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2.0时代

2024-07-17

营销2.0时代(精选6篇)

营销2.0时代 篇1

物流2.0时代, 现代物流不仅仅局限在仓储、运输、送达这些简单的功能上, 还能完整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1.0时代, 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2.0时代。在这个时代, 单纯的线上流量运营模式需要配合高效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才能给用户带来绝佳的购物体验, 这其中物流模式的升级至关重要。

购物平台品牌化、集中化是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 只有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品牌入驻, 进而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独特的影响力。而建立品牌商城的第一步就是完善物流配送模式, 使物流服务与整个平台的运行流程实现无缝链接, 建立与物流供应商、品牌供应商、消费者三方互联的新型电商平台运行模式。

在不远的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物流体系备受重视, 成为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甚至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电商为物流站台, 负责吸引消费者;物流为电商的大后方, 负责服务消费者。双方通过一致努力, 为消费者带来新的购物体验。如果把寄送、发货式的快递物流模式称为1.0模式, 那么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则为2.0模式。

在物流2.0时代, 现代物流不仅仅局限在仓储、运输、送达这些简单的功能上, 还能完整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众所周知, 电商平台抑或制造类企业的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是一个漫长且繁琐的过程, 2.0模式下的物流企业不仅要完成这一过程, 且要有合理的全过程管理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涉及运送流程优化、库存管理优化等全部课题。

放眼全球, 能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的物流企业也只有DHL、UPS等聊聊几家。国内风生水起的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想要实现服务模式升级,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径1:从用户体验着手。未来的物流服务商可以开通一些用户急需的增值服务, 例如为用户与上游商家沟通, 帮助用户退换货。毕竟在电商物流领域, 还有许多的未曾明确的社会分工, 许多市场缝隙也需要填补, 而这些基本都与用户有关, 也正是未来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的方向。

路劲2:从规模入手。未来的物流服务商可以把建立全供应链布局作为升级的主要战略, 进而带动规模扩大。整体的服务链条不只局限在下游, 还可以扩展到上游, 建立超级物流配送中心、城市终端快递系统等, 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站式物流服务供应商。2.0概念始于2006年, 某种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之后往往会被冠以XX2.0。新的物流模式立足产品经济时代, 以差异化服务构建独特的用户体验, 进而追求高附加值——物流2.0时代已经来临。

营销2.0时代 篇2

柯老的发言站在全球高度,首先谈到了对于全球国家的重新分类(Mind Power, Production Power和Resourse Power),而中国的企业如何围绕“生产”和“资源”的优势,抗衡以“观念”输出为优势的西方国家,其中重点谈到了SME(中小型企业)的策略,以及“逆向品牌战略”的做法,即抛弃传统的“下行品牌策略”,针对不被主流关注的小人群,以战术推动战略,从草根起步的“上行品牌策略”,并介绍了“蓝带”啤酒在美国的重生等案例。下午是慧聪的总裁郭凡生发表演讲,然后是万通地产的主席冯仑——我刚阅读了他的《野蛮生长》,坦率而真性情,推荐给了无数的江湖兄弟,老冯照例讲起江湖故事,以及如何将公司“社会化”和员工“职业化”,同时也讲到他如何参与纽约世贸中心的重建项目。

第二天从高空落地,进入更实战的探讨,上午是我的朋友陈格雷(经常光临本BLOG的朋友应该知道他)受邀演讲,他的主题是《一半:营销2.0的新游戏规则》——这正是他即将推出新书《营销2.0》的含义。

格雷简介,我们都较瘦小、留点胡须,有点拽(难怪有人说我越来越象广告人或半罐子艺术家)

什么是一半呢?营销2.0让市场工作只需做一半的事情(包括从产品、品牌、CI、广告创意、媒体计划、公关和推广活动等,都只做一半就好),却要做得更多、更细、更透。最根本的是,营销2.0绝对不仅代表了所谓互联网广告、互动传播或病毒营销等技术手段,它是对传统营销和传播模式的底层变革,参考下图:

营销2.0(基于互联网变革下的营销)与营销1.0(传统营销模式,以宝洁,可乐等为代表)的对比

很多分析人士谈道: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企业有机会全球同步发展,也只有少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企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国才做到了全球领先,即使是传播上,中国也发展了不少的创新做法,虽然这仍然是一个混乱而野蛮生长的丛林,

格雷用下面这张图分析了营销2.0在中国的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都比较熟悉了(以格雷曾经操刀的“百度更懂中文”病毒营销开始到“超女”活动),而今天主要发展到第二阶段(如百事的“我要上灌”及大量基于用户特征的社群活动),而第三个阶段,插件,机器人,代码等的嵌入,传播、渠道到电子商务的全面整合,全球和中国都还在同步探索中。

实际上,营销2.0的本质已经转向商业2.0,所以这是商业思想的变革而不仅是营销。

营销2.0,重组“C+4P“

商业的变革具体反映在营销上,融合了生产者、消费者的传统定义边界,而产品、渠道、价格和推广等,也融合到了消费者体验中(格雷称为:“以人为中心的体验式营销/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产品/价格/渠道等皆融入其中,将引发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和商业的革新——社会化电子商务)”。

这点,正如我在以前《品牌2.0》的文章中提到:服务型企业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所有的产品型公司都应该将自己的产品看成一种服务,并且去发展顾客体验,在体验中塑造品牌和改善产品。

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能迎合这些趋势,因为企业需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传统的企业,如同冰山,顾客只能接触到顶端的一小部分

商业2.0,企业如同倒转的冰山,从生产研发到销售、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在走向开放、减少一半。

格雷并不是一个空谈的理论家,他一直是一个实践者,最后也分享了他的团队创造的“张小盒”(上班族,尤其是广大女性们应该熟悉这个可爱的形象)的最新进展:

营销2.0时代的“多芬”法则 篇3

今年奥斯卡电影颁奖典礼的电视直播广告时段,联合利华集团旗下多芬品牌的全新45秒沐浴露广告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则消费者自创广告,是由一位21岁、生活在美国加州的普通邻家女孩Lindsay Miller自拍制作的,整个广告诠释出美的另一层面:自然、真实。最终,该广告从1000多部多芬“真美运动”消费者自创广告参赛作品中胜出。

搭乘奥斯卡这艘快艇,又有一系列相关公关活动造势,多芬品牌引起了1.55亿人的注意,当然如此感召力并非首次;去年,由奥美公司为多芬品牌创意制作的名为“演变”的75秒视频,经由视频网站第一豪门YouTube播出后,旋即创下了1700万次的点击量,并产生了轰动的社会效应。

这些活动都是多芬“真美运动”品牌推广的一个组成部分。始于2004年的“真美运动”,通过活动、电视、网络等多渠道营销,力图从观念上纠正女性对美的片面看法,强调女性的“自尊”,挑战对于“美丽”的传统定义。

可以说“真美运动”令多芬品牌受益良多,无论是无形的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抑或对销售的促进。2005年,多芬产品销售额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006年多芬品牌的销售额增长了10.1%,增至5.89亿美元。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多芬?是追逐营销潮流?借助网站视频和消费者自创广告进行营销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像多芬“真美运动”那样占领消费者注意力份额(Mindshare)的营销活动却寥若晨星,这不由得激发我们去探寻“真美”背后的真实,以及21世纪营销者的生存及致胜法则。

情感诉求,拨动顾客的心弦

这是一个品牌泛滥的年代。就以多芬品牌为例,其产品线包括香皂、洗发水、沐浴露,以及洗发水等等,而这些产品领域的品牌多如牛毛,各品牌在品质上的差距实在很小;而在广告、公关、活动等营销渠道运用方面也都大同小异。因此,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oint)便成为关键,它具有巨大识别作用,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心智区隔”。凭借“真美运动”对“美丽”重新诠释,对自尊的弘扬,多芬打动了无数目标客户,在售卖产品的同时,牵引无数平凡女子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成功地进驻消费者心中。

多芬的“真美运动”始于一项在不同国家进行的女性对“美丽”理解的全球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只有2%的女性认为自己“美丽”。 根据这一发现,多芬将自己的使命确立为:让女性每天都感觉更美丽。

当营销活动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世俗产品的含义,那么它的威力就会被无限地扩大。与其说“多芬”卖的是一种产品,倒不如说它营销的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同消费者建立深层次情感联系,让她们产生深层共鸣的理念。多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品牌的精神感召力让它与对手的竞争不在一个层面上,从而轻松超越。

从根本上讲,多芬产品不是真正的重点。我们甚至能说,多芬女孩可以卖出几乎任何商品,因为人们真正想拥护的是她们象征的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奥美全球首席执行官Shelly Lazarus曾说过:你能让你的品牌领导一种运动吗?多芬做到了。

创新,营销的“灵魂”

不论是多芬品牌的独特价值主张,还是营销渠道的大胆选用,其创新痕迹无处不在。联合利华美国公司总裁迈克尔·波克 (Michael Polk)曾经说过:成功营销活动的核心“不是發明……而是创新”。一切在于“转变观念,打破定势,多芬做营销并未使用传统的外表美的观念,而以自尊自信的信息取而代之,因而改变了在一个类别概念中的现有思维定势。

近年来,新媒体势力迅速崛起;博客、社交性网站和视频网站等Web2.0形态铺天盖地,广大民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拥有了自媒体发布权;移动,无线通讯设备更是赋予了营销新机遇。媒体的碎片化使得如何吸引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成为企业的营销挑战。传统媒体失去了往日的威力,而面对凡此种种影响消费者的新渠道,如何假之己用,似乎大多数企业都在谨慎观望中,但联合利华不在此列。

2004年,宝洁公司总裁 A.G.Laffley曾号召,“我们需要创新对消费者的营销方式,我们需要新模式,它尚未存在”。确实,联合利华与其老对手宝洁都一直注重大胆尝试和检验新营销模式,它们都可以说是第一批视频广告和消费者自创广告的探索者,如今这股风潮在全球营销圈内蔓延。

“真美运动”发起之初,多芬除了运用广告、活动等方式,还特别建设了“真美运动”官方网站campaignforrealbeauty.com,访问者可以交流关于“美丽”的理解,还可以有同著名的“自尊”研究专家进行实时网络对话机会。另外,多芬还通过电话对消费者进行实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选定地点的布告栏上张贴。此外,多芬“真美活动”还特别设立自尊基金,吸引消费者为“独特的我”这项活动捐款。多芬的这些营销可以说都没有直接涉及产品,但多芬品牌却又无处不在,其影响力也随着“真美运动”逐渐增强。

另外,多芬在去年“视频网站”元年,对于这种营销渠道的大胆尝试也是非常成功的。多芬名为“演变”的视频挂到YouTube上,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大女性对“真美”的探讨,多芬品牌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推广,而这一切根本就无需任何媒体投放费用。

今年多芬放弃在“超级杯”投放广告,转而选择奥斯卡是一个明智之举。美国Brand Keys咨询公司总裁 Robert Passikoff认为,超级杯并不适合“多芬”, 它的信息在奥斯卡期间播放能够产生更好的共鸣,因为它是女性的“世界杯”。太多女孩因为长相带来的不安全感,造成“微弱”的自尊,多芬此次消费者自创广告中的邻家女孩“自然美”恰恰能够打动这些女性消费者的内心,与其建立情感的联系。

营销=对话

从多芬的“真美运动”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真正的顾客社区是如何建成的,而这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太重要了,毕竟忠诚的顾客是每一个企业都想拥有的。那么怎样建设顾客社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不是科技,而在于人,其金科玉律是:“顾客参与”。

可以说,今天的消费者要求对话,要求互动,而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互联网对于“真美”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话正式登场。首先,多芬“真美运动”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之后创建了一个专门网站,心怀疑问,于是女性们接踵而至。这种品牌同顾客间的互动,显示出对顾客的尊重。通过“真美”网站,尽管大家讨论的不是多芬的产品,但她们确实是在那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顾客社区,无论她们身处何方。

营销2.0时代 篇4

今天的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特别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已经适应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专业分工和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与协作的工业化生产组织方式。这种贯穿企业业务价值链的跨组织、跨部门工作标准和作业程序就是我们所说的流程。

过去的十年,不少企业聘请过管理咨询顾问、ERP实施顾问,通过流程咨询项目,和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一道,设计和描述了企业希望的规范流程,我们称之为to be流程(未来流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发布过规范流程和作业文件的企业超过80%。

To be流程的发布,反映企业流程管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是1.0时代的标志。也就是说,从流程发布的那天开始,企业做事情开始有章可循了,对人的依赖在减小,对规范和程序的要求在增加。

然而,流程1.0在很多企业也确确实实留下这样一个现状:引进和发布了理想的流程制度,却没有真正在现实中运行。表面上企管部门有N米长的流程文件放在书架上,但执行时却不这么做。As is(现状流程)与to be相去甚远。就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很多企业都请人写了流程文件和管理标准,但是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始终处在快速变化中,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就是有引进的流程,可能都不知道流程的存在,更不要说执行了。

究其原因,简单的拿来主义是流程1.0时代的特征。流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先进企业的流程,确实很规范很好,但那也是人家长期磨合、长期改进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抄袭过来的。

前年,有一家地方性小房地产公司找我们,因为房地产开发流程混乱,就试图请咨询顾问将万科的流程搬过来。结果发现要保证流程执行,没有人;要按章办事,结果连基本名词概念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无法“画虎成虎”,

好在我欣喜地看到,在流程管理进入中国的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咨询顾问和企业一起,进入了流程2.0的时代。

流程2.0强调从现状到未来的过程,也就是“以今为始、以终带始”,相比1.0,这叫流程落地。

再者,流程2.0强调员工的参与、互动、渐进的提升。流程管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关键是结合企业现状和人员实际,进行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操成功企业的先进做法。

流程2.0这些特点与互联网2.0的“平民化”、“交互性”、“参与感”、“持续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可用的才有生命力”。

与引进先进的流程1.0模板相比,流程2.0强调宣贯、落地和执行,特别是强调管理提升是一个持续 、长期推进的过程。流程2.0给企业带来哪些观念上的转变?答案是:

时间上,不要期望流程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戏剧性的变化,而是渐近的过程,3年一个循环。

人员上,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和形成流程经理队伍,而不仅仅是几个流程编纂人员。

宣贯上,要与日常业务操作步骤、方法相结合,要将流程体系拆解为一线员工听的懂、可执行的单一动作。

执行上,要有常态化的“绩效考核”。将流程的现状、流程目标进行量化,对差异和变化进行考核,促进企业管理量变的积累。

数量上,不再关注流程文件的数量,而是关注端到端流程的执行质量。运用2/8原则,将精力放在关键流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流程2.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有很多很细的事情要做。

为什么中国企业面临流程2.0的挑战,而国外企业没有这样的阵痛?

过去几年我们流程咨询顾问积累了哪些方法,是如何与企业一起推进流程2.0的?

在2.0时代,哪些做法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值得总结的?

Web 2.0时代的微博营销 篇5

这是一个微博的时代,也是一个营销的时代。于是很自然地,这也是一个微博营销的时代。不过,一些人并没有很自然地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微博是微博,营销是营销,两者没有什么关系;也有人认识到微博是可以用来营销的,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抱着“微博是微博,营销是营销”的认识,把微博当成一个简单的发布广告平台,并没有适应微博时代的特色,其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那么,微博究竟能够给营销带来什么影响?会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除了发布广告之外,微博还能做什么?如何把“微博时代”和“营销时代”有机地整合成为“微博营销”的时代?胡卫夕、宋逸合著的《微博营销》,就为我们厘清了微博营销的种种问题。

胡卫夕和宋逸都是经济学硕士,又对互联网有着很深的研究,所以对互联网的传播和经营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研究的侧重点与其说在于“营销”倒不如说在于“微博”。再具体地说,因为微博有其固有特点,所以任何不适于微博传播方式的营销策略都是徒劳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那么,微博有什么特点?微博营销又应该适应什么样的特点?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最能说明问题,他说Web1.0的核心是内容,Web2.0的核心是关系。这里比尔·盖茨说的是网络,但是这话也适合来描述现在的营销策略。就微博本身来说,关系固然非常重要,比如说一些娱乐明星,他们的微博之所以受关注度比较高,倒并不一定是内容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人气高;但对于并不具备天然高人气的微博主来说,内容也非常重要。试图用微博进行营销的企业,需要走的路线和娱乐明星恰恰相反——当然,即使人气很旺的娱乐明星,如果在微博中表现不当也会引发公关危机,比如前段时间吕丽萍关于同性恋的言论就让她身陷麻烦中。明星尚且如此,把营造关系作为首要目标的企业微博,其内容就更需要严谨和慎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为了营销而营销。戴尔、捷蓝航空、星巴克等微博营销先行者,曾经对于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提到过一个一致的结论:“如果你使用 Twitter纯粹是为了赚钱,你就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

那么,不赚钱,还谈什么营销呢?如果你是这样的营销思维,只能说你还生活在Web1.0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营销说到底还是要维持一个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现在不是凭票购物的物资匮乏时代,客户只能选你一家企业的产品。现在企业竞争只能用“惨烈”二字来形容,在价格、质量、购货渠道和信誉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更能抓住客户的心,谁就能占得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的营销策略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良好形象,得到更多的关系,亦即得到更多的粉丝。当你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变成了他们的朋友,你的产品销量自然就会提高。

在《微博营销》中一些通过微博营销取得成功的案例,就是营造了一个有趣的微博主形象而得到大家青睐的,换句话说,他们能够得到人心,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吸引人的微博,然后才是他们的企业。微博营销,首先就是做微博,其次才是做营销。一个能够代表企业形象的微博,即使完全与营销无关,如果它能抓住大家的心,同样也就是做了最好的营销。这也恰恰正是Web2.0时代最鲜明的特色。

当然,微博营销也有其局限性和危险性,这一点,书中也说得很清楚。

(编辑:可潇wqz3217@163.com)

营销2.0时代 篇6

汤斯静静地等在海马汽车展台深处的会客室,这个已经习惯了海南生活的中年人,已经把他的家人接到了海口。按照我的理解,没有与海马汽车一起承受阵痛与波折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海马汽车造车之路的艰辛,以及在这路程中沉淀的底蕴与文化。十载青春,谁也负不起的重量,于是人们慢慢地洒脱,慢慢学会珍惜、渐渐懂得尊重。这是一个坦诚的汤斯,这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海马汽车。M3定位于80后精英一代,是海马汽车本次上海车展的拳头产品,我们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Q:很欣喜,这次车展海马展台亮点颇多,那么在产品方面,海马汽车将会有什么样的新动向?

A: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是一个海马自主2.0时代的产品密集投放期,大概平均每年有二到三款的全新产品,并都有自己风格。从技术平台来说,也全部采用新的技术平台,从能耗到安全,再到未来还没有公布的标准,我们都可以满足。从技术的运用上来讲,除了一些在车身上的成熟技术,我们还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包括整车电子技术,车载互联网技术等。

Q:关注和支持自主品牌是我们一直致力的方向。我们注意到目前整个车市已经到了一个微增长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海马汽车靠什么竞争,或者说海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我觉得一个是体系的完整性和应变能力,第二个作为制造行业,其实品牌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产品和服务。这次海马叫“海马自主2.0时代”,考虑的也是未来竞争的激烈化。传统的竞争完全靠价格,可能是越来越困难。M3无论从它的技术含量和配置,包括它的空间,在现在A级入门车型里应该都是比较有优势的,而且技术含量比较高,尤其是操控。

Q:《家用汽车》正在关注着汽车家庭用户的满意度,我也很想知道海马汽车对服务满意度或者是客户流失率这方面是如何控制的?要知道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是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A:在海马起步的时候,我们把服务标准就定得很高。在产品上面,我们实现流程透明、价格透明、便利性等要求。便利性上面,我们在三四线城市相对会弱一点,我们在二三线城市相对好一点,包括它的服务半径,我们目前在二三线的服务半径接近60公里。同时,我们网络建设上面有一个“三个原则”,其中有一个就是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就是我们的销售和服务一定是同步的,虽然我们现在整个网络建设模式跟以往比会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个思路基本上还是保证的。

Q:从展台上我看到了海马汽车的进步,也听到了海马汽车“2.0时代”这一概念,那么海马自主2.0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A:就是新。它实际上是我们海马从2013年进入到自身发展的一个自主的2.0时代,那么之前六七年实际上还是一个学习创新的个阶段,包括我们现有的很多产品,像普力马,福美来,这些产品实际上都是用的之前马自达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一些车型。那么进入2.0以后,这些老的平台,我们基本上会弃用,会用新的平台。

Q:这几日我也接触了很多自主品牌的高层,大家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压力,海马汽车和合资品牌竞争的话,最需要在哪方面下功夫?

A:首先第一就是产品,因为现在从我们的评价来讲,中级车以下,我们的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当然可能在设计工艺上面有些经验上的问题,但是总体的产品性能表现,包括综合的技术特点来讲,是比较接近的,我觉得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还是要快,就是你需要一个更快的能够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

Q: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一个发展中企业清晰自己的定位往往是成败的关键,那么海马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A:海马肯定要把不同平台的产品去做全,相对来说比较饱满的覆盖,同时在一些重点的市场,像A级市场,B级市场我们至少会出到两款车去一高一低搭配。从技术上来讲,我们不能说海马会是一个前端技术的引领者,至少是先进技术的一个实用者,那么我们也一直希望海马是走品质和技术路线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海马未来是以这个比较良好的产品形象在市场上有一个很好的客户口碑。

上一篇:认知焦虑下一篇:新理念教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