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研究(共10篇)
语域研究 篇1
引言
长期以来,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偏向于注重纠正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读音、所犯的语法错误以及明显的词语搭配不当,如make large progress、have great population等语言使用正确性的问题,而忽略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的问题,如词汇、句法以及语体的选择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曾说:“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之所以是语言,是因为它要发挥一定的功能”。不可否认的是,语言的功能是交际。要让语言充分发挥交际的功能,这就不单单要求交际者要具有将语言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正确组合起来的能力,还需具有在特定的情景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探讨交际主题、交际对象和交际形式的语域理论能有效地帮助交际者随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语言的使用,正确地选出适合该情景的语言,完成交际活动,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语域的概念和功能
语域(registe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韩礼德和哈森将语域定义为“语言功能的变体”。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可以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理解的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是交际参与者在某些社会语境下相应使用某些可以辨识的语言组合。[1]任何语域都是由语场(Field of discourse)、语旨(Mode of discourse)和语式(Tenor of discourse)组成的。
语场又称话语范围,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即实际发生的事,是语域中最基本的要素,其语言使用有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之分。技术性话语与专业领域相关,如化学教授在讲课时,极有可能使用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术语;而非技术话语则有多种可能的语场,如日常对话中的天气、健康、饮食等。语场对于词汇选择有制约作用,话语的专门程度是语场的主要特征。
语旨也称话语基调,涉及讲话者和受话者(addressoraddressee)之间的关系,是描述语言在某一特定情景下的用途的范畴,分为个人语旨和功能语旨。前者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影响着交际者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根据参与者之间的亲疏高下关系,选择不同的语体。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划分出五个语体等级:庄严语体(frozen style)、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商谈语体(consultative style)、随意语体(casual style)、亲昵语体(intimate style)。后者指交际者的交际目的和意向,如教导、说明、描述、说服等。
语式,即话语方式,是语言使用者与传播媒介之间关系的语言反映。语式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分。口头语可分为自发的与非自发的。书面语也可以有口头形式或仅供阅读的形式。语言使用者不同的传播意图使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有很大差异。语式与语旨、语场相关,包括交际渠道或媒介以及修辞方式。
语言环境或社会语境构成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的语场,参与者及其关系构成语旨,语言交际渠道构成语式,三者共同构成语篇的情景和情景语境。一些语场通常与特定的语旨相关联,语旨也会随所用语式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三要素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它们各自对应着一个语义功能:语场决定所表达的经验意义;语旨决定人际关系;语式决定语篇意义。所以,语域也是一个必要的媒介概念,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中介。
反映文化和预测语篇是语域的两大基本功能。语域是基于语言运用的变体,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受限于语境。它定义了情景中能够表达的意义,也受文化决定,因为一个社会文化决定了语言发生的语境,因此,语域的文化意义自是不用细说。语域的预测功能是双向的,我们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又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能产生该语篇的语境。语域可以用语音、词汇及语法标记和共核特征来定义和描述,体现了语言的语义可能性。不同的语域会有各自特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2]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语篇,其词汇使用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因此可以通过语篇的词汇对语篇进行预测,反之亦然。[3]语域的预测性与语域的封闭度有直接关系。语域的封闭性越强预测性越强,反之,预测性越弱。这是因为在开放的语域中供选择的意义范围比在封闭的语域要广泛得多。
二、语域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域不是简单的情景成分。语域中的三要素,分别对应着语义的三个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场决定概念意义的选择,语旨决定人际意义的选择,语式决定语篇意义的选择。本文主要从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来探讨语域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场与口语教学
语场影响着语义功能中的概念功能(i deatio nal function)。概念功能是所有语言共有的一种意义潜势,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构成。语场的变化会引起概念语域的变化,表现为不同题材的变化,如医学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影响到词汇和语言结构的选择、及物系统的选择、事物类别的选择,质、量、时间、地点的选择,对话题起着导向的作用。
在口语教学中,运用语域的预测功能,根据语场推测出与该概念语域相关的可选择的词汇,如在口语练习中设置的情景是关于办理登机手续的,那么就可能涉及到boarding time、boarding gate、cabin luggage label、boarding pas、check in等词汇和短语,而且这里的check in表示登机,而并非入住登记的意思。由于语域预测的双向性,也可以根据词汇的技术性推测出与之相连的情景语境,也就是说“关于什么事”,如carbon dioxide、greenhouse gas、global warming、fossil fuel等词汇常常与温室效应或环境问题有关,因此能帮助学生调动大脑中已存储的相关词汇,快速地理解和融入到所谈话题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语域的专门词汇,创设多种情景话题,让学生广泛接触到方方面面的英语词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语旨与口语教学
语旨影响着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是指语言有着表达讲话者的地位、身份、动机、态度和参与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自己进入到某个情景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行为和态度。此功能还表示交际参与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关系(如提问者与回答者)。人际功能由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两个语义系统体现。语气系统表明在某个情景语境讲话者选择了何种交际角色,如讲话者选择了祈使语气,就意味着交际参与者之间是处于命令和被命令的地位,所以交际者的交际角色还影响着说话人的意图和交际活动的作用及功能。交际者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决定着交际语体的正式程度。交际者之间关系越亲密,使用的语体就越随意,如平辈之间使用的语体就没上下级之间使用的语体那么正式。一般来说,正式语体用于比较正式、重要的场合和较严肃的话题,是专门用来提供信息的,如科技文献、商务信函等。非正式语体用于不拘礼节的一般性问候,或是来表露内心感情的,不传递公共信息,如私人信件、朋友间的闲谈等。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习惯于优先选用自己熟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很少考虑到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是否适用于当前的交际场合,因此,常造成对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误用或混用。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等语言特征上的差异。
从词的方面来看:
1.源于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的词汇,由于书卷味浓厚,较多用于正式语体,如depart、apprehensive、position;而源于古英语的词汇则多为非正式语体,如leave、scared、job。
2.现代英语中缩略词(clipped words)和缩约词(contractions)大都为非正式语体,如shouldn’t、lab;而其完整形式则主要为正式语体,如should not、laboratory。
3.短语动词较多地被使用在非正式语体中,而正式语体中主要使用与之意思相对应的单个动词,如turn in、put up with为非正式语体,而surrender和tolerate则为正式语体。
从句法方面来看:
1.在构成疑问句时,正式语体常用完整的疑问形式,而非正式语体则可以用单个疑问词或是借助语气、语调采用陈述句形式。如:
Formal:When will you leave?
Informal:When?
Formal:Are you serious?
Informal:You are serious?
2.连词、介词、关系代词的省略情况常出现在非正式文体中,如:
Formal:He is the man whom I met in the park.
Informal:He is the man I met in the park.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度是在特定情景中通过对比得出来的。比较的基准不一样,一个词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度也不一样。如,在说到“疲劳”时,可用fatigued、exhausted、tired、bushed、worn out等词。如果以tired为基准,那么fatigued与exhausted属于是正式语体,bushed与worn out属于非正式语体。然而,与fatigued相比,exhausted显得不那么正式;与bushed相比,tired又显得正式一些。而且,正式语体语言与非正式语体语言也并无优劣之分,它只是受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交际角色关系、交际内容和具体的交际场合的影响。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辨别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并根据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选择恰当的语体,避免语体的误用或乱用。
(三)语式与口语教学
语式影响着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功能是语言中的机制,可以将任何一段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篇章,使得实际的言语信息区别于一堆随机排列的句子。两个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完全相同的句子,在语篇连贯上有可能不同。语式影响着语篇的组织连贯性。语式的两大组成部分,口语和书面语有着各自的特点。口语的句式可长可短,大多逻辑条理性不强,主要用于抒发情感,表达意见。句式中可夹杂拟声词、拟态词等。句子结构较为简单,可以有停顿、重复、颠倒、补说等。而书面语的句式往往较长,有很强的条理性,脉络清晰,多用于描写、说明、阐述等。
口头的交际形式和书面的交际形式也有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之分。正式的口头语体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当交际双方不太熟悉的时候,如:
(1)Hi,Peter.Fancy meeting you here.
(2)Good morning,Mr.Smith.How do you do?
(1)为口语的非正式语体,(2)为口语的正式语体。
口语教学虽说强调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这不仅仅意味着只注重口头语这一种语式的构成形式,更注重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口语教学不单单是对口头语的教授,也涉及到对书面语的口头形式和口语的书面形式的教授,如新闻广播就是书面语的口头形式,而剧本、小说里的对话则是口语的书面形式。
三、结语
一个本族语使用者在长期实践中不知不觉逐渐形成了日常普通交际情境中正确选择不同的语域,然而,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中国学生而言这决非易事。[4]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域意识,从语域的角度分析口语话题,提高学生准确选择语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张慧.语域理论与英语口语表达[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9):159-160.
[3]赵俊海.语域:理论及其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8):81-85.
[4]梁洪兰.英语交际中的语域选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1):94-95.
语域研究 篇2
摘 要: 本文对荆州博物馆、荆州店面招牌、荆州中心医院、荆州街道等公共场所进行仔细调查,运用语域理论对荆州城区公共场所的汉英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一些不规范情况进行分析、归类、修改,以提升荆州旅游城市的形象。
关键词: 荆州公共场所 公示语 语域理论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许多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甚至来华旅游参观。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交流沟通的工具。因此,规范公共场所汉英公示语,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十分有必要。荆州作为湖北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其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笔者对荆州城区汉英标识进行搜集整理并尝试在语域理论的指导下对荆州汉英标识举例进行分析说明。
二、 语域理论
语域register这个概念由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语域是一种次语言,它是由于说话人的社会背景信息不同而产生的,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是就语言的使用情况分类的。语域包括三个方面:语场、语旨、语式。语场,通俗来说,就是人们所交流的内容;语旨就是人们交流的目的和交流的关系;语式,通俗来说,就是人们交流的方式。由语域的定义可知,语域特别强调了语境的作用,认为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因此必须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被理解或得到理解[1]。语域的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语篇意义的功能。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忠实”、“通顺”。为了达到标准,那么识别语域就显得特别重要[2]。要在保持其使用场合、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之间维持一致、协调的关系下认识、把握语项和语旨及语式三个方面,从而预测语境,再根据语境,用恰当的语言译好原文[3]。
三、 荆州公示语汉英翻译例析
在简单地介绍了语域理论之后,笔者将阐述如何具体地使用语域理论解析荆州公示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语场
公示语是出现在公共场所,用来传达各种信息的展示性文字。然而,其目的表达空间有限,部分标识还以图形形成符号为主,所以公示语必须简洁、直接。公示语语场特点之词法特点:(1)使用独词,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4]。然而,有些译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特点,理解其语境出现了一些累赘、用词不当、按字硬译的现象。例子如下:a.“继续参观”原译文“visit upstairs”,建议译文“upstairs”;“时光杂货铺”原译文“time grocery store”,建议译文“grocery”;“咨询处”原译文“consulting center”,建议译文“information”。b.“出口”原译文“exports”,建议译文“exit”;“售票处”原译文“tickets booth”,建议译文“tickets”。c.“四季花”原译文“seasonflower”,建议译文“teashop”;“型男范”原译文“style sportsman”,建议译文“Men’s”。在a中,“继续参观”被译为“visit upstairs”,实际上根据语境,我们只需加上一个箭头并用“upstairs”这一单个副词就既能表达这个意思又不失简单明了。同理,“时光杂货铺”、“咨询处”相应地使用独词“grocery”,“information”即可。在b中,“出口”被译为“exports”,然而,据笔者所知,这是荆州博物馆里一张贴在出入口处的标识语,根据语境,这里的出口显然不是出口商品的意思,故改译为“exit”;其次,“售票处”被译为“tickets booth”,booth是指货摊、售货亭之意,故只需译为独词“tickets”。在c中,“四季花”被译成“season flower”,读者刚看到这张招牌可能会以为是一家花店的店名,然而,这是一家叫“四季花”的奶茶店。实际上对于外国友人而言,只需知道这家店所卖的产品即可,故不能按字硬译,笔者建议译为“teashop”;同理,型男范也是如此。(2)采用大量的短语结构:A.全部由实词构成的短语[4]。“存包处”原译文“bag deposit”,建议译文“bag check”,“讲解接待处”原译文“jiangjiejiedaichu”,建议译文“reception area”。其中,存包处“bag deposit”是两个实词构成的短语。然而,“deposit”是“存钱,保险金,押金”之意,故建议译为“check”;“讲解接待处”此处用拼音,不符合要求。这是荆州博物馆接待游客处的一块标语,根据其语境和语项特点,建议译为“reception area”。B.实词+虚词构成的短语[4]。“去珍品馆”原译文“to treasure hall”,“灵秀湖北”原译文“home to wonders”此类例子都是由介词+名词,即虚词+实词构成的短语,符合语境,无需修改。C.词/短语+only构成的短语[4]。“游客止步”是荆州博物馆里一条常见的汉语公示语,并没有给出英译,笔者根据语境和语项特点,建议译为“staff only”。D. No+名词短语/动名词[4]。“本馆禁止拍照”原译文“No photographing”,建议译文“No photograph”。“本馆禁止拍照”中“photographing”是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实际上这里采用它的名词形式“photograph”更符合英语使用者的习惯,故建议译为“No photograph”。
公示语语场特点之句法特点:(1)经常使用带有省略成分的句子。一些公示语可能会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冠词、连词、助动词、介词[4]。“小心路滑”原译文“carefully the road is slippery”,建议译文“caution! slippery floor”。实际上,此公示语完整的句子表达是“be careful when the floor is slippery”,但是公示语表达空间有限,根据语境,可以省略冠词“the”,be动词“is”,连词“when”,直接译为“caution,slippery floor”。同理,“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建议译为“No offending to the boss”。(2)使用一般现在时[4]。因公示语大都使用一般现在时,随处可见例子,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语旨
英语公示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主要是描绘、叙述或说明有关事物的情况;用语言来唤起他人的情感共鸣,促使读者采取某种行动。公示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表达对受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受众的某种注意,向读者传达信息[5]。“第一展厅”原译文“the first art gallery”;“荆州博物馆导览图”原译文“Jingzhoumusem survey chart”,建议译文“Jingzhou museum guide”。此两例中都是用来说明有关事物的,“第一展览厅”是用来展厅序号的,外国人一看便知。然而,“荆州博物馆导览图”“Jingzhou museum survey chart”中“survey”一般指社会调查,“chart”指的是图表,不符语境和语义,故改译为“Jingzhou museum guide”。 “请小心保管财物”原译文“keep your valuables in view”,“请保持洗手间干净”原译文“keep the toilet clean”,此两例是用语言来促使受众采取某种行为。“请小心保管财物”是工作人员出于好心,提醒公众保管好财物以免被偷而写出的一条公示语。同样,“请保持卫生间干净”是工作人员希望大家保持公共厕所卫生、干净,从而创造出舒适的环境。
(三)语式
公示语因是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文字,所以多为正式语体,在选词过程中应选正式一点的词汇,避免口语化;公示语的受众是普通大众,因此不能采用一些生僻难懂的词汇[3]。“茉莉花开连锁酒店”原译文“Jasmine Bloom Inn”,建议译文“Jasmine Flower Hotel”, “优D妞妞”原译文“degust the sweets of the life”,建议译文“Tasky Cake”。“茉莉花连锁酒店”中酒店译为“Inn”,然而,“Inn”为公路或为乡间的小旅馆、客栈,而茉莉花开酒店是一家较大型的酒店,酒店一般较正式的词为hotel,故建议译为“Jamine flower Hotel”; “优D妞妞”的译文则直接采用较长的动词短语,不符合公示语特点,且没有根据语境译出此店面要卖的商品,可能会让外国友人不知所云,故建议译为“Tasty Cake”。因英语语言交际中涉及礼貌原则,故英语公示语语气委婉多采用祈使句[4]。“请勿动手”原译文“do not touch”,建议译文“hands off”; “感谢您不吸烟”原译文“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请勿动手”是荆州博物馆纪念品馆里的一张标识语,意为提醒游客不要触摸纪念品,使用“do not”语气太严厉强硬,不符合英语习惯,建议改为“heads off”; 而“感谢您不吸烟”译文中使用“thank you ”此短语,语气显得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四、 结语
语场、语旨、语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公示语翻译同时体现了语域三方面[3]。本文在语域理论的指导下,从语项、语旨、语式三个方面探讨了荆州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以期对规范荆州公示语汉英翻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升荆州旅游城市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4):1-2.
[2]孙志农.语域理论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3): 2-5.
[3]孙静.语域分析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青年文学, 2015(12):2-5.
[4]王芹,左伟.公示语汉英翻译技巧与实例[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3,8-11.
[5]阮敏,奚丽萍.英语公示语-功能和语言特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3):1-2.
项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名称:荆州公示语英译错误及对策
语域研究 篇3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人们真正掌握语言在于使用恰当的语域。语域(register)是指语言随着场合或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变体。语域理论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域问题,通过提高学生识别及使用语域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语域理论简介
2.1 语域理论的定义
1964年,韩礼德(Halliday)等人在研究“语言规划框架”(institutional linguistic framework)时,对语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将随着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张德禄,1987)。例如,医生在医院里与病人的对话和在家里与家人的会话就不同,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语域。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概念。语域理论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卫岭,2004)。语域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语言变体的,认为语言是社会行为,是行为潜势,是“能够做的事情”(王丹,2007)。
2.2 语域与语境的关系
语域与语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语域反映语境,语境决定语域。韩礼德说:“语域理论既很简单,又很有效力。它说明我们所说或所写的语言将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张德禄,1987) ”
决定语域的语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话语范围(field o discourse)、话语形式(mode of discourse)和话语要旨(tenor o discourse)。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意义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异,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即语域。
语场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其中语言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谈话主题。按照专门性(technicality),语场可以分为技术性(technical)和非技术性(non-technical)两类。技术性语言指的是一些行话、术语,比如科技英语、航空英语等;非技术性语言主要是指日常会话等。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的集合。可以分为个人语旨(personal tenor)和功能语旨(functional tenor)。前者指语境中的角色关系,它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后者指语言活动的目的。个人要旨可分为正式体(formal)和随便体(informal)。功能要旨可分为寒暄性(phatic communion)、叙述性(expository)、说服性(persuasive)、教导性(didactic)等(朱永生,1987)。
语式指的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medium)或渠道(channel)。语式的不同可产生由不同的渠道、媒介或修辞方式来区分语域:口语和书面语,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即兴的和有准备的就是不同的。
语境因素的三个方面可以用下图表示:
以上这三个语境因素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构的选择,确定了不同情境下所使用的合适的语言特征———语域。如果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素,是无法预测语域的。只有三个因素都具备时,才能准确地对语域进行预测。
语境的这三个因素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相互对应。这三种功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充当内容的表达。人际功能指语言用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语篇功能指语言必须把自身跟其使用环境联系起来(Halliday, 1970;胡壮麟,2001)。语场支配概念功能。语场的变化可产生不同领域的概念语域,如:科技英语、广告英语等;语旨支配人际功能,产生不同的正式程度,反映不同情景范畴的会话关系。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不同;黑人英语和白人英语的不同。语式的不同可产生由不同渠道、媒介或修辞方式所区分的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语篇功能的不同选择上。
3. 语域理论的特点
首先,相联系的语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由介于它们之间的连续体(cline)连接起来的。当我们分析某一语篇时,只是为了能根据语境解释它,我们才说它属于某一语域。如诗歌英语和散文英语。诗歌中接近散文的语篇和散文中含有诗意的语篇组成一个连续体,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同时,所有的诗歌或散文都由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联系起来。不然就不会有诗歌范畴或散文范畴。
其次,语域按其自由度不同,可分为开放式(或不固定式)和封闭式(或固定式)。封闭式语域属“限定性语言”。在这类语域中没有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例如,军事训练时的口令要用一种固定的语言,而且所用语言的信息数量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开放性的语域可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可供选择的意义范围很广,相对来说是不受限定的语言,如日常的谈话等。
4. 语域理论的功能
4.1 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
语言能够反映社会,语域变异可以表现社会过程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主要是通过言语社团的语言来实现的。受不同类型的情景语境制约的语篇就是不同类型的语域的具体表现。语域,包括语篇中反映语域特征的词汇和语法在内,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计算机语言便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语域。所以,一种语言中语域范围的大小及语域的性质等,能够反映该言语社团的经历,及其文化的“发达”程度。
4.2 语域具有预测功能
语域与语境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这种预测功能是双向的:我们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即预测在特定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法的类型,又可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个语篇的语境(郑梅,2007)。韩礼德说:“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张德禄,1987)”语境中的三个因素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完整准确地预测语篇。
5. 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现状
目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写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本科阶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仅限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很少能真正应用于写作中。研究生阶段很多人抱有继续学习写作和提高翻译技能的想法。然而,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目的与本科阶段差距很大。研究生阶段是发现问题、自身学习和提高的阶段。这就使研究生的写作学习变得更加困难。一方面,教师不注重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本身也不会督促自己练习写作。学生没有多少语域的概念,不懂得使用正确的语言写作。
6. 语域理论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的启示
鉴于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现状,笔者得出,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水平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重视语域理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对语域理论的教学。写作教学中要重视讲授语境的三个要素对于语域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双方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而忽视文体、语域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探讨。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比如,在教授语旨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语旨的分类。在讲解语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语式可区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学生应该用书面的语式写作。以下两个例子来源于笔者导师搜集来的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作文,题为“Al-ways Strive for Self-improvement”。
Student A: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life, we must toil and moi and rank among the strongest.
Student B:Frankly speaking, I, in a sense, used to be a fatalist.
A是书面语,B更加口语化。因此,B相比A更好。
(2)培养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写作实践是获得语域意识的关键。比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语场布置写作作业。笔者在上写作课时,写作老师每周要布置2-3篇作文,字数不等,体裁不等。一学期结束后,同班同学的写作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应该得益于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不仅应重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尤其是语域意识。
(3)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写作教学。体裁语言形式的变化是通过语域的情景的形式变化而实现的。语域是靠使用语言的风格予以实现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巧妙地把语域和体裁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会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语篇的高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体裁分析注重语篇的组织模式、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有利于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培养。
7. 结语
语域是一种语言变体,语域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语境的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语式决定了语域的选择。语域具有反应文化和预测的功能。根据当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现状,笔者得出,在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分意识到语域的重要性,通过恰当的方法来指导写作教学。笔者相信,教师真正将语域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提高。
摘要: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语域理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 得出正确运用语域理论可以提高写作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域理论,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 1987, (4) :23-29.
[2]卫岭.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 2004, (2) :22-26.
[3]王丹.语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 2007, (43) :44-45.
[4]朱永生.关于语域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 1987, (4) :23-2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52.
语域研究 篇4
关键词:语域理论 《法国中尉的女人》 语场 语旨 语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小说被英美大学文学系列为必读的文学作品,而作为其代表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下简称《法》)更是因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荣获1969年的国际笔会银奖和W·H·史密斯父子图书馆奖。《法》通过对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之间爱情故事的叙述,揭示了人类对神秘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自其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就从不同层面对该小说独特的结构和主题思想进行了探讨,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该部作品进行的分析和欣赏却鲜有人进行。
近年来,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涉足所有与语言有关的领域,其中也包括文学领域。文学文体学便是这二者结合的产物,这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本的一种途径”。以某一种语言学理论来具体分析一个文学作品有助于剖析作者是如何应用语言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之间关系的功能语言学典型,而语域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语域理论的概念最早由Reid在1956年提出,后来Halliday等语言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他们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因用途而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语域有三个变体,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目前语域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多体现在翻译学、语言教学和测试中。本文将语域理论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用于《法》的分析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部作品主题的表现、人物关系的刻画以及叙事和情节的展开方式等,是语域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新尝试,不仅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同時也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一 语场分析
Halliday & Hasan(1985)认为语场是语言使用时实际发生的事情,即话语范围,是指交谈的话题以及环境,包括讲话者以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场。在《法》这部小说里,语场即为那个虚伪苛责的维多利亚盛世里发生的关于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故事,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在这个大环境里,人物间的对话主题、环境的描述和议论都对主题的烘托和阐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法》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中期,为了更好地营造出故事发生的氛围,福尔斯在小说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体现,包括风俗、建筑、服装等的描写,该时期的各种历史资料也被引用在很多章节中,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时代特征的剪影,福尔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腐朽、社会体制的不公、人们行为的矫饰和自我意识的缺乏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抨击:“在我们看来,19世纪到底怎么样呢?那是一个妇女倍受尊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花几镑钱便可以买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英国所建教堂的数目超过了这个国家以往所建之和。而在伦敦,每六十所房屋中就有一所是妓院(现代的比率可能接近一比六千)。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布道坛,每一家报纸的社论,每一次公开演讲,都喋喋不休地宣传婚姻的神圣性(及婚前贞操的重要性),而上至王储下到达官显贵,许多人都有着偷偷摸摸的私生活……”
在《法》中,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之间的话题和环境,以及各次要人物如波尔蒂尼夫人、查尔斯的叔父和岳父等人的谈话话题、所使用的话语、词汇特征等更加烘托出维多利亚时代道德的虚伪和查尔斯及萨拉追求自由的必然性,从而为作品的基本话题和大环境以及主题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人物对话使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的丰满和立体。以萨拉和查尔斯及波尔蒂尼夫人的对话为例。在第18章,查尔斯和萨拉邂逅在康芒岭的树林中,向来沉默寡言的萨拉对查尔斯倾诉着对那个时代的痛恨:“世人都说我周围的人是善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照我来看,他们比最残酷的异教徒还残酷,比最愚蠢的动物还愚蠢……我唯一的幸福是在睡梦之中。……我为什么生来就是我?我为什么生来不能是弗里曼小姐?”出身低微的萨拉尽管受过较好的教育,但内心对平等社会地位的渴望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又是多么难以实现,在感受到查尔斯身上的知己气息后,她终于忍不住一诉衷肠。在第30章,萨拉因在林中散步被女管家发现,从而激起了波尔蒂尼夫人的愤怒而遭解雇。后者的高傲和对手下人的冷酷苛责在诸如“你敢放肆?”“我要写信给福赛斯先生。我将会看到你会被关起来。你干出了人所不齿的丑事。”“我命令你立刻离开这个房间。”这样的语句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萨拉面对强权的压制所表现出的反抗和奋争更是通过她的语言有了更丰满的诠释:“我不应当被告知原因吗?”“那好极了。我在这儿目睹的一切都是虚伪,因此离开这里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欢乐。”面对最后一个月薪水的施舍,萨拉更是充满了不屑:“要是这点钱足够的话,我建议你去买件刑具。我想弗尔利夫人一定会乐于帮你使用,来对付在你手下干活的可怜人儿。”萨拉的不卑不亢和最后的愤而反击充分显示出了她追求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决心,同时也折射出要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视作多么不可思议的行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的代言人,对那个时代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本人的人生观和思想观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就是探索人的自我本质、追求自由和独立。
二 语旨分析
语旨指语言使用中涉及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社会角色关系,包括其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就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而言,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心理状态也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制约语言运用。《法》中的三角恋爱关系发生在青年贵族、富商之女以及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之间,三人之间社会地位和角色截然不同,其对话语言的选择也迥异,对各自的形象塑造和彼此间的关系刻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不同时期的对话语言选择也反映出其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变化。
查尔斯和蒂娜之间貌似门当户对,一个是祖先封有爵位的贵族出身,享有丰厚的遗产;一个是靠卖布发家,富甲一方的商人之女,虽然从经济方面来说似乎取得了某种平衡,但两人在思想意识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蒂娜符合维多利亚女性的形象,年轻漂亮,文静而顺从,对自家的商人出身有着难以摆脱的自卑。查尔斯似乎感觉自己爱上了这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查尔斯的叔父要同一个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结婚,从而使查尔斯丧失了唯一财产继承人的身份。在第24章,蒂娜的暴怒和愤恨赤裸裸地表现出她的价值观和感情的肤浅,“太荒唐了,太不象话了!他不是完全失去了理智才怪呢。”“出了可怕的事!丢人现眼的事!查尔斯被剥夺继承权啦!”于查尔斯来说,蒂娜的失态让他看到了世俗女人的秉性和布商女儿的痕迹,因为她“有着在买卖中失利的人的绝望”,尽管查尔斯本人对唯一继承权的丧失同样也闷闷不乐,因为他丧失了在和蒂娜婚姻中的抗衡能力,将在财产上依附于对方,要知道,在维多利亚社会,衡量婚姻的标准并非爱情,而是头衔与财产,想得到婚姻自由的人只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
而查尔斯和萨拉之间情感的变化以及最后萨拉出走等情节的发展也昭示出自由主义对人的召唤。倾向自由主义而颇有些叛经离道的查尔斯被萨拉的神秘、我行我素和野性的美深深诱惑,在内心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后,查尔斯终于敢于冲破维多利亚时代的礼教和成规,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追求萨拉的爱。然而,在彼此真正拥有后,故事情节急转而下,萨拉不辞而别,查尔斯又因撕毁婚约而签下让他声名狼藉的认罪文件,痛苦不堪。两年的寻觅后,查尔斯终于与萨拉重逢,然而萨拉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说,婚姻会剥夺她的自由,令她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孤独,“我除了现在这种状况外,别无他求。即使我所尊重的男子要求我改变我眼下的状况,我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尽管这个男子曾使我感动得难以言传。”“我的意思是,就连我也不能理解自己。而我又无法跟您说为什么。可我相信,我的幸福就在于我不能理解自己。”萨拉以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寻求着自己的独立、解放和自由。而查尔斯在愤怒地指责“总有一天,你会受到审判,就你对我做的一切承担全部责任。倘若老天有眼,你必定受到最严厉的永久性惩罚”之后,从痛苦中慢慢苏醒,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新生,“生活应当是忍受——尽管在这无情的城市中忍受是何等的无益,何等的无效,何等的无望。再说一遍,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奔向那深不可测的、苦涩的、奥妙无穷的大海。”
三 语式分析
语式指的是交际的发生渠道或媒介以及语言在事件中所要达到的功能等。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小说的叙事技巧、情节的展开方式和要达到的效果等都属于语式的范畴。
就叙事技巧而言,福尔斯结合了传统与后现代叙事的特点,加入了大量从作者角度进行的叙述(隐身叙述者),比如对查尔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着长篇累牍的描述和评论,完全通过全能视角的方式进行,作者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相比之下,作者对萨拉这个人物的塑造则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的,包括她本人的话语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其观察视角也是通过查尔斯来进行,萨拉的行为由此更加充满了神秘性。作者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多次介入并进行评论,时刻提醒读者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由此消除了作者的绝对权威,赋予了读者自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特色。而在惟妙惟肖地描述维多利亚时代特征的时候,作者又经常引入20世纪的雷达、电视等,突然把镜头拉到现代,通过唐突的对比有意地提醒着读者,这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不要被作者所骗。这种对作者和读者间的交际关系进行的创新是福尔斯在《法》中使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巧。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做法还体现在故事的三个不同结局的设计上,第一个结局在第44章,查尔斯和蒂娜结合过着美满的生活,萨拉不知所终;第二个结局在第60章,查尔斯找到了萨拉,却遭到拒绝,然而女儿的存在让二人终成眷属;第三个结局在第61章,查尔斯愤而离开了萨拉和他的女儿。最终结果如何呢?查尔斯是否真正开始了新的生活天地?一切都留待读者去想象。这种巧妙的安排给了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赋予了读者脱离作者控制、自行选择结尾的自由权利,改变了传统的作者——人物及作者——读者关系,再一次深刻揭示和突出了自由这一主题思想。
四 结语
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的交集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存在的,只是到20世纪初,二者才分道扬镳(胡壮麟,2000:42),现在运用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本文运用语域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了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分析,由此对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和情节展开方式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为更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方法和角度。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R.Hasan.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Geelong,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 胡壮麟:《理论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3] [英]约翰·福尔斯,刘宪之、蔺延梓译:《法国中尉的女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4] 秦秀白:Wright,L.& Hope,J.Stylistics:A Practical Coursebook(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语域研究 篇5
长期以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角度来研究被动句, 形式主义主要从形式原则的角度解释句法结构。主要研究被动句和主动句的关系。然而, 功能主义学者主要从意义和功能角度来研究被动句。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给出了主动句转被动句的转换规则。但是仅从单纯的语法转换规则上来解释被动句远远不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和被动句都可以互相转换。
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但是这些理论还是仅停留在句法层次, 并没有涉及到语篇。相比之下, 从功能主义角度解释被动句的研究也很多。这些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分析句法结构, 而是分析为什么选择使用被动句而不是主动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语料库得出了更权威的观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研究真实语言, 更加全面的展现被动句的使用规律。早在1982年Francis and Kucera就作了基于Brown语料库的研究。研究发现被动句更常见于信息类文章中, 其中在政府文件、各类报道等正式文体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最高。
在中国基于语料库的被动句研究比较少。本文利用乔姆斯基关于被动句型的规定, 采用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 (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的方法, 使用Wordsmith检索工具对被动句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用Wordsmith检索工具对英国国家语料库进行检索。BNC是最大的语料库之一。BNC中有4124篇现代英语, 取样来自非常广泛的文章类型, 包括小说、非小说、广告、报纸、信函、电视节目、备忘录、日常对话、广播、电话谈话等。具体的步骤如下:
首先, 确定被检索的被动句式。英语中be+Ved的被动式占被动句的86.3﹪ (Granger, 1983) 。其它的表被动的结构仅占13.7﹪, 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只研究be+Ved的被动式。被检索的句式为:
NP2+be+Ved+by NP1
NP2+be+Ved+complement+by NP1
NP2+be+Ved+Prep.+by NP1
NP2+be+Ved+NP3+by NP1
NP3+be+Ved+to/of NP2+by NP1
NP3+be+Ved+NP2+by NP1
其次, 运用CLAWS自动附码器对两个语料库进行词性附码。最后, 利用Wordsmith 4.0软件检索BNC中的被动句。
三、研究结果
(一) 口语和书面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BNC口、笔语语料库检索发现被动句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根据统计, 在书面语中每一百万词中使用了7975次, 而在口语中使用频率仅为1519次。可见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约为口语中的5倍。此外, 不管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语料库中施事被动句比较少见, 经常使用无施事被动句。在口语中施事被动句更加少见, 大约为书面语中施事被动句的10﹪。
(二) 书面语语料库中在不同语域下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对被动句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检索, 被动句在不同语域下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每一百万词中被动句在学术类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为180, 312次, 其次是非小说类杂文为9, 519次。在新闻类文章中被动句使用的也比较多为每一百万词6, 541次。小说中最少为每一百万词3, 557次。正因为被动句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所以被动句可以作为语体标记语。
(三) 书面语语料库中无施事被动句与施事被动句使用情况分析
据统计分析, 被动句的两大类:无施事被动句与施事被动句的使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 无施事被动句是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因为上表除了小说类, 新闻类和学术类的文章, 其他的是杂类, 所以在这个部分只重点分析小说类, 新闻类和学术类的文章中的无施事被动句与施事被动句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施事被动句所占比例仅为25﹪左右。这说明在小说, 新闻和学术类文章中无施事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施事被动句。这种现象与语域的不同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被动句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在书面语中根据具体语域被动句的频率也不同。在学术类文章中最为常见, 其次是新闻、小说。研究表明无施事被动句是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原因是通过使用无施事被动句更显文章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写作中被动句的选用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它是主动句的被动式, 而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主动句没有的功能:更加客观的强调事实。因此在学习和使用被动句时首先应弄清楚语域。
四、本研究对英语被动句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被动句的教学中, 教师应把被动句的句式语法教学与语域教学联系起来, 把被动语态与语篇知识结合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被动句不是简单的句法转换, 从而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域中正确选用被动句的意识。正确的选择主动句和被动句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表达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大型语料库所具有的强大的检索工具和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语料, 能为外语课堂提供真实可靠语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检索某一个语言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规律, 在充分的语境下掌握语言点。
参考文献
[1]Bresnan, J.The passive in lexical theory.In J.Bresnan (Ed) ,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grammatical relationship.Cambridge:MIT Press, 1982:3-86
[2]Hacker, D.A writer’s reference (5th Ed.) .Boston:Bedford/St.Martin’s, 2003.
[3]Quirk, 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M]:New York:Longman, 1985.
[4]雷秀云.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语法的频率特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0 (1) :117-122.
从语域偏离的角度看修辞 篇6
语域理论发展于应用语言学中的“语言变体”的概念, 韩礼德认为, 语域 (register) 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 , 而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的变化形式, 所谓情境语境, 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 (immediate environment) , 包含三个因素, 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Halliday, 1964) 。
语场就是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course) , 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 (tenor of discourse) , 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 (mode of discourse) , 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 (medium) 或渠道 (channel) (胡壮麟&朱永生, 2008) 。理论上, 语言的运用必须符合各自的语言环境, 而在实际交际中, 人们会为了某种特殊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 这就是语域偏离。Leech把语域偏离定义为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 (Leech, 1969) 。根据语域的三个因素, 语域偏离又分为语场偏离、语式偏离和语旨偏离三种表现形式。
2 修辞
修辞 (figure of speech) 指修饰文辞, 亦为文辞或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 “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 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 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学习修辞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 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百度百科) 。
3 语域偏离理论在修辞中的运用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风格被广泛使用, 大量存在于多种修辞格中, 并直接作用于其修饰效果, 即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或丰富提升信息的表达形式, 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本文从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文体入手, 分析语域偏离理论在中英修辞中的委婉、反讽和仿拟修辞效果。
3.1 委婉
委婉:为了避粗俗、避讳等, 用含蓄、婉转的词语或句子代替直白的词或句子的修辞手法。
例1:
A:哥们, 帮我带份儿外卖回来行么?
B: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此例属于非正式的口语文体, 是运用语场偏离达到委婉的修辞效果。语场偏离指语言使用者为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在交际过程中脱离已选语域中的语场而使用其他语场的语言。对话中, A要求B给自己带回一份儿外卖, 根据语域理论的三要素分类, 属于日常交际用语语场, 而B的回答却是引用了伟人毛泽东主席鼓励生产时的一句名言“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属于政治和历史语场, 其潜台词即让A自己去买, B通过使用语场偏离委婉而诙谐地拒绝了A的请求。
例2:
Wife: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pass me the salt?
Husband:Honey, why are you still angry with me?
此例亦属于非正式的口语文体, 是运用语旨的偏离达到委婉修辞效果的典型范例。所谓语旨偏离, 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 为实现其交际目的, 不使用特定语域的语旨常规, 而是使用另外一个语域中的语旨。对话中, 对话的双方是亲密的夫妻关系, 而妻子却故意偏离该语旨, 用很客气的语气请求丈夫把盐递给自己, 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丈夫一听便知道妻子是在故意说客气话疏远自己, 明白妻子还在生自己的气。
3.2 反讽
反讽:又称反语, 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 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 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 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
例3:
Monica:She sent the chicken back again!
The Waitress:She says it's too dry now and she wants to come back here and explain to you exactly how she wants it.
Monica:Well fine!I want to meet this chicken expert!Send the Colonel in!
译文:
莫妮卡:她把鸡退回来了?
侍者:她说做得太干, 要重新做, 她会过来告诉您究竟她想这鸡怎么做。
莫妮卡:哦, 好啊, 我倒要见识一下这个鸡肉专家, 让那个上校进来吧。
这段对话来自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 在这个谈论食物的对话中莫名其妙地使用了“Colonel”一词, 这是运用语场偏离达到反讽的修辞效果, 该剧编剧借用了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创立者Colonel Harland Sanders的名字, 而且Colonel一词本身有上校的意思, 指军队的一种官衔, 理解为让这个专家兼上校到这来指挥战斗吧, 反讽意味浓厚。
例4: (凤姐) 见贾琏远中归来, 少不得冗长接待。因房内别无外人, 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报马来说, 今日大驾归府, 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 不知可赐谬领否?”贾琏道貌岸然:“岂敢, 岂敢!多承, 多承!” (徐国征, 2003)
这是古典名着《红楼梦》中一选段, 这个对话中, 王熙凤刻意使用仆人正式迎客的语气语调, 用了“国舅、一路风尘、小的、大驾、掸尘、赐谬”等正式而疏远的词汇, 戏谑反讽, 既暗示贾琏常不归宿, 又保全了其封建男权的尊严地位, 而贾琏也用到“岂敢”、“多承”来回应她的正式用语。从语域理论的三因素分析, 该对话的语场是夫妻关系, 妻子迎接丈夫归来, 语式是口语文体, 语场和语式都符合其语言环境, 而语旨明显不适合, 太过正式而生疏, 因妻子故意改变语旨, 使本来应该是亲密和非正式的关系改变为了生疏而正式的关系, 语域发生偏离, 反讽的修辞效果由此产生。
3.3 仿拟
仿拟:故意模仿某一名着风格或特定情境的文字、音乐、艺术或口头语, 用一种幽默的方式使被模仿对象更显着的方法。
例5:《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lemma》 (撒谎还是不撒谎——医生的难题) 这是《大学英语》精读第4册5单元的课文标题, 这明显是仿拟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标题的语场偏离了教材内容, 产生出特色的修辞效果, 当学生在阅读这个标题时, 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戏剧中的哈姆雷特犹豫彷徨的两难处境, 从而能更深切体会教材内容想表达的主题, 即医生的矛盾局面。
例6:药有十味:好肚肠一根, 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 道理三分, 信行要紧, 中直一块, 孝顺十分, 老实一个, 阴阳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用药方法:宽心锅内炒, 不要焦, 不要燥, 去火埋三分。用药时切忌:言清行浊, 得己损人, 肠里毒, 笑里刀, 两头蛇, 平地起风波。 (曾毅平, 1999)
此例是唐代一名和尚为解众生烦恼而撰写的一篇文章, 属于该文属于典型的语场偏离, 作者仿拟中医开处方的特定格式:“药有...味, 用药方法...切忌...”, 以及中医药专业词汇:“一根, 一片, 半两, 三分, 一块”等, 其语场属于中医范畴, 明显与其道德修养的文章内容的不符, 产生出特色的修辞效果, 使读者在一笑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触动和教诲。
4 结束语
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 根据语域的三个因素, 语域偏离又分为语场偏离、语式偏离和语旨偏离三种表现形式。本文从语域偏离理论的角度入手, 对委婉、反讽和仿拟三种修辞效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指出语域偏离与部分修辞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语料的选择既涵盖了正式的书面语体和非正式的口语语体, 又体现出中英文修辞手法的相似性, 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
摘要:修辞是文体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因此, 在学习运用修辞手法的同时, 应深入了解修辞及其特殊效果产生的原因。文章从语域偏离理论的角度着手, 分析委婉、反讽、仿拟三种修辞效果产生的语言学根源。
关键词:语域偏离,修辞,委婉,反讽,仿拟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64.
[2]Leech G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 1969.
[3]胡壮麟,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梁如娥.语域一致与语域偏离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
[5]徐国珍.论《红楼梦》对话中的仿拟艺术[J].红楼梦学刊, 2003 (2) .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篇7
对于“语域”这一概念, 各家著述中的定义不尽相同。《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的解释为: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 与社会或区域方言相对。胡壮麟等人将“语域”定义为: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将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黄国文认为, 通过考察语言在特定语篇中的使用, 便可确定某一语篇是属于哪一类语篇体裁 (文化语境) 或语域。具体而言, 可以根据以下四点决定句法和词汇的使用:对象 (读者) 是什么人;讲的是什么事;是用口头还是用书面表达;通过什么媒介传递。这些语境在语法学家看来就是语域。语域理论 (register theory) 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 其核心内容是我们使用的语言将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并受制于语境的变化。
大量语料研究结果表明, 英语中存在一种词汇程式, 这种词汇程式有较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Lewis将这种词汇组合称为词汇组块 (lexical chunk) , 指的是在语言使用中形成的具有较高重现率的、惯例化的语言构块。不同的学者对这些语言构块使用了不同的术语, 为行文方便, 本文称之为语块。
外贸英语的语言及语体特点
用语正式是外贸英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此外, 由于外贸英语的覆盖面极广, 因此, 所包含的语体形式多种多样, 有法律语体、书信语体、社交礼仪语体及广告语体等。外贸活动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均为正式交际, 因此需要使用正式的语域变体。程式化是外贸英语的另一个基本特点, 在句子层次上表现为大量的惯用结构和套语, 在文本层次上表现为固定的格式。外贸中涉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单证和贸易信函, 其语言的程式化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 任何法律文本均非律师个人杜撰, 而是在沿袭“公式化语句集”。基于以上两大特点, 将语域理论和语块应用于外贸英语教学具有绝对优势。
语域理论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 根据ESP教学理论, 英语学习是通过解读一篇专业英语文章了解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和一项技术的过程。由于ESP受语域的制约程度很高, 因此, ESP的教学重点和主要内容就是从语域分析入手, 达到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的目的。语域是文章所产生的具体环境。Halliday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境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 (field) 、语旨 (tenor) 和语式 (mode)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语域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
语场是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或实际发生的事。外贸信函按照语场可大体分为两类。从逻辑结构上看, 建立业务关系、询盘、索赔等属于请求类, 报盘、理赔等属于回复类。这两类信函要求作者既要实事求是地说明问题, 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如在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时的常用套语:Having had your nameand address form the Commercial of China in your country, we now avail ourselves of this opportunity to write to you and see if we can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by the commencement of some practical transactions.例句中既有物质表义结构“Having had your name and address form the Commercial of China in your country”, 又有心理表义结构“we now avail ourselves o this opportunity to write to you and see if we can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by the commencement of some practicaltransactions”。物质表义结构表示世界中实体的性状、变化过程以及与某实体相关的动作, 而心理表义结构则表示人或动物的各种心理、情感状态和活动。例句中的物质和心理表义结构分别是“向对方介绍获得这一机会的渠道”和“表明致函意图, 即希望建立业务关系”。
语旨是指交际活动所涉及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个人语旨的角度考虑, 外贸信函中写信人与读信人的关系都属于正式的贸易往来关系, 因此用语比较正式。从功能语旨的角度考虑, 写信人应始终坚持“为对方着想” (Your Attitude) 的原则, 在行文中表现为多用第二人称you和your而少用第一人称I、we、my和our, 通过采取从对方角度着想的方法达到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和态度的目的。
语式是指语篇的语言载体形式, 即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外贸信函均属于书信语体的书面语言。外贸信函中多选用commence、purchase等正式用语, 而不用begin、buy等普通词汇。此外, 古体词和外来语的使用都增添了外贸英语用语正式的特点。在特定的语体中选用的词汇也是较为固定的, 如RSVP、Regrets Only用于请柬语体, choice material、superior quality用于广告语体等。在语法方面, 与贸易信函相比, 合同协议及商业单证的句子较长, 几乎每句话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句子间很少有关联词, 用以表明合同协议具有逻辑严谨、用语正式的特点。
语块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语块分类
根据词在篇章中所起的衔接功能, 综合各学者所做的分类, 可将外贸英语的语块分为以下几种:
1. 单词/多词词汇, 如:drawee;null and void.
2. 习惯搭配/短语限制语, 如:endorsement in blank;…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3. 惯用句型/惯用表达式, 如:Enclosed please find…;This agreement is made out in quadruplicate, each party holding two copies.
4. 句子框架/句型框架, 如:外贸信函中表示客气或请求时, 可套用:We shall be very obliged to you if…;谈到某公司的业务范围时, 可套用:…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one’s business activities.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 语块既区别于习语, 又不同于自由搭配, 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固定搭配, 体现了语块在形式上的整体性和语义上约定俗成的特点。
(二) 语块教学的本质
语块的概念模糊了原有词汇与语法之间的界限, 不仅包括多词的搭配、句子框架, 还可以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Sinclair等人先后提出, 语法和词汇是互相关联、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语块让人们意识到词汇自身的语法性, Lewis称之为“语法化的词汇”。此外, 还有的学者认为, 语块融合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关系, 能够促进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
在例句“Having had your name and address form the Commercial of China in your country, and see if we can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by the commencement of some practicatransactions.”中, 下划线部分可以作为一个语块来教授和学习。形式上的表达自不必说, 意义表示“我们借此机会致函贵方”, 语法结构是“sb.avail+oneself+of this opportunity+to write to sb. (you) ”。运用语块进行教学时, 要以语块为教学中心, 将语法融入语块教学中。学习者在学习语块时不一定需要进行语法分析, 但在语块的反复使用中可以感受其语法结构, 并自主地对其规则作总结和归纳。此语块使用的语境也很明确:上文提到“向对方介绍获得这一机会的渠道”, 下文要表明“希望建立业务关系的意图”, 是连接物质表义结构和心理表义结构的语块,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一种语用功能的实现往往与某些特定的语块相联系, 所以语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习得与语块相关的交际环境和语用功能, 克服以往由于教学中语言知识与语言环境脱离所造成的学生语用能力缺陷及由此产生的语用失误, 从而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因此, 语块本身是可以集形式、意义、语法及语用于一体的词汇化板块, 学生在学习语块时不仅仅是学习词汇本身, 还包括其语法结构和与语境相关的语用功能。
语块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Nattinger&DeCarrico将具有语用功能的语块称为词汇短语。其语用功能可分为社交互动 (social interactions) 、必要的话题 (necessary topics) 和话语设置 (discourse devices) 三类。话语设置这类语块在整个语篇中起衔接和组织功能, 是语篇方向的主要显示标记。在外贸信函中, 表示逻辑关系的语块出现频率也较高, 如as a result表因果, on the contrary表转折, furthermore表进一步阐述等。在语篇的宏观组织上, 语块可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语篇, 了解语篇的衔接方式和逻辑组织关系, 从而促进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所以语块教学是整体性的综合教学, 不仅是词汇教学的发展, 还可将语法教学、语用教学、语篇教学融入其中, 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 语块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一般而言, 二语习得者的口语、翻译和写作等产出性技能水平往往低于听力、阅读等接收性技能水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构块 (chunking) 是人类认知贯彻始终的原则。因此, 在此过程中, 听、读等语言输入和说、写、译等语言输出技能都可运用语块教学。刁琳琳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语块的接受性能力或产出性能力均与各技能显著相关。这说明语块能力强的学习者可能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水平都较高, 反之亦然。也就是说, 语块接受知识丰富的学习者可能在听、读技能上表现突出, 语块产出能力强的学习者可能在说、写、译等产出性技能方面显示出较高水平。因此,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高语块能力改善各项语言技能。
外贸英语信函语篇的理解 (阅读) 要通过文字判定作者的意图。理解语篇的关键在于如何从语篇组织的形式上分离出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在语篇分析上可以利用语域特征:讲的什么事、读者是什么人、作者的致函意图是什么、采用的语气和态度如何, 等等。语块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 对某一特定语境语域的语言知识可以运用语块教学, 以实现词汇、语法、语用的整体习得。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外贸英语信函的语篇加工 (写作) 可以避免因词汇的语域使用不当而引发的错误, 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准确程度。外贸信函中大量惯用结构和套语语块的使用可以加速语篇加工的过程, 以套语语块为单位学习外贸信函写作, 可以避免许多生硬的汉式表达, 提高信函的可读性和得体性。因此, 在外贸英语教学中, 利用语域理论和语块组织教学, 既有利于语篇的理解和加工, 又有利于知识的习得和各项技能的培养。
摘要:外贸英语具有语体正式和程式化的特点, 运用语域理论和语块指导外贸英语教学具有绝对优势。在教学中应用上述理论, 可以提高学生对外贸语篇的理解和加工能力, 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技能培养。
关键词:语域理论,语块,外贸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Hodder Arnold, 1985.
[2]Halliday, M.A.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 1973.
[3]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Language TeachingPublications, 1993.
[4]Nattinger J, 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Teach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Newell A.Unified Theories of Cognition[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1990.
[6]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7]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汇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7) .
[8]刘振前, 黄德新.经贸英语翻译与写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9]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
语域研究 篇8
关键词:语域,预测,语言焦虑
1.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不同母语人们之间交流的增进, 我国英语教学对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4) 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语言焦虑始终是英语学习者语言实际应用中难于逾越的一道屏障, 语境预测可以帮助克服语言焦虑。听力过程转瞬即逝, 学习者一旦陷入语言焦虑之中, 就很难获取有效信息。因此, 提高听力过程中的预测能力尤为重要。韩礼德所提出的语域理论能够对语篇有效预测, 是帮助学习者突破语言焦虑的有力保证。
2. 语域理论起源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脱胎于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 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超出了前人和同时代人。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 和情境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前者指讲话者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 即整个文化背景;后者指当时正在实际发生的事情, 即语言发生的实际环境。韩礼德系统地把这两个概念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 认为文化语境决定着整个语言系统, 即决定着讲话者在这一文化语境中能够说的话。而情景语境则决定着讲话者在某一具体语境中实际说的话。文化语境由无数具体的情景语境所组成, 这就在语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受语境因素支配的语言变体, 这些语言变体就是不同类别的语域。我们可以运用语域理论发现支配语言变异的一般规律, 从而可以认识什么语境因素决定什么语言特征。
3. 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分析
3.1 语域理论基本内容
韩礼德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解释道:“语域是由与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语场 (field) 、语式 (mode) 和语旨 (tenor) 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换句话说, 语域就是根据实际运用而区分的语言变体, 一个语域就是一组适合于某种语言功能的意义和用来表达此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韩礼德将决定语境的三个参数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界定如下: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 也就是话语范围 (discourse field) , 即整个语言事件的背景, 它不仅包括谈话的话题, 而且包括讲话者与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 (作者与读者, 说者与听者) 亲疏高下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话语基调 (discourse tenor) , 即指谁参与了交际事件, 以及交际者之间的各种角色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也就是话语方式 (discourse mode) , 即指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和语篇的符号组织方式等, 如说还是写, 是即席的还是有准备的, 包括修辞方式。
语域不是简单的情景成分, 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决定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 (ideational) 、人际意义 (interpersonal) 和语篇意义 (textual) 。语场决定概念意义, 语旨决定人际意义, 语式决定语篇意义。而这三种功能和意义又分别决定了词汇语法层及物性 (transitivity) 、语气系统和主位结构的选择。
3.2 语域的预测功能
语境和语域之间具有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预测语篇, 即预测什么样的意义有可能在这一语境中交换。正如韩礼德所说:“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 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 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 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
我们也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语境, 即根据语篇的某些特征预测出所交换的意义和产生这一语篇的语境。
4. 语言焦虑
语言焦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焦虑, 而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焦虑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 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Krashen认为高焦虑心理是不益于, 甚至阻止、妨碍语言习得的原因之一。高焦虑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但是高焦虑是可以克服的。
5. 语域预测在听力过程中的运用
在实际听力过程中, 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接收, 首先必须确定需求信息, 从而有选择地听。而根据书面材料的备选答案, 我们可以猜测所提问题的内容是相关语域三要素的哪一方面, 进而推断材料的意义系统。也可以边听边预测可能的语境信息, 积极组织和创造有利于解读的语境, 这样便减少了不确定因素。这里仅以2008年6月份的CET-4两例考题为例加以分析:
W:May I see your ticket please?I think you are sitting in my seat.
M:Oh, you are right.My seat is in the balcony.I’m terribly sorry.
Q: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On a train.% (C) In a theater.
(B) On a plane.% (D) In a restaurant.
通过浏览选项, 我们很容易判断题目应该是就语场提问, 即“在哪里发生”。根据may, please等词我们可以确定这一对话的语旨和人际意义———生疏者之间的关系。根据ticket, seat, balcony我们可以判断对话的语场即需要出示票证的、有座位的、有楼座的地点, 那么四个选项中就一定是 (C) 。
M:Today is a bad day for me;I fell off a step and twisted my ankle.
W:Don’t worry, usually ankle injuries heal quickly if you stop regular activity for a while.
Q: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Give his ankle a good rest.% (C) Continue his regular activities.
(B) Treat his injury immediately. (D) Be careful when climbing steps.
浏览一下选项, 我们可以预测出可能会对语场提问。根据ankle, rest, injury, continue几个词我们预测, 对话的语场可能会是关于一个男士伤到了脚踝之后的活动, 而且语场决定概念意义一定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从词汇层看可能会出现非正式用语, 语旨应该是病人和医生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 在听到“stop regular activity”后我们一定会选A。
6. 结语
Halliday (1984:86) 曾经说过, 学习外语应花在学会正确预测。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听内容的语境时刻进行预测, 并不断加以证实和调整的过程, 针对学生因被动听音和听力记忆造成的语言焦虑的问题, 建立听力预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积极利用语域预测功能对说听材料的语场、语旨、语式作出有效判断, 能够做到有备而战、有的放矢, 自然会消除语言焦虑心理, 降低听力难度, 提高正确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Text and Context.in Sophia Linguistic VI, Sophi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1980.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vard Anold, 1985.
[3]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欧美荣.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高焦虑心理的排除[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2, (2) .
[4]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语域研究 篇9
关键词:语域;航空英语;教学策略
引言
語域是语言在不用使用环境和场合下区分的变体,语域分析不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ESP(用于专业目的的英语)教学理论的主要方法。在航空英语教学中,结合语域分析法,帮助学形成专业领域的语域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航空服务英语的学习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的民航事业输送更多的英语人才。
1.语域分析的基本理论
韩礼德等人将语域表达为,在不同语境下,选择的不同语言变体就是语域,不同的语域是基于不同语境基础上的。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按照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不同的情境特征,将语域分为三个重要因素,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1]。语域主要就是一个语义概念,能通过语境三要素的三个维度来实现。语域分析法的教学依据是语域决定了语义,教师通过对语境语域进行分析后,来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并利用语言来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ESP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语域分析在航空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特殊用途英语教学能区别普通语言课程那样什么都学的状态,保证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这要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语言的社交功能出发,强调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分析语言变体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效应。以“The pilot controls the forces of flight and the aircraft’s direction and attitude by means of flight controls……”这一航空英语语篇为例进行论述。
(1)语场。语场是指话语在行使功能的整个事件和写作者有目的的活动,语言活动是核心,主要由语言主题、发生的事件、参与者目的活动等组成,是语境中交际功能的重要体现。该语篇介绍了飞行操纵装置,是一篇事实性说明文,因此为了该语篇主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特点入手:句中有4个被动语态,是因对飞行操纵装置的介绍是客观对象,而非主观参与者;各句子的主位舍弃了主观色彩浓厚的人称,而选择了飞机操纵装置的专业术语;实义词也多为飞机操纵装置的专业术语,进而规定了话题归属范围。可见,在航空英语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词汇上要根据语场的变化而变化。
(2)语旨。语旨是话语参与者之间一种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相应社会关系,通过语气系统来体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语旨由正式程度、非人化程度、礼貌程度以及可接受程度等组成。该语篇中读者和作者并没有形成任何的人际关系,缺乏情感上的互动,这也使得双方是平等的关系。因此,该语篇整体上使用的是相对正式的陈述性语气。对物质表意词汇和被动语态的运用也只是客观描述说明对象,而没有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3)语式。语式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渠道,包括了修辞方法、话语发挥功能的方式等。特殊用途英语有明确的专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把握交流的具体内容,重视的是多种表达方式。该语篇的词汇是科技书面用语,具有频繁使用名词短语、实义词密度高、文章抽象和概念化等特点,符合了特色用途英语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发展。客观上讲,这种语言的在口语和书面语等形式上,都是比较客观正式的。
3.语域分析下航空英语的教学策略
(1)设计科学合理的航空英语教学大纲
语域分析认为,语域决定了语义,明确语域并对其进行分析是开展航空英语的有效方法,而设计科学合理的航空英语教学大纲是前提[2]。“航空语言学概论”是新型的语言试验课程,主要角度是语音学、符合学等,结合了如航空词汇、陆空通话RTFE等特点的航空语言。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语言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航空英语的特点,通过编制合理的教学单杠来帮助学生掌握航空英语的学习方法和实际用途。在教学大纲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航空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举要体现彼此的共行,又要突出航空专业的特色。以民航专业航空英语教学大纲为例,可以将航空英语课程设计成:航空语言学概论——语音学和词汇学(15课时)、航空英语听力——航空播报、航空简报(10课时)、航空英语口语——乘务英语口语和陆空通话(10课时)等。
(2)利用对比教学法开展有效的航空英语教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英语背景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航空英语会涉及一些专业术语,利用对比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航空术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在语音教学中利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应该在系统学习国际音标基础上,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包括数码、时间、机场、航班代码等航空语言的发音特点上。在实际中,有关陆空通话英语的发音和语用会经常发生错误,如管制员会发出这样的指令:CCA101,climb to flight level 7200 meters。这指令虽然能表达出意思,但这是错误的,因flight level是指100英尺,而指令中实际用的单位是米。教师通过语音对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进行语音训练,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在专业的航空术语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如“终止起飞”的普遍英语翻译是“Stop the takeoff”,但是在语域分析下应该为“Abort the takeoff”。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能够理解和掌握,还加深了学生对汉语行话的影响。
4.结语
总之,语域分析对航空英语教学具有巨大的教学意义,在语域分析的背景开展航空英语教学,教师必须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突出学生所属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在工作中可能常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言特点,达到教学目标。(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群.交流与交流圈:特殊用途英语的语用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01):20-21.
[2] 关晨.语域视角下的高职院校ESP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03),213-14.
语域研究 篇10
关键词:《养花》,张培基,语域分析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有很多, 且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养花》是其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对于老舍的作品很多学者都有研究, 其中多以老舍作品语言艺术方面为主。对于《养花》的研究, 陈喆 (1984) 从散文特色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世钦 (1995) 从语言角度出发, 认为《养花》中“语言亲切, 饶有风趣”;褚天霞 (2008) 从风格传译角度对《养花》英译本进行了评论;何俊秀 (2012) 则从老舍散文及其英译本中人称和物称的使用特点方面对《养花》进行了解读。而本文则选取语域分析的角度对张培基《养花》英译本进行解读。
1 语域
语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里德·哈森 (Reid Hason) (1985) 提出的。后来韩礼德 (Halliday) 等人在语境理论的基础上, 发展形成了语域理论。韩礼德把语域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韩礼德将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语义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语域。韩礼德 (1964) 指出, 翻译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 对等在本质上不是形式的对等, 而是语境的对等。
语域分析从刚开始的语言学研究范围逐步向外扩展, 在跨学科研究也有很大借鉴作用, 翻译文本中的语域分析便包含在其中。韩礼德认为,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译文再现原文的语域特征, 恰当表现原文赖以产生的语场、语式、语旨, 使译文与原文的语域特征达成一致。
本文将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方面对张培基《养花》英译本进行解读。分析本译文是如何在这三个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 从而达到语域对应的。
1) 语场对应
根据韩礼德和里德 (Halliday&Hason, 2001) , 语场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 包括语篇发生的环境, 谈话的话题, 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罗杰·贝尔 (Roger T.Bell, 2001) ) 认为语场和语言功能具有紧密的联系。狭隘来说, 语言是用来劝说、告知或者说是表达一些宽泛的意思。因此, 翻译者要想做到准确的翻译, 必须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在相关语场这方面的特点。在《养花》中,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 老舍:多得些知识, —定不是坏事。
张译:The more knowledge one acquires, the better it is ofcourse.
(2) (2) 老老舍舍::不不劳劳动动, , 连连棵棵花花儿儿也也养养不不活活, , 这这难难道道不不是是真真理理么么??
张译:Without doing manual labour, we couldn't even keep asingle flower alive.Isn't that nothing but the truth?
在《养花》这篇散文中, 虽涉及的话题是养花, 但是在字里行间均透露出老舍通过养花这件事向读者传达要“多学知识”“靠劳动收获果实”的哲理。而在译文当中, 译者的译文也应该能够利用语言要读者传达出这些。在 (1) 句中的, 张将原文中的“不是坏事”翻译成“the better it is of course”, 他将原文的否定用语用肯定的语气来表达, 这样翻译表明张培基准确掌握了作者意图并巧妙的使用语言将这种意图表达出来。而 (2) 句, 张采用老舍原文的反问句的使用, 在译文中也采用英文反问语式, 将语言的使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因此, 张的译文体现了原文的氛围和背景, 贴近原文的语场。
2) 语旨对应
语旨是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包括他们的社会地位, 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通常来说, 语旨表现形式可通过语言的正式程度来表现, 如超正式体、正式体、亲密体、随便体等。
在《养花》当中, 我们只来看一点, 那就是老舍通篇都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作, 共出现19个“我”的使用, 这样一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拉近了,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亲切关系。再来看张培基的译文, 在张的译文当中, 共出现20个“I”的使用, 也是以第一人称来写, 和原文相对应, 将作者的平易近人很好的表达出来, 并让读者感到亲切。因此, 从人称的使用上来看, 张的译文充分考虑到了原文的语旨并成功运用到了译文中。
3) 语式对应
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包括修辞方式。其本质是语言代码在其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以及在两者之间的各种变迁形式来实现的。
《养花》是篇散文写作, 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读者, 张的译文同样也选择书面形式, 两者在语言的选择上都表现出书面语的深思熟虑的特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老舍:冬天冷, 春天多风, 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 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张译:Freezing in winter, windy in spring, and either too dryor too often visited by rainstorms in summer.
在这句话中, 老舍通过寥寥数语就将春夏秋冬特点写了
出来, 而在张的译文当中, 译者选择平行结构同样几句精炼平行结构的短语便将原文意思表达清楚。同时原文的“闹”, 老舍将“霜冻”赋予了人的情绪, 而译文中, 张选用“visit”一词, 也赋予了“rainstorm”人的动作, 不但体现出来原文语言的修辞, 还很好地达到了语域对应。
2 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探讨了张培基《养花》英译本中的语域对应问题。显而易见, 要想确定翻译实践中的语域对应, 必须要对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方面的进行选择和确定。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应要有意识将这三个方面融入到其译文中去。但是由于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孤立的, 所以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容忽视。在这里, 张培基《养花》英译本为翻译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希望广大译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Register variation[C]//Halliday M A K, HasanR.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Halliday M A 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Roger T Bell.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陈喆.老舍散文特色小议[J].江西教育, 1984 (2) .
[5]褚天霞.浅探风格的传译——兼评老舍《养花》英译[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
[6]何俊秀.老舍散文及其英译本中人称和物称的使用特点——以《想北平》和《养花》为例[C].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和摘要汇编, 2012.
【语域研究】推荐阅读: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05-2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08-31
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10-19
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06-19
研究生党校建设研究08-01
文化研究与地区研究09-07
研究型研究生11-04
从研究范式看文化研究对当代翻译研究的影响07-05
研究生教育精英性研究11-02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