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水平论文(共9篇)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1
急性脑梗死为常见性心脑血管疾病, 多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造成的脑部组织坏死, 临床表现有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突然起病以及耳鸣等症状[1,2]。目前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进行检测, 为明确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 2015年7月-2016年7月选取健康者61例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 对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7月选取健康者61例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 依据健康状况不同, 设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 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女30例, 男31例, 年龄45~76岁, 平均 (63.47±5.62) 岁, 体重46~76 kg, 平均 (59.31±4.38) kg;对照组女29例, 男32例, 年龄46~75岁, 平均 (64.01±5.30) 岁, 体重47~76 kg, 平均 (58.66±4.63) kg。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基线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未合并肝肾脏器疾病、精神疾病、肿瘤疾病以及心肌梗死, 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 资料齐全。排除标准:近期内服用过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药物, 合并外伤、肿瘤、感染、血液障碍、肝肾疾病、心肌梗死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方法:发病3 d内, 于清晨取患者3 m L空腹静脉血, 使用ACCESSⅡ型生化检测仪检验患者心肌酶谱水平, 之后采取免疫抑制法测定其心肌酶谱, 将患者血清进行分离, 3 000 r/min, 离心10 min。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hs-CRP水平, 清晨取患者3m L空腹静脉血, 将血液放入速凝管中, 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 h, 之后分离取出血清。
观察指标:两组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 包括hs-CRP、CK、AST以及LDH。有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 检测研究组意识障碍患者以及无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CK、AST以及LDH。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22.0软件分析, 正态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研究组hs-CRP、CK、AST以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有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CK、AST以及LDH水平均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脑梗死是由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 致使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其中间歇性脑梗死、脑栓塞以及脑血栓等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3,4]。目前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进行检测, 为研究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 研究针对我院选取的61例健康者以及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对, aP<0.05。
注:与无意识障碍患者对比, aP<0.05。
氧化应激与炎症在形成动脉粥样性硬化斑块过程中具重要作用, 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与hs-CRP含量关系密切, hs-CRP水平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研究结果中, 研究组hs-CRP、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与张贤鹏的分析结果类似[5], 表明心肌酶谱水平与hs-CRP变化能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与预后。hs-CRP能对患者体内的相关性补体系统进行激活, 致使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而损伤患者血管内膜, 促使血小板异常黏附与聚积, 最后产生动脉粥样性硬化斑块。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 表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hs-CRP水平升高患者病情加重, 此类情况可能与患者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症状有关, 缺氧与缺血症状可影响患者脑细胞代谢, 继而导致患者神经细胞逐渐坏死[6]。冠心病检测主要应用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进行测定, 心肌酶在脑组织、肝脏、骨骼肌以及心肌中均可正常存在, 上述器官遭到损伤后心肌酶谱水平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 严重程度、病变范围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成正比,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 其病情加重。因炎症作用于患者脑细胞, 使其逐渐坏死后, 脑细胞酶能释放至细胞外而导致心肌酶谱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 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变化能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与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及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价值。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6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比对两组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以及有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hs-CRP、CK、AST以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CK、AST以及LDH水平均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 (P<0.05) 。结论:心肌酶谱与hs-CRP水平变化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肌酶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徐东升, 胡玲玲, 陈炜, 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 2015, 22 (6) :515-518.
[2]吴小凡, 纪岱云.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16) :205-207.
[3]何丽华, 唐萍, 王文亮, 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关系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5) :2045-2046.
[4]曲怀谦, 杨霞峰, 苏江利, 等.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P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 7 (24) :11217-11210.
[5]彭焦武, 冯永钦, 张贤鹏,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J].微循环学, 2013, 23 (1) :31-35.
[6]谢金航.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变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 37 (4) :600-601.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2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心肌酶谱;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24-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1]。多数患儿临床表现较轻,少数重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为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特点,现对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为2011年4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病区和重症病区住院患儿,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版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年龄2个月~6岁,男29例,女17例。对照组40例,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
1.2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均为入院后急诊标本或次日早晨空腹采集标本,用普通干燥试管采集静脉血2 mL,2 h内送检验科分离标本,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未溶血。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检验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验仪器为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与质控,结果均在质控范围。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例数比较
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增高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增高例数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小RNA病毒科,多发生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症患儿可以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凶险,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伤是重症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症手足口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是诊断指标之一。引起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的早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心肌,或由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变有关[3]。心肌酶谱中AST在心肌中含量丰富,肝脏次之[4];LDH同工酶LDH1主要分布于心肌[5];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6];α-HBDH与LDH密切相关,主要反映LDH1、2的活性变化。对照组虽排除心肌损伤的相关疾病,但有2例存在增高情况,应考虑心外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重症组心肌酶谱的检测值和升高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组CK-MB增高为58.7%,说明该酶的检测对判断心肌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LDH与α-HBDH在心肌损伤后升高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可达1~2周。因此,对手足口病患儿做常规心肌酶谱检测,不仅能为及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Chong CY,Chan KP,Shah VA,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J].Acta Paediatr,2003,92(10): 1163-11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5-6.
[3]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465.
[4] 汪谦.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2-638.
[5] 李家宜,孔国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0-231.
[6] 周慧敏.手足口病90例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87-88.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来院体检的90例正常人以及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西医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官疾病的患者。为排除性别的感染,此次研究参与人员均为男性,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为(69.18±3.39)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中医辨证分型:
以虚实为纲进行中医辨证。虚证主要分气虚、阳虚、阴虚以及血虚四类;实证:包括血瘀、痰浊、气滞以及寒凝四类[4]。对所有症候进行合并后,主要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闭塞以及气阴两虚血瘀四个证型[5]。
1.2.2 心肌酶谱测定:
对照组受试者在清晨进行空腹静脉采血3ml,观察组患者则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进行静脉血液采集,要求非抗凝血和肝素钠抗凝血各3ml;所有血液标本在采血2小时内进行离心操作,分离出血清。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携带的试剂进行心肌酶的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观察指标[6]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2记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人数;3.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CK、LDH、AST以及CK-MB等心肌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2.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人数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四个中医证型均有,气虚血瘀、痰浊闭塞证型较多。详情见下表2:
2.3 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对比
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不同,其中痰浊闭塞、气阴两虚血瘀证型患者改变显著高于其他两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3:
注:PA/B<0.05、PA/C<0.05、PD/B<0.05、PD/C<0.05,PB/C>0.05、PA/D>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在中医范围属于“胸痹”“真心痛”,传统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7]。突发的“真心痛”在平常没有过多的临床表现,多由机体突然受到实邪侵袭或者情绪异常引发,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巨大影响。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辨证分型将更有利于治疗[8]。心肌酶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常用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CK、LDH、AST以及CK-MB等心肌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究其原因,CK、CK-MB等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的4-6h即可升高,24h后甚至可达到峰值,因此发生心肌梗塞的患者体内心肌酶更高[9]。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闭塞以及气阴两虚血瘀四个证型,在此次研究中,气虚血瘀证型和痰浊闭塞证型的患者更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关。初次之外,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酶含量也不一样,其中痰浊闭塞、气阴两虚血瘀证型患者的心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型。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在本虚当中以气虚、阴虚为主,而标实则以血瘀和痰浊为主,这些结果对中医急性心肌梗塞的进一步认识和辨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0]。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闭塞以及气阴两虚血瘀四个证型,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酶含量也不一样,因此中医在进一步认识和辨证急性心肌梗塞时也可结合心肌酶的含量,提高准确性。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方法:选择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来院体检的90例正常人以及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心肌酶谱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CK、LDH、AST以及CK-MB等心肌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闭塞以及气阴两虚血瘀四个证型,其中气虚血瘀、痰浊闭塞证型较多;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不同,其中痰浊闭塞、气阴两虚血瘀证型患者改变显著高于其他两型。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闭塞以及气阴两虚血瘀四个证型,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酶含量也不一样,因此中医在进一步认识和辨证急性心肌梗塞时也可结合心肌酶的含量,提高准确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证型,心肌酶谱
参考文献
[1]郭武辉.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098-1099.
[2]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等.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713-714.
[3]刘强.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9):185-185.
[4]矫娜,邹志东.北京中医医院2 1 4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四诊资料的聚类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杂志,2010,19(8):1319-l321.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258.
[6]冯锦波.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4):101-103.
[7]韩英恺,朱丽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2):53-54.
[8]胡兰文,徐盛开,范玲莉,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6):44-45.
[9]李颖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四项测定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61-61.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肌钙蛋白T;心肌酶谱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101-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该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AMl诊断指标有D-二聚体(D-D)、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酶谱检测等。为了更好的了解以上指标在AMI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行D-D、cTnT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59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的指标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行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l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5.7±11.2)岁;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9例,年龄59~69岁,平均年龄(63.6±12.3)岁;5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61~68例,平均年龄(61.7±11.6)岁,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上疾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2~71岁,平均年龄(61.8±11.7)岁。四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抽取静脉血3ml,立即送检。检测内容D-二聚体、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和心肌酶谱。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D-D的测定;采用AXSYM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浆cTnT的测定;强生VITROS 250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D-D、cTnT及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比较 AMI组和UAP组D-D、cTnT均较SAP组和对照组增高(P<0.05),且AMI组D-D、cTnT较UAP组明显增高(P<0.05)。SAP组cTn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MI组AST、LDH、CK、CK-MB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P组AST、LDH、CK和CK - MB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l。
2.2 心肌梗死范围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患者心肌梗死范围与D-二聚体、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AMI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准确诊断AMI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探究D-D、cT-nT和心肌酶谱的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进而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指导。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发现AMl组患者的cTnT含量远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P<0.05)。进而进一步证实了肌钙蛋白T在AMI患者中的含量较高,为诊断该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参考。因此,肌钙蛋白T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AMI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本次研究中也发现,AMI组患者D-D水平远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增加可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标志物。本次研究中AMI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同样高于其它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肌酶谱水平可作为判断AMI病情的临床指标。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患者心肌梗死范围与D-D、cTnT及心肌酶谱中各指标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0.05),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D-D、cTnT及心肌酶谱水平均对AMI有重要诊断价值,建议在临床中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检测,以提高AMI的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的意义 篇5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酶谱,测定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发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 (CVA16) 、埃可病毒 (ECV) 的某些血清型。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绝大多数病例可在1周内痊愈, 但是少数重症病例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 病情进展迅速, 死亡率高。2008年春季以来, 兰州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局部流行, 现就我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院住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 (患儿组) , 共90例, 其中男31例, 女59例, 年龄7个月~8岁。诊断依据《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 》所定的标准[1], 经过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患儿有23例。对照组为2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 年龄3~5岁。
1.2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于入院后第二天抽血检测其心肌酶谱:心肌肌酸激酶 (CK) 、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乳酸脱氢酶 (LDH)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 同时对其进行手足口病3种病毒抗体检测。恢复期患儿于出院前复查心肌酶谱。其中将14例患儿的大便及咽拭子标本送当地疾控中心做病毒核酸检测。
1.3 方法
心肌酶谱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 (CVA16) 、埃可病毒 (ECV) 3种病毒的Ig 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试剂盒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比较 (见表1)
患儿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2 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及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比较 (见表2)
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组、阴性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各指标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 AST、CK有显著性差异, P<0.05;LDH、CK-MB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3 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期与恢复期的心肌酶谱比较 (见表3)
23例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期与恢复期的心肌酶谱各指标比较, AST、LDH无显著性差异, P>0.05;CK、CK-MB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4 患儿组心电图结果
9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窦性心率者88例, 心电图异常者2例。
3 讨论
(1)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A16 (CVA16) 、埃可病毒 (ECV) 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皮肤黏膜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 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不断有HFMD暴发流行, 并在5岁以下儿童中出现严重并发症, 甚至暴发性死亡[2]。2008年4月我国安徽阜阳出现HFMD暴发流行并出现20余例死亡病例, 该病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3]。2008年春季以来, 兰州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局部流行, 在我院住院的部分患儿病情较重, 伴有高烧时间较长、心肌酶谱各指标较高, 为此我们将住院患儿的心肌酶谱做一分析。
(2) 本组实验提示HFMD患儿AST、LDH、CK、CK-MB与对照组体检健康儿童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本病病程中, 心肌较易受到侵犯, 而心电图不一定有异常, 因为心肌损害首先表现为心肌酶谱的改变, 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心电生理紊乱, 表现为心电图异常。
(3) 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组、阴性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各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 AST、CK有显著性差异, LDH、CK-MB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组患儿病情较重、伴有高烧时间较长, 可能是由于肠道病毒侵入血循环, 形成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液进入心脏, 并使其受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表现为间质的单核细胞浸润[4]。而CK在早期多增高, 且较敏感, LDH特异性较差。AST在急性期大多也增高, 但恢复快[5]。
(4) HFMD患儿发病期与恢复期的心肌酶谱比较AST、LDH无显著性差异, CK, CK-MB有显著性差异。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它们都是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指标。
(5) 本组HFMD患儿中, AST升高者占31.0%、LDH升高者占86.6%、CK升高者占72.2%、CK-MB升高者占68.9%。从本组病例可见, 本病患者虽无明显的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和体征, 但在治疗中, 应给予心肌营养药物, 防止患儿心脏受损或病变慢性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M].北京:卫生部, 2008.
[2]杨智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2.
[3]韩明锋, 李秀勇, 冉献贵, 等.手足口病临床诊疗措施初步探讨[J].传染病信息, 2008, 21 (3) :133~135.
[4]马亦林.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共接收治疗41例危重患儿, 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科接受治疗的普通患儿4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龄最小4个月, 年龄最大24个月, 平均年龄为14.2个月;对照组中21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3个月, 年龄最大23个月, 平均年龄为12.6个月。41例危重患儿中, 肺炎15例, 心肌炎8例, 脑炎7例, 中毒4例, 腹泻4例, 其他3例。心电图辅助检查示: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患儿21例, 心律不齐患儿10例, ST段改变患儿7例, T波改变患儿3例;对照组患儿窦性心动过速患儿12例, 心律不齐患儿8例, 其余患儿均正常。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各项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遗传性疾病[4]。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送实验室进行心肌酶谱测定, 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 (AST)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乳酸脱氢酶 (LDH) 。心肌酶谱异常的患儿治疗后再次测定, 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单项心肌酶谱增高人数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儿中, 心肌酶谱单项全部正常为22例, 占总人数的53.66%, 对照组患儿中, 无一例心肌酶谱单项全部正常。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情况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危重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变化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 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 明显好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3 讨论
对于危重患儿,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将各项抢救所需物品准备齐全, 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护措施, 使患儿尽量卧床休息, 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避免各种刺激, 最大限度减少心脏的负担[5]。保证患儿周边环境安静, 温度适宜, 给予患儿有利的治疗环境。
对于急性期的危重患儿, 应当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检测仪随时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并及时记录及处理。根据病情的需要调整监护的时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 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并配合治疗。
抽血时保持患儿舒适的姿势, 抽血部位应选择粗大的静脉, 采用合适型号的针头, 动作轻柔, 减少针刺的次数, 避免损伤肌肉, 努力做到一针见血。
关注患儿情绪的变化[6]。抽血应选择患儿情绪稳定时, 避免患儿剧烈活动或哭闹时取血。
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指导, 指导患儿家属了解病情, 不适立即就诊, 准时服用药物, 多休息, 避免劳累。补充营养, 提高免疫力。
该次研究显示,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单项增高人数明显多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心肌酶谱多项增高人数明显高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各项心肌酶测定值明显高于普通患儿 (P<0.05) , 危重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谱测定值均恢复正常,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心肌酶谱的测定有助于对危重患儿心功能的检测,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 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患儿心功能的恢复, 促进疾病的预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茹.秋季腹泻患儿心肌酶谱的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3) :213-214.
[2]令狐红霞, 强树华.危重患者心肌酶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9 (1) :1607-1608.
[3]王晓丽.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0) :186.
[4]梁传荣, 张玉华, 郭双敏, 等.中医特色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的疗效观察研究[J].上中国实用医药, 200
[5]李惠卿, 廖楚云, 冯蕾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2 (12) :135-137.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3.1±2.7)岁,病程5-31天,平均病程(11.4±2.0)天;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4.2±1.9)岁,病程6-33天,平均病程(11.9±2.3)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
1.2.1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史,向患者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知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时对患者的体温、脉搏等情况进行测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节奏,并对其进行记录[1];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患者在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需立即向相关医生报告,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做好预防措施,如有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时,护理人员需积极协助医生进行紧急治疗,保障患者的安全[2]。
1.2.2特殊护理方法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对于治疗效果比较迷茫,容易出现焦虑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普及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知识时,需要将疾病的治疗目的、过程以及预期效果告知患者,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使用“微笑服务”模式对待患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询问患者对于护理上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相处,使患者能够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合理调整患者饮食,使患者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叮嘱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注意对患者口腔以及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患者被褥,预防并控制患者感染[3]。
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的禁忌,建议患者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瓜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的食用,根据天气的变化加件衣服,防止患者出现感冒,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有异常需及时进行诊治[4]。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5]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且经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且经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心电图有所改善;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没有变化,且经实验室检查仍然处于异常状态,心电图美与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用P<0.05表示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干预,心肌酶谱治疗前后的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指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干预手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在其发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经过相应的治疗均能得到康复,但随着病程的增加,其治疗的难度也相对增加,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以便提高其治疗的效果[6]。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干预手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施以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酶谱,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通过特殊化护理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理念,使患者树立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施以特殊护理模式,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1):296.
[2]侯玉灵.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82-83.
[3]禹晓玲.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6-136,138.
[4]温爱娣.优质护理应用于18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6):883-884.
[5]班梅芬.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26-126.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 本院所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 对于患者的诊断采用的是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脑出血疾病的诊断标准 [1], 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范围30~78岁, 平均年龄58.5岁, 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是MRT, 证实其存在脑出血情况。治疗组患者排除其具有长期心血管病史, 并且接受过溶栓治疗, 或是含有肌肉疾病, 或是软组织在近期出现过损伤, 有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亦排除在治疗组中。同时, 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将60例患者分成轻型组14例, 中型组24例, 重型组22。所采用的标准是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NDS评分标准, 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对照组选取的是门诊体检健康的患者50例, 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22例, 平均年龄58.2岁, 两组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的第二天, 与对照组的成员一同接受空腹取静脉血检查, 血液样本在离心后取血清, 所使用的设备为德国奥林帕斯公司所生产的Olympus Au2700生化机, 并对血液样本进行连续监测, 测定其中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磷酸肌酸激酶 (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α-羟丁酸酶 (α-HBDH)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所采用的标准是由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修订的NDS评分标准:轻型 (0~15分) ;中型 (16~30分) ;重型 (31~45分) 。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所采用的软件是SPSS 11.0, 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检验采用的t回归,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从对比的情况来看, 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出现明显的增高情况, 其AST、LDH、CK、α-HBDH4等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增高, 因此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
从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的比较情况来看,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是严重, 血清心肌酶谱升高情况越是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轻型组、中型组, 重型组均有显著的差异, 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轻、中、重型组之间的 血清心肌酶谱比较也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
注:与轻型组比较, P<0.01;与中型组比较, P<0.01
3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 一旦发病, 人体多脏器可能遭受到严重的损伤, 尤其是心脏, 可能会引起衰竭, 导致患者急性死亡。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在发病时会出现显著的升高, 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心肌酶水平会进一步增高, 心肌酶增高对心脏组织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脑出血患者的血清AST、LDH、CK、a-HBDH等四项关于心肌酶的指标均高于正常组 (P<0.05) , 由此可见, 血清心肌酶与急性脑出血之间存在的显著的联系。这种现象与现有相关文献中的记载大体上一致 [2]。因此, 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水平, 对于判断患者脑出血情况, 以及预后评估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少学者在经过研究后认为, 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相同的病例基础, 脑部病变会引起心脏的病变, 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闹心综合征[3]。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 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大, 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加剧, 而升高, 从而对心脏造成损伤, 如果在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是可以逆转对心肌细胞所造成的损伤的。
综上所述,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时, 心肌酶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这种改变与脑部损伤具有显著的关联, 并且会导致继发性的心肌损伤, 因此监测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 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 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比组, 对比两者的心肌酶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出现明显的升高, 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 ;轻型、中型以及重型心肌酶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心肌酶水平升高, 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指标以及预后评估标准。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心肌酶谱,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12 (6) :379-80.
[2]俸军林, 林剑峰, 张桁忠, 等.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 14 (2) :97-98.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经头颅MRI或CT检查证实, 排除以下情况: (1) 肾、肝有严重疾病者; (2) 有软组织损伤或肌肉疾病者; (3) 接受溶栓治疗者; (4) 既往有心血管病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22例重型组 (31~45分) , 24例中型组 (16~30分) , 14例轻型组 (<15分) 。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 其中年龄30~78岁, 平均58.07岁, 女27例, 男33例。5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 平均年龄48.2岁, 女22例, 男28例。
1.2 方法
入院次日正常对照组与脑出血患者分别于体检日清晨, 对静脉进行空腹抽血, 放置于干燥的试管中, 使用生化机进行离心后取血清, 对其中的LDH (乳酸脱氢酶) 、α-HBDH (α-羟丁酸酶) 、CK (磷酸肌酸激酶) 、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CK-MB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评定, 31~45分为重型;16~30分为中型;0~15分为轻型。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进行采用软件SPSS11.0,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结果,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正常对照组与脑出血组比较α-HBDH4、CK、LDH、AST项指标均显著较低, 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较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
脑出血患者在重、中、轻型组间比较心肌酶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心肌酶谱在对照组与轻、中、重型组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血清心肌酶谱随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中型组比较, P<0.O1;与轻型组比较, P<0.01。
3 讨论
作为其常见并发症的心脏并发症, 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可因其对心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改变异常。与文献[2]报道结果一致。在血清4项心肌酶α-HBDH、CK、LDH、AST水平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脑出血组 (P<0.05) , 表明出血量与血清心肌酶水平在脑出血患者中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在估计脑出血预后和判断其严重程度时, 血清心肌酶水平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监测极为重要。
该研究发现出血量大小直接关系到血清心肌酶谱的增高, 同时, 有些学者认为, 心脏病变可能因缺氧、脑水肿等因素导致其加重, 加之脑部病变的发生, 这就是脑心综合征[3], 从而证明心脑血管病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也说明虽然心肌而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也会出现不可逆损害, 但早期脑出血存在的心肌细胞损伤往往是可逆的。
综上所述, 全身各脏器功能可因急性脑出血而导致改变, 作为其常见并发症的心脏并发症, 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可因其对心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改变异常。因此在估计脑出血预后和判断其严重程度时, 血清心肌酶水平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监测极为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在估计脑出血预后和判断其严重程度时, 血清心肌酶水平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监测极为重要。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心肌酶谱,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12 (6) :379-380.
[2]俸军林, 林剑峰, 张桁忠, 等.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1, 14 (2) :97-98.
【心肌酶谱水平论文】推荐阅读:
心肌酶谱检测论文09-03
心肌损伤论文06-22
心肌线粒体论文06-28
急性心肌梗塞心论文07-29
右心室心肌梗死论文09-29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论文09-25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论文07-16
脓毒症心肌病研究论文06-23
心肌应变07-21
心肌组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