生活中所能找到的直观、形象、感性的数学知识;思考类, 是指在数学练习或活动中, 经过充分思考得到的解题技巧;应用类, 是指将孩子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想象类, 是指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编写包含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童话故事;情感类, 是指孩子们在日记中表达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感想类:是指孩子们通过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之后, 从中所受的启发。

经过这样对数学日记的分类辅导, 数学日记社团成员的日记水平日渐提高, 不少同学自然加入进来, 越来越多的同学感觉到数学日记的“好玩”之处。通过数学日记, 让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便数学也有了较深的人文味道。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 只要他有兴趣写出一两句关于数学的话语, 哪怕是生涩无趣的, 也一样是可贵的, 因为那真实地反映着他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感情。敢于“写”出数学, 对于一个数学学习的“慢手”来说, 这也许是提高他数学学习效率的契机。

三、思维碰撞, 交流“玩”数学的快乐

写数学日记对孩子来说, 如果较长时间不能让他们有兴趣为之, 无疑是一种新的课业负担。所以, 在推进过程中, 老师要经常提醒自己, 数学日记是引导孩子们一起“玩”数学的平台, 只有真正“玩”起来了, 才能起到促进整体数学思维的效果。让孩子们写起来后, 一定要建立数学日记的交流机制, 设立展示平台, 要让数学日记“明星”引来目光。

刘小潭同学写了一篇数学日记《量身高》, 写得很有意思, 被小组推荐贴到班级“优秀作品”墙报栏中。内容是这样的:“大年初二, 我去姨妈家拜年。我从4岁开始每年都到姨妈家量身高, 把量好的数字刻在阳台门上。今年是2013年, 姐姐帮我量的是149cm, 我看了下每年记下的数字:2007年是105cm, 2008年是113cm, 2009年是117cm, 2010年是128cm, 2011年是135cm, 2012年是142cm。姨妈说, 这几年平均长了多少, 我快速地计算了一下, (113-105+117-113+128-117+135-128+142-135+149-142) /6=7.3, 我大声告诉姨妈:‘是7.3米!’大家全都哈哈大笑, 我挠挠头, 看看刻度, 恍然大悟, 一年就撑破三层楼啊!生活中的数字是很严谨的, 粗心大意, 用错单位会弄出大笑话的!”

第二天, 在小潭同学数学日记《量身高》的旁边, 多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小潭同学, 你写的《量身高》真的很好玩, 你犯的这种小错误, 我有时也会迷糊, 看了你的日记, 我想今后大家都会注意的。不过, 我要友情提醒你的是, 你日记中说‘快速计算了一下’得‘7.3’, 实际上你这种算法, 是最慢的算法。最快速的算法应该是 (149-105) /6, 你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哦。还有, 不应该是‘=7.3’而应该是‘≈7.3’, 这样就更准确了。”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篇5

作文600字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身边生活,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是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教师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将会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

其次,指导阅读——积累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要指导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词句,学习、吸收良好的写作方法,必要时要求强记下来。这样,学生作文有了取之不尽的材料这一坚实的材料基础,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篇6

一、采取观察法,确定学生气质类型

首先,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对气质明显的学生进行初步分类。接着,在教学活动中,对已分类的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验证。比如,在课堂问答中,了解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在游戏中测定学生注意力转移的速度;在体育活动中,记录学生意志的努力程度等。同时进一步对其他学生的行为表现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区分他们的气质类型。为此,笔者曾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出发前要求学生重点观察一个场面,写作时注意突出特点。这次活动很有趣,同学们都完成了写作任务,但作文质量高低不一。很多同学写了同一个场面:遇蛇。两个个性气质迥然不同的女生也都是写这个场面。其中一个女生平时心直口快,干什么都大大咧咧,看事物走马观花,性格急躁,急于求成。另一个女生则比较文静,做事不紧不慢,观察事物注意力集中。前一位女生是这样写“遇蛇”的:……突然间溜出来一只蛇,把我们女同学都吓坏了,刘××同学却一点也不怕,抓起蛇来,把它给扔了,刘××同学胆子可真大,连老师都夸他呢……她没有作具体细致的观察,因而无法展开叙写,为了完成任务只是写简单的过程。另一位女生则按照“发现蛇”“抓蛇”“扔蛇”的过程,通过对刘××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和旁观同学的表情的对比,表现刘××同学大胆、冷静的特点。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基本可以确定第一个女生是胆汁质的学生,而第二个女生属于黏液质的学生。最后,笔者把所有的观察材料综合起来,确定学生气质类型。为了便于指导观察,笔者把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的学生分别编成四个写作小组。

二、明确要求,分类指导

以下以一次观察校园的写作指导为例,介绍分类指导学生观察的做法。

1.对胆汁质的学生(第一小组)的指导。胆汁质的学生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因此,笔者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1)以旗台为立足点,介绍周围事物;(2)在所有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写出它的特点:和其他景物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闻一闻有什么气味?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仔细看看,你想到什么?本来粗枝大叶的胆汁质的学生,根据这样的要求仔细观察,写文章开始精雕细琢。如一位同学以前写作常常是粗线条勾勒,而这一次有一段写得比较细腻:……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台上空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你看那四颗黄色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黄色大五角星旁,它们显得多么亲密友好啊!我想它们此刻一定在兴高采烈地谈论国家大事。一阵和风吹来,五星红旗自由舒展开优美的身姿,迎风飘扬,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自信。

2.对多血质的学生(第二小组)的指导。多血质的学生和胆汁质的学生一样活跃敏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极易转移,往往只注意吸引人的事物,但感受不深。根据特点,笔者提出的具体要求是:(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到近等;(2)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不容易被人注意的事物进行观察,写清楚:这一景物为什么不易被人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景物有什么特点?你发现它有什么作用?根据有关要求,一位多血质的学生这样描写一株不被人注意的鸡冠花:人们都称赞挺拔的柏树,谁会注意它呢?那躲在一旁矮小的、淡黄色的鸡冠花。她犹如戴着草帽的小姑娘,朴实中露出几分娇羞、苗条、清秀。风儿一吹,她便翩翩起舞,假如少了她,柏树会多么空虚!

3.对黏液质的学生(第三小组)的指导。黏液质的学生安静、稳重,在观察过程中注意稳定,思考细致,条理清楚,但不善于注意整体。笔者对他们的要求是:(1)纵观全局,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某一个狭小的范围内;(2)注意描写的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3)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一位一贯不声不响的同学这样写道:站在旗台中心的旗杆下,我不由自主地抱住旗杆,像踩着电动转盘绕着旗杆转了一圈,我忽然觉得整个校园就是一朵巨大的色彩斑斓的桂花,四周的花坛就是桂花的四个花瓣,我成了这朵桂花的一个小小的花蕊……

4.对抑郁质的学生(第四小组)的指导。抑郁质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集中,他们还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的细小差别,但这种气质的学生多愁善感,反应迟缓。根据他们的特点,笔者以鼓励为主,要求如下:(1)喜欢看的事物就仔细看;(2)不限定时间,直到自己想写为止;(3)可以充分展开想象,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位抑郁质的同学欣赏完校园美景,想起了脚下的路:……我脚下这条水泥路朴实无华,它是我们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过去多少人在泥泞里踩来踩去,今天它变得宽阔平坦,我们在这里走着,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

可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要求,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硬套到这四种类型中去,而应对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指导。

通过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指导观察写作,笔者发现学生们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一是扫除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二是学生学会了观察,开拓了写作思路,发挥了不同个性气质的独创性。三是学生作文表现出较明显的个性。学生学会观察后,观察角度新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写起作文就有“自有源头活水来”的舒畅感觉,新颖的主旨立意、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独特的感悟就自然地体现在作文当中。四是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四年级期末考试,20分的作文,平均分不足13分,得分率65%;五年级上学期半期考,30分的作文,人均得分24.3分,得分率80.1%,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当然,立足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分类指导观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教师的指导是一方面,学生的类与类之间,能不能互相指导,互相取长补短,指导观察后如何进一步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表达等,都还需要继续积极地探讨、实践。

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 篇7

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按材料形式划分,可分为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如2007年宜昌作文1)、引语式材料(如2005年宜昌作文1)、图画式材料(如2006年宜昌作文2)等;按材料来源分,可分为引用课外经典故事(如2007年宜昌作文1)、取材课内名家名篇(2007年宜昌作文2)、衍生试题阅读美文(如2005年宜昌作文2, 2006年宜昌作文1, 2008宜昌作文1和作文2)等。

下面我谈谈快速、高效提高九年级学生整体材料作文水平的具体做法。

一、读懂材料,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要通读材料和要求两至三遍:先速读材料,把握大意,在原文中圈出关键词句,再标明“写作要求”;品读关键词句或提示语,反复琢磨其内涵,联系生活,由此及彼,围绕关键词或提示语在稿纸上写出自己的理解,提炼出与材料主题相符的主旨,切忌望文生义,舍本逐末,断章取义。在明确写作主题(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读“写作要求”,弄清“怎么写”。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往往忽视读材料,致使考场作文不合要求而被划为四类文,希望类似的现象不再发生。

二、材料作文五关

(一)解题审题关

仔细阅读材料,勾划出关键词句,理解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如:“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人生中的每一步,有时至关重要。莫顿·亨特受益终生的经验,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铸就了他一生的成就。”这则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人生中的每个步,对一生的成就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明白“写什么”(围绕什么主题写作)。

弄清写作要求,标记重点词语,明确“怎么写”。写作要求的关键词:自己的生活历程,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刻的片断,具体真实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知识技能、体质体能,等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个。

(二)立意技巧

1.摘取中心法。主要用于内容褒贬分明,中心比较明确的材料。即在认真阅读材料基础上,摘取材料中的中心句或能概括材料意义的某提示语句作为材料立意的突破口。

例1: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北大中文系主任谢冕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说道,跻身北大,万里挑一,你们是同龄人的精英,来到北大,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要求: (1)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2) 选择适合你表达的文体; (3)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找到谢冕讲话的中心,即“摘去光环,从头做起”,怎样去做?“先学做人,后做学问;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由此,我们可以从“先学做人,后做学问”或者“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方面探求材料的主旨,进而从如何做人、做学问和如何才能事业有成等方面去立意,找到了立意突破口,要完成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2.内容归纳法。主要用于内容意义明了,但材料中没有中心句或提示性语句的材料。它是通过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最后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例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草地上有一只牛背鹰在捕食水牛吃草时惊飞的蝇虫,牛背鹰是南方一种常见的鸟类,因经常在家畜及水牛周围捕食而得名,南方的人经常可以看到牛背鹰与水牛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要求: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上述材料虽有两个材料,但中心都很明晰,通过对两个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归纳出并存的共性:和谐的主题。由此可探寻和谐的人或事物的立意,写出符合材料作文主旨的作文。

3.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行为和结果等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从而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三)构思拟题关

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正面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进步表现,也可用第二、三人称侧面烘托;可以调动已有的写作经历,引用、活用、套用读过的、听过的、写过的素材;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画龙点睛等常规结构,也可以用悬念、误会、巧合等新构思;可以运用题记式、标题式、书信体、日记体、专题论坛;可以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或写记叙文,或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拟题时,可引用影视名、教材或阅读资料中的文章篇名,可化用歌词、名言,可逆向思维、创造奇境等,题目要简洁明了,宜在2—10字之间(不绝对)。可先在草稿纸上拟三四个题目,从中选一个最好的。

(四)开头过渡结尾关

开头可直接点题,可设置悬念,可描写环境,营造氛围,引出人物事件,可引用名言或富有哲理的短句作为题记……开头语段不能过长,以30—50字左右为宜。过渡要自然,结构要合理,结尾要揭示主题,或前后呼应,或抒情言志。

(五)修改升格关

引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8

一、情趣引导, 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学为爱学。激发兴趣和爱好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他们生活中的事情或人物, 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例如, 在教学生编童话故事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安徒生童话》里花会唱歌、鱼会跳舞、桌子椅子能讲话, 那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具有四个特征:一个是幻想;另一个是拟人;再有一个是有头有尾的;还有是童话故事大多向人们说明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

师:我们不仅爱读童话故事, 有些同学还会自己编童话故事呢!你能现场给同学们编出一个童话故事吗? (教师指定一学生)

生:有一天, 我看到两个小蚂蚁在地上跑着, 其中一个长的大点, 另一个长的比较小点, 它们正在地上寻找食品。奇怪的是, 那个小点的蚂蚁找到一粒米后竟然主动让给那个大一点的蚂蚁。我想, 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亲戚关系更或者是夫妻关系。因此, 我立即联想出一个故事———小蚂蚁保二唐僧取食。 (该生一讲完, 课堂上立即掀起了讲童话故事的高潮。当然, 我也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表扬和赞赏。)

师:你讲得很精彩!下面, 我们就来一次童话故事比赛吧!看看谁是未来的童话大王!

我认为, 在这节课中创设这样的情境, 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先让他们大胆地说, 再让他们用笔写出来, 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这样的课堂, 教师还担心学生怕写作文吗?

二、日积月累, 打好写作基础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因此, 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将每天生活中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以便积累作文素材。如班级里开班会、星期天出去上街、学生自己过生日或父母过生日等等, 都鼓励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在写日记中, 我又要求学生将平时在课本中学到的好词佳语运用到日记中去, 但在日记中要将这些词语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后, 学生背会了书本上一段话。我让他们观察我市格桑花开的过程, 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五月的高原, 格桑花才匆匆忙忙地从沙漠中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到了六月初, 花瓣儿才逐渐展开, 红的、紫的、黄的。哇!还有黑色的哦, 你看啊, 旁边还秀出的嫩绿色的小叶莲。”后来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描述格桑花开的不同姿态时, 还引用了“荷花”一文中的排比句。只要不是原文抄袭的, 我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样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的写作水平果然得到了提高。

三、模仿课文, 进行写作练笔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 选进来的许多文章都是可以作为例文来进行作文教学的。对我来说, 当然是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认真模仿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如教学“七月的天山”时, 这篇课文作者是先写“进入天山”, 而后是“再往里走”, 最后是“走进天山深处”。由于我市就坐落在昆仑山脚下, 许多学生曾经到过昆仑山中, 因此对昆仑山了如指掌。在一次作文教学中, 我先出示了图片, 让没有去过昆仑山的学生看看我们的昆仑山, 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七月的天山”写一篇名为“八月的昆仑山”的作文。课堂上我提示学生:要从高到低、由远及近, 要运用形象的比喻等写作手法, 描绘出我们昆仑山的雪峰、雪水, 以及流经我市的昆仑河, 而对于去过昆仑山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写出八月昆仑山的雪景和山脚下的草原、沙漠。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始, 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基石, 只有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才能水到渠成, 真正达到实现作文教学创新发展的目的。

四、作文评改, 习作互相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教导学生, 要养成对自己初步形成的草稿进行认真修改的习惯, 并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每一次作文批改后, 我都会精选几篇学生习作, 点评讲解, 让学生在欣赏中对比, 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的, 鼓励他们互相批改习作,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还鼓励他们互相当小老师。当然, 我在给学生写作文评语时, 也常常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我的原则就是:只要他们认真完成作文了, 那就多表扬少批评。

例说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尾 篇9

一、总结全文,指明要点

有些文章为了使读者最后获得一个清新明确的印象,常常在篇末总结全文,指明要点。有的在结尾处点明全文的中心,有的在结尾处把全文的内容归纳一下,简单地说,不仅帮助读者回想和记忆,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且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肖乾的《枣核》就属于这种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课文是按照索枣核、托枣核、说枣核和议枣核的思路展开的,最后,议论性的话语,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海外华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一往情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像这样的结尾教材所选篇目还很多,八年级上册还有:第二单元中陆定义的《老山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第四单元中吴公正的《阿里山纪行》,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五单元中舒乙的《都市精灵》,等等。

二、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往往在结尾与开头或题目呼应,使全文结尾完整、严密,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阅读印象。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结尾的。现摘录如下:“唉,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只要再看看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和“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表现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表达了对父亲无限的深情。

像这样的结尾还有许多,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都德的《最后一课》,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三单元中黄飞的《甜甜的泥土》;第四单元中马德信的《蓝蓝的威尼斯》;第五单元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等。

三、深刻含蓄,余味无穷

有些文章的结尾,语言深刻含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设置了更多的阅读思考与回味的空间,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切实感受。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这是一个善良而正义的老人,他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决心。文章结尾的语言含蓄而深沉,震撼人心,余味无穷。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长鸣。”这样结尾,表明鼎湖山让作者魂牵梦萦,尤其是它的泉音更让作者如痴如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已不辨是梦还是醒,也无须分别,因为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泉常流,清泉恒鸣。作者对鼎湖山的沉醉,对鼎湖山清泉的钟爱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样结尾的文章在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鲁迅的《故乡》,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第六单元中姜孟之的《一双手》,等等。

四、抒情结尾,感染读者

有些文章用抒情的笔调(有时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感情更浓烈,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结尾就具备这个特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由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文章结尾,作者把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它生长着,笑着,走着”,还“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就更突出表现了春天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是在以上各段具体叙写的基础上,充分抒发了赞美春天的感情。

像这样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的结尾还有很多。又如九年级上册第第二单元《故乡》一文结尾:“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个结尾写自己朦胧中所见,朦胧中所思,语言生动形象,深刻隽永,有着发人深省的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为文章的美好和深刻又添上了重重的的一笔。仔细玩味,不仅对我们理解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

这样结尾的还有: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对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的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的描写,把胡屠户欺贫爱富、前倨后恭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结尾写那个心胸狭窄的病人移到窗口,并没有看到入他的病友所描述的情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光秃秃的一堵墙”不仅是他看到的具体情景,而且是他丑恶内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明确地思想观点,读到这,细思量,文章的主题就从中来,而且一目了然。

在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篇10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写日记。学生从初一年级起, 我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 不少同学的日记不仅内容充实, 字迹工整, 而且还贴绘着精美的插图, 他们十分珍爱日记, 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久而久之, 日记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写作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2.写作训练形式要做到既保证重点, 又灵活多变。如初一年级学生重点是练习写记叙文, 仅这一种文体, 我就采用了命题作文、范围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方式进行训练。在练习样式上有缩写、改写、扩写、写梗概;有写局部, 有看图作文, 有实物摹写, 有人物采访等。如肖像, 写一位小姑娘的外貌;场面, 写电视剧中一个英雄人物的壮烈场面;对话, 把动植物对话构成童话故事;景物, 各地的旅游胜景等。除了让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之外, 还让学生适当练习创作, 如写童话, 散文诗等。这样, 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了, 作文的态度也更加认真了。

3.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 极力保护他们练习的积极性。每次交作文前, 我都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传阅, 取长补短, 启发他们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传阅时, 学生互相改正错别字, 修改错、漏句, 互相提意见, 甚至在习作后面写评语。在作文讲评时, 向学生推荐优秀习作, 引导大家剖析、评议。对于较差的习作, 要注意找出较好的语句和段落圈圈点点给予肯定, 或向同学推荐, 以消除作者的自卑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文讲评后, 教师应把优秀作文细加点评张贴出去, 让同学们细细品味, 使优秀作文在课后继续发挥作用。其中最优秀的作文还可向有关刊物推荐, 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是一种激励。

二、激励学生吸收文章的精髓

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收课内外文章的精髓, 以提高写作水平。

鼓励学生综合吸收课文的精髓, 在作文中大胆创新。笔者鼓励学生在创新这方面下苦功夫, 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从模仿课文中的一词一句开始, 逐渐由不自觉地受熏陶到自觉地模仿, 由单纯地模仿到有所发挥, 有所变化, 直至有所创造, 重要的是要极力保护学生敢于创新的积极性。

三、系统地给学生传授写作知识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多写多练固然重要, 但是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才能克服盲目性, 练出成效。因此, 一开始应着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知识。

1.写作的开头。常见的几种开头有开门见山。“山”, 指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主题。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主题, 还有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1) 概述性的开头。作者用几句话简单地述说全文的内容, 使人一开始就对全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读起文章来心中有数,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描写式的开头。在开头行文中, 描写环境, 渲染气氛, 使可收到好的效果。

(3) 抒情式的开头。开头抒发感情, 交代动机, 使读者心中有数, 并唤起读者的同感。

(4) 由远及近式的开头。开头从远入手, 慢慢引入正文。

(5) 修辞式的开头。运用呼告、设问等修辞的方法, 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 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

2.写作的结尾。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 虽有千变万化, 但也有规律可循, 下面略举几种。

(1) 结尾归纳全文, 点明题意。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篇末点题。

(2) 结尾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来, 启发读者去深思。

(3) 结尾抒发感情, 能激发读者的激情, 使读者随着作者的情思, 回味文章的主题,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 结尾以含蓄的语言发人深思, 使人回味无穷。

(5) 结尾以充满哲理的语言, 使文章的思想性得以进一步的深化。

3.过渡和照应。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的前后连贯和首尾呼应,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写文章时就必须考虑过渡和照应。

4.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安排应该力求做到:连贯、匀称、曲折、精巧。

四、引导学生接触现实生活

浅谈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汉字 篇11

关键词:意义;坐姿;三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11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46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多少年来描写中华汉字优美形象的词句、文章数不胜数,而中华汉字自古以来又不知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青睐甚至痴迷其中。也不知出现了多少位书法大师、擅写巨匠,他们通过书写中华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字的美丽和悠久历史,书法大师们让中华汉字更加的具有魅力从而让汉字享誉世界。而引导教育好小学生写好汉字却是教育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想写好一手汉字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至少得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练习才行。现就我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汉字。

一、 写字要从小学开始抓

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小学生写字时必须先学习书上的字才能书写。否则就会是乱写。小学生乱写的习惯一旦养成将是后果比较严重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先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入手学习写汉字。而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一手好字,就得从学生一年级入学时就开始抓,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如果让小学生在低年级时胡乱的写字,而后要想在中高年级再提高书写能力,这样难度就要大得多了。

二、写字与坐姿

众所周知,写字时坐姿端正是写好字的基础,更是一位书法者的必修课。所谓写字时坐姿正确的方式就是:抬头、挺胸、脚放平,眼睛距离本子约一尺远。而小学生定性差,往往写字时坐不住,时不时就“弯腰驼背”了,或者头偏向左边了,或者鼻子都快贴着本子了。因此,教师要时刻强调:坐姿端正方能写好汉字。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时更要反复强调。对经常写字时坐姿不端正的学生应该进行单独的强化训练,直到姿势正确为止。

三、 三合一的重要性

所谓三合一就是:眼、手、心三合一。想练好一手好字,勤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在练习中注意到眼、手、心的整体一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成天胡乱的练习写字,即使写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完成写字的数量,而没有质量。这样的练习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要求学生时时刻刻注意写字时用眼、用手还要用心书写,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书写能力。

四、 田字格和笔顺的重要性

小学生初学写字,教师应该发给学生带田字格的本子以便学生书写汉字,而田字格的本子是最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的本子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田字格本子,每一笔每一画都要按照字帖或者书上汉字的样子写,要在田字格本子上找到该字该笔画的位置,只有这样汉字才能写好练好。另外,就是要注重汉字的笔顺规则,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最容易“捯画笔”,教师应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初学汉字时“狠”抓汉字笔顺的练习,不要让学生养成随意书写笔顺的习惯。只有这样,汉字的书写才会越练越好,越写越美观。

五、 贵在勤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练成一手好字,非下苦功夫不可。而写字就是贵在勤练。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教育学生写好汉字外还要对学生的平时作业加强管理,以便督促学生写好汉字。第一要练眼力,即认真读字、读书上汉字的书写位置。教师要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想到心中的字的“外貌”。每个字的每一笔在哪个位置都要牢牢记住,每个字的笔画长短在自己的心中都要有数。真正做到写字时“胸有成字”。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手是为了写字时做到心中有数。而练手是为了能“熟能生巧”。反复地练习是练手的基本功,当然反复练习也不能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第四要练字的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第五要练笔画。笔画的顺序很重要,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写正确的笔画顺序。学生要养成不乱写笔画的习惯。切记不能让学生养成“倒画笔”的习惯。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勤练以上五点,学生写好汉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如何培养学生写好日记 篇12

关键词:习惯,兴趣,方法,激励

写日记, 对小学生来说, 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如何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他们培养健康向上的品格, 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指导他们写好日记, 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以"画"为切入点, 培养写的习惯

学生一旦接触日记,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 三言两语草草完事,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更是如此。在学生学写日记之初, 我便采取了"以画为主, 以文为辅"的做法。"画"是立体的, 直观的, 更是形象的。以"画"为切入点, 不但能够大大激发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开始孩子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内容写上几句话, 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逐渐增加, 他们的日记也无形中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三言两语了, 而是逐步向"以文为主, 以画为辅"的形式发展。就这样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日记内容更丰富了, 语言更流畅了, 写日记的习惯也就逐步养成了。

2 以教材为凭借丰富写的内容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贴近儿童的生活。于是我便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位学生们创设写的情境。如在学习课文《秋天来了》一课时, 让学生反复品读, 体会到找秋天的乐趣, 体验发现的快乐, 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这种激情走进生活, 到野外实地观察, 找出自己在秋天里的发现。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 体会着找到秋天的欣喜与激动。此时, 我便激励他们将自己在秋天里的独特发现写下来, 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笔表达着自己的发现, 效果非常好。同时, 我还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3 以现实为源泉让实践承载日记

我除了凭借教材, 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行写作训练。一次, 在一节语文课, 教室里突然突然飞进一只蝴蝶, 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被它迁走。起初, 我试图将蝴蝶赶出窗外, 可蝴蝶就像有意与我作对似的, 赶了半天就是不出去, 此时教室以乱成一团。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眼神, 兴奋的表情, 心想, 此时即使把蝴蝶赶出教室, 他们的心也不会马上收回来的, 倒不如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只蝴蝶。于是我将所有的门窗关上, 大声地对他们说:"同学们, 看来你们非常喜欢这只蝴蝶, 老师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话音刚落,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蝴蝶在教室里不停地飞舞着, 孩子们也在认真地观察着, 兴致勃勃, 有的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 指着蝴蝶, 像是在讨论着什么, 还有的同学索性追着蝴蝶观察, 好不热闹。观察完后, 我又鼓励他们把观察所得写在当天的日记中。第二天, 当我看到孩子们的日记时, 真是惊叹不已, 他们真是把蝴蝶写活了。我想, 这不正是日记来源于生活、积累生活的最好写照吗?

4 以评价为载体感受写的快乐

在日记评价中, 我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日记中的优点, 用充满期待的评价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 从而增强其写好日记的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写好日记后的成功与喜悦。

每当我抱着一摞成长日记走进教室的时候, 迎接我的总是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因为他们特别喜欢每天的日记点评时间。其实不光孩子们爱上了这段时间, 我对它也是情有独钟。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评, 孩子知道哪些是该发扬的优点, 哪些是该克服的不足,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此外, 在日记的评价上我还采取了"阶梯式"的评价方式。只要孩子每天坚持写日记, 就奖励一朵小花, 如果写得好的, 就奖励一朵大花。如果写有打印两个字, 就会得到两朵大花。日记攒够5朵大花, 就奖励一张日记加油卡。攒够10张日记加油卡, 就能得到一张一颗心的爱心卡。这种"阶梯式"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写日记的热情, 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写出好日记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5 以评语为媒介实现心灵的沟通

评语是师生间情感的碰撞, 精神的对话, 心灵的沟通, 生命的召唤。恰当的评语更能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在孩子们的日记中经常会流露出一些喜怒哀乐。于是, 我便充分利用评语这块阵地, 与孩子交流、谈心。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同学之间的磕磕绊绊, 甚至是他们与家长之间的分歧, 有时还会分享到他们成功的喜悦。用一些鼓励、赏识、安抚的话语, 已成为我评语中的主旋律。我也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对我说:"老师, 我每天最想看到的是孩子日记上的评语, 真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成长日记是一朵小花, 只要我们不断用心去浇灌, 这朵小花一定会变, 变成新的生活, 变成一粒富有生命力的种子, 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孩子们日记的"炉火"也一定会越烧越旺。

参考文献

[1]吴龙梅.如何培养学生写好日记[J].阅读与作文 (小学高年级版) , 2009, 12:43-44.

上一篇:存货成本控制问题刍议下一篇:词汇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