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联合法

2024-10-25

权益联合法(共5篇)

权益联合法 篇1

一、身边的法律故事

海宁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为了找一份工作投了无数简历, 参加了多场招聘会, 都杳无音信、石沉大海。看着身边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都纷纷找到了工作, 海宁愈发显得着急、烦闷。一天, 海宁接到了永西传媒公司的电话, 通知她第二天去市场部上班, 试用期三个月。海宁喜出望外, 非常激动, 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海宁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 争取凭借试用期的良好表现, 成为该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第二天, 海宁便在永西传媒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初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海宁, 分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谨言慎行、勤勤恳恳, 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 做好市场部主任交代的每一件任务, 常常忙的一天都顾不上吃一顿饭。虽然工作紧张而忙碌, 但是年轻的海宁干劲十足, 充实而快乐。然而, 海宁宁静有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原来, 年轻漂亮的海宁进入公司以来, 很快就引起了公司副总陈横臻的注意, 陈横臻垂涎海宁的美貌, 一直对海宁动手动脚, 频繁的实施性骚扰。虽然海宁每次都十分反感, 但也是敢怒不敢言, 只得忍气吞声。海宁的忍让, 使得陈横臻愈加得寸进尺, 为了逼迫海宁就范, 陈横臻以试用期满就辞退海宁相威胁, 并暗示只要海宁屈从自己的淫威, 接受潜规则, 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

年轻的海宁陷入了烦恼和复杂的思想斗争中, 一时不知所措。在朋友的建议下, 海宁决定“反潜”, 抓住陈横臻的弱点与其斗智斗勇, 这样既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 又可以免遭其骚扰。机会很快来了, 公司新来了一位老总担任公司的总经理。这位老总叫刘志明, 是公司董事长的儿子, 刚从国外回来, 永西传媒是自家产业, 因此刘志明将会全面执掌永西传媒。看着陈横臻对刘志明唯唯诺诺, 马首是瞻的谄媚相, 海宁觉得如果和刘志明成为朋友, 那么陈横臻就再也不敢对自己动手动脚了, 那么凭借自己的表现就一定可以保住工作了。

于是, 海宁试着和刘志明拉近关系, 经常和他一起出去吃饭, 日常工作中也表现出一种异于一般人的关系, 并刻意在陈横臻面前展示。这样, 公司里的人都认为海宁和刘志明在谈恋爱, 陈横臻知道海宁“傍上”了刘志明当然再也不敢对海宁有任何非分之想。很快, 海宁在试用期结束之前就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那么可以说海宁的“反潜”是成功的。她不屈服“潜规则”, 依靠自己的智慧, 成功反潜, 不仅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也保住了这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海宁不愿“被潜”并“反潜”的精神是值得敬佩和学习的, 这可以说是一位平凡女性对“潜规则”的伟大抗争, 捍卫了女性的人格尊严, 彰显了当代女大学生健康, 积极的价值观, 人生观。

但是, 故事到这里远没有结束, 初出“象牙塔”的海宁由于缺乏人生经验, 对许多事情都缺乏周密的考虑, 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埋下了隐患。那么隐患何在呢?隐患就在于海宁“反潜”的方法缺乏人生智慧和度的把握, 不仅造成了刘志明的误会, 也造成了公司所有员工的误会。刘志明误以为海宁喜欢自己, 两人的高调也使公司员工认为两人是在谈恋爱, 而实际上海宁有自己难言的苦衷, 她只是单纯的想反抗陈横臻的淫威, 保住工作, 她根本不喜欢刘志明, 至多只是把其当朋友。

成功“反潜”以后, 海宁对刘志明的邀请和殷勤依然没有断然拒绝或者坦诚的讲明, 两人继续这样交往下去。假象依然在继续, 海宁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了悬崖的边缘。刘志明以为凭借自己的条件, 海宁一定是喜欢自己的, 再加上平时海宁对自己的态度就更加坚信了这一判断。有一次, 刘志明在海宁家借着酒劲向她表达爱意, 并要用强。海宁一看形势不对, 为了保护自己就顺势说:“刘总, 您不要这样, 只要我心里有您, 我始终都是您的人。”就这样, 海宁算是暂时逃过一劫, 但是误会却在进一步加深。

经过这个小插曲后, 刘志明觉得海宁之所以拒绝自己, 不是因为心里没有他, 而是出于女孩子的害羞、难为情。于是, 刘志明加紧了追求海宁的步伐, 而海宁也并没有意识到刘志明已经深陷对自己的感情中, 依然简单的认为两人只是朋友, 依旧和刘志明交往。这期间, 海宁的朋友曾经提醒她:“如果刘志明爱上你怎么办。”海宁想当然认为, 以刘志明的条件不可能看上她, 况且自己也不可能爱上他。海宁觉得, 对于目前两人的关系, 海宁是可以掌控的。

然而, 事情没有按海宁预想的方向发展。一次周末, 刘志明邀请海宁开车去郊外的农家小院游玩, 说是一起吃农家菜。海宁当时有些犹豫, 就问当天能不能回来, 得到刘志明肯定的答复后, 海宁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第二天, 两人开车来到郊外的农家小院, 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 回城的道路不畅, 更糟糕的是刘志明的汽车抛锚了 (有可能是故意) 。没有办法, 两人只能就近找了间宾馆住下, 打算第二天回城。半夜时分, 刘志明偷偷溜进海宁居住的房间, 当时海宁正在熟睡中, 强暴了她 (两人不是住在一间房, 至于刘志明是怎么溜进海宁房间的本故事没有交代) 。事后, 海宁悲痛欲绝, 当时也没有报警, 也没有跟刘志明大吵大闹。

回城后, 刘志明主动邀请海宁聊过一次, 再次表达了希望海宁能够和他在一起。这一次, 海宁断然拒绝了刘志明, 并很快辞职离开了公司, 断绝了和刘志明的联系。刘志明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和海宁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 跟海宁失去联系后, 刘志明四处寻找海宁。最终, 刘志明通过海宁应聘时递交的公司材料记载的家庭地址找到海宁的父母, 不知情的父母告诉了她新的住所地。

刘志明守候在海宁的住所地, 终于等到了她的出现, 刘志明想把一切搞清楚, 就不断的质问海宁。海宁很冷漠的告诉他, 她现在有了新工作, 交了男朋友, 两人的感情很好, 希望刘志明不要再干扰她的生活。对于以前两人的关系, 自己只能说对不起, 为了让刘志明死心, 海宁甚至掏出自己和男友的照片给他看。海宁的“绝情”让他恼羞成怒, 因“爱”生恨, 急火攻心下他掏出事先准备好放在兜里的水果刀刺向了自己认为“深爱”的女人, 导致海宁重伤, 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二、法律——一把悬挂在性骚扰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海宁的遭遇在令人痛心疾首之时, 也愈发引人深思。海宁只是职场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她只是想单纯的工作, 生活, 希望通过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 职场远不是一方净土, 这里交织、充斥着权、钱、名、利、色, 潜规则大行其道, “潜”与“反潜”一直是职场永不衰竭的话题。像本文的主人公海宁所遇到的性骚扰, 在职场中并不少见, 对于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首先应当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其次是要学会科学应对的策略。科学的策略是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积淀, 应当讲求有力、有理、有据、有节, 既要能够保护自己, 又要不损害无辜第三方, 不要让自己刚刚脱离“狼窝”, 又扑通掉进“虎穴”。大学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权利意识、抗争意识,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 在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反击各种不法侵害。

所谓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损害他人人格权及其他权益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性骚扰的主体包括男女两性, 其内容必须是与不受欢迎的性有关的行为, 比如对异性实施调情、调戏、勾引、勾搭、猥亵、侮辱、挑逗、瓜葛等。性骚扰分为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和非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性骚扰的形式十分复杂多样, 难以一一列举。其中工作场所的性骚扰为多发形态, 常常表现为骚扰者是对被骚扰者有实际控制权力的雇主、上司、老师等, 被骚扰者的拒绝很有可能导致职业或职位的丧失。性骚扰严重侵犯了人的自由、平等以及尊严等基本价值, 不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被法律所禁止。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性骚扰, 劳动者对抗性骚扰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父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条规定,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第五十八条规定, “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构成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 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我国各地方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 对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性骚扰的形式, 预防以及应对的积极措施, 增强了性骚扰法律规制的可操作性, 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时,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民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公民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并可要求赔偿损失。性骚扰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权, 会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伤害,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侵权精神损失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适用侵权责任法追究侵害者的民事责任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另外, 我国劳动法也规定, 劳动者享有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由此可见, 劳动法确认了免受性骚扰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用人单位有义务保护劳动者不受性骚扰。因此, 对于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劳动者既可以向工作单位反映, 向有关妇女组织反映, 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 对于性骚扰十分严重, 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侮辱、猥亵妇女, 达到犯罪程度的, 我国刑法第237也规定了强制侮辱、猥亵妇女罪, 依法可以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可以说, 针对形形色色、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我国现行法律, 包括《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禁止性骚扰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尽管立法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但是劳动者完全可以将法律作为反抗性骚扰的重要而有力的武器。然而, 事实却远非如此。单从法律角度来看:一是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 不知法、不懂法, 面对性骚扰不知如何维权;二是, 法律重视证据, 受害者往往忽视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以至在法律上面临难以维权的不利境地。依据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 即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被害人必须提出证据证明加害人实施了性骚扰行为, 而这必然增加了被害人的维权难度。审判实践中, 性骚扰的举证是比较困难的, 其证据主要由法院根据短信、电话录音或人证等证据来界定, 而对于一般的拉手, 拥抱、亲吻等通过语言或瞬间动作完成的骚扰形式, 被害人往往无法举出有效的证据。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来看, 性骚扰的举证责任依然由被害人承担, 暂时没有举证责任分担、举证责任倒置等形式, 因此, 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遭遇性骚扰时须提高防范并注重证据收集。

当然, 法律从来都不能包治百病, 法律只是对抗性骚扰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必须在法律之外寻求其他方法。香港人提出了面对性骚扰的三个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对大学生提高防卫意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拒绝到底。从一开始便表明拒绝态度, 隐瞒或不示意会让对方以为你是接受的。二是防卫得当。拒绝的态度要明确, 平静、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不悦, 请对方尊重你, 也请他自爱自重;抽身离开, 或利用人群力量吓退性骚扰者。若是经常受到性骚扰, 就必须将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和对方的行为、语言记录下来, 以便作日后投诉的证据——必要时可采用秘密录音或录像。三是寻求帮助。主要表现为寻求父母、朋友以及有关组织的帮助, 国家帮助和法律救济等等。由此可见, 大学生反抗性骚扰正确的做法是将法律手段与其他手段有效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理性面对, 做好自我保护。

三、刘志明构成强奸罪存在举证难题

谈到这里, 我们再次回首故事的主人公海宁, 海宁面对陈横臻频繁的性骚扰, 显得十分的不镇定, 内心恐慌、害怕, 并没有理性的应对, 她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或者通过向有关组织反映等正当、合法途径抗争性骚扰, 而是选择了与刘志明上演“感情戏”, 最终将自己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在与刘志明的感情交往中, 海宁一直没有入戏, 她对刘志明并没有感情, 但是刘志明却实实在在的入戏了, 并付出了感情。面对刘志明的追求, 海宁没有开诚布公或者明确拒绝, 而是在犹豫中迎合。这不仅使刘志明误会海宁对自己的感情, 也使第三人觉得海宁和刘志明就是在谈恋爱, 至少永西传媒公司的员工是这样认为的。这种似假非假, 似真非真的恋爱关系在法律上对海宁十分不利, 这也导致后面刘志明强暴海宁在法律上要认定其构成强奸存在举证上的难题。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 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 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认定构成强奸罪的关键就是要确证是否违背妇女意志, 单纯从本案的事实来看, 性交是违背海宁意志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剖析一下。海宁在去城外游玩之前就反复的问刘志明当晚能否回城, 这表明海宁并没有打算在外面居住, 其对刘志明是存有戒心的。当晚, 两人在外居住, 是单独开房而非居住在一间房, 刘志明进入海宁的房间没有敲门, 当时海宁正在熟睡中, 没有刘志明敲门海宁开门这样的事实存在, 至于刘志明是怎样进入房间的本案没有具体交代, 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志明是在海宁不知情的, 不防范的情形下进入海宁房间的。另外, 从事后来看, 刘志明强暴海宁后, 海宁悲痛欲绝, 回城以后海宁也没有答应和刘志明确立恋爱关系, 并最终选择了辞职与刘志明断绝联系。从这些事实来看, 刘志明强暴海宁违背其性交意志在法律上有事实支撑, 并不存在所谓的半推半就, 但是仅凭这些要认定刘志明构成强奸罪在法律上依然难以成立。因为证据是关键是核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我们分析了刘志明进房前的情形, 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进房后, 海宁对刘志明的性要求是什么态度, 存不存在所谓的半推半就呢?这极有可能成为刘志明在法庭上辩护的理由。即使是不存在半推半就, 基于两人在第三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明确的恋爱关系, 又怎么能够说清楚是否违背海宁的意志呢?要确证这一切都需要证据, 但是我们看到, 前面刘志明的施暴过程在当时特定的情形下都难以保存, 并以证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 即使能够收集这些证据, 这些证据的效力也可能因为两人在第三人眼中的恋爱关系变得苍白无力。就司法实务经验而言, 当时海宁即使选择报警, 司法机关在处理有恋爱关系的恋人之间的强奸也持一种相当谨慎的态度, 因为强奸是重罪, 基本刑罚幅度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相信读者看到这里, 一定在为海宁愤愤不平, 因为依据经验和直观、朴素的法感情, 大家可以得出结论刘志明的行为已经构成强奸罪, 即使是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来看, 刘志明的行为也构成强奸罪, 但是法律是需要讲求证据的, 刘志明能不能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我们之所以详细的分析本案的事实、可能存在的辩护事由以及相关的证据认定、效力, 给读者展示生活事实与法律事实,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 其目的是警醒我们大学生在面对可能的遭受侵害或遭受侵害后要学会科学的应对策略,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 海宁的遭遇也表明大学生仅仅有一般性的法律常识并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武器的运用需要智慧、勇气和策略, 更需要社会经验和司法技术两个层面的有机统筹。

法律从来都不是“独行侠”, 法律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奠基于大学生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人生经验往往比法律更重要, 因为法律永远都是在修复一张已经破碎的网, 而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则一直在编织一张坚实而完整的人生之网。试想如果海宁能够妥善处理她所遭遇的性骚扰, 后面的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

法律从来都不是“独行侠”, 法律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奠基于大学生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人生经验往往比法律更重要, 因为法律永远都是在修复一张已经破碎的网, 而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则一直在编织一张坚实而完整的人生之网。

权益联合法 篇2

一、领导关心重视,形成老干部的工作合力

几年来,市财政局党组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从老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到老干部的生活、学习情况等都非常关心。今年两次拨款1万元,对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维修,更新了麻将、象棋等设施,配备了办公桌等的设施,院内设有门球场、广场。利用原西面围墙改造成文化廊,是展示现代老学员夕阳风采的平台和窗口。院外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为老年人的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月20日,局党组召开了老干部工作会议。讨论了2012年工作重点和专用经费。会上,杨大银局长要求各财政所机关股室,二级单位负责人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老干部工作,切实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日程上来,要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在财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之中统筹把握,把老干部的利益维护好、落实好。

二、加强政治学习,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

1、组织老干部政治学习。4月28日,老干部支部组织全体老干部在财政局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会议,一是传达全市三级干部重要会议精神和有关涉老文件;二是学习了杨大银局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是传达全市形势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共组织老干部政治学习3多次。每月15日,定为老干部政治学习日。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及传达一些全市重要会议。通过学习,老同志了解了国内外基本形势,增强了党性,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举办茶话会、报告会、座谈会向老干部通报全市财政工作形势。

春节前夕,我局组织召开了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会上,老干部支部书记胡必荣通报了2012年全局财政工作形势和2012年的工作思路。分管局长张绍斌作了讲话。他指出,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局党组都十分关心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工作。五

一、端午、重阳节举办了老干部座谈会。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有限的资金,改善老干部的学习环境,增加老干部活动经费,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认真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让老干部安度晚年。会上还广泛地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倾听老干部的心声。

3、不断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我局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确保各支部组织生活正常有序地开展。对老干部支部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支部成员年纪大,身体健康原因创造性开展工作,让老干部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上门收取党费。

4、开展为老干部送温暖活动。重大节日,局主要领导要深入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春节期间,局拨出专款4000多元,由分片的局长带领对口包所的人员走访慰问乡镇财政所退休的老所长,分管机关的副局长带工会、老干股的慰问机关老干部,所到之处,向他们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并希望他们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财政事业的发展。对因病住院的老干部及时看望,全年看望老干部72人次。

5、为老干部订阅报刊杂志。为老干部活动场所订阅了《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孝感晚报》、《中国老年报》等老同志喜爱的报刊杂志。并且,为机关老同志定阅了《当代老年》和《楚天都市报》,保证了老同志的日常学习。

三、落实工作机制,确保“两费”的正常发放。

今年来,全局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比较平稳,离休干部的离休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2位离休干部护理费,按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老同志的生活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对此,老同志非常满意。

四、抓好来信来访,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冲击着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对于来访的老干部,我们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耐心细致的向他们解释清楚,做好书面记录,请局领导出面协调督促有关单位按政策办,实在办不到的或难以解决的及时向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今年共接待来访老干部4人。二河所离休干部杨培银反映津贴补贴、住房、工资纳入机关管理的问题,我们落实了津贴补贴,要求在城区安排住房目前局一时无法解决,工资纳入机关管理按政策也难解决;马口退休干部曾宪国反映工龄少算一年、原来任过会计管理站副站长有经济师职称,没有享受经济待遇、津贴补贴月预拨150元不合理问题,我们查阅他的档案,工龄没有错,因为财政部门一直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度,他的中级职称没有与待遇挂钩,我们分管人事的党组成员潘新洲,人教股长到曾宪国家中作了解释说明。

五、加强中心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1、加强管理与服务,提高活动中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活动中心是老干部集娱乐、交流的主阵地。我们各厅室制定规章制度,可以适度的约束老同志谈论的话题是积极向上的,使老同志克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杂物的坏习惯,保持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对于活动中心的服务工作,局领导要求活动中心每天开放,室内外要保持清洁的卫生环境,牌具、桌椅,定期消毒。为老干部创造一个优雅整洁的活动环境,指定退休干部胡承轩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茶水供应财物的保管。

2、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干部30多人参加汉川市离退休老干部学习十七大文件知识竞赛活动,有5人获奖;5月份,组织老干部20多人到华东五省和云南进行了夕阳红“红色之旅”参观考察,开阔了老同志的视野,让老同志看到了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信心和决心。老同志通过亲眼所见,大开眼界,看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丰富了老学员的课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 汇 报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我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宣传动员、努力为老服务,使全镇老年维权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目前全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万人,占全镇户籍总数人口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保障经费投入

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专门召开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各村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大力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镇政府建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记担任;成立了老龄委和老龄办,老龄委主任由分管的镇副镇长担任、下设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助理兼任。村委会成立了老年人协会组织,负责人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兼职,负责具体村委员会的老年人工作。2近几年,我们通过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了对老年人权益保障事业的经费投入,完善了王爷府镇敬老院及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基础等基础设施。近三年来,累计投入60多万元加强了以敬老院为主的硬件建设。同时,积极上下协调,尽力将我镇60岁以上特困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较好地解决了特困老人生活困难的问题。

(二)、加强舆论宣传 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宣传。一是纳入我镇普法内容与计划,不断深化学习宣传。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在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充分利用标语、横幅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三是抓好典型,以典型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工作发展。如在全镇开展了“敬老孝星” 评比活动,2011年,有四名村民被评为自治区级“敬老孝星”,并获得了表奖。

(三)、贯彻落实各项保障制度和政策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了敬老院建设。**镇敬老院总占地面积为650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387.43平方米。院内有院民生活用房40余间。现有床位60个,院民50名。2010年,在**民局、财政局的支持下,我们克服困难,筹集了部分资金,加上上级配套的资金,对敬老院进行了维修改建。提高了五保供养水平,为改善院民生活条件打下了基础。我镇现有“五保”供养对象221人,其中集中供养50人,分 散供养171人,集中供养率为22.6%;城镇“三无”人员41人,其中,分散的9人,集中的32人。从2011年开始,“五保”供养资金和城镇“三无”人员资金全部实行了“一卡通”发放,保证了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合理使用集中供养资金,通过分级服务、特殊化服务,重点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在敬老院的管理上,健全组织了机构,加强了制度建设,实行了院长负责制,强化了卫生及安全管理,食堂管理,保证了敬老院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对贫困老年群体重点帮扶。每逢重大节日期间,由党委、政府领导带队对特困老年人进行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对家庭困难的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纳入了农村低保进行保障。全镇现享受低保人数为3345人,其中有2112 名60至80岁的老年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占总人数的63.14%。今年将有358名80岁以上的老人将开始享受高龄津贴。

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我镇协调和解决了部分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财产、赡养、福利等方面问题。对老年人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并跟踪督促落实重点问题,及时有效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四是探索村级开展“居家养老”工作。依托老年人协会等现有平台,初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办法。鼓励村委会建立日间照料站、老年日托服务中心。以便为初步形成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为老服务网络奠定基础。4 五是保障老年人享受优惠待遇。根据上级安排,正在进行60周岁以上老年人颁发老年人优待证工作,保证老年人在全市范围内享受优惠待遇。如:优先购买车票、飞机票,优先上车、登机;上医院优先挂号、就诊;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纪念馆等场所参观游览;免费或优惠乘坐公共汽车;免费使用公共厕所等。

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们在镇中心组建了老年人秧歌队,配合党委、政府在重大节日搞好各项宣传活动。并组织参加**政府每年组织的老年人运动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推进新型医疗制度 缓解老有所医问题

我镇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对处于高龄、高发病“双高”期的农村高龄老人,全面纳入了大病救助范围,对确有困难无法缴纳医疗费的老人,尽最大可能的由民政救助,并根据特困老人的申请发放临时救助金,较好地解决了特困老人看病难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镇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当前我镇老年维权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是家庭养老功能呈现弱化的趋势,空巢老人家庭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是有些村委会对老年维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一般化,缺乏力度。5 三是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比较薄弱;歧视、虐待老年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房屋被侵占、赡养无保障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是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维权组织尚不健全,经费、人员少,工作条件差,严重制约老年维权工作的正常开展。活动经费不足,一些大型老年人权益保障活动难以开展工作。

六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单调,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从全镇来看,老年人活动场所仍然不足,综合性服务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老年人活动场所条件简陋,功能不配套,有近80%无活动场所,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老年服务产业起步晚,经验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要加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老年法》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二是要大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型的孝文化;三是要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四是要通过家庭、学校等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使人们从小养成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懂得感恩回报和奉献社会。

2、加强组织领导。继续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方针,把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机构的作用,使我镇老年人权益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3、加强维权工作。认真落实和完善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全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充实老年人优待优惠办法的内容。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伤害、遗弃、虐待老人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4、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设施和服务照料体系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每村设置一处老年人活动之家。鼓励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提高文体娱乐活动场所的老年人使用率,扩大老年人的受惠面。

5、加大老有所为引导的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营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农村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经营等经济活动。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年人广泛开展自助互助活动。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有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页底)

1、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即进入老龄社会。A.20% B.15% C.7% D.10%

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是()年。A.1999 B.2005 C.2010 D.1995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不包括()。

A.老龄人口基数大 B.老龄化速度快 C.少子化现象严重 D.“未老先富”特征明显

4、我国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时间是()年。A.1986 B.1996 C.2009 D.2012

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是()通过的。

A.2012/10/01 B.2012/12/04 C.2012/12/28 D.2013/01/01

6、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开始施行。

A.2012/12/28 B.2013/7/1 C.2013/9/9 D.2013/12/04

7、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的根本依据是()。A.《宪法》 B.《民法通则》 C.《婚姻法》 D.《刑法》

8、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是指()周岁以上的公民。A.55 B.60 C.65 D.70

9、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A.75 B.80 C.85 D.90

10、每年()是我国的老年节。

A.阳历7月7日 B.农历7月7日 C.阳历9月9日 D.农历9月9日

11、为应对老龄社会的严峻挑战,()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A.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B.养老社会化 C.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D.优先发展长期照护事业

12、老年人养老以()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A.社区 B.机构 C.居家 D.单位

13、设立养老机构应当向()申请行政许可。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老龄委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14、人民法院对老年人()的案件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A.追索债务 B.追索基本养老保险金 C.追索基本医疗保险金 D.追索赡养费或抚养费

15、保障老年人权益是()的共同责任。A.家庭和政府 B.家庭和单位 C.单位和政府 D.全社会

16、老年人以遗嘱处分财产,()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额。A.可以依法 B.应当依法

C.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不 D.应当依配偶的要求

17、赡养人有义务耕种或者委托他人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托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所有。A.老年人 B.赡养人 C.委托人 D.受托人

18、国家建立健全()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A.政府养老支持 B.家庭养老支持 C.社会养老支持 D.企业养老支持

19、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人的配偶()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A.应当 B.可以 C.按照合同约定 D.按照个人心情

20、老年人婚姻关系的变化()引起赡养人赡养义务的变化。A.能 B.不能 C.视老年人情况能 D.视赡养人情况能

21、赡养人放弃继承权()免除赡养义务。

A.不能 B.能 C.视老年人情况能 D.视赡养人情况能

22、对于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作为赡养人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侵占 B.擅自改变产权关系 C.擅自改变租赁关系 D.需要维修时维修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制定优待老年人的办法,逐步提高优待水平。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优待。A.同等 B.差别 C.适当 D.相应

24、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户口迁移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应当就办理事项()进行询问,并依法优先办理。A.是否为老年人所在单位的真实意思表示 B.是否为老年人配偶的真实意思表示 C.是否为老年人赡养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D.是否为老年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5、农村老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筹劳义务。

A.承担 B.不承担 C.视老年人经济状况承担 D.视公益事业内容承担

26、具备()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A.部分民事行为 B.限制民事行为 C.完全民事行为 D.无民事行为

27、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看望或问候老年人。A.必须经常 B.应当经常 C.应当 D.必须

28、国家通过(),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A.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D.养老补贴制度

29、对()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A.无赡养义务人 B.无子女 C.生活孤独 D.经济困难

30、国家制定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设施的()应当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A.施工单位 B.所有人 C.管理人 D.所有人和管理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把您认为正确答案后面的“○”涂黑,每道题一分,共30分)

31、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目的是()。A.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B.发展老龄事业

C.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美德 D.弘扬中华民族助老美德

32、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目标是要实现()。A.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B.老有所为C.老有所学 D.老有所乐

33、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目标是要实现A歧视 B 侮辱 C虐待 D遗弃

34、我国所要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以()。A.居家为基础 B.社区为依托 C.社会为主导 D.机构为支撑

35、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A.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 B.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个人 C.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个人 D.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

36、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赡养人是指()。A.老年人的子女 B.老年人的配偶

C.老年人的父母 D.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37、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义务包括()。A.经济上供养 B.生活上照料

C.精神上慰藉 D.照顾老年人特殊需要

38、下列关于赡养人对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亲自照料

B.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意愿委托他人照料 C.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意愿委托养老院照料 D.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赡养人意愿送到养老院照料

39、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40、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

A.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 C.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D.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41、我国将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老年人获得护理补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生活长期不能自理 B.经济困难 C.无劳动能力 D.文化生活匮乏

42、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可监督赡养协议的履行。A.村委会 B.居委会 C.老年人组织 D.赡养人所在单位

43、养老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将根据()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A.经济发展水平B.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C.物价上涨状况 D.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44、老年人的住房条件需要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A.廉租住房 B.公共租赁住房 C.危旧房屋改造 D.商品房建设

45、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参加()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B.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C.商业保险 D.社会保险

46、遗赠扶养协议或其他扶助协议是我国立法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而创造的遗产处理方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老年人可以与()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其他扶助协议。A.集体经济组织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养老机构 D.个人

47、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当老年人去世后,在没有遗嘱继承的情况下,()是该老年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A.老年人的配偶 B.老年人的兄弟 C.老年人的子女 D.老年人的姐妹

48、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应当符合的条件是()。A.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B.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基本的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 C.有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49、养老机构可能会因为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更或终止,此时养老机构()。A.应当妥善安置老年人

B.应当依照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C.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 D.将老年人强行推向社会

50、老龄事业的发展需要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鼓励()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 B.中等职业学校 C.职业培训机构 D.高级中学

51、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需要获得律师帮助 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A.可以缓交 B.可以减交 C.可以免交 D.可以少交

52、下列场所中,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是()。

A.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B.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C.影剧院、体育场馆 D.公园、旅游景点

53、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建设。A.公共基础设施 B.生活服务设施 C.医疗卫生设施 D.文化体育设施

54、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可以促进老龄事业的建设,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因此国家应当()。A.重视老年人的知识和优良品德 B.珍惜老年人的技能和经验 C.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

D.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55、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A.应当对侵权的第三人实施同等报复 B.可以与侵权人协商处理 C.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 D.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56、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民事纠纷,可以采取()等救济措施。

A、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B、向其他有关组织申请调解 C、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向检察院申诉

57、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

A.由其所在单位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处分 B.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处分 C.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8、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按约定提供服务,其侵害老年人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或者未按约定提供服务的,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A.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B.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C.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9、未经许可设立养老机构的,要依法承担的责任是()。A.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改正

B.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养老机构条件的,依法补办相关手续 C.逾期达不到法定条件的,责令停办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 D.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60、涉及老年人的工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无障碍设施所有人、管理人未尽到维护和管理职责的()。A.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B.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C.对有关单位、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判断题(您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A,表述错误的请选择B,请在答题卡上把A或者B后面的“○”涂黑,每道题一分,共40分)61、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62、老年人可以以年龄为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63、赡养人应当安排老年人的住房,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64、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65、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66、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67、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68、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以随意改变用途。()69、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70、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护理、康复、免费体检等服务。()

71、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72、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

73、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74、国家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

75、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76、老年人与配偶之间没有相互扶养的法定义务,但可依照个人意愿约定相互间的扶养义务。()77、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78、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与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与的财产。()

79、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8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落的老年人给予救助。()

81、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82、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83、农村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84、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医疗待遇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机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但可以根据本机构经济状况予以克扣、拖欠或者挪用。()

85、国家鼓励慈善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8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8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间照料、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88、由于老年照料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国家不倡导老年人互助服务。()

89、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职业等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

90、国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91、国家不鼓励养老机构投保责任保险,也不鼓励保险公司承保责任保险。()

92、国家采取措施,发展老龄产业,将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用品和提供相关的服务。()

9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老年人及时、便利地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费和享受其他物质帮助提供条件。()

94、鼓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服务。()

95、基于营利性的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不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

96、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涉及老年人权益重大问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听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的意见。()97、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98、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老年人从事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99、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权益联合法 篇3

第十二条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十四条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第十五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十八条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第十九条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第三十九条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重点整理 篇4

本科老年护理专业提供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章

老年人权益的家庭保障——老年人的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四章

老年人权益的社会保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一、名词解释

1.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指定继承人及其继承的遗产的种类、数额的继承方式。

2.遗赠抚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抚养人达成的关于由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的养老责任,待遗赠人死后将其财产送给抚养人的协议。

3.遗产:是继承的标的,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依照继承法规范转移给他人的财产。4.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5.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后,没有遗嘱和遗赠的情况下,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将被继承人的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方式。6.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里,依靠所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获取医护、家政、餐饮、娱乐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并相应承担一定服务费用的养老方式。

7.赡养人:是指依法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人,包括老年人的子女和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8.赡养:是指赡养人为被赡养的老年人在物质上和经济上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帮助和照料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9.赡养协议:是赡养人之间自愿协商订立的以如何对被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协议。

10.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人。

11.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能力、暂时丧失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12.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或年金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在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后,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者老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13.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14.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中的最高纲领,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品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15.养老基地:一般是由有条件的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划拨一部分未承包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由专人或者老年人经营管理,其收益除了支付劳动报酬外,其余收益都用于老年人养老。

二、简答题

1.婚姻自由的内容,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的内容。答: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处理婚姻的权利,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的内容包括: 1)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

2)儿女及亲属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老年人结婚、离婚和再婚后的生活; 3)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2.财产所有权的内容。答: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个人依法对其拥有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持有或控制;使用是对财产的运用,目的是发挥其使用价值;收益是指通过对财产的占有、使用、转让等方式而取得的经济利益;处分是财产所有人对财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最终处置。

3.遗嘱的形式和内容。

答:遗嘱的形式有5种,分别为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4.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异同;遗赠抚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答:遗嘱继承与遗赠的相同点:1)都是公民用遗嘱处分其遗产的行为2)都可以附有义务3)都是遗产所有权的转移方式4)都是在遗嘱人死后才开始的。

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不同点:1)主体地位不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即均属自然人;受遗赠人则可以是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2)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不同。遗嘱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同时应当负责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受遗赠人享有接受遗赠的权利,一般不承担清偿遗赠人债务的义务,但受遗人须在遗赠人的债务税款清偿后,才能接受遗赠的财产。3)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可以直接参与遗产的继承而取得财产;受遗赠人则不能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或法定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4)做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遗嘱继承人须在遗产处理前做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不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而受遗赠人须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做出接受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接受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

5.遗赠抚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1)遗赠是单方的法律行为,遗赠抚养协议则是双方法律行为;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遗赠抚养协议则采用合同形式。2)遗赠属于死后生效行为,遗赠抚养协议则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3)遗赠的受遗赠人可以是有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遗赠抚养协议中的抚养人必须是有行为能力的人。4)遗赠是无偿的行为,遗赠抚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

6.遗产的范围。

答: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的所有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中的财产权利。

7.法定继承人与法定继承的顺序。

答:法定继承人:1)配偶2)子女3)父母4)兄弟姐们5)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8.老年人的继承权。

答:1)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老年人可以继承父母、配偶和子女的遗产;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可以继承其他亲属的财产,包括兄弟姐妹,孙子女、外孙子女。

2)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老年人作为遗嘱继承人有权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9.老年教育的功能。

答:1)教育功能2)养老功能3)社会功能4)保健功能

10.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框架。

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11.赡养人的范围

答:1)子女。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

2)(外)孙子女 3)赡养人配偶

12.赡养人赡养义务的内容及具体体现。

答:内容:1)经济上的供养。保障被赡养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家庭正常生活标准。

2)生活上的照料。照顾、料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3)精神上的慰藉。指赡养人从精神上关心、安慰老年人,使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尽量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要。

具体义务:1)医疗与照料2)妥善安排居住场所3)田地耕种4)精神赡养5)不得拒绝或不履行。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老年人赡养费的权利;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13.扶养、扶养及赡养的区别。答:扶养是指特定亲属之间一方须对他方承担生活供养责任的法律关系。有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广义包含通常所讲的“抚养”和“赡养”。

抚养是长辈对晚辈的供养;赡养是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三者在用语上的区别表明了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不同的身份关系。

14.扶养人的范围。

答:配偶、直系血亲、兄弟姐妹等

15.社会保险的特征。

答:1)强制性2)保障性3)互济性4)福利性5)社会性

16.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形式。答: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7.社会救济的特点和条件。

答:特点:1)权利义务单向性2)对象限制性3)目标低层次性4)手段多样性

条件:1)无劳动能力2)无生活来源3)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却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

18.社会福利的特点。

答:1)调节性2)功利性3)普遍性4)高层次性。

19.老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答:1)要求有关部门解决2)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代理的三种形式。

答: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21.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遗弃罪。

答: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指以暴力手段干涉他人恋爱、结婚、离婚自由的行为。

遗弃罪,指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赡养、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21.老龄事业包括哪三方面。

答:1)为老年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办法,对困难老年人给予社会救济和救助2)为老年人兴办的各种福利设施,如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等3)为老年人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和优待措施,如社区内开展的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等。

22.当前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五种新情况。答:1)老年人照料需求增加;

2)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 3)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4)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须完善加强; 5)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不平衡。

23.老年人获得物质帮助和享受社会优待的权利 答:1)物质帮助优待

2)行政事务优待 3)司法优待 4)就医优待 5)服务优待

权益联合法 篇5

1 强化了赡养人的赡养责任

第十二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照料。”这意味着家庭养老的定位得到法律确认,进一步明确了赡养人对患病和失能老年人给予医疗和照料的义务。

此外,第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此条顺应了老年人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的呼声,同时对年轻人也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

2 老年人可以为自己设立监护人

第二十四条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和监护监督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老年人权益的,监护监督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合理地处理自己的合法财产,第二十一条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骗取、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与的权利。”

3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和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4 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延伸

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第三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第四十一条规定: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孤寡老年人以及低收入的失能、高龄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这些法条一方面明确了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多的养老服务。

5 老年人获得了更多的社会优待

第五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老年人及时、便利地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费和享受其他物质帮助提供条件。第五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户口迁移等涉及老年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事项时。应当就办理事项是否为老年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行询问,并依法优先办理。第五十八条规定: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待服务的物质基础,让老年人能享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体现了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

6 首次提出建设老年宜居环境

第六十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第六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第六十四条规定:国家引导、支持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法律明确了政府在建设老年宜居环境中应承担的责任,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提供了法律保障。

上一篇:手术结果下一篇:教学与科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