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09

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共12篇)

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篇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已经非常活跃,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有效性”的拷问。常常碰到如下情景:一道习题摆在学生面前, 要求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做。我们不禁要问:承载策略的素材是否过于凸显?策略的应用是否囿于非常规问题?进一步想:该怎样增加

一、着眼改造, 增加策略应用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策略教学而言, 它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策略的理解, 并指向于应用策略解决新问题。小学生学习策略知识是由承载策略的具体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开始的, 它既不涉及策略的具体内涵, 也不涉及策略的特征、用途及范围的具体界定。“策略”只是在具体方法的初步比较上进行概括, 只能达到“体验”的层次。显然, 这样教学, 使得学生对策略的理解往往依附于承载策略的具体方法上, 在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时很难摆脱例题的负迁移和解题习惯的负面影响。因此, 要着眼对方法、习题、例题、习惯进行改造, 以提高策略应用的有效性。

1.. 对承载策略的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所谓对承载策略的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就是对例题所呈现的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 以解决类似的新问题, 或者对方法进行改进, 以便凸显策略, 更利于学生思考。

(1) 在练习中对例题的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鉴于策略知识的特殊性以及策略的指导性, 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强调在策略指导下找出具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包括解题方法, 它又比解题方法上位一些,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数学思想支持下的解题思路、方式和方法。”我们要在练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例题所呈现的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让它形成系统。

例如, 国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 最少订阅1本, 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本例题重点解决一一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由于列表方法比较直观, 学生易于接受, 因此教材如下列表 (画“√”表示订法) :

新授后的练习可以如下安排:

(1) 小明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枚,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2) 小明有2枚5角硬币和1枚1元硬币,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这种安排有两层意思。其一, 仿做。学生做第1题时, 可以如下列表从而解决问题:

其二, 改造。在学生完成第1题后, 追问:你知道这7种不同的币值分别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解。从而为解决第2题作铺垫。学生做第2题时, 由于发现币值有重复现象, 故在表中增加栏目。列表如下:

这样, 既让学生对防止“重复、遗漏”的具体方法——列表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而对一一列举这种策略有了新的认识, 又让学生在解决更复杂的类似问题时能从另一个角度去一一列举。

(2) 在例题中对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一般来讲, 教材对承载策略的具体方法的处理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师要努力吃透教材, 深刻领会编者的意图。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对“具体方法”进行改造。

例如, 国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 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 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整理题目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此, 教材呈现了如下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及倒过来推算的形式:

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

→还剩52张……←跟小军要回30张←还剩52张。

这样整理, 实际上是让学生对例2进行了建模, 比教材上的更数学化了, 倒推时学生容易想出算法, 看出倒推策略的特征与问题结构。因为有些学生对书上所示的整理操作有困难, 尤其是倒推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相反的词语, 不会表达。但是, 书上的整理能够使学生明了算理。可见, 在出示书上的方法后, 立即对它进行改造, 更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2.. 对习题进行改造

学生对策略的应用常常是不自觉的, 甚至在判断习题的特征后才运用所学的策略, 这有点像判断应用题的类型后才解题。教学策略时, “要让学生由困惑产生需求, 再进行探索,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教师适时的启发下, 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提炼, 再到自觉应用。”可见,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的一些数据、条件进行改造, 形成新问题, 促使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1) 同一情境, 使用策略的角度不同

对于同一情境的问题, 学生常常囿于所学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旦无法解决, 就对策略产生怀疑。其实, “要想使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解决者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 因为对问题的表征如何, 极大地影响着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也就是, 针对同一情境所使用同一策略的角度不同, 难易也会不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从不同角度来使用所学策略。

例如, 把习题:小明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枚,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改成:小明有3枚5角硬币和2枚1元硬币,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从硬币的组合列表来一一列举, 太繁琐, 学生容易漏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币值的大小来一一列举就很容易。方法如下:5角、1元、1元5角、2元、2元5角、3元、3元5角, 共7种。

(2) 不同情境, 同一策略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同一种策略, 利于学生不断地反思运用策略的步骤、策略的特点, 不断增加策略应用的经验。为此, 教师要重视把习题进行改造, 形成题组, 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概括。

例如, 教学策略一一列举后, 可以设计题组:

(1) 小明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枚,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2) 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 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可以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进而, 把上面的题组改编成如下题组, 以加深对一一列举策略的理解:

(1) 小明有3枚5角硬币和2枚1元硬币, 用这些硬币的一枚或若干枚, 能组成多少种不同币值?

(2) 有1克、3克、7克的砝码各一个, 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可以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的质量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 砝码都放在天平的一边, 学生基本上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一一列举。严格地讲, 砝码能够放在天平的两边, 它在数学上表现为“组合思想”。这时, 完全可以从质量大小的角度来一一列举了。

通过以上两组题的练习, 学生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能确定比较合理的解题步骤, 从而提高策略应用的有效性。

3..对解题习惯进行改造

学生的解题习惯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的, 制约着解题的质量。对解题习惯进行改造, 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题的意识。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还是非常规性问题, 都尝试着用策略去指导解题方法;二、让学生有目的地用常规方法解决非常规问题。

例如, 习题:东山小学五年级同学去博物馆参观, 具体信息如下表:

请你设计租车方案, 使租车费用最少。

先让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去做:

(1) 从租1辆A型车想起。

由于力求租车费用少, 因此有些数据不用算。

(2) 从租1辆B型车想起。

从上面的表中, 容易看出:租A型车2辆、B型车4辆, 费用最少。

再让学生用常规方法解答, 如下:

720÷50=14.4 (元) , 350÷20=17.5 (元) , 14.4<17.5, 要使租车费用最少, 应尽量租B型车, 且让B型车满座, 因此, A型车: (182+12+42) ÷50=4 (辆) ……36 (人) , B型车:36÷20≈2 (辆) 。

这样, 让学生通过解答习题而发现, 用一一列举策略解答和用常规方法解答各有所长;有些非常规问题也能用常规方法去做。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改善解题习惯。

二、加强比较, 提高策略体验的有效性

感受某种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是策略教学的目标之一, 这种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学生体验方面的要求。“强调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个性化体验与积累。对于学生发展而言, 问题解决的真正意义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 很重要的也在于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策略的多样化。”问题是, 怎样检测这种体验?换句话讲, 怎样来保证它的有效性?我认为, 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保障, 尤其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比较活动来解决。

1..承载策略的例题、巩固题与改编题之间的比较

这里的巩固题指教材上例题之后的“练一练”中的习题, 改编题指教师对例题或巩固题进行改编形成的习题, 是教师把承载策略教学的题目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已经做过的、运用常规方法能够解决的题目。“策略”既然是比“方法”更上位的概念, 它应更具一般性意义。若要用它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则必须与具体方法结合。也就是学生对策略建构的同时, 也需要对相应的具体方法进行建构。换而言之, 策略既要与具体方法比较, 也要沟通学生旧知与今后新知之间的联系。

例如, 国标苏教版六数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 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之后的“练一练”: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 正好是100个, 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 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教学时, 通常重视例1与“练一练”中的习题进行比较, 在例题与习题所呈现的数量关系、运用替换策略的方法以及所造成的总量变化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为有些学生发现“练一练”中的习题给出了相差关系, 而例1是倍数关系, 就认为该题不能用替换的策略, 所以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弄清两件事: (1) 为什么要用这个策略, 为什么可以用? (2) 什么时候用, 怎样用?特别重视让学生搞清楚出现怎样的数量关系时使用该策略。

这样的教学不能算无效, 对于相同类型题目的解决确实让学生受益匪浅。问题是, 如果硬要讲使用替换策略习题的特征的话, 那么无非是题目中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量和有关于两种量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式, 求这两种量。使用替换策略也有合理性问题, 用一种等量关系去替换, 形成另一种等量关系, 有时比较简便, 有时却很繁琐。更为突出的是, 这些问题 (暂时非常规的) 独立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外。“策略”不管在思想层面, 还是具体的方法操作层面, 学生关于它的建构, 都离不开具体的知识、相关的情境。支撑“策略”的基点必须“实在”。具体做到: (1) 不能让“策略”独立于平时常用的方法之外。尽量用平时学生常做的习题、做过的习题作为学习策略的开始。 (2) 要在具体方法间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策略。

为此, 我们要把例题如下改编: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小杯和1个大杯, 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教学时, 由改编题引入例题, 便于学生对例1的解法进行深入探究, 获得如下解法:设大杯的容量是x毫升。列方程, 。更便于学生通过比较发现,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在“替代”策略指导下形成的。从而合理地建构策略知识, 为初中的如下方法作铺垫:

解:设大杯的容量是x毫升, 小杯的容量是y毫升。由题意得:

在同一情境中, 将以前的方法、现在的方法、将来的方法进行对比, 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的归纳。以前的要与现在的比较, 要与将来的进行衔接, 要注重渗透, 这样才会把“方法”提升到“策略”的高度, 才会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去思考, 建构策略。

2. 同一习题, 不同解法、策略之间的比较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策略解答同一道习题, 并对所用方法、策略进行比较, 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策略的意义以及所解决问题的特点。同时, 掌握不同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考方法与步骤, 并体会其不同的价值。

例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补充习题六年级 (上册) 》一道习题:在一次春游活动中, 小宁和小亮一共带了30元。小宁用去6元、小亮用去4元后, 两人剩下的钱一样多。小宁和小亮原来各带了多少元?

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策略、方法解答:

(1) 根据“小宁用去6元、小亮用去4元后, 两人剩下的钱一样多”可以推理出“小亮比小宁原来多2元”。这样, 就能够用小宁原有的钱替换小亮原有的钱。

(2) 用两人各自剩下的钱 (一样多的) 去替换两人原来各自的钱。

画图如下:□表示小宁原有的钱, ○表示小亮原有的钱, △表示每人剩下的钱。

从图中可以看出, 能够先求出每人剩下的钱, 再求出各自原有的钱。

(3) 小宁:[30+ (6-4) ]÷2, 小亮:[30- (6-4) ]÷2。

(4) 小宁: (30-6-4) ÷2+6, 小亮: (30-6-4) ÷2+4。

(5) 假如共带的30元钱, 两人各一半。列表如下:

通过比较, 让学生发现, 第 (3) 、 (4) 种方法也是在替代策略指导下形成的, 第 (5) 种方法, 使用了假设策略, 只要2步就行了, 显然, 要比前面的替代策略更方便。

3.“会做”与“不会做”的比较

学生受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的束缚, 有时很难用常规性手段或方法解答貌似常规性的习题, 而运用所学的一些策略来解决则很方便。学生通过“会做”与“不会做”的比较, 就能增强应用策略的意识, 体验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 六数习题: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是30分米, 甲的面积比乙大60平方分米。求乙的面积。

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如下列方程来做:

解:设乙的边长为分米。 (30-x) 2-x2=60

问题是方程列出来了, 却不会解方程;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无从下手, 连方程也不会列。

这时, 可以引导学生用策略——假设来做。

假设甲、乙的边长各是30分米的一半, 列表如下:

这样, 无论是优等生, 还是中下生都能理解这种做法, 且简单易行。

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太原师范学院 数学系 , 太原 030012)

摘要 : 讲授教学的有效运用以实现有意义学习为基本宗旨。在新课程背景下讲授教学处于两难境地 ,时

下当务之急是挖掘讲授教学的合理内核。而注重知识的合理组织 ,恰当把握过程教学的实质 ,丰富并贯穿启发

式教学思想 ,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 有意义学习;讲授教学;启发式;过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4241

1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5957(2009)0620143203

在时下的教学田野中 ,教法的实质性变革比课程、教材 改革有着百倍的艰难 ,加之传统延续的威力不易超越 ,因此 我们的教法变革从实质上看并没有重大突破。[1 ]就讲授教 学而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因其传统性而容易被误认为过时。另外 ,由于部分教师对讲授教学精神实质的理解存有偏差 , 加之缺乏必要的教学思想作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未能遵循学 生的心理规律 ,从而容易使讲授教学演化为注入式 ,并由此 对讲授教学的有效性抱有怀疑态度 ,致使讲授教学处于两难 境地。针对当前讲授教学的实际 ,笔者对 151位中学数学教 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 57%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用得较 多的教学方法仍是讲授法。就任教年级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看 ,高中数学教师运用讲授法的比率明显增大 ,比初中数学 教师高出 34.1个百分点。[ 2 ](P42)又对 231名中学数学实习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 50.2%的被试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 用得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由此可见 ,即使在新课程实 施的今天 ,讲授教学仍然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得较多的 教学方法。基于此 ,有必要对讲授教学进行理性分析和思 考 ,并探寻提高其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对讲授教学的基本认识

奥苏贝尔是以认知结构论为理论范式的代表人物 ,认为

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 , [ 3 ](P250—251)他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言语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教师 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而

“教学 ”重在“教学生学 ”,教法的选择需建立在研究学法和 学情的基础上 ,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的 ,因此“讲授教学 ”重在“通过讲授教学生学 ”。而学生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 ,主要是有意义学习,旨在使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其中的适当观念主要指学生 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能建立某种联系的观念或知识 ,是使新 知识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的生长点。实质性和非人为性 联系主要指新旧知识之间、新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 之间内在的、自然的逻辑联系 ,而不是人为强加或生拉硬扯 的任意联系。当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一味地排斥机械记 忆 ,但用于帮助记忆的机械学习只能是辅助性的 ,不能用来 代替有意义学习。因此讲授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 极地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讲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表征。

目前当务之急是挖掘讲授教学的合理内核。特别在新

课程实施的今天 ,不应以教学方法的新旧代替好坏 ,传统的 未必就是过时的或不好的。事实上传统的讲授教学也可以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和积极主动的活动 ,对学生掌握 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讲授 并不是注入式、被动式的代名词 ,如果教师的讲授能唤起学 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能激活学生头脑内部激烈的思维活 动 ,能解学生之困惑 ,使其学习成为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 , 这样的讲授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不能把某些教师误用所 造成的后果当成其本身固有的毛病 ,作为贬低其作用的依 据。教师通过讲授教学 ,重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建立知识间的 非人为和实质性联系 ,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讲授教学和发现教学并不是对立、排斥的两极关系 ,而

— 14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ki.net 识作为载体 ,在讲授教学中 ,落实过程教学的宗旨既要注重 结果 ,更要注重过程;关注过程 ,同时勿忘知识。(三)丰富并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

性的关键。根据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积极主动地将要学习的新材料与自身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的倾向性。这 里的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为上的积极主动 ,更重要的是思维和 情感上的主动积极。有效的讲授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和情 感处于主动积极状态 ,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倾向性的形成一开 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致使讲 授教学处于为难境地的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教育

思想精华 ———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贯穿 ,而大量 引进和移植国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并追求一些所谓的 新教法 ,造成形式与其负载的实质的支离。缺少植根于我国 教学田野的本土化研究。

有效的讲授教学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只有通过教师 的点拨和开启 ,使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才能让学生 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从而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若讲授教学缺乏启发性 ,没有引发学生头脑内 部主动积极的思考活动 ,则容易使讲授演化为“注入式讲

授 ”,因此倡导教师的“启发式讲授 ”对提高讲授教学的有效 性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启发式讲授 ”与“教师简单告诉、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结论 ”不同 ,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讲授促成师生共同进行思维 , 引发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状态 ,从而启发学生对已有信 息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加工 ,使新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 中适当的知识和观念建立意义联系。如“一条直线到另一条 直线的角 ”的课例中 ,教师 :你们说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比较好呢 ? 学生 :可以用两直线的夹角来表示。教师 : 好 ,比如说(几何画板演示),现在这两条直线 AB和 AC的夹 角是多大呢 ? 度量一下 ,是 28°。你的意思用这个夹角 28° 就可以刻画它们的位置关系了 ,是不是 ? 那我来作直线 AB 关于 AC的轴对称图形 ,得直线 AB′,那么 AB、AB′与 AC的夹 角都是 28°,那不就成了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用相同的角来 表示了吗 ? 大家看 ,他提出用“夹角 ”刻画两条相交直线妥当 不妥当 ?此时教师通过启发式讲授来构造反例 ,引发学生认 知和情感的不平衡 ,使学生认识到“夹角 ”概念已经不够用

了 ,必须建立一个新概念 ———“到角 ”才能准确刻画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 ,由此把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从而形成 主动积极的学习心向。

在启发式讲授中 ,学生接受的已不是教师讲授的现成知 识 ,而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教师的讲授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重新加工和编码 ,对知识进行主动理解和重新建 构 ,以生成其心理意义 ,从而使教师将讲授的内容纳入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使师生的思维产生共鸣 ,教师讲诱导着 学生想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路径上 ,起引路、搭桥 和点拨的作用 ,使学生有一种“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 若出于吾之心 ”的体验。

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 ,才能使讲授

成为“启发式讲授 ”,因此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对于提 高讲授教学的有效性 ,摆脱注入式和机械学习的束缚显得尤 为必要。鉴于此 ,应注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 ,并把 其作为教学指导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而丰富和贯穿启发 式教学思想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 ,需要教师创设富

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愤悱 ”———“欲知还未 知、欲言还未能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启迪和引导。启发式教 学主要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 ,力 求创设“愤悱 ”的教学情境 ,以形成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 态势 ,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 生和发展 ,知识和能力得以生长 ,并达到或生成教学目标的 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认知和情感的困惑到解疑、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其中能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内创 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 相关知识和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并生成有效 的探索活动是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德育教学 有效性教学策略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目标空大、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影响德育教学水平和效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困扰小学德育教师的难题。因此,针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空大

德育课教学水平是评价教学水平的硬指标,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德育教学目标设置过高、过大,但是德育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这种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学方法陈旧,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德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几乎一致,只重视教学形式,但是不关注教学内容,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讲故事,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仅仅只能记住几个特殊的问题,但是并不理解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学校的德育教师由文化课教师担任,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文化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其知识水平和品质相差甚远,其教学方法更是生搬硬套,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不高。

(三)观念落后

许多小学的德育教学只是做做样子、喊喊口号,教育观念落后,德育活动自身没有新意,往往是老调重弹,无规划、无组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其有效性相对较差。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德育观尚未形成,并且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德育教学目标重在打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思考,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严格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德育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此,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此提高德育教学效果。例如,以生活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形象化,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秋天自己的收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谈秋天成熟的果实,也可以与家长、同学交谈,了解更多关于秋天的收获,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网络等多途径收集到的果实拿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根据果实的特点进行分类,这种学生与家长、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听声音的枯燥教学观念,并深入对德育教学理念的研究,创新教学观念,并引入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8):67.

[2]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2):73.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4

一、充分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战场,备课就相当于战前的排兵布阵。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教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因此,充分备课是语文课堂走向高效的前提,也是基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就如同打了一场败仗,一定是低效或无效的。

1.“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不仅仅是对教学的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而指的是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首先,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把准各时段的学科总体教学目标。其次,要纵观整册教材,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自己的教学预期目标。再次,深入钻研每篇课文,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教材,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台阶》写的是一位普通父亲的一个现实的朴素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而辛勤劳作的一生。“父亲”是中国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的欢乐与忧愁、辛劳与梦想,是千百万中国农民所共有的。作者的目光投向的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而是在生命长河中无望挣扎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所有普通人。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表现了他深挚的父爱”,结果造成学生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也被老师倒引回来。这就是教师未吃透课文,表面化理解课文的表现。

2.“摸”透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每当自己接手一批学生时都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在备课过程中,要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 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剪裁,让学生多进行有经验的操作与实践,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考虑学生的地域文化差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

二、找准切入点,不唱走过场之戏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切入点的教学策略汲取了古代战事策略“擒贼先擒王”的思想精华,遵循并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顺序。在阅读教学中找准了切入点,就找准了教学各环节的纽带。正如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 “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和学双方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有序。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否则,教学活动就漫无目的,只能东拉西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我在网上看了窦桂梅老师教学《珍珠鸟》的课堂视频。在教学《珍珠鸟》时,她把课文的切入点放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上。这句话是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根据这句话,窦桂梅老师设计了“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探讨人与大鸟的依赖”“思考人与鸟的依赖”三大主题进行教学,使整个课堂既简单实在,又灵动多变。

三、有效拓展,不渡迷失方向的航船

语文天地何其广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拓展,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深远的语文环境,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嘛。但是,有效拓展,不能忽视以文本为基础。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末”,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不论怎样拓展延伸,也不论拓展延伸到哪,都应以突出教材为主,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做到拓展延伸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为化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服务。因此,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现在,语文教学出现了“虚、闹、杂、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这个问题,着重从充分备课、找准切入点、有效拓展等方面,论述了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5

石艳娟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作者简介:石艳娟,勃利县永恒逸夫小学教师,小学一级,青年教师,在研课题《高效课堂预习模式的研究》《高效课堂方式、方法的研究》,2010年获得省“拔尖人才”称号,县级“优秀教师”,2012年县级“优秀教师”。2010年撰写《阅读教学要坚持八重》一文,获省级一等奖。2011年《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获省级二等奖。2012年《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获省级二等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我认为,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

策略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策略二:先学后教的课堂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中学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是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寄托于课外而不是课堂之内。事实上,要养成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惜代价开展课堂时间结构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自学的氛围与课堂自学的时间保证。

策略三:合作学习的课堂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这里特别强调“学科小先生”的培养与利用,要在中学大力推广“小先生制”、“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课题组教师探索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让马卡连柯先生所倡导的“集体平行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改善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

策略四:当堂训练的课堂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篇6

现代社会离不开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涉及到的公文、报告、总结、科研等工作都离不开写作能力。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中的最后一步,通过习作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教学过程中,我發现小学习作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小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不喜欢写作,一上写作课就紧张;有的小学生对写作不知道如何入手,不知道如何寻找写作素材,不清楚如何安排写作框架和内容,有的干脆直接在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滞后,依然沿袭传统的技术训练的层面,写作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压抑,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写作素材和资源较以前更加丰富了,但是从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上看,胡编乱造、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进习作命题。命题的选择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首要步骤,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多,习作命题应该尽可能的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命题。虽然小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但是其生活却丰富多彩,一些在大人眼里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可能会显得比较有趣、有寓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命题选择时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题目不要太深,过于困难的题目会限制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要贴近学生,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里注意要避免套用一些早已过时的论文题目,如《假期的一天》等题目。教师还可以不指定题目,仅仅给学生指定范围,由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写一次春游的习作,教师不要硬性规定题目—《一次春游》,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拟定题目。曾经有位老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先让小学生们玩吹泡泡的游戏,看谁吹的大、吹得多,小学生们都玩得兴致勃勃,这时老师导入写作教学任务,让小学生们将泡泡当做人,写出作文,结果很多小学生都发挥想象力,写出的作文题目新颖,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的题目包括《顽皮的小泡泡》、《小泡泡历险记》等等。小小的泡泡在每个小学生的笔下都赋予了生命,也是小学生个性的体现。

2、加强习作指导。语文老师为小学生提供了写作命题后,就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过程。如果教师放手让小学生自己去完成,相信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就和婴儿学习走路一样,需要大人不断的搀扶、指导和鼓励,教师要全程参与小学生写作过程,给予有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素材。现代社会丰富的生活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多素材,但这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搜集和整理有效的素材,在对素材的加工过程中形成写作思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对纷繁复杂的素材也缺乏鉴别力,很容易对有效的素材视而不见,或者对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忽略了,教师要把握小学生这种心理,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出去参观、访问,让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从而获得素材。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给学生播放影片、组织课堂小游戏等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写作的素材,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布置任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多彩的世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习作材料宝库。其次,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不知道如何理清思路,也不了解写作的方法,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示范和引导,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或者案例,让学生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形成写作思路,这也符合学生习作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教师亲自写习作来做示范,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习作技巧,将材料合理而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秀的习作。

3、激励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与学生的习作练习结合起来。激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习作评改当中,听取他们的感受。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热情,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其次要以多种形式确定学生评改的主体地位,提高自改能力。学生评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可以自改、互改和组内评改。学生评改有失偏颇之时,老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评改时要采取鼓励的原则,不能轻易否定学生习作。习作素材的占有程度是衡量习作能力的高低的指标之一,所以评价要重视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与方法,关注学生是否有习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应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在评改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得好的每一句话,都应不啬赞美之词。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性,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稳步提高。

三、结语

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到学生今后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对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积极的习作教学反思,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7

一、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是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 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态度和蔼, 尊重学生, 多关心学生, 多与学生交流, 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关注教学活动本身, 关注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体系, 只有更新理念、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形成尊重教学、尊重师生的质量文化, 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合作, 协同发展, 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这就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的、并且注重自身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走向正轨。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培养自控能力、有效地处理自我情感问题,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身心愉悦了, 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够被更好地调动。如在教学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3 Let’s go to the zoo时播放录像带《动物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 学生们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本相关的动物名称。而且在语言学习中, 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不同时代, 不同文化, 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要掌握某种语言的思维方式, 则一定要了解该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 教授时, 通过背景介绍,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知识性、趣味性, 能使他们明白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 从而在其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最终在交际过程中显现出来, 这就是背景的文化功能所在。

三、加强实践, 提高交际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不能满堂灌, 要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 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给学生看英文原版电影, 听英文歌曲,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集体凝聚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如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remember;Involve me, I understand。可以自由选择讨论话题, 如 (1) 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you enjoy?Why? (2) 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n Ningdu is good enough?What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school?进行讨论和互动。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 通过师生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模拟式教学, 模拟能让人身临其境, 有实践性。情境教学法的广泛运用,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学们根据自身的角色, 身临其境, 情绪高涨, 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化学实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多用生活中的素材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知识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个人的方方面面, 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 化学实验也要生活化, 用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实验,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下面我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部分教学片段为例。判断哪些物质是胶体并掌握胶体的性质;分离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的科学探究之外, 我还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些素材:激光笔、一次性塑料杯、豆浆、牛奶、果汁、生鸡蛋、泥浆、墨水、果冻、食醋等等, 学生也可以自己带一些东西, 上课时学生实验, 根据小组自己准备的素材, 找出哪些素材能够形成光亮的通路?操作的方法是:把这些素材分别倒在一次性塑料杯中, 用激光笔进行照射, 学生惊喜的发现鸡蛋清也能形成光亮的通路, 属于胶体。我看到学生对鸡蛋清的惊喜后, 再次基础上追加了一个实验, 把刚才的鸡蛋壳放在装有食醋的一次性塑料杯中, 一段时间后清洗鸡蛋壳, 反复几次后就只剩下鸡蛋壳内膜, 让学生往鸡蛋内膜中加了红墨水, 浸泡在装有直饮水的一次性塑料杯中, 学生更加惊奇的发现墨水没有到塑料杯中来。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白了胶体与溶液之间的分离方法, 也明白了生活中浸泡咸鸭蛋的真正原理。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 引入到课堂实验,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与价值。

二、实验课堂必须提高效率和质量

(一) 学生实验时教师做好组织与指导

学生实验前教师应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对小组人员的分工合作都有要求, 这样保证做实验的时候人人有事做。学生实验中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检查学生实验是否规范,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组织填写实验报告与实验反思。如胶体实验报告单上发现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分散系的时候, 小组对激光笔的使用方式不同, 有水平照射、有垂直照射、有几个塑料杯一起对比照射等等。

(二) 演示实验教师的质量保障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 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应做好这几点:一、保证演示实验成功。思想上重视演示实验, 在演示前, 要认真备课, 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 并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演示的程序, 适时地科学地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准确的实验时机及对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思考问题。在课前事先进行实验, 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研究和摸索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 做到心中有数, 确保课堂中实验现象明显, 以及教学时间的计划掌控。特别是对实验设计要多思考, 大胆的进行实验改进。如:在人教版必须1第四章第三节对SO2的性质实验, 我对教材实验4-7进行了装置的改进:如右图

(三) 保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看见, 提高可见度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9

一、对学生的爱细致入微

教学一定要让师生的感情融洽和谐, 对学生的关怀一定要无微不至, 学生受到关爱以后, 也就不会对体育课发生排斥。天气冷的时候上课, 教师既要让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 出汗以后要告诉学生避免感受风寒;如果天气炎热, 骄阳似火, 就不要暴露在烈日下做一些体育运动;有的学生身体不适, 就不要强其所难做一些根本做不到位的动作, 可以让这些学生做参与工作, 或者当评委。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 短时处处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和教师的感情融洽, 就会喜欢体育, 就能尊重教师, 对教师的要求都会尽量地完成, 这样的话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教学工作会进行得异常顺利。

二、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教学是否成功, 决定于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师都高度关注这个环节,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备课充分、设计新颖, 上课之初, 凭借艺术的语言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或者借用一些游戏让学生心无旁骛、其乐融融。体育教学, 失败之处是学生厌学, 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敷衍了事。根据授课的内容, 创编具有特色的练习, 让学生心情愉悦,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安排活动的时候, 要讲究科学性, 要遵循体育规律, 由浅入深, 由简至细, 运动的范围从局部到全部, 运动的力量从小到大, 运动的速度由缓慢到急速;体育活动要有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体质的不同, 因材施教;上课的过程当中, 让游戏始终穿插其间, 借此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也可增加学生体能的训练。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教学的过程当中, 仔细安排教学内容,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好体育知识, 每一个动作都能到位, 每一个技巧都能够熟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顽强精神, 引导他们刚毅不屈、坚持不懈。教学内容要制定原则, 比如:

1. 科学安排运动项目。

体育运动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肌肉、练习骨骼和流利地完成体育动作, 在运动过程当中, 锻炼人体肌肉, 提高人体的机能, 增强体质, 促使身体健康、骨骼与肌肉的发育。如果安排运动项目不合理的话, 就会引起锻炼者的疲劳, 产生不适, 产生体育学习方面的厌烦情绪, 甚至发生运动事故。

2. 教学方式五花八门、活泼生动。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多感觉到体育课趣味, 才能够在短短的学习时间内, 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教学省时高效, 事半功倍。

3. 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体育课重在实践, 很多教师感觉到, 还没有做几个动作, 下课的时间到了, 教学很不理想, 原因是在讲解动作的过程当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天气不好的情况, 在教室内简介动作要领、体育常识, 而充分利用教室外的体育实践, 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体育练习, 让他们有更多的实际体验。

三、课堂组织有条不紊

课堂组织是一堂体育课的重点, 教师要考虑缜密, 如对器材、场地、教学重点、动作难度等都要全盘考虑, 如体育器材安排着专门的人员发放管理, 分派各组组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的列队以及调动, 只有这样才能节省时间、稳操胜券, 才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体育学习、体能训练, 教师才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篇10

一、端正态度, 转变观念, 制定科学可测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汉字本身的书写规律, 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写字现状。比如对第三学段的学生, 除了书写工整以外, 还应当要求“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教学目标是教师每节课为自己和学生制定的, 不是为了应付别人的检查, 因此语言表述要明确, 不能太大太空洞。表述教学目标的语言要少而精, 便于教师自己对照。一节课40分钟容量有限, 时间有限, 目标要少, 达成度才高;目标要精, 重点难点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

二、精选教学的指导内容

首先要选好教材。选择写字课教材, 例字以手写体为佳, 此外还要看例字是否工整美观, 讲解要点是否明确, 能否凸显构字规律, 是否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其次要活用教材。教师要赋予每个汉字以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而不是孤零零地写单个汉字。再次不仅要教技巧, 更要教规律。汉字构字有自己的规律, 教师在指导时不仅要注重笔法传授、技巧讲解, 更要引导学生观察。小学生阅历浅, 观察能力差, 难以达到全面深入,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充分注意: (1) 观察要有目的; (2) 观察要有顺序。与此同时, 教师要有对观察对象内在规律性的把握:一看外形的气势;二看字的重心、主笔;三看结构比例安排;四看笔画长短、粗细;五看整个字的松紧、收展等特征。

三、注重合理范写, 事半功倍

写字教学中, 教师的范写十分重要。它不但能让学生了解例字书写的运笔过程、用笔的轻重, 而且还能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能让学生清清楚楚看到一笔一画的运笔过程和最后完成的潇洒俊美的字形, 同时, 也能让学生练字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激发起来。

应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进行范写。教师示范时, 动作宜缓慢、分解。尤其是教一二年级孩子写字, 教师运笔要慢, 应当及时讲解一些字体偏旁的摆放、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运笔的轻重等书写规律的知识。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仔细听讲、凝神观察, 并逐渐掌握其写法。

孩子们的可塑性、模仿性很强, 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尤其是书法教育工作者的亲自示范, 能使孩子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事半功倍。因此, 利用教师的亲自示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我觉得教师应该加强基本功训练, 把字写好, 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适时地展示自己写的字, 这样学生才能从心底催生出对教师的崇敬,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选择样本, 适时评议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应善于发现问题, 准确分析问题, 及时作出指导。教师讲评时选择契合教学目标的样本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明确不同时机的讲评目的, 利用巡视的时间从本班学生中现场选择合理的样本进行讲评。

低年级学生鉴别能力差, 往往看不出笔画是否正确、笔顺是否规范、间架结构是否合理。因此, 在学生书写完成以后, 及时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评价, 可以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 可以使他们写出更漂亮的字来。在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写字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能不能把字写好, 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学校应把写字教学纳入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 开设专门的写字课, 做到有专门的教材, 有专门的教师, 有正规的作业, 有等级的测试, 让学生得到正规、系统的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其书写能力。

五、合理安排时间

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写字课的实践, 并换位思考一下, 我们自己是学会了写字还是通过练习写字把字写好了?写字是一种技能, 技能就需要讲清要领, 多多练习, 通过训练才能学成, 而且是有一定运动量的训练。因此, 写字课切忌光说不练, 动口不动手。我认为一节课至少要有30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写字。

总的来说, 我认为, 一节好的写字课教师至少应当注意:目标清楚, 示范准确, 精讲多练, 评点明确。学生要做到:注目凝神, 平心静气, 慢慢体会, 静静感悟。这样, 学生就不仅能写出一手好字, 还能培养出文静、从容、优雅的气质。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能力;培养;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68-01

一、引导学生学会看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较大、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加上生物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想要真正的学好生物知识,就需要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看是最基本的一项学习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看”,比如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来看,让学生对于每节课的知识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明确课本知识的难点与重点,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引导学生会“看书”,以便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听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学生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个各自不同,相同学习基础的学习对于相同的知识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从教师、同学们的交流中来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素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来解决问题,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一般而言,教师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比学生要高一些,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的知识,以便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便于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学会说

此处的“说”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空间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便能够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更好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表达能够展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们相互之间也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会出错,即使出错了或有些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会帮你把问题纠正过来;还会帮你找到出错的原因,何乐而不为呢?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学会“说”才有助于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提升他们的表达技能。

四、引导学生学会思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不整理学习的知识就会导致自身的知识积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学习的知识越多就会造成理解、运用过程中的迷惑。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将课本知识真正的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由于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很多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练

由于生物科目知识点较多,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通过练习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教师过多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考察与自我练习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项目。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较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同学们要在练习中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生物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你问我答”,或者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联系一些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的回顾,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

六、引导学生学会改

每次的考试、检测的过程中,学生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错误,这也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不当的结果,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每次的错误都当做成功路上的阶梯,引导学生学会改正,比如建立“错题集”,将自身掌握不牢或者比较经典的题型进行收录,经常拿出来温习,以便能够加深学习的认知,这样以来,每次的错误都是自身能力提升的载体,学会了改正,相关学生的知识能力就会逐步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学生在审题、提炼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七、引导学生学会做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12

1. 在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 加强英语基本句型的训练

英语是结构型语言, 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 都有能表达该句中心意思的“主句”, 其余的则是起修饰, 限制, 补充作用的定语, 状语成分以及各种类型的“从句”。因此, 复杂的英语句子是一种辐射状的结构。针对这一个句式特点, 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五种英语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 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 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 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 主语+系动词+表语; (2) 主语+谓语+宾语; (3) 主语+谓语; (4)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 在这五种基本句型当中, 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第一种和第五种, 因此, 加强“系动词”和“宾语补足语”这两个语法概念的渗透是学生掌握地道英文句式的关键。

另外, 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扩句练习。其次, 加强句型教学, 要对一些句子进行结构分析, 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 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 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 利用听和读的输入, 指导学生说和写

高中新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发展写作技能, 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学生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和教师才能保证英语在“听”的方面的输入, 而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读”的输入方面,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但是, 这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地, 有的放矢地指导。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 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美国人Stephen 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 (1) 外语书读的多的人, 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 (2) 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研究表明, 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

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首先, 给学生听写没有生词的句子和内容简单的语段。只要持之以恒, 就能培养学生整句思维的能力。其次, 在听力和对话讨论的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做听力题和表演以外, 还要求学生把所听的内容或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 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 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另外, 在阅读教学中, 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 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 这样既能搞懂本意, 又能用同义句表达, 提高了表达能力。

3. 注重写作模式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写作训练应该以高考写作题型为指导, 严格规定学生的写作步骤, 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以高考第一篇情景作文为例, 学生应该遵循以下五个步骤:1) 审题 (包括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确定写作的题材、人称和时态。2) 确定要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写出每句话的细节要点。3) 连词成句: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将上述要点的词语扩展成句子。4) 修改润色: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适当增加时间、地点条件等背景信息;行文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以及开头与结尾点题与呼应。5) 检查修改, 规范抄写: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书写体熟练而清楚地书写, 要求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正确。北京地区从2006年夏季高考起, 考生作文要用电脑阅卷, 虽然使判卷更为公平合理, 但是却对考生的卷面的规范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和学生应该更加重视书写规范整洁的训练。

除了写作步骤的规范, 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高考英语写作常涉及的文体有记叙文, 说明文, 应用文, 图表作文, 提纲作文和开放作文。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 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 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在高考备考时, 可以把各种文体的规范用语和段落结构给学生们总结出来,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熟记在心, 这对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说明图表的作文可借鉴如下结构和语句:开头:The following chart (s) is/are about…

概述:Chart 1 shows that…, As is shown on Chart2, …

比较变化:Compared with…, the…of…increased/rose/to (by) …,

表数量的多样化句式:

16%of the people…, half of the people…, more than (over) half of the…, one third of the…, two thirds of the…

结论:It can be seen from the graph that...In short, ...It seems clear (obvious) that…

建议:I think/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I believe…

上一篇:精益成本控制下一篇:区域货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