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养

2024-10-13

人的修养(共8篇)

人的修养 篇1

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发乎神龙, 闻于周公, 兴于唐朝, 盛在宋代, 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人常常把茶作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俗话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歌茶”。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饮料、友谊的纽带。可见, 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对人的内在修养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在品饮过程中, 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通过茶艺实现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

茶作为一种饮料从被我们祖先发现、利用, 历经了数千年的生命历程, 经历了药用、食用和饮用三个相承启的阶段, 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而茶真正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经历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五个时期。汉魏六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而唐代是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中国茶道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于中唐的煎茶道, 陆羽《茶经》的问世, 奠定了中国古典茶学的基本构架, 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学体系, 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随后宋代的点茶法、明代的泡茶法更是把茶文化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相继出现了第二和第三个高峰。

“茶艺”一词最早是中国台湾茶人在70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从狭义上讲, 茶艺是一种泡茶和品茗艺术, 是人们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实践, 总结和摸索出来的一套泡茶技艺;从广义上讲, 茶艺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通过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们将泡茶、喝茶行为与琴棋书画、文学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从物质到精神全面满足的一种形式。茶艺的具体内容有技艺、礼法和道。“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道”是指一种修行, 一种生活道路、方向, 是人生哲理。技艺、礼法属于形式部分, 道属于精神部分。茶艺的特点一是以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 即与自然相契合, 物我两忘。发自内心;崇尚简静, 即以简为德, 心静如水。二是以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包括环境美、水质美、器具美、艺术美。三是以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讲究意境, 百花齐放。四是以实用为佳。茶最终是用来喝的, 是生理的需要。

品茶表达于艺术形式, 感受于精神意境。品饮茶过程可以领悟到茶艺的精髓:茶艺之道——“和”。和睦相处, 和好, 以茶联谊;茶艺之德——“礼”。尊敬长辈, 敬重他人, 以茶为礼;茶艺之韵——“雅”。雅志, 雅量, 雅观, 以茶修养;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 茶主之纯心, 化茶友之净纯。因此, 茶艺传达的和、礼、雅、纯的茶道精神理念。茶艺的艺术形式创造精神意境, 实现个人的内在修养, 即品德修养。这是茶艺的主要目的。

「和敬雅明」是内在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和」是茶艺的最基本精神, 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重要起步。饮茶场合和睦相处, 和谒可亲, 是人与茶内在美合二为一的具体表现。「敬」为礼貌的突出表现, 也是茶艺精神的重要内涵。以茶表敬意, 既能尊重他人又能获得他人尊重, 是茶融入社会历久不衰的重要原由, 是茶给人内在美。「雅」是饮茶的艺术形式融贯于人文素养的结果。「雅」的茶艺形式不仅修养人的外在美, 更是修养人的内在美。「明」是主观意识认识客观世界, 理解、明白了客观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既有矛盾, 又相融相通的道理, 由此形成较高艺术层次的处事能力。回顾历史, 佛家钟情于茶, 道家热衷于茶, 文人墨客离不开茶, 为什么?说明品茶活动内涵丰富, 充满人生哲理。这正是茶的神乎奇神。从以上可见, 茶艺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饮茶、艺术地品茶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茶艺的整个过程, 同样是艺术的体现。品茶过程有节奏地一步接一步地开展, 动作优美, 形式艺术化地完成。可见, 茶艺过程正是个人的行为艺术修炼过程。

茶艺姿态与行为修养。茶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姿态, 包括几个方面。

(1) 个人的坐姿、走姿, 要显得文雅、端庄、稳重, 大方得体。

(2) 茶艺操作技艺显得高雅、文明、卫生, 为高尚的艺术姿态, 并且彬彬有礼。如执拿茶具、冲点、斟茶等。

(3) 品茶的礼貌, 接茶要三个手指文雅地端杯, 细闻幽香, 慢慢地品尝滋味, 何等高尚。

所有这些, 都直接地体现个人的行为修养, 是艺术的修养、艺术的追求。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 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极具特色,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世界各国都把研究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佐证。

摘要:茶艺与个人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饮茶、品茶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品茶表达于艺术形式, 感受于精神意境。品茶过程有节奏地一步接一步地开展, 动作优美, 形式艺术化地完成, 正是个人的行为修炼完成的过程。品茶过程可以增长知识, 同时还可以领悟到茶艺的精髓“:和、敬、雅、明”。这也是人内在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 茶艺对提高人的素养之重要。

关键词:茶艺,个人修养,关系,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

[2]王玲.中国茶文化.

人的修养 篇2

第一印象

33岁的 Thrive15.com网站的首席执行官科雷・克拉克(Clay Clark)说,“大学毕业后,我开了第一家公司,专注于婚庆业务。因为当时没有办公室,只好和客户在麦当劳碰面约谈,赴约时我就一副典型学生打扮,看起来绝对称不上专业。尽管我当时是城里最好的D.J之一,却一单生意都接不到,当时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社会,还不能很快的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还以自己读书时代的思维模式来对待工作,其实这是错误的。职场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当你还是以学生的装扮,学生的思维去见客户对待问题时,那么,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则会大打则扣,哪怕你的实践能力确实不错,对方也会认为你只是个学生还不足以讨论合作问题。

踏实工作

踏实工作,不好高骛远,不瞻前顾后,是企业公司老板都欣赏的品质。或许新进入一家公司,你的实践能力并没有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但是这没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保持一颗诚实的心态,认真做好手上的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公司的前辈请教,总之,踏实的好好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受益匪浅快速成长的。

不自我贬值

30岁的纽约州威彻斯特市金融顾问王义说,“我上的是州立大学,主修经济学,因此GPA(平均绩点)并不拔尖,金融巨头不会多看我的简历一眼。开始求职时,我认为那些GPA高的人找到好工作是因为比我聪明,我还说服自己,大学毕业能够不失业就应该满足了。

很多职场新人认为自己是新手,所以对自己的职业期待限制得很低,这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大错。不要自我贬值,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那有什么理由让别人去相信你的能力呢?

两个人的芭蕾舞——性修养 篇3

我们并不是生下来就有性意识,男人、女人这样的概念是后天养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的性别、性角色、性功能等等,综合起来就是性修养。有较高性修养的两个人,在共浴爱河时,犹如优雅的双人芭蕾,和谐、动人。

性修养是一门学问,包括学习和认识自己的性别、性角色、性偏好、性功能、性反应等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建立性行为准则的过程。就如有了美好的气质和端正的动作,才能表现芭蕾的美感一样,有了较高的性修养,才能充分体味性生活的美好。

性别认识:裙子or裤子

选择漂亮的裙子,还是干练的裤子,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若从小就给男孩误导,将他装扮成女孩,那成年之后,他也许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穿裙子。性别认识也是如此。对性别的认知,远不是“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那么简单,误导、生活氛围,都会让人对性别产生混淆,同性恋、双性恋倾向有许多是基于这个原因的。

一般来说,十二三岁以后,女孩举手投足就有了女孩子的风范、气质;而男孩们,则开始重视阳刚之气,言谈举止都要够Man,这些都是对性别的基本认知。

贾宝玉喜欢给丫鬟们梳头,除了天生风流,和他从小跟一群姊妹混在一起也关系重大,长期的女性生活氛围,让他对自己的性别认识不够清醒,之后与戏子蒋玉函发生同性之爱,也就顺理成章了。

性角色:旋转or支撑

性角色是两个人的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和谐、舒服的性角色分配,才会令两人获得愉悦。男人不能将Make love认为是男人事情,不在乎女人的意愿而勉为其难;同样,女人也要清醒认识自己的性角色,不要抛弃女人的角色,也不要逆来顺受。

芭蕾中的许多旋转动作,以男人为轴心,女人做着美妙的旋转,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做出完美的动作。性角色的扮演也是如此,两人达成共识,各自扮演适当的角色,才会让爱更深入。

结婚两三年,她对自己有些心不在焉,懒得修饰自己,开粗劣的玩笑,性生活上也变得主动、苛刻起来,偶尔一次不满意,就问:“你这是怎么回事?”男人有时喜欢柔中带刚的女子,但是绝对不喜欢男性化的性伴侣。

若是偶尔有兴趣,女人也可以担当轴心,让男人缓缓旋转——只要你们分配合理,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反而会增加闺房乐趣。

性偏好:向左走or向右走

很少有哪两个人生来就是天生一对,就算是注定了有缘,却也会因为个人的偏好不同而一再错过。他喜欢向左,她喜欢向右,但是如果你们决定要一起寻找幸福,那就应该互相协调,找到共同点以后,走向幸福的彼岸。

香艳电影《香港舞男》中,任达华扮演一个舞男大哥,他教训新入门的小弟们说:“作为一个舞男,只想到自己的快感和高潮是可耻的。”这个舞男准则,应该是对男女们的共同要求,无论是谁,在让自己获得快乐的同时,也一定不能忽视对方的需求和安全。

他若喜欢在前戏中加入一些小小游戏,那你就扮演他心仪的护士、空姐,他会心花怒放,加倍爱你。甚至,连虐待这样的小把戏也可以带进卧室——前提是安全,一定不可过份。拿着鞭子的女人在一些男人的眼里性感得一塌糊涂,《情妇》里那些将持鞭女郎视为女王,甘心被打,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若是他的要求太过份,甚至是变态,那就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性功能:天生or修炼

对于男人来说,性能力就是自己的宝藏,宝贝越多,他就越能控制反应、决定时间长短;而女人自古被道家认为性能力无限,实际上是误解,女人的性能力表现在技巧上,眼神、蠕动、呻吟等,若是恰到火候,都能让男人更加沉醉,甚至还能控制他的喷发时间和节拍,女人的后天修炼的媚功,能让男人在床上更快乐地舞动。和性能力强的人一起,能让你体味到超乎想象的快感,所以那个讲“女人关上灯都一样”的男人应该感到悲哀——他没有碰到过道行高的女人。

她在青春期,就曾做过春梦,但是谁都不敢告诉,害羞,甚至害怕。恋爱之后方才开始修炼自己的“内功”,一个眼神一个香吻,都让男人销魂蚀骨,两个人在性生活中更是琴瑟相合。男人爱她,远远不是妻子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的爱人。

有时候,男人性能力会因为一些外部或者心理因素,出现短暂的失衡甚至丧失,此时,一定不能轻视他的性能力——除非你不爱他了。而是应该通过你的呵护和帮助,让他重新建立自己的宝藏。

性反应:序幕or结局

女人喜欢前戏,通过亲吻、抚摸才会进入角色。性修养好的男人,绝对不会长驱直入,这是对爱的侮辱。这犹如一场芭蕾,要有美丽的序幕,剧情才会引人入胜,而不是一开始就揭示结局,让人扫兴。迷离的灯光,呢喃的情话,热情的抚摸,两个人的身体慢慢发生反应,肌肤变得烫人,眼神开始朦胧,慢慢进入爱的氛围……

女人的敏感部位比较多,如耳垂、颈部、胸部受到抚摸、亲吻后;而男人大部分只有少数部位敏感,女人若是用手碰触他的敏感地带,会立刻得到热烈的回应。性反应热烈的两个人,一般很容易进入性角色,那些迷离的眼神、轻轻的呢喃,立刻会让卧室的气氛变得不同,后戏也会越来越精彩。

她曾经一再告诉他,那种直接进入的方式她很不喜欢,感觉很不被尊重。他却认为那是她在忸怩作态,男人从来都喜欢直截了当。她亲吻他的敏感部位时,他也毫无反应,只是希望这个繁复的过程赶紧结束。当她终于以性生活不和谐提出分手时,他才知道有些过程是不能忽视的……

浅谈新闻采编人的个人修养 篇4

什么是修养?修养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 另一方面是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自从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和他的学生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式之后, 自省就成了中华民族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特别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将之与天天洗脸相比, 足见其不可缺少。新闻记者是站在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 是“无冕之王”,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才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新闻编辑记者博览群书、见多识广, 用得着加强修养吗?很有必要!加强修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个人修养。加强个人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 加强政治学习, 加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对新闻工作的论述,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毛泽东曾经强调:“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人, 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 也还是要再学习, 要接受新事物, 要研究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任务, 提出全党同志要加强学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新闻编辑记者要争做学习型新闻编辑记者, 才能适应新环境、完成新任务, 才能明辨是非, 才不会迷失方向。

其次, 要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掌握新闻工作扎实的基本功, 努力培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的采访方法和工作作风。

第三, 要努力加强个人自身修养。个人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达到一定水平, 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外, 笔者认为还包括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目前, 新闻编辑、记者队伍中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能够把握大局, 不断加强学习及个人修养, 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有极少数记者、编辑对此却不以为然。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开始滋生蔓延, 极少数记者、编辑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严重违反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表现一是浮躁不安, 耐不住寂寞, 被金钱、美女冲昏了头脑, 急功近利、迫不及待, 他们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敬业精神淡化, 因而挡不住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新闻记者面临的诱惑相当多:“一个稍稍有能力的记者, 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摆着:优越的现实政治地位, 社会的虚荣, 金钱与物质的享受……” (1) 这些东西不诱人吗?能否正确对待至关重要。

在采访方法和采访作风上, 作风飘浮、走马观花。有的记者喜欢“浮”在上面, “沉”不下去, 不愿意到基层去, 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 成天往各种庆典、剪彩、开业仪式上“钻”, 热衷于出席各种表彰会、庆功会, 到会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各式各样的红包和纪念品, 至于采访任务嘛只需摘抄两段会议材料, 或者走马观花随便拍点应景之作就应付交差了事, 这种记者被人称为“红包记者”、“赶场记者”, 他们之所以来当记者, 完全是冲着“红包”、“纪念品”而来, 冲着名利而来。有些记者热衷于报道明星、名人的夜生活、私生活, 什么饮食起居啊、用什么化妆品啊、穿什么牌子的内裤啊等等也成了他们笔下生花的素材。难道已经是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他们以为, 人人都会对那些所谓的“星们”五体投地, 这简直是无聊透顶之极!这些记者忘记了记者的职责, 忘记了“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 才可以配做记者。” (2) “如果一个记者, 总是这样采访, 或者主要是以这样的方式采访, 那就有很大的缺陷了。” (3) 如果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 只热衷于红包、纪念品, 是很难“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的, 真正的好新闻也不是靠“赶场”赶出来的, 而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靠腿勤、手勤, 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锤炼出来的。新闻记者要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现象, 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品位。

新闻记者编辑要“不怕麻烦的研究, 不怕艰苦的探索, 有时也包括不怕艰险的奔波。” (4) 我国新闻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范长江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精神, 不畏艰苦、深入实际的精神, 值得“红包”记者、“赶场”记者学习。1936年夏, 范长江赶赴西蒙腹地采访, 沿途穿越沙漠、风餐露宿, 常遇特大风沙, 连被称为“戈壁之舟”的骆驼也难免葬身途中。一次因骆驼受惊猛跳, 他从驼背摔下, 当场失去知觉, 醒来后, 腰部受重伤。由于报道任务急迫, 他仍继续前进…… (5) 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1966年采写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时, 住县委招待所, 那时的兰考县一天大部分时间黄沙飞扬, 清晨一起床, 被褥上蒙上了一层黄尘。他们访农户、进牛圈、爬山丘、踏田间, 往返奔波, 用大量真实、令人信服的事实挥就了这篇载入中国新闻史的范文。邵飘萍前辈说过:“中国的进步, 不能脱离新闻的繁荣, 不能没有记者担当。”记者必须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包含人格操守、诚实、勤勉等。想想邵前辈吧, 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 他秉笔直书、抨击丑恶, 最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篇章。

我们不提倡记者冒生命危险去采访报道, 实际上这种时候也不多, 也不提倡所谓的轰动效应!现在的条件好多了, 但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采访方法和工作作风仍然值得现在的记者、编辑学习。“新闻战线的同志, 特别是中青年同志, 既要志存高远, 又要脚踏实地, 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 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 (6)

第二个表现主要是在内部出现的“德性”问题, 具体表现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都是文人却要文人相轻, 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别人都不行!有此“德性”的记者编辑往往刚愎自用、自命不凡, “一览众山小”, 只有他最“大”。“我们新闻工作者, 是学了些新闻技术的, 但万勿以此自满, 看不起人。” (7) “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 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8) 有的记者、编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 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占据了整个大脑, 他们已经不安于学什么基本功了, 他们只想成名成家但又不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总想一夜成名, 他们追名求利已经迫不及待, 这样的记者编辑不但不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恐怕自身的灵魂都有待于净化。

对于名和利, 笔者认为不否认个人的正当追求, 但是这种追求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不违反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新闻记者或通讯员是知名度比较高而受到社会尊重的人物, 在外出采访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待人, 平等热情待人, 戒骄戒躁, 谦虚谨慎, 不管别人如何尊重你, 甚至奉承你, 你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自以为真的有什么了不起。” (9) 有的记者傲气十足、霸气冲天、目空一切, 有此“德性”的记者编辑更应加强修养, 在待人处事上多尊重他人, 要互相放下架子, 互相尊重, 要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 全方位锤炼自己。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事宣传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新闻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有幸从事新闻事业的同志要不断锤炼自己的灵魂, 使之不断净化、不断升华, 否则就不配从事新闻事业。美国新闻学创始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我对新闻业的进步与提高深感兴趣, 因为我一生从事这个行业, 把它看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一个因其对人民心灵和道德产生影响的具有无与伦比重要性的职业。我希望能够协助吸引正直和能干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 同时也帮助那些已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能够获得最高水平的道德和智力培训。”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新闻事业不但是崇高的事业, 同时还是充满诱惑、具有很强挑战性的事业,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责任无比重大, 使命无比光荣,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加强个人修养, 努力汲取时代精华, 真正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才能铁肩担道义, 反映时代、讴歌时代, 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才能真正当好站在时代船头的瞭望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宣传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新闻研究资料》第38辑第159页、《怎样学做新闻记者》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下第757页、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

[3]《从记者走西口想到的》、《中国记者》1991年第3期第4页

[4]《新闻记者》月刊1938年版

[5]《新闻战线》1979年第2期第55页

[6]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

[7]《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第195页[8]江泽民

营销人的自我修养与提升 篇5

后来,工作经验和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就发现任何营销人都不可能做到如教科书里走出来的一般,有一线销售的销售精英,有擅长策略与思考的顾问型人才,有擅长文笔的策划和文案人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在营销领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同样精彩。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营销人的不同精彩呢。根据我自身的体会发现,所有的能力都是外在的,真正成就人才的是营销人的自我修养,这种由内到位的修养,投射到不同性格、不同天赋的营销人身上,营销领域才能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闹场景。

我觉得,营销人的修养和提升应该从“悟性”、“灵性、“坚持”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的性格和天赋,找到在这个领域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在营销领域成就自己的一番天地。

悟性:

营销工作很注重沟通,需要和客户沟通、和上下级沟通、和消费者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够正确领会对方的意图,有些人在沟通的过程中一点就通,而有的人就需要反复的强调才能明白对方的意图,

有的同事,你只需要告诉他你的营销方案哪里有问题,他就知道怎么改了,而有的同事你不但要告诉他有问题,还要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他才会明白,而改出来的结果还很有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

我将这种一点就通的人归结问悟性高的人,而悟性高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倾听”,只有擅长倾听的营销人才能抓住重点,发现品牌与市场的问题所在,只有发现问题了,才能够从复杂的品牌和市场问题中理清思路,提出解决方案。“倾听”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这不仅仅是经验的问题,还需要智慧,身边总有一些同事,能够经常一针见血的指出营销问题的所在,是他们聪明吗?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能够听懂市场的声音,品牌的声音和客户的需求,才能针对问题给出一阵见血的方案。

会倾听的人,往往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思考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手里掌握了多少种武器,威力如何,其次要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自私的人是做不了营销的,因为自私的人很难跳脱自己去思考客户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悟性绝对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忽然开窍就能提高悟性的,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让自己始终处于对外界事物敏感的状态之下,思考过程中,首先要“倾听”问题,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并发散联想,让自己能够统揽全局,然后,再将问题思考简单了,抓住问题矛盾的关键点,这才是悟性,不会倾听的人,容易钻牛角尖,而距离真相原来越远。

浅论如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篇6

关键词:欣赏,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人类主要的艺术实践活动有艺术欣赏、艺术评价、艺术创造等。我们在欣赏精典艺术制造的过程中, 从精神上获得享受, 得到灵魂的洗涤与启发, 提高了精神气质, 获得了基本的艺术常识, 提高了审美情操, 从而获得艺术修养水平的提升。

一、审美能力的提高

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同,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一种审美行为, 是在人对美好的东西的渴求之下、在审美观念的引导下, 调动发现美的器官, 了解审美的行为, 遵循审美需求的也是一种情感规律, 获得更深层的感情体会。审美情操是艺术修养的构成要素之一, 利用艺术作品, 能够提高个体审美情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对精典艺术作品的观赏, 从中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第二, 在艺术作品观赏的过程中, 体会艺术制作者的审美情操。

个体审美能力的提升与艺术作品的美学内涵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高雅的艺术作品其相对应的审美层次也会高一些, 而次等的艺术作品则会给个体带来不好的作用。所以, 在观赏的过程中, 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 同时也要增加交流的次数。总而言之, 多多接触精典的艺术作品能够帮助个体快速提高审美情操。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精典艺术作品有:影片《音乐之声》, 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这些作品都具有节奏和谐, 旋律自然、内容流畅而精简等特点, 同时又不乏精湛的艺术技巧与高超的音乐制作水平, 让凡是欣赏过这些作品的人们, 能够沉浸在其中, 获得心灵上的震撼。

对艺术作品的观赏是对他们的深层理解与体会, 艺术作品是制作者对社会百态, 日常生活的深入理解与独特感悟, 结合自己的心态与价值观所制作出来的一种物化的形式。在接触这些作品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制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主要要看我们在接触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达到的艺术共鸣层次。这里所说的共鸣, 从词源上看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词语, 主要是指两种具有一样的振动频率的实物, 一方振动的过程也会带动另一方开始震动。而艺术观赏过程中的共鸣则是指个体在作品观赏过程中受到感染而出现的感情上的波动。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于艺术作品相共鸣, 创作者的心底最深处的一种震动, 从心灵深处获得震撼。观察者通过艺术作品与作家进行灵魂上的交流, 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获得精神与灵魂上的启发与升华。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思想情感与审美情操的目的。例如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大师张艺谋, 他的代表作《红高粱》我们都熟悉, 其中红色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色调,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方特色, 同时也从视觉和情感上给人以震撼。

二、培养艺术精神

个体的艺术修养主要是由个体所具备的艺术精神来反应的, 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于艺术的追求、个体身上的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气质、个体对艺术这一形式的态度、反应等等。上文我们已经对艺术作品对个人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是精典的艺术作品, 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越大, 其所表现出的生活实质越生动越深刻, 同时艺术家所塑造出的形象越鲜明也就越容易和观赏者形成共鸣。

虽然社会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着, 但个体对“美”的, 对“真”的追求与渴望却一直没改变。艺术的真实性, 自始至终反应者人类历史最本质的东西, 展现着人性的辉煌与昏暗, 凡是能够从心灵深处震撼到我们的作品, 都是最伟大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深入体会, 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更能培养个体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如大家所熟悉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色调以黑白为主的影片中突然出现一个小女孩, 她穿着鲜红色的小群子, 在紧张恐怖的气氛中显得可怜又无助。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被法西斯抓了起来。之后整个世界又被单调的黑白笼罩了起来, 也一抹红色瞬间被淹没。这一细微又巨大的变化对于辛德勒来说却是巨大的心理历程, 就像观看影片的观众一样。这个电影最终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思想就是——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变化, 也不管周围的某一部分人如何恐怖, 但是人类社会的良知不会完全沦陷。这个电影之所以会被铭记, 无外乎影片所体现出的艺术性价值极高, 它所表达出的思想性与艺术力是其它众多电影所达到不到的水准, 很少有电影能够超过它。不管是谁, 只要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 有感情的个体那么他就不能不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灵魂上的震撼, 这就是精典艺术作品所能也必须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当然, 类似的作品也有不少, 例如我们都知道的著名影片《音乐之声》、罗丹的传世名作《思想者》以及我国古代小说《聊斋》等等,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 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了解, 从而达到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积累艺术知识

作为艺术修养的基本构成要素, 艺术知识是我们提高艺术修养的基础。基本的艺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 同时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又有助于增长欣赏知识, 提高个体艺术修养。如通过欣赏巴赫的《三部创意曲》, 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巴罗克艺术风格的知识, 在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以后, 我们又可以更好地欣赏其它类似的音乐作品。

浅论图书馆人的综合修养 篇7

同样, 新时期的图书馆人, 也应成为复合型人才, 其自身的综合修养既是一项智力基础工程, 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

具体而言, 图书馆人的综合修养, 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予以析读。

一、思想修养

在综合修养中, 思想修养具有领先作用与关键作用。虽然“政治挂帅, 思想领先”的口号成为历史术语, 被淘汰出局, 但是, 如同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一样, 我们不能因此从根本上否定思想的重要性。

所谓“思想”, 又称“观念”,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 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但是, 思想既来源于社会实践, 反转过来又指导社会实践,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 这句话永远都不会错。

新时期图书馆人的思想修养, 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思想品质。图书馆人所从事的工作是“幕后英雄”、“为他人做嫁衣”、“人梯”的工作, 是“照亮了别人, 燃烧了自己”, 是广大读者的“服务员”。因此, 必须甘于寂寞, 淡泊名利, 远离金钱, 拒绝物欲。要在默默无闻中奉献终生, 快乐着读者的快乐, 成功着读者的成功, 收获着读者的收获, 幸福着读者的幸福, 一句话:以读者为心中的“上帝”、生命中的“太阳”。

二是具有时代先进的思想观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各级各类图书馆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新时期的图书馆人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观念, 适应市场的需求, 做好本职工作。

二、科技修养

在高科技的21世纪, 图书馆人必须具备过硬的科技修养, 必须以这种过硬的科技修养作为自身综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是互联网技术, 实现了全球图书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广大读者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 迅速准确全面地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与信息。

与此同时, 文献资料的介质与载体也由以往单一的印刷纸变为集印刷纸质、磁盘、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多媒体为一体的大格局。

所有这些高新科学技术, 都要求图书馆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因此, 科技修养便自然彰显出它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文化修养

“知识经济”的21世纪, 全球范围内兴起一股“文化热”, 各行各业的人都明确意识到:“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修养与文化素质的竞争。”事实上的确如此, 因为所谓“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辞海》缩印本) 亦如18世纪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所说:“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原始文化》)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 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 它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由此可见, 文化修养对于图书馆人的重要性。

四、专业修养

图书馆人的专业修养, 是其综合修养中的重要内容与“主体工程”。这种专业修养, 包括图书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借阅, 以及科技咨询、读者服务、社会联谊、市场开发等各种能力。

试论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篇8

1.1 汉语言文学的理念。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实际上就是对文学的追求, 文学作为没有界限的一种元素, 虽然说, 在形式上有所差别, 但其本质还有主题都是一样的。文学所追求的, 也就是我我们华夏民族文学所追求的。汉语言文学相比其他类别的文学, 在发展上早了很多, 其发展的路程也是非常的漫长。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中, 汉语言文学形成了其自己特有的形式以及风格, 但与世界文学所追求的几乎没有差别, 也就是真善美。

1.2 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对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不外乎三字真言, 即真善美。而笔者就对真善美的追求做出一定过得论述。追求真, 就是在本质上对文学的追求。将社会还有人们的内心独白本真的反映出来。文学会将人们内心中的一些诉求表现出来, 这就是人们对纯真最强烈的追求。文学中的一些角色, 对与真的追求都非常的强烈,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 多会对求真有所表现, 这种表现就是本真的表现。客观上的真, 就是在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 用客观的生活作为个蓝本, 然后继续写出相应的文章。客观上的真, 不仅仅是对环境进行真实的描述, 更是对人物一些客观上的遭遇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文章中环境的真实是不参杂任何其他元素的。内在的真, 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叙述过程, 对这个过程进行真实的描写, 在文章当中, 对一个人心里的描述是多样化的, 但无论如何变化作者都会进行真实性的写作, 不管在心里是对还是错, 是不是符合逻辑, 这都是一种对真实表达的追求, 文学作品中内心的真实就是内在的真。一篇文学所追求的, 就是真实没有掩盖的真实, 不管追求真的理念是不是符合逻辑, 只要符合作品内部的逻辑还有内在的一些元素就可以, 这就是对真的追求。

善的追求, 是一种长远的追求, 善恶有别, 这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品质, 在文学上, 作者会直观的将其表达出来, 无论是哪一种作品, 都会有人物的善恶之分, 对向善的人物加以表颂, 对心底为恶的人加以贬低, 甚至会用恶人去衬托善人的美, 就像《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就充分的利用了副教主的恶来衬托敲钟人的善良。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善恶共同存在, 不少书籍当中只存在善不存在恶, 像《边城》这本书当中就没有恶的存在, 虽然最后的结局并不尽人意, 但文中对善的描写确实写到了极致, 但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的书籍当中都不会存在单一的对恶进行描述, 也就是说恶不能独立成文, 只有善才可以。

美的追求, 文学在美的形式上有一定的追求, 但更多的还是在本质上对其追求。大多数的文章形式, 整体也好散落的也罢, 都是对美的追求, 多不会有过多的变化, 即使存在也是在层面上;押韵就是诗歌美的形式, 散乱无序就是散文美的形式, 但这两种形式正在逐渐的相互结合。本质的追求, 就是对美主体的追求, 不管文学主题是喜悦还是悲伤, 都会很美;这也是正面的主人公最后没有完成目标继而死亡, 例如哈姆雷特, 但其主体却非常的美;没得追求, 是文学外在的一种表现, 可以说文学是美, 美也是文学。

2. 汉语言文学和人的修养

修养是一种人们内在的气质, 也是对一个人评判的根本所在, 修养有着高低之分, 同样也存在好与坏, 每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修养都不同。见义勇为与袖手旁观、勤劳肯干和好逸恶劳都是修养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什么样的修养, 都有一个目标, 就是在本质上对真善美的需求与发展, 这也是文学追求的一种外在表现, 从某种角度来看, 文学的追求就是对修养在本质上的追求。

2.1 对人的修养的提高。文学是容纳着真善美的世界, 步入到文学的海洋, 人们会被一切美好的事物保卫。一个人的修养, 从想要进行提高, 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文学也是提高人类修养的根本所在。修养, 可以分开来理解, 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得养。由于人类后天对于模仿非常的热衷, 但却没有对事情的好坏进行区分的能力, 这些都是人们在后天的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可以说, 修养的好与坏, 和修养给的环境非常有关系。

2.2 对人的修养的纠正。人的修养, 可以说不会出现完全一样的, 其有好的一面, 但不能否认, 还有坏的一面。一篇文章, 好的方面能使得观看的人修养得到提高且加固, 坏的方面就需要读者进行细致的修正。文学存在内在的规律, 究其根本的原因, 就是人们对文学的感染力会使得人们对事情进行思考, 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烦死。情知理的思考话题历史非常的悠远, 在文学中对情知理却有着完美的注释, 在更高的层次上, 人们对于情知理进行合理且合情的概说, 在这个基础上, 对于人们的修养来讲, 不好的一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

2.3 对人的修养的指导。人类的修养是属于后天的修为, 对相关的物质形态都会进行模仿, 所以说文学就可以很好的对人类的模仿进行修正。修养的模仿, 不单单是一种现实的行为方式, 甚至还能是虚拟的行为方式, 现实的行为方式多会包含很多瑕疵, 毕竟人无完人, 而圣人这个形容也只是人们一种理念上的客观形容词语, 这也是对意识形态的表现;以圣人为基础进行模仿, 但避免不了一些偏差的存在。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对人类修养的提高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人们日常的行为还是思想;而汉语言文学更是世界文学的代表,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 不光光是简单的对修养的提高, 更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约束。

摘要:汉语言文学, 使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结晶, 汉语言文学的历史非常的久远, 被称作我们华夏民族智慧的表现一点都不言文学的理解, 对其作出一个简单的论述, 以期望可以对人们起到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的修养,真善美

参考文献

[1]王蓓.论汉语言文学对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J].语文学刊, 2014.

上一篇:雾霾报道下一篇:不同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