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2024-10-24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共12篇)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篇1

高校是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同时也是西方国家与我们争夺人才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我们目前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 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发展时期的大学生, 包括学生党员, 易受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蚀, 这给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 各高校重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把大批的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大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 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等方面和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因此, 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高校党组织必须重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党对自身的建设和管理上, 体现在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上。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执政最直接的基础和资源, 只有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 发挥先锋作用, 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 并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否则, 党的执政能力就无从体现,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实践活动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而难以开展, 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因此而发生动摇。因此,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首先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务实有效的工作, 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提升和施展发挥奠定基础。尤其在高校,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保证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党要真正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党, 就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党员战斗在社会生产第一线, 这样的党员主要由高等院校加以培养和输送;必须有一批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并能实现中西文明创造性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 造就这样的理论工作者的阵地主要在高等院校;必须拥有大批兼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优秀党员, 具备这些条件的党员也主要从高校学生党员中产生。

(三)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 是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三者统一的人才。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提供人才发展的动力, 促进其他素质的提升。如何抓住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途径。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有助于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

二、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党历来重视高校党的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学生中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 他们已经成为青年学生中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但我们仍应看到, 在新形势下,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 加上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弱化, 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目的, 它是一种内在的思想动机, 它支配着一个人在入党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而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方面存在“功利性”、“盲从性”、“虚荣性”等倾向。入党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而是为了急功近利, 不能正确理解入党带来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而是想通过入党来为谋求好的职业岗位创造条件等。他们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 但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入党。

(二) 理想信念不坚定, 党性不强。

坚持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的首条, 崇高的理想信念, 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有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 对党的认识肤浅, 党性观念不强, 对党的认识缺乏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深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信仰、实践、继承、发展”的思考深度。

(三) 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不能发挥模范作用。

部分学生党员在组织纪律上缺乏起码的觉悟, 对重大问题原则性不强, 随大流, 失去了应有的先进性。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没有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寻找各种理由逃避政治学习, 有时不参加甚至长期不过党的组织生活。缺乏带领和团结广大同学的能力, 难以在大学生中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 轻视政治理论学习, 理论水平不高。

有的学生党员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的学习和了解不够, 对党的认识缺乏理论高度和现实深度, 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模糊。对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的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甚至认为学习理论不如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实惠更多。除此之外, 有的学生党员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奉献精神, 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少数学生党员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 甚至极少数学生党员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 艰苦奋斗精神有待加强。

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何坚持不懈地抓好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不断培养学生党员素质。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更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 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首要条件。不同的理想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来说, 只有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才能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政治思想尚未完全定型, 可塑性大。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的教育, 加强党史教育,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高校学生党员头脑, 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性认识, 树立起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念, 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通过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灌输教育, 不断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确立牢固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一切利益之首。在教育过程中, 要把思想教育的一致性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提升他们的人格力量, 力求以高风亮节的人格力量带动全校学生, 促进整个学校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

(二) 完善组织保障, 保持组织纪律上的先进性。

各级党组织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 落实到对学生党员进行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上, 使他们自觉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的约束。要充分重视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的监督作用。大学生党员平时的工作、学习都与同学在一起, 他们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作用的发挥是否具有先进性, 同学看得最清楚。因此, 可采取组织上确定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规划与个人明确年度目标相结合、广大学生评议和党内民主评议相结合、组织上培养教育和批评整改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 对突出者予以表彰, 不突出者给予帮助, 对有与组织纪律严重相背行为的, 及时作出组织处理。“只有让广大学生党员置身于党组织和广大学生的全方位教育、监督之下, 我们的教育管理才能明确导向性, 保证先进性。”[1]

(三)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高校学生党员头脑。

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 它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人提供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理论学习的最佳时期, 而当前存在于一些大学生党员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恰恰在于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学生党员只有对党有了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后, 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才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才会为了实现党的宗旨和目标而自觉奉献。要引导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为自己思想和行动。因此, 搞好理论武装是一个根本性的任务, 解决的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

(四)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实践锻炼。

在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的同时, 也要学会创造性学习, 注重发展能力。各高校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 为学生党员创设多层次的实践途径, 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增强其对社会的认识。组织校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学生党员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 也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高校可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织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性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完善自我;可以让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等, 让其在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习管理方式、理念, 可更好地带动广大同学积极努力地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党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科研实践, 如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 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解决学生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党组织必须多关心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情况,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让学生党员从切身体验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加倍努力, 忘我工作, 忘我学习。

(五) 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强化保障机制。

要研究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我们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 要突出制度管理的针对性, 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党员要区别对待, 努力构建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预备党员考察制等, 保证新党员质量;制定目标管理制度,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健全党员理论培训制度、继续考察制度等再教育制度;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制度,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实习、毕业后待就业等流动期间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党员跟踪调查制度, 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教育, “通过毕业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反馈, 检验组织发展质量和教育管理成效, 以达到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2]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 必须与全体党员同志一道, 接受教育管理。同时, “学生”二字又表明了高校学生党员不同于一般党员, 有其自身特点。因此,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涵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决定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一般党员教育管理的不同。大学生党员应在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做出榜样, 才能真正地体现高校学生党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益宏.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75

[2].邓茂林, 熊昌盛.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J].台声.新视角, 2005:186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篇2

发布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

中共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细则(试行)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

1.广泛进行入党教育。入党教育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学生党总支、各党支部对学生的入党教育要从新生进校抓起,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党员做班级联系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党章小组》,有针对性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放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重点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培养、发展新党员,不断壮大 后备力量。

2.及时接纳入党申请。要求入党的同学自愿向所在年级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党组织接到申请后,及时派人与申请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鼓励和教育。就近纳入党小组或党支部管理,开始进行考察。对于在高中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并被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核实确认符合条件和手续的,经学院 党委同意,列入培养计划时间可以从高中时算起。

3.择优确定培养对象。申请人提出入党申请,经三个月以上考察,表现特别优秀或有突出事迹的,在团组织推优基础上,由党小组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报党总支审批后,可列为积极分子;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写申请书满一学期后,再由团组织推优和党小组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报党总支审核后,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由党支部建立培养档案,指定两名正式 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

1.双层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实行党总支和党支部双层管理,即:综合考核由党总支负责,日常培养教育工作由党支部实施。培养联系人要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交任务、压担子,指导他们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培养人进行培养教育的情况,应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党支部每季度向党总支汇报一次。2.集中培训。学院党委通过分党校组织集中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3.定期考察。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起,党支部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定期考察,及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要一分为二客观评价其表现,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成长进步。对已列入发展计划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要提前1~2个月对他们进行政治审查。重点考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审查其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 论意见。

三、择优确定发展对象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对于政治坚定、思想进步、学习优良,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经政治审查、听取党小组意见、培养联系人意见、班主任意见、班级内综合测评、团组织推优(综合测评的群众满意率达2/3以上,团组织推优人选顺序应为班级排名前40%),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再经公示、预审后,进入发展阶段。

(一)学习成绩基本要求

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已具备发展条件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 作如下要求:

1.大一年级学生,在高中阶段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半年以上,具有完备的入党积极分子组卷材料,现实表现良好。入学后又经过八个月以上考察,学习成绩或班级综合排名前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第二 学期末可以发展。

2.大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如担任现职学生干部的学生,班级综合排名掌握在前30%以内;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班级综合排 名掌握在前20%以内。

3.大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如担任现职学生干部的学生,班级综合排名掌握在前50%以内;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班级综合排 名掌握在前40%以内。

4.大四年级第一学期(总排第七学期),担任现职学生干部或担任两年以上学生干部的,班级综合排名掌握在前60%以内;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班级综合排名掌握在前50%以内;大四年级第二学期(总排第八学期),一般情况不发展,个别有突出事迹的优秀学生可以发展。专科学生比照本科学生1~3年级的要求掌握;参加校团委、学生会工作一年以上的学生干部,成绩突出者,可以由校团委直接向学生党支部 推荐。

(二)公示

发展预备党员前要进行公示。由学生党总支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前1~2周内安排,对拟讨论的发展对象按照专业班级、姓名、职务、班级综合排名、团组织推优情况以及受表彰等情况进行公示,听取 各方面意见。

(三)预审

根据发展计划确定的发展对象要逐一经学生党总支审核合格,上报学院 党委审核同意后,方可进入发展程序。

四、预备党员的接收

1.汇总相关材料。由入党介绍人全面汇总发展对象的相关材料,经党支部书记审核后,提交学生党总支书记或组织员审核,填写《发展党员 工作组卷材料审核表》上报学院党委。

2.填写入党志愿书。发展对象经学生党总支审核合格,上报学院党委同意后,填写《入党志愿书》,在入党介绍人的指导下,用钢笔填写。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

3.支委会审查。召开支委会,严格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经支委会集体讨论后认为发展对象合格并且手续完备的,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4.召开支部大会。主要程序包括: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党小组和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支委会报告对申请人审议的情况;与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入党条件进行讨论;申请人对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与会正式党员 举手表决,是否同意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通过支部大会决议。5.组织谈话。学院党委接到支部大会关于同意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后,在召开审批接收新党员会议前,指派组织员或学院党委委员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谈话中,主要了解被谈话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其对党需要说明的问题,帮助提高对党的认识,指出努力方向。谈话后,将谈话人的意见填入《入 党志愿书》,并向学院党委汇报谈话情况。

6.预备党员的审批

受学校党委委托,预备党员的审批,由学院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各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发展党员组卷、报卷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上报、接收相关手续,把待批准的预备党员组卷材料报学院党委。学院党委必 须在党支部上报半月内审批完毕。

7.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委批准的通知后,及时通知发展对象并在党员大 会上宣布。党支部应将新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小组或支部。

五、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1.入党宣誓。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时间,应在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后及时举行,一般由学生党总支组 织进行,也可在党的生日集中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2.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对预备党员开始进行教育和考察,党组织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介绍人帮助等方式,每季度要考察一次,进行写实记录和鉴定,发现缺点及时教育帮助。预备党员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季度要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和工 作一次。

3.本人提出转正申请。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前,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 书面申请,要求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请组织考核。

4.转正前党支部要听取入党介绍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在预备期间的考察情况和审阅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转正申请报告的基础上,依据 党员条件,提出转正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和表决。

5.预备党员转正前要进行公示。在召开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前1~2周安排,对拟讨论的转正人员按照专业班级、姓名、职务、入党时的班级综合排名、转正时的班级综合排名、预备期期间的考察情况以及受 表彰情况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6.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程序

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预备期间的思想、工作和履行党员义务情况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支委会介绍其预备期的表现和教育考察情况及 意见;党员讨论、表决;支委会作出决议;党支部书记讲话。7.预备党员转正的审批。受学校党委委托,预备党员转正由学院党委审批,学生党总支及各党支部要对预备党员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及时将预备党员转正材料(转正申请、个人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考察表及有关材料)报学院党委审批。

对于考察合格的预备党员,按期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对于考察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可延长预备期。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不能少于半年。延长预备期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做出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报学院党委批准,并报校党委组织部备案。延长预备期期满后,由党总支及所属党支部根据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自下而上地按照相关程序做出转为正式党员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并报学院党委审批,校党委组织部备案。对于仅由于学习成绩原因不能按期转正的学生,延期半年又符合条件的,比照按期转正办理;延期一年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党支部接到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转正的通知后,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六、发展党员组卷及档案管理

(一)组卷

1.入党申请书:组卷中的入党申请书应为申请人向党组织递交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从接受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开始,要特别注重对申请

入党人的帮助和考察。

2.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党支部每半年考察一次,要详实地记录被考

察人的现实表现。3.党校学员登记表:要适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并严格管理,党校结业时要组织严肃的结业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可作为培

养对象。

4.外调材料:由外调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提供外调对象的父母或供养本人成长的政治表现,属单亲家庭或其他特殊情况的要说明。

5.学习成绩单:用统一规定的表式填写。

6.团组织“推优”表:由共青团组织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青年,向所在党组织择优推荐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

7.发展党员综合测评表:由班级全体同学对发展对象进行思想政治表现和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情况的测评。8.培养联系人鉴定意见、班主任鉴定意见各一份。若培养联系人与班主任为同一人,鉴定材料可合并为一份,在材料上加以说明。9.个人自传:应较为系统地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思想成熟过

程。

10.思想汇报:每季度应向党组织上交一份思想汇报。

11.综合材料:个人简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情况;对党的认识及现实表现情况;政审等情况的结论性意见。

12.入党志愿书。13.转正申请书。14.预备党员考察表。15.预备党员考察期思想汇报。

(二)组卷管理 1.入党积极分子组卷管理。由各党支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通常由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负责。从接收入党申请书开始,随着培养教育的进程,逐步积累完善档案材料,并将名单上报学

院党委备案。

2.预备党员的组卷管理。预备党员的组卷材料由学生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学院党委、学生党总支要指导和督促各党支部继续做好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各种考察资料的积累完善工作。

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探究 篇3

关键词: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党建工作的加强与完善,学生党员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也暴露出高校党建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的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欠缺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对于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提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意义匪浅。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

1、部分学生党员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足

当前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重视发展学生党员的前期工作,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筛查尤为严格,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入党之前表现积极,而入党之后便觉得一劳永逸,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从而不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不能按时上交思想汇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自身的党员身份没有意识,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不健全,流于形式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建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而在大多数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中,往往更加注重在学生发展前的培训教育工作,把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作为党员培训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党员尤其是正式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迥异的现象。同时在学生入党后相关的后续教育培训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如思想汇报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等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组织生活质量下降,没有成效。

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中在学生党员中的后续教育培训多采取民主生活会和专题学习会两种形式,多数的支部理论学习的开展也多采用转达文件会议精神、讲座、视频等照本宣科的传统形式。党员后续教育的载体较为单一,学习内容单调,主要侧重时事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缺乏吸引力,而学生党员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导致了一些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出现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此外,党支部组织学习没有针对性,不能结合现今大学生党员的时代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员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4、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理论教育和实践相脱节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比较重视理论教育,实践环节相对缺失,导致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脱离,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的作用,没有给学生党员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和机会,理论教育流于表面,造成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缺乏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1、高校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重视不够

党员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最终质量,然而在不少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对于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将工作重点和大多数精力投入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方面,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而对发展后的党员教育问题重视不够,造成了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在同学中间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高校基层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工作实践来看,除了在学校组织部门设立专门的组织员之外,二级学院基本没有专设组织员,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辅导员兼任,而大量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也由多由学生辅导员以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来负责完成。而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多数辅导员在承担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承担了大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而负责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精力有限,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发展党员上,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而高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虽然是学生党员中的骨干,但其步入党组织实践较短,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从而致使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学生党员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和专业提点,严格考核考评机制,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然而在当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监督机制存在缺失,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大学生一旦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只要未违反校规校纪,没有处分或挂科,预备期一满基本都能按期转正,而没有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和延续性的考核,学生党员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而缺乏相应的激励、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无法使得学生党员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很难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对策

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和榜样力量,其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同学,因此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现实的意义。

1、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做好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利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联系人等资源逐步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务工作者要转变思维模式,重视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以学生为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引导学生个体发展,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思路;其次,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应当建立连贯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依据支部党员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党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常态化;再者,高校应当依托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平台——党校,不仅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更要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开展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最后,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堂教学和理论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健全高校党建工作队伍

素质过硬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完善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应当不断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力量,在按学生比例增设专职辅导员同时按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可以选择聘任部分政治理论素养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来丰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缓解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的压力;其次,不断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通过政治理论专题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采用座谈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以期增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最后,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以及高年级优秀党员中选配党性素养高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形成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健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保障机制。

3、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形式

高校党建工作要不断拓展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增强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党员自我学习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应当因材施教,学生党员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就应当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党员的需求,以实现学生党员的个体发展;再者,丰富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党性、理想信念的教育之中,引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同时与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相关,并结合专业特色,增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时效性;最后,搭建多平台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载体,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前新媒体的作用,利用QQ、微博、微信等即时、新颖的学习载体来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同时将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社会实践、红色1+1活动等载体相结合,使得学生党员通过服务社会来进一步加深党性认识,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党员后续教育落到实处。

4、严格学生党员评价考核制度

科学全面的考评机制是党员后续教育的必要措施之一,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和反馈机制才能切实有效的保障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质量。首先,应当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内外监督机制,定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内互相监督,同时鼓励同学群众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以期在普通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全面科学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民主评议的作用,應当不断健全学生党员考评细则,结合学生特点,以个体差异性发展为主,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全方面对其进行考核,同时从上级评议、党员互评和群众评议等上中下三级全方位对学生党员进考核评价;最后,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通过全方位的监督、考核,帮助学生党员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同时完善激励措施,树立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学生党员进行诫勉谈话,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

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面旗帜,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高校党建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将党员后续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蕾.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现代企业教育[J].2013.05(下).

[2]李颖.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教探索[J].2013.11.

[3]王怀芳.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路径探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3.10.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篇4

一、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形成原因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也逐渐增多, 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毕业制度的改革, 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随之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难点。流动党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未落实就业单位、延期毕业或暂缓就业、较长时间出国在外以及较长时间在校外从事科研或实习工作未办理组织关系转接而将组织关系留在学校。

二、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特点

高校流动党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员年纪轻、党龄短;流动数量大;流动频率高;流动时间长。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复杂多样化, 高校流动党员的数量和流动频率也随之增加, 而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基本还停留在听报告、读报纸、念文件的水平, 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单一、枯燥, 已缺乏实效性, 无法跟上时代需要, 由此造成了“名册党员”、“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的出现。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流动地域广, 一些毕业生流动党员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党员意识、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有所淡化, 在工作条件、经济利益、福利待遇等社会因素的驱动下, 常常跳槽, 使得跨单位、跨地区流动的频率较高。许多未就业的毕业生党员忙于找工作, 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越来越少, 甚至失去联系, 更谈不上对其管理教育。

三、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不健全, 流动党员活动无法开展

学生流动党员比较特殊, 不像企业下岗分流出来的党员和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地, 有一个固定的党组织, 他们的流动具有暂时性的特征, 而且目前全国已经实行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明确了各社区党组织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以及党员的临时管理办法。而社区党组织不愿意接受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 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 毕业生党员流出以后, 流入地社区党组织、高校党组织以及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各自的责任和相应的管理等都还不明确。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但部分高校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一些高校在人员、机构设置及经费保障上还没有落实到位, 想管但人员不足, 想指导教育、培训又没有经费, 致使一些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对学生流动党员的要求不明确, 有的学生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留在原学校, 但远离原籍居无定所, 由于学校对其没有明确要求, 因此他们不主动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情况, 也无法参加组织生活, 把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因此党员活动难以开展党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难以体现。

2、认识不到位, 学生流动党员无人管理

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加强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思想上存在误区, 导致了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思路、对策与办法因此在一些高校出现了学生流动党员无人问、无人管的局面。据调查统计, 我国约有33.3%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 即便在设有流动党员专管人员的学校中, 也有超过1/3的高校没有配套专项管理经费。有的人认为学生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小部分, 抓不抓都不要紧。有的人存在怕麻烦的思想, 认为这部分学生党员已经毕业, 虽然组织关系还留在学校但已经不是学校的人了, 教育和管理是接收单位的事, 是地方党组织的事情, 没必要去管;有的高校党组织认为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强, 分布广, 情况复杂, 怕管理不好。他们没有认识到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能否做好这一项工作关系到我党和学校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我党先进性能否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学生党员未来的发展。

3、管理难度大, 学生流动党员无法管理

由于高校毕业生党员分布广、流动快, 过去那种集中上课、统一培训、一起过组织生活的静态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群体, 因为党员教育管理在时间上、人员组织上都难以落实, 学生流动党员学习与了解党的新理论、方针政策的渠道也变得狭窄, 完全变成了纯粹的个人行为, 没有检查与监督, 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也。这些都加大了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同时个别组织观念淡薄的学生流动党员, 完全脱离党组织, 不按规定提出转正申请, 处理起来也有一定困难。特别是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的学生预备党员, 他们的工作情况、汇报思想以及他们的表现都难以掌握, 进一步培养和考察工作难以落实, 转正难以履行, 正常的组织程序也很难落实到位。因此在一些高校出现了学生流动党员无法管理的局面。

4、党员年纪轻、党龄短, 对党的知识学习得不够

一般党员发展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的学生群体中, 因此毕业生流动党员年纪轻、党龄短, 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不长, 对党的知识学习得不够, 甚至很匮乏。随着国内外各种文化意识和思潮的传播与交流, 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在悄然改变, 由于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党的理论教育时间有限, 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都不是很牢固, 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流动党员中研究生群体类型复杂, 管理教育也又一定的困难。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中心的数字, 截至2007年9月, 全国在读研究生已达到165.34万人。研究生党员既有直接从本科考入的, 也有参加过工作的, 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相对比较成熟,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 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忙于导师或者个人的课题研究, 没太多时间关心党支部的事务和参加组织生活, 这种惯性难于让他们在毕业后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

四、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大学生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一部分, 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 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性、先进性, 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探索加强对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1、摸清情况、建立联系, 建立毕业生党员行前培训制度

各高校要摸清情况, 建立了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档案, 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把每一个大学生流动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中。一方面对已毕业的学生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要摸清并记录保存, 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入党时间、是否转正、毕业时间、原所在班级、入党介绍人等。另一方面做好对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对已找到工作的学生党员, 让他们及时把党组织关系转移到就业单位的党支部;对没有找到工作或工作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学生党员, 进行毕业前的党性党规教育, 教育他们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 都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增强党性观念,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 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2、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第一, 对毕业生流动党员, 学校党组织要主动管理, 要及时通报每学期的组织生活内容, 主动与他们加强联系和沟通, 提出具体要求, 如:按时交纳党费, 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使大学生流动党员从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党性修养。第二, 要科学、合理地建立流动党组织, 真正做到哪里有大学生流动党员, 哪里就有党组织, 就有党组织的活动。对于学生流动党员, 要本着有利于党的建设, 有利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原则;对相对集中的单位, 大学生流动党员少的建立流动党小组, 流动党员中正式党员达三人以上的可以设立流动党支部, 对于相对集中的区、市, 党员多的可设立流动党总支。第三, 建立专门联系人, 实行流动党员管理目标责任制。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联系对子, 明确责任,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联系人负责向大学生流动党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 通报党代表选举、支部改选、党内评先等情况, 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以保障大学生流动党员应享受的权利。第四, 强化监督, 建全流动党员管理组织机构, 提供人、财保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使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全流动党员管理组织机构, 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使党的管理教育工作能有保障的开展。

3、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大学生流动党员肩负着实践党的基本路线、完成党的基本任务的重大责任, 加强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些大学生党员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 他们在市场经济的社会, 见识广, 思想活跃, 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和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 讲求利益, 实现自身价值是他们的渴求。因此, 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之中。根据他们社会阅历短、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功底不深、理念信仰不牢固等特点, 要着重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掌握其精神实质, 用来指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网络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互联网正以其便捷的信息传输、开放的网络氛围和强大的媒体功能成为高校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和学习离不开的重要媒介。学校和学院在党员毕业前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QQ群, 进行网络化管理。这种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方式将使暂缓毕业的流动党员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认为, 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因此必须创新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使学生流动党员能够继续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 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薛泉祥.关于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喻怀礼, 杨海明.加强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10 (5) .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细则 篇5

为了对全院学生进行入党培养和教育,帮助有意入党的先进分子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了解入党程序,端正入党动机,并规范学院的学生入党工作。学院党支部依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与历年来党建工作经验,制定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细则》。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1.入党启蒙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吸引他们积极靠近和要求加入党组织。

党支部会根据全院各班的具体情况,指派党员作为各班的带班党员,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进行党内知识学习,入党程序介绍,收集学生思想汇报,对积极分子进行个别思想教育及指导等。2.接受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学生必须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一般由所在党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交由带班党员进行受理,也可直接递交于学院党支部负责人处。

3.组织党课学习

每年,学院党支部会定期举办党课学习班,学员必须是有向党组织靠拢意愿的,在思想政治和学习生活中能起标兵作用的,在学生中有良好群众基础的青年学生。

党课学习班学员的确立主要由班级进行推优产生,推优规定如下:

1. 被推对象必须是已向学院党支部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青团员,反对在推优活动前夕临时递交申请书。

2. 班级对此要专门召开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班会,会议由各班团支部书记主持,并作会议记录,带班党员可列席会议。

3. 被推对象要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投票产生,得票数占班级人数三分之二以上者才可成为被推对象,人数一般控制在一至二名,必须当场唱票并公布结果。

4. 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带班党员与班级辅导员可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直接向党课学习班各推荐一至二名学员。

5. 要求各班团支部书记在班级推优结束后及时将名单各上报给学院团总支,并征求辅导员及带班党员同意后,团总支才可将此名单上报学院党支部进行学员名单登记。6. 反对在推优活动中出现舞弊现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一经查处,当事人及所在班级将给予严厉处分。广大同学也要对自身利益、班级建设、学院发展负责,严肃认真参与活动,并进行监督。

7. 班级内任何同学、干部,各班辅导员,各班带班党员均无权擅自对班级推优结果进行任何改动,如有异议,必须由辅导员或带班党员报请学院支部进行讨论核定。

在党课学习班的学习过程中,学院党员将分散在各个学习小组中作为跟组党员,监督学员的学习活动,参与话题讨论。学员不但要求自主完成培训教材的学习,支部还会邀请学校党内知识教育的专家对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观看马克思主义教育片和优秀共产党员记录片,对党内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专门分组讨论,并且要根据学习内容,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及思想汇报。完成所有课时后,学院支部将组织党的理论知识考试,并根据各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相应成绩,合格者予以颁发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将进行表扬并在证书上注明,成绩不合格者不予颁发结业证书。3.积极分子的确立

学院内入党积极分子基本上是从党课培训班顺利结业的学员,特别是优秀学员中确立产生。学院党支部将针对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结合考试成绩,并综合各方面必要的因素,按照一定比例,讨论出入党积极分子分子名单,并进行全院范围的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一周),征求群众意见。如对公示结果存在意见,可找带班党员,或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意见反馈,学院党支部将及时予以处理。公示及征求意见结束后,支部将正式确立名单,并进行建档备案。4. 积极分子的组织生活

1.在被正式确立以后,各积极分子应主动以一名共产主义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积极承担班级工作,协助带班党员及团支部书记做好同学思想工作。

2.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按期(一般要求为三个月)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和《理论学习心得》,并经常主动找学院党支部负责人汇报思想动态。

3. 反对积极分子一味单独进行活动、学习。积极分子们应在被确立后一个周内组建一个或若干个“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及组织、学习、宣传等委员。

4.学习小组应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为三至四周),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重要文件的讨论,并做会议记录。

5.学习小组可列席学院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议,可与学院党员一同进行活动。

6.学习小组应在一个学期内至少组织三次义务劳动。

7. 学习小组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学院支部及团总支部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将其作为日后确定入党对象的重要标准,个人及所在班级也会得到相应测评加分。

8.学习小组作为学院党支部的外围组织,必须接受支部的领导,应认真完成支部交给的任务与工作。

5.积极分子的考察与鉴定

1. 学院党支部会定期分析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情况,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在肯定其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对积极分子的缺点和不足应及时指出进行帮助指导。

2. 学院党支部会对入党积极分子作经常性的考察,每半年至少作一次写实性考察鉴定。

3.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至少半年召开一次总结性会议,要求积极分子互相评议,对各个积极分子一个时期以来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完成总结报告上交学院党支部。4. 积极分子所在班级,应半年召开一次积极分子鉴定会,班内同学应主要针对积极分子的不足,提出意见,并给出总体评价,递交于学院党支部。

5. 学院内任何群众,都可对积极分子表达意见和提出建议,对其错误言行、思想动态,向学院党支部进行检举揭发,支部将会派专人进行调查核实,并严肃处理,情况恶劣者,将取消其积极分子称号。

6. 学习小组成立一定时期后(通常为一至二年),学院党支部将综合各方面因素,在学习小组中确定重点积极分子,作为日后入党的重点发展对象。其他积极分子应继续进行组织学习活动,争取尽快成为重点对象。

7. 学院党支部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可将学习成绩优异,政治思想已经成熟,工作能力扎实稳健,群众基础牢固、广泛,入党呼声较高的学习小组成员确立为重点积极分子。

二、制定发展党员计划阶段

1.入党积极分子人被确定为重点积极分子后,学院党支部将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培养人,负责 教育、培养和考察重点入党积极分子。

2.学院党支部将在听取团组织、培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并综合重点入党积极分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召开支部大会,在重点入党积极分子中确定出当年拟发展对象。3.党支部在综合、调整发展计划时,会搞好审查、考核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1.征求并审查群众的意见及有关材料,学院党支部会派专人对拟发展对象所在班级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群众对拟发展对象的意见与看法,及时收集并向上反馈信息。

2.派人进一步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学院将对拟发展对象的家庭背景、政治面貌、历来表现、功过记录等进行调查与核实。

3.待以上程序结束后,学院支部将制定出当年发展计划,并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

三、履行入党手续阶段

1.审查发展对象

1.学院党支部会将近期发展对象名单及有关材料报党总支审查后报组织部审查,材料应包括:入党申请书及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自传、政审材料、参加党课学习班的证明、支部综合材料、共青团员材料及团组织(班级)“推优”材料。

2.对拟发展对象进行院、校两级同时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如对发展对象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找党支部负责人,进行书面或当面的意见反馈。

3.对材料完备、公示没有问题的发展对象,发给《入党志愿书》。

2.确定介绍人

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一般情况下,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学院党支部指定。

3.填写《入党志愿书》

1.学院党支部负责人将对发展对象进行忠诚老实教育,并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好《入党志愿书》。2.申请人要按有关要求认真、严肃地填写有关栏目,做到内容真实,字迹清楚。

3.入党介绍人要写清申请人的主要优缺点,表明自己对吸收被介绍人入党的态度及是否愿意介绍入党的意见。

4.审查《入党志愿书》填写情况

学院党支部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审查并确定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事宜。学院党支部会指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指导其做好在支部大会上发言的准备。

5.召开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党员大会

程序:会议主持人报告出席党员数;入党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介绍人介绍培养、考察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学院支部支委会报告审查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党员讨论、表决,并做出决议;申请人表态;支部书记总结。

6.填写支部大会决议

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根据会议纪录整理出会议决议并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志愿书内容要求:

1.简要说明入党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支部大会对入党申请人的意见;

3.表决情况(包括应到会和实到会的党员数;其中有表决权的党员数,表决时同意不同意和弃权的党员数)及日期; 4.支部书记签名盖章。7.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党支部及时向上报审批对象的材料,材料应包括:入党申请书及思想汇报、自传、政审材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参加党课学习班的证明、《入党志愿书》、共青团员身份证明,包括团组织(班级)“推优”材料。8.考察谈话

组织员或党总支指派专人与被发展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在《入党志愿书》上如实填写谈话情况和能否入党的意见。9.审批预备党员

1.学院党支部将召开支部大会,集体讨论并表决,对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将在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会超过六个月。2.审议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是否完备; 3.表决结果以超过应到会党员的半数为有效;

4.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 5.党总支书记签名、盖章;

6.党总支将材料上报党委组织部备案。

7.备案后,党总支负责保管有关材料。以备预备党员转正及毕业生转档时调用。

10.向报批支部通知审批结果

党委组织部审批后,学院党总支会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党支部。

11.通知本人

党支部接到通知后,支部负责人要及时找预备党员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入党时间,预备期起止时间,预备期的作用及要求;

2.介绍党的生活制度、交纳党费以及党支部和党小组近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计划;

3.指出其入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谈话后,向党支部党员大会宣布党委通知,对未被批准的要说明理由,做好思想工作。

12.组织预备党员宣誓

1.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党总支或党支部组织进行。程序如下:奏《国际歌》;致开会词;宣誓;新党员代表讲话;自由发言;党组织负责人讲话。

2.未宣誓的预备党员,一般不应办理转正手续。

四、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

1.继续培养教育和考察

1.预备党员应继续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2.学院支部会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让其接受锻炼与成长;

3.学院支部会注意倾听党内外群众意见,随时了解预备群众对预备党员的意见; 4.预备党员必须每季度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

5.由支部指派两名考察人对其进行预备期考察,每季度考察讲评一次,并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2.到期提出转正申请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其内容一般应包括:自己何时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何时预备期满的情况,自己在预备期间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和主要优缺点;要求转正的意愿和今后努力方向。

3.预备党员转正前进行考察

1.听取入党介绍人的意见;

2.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3.了解预备期期间的考察讲评情况;

4.审阅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申请转正报告。

4.支委会提出转正意见

支委会对有关材料和情况进行审查,依据党员条件,提出能否转正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和表决。

5.召开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党员大会

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其转正问题。

2.会议程序: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党员数;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预备期间的思想工作和履行党员义务情况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支委会介绍其预备期的表现,教育考察情况及意见;讨论、表决、作出决议。对具备党员条件的,应按期转为正式党员;不完全具备条件的,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延长预备期不会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3.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

6.填写支部大会决议

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出会议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

1.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

2.对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写明延长的原因、期限和取消的理由。

7.将转正材料报党总支审批

支部上报材料:《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材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党内外群众意见材料。

8.审批预备党员转正

1.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将在三个月内讨论审批;

2.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听取支部的汇报,审查支部上报的材料并做出决议;

3.在《入党志愿书》上签署审批意见,批准转正的要注明党龄起始时间;延长预备期的要注明延长期限。

4.将有关材料报组织部备案

9.向报批支部通知审批结果

组织部备案后党总支要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党支部。

10.通知本人

1.支部负责人要及时同新党员谈话,通知审批结果及党龄起始时间; 2.对延长预备期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将做好思想工作; 3.向支部全体党员宣布党委通知。

11.归档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析 篇6

关键字: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发展

D267.6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后,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5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05]11号),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学校党的活动的主体,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工作,对于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意义

1.高职生群体是壮大我党队伍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是2263所,其中高职院校有1036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45.7%,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及时的把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对于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员活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2.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用党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占领学生的思想,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在高职院校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坚定党的理想和信念。近几年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高职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政治追求,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

3.此外,与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无论从标准还是要求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来弥补不足,缩短差距。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

1.积极而慎重。要坚持和完善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标准,既要严格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又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把党员标准和条件操作化、具体化。一方面,要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积极吸收高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参加党校学习班的培训,对学习上表现优秀、思想上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质与量的关系,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要综合考察,保证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要控制好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和学生党员发展的规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把质量关。要慎重而全面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群众基础等,而且还要考察他们的政治素质、理论基础、入党动机、理想信念等。

2.坚持培养教育。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是保证高职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的前提。当前社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刺学生的眼球,一些不良信息和消极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是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通过党的培养和教育,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改善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同时,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人。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使他们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目标、根本任务和奋斗纲领,以及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与作风建设等基本知识,明确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力,以及入党程序,为他们能够早日加入党组织提前做好准备。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开展党的培养教育,要把握好质与量、普遍教育和重点培养的关系,要把培养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为其营造积极、和谐、进步的学习环境。帮助其正确处理好党校学习和专业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党校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学习的成效。合理分配好学习时间,使党校学习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加强制度和规范。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党员教育的主动性。党务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做师生的贴心朋友。把党务工作作为硬任务去完成,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让师生切实体会到思想先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做法

组织发展工作要从着眼于党员队伍的长远建设,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积极探索,加大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力度,发展党员既坚持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又尊重个人特点,不求全责备。对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要制定專门的培养教育计划,选派得力的培养人,重点做好培养提高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检查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

1.要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发展党员,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发展对象,一定要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要注意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思想政治素质和一贯表现,特别是在关键时期的表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看发展对象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真正把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正确处理好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既积极主动,又坚持标准,不降格以求。

2.要健全和落实工作制度。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全面建立与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进一步严格预审制度,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落实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票决制,提高民主化程度。

3.要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程序进行,认真履行入党手续,重点把好条件审查关、培训关、政审关、考察关、审批关。各支部要认真履行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手续,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办法,增强考察结论的可信度和发展工作的透明度。学校坚持做好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把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入党动机的端正与否作为考核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根本依据,加大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纯、党性强、作风好、素质优的党员队伍。

4.要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要把党员发展规划的实施、检查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并明确党支部书记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培养联系人”具体进行实施,通过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学校组织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对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把党员发展工作作为考核基层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队伍年龄偏低、可塑性强的整体状况,适度提高中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入党,努力做到从二年级起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四年级适度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规模适度、作用明显的学生党员队伍。同时注重对预就业学生的培养考察,定期与预就业单位联系,了解情况,保证发展质量。

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 篇7

一、标杆管理理论简述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企业著名的三大企业管理方法。“标杆管理理论”是通过在组织内外选择最佳实践方式作为标杆, 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判断, 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学习、改造和引用这种实践方式, 从而使组织功能得到最大优化的管理理论。标杆管理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比较示范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系统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1]。

二、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内涵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与我们通常说的向学生党员模范、榜样学习虽然同具示范性, 但是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 一)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实践的主动性

标杆管理是一种有目标、动态改进、创新完善的学习过程, 学生党建实施标杆管理, 能够带动学生党员从被动的、相对封闭的适应性学习向主动的、相对开放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和方式转变。向标杆学习, 不是简单的模仿, 更不是一味的抄袭和复制, 而是主动与标杆对象进行比较, 学习借鉴标杆对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再结合自身实际对标杆对象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和完善, 以适应自身的发展要求。

( 二)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管理的实效性

标杆管理以党员中优秀的典型同学作为标杆对象, 不再是过去那种“高大全”的大众榜样, 所以也就不必囫囵吞枣地全面照搬, 而是可以结合自身面临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某方面, 其学习和借鉴是具体的和可实现的。排除大学生党员的智力因素差异, 优秀的党员从行为习惯是可行具体描述的, 其他党员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活动, 迅速掌握其最有效和最成功的模式与方法, 因而具有较大的实效性。

( 三)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过程的持续性

对标杆管理策略落实不仅是一个需要持续长久的渐进过程, 而且是一个长期努力的实践过程。每个党员都可以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标杆对象上学习不同的经验和方法, 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 每一次都可能会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而且, 由于有了量化过程, 过去向榜样学习无止境的状态也相应改变了, 能够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途径, 制定出自己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三、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基本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过程包括前期准备, 寻标、立标, 宣标, 学标, 对标、明标, 执行、反馈、完善等。其基本路径如下:

( 一) 前期工作准备和数据分析

前期准备包括工作实施计划和前期数据收集整理。制定工作计划前需要对本单位范围的学生党员整体情况进行客观的研判,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 找出的党员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运用在整个标杆管理过程中是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因为在标杆管理中只有通过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的标杆, 而标杆的寻找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自身实践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标杆指标等内容[2]。

( 二) 寻找标杆和树立标杆

有了前期的数据分析和准备工作, 结合实际确立标杆是最重要的一步。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资料分析等方法, 分析梳理, 发掘、提炼优秀学生党员和的特色、亮点、成功实践, 形成标杆库。可以对标杆对象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分为综合性标杆和典型性标杆, 综合性标杆就是那些在各方面素质均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 而典型性标杆可以是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党员, 例如学习型、励志型、科技型、创业型和就业型等标杆, 典型性越多, 标杆库越多, 实践性越强。标杆的寻找过程也是全面梳理学生党员学习工作成效的过程。

( 三) 宣传标杆党员

通过细化标准, 认真评定, 找出真正优秀党员榜样, 然后就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成功是可以被借鉴学习的。因此, 在确立了标杆管理的典范和样本后, 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保证它的影响力的扩大, 我们需要的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感染效应。快捷、高效地扩大标杆党员的影响力的方式便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地做好标杆党员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可以以各种方式展开、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最终目的是实现标杆党员的良好辐射作用和感染带动效应。

( 四) 审视自己, 对标、明标

学生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 首先找对适合自身的标杆党员。但对标的关键不仅是要找对适合自身的标杆, 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长并达到标杆党员的要求, 其关键点就是找到达标的路径和措施。学院党委或总支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 督促每个学生党员首先分析自己的现状, 理清自己的需求和发展需要, 结合自身实际挑选适合自己的标杆党员对象, 认真学习标杆党员的实践路径, 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找到主观的原因, 然后根据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

( 五) 标杆管理的执行、反馈和完善

标杆管理想要行之有效, 必须有严格的执行, 关键点是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反馈和调整机制, 对主体的对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3]。党组织应该广泛动员全体学生党员和参与标杆管理的老师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计划和内容。对于标杆管理中设定的具体时间节点, 要求每个时间节点规定完成的内容必须有监督和检测。当然, 由于标杆管理仍有一定的弹性, 对于具体要求并非那么严苛, 这需要及时反馈, 进行评估和调整。在执行和运作的过程中, 反复地对比各种指标执行前后的变化和发展走向, 对一些无法朝着我们目标走的指标和内容及时进行更改,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各项内容, 最终达到我们期待的目标。

四、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 由于考虑到党员发展的时间因素和标杆管理的周期因素,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从大一大二低年级开始有计划和选择的实施。另外, 也可以把发展党员的时间提前一年, 即大学二年级就可发展党员, 以后发展重心向低年级转移, 把大学生中先进分子尽快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 二) 对于标杆的树立, 考虑到大学生的本职是学好专业知识, 高校学风建设永远是主旋律, 因此专业学习优秀, 智育成绩优良, 群众信服度高的学生应该是首选对象。另外, 对于学科竞赛成绩显著、专业技能特别突出的党员也是优秀标杆的选择。引导低年级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学习型、励志型标杆学习, 高年级的党员向科技型、创业型和就业型赶超。

( 三) 标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模仿与创新过程, 如果片面理解标杆管理而远离创新, 不但与标杆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4]。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过程中, 既要创新选标定标方法, 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党员通过创新实践, 不断赶超标杆党员, 形成一批批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生党员标杆群体, 带领周围同学们奋发向上,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术.标杆管理:地方政府绩效改进的有效途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6-08-25.

[2]郑小卿.高校学生党团员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从标杆管理的引入说起[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03.

[3]张振伟.高校学生工作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04.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研究 篇8

1.1 高校学生党员现状及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党员基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优秀,总体上是经过严格理论学习、党性锻炼而培养起来的、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代表。当前,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已经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该《意见》同时指出,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从数量规模上而言,已经存在着相当大的优势,但就学生党员的质量而言,确实还存在着有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政治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培养的方式方法是否比较单一、党员发展的标准是否公平公开、党员教育的渠道是否多样、党员活动的实效是否能体现、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针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服务方式方法是否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党员在同伴中示范作用的发挥,还会从整体上影响整个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与影响力。(1)因此,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党员的高质量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1.2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高校的二级管理模式是指在高校与二级学院之间进行权责的重新分配,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的是变以职能部门为主体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从整体上而言,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对于这一在各大高校广为采用的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鉴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学者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如果能将二级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当中,将有利于实现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因材施教式的培养及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跟踪管理教育。

2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的理论基础(2)及其实践分析

2.1 系统层次性原理

系统层次性原理是系统进行运作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理论要点在于认为系统由一定的要素所组成,低一级的要素形成子系统,许多子系统形成系统,而系统本身又与其他平级的系统共同构成高一级系统。系统运行是否有效及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层次分明,各司其职。具体到一个高校而言,当大学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如何进行结构重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各级部门的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则非常重要,当前许多高校所提出的目标导向,也即在确定学校总体办学方针的前提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

2.2 集权与分权理论

集权与分权是组织管理权限的一种分配方式,集权是把组织管理的权限较多集中在管理上层,对下级控制较多。分权是把组织管理权限适当分散给组织中下级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说二者既是矛盾的对立,又是矛盾的统一。

2.3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注重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而不是压制性的管理,同时,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体现效益。基于此种理论,对于高校而言,其第一要务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组织成员都认同的目标与方向,在学校总体办学方针的实现过程当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学校主要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仍然为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对二级学院的充分授权。

3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通过对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理论的分析及当前高校在校院二级管理的实践当中可以看出,二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多,鉴于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及学生党员的后续跟踪培养方面已经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二级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当中,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强调学校党委与学院党委的分工与合作,其具体的构建则应当从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科学的外部监督机制及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的构建三个方面入手。

3.1 制定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内部运行机制

首先,根据二级管理的相关理论,学校党委总体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学校党委、学校组织部将学生党员发展中的目标予以量化,制定二级目标管理责任书,涵盖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要工作,既明确了二级学院党委工作的指导方向,也明确了学校检查、考核各二级学院党委工作的依据,使学校党委及学校组织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落实和监督上来。

其次,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管理工作上,学院党委要细化目标,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过程管理。第一,要做到基础工作扎实,切实把握每一位学生对党的认识情况及思想动态,从每一位学生进入高校以来建立一份教育培养档案,将其在入党前的所有考核材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其整体思想状况进行集中评估,一般而言,学生入党前的考核材料应当包括入党申请书、在初级党校中对党的基本认识、在中级党校中开展党性实践锻炼的心得体会、在高级党校中进行高阶段的理论学习的思想总结及学生自愿主动上交的思想汇报等等。第二,线上线下教育齐抓共管,课堂教育的集中性优势是很明显的,但网络化教育更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到每一位学生当中,且网络化课堂的方式也顺应发展形势,更能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欢迎;第三,创新党员培育载体。新时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更应当注重寓教于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更多地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党性锻炼活动当中,因此,充分运用高校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活动,能得到活动双方的欢迎。

3.2 建立科学的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外部监督考核机制

科学的外部监督考核机制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的重要保障。具体到高校而言,首先,建立严格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学校党委及组织部根据量化的二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重点根据学校党委的总体目标,检查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与数量,可采取调查问卷、随机抽查、随机访谈等形式检查工作情况,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二级学院,要采取责任追究机制,与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绩效挂钩。其次,不断完善二级学院党务公开制度,促进党务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

3.3 构建学生党员发展二级管理的高素质队伍

任何一项制度的运行离不开具体工作人员的落实,为了确保学生党员发展的二级管理,一支具有强战斗力和高凝聚力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基本保障。在高校学院的学生党员发展的二级管理制度当中,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学生辅导员以及各学生支部的支委身上,因此,首先,需要培养一支凝聚力强、政治素养高、特别是人员充足的专职学生辅导员党建工作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进入高校以后最为熟悉的人,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全方位的把握,所以,其是学生入党启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党员的后续培养与教育的最佳主体。因此,首先需要有足够的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这是从人员上开展高校学生党员二级管理模式的基本保证,同时针对学生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于繁杂的特点,招聘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具体辅助专职辅导员的党建工作;其次是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设立党建学生社团,下可设发展转正部门、挂职培训部门、组织生活部门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支部书记及支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功能,把辅导员的精力从设立学生党建教育档案、整理学生党建材料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辅导员能抽出更多的精力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党员的思想与动态。学院党委要加强对学生党员自我管理团队的培训与指导,可开展相关培训,进行团体辅导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党建工作内容,同时提供给他们平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此外,应当积极发挥教师党员的作用,把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让这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可聘请政治素质高且身体素质好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到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当中来,邀请他们做好关工委的工作,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的引导,从而打造良好的学生党员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3)

参考文献

[1]任兵.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J].学习月刊,2006(22).

[2]崔海英,栗蕊蕊,王淑仙.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7).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究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

0 引言

2013年7月2日,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中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中同时强调了高校必须“严格坚持标准, 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独立学院也逐渐成为了我国高校中的一支重要队伍, 其同样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也是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 而发展党员工作, 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只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才能及时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血液, 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只有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 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更好地培养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而由于独立学院及其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其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发展党员工作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独立学院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结合自身特点, 寻求合理可行的途径, 切实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1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部分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

由于独立学院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 学费相对较高, 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 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 他们容易被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 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因此, 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入党程序过于复杂, 需要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太麻烦, 入了党会被予以更高的要求, 所受的约束会增加, 从而对入党热情不高。当然, 究其深层次原因, 在于这部分学生思想觉悟不高, 理想信念、政治理念淡薄。同时, 也存在部分学生受社会一些负面事件以及身边个别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的影响, 又没能辩证地看待问题, 导致没能看到党的先进性, 对党的信心不足, 从而对入党积极性不高。另外, 部分学生党支部对有的递交了入党申请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培养, 影响了该部分学生入党的积极性。

1.2 难以确保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纯正性

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 但不可否认, 存在着一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独立学院的招生为本科B线录取, 因此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 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而造成基础差的原因, 大部分是由于学习自觉性差, 自律性不高。这些学生在高中时有老师、家长“逼着”尚且如此, 上了大学则更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相对公办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会比较差一些, 这也导致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 就业压力较大。因此, 在独立学院存在部分学生是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 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而申请入党。同时, 也存在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希望或要求, 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有面子”……复杂的入党动机给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稍有考察不慎, 则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1.3 对党员发展对象的考察欠科学

在对党员发展对象的考察方面上, 独立学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要考虑学习和工作业绩, 对发展对象的政治理论水平重视不够, 导致党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较低。二是过分强调群众基础和人际关系, 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时, 大部分团支部是通过投票的形式直接确定人选, 在发展预备党员时, 也过分重视其群众评议, 这就导致想争取入党的学生过分追求“良好的人缘”, 为了和周围的同学能“打成一片”, 学生们甚至牺牲自己的原则, 不能在抵制歪风邪气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4 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不够力度

许多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 党组织给其指定了入党培养人。但是, 入党培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是极其有限的, 甚至出现在一年中都没有找过入党积极分子谈话。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党组织没有严格要求入党培养人, 并对其进行考核, 另一方面是因为正式党员们对这方面的意识不高, 而且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 即当学生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时, 其入党培养人对其的培养不多, 当其成为正式党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时, 对于用心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识和热情也不高。而在学生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内, 党组织缺乏对其的继续培养, 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力度不足, 部分原因在于独立学院党务工作者无法尽全力做好党建工作。独立学院从事党务工作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的, 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兼任,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独立性较差, 辅导员的工作更为繁琐, 导致其在党建工作上稍显力不从心, 分身乏术, 没能将党建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1.5 学生预备党员转正“门槛低”

当学生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 独立学院党组织往往对其的考核和培养有所放松。到预备期满时, 往往如果没有犯什么大错则顺利如期转正。这就导致学生一旦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没能严格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而由这些预备党员转正而来的正式党员, 其优秀程度、服务意识等则有待商榷。不可否认, 这也进而影响到了整个党员队伍的质量。

1.6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学生党员应该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然而, 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组织纪律性稍微淡薄, 部分学生党员在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后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原形毕露”, 未能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有不少学生党员自身表现不错, 但却未能带领、帮助周围同学做得更好。由于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又导致部分学生对党员的认识有所偏差, 降低了其入党积极性。

2 加强独立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对策探究

2.1 点面结合, 吸收优秀人才到党组织中

2.1.1 坚持“党建带团建”, 将党员培养发展与团员教育相结合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应狭隘地停留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教育管理上, 而应面向全校学生。针对独立学院存在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现象, 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更应将面扩大至学校大部分学生, 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教育培养时, 加强对广大学生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和优良传统教育。实现党团共建, 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要党团各项工作思路统一、密切合作, 从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这其中的导向和龙头作用。实现党团共建, 扩大了党组织在学生中影响的同时, 更是令党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更加充分发挥了作用。

2.1.2 创新党建教育, 调动学生入党积极性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因此独立学院在开展党建教育时应重视该特点, 针对其特点开展一些更多的学生可参与到其中的、更多体现其自我意识的、能让其充分得到充分表现的活动, 而不是单纯的说教, 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及对党的认识, 从而积极投身到党组织中。

2.2 建立全面、科学的考察、考核机制

2.2.1 加深对申请入党学生了解, 多方面洞察其入党动机

自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后, 党组织应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解和培养, 这需要大量的人员。为了解决独立学院党务工作者不足问题, 可以从各党支部中挑选优秀党员从事该项工作, 给党员指定一定数量的申请入党的学生, 作为联系人, 其需对自己所负责的同学进行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和培养。由于高年级党支部党员多于低年级党支部党员, 因此, 这项工作可跨年级进行。在对申请入党学生的了解和培养中, 侧重于对其综合素质和入党动机的了解、培养和引导。当然, 在此之前, 必须对执行该工作的党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重视度, 指导其如何有效地完成工作, 并为其制定相关的规则及记录表等。

2.2.2 多形式、多方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时, 对其的考察除了要求学习、工作表现及群众基础外, 还要加强对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他技能特长等的考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 不能以团支部成员投票结果作为唯一确定标准, 还应对可能被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本人进行深入谈话了解、查阅其各项资料, 单独约谈支部内部群众、团员了解其各项情况、深入其学习、工作、生活中观察其表现等途径考察。发展预备党员时也通过以上途径进行。预备党员转正时, 应提高原来考察、考核标准, 如果预备党员没有在预备期内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即使其没有犯错、各项指标合格也不能如期转正。

2.3 加强培养教育, 确保党员高质量

2.3.1 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 独立学院党组织都有给入党积极分子指定入党培养人, 这种通过入党培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可行的, 只是很多时候入党培养人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应该首先对入党培养人进行培训和教育, 让其充分重视该项工作, 并可以让培养人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 探讨出各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同时, 为了确保落实到位, 可采取对入党培养人的相关工作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除了采用入党培养人培养的方式外, 独立学院各级党组织还应从组织层面上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方面可通过让积极分子适当参加部分党支部活动, 另一方面可专门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

2.3.2 重视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培养方案

应当明确的是, 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必要的, 不容忽视的。独立学院各级党组织可通过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 对预备党员进行相关党的理论知识的加深教育。同时, 定期组织预备党员针对时事进行讨论, 并形成各自独有的、正确的、系统观点;针对特定时期的重大会议, 可以通过组织论坛、演讲等方式加强对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另外, 可组织预备党员进行各类服务实践活动, 让预备党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 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其党建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 做好该项工作对于学校党建工作及党员队伍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然而, 这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党务工作者们付出辛勤努力去探索、研究和实践, 并将该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同时, 我们还应注意的是, 我们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合格党员的标准并吸收进党组织后, 还应继续加强对其的教育管理, 让其能永葆党员先进性。这是不容忽视的党员发展工作的后续工作, 也是党建工作及党员队伍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充分重视各项党建工作, 不断地总结经验, 探究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做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7月2日.

[2]徐海捷.独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8, 12 (22) :4.

[3]石少伟, 张青文.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2 (1) :1.

[4]袁正希, 杨恩华, 张泽宝.略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10) :4.

[5]赵承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7 (34) .

[6]孙伟勤.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9 (31) :9.

[7]李应东, 杨鹏瑜, 吴江生.民办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及研究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2, 1.

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建设探析 篇10

1.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分

离, 学生组合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院系学生逐步转变为宿舍学生, 以院系、班级划分为主的传统教育管理格局, 逐步转变为以楼宇划分为主的新型教育管理格局。这样院系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直接深入到宿舍, 造成“院系想管不好管、宿管办想管管不了”的困境。在宿舍区设立学生党员工作站, 便可弥补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2.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 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多,

加上周边“小社会, 全服务”的环境, 宿舍内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 给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3. 学生党员在宿舍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缺乏组织监督和管理。

宿舍区内由于没有党的组织, 学生党员在宿舍区内处于一种无人监督的管理状态。

二、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职责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主要具有以下四项职责:

1. 管理党员。

学生党员工作站作为一个准党组织机构其首要职责就是对宿舍区的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 以扭转学生党员在同学中评价较低的状况。

2. 服务同学。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具体到学生党员工作站, 其根本职责就是全心全意服务同学, 各项工作都应以服务同学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 引导同学。

学生党员工作站通过树立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以及促使党员同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引导非党员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营造出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

4. 纽带作用。

学生党员工作站通过密切联系学生, 对平时表现优秀、符合党员标准的学生应向党组织推荐入党, 对于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或宿舍出现的某些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反映。

三、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的体制探析

1. 学生党员工作站与有关党委、学生党支部的关系。

学生党员工作站是学院 (校) 党委在学生宿舍区设立的一个办事机构, 受该党委领导并对该党委负责, 而学生党员工作站与学生党支部没有隶属, 它们之间在工作上相互配合, 在职责上相互补充。

2. 学生党员工作站机构设置。

学生党员工作站由站长、副站长、纪检部、思想教育部、自我管理部、信息咨询部组成, 其具体职能分工如下: (1) 站长、副站长。站长全面负责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 定期召开学生党员工作站会议, 传达学院 (校) 党委及上级部门的精神并向院党委汇报工作, 负责与其他组织 (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等) 间的协调沟通。副站长协助站长开展工作。 (2) 纪检部。负责对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人员是否违反工作纪律以及对其他学生党员是否违反党纪进行监督和检察。 (3) 思想教育部。负责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及研讨活动。 (4) 自我管理部。负责公寓楼学生生活事务方面问题的搜集工作, 向学校后勤服务集团反馈;引荐、组织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及时约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动态反馈公寓楼内同学的心理状况。 (5) 信息咨询部。负责向同学们提供相关信息, 如学科竞赛、校院科技、文艺文化节宣传、寒暑假车票导购、平时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搜集以及诸如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等信息。

四、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若干制度探讨

1. 党员联系宿舍制度。

每名党员都要联系宿舍, 每个宿舍都要有党员联系, 以党员为主导力量, 做创建党员责任寝室的“发动机”和“宣传员”。

2. 党员明示和挂牌制度。

开展党员形象工程, 在党员责任寝室挂党员明示牌, 这一制度也将方便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和党员的联系, 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3. 党员工作站考评制度。

经党员工作站考评, 对于表现优秀的党员同学应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对于表现较差, 可能违反有关纪律甚至违反法律的同学应及时报告学校有关部门。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高速发展, 在高校学生宿舍设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已成为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尽管一些高校在实践中对学生党员工作站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 但是许多问题仍存在着尚待明确之处。文章首先探讨设立大学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必要性, 然后对其职责、体制以及若干制度进行分析, 从而全面地探究出大学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建设径路。

关键词:高校,党建,党员工作站

参考文献

[1]许益锋.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高校党建, 2007, (6) .

[2]石月松.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2) .

[3]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6

引言

高校是人才的成长摇篮,更是培养党员的集散基地[1]。因此,党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生党员队伍力量的强弱,更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对党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是传播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见卓识。然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高校青年学生党员造成冲击和影响。同时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在价值观和世界观日趋多元的形势下,加大力度开展并且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基本体现

各级党组织包括高校的学生党组织以及党员都是党的基本组成。要体现党的先进强大的执政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合力。只有这样,党的领导才有了稳固的堡垒和根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同时,高校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首先要注重让学生从思想上入党,紧跟党的步伐,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因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还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续有人的措施。通过教育管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坚定信念,熟悉贯彻党的先进性并弘扬发散出来。

(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提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在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宣传中国梦,坚定青年人的信仰。使广大学生可以自觉践行中国梦,并且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三)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质

大学生是“三观”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从政治立场、逻辑思维、情感态度、远大抱负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为社会和国家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很多高校明确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取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表现如下:

(一)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这是高校中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在成年之前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透彻,申请入党存在盲目跟风的嫌疑。导致入党的动机并不纯粹,甚至没有弄清自己入党的立场。例如很多学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学分;有的是为了以后工作多一道政治“护身符”;还有的是受家中老一辈党员的影响,被动申请。因此高校首先要把好党员的“入门关”。

(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管理内容上的,按照一般教育管理方式看,高校千篇一律的模式都是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根据时政热点开展学习或者培训工作。并且只是念文件、读文章、写心得、听报告这样的步骤。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党建工作教育管理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门的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本身政治理论素养不够,导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不佳。

(三)模范带头作用逐渐削弱。这既与学生自身的党性修养较为松懈、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关系,又和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健全有关。许多学生党员在正式吸收为党员之前的考察表现优异,然后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却变得松懈懒散,工作热情磨灭,没有很好地发挥模范先锋的作用;同时学校的党组织相关部门也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后期监督,在投入力度上远没有当初发展党员那么大。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要明确党性修养的锤炼和提高是一个长期又艰难的过程,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党性修养的锻炼有助于其深入理解党的宗旨和精神。因此,学校要通过党支部建立起严格的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除了高度的政治覺悟和修养外,还要全面加强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且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向上风貌。如此,学生的入党动机才能端正起来。

(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规范教育管理方式

学校应该运用各种创新手段,结合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宣传教育的普及范围,积极地把党员的教育工作与学生平常的上课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开展爱心、帮扶、支教等志愿工作[2];抓住国际国内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讨论。要注重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党建人才,扩大师资队伍。例如,可以聘请退休的党内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指导;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校党建队伍去校外和其他政党机关展开交流学习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3]。

(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后续教育考核

要明确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强化典型示范的作用。不管是开展党组织的相关活动还是发挥学习上的榜样作用,都要让党员彰显先进性,从而号召影响广大的学生寻求进步,共同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增加组织能力/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考察项目,严格执行,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开展教育考核。

结束语:总之,学生党员和高校党组织是新生的党的基础资源。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加强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此外,广大学生党员也应该以身作则,严格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增加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范艳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24(1):42-43.

[2]苏亚彬,曹雨珊,马慧敏.三位一体立体考核监督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 2013(10):260-260.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篇12

1 学生党支部工作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绩,随着学生规模的增长,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也在随之增长。学生党支部中,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政治热情高,他们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组织观念上,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党性原则比较强,能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也比较突出,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大多数的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能够按照党的要求,尽职尽责、坚持制度、努力工作,联系广大同学,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将支委建成支部的核心,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都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有效的。但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问题。据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归纳如下:

(1)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规模增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尽合理。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致使每个专业、每个年级、每个学生班级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改革开放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更是吸引了当代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入党的积极性非常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大多是按照自然年级设置的,这就必然造成了每个学生支部的党员数尤其是积极分子人数,数量巨大。对于数量如此多的积极分子如何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考察,对于学生党员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是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虑的重要问题。有的学院一个学生支部覆盖好多班级,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时间都成为了比较大的问题。如此种种,都暴露出当前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不尽合理。

(2)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理想信念不成熟、不坚定。当前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复杂化,表现出盲从、虚荣和功利化倾向。加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而招聘单位大都以政治面貌是否为中共党员作为招聘和录用的条件之一,致使很多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并具有功利性目的。此外,部分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党的发展历史,现阶段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了解,入党多数为家长要求,表现出理想信念不很成熟,入党有一定的盲从性。

(3)学生党支部工作不够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不够细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党员发展条件就是党章中党员标准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但是,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定性的条件多而定量的条件少,主观的指标比较多而客观的指标较少,有普遍适用的条件而没有针对不同行业职业等的专门条件。由此产生了党员发展原则性强而党章中关于发展条件的操作性不强的矛盾。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也主要在工作程序上进行规范,很少论及党员发展的条件,党员发展条件常常因人因事因时不同而变化。造成党员发展难以准确把握,甚至出现一些偏差,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困惑,同样也成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要困惑。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同一院系的不同时期,党员发展条件都不尽相同。

支委学生党员缺乏对支部工作系统全面的了解,学生党员对发展党员的程序了解不深、不细,入党联系人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清,也缺乏相应的工作方法,致使培养考察工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现象。

(4)学生党建工作人员政治理论修养、党务工作知识和能力欠缺,工作精力分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般为辅导员,他们大部分是本科或硕士毕业后到高校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不多。再加上他们比较年轻,平时工作繁琐,导致他们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党务知识和能力欠缺,大多凭经验或向其他同事学习来进行日常的党建工作,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学生党支部建设或指导和教育学生党员时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水平不够高。

(5)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党员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具有其特殊性,因为他不仅仅是学生中的一分子而且也是党组织中的成员,因此他们在平时除了学习外还应该积极承担党员的义务。而他们一般入党后往往忽略了党员的角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愿积极影响和引导同学的思想和认识,而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就不能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威信降低,这对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规范党支部工作,完善学生党员发展体系,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2.1 建立和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规范》,规范学生党支部工作

(1)细化入党条件。根据党章的原则性规定,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除了党章明确的条件要求之外,可以对学生党员的入党条件进一步细化。细化的原则一是突出价值认同;二是强调学业优先;三是要求同学公认。价值认同就是要强调学生对党的共同理想和信仰的认同感,能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强调学业优先,是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对学生特别的要求,可以考虑分不同的年级而有差别的要求,但应该有一个底线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同学公认,就是要求学生党员要能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能够积极有效的影响他人,并付出行动,为集体和他人甘做奉献,这也是党群众路线要求的体现。

(2)明确入党程序和环节。程序正当和完备,是保证结果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入党的程序也是这样。建立和完善从入党积极分子—院系初步党课培训—重点培养对象—学校党校培养—发展对象—支部重点培养和考察—预备党员—入党后教育—正式党员以及到党员党性的修养和思想理论的提高的完整的入党程序和环节,并对每个程序环节应该侧重培训和考察的重点内容和时间要求做出方案。

(3)明确支部书记、支委和入党联系人的职责。发展和教育党员是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应按照党章和《基层工作条例》的要求,分别明确支部书记、支委和入党联系人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一定的问责制。督促和警醒他们忠于职守,以对党和个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

2.2 努力创造条件,将学生党支部建立在班上

当前学生党支部大多是按年级设置的,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之所以发挥的不够好,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党支部面对的工作对象数量大,无论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普通学生都很多;二是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制度,限制了大家了解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三是党员虽然分散在班级,但没有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核心,工作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将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则有效避免了以上种种弊端,使得党支部的工作更为有效。

党支部建立在班上的难点有二:一是低年级党员数量少,很难达到在班级设置党支部的标准;二是学生党支部的数量扩大,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难度,尤其是配备党支部书记的难度。对于第一点,我们可以按专业班,一二年级或一二三年级合并建立党支部,即相对减少了按年级设置的人数巨多的弊端,又有利于在支部的建设中培养支委的梯队,以利于之后的班级党支部建设。对于第二点,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辅导员、党员班主任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配备好党支部书记。

2.3 加强对学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学生党员的培养

学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学生党员在学生党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制定规范的培养考核制度,平时对这支队伍进行监督并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其业务能力和党性、理论修养水平。其次,要对其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水平。第三,要提高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培训。网络现已成为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来占领网络阵地。

总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党建工作者要严格按着《工作条例》的要求,积极思考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为高校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任务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耀元等.构建“三级党校”培训体系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新西部,2010(4):11-12.

[2]刘子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3):46-47.

上一篇:预算编制审计下一篇:语言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