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压监测

2024-09-19

无创血压监测(通用8篇)

无创血压监测 篇1

引言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最先于1961年由美国人Sokolo提出。1962年,美国Remler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无创半自动动态血压监测装置。1969年,英国牛津大学Stott Bevan创立动脉内有创ABPM技术。美国太空试验室于1970年创造了无创性ABPM技术,并于1983年应用于宇宙飞船内。1989年,ABPM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无创24 h ABPM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临床高血压病诊断以及指导评价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ABPM测量并实时记录个体昼夜24 h内间隔特定时间的血压值,它可以准确、有效帮助医生诊断高血压,剔除假性高血压,有效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药物评价,以达到平稳地控制病人血压的目的。ABPM通过受检者佩带的血压记录仪连续记录血压,避免了单次血压测量之间的客观差异和“白大衣现象”(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可能会精神紧张,导致血液中出现过多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即所谓“白大衣现象”)。它有助于筛选临界及轻度高血压、有助于评价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探讨靶器官损伤程度并估计预后等。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还包括≥21.3/12.6 k Pa(160/95 mm Hg)或/和≥18.7/12.0 k Pa(140/90 mm Hg)的百分数等项目[1]。

1 ABPM原理

ABPM系统(记录器)硬件基于示波法测量血压原理,采取逐步释压震荡测量法,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压力传感器、信号预处理电路、多路A/D转换、驱动电路、网络通信和气路等部分组成。记录器由充放气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按设置好的程序运行,通过内置气泵为袖带充气,在充放气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取得脉搏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等数据。原始数据储存于存储器中,测量结束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2]。系统采用大容量的Flash闪存存储血压数据和系统文件,采用液晶显示器和菜单控件,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可实时显示监测信息,具有良好24 h动态血压数据编辑功能。同时,系统也实现了24 h动态血压数据及心电图数据的同步显示,并提供与PC机通信的USB接口。系统原理框图[3],见图1。

微处理器是该系统的核心,它完成血压信号采集、预处理、存储及人机接口控制等,还通过键盘接收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和命令控制并传送测量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律和脉压波形等数据),以及对气泵、排气阀及模数转换的控制及测量过程中的各种算法实现[4]。ABPM的血压测量大多采用示波法,通过检测袖带充放气和动脉搏动产生的复合压力信号的变化对血压值进行测定。气阀的开关由微处理器控制,实现袖带内压力的智能化控制,压力传感器承担袖带内压力的检测。由于压强变化产生的差动电信号只有几u V,而漂移偏压却为20 u V左右,并混有大量高频噪声信号,为了得到并分离出脉搏信号和血压信号,必须对采集到的复合压力信号进行预处理,滤除无用的高频干扰信号、漂移信号,保留反映脉搏波和袖带压力的电信号,并分别送入多路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然后通过微处理器进行数字滤波等数字处理。信号预处理模块由运算放大器,高、低通滤波器等组成,具有共模抑制比高、功耗低等特点,适应弱信号放大[5]。气路由一个气泵和两个排气阀(阶梯放气阀和泄气阀)组成,用于对袖带的充、放气控制。充气时,两个排气阀关闭,由气泵对袖带充气;放气时,阶梯放气阀能实现精准放气,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而泄气阀则在阶梯放气阀测量结束或出现故障时实现大流量放气。气泵和两个排气阀的工作状态由微处理器精准控制[6]。

2 ABPM临床应用优势

2.1 使高血压诊断更加准确科学

血压的高低影响着全身各组织器官(包括心、脑、肾等要害部位)的血液供给,以平均每分钟75次心跳计算,每人平均一天会有十几万个血压值。人体血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环境变化、运动水平、情绪紧张程度、不同的生理病理状况等。由此可知,偶测血压值只是全天某一时刻血压值,不能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更不能揭示血压的波动节律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血压状况[7]。单纯采用偶测血压监测,可能高估或低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研究表明,如仅根据偶测血压<140/90 mm Hg判断血压达标情况,血压控制率一般<50%,如果采用24 h平均血压<130/80 mm Hg为判断血压达标标准,血压控制率可达80%[8]。因此,在首次诊断高血压时,采用ABPM可以有效鉴别出“白大衣现象”,而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24 h ABPM监测[9]。

2.2 及时分析血压控制状况

有些患者白天测血压控制良好,而夜间血压却控制不佳,这可能与所选择的降压药物不合适或药物剂量不足有关。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可以增加降压幅度以及有效延长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有利于白天血压、夜间血压及晨峰血压等的控制[10]。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进行24 h ABPM,这是诊断高血压和判断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可靠标准。

2.3 有效分析血压波动特点

偶测血压提供的仅是瞬时血压,难以客观反映病人全天工作和休息时血压水平,更难以反映患者在各环境条件下由于生理或病理变化导致的血压波动情况。若测量血压恰为患者缓解期,容易出现误诊。而24 h ABPM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段内的瞬时血压,得到的数据远比偶测血压值丰富,可有效克服偶测血压在临床诊断上的盲目性。

2.4 客观评价高血压患者病情

从临床角度来看,评估血压升高的程度要比单纯诊断高血压更为重要,动态血压水平较高者病情相应较重。同样是高血压患者,一个人24 h内血压有两次超过140/90 mm Hg,达到170/100 mm Hg,另一个人虽然血压最高只达到160/95 mm Hg,却有15次超过140/90 mm Hg,显然后者的病情更重。在ABPM中,把这组数据结果称为“血压负荷值”。另外,以患者每天血压超过标准值的次数占所有测量次数的百分比来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假设以130/90 mm Hg为白天血压标准上限,若白天共测了24次血压,其中有12次超过了130/90 mm Hg,则血压负荷值为50%(12/24),即白天有一半血压都是超标的,可推断出这位患者白天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较重。此外,还可以通过昼夜血压节律评估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11]。

2.5 科学判断预后

血压升高造成的心血管损害,是循环系统长期承受过高压力的结果,偶测血压并不能反映个体的平均血压水平。24 h ABPM的血压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偶测血压,可用于预测心血管病发作。此外,凌晨血压突然升高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2.6 合理指导药物治疗

通过ABPM可以明确诊断高血压,缓解就诊人员的心理负担。可客观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与活动状态下昼夜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副作用[12]。

3 ABPM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1)具有24 h动态血压数据编辑及统计功能。数据可回放至动态心电系统,对24 h动态血压数据及心电图数据同步分析显示;可以提供同一病人多次测量,出具不同时期的血压对比分析报告;提供多种统计图表(趋势图、柱状图、饼图、比较图)以及拟合线数据报告等。

(2)动态血压数据可读入动态心电报告中,形成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二合一数据报告。具有自动重测,动态血压监护仪自动零位置,血压、心率数据记录及显示,血压、心率数据图表显示及打印输出等功能。

(3)升级至卫星血压监测系统,实现异地数据会诊分析。病例数据双层保护,即使误删软件,病例数据亦不会丢失。使用Windows 2000/XP/vista/7操作平台,功能强大,操作简洁方便;无需手工干预,自动进行24 h的血压测量;采用模糊时间测量法,最大程度降低某些病人的白大衣综合征,使数据更加准确可靠;开关按钮具备更节电更人性化的休眠功能,可以根据医生需要随时启动或进入休眠状态;可以储存大量病例数据,随时回放病例数据[13]。

(4)ABPM记录系统能显示患者站立、卧床、行走等体位状态下的血压数值。当患者处于激烈运动状态时停止测压;停止运动后待心率、血压平稳后自动恢复血压测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测量误差。

(5)24 h动态血压均值不仅是诊断高血压的指标,同时也是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通过ABPM可早期发现动态脉压和血压均值的异常,从而达到有效降压和预防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6)有研究表明,24 h昼夜血压节律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坏有密切关系。夜间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加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这提示血压连续上升可能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触发因素,目前已经明确动态血压比偶测血压能更准确地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及预后。在预测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方面,ABPM优于偶测血压[14,15]。

4 ABPM不足与展望

随着ABPM在高血压监测中的应用发展,ABPM相较偶测血压已经显示出了诸多优点,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继续完善。首先,其准确性有待提高,目前还缺乏中心性大规模研究来验证ABPM的准确性,患者体位对测定也有一定影响;其次,ABPM设备种类繁多、价格较贵、应用软件不统一、检查费时。

尽管如此,ABPM仍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诊断技术,随着监测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必将对高血压的诊断、靶器官损害的预测、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及治疗带来巨大帮助。

无创血压监测 篇2

关键词:力学检测技术论文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病的合理、科学治疗来自于正确的诊断,这使得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更加重大[1]。通过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早期预测心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目前,临床评价心功能主要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法和超声心动图法。肺动脉漂浮导管法是有创检查,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存在一定风险,不仅不适合长时间多次反复操作,而且监测费用高,故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超声心动图法虽然是无创检查,但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且连续动态监测困难。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方便、快捷、可靠的方法是临床心血管病监测的当务之急[2]。近年来,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各项指标与有创法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达0.9[3],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1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人体阻抗测量技术在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一个应用,该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原理衍生于欧姆定律,利用胸阻抗原理:脂肪、肌肉、骨骼、血液、肺的电阻抗不同,其中血液是导体,电阻抗最小,而胸腔中的脂肪、肌肉、骨骼、肺(暂不考虑呼吸时空气的变化)的电阻抗相对不变。当血液从心脏泵出流经胸腔大血管时,胸腔血流量增大,电阻抗减小,根据胸腔的电阻抗变化(ΔZ)及ΔZ对时间的微积分dz/dt,即ICG,经过处理后可提供多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SV/SVI)、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SVRI)、胸液水平(TFC)、速度指数(VI)、加速度指数(ACI)、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左心室做功/左心室做功指数(LCW/LCWI)等[3]。

2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价值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能够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生理信息,对医疗和科研都有重要意义。胸阻抗法是一种安全、准确、可靠、简易、廉价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方法,能够实现连续实时不间断监测。除此之外,由于其重复性和准确性高,并能提供长时间监测所需的变化趋势图,可使医生直观地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实行滴定式治疗。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已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推广[4]。

2.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常见疾病。国外研究表明,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了解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情况时,可以根据患者直立和平躺两种姿势监测,将异常结果分为大动脉异常、心室异常和其他异常3类,有助于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诊断准确性[5]。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钟传茂等[6]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组,持续对患者进行监测并适时调整用药。结果显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降压治疗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治疗后患者CO、SV明显升高,且与血脑钠肽呈明显负相关;SVR显著降低,与血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说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7]。Chen等[8]发现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准确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功能,且梗死面积越大,心功能指标异常越明显,溶栓后CI、SV迅速增高,SVR明显下降。上述研究表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和指导治疗。

2.2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多发伤患者因为有多个脏器损伤,早期往往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尤其是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早期常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判断休克复苏成功的标准应以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基础。因此,早期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后续指导容量管理,保证脏器正常灌注下避免容量过负荷造成水肿有着重要作用。瞿炬等[9]对多发伤早期液体复苏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了研究,发现早期目标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更合理。邵仁德等[10]发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裂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此项研究表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液体复苏前后,胸液水平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有明显改善(P<0.05)。

2.3在危重症中的应用

危重症患者早期、连续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治疗和改善预后。早期实施液体复苏,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量,可明显改善预后。危重症休克早期诊断困难,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和其他指标对心肺、组织灌注、氧合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得出即时、同步、连续的生理数据,能够早期发现休克,及时了解患者循环功能,进行积极治疗,提高用药准确性,改善预后。严重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出现的心功能障碍包括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早期液体复苏成功与否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王华兵等[11]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时发现,其对复苏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防止肺水肿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

2.4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血液净化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近年来在肾炎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急性中毒等疾病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而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容量负荷状况是血液净化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正确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高血压及透析中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胡春燕等[12]探讨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每4h进行一次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组各参数均处于正常水平,容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及超滤率,能够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经常存在容量负荷过重、水钠潴留情况,结束透析时需要评估是否恢复至正常容量状态。研究显示[13],对42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随着脱水量的增加,胸液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呈负相关;胸液含量每下降1k/Ohm,平均有约220ml的水分被清除,与全身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利于临床在判断干体重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客观评价干体重。

2.5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肥胖作为营养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我国已将体重指数(BMI)作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指标。应用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心动图能及时了解肥胖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早期减退情况,且随着BMI的增加,左心室功能进一步下降。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更早地探测到BMI增加对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14]。对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一般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诊断,但这种方法耗时且复杂。Parry等[15]首次应用无创动态血流动力监测技术对处于不同时期迷走神经性昏厥的患者进行监测,发现直立倾斜试验前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区别,但在试验前期,CI、末期心舒张指数(EDI)、左心室功能指数(LVWI)3项指标有明显区别,提示可将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用于迷走神经性昏厥的诊断。此外,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还能用作怀孕12周到产后6个月的监护,研究者发现SV、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产后48h明显下降且对孕妇胎儿无任何影响[16];在对子痫前期孕妇的观察中,肾功能损害组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阻力(SVR)明显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CI、CO、心搏指数(SI)、SV及速度指数(VI)明显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提示子痫前期孕妇CO下降和外周阻力升高是其发生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17]。可见,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孕期和产后血流动力学合适、准确的监测手段。

3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局限性

虽然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等优点,容易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但不可否认,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胸、颈部创伤的患者由于胸、颈部贴放电极片的位置被占用而无法使用;对小儿,特殊体型、胸骨切开、活动过多、重度高血压及HR大于250次/分的患者,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某些休克、过度肥胖、高度水肿患者由于电阻抗信号弱,干扰性生物电过高,也会造成系统不能灵敏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情况。此外,对于重度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该监测系统会因主动脉反流导致CO值测量失准,不能准确反映心脏功能。安装起搏器的患者,由于起搏器对电阻抗信号有较大的干扰往往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综上所述,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虽然该方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国内外不断涌现的对该系统的改进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开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无创血压监测 篇3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12月, 我科对54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多功能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 男30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61.02±17.65) 岁, 监护时间2 h~796 h。

2 预防护理

2.1 护士培训

加强护士培训, 增强其防范意识。科内组织开展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培训, 全面讲解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学习压力性紫癜的预防护理措施, 使全科护士在熟练运用多功能监护仪的同时能够全面增强对压力性紫癜的防范意识。要求人人对多功能监护仪的操作和理论考核过关, 工作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强调专科特点, 注重对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现场护理查房, 突出实际措施的执行必要性, 确保患者安全。

2.2 袖带配备

每台多功能监护仪固定配置一条袖带, 其为合成纤维材料, 遇有患者的汗液、分泌物等都可能会导致袖带发硬、生成异味, 给患者带来恶性刺激。我科在此基础上另行配置有棉布袖带, 以便袖带污脏后能及时进行更换。对袖带的定期清洗消毒也作为每周重点工作进行, 更换下来的袖带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灵溶液浸泡30 min后, 以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2.3 皮肤准备

做好多功能监护仪袖带绑缚部位的皮肤清洁, 保持局部干燥。监护仪袖带须绑在患者的单层内衣袖管外, 夏天炎热则在使用前以纱布使监护仪袖带和患者皮肤之间分隔开来, 避免袖带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如皮肤过敏、挤压出血等。

2.4 规范操作

无创血压监测袖带缠绕在患者袖管或纱布上距肘窝2 cm~3 cm, 松紧以可伸进1~2指为宜。对于没有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 袖带在使用过程中松紧适宜, 不可固定一处测量, 定时更换监测部位;每班接班时必须松开患者的袖带检查监测部位的皮肤情况, 及肢体的血液循环, 更换监测部位。对于已经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 每班根据患者局部情况选择是否手动测量, 及时将袖带松解, 使患者监测部位皮肤通气良好, 避免长时间绑缚袖带对皮肤舒适度的影响, 预防压力性紫癜。

2.5 病情观察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出现水钠潴留,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或 (和) 体腔积液, 其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3]。在同样外部压力的作用下, 高血压患者更有可能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现象[4]。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有出血倾向, 如皮下或黏膜出血点、瘀斑, 胃肠道出血, 脑出血等[3]。血液透析常规使用肝素抗凝也易导致有出血倾向的不良反应。因此, 我们对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行多功能监护仪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 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 严格交接及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 注意观察有无无创血压监测部位紫癜, 及全身皮肤或黏膜的出血情况,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处理。

2.6 特殊交接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侧肢体不可测量血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若肢体水肿明显, 须选择手动测量, 每次测量后及时将袖带松解, 水肿消退后可改成定时测量;做好对内瘘血流及无创血压监测局部皮肤、水肿肢端血液循环的交接;加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交接维护, 防止感染、避免牵拉, 透析专用, 不可用于输液、输血、抽血等。

2.7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疗法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5], 但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经济负担较大, 许多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以及烦躁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沟通, 帮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关爱和体贴每位患者, 使之安心配合, 增加治疗依从性。

3 结果

本组行无创血压监测的54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 无1例发生压力性紫癜, 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表示认可, 满意度较高。

4 讨论

我科对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性紫癜的预防性护理, 顺应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要求, 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深化了护理专业的内涵。通过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性紫癜的预防性护理, 我科护士对专科细节护理的要义充分领悟, 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 确保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的实现。优质护理工作正朝着”建机制, 抓内涵”的方向深化发展, 如何进一步发展专科护理, 突出专科护理的特殊性、重要性, 需要我们每一位护士的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朱学骏, 顺有守, 沈丽玉.实用皮肤性病学[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309.

[2]宋晓安, 任红, 王桂英, 等.持续血压监测致压力性紫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0) :902-903.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19-220.

[4]李德珍, 陈广燕, 索鹏, 等.心电监护仪袖带致压力性紫癜1例[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卷, 2007, 4 (2) :201.

体位对无创性血压测量的影响 篇4

关键词:血压测量,无创性血压,体位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通常情况, 用肱动脉血压代表人体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当心脏收缩时, 血液流入主动脉, 此时动脉管壁所受到的压力最高值, 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 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此时动脉管壁所受到的压力最低值, 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血压的测量必须准确,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比性, 对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 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1]。为观察同一个体立位、坐位与仰卧位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入校的护理专业学生190名, 分别采取立位、坐位和仰卧位测量血压, 并对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进行统计学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190名18~20岁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准备工作

1.2.1 测量器械

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水银汞柱式血压计, 选择经过校正的同一台台式水银汞柱血压计, 袖带宽为12cm。

1.2.2 血压测量员

2名血压测量员均为本校护理教师, 并经过严格的血压测量操作培训。

1.2.3 检测对象

在清醒、安静状态下, 无情绪紧张、劳动、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室温26℃, 一律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

1.3 测量方法

同一个体在同一时间于立位测量血压后5min坐位测量, 再经5min后进行仰卧位血压测量。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必要时脱袖以免袖口过紧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保持被测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在立位、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 仰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将袖带平整缠于学生上臂中部, 使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松紧度以放入一指为宜。戴上听诊器, 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搏动点, 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用手稍加固定, 另一手握气球, 关气门, 向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声消失, 再升高4 kPa, 然后以每秒钟0.5 k Pa的速度慢慢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 注视汞柱所示刻度, 以听到第一声搏动音的刻度为收缩压, 以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 记录数据[1]。

2 结果

2.1 收缩压测量结果

190名学生立位测量血压, 其收缩压平均值为 (103.20±0.64) mmHg;坐位测量血压, 其收缩压平均值为 (105.08±0.62) mmHg;仰卧位测量血压, 其收缩压平均值为 (108.57±0.59) mmHg。其中, 立位与坐位测量的收缩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的收缩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坐位与仰卧位测量的收缩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种体位, 收缩压平均值比较:立位<坐位<仰卧位。

2.2 舒张压测量结果

190名学生立位测量血压, 其舒张压平均值为 (68.55±0.61) mmHg;坐位测量血压, 其舒张压平均值为 (68.52±0.54) mmHg;仰卧位测量血压, 其舒张压平均值为 (69.58±0.57) mmHg。3种体位测量血压所得舒张压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3种体位测量血压, 对舒张压测量值没有影响。

2.3 脉压测量结果

190名学生立位测量血压, 其脉压平均值为 (34.65±0.56) mmHg;坐位测量血压, 其脉压平均值为 (36.56±0.63) mmHg;仰卧位测量血压, 其脉压平均值为 (38.99±0.56) mmHg。其中, 立位与坐位测量的脉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的脉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坐位与仰卧位测量的脉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种体位测量血压, 脉压平均值比较:立位<坐位<仰卧位。

2.4 平均动脉血压测量结果

190名学生立位测量血压, 其血压平均值为 (80.10±0.56) mmHg;坐位测量血压, 其血压平均值为 (80.70±0.49) mmHg;仰卧位测量血压, 其血压平均值为 (82.58±0.51) mmHg。其中, 立位与坐位测量的平均血压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的平均血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坐位与仰卧位测量的平均血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种体位测量血压, 血压平均值比较:

立位≈坐位<仰卧位。

3 讨论

心血管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心室泵血时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动能的形式克服阻力推动血液流动, 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使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扩张而储存起来, 形成较高的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再将势能转变为动能继续推动心舒期的血液流动, 外周阻力可以使血液滞留于血管内而维持一定的舒张压高度。因此, 血液充盈量、心肌收缩力、中小动脉形成的外周阻力都对血压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 正常人体血液充盈量变化不大, 收缩压的大小取决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 而舒张压的大小取决于外周阻力的大小。体位对人体血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同体位血液在人体内流动, 所需克服重力的程度不同。

曾庆等用日本产BP-8800电脑血压脉率监护仪, 检测健康成人坐、立位和仰卧位3种体位的血压脉率变化。结果发现仰卧位血压>坐位血压>立位血压, 而体位变化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不大, 可将检测平均动脉压这一临床数值应用到临床工作中[2]。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 收缩压测量值仰卧位>坐位>立位, 舒张压无明显差异, 脉压测量值仰卧位>坐位>立位, 平均动脉血压测量值仰卧位>立位≈坐位 (见表1) , 与曾氏观点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差异。收缩压的高低除取决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扩张而储存起来的势能外, 还取决于重力代偿。众所周知, 在人体立位时机体所需克服的重力是最大的, 其次是坐位, 最后是仰卧位, 因此仰卧位的收缩压最高, 依次类推。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的大小受阻力血管口径和血液粘稠度的影响, 与重力代偿无关, 因此同一个体在影响外周阻力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舒张压是不会改变的。而本文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此点, 血压的测量值受体位的影响, 收缩压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 体位并非血压值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能够明显影响血压值的大小。

本研究体位改变后血压的观察结果与既往研究之间, 既有相同之处, 亦有不同之处。造成观察结果的不同可能与对象选择、观察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 可进一步观察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体位改变能影响血压值的测量。如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临床测量血压时, 特别是血压值处于正常血压与异常血压临界值的患者, 采取不同体位, 就会造成血压值变化较大, 影响医生正确诊断, 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临床对于须密切观察血压的患者, 一定要注意体位带来的影响, 除了固定时间、部位、血压计外, 要采用同一体位测量血压, 以便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

参考文献

[1]殷磊.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无创血压监测 篇5

无创血压测量(NIBP)常用方法有:柯氏音听诊法、示波法、超声法、恒定容积法等。其中示波法是临床上各类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广泛采用的血压测量技术[1]。本文所采用的无创血压测量模块采用示波法,其核心控制器件为日立的HD64180RF6X 8位CPU,采用袖带式测量。示波法工作过程是先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在放气过程中检测袖带内的气体压力振荡波。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血压振荡信号最大值与平均压有较好的对应性,常用最大波幅来确定平均血压值。目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经验判别准则很多,但无公认的判别准则,多是基于统计学规律,常用示波法判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波形特征法,通过识别血压波形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处的波形变化特征来判别血压值;另一种是幅度系数法,通过识别与确定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压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判定血压值[5]。

无创血压测量模块基于示波法原理进行设计。模块主要由微控制器、气泵、放气阀、袖带、压力传感器、驱动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控制器件为日立的HD64180RF6X 8位CPU。另外,模块可通过RS232串口与上位机通信,通过串口,模块既可获得上位机的参数配置命令,又可向上位机发送实时测量数据。

测量开始时,微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控制气泵对袖带快速充气,当袖带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放气阀使袖带缓慢放气(袖带压力每秒约下降4~5 mmHg),在此过程中,压力传感器连续采集袖带压力信号,并通过信号放大、滤波等信号处理电路,将分离出的脉搏波信号和袖带压力信号分别送至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当脉搏波信号消失时,一次测量过程结束。微处理器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后,提取脉搏波峰值并与同一时刻的袖带压力对应分析,获得心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等有效数据。处理后的血压数据以及原始的脉搏波和袖带压力数据均可通过串口实时发送至上位机,以便进一步分析、显示、比较、存储[2、5]。

1 模块通讯协议

采用的无创血压测试模块采用串行通讯方式,波特率为4800波特,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校验,0~5V逻辑电平,无附加握手信号线。主机到模块通讯,一个命令帧为8个字符结构:ab;;cd。其中:是文本起始字符的ASCⅡ码(02),′ab′是定义为01~27的命令字符的2位ASCⅡ码,′cd′是定义为0~9,A~F的16进制校验和的2位ASCⅡ码,是文本结束字符的ASCⅡ码(03)。模块到主机通讯,有三种数据帧格式发送给主机:

(1)实时袖带压报告(rcpt),当模块在测量模式、压力计模式、电磁阀测试模式中时,以每秒5次的发生频率发生;

(2)结束提示;

(3)状态报告,在启动及收到数据请求命令后才发送[2]。

2 串口通讯方式

使用C++实现上位机与模块串行通信的方法有三种。方法一:使用VC++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方法二:在单线程中实现自定义的串口通信类;方法三:多线程下实现串行通信。本设计中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实现对串行通信的编程,即使用VC++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通过对串口的连接就能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使用方便灵活[3-4、6]。

3 系统设计流程

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1:

3.1 串口初始化

MSComm有很多重要属性,但必须熟悉以下几个属性,CommPort:设置并返回通信端口号;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PortOpen:设置并返回通信端口的状态,也可打开关闭端口;Input: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Output向传输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串。

主要程序:

以上代码设置串口参数,关键是设置SetSettings、SetInputMode、SetRThreshold函数,为数据接收发送做准备,可通过OnComm事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3.2 数据发送和接收通讯

当发送“开始测量”指令后,数据按协议格式从血压模块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按十六进制处理,当上位机每接收一字节数据就触发一次OnComm()函数,此函数中包含数据处理部分。开始测量时,主机接收到rtcp报告帧,此帧包含实时袖带压的数据,只要提取此数据帧(帧开始的标志)后的三个字节(每个字节是2位十六进制代码),并保留字节的最低位,三个字节的低位十六进制代码组合起来就是袖带压(3位数字)。如上传的数据祯为“02 30 35 37 43 30 5333 03 0D”,则“30 35 37”包含袖带压数据,把“30 35 37”的高字位“3”去掉,保留“0”“5”“7”组合得到袖带压字符串“057”。

主要程序如下:

当袖带充气并放气,得到测量结果后,会发送停止数据帧,这时程序只要检测到停止数据帧并且检测到随后数据帧发送的“P”,程序则会提取接下来模块上传的三个字节,同样取每个字节两位十六进制的低位,得到收缩压,同理舒张压与心率与此相似。

从测量开始,通讯时要进行数据类型的转换,如图2所示:

3.3 数据保存

每次点击“添加血压数据”,将把此次血压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放到一个专门用于保存的字符串的末尾,每次点击保存数据就会保存此字符串,利用Windows通用对话框中的“文件”对话框来保存为两种格式分别为TXT和XLS格式[7]。

主要程序:

3.4 关闭串口

在测试完毕后,当关闭窗口时,响应系统消息WM_DESTROY触发对应响应函数OnDestroy(),关闭串口对此函数编程为:

4 结果分析

图3为设计出的软件界面。通过此软件,可以设置测量的模式如:成人/儿童模式,时间周期模式(隔固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在测量过程中,实时显示袖带压,可接收停止、复位指令重新测量。在测量完成后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等。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保存想要的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实时压),可以是多次测量的记录,并保存为两种格式,文本格式(TXT)和表格(XLS)格式,方便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和统计分析,如把测量结果导入到到Excel中。把实时压数据用Excel打开,并用Excel画出折线图,如图4,可知模块采用阶梯放气测量血压。

此软件也可用到到临床中,对人体进行一定周期的血压测量,并保存到计算机,便于对病人血压状况的跟踪监测,方便医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 结束语

本系统具有常见监护血压测试系统的特点,具有周期测量功能,可每隔一段预设时间进行血压测量,可以根据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测量模式。同时也具有很多血压自动测量系统不具有的优点: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有选择的保存,并转为EXCEL格式便于统计分析,可保存多种数据格式,这一点对于计算机水平有限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是非常有用的。该系统为我系学生实验用,符合学生的需要,便于操作,也可根据学生需要修改程序。

摘要:应用VC++(version6.0)、ActiveX控件MSComm串口通信的方法,设计出简明方便的无创血压测量软件,实现无创血压测量模块与上位机的数据收发和处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与系统集成,具有可编程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无创血压测量,血压计,串口通信,Mscomm控件

参考文献

[1]贾新泽.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06(2):75-77.

[2]刘敬华,于红玉,邓军民.基于示波法原理的无创血压测量模块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9):35-36.

[3]陈进,王伯营.VC中基于MSCOMM控件串行通信程序的开发[J].程序控制与工厂自动化,2005(9):62-65.

[4]王慧霞,石丽.VC++实现的串口通讯数据处理[J].真空电子技术,2005(5):40-42.

[5]张政波,吴太虎.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与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27(3):58-62.

[6]胡春燕.基于VC的串口通信的实现[J].福建电脑,2005(10):150-151.

无创血压监测 篇6

关键词: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差异

血压监测是临床生命体检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现代化监测手段的广泛应用, 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汞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法监测[1]。有诸多论文研究表明: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 较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2]。国内外也有专门针对休克患者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同步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我院ICU自2002年开展了有创血压监测,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两者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笔者自2004年4月-2006年11月对64名休克患者进行849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差异产生的种种原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名休克患者全部来自ICU, 男性41例, 女性23例, 均为多发性创伤患者。

1.2 监测方法

同一患者同一时间点取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值各一组。 (1) 有创血压测定为直接持续测压法, 直接感知血液内的压强, 将套管针置于动脉管内, 连接延伸管、传感器及监测仪。调整传感器高低使之位于腋中线水平, 保证各种管道连接紧密, 无漏液漏气, 保持管道通畅。在监测过程中, 对冲洗装置、传感器和连接管道采取有效管理。 (2) 无创血压测定采用监护仪自带标准成人袖带, 常规缚于所测肢体。分别间隔60min测一次, 记录数值。

2结果

根据测压结果两者比较:平均收缩压差值9.50mmHg (1mmHg=0.1333kPa) , 平均舒张压差值7.46mmHg。两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1) 。

3讨论

NBP监测是临床上监测心血管功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它是根据柯罗特·柯夫医生提出的“断、续、流”的原理进行测压, 并通过监护仪模块内的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化为电信号, 输入监护仪而得出。它的特点是方便、安全、无创, 但其灵敏度易受外界影响。而ABP监测是直接将血液压强通过传感器的传输经电子换能器转化为电信号, 输入监护仪转译成数据和波形, 而且它为持续动态过程, 不受人工加压或减压的影响, 故其值准确、直观。

基于两者测压原理不同, 上述数据也证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ABP监测所得的数值不仅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 同时也包括了血流产生的动能而转化的动压力。而NBP并不包括动压力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 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BP值。笔者注意到有几组数据NBP略大于ABP的, 而这几组数据多来源于手臂粗、皮下脂肪较多的患者, 因其皮下组织丰富, 要使动脉断流则相对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 所以使得其值相对略高, 在临床中应注意。虽然ABP和NBP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反映患者当前血压, 两者间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性, 此高彼亦高。在临床中, 笔者可以根据医院医疗条件和患者循环状况择测压方式。而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尽量开展ABP监测, 因其循环往往不稳定, 持续的ABP监测对于观察病情是有利的。但ABP监测可能出现出血、局部血肿甚至血行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对它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余爱珍.基础护理学 (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8.8.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应用技术探讨 篇7

1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原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采用的是示波法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将血压计袖带加压至阻断肱动脉血流,然后缓慢减压,期间手臂传出声音及压力小脉冲,测量仪器识别从手臂传到袖带中的小脉冲,经过对小脉冲的拾取和多重处理后,形成一条能够体现脉冲峰值变化的包络线,采取适当的判别技术和校正方法,从面得出血压值。不同厂家生产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其血压判别技术和校正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常用的大致有最大上升斜率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拐点判别法和将小脉冲数据转换成其它中间数据进判别的方法等。虽然方法多样,但都是根据同样的测量过程来进行血压判别。此外,还有一种不常见的就是听诊法原理,或叫柯氏音法,其原理是模仿水银血压计通过识别柯氏音来判断收缩压和舒张压。

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准确性问题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被问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到底准不准?”,“为什么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量出的血压跟水银血压计量出的血压相差很大?”等等之类问题。

笔者以为,首先,不能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同水银血压计作简单的比较,毕竟两者从测量血压的原理上就是不一样的。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医学临床测量准确性的认证方案主要有三个:(1)美国医疗器械联合会(AAMI)方案;(2)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方案;(3)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的方案。其基本方法是比较待检验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与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之间读数的差异程度,采用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统计学方法,对两种血压计测得的数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进行判断。国际高血压协会推荐用这三种方案中任一种,对各国生产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进行认证,凡经过这几个标准之一认证通过的产品,均属可代用产品。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比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结果准确。当然,认为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结果比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更准确,也是不对的。

其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到底准不准?我们可以从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普遍采用的示波法原理来进行分析。示波法原理测量血压时,测量的是袖带在放气过程中,袖带内气体产生的振荡波的最大幅度,然后通过一定的换算关系算出收缩压和舒张压。其核心是振荡波的最大幅度与血压的换算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虽然各厂家的算法不尽相同,但其算法的取得都是依靠大规模人群测量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血压测量的个体差异往往很大,同样是收缩压,有的人可能是90mmHg或者更低,有的人则可能是180mmHg或更高。在应用示波法这样一种基于统计规律的算法来计算血压值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对于血压变化规律接近统计规律的个体,其测量结果相对比较准确;反之,对于个体血压变化与统计规律有显著差异的个体,其测量结果偏差就会比较大。这也就是有的人认为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比较准确,有的人认为不准确的原因。

因此,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价值更在于其血压普查及监测的意义。对于大规模人群,应用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或在家庭健康管理中使用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进行日常的血压监测,可及时发现血压值的异常变化,提高民众的保健水平等。在这些方面,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是有其优越性,且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由于医护工作者不可能事先知道被测者的血压值是否符合示波法的统计规律,即便是只有1%甚至1‰的人没有被测准,对于被测者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在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应用上有严格的把关,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诊断。

3 影响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的因素

影响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的因素主要有测量系统因素和人体生理因素。测量系统因素包括排气速度、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稳定度和袖带的松紧等。人体生理因素则涉及到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生物材料力学等领域,主要有人体血管特性、血管周围肌肉的特性、粘弹体特性和自我调节机制等。人体的血压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在兴奋、紧张、运动时血压会升高,而洗澡后、抽烟时血压会降低。人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血压也是有起伏变动的。正因为人体的血压是不断变动的,因而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会不同,两次测量得到同一血压值是十分罕见的。此外,袖带的包扎的位置与松紧程度,也影响血压测量的结果。测量血压时,袖带的底部应该在手臂肘窝上方1~2厘米的地方,把袖带戴得过高或者过低,血流经过这些地方时压力已经发生了改变,测量的结果当然不准确。袖带包扎在手臂上的松紧程度,对示波法中包络线幅度的影响非常大,松与紧的幅度能相差一倍以上,直接影响到血压测量的结果。

4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检定校准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检定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检定时,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相当于一个压力表,与标准压力源作比较即可实现,相对比较简单。国家于1999年即颁布了检定规程JJG692-1999《数字式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静态)》,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静态检定作了规定。对于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动态血压的检定校准方面,则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2010年颁布的用以替代JJG692-1999《数字式电子血压计(静态)》的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中,也仅对动态血压的示值重复性作了规定,而对动态血压的示值误差则未作要求。

目前,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动态血压的检定主要思路有下述两种。

其一是产生一个峰值和谷值的准确度满足检定要求的标准模拟血压波,再通过一力学特性等效于人体手臂的模拟手臂,把模拟血压波信号传递给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值即为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基本误差。其不足之处在于示波法的基础理论支持还很欠缺,使得模拟手臂力学模型的建立难度相当大,只能依赖统计归纳的方法进行处理。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示波法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装置,即是基于这种检定思路实现的。

其二是通过血压模拟器还原包络线。首先采集一定量的人群包络线,经过统计归纳确定出一条典型的包络线,这条包络线隐含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量值,即它标称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值。在检定过程中,通过一个装置经管路连接把这条典型的包络线还原给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传感器感应压力变化,拾取出该包络线,确定血压值,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得值与典型包络线的血压标称值之差,即为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血压测量的基本误差。访方法的问题在于包络线所标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量值,无法通过常规的实验方法进行检定,亦即它在量值溯源上存在困难。由于模拟器还原的包络线也是基于人群统计的数据,不同厂家的血压模拟器的包络线不尽相同,因此同一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在用不同厂家的血压模拟器检定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业内用于检定校准的血压模拟器主要有FLUK、迈创等品牌,均采用该方法实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动态血压的测量。

5 结束语

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临床众多专业学科所参考的血压值,始终是使用水银血压计,并且按照这个血压值的标准形成了各专业学科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等的一系列规范。从这个角度上看,人体的血压值在医学实践上,是被采用柯氏音法的水银血压计所定义了的,也就确立了水银血压计在临床诊断上的巩固地位。但水银终究是严重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在环境中基本不降解,而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以其环保、便携、易操作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健康体检及日常血压监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人体血压的测量将会越来越准确。国家应尽快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标准,规范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的设备在设计、检验和方法等的要求,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动态血压的评价方法,准确地检验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性能,确保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摘要:简述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它的测量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当前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检定校准方法及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应用技术,探讨

参考文献

[1]朱俊杰,等.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蒋雪萍,等.JJG75(浙)-2004医用多参数监护仪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S].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3]张桂平.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测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J].医疗保健器具,2005(5):48-49.

[4]王义山.多参数监护仪血压参数的检验校准方法探讨[J].中国计量,2008(2):81-82.

[5]俞陈光,等.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动态血压的检定/校准方法[J].中国计量,2009(4):82-83.

[6]张红蕾.监护仪血压参数正确性的讨论[J].医疗设备信息,2006(6):99-100.

无创血压监测 篇8

下面, 笔者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探讨。

1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原理

目前市场常见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采用的是示波法 (又称振荡法) , 至今, 示波法经历了三代技术革新。

第一代:MWD技术 (降压测量)

主要原理:通过加压气泵将血压计袖带加压至阻断肱动脉血流, 然后通过定速排气阀缓慢减压, 压力传感器识别从手臂传到袖带中的小脉冲, 经过对小脉冲的拾取和多重处理后, 形成一条能够实现脉冲峰值变化的包络线, 采用适当的判别技术和计算方法得出血压值。

原理图如图1所示。

主要元器件:加压气泵、急速排气阀、机械式定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

测量特点:快速加压到某一压力值, 通过一个机械式定速排气阀按3~5mmHg/s的速度放气, 并在此放气的过程中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完毕急速排气。

此技术测量的特征是采用了急速排气阀、机械式定速排气阀。

第二代:MWD技术 (降压测量)

主要元器件:加压气泵、电子定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

第二代技术与第一代技术的不同在于只使用一个气阀, 采用了电子控制排气阀的伺服技术 (ECV SERVO TECHNOLOGY) , 定速排气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定速, 并能根据测量者的血压进行智能加压, 测量结果更加稳定 (其他影响因素除外) 。

第三代:MWI技术 (升压测量)

主要原理:通过加压气泵将血压计袖带加压, 压力传感器采集相应的袖带压, 此袖带压即认为是血压与脉搏波的混合信号。对混合信号滤波得到脉搏波, 因为血压幅值远大于脉搏波, 所以混合信号可估计为血压信号。利用脉搏波幅值的比例关系得到血压信号对应的特征点即为收缩压与舒张压, 原理如图2。

主要元器件:加压气泵、压力传感器

测量特点:用伺服加压气泵控制加压速度, 并在加压过程中测量血压。

目前市场上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以采用第一代与第三代技术的产品为主。

2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寿命试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误区

寿命试验是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设计进行验证比较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验证软件和采购部件的可靠性。防止产品上市销售后投诉风险的发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YY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行业标准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均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寿命进行了要求。

YY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中的规定:

寿命:设备经过至少10000此满量程循环以后, 仍能满足标准中的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满量程循环是指压力从2.67kPa (20mmHg) 或更低升高到最大压力值, 再降到2.67kPa (20mmHg) 或更低。

寿命:设备经过4.3中所述的10000此满量程循环工作后, 应满足4.4、4.5.4、4.6中所述的要求

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规定:

静态压力示值稳定性

在规定静态压力测量范围内, 经过10000次模拟循环试验后, 静态压力示值的变化应不大于0.4kPa (3mmHg) 。

寿命试验如果采用手动测试, 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于是很多厂家和机构研制了寿命试验的设备, 但是很多厂家认为寿命试验主要是对气泵的寿命考核, 仅仅通过硬件控制血压计的气泵开与关, 同时利用软件控制其次数, 自控充放。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快捷, 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 气泵虽然是一个主要的部件, 但是在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工作中包含了管路、排气阀、压力传感器。寿命试验应针对整体, 模拟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在正常使用时的状态, 以验证管路以及管路连接的承压能力、气泵的寿命、排气阀的寿命、压力传感器的寿命、袖带气囊的寿命、袖带外部针织部分缝纫的寿命。

3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寿命试验机的设计探讨

3.1 总体思路

按照前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原理分别对升压测量的血压计和降压测量的血压计进行分别设计。

3.1.1 升压测量方式

升压测量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测量特点是血压计开始加压当升压到20mmHg~40mmHg (各厂家值有差异) 左右时, 可以检测到脉搏, 如没有检测到脉搏信号, 则血压计出现错误提示, 但袖带阻断血压, 没有脉搏信号时, 则进行血压测量。当脉搏信号一直持续, 血压计则会一直加压直至可测量上限之后排气。

3.1.2 降压测量方式

降压测量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测量特点是血压计一开始就升到一个相对高的压力直至阻断血流, 检测不到脉搏信号, 之后缓慢放气直至血压测量完成后排气。而如果达到满量程, 则需要在血压计在开始升压后既有脉搏信号输入直至达到测量上限。

3.3 总体框架

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压力控制单元和脉搏发生单元。由PLC实现无人值守的循环寿命试验。

(1) 压力控制单元

压力控制单元主要由触摸屏、PLC、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气动元件组成, 通过程序实现对外接气源的控制。

触摸屏主要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 并方便对不同测量原理的血压计进行选择。

通过对PLC编程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电源通断控制以及脉搏信号控制实现寿命试验的循环。

通过压力传感器设置压力触发的上限和下限。

通过电磁阀的开启和闭合实现对脉搏发生单元的压力输出。

(2) 脉搏发生单元

脉搏发生单元由模拟臂、微型气缸组成。

模拟臂周长参照上臂以及手腕的尺寸, 一般上臂模拟臂周长为100mm, 手腕模拟臂周长为48mm。

微型气缸经过气体驱动模拟脉搏信号, 使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不断加压。

3.4 工作流程图

3.5 结果验证

按以上设计的寿命试验机针对升压测量和降压测量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单次试验时间在35s-45s左右, 且通过程序设定能实现自动循环, 通过PLC内部程序设定或者外接计数器均可实现计数功能。

4 结束语

以上主要介绍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原理, 提出针对不同原理的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进行寿命试验的设备的设计的思路, 随着行业标准和检定规程的实施, 正确的实施寿命试验对生产企业以及检测和检定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俊杰, 等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叶继伦, 等YY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蒋雪萍, 潜光松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应用技术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 36 (1) :74-76

上一篇:自体组织下一篇: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