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腔灌注

2024-05-28

体腔灌注(精选4篇)

体腔灌注 篇1

胃肠道肿瘤切除后最易转移至原发病灶附近及淋巴结, 好发转移器官为腹腔、肝脏, 而体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新型区域性化疗方法, 术后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于体腔, 直接杀灭体腔残存的癌细胞, 以及手术残留的微小肿瘤病灶, 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术后转移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1]。本研究中,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 我院实施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 术后给予体腔热灌注化疗及相应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 我院实施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 术后均给予体腔热灌注化疗,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 每组各30例。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 年龄32.0~69.0岁, 平均年龄 (46.0±6.0) 岁, 其中大肠癌13例、胃癌12例、胰腺癌3例, 以及其他胃肠道肿瘤2例;3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 年龄33.0~70.0岁, 平均年龄 (47.0±6.5) 岁, 其中大肠癌13例、胃癌13例、胰腺癌2例, 以及其他胃肠道肿瘤2例。两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肿瘤切除术后, 于左右结肠旁沟、Douglas窝处, 分别置入引流管, 上下腹部分别置入进水管。术后第1 d开始, 进行体腔热灌注化疗。20 mg/m2顺铂溶入500 m L生理盐水, 750 mg 5-氟尿嘧啶、5 mg地塞米松, 以及15 m L 2%利多卡因作为化疗药物, 循环进行化疗灌注治疗, 维持进水管温度为45℃左右, 热灌注量不要超过2000 m L, 出水管温度为41℃左右, 持续灌注60 min, 每天灌注1次, 4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卫生、清洁定时消毒, 注意室内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维持适宜温湿度。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

护理干预[2]。 (1) 心理护理: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内心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并将热灌注化疗的方法、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度, 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2) 灌注管护理: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及时更换敷料、引流管, 确保灌注管的通畅性, 避免扭曲、脱落、折叠等, 密切观察引流管周围是否伴有渗液、感染等症状; (3) 不良反应护理腹痛。灌注后, 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 使药液充分混匀, 并与体腔脏器接触, 更好发挥杀灭癌细胞的功效;感染。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定时更换辅料, 避免引流管逆流, 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毒性反应。遵医嘱灌注前, 给予止吐处理, 同时进行补液处理, 确保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粘连。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运动, 促进胃肠蠕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 进展 (PD) , 总有效率为 (CR+PR) 。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与静脉化疗相比, 体腔热灌注化疗作为局部区域性化疗方式, 具有显著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的靶点部位, 有效降低病灶的转移、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体腔热灌注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及时更换敷料, 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 同时, 针对热灌注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 提前做好相应预防性护理, 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3]。

热灌注化疗过程中, 针对患者出现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现象,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定时复查血象,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主管医师。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现临床护理流程的最优化。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提高医疗效率, 促进患者的康复, 节约医疗资源以及医疗费用。本研究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主要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计划的标准化护理工作流程, 能够使患者在最短时间之间,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检查、治疗以及护理工作, 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康复,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并节约医疗资源以及医疗成本, 还可有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肝癌介入治疗后, 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更加深入地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服务理念, 可成功营造一种关心、爱护并尊重患者的护理氛围, 更好地体现了整体护理理念。同时, 护理人员主动地实施预见性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并配合医护工作, 通过医、护、患等多方共同努力,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4,5,6,7,8,9]。

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了整理护理理念, 通过实施细心的健康宣教, 可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从而理解并配合各项医护工作, 消除其对临床治疗的疑虑, 从而使健康教育更加具体化和标准化, 并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 患者还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了解疾病治疗及护理途径、目的及获益等, 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可有效减少因初次入院产生的陌生感、紧张感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实施精心的心理护理, 可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 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并配合医护工作, 同时能够增进护患沟通,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并可杜绝护患纠纷。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以整体护理理念为根本, 从传统生理护理的角度向患者的心理感受、生活适应度以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等方面转化, 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节约医疗费用以及医疗资源, 并可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医疗纠纷,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体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 我院实施胃肠道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 术后均给予体腔热灌注化疗, 根据随机数字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 每组各30例, 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体腔热灌注化疗期间,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术后,热灌注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李丽.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并发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2, 3 (20) :36.

[2]高丽珍.胃肠癌及卵巢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50例护理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 24 (7) :67.

[3]魏艳波.胃肠肿瘤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24) :3220.

体腔灌注 篇2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设计

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由控制系统、外循环系统、热交换器、内循环系统四部分构成。外循环系统包括加热器、制冷器、外循环泵等(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泵、人体等。外循环系统和内循环系统之间通过热交换器来交换热量,使内循环中的药液温度保持恒定。外循环系统为密闭的水,其目的用于通过水浴方法控制内循环药液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体腔温度的目的,加热源和制冷源全部在外循环系统,水的体积5L。内循环系统与人体腔相连通,与体腔构成闭合的循环体,液体为药液,体积4L,且可在腹腔热灌注过程中通过增加灌注液体的体积增加腹腔内液体容量。

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结构图说明:HG:加热器,最大功率为4k W,其加热电流可调。CG:半导体制冷器:最大功率为2k W,其制冷功率可调。T。:外循环热交换区水的温度,精度0.1℃。Tii:内循环药液进入人体前的温度,精度0.1℃。Ti。:内循环药液流出人体后的温度,精度0.1℃。Fi:内循环药液的流速,精度l0m L/min,分辨率lm L/min。P:内循环药液进入人体前的压强,精度10mm Hg,分辨率1mm Hg。T。~T5:人体内部五个重要部位的温度。M1:外循环泵,恒速运行10L/min。M2:内循环泵,转速可控最大600m L/min,精度10m L/min,分辨率1m L/min。

1.2 系统硬件设计

腹腔热灌注化疗系统硬件从功能上分为五个功能子系统。

(1)计算机主控子系统包括以AVR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控制电路和高性能工控机,本系统采用高性能工控机和单片机同时控制整个系统,它将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并将治疗过程的数据采集存储于计算机内。单片机是一种内嵌式的计算机,它广泛用于工业控制,采用目前先进的Atmel AVR系列单片机,处理速度快,编程方便;

(2)数据检测子系统包括时间、温度、压力和流量传感器,它将治疗中的时间、温度、压力和流量等数据探测传送到主控系统。测温传感器采用精度高防干扰能力好的光纤传感器,温度、压力和流量传感器都采用进口产品PD100;

(3)加热制冷子系统压缩机制冷器件体积大、噪音大、笨重不方便,此系统采用电热的方法提供腔内热疗过程所需的热能,应用先进的半导体降温器制冷,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加热和制冷功率采用可控硅进行功率连续调节,加热器和制冷器与控制单元之间采用I/O口连接方式,控制单元根据系统状态自动调节功率,达到系统需求的最佳温度控制状态。对系统进行精确的热能控制是系统设计的关键所在,它既要求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也需要采用准确的控制算法;

(4)循环子系统由内外两路循环管路和电磁泵组成,外循环控制电热水的循环,内循环控制治疗液体的循环,二者通过无污染的热交换方式进行热能传递。内循环管路使用一次性的高分子材料,以防止交叉感染;

(5)报警子系统负责温度、压力和流量的高低监测报警,以提示医疗人员进行检查和操作。

1.3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工控机控制系统采用广泛应用的微软Windows2000为开发平台,以微软的Visual C为主要开发工具,编写了一套系统控制的工控软件。单片机软件开发采用相应的编译软件工具和单片机仿真仪进行开发。工控机和单片机之间通过RS232接口通信,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在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一种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术,以达到灌注温度及摇液灌注速度的精确控制的目的。

1.4 设备性能验证

选用实验用家猪8头建立腹腔热灌注动物模型,分别用43℃、44℃的治疗温度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验证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

2 结果

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样机如图2所示。系统电脑自动控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操作便利、患者资料和治疗过程数据自动保存,解决了人工腹水、温度不均匀、维持有效治疗温度时间短等腔内灌注设备上的最大困难,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动物实验和临床初步应用证明:该系统预热、加温、恒温和降温达到设计要求,测温精度达±0.1℃,控温精度±0.2℃,腹腔液体灌注速度精确到5%,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3 讨论

腹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仍有大量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很快出现腹腔广泛种植转移[4]。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腹腔恶性肿瘤疗效的主要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是提高腹腔肿瘤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5]。

研究表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消除腹腔恶性肿瘤术后的亚临床病灶、治疗恶性腹水具有独特的疗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容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的腹腔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10%~15%,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大约90%。腹腔热灌注化疗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认可和推广:目前美国有12家、意大利有44家、西班牙有8家转诊中心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法国、意大利、荷兰已将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标准疗法;腹腔热灌注化疗也纳入英国国家保健系统的标准治疗方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最近也增加了支持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法的专项经费[6]。欧洲各国制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标准明确规定: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首先应用腹腔镜腹腔探查进行临床分期,已穿破浆膜层可能有腹腔种植转移的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合并腹膜种植转移或伴有恶性腹水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首选腹腔热灌注化疗[7]。我国的一些医疗单位已有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国外的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文献很多,所使用的仪器各不相同,对测温方法、控温精度及操作程序均没有详细的介绍,目前我国尚未见国外的腹腔热灌注设备上市。国内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单位多为县、市级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各单位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使用的设备制造工艺简单,控温精度不高,采用的测温方法、恒温方法和控温精度都不一样,不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无法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达不到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8]。由于体腔热灌注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006年中国国家药监局第111号令专门将“体腔热灌注化疗机”列为三类肿瘤治疗设备,由国家药监局进行审批,标志着国家将对这一产品安全性、标准化、规范化的监管,也标志着体腔热灌注设备开发以及系列学术研究刚刚开始。

我们目前研制的高精度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测温精度达±0.1℃,控温精度±0.2℃,腹腔液体灌注速度精确到5%,自动化控制技术上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高精度体腔热灌注化疗设备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完成后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制订腹腔热化疗标准提供一个新的设备,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介绍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及系统的总体构成。方法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由控制系统、外循环系统、热交换器、内循环系统四部分构成。系统以微软的Visual C为主要开发工具,编写一套系统工控软件。在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一种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术,以达到精确控温和控制流量的目的。采用家猪作为实验动物验证此设备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结果我们研制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患者资料和治疗过程数据自动保存,测温精度达±0.1℃,控温精度±0.2℃,腹腔液体灌注速度精确到5%。结论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加温、恒温和降温达到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操作便利,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腔热灌注化疗机,肿瘤,热灌注

参考文献

[1]Elias D,Goere D,Blot F,et al.Optimization of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ith oxaliplatin plus irinotecan at43degrees C after compete cytoreductive surgery: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106consecutive patients[J].Ann Surg Oncol,2007,14(6):1818-1824.

[2]陈小春,潘凯,张桂英.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3):134-136.

[3]张刚庆,卿三华,齐德林.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的胃肠癌临床研50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2):737-740.

[4]Glehen O,Kwiatkoski M,Sugarbaker PH,et al.Cytoreduet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peri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J].J Clin Oncol,2004,22(16):3284-3292.

[5]de Bree E,Koops W,Kroger R,et al.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eolorectal peritoneal earcinomatosis for eytoredue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J].Eur J Surg Oncol,2006,32(1):65-71.

[6]Glehen O,Cotte E,Schreiber V,et al.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 and attempted cytoreduet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colorectal origin[J].Br J Surg,2004,91(6):747-754.

[7]Esquivel J,Sticca R,Sugarbaker P,et al.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 of colonic origin:a consensus statement.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J].Ann Surg Oncol,2007,14(1):128-133.

体腔灌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实验分组: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入我院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20例, 其中恶性胸腔积液84例:肺癌转移55例,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14例, 乳腺癌转移11例, 恶性淋巴瘤4例;恶性腹腔积液36例:肝癌12例, 胃癌21例, 胰腺癌3例。临床诊断以患者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细胞学检查以及组织活检为主要依据。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 男4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8.4岁;患者中恶性胸腔积液41例, 恶性腹腔积液19例, 疾病类型包括:肺癌转移28例, 消化系统肿瘤转移6例, 乳腺癌转移6例, 恶性淋巴瘤2例, 肝癌5例, 胃癌11例, 胰腺癌2例。

对照组60例, 男3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5.9岁。患者中恶性胸腔积液43例, 恶性腹腔积液17例。疾病类型包括:肺癌转移27例, 消化系统肿瘤转移8例, 乳腺癌转移5例, 恶性淋巴瘤2例, 肝癌7例, 胃癌10例, 胰腺癌1例。综上所述,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经超声选择并定位穿刺点, 于局部麻醉下抽取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均已排净后采用热灌注法进行胸腹腔给药。对照组于胸腹腔内热灌注顺铂, 1次/周, 连续治疗3周;实验组于胸腹腔内热灌注顺铂+白细胞介素2, 1次/周, 连续治疗3周。于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

1.3 疗效评价[2]:

根据WHO恶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疗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完全缓解:经过临床治疗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经过临床治疗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减少20%~50%并维持4周以上;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减少20%以下或病情恶化。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疗效为计数资料, 组间对比使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 实验组患者中完全缓解者38例 (63.3%) , 部分缓解15例 (25.0%) , 无效7例 (11.7%) 。其中多数患者经1~2次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行超声检查显示体腔内积液显著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轻度的一过性胸部钝痛、腹痛、发热等, 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7例 (28.3%) , 部分缓解29例 (48.3%) , 无效14例 (23.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详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恶性胸腹腔积液作为恶性肿瘤晚期阶段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恶性肿瘤晚期病程进展较快, 如果对恶性胸腹腔积液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在短期内死亡。临床研究发现, 出现胸膜转移的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其生存时间多为4个月左右, 而有间皮瘤伴有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生存时间在9~13个月, 肺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 生存时间在4个月左右[3,4]。

体腔内穿刺引流可以即刻缓解患者的压迫症状, 但是通过单纯排出积液的远期疗效并不乐观, 多数患者在积液排出后会迅速增加甚至导致病情恶化。顺铂是一种重金属类化疗药物, 具有渗透性强, 骨髓抑制作用轻的特点。

顺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结构, 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这种药物具有双重的烷化剂作用, 可以有效地抑制DNA合成, 为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患者使用后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维持有效杀伤浓度时间长, 且可以促进胸腹膜间皮细胞的纤维化, 使小血管发生闭塞, 进而减少了恶性渗出的发生。

白细胞介素-2 (IL-2) 是一种淋巴细胞因子, 由体内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释放, 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T淋巴细胞开始增殖反应, 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发挥抗肿瘤作用。将IL-2作为抗病毒及抗肿瘤细胞因子, 可以有效地诱导多数细胞产生的MHC1抗原表达, 且能够诱导MHCII抗原表达。同时, IL-2还可以有效地上调肿瘤细胞对HLA-DR的表达。通过使用IL-2能够提高机体内的CD3、CD4等细胞数, 减少胸腹水内脱落细胞微核率。

在本研究中, 实验组采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不仅增强了两种药物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同时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在本研究中显示了这两种药物药效具有协同作用, 临床有效率为88.3%, 明显优于实验组单独应用顺铂的有效率 (76.6%) , 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体腔热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恶性胸 (腹) 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确,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榕生, 萧国材, 吴楚海, 等.胸腹腔化疗联合沙培林体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 2012, 52 (41) :56-57.

[2]刘恒山.体腔热灌注在治疗恶性胸腹积液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2, 2 (17) :314-315.

[3]翟立广, 苗振静, 马旭辉, 等.恩度联合洛铂腔内灌注治疗顽固性恶性胸 (腹) 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 (4) :413-413.

体腔灌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5例, 男性16例, 女性9例。年龄48~75岁, 中位年龄63岁。肺腺癌12例, 肺鳞癌8例, 肺鳞腺癌3例, 肺小细胞癌2例。所有的患者均为原发肿瘤同侧的胸腔积液, 术前经胸腔积液细胞学或者经过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17例, 术中经肿块和胸膜活检明确诊断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同常规开胸手术

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健侧卧位, 术中健侧单肺通气。在全胸腔镜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进行操作。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进入胸腔镜前先经探查口缓慢吸净积液, 以免过快引起纵隔的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进入胸腔镜后先清理胸腔积液和胶冻样的沉积物, 分离脏壁层胸膜的粘连。对于不影响肺复张的致密粘连不予强行分离, 以免造成严重的出血和渗血。再用胸腔镜进行全胸腔的探查。探查原发病灶情况, 探查脏壁层胸膜有无转移结节, 有无肥厚, 探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根据探查的情况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术前未明确诊断的, 行肿物和胸膜活检明确诊断, 本组有8例经胸腔镜下活检明确诊断。对于周围型肺癌病灶能够楔形切除的给予楔形切除。尽可能剥除包裹于脏层胸膜表面的纤维素膜, 以及肥厚的脏层胸膜, 使肺能够充分的复张。对于脏壁层胸膜表面的转移结节给予电刀烧灼。处理完后放置上下两根硅胶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上胸引管口在胸腔顶, 下胸引管口在胸腔后肋膈窦处, 备接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给予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用。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和加强护理, 使肺充分复张。

1.2.2 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

根据患者的术后机体恢复情况, 一般于术后3~5d。利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给予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灌注液由生理盐水2000mL加顺铂 (60~80mg/m2) 组成。胸腔内温度控制在43℃左右, 灌注时间为60min。灌注期间给予止吐、水化, 补充电解质, 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灌注后拔出上胸腔引流管, 留下胸腔引流管继续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 引流量<100mL/24h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

1.3 疗效的评价标准

治疗后4周回院复查, 复查胸部CT、胸腔彩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参照WHO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的胸部X线、超声和CT的影像诊断为依据。完全反应 (CR) :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至少4周以上;部分反应 (PR) :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 (SD) :胸腔积液减少不足50%, 但估计增加不多于25%;进展 (PD) :胸腔积液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治疗有效=CR+PR。

2 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疗好转出院, 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前8例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均经胸腔镜活检明确诊断。术中有7例患者行病灶楔形切除术, 均证实为肺癌。所有的患者均完成胸腔热灌注化疗, 无严重不良反应。胸腔积液治疗CR 19例, PR 5例, SD 1例。胸腔积液的总有效控制率为96%。无Ⅱ级以上血液毒性反应。患者治疗后的胸闷, 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生活质量提高。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发展到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8%~15%的肺癌患者伴有胸腔积液[2]。大量的胸腔积液可以压迫肺组织, 引起呼吸困难, 是晚期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左右。故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常规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和经皮壁层胸膜活检术等方法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低, 分别在60%和30%左右[3], 不能及时的明确诊断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治疗带来困难。肺癌合并胸腔积液一般为疾病的晚期, 常规开胸手术的风险性高, 患者的体质差, 一般不能耐受通过常规开胸手术以明确诊断。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是对胸膜疾病可以在直视下, 多点多处, 大块组织活检有很高的明确诊断率, 绝大多数的研究报道胸腔镜诊断阳性率在93%~99%[4]。本研究的8例患者均经胸腔镜活检明确诊断。胸腔镜使不能耐受常规手术而能耐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的可能。故对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胸腔积液患者尽早行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胸腔积液的分隔包裹, 肺组织由于脏层胸膜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复张也是胸腔积液难以有效控制的原因, 胸腔镜手术可以分离粘连和切断分房, 剥除肥厚的胸膜和纤维素, 复张肺组织。同时可以切除原发的肿瘤, 减量机体的肿瘤负荷, 解除免疫抑制, 增强机体的抗癌细胞免疫[5]。故胸腔镜对胸腔积液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胸腔镜的前期治疗为以后进一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造了条件。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很多, 以顺铂胸膜腔内的灌注化疗是临床上常用也是效果比较肯定的一种方法, 但其有效率大约在60%[6]。肿瘤的热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于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有报道联合顺铂的胸膜腔灌注化疗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控制率在90%以上[7]。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是采用计算机实时监测和控制胸膜腔温度的全封闭循环治疗系统, 有效地保证了胸膜腔内的有效治疗温度, 进一步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有的报道可达100%[8]。因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少, 有效率高, 患者的耐受性好的优点, 已成为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不能使用或不能有效地控制胸水, 使这部分患者不能从该方法获益。本研究采用了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鉴于胸腔镜的优势, 先经胸腔镜分离粘连分隔, 行肥厚胸膜和纤维素的剥除, 使肺良好的复张, 为体腔热灌注化疗创造了条件, 为有效的控制胸腔积液打下了基础。胸腔镜手术扩大了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适用范围。使部分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和因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从本研究方法中获益。

综上所述, 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高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胸腔镜下行病灶活检、胸膜和纤维素剥脱、胸膜病灶电灼等处理。利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行循环热灌注化疗。灌注液由生理盐水2000mL加顺铂 (60~80mg/m2) 组成。胸腔内温度控制在43℃左右, 灌注时间为60min。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疗好转出院, 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胸腔积液治疗完全反应 (CR) 19例, 部分反应 (PR) 5例, 稳定 (SD) 1例。胸腔积液的总有效控制率为96%。无Ⅱ级以上血液毒性反应。患者症状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胸腔镜手术扩大了胸膜腔热灌注化疗的适用范围。使部分不能耐受常规手术和因胸膜腔粘连分隔, 肺组织不能良好膨胀的患者从中获益。本方法有创伤小、诊断准确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热灌注化疗,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参考文献

[1]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67.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63.

[3]Landreneau RJ, Mack MJ, Dowling RD, et al.The role of thoracoscopy in lung cancer management[J].Chest, 1998, 113 (1 Suppl) :6S.

[4]Cusumano G, Margaritora S, Porziella V, et al.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Ann Ital Chir, 2007, 78 (5) :389.

[5]吴一龙, 黄植藩, 戎铁华等.非小细胞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6) :3-5.

[6]要建滨, 戴建平, 赵学红.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08, 27 (13) :62.

[7]段凤英, 齐协飞, 万钧.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03, 18 (6) :636.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材下一篇:文化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