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精选12篇)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护理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 (74.85±8.35、60.85±6.73) 、治愈好转率 (91.84%) 、满意度 (93.8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分阶段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资料显示, 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居各种创伤死亡率之首。颅脑外伤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也考验着护理工作者, 寻求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也是护理学界探讨的热点[1]。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2月, 针对重症颅脑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大、死亡率高等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的护理探索, 制定出根据病情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的策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病例全部来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格拉斯哥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 GCS) 均<8分, 同时CT和MR均提示患者出现了广泛脑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等。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9例, 其中男25例, 女24例, 年龄18~65 (41.2±23.7) 岁;对照组49例, 其中有男26例, 女23例, 年龄19~69 (43.5±27.3)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Barthel指数、Fugl ̄Meyer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 给予相对应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不同, 及时调整护理的重点和对策, 具体流程如下。
1.2.1 入院初期的流程
首先协助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 进行格拉斯哥评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迅速地执行医嘱。完成后制订出初步的护理计划和观察计划。 (1)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控制,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变化很小[3]。而在病理情况下, 变化较大。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 其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可以反映病情的进展, 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隐患, 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 观察有无其他合并症状:颅脑损伤患者其他身体部位受伤极易合并为复合伤。早期明确诊断复合伤, 报告医生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一般常见的观察对象有排泄物、痰液、尿液等, 以及患者其他部位, 如腑脏器官、肢体等的疼痛[4]。通过观察、询问的结果制定出合适的护理方案。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其关键所在。一般取去枕平卧位或侧卧位, 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 防止呼吸道和肺部的感染。对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 呼吸道管理更要加强,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 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我们一般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 以便于快速准确地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Y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且方便, 可以在Y型静脉留置针的一侧快速输注20%的甘露醇, 另一侧注入激素、抢救药品, 应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种类、入量, 并控制好输液速度[5]。
1.2.2 病情稳定、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
(1) 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温湿度和环境整洁, 做好床上用品的日常整理。 (2)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躁动, 应该耐心向家属解释病人为什么烦躁原因, 必要时还需使用约束带, 尤其是保留有各种引流管道的病人, 防止出现意外。使用约束带时也要注意防止由约束带引发的意外伤害。 (3) 对有创腔引流的病人, 保证引流管是通畅的, 详细记录引流出液体的色和量。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对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部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防止可能的颅内感染。 (4) 如果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意识障碍, 应该使用静脉高营养补液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对不同病情的病人, 可分别用鼻饲流质食物、混合奶、肠内营养液等提供营养。 (5) 对病人家属、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努力消除他们的精神压力, 以期得到他们的全力配合。另外, 提前安排好病人出院后的康复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值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 (n) 或%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Fugl ̄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 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 (74.85±8.35、60.85±6.7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30例, 患者及家属满意40例, 较满意6例, 治愈好转率 (91.84%) 、满意度 (93.8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小结
重症颅脑损伤 (TBI) 是指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超过6h、GCS评分<8分或者外伤24h内意识恶化、发生两次昏迷超过6h以上患者[6], 患者病情越严重, 致残率和病死率越高。临床护理研究认为, 有效的护理干预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 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7]。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大都病程较长, 并发症多, 护理难度较大。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颅脑损伤专科护理技能的同时, 必须时刻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 仔细观察每一阶段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做好重点观察, 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研究表明, 分阶段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从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也可以明显看出分阶段护理干预的积极应用价值, 宋利梅等[8]通过对6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不同阶段护理分析, 与本文的结论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 采用分阶段的护理方法, 在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贞花, 朴明玉, 郑美子.重症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9) :165.
[2]闫丽范.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04) :514-516.
[3]武素梅, 曾凡民, 黄燕虹.中枢性高热病人冬眠亚低温疗法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20:397.
[4]李茜, 李君, 钱磊.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 (1) :158.
[5]龚美红, 杨丽艳.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3, 32:129-130.
[6]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武汉科学出版社, 1998.284.
[7]雷晓霞, 陈劲团.不同阶段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7A) :133-134.
[8]宋利梅, 杨冬颖, 张爱, 等.重症颅脑损伤不同阶段病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0) :116-117, 131.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2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颅内高压而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口腔、鼻腔、咽部合并损伤出血、舌后坠、呼吸反射减弱等导致呼吸道不畅,造成严重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一般是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出现时间高峰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预防重在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加强营养支持等。1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在2014年11月15日-3月15日收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行气管切开术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3-75岁,留置时间1-3个月。成活10例。
2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
2.1重型颅脑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间断呼吸时。2.2颅底骨折合并脑挫裂伤昏迷,脑脊液、血液分泌物有误吸的可能时。2.3脑干损伤出现呼吸困难时。
2.4头颅、面颅严重变形损伤有呼吸道阻塞时。
2.5咽喉部、气管内有分泌物滞留,全身症状逐渐恶化,有高热及呼吸困难时。2.6合并胸腹部、颈髓损伤有呼吸障碍时。3气管切开术的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阻塞对患者造成的多种并发症,有助于对脑水肿、酸中毒、心肌损害的纠正。但是气管切开术后对中枢性和下呼吸道障碍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仍需密切观察。又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滤过、湿润、加温作用以及吸引的机械刺激,对呼吸道粘膜产生一定的损害,加之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生等缺点,因此应严密掌握手术指征,坚持早切开早拔管的原则。4气管切开术后后护理
4.1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卫生宣教与心理护理 在气管切开之前要对患者家属讲明气管切开之必要性、安全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应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4.1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湿润,温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60-8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湿润纱布。定期通风,做好空气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2小时。严格限制探视。
4.3体位 术后病人取侧卧位,头向前倾,防止头部过伸引起伤口紧绷和导管压迫气管壁。要经常协助变换体位。
4.4全面监护,密切观察 对气管切开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首先要实施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勤于观察患者的唇色、神色、尿管、引流管等,注意体位,头、胸、气管套管在一条线上。并注意有无皮下气肿、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纵隔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呼吸停止等合并症,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作出处理。
4.4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阻塞,及时吸痰 密切观察和记录呼吸情况,发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及压迫,及时吸痰清除套管内分泌物,避免咯出的分泌物再度吸入。
4.3.1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装置一般限于成人40kPa左右,小儿小于40kPa。
4.3.2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
4.3.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3.4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超过内套管直径的1/2,一根吸管只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根据病人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
4.3.5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采定时雾化吸入与气管内滴药。不但可以稀释痰液,也可以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同时2小时给予翻身叩背一次,叩背时手指并拢向掌心弯曲成空心拳,从肺底到肺尖反复扣击,有利于痰液吸干净。
4.4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刺激,术后病人颈部切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用2%碘伏消毒皮肤。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垫能使滞留的痰液易于吸收,一般每日更换气管垫2次,如有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及时更换,并保持清洁干燥。4.5湿化呼吸道
4.5.1间歇湿化 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道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歇使用雾化器湿化。
4.5.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液体内可酌情加入抗生素。
4.6每日口腔护理 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痰液和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预防口腔细菌感染和肺部并发症。每日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2次。4.7拔管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5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水肿、缺氧,阻碍脑的正常生理机能。因此气管切开后,若不及时清除呼吸道内潴留物、血性液体等会使患者氧供不足,病情进一步加重。气管切开后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操作熟练,细致观察,及时给予处理,以降低感染死亡率。总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取及时、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在救助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2-01
近年来,随着工业(矿山企业)、交通的发展,工伤、交通事故所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逐渐上升,颅脑损伤在创伤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总数的20%,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病死率很高。而死亡率却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常合并严重的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54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4例,男189例,女65例,年龄4~70岁,其中20~50岁197例。全部病例均经CT及手术确认。GCS 3~8分,其中3~5分74例,6~8分180例。损伤原因:斗殴23例,交通事故163例,重物砸伤12例,高处坠落33例,不明原因22例。发生事故至就诊时间3~89 min,平均25±8min。成功实施院前急救247例,成功率97%。
2. 急救护理
2.1 认真接听“120”急救电话,快速反应,及时出诊。我院专职配备了医生、护士与驾驶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保证接到“120”电话,白天1分钟内出诊,夜间2分钟内出诊,急救人员在短时间内问清伤员详细的位置、伤员数、受伤情况及联系电话,及时出诊。出诊后护士及时同伤者取得联系,了解伤情,及时给予电话急救指导。遇成批伤员要及时报告医院领导,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本院医疗救护组出诊援助。
2.2现场检伤分类,及时作出伤情评估,迅速处置
到达现场后立即对伤员作伤情评估,按照SOAP公式,运用ABCBS方法即:检查气道、呼吸、循环、出血、感知觉,迅速对伤员进行评估[1],严重颅脑损伤的病员,伤情重,缺少主诉,护士应通过仔细观察、体检,以防漏诊。按照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病),对危重病人实施就地抢救。如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受伤的病人,应将其检伤分类,妥善合理安排,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给予紧急处理,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安慰解释工作,以减少医院前期的伤残率。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伴有颜面、口鼻腔出血或伴有呕吐的病人往往引起误吸阻塞呼吸道,直接威胁生命。严重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的。在现场急救和运送过程中,昏迷病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异物,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深度昏迷者抬起下颌或将口咽通气管放入口腔,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持续高流量吸氧(3 L/min~6 L/min),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减轻脑损害,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解除呼吸道梗阻是拯救颅脑损伤病人最关键的一步,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纠正呼吸障碍至关重要的措施,应在最短时间内实施。
2.4妥善处理伤口,正确搬运病人,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头部受伤多引起严重的外出血,立即作伤口初步处理,进行加压包扎止血,用敷料妥善固定。有脑组织膨出者,免膨出物破裂及受污染,可用无菌碗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有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者,应保持耳道和鼻孔周围清洁,用无菌纱布擦拭,严禁堵塞或冲洗耳道和鼻腔,避免溢液返流,导致颅内感染。
2.5 稳定循环,保持血压正常 颅脑损伤病人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血容量丢失,致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休克。急救护士应选择最佳的上肢静脉穿刺,因离心脏近,输入的液体迅速进入体循环达到增加有效循环的目的。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的输入,对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病人既要补充血容量,液体快速滴入,又要避免加重脑水肿和肝肾功能的损害。对呕吐频繁、头痛剧烈、颅内压增高者,待循环功能稳定时,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输注,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同时加大吸氧浓度,纠正脑缺氧。在院前急救用药中要严格执行“三清一复核”,即:听清、看清、问清,复核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用法,切忌出现用药错误。根据损伤情况摆放恰当的体位,并注意保暖。
2.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以助判断病情、估计出血量、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和指导治疗。颅脑损伤伤员的病情变化快,特别要注意瞳孔、呼吸的变化,一旦出现脑疝征象,及时报告医生,紧急给予甘露醇快速推注降低颅内压;
2.7 加强途中的监护,保证病人的安全转运。伤员进入救护车后,出诊护士要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进一步的生命支持,通过心电监护、给氧、机械通气、静脉通道给药等,不间断实施有效救护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颅内压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防止脑疝的发生。
2.8 心理支持 严重颅脑损伤,不仅对病人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病人的家庭。家属及病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横祸感到紧张、伤感、恐惧,护士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使其身心放松。颅脑损伤病情变化迅速,家属与病人心理复杂,对病情及预后存在很多疑惑,护士应态度亲切、耐心解释,消除病人的顾虑,使其情绪稳定。总之,颅脑损伤后早期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可减少心理障碍,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院前急救的顺利进行。
3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给予及时的处置。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救护”[2],还要重视“急的心情” ,护士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手段,以温暖的语言、从容镇静、急而有序的态度、精湛、准确的技术、敏捷、快速地处理病人的行为,给病人以信任感与安全感,主动与其沟通;同情关心安慰伤者及家属,使伤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不能单纯被动执行医嘱,应有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具有高度的急救意识,熟练的急救技能,才能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降低创伤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朱向阳.120急救中心(站)标准化运营、管理与急救网络规范化建设实用全书[J].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5,(1):41~61.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12月重症颅脑损伤病人42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4例, 年龄最大60岁, 最小的4岁;脑干损伤3例, 硬膜外血肿14例, 重症脑室出血13例, 硬膜下血肿1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平均住院时间2个月, 死亡5例。
2 护理措施
2.1 脑室引流术的护理
本组病例共有13例行脑室引流术, 此类病人护理至关重要。
2.1.1 术前护理:
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做好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消除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 常规备皮。
2.1.2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并做好记录, 严格记录出入量。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引流管, 防止折曲、脱落或自行拔管, 躁动病人易牵拉掉引流管, 应加以妥善固定, 必要时束缚病人双手或派专人护理;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外出检查时应夹紧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逆流致颅内感染, 本组病例无颅内感染发生。观察引流液性质和量, 术后24h内引流液较多, 一般在300~500ml/d[1,2,3,4], 以后逐日减少。观察引流速度, 脑室引流者应抬高引流管, 其最高点高于穿刺部位15cm。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并严格记录引流量,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2 呼吸道的护理
(1) 呼吸道护理关键是保持通畅。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 舌后坠病人置口咽通气管, 如果呼吸道分泌物多影响通畅时行气管切开术, 切开后套管外口敷盖的无菌盐水纱布, 每天更换套管1次, 换管和无菌敷料时应在无菌敷料下垫一层无菌油纱, 防止咳嗽等引起颈部运动时摩擦切口处肌肉致红肿、破溃。 (2) 病室内做好消毒隔离, 减少陪护, 保持空气新鲜, 温度保持在18~24℃,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每天空气消毒1次。 (3) 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吸痰动作要轻柔, 防止剧烈咳嗽。吸痰要彻底, 每次持续吸引时间不超过15s。 (4) 翻身扣背, 促进排痰。痰液黏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1次/6h[2,3]。
2.3 消化道的护理
一般入院后3d或术后3d下胃管, 每4h注入流质饮食, 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 选择粗细适宜, 表面光滑的胃管, 以免损伤食道及胃黏膜。每周更换胃管, 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2.4 基础护理
2.4.1 褥疮护理:
给病人海绵床或气垫床, 保持床单平整、柔软, 每2h翻身1次, 同时按摩受压处, 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清洗干净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营养不良也是导致褥疮的原因之一, 故应在病情许可下增加营养。
2.4.2 饮食护理:
入院24~48h内应禁食, 给予静脉补充液体1 500~2 000ml/d, 48h后意识清者可进流质饮食, 早期不仅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保护胃黏膜, 有效的防止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昏迷者应尽早留置胃管给予鼻饲, 每天给营养液6~8次, 每次50ml, 慢慢增加到200ml, 每次喂食后给20ml温水冲管, 每周更换喂管1次, 此类病人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易消化饮食。
2.4.3 高热的护理:
严密监测体温, 体温高于38.5℃时采用冰袋、冰帽、温水或50%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 可以保护受伤的脑组织, 降低脑水肿。
2.4.4 口腔护理:
根据病情选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行口腔护理, 2次/d, 保证口腔清洁湿润, 防止口臭、口腔感染等。
2.4.5 大小便护理:
本组术后共有25例病人留置尿管, 每天遵医嘱给0.5%生理盐水、8万U庆大霉素冲洗膀胱, 会阴护理1次并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1次。正常饮食或鼻饲饮食后, 3d无大便者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协助排便。
2.4.6 安全护理:
意识不清或躁动病人, 应加床档适当约束, 必要时派专人护理。
2.5 康复护理
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给病人讲解有关医学知识, 了解自己病情, 学会休养自己情绪, 发挥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应掌握康复知识, 对患肢进行轻柔按摩, 运动各个关节向各方面活动, 动作平缓柔和, 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次数, 必要时配合针灸等中医疗法[5]。有语言障碍的病人, 首先消除其顾虑, 鼓励其主动寻找最有效的交流方式积极配合, 护理人员要耐心, 由易到难, 反复强化,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逐渐恢复其语言功能。帮助病人调整心理障碍, 恢复心理健康, 消除不利于康复的多种因素, 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病人受到意外伤害, 生理、心理受到双重打击, 有的病人要面对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因此要安慰病人, 要鼓励支持病人, 促进病人不良心态转化, 早日康复。
3 结果
42例病人中除5例死亡之外30例治愈出院, 7例在康复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肺感染。
4 讨论
4.1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
重症颅脑损伤病情重、死亡率高, 急性期的护理关系到病人能否存活, 康复期护理则影响着病人后期的生活质量。本组共有13例行脑室引流术, 8例行气管切开术, 对此类病人应严密观察, 精心护理, 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减少并发症, 为积极有效的救治工作赢得时间。总之, 护士优质的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病人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防范颅脑损伤的措施
近年来, 由于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法的逐步改进,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日趋增高, 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在病人发生颅脑损伤后才采用的, 所以, 早期的安全教育应加以提倡。
参考文献
[1]周娅, 张雪芹, 董凤仙.85例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02-503.
[2]祁冬梅.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5) :38-39.
[3]刘梅枝.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6) :2189-2190.
[4]陈向坤, 陆国凤, 张宝平.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J) .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 (3) :96-97.
[5]蒋冬梅, 唐春炫, 主编.ICU护士必读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68-269.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5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一、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急性期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 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量。帮助鼓励病人尽早恢复自主运动。术后2周后可考虑针灸治疗,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只要能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发音、智能训练均宜尽早开始。具体措施:每日上、下午定时进行语言训练:(1)运动性失语: 字—词—短句;(2)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3)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四、做好心理疏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正确看待病情变化,嘱其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并列举典型康复病例,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使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免受精神刺激,尤其是过喜、过怒等情绪变化。嘱家属避免给病人造成精神刺激,让病人处于乐观、祥和、舒适的环境之中。
五、出院指导:
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进行性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嘱病人本人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多食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如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颅脑损伤;昏迷;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一般是通过鼻饲进食,鼻饲进食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孔插入胃中,进食是直接从鼻饲管灌入水、药物、流质食物的方法。患者处于意识障碍阶段,此方法可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因为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操作不仔细等引起鼻饲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针对如何对鼻饲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对我院8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探讨分析。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的82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鼻饲护理情况,其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受伤情况为:车祸53例,脑血管意外18例,摔伤11例。患者均为急诊住院,病情发展迅速,其中15例死亡,67例存活,病程为21-50天,患者手术后均行鼻饲插管,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常规护理。
2 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2.1 胃肠道症状 ①恶心、呕吐。一般因为患者胃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量过大或速度过快。②腹泻。腹泻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有: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应激性分泌大量水以稀释进入胃肠道的溶液,胃肠蠕动加速产生腹泻;大量使用廣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致使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一般为大量多次水样便,大便检测可以发现大量菌丝。③胃潴留。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胃肠道黏膜也会缺氧水肿,造成消化减慢,输注的营养液潴留在患者胃肠道内,护理上在为患者输注营养液时也没有检测患者胃是否排空,新营养液的输入进一步加重了胃潴留。
2.2 代谢紊乱 ①血糖紊乱。没有检测好患者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配置营养液,对高血糖患者没有加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或大量鼻饲高渗糖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代谢加快,血糖升高;低血糖多由于突然停止鼻饲饮食而未以其他形式补充。②水、电解质紊乱。多由于渗透性腹泻、摄水不足或尿糖等引起。③维生素缺乏。护理上没有注意对患者饮食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出现低凝血酶原症和缺铁性贫血。
2.3 机械性并发症 ①误吸。误吸是昏迷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原因多为:患者床头过低;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或没有检测患者胃排空而出现胃潴留,引起患者腹胀、呕吐。②鼻饲管脱出。多因为患者翻身时不慎脱落,或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或患者感觉不适自行拔出。③鼻饲管堵塞。多因为护理人员没有在输注营养液后冲洗管道。
3 鼻饲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3.1 鼻饲前工作准备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鼻饲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鼻饲适应症、注意事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加强对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做到安慰患者,减少其焦虑情绪,并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使鼻饲工作便于掌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 鼻饲时患者尽量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鼻饲后保持半卧位半小时到一小时,可以有效防止误吸、食物反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帮助胃肠道消化。对误吸患者,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内食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返流。
3.3 科学合理的输注鼻饲营养液 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浓度和输注量,注意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60-100ml/h;输注量不宜过大,一般情况下由少到多逐渐为患者增加输注量,从1000ml/d逐渐过渡到2000ml/d;输注液的浓度和营养成分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电解质情况、微量元素水平配置,避免患者发生腹泻、高血糖、低血糖、高钠性脱水和微量元素缺乏。
3.4 检测患者胃排空 在每次输注营养液前都应先抽吸检测患者胃是否排空,避免发生胃潴留。如果发现胃潴留,需要延长输注间隔时间,必要时行胃负压引流,或给患者服用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
3.5 加强鼻饲管的护理 插鼻饲管时,应掌握科学的方法,选择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每次输注营养液后都要冲洗鼻饲管,防止堵塞。
3.6 规范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者发生菌群失调,继发腹泻或其他感染。
4 讨 论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鼻饲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由于很多原因,在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恢复。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加强患者的鼻饲护理,对其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有效的避免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俊玲,潘进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鼻饲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3):192-192.
[2] 姜鑫.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0):6494-6494.
[3] 易启连,漆怡红.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鼻饲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18-1119.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病人的护理 篇7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1]。其发生率在颅脑损伤中占很大比重, 经过积极救治部分病人预后良好, 部分病人昏迷不醒, 甚至死亡。针对术后昏迷病人, 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可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促进病人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其中男123例, 女63例;年龄3岁~61岁, 平均41岁;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10h;多发颅骨骨折10例, 广泛脑挫裂伤52例, 脑干损伤10例, 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14例;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80例, 其中术后痊愈70例, 死亡4例, 昏迷6例。通过对术后昏迷病人的精心护理, 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压疮、角膜溃疡、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手术后由于脑水肿的存在可有严重的颅内高压出现, 所以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瞳孔和意识的改变不同步, 不能只观察其一而判断病情, 必须两者同时观察。生命体征不能机械地按照异常值的标准来判断, 而应该与病人之前的数值进行比较, 如果发生了变化, 即便是在正常范围内, 也应当视为此病人不正常;当数值明显不正常时, 病情已进展到严重阶段。必须将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三者结合同时观察来判断病情变化。本组病人中有3例出现了病情变化, 均及时发现, 通过CT证实为严重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发生, 均得到积极救治。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肺部抵抗力下降, 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很大, 因此做好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 必须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加强病房空气消毒, 接触病人前后洗手。每隔2h翻身、叩背1次, 重视雾化吸入。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痰鸣音、面色、口唇颜色、血氧饱和度等,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1 气管插管护理
病人昏迷不醒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导致术后气管插管不能拔除, 自插管内吸痰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度及深度昏迷病人的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因此必须根据病人痰量的多少及痰液黏稠度间隔一定时间后主动吸痰1次。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给氧, 吸痰动作要轻柔, 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及颅内病灶出血。首先, 必须将吸痰管贯穿整个插管直至气管内, 避免插管头端被痰液封堵引起窒息。如果插入不顺可用液状石蜡棉球将整根吸痰管润滑后插入。其次, 应固定好插管, 每班交接插入深度, 成人正常插入长度为插管头端距门齿22cm~24cm。插入过深时插管将进入一侧支气管内, 导致另一侧肺不张;插入过浅易使插管脱出。最后, 常规行雾化, 可用伊诺舒或沐舒坦30 mg~60 mg或普通雾化, 每日3次。对痰液黏稠者在吸痰前后及过程中可分次滴入1%碘化钾稀释痰液, 有利于吸痰管插入。除此之外, 我科采用人工鼻接气管插管, 湿化痰液效果明显, 可以肉眼看到插管内有水雾形成, 病人的痰液易于吸出。
2.2.2 气管切开护理
如果病人持续昏迷不醒, 气管插管长时间放置会压迫气管导致黏膜坏死, 需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24h内需密切观察有无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与气管切口过长、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或切开气管时发生剧烈咳嗽等有关。轻者仅局限于颈部切口附近, 重者蔓延至颌面部、胸、背、腹部等。一般在24h内停止发展, 1周左右自行吸收。密切观察有无影响病人呼吸, 严重者立即拆除切口缝线, 以利气体逸出[2]。还应注意有无伤口出血, 术后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 会自行停止。如出血不止、少量者医生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伤口;量多者立即打开伤口, 结扎出血点。凡士林纱条填塞24h后取出, 放置时间过长易导致伤口感染。每日常规消毒气管内套管3次, 每日更换气管切开敷料, 保持敷料干燥。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水多, 还需加强身体补水。正确的头位对于病人也很重要, 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头颈扭曲会影响呼吸及头部的血液循环。
2.3 体位和营养
抬高床头15°~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并加强营养。昏迷病人不能经口进食, 且创伤后由于应激、自主神经受累、内分泌的改变等使代谢增加, 分解增强, 如营养不良会导致消瘦及各种生理机能下降, 影响病人预后。因此早期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 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每日提供非蛋白能量为125.52kJ/kg~167.36kJ/kg, 蛋白补充量为每日2.0g/kg~2.5g/kg。由于应激导致血糖升高, 应采用糖+脂肪同时供应, 以减少糖的输入量, 避免加重高血糖[3]。如果经胃管灌注要素饮食, 如能全力、瑞素等, 开始用量每天500 mL, 病人适应后逐步加到每天1 500 mL~2 000 mL, 不可快速输注, 以免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引起呕吐、腹胀、腹泻等。
2.4 管道护理
保持头部伤口敷料干燥及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防止引流液反流至颅内。每日2次活力碘消毒尿道口, 每日膀胱冲洗2次。
2.5 基础护理
2.5.1 口腔护理
对昏迷病人, 我科用朵贝氏液每日口腔护理3次, 朵贝氏液需以5倍温开水稀释后使用。注意观察有无口腔溃疡、舌苔及口腔黏膜的颜色、口腔内有无恶臭等。根据不同的感染给予不同的漱口液。
2.5.2 眼部护理
昏迷病人角膜、睫毛反射减弱, 眼泪分泌减少, 脑缺氧时球结膜水肿, 严重者眼睑闭合不全等, 有导致角膜溃疡的危险。需每日做眼睛护理3次以上, 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眼部, 再自结膜囊内滴入2滴1%氯霉素眼药水, 不可直接滴在角膜上, 4h~6h滴1次, 夜间涂以红霉素眼膏。如果病人眼睑闭合不全, 则白天及夜间均涂眼膏,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2.5.3 皮肤护理
病人置于气垫床上, 或头下垫水枕, 臀部垫水波垫。骶尾部和骨突处贴减压贴, 每隔2h翻身1次, 由2个人或4个人共同进行, 避免拖、拉、拽, 以免摩擦伤及剪切伤。翻身同时按摩病人的骶尾部及骨突处皮肤, 将肢体各部位摆放于功能位。及时清除汗液及大小便,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大便失禁者肛周涂婴儿护臀霜, 并用吹风机保持会阴及肛周干燥。
2.5.4 肢体功能锻炼
每日锻炼3次, 每次20 min, 行各关节被动运动。护理者自身体远端各小关节开始至大关节依次进行屈伸运动, 可双人同时进行。完毕后置肢体于功能位, 防止畸形。特别应穿“丁”字鞋保持足部中立位, 防止足下垂, 以免日后不能正常行走。
2.5.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病人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水肿等情况, 避免下肢输液,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避免膝下垫枕, 避免过度屈膝屈髋, 保持出入量平衡, 避免因入量不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每日3次按摩双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每次20min。行足部趾屈和背屈运动及足踝环转运动。
2.6 并发症护理
2.6.1 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能与下丘脑或脑干损伤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在每次鼻饲前应回抽胃液看是否为咖啡色, 并观察大便的颜色。遵医嘱预防性应用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云南白药每次2片, 每日3次鼻饲。必要时经胃管注入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 4h~6h注入1次;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 必要时输血。
2.6.2 脑性肺水肿
因颅内高压或下丘脑受损引起下丘脑功能障碍, 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 肺血容量骤增, 导致急性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发绀、大量血性泡沫痰、满肺湿啰音, 此时应高流量给氧, 间断性正压呼吸, 或用高频通气, 吸痰;静脉输注氯丙嗪或异丙嗪25mg~50 mg, 以降低皮质兴奋, 给予地塞米松25mg, 抑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静脉输注甘露醇250mL降低颅内压;保持头高足低位, 减少回心血量。
3 体会
通过对186例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 没有发生任何由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昏迷病人病情危重,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基础护理, 做好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皮肤护理、五官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是护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88.
[2]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18.
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篇8
1.1 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 术后常应用冬眠疗法[2]。因此, 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 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 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 (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 , 提示病情好转。
1.2 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窗户。一侧瞳孔进行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 血压升高, 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无意识障碍[2], 应加以区分, 不能混淆。
1.3 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 (二慢一高) 常提示颅内压升高, 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 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 颅内压的监护
长期以来, 临床上把颅内压 (ICP) 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 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 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 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 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 H2O (1cm H2O=01098k Pa) 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特别在颅脑手术后, 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 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因此, 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 (CPP) , 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 不但能了解颅内压, 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 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通过观察ICP、CPP发现, ICP〈20cm H、CPP>95cm H2O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 H2O、CPP〈68cm H2O者预后较差。
3 持续心电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病势急, 通过床边心电监护发现, 心电图 (EKG) 的改变与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脑外伤越严重, 心电图异常发生越早, 病死率也越高[1]。颅脑损伤急性期 (伤后7d) EKG变化最显著,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出现明显的变化[5]。颅脑损伤EKG异常改变是由于脑循环障碍而影响心血管系统。重型颅脑损伤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等不同程度影响循环。为保持脑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机体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来调节, 早期代偿性动脉压增高、每搏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脉搏有力, 以提高脑血流量;晚期失代偿性全身血管加压反应丧失, 出现心率加快。急性期受脑水肿、颅内压的影响, 脑血流受阻, 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体液紊乱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的复极化, 引起明显EKG异常改变;加上受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儿茶酚胺增加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EKG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
4 监测血糖的动态变化
有资料表明:脑外伤后血糖升高与脑损害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 即伤后血糖值越高, 脑组织损伤重, 预后越差[6]。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应激反应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脑干原发或继发损伤所致。该区域损伤后交感神经2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而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同时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前者使肝糖原大量分解, 血糖增高, 后者降低了血糖的转换功能。又因脑外伤后生长激素增高也可使血糖升高。因此, 应对新入院者急查血糖后, 每隔1-3d复查1次, 以便动态观察血糖值, 了解颅脑损伤程度。对血糖明显增高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治疗, 控制血糖升高[6], 以防加重脑损害。
5 体位及皮肤护理
病人病情不稳定或随时有呕吐者采取平卧头偏向健侧, 病情稳定后, 将头部抬高15-30°, 以利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对去骨瓣减压者避免骨窗处受压, 如小脑、脑干肿胀和后颅手术者, 宜取侧俯卧位, 8h内禁用枕头, 防止脑干和枕部受压, 引起枕部受压, 引起枕骨大孔疝[7]。每2h翻身1次, 并按摩皮肤受压处, 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 防止发生褥疮。
6 加强呼吸道护理
6.1 吸痰
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和血液。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1]。为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采用翻、拍、滴、吸、喷结合的护理方式[8]。翻:每2h翻身1次, 使痰液不至于淤积, 从而达到顺位引流;拍:通过外力震动背部, 使痰液从小支气管流入大支气管易于吸出;滴: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 使其刺激咳嗽稀释痰液, 帮助排痰吸痰:吸痰时由浅入深, 先吸近后吸远处, 避免将痰液推下, 选择比较柔软的一次性硅胶管, 以防黏膜损伤, 吸痰一次换吸痰管一根, 防止交叉感染;喷:用生理盐水加A2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2次qd。吸痰后听诊肺部, 评价效果, 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及量、粘稠度。若痰量增多、色黄或绿且伴有体温升高时, 应考虑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应留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6.2 给养
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养, 应确保有效供养, 一般供养浓度在30%~50%, 保持血养饱和度>0197[3]。
6.3 加强口腔及气管切开的护理
昏迷病人往往张口呼吸, 口腔黏膜干燥, 唾液腺及口腔黏膜易发生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4次。气管切开要严格无菌操作, 气管内套管每4h消毒更换一次, 外套管用无菌盐水纱布遮盖, 注意切口消毒。
7 脱水治疗的护理
用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 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 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1次q6~8h, 交替使用, 脱水治疗期间记录24h出入量, 脑肿胀高峰期控制输液量<2000mlqd, 伤后3d内保持轻度脱水状态[7]。每天查电解质、尿素氮、肌酐, 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甘露醇和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要注意保护静脉, 甘露醇对组织刺激性强, 若渗入皮下, 可致组织坏死。护士要勤观察, 发现穿刺处皮肤肿胀, 应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或封闭, 并更换另一肢体静脉穿刺。
8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 轻、中度低温 (35~30℃) 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 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9]。降温越早越好[7,10], 须抢在脑水肿发生前开始, 以阻断恶性循环, 保护脑细胞。应保持较低的室温 (18~20℃) , 降温前先行人工冬眠, 待病人反射消失、进入冬眠状态后再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 降温标准以肛温32~35℃为宜, 一般持续3~7d。冬眠降温期间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防止冬眠所致低血压发生, 防止降温所致局部冻伤。做好基础护理。
9 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较长时间昏迷, 出现吞咽及进食困难。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能量消耗急增, 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肠外营养 (TPN) 和肠内营养 (EN) 两种[11]。经动物及人体实验证明, EN和TPN均能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 对代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TPN的费用高, 适应症要求严格, 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病人难以长期使用;EN的使用方法比较安全、简便、经济, 费用仅为TPN的1q10[12], 且EN对维持胃肠功能较TPN有较多的优越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绝大多数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健全, 因此应首选EN。早期进行EN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一般伤后或术后48h内置鼻胃管[13]。周小波等[14]认为长期留置鼻胃管可导致鼻、咽、食道黏膜糜烂、出血, 主张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行经皮胃镜下胃造漏术肠内营养。定时从胃管或造漏管灌注或持续滴注匀浆膳、混合奶、要素膳等肠内营养液。每次灌注营养液前应抽取胃液, 灌注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泻、便秘、呕吐、食物返流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映, 应对症处理, 并根据血液检验调整营养配方。如抽出的胃液为咖啡色或病人排柏油样便,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3,15], 冲洗干净后注入氢氧化铝凝胶, 1次q6~8h, 每次30~50ml, 同时注入5%碳酸氢钠, 使胃酸ph值>4[15]。并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面色的改变, 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
1 0 预防尿路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常因伤后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而留置尿管, 然而留置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陈汝纯[16报道, 颅脑损伤留置尿管发生菌尿率41.16%, 而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 发生菌尿率越高。并观察到多饮水的病人菌尿率明显低于少饮水的病人。因此, 男病人可安置阴茎套或外接尿袋;对病情需要必须留置尿管时, 要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大小适宜的尿管, 插管时充分润滑, 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黏膜;维持密闭式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在病情允许时鼓励其多次饮水;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用0.15%~1%活力碘棉球擦洗尿道外口, 2~3次qd;早期进行膀胱训练。
1 1 强恢复期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鼓励病人及家属树立信心, 并将有关功能锻炼的常识交给病人及家属, 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达到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 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要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全面地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 加强营养支持,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的饿发生, 提高治愈率。并应加强功能锻炼, 提高病人自理能力, 降低致残率。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 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2007年12月我院ICU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7例, 男26例, 女11例;年龄8岁~78岁;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17例, 脑挫裂伤14例, 脑干出血6例;合并颅底骨折10例;行气管切开18例, 气管插管12例。
1.2 结果
本组37例病人中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 经积极用药并加强护理后感染消退;未发生口腔疾患、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恢复良好29例, 死亡4例, 康复出院1例。
2 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 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严重呼吸道阻塞。因此, 要尽快清除咽部血块或呕吐物,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1.2 气管切开的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气管套管外周清洁,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套管外口用无菌盐水纱布覆盖, 防止异物吸入和湿润气管。②及时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颈部和脊柱呈一条直线, 以防气管内套管角度变动较大, 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引起出血或呼吸困难。③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④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 防止感染。⑤吸痰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压力不能太大。
2.1.3 气管插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 防止由于体位改变、移动牵拉或固定的胶布松动等原因造成气管导管滑出或扭曲。气管导管深度以跨越声门3 cm~5 cm为宜, 过浅易导致导管脱落, 过深则易插入一侧支气管。因此测量在牙外的气管插管的长度, 以便作为观察插管有无移位的基础刻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变化。本组病例中, 其中有2例病人突然呼吸急促, 血氧饱和度下降, 听诊左肺呼吸音弱, 发现是因胶布固定松动, 气管插管进入右主支气管, 给予及时处理, 症状改善。
2.2 病情观察
动态的病情观察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手段, 入住ICU的病人每15 min至1 h观察记录1次, 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①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 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②病人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 应先测呼吸, 再测脉搏, 最后测血压。
2.3 脑室引流的护理
为预防颅内感染, 护士要按无菌技术操作接好引流管及保持切口敷料无菌。做到控制性引流,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不可随意抬高或降低引流瓶, 其入口处要高于侧脑室10 cm~15 cm。避免引流管管道受压、折叠、扭曲或脱出而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是否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2.4 加强基础护理
①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元及皮肤清洁干燥, 定时翻身按摩, 骨突处给予软垫保护。护理工作中做到“六勤”, 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随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无皱折、渣屑。保护骨突隆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搬运病人时须将病人抬离床面, 切忌拖、拉、推。使用便盆时抬高病人臀部, 不硬塞、硬拉, 在便盆上垫上布垫, 不使用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定时翻身, 每2 h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处用50%乙醇按摩, 每次3 min~5 min,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②加强营养。除提供静脉营养外, 还要鼻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汁食物,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观察胃液、大便颜色的变化, 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③加强口腔护理, 观察病人口唇有无损伤、炎症、肿胀, 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溃疡、糜烂, 咽喉和扁桃体有无损伤、红肿、化脓。根据不同情况, 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2%硼酸溶液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擦洗糜烂处, 每日早晚各1次。④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者每日膀胱冲洗2次, 定时开放排尿, 建立反射性排尿节律, 维持膀胱正常生理功能。每天消毒导尿管2次, 每天更换尿液引流袋, 引流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水平, 每周更换导尿管, 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5 发热的护理
颅内出血累及下丘脑时, 可出现中枢性高热。高热可使脑脊液的分泌量增加, 分泌速度加快, 从而使颅内压增高, 加重脑水肿。故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 ℃以下。本组采用颅脑降温仪、降低环境温度、乙醇擦浴及冰袋冷敷等护理工作中做到“六勤”, 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随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无皱折、渣屑。保护骨突隆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搬运病人时须将病人抬离床面, 切忌拖、拉、推。使用便盆时抬高病人臀部, 不硬塞、硬拉, 在便盆上垫上布垫, 不使用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定时翻身, 每2 h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处用50%乙醇按摩, 每次3 min~5 min,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体温, 体温仍不下降者, 给予冬眠疗法。本组12例体温在38 ℃以上, 考虑为术后吸收热所致, 经及时处理, 体温得到控制。
摘要:总结重症监护室37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呼吸道的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发热的护理及预防压疮等。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意识障碍
参考文献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在2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 男16例, 女12例;年龄29岁~72岁, 平均39岁;致伤原因为车祸和高处坠落伤, 均合并肺部感染, 其中院外带入1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均行气管切开术。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颅内压的变化,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观察用药的反应及效果, 特别是应用脱水药甘露醇时应注意观察尿量, 并检测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严格控制输入液体的量及速度, 颅内压高者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1 000 mL~1 500 mL。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并记录引流的量、色、性状。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血压平稳抬高床头15°~30°。
2.2 呼吸道管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叩背, 叩背时五指并拢, 掌心空虚, 腕关节用力, 由下而上, 由边缘向中心叩背部。定时吸痰, 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2 min~3 min, 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 s, 吸痰时动作轻、稳、快、准[2,3], 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参数。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如果痰液黏稠可行雾化吸入, 我科常用加热的0.45%氯化钠溶液 (37 ℃) 加祛痰药及抗生素行氧气雾化吸入。
2.2.2 保持气道湿化、温化
因本组病人均行气管切开, 使吸入气道的气体失去了加温、加湿及部分防御功能, 易导致气道痉挛、分泌物排除不畅, 因此要做好气道的湿化、温化护理。在正常情况下, 吸入气体在进入肺泡的时候就已达到核心体温 (37 ℃) 和100%的相对湿度, 这是气体交换和气道纤毛清理功能的最佳条件[4]。我科常将氧气湿化瓶的液体加热并保持 (37 ℃) , 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每小时6 mL~8 mL, 并把湿化液加热, 使进入气道的液体温度恒定在37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5]:①湿化满意, 即分泌物稀薄, 能顺利通过吸管, 导管内没有结痂, 病人安静, 呼吸道通畅;②湿化不足, 即分泌物黏稠, 吸引困难, 病人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 发绀加重;③湿化过度, 即分泌物过分稀薄, 咳嗽频繁, 需要不断吸引, 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 病人烦躁不安, 发绀加重。故应根据每例病人的具体情况应用, 以免加重肺部感染。
2.2.3 其他
将输液瓶外用的网罩修剪之后, 罩在气管套管的外口处, 上面并用湿而不滴水的双层纱布覆盖,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 温度、湿度适宜。
2.3 皮肤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根据病人的体质1 h~2 h翻身1次;对易受压骨突部位经常用手的大小鱼际处轻柔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可增加些胶原蛋白类、维生素类食物。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予温水擦浴2次。保持口腔、会阴部清洁, 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会阴擦洗。
2.4 饮食护理
早期禁食2 d~3 d后, 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由于创伤严重, 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应该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 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每天除了足够的糖类、动植物蛋白、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外, 还应保证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充足, 达到营养均衡。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2.5 排泄护理
维持保留导尿管的通畅, 防止打折、扭曲, 防止尿液回流, 观察并记录尿液量、色、性状。一般不主张膀胱冲洗, 如果导尿管发生堵塞或引流不畅, 引流液浑浊, 出现沉淀、结晶等需要膀胱冲洗,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大便通畅, 3 d未解大便的病人, 遵医嘱予开塞露纳肛, 也可用缓泻剂, 必要时予灌肠 (颅内高压者除外) 。
2.6 高热护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用冰帽保护脑组织, 以防脑水肿。4 h测体温1次, 并绘制体温图, 必要时予药物降温。积极寻找发热原因, 及时治疗肺部感染。
2.7 安全护理
病人意识丧失, 容易发生意外, 应加上床栏以保护病人。对烦躁的病人予保护性约束, 避免强行按压以防脱臼。防止冷热伤害。
2.8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说出心理的焦虑、恐惧, 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 讲解病情及目前的治疗情况, 并指导家属学习康复的知识及技能。
2.9 康复护理
病人病情稳定后, 先给予床上被动运动, 从手指、脚趾处开始逐渐至上肢、下肢等大关节处, 循序渐进重复进行。如病人清醒后给予逐渐的主动运动;未醒的病人还可给予感官的刺激, 如播放音乐, 家属给予呼唤, 给予皮肤刺激、按摩等。经常刺激病人多咳嗽, 增强肺功能。清醒的病人鼓励其多咳嗽和深呼吸, 促进肺扩张, 增强呼吸功能, 早日拔除气管套管。
3 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护理工作繁重, 病情复杂多变, 需要护士耐心、细心护理。
关键词: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志斌, 陈艺坊, 葛慧珠, 等.颅脑损伤昏迷者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3, 8 (1) :51.
[2]赵瑞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1B) :29742975.
[3]乔晓玲.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2B) :430431.
[4]蓝惠兰, 王首红, 黄碧灵, 等.3种呼吸机湿化管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 :13.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08-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和特殊表现之分,一般表现多以意识变化、头痛与呕吐、头部体征、生命体征、瞳孔及眼底变化、运动障碍、生理与病理反射为主;特殊表现有新生儿颅脑损伤、老年人颅脑损伤后、重型颅脑损伤。
1护理
1.1急性期护理
1.1.1急性期护理 由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死亡率较高,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器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四肢活动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要保持环境安静。
1.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情况:应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并正确区别术后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否则可能提示有脑疝发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厦,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必须密切注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
1.1.3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误吸的发生,保持正常通气,确保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的指导呼吸管理。对缺氧状态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对持续昏迷,咳嗽能力减弱,继发呼吸道感染或呼吸道梗阻的病人,应行气管切开术,给予面罩吸氧,把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及时正确吸痰三关,避免和減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1.4降低颅内压 颅脑损伤病人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小时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天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产能降低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寻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
1.1.5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稳、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
1.1.6控制中枢性高热 颅脑损伤病人往往累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室温保持在22℃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物理降温,或应用医用控温毯。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测,必要时可采用冬眠疗法,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1.2康复护理
1.2.1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中心伤后一周内,由于病人病情不稳定,消化功能紊乱,不宜进食,或不宜正常进食,主要是通过静脉给予胃肠外营养,一周后,病人病情多开始稳定,能够进食,这时应遵循定时、定量、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原则。昏迷的病人可行鼻饲,每次鼻饲前要抽取胃液,观察其色、量及性状,鼻饲观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及大便情况。如出现腹胀、呕吐,抽出胃液为血性或解出大便呈柏油样,抽出胃内容物超过150ML,应立即禁食,并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1.2.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有意识阻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下降,机体免疫力减弱,极易并发褥疮和各类感染。因而决不能忽视基础护理。室内空气应保持洁净,减少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胃管、导尿管不宜留置过久,口腔护理每日晨、晚各一次。要建立翻身卡制度,定时翻身、拍背。
1.2.3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为: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患合作;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要注意床上被动功能锻炼,耐心地指导教会家属对病人完成患肢解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动作。待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后,要抓紧下床活动,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1.2.4 综合康复训练 自理训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进食,自己刷牙,培养自信心。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给予持续夹管,定时放尿,以锻炼其收缩功能,为拨管做准备。在出院前将有关具体的护理理念,护理方法,作为出院康复指导的重要内容传授给病人及家属,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增强康复欲望及自信,而不会延误康复治疗的时机,并及时从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
2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其中男47例, 女25例;年龄10岁~7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分~5分30例, 6分~8分42例, 并持续12 h以上, 均行气管切开;重度脑挫裂伤16例, 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25例, 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3例, 脑内血肿10例, 脑干损伤8例。
1.2 方法
根据GCS评分决定鼻饲营养液的种类、输注速度、量及温度。入院后视病情早期进行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57例于48 h后胃潴留量<150 mL停胃肠减压开始行鼻饲饮食。15例于72 h后开始鼻饲并于喂养1周内使用胃肠动力药。
2 护理
2.1 鼻饲管护理
鼻饲胃管应妥善固定, 近端可选用黏性好的3M丝质胶布固定于病人的鼻翼及面颊部, 远端置放于病人枕旁并处于关闭状态。在每次鼻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检查方法:一是直接抽吸胃液;二是置听诊器于胃部, 同时向胃管内注入10 mL~20 mL空气, 有气过水声即在胃内;三是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无气体逸出。我科一般采用前两种方法。喂养开始及结束时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2.2 肠内营养液的选用
通常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 (TPF) , 也可选用匀浆饮食和混合奶。后两种肠内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 配好后暂时不用的营养液应放入4 ℃左右的冰箱内保存, 时间不宜超过24 h。
2.3 病人护理
2.3.1 卧位
采取床头抬高30°~ 45°半卧位, 防止反流和误吸, 输毕维持该体位30 min ~40 min。
2.3.2 基础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 观察病人口腔黏膜的变化, 防止口腔真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每日清洁鼻腔1次, 除去鼻腔中的结痂和分泌物, 必要时可向鼻腔内滴液状石蜡1滴或2滴, 防止鼻黏膜干燥损伤, 视胃管材质不同定期更换胃管。按常规行气管切开护理, 在吸痰时应暂停鼻饲, 防止反流。
2.3.3 约束
对于昏迷躁动或不合作病人, 为防止病人自行拔出胃管, 可用约束带固定双手, 注意松紧适宜并定时放松, 并向家属解释, 取得理解与配合。
2.3.4 病情观察
准确记录出入量, 检查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状况。观察病人皮肤的弹性、口渴情况、脉搏、血压等体征及症状。
2.3.5 调节速度
调节营养液的输注速度, 正常速度为100 mL/h ~125 mL/h, 以输注泵控制滴速。一般先以50 mL/h的速度开始, 如果病人耐受良好, 则可以25 mL/h的速度递增[2]。
2.4 并发症护理
2.4.1 腹泻护理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通常与输入温度过低、使用高渗性饮食等因素有关。在鼻饲时应适当加温 (可使用输液用加热器加温) , 一般保持37 ℃~38 ℃为宜, 尤其在冬季, 避免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在使用高渗性饮食时, 可稀释至等渗液。腹泻时应记录粪便性质、排便次数和量, 同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2.4.2 呕吐护理
呕吐常为鼻饲速度过快, 用量过大而引起, 可以减慢鼻饲速度, 减少鼻饲用量, 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增量, 速度由慢到快的递增方式匀速泵入。
2.4.3 消化道出血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因下丘脑和脑干反射性引起消化道出血[1]。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 排柏油样大便, 严重者血压下降, 出现休克, 应停止鼻饲, 行胃肠减压, 积极采取止血措施。每次鼻饲前先回抽胃液, 观察胃液的性状, 若抽出咖啡色胃液应及时化验潜血, 以便早期处理[3]。
2.4.4 代谢性并发症护理
常见有高血糖、低血糖、脱水高 (低) 血钾、高 (低) 血钠及脂肪酸缺乏。病室内按气管切开护理要求湿度为60%~70%, 环境湿度不够时应加强气道湿化和鼻饲水量。每日监测尿素氮、肌酐、电解质情况。监测血糖8 h 1次,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4.5 吸入性肺炎护理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和致命的并发症[2]。临床表现为病人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 胸部X线片表现肺有浸润影。一旦发生误吸, 立即停用肠内营养, 将气管套管气囊使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并进行胃肠减压。小量误吸, 立即吸出气管内液体, 量大应立即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并清除吸入物。预防措施为置病人于半卧位, 鼻饲前验证胃管在胃内, 监测胃潴留情况。
3 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经鼻饲管行肠内营养治疗, 能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强度, 维持胃肠屏障的功能, 配合胃肠道用药, 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机体康复。同时, 也可适当减少静脉输液量, 降低医疗费用。本组病例通过早期鼻饲、改善方法、注意不良反应, 并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鼻饲肠内营养是较好的营养途径,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鼻饲管护理、病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鼻饲,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志红, 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37-585.
[2]吴欣娟.实用ICU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18-119.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推荐阅读: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10-17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05-15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09-08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09-19
颅脑复合损伤护理09-20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08-2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06-06
醉酒后颅脑损伤护理06-13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查房12-05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