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评估

2024-09-29

商业模式评估(精选3篇)

商业模式评估 篇1

无论是对于区域性输电系统、一体化公用事业,还是负荷服务零售商,需求响应都能够为其在财务、管理、可靠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提供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收益。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主席Jon Wellinghoff有句名言:需求响应(DR)无疑是智能电网中的“杀手级应用”。有些机构预测自动需求响应(Auto DR)将在未来六年内增加五倍。从宏观层面来讲,需求侧管理对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量化DR带来的好处?能源产业中有哪些受益者?更重要的是,如何计算收益并以此构建商业模式来推动DR项目实施的?

应对高峰负荷压力的选择

DR的概念已经以某种形式被使用了超过40年,但并不是一直都被称为DR,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切负荷。切负荷的首要作用是保护电力网络在发电机掉线、输电或配电线路故障,高峰用电期间发电机组及线路设备接近或者即将超过其额定容量等情况下,导致电力系统进入紧急情况时的可靠性。在电网可靠性受到危险的情况下,公用事业会通知大工业负荷用户减少用电量,或者以某些形式实现自动切负荷,如单项寻呼系统与上千个热水器之间的通信联系。有时,公用事业会被迫地对用户实行临时停电。

电网可靠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系统中没有足够的发电备用容量或网络容量来支持紧急或极端的负荷需求。发电容量和网络容量都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且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的方法是为紧急情况新建峰荷机组或者输配电容量,然而,实施DR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垂直一体化的公用事业、输电运营商,或者配电公司都可以从实施DR而非新建发输配电等基础设施中获益。

几年前,夏威夷电力公司预计在紧急情况以及高峰负荷期间会出现备用容量不足。当时,该公司必须在新建峰荷机组还是寻找其他替代方案之间做出选择。最后,他们选择了实施DR项目。据报道在2006~2009 年间,因推迟新建110MW发电容量而节省了大约2590 万美元。通过实施更多的DR而非新建发电容量,预计未来20 年将节省2.5亿美元。这一节省的费用是将实施DR项目与新建并运行一台峰荷机组相比较,通过分析短期和长期总成本计算而来的。

PJM电网公司管理着全球最大的输电网络之一,为了应对未来负荷增长后带来的高峰负荷压力,也面临着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困境,在新建输电线路或者实施更多的DR项目之中做出选择。PJM电网公司本来打算新建两条大容量的输电线路来满足预测的负荷增长,但是由于实施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DR项目,他们最终取消了这两条输电线路工程,节省了32 亿美元。

PJM电网公司实施DR项目的决策是通过比较实施DR容量项目的成本和传统的发输电投资以满足预测的未来负荷需求所需的投资成本而做出的。结果表明,与在紧急情况下新建发输电基础设施相比,DR更为绿色、便宜,并且实施起来更快。

推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DR第二个传统用途是推迟输配电系统的升级。一般而言,这些升级需求是因为有新的居民或者商业进入电力公司的服务地区,从而导致电网内总负荷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短期内解决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解决方案往往需要很多资金。

例如,有一个公用事业共有30 个配电和输电变电站无法支持它现有的高峰负荷需求,预计在未来2~3 年内将出现过载。由于目前没有足够的资金升级所有的变电站,因此,需要决定优先升级哪些变电站,而其他变电站则可以通过很小的成本、有针对性的实施DR项目来推迟升级。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未来一两年内的负荷增长超过20%,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实施DR来降低系统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负荷增长低于15%,DR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DR在这一方案中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够针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个变电站的需求来降低负荷量。

该项目中,分别对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将新建基础设施所需的借贷资本、变电站设备与资产的折旧,与实施DR方案所需的设备、安装成本以及每年支付给参与DR项目用户的费用进行比较。

对DR的投资并不只是一个短期内争取时间或者推迟投资的解决办法,而是一个长期的资源。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还包括在电力市场上进行出售或者避免支付昂贵的高峰电价等额外收益。

减少支付高峰电价

电力零售商在从独立电力生产商购电时,往往需要在高峰负荷季节支付非常高的价格。例如,在德克萨斯州,2012 年全州的负荷加权平均实时电价是28.33 美元/MWh,在高峰负荷需求期间的电价可以达到5000 美元/MWh的价格上限。 这一价格将在2014 和2015 年分别提高到7000 和9000 美元/MWh。在澳大利亚,情况甚至更糟——电价有时甚至会高达13100 美元/MWh。

当价格处于或者接近这一高位时,DR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且能满足高峰负荷需求的替代方案。潜在的经济收益将通过DR能够被调用的最长时间、中断量、以及预测的高峰电量价格相乘而来。当然,还应该计及线路损耗。

一旦签订合约,DR容量可以作为备用容量或者紧急服务被使用或出售,甚至可以在成立了辅助服务市场且愿意为DR支付费用的电力市场内被作为辅助服务进行交易,目前像PJM,ISO-NE,NYISO,CAISO,ERCOT,MISO等电力市场均可以进行此类交易。

减少用户的容量费

配电公司、零售商以及竞争性电力提供者以及他们的终端电力用户能够从DR项目得到的另一个重要好处是“容量费”或“功率费”的管理。容量费是整个电网总负荷容量基于终端用户各自的用电负荷功率按比例分摊后,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用户需要支付的容量费。一些是基于系统的最大负荷(一年中出现最大负荷往往是四五天或几个小时),以及该时段内各用户的用电功率进行计算。其他是基于每个用户在一个账单期内(一般是一个月)用电量最大的某个15 分钟内平均用电功率进行计算。容量费一般在整个电费账单中的比例占到40%甚至更高,因此,减少高峰负荷可能节省很大的一笔钱。

分析历史上高峰负荷的日期并估计通过DR可以削减的负荷量,可以预测对容量费的减少量,该值可能会非常大。通过比较实施DR前后的高峰负荷以及相应地需分别支付的容量费就可以计算出该项目能带来的收益。

减少旋转备用与非旋转备用费用

内华达州能源公司(NVE)为了减少旋转备用实施DR,除了能削峰和推迟投资之外,提高了紧急状况下的电网可靠性。

图1 展示了NVE可以在5 分钟内减少超过120MW的负荷。这一DR控制足以为低价的非旋转备用升级并达到同步旋转状态争取足够的时间。

计算旋转备用和非旋转备用的经济收益只需比较两种服务的价格,将节省的价格与实施DR的小时数、容量相乘(当然,还需计算实施DR所支付的代价才能得到净收益)。

平衡可再生能源

实施DR的一个崭新的应用是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变得较为平缓。在此情况下,可再生能源预测未来几个小时内的出力,DR被用来支撑该预测。例如,下一个小时某功率注入点的风电出力预测值是10MW,那么风机与DR则被绑定在一起来保证这一地区的功率注入能够达到发电计划中所设定的10MW。如果风电出力突然下降至只有9MW,那么自动直接负荷控制装置(有时被称为Auto DR)必须实时发挥作用,减少该地区1MW负荷。相反地,如果风电出力上升至11MW,那么DR可以被用来增加负荷需求,使得净功率注入量保持在10MW。工业灌溉水泵系统、大型冷库、纸浆厂、水净化系统、甚至家用热水器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功能。这一情况下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减少了昂贵的峰荷机组的使用(用于跟踪或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

其他应用和收益

减少碳排放。在许多地区化石燃料排放被设置了上限,任何超排量都将受到罚款、征税,或者需要从其他市场参与者处购买相应的排放容量以平衡超排量。发电机经常受到此类监管措施的影响。为此,建立了“总量控制与贸易”( cap and trade)市场来交易碳排放容量。另一个避免支付额外的碳排放费用的办法就是通过DR来减少负荷需求量,从而减少发电机的运行时间和总体排放量。所避免的额外排放费用应该被计入DR的收益。

满足可再生能源比例标准监管目标。在美国的许多州以及全球的许多地方,希望通过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或者需求侧管理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DR经常被视为此类监管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加入DR的价值。DR的价值则应该以实现相同目标的另一个替代方案的成本来计算。

增加客户满意度。DR的使用不仅减少了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和系统平均停电频率,而且消费者因为参与到需求响应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收益,客户满意度都将有所增长。应该注意到,这些是用户受到经济激励而自愿参加的项目。如果时间不方便或者用户感到不愉快,可以决定不参加。消费者同样可以退出整个项目。客户满意度很难量化,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该考虑的因素和收益。

DR所能提供的电网可靠性、推迟基础设施投资、或者避免高昂的电能成本中的任何一个收益,都有可能成为一体化公用事业、独立配电公司、地区性输电系统运营商、或负荷服务实体使用DR的首要驱动因素。在考虑构建实施DR的商业模式时,也都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财务、管理、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收益需要考虑。图2提供了各利益相关者从实施DR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图表清楚的表明垂直一体化公用事业能够获得所有DR提供的直接和间接收益。

同时,也可以看到,虽然可能是因为某个关键的经济上的或其他方面的驱动因素促使各利益相关方将DR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在每个商业案例中,DR往往带来除该因素之外更多的收益。

需求响应能够成为一个州或者一个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需求响应的投资并不只是一个短期内争取时间或者推迟投资的解决办法,而是一个长期的资源。

商业模式评估 篇2

1.主要评判标准

评估的关键标准是要判断拟建项目及其依托的企业是否处于适当的发展阶段.是否存在良好的市场机会,是否拥有满意的管理团队以及能否制定和实施一套稳健的商业计划。

2. 对商业计划书的一般要求

对商业计划书的一般要求包括3个方面:

(1)编写格式是否规范,是否包含足够信息;

(2)是否对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3)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的逻辑性。要评估商业计划书中采用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市场分析预测结果是否令人信服,财务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可信,各种逻辑推理是否合理。

3.关键环节的评估要点

(1)进入时机是否恰当。

对于风险投资而言,种子期(研发阶段)和成长期(中试阶段)为最佳投资期;对于产业投资而言,推广期(小批量生产)和成熟期(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应为最佳投资期。

(2)市场前景及营销策略。

需要清晰界定目标市场和有吸引力的预期市场规模 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情况,并重点评估对市场预测的推理逻辑是否合理,企业经营存在哪些市场风险评估企业对目标市场的界定是否合理,目标客户群的规模及增长前景。评估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是否恰当,市场营销计划是否完善,主要竞争优势及中长期竞争策略是否恰当,分析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进入/增长的可能反应。评估本企业是行业业务发展模式的塑造者还是适应者,评估如何培育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有效进入市场,分析谁会最早成为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人群。

(3)项目管理团队。

重点评估董事长 、总经理、首席执行官以及技术开发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关键职位是否已有胜任人选,管理团队的最终组建方案。评估在关键职位的负责人技能和经验,分析其担任过的高级管理职位或其它成功业绩。如负责运营的副总裁应有在相关领域一流企业的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制定营销市场价值。对拟建项目的财务计划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投资总额及其构成、项目建设期及投资进度计划收入及成本费用预测的依据 盈亏平衡和利润等情况。

(4)治理结构。

评估是否具备一套控制和管理企业运作的制度安排 ,治理结构能否有效解决管理层的激励问题,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明确,能否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资产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企业治理结构能否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安排。

(5)项目获利途径和投资回报。

重点评估业务模型的选择情况、所确定的经营模式及企业盈利目标、评估项目可能的收入来源、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业务模型的潜在回报是否具有吸引力。评估产品的价值定位,分析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何种服务和市场价值。对拟建项目的财务计划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投资总额及其构成、项目建设期及投资进度计划、收入及成本费用预测的依据、盈亏平衡和利润等情况。

(6)技术及研发。

评估所采用技术的成熟程度,是否经过中试阶段,与同类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领先地位,评估拟建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分析向消费者提供比市场上现有产品功能更强的产品或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评估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能否控制非己所有的资源。

(7)投资者的股权安排。

评估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能否与所获得的回报相匹配,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投资人的退出机制及撤资方式是否可行。

(8)商业计划执行的可信度。

农村商业银行效率评估分析 篇3

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将资金由供给者移转到农村需求者, 使农村资金需求者得以获得充裕的资金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 进而使整个社会投资支出增加, 人民物质水平提升, 故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实关系重大。而农村商业银行决策者若能通过适当的经济计量模型分析的协助, 使自身能够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之下, 制定出正确且有效的决策, 将有利于增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动机所在。

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环境之下, 农村商业银行业者如何有效应对, 以突破当前困境, 将是农村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 一般文献指出, 提高经营绩效以缓解竞争压力是农村商业银行业者刻不容缓的首要课题。本文将以成本边界函数为出发点, 探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无效率的原因。经由两阶段的分析方式, 先通过估计Generalized Leontief与Translog两种不同的成本函数型态, 各自分析出无效率因子, 并相互比较何种函数型态较适合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业的现况, 最后再经由“环境变量”的设定, 试图找出影响无效率因子的真正原因。

二、研究变量的选定

农村商业银行业属于服务性产业, 其产出乃为服务性质的无形产出, 不具实体性, 与一般产业的投入产出定义并非完全相同。故本节将先参考相关文献以及本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性针对投入产出加以定义, 以方便实证模型的建构。

Berger and Humphrey利用资产负债的角色区分, 将金融机构产出界定方法分为资产法 (asset approach) 、附加价值法 (value-added approach) 以及使用者成本法 (user cos approach) 。其主要内涵如下所述:

1、资产法 (asset approach) :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分开, 资产项目视为产出, 负债项目则视为投入, 故存款被视为投入。

2、附加价值法 (value-added approach) :假设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均能对产出有所贡献, 因此将附加价值较大的项目定义为产出, 而存款在此法中被视为产出, 与资产法的分类结果截然不同。

3、使用者成本法 (user cost approach) :该法则是在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之下, 利用跨期分析计算各种资产与负债的财务报酬与机会成本的差距, 以此为使用成本, 当使用成本为正时, 则该项目视为投入。

除了投入与产出之界定之外, 产出的衡量也为另一项重要课题。文献上, 衡量产出的方法主要可区分为生产法 (production approach) 以及中介法 (intermediate approach) 。根据Humphrey的作法, 说明两者衡量方法如下:

1、生产法 (production approach) :以放款帐户数来衡量产出, 将生产过程中的人事成本、原料投入成本与资本投入成本视为总成本, 也即将农村商业银行视为生产存放款帐户的厂商。

2、中介法 (intermediate approach) :该法利用放款金额来衡产出, 将所有存款利息及生产过程中的人事成本、原料投入成本及资本投入成本视为总成本, 也即将农村商业银行视为把可贷资金转换成放款与其他资产的金融中介机构。

三、实证研究

(一) 数据基本分析

一是产出结构分析。本研究在进行产出结构分析时, 利用产出项目 (净投资、放款与贴现净额以及金融卡交易次数) 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净投资呈现相互增减的情形;放款则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金融卡交易次数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显示该两项业务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性逐年增加。

二是投入要素价格分析。本研究之总成本包含劳动价格、资金价格以及资本价格。研究发现, 劳动价格与资本价格受到劳动成本与资本成本上升的影响, 呈现上升的趋势;而资金价格则受到资金成本影响, 逐年下降。

三是环境变量分析。本研究的环境变量包含负债/净值 (倍数) (E1) 、税前纯收益/平均净值 (%) (E2) 、税前纯收益/平均资产 (%) (E3) 、税前纯收益/营业收入 (%) (E4) 、存放比率 (%) (E5) 与放款成长率 (E6) 。研究发现, 负债/净值 (倍数) 于2009年以前变化不大, 但2009年后, 伴随着总体大环境不佳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不善, 而呈现大幅增加的情形;税前纯收益/平均净值则明显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甚至于2009年年后出现负值的情形;税前纯收益/平均资产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情况;税前纯收益/营业收入也是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E2、E3、E4三指标显示:农村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已大不如前。而存放比率逐年降低, 显示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提高;而放款成长率逐年减少, 表示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更加困难。

(二) 模型分析

本文利用Generalized Leontief cost function与Translog cost function作为模型架构, 以Battese and Coelli的随机边界模型为实证模型的理论基础。

1、Translog成本函数效率值估计结果。

实证结果发现:“负债/净值 (倍数)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表示负债占净值的倍数越高,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不利;“税前纯收益/平均净值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税前纯收益占平均净值的比例越高,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有利;“税前纯收益/平均资产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税前纯收益占平均资产的比例越高,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有利;“税前纯收益/营业收入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税前纯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越高,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有利;“存放比率 (%) ” (E5)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好,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有利;“放款成长率”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发新业务, 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改善;时间趋势变量 (Tr)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显示农村商业银行业会随着时间经过而改善效率值;分行数 (Br)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显示分行数增设太多, 将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而整体模型F值为11.83, P值为0.00001, 均达到1%显著水平, 表示整体模型具有解释能力。

2、Generalized Leontief成本函数效率值估计结果。

实证结果发现:“负债/净值 (倍数)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负相关, 但不显著;“税前纯收益/平均净值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正相关, 但不显著;“税前纯收益/平均资产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正相关, 但不显著;“税前纯收益/营业收入 (%)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正相关, 但不显著;“存放比率 (%) ” (E5)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示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好,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有利;“放款成长率”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正相关, 但不显著;时间趋势变量 (Tr)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正相关, 但不显著;显示农村商业银行业并未随着时间经过而改善效率值;分行数 (Br) 与成本无效率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显示分行数增设太多, 将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而整体模型F值为1.86, P值为0.00094, 均达到1%显著水平, 表示整体模型具有解释能力。

由此结果发现, Translog无效率回归式参数估计结果均与效率值具有显著的影响, 且都符合理论预期;但Generalized Leontief无效率回归式参数估计结果仅有“存放比率 (%) ” (E5) 与分行数 (Br) 对于效率值具有显著的影响, 故就此回归方程式的估计而言, Translog成本函数较适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业的实证估计。

四、小结

十多年来, 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动, 本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 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业的经营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利用随机边界分析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 为理论模型基础, 采取两阶段模式, 通过不同成本函数型态的比较, 找出比较适合分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业的函数型态, 并通过“环境变量”的设定, 解释“无效率”产生之因。先将主要结论叙述如下:

1、就成本函数的估计而言, Translog成本函数在27项待估计参数当中, 有16项参数值显著, 表示这16项参数的变动对总成本而言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整体模型概似函数为324.896。Generalized Leontief成本函数中在36项待估计参数当中, 有13项参数值显著, 表示这13项参数的变动对总成本而言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整体模型概似函数为250.325。而由整体模型的概似函数比较, Translog成本函数较适合用于估计。

2、就全体农村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值而言, Translog成本函数与Generalized Leontief成本函数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 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3、就样本分群而言, Translog成本函数与Generalized Leontief成本函数的估计结果均为群组一中的农村商业银行, 其经营绩效明显优于全体农村商业银行, 群组二和群组三与全体农村商业银行的差异不大, 群组四的经营绩效则明显滞后全体农村商业银行。但各群组内的样本农村商业银行则不尽相同。

4、就效率回归式分析结果而言, 在所分析的“负债/净值 (倍数) ” (E1) 、“税前纯收益/平均净值 (%) ” (E2) 、“税前纯收益/平均资产 (%) ” (E3) 、“税前纯收益/营业收入 (%) ” (E4) 、“存放比率 (%) ” (E5) 、“放款成长率” (E6) 、时间趋势变量 (Tr) 与分行数 (Br) 等八个变量当中, Translog效率回归式于八个变量中均呈现对于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而Generalized Leontief效率回归式只有“存放比率 (%) ” (E5) 与分行数 (Br) 两变量呈现对于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金融国际化, 陆续解除各项金融管制, 采用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进入另一个蓬勃发展且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而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环境之下,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应对, 以突破当前困境, 将是自身是否能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本文以我国41家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通过Translog与Generalized Leontief两种不同成本函数型态, 利用随机边界分析法 (SFA) 与PanelData模型, 研究其效率, 并分析影响效率值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效率,评估分析

参考文献

[1]杨青楠, 解晟实.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效率评价[J].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11期.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下一篇:行政诉讼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