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液泵

2024-11-07

双输液泵(精选8篇)

双输液泵 篇1

目前国内医院的外周A-V同步换血术,多采用人工注射器从动脉抽出血液,按常规输血法输入血液,靠的是人工控制速度,只有血浆才采用微量机控制速度,这种方法由于是人工控制速度,加之患儿不配合,易导致进出血量不均匀, 因此并没有真正做到A-V同步换血。监测时发现患儿血色素变化大、血压波动明显、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现象;且通过动脉反复抽吸,容易出现痉挛、堵塞现象,换血常常被迫中断甚至失败。

我院采用静推式微量注射泵控制输血速度、静脉滴注式输液泵控制出血速度,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全程真正做到了全自动换血,其过程顺利,需要时间短,安全性高;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内环境相对稳定,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足月儿,其中,男34例,女13例;黄疸出现时间:<24h3例,1~7d 38例,>7d 6例。ABO溶血症21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症2例,G-6-PD缺乏症18例,民间药物引起溶血6例。本组病例入院后检测血液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1.2 方法

1.2.1 换血指征及换血前准备

换血指征: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1]。血源选择:ABO血型不合者,采用“AB”型血浆及“O”型洗涤红细胞;Rh血型不合者采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合成血。严格进行血型交配,配血量为150~180 ml/kg。置患儿于远红外线抢救台上或暖箱中取仰卧位,用床边多功能监测仪监测生命体征和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换血前详细告知家长换血的目的、必要性及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组织损伤甚至再次换血或核黄疸等) 以及处理措施,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1.2.2 换血途径

输入采用大隐静脉、手足背静脉、头皮静脉等周围静脉。换出途径采用颞浅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设定进出血液的速度为:4~5ml/min,肝素冲管液控制在30ml/h[2]。

1.2.3 换血三通管的应用

在换入途径中用2个三通连接互转,避免了抽血造成停顿,入血管路要使用输血器去针头接注射器;排血管路用的三通及延长管要充分肝素化,以保证排血通畅。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Bartlett法进行多样本方差齐性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47例患儿换血顺利,换血前、中、后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无不良反应,未见并发症。

3 讨论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血液与脑组织中未结合胆红素相差浓度梯度越高,则其进入脑的量越多,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也越高,胆红素脑病幸存者75%~98%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是造成人类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落后的重要原因[3]。换血疗法可快速降低血未结合胆红素, 防止未结合胆红素对身体各脏器的损害, 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双倍血容量换血可换出约85%~90%的致敏红细胞及降低循环中60%的胆红素和抗体[4]。尤其对溶血病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致敏的或有缺陷的红细胞, 减轻溶血,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防止胆红素脑病,其效果立竿见影。但换血疗法有一定危险性[5],偶有血栓、空气栓塞、心力衰竭等危险及并发感染的可能, 所以换血期间必须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对血液内环境的监测也不容忽视。

本研究采用全程静脉推注式微量注射泵输血、静脉滴注式输液泵放血,双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无血液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患儿的血压、体温、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保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换血前、中、后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该方法换血对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无异常影响;全程换血设置的速度为4~5ml/min, 47例换血时间为1.5-2h,换血时间短,减少了患儿在换血中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患儿的安全性。47例换血的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无心动过缓、苍白、一过性血管痉挛、血栓、猝死、窒息、青紫、低体温、空气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脏停搏等急性并发症;追踪换血后患儿均无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滴注式输液泵不能用于输血,否则会引起红细胞的破裂,影响换血效果及新生儿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入血通路尽量不使用输液延长管,因为血液中成分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其过滤膜,易产生堵塞。排血管路用的三通及延长管要充分肝素化,以保证排血通畅。

同时使用微量机、注射泵换血能有效的预防贫血的发生。换血术中患儿容易出现贫血[6],在以往的换血中,我们做的血气检查结果和观察到患儿面色、肤色显示贫血貌, 也证明了这点。ABO溶血症患儿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红细胞压积及血色素值),适当调整洗涤红细胞的速度和血浆的速度,我们在换血中,输入洗涤红细胞的速度大于血浆速度,贫血的发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非ABO溶血症的患儿,设置的出入速度相同,即入血速度=出血速度+肝素液的速度,此方法可能增加患儿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但监测表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未见异常,应在患儿的代偿范围内。47例换血的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内环境相对稳定,术后无贫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采用双泵控制血液进出速度,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提高胆红素的置换率[7],换血效果好,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一种新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3) :185-187。

[2]黄辉文, 宋超帮, 王道红, 等。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黄疸[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11) :689。

[3]余善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2) :19。

[4]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2。

[5]焦培艳, 聂倩, 谢松敏, 等。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9, 16 (9) :51。

[6]邓陵。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3 (4) :219。

[7]华子瑜, 徐天鹤, 余加林, 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3, 9 (5) :29-31。

双输液泵 篇2

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操作过程:

1、核对医嘱

2、准备用物

3、评估患者:您好。。。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您不要着急,医生已经开出了医嘱,待会我就来为您静脉滴注奥曲肽,奥曲肽可以抑制胰腺分泌,这样您的腹痛症状就可以减轻了,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奥曲肽必须严格的控制滴数,所以我们用输液泵来给您输液,请您伸出右手,让我检查一下右手局部的皮肤和血管情况是否适合输液。您的右手使用的是留置针,局部皮肤无红肿,固定完好,现在我按压留置针周围的皮肤,您有没有疼痛感呢?好的,我们现在准备用输液泵为您输液,在这之前,您需要我协助您去一下卫生间吗?我去准备用物。

4、洗手法,戴口罩

5、准备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液体,碘伏、棉签、弯盘,延长管、治疗巾、输液泵、接线板

6、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腕带,姓名

7、解释所输液体的名称、作用、副作用。排尽空气,8、固定输液泵,接通电源,打开泵门,安装输液器,打开输液调节器,关闭输液泵开关,按医嘱正确设定各参数。

9、铺治疗巾,连接输液延长管,按快进键二次排尽空气,再次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连接输液管,按开始键进行输液。

10、再次查对病人,填写输液卡。

11、指导患者:您好,请您和您的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解输液泵的参数,以保证用药安全,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如果您在输液过程中感到不适或者机器报警,请您及时呼叫我们,我将呼叫器放在您的枕边。

12、用物处置,洗手,取口罩。

13、记录。

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双输液泵 篇3

GB9706.27-2005(IEC60601-2-24:1998)《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是有源类医疗器械检测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市面上无完全符合该标准测试要求的专用仪器。为解决对该标准中规定的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容量式输液控制器(以下将此三类医疗器械简称为容量式输液泵)检测时烦琐的数据采集和复杂的数据计算,而设计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测试系统(以下简称测试系统)。本文分别从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工作数据准确性测试软件设计,测试系统的验证评价进行讨论。

1 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

根据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的要求,测试原理图如图1。试验需采用分辨率为0.1mg的电子天平,在环境温度(20±2)˚C下,以不大于30s的采样间隔对容量式输液泵的输出纯水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出整个测试过程的数据,最后通过这些数据绘制出上升形曲线及输液时的前120min的百分比误差A和最后60min的百分比误差B的喇叭图曲线。(关于容量式输液泵的工作数据准确性详细说明可参见伍倚明,许于春.容量式输液泵的工作数据准确性试验[J].现代医院,2009.Z2.200)

2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BS224电子天平介绍

采用赛多利斯(Sartorius)的BS224电子天平来测量容量式输液泵的输出流量。BS224电子天平配备双杠杆单体传感器、玻璃防风罩能有效地屏蔽外界的气流和振动的干扰,内置RS232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2.2 系统框图

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容量式输液泵工作数据准确性测试软件通过对电子天平发送控制指令并接收电子天平返回的读数,经数据处理后,最后将采集的读数以及采集对应的时间点保存于Excel表格。直到测试完成后,excel表格自动按公式1和公式2生成上升形曲线和百分比误差A、B的喇叭图曲线。

3 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工作数据准确性测试软件设计

3.1 测试软件介绍及流程设计

测试软件是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的,使用了Microsoft Chart Control 6.0(OLEDB)、Microsoft Comm Control 6.0和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SP3)Windows系统自带的控件。

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 软件窗口的设计及控件的使用

3.2.1 参数设定窗口设计

参数设定窗口中(如图4所示),“样品选择”、“测试速度”、“测试项目”、“通信端口”和“任务编号”等文字标签项目均使用Visual Basic 6.0中的Label控件。而其对应的选择项目则使用option控件组,来实现各组的独立单项选择。当参数设定完成,点击使用command按钮编写的“下一步”键,软件保存设定信息后将参数设定窗口隐藏并显示主测试窗口。而点击“取消”键,参数设定窗口隐藏并显示主测试窗口,但此时由于参数设定未完成,点击主测试窗口中的“开始”键,软件会提示重新设定参数。

3.2.2 主测试窗口设计

主测试窗口中各项文字标签的设计方法同参数设定窗口,均使用Label控件。而上升形曲线的显示则使用MS Chart Control 6.0控件。该图表控件是数组型的图表,软件中通过对折线图绑定的二维数组变量进行赋值来实现上升形曲线是实时显示。用于设置测试结果保存路径的“”键直接调用了Windows系统自带的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SP3)的对话框。其窗口和使用方法与XP操作系统一致,简单易用。

3.2.3 通信模块设计

通信模块采用Microsoft Comm Control 6.0控件实现对串口的通信控制。在通信前,首先要确定电子天平的通信协议,包含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查阅BS224电子天平的说明书,可得到通信协议。其默认值一般为波特率:1200bts,数据位:7位,停止位:1位,校验位:odd。按以上参数进行设置后,测试软件与电子天平之间就可以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了。

4 测试系统的实际测试

4.1 使用设备

BS224电子天平、电脑、容量式输液泵及附件

4.2 测试过程

软件开始运行后,弹开参数设定窗口(如图4所示),选择相应的选项设定参数,若参数设定不正确,软件会弹出对话框提示重新输入。设定完成后进入主测试窗口(如图5所示)。主测试窗口包含实时显示的上升形曲线图、天平读数、瞬时速度、运行时间和设置结果输出路径等显示项目,以及“设定”,“开始”,“退出按钮”。

点击“开始”键后,软件立即向电子天平发送控制指令并激活定时触发器,“运行时间”开始计数,接收电子天平读数后,将采集的时间点和电子天平的读数填入Excel表格并在主测试窗口上显示“天平读数”、“瞬时流速”和上升形曲线。测试完成后弹出“测试完成”提示框,以日期和时间作为文件名保存并关闭Excel表格。操作者只须打开已保存的Excel表格,就可以得到所有从电子天平采集的读数以及上升形曲线和百分比误差A、B的喇叭形曲线(如图6所示)。

在整个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在整个测试过程测试系统不要受到外界的太大干扰,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测试系统就可以自动地很好地完成了整个项目的测试。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测试系统的设计符合GB9706.27-2005的试验要求。

5 结论

本设计采用高精度的电子天平作为输液流量的采集器,能准确地测量被测样品的输液流量。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的注射泵/容量式输液泵工作数据准确性测试软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能够准确快速地采集电子天平读数,保存大量的原始数据,实时显示上升形曲线图,快速生成喇叭形曲线图。大幅度的减少检测的人力投入,有效地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GB9706.27-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International Standard.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2-24: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of Infusion Pumps and Controllers-First Edition,IEC60601-2-24:1998[S].

[3]伍倚明,许于春.容量式输液泵的工作数据准确性试验[J].现代医院,2009.Z2.200

双输液泵 篇4

1 影响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因素

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 人为因素。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质量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第二, 环境因素。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检测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检测环境的温度、空气含水量以及压力等因素, 一旦出现问题质量控制检测的结果将出现较大偏差;第三, 输液泵和注射泵老化、故障以及与相关的设施存在配套问题等也会影响质量控制检测的结果;第四, 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检测频率、周期以及测试点选择不合理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第五, 输液泵和注射泵的质量、注入或者输出液体的性质以及输液管路的材料等也会影响质量检测结果。

2 输液泵和注射泵的结构与原理

输液泵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蠕动泵, 主要有指状蠕动泵和盘状蠕动泵两种。其中, 前者在正常运行时, 凸轮轴受力作用后保持定速运行状态, 滑块受力后按照一定规律上下运动, 输液管中的液体受力后向外匀速流出。盘状蠕动工作泵与指状蠕动工作泵最大区别在于步进电动机不再只带动凸轮轴转动, 中心轮也会随之转动, 保障液体向同一方向匀速流动。注射泵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电动机。电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以微推进系统为依据, 将注射泵上的注射液泵出。

3 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研究

3.1 检测设备及条件

(1) 检测设备。本文中使用的检测设备以美国FLUKE IDA-4Plus输液设备为主。FLUKE IDA-4Plus输液设备前面板的组成元件主要有液晶显示屏、按键、工作指示灯以及输液通道口等, 其中液晶显示屏一块、按键五个、工作指示灯一个以及输液通道口四个;输液设备后面板由排液口 (四个) 和不同类型的接口组成。 (2) 测量参数。第一, 流速测量范围不低于0.5m L/h, 不超过1000m L/h;第二, 压力测试范围不超过45Psi;第三, 流速精确度不低于16m L/h, 不超过200m L/h;第四, 分辨率控制在50-60μL之间;第五, 各通道内至少设置18个以上光学传感器和多个ms计时器;第六, 输液泵和注射泵内必须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气泡探测器。 (3) 检测条件。质量控制检测环境下温度不低于15℃, 不超过35℃;大气压力地域86k Pa, 不超过106k Pa;电源以220V-/+22V为主;输液泵和注射泵不受任何高频音响,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检测项目

(1) 仪器外观。检测人员首先应该检查输液泵和注射泵外观是否存在缺陷,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 保证面板字符清楚以及各功能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输液泵和注射泵应该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杜绝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缺陷的存在。 (2) 流量检测。检测流量之前, 工作人员应该完成各管路液体灌注工作, 灌注液体以蒸馏水为主, 保障各管道内无气泡问题;输液泵和注射泵必须保持平稳状态, 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输注管路必须符合检测规范。下图1是输液泵和注射泵测试装置。当注射泵和输液泵开启后, 检测人员应该立即开启检测工作, 设定合理流量和采样间隔时间, 合理控制最大公允差。 (3) 阻塞报警压力阀值检测。首先, 应该调整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流量, 通常以5m L/h为主, 将输液泵和注射泵阻塞报警压力阀值设置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状态。检测人员在阻塞报警压力阀值检测过程中应该做好检测记录, 同时检测各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合理、设备是否出现损坏或者泄露等情况。 (4) 监测和报警系统功能测试。第一, 注射结束报警后, 检测人员应该确认注射过程中是否出现声光报警情况;第二, 输液结束之前如果出现报警提醒, 检测人员应该确认注射过程中是否出现声光报警情况;第三, 断电后产生报警时, 检测人员应该断开交流电源, 检测是否出现报警;第四, 当输液泵和注射泵处于低压状态时, 检测人员应该检查是否出现报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实际检测工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检测工作人员在保障各项检测参数准确无误的前提下, 还应该重视输液泵和注射泵外观、流量、阻塞报警压力阀值以及监测和报警系统功能的质量检查, 全面提高输液泵和注射泵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崔骊.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2]程金涛, 郭赤, 邱伟, 等.影响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双输液泵 篇5

1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1.1电气安全性

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由两部分组成[1,2]:1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通用要求,其为医用电气设备安全的基础,主要涉及电气安全问题,涵盖与电气安全有关的可靠运行的要求;2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其主要针对输液泵和注射泵使用过程中环境危险的防护做了明确的规定。 标准的具体内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706.1- 2007/IEC60601-1 :1998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和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

1.2计量准确性

剂量的精准性是保证输液泵、注射泵正常医疗工作的关键,因此,其计量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对输液泵、注射泵计量准确性的评估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3],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自2010年9月10日起施行,归口于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规范中, 对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流量各项允许误差以及标准器和辅助设备做了明确的规定。

2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准备

2.1检测仪器的准备

在电气安全方面,要求检测设备可执行所有医用电气设备的主要电气安全检测,包括线电压(主电压)、接地线(保护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设备电流和引线(病人)泄漏等测试。我院选用的美国福禄克公司生产的ESA615电器安全检测仪,其在能够满足相应检测要求的同时,还内置了多组可选的国际通用电气安全标准,比如:ANSI/AAMI ES1,NFPA-99,IEC62353(VDE751) IEC60601-1( 第2版和第3版)和AN/NZS 355-1等,使得它对医用电器设备的检测不受设备生产国际地域的影响。

在计量检测方面,要求检测设备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计量器具使用管理的要求[4],能够快速准确测量输液泵和注射泵工作中稳态、非稳态的液体流量特性。 此外,它必须能够检测输液泵和注射泵的堵塞压力值,具备上位机流量实时波形分析功能等,以提高质控小组对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检测与分析的效率。我院选用的美国福禄克公司生产的IDA-4 Plus液体流量分析仪,它的技术指标基本能够符合上述要求。

2.2人员的配备

输液泵和注射泵质控小组至少由6名成员组成:组长1名,主要负责该小组工作的运行,包括制定质控计划,联系科室将输液泵和注射泵送到质控小组给质控员检测,对电气安全检测与计量特性检测两个部分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做出最终质量控制的评估。电气安全检测员2名,对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并给出电气安全检测的初步结果; 计量特性检测员3名或者更多,要求具备对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初步校准的技能,其主要负责对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计量检测与相应的校准,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评价被检测过的输液泵和注射泵的计量特性。

2.3检测室准备与备用设备的配置

为了保障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选择1间20 m2左右、整洁、干净的普通维修间,作为电气安全检测和计量检测室。另外,为了不影响临床的日常工作,在对科室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质控工作的同时, 质控小组为科室提供相应的备用泵补缺十分必要,因此备用泵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质量控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备用的输液泵、注射泵配置的数量为各10台,且必须符合质量控制的标准。

3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的具体流程

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见图1。

3.1计划的制定

我院现登记的注射泵和输液泵共1226台,其中输液泵占总量的60%。质控小组每年对每台输液泵或注射泵至少做1次质量评估;根据先检测输液泵后检测注射泵、以科室为单位、分布数量多的科室优先检测的原则,制订了对整个医院所有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计划表。 按照计划表,每个工作日质控小组都要完成8~12台输液泵或注射泵的电气安全和计量检测,并最终保证在用注射泵和输液泵的质量安全。

3.2检测的项目及执行

3.2.1电气安全的检测

对输液泵和注射泵在电气安全方面的质控主要分为:

(1)定性检查。主要是从待测设备的外壳、电源线等安全敏感部位着手,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明显的电气安全隐患,对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必要处理。

(2)定量检测。其为电气安全检测的重点。定量检测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从电源部分考虑,涉及的检测参数有保护接地阻抗、绝缘阻抗(电源- 地)、对地漏电流、对外壳漏电流等;2从应用部分考虑,涉及的检测参数有绝缘阻抗(应用部分- 地)、患者漏电流、患者辅助漏电流等。 据此,制定了“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检测原始记录表”,该表比较全面客观地体现了输液泵和注射泵的电气安全特性, 且作为输液泵或注射泵电气安全检测的评估依据。

3.2.2计量的检测

输液泵或注射泵计量检测的流量值通常是指平均值, 实际上,实时流速往往围绕着平均值会进行无序的上下波动。为了更好地评价输液泵和注射泵对流速控制的质量, 对待评估设备在特定检测时间段内实时流速围绕平均值波动的最大幅度也进行了检测与估量。该波动幅值的大小与辅助器材(即输液器或注射器)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因而在每一次计量检测记录中,我们都会注明检测时使用的辅助器材的型号与规格;另一方面,对计量检测点与某一个计量检点检测的时长也有必要进行统一,以便于对不同品牌输液泵或注射泵之间的计量特性进行有效地对比,从实际检测数据中真实地了解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辅助器材的关联情况,同时也给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引导同临床对输液泵或注射泵与相应的辅助器材如何配套使用的依据。基于输液泵和注射泵对流量的线性控制的原理,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流量检测点组合起来对1台输液泵或注射泵的计量是否准确进行评估。为保证计量数据检测的有效性, 还规定输液泵和注射泵单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段为0.5 h ; 结合临床科室常用的剂量大小,规定输液泵的2个检测点分别是:25、100 m L/h,注射泵的2个检测点分别是:5、 30 m L/h。据此,制定了“输液泵或注射泵计量特性检测表” 来作为输液泵或注射泵计量特性检测的评估依据。

3.2.3报警功能的检测

“报警系统”是输液泵和注射泵正常使用不可缺少的功能[5,6],因此,质控工作中也要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包括堵塞报警、尽空报警、电池电量低报警以及堵塞报警灵敏度(即堵塞报警的压力值)等项目的检测. 报警系统的检测在计量特性检测表中也要有体现。

3.3检测结果的处理

对每台输液泵或注射泵最终检测的评估表,质控小组都要给出最终的评估结论。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给于评估通过,返回给科室继续使用,评估表留底备查;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质控员进行有效的调整,调整后再检测,再检测结果符合了相关标准也要给于评估通过处理; 调整后其检测结果仍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视具体情况或启动设备维修程序, 或直接启动设备报废程序。

4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检测的效果

输液泵被检测741台,注射泵被检测485台,电气安全方面共有17台电源线最外层的绝缘层脱落,33台接地电阻超过0.2Ω ;通过更换电源线或者进行相应的维护,均达到了电气安全的标准。计量方面,输液泵初次检测中有106台流速超出了设定值的 ±10%,维修和校准后,其中达到计量标准的有92台,14台因为使用年限过长,不能达到标准而要求报废;注射泵初次检测中仅有9台流速超出了设定值的 ±10%,重新定标校准后,再检测,全部通过。可见通过加强输液泵和注射泵的质量控制工作,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障临床使用安全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5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改善方向

5.1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意义

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对输液泵、注射泵在临床使用的实时监控。一方面降低了因输液泵、注射泵质量问题引发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诊疗安全,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和维修的成本,提升了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质控小组在对输液泵、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 也会对辅助器材(输液器、注射器)的品质有所了解,进而对辅助器材的质量也有了控制的依据,因此,输液泵、 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是合理的、科学的、也是有必要的。

5.2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方向

我院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体系经过了1年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足,基于前期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提出了今后的改进建议:

(1)严格把控验收源头。在对医院新购买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验收时,应在同型号同规格的新设备中进行适当的抽样检测,要求检测通过率达到99%,否则不予验收。

(2)在特定的检测周期中,辅助器材的统一[7]。即输液器和注射器应使用同一型号规格的,以避免使用不同的辅助器材对计量检测结果与实际校准造成影响。

(3)质控检测环境的完善。国家相关标准对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很多内容都是概念性、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描述[8,9],科学的电气安全检测环境才能保证检测内容更具体, 检测出的数据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对计量检测与校准的条件也有严格规定的[10,11]。我们要进一步对检测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4)在质控小组中,质控结果处理办法的制度化。对最终不同的检测结果,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处理办法。

输液泵安全风险评估 篇6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是临床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1]。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输液泵凭借其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流速, 保证药物速度均匀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优势, 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重力输液方式。但输液泵作为一种常用的输液设备, 一旦出现使用方法错误、护理不当、仪器故障等问题, 均可能引发医疗事故。根据Reuter health (路透社-卫生健康分支) 统计, 在过去的5 a里,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收到了超过50 000例由于输液泵引起的医疗事故报告, 其中包含710例死亡报告[2]。

据相关部门统计, 输液泵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3]3个方面, 见表1。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15家部队医疗单位共计350台输液泵进行统计、调研, 分析其风险来源, 为加强输液泵的全程管理提供帮助。

2安全风险评估

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针对东南沿海地区15家部队医疗单位展开, 共调研输液泵350台, 在过去6 a内出现安全风险493例。现根据表1对调研中输液泵的安全风险进行归类、分析。

2.1 设备问题

如图1所示, 在本次统计中输液泵出现设备问题共计95例, 其中无锁屏功能30例, 软件死机22例, 门锁装置问题15例, 无自由流动保护功能13例, 输液精度下降15例。

2.1.1 无锁屏功能

本次统计中的输液泵均未设计此项功能, 其弊端在于当护理人员设置完输液参数进行正常输液后, 由于误操作 (患者或患者家属不慎触碰) 容易造成输液停止或者输液参数的改变, 如未能及时发现极易引发医疗事故。

2.1.2 门锁装置问题

由于门锁装置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 在安装好输液管路后会对输液管造成挤压使其变形, 影响输液流速[3]。

2.1.3 软件死机

本次统计的输液泵均为电子开关式输液泵, 此类设备由内部程序控制开关机, 在软件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软件死机。在这种情况下, 开机和关机操作都无效。由于法规规定输液泵必须配备内部电池[4], 因此当电子开关式输液泵出现上述死机情况时, 拔掉外部电源也无济于事, 必须待内部电池耗光后, 输液泵才会彻底掉电关机。

2.1.4 输液精度下降

输液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其输液精度势必会下降, 这是由仪器的机械磨损及程序决定, 须重新对输液泵精度进行标定[5]。

2.2 使用问题

如图2所示, 本次调研中输液泵出现使用问题共计270例, 其中管路安装不当60例, 输液器匹配问题80例, 药液外渗问题72例, 输液流速设置错误58例。

2.2.1 输液器匹配问题

临床上未使用与输液泵配套的输液器, 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空气或压力传感器出现不报警或误报警。若使用的输液器太粗或太细, 管道内有气泡或管道阻塞时仪器可能不报警, 导致空气栓塞或液体不滴[6]。

(2) 相对流速误差大。医用输液泵与专用输液器配套使用时, 其相对流速误差可控制在±5%的极限范围内;反之, 其相对流速误差会远远超过±5%的误差范围[7]。

(3) 输液管道破损。医用输液泵的主动轴与电动机轴通过齿形皮带传递动力。将输液管压在齿形皮带上, 当齿形皮带蠕动时, 齿轮上的轮齿就会依次挤压输液管, 如果输液管的弹性不够, 随着轮齿的无数次挤压, 就有可能导致输液管破损, 发生空气栓塞等现象。

2.2.2 药液外渗

正常情况下, 如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至皮下的现象, 则随着输液部位的肿胀、局部压力的增高, 液体输注速度也会变慢甚至停止。而医用输液泵是以泵为动力源, 当药液外渗时, 机器仍在正常运行, 如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观察注射部位不仔细, 就有可能发生药液外渗, 导致输液局部皮肤肿胀明显, 甚至发生皮肤损伤。

2.2.3 输液流速设置错误

护理人员在初始设置时将输液时速设置错误或在输注多瓶多种药物时, 始终按照初始设置的时速输注, 或未按输液卡上的要求根据不同药液及时调整输液时速。

2.3 系统故障

如图3所示, 本次统计中输液泵出现系统故障共计128例, 其中低温报警43例, 泵头磨损55例, 电磁干扰30例。

2.3.1 低温报警

当输液泵运行的环境温度低于18℃时, 设备内部蜂鸣器会发出“嘀嘀嘀”的报警声, 输液泵挡位指示灯闪烁, 出现低温报警[8]。

2.3.2 泵头磨损

正常情况下, 任何时候都会有一蠕动块对输液管进行安全挤压, 保证在蠕动间歇不会有液体滴下来。由于长时间使用后, 蠕动块有一定的磨损或施力弹簧弹性变差, 会使某一位置出现“漏液”现象。即在医用输液泵蠕动间隙停顿时, 有液体往下滴, 这种计划外的滴液会导致输液速度精度不够;医用输液泵的泵管压在传送带上, 利用电动机带动传送带运动, 当传送带蠕动时, 药液沿输液泵管往下滴注, 当传送带沾上药液后, 会使其蠕动时的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输液速度不准。

2.3.3 电磁干扰

避免在输液泵附近使用移动电话、无线电装置、高频电刀以及可产生高频的除颤仪, 一般相距越远越好, 并且尽量不要共用一个电源, 确保输液泵可靠接地, 否则容易影响输液泵的正常运转[9]。

3 结论

本次调研工作针对东南沿海地区15家部队医疗单位总计350台输液泵展开, 共计出现安全风险493次, 既有设备自身设计、生产上存在的缺陷, 又有使用、维护保养上出现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发现, 输液泵存在的安全风险贯穿于设备流通的各个环节, 包括设备购置前的技术论证、临床的使用与管理、定期的维护保养。

医用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 一直是我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 而输液泵作为临床高风险的医疗设备之一, 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认真把握每台输液泵从购置到投入使用的每一个环节, 一切从医疗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 让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得到安全的救治, 让每一台仪器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摘要:目的:针对输液泵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为加强输液泵的全程管理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15家部队医疗单位的在用输液泵进行统计、调研, 分析总结输液泵存在的安全风险。结果:输液泵在生产、使用、维护等环节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结论:通过深刻认识输液泵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可以加强输液泵的全程管理。

关键词:输液泵,安全风险,全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林海, 武波.浅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6) :109-111.

[2]张朋, 王殊轶, 余传意, 等.输液泵/注射泵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 33 (4) :282-285.

[3]杨春梅.输液泵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7) :69-70.

[4]侯艺威, 郑吉群, 刘小丽, 等.输液泵使用不同泵管的测试[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6) :71-72.

[5]张小钗.输液泵输液安全隐患分析[J].河北医药, 2003, 25 (8) :608.

[6]Saladow J.Ambulatory Infusion Pump Technologies New Develop-ments and How They Might Affect Alternate Site Care[J].INFUSIONALEXANDRIA, 2007, 18, 4:17-22.

[7]Patina B.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ors:an IOM Report[J].The NursePractitioner, 2006, 31 (12) :8.

[8]肖红.医用输液泵的输液质量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 36 (3) :76-78.

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实践 篇7

关键词: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输液安全,压力传感器

0前言

输液是医疗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也是医疗过程中最普通, 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水”, 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俨然已成“输液大国”。我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数据显示, 每年至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1], 因此, 输液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用泵控输液代替传统输液是医疗技术的一个发展和突破, 可以控制药液的流量和流速[2], 比起传统输液更加安全。但是其流速精度存在一定误差, 使用中的不当操作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的风险等级。因此, 输液泵的质量控制工作非常必要。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将输液泵/注射泵统称为输液泵, 注射泵又称为注射器输液泵[3]。下文除特别区别外, 将输液泵/注射泵统称为输液泵。

1 输液泵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内容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 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 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4]。

实施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控制, 医院必须把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关、临床使用关和医学工程保障关, 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构建覆盖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医院在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

1.1 质量控制检测

基于对质量控制工作的理解, 我院开展输液泵质量检测主要分为4种类型:

1.1.1 验收性检测

新购输液泵投入使用前, 凡具备检测条件的必须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设备, 粘贴“合格”标签, 并标明下次检测时间;检测不合格的设备, 禁止投入临床使用, 立即告知设备经销商依据设备购置合同进行处理。

1.1.2 周期性检测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 结合医院实际, 为输液泵制定年度检测计划, 按计划实施相关检测工作。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标明下次检测时间;检测不合格的, 告知使用科室立即停用, 待检修调试合格后方能启用;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由于十堰市已将输液泵纳入计量强检范围, 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故我院未开展输液泵的周期性检测。

1.1.3 维修后检测

输液泵维修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交付临床使用;检测不合格的, 必须进一步检修或者调试 (必要时请求厂方支持) , 直到合格;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者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

1.1.4 质疑性能时的检测

设备使用人员, 对所用输液泵的性能产生质疑时, 交医学工程部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交付临床使用;检测不合格的, 须进行进一步检修或者调试 (必要时请求厂方支持) , 直到合格;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者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设备质检合格证标签, 见图1。

1.2 预防性维护

根据“IS0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第1部分风险分析应用”推荐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输液泵的风险值 (Risk Level, RL) , 进而计算预防性维修频率 (PMFreq) 和预防性维修间隔 (PMInter) [5]。

预防性维护的周期, 可根据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性维修 (PM) 经验公式PMFreq=RL/15 (次·年) 确定。输液泵RL介于30~40之间, 所以, 其PMFreq为每年2~3次, PMInter为6~9个月, 可以此作为医工部门制定输液泵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基础。

1.3 使用操作规程的制订与控制

使用科室在输液泵安装验收完成后正式投入使用之前, 应根据输液泵的使用操作说明书、维修手册、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制订好操作规程, 明确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操作人员应学习、掌握每项规程, 并试运行一个月以上, 然后统一报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存档[6]。

2 质控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2012年我院正式启动了医疗设备质控检测工作, 当年共检测4类医疗设备138台, 其质控监测结果, 见图2。其中输液泵的合格率69.8%;单独对输液泵的数据进行分析, 检测结果, 见图3, 发现28%的泵流速精度不合格, 6.3%的泵阻塞压力不合格。

根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习惯及产品的技术原理, 将输液泵细分为输液泵和注射泵, 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2.1 不合格项及其产生原因

2.1.1 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导致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注射器类型选择错误和丝杆传动部件磨损。以我院使用量较大的WZ-50C6注射泵为例, 该注射泵有13个品牌的注射器, 见表1。以50 m L注射器为例,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规格的注射器针筒管径和针筒长度均存有差异, 厂家为保证流速精度, 针对不同注射器, 设置不同的修正系数。使用时须根据实际注射器品牌来选择不同的注射器代码, 否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流速偏差。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丝杆传动部件磨损。注射泵传动部分的基本结构, 见图4。注射泵的注射动作由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 经驱动电路而使步进电机旋转, 步进电机经减速机构驱动丝杆、螺母, 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母的直线运动, 螺母与配套注射器的推杆相连, 即可推动配套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丝杆与螺母的长期摩擦, 必然会产生磨损, 使丝杆与螺母的间歇变大。开始输液后, 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丝杆和螺母才能咬合好, 尤其是注射流速较低时, 情况更加明显, 表现为注射启动后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其实际流速为零。

2.1.2 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导致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输液器选用不当。2012年10月, 某科室质疑其使用的TE-135输液泵流速不准。送检时发现, 该科室并未使用输液泵说明书中指定输液器, 而采用重力输液器。将该科室在用两个品牌的重力输液器检测后发现, 其中一个品牌的输液器流速误差高达1220%, 而另一个品牌的输液器, 流速误差<10%, 说明后者基本能保证输液安全。

2.1.3 注射泵/输液泵阻塞压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阻塞压力传感器参数飘移或故障是阻塞压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2 处理方法

2.2.1 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处理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2个原因, 我院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办法。首先是指导使用人员在开始注射前, 一定要根据注射器品牌, 选择相应的代码。第二是在开始静脉穿刺前, 可先快进数秒, 使注射器的活塞芯杆和注射泵的推头压实, 尽量减小丝杆和螺母的间歇。针对检测过程中螺母咬合齿完全磨损的情况, 更换磨损的开合螺母后, 流速精度均达标。

2.2.2 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处理

输液泵的流速精度, 主要取决于所选输液器。综合2012年度质控监测数据, 凡是选用专用厂商指定输液器的输液泵, 流速精度均能满足检测规范的要求。

针对检测中发现流速偏差较大的问题, 首先告知科室优先选用输液泵厂家制定的输液器。考虑到部分临床科室为降低治疗费用, 有的会采用重力输液器。我们对全院使用率较高的重力输液器进行了检测, 将误差<10%, 能保证输液安全的品牌和批次, 通过医院内部办公网络告知临床科室, 供其参考。

2.2.3 注射泵/输液泵阻塞压力不合格的处理

对于阻塞报警压力不合格的泵, 必须根据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调校。属压力传感器故障的须进行维修或更换处置完毕后重新进行质控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建议在注射时稀释药液降低浓度, 适当提高注射速率或选择小规格注射器, 用于缩短在注射管路自堵塞开始至报警发生的等待时间。

3 小结

我院自2012年启动质控检测以来, 通过分析一年来累积的检测数据发现在用输液泵, 监护仪, 呼吸机等急救设备, 在应用质量上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 直接威胁到病人的安全治疗[7]。因此关注医疗设备应用, 合理进行质量控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曹晟源.静脉点滴大国之殇:高利润与高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9-09 (14) .

[2]许耀良, 项延宽, 陈基明.输液泵管对输液泵流量影响的测试和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 :55-57.

[3]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输液泵/注射泵出口质量控制指南[EB/OL]. (2011-08-01) [2013-09-16].www.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8/1314240602192.pdf.

[4]陈晓红, 任国荃, 周丹, 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4) :384-386.

[5]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6]汤黎明, 吴敏, 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31-33.

双输液泵 篇8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在临床上输液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治疗效果打折并给患者及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后果[1]。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的驱动方式有蠕动、旋转挤压、双活塞挤压等多种,因厂家、品牌的不同而各异。多数输液泵需使用与其相配的专用管道,以保证流量的精确和均匀。此外,输液泵还具有报警系统,提供安全保证,包括断电、泵门未关、走空、管路阻塞和管路中出现气泡等方面的报警功能。这些参数是否达到要求关系着临床给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2,3],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参数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后检测和验收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流速精度是输液泵主要性能参数,也是检测重点。流速精度出现误差时会直接导致临床上过量给药导致中毒或过慢给药耽误治疗和抢救时机等医疗风险。影响流速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文献资料统计[4,5],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配套使用的输液泵管因材料、弹性、内径等参数不同直接影响流量的准确性;(2)由于输液时间过长,反复挤压和释放,泵管出现疲劳会对流量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3)不同溶液因其浓度和粘稠度不同对流速会构成影响;(4)输液泵发生故障。

鉴于此,大部分厂家都建议使用其推荐的专用配套输液泵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医院出于多种原因,使用的往往是非推荐产品,而且有很多医院使用的是重力输液器而不是专用泵管。有文献资料表明[6],使用不同的泵管,流速误差相差悬殊。在不能使用专用泵管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指导临床科室在医院实际使用的输液器中选择合适的泵管,保证输液泵的流量准确,是医学工程部门在输液泵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检测工作中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1 材料和方法

1.1 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采用Fluke公司生产的IDA-4 Plus输液设备分析仪。

1.2 测试材料

贝朗8712212型输液泵;

贝朗8712212型专用泵管(批号:OK 25 340000);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批号:批100416);

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哈娜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批号:批071222);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批号:20090811 06*)。

以上4种测试材料,除贝朗专用泵管是为本次测试单独采购以外,其他3种均为目前我院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输液器。为便于记录,以上泵管名称下文简记为贝朗、精密、哈娜好、杰瑞。

1.3 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检测方法按照总后勤部下发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执行,测试设备的连接方式及注意事项不在本文中叙述[7]。每台泵按照规范要求,使用4种不同泵管重复测试规范要求检测的各项指标。为保证测试样品的一致性,共选取10台1999年8月同期购进使用的贝朗8712212型输液泵,检测前进入维修程序,调出该机的输液精确度参数(Scale Factor),该参数调整范围为40~99,根据大部分设备的设定值,最后我们将10台设备的输液精确度参数统一调整为50。测试设定流量为25 m L/h,测试时间为1 h。测试过程中的泵管只使用1次,消除重复使用时因泵管疲劳导致的误差,遇到误差>20%时,更换相同品牌泵管再次测试,确认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排除其他可能因素,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1.4 结果

为便于分析,测试数据中的相对误差全部取其绝对值,变换为正误差。测试结果见表1。

1.5 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2。

注:允许误差为5%。

注:设定流量为25 m L/h。

2 讨论

由检测数据可以看出,使用贝朗专用泵管时,所有设备的流量检测全部合格,最大误差为4.8%,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他泵管测量值误差均较大,由此可知,在输液泵使用过程中,泵管的选择对于流量精度来说非常重要,同样,在质控检测过程中,同一台被检设备,选用不同的泵管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检测结论[8,9]。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用非推荐产品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不能改变目前在用的输液管道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选择泵管来进行输液泵质控检测工作,就成为医学工程科通过质控检测来保证临床安全使用输液泵的一个重点。为此,我们讨论和试验了以下几种方案。

2.1 方案1

选择合格率最高的杰瑞管道(贝朗管道除外),合格率高意味着需要调整的输液泵数量会相对减少,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检测工作量。由于输液泵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医院拥有的数量较大,且单台输液泵的检测时间较长,算上检测、维修、调整的时间,平均单台检测时间至少需要2 h。所以,提高初检合格率将大大降低质控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和时间。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测试选择的5号泵和8号泵的误差达到209%和113%,仅仅是参数调整无法调整合格,需要厂家进行维修调整,由于用专用泵管检测该设备合格,厂家不同意调整。所以,这一方案虽然降低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但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将增加。而由管道原因判定设备检测不合格是不合适的,因此放弃此方案。

2.2 方案2

选择平均误差最小的精密管道(贝朗管道除外),检测数据显示,精密管道的平均误差为6.08%,最接近允许误差,说明经过微小调整即可合格,不会出现方案1中出现的情况,基本能保证全部被检设备全部合格,但实验选取设备的合格率仅为30%,这就意味着需要调整的设备数量将大大增加。这一方案要通过增加检测工程师的工作量来提高被检设备的合格率。

2.3 方案3

根据使用科室目前输液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按输液泵所属科室来选择输液管道。这一方案属于被动适应现实情况,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不同的输液管道。这种方案的好处是使用科室在不改变目前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即可安全使用输液泵;不方便的是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长期集中注意力,根据设备档案标注所属科室随时调整输液管道,检测过程中出现过因疏漏用错输液管道,直到检测不合格查找原因时才发现,重新选择管道检测合格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检测难度。另外不同科室之间借用输液泵时也可能会出现输液管道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上述方案的讨论分析,在近几年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方案2和方案3结合的方式进行。在2010年的检测过程中主要采取方案2进行,检测完后向科室提出了选用精密管道的建议。随后在2011年检测中采用方案3进行,在科室送检前,对科室使用的输液管道进行送检前调查,发现大部分科室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使用精密管道,但有部分科室仍然采用的是哈那好和杰瑞管道,但数量较少,所以在2010年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不同科室采用不同的管道检测。2012年的检测参照2011年的方式开展,同时在检测合格标签上标注了检测用输液管道,给使用科室和借用科室起到一个提示作用。从3年的工作情况看,2010年初检合格率仅为60%,2011年和2012年的初检合格率分别为90%和97%。从检测时间看,2010年检测数量为115台,共花费近3个月的时间完成,2012年检测185台,花费时间仅为6个星期,检测效率大幅提高。

3 结论

由上述讨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输液泵使用过程中,泵管的选择对于流量精度来说非常重要,在使用和检测过程中,最好使用厂家推荐的输液泵专用泵管。在不能使用专用泵管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指导,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工作强度,保证输液泵在临床的安全使用。

摘要:本文通过选择不同输液泵泵管与输液泵配套使用,进行流量精确度测试,证明了输液泵使用不同泵管时,流量精确度有很大差异,可能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同时针对目前医院在使用输液泵管的随意性问题,对医学工程科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工作,有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配套输液泵管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输液泵,泵管,流量精确度,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朱思南,尚长浩,王粤,等.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的实践与探讨[J].医疗装备,2010,(11):16-17.

[2]美国福禄克公司.临床工程指引:医疗仪器设备临床应用分析评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安文昊,夏慧琳,苏永兴,等.输液泵注射泵检测技术[J].中国医疗设备,2010,(1):5-6.

[4]侯艺威,郑吉锋.输液泵使用不同泵管的测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5,(6):71-72.

[5]张飚瑞,杨威,罗招平,等.临床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流速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5):87-88.

[6]崔亮,崔骊,杜超,等.注射泵检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1,(12):74-76.

[7]温国坚,刘曼芳,郑峰,等.医用输液泵应用质量评估试验[J].中国医疗设备,2010,(5):7-9.

[8]张志强,郭洁.医用输液泵流速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4):16-19.

上一篇:网络广告的互动设计下一篇:盐酸西替利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