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定位企业党建工作(精选6篇)
科学定位企业党建工作 篇1
0 引言
中国工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教职工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教职工,一切为了教职工,始终代表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实现教职工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要维护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又要协助高校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利益共享。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调研、走访等途径了解汇合教职工的共同心愿,并将此形成一定的主张,参与学校的决策,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参与有关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把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在有关教职工权益的规章制度之中,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教职工合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1 提高素质,培养队伍
高校工会应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自身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会队伍。
1.1 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贯彻实施,要求工会干部熟悉企业管理现代科技、工会会计、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精通有关的工资测定、经营成本核算、利润留成分配以及劳动保险、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政策法规。工会干部能否贯彻执行好《工会法》、《劳动法》赋予的权利,承担起代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也是由工会工作者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工会章程》中明确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这是对工会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工会干部队伍作为工会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其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会工作质量的好坏。要更好的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必须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
1.2 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途径
加强理论、业务知识学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对工会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会干部既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还要有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业务能力。一是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工会工作中的问题;二是要学习掌握工会理论和专业知识;三是要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四是要学习掌握《劳动法》、《工会法》及与工会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
科学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一支好的工会干部队伍,真正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还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管理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使其不断改造世界观。工会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定期考核来约束,建立必要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定期公示。同时,还要通过群众监督来约束工会干部。
提高教代会代表维权素质和参与决策的能力。教代会代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要具备站在学校长远利益、教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行使参与民主决策权力的能力。不少高校在一些单项性的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通过各教代会代表团集中全体代表的智慧,形成比较一致的决策意见,这对于提高教职工代表的参与决策能力,更好地行使教代会的职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2 提高意识主动维权
主动维权,鲜明地揭示了工会履行职责的态度和责任要求。主动维权,就是要有主动的意识、超前的预见和积极的作为,实现从事后介入的被动维权向提前参与的主动维权转变。工会要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就必须主动研究维权内容、维权方式和维权途径的新变化,从而主动把握职工需求,主动争取党委领导,主动参与源头决策。主动维权应注意三点要求:
2.1 负起政治责任
工会是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讲和谐的高度,忠诚党的事业,忠诚本职岗位,增强做好维权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2.2 付出思想感情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立身之本。工会干部应该明白,教职工群众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必须去掉官办习气、行政化倾向和官本位思想,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尽力解决教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2.3 强化责任意识
带着政治责任,树立超前意识,强化求实意识,从源头参与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办法、措施的论证,起草、修改、审议,并且检查监督落实情况。
3 改进作风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就是以法律为依据帮助教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工会组织真正发挥其稳定和协调的作用。依法维权鲜明地界定了工会在现实条件下维权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
虽然各个高校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目标、手段各有侧重,但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依法维权。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高校工会组织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靠会议、靠文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应该提高主动维权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学会从法律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并能提出涉及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建议,提高工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能力,真正做到能够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进一步推进依法维护、依法行事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依法维权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维权。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确保维权工作的方向正确、运行规范。工会中的党组织和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立足本职,着眼长远,通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进而维护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必须在服务大局的基础上维权。学校的发展,是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教职工群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人翁积极性,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建设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上下功夫,组织动员教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共建共享和谐校园。
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维权。一要判断维权诉求是否符合法律依据和事实,这是依法维权的前提。二要找准维权的适用法律和对应规定,这是依法维权的关键。三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这是依法维权的途径。四要积极参与,妥善处理因为利益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这是依法维权的重点。五要组织教职工学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依法维权的基础。
4 健全制度科学维权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工会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维权机制,如以工会和学校行政联席会议制度为主要形式的源头参与机制,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等。这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职工利益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工会维权工作涉及的内容也相对复杂,工会组织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有效的维权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会维权工作的实效。
科学维权,鲜明地提出了工会履行职责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坚持和发展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教职工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途径。进一步落实教代会职权、规范教代会程序、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特别要通过坚持教代会制度来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条例,都应该严格执行。同时以教代会制度为载体,继续深入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充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增强学校改革发展的透明度,促使学校改革发展工作规范运作。高校工会应加强与党委、行政的联系,建立向党委汇报制度及召开联席会议制度。与学校及有关部门进行定期沟通,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通过教代会代表联名提案和立法建议,推动调整劳动关系的规章和制度出台。建立劳动协商机制,对涉及教职工群众的劳动权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研究、处理。
随着社会和高校改革的发展,教职工队伍在学校快速发展中出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责任的重新划分,维护教职工队伍的一致利益变得越来越困难,应采用分类维护的方法使绝大多数教职工受益。教职工主要层次可分为: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会在维护教师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的同时,还应参与制定教师学习的政策措施,通过开展各项活动特别是培训活动来创造条件让教师在相互接触中学习,维护教师的学习权和发展权。同时对管理人员要关注与教师的收入差距加大问题;对非在编人员要积极探索“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有效途径,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问题(如医保、社保、劳保、子女教育等)。
除此以外,现在教职工人数增加,工作负荷增大,组织大型集体活动人员受限,活动时间难以统一,工会的活动重心也应下移。即活动由集体化向个性化迁移,让教职工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满足其文化体育的需求。同时以激励的方式调动部门工会开展活动(如返回会费到部门),使工会活动各具特色、充满活力,达到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目的。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高校工会维权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创新,并在实际工作中依法办事,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与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工会要从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维权机制的重要意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维权观,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工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主旨,坚持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社会支持的维权格局,牢固树立“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
关键词:高校,维权,科学发展
企业党建管理中文秘工作的定位 篇2
关键词:文秘;企业管理;党建工作;定位;服务
文秘,是指经过学习,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现代文书学、秘书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能熟练地从事文书、秘书事务工作,能进行文章写作、文学编辑和新闻写作,并从事信息宣传、文秘服务、日常办公管理及公共关系等工作。
一、文秘在企业党建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参谋助手
文秘有各种层次、工种,文秘如何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有多种途径,不仅体现在提供辅助决策的方案与日常工作的预案等方面,更多的文秘人员可以在大量的经常性工作中,为领导决策与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当好参谋助手。诸如协助领导安排一个时期的工作布局,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办文办事,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等。
(二)信息收集
文秘信息服务于领导的全部决策、管理和指挥工作,领导者要在企业党建管理中进行决策,都要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大量信息为基础,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党建工作情况。就通常文秘工作而言,需要掌握多种信息,概括起来所提供的信息应包括:上级信息、内部信息、历史信息、本机关及下属党组织的有关情况、资料,平行地区、部门的社会信息、业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本地区、本部门的党建工作历史资料等。
(三)协调联络
协调是管理的手段,行政管理如此,党建工作管理也是如此,其实质就是统一认识、调整关系、解决矛盾、协调行动。在新常态下,企业党委领导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接触的横向、纵向关系也千丝万缕,改革创新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大量新的矛盾,这些矛盾最后都会集中到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负责人面前,要求及时解决。因此,围绕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协助领导及时、正确处理,是新常态下文秘协调联络工作中的重要特点。
二、企业党建工作中文秘工作的特点
(一)文秘工作的政治性
任何社会、任何团体的文秘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为一定的组织、团体服务,以维护组织、团体的利益为己任。例如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向国家交纳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规章等。因此,其文秘工作的时代背景就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政方针,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现行法律和政策。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的,为从严治党、加强党建服务,这就是文秘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二)文秘工作的从属性
上下级机关的文秘工作没有成序列,也没有常规固定的工作内容,而是按照基本的工作职能,根据机关和领导的要求,需要你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不能自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文秘工作本级领导机关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秘工作基本没有主动权,是一种从属的、被动的工作。上下级机关的文秘工作也没有隶属关系,只有业务工作的指导关系。
(三)文秘工作的服务性
文秘工作是一种服务工作,为领导服务、为党组织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同时,文秘工作要求文秘人员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出谋划策,事无巨细,随叫随到。只要需要,领导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竖到底、横到边,高级领导、一般党员、平民百姓都是服务对象。而且服务性决不是没思想、没主见,新常态下的文秘工作强化了参与决策服务、独立办事、调查研究等职能。文秘工作者直接为领导决策当参谋助手,提供信息,提供依据,督促检查落实决策。
三、文秘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政治理论素养
文秘人员要掌握党的基本理论、重要方针政策,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并理解其深刻内涵,才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此外,还必须学习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一个文秘工作者如果缺少这些理论知识,政治上不敏感,就缺乏政治理论素质。
(二)文秘专业知识
文秘的专业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文秘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文秘专业知识,如文秘知识、文书知识等等。另一方面是文秘所在单位或部门的业务性知识。鉴于文秘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文秘应该是具备广博知识的“通才”、“杂家”,又是通晓本专业的“专才”,二者是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成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内行,才能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三)分析辨别能力
文秘人员要认真研究党政中心工作,深刻领会领导对所辖工作的战略意图、战略方向、长期或中期特别是近期的管理目标,帮助领导领会上级的政策意图,及时掌握信息,深入实际正确出谋献策,涉及到职责范围内的事,应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前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匆忙上阵、消极应付。
(四)企业管理知识
现代文秘是综合性、辅助性的管理人才。担负现代管理任务的文秘工作者,必须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必须学会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习现代管理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实现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姜玲玲.文秘管理工作的多目标决策––改革《文秘学》课程教学的初步尝试[J].宿州学院学报,2006(3):104-106.
[2]常崇宜.现代文秘工作[M].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1.
科学定位企业党建工作 篇3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可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的候选项目,获得其他等级的项目可推荐给获奖者所在单位的上级部门,建议予以表彰并作为业绩计入个人档案。“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评奖严格按照《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经形式审查和评审专家初评、项目答辩、评审委员会投票评选、拟获奖项目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获奖项目,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正式公布。获奖单位和个人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
申报奖项的单位和个人不受所在行政区域和所属部门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科技成果,均可推荐申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测绘和地理信息、位置服务、智能交通、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电子商务、航海航空、重大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以及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中GNSS系统建设、北斗产业化、核心电路和高端设备制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工程和高精度测量设备制造、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系统开发、移动终端产品开发、运营服务等。
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工作定位 篇4
按照行为与角色一致原则, 监事会在“行动”之前, 应该对自己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显而易见, 对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定位的认知, 是国有企业监事会履行职责的出发点, 是确定监督范围、监督途径和监督方式的基本前提。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 定位认知对于履行职责有着决定性意义。勿庸置疑, 错误的定位认知, 会导致履行职责的缺位、错位或越位, 可能会“种了别人的田, 荒自己的地”, 不仅忙而无效, 还会影响到公司运行的秩序和效率, 导致相对于目标的行为“偏离”和“机制”“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名不正言不顺, 言不顺事不成”的结局。
一、国企监事会工作定位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目的, 是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 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目前现实距理想状态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 在当前,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监事会的工作定位, 明确监事会的权限边界和履行职责的途径与方法, 对于监事会正确履行职责, 对于法人治理结构各方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实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对于推进企业机制的转变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正确认识监事会工作定位, 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需要。法人治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局部试点算起, 至今仅仅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使得新的运行机制很难一步到位。企业转型过程中公司腐败和内部人控制造成所有者权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加强所有者监控这两方面的任务都十分艰巨。监事会作为法定的所有者权益“维护人”和法人治理结构中负责监督的专门机构, 在新机制的确立过程中扮演着所有者代言人的重要角色。监事会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 就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认知。
其次, 正确认识监事会工作定位, 是纠正错误认识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当前, 在监事会工作定位问题上, 还存在着一些与《公司法》规定不相吻合的模糊认识, 例如有的企业对监督者、经营者的权力边界认识不清, 出现了用监事会监督替代经营系统的过程监督的倾向;有的公司则把监事会视为公司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 出现了监督重心下移的倾向, 等等。如果这些错误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 必然影响监事会作用的正常发挥。
第三、正确认识监事会工作定位, 是加强监督强化风险防范的需要。在当前体制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企业运行中的体制与道德风险都十分突出, 以信息不对称为主要特征的经营者强势和出资人控制弱势现象比较普遍, 监事会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还不尽如人意, 改善这种状况离不开对监事会定位的准确把握。
二、国企监事会工作定位的主要思路
如前所述, 对监事会工作定位的认知, 对于监事会正确履行职责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监事会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因认识上的模糊而带来的某些不正确的倾向。因此, 在《公司法》既定框架内对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定位进行慎重思考, 用前者框正后者, 对于改善和加强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监事会的工作定位。
1. 从原理上把握定位
从原理上把握定位, 关键是盯住国有企业引入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任何法律都是以某种特定的理论体系为支撑的。因此, 对法律条文的认知离不开对其背后的特定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任何理论体系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 对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还需要将其还原为现实。所以, 要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定位, 应该而且有必要在理论梳理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 盯住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是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定位的根本。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 法人治理结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在生产社会化这一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的作用下, 以效率为指向的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朝着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出现了经理人职业化趋势, 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日益分离, 进而形成了普遍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制度。这一制度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创举之一, 通过推动资本运动从积聚向集中的演进, 将分散的、零星的个体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聚合的、庞大的社会资本, 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规模扩张和专业化分工对生产关系提出的客观要求,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但是, 新制度在展示其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出现了“激励与约束”困境, 并深受代理风险的困扰。法人治理从产生的那一天起, 它的本质意义, 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契约, 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 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在我国, 由于公司制度产生的背景不同, 除了要解决中西方公司制企业共有的代理风险问题之外, 还要解决独具中国特色的政企分离问题, 将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市场主体, 而这一点正是我国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公司法》自然体现了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要求。《公司法》规定, 监事会是独立于公司决策和经营系统的监督机构, 代表出资人维护所有者权益。这一规定, 不仅是要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权威性, 令其以维护出资人利益为根本职责, 最大限度地实现权力制衡;也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通过法人财产制度落实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实现政企分离。因此, 监事会作为出资人代表履行监督职能, 必须自觉遵循《公司法》的规定, 既要坚持“制衡”原则, 又要划清所有者与经营者各自的责任区间与权限边界, 做到监督不越位, 不干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把握国有企业监事会定位的基本原则。
2. 从特征上把握定位
从特征上把握定位, 关键是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监督。由于监事会独立于公司决策及经营系统, 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因此, 监事会监督在本质上是置身于公司业务流程之外的监督。这就使监事会的监督不能不主要表现为结果监督, 进而使其对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反映具有间接的、滞后的特征。然而这一特征并不构成制度缺陷。因为监事会在法律上的角色定位是维护所有者权益, 它是所有者维护资本权益的“工具”, 而不是公司经营系统运营控制的“工具”。
与监事会监督相比, 公司经营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突出了过程监督。而完备并且得到严格执行的过程监督, 能够形成及时、动态、全面有效的信息反馈, 进而形成公司运营控制的信息传递机制, 并与经营系统的外部监督形成互补, 构成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
将法律赋予公司内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与监事会监督作一个比较,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楚。由于会计人员直接参与并置身于公司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之中,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步进行, 因此, 会计人员对企业运行状况的监督具有直接的、动态的特征。这一点与监事会监督形成了明显的对照。经过会计监督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各类会计信息, 不仅构成了公司财务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 也为包括监事会在内的其它所有财务监督提供了基础资料。一般而言, 其它形式的财务监督不过是对已形成的会计资料的再监督。
通过对上述两类监督即监事会作为公司业务执行系统的外部监督和以会计监督为典型代表的公司业务执行系统的内部监督的比较, 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1) 在公司治理实践中, 必须区分监事会监督与公司经营系统的内部监督。监事会监督与经营系统的内部监督是性质不同的两类监督。其主要区别是:监事会监督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客观基础;以维护所有者权益为根本目标;以结果监督为主要手段来验证经营结果的真实性;监督对象是公司董事会和经营者即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系统的内部监督则是实现生产经营过程有效控制的需要, 即使没有两权分离,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的业主制企业中, 经营者仍然需要过程监督;经营系统的内部监督以科学合理、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完备的制度为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法人财产收益最大化;监督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监督对象是经营系统自总经理以下的所有环节。而经营系统的过程监督体系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正常, 正是监事会需要重点关注的监督内容。在把握监事会工作定位时, 必须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监督做出区分而不能将它们相混淆。尤其不能用监事会监督替代经营系统内部的过程监督。如果不能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区分开来, 造成不同性质之监督的错位、越位或缺位, 就会导致公司监督机制的紊乱, 公司运营就会失控, 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 公司经营系统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体系至关重要, 它是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实现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使公司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如果公司经营系统制度完备并能得到严格执行, 就容易在其运行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把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进而及时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反之, 如果公司经营管理系统制度不完备, 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 管理混乱, 漏洞百出, 就会放纵违规行为的发生, 企业运行过程就会失控。而违规行为一旦形成, 再由经营系统之外的监督部门去检查、纠正, 不仅增加了监督难度, 提高了监督成本, 而且许多即成损失已经不可挽回了。部分国有企业各种违纪违规现象之所以屡有发生, 虽然经营系统外部监督体系负有不可推卸的失察责任, 但一个绝不能忽略的原因, 是掌握着资产经营权力的经营系统制度与内控机制的缺失, 致使信号反馈滞后甚至失真, 以至各监督系统难以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
3. 从职责划分上把握定位
做好市场定位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5
1.1 市场定位的含义
关于市场定位的概念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飞利浦·科特勒认为, 定位就是一种对公司的供应品和形象进行设计, 从而使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位置的行动。
里斯和特劳特认为, 定位始于产品, 但并非对产品本身做什么, 要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 即将产品在潜在顾客心目中定一个适当的位置。
综合国内外观点, 市场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某些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 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传递给目标顾客, 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1]。
1.2 市场定位的特征
(1) 整体性。市场定位是企业进行有意识的营销活动的成果, 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告诉我们, 营销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 不仅企业的各部门要通力精诚合作, 而且所涉及到的营销要素也要服从和服务于定位目标, 共同努力, 才能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定位。
(2) 一致性。市场定位是营销要素共同发挥定位作用的成果, 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市场定位, 营销要素一定要与定位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任何一个要素偏离预定的定位目标, 会使消费者的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发生混乱, 不能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形象, 从而威胁到企业的市场定位。
(3) 独特性。市场定位的目的使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比较鲜明的形象, 使其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明显地区别开来, 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成为目标市场消费者无法抗拒的购买诱因。
(4) 长期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作为市场中的消费者, 从接受定位信息到形成完整的、稳定的形象有一个反复确认的渐进过程。同时企业还要根据市场状况, 不断巩固其市场定位, 这些都需要较长时间。
2 市场定位心理
2.1 产品心理
企业在目标市场上进行有意识的定位营销活动后, 消费者接受并理解了这些定位信息, 会产生初步印象, 形成心理预期, 在反复购买使用产品后, 对其品质有一个最终评价, 若评价与心理预期趋同, 将加深对企业和产品印象, 并形成最终定位;相反, 会形成与企业原有定位不一致的新印象, 导致企业和产品定位的不一致。因此, 在进行市场定位时, 产品的品质一定要与定位目标相符。
2.2 价格心理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 一般对价格最敏感, 并因此产生种种心理反应, 从而对企业和产品产生各种看法。俗语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习惯于用价格作为尺度和工具来认识产品[2], 把它作为衡量产品价值大小和品质高低的标准。所以, 在市场定位中, 可以充分利用价格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形象认识。
2.3 渠道心理
渠道心理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时, 对渠道内中间商的实力和购物环境的选择及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企业的产品要通过渠道内中间商提供的购物场所进行销售, 消费者受购物场所环境及所销售产品价格、质量的影响, 对购物场所会产生一定的固有印象, 比如“这是一个高档商场, 里面所销售的产品都是高档货!”等。这种印象会扩散开来, 影响到此场所销售的所有产品形象。因此, 在市场定位中, 渠道中间商的选择会影响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知。
3 市场定位策略
根据市场定位的特征和心理要求, 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 要综合考虑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心理因素, 并要使这些因素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会形成以下几种定位策略, 如图1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考虑以上因素时, 会形成三种市场定位策略, 即高端定位策略 (如图区域Ⅲ) 、中端定位策略 (如图Ⅱ区域) 和低端定位策略 (如图区域Ⅰ) 。
高端定位策略就是要在目标市场内形成企业和产品的高端形象。以高质量、高价格产品选择渠道内高端中间商进行产品分销, 选用高级别媒体进行促销为特征, 以实现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中端定位策略就是要在目标市场内形成企业和产品的中端形象。以中等质量、中等价格产品选择渠道内大众化中间商进行产品分销, 选用中等级别媒体进行促销为特征, 以实现中端市场定位策略。
低端定位策略就是要在目标市场内形成企业和产品的低端形象。以低质量、低价格产品选择渠道内低端中间商进行产品分销, 选用低级别媒体进行促销为特征, 以实现低端市场定位策略。
在以上三种定位策略中, 我们以高端市场定位策略为例, 说明如何实现该定位策略。
3.1 高端产品
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 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 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设计 (思想) 等。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层次[3]。
核心产品是消费者消费产品所关注的价值。作为高端产品, 与市场上竞争产品相比, 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或功能。比如3G手机, 不仅具有一代机和二代机的功能, 还具有它们所不具备的远程视频功能, 使“远在天边的人如近在眼前”。
有形产品指向生产者提供给市场实物产品, 是产品价值的直接显性表现。作为高端产品, 相比于竞争品, 产品的色彩炫目、款式新潮、商标耐人寻味、包装设计别致, 从外观看上去, 让人感觉到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3.2 高端分销
高端产品数量有限、价格高, 不必进行大规模的分销, 根据这些特点, 应走短而窄的分销渠道, 减少中间商的数量, 加大对中间商的控制力度, 避免中间商采用不当的营销策略而损害产品和企业的市场形象。
3.3 高端促销
高市场知名度是高端产品的特点, 而高市场知名度除了要维持高端产品、高价格、高端分销外, 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高端促销, 对于生活消费品来说, 广告是用来提高市场知名度常用的一种方式。
高端产品在广告促销时, 不仅要聘用高知名度的形象代言人, 而且一定要选择高级广告媒体发布广告, 高级广告媒体辐射面广, 消费者可信度高, 在消费者中有很大的影响。
在高级媒体上做广告, 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实力雄厚产品质量好、档次高、信息可信性高等信息, 对于企业和产品高端定位策略的实现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4 市场定位的步骤
4.1 市场调查, 确定定位目标
企业进行市场定位, 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要建立在对现有的市场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现有市场产品需求状况、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势与劣势、定位策略等, 结合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 进行SWOT分析, 确定定位目标。
4.2 营销研发, 传递定位信息
企业确定了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后, 就要整合企业资源, 进行营销研发, 开发与定位目标一致的产品, 制订相应的价格、分销和促销策略, 并将市场定位信息传递到目标市场中去。
4.3 信息的反馈与矫正
企业传递的定位信息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解读是否一致;在营销运行过程中, 某些因素可能失控, 偏离原定的定位目标, 影响到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形象。所以, 企业要不断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反馈, 不断矫正与定位目标不一致的因素。
在产品日趋同质化、信息拥挤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和产品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是很难在竞争中胜出的, 拼命打价格战的结果必然是微利,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采用适宜定位策略, 认真做好市场定位的各项工作, 落实好对消费者的承诺, 才能实现市场定位目标,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先国, 曹献存.营销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焦利军.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科学定位企业党建工作 篇6
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时候,会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然后对企业行为进行控制,是一种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一般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分析阶段。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对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和该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同时在结合企业文化、财力和人力的基础上,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第二,制定战略。企业在了解自己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给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战略和方法。第三,实施控制阶段。根据惬意发展目标和战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行动,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实施方案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企业方案。以上三阶段是一种动态变化阶段,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党建政工
(一)党建政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党建政工可以帮助企业向急性市场调研,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结合市场实际发展状况,给企业发展制定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与国家和党的改革方向相同步,适应主流发展趋势,发挥党领导的力量,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创造社会效益的战略,积极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战略实施阶段,必须做好企业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发展路线不会发生偏移,在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战略的实施。
(二)党建政工发展现状
党建政工在企业思想工作、企业文化、战略发展以及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党建政工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虽然一些年轻的党政建设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战略管理经验,考虑问题时经常不全面。经验充足的年长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不能积极学习并介绍新事物,与时代的发展相背离,不能给企业的未来发展贡献计策。
第二,个别党政工干部的思想认识不足。思想是行动的驱使者。党建政工在企业建设中,主要从事文化建设、政工建设和凝聚职工人性等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但这些工作对党建政工干部自身的思想发展和能力要求较高,党建政工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宗旨和发展目标,及时掌握市场发展规律和现状,积极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心声。但是从当前企业党建政工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不能做到以上要求,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很多党建政工人员在发展中既与时代发展脱节,也不亲民、信民,与职工关系僵化,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信念不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贪污犯罪行为,影响了企业党建政工的形象,不利于党建政工工作的进展。
三、加强党建政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知,党建政工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促进企业向长远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强党建政工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人员学习并掌握政策知识
法律政策企业决策制定的基础,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政策,才能将国家政策顺利的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中,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党建政工人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加强政策的掌握,不断学习并提高党建政工分析并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的可行性,积极给企业的产期发展做贡献。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思想教育也是党建政工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教育时,教育干部必须先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党建政工人员做示范。同时,还要对党建政工人员进行一些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鉴定工作人员的信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理念,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发展思路,给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新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根据时代发展改变战略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在新时期还要不断创新思路,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科学、灵活的管理企业,根据科学发展和时代的方向,应用新的战略管理企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借鉴并学习国外一些优秀的方法,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顺利进展,实现企业和时代的同步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和循环的工程,需要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目光。企业政工肩负着给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在企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党建政工必须主动承担企业管理的重任,向长远的方向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摘要:党建政工是企业长期发展中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部署战略的基础,促进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新形势下,很多企业已经将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提高了企业生产力,活跃了企业氛围,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企业战略战略管理范畴定位党建政工的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党建政工
参考文献
[1]詹星洲.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19).
[2]赵晓燕.党建与政工人员素质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J].湘潮,2015(9).
[3]李漪莉.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策略探究[J].管理观察,2015(01).
【科学定位企业党建工作】推荐阅读:
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08-10
企业功能定位08-21
企业定位与发展10-08
企业定位战略之险09-06
企业管理会计的定位05-29
职能定位企业内部审计06-24
企业战略定位的意义10-22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05-17
工作目标定位07-26
自我定位工作总结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