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2025-01-22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共12篇)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1

0 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是建设项目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后进行建筑产品生产的最后实施阶段,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签订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对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都十分重要。

1 合同风险的分类

合同风险是合同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建设工程合同所具有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法律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发生损害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的可能性。按照风险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1.1 客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合同双方都无法控制或干预,来自客观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意外事故等。

自然风险主要包括不利的自然气候,如台风、地震、沙尘暴以及不利的地质条件,如软粘土、古墓、膨胀土等,这部分一般在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中进行说明。

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社会动乱、发生战争、税收政策等的调整,造成对工程合同履行困难或是工程成本增加。

市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下,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或是国外相关因素或通货膨胀等影响,造成材料价格暴涨或暴跌,使工程成本上升或下降,合同价格严重偏离工程的实际价格,造成了承包商的价格风险。

1.2 主观风险

主观风险是指由于合同当事双方的行为所引起的导致一方或双方受损的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交易风险等。

工程变更风险对于承包商而言,主要是由于发包商的变更造成工程量减少或增加带来利润的减少或增加。

时效风险是指因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对于洽商变更资料延时签证或不予确认造成了建筑企业索赔困难,而没有相关条款的制约影响了合同的顺利实施。

交易风险对于合同双方都存在。承包商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业主付款风险或是信用风险,发包人的风险就是承包商的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或其它违约失控而蒙受的损失。

2 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合同风险客观存在,但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转移。在相当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便利条件,在合同协议中通过苛刻的条件转移合同风险的承担责任。而承包商一般为了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牵着鼻子走,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风险性。由于承包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

2.1 建立合同风险管理组织

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组建以工程经济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顾问等为主的合同管理机构非常重要。现今发包方在拟定工程合同对一般都聘请造价事务所或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在合同谈判实施方案中一般含有对承包方反索赔或不公正的明示条款,故建筑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必须拥有与之相匹敌的专业力量,机构人员必须掌握我国现有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和标准工程类合同文本的使用。

在合同谈判阶段,机构人员要从法律法规、质量、进度、造价以及预防不可抗力上认真研究该工程的特殊性,如该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工程的设计文件是否完整、双方对重要事件的合同条款文字理解出现不一致时如何解决等,结合具体的赢利目标,对发包方的不合理要求,本着追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做到态度友好、据理力争。在签署合同时,条款要严密完整,文字要精确恰当不留漏洞。执行合同时,要积极处理风险后果。

2.2 加强对工程信息的管理

严格审查发包人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了解资金来源情况,将不合格的主体排斥在合同的大门之外,将导致合同伪装的坑穴和风险隐患排除在外,为将来合同能够得到正确、及时地履行奠定良好基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当是经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违反这些规定,将因项目不合法而导致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因此必须应先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领取法人营业执照、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和等级证书,审查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其次还应对发包方的履约信用进行审查。

2.3 加强对招标文件的评审

目前招投标工程的招标文件包括合同条款,投标时必须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响应,其中包括全面接受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评审时应当对合同进行风险评价:合同条款是否不全、不完备、不具体;是否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性条款;是否存在业主转移风险现象等。在对招标文件评审后,应考虑合同风险带来的影响,决定在投标报价中是否加入风险费用,甚至考虑是否放弃本次投标以避免风险。

2.4 充分利用签约前谈判减少合同风险

虽然招标文件包括合同条款,而且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已经接受合同条款,但一般在签约前与业主谈判时,承包商可将合同条款中不完备、不具体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业主一般会同意修改完善合同。承包商签约前谈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沟通、陈述利害,说服业主修订某些过于苛刻的或本来不合理的条件,增加保证承包商权益的条款,使合同比较优惠或有利,风险减少,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比较平衡。

2.5 加强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

执行合同时,积极处理风险后果也是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同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工程承包建设过程。风险发生后,应启动应急计划,认真研究,找出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的差异,并用货币量来衡量,分析其造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补救。注意按合同要求的时限履行义务,公正地处理索赔,严格现场签证制度,确保合同风险最小化。

3 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注意点

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示范文本。该文本由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合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仔细阅读和准确理解“通用条款”十分重要,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注明合同用语的确切含义、引导合同双方如何签订“专用条款”,更重要的是当“专用条款”中某一条款未作特别约定时,“通用条款”中的对应条款自动成为合同双方一致同意的合同约定。

采用示范文本时应当注意: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工程概况是否详细,有无歧义;合同工程、质量标准是否能够完成;合同签字盖章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文件组成及解释顺序是否合理;发包人派驻代表、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的职权是否明确;发包人工作是否详细,有无免责条款;承包人是否承担了本应由发包人完成的工作;合同价款与支付是否合理,有否有不明确之处;双方违约责任是否对等、合理、详细;不可抗力因素是否考虑齐全;工程有无担保,担保形式是否可行;补充条款是否合理;保修责任是否合理,有无扩大保修责任;保修金返还时间是否明确;合同条款有无与招标文件其他部分不一致之处。

4 结语

合同风险存在于建设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在不可避免合同风险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通过合同风险有效防范,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终目的。

摘要: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按照风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合同风险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建筑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贯穿于投标、签约、实施等阶段。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建筑企业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2-251.

[2]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3-129.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2

第一部分 合同签订阶段风险及防范

1、对方当事人缔约能力风险

风险一: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

无权代理、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有处分权人、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但追认是对方的单方行为,主动权在对方,对其有利才追认,不利则不予追认。

防范:签订合同前要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否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对自然人而言是否成立,对企业而言则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已经注册成立。涉及标的物处分或转让的,审查该方是否对标的物具有处分的权利(包括其是否所有人或具有处分权),必要时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处分权作出保证。

风险二:合同欺诈的风险

对方盗用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或以虚假的单位签订合同。从合同法的角度上分析,被假冒单位没有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不是合同上的当事人,不会承担任何合同上的法律责任,而假冒单位或个人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根本不存在,也不能追究其合同上的责任。如果造成己方的损失,该假冒人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骗取己方的财物。

防范: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前要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调查了解,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信用和违约风险。签订合同时要审查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包括对合同承办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必要时应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年检资料,确定对方是否为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法律主体,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以及其资金、信用,经营情况,是否具有法定的资格进行合同项下的业务。同时对合同经办人尤其是签字代表进行审查,查看对方开具的授权委托书,包括该授权委托书签字盖章是否真实、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有无存在涂改之处,以确定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或需长期履行的合同,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风险三:签约能力禁止的风险

风险:单位内部不具备缔约资格的职能部门订立合同、法律禁止某些主体订立特定合同,合同一律无效。这种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如果一方有过错的,应对无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己方和不具订约资格的主体订立合同导致合同无效并发生损失,自己有过错的,对己方过错部分将不能获得对方赔偿。另一方面,如果己方内部职能部门对外订立合同,合同被认定无效,己方存在过错的需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防范:合同一定要盖公司的合同章或公章,其中公章的效力高于签字,即使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的签字系伪造,合同仍然有效。对于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对外签订合同应有法人的授权委托书,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变更时应有法人重新签发的新的授

权委托书。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并通过一定渠道予以核实(如到当地工商局网站核对注册信息),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

对己方而言,应实行内部授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企业内部人员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的范围、取得程序,避免因企业人员任意签约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害。在己方职能部门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时,如合同有效对己方有利,可以认定职能部门的签约行为为无权代理,己方可以事后追认承认该合同有效。

2、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风险

可能风险:对方如果根本不具有履约的能力,或者陷于经济困难无力履行债务,或者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己方履行合同后无法回收价款,或者只能从对方的清算财产中获得部分赔偿。

防范应对:在合同签订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和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如调查该企业的行业地位,商业信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企业的履约记录、企业财务报表上体现的盈利能力、是否受到任何行政处罚或者处罚是否影响企业的商誉或履约能力等。对于金额大的合同,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如果对方履约能力不高,又不能提供任何担保,在非签合同的情况下,应注意采取分期发货的方式,实行按月结算,尽量降低呆坏帐风险。

3、争取使用己方的格式文本

一般而言合同起草方掌握主动权,其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斟酌选用对己方有利的措词,更好地考虑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为了争取在履约过程中或发生争议时的主动地位,公司应制定自己的标准格式采购合同和供应合同并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格式文本。在制定标准文本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所进行的同类交易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以及出现该等问题或风险时有利于保护己方利益的最佳处理办法。采用自己的格式文本,不仅能节省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交易风险,以及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争议。此外,争取合同的起草权,还可以在合同中充分考虑己方的利益,从而尽量避免己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在损失发生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充分有效的救济。

4、重视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

合同条款系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双方之间的利益安排,一项技术性要求高、风险性很强的经营行为,如果合同草拟不当,很有可能陷于对方设置的法律陷阱,己方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而受益明显地和义务不对等。有了纠纷,对方会以合同上的约定系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进行抗辩,是己方遭受巨大的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无论是如何将谈判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合同文本上,体现疏而不漏,还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合同文本存在的可能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处理,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更好地避免履行合同中的风险,预防合同纠纷。

5、不得疏忽对最终签字文本的审查

甲公司将双方商定好的合同文本两份签字盖章(包括骑缝章)后寄给乙公司,乙公司手写对其中某一条款作了对乙方有利的修改,然后在修改的地方加盖了乙公司的公章,然后将两份合同文本签字盖章,回寄其中一份给家公司,甲公司没有注意到条款已经修改,未及时提出异议。后乙方根据修改后的条款主张权利,甲方不得以只得根据合同条款履行。这是典型的单方面修改合同最终文本的案例,但是甲方没有及时发现修改后的条款,直到合同履行

完毕乙方要求按修改后的条款结算货款,因甲方不能证明修改系乙方单方面所为,导致甲方的损失。

第二部分 合同条款的审查与风险防范

1、审查合同双方名称及法定代表人

根据我国公司企业登记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名称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注册区域名称、字号、行业、责任形式等几个构成要素。如果企业名称表述不规范,工商管理机关将拒绝企业注册申请。因此,如果最后签订的书面合同中双方的企业名称表述出现错误,则被错误表述的一方可能会被认定为不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其将不能享有合同上的权利或要求其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即使需要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也需要花费很高的人力物力证明该表述错误的一方就是对方当事人。因此审查合同,应首先审查合同的首部合同各方的企业的名称的表述是否完整准确,法定代表人是否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人是否为企业授权委托书所委托授权的代理人。此外,还应该核对合同上注明的对方企业名称是否和对方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完全一致。

2、审查合同名称和内容是否一致

合同法对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合同作了类型化的规范,合同类型不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可适用的法律规则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某些根据合同文本可能会对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做出两种以上判断的情况,合同名称的准确尤为重要,否则对履行合同或者在发生争议时适用法律条款徒增困难。以超市储物箱发生盗窃案为例,如果超市向消费者提供储物箱的行为是一种保管合同,则超市应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责任,如认定为借用合同,则超市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合同类型不同,适用的法律规则不同,最后的法律效果可能完全迥异。因此审查合同必须保证合同的名称是否与合同的内容完全一致。

3、审查合同生效条件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合同成立是一个事实的判断,是一种过错责任,但这种责任不是合同上的违约责任,法律上称之为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为对方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合同生效是一个法律判断,就是双方必须根据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否则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范围为对方根据合同可得利益的损失。一般而言,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成立后即生效,但一些合同成立后需待一定条件成就后或履行一定程序后才生效。如一些合同的生效应以法定形式要件,一些合同的生效要履行法定手续,一些合同的生效与权利转移之间需要通过法定形式公示等。而订立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往往利用这些空档进行欺诈,之后又以合同没有成立或没有生效为由而不履行,或者以合同生效与权利并没有转移而由而不履行等。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生效的时间和条件,对于需要一定事件的发生或遵守法定的形式或程序后方才生效合同,己方是否能够有能力保证这些条件得以实现。如果合同签订以后尚未生效,应谨慎向对方作出任何履行行为。此外,根据诉讼的有关规则,对尚未生效的合同发生争议,应尽量在诉讼的一审答辩结束前使合同生效。

4、重点审查有关合同标的物的条款

风险一:合同标的物不具唯一性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词语指向对象并不具有唯一确定,有些词语在边界上存在模糊性,如果对这些词语不进行定义,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对合同标的物约定不明确的情形,甚至被对方利用,导致争议的发生。如笔记本电脑市场,各品牌笔记本都会根据功能或配置不同生产不同系列的产品,每一系列都有不同的型号,虽然在商务谈判时双方都理解交易对象所指的是哪一种产品,但是,如果为图省事不在合同中以书面的形式对标的物的名称、系列、型号确定下来,一旦发生争议诉诸法院,需提供证据证明合同标的的确切型号,徒增交易成本。这就使得本来可以在合同文本中用一句话就能够避免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双方都没保存完整合同谈判过程中的资料的情况下,证明会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有己方提供的资料,证据法上的证明力不一定能获得法院的认可。

防范应对:应审查合同中对标的物的约定是否具体明确,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性能、成分、适用的质量标准、大小、重量、面积、形状、单价和总价、折扣等。特别地,对标的物的数量应尽量细到它最小的计量单位,因为同样的产品,如果它的计量方法不同,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后果。如某产品标号有0.5公斤装的和1公斤装的两种,如果约定不明确,有可能是支付1公斤的价格取得0.5公斤的产品或发送1公斤的产品收取0.5公斤的价款。此外,在标的物需要包装的情况下,应审查该包装标准,包括外包装的材质、内包装或者填充物保护的说明,以及对防潮、防火、防撞击颠簸的要求等,如果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是否已经表明该标准的名称、代号或编号,同时包装费用的承担方式是否已经约定明确。风险二:标的物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的风险。知识经济在当前的经济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企业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中。如果通过合同交易接受对方的产品或服务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公司就有可能需要应对第三方的侵权诉讼,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在事态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很有可能还会遭受行政处罚,包括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防范应对:如果是购买对方的产品,首先要注意对方是否是该产品上的商标的合法持有者,并在合同条款中要求对方保证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或其他知识产权,并且一旦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造成己方损害的情况,应要求对方予以全额赔偿;如果在为对方提供产品或服务对方要求己方保证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时,应在合同中同时约定己方不对由于对方的原因,包括对方提供的图纸等技术资料或遵从对方的指示安排导致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审查价款的支付方式

企业之间交易活动的良性发展建立在交易双方诚信的基础之上,交易的目的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实现财富的增长。如果交易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回收账款的问题,但商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有时前一天还是行业巨子,第二天就陷入经济危机从而丧失偿债能力。如果是双方是初次进行交易,相互之间对对方的企业情况不甚了解,双方尚未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就必须特别当心价款支付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能够及时足额地回收价款,必须严格审查价款支付条款,从源头上控制经营风险。首先,最好采用先付款后发货方式,如果是提供服务的合同,尽量约定分期付款,合同签订后支付一定的预付款,项目进行中支付部分服务费,项目完成审核验收后结清全部价款。其次,如果先支付货款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先交部分定金的方式来减少供方的风险,并在合同约定交付定金之日起,合同生效,如果对方未交付定金,合同未生效,己方无义务发送货物;第三,如果一定要采用先货后付款的方式,则在合同签订前要注重把握好需方的整体实力、信誉度及付款时间的长短等。最后,为避免在合同履行中发生对价款支付的争议,要详细列明每项商品的单价,特别是在标的物是多类商品的购销合同中,不应为图省事只在合同中明确商品的总价款,而不确定具体每种商品的单价,否则一旦合同部分履行后发生争议,就难以确定尚未履行的部分商品的价款。

6、审查质量标准条款

在合同纠纷中,因为质量问题发生的争议占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对合同产品没有可适用的质量标准或者既有国际标准,又有国家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等几个标准存在的情况下,质量标准约定不明确时更容易发生纠纷。而一旦发生质量争议,就需要一个客观标准进行衡量来确定责任。因此,为防止争议发生,首先应在合同中约定所适用的客观标准,如果约定有几个标准的情况时,应明确在几个标准的要求不一致时哪个标准优先的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质量标准,则应在合同中具体详细地约定合同产品的质量要求,并尽量避免以

某一方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即使在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必须规定另由双方诚信协商解决。其次,合同产品的质量保证期应有限制,规定供应方对产品质量保证的期间和环境条件,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和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才承担保证责任;超过这一限度,就不再承担质量责任。同时质量保证期的计算,一般应从产品交付之日起算,而不得以接受方销售或安装产品之日起算,否则若由于接受方在其仓库长期积压产品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供应方仍要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7、法律条款的审查

合同中的条款一般分为纯商业上的条款和法律条款,商业条款是规定双方交易的条件,是双方对纯商业上的事务作出安排,法律条款则主要规定双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以及一方出现违约时的处理。商业条款是合同的基础,没有商业条款交易就没有必要存在,双方也不会签订合同,但这并不是说法律条款不重要,许多合同只规定双方交易的主要条款,基本上就是交易的商业条款,却忽略了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约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对合同解除了双方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削弱了合同的约束力。一般而言,应特别注意审查合同中的如下法律条款:

(1)一方单独决定的条款。

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不得出现一方单独决定的条款,如在己方承担费用运送货物的货物买卖合同,己方承担运费的原因是该部分费用已经体现在合同的金额当中,但通常该笔费用是计算至对方所在的运输费用,如果合同规定货物运送至对方指定的任意地点,则运送至对方所在地以外的目的地所发生的额外费用要由己方承担。

(2)对方单独确认的条款。

对于交付货物或服务成果的合同,对方一般会要求在合同文本中规定货物或工作成果经对方验收合格后支付,但没有规定对方验收的客观标准,则合格与否完全取决于对方的主观态度,给对方违约提供合理的理由。因此对于这种条款一般应规定根据双方约定的客观标准或合同文本的约定予以验收,在对合格与否发生争议时不应由对方最终决定,应规定通过双方诚信协商解决或者有共同委托的独立第三方裁决。此外,即使约定确认的客观标准,如果对方拖延确认或拒绝确认,也会给其迟延履行义务提供机会,因此还应在该等条款中增加对方不得无正当理由迟延或拒绝确认的词句。在合同履行过程时,应注意及时要求对方予以书面确认,并保存经对方授权代表签署的书面确认证据。

(3)对方单方要求修改更换的条款

如果合同规定对方可以对己方提供的合同产品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没有任何限制性的条件,可能存在的风险至少有二:第一,如果对合同产品没有最终的认定标准,则对方可以接提出修改意见的机会随意改变产品的要求,甚至提高产品标准,而相关费用则由己方承担;第二,即使在约定客观标准的情况下,对方也可以为拖延自己履行义务的期限而随意提出任何修改理由。因此对于这样的条款应增加“合理”的限制,即对方提出的修改理由应为合理的要求。

(4)损害赔偿条款

如果合同条款规定己方在违约的情况下应承担一定金额的违约金。对于此类条款应注意审查每一违约事项所对应的赔偿金额和可预计的损失金额,如果约定的赔偿金额过高,则己方有可能因轻微的违约事件而承担高额的损害赔偿金。因此应尽量将该条款修改为“对违约所发生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金额”。

(5)研发风险承担条款

就技术开发而言,一般存在开发失败的风险。如果技术开发为产品供应合同的前提条件,供应方只有在技术开发经采购方认可后才能供应产品,技术开发成功,当然可以将开发费用分摊到产品价格中去,一旦开发失败,产品供应事实上成为履行不能,这就存在开发费用承

担的问题。因此在约定技术开发条款时应对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承担作出安排,否则就有一方承担所有风险损失的不公平后果。

(6)商业秘密保护条款

如果合同履行涉及技术资料的交换,建议在合同文本中增加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规定双方互相对方承担保密责任,而且保密责任期限一般应持续到合同终止或因任何原因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如果是关键技术秘密,应承担终身保密的责任。

(7)模糊的法律责任条款

虽然在合同文本中规定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享有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但条款写得十分含糊笼统,没有明确责任形式和赔偿金额,这种规定也不利于以后发生争议时迅速有效地确定违约赔偿责任的范围和数额。因此,审查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是否对双方违约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的约定,包括确切的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

(8)法律责任不对等的条款

如果合同约定由双方各自分别向对方履行相同内容的法律义务,在一方要求对方违反该项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对方也可以要求该方不履行义务的违约责任。如合同约定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甲方须向乙方提供某些文件资料,乙方也必须向甲方提供某些文件资料,在甲方要求乙方保证其所提供的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乙方也可以要求甲方对其提供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9)多方当事人之间的连带责任承担

如果合同一方为几个当事人,他们共同构成甲方或乙方,则应在合同文本中规定对方违约时几个当时人相互承担连带责任的条款,以加强对己方利益的保护。

(10)审查违约责任条款

审查违约责任条款应注意审查有无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和加重己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在约定责任承担方式时,一般只能在违约金和经济损失中选择其中一种,如果既主张违约金又主张赔偿损失可能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如果对违约的损失能够预先估计,可以约定一定金额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可以免除争议发生后举证证明损失额多少的问题。但是,如果损失无法估计,则应当约定违约方向守约方赔偿因违约实际造成的损失。此外,如果希望约定定金条款,应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因为“订金”在法律上被认定为预付款,不具有担保功能,是不能要求双倍返还的。并且定金与违约金也不能相竞合,否则这样的约定会因为与法律相抵触而导致无效。

8、保证条款的审查

如果合同条款中约定己方保证具有某种能力和资格,包括但不限于订约能力、履约能力、特别资格的许可、资格证书等,一旦己方不具备该种能力和资格,即需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对这种条款应引起重视。因为,己方违反了保证条款的约定,或者不具有保证条款的某种能力或资格,即使不具有该能力资格并不影响合同的履行,对方也可以要求己方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己方不具备对方要求的特别资格,可要求对方将该条款从合同文本中删除。争议处理条款的确定

合同争议管辖法院有原告所在地法院、被告所在地法院、合同签订地法院、合同履行地法院、标的物所在地法院。因此在需要通过法院诉讼解决争议时,各方都希望争议能在己方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诉讼,从而发生法院管辖争议。但是如果能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管辖法院,就会避免合同争议解决前的法院关系纠纷了。

合同约定法院管辖时应如意避免如下问题:(1)表述不清楚,容易产生歧义,如:“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双方所在地法院管辖”,实际上约定本身隐含了纠纷;(2)约定由上述五个地方以外的法院管辖,因超出法院管辖范围导致约定无效;(3)约定违反了级别管辖或专属管辖的规定,导致约定的受诉法院实际上没有管辖权,错失争议解决的最佳时机。

如果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一定要约定明确。第一、约定的仲裁机构必须真实存在。我国仲裁机构是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以及其他设区的市设立,县一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设立仲裁机构,如果约定区/县一级政府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因为该仲裁机构根本不存在,约定无效。第二、仲裁机构的名称应具体明确,不得笼统约定由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门解决,因为这样的仲裁条款只是约定了仲裁地点而对仲裁机构没有约定。不过,如果约定某地仲裁机构仲裁,而该地区只有一家仲裁机构,一般认为该约定指定了确定的仲裁机构。第三,不得同时约定法院和仲裁机构同时管辖,否则视为约定不明确导致无效,争议由法院管辖。第四、约定仲裁可以不必限于各自所在地,因为仲裁没有地域管辖的问题,为了避免地方仲裁机构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可以约定双方以外的地区的仲裁机构仲裁。

10、用词严谨规范

合同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需要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双方最准确的意思,不得出现模棱两可的解释或者歧义。

第一、特定术语需要定义。如果合同文本需使用某些特定术语或词句,而该术语在合同所应具有的含义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意义,则应在合同中对该术语进行定义。如合同约定“甲方提供的产品不得存在工艺上的缺陷”,根据该条款对是否存在缺陷可能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有不同的指示对象,因此在合同中就应规定所谓工艺上的“缺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再如合同要求一方其股东不得失去对该方的控制权的约定,“控制”在法律上包括持有股权50%以上的控制和实际控制两种情况,如果没有定义,双方可能互相主张对自己有利的控制定义。

第二、避免使用模糊词语。有些词语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含义,站在不同的立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这种词句出现在合同中往往会导致双方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作出不同的理解而产生争议,如果合同中出现这样的词语应使用更精确的词语来代替或者删除。如合同中约定“甲方应以最新的材料使用最好的工艺生产产品”,其中“最新”和“最好”都是模糊词语,现实中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这样就很容易给对方违约制造合理的借口。但是,如果该词语可以通过合同解释予以确认,则可以对其予以保留。如合同约定一方可以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审查,“正常”虽然为模糊语言,但一旦发生争议,法院可以通过双方的举证证明予以确定,而且是否“正常”也仅能在争议发生是才能确定,为了避免定义不能穷尽的风险,可以予以保留而且必须保留。

第三、条款表述应具有周延性。即对某一事项进行规定时应尽量考虑所有的情况,不要留有缺口。如合同约定双方终止的合同处理,任何一方终止合同按是否合理包括有正当理由的终止和无故终止两种情况,在有正当理由终止的情形下又有因乙方原因终止和乙方以外的原因终止的情况,如果合同约定甲方仅对其无故终止合同承担责任,则在其有正当理由终止合同的所有法律后果都有乙方承担,包括因不可抗力终止合同的情形,显然对乙方不利。

第四、期限的表述应明确规定始期和终期,否则很难计算期限开始的时间或截止到时间。如合同中约定“甲方应在30天内支付价款”,这个期限只有终期没有始期,30天到底从哪天起算不明确,实际上等于没有约定。有如“甲方应在接受乙方交付的工作成果后支付价款”则是只规定始期没有终期的例子,按照这种约定,虽然甲方在接受乙方履行后就有了支付价款的义务,但何时履行不明确,甲方即使拖延更长的时间也不构成违约。

煤电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3

关键词:煤电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控制

一、印章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的公章和合同章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在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因为合同争议引起的诉讼或者仲裁中,与煤炭企业有合同争议的一方,往往因为持有加盖煤炭企业公章或者合同章的合同,尽管煤炭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人,没有在合同上面签字,仍然要求煤炭企业履行合同甚至承担违约责任。实践经验表明,这种争议一旦发生,煤炭企业往往面临“囚徒的困境”:如果按照对方的要求履行合同,自身的利益将蒙受巨大损失;如果不按照对方的要求履行合同,对方提起诉讼或者仲裁后,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一般都会根据民法、合同法“双方对格式合同的理解存在争议的,应该作出对格式合同的提供方不利的解释”这一原则,判令煤炭企业履行明显有利于对方的合同甚至承担违约责任。

可见,煤电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公章和合同章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以“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用印前须如实请示、用印后须如实登记”为主要内容的公章或合同章管理制度;其次,严格执行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强化执行,奖优罚劣,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委托授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长期以来,煤电企业在实施区域化扩张和推进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在某些地区甚至某些行业设立了办事处、代办处甚至代理商,将一部分加盖公章的空白介绍信或者合同,提前发放。这些机构甚至个人的经营方式,缺乏煤电企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长期形成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委托授权的性质,加上办事处、代办处甚至代理商出于自身利益优先的惯性,在一定程度上给煤电企业带来表见代理行为、狭义无权代理等风险。这种风险与印章管理风险相比较,更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潜伏性,防范与控制的难度更大。

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日益规范化的形势下,煤电企业首先要逐步取消办事处、代办处甚至代理商的方式,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成立与公司总部同步治理、规范管理的分支机构;其次,按照“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规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表见代理行为、狭义无权代理等行为。

三、合同签订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可见,煤电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如果对对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把关不严,很可能对合同的履行带来风险。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审查当事人资格和身份。签订合同后是不是能够真正履行,当事人资格和身份非常关键。承办人一定要在审查对方营业执照的同时,要求对方承办人出示本人的身份证、授权委托书原件、授权委托书。必要时,煤电企业应该派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主管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法务人员+财务人员等的调查组,去对方所在地进行审查对方的年检注册和历年的奖罚情况、是否存在重大诉讼案件、不动产的抵押担保、拖延缴纳税费等情况。如果发现对方的主体资格、经营情况、商业信誉、财务风险存在问题,尽量不要贸然行事。其次,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有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况,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有无含糊不清和容易引起岐义的地方。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将导致合同部分甚至全部无效,给公司的经营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应该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重新起草。第三,审查合同关于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诉讼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选择等条款是否存在不利于本煤电企业的条款,未雨绸缪,及时删除。

四、合同签订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合同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控制 篇4

合同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协议。一个完整的合同应具备必要的条款, 合同才能成立。合同的合法性对合同效力规则的要求是:第一, 订约主体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如企业法人、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等, 如无订约能力的主体订立的合同为无效。第二, 标的合法。如果标的不合法, 如标的为国家禁止流通物、走私物, 则合同无效。第三, 内容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否则合同无效。第四, 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 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如出现胁迫、欺诈、乘人之危以及对合同的标的、质量价款等重大误解和显失公正的, 则合同可以撤销或者变更。

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合同目的, 必须实际和全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一旦出现违约,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市场是靠合同运作的, 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合同从成立到生效到履行都有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规定, 只有满足了法律规定, 才能按照当事人的意志发生法律效力, 一旦出现问题, 才能寻求法律的支持。因此, 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控制和防范风险, 把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个最低的界限之内。

二、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在实践中, 由于合同订立发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 一旦合同签订了, 施工任务到手了, 合同就束之高阁了, 甚至忘记了, 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 而忽视了对合同的管理。因此, 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 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 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所以, 合同管理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合同文本差错和漏洞。合同文本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不分。

如有的合同称号是“项目施行合同”, 但合同内容却是关于买卖合同的商定;有的合同内容是关于技术效劳合同的规则, 但合同称号却是技术开发合同。

2.重要条款缺失或规则不清。

合同执行过程中难免发作争议, 因而一份完善的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类型商定相应的条款, 但有的合同没有争议处理条款、违约义务条款等;有的合同还存在条款不清等问题, 如送审合同商定:“合同相对方提供设备, 工期自设备进场之日计算”、“工程尾款于完工前结清”等;还有的合同存在文字错误, 如“签署”写成“签定”、“定金”写成“订金”等。

3.合同权益义务规则不对等。

如有的合同规则对方能够分期完成工程, 而我方却应在对方完整履约之前付给对方全部款项, 并且没有规则对方应当提供发票、收据等合法凭证。

(二) 合同管理各方意见抵触。

在一个企业内部往往有多个部门涉及到合同的管理问题, 比如法务部门、经理、财务、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审核部门等, 各部门之间会因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而发生意见分歧。

1.业务部门和审核部门之间的分歧。

业务部门是合同的执行部门, 常常从合同易于操作的角度思索合同内容, 审核部门是合同的监视管理部门, 通常不只要思索合同的可执行性, 同时要思索到合同的风险性。由于思索问题的角度不同, 会发作业务部门和审核部门之间的意见分歧, 业务部门以为约束过多, 操作费事, 比方, 在合同中商定履约保证金条款, 在执行过程中, 需求首先收缴合同相对方的履约保证金, 向财务部门入账, 合同实行终结后, 如合同相对方没有呈现违约行为, 则退还履约保证金, 因操作比拟费事, 业务部门不愿意订立履约保证金条款。另外, 合同相对方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常常从维护本身利益的角度思索合同内容, 关于我方提出的修正意见持反对态度, 不同意修正合同条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分歧订立的协议, 当合同对方当事人对我方提出的修正意见提出异议时 (特别是合同相对方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 , 我方的合同审核意见就难以执行。

2.审核部门之间意见分歧。

依照现有文件规则, 河北省行业关于工程投资和物资采购类合同由法规部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 虽然各部门审核的角度有所不同, 但落实到详细合同条款上, 由于合同条款之间的关联性, 可能呈现审核部门之间的意见难以执行或者无法执行。

三、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 提高合同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 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 是—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 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 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 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 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 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 所以合同应由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管理, 对合同从谈判、签定到履行、变更以及执行、诉讼的整个过程负责, 以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

(二) 合同进行归口管理。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5

一、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劳动法律立法走势以及对企业管理用工的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重点解析;

(二)《劳务派遣规定〈草案〉》关键条款分享;

(三)〈女职工保护特别规定〉重点条款解读;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重点条款解读与企业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及案例解析:

(一)招聘录用管理:

1、招聘广告隐含什么风险,如何规避?

2、面试时,让应聘者签署什么文件资料,以从源头上防范用工风险?

3、如何避免就业歧视风险?

4、招用尚未办妥解除离职手续的劳动者,新单位须对原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怎么办?

5、企业如何书写《录用通知书》,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6、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如何创制证据证明劳动者的“欺诈”?

(二)试用期管理:

1、如何设计员工的录用条件?

2、员工主动申请延长试用期,该怎样操作,才没有赔偿风险?

3、劳动者离职2年后再次入职的,企业能否与其约定试用期?

4、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如何取证证明?

5、《试用期辞退通知书》如何书写,以避免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6、试用期间是否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保;

(三)调岗、调薪、调级与劳动合同变更技巧:

1、什么条件下,企业可以提出调整岗位、薪酬?

2、企业单方调整岗位,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那么企业该如何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条款,以规避上述风险?

3、员工同意调整岗位后,企业应该与员工办理什么手续,才避免法律风险?

4、企业单方调整薪酬结构或降低薪酬,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那么企业该如何约定薪酬结构、薪酬级别、薪酬额度,以规避上述风险?

5、在企业调整岗位的情况下,薪酬却未必随着岗位的调整而变化,如何化解风险?

6、强制无薪休假、停薪留职、待岗降薪是否合法,如何化解风险?

(四)违纪员工处理技巧:

1、违纪职工处理的法律依据;

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如何有效应对职工违纪问题?

3、罚款的合法性认定以及如何有效降低罚款的风险?

4、如何正确理解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5、职工涉嫌犯罪期间,如何确保合同中止?

6、对犯罪员工,单位如何确保解除合同?

7、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应对职工不辞而别风险;

8、常见的违纪解除条款设计例解;

9、如何界定“重大损害”?

10、违纪处理员工的流程设计;

11、如何搜集职工违纪的证据;

12、如何对违纪职工送达法律文书;

13、违纪职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及违纪职工处理的十大误区;

(五)员工解雇与经济补偿风险防范:

1、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有哪些,非法解除的理由有哪些?该如何操作?

2、非法解雇,需要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如何化解与应对?

3、利用“末位淘汰”辞退员工,将触犯法律规定,该如何操作?

4、用人部门经理常常擅自口头辞退员工或强迫员工离职,但最终企业都要赔偿,该如何化解?

5、合同终止日期该如何约定,才能避免HR人员遗漏办理续签或终止合同的手续,而导致赔偿2倍工资?

6、离职程序有哪些技巧,既能保障用人单位利益又不触犯法律?

第三部分:劳动派遣的走势分析与实务处理技巧:

1、当前企业用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以及用工类型将来的选择趋势分析;

2、派遣方如何降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

3、派遣方与派遣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中应注意的事项;

4、“返派遣”员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如何认定?

5、新法下派遣方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

6、、使用非“三性”岗位对用工方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7、用工方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8、派遣合同有“无固定期”风险吗?

9、用工方如何行使对派遣员工的退还或退换权?

10、用工方如何追究派遣员工的损失赔偿责任?

11、对派遣员工能采取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吗?

12、用工方的制度如何有效适用派遣员工;

13、派遣员工发生工伤,工伤待遇如何分担?

14、派遣员工能享受哪些法定假期?

15、派遣员工不辞而别怎么办?

第四部分:多元化用工的选择与业务外包运用技巧与风险防范;

1、不同用工方式的利弊分析;

2、非全日制用工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3、使用非全日制,每周工作时间超出24小时怎么办?

4、小时工出现工伤如何处理?

5、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6、如何界定劳务关系?

7、劳务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8、实习学生或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作中受伤怎么办?

9、劳务关系的常见风险与防范措施;

10、订立劳务协议应注意的事项;

11、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区别;

12、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防范;

13、哪些业务适合选择外包?

14、业务外包中出现工伤事故,发包方应否连带?

15、如何避免“假外包”风险?

16、人员借用在关联单位的合理运用;

二、参会对象

各国有、外资、合资、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工会及劳动关系相关专业人士;国内外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机构。

三、主讲专家

鲁志峰: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资深劳动合同法专家。

朱国丰:中国劳动保障报法律事务中心主任助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高级顾问、先后担任太谷中萃集团、塔塔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都机场物业管理公司、中国国际人才中心、中国化工集团等多家单位的劳动法专业顾问。

白永亮: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法律事务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与劳动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诊所特邀律师。

韩佳:北京市劳动法学会会员,北京市奕明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顾问。曾为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等上百家企业提供顾问服务。

四、研修地点和时间

2012年10月26日-11月1 日厦门市(10月26日全天报到)2012年11月2 日-11月10日昆明市(11月2日全天报到)2012年11月20日-11月27日深圳市(11月20日全天报到)2012年11月21日-11月27日贵阳市(11月21日全天报到)

特别提示:深圳班会后安排四天三晚的港澳考察,考察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和参观考察费由会务组承担。欲参加的代表请从速报名,并提前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好港澳通行证做好两地签注。名额有限,额满为止,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

五、研讨费用:

每人1800元:含培训费、教材资料费等,以及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绩效管

理、劳务服务合同和派遣协议等几十项范本。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于莉 ***

电话:010-***1

传真:010-67273031

E-mail:fuwupeixun@vip.163.com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6

关键词: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控制

一、项目管理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地位

法律指的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对全国人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此外,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等颁布的司法解释以及由国务院等部门颁发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内也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如不与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冲突,其也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从某个方面来说,合同是保障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证据和书面凭证。当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纠纷时,合同即作为法律判别的第一依据。因此,企业在项目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合同的作用,肯定其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要学会运用合同约定维护企业权益。可见,合同在项目管理中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项目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实力的强大以及当前中标承建工程项目的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在用人方面已经出现了紧缺。其也说明了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已经是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生产经营转向经营管理型也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重视,而其中,工程分包形式的出现,是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表现。因此,企业有必要做好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

(1)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要考量到相关的资质问题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得出结论。在签订法律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合同当事人的一方因为没有资质、超越资质以及借用资质而签订合同,那么签订的合同视为无效合同,其直接后果就是赔偿经济损失。当然,赔偿经济损失的额度是按照双方责任的过错而承担的。所以,项目工程的分包要牢记不能交予没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或者是私人“包工头(主要指不合格的劳务组织)”,而是要选择那些有资质的或者是资质年限较长的建筑施工单位。此外,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有必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对合格的分包建筑施工单位和劳务组织进行信息的收集。公平、公正的考量每一个施工单位和组织的经济实力,这也是促进承包项目合同过程中正常履约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完善合格分包商和劳务组织的信息。完善合格分包商和劳务组织的信息,要做到正确评价、分析和确定其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而后对分包商以及劳务组织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最后统一归纳到企业的信息数据库里面,在信息网里面掌握分包商和劳务组织的资信情况。其次,在合同评审的过程中,对其书面材料要严格把关,仔细甄别,除对其资格报审资料的齐全与合格进行评价之外,还要甄别虚假信息等错误信息的干扰。

(3)分包合同评审及签订的态度要正确。在很多的合同执行评审过程中,报送材料的缺失,如:授权委托书、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设备清单等。这些材料的缺失造成了合同文本条款评价指标,合同评审过程中因为资料的不齐全,而难以做到评价的客观性。因此,在对分包商以及劳务组织签订分包合同时,要备齐全部的评审材料,切不可因为态度不严谨而造成双方经济利益的流失。一者这是对用工方的认同,再者,这也是对分包商和劳务组织能力的肯定。

(4)合同文本内容要严谨合同的签订是带有法律效力的,一旦生效,合同条款对双方都具备了法律约束力。再者,合同文本内容是双方经过协商而共同制定的,为维护双方的经济利益,在合同文本内容的制定上,则要凸显当事人的自愿。如合同条款中出现的“必须无条件……”“不得提出异议……”等强制性措辞,该表述并不能表现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意志,反而体现了条理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其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合同明面上有很多权利,但是权利的享有,也意味着义务的履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都是享受了权利却忘记了义务的履行,此种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之间对履约与否的问题就会存在分歧。

(5)合同评审意见的反馈与交流。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评审意见并不能理想的满足合同情况或者是双方的不同要求。对于评审意见来说,不管是否得当,或者是能否满足合同提出的要求和需要满足的条件,评审意见都应该将以上内容反馈回去。其意见的反馈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其一,评审意见是综合集中了大家的共同智慧,也体现了不同单位的不同要求,其可以给双方带来改进意见,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其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一个持续的状态,满足以及适应未来的趋势都是需要企业不断的改进。合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共赢,避免合同风险。所以,针对不同的评审意见,都需要反馈。

三、合同履约的实现合同履约的实现,是合约签订的最后程序,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

目前,分包商与劳务组织的履约意思意识都在增强,而各个单位对与超前、超量等结算及支付的控制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但是,在工程量的审核时,还存在某些单位没有进行审核的现象。在目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管理范围内的劳务组织以及分包商的结算款支付,企业付款对象直接为农民工个人,禁止企业工资发放给“包工头”以及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如若违背以上规定的内容,企业作为总承包企业,将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7

市场经济即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更是通过合同来确定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 并以此约束对方进行经济活动, 达到交易目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然而, 由于企业因未能建立和完善一套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适应的合同管理体制, 造成合同法律风险接连发生, 而法律风险一旦产生, 企业自身又没有掌控和处理的措施, 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难于挽回的损失。

1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 由于外部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或由于企业自身在内的合同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其特征除了具备风险所共有的客观性、偶然性、可变性等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特征: (1) 企业合同风险产生的缘由是市场交易和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所致, 带有明显的复杂多变性; (2) 企业合同风险存在于市场交易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全过程; (3) 企业合同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合同法律责任; (4) 合同法律风险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

2 存在着的主要法律风险问题及成因

2.1 缔约过失。

据调查统计, 缔约过失责任占合同法律风险的25%以上。主要反映在没有对合同签订者进行主体资格、资信、授权、有效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致使当事人主体不合格、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或是没有履行能力造成合同签订无效或不能履约;自身没有建立授权制度, 或是对联系业务的经营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确, 造成未经授权者也对外签订合同, 所导致的货款结算、物资采购结果往往是对企业不利;不懂得签订合同前也有“先合同义务”如互负保护对方利益的义务、诚实信用义务, 片面认为承担责任是“有合同才有义务”。其原因在于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合同法律意识差, 而且没有意识到缔约也是关键的一环, 从而埋下合同法律风险。

2.2 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

据权威部门发布, 62%的中小企业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 签订合同的金额不足经济往来总额的40%。因企业盲目轻信“口头承诺”, 轻视书面合同, 一旦一方陷入经济困境或失信, 便纠缠不清;没有正式书面合同, 形成各执一说而没有任何凭据, 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能明确, 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 也不利于见薄法庭证据采信, 法律风险极为严重严重。其原因是主观上混淆了要约、要约邀请的规定, 既有出于信任对方的可能, 也有图省事的可能, 没有重视交易中书面承诺的价值。

2.3 合同签订不规范、约定不明确。

许多企业在经济交往中, 也注意签订相关的合同, 但却没有使用成文的格式合同文本;双方合意的目标指向物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约定, 含糊不清, 对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确, 主要条款不完善, 责权利表述不明确;对于效力待定合同的生效条件没有明确;以上这些合同极容易造成约定、履行不完全, 甚至陷入欺诈圈套, 致使合同无效, 或是引发合同纠纷。其原因在于当事双方没有注重使用规范格式合同, 不熟悉《合同法》的主要条款、责任和规定, 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商讨来订立合同条款。

2.4 合同管理不完善, 履约效果差。

企业基本上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没有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制度, 更为突出的是企业的公章和空白合同等重要的法律文书没有专人管理或被他人盗用、借用。签订前没有进行合同评审;签订后认为“合同一签就完事”, 没有专人来做履行监控或只是流于形式;在履约当中, 对于遇到的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商业风险时, 管理者不能与业务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没有具体执行和监控, 而且在发生合同纠纷时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 特别是履约管理。

3 加强合同签订与管理, 降低法律风险, 提高履约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加快,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合同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相比, 其发生的概率有时更高, 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但相比之下, 法律风险是最具有可控。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和加强合同签订和管理, 对其存在着的法律风险进行管理, 构建起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 以事后救济为辅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制, 通过发现、识别、分析、控制、监控和处理好各项法律风险,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按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那就可以最大程度回避和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3.1 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

合同已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 不仅是经济责任, 更表现为法律责任;企业要重视宣传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责任, 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 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业务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和监督;加强“标的、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8大权利义务条款、“先合同义务也是法定义务”等主面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明确以上属于合同法强制性规定范畴, 特别是先合同义务是以过错而不是以合同为要件的, 从而彻底走出的认识误区;同时, 要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实行专员负责, 健全一系列管理和授权制度, 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3.2 规范合同签订, 杜绝缔约过失责任、要约与承诺、合同成立与生效等法律问题的产生。

本着审慎性的原则, 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查。一是注重签订前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审查, 以及授权委托是否真实有效;如果是重大合同应先按招标程序进行要件审查, 防范签订前的法律风险。二注重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审查。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否正确完整合法;是否包含了基本条款约定, 明确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办法。三是注重审查形式要件的完整性。最好在格式文本上进行充分商讨。签订时双方代表是否亲自签字、加盖公章;要件是否齐备, 有附件的是否签章、签时间、有两页以上的是否加盖骑缝章等等。

3.3 建立预警机制, 对合同进行创新性法律风险管理。

合同签订后, 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 建立合同档案和报表制度, 做好履行的监控工作。但是, 市场千变万化, 风险无时不在, 为此, 下列四点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具有创新性和全程监控的作用, 一旦发生与监控有所偏离, 就马上启动风险处置预案。一是证据预警;主要是在无收发货记录或合同收发记录有瑕疵, 有造成合同效力、履行、货款清收等负面影响时, 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提出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债权确认文书等方式予以补救的措施。二是时效预警;主要是指距最后一次付款接近两年、此后无书面催收记录也未达成书面还款协议时, 合同管理人员及时向具体业务人员提出通过公证催收等手段进行弥补时效的措施。三是质量预警;时常提醒义务人员在合同约定检验期限内, 或在合理期限内、质量保证期内, 最晚在收到货物两年内对货物质量进行检验并就质量问题及时提出问题, 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的措施。四是偿债预警;如有逾期货款的, 负债方有改制、合并、分立、破产、隐匿财产行为, 可能影响合同履行时, 企业要通过实施不安抗辩权、代位权、诉前保全、起诉等权利谋求司法救济, 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从而有效控制法律风险。

摘要:市场经济即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笔者针对当前企业合同签订与管理中存在着的法律风险, 提出一些合同管理的有益探索, 从而避免和防范法律风险。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8

九、关于工程变更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变更是指在不改变工程功能和规模的情况下, 发包人书面通知或书面批准的, 对发包人要求或工程所作的任何更改。

由于总承包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工程计价方法复杂等特征, 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 工程变更往往不可避免。工程变更不仅关系到工程工期, 更是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 对于发包人来说, 进行工程变更是本着对工程有利角度去考虑, 但如果处理不当, 将会对整个工程投资控制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带来工程投资失控等问题;对于承包人来说, 充分利用工程变更是有经验的承包人增收创利的良机, 但如果处理不当, 变更的价款得不到发包人的确认, 风险更大;况且, 在司法实践中, 工程变更是造成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如何防范工程变更的风险, 是发包人、承包人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工程变更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变更的标准约定不明确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的责任范围约定不清的风险;三是工程变更控制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不明确或不公正的风险。

防范工程变更风险, 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变更标准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变更必须要经过发包人的批准或同意, 未经发包人批准或同意的工程更改, 不属于工程变更。

其次, 工程的性质与规模的改变如扩大或缩小初步设计批准的生产路线和规模、扩大或缩小合同约定的生产路线和规模、扩大初步设计批准的建筑规模、改变初步设计批准的使用功能、扩大合同约定的建设规模、改变合同约定的使用功能等, 不属于工程变更。在FIDIC条款中, 工程变更不应包括准备交他人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删减, 但对于一些小的或附带工作采取计日工作方式, 属于工程变更的内容。应当特别注意:对于为满足现行法律及规范要求的更改、履行合同的必要工作、工程设计深化、招投标文件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合格承包商在投标时能预见的标准提高或增加设备等, 是否属于工程变更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

最后, 承包人对自身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后试验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不属于工程变更;承包人对于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实际进度明显落后于批准的项目进度计划的赶工不属于工程变更。

(二) 关于工程变更责任范围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变更必须经过发包人的批准, 未经发包人批准不得进行任何工程变更, 因此, 发包人应当对工程变更承担关键和主要责任。

其次, 承包人应当遵守并执行每一项工程变更, 承包人在没有取得发包人批准的情况下, 不得进行任何工程变更。

第三, 工程变更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发包人直接发布工程变更指令进行工程变更, 在这种情形下, 承包人如认为难以取得变更所需的货物、变更将降低工程的安全性或适用性或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利影响时, 应当迅速向发包人发出通知, 发包人应当作出取消、确认或改变原指示;第二种是发包人在工程变更之前要求承包人提交建议书, 承包人应当提出能否进行工程变更的理由和依据;第三种是承包人可以随时向发包人提交工程变更的书面建议, 但此建议的内容应当是:将加快竣工、降低发包人的工程施工或维护或运行费用、提高发包人的竣工工程的效率或价值或为发包人带来其他利益。在上述三种情形下, 尽管工程变更需要经过发包人批准, 但承包人仍应当履行上述相应的责任。

第四,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范围。在示范文本中, 工程变更的范围包括设计变更如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 对平面布置、竖面布置、局部使用功能的调整, 对配套工程系统的工艺调整、使用功能调整, 对区域内基准控制点、基准标高和基准线的调整, 对设备、材料、部件的性能、规格和数量的调整,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其他超出合同约定的设计事项,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加工作;采购变更如承包人已按合同约定的程序与相关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已开始加工制造、供货、运输等后发包人通知承包人选择另一家供货商,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发包人要求改变检查、检验、检测、试验的地点和增加的附加试验, 发包人要求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竣工后试验物资的采购数量,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加工作;施工变更如由于设计变更造成施工方法改变、设备、材料、部件、人工和工程量的增减, 发包人要求增加的附加试验、改变试验地点, 新增加的施工障碍处理, 发包人对竣工试验经验收或视为合格的项目通知重新进行竣工试验, 因执行基准日期后新颁布的法律、标准、规范引起的变更, 现场其他签证, 上述变更所需的附件工作;因执行发包人的赶工指令导致的变更;调减受暂停影响部分工程的变更;其他变更。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对发包人发出对不可预见物质条件的处理指令, 在黄皮书中规定可能构成变更, 在银皮书中未规定;基准日期后执行新技术标准和法规构成变更;发包人改变进行规定试验的位置或细节, 或指示承包人进行附加试验, 构成变更;暂停超出一定期限删减部分项目构成变更;由于承包人以外的原因导致修补缺陷费用的产生, 构成变更等。

(三) 关于工程变更控制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 包括书面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等。承包人不应当接受除书面形式以外的其他任何形式的工程变更的指令。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时限是在工程总承包合同生效后至工程竣工验收前的任何时间。在合同生效前或竣工验收后的更改不属于工程变更。

第三,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的程序, 一是发包人的变更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二是承包人在接到通知后的合同约定期限内向发包人提交书面建议报告, 包括可以接受工程变更或不接受工程变更的理由和依据、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影响等;三是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的书面建议报告后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作出批准、撤销、改变或提出进一步要求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承包人。

第四, 如果工程变更涉及费用增加的估算和竣工日期的延长, 承包人必须在书面建议报告中就此提出要求, 否则, 视为工程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竣工日期的延长。另外, 承包人在等待发包人回复的时间内, 不得停止或延误任何工作。

第五, 发包人应当在下达的变更指令中未能确认对此项变更提出的估算或竣工日期延长亦未提出异议的,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视为发包人已经批准承包人提出的变更估算和工期延长。

(四) 关于工程变更价款确定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限额是否有要求, 即是否将超过一定限额的工程变更作为合同价款调整的前提条件。在FIDIC条款中, 没有此约定, 但在国内工程承包合同中, 一些业主要求增加此内容, 此限额的确定尽量合理和科学, 以防范风险。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方法, 合同中已有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按合同中已有的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确定变更价款;合同中无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确定变更价款;合同中无相应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 (含取费) 的, 亦无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的, 双方协商确定变更价款, 也可以约定采用的定额和采用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时的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

第三, 应当明确工程变更中的增加与减少采用相同的工程变更价款确定方法。

第四, 应当明确人工、机具、工程量等单价是否包括设计服务费、采购服务费、总包管理服务费、合理利润等, 是综合单价还是单项价格。

第五, 应当明确承包人提出的优化建议被发包人批准, 承包人实施后所节省的费用, 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利益分享比例。

十、关于工程索赔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工程索赔是指在工程总承包合同履行中, 合同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妨碍了本方履行合同义务或发生合同中规定的风险事件而致使本方遭受损失时, 要求对方给予赔偿或补偿的权利。工程索赔是双向的, 发包人和承包人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 一般情况下, 承包人对发包人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 称之为“索赔”;而发包人对承包人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 称之为“反索赔”。工程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工期索赔是指对承包人工程工期的延长或对发包人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 费用索赔是指发包人或承包人要求对方补偿费用损失。

总承包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工期长、技术性强等特点, 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因素影响下, 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 工程索赔实际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对工程总承包风险责任进行再分配, 对于发包人、承包人特别是对于承包人来说, 工程索赔是减少风险损失的有效途径, 是维护合同权益的重要手段, 是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综合体现。

工程索赔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索赔的依据约定不明确风险;二是工程索赔的责任范围不明晰的风险;三是工程索赔的控制约定不明确的风险;四是工程索赔的工期和费用确定不明确的风险。

防范工程索赔的风险, 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关于工程索赔依据的风险防范

工程索赔成功的关键是工程索赔依据是否明确、全面, 一方面由于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作出了明确约定, 发包人、承包人对工程索赔的争议不容易产生;但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总承包的风险因素较多, 难以在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一一列举, 因此, 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 对工程索赔的依据应当采取明确列举与概括定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约定。

明确列举方式是指索赔涉及的内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能够找到依据, 发包人或承包人可以据此提出索赔要求。概括定义方式是指索赔涉及的内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没有专门的文字表述, 但可以从工程总承包合同规定的风险和责任中分析得出发包人或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要求。

在示范文本、黄皮书、银皮书中, 对工程索赔依据的约定均采用了以上方式, 但黄皮书、银皮书的约定更具体、明确。为了便于工程索赔, 加大工程索赔的成功率, 应当尽可能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对工程索赔的依据进行明确列举。

(二) 关于工程索赔责任范围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发包人承担责任的范围, 发包人未能履行的职责、责任和义务, 承包人有权提出工程索赔情形。

在示范文本中, 主要包括:一是发包人承担责任的风险事件, 包括:政府相关设计审查部门批准时间较合同约定时间延长的;因不可抗力造成施工开工日期延误的;质检、消防、环保部门对工程物资的检查造成工期延误、费用增加等。二是发包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 包括违反保密义务给承包人造成损失的;违反安全保证义务造成承包人损失和损害的;未按合同约定提供项目基础资料和现场障碍资料等相关资料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损失的;未按合同约定支付预付款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损失的;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安排设计阶段审查会议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的;承包人纠正坐标资料中的错误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损失的;发包人对工程物资未按时参检经重检, 如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发包人对施工质量 (包括隐蔽工程) 重检, 如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发包人原因违反安全规定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因发包人原因未能通过竣工试验或延误竣工试验等。三是发包人原因妨碍了承包人履行义务, 包括: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程暂停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或关键路径工期延误的;因发包人采购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因发包人原因未能提供进场条件导致承包人不能按时开工的;因发包人代表和 (或) 监理人指令失误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因发包人要求对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延期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等。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关于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的情形主要有:对有经验的承包人难以发现的发包人要求中的错误,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没有此规定;由于发包人原因未能及时给予承包人现场进入和占用的权利造成延误和费用增加;对有经验的承包人不能合理发现基准坐标资料中的错误,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没有此规定;对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 在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 但在银皮书中则明确规定不允许索赔;由于现场发现化石、文物等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由于服从发包人试验指示或发包人负责的其他原因导致延误或费用增加;对于竣工时间延长的工期索赔, 黄皮书规定了五种原因, 而银皮书只规定了其中三种原因;由于发包人原因暂时停工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对于发包人接受和 (或) 使用部分工程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 黄皮书中承包人有权提出费用索赔要求, 但银皮书中未规定;发包人对竣工试验的拖延造成延误或费用增加;由于发包人对竣工后试验拖延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发包人拖延承包人对未通过竣工后试验原因调查、修正导致承包人费用增加的;因法律改变导致承包人延误或费用增加;因不可抗力导致延误或费用增加等。

其次, 应当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明确承包人承担责任范围, 承包人未能履行的职责、责任和义务, 发包人有权提出工程索赔的情形。

在示范文中, 主要包括:违反保密义务给发包人造成损失的;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深度要求提交设计文件造成损失或关键路径延误的;因承包人原因不能按时开工的;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竣工日期延误的;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对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提出进一步要求造成损失或工期延误的;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对基准坐标资料进行实测复验并纠正错误的导致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设计原因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原因造成设计缺陷导致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因承包人采购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加工制造的工程物资未经发包人现场检验已覆盖、包装或运抵启运地点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发包人对工程物资未按时参检经重检, 如不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未能按时提交临时占地、临时用水、临时用电资料或办理审批手续;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进行施工试验和检测;承包人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发包人对施工质量 (包括隐蔽工程) 重检, 如不合格, 造成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原因违反安全规定导致工期延误或费用增加的;因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竣工试验未能通过或延误等。

在黄皮书、银皮书中, 关于发包人有权提出索赔的情形主要有:承包人未履行避免干扰的义务造成发包人承担损害赔偿费、损失和开支 (包括法律费用和开支) ;承包人未履行货物运输的义务造成发包人承担损害赔偿费、损失和开支 (包括法律费用和开支) ;承包人未履行支付电、水和燃气应付金额义务的;承包人未履行支付使用发包人设备的应付金额义务的;发包人对生产设备、材料、设计或工艺拒收或再次试验使发包人增加了费用;承包人未能遵守发包人的生产设备、材料更换或修补工作的指示导致发包人费用的增加;由于承包人原因赶工导致发包人增加费用;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向发包人支付误期损害赔偿费;未能通过竣工试验减少合同价格;由于某项缺陷导致工程或主要生产设备不能按原定目的使用, 发包人有权提出缺陷通知期限延长的索赔;承包人未能修补缺陷导致发包人费用增加;由于承包人原因导致竣工后试验未通过和重新试验造成发包人费用增加等。

(三) 关于工程索赔控制的风险防范

首先, 工程索赔应当采取单项索赔方式即一事一索赔的方式, 按每一件索赔事件发生后, 报送索赔通知书, 编报索赔报告, 应当单项解决。

其次, 应当明确工程索赔提出的期限, 从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之日起计算, 工程索赔的提出应当采取书面索赔通知形式。超过此期限, 无权提出索赔。

第三, 应当明确索赔通知发出后的一定期限内提供书面的包括说明索赔事件的正当理由、条款依据、有效可证实的证据 (包括同期记录) 和索赔估算等详细的索赔资料。

第四, 应当明确接受索赔报告的一方应当给予答复 (包括同意、不同意或作出原则回应但应进一步提供资料) 的期限, 以及接受索赔报告一方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索赔的期限。

第五, 应当明确当索赔事件持续影响时提出索赔一方应当连续提交报告的期限及送交最终索赔报告和资料的期限。

第六, 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 可以得到竣工时间的延长和 (或) 追加付款;发包人对承包人的索赔, 可以得到承包人支付的金额和 (或) 缺陷通知期限的延长期。索赔款项应当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或扣减。

(四) 关于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确定的风险防范

首先, 应当明确工程索赔事件与工期索赔、费用索赔之间的关系。

其次, 关于工期索赔, 通常包括时间的延长和经济损失的补偿两个方面。时间延长应当依据工程总承包合同规定的总工期、进度计划以及发包人、承包人共同认可的对工期修改文件、调整计划和受干扰后实际工程进度记录, 采取分析法进行确定;对经济损失的补偿即延期管理费的计算, 可以约定“据实计算”或约定延期管理费的比例。

第三, 关于费用索赔, 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 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具体包括:直接费如工费、料费、机械折旧费或机械闲置费;管理费;赶工费;额外发生的工、料、机费;资金回收;利息;整理索赔时发生的费用等。费用索赔是否包括预期利润需要根据索赔事件的具体情况确定。

(未完待续)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9

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前期的市场调查和资信审查;组织合同的谈判;起草合同,协调、承办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并及时将合同的履行情况向本部门主管领导及合同主管部门报告;承办合同的变更、终止、解除并及时协助委托代理人办理有关手续;办理或与委托代理人共同办理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收集整理所承办合同在签订、 履行、变更、终止或解除中的有关资料并归档。在拟定合同文本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履约能力、以及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对方签约代表人或代理人要有合法的身份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其授权委托书。合同谈判应由具有合同谈判经验的人员以及相关法律、技术、财务等人员参与,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要由合同主管部门和承办部门,并聘请社会专业咨询机构联合组成谈判小组参加谈判,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保存。通过谈判,从中选出不少于两家的合作方,由单位主管领导、经营、财务、设备、技术、法律、审计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合同招标小组,在具备资质的招标机构对投标方进行招标竞价,中标原则为在确保质量优良的前提下标价最低。

根据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分标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项第1、2、3目规定的标准的项目原则上均必须招标。上级主管部门核拨经费项目及自筹工程项目物资或劳务的采购,应按照政府采购实施招标程序并履行合同签订程序。

合同承办部门根据谈判及招标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 合同拟定由承办部门的谈判人员或谈判小组负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标的明确、自愿公平、 条款完整、手续齐备,合同的权利义务均衡对等,责任明晰,表述严谨准确,无重大疏漏。签订合同应当使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制的合同统一文本或参照规范文本,合同签订后行政办公部门编号后与财务部门、承办部门各留一份。

所有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合同承办部门的经办人员应将合同文本和有关资料(包括合同依据的计划、批文、市场调查及有关资信审查资料、合同谈判纪要、招投标资料等),送交单位的合同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法律顾问以及主管领导进行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单位的经济利益,合同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内部审计部门对合同履行审计签证及备案程序,并签署审计意见。合同承办部门应根据审计意见对合同及时修改完善,并将修改结果反馈内部审计部门。

按照重要性原则,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市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名义签订的金额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国内经济合同;以市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名义签订的金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国内经济合同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计机构负责审计签证和备案。

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名义签订的合同金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国内经济合同;以市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名义签订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国内经济合同;直属单位内部签订的承包经营合同由直属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自行审计签证或备案,其中金额20万元以下的各类经济合同执行备案制。

内部审计部门在经审计签证及备案的合同封页加盖经济合同审签备案专用章,合同承办部门的经办人员将审签后的合同递交主管领导审定,同意后履行法人代表签章手续,再持经主管领导审批授权的批件,到行政办公部门进行盖章;行政办公部门合同业务管理人员根据授权批件和经济合同审签备案专用章,方可在每份合同上予以编号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待双方签章完毕后留存一份备案。

法律法规规定需经专门机关批准的合同,合同签订后应由承办部门的经办人办理审批手续;凡是国家规定需经有关部门登记或备案的合同,必须向规定的部门申请登记或备案;凡是按有关规定必须鉴证的合同,必须申请鉴证; 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公证的合同必须进行公证。所有参与合同订立的部门和个人对合同的信息安全负有保密责任,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

合同承办部门在双方签章后将合同及时送达有关的各方,开始合同履行阶段。承办部门要在支付合同价款前将合同递交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做好资金安排。对依法签订生效的合同,双方不得擅自单方面变更、自行修改、 解除或终止。合同虽已签订,但发现显失公平、重大误解或对方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市场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损害相关方利益,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并立即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制止危害行为的发生,同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发生价款及支付方式变动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文件及资料,经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签证备案后作为补充合同,履行签章完毕方可支付工程价款。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合同承办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并及时报告合同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经双方协商变更合同的内容,应签订书面协议,作为原合同的补充文件进行管理,重新履行合同的拟定、审计签证备案及签章程序。经协商无法解决纠纷的,应根据合同约定由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予以变更或撤消。合同承办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合同规定的义务的全面履行,督促检查、验收、确认合同对方义务的履行。合同承办人员应将合同履行的有关情况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领导汇报。

财务部门将经济合同作为原始凭证进行专门管理。当合同承办部门将合同正本交给财务出纳要求履行合同时, 出纳要审核合同封面是否加盖经济合同审签备案专用章后,方可予以执行。否则退回合同承办部门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签证及备案,通过审计签证及备案后再予执行。财务出纳负责对签章齐全的合同要在合同正本封面内侧粘贴印花税票,并用划线法予以注销。

若合同价款一次付清,财务出纳则要在封面上加盖结清戳记,并标注时间及记账凭证号;若合同价款需按进度分次支付,出纳需填制《工程合同价款支付情况记录》表, 记载合同编号、合同总价款、每笔工程款支付的时间、项目、金额、支付后的余额、经办人签字、记账凭证号,同时, 在编制记账凭证时要注明合同编号,最后一笔款项支付后要将记录表余额结为零,在合同封面加盖结清戳记,并标注时间和记账凭证号。对于超出合同金额的款项支付,财务部门有权要求承办部门提供追加合同,否则不予支付。

年终,财务部门将本年度的合同文本及《工程合同价款支付情况记录》表归纳整理存档。若工程款项需跨年度支付,年终则将合同文本先行整理存档,《工程合同价款支付情况记录》表由财务出纳单独保管,待工程款支付完毕并作相应记载后,交主管会计按合同编号补充到原合同文本之中,出纳同时也要在原合同封面加盖结清戳记,并标注最后一笔款项付清的时间及凭证号。凡不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对象和支付进度履行合同的,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同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合同主管部门每年末要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及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市场规律的把握、合同履约的状况、产生纠纷的原因、解决纠纷的方法、承办部门的履职情况、审查工作的程序、授权范围的控制、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经济合同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依法治国环境下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加强了对单位经济行为的自律和约束,有助于在经济交往中树立良好形象。

摘要:近几年,中央对水利建设日益重视,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逐年增加,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和保障。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经济行为中涉及到经济合同方面的管理措施和具体办法,从部门职责、岗位权限、承办要求、履行程序等角度分析和解构了经济合同从签订到执行的全过程,阐明了通过对合同的规范管理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风险,有效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10

一、合同管理相关研究

合同是合同双方签订的一项协议, 它明确了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施工企业的合同中, 工程的造价、整个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工程的质量等问题都会有明确的说明, 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会有明确的说明。因为施工企业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各种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所以, 合同管理是从整个合同最初开始到最终结束进行管理的一个过程。由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时间长、工程量大, 铁路项目的投资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 合同管理的过程是十分繁杂的, 合同管理水平能力也要不断提升。

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它对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都有约束和保障的作用。因此, 在施工企业中, 大家应该看重合同管理的作用及地位。有效管理合同, 有利于整个施工企业能够顺利进行及完成, 对施工企业的建设施工有比较大的贡献。所以, 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经笔者调查研究, 目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合同管理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各大企业均得到了有效革新,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规模也得到了充分扩大, 在这个发展现状下, 为企业带来全新发展契机的同时, 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导致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1.审批效率低

目前,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的合同审批工作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还有很多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模式,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无法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某施工企业, 在审批工作中没有遵循一定法律依据, 属于违法设置, 不在公开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之中, 经过多次清理, 始终取消不了, 仍在实际工作中执行, 从而导致审批效率低下。

2.缺乏履行监控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对合同的签订看得极为重要, 但是在履行合同方面却不够重视, 这种现状导致企业监控不当, 迫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坏。例如:某施工企业在施工开展前, 签订了施工合同, 但在具体施工中未根据合同条例来实施, 最终导致实际施工与合同不符, 无法对其进行监管。

3.查询统计费时费力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数量的增多, 各类资源迅速膨胀, 导致企业在查询过程中, 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无法及时获取统计结果。

三、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综上, 笔者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 为了促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1.强化合同管理的地位

在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方面, 合同必须保证每一项工程能够根据要求有质量、有效率的顺利进行、完成。并且, 施工企业的相关工作单位通过合同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协调, 这样, 相关单位就会各尽其责, 完成合同中相应的义务。所以, 要重视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地位, 依据施工的实际情况, 制定有效、合理的合同。

2.加强风险管理力度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又分为投标报价的风险与招标文件的风险;其二是技术风险。首先是图纸供应不及时与设计变更, 设计图纸的供应不及时, 会延误施工的进度, 导致承包人施工时间被推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改善这一现状, 企业必须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有效防止风险情况的出现, 建立健全预防体制, 避免减少各种风险情况的发生, 将风险最小化。这样, 当出现状况时可以做相应的赔偿, 不仅满足了合同双方权利, 也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义务, 有利于施工项目顺利进行。

3.培养合同管理的人才

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据此,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要想规避风险, 还必须大量引进人才, 对于在职的管理人员, 企业应加大培训力度, 定期开展培训, 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人才招聘过程中, 企业应采取严格的考核机制, 对合同管理意识予以强化, 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人才, 促进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各项工程的有序进行。

4.科学设计合同管理结构

合同管理的主要计划就是合同管理的结构。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 铁路施工的所有情况要充分了解, 这些情况对合同的管理是否有影响;其次, 合同双方要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双方的想法、意见及要求等, 这样为后面合同的计划、签订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然后, 做一个纲领性文件, 它是依据施工企业的实际结构图以及拟定的一个评价结果来制作的, 并且, 这个评价结果要比较的科学、合理;最后, 合同结构图的制作, 并且要了解清楚结构图制作的所有情况, 合同项目管理最基本的前提是制作结构, 在合同结构图中, 一些条款、要求、材料、施工企业的实施、供应商等所有事项都包括在里面。这样, 合同的管理框架基本建立起来, 它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各项协调工作顺利进行, 降低施工企业的各项成本。但是, 施工企业容易发生各种情况, 所以合同的结构框架也要相应做适当的调整, 这样, 施工企业的实际操作更加方便、有效。

5.合同签订需严谨

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签订合同。签订合同需要合同双方共同完成, 所以, 合同的签订内容必须符合双方的条件, 互惠互利, 合同才能顺利签订。在施工企业中, 合同的签订应该先了解确立投标的报价, 然后, 进一步加深对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了解, 最后注意了解施工企业的细节。这样, 有利于签订人员将合同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而, 发生各种问题的情况能够减少、避免。因此, 签订合同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非常多的经验, 这样, 合同的签订才更加完美, 避免各种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 在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的过程中, 各种因素也会发生, 比如, 工程的时间长、变化快、繁杂多样等各种情形, 这样, 合同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 将问题最小化, 合同的签订应该更加严谨, 将合同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以便合同的顺利签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合同管理, 对施工企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强化合同管理, 可以应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出现的的各种问题, 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都有一定的约束和保障作用, 所以双方都应该重视合同管理, 促进施工顺利完成。

摘要:在当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 由于竞争的激烈与环境的不断变化, 使得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面临了极大的风险。据此,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明确了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对双方都有一定的约束和保障作用, 因此, 合同的签订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十分有必要, 本文将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吕茵.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J].城市建筑, 2014, (4) :144, 151.

[2]严晓庆.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7) :241-242.

[3]杨晓华, 李盛, 曾朝文.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J].江西水利科技, 2013, (1) :71-74.

[4]刘海泉.浅议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风险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6) :113.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篇11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利润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中的最好机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活动中特别是销售环节,频繁出现法律风险,部分企业对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认识不到位,合同管理工作不严密,使后续相关经济活动产生很大的合同纠纷,造成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着力于法律风险的防范以及控制措施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合同的管理

合同就是指平等地位的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设立、变更、终止权利或者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依照法律法规签订的合同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对合同签订方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法规主体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签署各种各样的合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过程中,企业相应的利益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和伤害。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签订双方利益的主要手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合同签订双方通过合同的签订确定了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从而最终需要确定某一种财务关系在变化的状态下得到财务方面的归属。当合同中签订的某一条款的权益出现了问题时,这时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就逐渐开始出现了,因此,如何在合同的管理中防范法律风险的出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企业合同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在合同双方的签订资格以及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与形式带来的。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如果对合同签订者的另一方没有做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了解,就与对方签订合同,最终将会导致合同签订没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或者是合同法律效力待定,企业与履行合同条款能力有限的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会导致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同时,合同条款里面的内容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则会导致该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合同在签订的时候内容形式准备的不齐全从而使得企业在签订时没有发现隐藏的法律风险,例如合同条款中规定产品的质量标准要进行单独的制作一份合同的附件,但是在合同签订时并没有见到合同的附件等相关文件,合同中要求在签订时双方必须盖章,但是双方代表只是签字并没有盖章等等,这些隐藏的问题都会使得企业在合同签订的后期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履行合同条款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指在双方履行相对应的职责中发现了对方没有履行合同条款中的能力或者是对方在履行合同的条款时出现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违约的情况,如果对方违反了合同上的规定导致合同签订的另一方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其他损失,该法律风险也包含了双方在履行合同条款的过程当中因为双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紧急事件或者是在投资方面发生了变化而有可能一方违背合同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风险。履行合同条款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另一个表现则是在合同的执行中双方可能产生纠纷时采取不当的手段而导致对方在以后的处理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三、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双方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对方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对合同签订者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在合同签订时,在货物或者财务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对合同签订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就必须对对方的名称和住处以及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仔细检查一下看对方是否有签订合同的基本能力,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件的单位和个人不能从事特定的行业,因此如果与没有资格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就会给企业自身带来经济损害,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此次合同签订无效,应该给予财务上的返回,不能返回或者没有必要返回的应该及时的进行照价赔偿,哪一方存在错误应该及时赔偿给对方所受到的损害,签订双方都有错的,各自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最后,要调查签订方的行业信誉度和履行合同的执行能力,或者找一些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查。

(二)合同在签订后,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合同签订的双方都有可能会在合同的条款上进行相应的变化,一方有可能会出现违背合同条款内容,也有可能会因为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及时的履行合同条款内容。双方在履行合同条款的实践活动中,来自法律风险更多的是双方在履行过程中的具体状况和相关证据方面的缺乏。如果出现纠纷,应该时刻保持友好协商的态度来处理纠纷,这样利于双方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材料;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货款回收条款要注明还款的具体时间点,时间段,如果到期没有还款,应该加强回款力度,落实责任人,查明情况,及时催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要做到全面了解签订方公司的实力和信誉度;根据签订双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合同条款;在履行条款的过程中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出现纠纷时及时做好调解和诉讼等各种准备。

四、结束语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对企业合同管理以及存在的法律风险的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为企业在以后经济活动中签订合同以及合同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性的参考性作用,从而在企业履行合同中的条款时,发生法律方面的问题时有理可依,企业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审批制度,从整体上掌握合同的具体状态以及出现法律风险时的应对措施,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润最大化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晓菊.浅论如何做好企业合同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

[2]岳茂新.加强合同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J].中国经贸,2014 (18).

经济合同中的财税风险分析与防范 篇12

一、经济合同及其涉税问题

(一) 经济合同的涵义

经济合同是相对于一般的民事合同而言的一种新型合同, 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的订立、履行和管理的制度, 主要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

(二) 经济合同涉税问题

经济活动决定税收, 经济合同记载和确认经济活动。整个营销过程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发票的开具和取得、销售收入和应付账款实现的时间确定、税款缴纳和抵扣时间的确定以及收款和货款支付方式及时间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合同进行。经济合同涉税管理是达到经济目的所需要付出税收成本的当事人纳税义务负担的约定与明确。作为一个企业, 想进行有效的税务规划和安排, 就一定要关注承载企业经营业务的合同, 在签订合同甚至合同谈判时, 就应当对合同所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考虑, 而不要总是在缴税时才想起, 这样易使企业出现缴税不当、缴糊涂税的情况, 导致企业承担额外的法律或税务责任。在现实中, 很多企业聘请了法律顾问, 负责对业务部门签订合同的审核, 以实现通过合同的签订来避免经营风险的目的。合同是经济事项的源头, 从合同设计、签定方面入手, 通过事先规划, 将规避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 分析经济合同中的财税风险, 将有助于企业合理制定防范措施, 减少企业运营风险。

二、经济合同中的财税风险分析

对于经济合同来讲, 主要面临着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三种潜在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约定不明确, 带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货款损失、多担费用、早付晚收、追款艰难等潜在的损失;税务风险包括税收发票的风险 (发票不合格, 不合法) 、税收成本的风险 (不同的交易形式造成, 被对方转嫁造成的多担税款) 、被税务处罚风险 (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不得优惠、停止供应发票、被公告不良) 。经济合同中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五方面:纳税义务的风险 (税负转嫁) ;纳税时间的风险 (递延纳税) ;税收发票的风险 (合法凭证) ;关联交易的风险 (转移利润) 和税收成本的风险 (多纳税) 。

(一) 企业投资和设立时的合同财税风险

一是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资金的涉税风险。相当于逾期未到位投资资金的借款利息不得税前扣除。企业由于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扣除问题,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 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 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 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是设备和存货投资合同的涉税风险。所谓的设备和存货投资合同是指投资者以设备和存货进行评估作价投资到另外的企业, 从而形成被投资企业股东的一种合同法律关系。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六款规定,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 要视同销售依法缴纳增值税。在投资实践中, 一些投资者以设备和存货等动产进行投资, 并没有把投资的设备和存货视同销售进行一定的税务处理, 即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同时没有给被投资企业开具发票进行入账, 而被投资企业收到投资者作价投资的设备和存货, 往往以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报告中的评估价作为入账价值, 从而对该投资的设备进行计提累计折旧, 在企业所得税前不能扣除。

三是虚假注资和抽逃出资。虚假注册资本罪和抽逃注册资金罪二者都有“虚假”的行为, 除存在法律风险外, 还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因为企业虚假出资后, 马上进行撤资, 在公司账上一般挂在“其他应收款——某某股东/老板”上, 产生一种跨年度的无偿借款行为, 存在要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四是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合同中的涉税风险管控。实践中, 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合同是指投资者以无形资产、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投资所形成的合同法律关系。在以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存在三方面的涉税风险:其一, 营业税风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根据该规定, 投资者以无形资产和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投资, 要享受不征营业税的优惠, 必须有个前提条件, 即投资者与接受投资方, 在投资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双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 否则不可以享受不征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二, 土地增值税风险。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 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 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 (房地产) 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 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投资都能免征, 仅限于投资双方都是非房地产公司时, 投资方才不缴纳土地增值税。其三, 企业所得税风险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 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基于此规定, 投资者以无形资产或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投资, 由于无形资产或房屋等不动产的权属必须变更到被投资企业名下, 因此, 投资以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进行投资, 必须要按照视同销售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 购销合同的财税风险

一是低价无票采购风险。企业采购时不能取得发票, 或者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 如发票抬头与企业名称不符等, 都会导致企业的损失。从财务角度分析可知, 没有发票意味着不能进成本, 就不能税前扣除, 因此, 采购方要为没有发票多负担25%的企业所得税;如果采购方未索取发票, 采购方不能抵扣17%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索取合法的发票。

二是发票是否含税风险。在实务中, 许多不懂得税务管理的采购人员只注意合同中写明价钱的高低, 却很少关注合同里面的价格是不是含增值税。因为含税与不含税的价格, 将直接影响企业缴纳税额或抵扣额的大小。因此, 签订经济合同时, 要明确价格里面是否包含增值税。为防止发票问题所导致的损失, 企业在采购合同中应当明确供应商对发票问题的赔偿责任, 如明确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出现税务问题时, 供应商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但不得包括税款、滞纳金、罚款等行政损失。

三是结算方式与增值税延期纳税。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 做出一些合理的税收筹划, 尽量地延缓纳税, 从而获得节税利益。根据现有增值税管理规定, 增值税纳税期限最长只有一个月, 在纳税期限方面很难进行纳税筹划。要想实现延期纳税的目的, 只有在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进行筹划。要推迟纳税义务的发生, 关键是在签定经济合同时, 在合同中明确采取何种结算方式。

(三) 借款合同的风险

在借款合同中, 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主要有:与个人借款须签订借款合同, 利息支出才能在税前扣除;不能扣除的利息支出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利息支出发票是否能够取得, 影响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代开发票时贷款方须缴纳5%的营业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企业垫付的税款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向个人的借款合同不须缴纳印花税等。

(四) 租赁合同涉税风险

当前, 有不少出租人在出租各种设备和厂房时, 往往不承担与租赁有关的税费, 为了更好的账务处理, 承租人一般会到税务部门去代开发票, 但到税务局代开租赁发票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 即企业代替出租人扣缴的租赁业营业税及其他税费不可以在税前扣除, 使企业一边承担了代扣税费的成本支付, 一边又不可以在税前扣除代替出租人扣缴的各种税费, 使企业多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三、经济合同中财税风险的防范

面对众多的潜在风险, 企业应在签署合同之前, 对因合同签署而可能产生的税费进行分析评估, 包括涉及的税种、税负等, 选择最优的方案, 从而减少因合同带来的损失。

(一) 合同签订时应注意的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天经地义的认为, 所谓的税务管理就是一个财务安排, 理所当然安排给企业财务部、财务总监去把关。业务做完之后, 突然发现税交多了, 然后在财务安排上下工夫, 做假账, 找假凭证,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 企业应加大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 让谈合同、签合同和审合同的人能有效识别和防范经济合同中的税务风险。同时, 财务人员应多学习经济法知识, 及时掌握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改革趋势和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制定的动向, 参与合同谈判过程。

(二) 合同具体条款的控制

合同中必须明确基本条款, 尤其是质量、价格、收付款方式、时间、交货地点。例如, 我们在订立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时, 应尽可能将价格描述清楚, 如含税或不含税、出厂价或目的地价、离岸价或到岸价等。这是因为价格是合同中的重要条款, 不同的价格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收负担,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关注价格的表述。

(三) 发票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 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 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基于此规定, 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物或提供劳务, 必须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供应商提供发票的时间要求、发票类型的要求以及发票不符合规定所导致的赔偿责任。

(四) 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合同中的涉税风险控制

投资者利用无形资产或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投资时, 必须采取以下税收风险管控策略:一是投资者在签订投资合同时, 必须在投资合同中明确注明“投资方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字样, 而且投资方不能以投资入股之名行买卖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之实, 给国家造成税款流失。二是投资者是非房地产公司, 无论以土地或房屋投资到房地产公司还是投资到非房地公司, 都要依法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如果不想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 必须投资到非房地产公司名下。三是投资者以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进行投资, 必须要按照视同销售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 购销过程中财税风险防范

一是避免采购合同的税收陷阱。在采购合同中要避免出现如下合同条款:“全部款项付完后, 由供货方开具发票”。因为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原因, 采购方往往不会支付全款, 而根据合同条款采购方可能会无法取得发票, 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 需要将合同条款改为“根据采购方实际支付金额由供货方开具发票”, 这样就不会出现不能取得发票这样的问题。二是合理确定采购合同的价款。在签订合同时, 应该在价格中明确款项总额、具体结算方式、税款的负担等。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时, 因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按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外) , 企业就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种情况下, 采购方可以通过谈判将购货的价格压低, 以补偿无法取得发票带来的税收损失。三是明确合同中违约金条款。采购方在签定采购合同时, 对销售方支付的违约金必须在合同中注明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关, 这样可以节省增值税。

(六) 租赁合同涉税风险防范

为了控制租赁合同税收风险, 出租人与承租人在签定租赁合同时, 在合同中必须约定租金为税前租金以及承租人代替出租人缴纳租赁有关的各种税费。例如, 假设税前租金为a, 税后租金为b, 到租赁物所在地的地税局去代开发票需要承担的综合税率为r, 则简单的等式为b=a× (1-r) , a=b/ (1-r) 。在租赁合同中应签定的租金为a=b/ (1-r) , 而不是b=a× (1-r) , 企业以a=b/ (1-r) 进成本入账, 就包括了承租人代替出租人扣缴的综合税。

参考文献

[1]张树琴.浅谈如何利用合同工具规避涉税风险, 降低企业税负[J].会计师, 2012 (4) .

[2]唐爱军.若干会计、税务处理问题答[J].财务与会计, 2009 (4) .

[3]曾恩德.以房地产投资入股的涉税处理[J].财会月刊 (会计版) , 2009 (04) .

[4]高飚.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探[J].新财经, 2012 (2) .

上一篇:阻燃电缆分析下一篇:现代教师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