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2024-10-20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共9篇)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坏死, 甚至还会形成微动脉瘤, 在此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则会导致血管爆裂出血,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 由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偏瘫患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但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 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经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1]。所有患者均无心肌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和凝血功能障碍。排除精神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梗死、脑外伤等。本次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5例;年龄45岁~74岁 (62.5岁±1.0岁) ;根据偏瘫肢体分级情况进行分级:0级3例, Ⅰ级18例, Ⅱ级7例, Ⅲ级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46岁~77岁 (64.0岁±1.0岁) ;根据偏瘫肢体分级情况进行分级:0级4例, Ⅰ级17例, Ⅱ级8例, Ⅲ级5例。两组患者年龄与偏瘫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术前需做好准备, 并于术后给予吸氧、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控制好血压。术前采用头颅CT确定血肿位置, 然后以出血面积最大且接近颅骨最近处的CT层面为中心[3]。采用全麻, 切口位于患者头皮处, 长度为5cm。将切口使用乳突牵开器撑开, 在患者颅骨处钻孔制作3cm~4cm骨窗, 然后穿刺并抽出血肿以减压, 并缓慢进入到血肿腔内, 采取低压吸除血肿[4]。手术过程中需边冲洗边止血, 一直到冲洗液清亮为止, 手术后采用无菌纱布贴于创面, 并放置引流管引流。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患者病情稳定后3d即实施以下康复治疗: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发生误吸;患侧肩关节下需垫枕, 肩向上抬, 肘关节伸直, 手指伸开, 避免上肢发生挛缩。患侧髋关节外侧下需垫枕, 避免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下垫枕以避免膝关节过伸。患者偏瘫肢体关节若14d不活动则可能会发生挛缩, 进而出现功能障碍。所以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则可开始被动运动训练, 需循序渐进。

1.2.2. 1 被动运动

肌肉为0级~Ⅱ级者需给予被动运动, 按照关节活动方向及范围进行被动运动, 且从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施被动运动。上肢主要活动患者肩、肘、腕、指关节, 以促使其患肢上下、左右、伸屈及旋转运动, 每天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次数, 一般为10次~15次, 每次5 min~10min, 并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下肢活动主要为髋、膝及踝等关节, 使其髋和膝关节伸屈及内外旋等, 医生双手抬起患者偏瘫下肢, 使其髋关节内收、外展及内旋等, 然后握住其小腿, 使其下肢屈膝和屈髋, 每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次数及时间, 一般为10次~15次, 每次10min。待患者病情稳定3周后, 可加行坐位训练, 如患者无头晕等症状, 可逐渐抬高坐位角度和延长坐位时间。

1.2.2. 2 主动运动

患者肌力Ⅱ级以上, 指导患者用意念对患肢发出冲动, 使得其偏瘫肢体肌肉收缩, 并指导患者适应健侧肢体牵动患侧运动。并反复进行训练以促使其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最终使得上肢可举起, 下肢可站立及行走。右侧偏瘫者可练习使用左手吃饭和写字;穿衣时可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脱衣时相反。

1.2.2. 3 穴位按摩

按和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然后在其腕部、手掌、手指使用滚法进行治疗, 并配合其腕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 时间大约为5min。患者采取坐位, 采用按法于其患侧肩部周围和颈项两侧进行按摩, 并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和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被动活动。使用拿法从其肩部拿至腕部, 往返3次~4次, 并配合活动其肩、肘及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次~3次, 约3 min。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侧面, 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 自上而下2次~3次, 重点在天宗、胆俞、肝俞、膈俞、肾俞[5]。然后在脊柱两侧采用滚法治疗, 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及小腿后部。以其腰椎委中 (两侧) 、承山、环跳、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配合腰后伸和患侧后伸的被动活动, 约5min[6]。患者取健侧卧位, 患侧在上, 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 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 约3min[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 (ADL) 、肢体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测试遵循ADL量表Balthel评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独立活动性越强[8]。肢体功能评分遵循Hallis肢体功能评分, 主要从功能、疼痛程度、畸形、活动度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说明功能状况越好[9]。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

1.4 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1]。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级~3级;有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或增加>18%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及肢体功能评分

治疗前,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及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第28天,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及肢体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更为显著。详见表1。

2.2 临床疗效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其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传统经验发现, 患者需严格实行制动。但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发现[12], 患者仰卧为主的制动极易引发肌肉痉挛, 且会促使血压升高, 进而会导致患者再次发生脑出血。所以临床需及早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进而可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 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其可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恢复和偏瘫肢体功能恢复, 减少残疾等后遗症发生。

临床研究发现, 患者病情稳定后2d~3d即可实施康复治疗, 本次研究为患者病情稳定后3d实施康复。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则在其发病1周后可给予其患肢早期按摩和被动运动, 但需注意好力度与强度, 时间控制在1h内。本研究发现, 治疗第28天,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因此而说明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刺激患肢血液循环与神经营养功能, 促进大脑功能重组, 进而达到唤醒其神经功能的目的。此外, 待患者清醒后实施循序渐进的自主功能恢复训练, 进而可避免肌肉功能萎缩, 改善肢体功能,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 (P<0.05) , 说明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2

脑出血后遗症其次影响到的是语言功能的障碍,因为脑出血是脑部血管破裂造成的,所以出血部位的淤血会压迫到脑部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对应的肢体、语言功能,在淤血手术排出一部分后,其他的无法通过手术排出的需要在病人日后的康复中,由人体脑部慢慢吸收、消散。病人由于受到语言功能的困扰,大多会出现口齿不清、表达不清、记忆力衰退等等,这时就需要家属在面对病人表述不清时,不要态度不好、不耐烦,一定要有耐心,并且一定要多和病人聊天、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复述能力。多和病人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让病人自己产生强烈的沟通的意愿,这样会更有助于病人语言能力康复。

脑出血后遗症最容易影响到的、也是很严重的一点就是心理障碍,因为脑出血后遗症带来的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会导致病人与其他人沟通的时候遇到障碍、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也因为肢体的障碍导致行动的不便,这会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患者也因此患上抑郁症,所以除了肢体、语言上的康复,同时不要忘记对患者多一些用心的、温暖的关怀,不时的予以开导,多帮助患者运动康复,做从前喜欢做的事情,恢复他的自信心,这也是对于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最重要的一项康复。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脑出血病人在康复期应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首先, 油类最好使用食物油、尽量少食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尤其是动物的内脏、肥肉这类。

其次,可以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这样可以促进胆固醇排出。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里面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 比如芹菜、黑木耳、红枣、大蒜、苹果等。

第四,可以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虾米等也是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第五,这点也很重要,每天盐的食用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因为盐中含有大量钠,在食用过多盐时就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

脑出血偏瘫患者综合护理体会 篇3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护理部河南夏邑476400)【摘要】目的 总结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以探討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所诊治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诊治、护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本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1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病风险,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关键词】脑出血;偏瘫;综合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44-01 脑出血是由于患者脑血管破裂、血管内血液流向血管外脑组织,压迫脑组织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多见于伴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人群[1]。脑出血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其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2]。长期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康复及挽救其生命安全十分重要[3]。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预后康复,已引起社会及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自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对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康复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该综合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所诊治病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9岁,平均( 61.8±7.3)岁;完全瘫痪27例、不完全瘫痪33例;住院34~67d,平均(49.5±7.2)d;以上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排除轻型患者(FMA运动积分>85分)、合并精神障碍及感觉性失语等患者。1.2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脑出血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抗凝溶栓脑细胞复活剂以及自行锻炼)。1.3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本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1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死亡病例出现,其余5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仅残留有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未影响正常生活。2综合护理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心理、生理等情况对患者正确评估后,予以正对性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康复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2.1常规护理 遵医嘱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予以及时的内科常规护理错失,如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营养脑细胞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由于躯体活动不便,常须保持静卧状态,护理期间应注意患者体位摆放,宜采用软枕、毛巾等物辅助维持合理体位,并注意适当抬高床头(15°~30°)以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顺畅。2.1 心理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恐惧、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对治疗不具信心、生理上的病痛及漫长的治疗过程,极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悲观和消极的负性情绪[4]。因此,做好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讲述积极心态对稳定病情、预后康复的促进意义;其次,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鼓励、暗示、疏导等方法进行心理调节,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再者,需要强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引导患者循序渐进,并注意指导患者重新建立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2.3 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起病48h内原则上可以禁食,2d后待病情稳定后,可留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的流食或匀浆;待患者能够自主进食后,予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食物,并注意多食新鲜、高纤维蔬菜、瓜果。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尿路感染、肢体畸形、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而且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正确卧位的指导,避免患者因长期处于不适当的体位,造成肌肉拉长或痉挛,而导致拮抗肌的对抗和协调关系失调,出现各种畸形,影响其日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2.5 康复护理 及时、正确、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使其早日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强患者康复训练,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注意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及休息时间,切忌操之过急。3 小结脑出血偏瘫起病急、病情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多年临床实践证明,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促进意义[5]。本研究既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措施对我院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该综合护理措施从生理、心理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有效护理。研究结果亦表明,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生存的信心。参考文献[1]邓平,吴晓牧.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4(4):267-278.[2]钱佳栋,万默各,徐德明,等.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1):30-31.[3]吴亚丽,任蕾蕾,廖颖,等. 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88-1689.[4]王秀莲,薛素波.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139.[5]程桂玲.偏瘫40例卧位护理与功能锻炼[J].齐鲁护理杂志,2008, 14(8):26.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4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其脑神经纤维传导功能多因脑实质性严重损伤而发生中断,易出现语言、肢体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偏瘫是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并发症[1],其给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通过临床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共82例。经临床检查确诊,所有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42-75岁,平均(53.7±5.3)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经临床治疗1-3d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1)指导患者正确放置偏瘫肢体:①平卧位:指导患者头偏左侧或偏右侧放置,以免发生误吸事件。为避免患者上肢发生挛缩,于患者患肢一侧肩关节下放置柔软垫,指导患者做肩上抬、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等动作。为预防出现足下垂、足外翻等后遗症,应指导患者偏瘫肢体一侧的脚蹬直于枕头上,同时使患侧足保持背屈位。②侧卧位:指导患者将偏瘫肢体放于健康肢体上面,将柔软垫置于患者背部。患肢一侧肩部前伸,关节成100度弯曲,手背向上,手指和上肢伸开。健康肢体一侧肩部前伸,手背向下,肘部伸直。下肢健康一侧保持髋关节微屈、外伸体位,下肢偏瘫一侧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微屈体位,并在患肢下面放置软垫。(2)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①肌肉和关节的早期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先于病床上进行翻身、髋部摆动等功能训练,然后进行躯干移动训练。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偏瘫肢体肌肉伸张和收缩的运动练习,避免关节和肌肉出现僵硬、萎缩症状。②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若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未完全丧失,但又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应指导患者做下肢负重康复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将偏瘫肢体伸至护理人员大腿处,护理人员沿偏瘫肢体纵轴方向对患者施加压力。③转移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利用病床、椅子、桌子等病房内可用之物进行早期转移康复训练,以增加患者的活动面积,尽快恢复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按照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NIHSS[4]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为主,该病起病时间急,病程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残死率[5]。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过程中,患者因脑组织中的一侧受到出血部位的压迫易发生偏瘫,导致患者身体一侧的肢体、面肌及舌肌下部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患者在临床上一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多立即通过手术方式将颅内压降低,以减轻脑组织负担,促进脑血液循环。但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仍存在运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不理想。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训练模式是一种以尽快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中为根本目的的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训练措施,对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研究组41例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在临床治疗1-3d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桂玲.偏瘫40例卧位护理与功能锻炼[J].齐鲁护理杂志,2010,14(8):26-29.

[2]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3-14.

[3]Duncan PW,Wallace D,Lai SM,et al.The stroke impact scale version2.0:Evaluation of reliability,validity,andsensitivity to change[J].Stroke,1999,30(10):2131-2140.

[4]Glymour M,Berkman L,Ertel K,et al.Lesion characteristics,NIH Stroke Scale,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Rehabilitation,2007,86(9):725-733.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男70例,女44例;年龄39~75岁,平均(59.83±9.1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61例,脑叶出血41例,丘脑出血12例;出血量30~50ml者56例,50~80 ml者49例,>80 ml者1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和关节强直(2~3次/d,20~30 min/次)。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鼓励患者日常生活尽量能够做到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学习、娱乐等活动,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护理人员耐心指导和支持患者,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订回归家庭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嘱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 心理护理组:

患者刚入院或意识障碍患者神志转清时,护理人员应通过每天亲切的问候,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有针对性地制订全面、系统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情和理解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了解患者的顾虑和生活上的各项需求,谅解患者的言行,耐心细致地劝慰;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间接地促进了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对其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轮椅操作及上下楼梯11项内容,每个活动的评级可分5级,不同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级数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强。

1.3.2 心理状态比较:

患者入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评分>50分为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状态,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1.3.3 临床效果比较: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上、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到5级,恢复病前工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不需其他人帮助,但动作缓慢,有部分患者存在功能障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但日常工作需其他人帮助才可完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需全职人员护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3%,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4]。而心理护理是护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由于脑出血起病突然,并且经积极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后恢复缓慢,部分患者不能言语或者言语不清,肢体出现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情绪低落,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5]。因此,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全面康复有重要作用。

脑出血发病后的1~12个月为偏瘫的最佳康复期,这一时期患者偏瘫好转的可逆性较大,若治疗、护理妥当,则在这一阶段可恢复到较高水平。其原因为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的周围神经细胞并未死亡或者程序凋亡,仅出现传导衰竭,形成半暗区,早期对其进行运动治疗有利于康复,可使这部分细胞复活。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中,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可使患者树立对康复的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加快康复[5]。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其总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78.95%VS71.93%)。因此,心理护理在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肢体偏瘫,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靳峰,刘春华,郭守刚,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21-723.

[2]袁宝珠.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6):147-148.

[3]黄晓玲,赖小鸿.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致肢体偏瘫的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703-704.

[4]肖万英,杨建华,张平利.心理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1):2700-2701.

[5]朱章丽.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8):1677- 1678.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65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5例, 对照组30例。康复组男25例, 女10例;年龄51~70岁, 平均60.5岁;左侧肢体偏瘫15例, 右侧肢体偏瘫20例;上肢肌力≤Ⅱ级28例, ≥Ⅲ级7例;下肢肌力≤Ⅱ级29例, ≥Ⅲ级6例。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年龄50~72岁, 平均66岁;左侧肢体偏瘫12例, 右侧肢体偏瘫18例;上肢肌力≤Ⅱ级24例, ≥Ⅲ级6例;下肢肌力≤Ⅱ级25例, ≥Ⅲ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侧、病期及肌力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 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接受下列康复护理内容, 分为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 主动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等, 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消除陌生感,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耐心介绍同类患者治愈的实例, 让患者主动说出内心体验, 增强自我调整意识, 以良好的心态参与锻炼[2]。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说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 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阶段:急性脑水肿期阶段。患者在此阶段主要处于卧床期, 具体治疗内容包括选用气垫床、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在此阶段主要是防止并发症, 预防、缓解痉挛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第三阶段:稳定期阶段。此阶段训练的重点为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及起床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搭桥训练、起床训练、坐位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 min以上, 保证每日1次。

第四阶段:恢复期阶段。在此阶段以步行训练及作业疗法为重点, 具体内容包括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穿脱衣服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3 肌力评价方法及资料处理方法

将肌力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6种。0级即不能触及肌肉收缩;Ⅰ级即可触及肌肉收缩, 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Ⅱ级即解除重力的影响,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Ⅲ级即不施加阻力, 能抗肢体重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Ⅳ级即能抗重力及中等度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Ⅴ级即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按肌力的评价标准[3]对肌力评价一次。资料的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肌力十分接近,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出院时对照组肌力有改善, 但与康复组出院时肌力相比, 改善幅度小, 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表明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肢肌力,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见表1。

3 讨论

以往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制动, 以仰卧为主, 极易诱发肌肉痉挛, 且卧位可使血压升高, 促进出血, 而直立位时颅内压较仰卧位低, 能减少大范围脑出血病变伴发脑水肿所造成的病情恶化, 故对康复组定时翻身, 并以侧卧位为主, 避免痉挛形成, 随后根据病情逐步开展床上运动、立位、步行等早期康复训练。有研究认为, 早期活动的患者再发和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对脑出血水肿消退、出血吸收的患者, 康复训练越早其功能预后越好。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僵直和足内翻等脑血管病的继发障碍, 为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4]。本组结果可见, 康复组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1) , 早期活动未产生危险或加重病情, 因患者病情差异较大, 具体活动时期应个体化, 主张病情危重及有脑疝危险者应坚持卧床, 对病情稳定者说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早期康复护理, 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肢体活动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康复以患肢被动运动为主, 以后逐渐过渡为主动运动的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同时也不要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 这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 活跃该系统的生理功能, 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5,6]。值得注意的是, 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时候, 还要特别注意结合使患者尽早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结合自我照顾所必需的活动, 如更衣、进食、个人卫生、移动体位等, 使得康复训练更加实际, 更能尽快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这样不但收效快, 同时也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康复训练的信心, 调动患者和家属对训练的积极性[7]。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35例) 和对照组 (30例) 。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治疗, 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除按脑出血常规治疗、护理外, 均于发病后第4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按肌力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肌力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价1次。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肌力均有提高, 但康复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能有效改善患肢肌力,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出血,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王新文.脑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的进展[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 2001, 2 (1) :47.

[2]申群艳.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8, 3 (7) :34-35.

[3]孙继红, 李琦, 王春英, 等.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1 (4) :357.

[4]刘红, 李娜.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00, 6 (2) :227-228.

[5]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 :177-178.

[6]赵冬玲.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4) :110.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皆是我院门诊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48~7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0 d。其中脑溢血皮质下白质出血-顶叶出血40例,内囊-基底节出血者63例,桥脑出血者2例,丘脑出血2例;上下肢功能1级47例,功能2级50例,功能3级10例。就诊患者中出血量最多者30 mL左右,最少的CT、MRI显示有出血点,无出血量的多少。所有患者发病初期均经西医对症治疗,予以降压、止血、脱水等治疗;107例患者中,57例在经西医对症治疗后曾在就诊的医院予以西医康复及中医药治疗,出院后再到我处进行中医及针灸康复治疗;50例患者是在西医对症治疗后到我院进行中医药、针灸及康复。出血量最多的1例患者曾行2次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中医辩证: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型76例,气虚血瘀型20例,风痰阻络11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皆采用电针和中药治疗。其中,电针针刺百会、四神聪、肩禺、内关、合谷、足三里、环跳、悬钟、昆仑。电针频率用连续波1~3赫兹,每次留针30 min。针后行推拿按摩30 min。方用补阳还五汤和镇肝熄风汤和加减,中药用黄芪60 g、牛膝30 g、生赭石30 g、全蝎(另包研末冲服)30 g、龙骨15 g、牡蛎15 g、龟板15 g、白芍药15 g、玄参15 g、天冬15 g、当归12 g、地龙10 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泽泻15g、炙甘草6g。中药用水1500mL,浸泡30 min,熬30 min,煎至600 mL,每次服200 mL,每天3次。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意识清楚,思维清晰,血压稳定,言语较清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能生活自理,可遗有轻度神经损害体征。②好转:意识清楚,言语较清晰,偏瘫侧的肢体功能有较大的改善。③无效:意识无改变,思维紊乱,血压不稳定,言语及偏瘫侧的功能未改善。

2 结果

107例患者中治愈96例(89.72%),其中1个月恢复者26例(2430%),2个月恢复者67例(62.62%),3个月恢复者3例(2.80%),症状好转者10例(935%),无效者1例(占0.09%)。治愈率为89.72%,总有效率为99.07%。

3 讨论

脑出血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很容易对患者的大脑组织造成部分伤害,特别是神经组织,给患者遗留一些后遗症,在诸多的后遗症中,主要包括偏瘫、失语或语言不清、记忆减退或失忆、情感障碍等,造成其产生的原因有[4]:①发病后送医不及时,如患者家离医院较远或交通不变等等;②治疗方法欠佳;③脑部出血较多;④神经损伤较严重、损伤时间较长。107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是在发病后即送医院,送医时间最长的大约3 h左右,最短的1h以内。1例患者曾进行过2次开颅手术,笔者对该患者一直进行追踪,发现该患者的言语功能几乎丧失,但肢体功能恢复还可以,半年后能拄杖行走。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引血下行,并有益肝肾之效[5],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祛瘀而不伤正[6],代赭石平肝潜阳镇逆,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四药并为君药;龟板、龙骨、牡蛎滋肾潜阳、补肾健骨定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补血活血化瘀用为臣药;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用为使药;泽泻、地龙利水渗湿、通经活络,用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气活血,舒经通络之效。

由于电针采用的是直流电,现代研究发现直流电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直流电可引起肌肉收缩,能防止肌肉萎缩,并可加速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血脂等[7]。按摩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功能(如胃肠蠕动、气血循环等)松解粘连及挛缩的组织,加速创伤组织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8]。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诸法的治疗,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舒适度,大部分患者能达到生活自理,增强患者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所致偏瘫的中医辩证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7例患者皆采用电针和中药综合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结果 107例患者中治愈96例(89.72%),其中1个月恢复者26例(24.30%),2个月恢复者67例(62.62%),3个月恢复者3例(0.28%),症状好转者10例(9.35%),无效者1例(占0.09%)。治愈率为89.72%,总有效率为99.07%。结论 采用电针和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舒适度,大部分患者能达到生活自理,增强患者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偏袒,电针,中医,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苏明.脑出血部分治疗研究进展的评介与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25-228.

[2]Xi G,rahle J,Hua Y,et al.Progress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s there an end in sight?[J].ProgressNeur obiol,2011,115:45-63.

[3]赵志艳,单卫红,薛萍.关于脑出血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211.

[4]刘兆平,曾满萍.社区康复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1):39-42.

[5]肖随安,王焱.怀牛膝与川牛膝的鉴别及其临床应用的异同[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2):69-70.

[6]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7]陈英,曹晶晶,杨卫杰.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6):1097-1098.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8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78例, 其中男40例, 女38例;最小年龄8岁, 最大年龄68岁, 平均年龄39岁;脑动静脉畸形32例, 脑动脉瘤40例, 烟雾病4例, 动静脉瘘2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认有出血症状, 其中43例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 26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 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在健康教育前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一般情况, 特别注意收集患者对疾病康复、自我护理、危险因素等健康知识的认识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 做出诊断、计划, 确定教育方法、内容[3]。急性期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各肢体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康复期的评估包括患者各肢体的肌力、自我翻身能力、站立行走能力、日常活动能力。

2.2 诊断

对脑出血偏瘫实施肢体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 其常见的护理诊断有:躯体移动障碍;生活完全/部分不能自理;有皮肤受损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

2.3 计划

肢体早期康复护理计划是以肢体早期康复为目标而设计的康复方案, 是护士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肢体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 选择合理的早期康复内容和方法。

2.3.1急性期肢体早期康复计划

目标是维持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 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 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内容:包括综合康复训练、药物对症支持、康复教育等。锻炼方式: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和制订各肢体的锻炼方式, 0~Ⅰ级肌力的肢体以按摩为主;Ⅰ级肌力的肢体进行等长运动;Ⅱ~Ⅳ级肌力的肢体以增强肌力并维持为主, 同时均给予关节运动。

2.3.2 康复期肢体康复计划

目标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 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教育、气垫床使用、针灸疗法、生活自理训练等。锻炼方式:翻身训练, 上肢主动训练, 握力器训练、拉力器训练等辅助锻炼, 床上体操训练, 下肢锻炼 (以被动活动为主) , 腹部肌肉锻炼, 起坐训练等, 起坐自由后, 练习上下轮椅, 并进行站立训练、行走锻炼。

2.4 实施

2.4.1 心理护理

脑出血发病急, 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常难以接受, 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告诉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和影响大脑功能的重组, 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塑[4]。感觉功能的再训练是一个需要恒心和毅力的漫长过程, 效果是渐进的, 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因此,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入院患者,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或请同病室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 消除新入院患者的恐惧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5]。

2.4.2 急性期肢体早期康复措施

根据制订的计划, 采取以下措施: (1) 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强调患者抗痉挛姿势的摆放、肢体的被动训练、健肢主动活动的指导训练。疾病初期, 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 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 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 适时进行功能锻炼, 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体位, 患者需要每2小时翻身一次, 经常变换体位可以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2) 患肢按摩:给予患侧上、下肢体按摩, 选择从近至远、有节律的轻柔按摩方式, 每次5~10分钟, 每天3~4次。 (3) 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循序进行[6], 动作应缓慢, 要多做与痉挛倾向相反的运动, 每日训练2~3次, 每个关节至少活动4~5次。上肢训练如伸腕、旋后、伸肘关节、把手放在胸前、屈肘关节、收肩关节等;下肢训练包括屈膝、屈踝、伸膝、伸髋等训练。 (4) 在训练中观察患者耐受情况, 以不引起患者疼痛加重为宜,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活动量, 直至达到最大限度。

2.4.3 康复期肢体康复措施

根据制订的计划, 采取以下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性, 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床上、床边、下床活动[7]: (1) 进行翻身训练, 开始阶段先实施辅助翻身法, 如下肢交叉式翻身, 患者取仰卧位, 双上肢能上举并向不同方向伸展, 交叉的双手上举并左右用力摆动2~3次, 利用惯性完成翻身动作。后期可实施主动翻身法。 (2) 肌力增强方面, 给予对抗阻力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 逐渐增加阻力, 每天2~3次, 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 (3) 患者坐位练习, 因为在病床上的时间比较久, 经过坐立以后有可能出现血压低的现象, 所以第一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保持姿势在45°就可以了, 以后根据患者身体承受情况逐渐摇高床头进行起坐训练:靠坐—扶坐—自坐—床边垂足坐训练, 训练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 注意体位变换, 防止压疮发生。 (4) 站立训练, 在患者能自行坐稳后就可以进行站立和平衡训练: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 (5) 具有一定耐力后, 选择独立坐起方式, 也可选择从床上向椅子、轮椅等过渡, 指导患者进行轮椅与床之间的转换[8]。 (6) 步行训练, 在站立稳定后在专人陪同下进行步行训练。 (7) 在进行以上训练的同时, 也要训练上肢精细活动和双手的协调应用, 让患者练习对掌、对指、转球、抓握、捻动、用匙筷、翻报纸等动作, 鼓励患者进行洗手、洗脸、穿衣、握笔写字、洗澡等训练, 循序渐进, 先从简单动作做起, 逐步训练精细动作,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5 评价

在患者肢体早期康复训练结束后, 对患者肢体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肌力分为6级:0级:完全瘫痪;Ⅰ级:可见肌肉收缩, 但无肢体运动;Ⅱ级:在去除地心引力的影响后, 肢体可做主动运动;Ⅲ级:可克服地心引力做有限的主动运动;Ⅳ级:能做抵抗阻力的运动, 但力量不足;Ⅴ级:正常肌力。肌力判断的方法:嘱患者主动运动, 若不能主动运动时, 可以给予外界刺激使其被动运动, 以此来判断肌力的情况。判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包括自理能力: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床椅转移;运动:平地行走45米、上下楼梯。

3 结果

3.1 早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肢体不同肌力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见, 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后的肢体肌力情况优于康复训练前 (P<0.01) 。

3.2 早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见表2)

从表2可见, 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康复训练前 (P<0.01) 。

4 讨论

早期康复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 GCS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8分[9]。如果早期的医疗方案缺乏康复措施, 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 造成一些不可逆的继发性残疾改变。早期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等有利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激活早期部分基因,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程序是系统性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对78例脑出血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护士运用护理程序, 按照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早期康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增强了康复治疗的信心, 调动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 使患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 并指导患者将康复锻炼贯穿在生活中, 使替代护理转为自我护理, 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护理程序对7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尽早对偏瘫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 并比较早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的肢体肌力、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后的肢体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康复训练前 (P<0.01) 。结论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程序,脑出血,偏瘫,康复

参考文献

[1]赵瑛, 周晖, 黄流清.新编脑中风诊治365[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2]金学菊, 汪梅, 黄月梅, 等.50例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10) :1755.

[3]黄振英.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1) :72-73.

[4]黄松波, 吕秀东, 董爱勤, 等.早期康复对中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 15 (2) :196-199.

[5]宗贝.偏瘫病人家庭自主康复的护理指导[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 :122-133.

[6]崔金虹, 李恒玉.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及焦点式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2) :159-160.

[7]赵瑞香.脑卒中偏瘫60例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3) :5643-5644.

[8]邢梅, 张艳丽, 刘兰.脑卒中康复的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1) :751.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 篇9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护理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好发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出血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1]。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若不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则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同时排除脑外伤、脑梗死等其他脑部疾患。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急症临床治疗,按照是否给予偏瘫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39~61岁,平均(45.23±6.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8~61岁,平均(45.85±6.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脑出血偏瘫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对症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偏瘫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 1 心理安慰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后,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情况,打消其对于手术失败的顾虑,并告知其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之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2]。

1.2.2. 2 肢体锻炼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应进行积极的起床、站立、站姿、行走以及日常生活练习。训练患者抬头、收腹、挺胸,腰部和下肢尽力伸直,放松肩颈部肌肉。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在患者下肢肌力达到Ⅳ级及以上后进行行走训练。注意频率适中,步幅均匀,重心转移要跟上足部的转移,同时利用带护栏的防滑木梯进行上下楼训练[3]。

1.2.2. 3 积极的心理暗示

患者在进行术后康复时,难免会遇到康复效果不佳的暂时情况,是术后康复的正常阶段,但患者可能会因一时康复进程停滞而对其自身病情产生疑惑,失去继续康复治疗的信息,消极应对,产生术后抑郁等不良心境。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术后康复是一个往复前进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树立患者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程度,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基本痊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Ⅴ级;显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有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Ⅱ级;无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Ⅰ级或者与护理前无改变。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

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强。采用Harris肢体功能评分从疼痛程度、功能、畸形与活动度4方面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理想。

1.3.3 负面情绪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采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产生,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是一种临床急症。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多发,导致脑出血的发病率急剧增高[4]。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患者多于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为活动的突然中断、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脑出血的病情凶险,死亡率十分高,是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大敌[5]。

肢体瘫痪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许多患者接受治疗后仍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接受肢体瘫痪而采取极端措施,后果严重[6]。许多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不是偏瘫引起,而是由于没有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致使最终产生体位性痉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可见正确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64%,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Barthel(72.63±8.14)分,Harris(65.21±6.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53.54±5.86)分,Harris(55.74±6.27)分,可见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为HAMA(27.31±4.51)分,HAMD(30.31±4.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45.92±5.93)分,HAMD(47.52±6.31)分,可见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减轻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莉,张燕燕,张千,等.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4):890-892.

[2]李留芝,魏红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4):946-947.

[3]李佩意.脑卒中急性期营养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5):1366-1367.

[4]代鲜鸽,别小宁,徐翠玲,等.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17-18.

[5]吴亚丽,任蕾蕾,廖颖.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18):1688-1689.

上一篇:有效环节下一篇:随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