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词语论文

2024-10-10

流行词语论文(精选8篇)

流行词语论文 篇1

一、嘉年华

近年来, 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经常见到“嘉年华”这个词, 诸如环球嘉年华、城市嘉年华、篮球嘉年华、乐翻天嘉年华、美食嘉年华、读书嘉年华……从生活到娱乐, 从广告到消费, 从教育到商品, 都能以“嘉年华”冠之。嘉年华从字面上看, 年华自不必说, 而“嘉”者, 《说文》曰美, 《尔雅》曰善, “嘉年华”也是“美好年华”的意思。

“嘉年华”在《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均未收录, 那么它源于何处呢?“嘉年华”其实是个外来词, 是Carnival的译名, 是西方国家的一个盛大节日, 翻译过来就是“狂欢节”的意思。关于它的起源, 有三种说法:

一种认为, 嘉年华是希腊人举行的春天节庆, 公元七世纪, 古希腊为了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 选派人扮演成酒神乘坐船型的花车随着游行队伍进入市镇中心, 据说这是嘉年华的雏形。由此推论, Carnival源于希腊词carrus navalis, 即花车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认为, 嘉年华起源于公元四世纪的古巴比伦。在古代, 春天被认为是新旧交替的季节, 万物将得到重生, 人们在春天可以彻底颠覆一切, 大家在混乱中狂欢。

第三种说法流传最广, 认为嘉年华是基督徒一年一次的大祭奠。它起源于《圣经·新约》中的一个故事, 说是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四十天不给东西他吃, 耶稣虽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 为了纪念耶稣在这四十天的荒野禁食, 信徒们把复活节前的四十天作为自己斋戒及忏悔的日子, 叫做“大斋节”。这四十天中, 人们不能食肉、娱乐, 生活肃穆沉闷, 所以在斋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 人们举行宴会、舞会、游行, 纵情欢乐, 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宗教习俗节日, 拉丁语叫作Carnevale, 既caro (肉) 加vale (告别) , 意思是“告别肉食”。因此嘉年华又被称作“狂欢节”或“谢肉节”。

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 香港人对Carnival采用了意译, 并且使其本土化, 形成了“嘉年华”这个译名。“嘉年华”是既懂外文又深谙中文人士的杰作, 有兼顾音和义的双关之妙。但意译过来的嘉年华并没有完全秉承它原有的Carnival的狂欢之义, 有些甚至与它的原义殊途异趣, 大不相同了。不久以后, 这个优美的译名传入内地, 逐渐成为大家熟悉的名词, 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例如:

(1) 售价8.88万, 长安福特新车“嘉年华”下线 (搜狐网2003年1月18日) 。

(2) 第四届17173动漫嘉年华在上海、杭州、广州、成都这四大时尚城市巡回举行。 (搜狐网2009年2月15日)

例1是对第一种来源的古为今用, 是对花车的一种再演绎。例2则是保留了第二、三种来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含义, 即指一种游乐园性质的狂欢活动、游戏等。

近年来, 嘉年华的频频应用使它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 它除了保留自身的含义外, 人们还给它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主要得益于“嘉年华”这样一个美好吉庆的汉字组合, 寓含了人们对幸福快乐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从它的来源看, 嘉年华充满快乐自由, 激情四射的精神特征, 象征着青春的朝气, 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身体上的放松;再加上它有着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 因而吸引了无数的支持者。嘉年华不仅成为众多商家追逐商机的招牌, 也成为展示某些商品的展示会, 如:

(3) 辨食材真假演厨艺绝活, 市民共睹豫菜“嘉年华”。 (搜狐网2009年3月11日)

(4) “奔向08爱词霸英语嘉年华”活动圆满闭幕。 (搜狐网2008年9月1日)

还有“服装嘉年华”, “电器嘉年华”, “家具嘉年华”……除了商家青睐嘉年华之外, 许多令年轻人激动和向往的主题活动也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如:

(5) 2008风尚嘉年华于2008年11月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搜狐网2009年3月10日)

(6) 由著名主持人李斌主持的娱乐节目《津夜嘉年华》在天津卫视开播以来有着颇高的收视率。 (搜狐网2008年12月14日)

(7) 第24届“人才嘉年华”中高级人才交流会。 (搜狐网2009年2月18日)

在体育活动中, “嘉年华”更是以比赛竞赛等身份频频亮相:

(8) 沙滩足球嘉年华在大连开幕。 (2006年9月23日央视五台体育新闻)

(9) 中国长城自行车嘉年华活动在北京开幕。 (2006年9月23日央视五台体育新闻)

再看下面一例:

(10) 在许多上海人眼里, 书展已被认定是个好去处, 可以放心地让暑假中的青少年同游, 或者作为全家休闲消夏的活动, 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读书嘉年华”———上海书展:从“大卖场”到“读书嘉年华”。 (百度搜索2006年8月)

此例中的“嘉年华”显然是休闲﹑放松的意思。可见, “嘉年华”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 嘉年华的盛行, 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蒸蒸日上的社会生活在语言领域的映射。无论它用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由衷地为“嘉年华”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自豪, 因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正值盛世“嘉年华”。

二、瘦身

香港电影《瘦身男女》和《瘦身》 (英文名Slim Till Dead) 陆续在大陆上映, 虽然电影里的瘦身带给人们的只是一种娱乐, 但大陆由此掀起了一阵“瘦身”之风。例如:

(1) 这个时代仍然风行窈窕淑女, 尽管呼唤丰满美女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 ……就使得不甘示弱的我们越发要将瘦身进行到底。 (《梅州日报》2005年7月22日)

《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瘦身”这个词, Slim一词作动词时解释为: (借节食、运动等) 减轻体重使形体苗条。那为什么不用“减肥”这个词呢?笔者认为, “肥”带有贬义, 如:肥猪, 肥婆等。减肥是以“肥”为敌, “瘦身”则是以“瘦”为友, 是健康的“瘦”, 从“肥”所指的对象来看, 多指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牲畜等, 而“瘦”既可指有生命的人, 也可指无生命的一切事物。从听觉来看, “瘦”比“肥”要雅得多。因此, 它一出现就迎合了许多减肥和爱美人士的心理, 如“瘦身茶”、“七日瘦身汤”、“中草药瘦身”、“美容瘦身馆”等。瘦身的应用, 反映了人们物质满足, “瘦身”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近年来, 瘦身在不断“壮大”, 从肥仔肥妹的“瘦身”到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在“瘦身”, “瘦身”成为新词中的高频词。例如:

(2) 喜见会议“瘦身”。 (《胜利日报》2009年3月5日)

(3) “陪检团”该“瘦身”了。 (《检察日报》2008年11月18日)

(4) 现金不足创多项最低, 日内瓦车展尴尬“瘦身”。 (搜狐网2009年3月9日)

上面几例中的“瘦身”指减少规模或缩小范围, 它是在“瘦身”本义上的一种引申。同时, 单位精简机构、公司裁员等方面也在频繁“瘦身”。例如:

(5) 索尼公司宣布全球战略调整:……全球裁员1万, 预期到2007年削减2000亿日元成本, 通过瘦身扭转索尼亏损局面。 (《京华时报》2005年9月23日)

(6) 惠普为证券行业提供“瘦身升级”方案。 (搜狐网2008年12月10日)

不仅如此, 很多商品也加入到“瘦身”的行列中来了。例如:

(7) 那传统显像管电视是不是已经是“明日黄花”了呢?一些彩电生产企业对此却不甘心, 试图通过“瘦身”来进行逆市自救。 (杭州网2005年4月10日)

(8) 在这个过程中, 时尚小巧是一个发展方向, 数码相机在“瘦身”的同时, 功能并没有减少。 (《南京日报》2004年4月9日)

例 (7) 、例 (8) 中的瘦身就是使厚的变薄, 大的变小。这些商品的瘦身, 一方面反映了科技的进步, 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追求方便、美观时尚的心理, 而“瘦身”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建设节约型的社会, 瘦身也意味着“节约”、“环保”和“提高效率”。

(9) 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 省工商联的一号议案提出, 要尽可能减少物质资源消耗, 开展物质“瘦身”运动。……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5年2月28日)

在商品社会, “瘦身”的应用也从润而虚高、好大的不良现象:

(10)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公告表明限制月饼过度包装的立场之后, 今年市场上的月饼“瘦身”成效已比较明显。 (《中国食品产业网》2005年8月3日)

(11) 窃以为, 儿童图书完全没必要都贪大求全。……为儿童图书“瘦身”“减肥”吧!孩子需要的是“物美价廉”健康营养的精神食粮。 (《读书周报》2006年5月20日)

月饼过度包装和儿童图书的贪大求全引来“瘦身”的呼吁声, 但也有奸商生产“瘦身”产品, 给“瘦身”带来了不和谐之音。

(12) 正常一双卫生筷的规格应是长20厘米, 宽1.6厘米, 厚0.5厘米。但市面上的卫生筷大多是瘦身的…… (新桂网—南国早报2003年3月17日)

(13) 不仅爱美的人开始“瘦身”, 连蜂窝煤也开始“瘦身”, 蜂窝煤不仅个小, 而且还不经烧。对此市民强烈不满。 (《黄石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5月24日)

以上这些“瘦身”用例,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陈述的对象都有减少、缩小、减轻、缩减的含义, 与“瘦”构成了一个同义词族。诸如“文件瘦身”、“创业税收瘦身”、“经济实用房瘦身”、“春晚瘦身”等。

总之, 从人到物, 一切皆可瘦身。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物体的瘦身就可致节约。在建设节约型的社会里, 这一点尤其重要。其次, 在科技发展, 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时代, 节俭是环保的一个手段, 而小巧、轻薄的商品正是节俭和环保的表现。第三, 与“减肥”比起来, 瘦身一词的含盖量较大, 无论什么都可以瘦身, 而减肥用来指物体时, 虽则幽默诙谐, 却显得不严肃、不庄重。

如今, 社会能源匮乏, 资源减少, “瘦身”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希望, 为环保、节约而瘦身的事例越来越多, 因虚高, 贪大, 铺张浪费而被呼吁瘦身的事例越来越少。

流行词语论文 篇2

41、一个人快活,两个人生活,三个人就是你死我活。

42、人是铁,范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

43、在乎的人不明白,明白的人不在乎。

44、一粒盐,发了脾气就是海。

45、在职场中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46、有些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47、我真的`不愿意用脚趾头鄙视你。但是,是你逼我这么做的!

48、喜欢的摇,不喜欢的滚。

49、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50、幸福都雷同,悲伤千万种。

51、在神经的人群里呆久了,我发现我正常了。

52、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53、作为一个曾经充分理解怎么吃也不胖的瘦子,如今我总算完全的体会了一吃就胖的感悟。

54、专家建议,每天睡眠不要超过24小时,有个差不多就行了,也别太过。

55、有的人,有一股,让人想一辈子跟他做陌生人的强大的气场。

56、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实在是太成功了。

57、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背叛的机会。

58、心里只有你一个频道,最可恨的是还没有广告。

59、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60、这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

61、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62、拥抱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的那么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

63、远看是美景,近看想报警。

64、一首忐忑让多少五音不全的孩子得到了自傲。

65、要戒烟,早睡,好好的死。

66、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爱情。

67、一脸的虚假繁荣。

68、小时候缺钙,长大了缺爱。

69、我唯一的缺点就是钱多,而现在我几乎完美了。

禽流感:令人心慌的流行词语 篇3

稍有年纪的人都记得,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个饥饿成疯的年代,谁家敢把病死的鸡鸭随便掩埋啊,这么奢侈,准是造孽。在我的记忆里,江南水乡每年的大水(即洪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大水之下,那些无处可逃的野鸭或者水鸟成了孩子们竞相追逐的美食。挖一个土穴就地烧烤,根本没等到熟透,旁边的小手早就和着血把野味干了。那味道,啧啧!

正因为有了这一层记忆,中国人对禽流感多了一份粗心,不就是那个鸡瘟吗?但鸡瘟是会变的,这才是关键。伦敦帝国大学的尼尔·佛格森教授认为,目前禽流感形势,甚至比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还要严重。感染禽流感的家鸡死亡率达100%,对人类来说,这种病毒的致命率几乎是50%。一旦到了人传人,美国卫生当局估计,将有1/3的美国人受到传染,190万人可能死亡。当然美国卫生当局是为了向议会哭穷要多点钱,但我们确实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的人口更为密集,而且有数以百万计的家禽养在农民住家的后院自由走动,政府的担子不轻。日本为了抵御禽流感已经把国际市场上的“达菲”疫苗扫去了60%,我们怎么办?

1918年10月里的一天中,一种不明流感仅仅在纽约就造成了超过850人死亡。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鹅卵石街道上行进的灵车成为当时的一景。孩子们被迫呆在家里,望着窗外,哼唱着当时的童谣——“我有一只小小鸟,它的名字叫小感冒,我把窗户一推开,小感冒呼啦飞了进来”。

正当世人翘首以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一场比战争更可怕的浩劫——“西班牙流感”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这种病很像普通感冒,不过病人往往在发病几天后,就会因为肺炎窒息死亡,它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在不到两年时间里,5000万人被夺走了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总人数还多。

“西班牙流感”来无影去无踪,一直到80多年后,美国科学家在去年10月宣布,终于找到了西班牙流感的罪魁祸首——一种变异的禽流感病毒。

2005年5月初,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8只斑头雁异常死亡。这是2005年发生在中国内地的第一起禽流感疫情。但在接下来的五个月中只有新疆、西藏发现零星的三起家禽感染禽流感病例外,一切都似乎如常。

11月,往日的北方已经是寒风刺骨的时候,但今年老天爷显得特别温和,连候鸟也有点留恋北国了。11月3日,一则消息传来,辽宁省黑山县出现禽流感疫情,人们在疫区发现了几只死掉的喜鹊。很快,禽流感就像南迁的鸟儿一样登上了各地报刊的版面。

4天以后,湖南湘潭县一贺姓小女孩,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因“发烧”抢救无效。而在几天前,他们一家四口都吃过生病死亡的死鸡鸭肉。

很快,一向嗜鸡如命的广东人也对嘴巴检点起来,外地来的鸡已经不可能上他们的餐桌了。青海、内蒙古、湖南、安徽等地相继发现禽流感疫情,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们谈禽色变。

15元和1毛钱

一个饲养点,只要确定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那么在这个点的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要全部捕杀,无一幸免,这是防疫的要求,但是对于很多养殖大户来说,这是拿刀子在割命。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贾幼陵指出,中国家禽饲养60%是小规模的散养户,估计有5000万户,因此禽流感疫情冲击最大的都是一般贫下农民。

政府的捕杀令,老百姓是百分百的遵守了,但是老百姓在服从了大局后,补偿问题怎么解决?遗憾的是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对行政补偿制度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根据安徽一些地方的做法,一只鸡补偿15元,这应该差不多,至少老百姓没有全赔。

而如果对一只鸡打疫苗的话,一只鸡平均需要约1毛钱,由于免疫注射的对象是禽流感中心区以内的10公里范围的家禽,这个代价非常昂贵的。现在只有发达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实行了100%的免疫。实际上,由于公共卫生还没有列入政绩的考核标准中去,很多地方都会哭穷,这已经在上演了。

几条消息

一条坏消息是:在越南的一位禽流感感染者身上,高效的抗病毒药物“达菲”已经失去了作用。

一条令人错愕的消息是:安徽天长市刑事拘留了禽流感疫情的举报者,说是他两年前卷入了一宗敲诈勒索案。

思考

网络流行词语“水军”的语义泛化 篇4

关键词:网络流行词,水军,语义泛化

一、“水军”:从词典到流行

2010年1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揭秘网络推广”为主题的报道,揭开了“水军”这个群体的神秘面纱。从此,“水军”一词成为了公众的热点议题。说到“水军”,我们可能最先会想到水上作战的军队。但是,在网络上也活跃着一群号召力极强的“水军”。然而,此“水军”非彼“水军”。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行为被称之为“灌水”,而参与发帖的网络人员是以获利为目的,且人员数量庞大,像一支军队训练有素,因此称其为“水军”。

“水军”原本指用于水战的军队(《辞源》,1979)。而今天流行的“水军”一词,其意义已不同于原先词典里的解释,而且也不限于原先所指的军队,它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泛化并在社会方方面面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

1.周星驰的经纪人回应称:“早前已经通过媒体澄清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周星驰》不是我们写的,更不可能买‘水军’,但如果对方一直坚持她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回应的。”(2016年3月16日,中国日报中文网)

2 . 楼市“火爆”暗藏看房“水军”:公开招聘“房托儿”工资80元(2016年4月6日,腾讯视频)

3.这个黑客用“水军”操纵了拉美9个国家的民主选举(2016年4月1日,观察者网)

4.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影视评论)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水军”一词的含义分别泛化成“网络写手”、“房托儿”、“网络黑客及恶意软件”和“影评者”,其意义远不同于词典释义。

二、“水军”的语义泛化

“水军”流行的意义并未完全脱离它的本意,而是“水军”原有意义发生“语义泛化”的结果。刘大为(1997)认为,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用来囊括更多的指谓对象;流行语的语义泛化表现特别明显,泛化速度也很快;其泛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含混。“水军”的流行恰好也经历了此般过程,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不断扩展。

1.第一阶段:隐喻引起的语义泛化。“水军”开始流行时,指的是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目的性强、训练有素且不承担责任。由于他们是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制造虚假舆论,降低舆论的可信度,阻碍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水军”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带有贬义色彩。2009年这一用法已经见诸报端。例如:

(1)记者采访著名的“网络推手”陈墨、“立二拆四”,其并不讳言他们雇用“水军”操纵舆论的赫赫“战果”。(2009年1月12日,华商报)

(2)现在论坛都有防止灌水的系统,得绞尽脑汁想新内容,又要看起来不像“水军”所为,这工作越来越不好做。(2010年11月26日,腾讯科技)

(3)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策划,“水军”们才会在互联网上进行灌水、刷帖,使所推事件在知名网站上得到热炒,进而受到普通网友关注讨论,使事件成为热点,甚至舆论制高点。(2011年1月18日,光明日报)

由于隐喻是建立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并涉及到语义的转移(束定芳,2000),因此,在词义泛化的第一阶段中,人们在“水上军队”和“网络发帖人员”之间建立隐喻关系,将两者相似之处——“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凸显出来。这个特点原本是反映“水军”(词典意义)令人产生的联想,现在则成为了“水军”语义中概括两种所指对象的共同的核心特征。因此只要具备“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这一特征,那么无论是指“水上军队”还是“网络发帖人员”,都可能成为“水军”的所指对象。“水军”指谓范围的扩大为“水军”的语义泛化开辟了空间。

2.第二阶段:语义抽象推动的语义泛化。在语义泛化的第二阶段,“水军”的语义进一步抽象化,由隐喻在网上进行发帖回帖的灌水人员变成各个行业的灌水人员,指谓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网络。例如:

(1)据龙泉某行销公司负责人杨某介绍,成都的看房“水军”人数至少近万人,天天游走在成都各大楼盘“专业看房”。(2015年12月3日,四川新闻网)

(2)孩子的培训市场“蛋糕”很大,也很诱人,但真正能聘请到名师的却凤毛麟角,有的虽然声称教师具有三年以上的执教经验,实则是刚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这也给广大家长一个启示,选择业余学校时,不妨实地走走看看,名师是不是真正“师出有名”,课程设置是否过于“噱头”,而不是被“水军”误导。(2011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

(3)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像张晓一样的考研“水军”也有不少。他们中有的是因为求职受困而进“临时起意”,有的是为了家人的希望并非个人意愿……(2014年12月26日,中国考研网)

从“灌水水军”到“看房水军”、“招生水军”、“考研水军”,这些词语与第一阶段相比,“水军”的所指对象从网络灌水者逐渐扩展到房地产、培训学校、和大学生考研等。第二阶段的“水军”开始尝试着跨领域使用,使得语义的边界逐渐模糊,隐喻的特征也淡化了。然而,这一阶段的“水军”依旧带有贬义色彩。

3.第三阶段:语义含混特征下的语义泛化。语义泛化的第三阶段以语义含混为特征。“水军”一词经过隐喻和语义抽象之后,它主要的内涵仅仅表示“人数多”。而前两个阶段的“水军”都有贬义色彩,所以,在第三阶段,它利用“人数多”的特点,越过了自身的贬义色彩,衍生出一种“以义务宣传为模式,以品质说话为保证”的正面舆论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来水”。“自来水”是指自然而然形成的“水军”,区别于前两个阶段有目的形成的“水军”。第三阶段的“水军”最初是一群义务宣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影民们的自称,后指真正热心为作品发声的观众。例如:

(1)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我是自来水。(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

(2)国产动画《大圣归来》逆袭《小时代4》,催生网络新词“自来水”。((2015年7月14日,中国日报网)

(3)《夏洛特烦恼》成票房黑马,继《大圣归来》后第二波“自来水”。(2015年10月8日,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4)《爱的牵绊》及姐妹篇《幸福抉择》由崔贞允、郑成云等人领衔演出,由于收视火爆和广受观众们的追捧,在首播结束后已无缝衔接复播,依旧在江苏卫视。相比于韩版的百集篇幅,国内版进行了重新剪辑和编排,情节更加紧凑和精彩。观众也在网络上当起了“自来水”,掀起了一阵荐剧狂潮,更有人表示自己得了“《幸福抉择》症候群”,在等待剧集更新期间备受煎熬。(2015年10月28日,南京晨报)

综上所述,“水军”一词在流行过程中的语义泛化从建构隐喻开始,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水军”隐喻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在第二阶段,“水军”的所指对象由网络人员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人员。在第三阶段,“水军”摆脱了贬义色彩,成为一个既有贬义又偏中性的流行词。

三、结语

词汇的语义泛化是社会因素作用下的语言发展。赵荣霞(2001)认为,语言变化的途径是语义泛化。“水军”的语义泛化则是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相互交流的产物。如果没有网络这一“催化剂”,“水军”也不会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此外,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也推动了某些流行语的语义泛化,例如,“水军”、“山寨”等。对于流行语的语义泛化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探究词语语义的变化过程,还能找到其发展的驱动力或是消亡的原因,为网络背景下社会语言现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辞源[Z].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包乌云,董锋.语义泛化研究现状[J].语文学刊,2014(21):14-15

[3]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4]缪俊.“山寨”流行中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当代修辞学.2009(1):82-89.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3-44.

[6]赵荣霞.语义泛化和语用空间的扩展[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1):62-64.

词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篇5

1、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

2、学会从语言变化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3、能够对产生的新词语作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思考,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教学难点】

对产生的新词语作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思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词新语大秀场

1、“秀秀我”(用新词新语给自己来一次全新包装——我的出场秀,PPT)年龄:倒退20来年,属于奔奔族或新新人类。职业:大孩子王,银领,渴望成为金领。婚姻状况:非丁克家庭,是半糖夫妻。经济状况:非月光族。

兴趣爱好:偶尔卡拉OK,好爬格子,是草根网民,做过嘉宾、版猪。

2、解读“出场秀”中的新词新语。

3、列举一两个政治、经济方面的新词新语。

4、探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新词新语?

新词语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展现生活的“晴雨表”。

5、过渡: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词新语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二、新词新语大盘点

1、以下列20个新词为例,讨论他们产生的途径或方法。

粉丝

买单

三个代表

布艺

龙头企业

BB

作秀

搞定

开涮

硬件

一国两制

下课

大腕儿

超市

前卫

编程

伊妹儿 豆腐渣工程

炒鱿鱼

2、明确:

A.吸收外来语(来自英语的词最多):粉丝

BB

作秀

伊妹儿 B.吸收方言:

南方方言:买单

布艺

搞定

北方方言:策

开涮

大腕儿

C.吸收专业词语:前卫(足球)

硬件(电子)

下课(教育)D.旧词新用(运用修辞等方法):龙头企业

豆腐渣工程

炒鱿鱼 E.新造词语(简称、略缩而成):三个代表

一国两制

超市

编程(另有来自“建筑”“销售”“股市”等行业的词语)

3、总结过渡:那么多的新词酷语从各种途径扑面而来,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三、新词新语大透视

1、完成一份问卷调查:

(1)一新潮女生小婷上学时在小区门口碰上隔壁王奶奶,热情地打招呼:“王奶奶,您早恋(早晨锻炼)回来啦?我发现您最近巨靓(很美丽),好养眼(好看)哦!”王奶奶愣在原地半天,摇摇头往家里走去。

问:你觉得小婷的新词新语用的合适吗?

A.合适

B.一般

C.不合适

原因:

(2)两天前我在一本少儿读物上看到一段人物对话。

金刚:我要去巴黎了,我一定要出洋相(注:出国前在飞机前留个影),摆个Pose给你一张,好好珍藏哦?

飞飞:别臭美了,你能去吗?

金刚:我怎么不能?我明目张胆(注:眼睛亮胆子大),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问:你觉得在少儿读物上用这些新词新语合适吗?为什么?

A.合适

B.无所谓

C.不合适(3)两个好友在网上聊天

甲:JJ(注:姐姐),我来乐(注:我来了)。

乙:欢迎!MM(注:妹妹或美眉)

甲:最近好吗?

乙“7456(注:气死我了)!

甲:?

乙:一恐龙(注:丑女人)对FXD(注:TT行业名人方兴东)大肆造谣中伤!

甲:污你偶像那行?造块砖扁他!

乙:对!886

甲:3166

问:你觉得她俩这样对话可以吗?为什么? 原因:

(4)一学生在题为《我的朋友》的作文中这样写到:最近好郁闷,钱丢了,上课出糗(qiǐ)了,迟到挨批了。我晕。就是篮球赛上都一球不进!好在还有你这个死党在我身边。问: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为什么? 原因:

(5)选词填空:

①早前台湾歌手蔡依林宣传新碟时称,销量已突破15万。周杰伦随即

(A.强烈谴责

B.炮轰)其唱片公司高层为了扩大影响而

(A.夸大销售数字

B.作假)。日前个性特立独行的周杰伦再度放炮,主动公布自己的唱片实际预购量,并痛批台湾唱片界对销售量

(A.虚夸数字

B.灌水)的恶习。

②举手统计各题各选项的人数。

③讨论试以五道题为例,说说新词新语有什么优点?在使用时该注意些什么?

参考答案:

优点:形象生动,方便简洁,富有时代气息

使用注意事项:注意对象、场合,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

4、过渡:既然大家已经慧眼识别了新词新语的精华和糟粕,相信大家能够正确使用了。

四、新词新语大秀场

1、用新词新语秀秀你,要求,一是请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二是最少使用两个新词新语。

2、酝酿自由发言。

3、总结

4、结束语: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知本家,成为社会的绩优股。谢谢你们!

授课者:尤溪一中语文组吴成松 授课时间:2007年10月23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

2、难点:如何评价新词新语

三、教学用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

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网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

网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二)认识感悟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收集整理的新词新语并做简要的说明)。(以十个为宜)参考词汇:

社会生活类1:

知本家、RMB、DV、DIY、边缘化、性骚扰、漫游、下载、下课、灰领、付学费、低保、玩转、“421”、双赢、SOHO一族、黑恶、另类

休闲旅游类:

驴友、负离子、森林浴、绿色旅游、玩家、星级等。

商业类:

断码、量贩店、仿建、车市、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错峰等。

社会生活类2:

愿景、丁克家庭、猫腻、黑洞、磨合、地毯式、峰会、反超、跟进、缺位、西部文化等。

环保类:

绿色壁垒、石漠化、白色垃圾、断流、环境科学、环境激素、空气质量、藏羚羊 科技类1:

液晶电脑、蓝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细胞、暗物质、背投电视、编程、波导、磁控

经济类1:

双赢、作秀、脱口秀、电子货币、世界银行、套牢、发烧友、国脚、扳平、反超、拉力赛、逼抢、赛季、外援、极限运动„„

医药卫生类:

禽流感、非典、苏丹红、瘦肉精、抗药性、强迫症、刨冰、微波炉、干红葡萄酒等。经济类2:

“三农”、软着陆、按揭、价格战、并购、撤标 循环经济、熊市、牛市、垃圾股、蓝筹股、实名制

科技类2:

转基因、纳米、彩显、失能武器、信息库、环境武器、军演、虐俘、闪盘 政治法律类:

和平崛起、FB、问责、和谐社会、反恐、不作为、特别法等。

小结:新词新语有着新颖、形象、通俗易懂、便于交际等特点,这是新语 新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们要提高自己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 能力,就应该向生活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新词新语。用新词新语反映新的生 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梳理探究

下面,为加深同学们对新词新语的认识,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从政 治、科技、文化、生活、网络等几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和 一个你最不喜欢的新词新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放手让学生梳理,并把自己的梳理结果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整理自己的

想法,师生交流、共同探究。并对学生的梳理探究作适当的点评。提示: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词语用法、产生途径、使用场合、文化品味、语言规范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究)

小结:梳理探究新词新语,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和运用。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新词新语的品味与规范,新词新语的含义与运用,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

(四)作业

你想进一步了解新词新语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外自行分组,分工合作,开

一次“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专题的梳理探究活动。每个小组以5至7人为宜。活动完成,同学们可自行举办一次梳理探究活动成果展。

总结:今天我们涉及到的这些新词新语,有的有文化品味,有的新颖形象,有的粗俗不雅,有的费解抽象。看来新词新语真的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啊。因此同学们既要学会运用,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更要学会辨别,粗俗不雅的要坚决抛弃,这样才能净化文字,更好的反映生活。板书设计

(一)走近新词新语

(二)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三)梳理探究 参考词汇内容:

“灰领”是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专门技能人才,他们从事的是创造性脑力劳动和部分体力劳动。在中国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粉领丽人多出自“食脑”阶层,从事自由撰稿、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服装、珠宝、陶艺及各类工艺品设计、产品营销、进出口贸易、管理咨询等工作,她们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寻求个性价值、追求劳资公平、接受市场挑战是她们共同的特点。

金领:是由“白领”衍生出来的名词,用以指最能赚钱的一批人,也指财富的拥有者,如大企业经理、大经纪人、大老板等,特别是工商界、经济管理界、金融界的

愿景”: 一词相对确切的含义当是“远期的愿望”、“长远的目标”或“努力希望达到的图景”。连宋在大陆行的言谈中多次使用了“愿景”一词,这是祖国大陆主流传媒中过去难得一用的语词。特别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让“愿景”一词赫然正式出场,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在语词的使用都非常尊重对岸同胞的习惯与创义。

SOHO一族:S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泛指在家办公或小型创业者。特色是自己掌握,调配工作时间,其实也是过去所谓“自由业”的新诠释。不过,目前受到关注的SOHO族,又特意指善于利用通讯器材、电脑、互联网、由三五个同好者合租的自由工作室;或干脆连办公室租金也省了,以家为工作室的专业人士,只接案子工作,不到公司上班。

“421”: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模式家庭

现代汉语流行词语的创新与运用 篇6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

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一、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这类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这种新词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應”、“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吸收外语词汇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2.吸收港澳台地区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的各个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地影响着内地,因而产生了一些带有港台风味的词汇。如:搞笑、作秀、个案、发烧友、搞定等。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

3.吸收方言词语在方言词语的吸收上,首当其冲的是北京方言、粤方言和上海方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的词汇很容易进入普通话。如:蹦迪、托儿、宰人等。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四、缩略词语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语言的表达更加简练。一些简称、合称和缩略语形成了新词,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如:社保、双规、超女、研发、奥申委、中纪委等。这种方法在新词语的造词过程中十分常见,其原因主要是汉语构词的双音节化趋势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

五、字母词字母词是指直接由西文字母或者由西文字母加上汉字构成的词语。如:MTV、CEO、MP3、PK、SIM卡、T恤等。这类词是否为借词,它们是否已经进入汉语词汇在学界还存在争议,甚至还有学者质疑其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但随着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些词经常被原形移植到汉语中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流行词语论文 篇7

1、谐音的定义

谐音, 是一种包容了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意思, 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语言现象。谐音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 有意使话语生发出“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的特殊表达技巧。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语言之中, 汉语现象尤其, 正如萨皮尔所说, “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 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谐音这一语言运用过程, 在现在的网络交际中获得了格外旺盛的生命力。”

2、谐音的文化魅力

汉语语音尤其是谐音对汉文化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它成为文人骚客手中的娱乐方式, 逢友把酒, 以文寄情, 以诗托意, 几乎成为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它成为市井俚人的口头诙谐语或问签, 或问卦, 都是借助于特定的谐音方式来渲情。汉语语音造词中的谐音修辞成为解密汉民族的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一把钥匙。

二、网络语言中的谐音双关现象

1、谐音双关的定义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 使其既具有本身的表意作用, 又可以从其表意中引出含意, 而以含意为主, 构成一语双关的效果。使用者有意识地使用同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包含表里双重意义, 表层义与深层义之间存在着主与次、真与假、显与隐的关系。

2、网络流行词语中的谐音双关现象

网络语言以其生动风趣以及个性化强的特点, 为汉语增添了活力, 谐音双关的特质符合了网络语言的要求。现对2009年—2011年网络流行词语中的谐音双关现象进行如下分析。

(1) 神马。“神马”是“什么”的谐音, “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双关, 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 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 便可组成万能金句, 推之四海而风靡。

(2) 鸭梨。“鸭梨”是“压力”的谐音, “鸭梨很大”是“压力很大”的谐音双关。百度某一才子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把“压力”打成“鸭梨”, 但却使百度里无数人模仿。“鸭梨山大”也逐渐走红。

(3) 蒜你狠系列。蒜你狠系列属于综合造词法中的谐音双关造词法, “蒜你狠”系列表层义是大蒜等物价上涨, 超出了合理范围, 深层义则是民众对一系列物价飞涨的关注与它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流行用语。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 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和抗议。

网络流行语也存在一些谐音双关的现象, 例如:“都说姐漂亮, 其实都是妆出来的。”既是化妆化出的效果又是刻意“装”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人生就像打电话, 不是你先挂, 就是我先挂!”这种“同音同形”的谐音双关形式, 往往都是跨越了结构, 形成了语音双关与结构双关的重合, 因此, 语音上看, 可视为“语音双关”, 结构上看, 也可以看做一种“语法双关”。

三、谐音双关现象的文化意蕴

谐音双关的大量使用与汉语使用者的文化审美及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联系。1、汉语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特点。孔子认为“情欲信, 辞欲巧。”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趋吉避凶, 拥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浓重的怀旧情感。千百年来来, 民间图案花纹中蝙蝠是用得最多、最普遍的, 主要是因为“蝠”与“福”相谐音。用梅花鹿形象表示“禄”。2、汉语使用者的文化审美与思维模式:中国文化传统重集体, 重伦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在“谐音双关”在中英语里有所反映:汉语的“谐音双关”用作委婉含蓄表达方式的居多, 而英语则以表现幽默风趣为主。

结语

谐音双关是汉语语音方面的突出特征之一, 谐音双关已经成为近年来网络流行词语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语音衔接手段。谐音双关具有的含蓄蕴藉及其现此隐彼的特点皆得益于中国人丰富而奇特的心理联想。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正随着网络发展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并且谐音双关修辞几乎成为近年来全民网络造词运动中首选造词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网络流行词语中的谐音双关现象, 尝试分析其功能及文化蕴涵。

关键词:谐音,谐音双关,网络流行词语,谐音双关文化蕴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增订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社, 2004.

[3]、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社, 2010.

[4]、李树辉.汉语文化要略[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3.3

流行词语论文 篇8

这些流行词语, 一方面给人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增加了新的元素, 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为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将对当代流行的单音节词语的生成中, 隐喻认知的作用及其流行原因的规律方面进行初步的阐述。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看成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理查兹指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 (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 ”。该理论同时还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同时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是人的大脑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2]。如此, 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中的隐喻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人们隐喻性的思维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 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 我们便不难理解隐喻在以上阐述的单音节流行词语中的巨大作用了。

隐喻涉及两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其特殊的语义结构特征。以“刀”为例, 它在古代兵器领域典型的语义结构包括:切、割、削、砍、锄, 等;同样在商业交易的讨价还价的领域其语义结构有:砍价、打折、降价、讲价等。古代兵器和商业交易两类不同的事物构成了各自的语义场。如果某人在交易说:“送货上门, 价钱就别刀了。”此时, 以隐喻为中介, 把这两个不同的语义场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单音节的流行词语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运用“隐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方式的结果。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产生流行词语的客观原因, 这种相似性是事物之间共有的特征或属性, 其形成又受制于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的经验感知。由于当今世界传媒、信息的极大丰富, 引发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热潮, 使这种经验和感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丰富并且强烈, 因此人们在认知上通过隐喻的方式由已知事物认识了另一事物后, 更容易引发在语言中为“另一事物”命名的趋向, 这样通过隐喻而生成的新词汇便如雨后春笋弥漫着当代人的语言感官了。

关于流行语的流行原因, 以前的研究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如, 心里层面的, 人们求新求异以及从众从优心理的趋势;语言理论层面的, 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体现;社会层面, 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以及积极开放的社会心态, 等等。这里拟就从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和语义表达的关注原则方面进行浅析。

我们知道, 汉语不像印欧语系那样, 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因此汉语的词语组合就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更多地受到语义因素的制约, 这一特点决定了汉语词语组合的特殊性, 即利用语义的链锁作用。只要是语义上符合逻辑, 能够搭配, 就可以连在一起成为新的词语和词组, 无论它是多么的“反常”, 多么的“不符合语法”。这也是中国人常常所谓的“意合法”。也正是如此, 汉语构词中才会出现“蜜蜂、蜂蜜”、“子女、女子”、“水流、流水”、“白雪、雪白”这样的形式。而汉语文学史上也才会出现像苏小妹丈夫秦观所做的《赏花》一样经典的回环诗。

汉语这一语言特点看似只对生成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产生作用, 但是这一大特点使大量的单音节词语在出现之后更灵活自由地和其他语素、词等相互组合形成短语或句子, 大大增加了这些单音节词语的表现力, 从而加速了它们的普及和流行。例如, “刀”原本是表示古代一种兵器的名词, 在其对应的流行单音节动词“砍价、削价”的意义下, 有“400元卖, 不刀”、“亲们, 别刀”等用法。在上述汉语“意合”的作用之下, 词语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只需要靠隐秘的语义关系, 只要可以产生联想, 中国人心里就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词语组合, 于是“大刀”、“小刀”“牛刀”等, 在“刀”之前加入形容词的限定性用法随之出现, 同时“可刀刀”、“刀砍”等重叠形式和将“刀”作为状语放在“砍”之前的表达方式也同时出炉。这些丰富了的词汇意义和增加了的词语组合, 让单音节的“刀”的语义更深刻形象地固定在人们的头脑中, 当然也更容易地流行开来了。“这种意合法的信息传递往往由外围语义成分所承载, 使汉语常常能够以简洁的表层形式表现丰富的深层意义, 表达多层内容, 从而增加汉语的表现力。”[3]

流行的单音节词语是当代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 在同义的语言形式中,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习惯于选择音节较短的形式, 这正如美国语言学家齐夫所说:“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也就是最短的词。”现在这些流行的单音节词语往往在口语中广泛运用, 并逐步地影响到书面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当代单音节流行语反映着一代人的生活内容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折射出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浅析流行的单音节词语存在和发展的一些原因和规律, 对于规范现代汉语、构建现代汉语词汇、发挥流行语的社会文化价值都会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部分流行的单音节词语已经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这部分单音节词语的生成方式, 同时论及其流行的原因。单音节词语的流行, 是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 是一种积极、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流行,单音节词语,隐喻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上一篇: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下一篇:焊接H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