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出血(精选10篇)
高血压性出血 篇1
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 SU) 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及渗血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使患者病情恶化的急性致死性并发症;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上常见,报道也较多,研究发现脑出血急性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率高达14%~76%,其病死率高达78.6%[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脑出血患者,年龄45.2~80.5岁,平均57.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25年),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改变,出血部位:基底节区8例,脑叶出血3例,丘脑出血累及脑干破入脑室10例,小脑出血9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出血量40~120 ml,平均60 ml;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在颅脑CT定位下行钻孔微创血肿引流术12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脑室外引流术10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消化道溃疡病史。
1.2 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
脑出血患者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发病1~14 d内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胃管流出或抽出咖啡色胃液;大便呈柏油样便,胃液潜血阳性;排除胃管损伤及饮食等因素。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应用西米替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1周内出血者留置胃管,胃管注入0.02%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注入凝血酶0.5 U, q 4 h,静点洛赛克40 mg, qd注入中药三七粉、云南白药等,同时纠正血容量不足,防止休克。
2 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救治成功,胃管内无咖啡样液体,胃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胃液及大便潜血连续检查3次均为阴性;死亡4例(65~80岁),出血量均大于80 ml,同时并发脑干伤、中枢性高热、心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及高血糖等并发症。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的胃肠黏膜糜烂病变称为应激性溃疡,也称为Cushing溃疡或神经源性溃疡,它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患者脑出血量的大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患者是否存在昏迷、是否有丘脑下部及脑干损伤密切相关[2]。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到目前还未阐述清楚,从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看,主要是脑出血造成颅内高压,脑组织水肿,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丘脑、脑干、岛叶及大脑边缘系统。最终结果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促进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此外,脑干或丘脑下部损伤可引起呼吸、心脏血管舒缩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张力改变,同时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最后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影响线粒体功能,造成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细胞发生功能障碍,丧失生成和分泌黏液和HCO3-的能力,胃黏膜屏障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还可使胃泌素明显增高,使胃腔内H+浓度增高急逆弥散,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溃疡。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与血浆及胃液中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水平增高有关[3]。
本组资料中,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丘脑、小脑及Ⅲ、Ⅳ脑室积血。这些部位的脑出血易涉及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核而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脑叶出血则并发症较轻[4]。基底节区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是否破入脑室及合并脑疝。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早而且严重,合并有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可反复多次胃出血。GCS评分、脑干强直、中枢性高热及血糖浓度与应激性溃疡发生有相关性,GCS评分越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越高;去脑干强直及中枢性高热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浓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儿茶酚胺类是可使高血糖素物质释放,使血糖升高引起胃黏膜缺血的因素。此外,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用药中慎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此类激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肠黏膜黏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胃肠黏膜病变。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状态等。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治疗效果较好,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依然很高,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有学者试图加用扩血管药物如山莨菪碱,解决胃黏膜的缺血,以达到胃黏膜上皮的修复及更新,恢复其屏障作用,从而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5]。
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得以生存, 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得到控制, 4例患者死亡, 死亡患者出血量均大于80ml, 出血部位深, 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高血糖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病情加重, 应早期行胃肠功能保护。
关键词:脑出血,应激性溃疡,高血压
参考文献
[1]萧树东, 许国铭, 李兆申, 等.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 (14) :1000-1001.
[2]侯景贵, 汪芳, 马兰.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的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8, 9 (10) :50-52.
[3]孙飞, 赵建平, 王博.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水平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3) :3490-3491.
[4]张彦龙, 李殿炜.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胃肠道功能衰竭[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149-150.
[5]于军启, 刘玉娥.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24 (21) :23.
[6]宋郁喜, 张锐, 方向飞.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2) :37.
[7]高福音.贲门溃疡19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 :96.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篇2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0-01
1 急性期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血加重。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并发症。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尿潴留者应置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置留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逆行泌尿系感染。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头部置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降颅压效果。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再出血。
2 一般护理
2.1 心理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虑、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怀着深厚的同情心,一方面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另一方面做好解释宣教工作,经常安慰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潜在的力量,使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2 专科护理。
2.2.1 肢体和皮肤的护理。患者的手腕和足踝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皮肤按摩;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24h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臀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2.2.2 病情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T、P、R、BP,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嗜睡、昏睡、昏迷和深昏迷。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预防颅高压、脑水肿的发生。
2.2.3 保持大小便通畅。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尤其是在应用脱水剂及未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更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诱发再度出血,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大便不畅时,可给予番泻叶煎剂以促进肠蠕动和消除肠腔积气,必要时行清洁灌肠。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并留置,同时观察尿液色、质、量,防导尿管脱落以免反复插管致尿路感染。
2.2.4 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患者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3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每天3次,防止呛咳。
2.3 饮食护理。患者多半有咀嚼或吞咽困难,进食、进水应缓慢,防止呛咳,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必要时行鼻饲,食物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汁饮食,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为2h,温度在38℃,同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每日摄入食盐以4~5g为宜,摄入胆固醇应少于300g。
2.4 恢复期护理。恢复期主要是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开始可作按摩及被动运动,每日3次,每次15min,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主动活动时应将障碍物从活动区域移开,夜间加床栏,防止坠床。外出时要有人陪伴,病情允许可鼓励病人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当体育锻炼。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言语训练,语言刺激尽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进行,鼓励患者主动寻找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如手势、图画、讲话或书写等,训练活跃了气氛,患者通过互相帮助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语言交流,同时保证了患者回归家庭后康復的延续性,坚持1天2次,每次1h。
3 小结
高血压性出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患者, 男67例, 女33例,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 (47.4±5.3) 岁。合并冠心病10例, 糖尿病2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例, 有长期大量饮酒史5例。
1.2 方法
记录患者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 分别于发病后6, 12, 24, 48 h各复查1次头颅CT, 将每次CT复查结果与首次CT检查的血肿量作比较, 血肿扩大则证明发生了继续出血。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1.3 诊断标准[3]
头颅CT片上血肿直径扩大的标准按照Brott方法:血肿体积增大1/3, 相应头颅CT片上的血肿直径则扩大10%。患者病情转归分为稳定、恶化及死亡。
2 结果
2.1 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35例, 占35.00%, 其中男25例, 女10例。在6 h内就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20例, 占总病例数的20.00%, 在6 h~12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11例, 占11.00%, 在12 h~24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4例, 占4.00%, 48 h以上复查无1例患者出现继续出血。
2.2 35例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肌力严重下降16例, 意识障碍加重20例。
2.3 本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在头颅CT片上显示血肿部位最多出现在壳核, 共有19例, 占52.78%;脑叶部有7例, 占20.00%;丘脑部有4例, 占11.43%;脑干部有2例, 占5.71%, 小脑部有3例, 占8.57%。
2.4 35例继续出血患者中最后病情稳定7例, 占构成比的20.0%, 病情恶化28例, 占构成比的80.0%, 其中死亡患者共有16例, 占构成比的45.7%。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 发现临床表现继续加重的部分脑出血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继续出血的现象。根据临床观察, 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长期饮酒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 凝血功能异常者, 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及糖尿病患者等为继续出血的高发人群;血压持续升高, 急剧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有的脑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及由此产生的脑内灌注压增高;有关证据证实甘露醇的应用与继续出血有关[4], 早期应用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脑组织脱水脑体积缩小, 从而促使血肿扩大, 造成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压力差增大而导致继续出血;止血药物的应用使得体内凝血功能异常亦会导致继续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加重及肌力严重下降, 有少部分继续出血患者病情稳定,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的恶化[5]。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只是存在短暂的活动性出血, 时间一般为20 min~30 min, 入院后患者出现症状加重是由于脑水肿、脑积水或是全身因素所致;但是目前发现血肿明显扩大的患者占较高的比例, 不包括病情危急, 因此继续出血的实际发生率应高于报道。关于继续出血发生时间问题, 目前国内外尚无一致意见, 多数研究认为6 h以内发生率高, 应当在6 h内复查头颅CT,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仍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性。继续出血的患者发病后早期入院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越短, 其继续出血的发现率越高。从临床观察上来看, 继续出血的患者大多数病情会继续逐渐加重, 常见意识障碍加重、烦躁不安、呕吐频繁、小便失禁等,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继续出血是发病后出血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而后逐渐停止, 本组患者中在6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20例, 而在6 h~12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11例, 在12 h~24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4例, 48 h以上复查无继续出血患者, 由于对继续出血的确切时间不易确定, 而只能观察出血停止时间来判断。
高血压对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发病时舒张压增高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 可以作为观察血肿扩大的重要指标。血肿的形态对继续出血亦有一定的影响, 血肿越大, 继续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血肿体积大于20 m L时容易出现血肿扩大[6]。本组结果表明各个部位的脑出血都可以发生继续出血, 但壳核与脑叶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可能与此二部位脑出血发生率本身就高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患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 发现继续出血者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观察继续出血情况, 记录患者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 分别于发病后6, 12, 24, 48 h各复查1次头颅CT, 将每次CT复查结果与首次CT检查的血肿量作比较, 观察血肿扩大情况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例数为35例, 占总病例数的35.00%, 其中在6 h内就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20例, 占20.00%, 在6 h12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11例, 占11.00%, 在12 h24 h内出现继续出血的患者4例, 占4.00%, 48 h以上复查无1例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较高,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注意复查头颅CT, 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临床表现,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徐彬彬, 王中.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问题探讨[J].中国校医, 2001, 15 (2) :86-87.
[2]任琳, 李保国, 朱晓临.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 2007, 22 (3) :177.
[3]王宏宇.脑卒中时合并高血压的处理[J].中国医刊, 2005, 40 (10) :598-601.
[4]陈皆春, 姜玉龙, 孙德锦.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 2006, 19 (5) :383-384.
[5]苏国晖.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9) :3451-3452.
高血压性出血 篇4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度高等优势,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为探求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治疗策略,本院对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为30~60 ml,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史?剔除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开颅组及微创组,每组6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2.3±6.5)岁?22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8例在丘脑,20例在脑叶?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6.2)岁?21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7例在丘脑,22例在脑叶?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4±6.2)岁?20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9例在丘脑,21例在脑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开颅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等措施?微创组患者采用CT对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进行定位,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规范化治疗,用电钻将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钻进颅骨,拔掉钻头后将圆钝头针芯推进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后,出流出暗红色血液则将帽盖拧上,连接侧管,用注射器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净;然后拧紧帽盖,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引流管关闭,4 h后再开放引流;手术完成后每天进行液化冲洗及引流,2~7 d后采用CT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复查,确认血肿清除干净后可拔掉穿刺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中的规定,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基本痊愈,1~3级为显著改善,4级为改善,5级为没有改善,6级为恶化,7及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死亡?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1级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级为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高血壓性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量脑出血患者,该治疗方式无法提高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开颅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颅内高压,骨瓣和骨窗开颅可在极大程度上清除血肿,但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患者耐受度较低[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清除血肿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不开颅,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②注射器用于抽吸手感较强,有利于抽吸负压强度及素质的控制,术中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③微创清除血肿的首次清除量可达一半以上,之后采用尿激酶对血凝块进行快速溶解,促进脑内血液引流,治疗优良率较高,且无副作用发生;④粉碎针将血肿液化剂扩散至血肿各部位,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及安全粉碎血肿;⑤在脑血肿发生高峰之前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颅内压的降低,从而减轻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阻断脑组织进一步损害,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中,微创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及开颅组(P<0.05),提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耐受度较高,老年体弱患者的耐受度较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传江,张义,崔佳嵩,等.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 124-125.
[2] 王金刚,王连仲,闻华,等. 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66-67.
[3] 何丕忠.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与疗效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49-50.
高血压性鼻出血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1例, 男性21例, 女性10例;年龄35~84岁。入院时血压150/100mmHg~230/120mmHg, 单侧鼻腔出血25例, 双侧鼻腔出血6例。在家反复鼻出血4例, 合并有心脏病历史8例, 合并有糖尿病病史4例。临床表现为鼻腔大量出血, 出血量在200~400mL不等。入院后所有病例均采用了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行鼻腔填塞止血术, 3例在填塞止血无效后给予鼻内镜下电凝止血, 术后给予降压、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做好救治工作, 积极配合医师抢救。测量生命体征, 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 估计出血量。遵医嘱给予补液、止血、鼻腔填塞等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并做好交叉配血的准备。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应立即取休克卧位, 针对休克进行急救。
2.2 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鼻出血发病突然, 病情危急, 出血量较大, 患者见出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 不良的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从而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 加重鼻出血。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 操作熟练, 安慰并鼓励患者, 及时帮助患者擦干血迹。消除其恐惧情绪。指导患者使用放松的技巧, 如深呼吸。告知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同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等, 打消患者的疑虑,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稳定患者情绪, 减少出血。
2.3 病情观察
(1) 出血的观察:填塞后应观察鼻腔有无渗血, 口腔咽部有无血液流入, 嘱患者如自感有血液流入口腔、咽部时要吐在容器内, 不要吞入, 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 同时有利于出血量的观察。出血严重的患者, 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止血、输血等处理, 并准备抢救物品。 (2) 血压的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对患高血压性鼻出血而多次反复出血者尤应提高警惕, 必须重视患者的主诉, 此类患者出血前多有头部灼热、发胀或其他不适的预兆, 及时监测血压并向医师报告, 以免出血时措手不及。血压过高时, 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 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性鼻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血压控制后, 外周小动脉痉挛解除, 局部血运改善, 利于血管壁和黏膜修复。因此每日测量血压4~6次, 并做好记录, 以观察降压效果。用药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综合选定, 以长效制剂为首选, 小剂量、联合、平稳降压, 避免在短时间内降压过快过低, 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3) 体温的观察:鼻腔填塞后鼻腔内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 患者可有轻度发热, 如体温过高和持续时间长, 常为继发感染, 应经常测量体温, 给予针对性治疗、护理。 (4) 脉搏的观察:注意脉搏的节律、频率与心率的变化, 注意有无出血性休克的先兆症状。如患者诉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时, 应急查心电图, 必要时心电监护, 遵医嘱给予扩管药物, 观察用药效果, 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 (5) 呼吸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 鼻腔填塞后患者呼吸模式改变, 让患者自我感觉呼吸不畅, 特别是老年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如出现低氧的症状, 可给予氧气吸入。 (6) 意识瞳孔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 容易引起脑出血, 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口渴、脉速、胸闷或血压下降,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同时止血药的应用有可能引起血栓的形成, 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 警惕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4 鼻腔填塞的护理
2.4.1 体位的护理:
大量出血或活动性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30°, 或取半卧位, 有利于血液的流出。嘱患者不要做弯腰、低头等增加出血的活动。卧床期间, 加强皮肤的护理, 定时翻身, 预防褥疮的发生。
2.4.2 疼痛的护理:
鼻腔黏膜水肿及填塞物对局部神经的压迫刺激, 患者常常会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和反射性头痛。应保持病室安静, 减少人员流动, 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取半卧位以减轻头部充血, 或给予前额、鼻部冷敷, 以减轻局部肿胀, 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 均可有效的减轻疼痛。
2.4.3 饮食的护理:
鼻腔填塞后, 常会有血液流入口腔, 产生异味。咽部由于填塞物的刺激, 引起吞咽困难。咀嚼时引起的牵拉性疼痛, 都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食欲。营养摄入不足, 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除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饮食外, 鼓励患者多进食, 少量多餐, 从易吞咽、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到软食、普食。饮食原则应低温、低盐、低脂、清淡, 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禁烟酒,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4.4 口腔护理:
鼻腔填塞后, 患者只能张口呼吸, 容易出现口腔咽部干燥。应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60%。口部盖以湿纱布以湿润空气, 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经常以生理盐水漱口, 以祛除腥味, 抑制细菌生长,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
2.4.5 填塞物的护理:
告知患者填塞鼻腔的重要性, 以及填塞的时间, 不要随意拉扯填塞物等。如填塞期间填塞物部分脱出, 应及时剪除, 禁止将脱出的填塞物塞回鼻腔, 导致感染。避免受凉, 指导患者自感要咳嗽、打喷嚏时, 尽量张口深呼吸抑制, 或将舌尖抵住上腭做吞咽动作。如不能抑制, 可用手轻捏鼻翼两侧, 张口呼吸、打喷嚏, 以减轻压力, 避免引起填塞物的松动和脱出。
2.5 排便的护理
卧床休息及饮食的改变可引起便秘, 而用力排便可造成再次出血, 因此卧床期间, 每天给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每日2次, 顺时针、环形按摩[1]。按摩时不能用力下压。3d未解大便者, 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或口服果导片。病情稳定后, 可配合适当的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
2.6 出院指导
(1) 积极治疗原发病, 按时服药, 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 了解血压波动情况, 尤其是在疲劳、受凉感冒、气候变化较大时。 (2) 改变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饮食。禁烟酒, 选择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肥胖患者限制热量的摄入, 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 (4) 在秋冬季节, 除应保暖外, 还应加强鼻部的保护。在鼻腔干燥时, 可用油质滴鼻剂滴鼻, 避免用力擤鼻、挖鼻。 (5) 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教会患者简易的止血方法, 如冷敷法、指压止血法等。
3 结论
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压增高, 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出血前都有先兆, 如头痛、头晕、头部发胀、发热、鼻内冲击感等[2], 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鼻腔填塞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 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基本知识、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遵医治疗的重要性、服药的注意事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等知识[3], 消除鼻出血的诱发因素, 预防疾病的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鼻出血护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和总结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31例高血压性鼻出血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病例住院天数5~7d, 均治愈出院, 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及时合理的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全程的健康宣教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鼻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1]蔡学莲.腹部按摩解除化疗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理进修杂志, 2002, 17 (4) :32.
[2]王禄.高血压致鼻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7) :27.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篇6
1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我科收治危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 根据既往高血压病史、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头颅CT等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0例中男 22例, 女 8例, 年龄均在40岁以上。脑出血部位:脑干2 例, 基底节区20例, 蛛网膜下腔4 例, 其他 4 例。GCS评分:神志清楚16例, 嗜睡5例, 浅昏迷 4例, 深昏迷5例。
2护理方法
2.1 急性意识障碍的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 头部制动, 床头抬高15°~30°, 加护床栏, 定时予以翻身、扣背、按摩, 加强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每天口腔护理2~3次, 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室内安静, 限制探视, 慎用热水袋;开放气道,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昏迷程度深, 呼吸困难, 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并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严密观察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躁动、呕吐等变化。
2.2 认真观察是否有脑疝先兆
患者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以喷射状多见、躁动不安、意识障碍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血压急骤升高、脉搏渐弱减慢、颈部强硬、呼吸不规则等, 应及时汇报医师, 遵医嘱给予脱水降颅内压等治疗。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当体温升高超过39℃时, 应给予物理降温,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降低2℃为宜, 降温至37℃并持续1周后可将降温物品逐步撤掉。
2.3.2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护士应加强观察, 对昏迷患者留置胃管应定时抽取胃液观察, 给予禁食或流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意识模糊等休克征象, 给予抑酸、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及时配合医师, 做好抢救工作。
2.4 术后护理
本组有8例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将头部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
2.4.1 血压监测:
调控血压、严格稳定控制血压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控制血压在140~160/90~100mm Hg (1mm Hg=0.133kPa) 为宜, 不宜过度降压, 以免脑组织灌注不足。
2.4.2 呼吸监测: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及肺部感染, 观察搏血氧饱和度, 维护呼吸机路径。
2.4.3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使用约束带、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冲洗时严格记录出入液体量, 保持等量交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敷料每日更换, 一般引流3~7d, 停止引流前, 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1d, 确定无颅内高压症状, 方可拔除引流管。
2.5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病后丧失自理能力, 有焦虑、孤独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怀着浓厚的同情心, 一方面做好治疗和精心护理, 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另一方面做好解释宣教工作, 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各项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6 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急性期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减少搬动, 以免加重出血;生命体征平稳后, 循序渐进地按关节活动范围;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 及时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各种训练, 防止萎缩, 训练要逐步进行, 量力而行。同时,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医嘱进行终身服药, 定期检查血压, 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血压升高, 伴恶心、呕吐、头痛立刻到医院就诊。
3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基本痊愈 (神志清、肢瘫基本恢复) 16例, 部分恢复9例, 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发病突然、迅速, 症状严重, 是ICU常见危重症。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确实重要, 而系统有效地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对患者病后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是不可忽视的医疗组成部分。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琐的, 但关系到患者的生存, 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 精心耐心护理, 积极预防并发症, 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2]。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88-189.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处理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1~77 (62.3±7.5) 岁。高血压病程3~25 (15.8±3.5) 年。本组患者经CT确诊34例, 采用MRI确诊11例。所有病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 排除创伤、颅内动脉瘤、海绵状小血管瘤等疾病。病情分级:按Hunt-Hess分级[3]属于Ⅰ级30例, Ⅱ级8例, Ⅲ3例, Ⅴ级1例, Ⅳ级3例。
1.2 方法
Hunt-HessⅠ、Ⅴ级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Hunt-Hess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 采用手术治疗。如果Ⅰ级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加重, 可改用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方案, (1) 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 确保患者的血压低压处于90~100mm Hg, 高压处于150~180mm Hg, 针对血压过高的患者给予其硝普钠及利尿剂治疗。 (2) 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如果需要可以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治疗。 (3) 给予患者125ml甘露醇治疗, 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压, 并且要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呋塞米治疗, 每次注射量为40mg, 对危重患者可给予其短期地塞米松治疗。 (4) 对患者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5) 确保患者的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6) 给予患者止血药物治疗, 从而治疗消化道出血现象。本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31例, 手术治疗14例。手术后患者给予康复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国卒中量表对疗效进行评定。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 [4], 对内科保守治疗前、后和手术治疗前、后14d, 28d进行评价。按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评定疗效。优良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P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s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3例患者被急诊转送到医院进行后期治疗, 占全部患者95.5%, 其中2例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期间死亡, 占全部患者的4.5%。基本治愈8例, 显著进步11例, 进步13例, 优良率71.11%。
2.2 临床评分情况
GCS评分:治疗前GCS评分为6.32±1.01, 治疗后GCS评分为11.96±1.08, 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58, P<0.01) 。NDS评分:治疗前NDS评分为20.14±3.47, 治疗后评分为13.48±2.38, 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61, P<0.01) 。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 若患者合并脑疝就会大大增加血肿现象的发生几率, 血肿进入脑室就会演变为进展型血肿。该病发病急、脱水效果不好, 若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就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 加强对患者急诊抢救的重视, 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急诊处理, 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前要及时、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这是确保急诊成功的基础。本次研究中2例死于急诊期间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使得医生在抢救前未能准确的对其病情进行判断,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抢救结果。所以, 医生一定要以患者出现的失语、头痛、呕吐症状及疾病史为依据,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
同时及时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 使其血压处于合理水平也是防止病情恶化的有效手段, 这是因为患者的血压过高会导致脑出血现象加重, 而如果患者的血压过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脑缺氧现象, 从而使脑水肿现象恶化[6]。对患者行甘露醇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有些患者对甘露醇不起作用, 这就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静脉给药硝普钠治疗, 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然而也有资料显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硝普钠治疗会造成死亡时间提前, 所以, 在给予患者硝普钠治疗时一定要慎重。
医护人员要严格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对于发热患者要对其行冬眠药物治疗, 同时还要在患者的头部放置冰袋, 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对于行硝普钠治疗的患者, 要严格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 避免患者发生意外[7]。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的对其行呼吸机通气治疗, 且要保证通气频率为20次/min, 潮气量要保证为560ml, 吸氧浓度要控制在40%, 并且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及时的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由于脑出血患者往往出现呼吸系统被抑制的现象,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现象, 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很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症状的发生, 造成患者死亡。所以, 要给予脑出血患者充足的抗生素治疗, 从而防止感染现象发生。
此外, 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脑水肿、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而颅内压升高也会对患者的下丘脑垂体造成刺激, 从而增加患者的胃酸分泌, 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症状, 最终造成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据相关报道显示, 20%的脑出血患者都伴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所以, 在急诊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给予患者止血药治疗。本次研究表明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3例患者被急诊转送到医院进行后期治疗, 占全部患者的95.5%, 其中2例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期间死亡, 占全部患者的4.5%。基本治愈8例, 显著进步11例, 进步13例, 优良率71.11%。尽早进行急诊处理, 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在本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治疗前。因此, 高血压脑出血及时处理是治疗和良好预后的关键。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处理措施, 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 使其处于合理水平,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同时对患者行甘露醇治疗, 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并给予患者全面的监护。结果 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3例患者被急诊转送到医院进行后期治疗, 占全部患者的95.5%, 其中2例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期间死亡, 占全部患者的4.5%。基本治愈8例, 显著进步11例, 进步13例, 优良率71.11%。治疗前GCS评分为6.32±1.01, 治疗后GCS评分为11.96±1.08, 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58, P<0.01) 。治疗前NDS评分为20.14±3.47, 治疗后评分为13.48±2.38。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61, P<0.01)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急诊处理, 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处理,分析
参考文献
[1]蒋璐遥.临床护理路径在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8 (21) :145-147.
[2]赖丰赟.高血压脑出血病后24h内血压水平对血肿增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6 (17) :178-180.
[3]罗其中, 郑彦畅.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J].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02, 2 (1) :1-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5]邓素贞.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处理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7 (24) :168-170.
[6]郑雅心.高血压与脑血管畸形导致脑出血的区别诊断与治疗[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1, 4 (11) :134-136.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38~82岁,平均57.4岁。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脑干出血,并排除了外伤性史。
1.2 临床表现
以突发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者21例,有意识障碍者19例(其中浅昏迷6例,中昏迷5例,深昏迷8例),一侧肢体偏瘫者19例,恶心、呕吐者15例,构音不清者5例,发病后抽搐3例,大小便失禁2例,交叉性瘫痪1例。
1.3 头颅CT或MR检
均行头部CT检查,其中桥脑出血21例;桥脑合并其他部位出血10例;中脑出血4例;延髓出血1例。血肿破入脑室者15例,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3 m L者16例;>3 m L而<5 m L者(含5 m L)7例;>5 m L而≤10 m L者5例;>11 m L者8例。
1.4 治疗
本组出血量<5 m L者,及<8 m L但无脑室内出血的患者均予以内科保守治疗。入院后均给予冰帽降温、脱水降颅压;积极控制血压,开始即予硝普钠50 mg+NS 50 m L持续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泵入速度,一般控制血压在140~150 mm Hg,舒张压低于90 mm Hg,以不低于基础血压的30%为宜。使用3~5 d后改用硝酸甘油或口服降压药,避免引起氰化物中毒;给予立止血1 ku Q 12 h静脉注射,1~2d;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初始剂量为甲强龙30 mg/kg泵入,间隔45 min后再以5.4 mk/kg·h持续泵入47h,生理盐水配制甲强龙浓度为25 mg/m L。冲击治疗是用微量泵泵入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大剂量纳络酮冲击:冲击剂量按0.4 mg/kg·d,持续泵入,3 d后改为0.2 mg/kg·d,连用7 d。神经节苷脂60 mg/d,使用7~10 d。并常规给予川芎嗪等药物扩张脑血管和维生素类药物等脑保护治疗。对破入脑室并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者给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并置入颅内压监护仪探头,术后根据颅内压监测指标调整脱水药用量即给药时间。有4例出血量大并对脑干形成压迫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血肿清除。
2 结果
本组存活者按ADL评分显效4例(11.1%),中残11例(30.5%),重残11例(30.5%),植物生存3例(8.3%),死亡7例(19.4%)。
3 讨论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重症之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16%[1]高血压病又是脑干出血的常见病因。脑干是重要的基本生命中枢,密集分布着12对颅神经核团、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及上下行传导束,一旦出血,患者很快陷入意识障碍,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出血量>5 m L的高血压脑干出血病死率在75%以上[2]。有报道认为即使是现在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其预后不良率(包括植物生存和死亡)也高达38%[3]。由于患者多是长期患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多种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难度较大。内科治疗是脑干出血治疗的前提和基础[3],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脑干出血。本组根据脑干出血的CT表现,选择出血量≤8 m L而无脑脊液梗阻的病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均给予控制血压,防止血压波动,多数学者均认为急性期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控制收缩压在160 mm Hg以下,并维持血压稳定从而避免或减少再出血[4]。使用甘露醇、速尿脱水,必要时给予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增强脱水效果。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改善脑循环、促醒,有文献报道认为[5,6],大剂量纳洛酮能拮抗κ、δ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保护Na-K-ATP酶活性,抑制Ca2+内流、自由基释放及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脑细胞膜,减轻脑水肿,产生更强的脑保护作用,同时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发挥中枢催醒作用,使病人的意识障碍及呼吸抑制得到改善;给予神经节苷脂稳定细胞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昏迷病例除以上治疗外,注意做好气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入院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呕吐时将病人头部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出现窒息缺氧。对于呼吸不畅可先行气管插管或直接行气管切开,对于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的病人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该组昏迷病人均行气管切开,7例病人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冬眠低温。后期的高压氧、针灸治疗仍是目前较为通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合并单纯脑室系统梗阻的病例,可给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治疗,大部分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疗效。该组有9例单纯脑室系统梗阻行侧脑室外引流,存活7例。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同时在脑室内至如颅内压监测探头,床边行颅内压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数值排放脑脊液及调整脱水药物的剂量及使用的间隔时间。有研究认为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对重型脑干出血有效[5],侧脑室置管引流术通过引流脑脊液或血性脑脊液后,直接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减轻脑室的急剧膨胀,直接降低天幕上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因脑干血肿、水肿所形成的颅内压力,使后颅窝脑干血肿的压力不致向下传递形成枕骨大孔疝。也有学者认为脑室外引流术是救治继发性脑室出血或梗阻性脑积水的脑干出血患者的关键[6,7]。对于血肿量≥8 m L以及伴有血肿破入脑室的病例,医护人员选用手术清除血肿、侧脑室外引流,部分可获得较好疗效。该组有4例行常规开颅脑干血肿清除,1例经桥脑小脑角入路用于清除一侧的桥脑内血肿,3例经第四脑室入路用于清除菱形窝附近桥脑延髓血肿,存活1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亡病例因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及肾功能衰竭死亡。从临床表现看,死亡原因并非由于手术损伤引起,而是由于病人脑干本身出血量大,昏迷程度深及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故手术仍是治疗手段之一。有报道认为[3]脑干血肿手术治疗的目的有二点:(1)清除血肿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和刺激;(2)摘除残存的血管病变,防止再出血。
近年有报道将神经导航及立体定向技术应用到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马国弘等[9]报道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枕下乳突后入路对脑干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抽吸,并置管注入尿激酶溶解后进行引流治疗,手术后成活率达58.6%。欧阳伟等[10]报道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亦有较好疗效。但缺乏大宗病例研究,没有可信服的数据说明手术治疗的优势。
因此,在脑干出血的治疗措施中,内科治疗是脑干出血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内科治疗的手段包括控制血压、脱水、止血、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和纳洛酮冲击治疗、配合冬眠亚低温治疗、对于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病例给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而合并有脑干较大血肿的病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可选择行脑干切开清除血肿或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2010年收治的36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存活者按ADL评分显效4例(11.1%),中残11例(30.5%),重残11例(30.5%),植物生存3例(8.3%),死亡7例(19.4%)。结论 严格的内科治疗结合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方法,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脑干出血,治疗方法,预后
参考文献
[1]李龄.自发性脑干血肿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269.[1]LI L.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brainstem hematomas[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1999,15(5):269.Chinese
[2]朱永华.微骨窗颞下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20-21.[2]ZHU YH.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fra-temporal keyhol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ve brainstem hemorrhage[J].Chinese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2009,12(6):20-21.Chi-nese
[3]LI Q,YOU C.Hypertension treatment of brain stem hemorrhage[J].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ference for BeiJing TianTan,2008:437-440.Chinese
[4]王军,王晓峰,等.10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1):40-41.[4]WANG J,WANG XF,et al.Treatment of primary brainstemhemorrhage(a report of 102 cases)[J].J Clin Neurosurg,February,2011,8(1):40-41.Chinese
[5]CHEN CJ,ROTA C,GOVER RE,et al.A novel effect of an 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naloxone,on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oxygen species by microglia:a study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J].Brain Res,2000,854:224-229.
[6]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1版.上海:第一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B:121-130.[6]JIANG JY,ZHU C.Modern brain injury study[M].1 st ed.Shanghai: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1999 B:121-130.Chinese
[7]方治强,严亿军,谢军,等.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17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4):363-364.[7]FANG ZQ,YAN YJ,XIE J,et al.Ventricular drainage lumbardrainage for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brain stem hemorrhage:Report of 17 cases[J].Chin J Neurosurg Dis Res,2010,(9)4:363-364.Chinese
[8]李燕珍,邢永前,林志雄,等.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抢救重型脑干出血中的应用(附12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6):346.[8]LI YZ,XING YQ,LIN ZX,et al.Ventricle puncture anddrainage of the brain stem in the rescue of heavy hemorrhage(Clinical analysis of 12 cases)[J].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2000,17(6):346.Chinese
[9]马国弘,常金生,许红旗,等.神经导航在脑干出血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74-1575.[9]MA GH,CHANG JS,XU HQ,et al.Neuronavigation in surgeryof brain stem hemorrhage[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7,45(22):1574-1575.Chinese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活素的临床应用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出血;脑活素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51-02
1 病例特点
本文收集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0~76岁,平均64.5岁,均经CT确诊,特点见表1。
2 分组
本文病例随机选择,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见表2。
3 治疗方式
(1)脑活素组:在降颅压,控制血压于20~18/13.5~10.5 kPa之间及抗感染,对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活素20 mL+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2天为一疗程。
(2)对照组:只予降颅压,控制血压于20~19/13~10.5 kPa及抗感染,对症治疗。
4 观测项目
血压、意识、高颅压症状、肢体、瞳孔。
5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肌力提高3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
(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肌力提高到2~3级,生活部分自理。
(3)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肌力提高到1~2级。
(4)无效:症状无改变。
6 治疗结果
7 讨论
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随着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和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从全国来说,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有150多万,幸存者500万~600万人,其中,7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完善脑血管病的治疗。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占其发病率的20%~30%,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出血的70%~80%,尤以55岁~65岁发病率高(本文病例平均年龄为64.5岁),多在应激状态下突然发病,如情绪激动、精神緊张、体力劳动等。其发生机理为长期高血压一方面致脑实质内小动脉内膜损伤有富于脂质的玻璃样物质沉积,发生脂肪透明变形;另外,也可使脑实质内小动脉发生微小动脉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当出现上述诱因时脑部需氧量增加,脑血流量增多,致使血管破裂出血,脑组织被血块压迫、推移而发生软化、坏死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及功能紊乱。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形成脑疝或继发性脑干损伤而危及生命。脑出血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之一的豆纹动脉最为常见,故多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附近。自从临床广泛应用CT扫描以来,脑出血的早期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本文所选病例CT确诊率为10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规治疗原则主要是:①卧床休息,去除诱因;②应用脱水剂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本文所选脱水剂为20%甘露醇,静脉点滴,每日1~4次;③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一般将血压控制在20/9.7 kPa左右或平常状态;④应用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⑤对症处理。
但经过上述常规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因脑功能的不可逆改变导致其致残率高达75%,死亡率高达40%~70%。
脑活素是一种经科学提取的不含蛋白质注射液,是由具有器官特异性的氨基酸和分子量在1万以下的低分子肽组成。其中含有约85%所有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还有鸟氨酸、门冬氨酸等,以及约15%由氨基酸结合组成的低分子肽,是一种改善脑代谢的药。
脑活素由于控制了大脑特异蛋白质的降解,保持了氨基酸相互之间的恒定比例,1 mL脑活素相当于1 g脑蛋白中含氮物质。它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进入脑的神经细胞中,作用于脑的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影响其呼吸链,它还可作用于神经递质本身或神经递质及生物胺的前体物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及其他激素系统,而许多激素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起作用,故而能较好地改善脑的代谢和功能,脑活素为脑细胞代谢活化剂,能改善脑细胞缺氧症状和记忆障碍,使紊乱的葡萄糖逆转正常化,并且能增加脑内毛细血管网密度,使腺垂体分泌颗粒增加,而且能活跃调节肽素激素及酶的活性,尤其是加强胆碱酯酶活性及迷走神经传出的抑制性,有利于脑功能恢复。因为脑活素可以向脑细胞直接提供肽素,细胞可选择其所需要的适当氨基酸顺序的肽,实验证明,脑活素可消除动物在血脑屏障区葡萄糖转运抑制,增加葡萄糖的使用,以供给大脑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提高脑细胞功能及脑生理功能,本文脑活素组治愈率40%,对照组30%,有显著提高,从一侧面证实了脑活素对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有明显辅助治疗意义。
临床上应用大剂量脑活素20 mL~3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可重复几个疗程直至临床表现不再改善为止。本文所选病例分别应用1~3疗程。
脑活素系一种蛋白质水解物,注射过快可有轻度发热,极少数病例会出现寒战;已有报道静脉点滴脑活素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本文病例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但严重肾功能障碍的病人忌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Brain Live Element Clinical Practice
Li Gaiyun
Abstract: The article union clinical practice analysis,proposed falls the skull to press and the control blood pressure reasonably the early time to improves the brain cell function in the suitable level foundation using the brain live element,urges to awake and to promote the blood stove’s absorption to have the obvious auxiliary treatment result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1临床特征
脑溢血的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由于长期高血压, 使脑实质深部小动脉血流减少, 血管阻力增大, 管壁缺氧, 容易受到损害, 形成极小的微动脉瘤。在此基础上, 当情绪激动或用力过度等, 使腹内压增高, 血压波动较大, 病变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临床表现可分为发病早期患者突感头晕、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 随即出现言语不清、跌倒, 如继发脑水肿, 导致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形成脑疝或脑干损伤而危及生命。
2护理要点
2.1 密切观察病情, 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和检查
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如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特别是意识状态, 瞳孔大小, 血压有明显改变。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 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药物及时应用;②患者头痛剧烈、烦躁不安时, 适当运用镇静剂, 必要时头部可置冰袋。迅速吸氧, 改善脑缺氧, 减轻脑水肿, 保护脑细胞, 增加脑部血氧含量;③急性期脱水剂是主要治疗药物, 使用甘露醇降压时, 应做到快速准时静脉滴入, 使之产生良好的降压效果, 防止颅内压增高, 而导致脑疝。补液速度要慢, 避免大量液体输入。应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情况, 做好处理与解释工作。
2.2 防止患者任何用力活动, 预防并发症
①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患者, 置患者卧于患侧, 头部略抬高向后仰, 使之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脑溢血患者急性期大多数均有大便干结, 其原因不外长期卧床、饮食少、肠蠕动减弱及神经系统反应迟钝等所致, 防止大便时用力, 适当采取有效通便措施;③防止呼吸道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 及时给予吸痰, 加强皮肤护理, 应注意保暖, 防止褥疮发生, 应每日定时翻身, 动作应轻柔, 以免患者挣扎出血;对留置导尿者, 要注意引流通畅, 每日更换尿瓶, 每周更改导尿管1次, 保持尿道口清洁, 应每日用消毒药液棉球擦洗1~2次, 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结晶, 应行膀胱冲洗, 防止泌尿系感染, 严格记录出入量, 并应注意安全, 防止摔伤。
2.3 保持稳定情绪
①保持病室环境的适宜温度和空气流通, 消除噪音刺激, 限制探视, 以免不良精神刺激;②加强心理护理, 脑溢血患者病情重, 心理压力较大, 而且易于反复。因此, 护士必须注意患者心理反应, 随时给予有针对性心理疏导,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多方面关心体贴患者, 防止再出血。此外还需要家属的紧密配合, 要求家属切忌过分紧张,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便于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4 恢复期护理
主要促进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可作按摩或被动运动, 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言语再训练, 以促进心血管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应避免引起血管痉挛、血压上升和血脂增高等因素, 预防复发。
2.5 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脑溢血易于复发, 因此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测血压, 遵医嘱服降压药;生活有规律, 保持良好心境, 避免各种剌激引起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大便时用力, 适当服通便药。如发现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应及时就诊, 以防延误治疗。
3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