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能力

2024-10-28

构建学习能力(精选12篇)

构建学习能力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真正做到以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为根本, 笔者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 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 我结合工作实际, 谈谈自己切身经历的点滴体会, 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笔者认为:引导知识迁移, 培养学习能力是夯实学生语文“双基”形成有效课堂教学促进高效教学的必经之路。“万丈高楼平地起”, 尽管时代潮流呼唤素质教育, 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 奠定学生未来学习语文及其它课程的坚实基础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终究是要远离校园走上社会的, 而语文是工具学科, 将来学习工作生活所必备的。许多知识技能源于语文教学中所培养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所以课堂教学中, 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最根本的“基石”。

怎样引导知识迁移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地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立足教材文本, 深入钻研开掘

现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融汇了大量编者和原创作者的心血,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又蕴含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 是我们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蓝本”。但我们必须在把握编著者意图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的基础上, 针对教学工作的实际,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 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毛泽东曾经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证明, 照本宣科只能走进狭隘的死胡同, 不用说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才, 就连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一句空话。因此, 摸清学生的知识根底和学习行为, 习惯态度等情况, 立足教材之本, 深入钻研开掘是保障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和促进高效教学的前提。

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 文章第一段描写草原美景值得反复品位。在涉及表示“绿”的意思的成语这一知识点上, 我进行了深入钻研, 并从四个角度精心设计, 让学生细细体会并积累:①表示绿的颜色浓的成语有“翠色欲流、苍翠欲滴”;②表示绿的面积范围广的成语有“一碧千里”;③表示绿的时间长的成语有“万古长青”;④表示绿的景色美的成语有:“绿草如茵、郁郁葱葱、绿叶成阴”。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不光停留在对书本中出现的“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两个词语的理解上, 还有效地形成了“喷井式”地开掘到知识的源泉, 同时打通课内外资源的界限, 既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又促进了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 又不忘语文知识的根基、本源。两者相得益彰, 学生学得扎实, 学得愉快。

二、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习能力

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实际上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挑战。它呼唤语文教师从古代文化名人韩愈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把讲评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翅飞翔的舞台,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现语文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老师又时时处处将创新思想融入课堂,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课堂才可能充满活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才可能得到充分激发, 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这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采用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法, 大胆更新课堂结构, 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得开心, 学得扎实。

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 针对教材文本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生动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 进行撰写歌谣“三字经”学修辞方法的活动。学生兴味盎然, 纷纷投入自己的热情, 集思广益, 编写出了“新修辞三字经”。笔者在此采撷几束思想的花朵:

雨和露, 像珍珠。云和雾, 似轻纱。西红柿, 像灯笼。大草原, 像绿毯。风景美, 似画卷。掌声响, 如雷鸣。人狡猾, 像狐狸。人焦急, 如蚂蚁……

天上星, 眨眼睛。月儿羞, 躲云层。大地绿, 披新装。牵扯牛花, 吹喇叭。万寿菊, 露笑脸。睡莲花, 刚苏醒。桂子花, 在打扮。小蝴蝶, 在跳舞。小鸟儿, 在欢唱。高梁熟, 涨红脸。鱼儿欢, 捉迷藏。树颤抖, 在招手。山茶花, 在点头……

如此一来, 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师生的“平等交流”,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 同时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碰撞、生成, 使整个学习活动自然轻松、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从而恰到好处地整合了学习资源, 有效地建构起知识体系, 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在判断句子修辞和仿写句子、句型变换等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 探究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 我认为:教者要善于根据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内容, 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放归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虫鱼鸟兽、花草树木……还要引领学生走入社会生活, 融入现实社会, 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社会的发展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突飞猛进……

在教学提示语、广告词或宣传标语这一项“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时, 笔者从学校及周边环境入手,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教学楼、操场、食堂、经销店、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绿化带等公共场所,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感受时代气息。同时我探究“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引入竞赛激励机制, 有条不紊地进行“学—议—评—练”。学生纷纷拓展思维空间, 积极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相互交流, 动手拟写。如学生为学校食堂撰写出风格各异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标语异彩纷呈。“节约粮食, 讲究卫生”“遵守秩序, 保持清洁”“防控甲流感, 我们的责任”等不胜枚举。这样贴近生活而又着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 构建了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陶冶了他们的情趣, 使语文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开放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优化课堂设计,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 还要立足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笔者认为, 语文课堂必须具有开放性。针对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 建立图书角, 搜集查找资料, 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辩论、办手抄报、当小记者等活动, 营造愉悦活跃的氛围, 弥补教材容量小的缺陷, 扩大知识面, 让少年儿童的热情互相感染, 激发孩子们展示自己欣赏能力、独特见解的强烈愿望, 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怎样开放语文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促进高效教学呢?笔者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开放时空——打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实现阅读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比如教学《风筝》这篇课文, 不妨尝试让学生课前动手做风筝, 课外去放风筝, 亲身体验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这样便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充分领会作者的思路和表达的感情。

开放思想——发展思维、培养个性、鼓励创新。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束缚, 避免教师不当或过度的指导, 使学生落入程式化的窠臼,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使阅读与写作变得非常的生动和精彩, 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比如在安排、指导《相见在二十年后》《假如我是》这样的想象作文时, 教师引导学生畅想美好的未来, 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前途理想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之中, 把教书与育人融合一体。学生纷纷发挥想象, 写出如行云流水般的佳作, 让人叹为观止。

开放文本——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爱好和需求的东西, 将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使学生爱读、能读、乐读之目的。转变狭隘的纯语文阅读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阅读方式, 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努力使学生尽可能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 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 从而积累生活, 吸收思想, 发展语感。比如在教学《香港, 璀璨的明珠》一文时, 我充分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香港各个方面的信息图片资料, 制作好课件, 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 恰到好处地予以播放、展示, 学生既开阔了视野, 又丰富了知识, 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收益良多。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愉悦, 教学的效果明显良好。

总之,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的语文教学实际工作中, 我们教师要着眼于“以人为本”, 善于引导知识迁移, 培养学习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高效教学,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活学活用, 从而全面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引导知识迁移, 培养学习能力是夯实学生语文“双基”形成有效课堂教学, 促进高效教学的必经之路。具体做法:立足教材文本, 深入钻研开掘;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习能力;创设生活情境, 探究教学模式;开放语文课堂, 促进高效教学。

关键词:培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学习能力 篇2

----------在陇西实验小学观摩学习有感

陇西县渭阳小学董进军

本人通过实验小学全天候观摩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使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已经是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而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则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总结出知识要领,并经历强化训练和教师的适宜点拨,拓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当然,学生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四个字:学会和会学: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高,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高效的。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努力的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校近几年致力于洋思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点成绩,总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诱导之下,让学生很快地、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与知识的对话之中,投入到 1

自主探究新知之中,真正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发现问题、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价值。此环节的一般操作程序都是: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文本,整体感知。→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拨完善→学生提交疑难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就本次实践观摩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是要有目标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目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明确了目标后,教师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把学习中的重难点部分化解为自己跳一跳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好的学习目标,会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性的学习探究,这样带着目标去学习,他们合作的意识也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做好学生目标性学习的评价工作。学生的目标性学习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学生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模式,并反复循环,每一次循环使得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1、让学生掌握会阅读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而独立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基础首先就是学会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会阅读的这种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二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脑子里要迅速的形成一定的意象,进而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图;三要让学生反复去读,多种形式去读,让学生明白“文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2、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努力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必须有对生字词的注音、解释的批注,对段落序号的标示,对重点或不理解的词句的圈画,对感悟的地方进行批语,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对学生学会自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一切时机,保护学生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科书、向教师、向权威挑

战,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在同中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即要告诉学生从作者的写作上意图去考虑,围绕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后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思之再三而不得时再提出来。

课堂上,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猜想和提出假设,对学生的提问,哪怕是错误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鼓励与表扬。既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辩证去思考出现的问题,又要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研讨,寻找答案、寻找规律,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好习惯。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种是解决课本中的生字词、思考一下课后的练习;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并坚持上课前提问检查。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专门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不仅要布置一些知识应用的作业,还应经常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当然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每学期初都要要求学生上学时必备两种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4)勤于思考的习惯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空间,教师提问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要给予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对其思考的习惯与过程给与赞赏鼓励,要经常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构建学习能力 篇3

一、尊重学生主观发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由此不难发现,尊重学生主观发挥,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更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但愿人长久》,教师应该要抓住课文的主线,以主线贯穿全文脉络,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这是教师掌握的大方向。在大方向下,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比如讲到“埋怨”时,可以采取不断追问的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埋怨”是什么意思?“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你如何知道苏轼埋怨的是月亮?”“要是你在苏轼旁边,你会和他说些什么?”这样连续的发问,就是在不断深化学生的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以学生为本,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哪怕他们的回答再怎么荒谬,也要给予肯定的眼神。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缺一不可,必须突破传统的狭隘师生观念,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交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宽容学生调皮任性

教育的核心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灵尤其敏感脆弱,老师同学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判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待小学生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在要求学生做好自己应该完成的作业之外,也要宽容他们偶尔的调皮任性。学生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思维体系等各方面还不完善,过多的指责会让学生对老师反感,也会在内心不断否定自我,从而缺少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一株紫丁香》中,这篇散文诗写的是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让学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针对这一篇文章,比如教师可能会提一个问题:“书上的小朋友用如此美丽的诗句送给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这首诗由教师来讲解,表达的又是对自己的夸奖,教师可能不太好发挥,因为班级里调皮的学生有不喜欢老师的,不但阻碍教学进程,而且还让老师下不来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学生,最好能通过这篇文章改变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然,教师的宽容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扎牢合理合情的篱笆。学生是有感情的人,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会更加用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当然,难免会有个别的学生会恃宠而骄,影响全班的学习氛围,那么教师就应该拿出应该有的严厉,做到宽严结合,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三、给予学生展示平台

教师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顺应个性差异,引导个性发展,提升个性品位,提高综合素质。平时根据课文的形式,可以努力创造多样化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表演的欲望,多多安排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就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模式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喜欢,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学生对人物品质体验更加深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关于“夏洛蒂由‘锥心的羞惭和痛苦到‘昂起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也可以组织一个独白的小剧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

学生能够有平台展示自己,从中得到其他学生和老师的认可,就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高职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构建 篇4

如今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社会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都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才强国。把人口压力大的劣势切实转化为人力资源多的优势,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成依靠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推动。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进一步加大对这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满足大众学习需要,同时又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面向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1 教育管理部门方面:把握大政方针

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对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都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应该与现行产业之间展开合作,和市场接轨,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主导、依托企业、多元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把握准职业教育的定位。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特色、培育品牌,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以及其它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鼓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办学等办学模式,加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 学校方面:服务师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需求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转变的三大转变。贯彻实施“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处理好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这一主线。

学校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不动摇。在巩固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骨干专业和精品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改善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训条件。对于专业性强、投入较高的实训基地可采取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使我们的受教育者最终有能力面对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学校在制定高职各专业的课程标准时,应以各科相关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加上教学课程内容,注重校企结合或校企合作,设计出使学生具备合乎业界需求,符合学校实情的专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做好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建设的工作。在设置职业训练项目、内容时,应区别各类别的专业能力要求,使学生获得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还应该重新规划一个较为广泛的职业能力标准,使学生可以具备具备跨专业学习的能力。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要在学生中间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得学生实现零距离社会就业。从我们职业院校的定位看,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也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 教师方面: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才观,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实战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出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爱岗敬业等综合素养较高的受教者。教育要在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为主线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实战型人才。其中,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认识、创造、沟通、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坚持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仪器来装备自己,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来丰富自己,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完善自身。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完成专业学习能力构建等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如社会调查、现场教学、实验、实习、辩论、竞赛、讨论、顶岗实习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更好的学习效果,以期学生能具备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如我们在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中,可先期组织学生去工厂实习,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工作岗位特点,树立他们的专业认同感。为成功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活动要以岗位导向为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课程界限,突破传统的考试方式等局限,确保学生专业核心知识平台的搭建和知识能力的迁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自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利用“手脑并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处理好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科体系之间的矛盾。像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维修、数控车床操作、PLC应用等课程,其大部分内容均可在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完成。在课程实验实训中要按照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实现训练内容模块化、实训设施仿真化、训练模块项目化、实训教材系列化、实训指导小组化。由知识传承型教学向项目驱动教学转变。使各课程基本上都有一个项目,在整过教学过程中以该项目为主线,在课堂讲解举例中以该项目的子项目作剖析。在实训时,以该项目的子项目为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制作。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合作企业的现场专家提供的工程案例设计出具体实训项目,指导学生生产学习。这样教师也有了面向工程与市场的能力。如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先以一个实际典型设计方案为案例,根据教学进度,每章均把这个项目的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原理分析讲解,效果尤佳。

另外,教师要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到教材与学材相互补充,纸质与电子资料相配套;使学生的第二课堂得到有效开展。此外,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提高学生能力的环节,这个环节里面,学生具有了项目能力与经验,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还有,教师要与企业技术部门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师进入公司学习培训,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与技能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引入车间,与企业同步发展,了解企业所需。

4 学生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认识到社会的需求是建立在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上,学生应该让自己的能力达到专业能力标准,获得较高的就业保障,才能更进一步拓展其职业生涯。这就需要各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的专业协会,由学生负责管理,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高层次的可以培养学生研发与创新能力,做到可以独立完成诸如网络方案设计、复杂电路调试、维修改进生产设备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5 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我们要行动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操作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而笔者通过以上方案的实践性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项目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均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推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尹鸿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构建平台 提升教学能力 篇5

2014年5月20日下午,很感谢青阳中心园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到现场观摩市级音乐比武活动,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晋江学前教育这片沃土添枝加彩,让幼儿园教师同台竞技、各显特色。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

虽然只听到了三节音乐活动课程,但通过观摩活动,看到了每位教师潮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我们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不如说是在欣赏,我们以敬佩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在本次比赛中采取现场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学内容选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指导》中“音乐活动(大班)”,参赛教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教学风采。

活动中我看了几位老师展示的音乐游戏:《加沃特舞曲》《老鼠今天真快乐》,《狮子王进行曲》等,结合许卓娅教授所讲述的音乐游戏化教学,看到她们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精彩讲堂,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了孩子,也感染了我。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关注的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学习,得到快乐,是多么的和谐!

构建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英语课堂;策略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大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平时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大于计划学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业做好基础。

一、将自主学习引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结合高中英语学习内容繁多、任务繁重的实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匮乏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有效地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我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由传统的“说中教”转变为新型的“做中教”,使学生由传统的“听中学”转变为新型的“做中学”。

二、在高中英语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入学后,学校就应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主题报告会、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我校在开学伊始,学校领导就特意邀请优秀毕业生为新生作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并且在会后,各班又开展了“我的未来”等主题班会,大家各抒己见。这时,在班主任的要求及各课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就水到渠成了。从听他人演讲其职业发展,到自我评述、畅所欲言,使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未来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和危机感,从而更加迫切希望增进知识,并且渴望能力的增长,变过去的被动为现今的主动。

2、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果能把学习英语培养成一种兴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不要动辄批评学生,不要责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要生硬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3、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应创造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后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第二,相互讨论,及时评价。可以通过pair work,group work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氛围。学生通过互评、互议、互补,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评判分析的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大胆发问,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教师提意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一致时,不要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去探究问题。要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于探究的精神。

4、使用好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声光、动画并用,人机互动,它能成功地提供各种逼真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与机会;它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充分备课,做好课件,充分考虑好各个细节与环节,要充分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课件内容要适度,不要太多;课件内容要有效,不要太杂;课件结构要层次分明,不要太乱。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使用节奏——适时,适度;教师的讲、学生的互动、课件的呈现交互进行,有条不紊。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创新的英语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方面它能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及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和自主选择,把学生从紧张繁忙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求。可开展的课外活动有英语唱歌、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看英文影片写心得体会、读英文小说作笔记摘要、制作多媒体英语课件等。

6、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测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若是不能很好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就会导致学生成绩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改革当前以纸笔测验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机制,把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提高。

大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构建 篇7

1 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用人格的力量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权力性权威的影响。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的自身素质, 包括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生活态度、表率作用和情感魅力等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 教师应始终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 把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诚实待人等作为做人的宗旨。试想, 如果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他们一定会爱屋及乌, 会积极主动地喜欢这名老师的课, 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去。

2 创设恰当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为落实教学的大纲要求所设定的, 适合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我们知道,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并且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 在介绍数列的极限概念时, 教师应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极限的思想, 在讲述定义前, 教师可以以“割圆术”为例, 让学生回答圆内接正多边形是如何逼近圆的面积的, 让学生直观的体会“逼近”这一思想, 进而精确数列极限的准确定义。因此, 在新课教学时, 应注意创设各种情境, 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3 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 挖掘教材潜在的自主学习的因素

由于与中学数学相比, 大学数学的学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何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 建立新的思维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尤为注重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能力,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在介绍求解不定积分问题时, 教师不应仅仅介绍解题步骤, 更应重点介绍解题方法, 给同学们归纳定积分的各种解题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解题技巧, 这样学生才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 大胆放手,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而教师在演独角戏, 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简单单一。事实上,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独立自学, 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让他们感受到解题的乐趣, 主动性得以发挥。例如, 教师在一题多解问题时, 让多名同学都回答这个问题的解题方法, 并让同学们讨论这若干个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哪些方法是正确的, 那些方法是错误的,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从而在这个热烈的讨论中, 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具有了深刻的印象。可见, 良好的师生交流活动,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 恰当运用评价手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 充分体现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正确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对学生主动的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不应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 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提出不同的要求, 进而进行自我评价、同学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定量的评价和定性的评价相结合;将过程的评价与最终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要面向全体的学生, 重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地制宜, 重点进行鼓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 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都能得到自主学习的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自主参与式学习的动力也就增强了。

总之, 自主学习法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它继承了传统和现在的一切教学法的优点, 克服了“填鸭式”、“满堂灌”等呆板的说教旧形式。在大学阶段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尊重教学的主体, 让学习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消极变得积极, 由机械的听与记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把课堂变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阵地。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也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创设教学情境、传授解题方法、注重自学方式、运用评价手段这几个方面, 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培养大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 2003 (5) :882.

[2]朱燕.自我调节学习的COPES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 1999 (6) :542.

[3]裴红冰, 张国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2) :94.

构建社区创新学习 篇8

语文学习“成功在积累, 得失在课外”, 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每个问题讨论的不可能全面而深刻, 重要的为学生推荐适量的、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相关的读物及活动, 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深化感悟体验,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题社区是以某一学科为主题, 由一定规模的学习群体组成的网上交流空间。交流方式可以包括BBS、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多种形式。各成员在社区中通过讨论、沟通、互动等共同经验过程, 来分享和交流观念、知识、经验、信息和策略, 创建集体的探究活动, 扩展集体的知识和能力。如果能将主题社区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

(一) 创建语文主题社区,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自2012年以来, 我们依托搜狐圈子 , 积极建设 初中语文 主题社区 ( http://yuwenzhutishequ.q.sohu.com) 。语文主题社区是学生自己的“地盘”。在这个专属的空间里, 学生可以纵情徜徉。品味人间真情, 在文学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 在文学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 在文学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 在文学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

(二) 充分应用圈子优势, 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圈子成员可以发帖表达自我, 可以上传图片, 导入相册和视频与圈成员分享, 可以在圈子中了解更多的信息, 交到更多的朋友, 它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和即时对话等优势。语文主题社区就是充分应用圈子的优势, 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自由的、个性化的表达, 并在对话中, 交流情感,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

(三) 扎实开展系列活动,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我们开展了名著推介、“我的中国梦”等一系列读书征文活动,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关注社会, 拓宽视野, 启迪智慧, 陶冶性情, 获得审美享受, 培养创造精神。

我们尽情发挥圈子即时回复、群聊的评价优势, 从“经典阅读·幸福人生”等角度提供一定的话题, 让学生在回复评价时有话可说。多向互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鼓舞、激起学生的关注、热情, 唤醒个性, 张扬思想。

(四) 联动建设数码社区, 书写青春飞扬梦想

我们建立班级语文博客、工作室、飞信群、qq群等, 搭建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的平台。

将班级开展的各种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方案、过程性资料、图片报道、总结等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 记录全班学生的欢笑与泪水, 记录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

(五) 语文主题社区学习模式

1、围绕主题, 自主预习

以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 提前一周在语文主题社区公布“任务征集”活动, 让各学习小组申领任务。学生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并发布在网上, 老师也发布教学设计, 供同学们自学研讨。这样可以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 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 探究文本

利用语文课,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 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 穿插落实训练点。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这样的教学安排, 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 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 日积月累, 丰厚语文素养。

3、拓展阅读, 精博结合

以语文主题社区为阵地, 围绕主题选编范文佳作, 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 使学生在闲暇的时间里, 尽量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 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主题社区让学生学一课带一串, 教学内容密度高, 容量大, 综合性强, 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 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语文主题社区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陶冶情操, 浸润心灵, 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习语文, 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

构建学习能力 篇9

一、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式构建

1. 现有学习模式的特征及不足。

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对学习者而言均属于正式学习的范畴。其特征是:学习活动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环境或网络虚拟课堂,脱离社会真实环境,学习内容系统而规范,学习过程以授课或辅导为基础,学习方法以分析为主,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时间集中、强度大。但是,仅仅依靠正式学习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模式有许多不足:第一,正式学习具有阶段性和不可持续的特点,一旦学习阶段结束,学习者的正式学习活动戛然而止。尽管也会有正式学习范畴的继续教育活动(如培训、进修)出现,但这种学习一定是离散的、不可持续发生的。第二,现代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方式、风格等是多样的,只靠正式学习模式的办学体制只能满足少数人的学习需求,有组织的继续教育形式使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趋同化,无法满足多数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三,正式学习模式不能传授人的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积累式学习模式正面临更新式学习模式的挑战,仅靠正式学习模式无法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第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在因素决定,难免带有功利色彩,这导致学习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正式学习也不能满足人们因主观愿望而产生的学习需求。

2. 非正式学习模式的价值。

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环境下接受新知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非制度化、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习场合可发生在任何自然情境下,属于人的自主行为;学习形式灵活、跳跃、随机、简洁;学习内容多样、细碎、实用;它以综合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多以获得实用化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并能满足人的自我完善和休闲娱乐等需求。具有自主性、社会性、独特性、泛在性、持久性特点的非正式学习可以弥补正式学习的不足。第一,非正式学习对学习者的限制少,有利于学习者开展自主、开放、创新的思维。第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缺少功利性,结合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使学习者学以致用。第三,非正式学习符合学习规律,学习成果立竿见影,更容易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第四,在信息化时代,非正式学习迎合了学习者包罗万象的学习需求,学习成本低廉。

用长尾学习理论来描述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联系十分恰当。2004年由美国人Chris Anderson提出的这个用于商业模式分析的理论,简单说就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商品,以往人们只关注曲线短暂的峰值“头部”,而忽略掉曲线宽广的衰减“尾部”。就学习模式而言,正式学习虽然强度大(头部峰值),但持续时间短;而非正式学习虽然强度衰减很快(尾部),但持续时间长。由于持续不断,零散、细碎的非正式学习占据的学习需求份额完全可以和正式学习的份额相比,甚至更大。非正式学习是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集合,其作用不可忽视。

3. 整合两种学习模式。

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彼此包容其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当两者并存时,正式学习往往处于主要地位,非正式学习处于从属地位,而一旦正式学习过程结束,非正式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换言之,正式学习是离散的、不可持续的,非正式学习是连续的、持久的。正式学习在短期内效果显著,非正式学习在漫长的岁月里点滴积累、影响深远。将正式学习模式和非正式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就业前的基础阶段,学习模式的重心偏向正式学习;在就业后的阶段,重心偏向非正式学习,最大限度地适应人的学习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成就自我的需求,使继续教育阶段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使学习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这样才是学习型社会应有的形态。实现正式学习模式与非正式学习模式的无缝对接,这正是开放大学学习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开放大学建设体系中,既有可行性,又有现实性。那种轻视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将非正式学习边缘化的观念,是与开放大学建设目标相背离的。

二、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构建

1. 正式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环境构建。

正式学习是现阶段的主要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正式学习获得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化的应用知识,对学习者的管理是开放大学的重要职能,因此,构建正式学习环境(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是开放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是一种支持正式学习活动的资源库或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大学的正式学习环境应选择成熟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平台)技术来实现。目前,基于网络的学习管理系统多支持正式学习。

建设正式学习环境有很多选择,其主体部分可以借助传统的学习管理系统组件和信息记录组件来实现。学习管理系统组件的强项是学习管理功能,例如,管理工具、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师生交流、学生参与、能力评价、注册、记录完成状态、评级、成绩单等。信息记录模块是各种系统生成的学习者学习信息的记录或报表,包括统计数据、测验评分、反馈信息、参与度水平等,这些数据有助于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培训需求的分析。

2. 非正式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环境构建。

正式学习的学习管理系统只能提供来源于封闭的数据库系统或有限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静态学习资源,难以保证资源的量和获取的快捷性,对学习的支持力度不足。而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获取资源的方向完全不同:一个基于封闭的“库”,另一个基于开放的“网”。由于非正式学习环境缺少应用实例,因此,构建开放大学非正式学习环境(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具有创新意义。为了有效获取网上有价值的资源,需要借助开放度更高的网上资源聚合工具,结合传统的数据库,以实现对非正式学习的支持。实际上,建设非正式学习环境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这种学习环境实现自己的愿望。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在本质上是一个集成了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网络空间。构建非正式学习环境也有很多选择,但基本组件可以由三部分构成:Wiki(就国内环境而言可以用百度百科替代Wiki)、开放论坛和专家档案。Wiki的作用是,将弥漫于网络空间的资源汇聚到一起,供学习者随时查询、搜索需要。Wiki包含所有的媒体形式,允许他人创建、完善、贡献资源内容,使得学习者可以分享资源并在他人贡献的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创建新资源,以及共同维护和更新网上资源,体现了资源的“群建共享”理念。开放论坛的作用是,在Wiki上找不到所需资源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开放的学习论坛把问题面向网络社区“包”(crowdsourcing)出去,利用网络组织的社会差异性及多元性所具有的创新潜力和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当然,学习者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智慧,同时在浏览论坛上的问题和查看他人回复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论坛上发布问题,意味着暴露了组织的知识缺陷,这可以通过更新Wiki,实现网上资源的纠错和更新。专家档案库的作用是,当学习者通过Wiki和开放论坛都无法找到所需资源时,他可以直接寻求专家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这些人因其在Wiki中贡献了大量的内容,或者在开放论坛中积极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并被大量引用,而获得了专家的身份。

3. 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构建。

目前,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平台主要支持正式学习模式。为了兼顾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可将两个既相互独立又息息相关的虚拟学习环境整合到一起,构成开放大学学习环境模型。

正式学习平台支持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往往侧重于正式学习,即学历教育和各类学习培训,资源支持以各类资源库为主。非正式学习环境不是单一的学习平台,而是各种网络内容的聚合、网络服务的聚合、人际网络智慧的聚合。非正式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密不可分。它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的学习环境,目标是向网络要资源,其中的学习过程常与互动交流融合在一起。Web2.0时代学习资源的聚合、创建、获取和呈现都不同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以Wiki、Blog、Tag、Rss等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标志。非正式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没有外界压力、没有考试负担、甚至无需学分积累的环境,非常适合探索性强的自主学习者。显然,根据需要其他组件也可以融入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型中。当然,非正式的学习资源也可来源于开放的正式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2]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3]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J].开放教育研究,2009,(1):47-53.

[4]张力彬,等.基于RSS的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发展趋向探析[J].情报科学,2009,(2).

构建学习型企业 篇10

一、深化企业的学习行为

要通过把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 最大限度地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在技术创新和信息、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的情况下, 在企业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已显得日益重要。重要员工的经验、客户关系、独特技能和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 充分利用这些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通常情况下, 由于缺乏知识共享平台, 企业中重要员工的离职、退休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 员工之间的交流、差别知识的互补和同心企业文化中价值观的强化, 都需要一个共享的知识平台。现在局域网和Internet的普及给企业提供了这种共享平台, 知识管理就可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共享员工的差别知识, 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 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企业平时就要提供相应的工具收集、整理与各员工工作紧密相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 如报告、项目总结、模板、电子数据表、参考书、说明书等, 这些信息源不仅限于纸质资料, 也包括各种工具、设备和特殊的应用软件。有企业知识库为基础, 新员工能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 学习其他员工的经验。

1. 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

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很多, 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传帮带”是知识传播的传统方式,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它的有效性丝毫没有降低。新员工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 可以直接获得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缩短适应期, 较快地进入角色;成长中的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传帮带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传帮带”活动需要经常化、制度化。同时, 传帮带活动更应该多样化和信息化, 新员工不仅可直接向老员工面对面地学习, 还可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向企业中所有员工学习;当然, 老员工一方面有责任向知识共享平台提供经验, 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通过知识共享平台来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 支持自学和定期培训。

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且较少占用组织成本。任何组织都应该支持员工各种形式的自学, 如业余阅读、自费进修等。利用知识共享平台, 可以使员工的自学方便快捷, 并有利于老员工克服面子、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 使自学全面深入地展开。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的管理训诫行为, 分为偶发型培训、计划型培训和定期培训。定期培训是最完善的培训制度, 它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技术。

二、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使得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的组织, 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并具有变革能力的组织。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 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加强领导和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当务之急。

1. 领导与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 各级领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规范学习行为, 包括: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必须接受定期的培训, 必须对企业的活动行为做定期的反思, 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保证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 (2) 建立一种促进学习的体系; (3) 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 (4) 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 (5) 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

2. 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学习型组织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传统企业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首先要建立员工建议系统和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其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调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变化, 并要把这些信息加工成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报告;第三要善于接受咨询公司的帮助, 在企业重大决策前要重视外界智力的作用。

3. 企业文化。

文化是组织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员工之间的黏合剂, 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须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 使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全面的尊重与关心, 将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点, 充分保护和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和进行创新的积极性, 最终在组织内形成崇尚创新、学习先进、敬业助人的文化氛围。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也是企业学习的目的。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 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 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 知识才能不断更新, 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 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 进行知识更新, 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 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

构建学习能力 篇11

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认为要学好历史,对大量的文本的阅读是基础,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系。

一、阅读教材要树立全局观念

高中历史点多面广,体系庞杂,许多同学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其实,越是庞杂的东西越要寻求规律,要钻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从另一个高度审视教材,才可以整体感知,把握全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指导学生先站出来,对整个历史教材有全局的把握。

1.查看“目录”,浏览“大事年表”。目录和大事年表是全书的骨架,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

2.“引言”不容忽视。这部分内容会帮助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3.正文内容(大字部分)是主体,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还有一些小字部分,是对正文主要内容的过渡、补充或拓展。有些章节中安排了表格,插入了图画,这些都与正文有很大关联,要让学生多加关注和思索,理解编者的用意等。

4.练习题和思考题。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思考题是较高层次的练习。这两者告诉了学生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样需要关注。有些问题在提高学生思辨、大胆质疑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识记知识要讲究科学方法

历史知识一般分为概念类、结论类、特征类、线索类等。这里我以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类”为例做一些阐述。

历史概念抽象地反映了历史事物及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历史知识基本上都是由许多彼此之间有联系的历史概念组成的。因此,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掌握概念。而掌握的前提是记忆。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才会去分析、综合和概括。

不同的历史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本身有其发生发展的顺序,可依次去记忆,我称之为“顺序记忆”。

2.对于一些内容相似的知识,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全面比较后,总结其中特别容易记住的几个特征。我称之为“特征记忆”。

3.能否记得住,重复是基础,没有多次的重复,记忆就是空谈,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多反复巩固,这就是“重复记忆”。

4.对于一些庞杂的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图表等较为形象的形式列出来,在比较对照中记忆,我称之为“比照记忆”。

5.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组织学生与同学讨论,这就是“讨论记忆”。

当然,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口诀记忆、谐音记忆、练习记忆、联想记忆等等。

三、分析教材要学会思维方法

要探寻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从历史的背景、事件的经过、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1.历史的背景包括产生的动机、形成的条件和事件的原因等。而仅就“原因”这一要素分析,包括:(1)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原因;(2)内部的还是外部原因;(3)必然性的还是偶然性的原因;(4)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原因;(5)根本的还是一般的原因;(6)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原因;(7)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原因等。

2.事件的经过包含诸多因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现象、制度等。

3.产生的影响一般从性质、结果、功绩、意义、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

四、自主学习要遵循基本程序

一般来说,高中生较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校也会安排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那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应先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步骤,引领学生步入正轨后,再讨论创新教学之类的话题。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逐段概括段意。这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相类似,让学生知道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更主要的是要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列出要点提纲。整体阅读之后,根据各层的结构关系,提炼内容要点,列出章节提纲。

3.搞清来龙去脉。对于本章节中的历史问题,必须搞清它是怎样从背景到过程再到结论的,理清主要线索,并逐渐形成一个

体系。

4.总结基本观点。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用发展的、辩证的,尤其是历史的眼光审视,然后总结出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5.把握记忆要点。勾画出必须要记住的知识点,然后想办法记住记准。这些重要的历史内容,即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大胆评价教材。我经常对学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不见得尽善尽美,它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要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当然,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系,不是朝夕之事,但只要时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日提升!

构建学习能力 篇12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点普通高校, 我们在多年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 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是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推进剂;为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腾飞, 发展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为此, 结合本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将现有的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逐步改造成为以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为核心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和高技术手段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路。经过多年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我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特色

(一) 坚持主动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

早在21世纪初, 从主动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出发, 对继续教育的“需”和“供”进行了大量的外调和内查。对外, 先后对重庆市工交口、农委口、建委口等系统的政府机构以及重钢、长安、川汽、攀钢等近200家企业、集团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 通过发问卷和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等进行社会调查, 从而对继续教育市场作出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 并明确了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切入点是:更新观念, 满足社会及教育对象的需求, 促进科技知识及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走出校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对我校各二级学院和研究单位的继续教育现状和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内查”, 编写出继续教育的“菜单” (包含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与科技成果、培训对象、内容以及联系方式等) 和《重庆大学继续教育指南》《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工作手册》以及《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大纲及讲座提要汇编》等资料发送给社会各界, 并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继续教育方案, 力求做到供需配套, 送教上门。

(二) 坚持重点发展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继续教育

贯彻中央和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多次强调的“成人高等教育的重心是发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精神, 根据我校在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集中力量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正由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格局, 逐步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 并以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心的格局, 据统计, “十五”期我校成人高教举办的高、中、低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 高层次培训班的人数已超过七成。

(三) 坚持政企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继续教育的道路

成人 (继续) 教育学院主动与地方政府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市人事局加强合作, 积极参与人事局主管的重庆市继续教育协会的工作, 并通过人事局和继续教育协会, 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我校与市人事局共同举办了多次“重庆市高校与企业继续教育联谊会”, 通过联谊会的形式增强了与企业的接触和相互了解。同时, 学院还主动参与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研究制定《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地方法规建设。

2005年12月, 在重庆市国资委的全力支持和重庆市继续教育协会的大力协助下, 在我校召开了“重庆大学与重庆市国有企业联合开发继续教育合作项目恳谈会”, 参加会议的有重钢、公交集团、建工集团、四联集团等十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我校二级学院的负责人。通过恳谈, 加深了政企校各方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共同搭建开发人力资源的平台, 共同协商合作项目, 共同探索政企校结合发展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和可行之路, 使高等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更有效地投入到企业这个继续教育的主战场中去。

2008年1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重庆大学西永微电子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 并“由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主体进行运作和管理”, 该中心是重庆大学应重庆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以及国家对西部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 为推动重庆市及西部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而成立的。是重庆大学以产学研合作方式, 通过西永微电园支持重庆经济建设的最好体现。目前培训中心C校区培训基地和西永SOHO楼培训基地已经初步建成, 正逐步开展教学、科研及培训的工作。

(四) 坚持继续教育与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

走政企校、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密切了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通过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形成了一大批与政府、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和科技项目, 目前我校的科研经费半数以上来自企业。这种合作得到的是“双赢”的结果:既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又促进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五) 坚持归口管理和规范办学, 综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和特色

重庆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全校20多个二级学院覆盖了众多学科专业, 为了防止和扭转各二级学院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等无序现象, 综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及其特色, 2002年学校颁发了《重庆大学继续教育管理暂行条例》, 授权继续教育学院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通过多次召开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 建立了继续教育管理网络, 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更好地拓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发挥非学历教育与培训重要作用, 促进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校于2006年10月发文, 正式批准在继续教育学院成立“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以进一步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我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 通过政企校、产学研结合, 先后为国家和重庆市有关部门以及大型企业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和进修班。如:“重庆市首届稽查特派员培训班”“重庆市首届注册设备监理师考前培训班”“高级经济管理人员进修班”“企业厂长、经理高级研修班”“汽车摩托车现代开发技术高级研修班”及“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等。

(二) 面向社会, 适应需要, 及时举办各种继续教育专题讲座

如:《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WTO基本知识》《三峡工程对重庆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等等。

(三) 承担并完成一大批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和科技项目

如:《数控技术在摩托车中的应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技术与工艺》《重庆三铃公司脱困方案研究》和《柳工股份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研究》, 等等。

(四) 急企业之所急, 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同时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如:为重钢检测进口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 挽回了几百万元经济损失, 同时培养了一批设备故障诊断专门人才。

(五) 常年在校内举办各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培训、高管研修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近几年在我校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人数平均每年有4 000人左右。

三、体会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我校的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推动科技创新以及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连续多年被重庆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在此结合我们的体会, 提出几点建议:

(一)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基地

目前, 可以根据市内的普通高校、科研院 (所) 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企业的培训中心及其他可从事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机构的专业、学科基础、办学条件, 规划一批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基地。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各种社会办学力量, 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设施,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基地的网络体系。基地应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保证质量。要结合重庆市社会及经济的实际, 尽可能根据国家或国际培训行业规划, 同意制订培训行业标准, 指导建设。要根据培训行业的准入标准, 实施培训基地及人员的准入标准, 实施培训基地及人员的准入制度。对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基地, 由国家有关部委或市政府的有关部 (局、办) 授牌, 并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机构必须根据专业聘任具有执教资格的师资承担培训任务。

(二)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事业单位自主、社会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 强化高层次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管理

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要在“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统筹协调, 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的原则下, 对全市范围内的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行使立法、协调、指导、检查、评估等一系列管理职能, 真正起到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

要以行业为龙头建立行业专业委员会, 对培训机构进行政府指导下的行业专业管理, 在行业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 制订培训指导方案及职业技能标准,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 建立考评队伍, 实行社会指导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 对于一些职业性强的岗位培训应该在全市范围内, 对同一专业的培训, 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规范、统一鉴定程序、统一考核题库、统一鉴定证书、统一依法管理。

对于一些旨在更新知识结构, 传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高层次继续教育, 暂时通过行业专业委员会管理的, 培训单位应与委托单位共同制定能达到培训目标的培训计划。

要把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企事业单位, 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按照本单位的内在要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原则, 把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纳入本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

各企事业单位要依靠普通高校、科研院 (所) 及其他可以进行高层次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机构, 为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三) 改革高层次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 提高培训质量

1.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

高层次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系统中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它的着眼点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特别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如外向型和国际通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开拓创新型人才) 。因此高层次继续教育要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 改善他们的智能结构, 提高专业水平。特别是要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用有关科技及管理领域中的新思想、新成果武装他们, 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直接有效地为受教育者服务。这是制订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方案的出发点。

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建立起以专门化课程 (即受教育者所从事专业的主干课程) 和多面性课程 (即以专业为中心的各类相关课程) 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既开设专业理论课、又开设专业实践课, 使受教育者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整体化专业知识;既开设所从事领域的专业课, 又开设有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课, 使受教育者形成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一体化的知识序列结构;既开设所从事领域的专业课、又开设相邻学科的课程, 使受教育者形成广阔的知识背景;既注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 又为受教育者开设创造力开发方面的课程, 使受教育者的开拓创新素质得以提升。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在考虑到针对性、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 即现代化的特点, 以世界科学技术和管理发展中的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

2.高层次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改革

岗位培训是对从业人员或准备就业人员按岗位工作需要和岗位规范要求, 以提高其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或生产技能为目标的定向培训, 以消除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与其实际素质之间的差距。高层次岗位培训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文化基础上进行的, 培训具有较高智能结构、较强工作能力或生产技能、能满足所培训岗位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高级技工、高级技师及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 高层次的岗位培训不能按学历教育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 而是要根据岗位规范的要求, 除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外, 要以一定的课程理论和原理做指导, 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依据和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形成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次。要合理地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有机地组合、渗透在一起, 形成与工作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特别加强实践性训练环节。其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 做到学用一致, 有利于增长专业知识、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劳动 (工作) 技能。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特色, 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下一篇:新课程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