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差异

2024-11-07

训练差异(共5篇)

训练差异 篇1

摘要:本文从训练目的、训练思路、教练职责、运动训练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 通过差异进行思考和展望, 希望对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 培养大批优秀体育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美国家,青少年,运动训练

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 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其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要认真分析存在的差异, 取其精华, 为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服务。

一、新时期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

1. 训练目的的差异

在美国的青少年训练计划中, 主要是强调运动员是第一, 取胜是第二。他们认为, 虽然取得胜利是进行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胜利的前提是不能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这个理念一直贯穿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始终。

我国在培训运动员的时候, 主要的目的就是一个, 就是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当今世界上每一项的世界纪录都是这一代人类在这个项目的运动能力上的极限, 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挑战这个极限。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为国争光是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大的主要目标。但是事实上, 训练的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 高水准的运动训练是为国争光, 但同时还要满足一些进行训练满足个人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

2. 训练思路的差异

美国比较推崇比赛训练法, 也可以叫做比赛入门法。他们觉得只练习一些基本的技术, 会让青少年觉得厌倦, 可以教授给运动员比赛的战术, 即使你不知道一些基本的技术, 你的伙伴也会在比赛的时候教会你。他们认为先教授技术再是战术的方式存在很多缺点, 主要是这些技术在训练教学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结合比赛, 比如, 孩子们在学习排球中的基本技术就是垫球、传球等, 但是在真正的比赛中运用基本技术是不容易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战术。而且这样的教学是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倦心理, 剥夺了孩子们打比赛的欲望。因此, 他们会通过适合运动员年龄的小比赛来传授某项运动的技巧。

我国在体育训练的时候, 主要强调技术的学习, 但是却没有重视怎么样才能取得技术, 也就是怎么在比赛中使用这些技术。而从比赛入手教学, 先重视学的是什么, 再强调具体怎么干。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体验来知道什么是比赛, 比赛要干什么。

3. 运动训练评价的区别

美国训练计划认为, 教练在对训练队员进行评价的时候, 需要把评估的重点放在怎样努力才能比上一次的表现的更好, 而不是跟其他的训练队员进行比较。当青少年学会拿自己与昨天进行比较的时候, 就会有继续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也有了训练的动力。

在谈起对青少年训练的评价的时候, 我国很多人都会觉得:“在我国, 评价运动员的主要标准就是他取得的成绩, 因为训练的目的就决定了评价的标准。”事实上, 在对青少年运动训练进行评价的时候, 不知是当前的静态评价, 还要是一种对未来的动态激励, 评价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只有好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训练队员的发展。

4. 教练职责的差异

美国人在说道青少年教练员的工作的时候, 他们认为教练员在对青少年进行运动训练的时候, 不只是技术和战术方面的教授, 还要帮助青少年运动人员做好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准备。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说, 他们觉得每一个队员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练员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对他们健康有益的环境。教练员是教学训练的组织者, 担负着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责任, 要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我国的教练员在培训中也明确了他们的职责所在, 也积极强调青少年运动中运动员的主体地位, 要让他们全面发展。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存在很大的偏差, 他们比较注重教练的主体位置, 有的甚至把运动员当做被严格看管的对象。

二、新时期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差异引发的思考

1. 运动第一, 比赛第二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学生的价值, 教育的价值在于发现孩子的潜能。事实上, 青少年体育训练也是一种教育。因此, 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 要从运动员的本性出发, 不能从社会出发, 要种方式孩子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在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强调育人, 弱化夺标。

2. 比赛入门的教学训练方法

在青少年运动训练中, 不能过分的强调技术, 而不重视战术的运用, 脱离了比赛, 也不能有太多的直接指导, 更不能扼杀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兴趣。由于青少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心理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 容易产生矛盾的心理。我国传统的训练思路主要是教练示范, 学员机械的学习, 这样做的意义或者为什么这么做, 运动员了解的不多, 容易抹杀青少年的创造性。因此, 可以把比赛入门当做教学训练的引导方法, 这样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

3. 训练目的和评价

要不断壮大我国体育运动人员的队伍, 就要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功利化的趋势, 要在青少年的兴趣上加以培养, 要厚积薄发, 不能急功近利。在训练评价的时候不能只看到成绩, 这样容易忽视运动员的自身发展规律, 成人化的训练会减少他们有体育训练的兴趣。要秉承“运动员第一”的理念, 不断弱化对成绩的追求。

总之, 中美两个国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制度, 但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一样的。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的有益经验, 变革训练理念, 让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56-59

[2]王雷.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1 (2) :74.75.

[3]刘景裕.刘谦.刘劲松.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理论与实践回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25 (2)

训练差异 篇2

一、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训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体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是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和从中学习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负责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完成身体锻炼并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为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进行完成。根据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运动训练的主体只在于满足运动员竞技和运动成绩提高的要求,在教练的指导中完成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运动员必须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完成高强度的运动训练,组织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动。教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因此必须负责在运动训练中各方面的具体内容,所以为满足体育训练的要求,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来一块制定设计合适的锻炼计划,组织体育锻炼方案。

从两者的概念上我们大致可以对其进行区分,这两者都在体育运动的范畴中并且都属于育人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教育场所和器材才能够完成。两者在完成运动锻炼并且承受运动负担的活动中都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完成。但是究其根本,体育教学活动属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体育运动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对于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其教学方式和手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计划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

(一)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

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在教育活动上属于同样的体育教育范畴,但两者在实践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区别。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身体锻炼为主,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希望学生能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逐渐适应努力培养自身的运动兴趣,并且形成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在不同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训练并且根据体育教学活动来树立良好的体育活动观念。相对来讲,体育运动训练的本质是给以后的竞技活动做出必要的准备,来确认体育运动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运动员不断超越自身,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具有严重的淘汰性,需要运动员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这对于运动训练活动而言非常重要,能够让运动员不断追求其本身的高素质,达到运动员的极限。

(二)在内容上的差异

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将不同种形式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达到教书育人目的。为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各级学校需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列入到教学大纲中,它们能够包含体育卫生环境观念以及教育基础知识理念,并且让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锻炼的形式不断充实学生的身体。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运动训练活動的需求进行专门性的组织训练。为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教练员需要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并且训练活动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在整个运动场地中所包含的训练内容也是有很多个角度的,包含身体、技能以及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所有的训练项目都需要为专项的训练项目所服务。为构建良好的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各组织单位需要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完成运动员的针对性指导训练。

(三)在方法手段上的差异

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身体,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体育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教学课程的标准较为低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进行繁重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满足可操作性的教育活动要求,达到真正的体育活动的适应性发展。而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学活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体育教育的方式多半要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变化,在进行运动性的教学时,要能够让教育方案适应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并且在达到体育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基础教育素质。让体育教学能够真正简单易懂便于让学生们掌握。而运动训练则是符合普遍性的规律,训练必须要能够让运动训练具有更多的专一性,因此更多的将任务转向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为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知识和运动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发展。并且对于体育教学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运动训练更加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运动训练的方法有语言法、练习法以及直观法。

例如在课前运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跑圈运动训练,可以以两三圈为限。否则就会让学生在课堂运动中丧失斗志身体疲惫。因为学生如果承受太重的体育训练就会导致超出学生本身的负荷,难以进行以后课堂中的体育活动。而运动训练则不同,其需要教练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始终维持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够不让身体的肌肉松弛而失去其作为运动员应有大的身体素质。

(四)在运动负荷上的差异

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而言,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负荷。但是因为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和教练员在制定任务时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的运动负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本身所需求的运动负荷较低,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身的身体状态并结合身体素质及时做出合适的计划,因此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相对比较低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并安排适合的体育锻炼。而运动训练则不同,其目的在于促进运动员在体育锻炼中努力发挥自身素质,并按照运动训练的需求来达到高强度的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进行运动计划的制定时,必须要考虑到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并针对其实际情况做出高强度的运动训练。相对而言,运动训练的运动负荷是相对较大的,并且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量教练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计划做出更加高强度的运动。

五)在运动场馆和器材上的差异

体育教学活动对场馆和器材的要求和体育运动训练有着很大的区别。体育教学对场馆和器材的要求要更加偏向于安全性,因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重点在于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达到发展身心的重要目标。场馆和器材的数目不够充足,安全性不能够得到保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就会一直流于表面,这对于体育活动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来增加运动场馆和器材。运动训练场对场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保证其场馆内的所有器械都能达到使用的.标准,不会因为器械本身的问题影响学生们的锻炼效果,更不会影响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高校不单单对体育器材有极高的要求,对学生们运动的场地体育館也有相应的要求。运动训练在体育馆和使用器材都合格的前提下才能正常的开展体育活动,所参加体育活动的比赛规则也要严格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运动员在参加专业的体育运动时想要发挥更高的身体素质,就要依靠强有力的运动器材,运动器材要更加偏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以及身材的培养。而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来讲,如果不能保证运动器材的安全性,那么将会很难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运动训练对场馆和器材的要求是高标准的,符合运动规则的比赛要求。

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育器材多半是简单的单杠、双杠、篮球框等,没有太多的运动难度,能够让学生从中锻炼自身。学生通过简单的体育锻炼就可以获得更为强健的身体。而运动锻炼则需要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器材,其对运动员本身是一种很大的考验。运动员需要通过强力的锻炼来从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练员也必须在其中通过详细计划的制定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的运动技能。

(六)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差异

体育运动训练更加注重技能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教师必须能够掌握田径、篮球、排球以及足球等多个基础的体育项目,并且对于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以及方法上有着不同的内容。体育教育工作者通常将目光投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上,并且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体育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同样要具备一项能够考验学生全面素质的体育运动。被教育者的身体素质和接受水平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获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相对来讲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则要培养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单一性,但是技能要更加多样化。运动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都要求教练能够采用专项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并融合多种专项运动训练内容的方案进行训练,让运动员能够充分在体育训练活动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并且教练员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技能来培养运动员,促进他们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来获取相对完整的专项训练工作,并且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器材的选取上更加注重专项训练。

体育教育本身是教育者承担教育工作的任务,而被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方案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其重点放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促进学生整体运动素质的提升可以依靠体育教学进行完成。而运动训练则相反,其需要教练员帮助运动员来提高整体素质,并且在训练中提高专项运动的活动水平。两者之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差异无疑是很大的。

三、结束语

结合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来明确两者之间相互独立的观念。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体育教学活动要能够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多层次训练手段。改变体育教学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晨玉.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63-164.

[2]张桐语.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智库时代,2017(15):124-125.

[3]张军.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及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9):155+157.

[4]董传升,孙夕鹭,赵宏雯,张麟寰.基于体育认知差异性的体育院校非体专业学生体育理论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9):94-100.

训练差异 篇3

关键词:高考训练 差异 差异教学

一、引言

在体育高考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教师训练中不得不“应对”的一件事情。例如有些学生短跑成绩比较好,有些学生中长跑成绩非常好,有些学生力量素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存在,在体育训练中,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体验与对话而得以实现的。在高考体育训练的学生中,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社区和乡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带来了各种不同的知识,锻炼习惯、特长、思维方式以及疑惑,形成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当这种异质性在训练中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与对话就发生了。这种交流与对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个学生经验的不足和视野的局限,大大丰富学生的经验,使他们看到、听到、想到以往没看到、听到、想到的事实和问题,甚至有可能通过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激发出富有创意的出人意料的新问题和新方法,从而使各自的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因此,开展“差异教学”活动不是消極适应个体的发展,而是积极促进体育高考生个体的发展。

二、“差异教学”在体育训练中的实践

1.自主选择

“强调划一性,缺乏选择性”是我们体育高考训练中由来已久的问题。在训练中,教师视同一课堂的学生为同一“类型”的人,按照这一类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采取相同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这样的训练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和不同的健身渠道与方法。相反差异教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为价值追求,因而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选择的自主性。真正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学习应该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因为只有自主选择的学习,才能激起学生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罗杰斯特别强调对学生的信任,他说:“教师首先需要对人寄予信任,如果我们不相信人,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唯恐学生误入歧途,因而填鸭式的把所选择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我们相信人人都有发展他自己潜力的能力,我们就会允许他有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体育训练的内容很多,但那些是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的,那些只要了解和认识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在训练过程中,同一个练习项目可有不同的要求。

(2)选择的适切性。在“差异教学”中,学生的选择正确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切合自己实际的选择往往能引导学生洞察学习内容的真、善、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衡量学生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不是某种固定的、绝对的选择标准,而是这种选择对于学生自身的切适性。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正是在于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采用让距跑法:在直道上划出6~8道,起点线分别以梯次的方式让跑3米,在所要跑完的距离处划终点线一条。要求学生起跑后,全力以赴跑完全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速度情况适当调整起跑位置,也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情况灵活选择起跑位置。教师则安排见习生在起点发令,自己到终点判定名次,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2.以优帮弱,和谐课堂

在体育训练中,会从不同的角度涌现出一批优等生。他们身体素质好、头脑灵活、动作协调、掌握技术动作快。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他们的才干,不仅会更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其他学生,尤其是带动暂时困难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会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实践证明,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一句由衷的表扬和一个满意的眼神而引以自豪。当老师叫他帮助一名“学困生”纠正某个动作时,他会俨然以小老师自居,认真得让人感到惊叹。而困难生在他们的耐心帮助下,会萌生强烈的进取心,努力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提高动作技术质量。同时,同学间的友谊也增强了。如:在进行铅球练习时,有部分同学已经可以拿满分了,再让他们练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这时给他们分配点任务,让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约定让你所帮助的同学达到一定要求后,就可以自由安排活动。这样他们在帮助同学的时候就会认真负责,而被帮者也会更加刻苦努力,积极进取。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帮助对象,而被帮者也可以选择由谁来帮助你,这样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三、结语

“差异教学”不是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所处的位置。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6-10

2.别文录.莫让生成迷住眼[J].河南教育.2006(2)38-39

训练差异 篇4

一、教学目标:凸显“数学思考”

从《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的教学目标解读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的三大变化。

1. 首次提出过程性目标。

《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一栏内, 每一项都有“经历……过程”字样的表述, 凸现出“过程”在学生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理解的自主建构、数学思考、探索体验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并在“总体目标”最后一段特别强调,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

2. 明确提出估算的目标。

估算已不是可无可有的目标, 《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的“具体目标”中对估算要求: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过程”;第二学段“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习惯”;对“数感”提出“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这与当前世界各国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趋势一致。

3.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课标》进一步对口算、笔算的复杂性与熟练程度降低了要求, 删减了繁难计算内容, 同时增加了负数运算内容。在《课标》第三部分各领域内容的具体目标中, 对数的运算技能仅对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规定为“熟练”, 其余的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与混合运算的技能目标用语均是“能”与“会”。但是《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中要求:第一学段“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第二学段“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 都有“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的字样表述, 可见, “降低”的底线就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

以上教学目标凸显出从重视“运算技能”训练到学会“数学思考”的变化,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材编写:负载“数学思考”

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统称“实验教材”)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等多种版本教材一至六年级的计算内容研读中, 我们可以看出“实验教材”以新的方式呈现计算教学内容编写的三大新特色:

1. 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计算与认数相结合是传统的做法, “实验教材”在有选择地继承和摈弃的基础上, 精心选择现实素材, 为学生学习计算知识与技能提供丰富素材, 为学生抽象数的概念和探索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基本线索, 改变原来的内涵与形式。同时, “实验教材”打破了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的编排体系, 采取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统领各个知识领域教学。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成为双赢的一大举措, 成为新教材编写一大亮丽的特色。“实验教材”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学生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2. 多样算法、基本算法和优化算法相结合。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变“接受方法”为主动构建方法。“实验教材”计算教学的例题大多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并展示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各种算法的活动;“基本算法”是指对后续学习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基本的算法。“优化算法”是多样算法中方法的优劣相对而言比较好的方法。“实验教材”采取有意指点或多次呈现的方法, 达到让学生人人巩固“基本算法”的目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多样算法”过程中, 在算法优劣对比中或吸纳或扬弃“汰劣选优”。

3. 口算、估算、笔算和适当使用计算器计算相结合。

“实验教材”在辩证扬弃传统口算与笔算相结合做法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估算内容, 使估算贯穿于整套教材之中。有结合认数编排估计数量的大小多少的内容;有结合加、减、乘、除编排估算内容;在100以内加减法、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法与除法中, 都单独安排了估算的内容。同时, 有意识、有计划地把估算与口算、笔算结合起来, 突出“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力培养, 进而把估算方法转化为估算思想和策略。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实验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内容, 安排了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大数目的运算和探索简单数学规律数学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使用一种新型的计算工具,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 我国古代发明的重要计算工具的算盘, 只在“你知道吗”作为小常识介绍, “珠算”从小学数学中彻底退出。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以上教材编写的新变化, 突出体现出负载“数学思考”重要信息资源。“实验教材”对计算内容编排顺序、例题设置、素材选择等各方面也采取了新举措, 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更大的探索、交流的时空。

三、课堂教学:落实“数学思考”

课堂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阵地, 综观现今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 在“经历……过程”、“重视数感”、“提升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等新理念引领下, 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教材”提供的丰富资源,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 获得计算知识, 开辟了“算”“用”结合的计算教学改革新路, 把“数学思考”落到实处, 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新特点。

1. 以主题图为依托, 凸显“算”“用”结合。

“算”“用”结合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由于在“算”的目标层面上要考虑运算意义, 计算的算理、算法、技能等;而“用”的目标层面上要考虑提出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因而计算教学出现的最大变化, 就是寻求“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结合:

(1) 在主题图情境中感悟四则运算意义。计算教学的启蒙课就是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 即加、减、乘、除的起始课。“实验教材”以主题图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建立加、减、乘、除运算概念。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意义教学, 教材采用的主题图情境是“2个男生和1个女生折了2只蓝色纸鹤和1只红色纸鹤, 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解决“2个男生和1个女生合在一起, 一共有多少人?”或“2只蓝色纸鹤和1只红色纸鹤合在一起, 一共有多少只纸鹤?”等问题,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就可以用加法解决。这样把四则运算概念的建立, 置于学生喜欢的主题图情境中, 强化了运算意义“数学化”过程教学。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索算法和算理。课堂从过去突出结语式计算方法的总结, 转变为结合具体情境领悟算法、算理。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 教材采用的主题图情境是“小熊购物:面包1个4元, 饮料1瓶5元”, 学生通过自由列式解决“小熊胖胖买6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和“小熊乐乐用20元买3瓶饮料, 需要找回多少元?”等问题, 引出4×6+5和20-5×3, 让学生说清算式每一步计算与主题图情境的对应关系, 借助具体情境得出“在一个算式里,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算理, 避免了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

2. 以自主探究为手段, 提升计算思维价值。

计算方法的新授课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尝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 经历计算方法形成过程, 以提升计算思维价值:

(1) 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计算知识的有效方法。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的动作中形成的, 教学时教师十分重视给学生准备合适操作材料, 适时组织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交流中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如,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理解加法、减法、乘法意义;通过“分一分”理解除法意义;通过操作计数器、方片、圆片、小棒等理解“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道理等。这样学生借助操作活动, 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多感官协同活动, 促进了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的提高, 发展了思维。

(2) 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主动构建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迁移”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会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主动构建知识, 并获得全面发展。“实验教材”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 随着认数范围的扩大, 逐步扩大计算范围, 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分段编排, 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特点, 根据“前面的内容是后面的学习基础, 后面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扩展和延伸提高”的知识结构, 充分发挥知识迁移效力,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

3. 以鼓励算法多样化为载体, 张扬个性教育。

人有个性才有创造, 与众不同才是创新。算法多样能张扬学生个性, 激活学生思维, 是新课程“亮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 又是基本算法和优化算法的促进者。现在的课堂计算教学, 凸显出从“使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掌握计算法则, 形成计算技能”向“使学生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计算方法更合理, 形成灵活的计算能力”转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 还要引导学生选择比较快的方法或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算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讨论, “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训练差异 篇5

国外关于专业运动项目的研究较多,在准备活动方面的研究也比较细化。国内关于运动项目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每一个运动项目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研究,甚至于运用生物力学来研究运动项目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关于准备活动的研究也较多。但在国内外,关于二者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准备活动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差异性研究在国内外几乎为零。本文研究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之间的差异性,目的在于通过找出二者间的差异,为田径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提供借鉴,为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成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 1研究对象

以正定县部分中学田径运动队为研究对象,包括了正定县第一中学、正定县第三中学、正定县第五中学、正定县第七中学4所高中和正定镇中学、正定县第六中学、正定县第八中学3所初中共7所学校的运动训练队以及主要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内容。

1 . 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 法

通过网络收集田径运动项目准备活动相关的期刊文献、训练计划、以及网络资料以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观察法

对正定县7所学校的运动训练队进行训练时进行观摩,前期的准备活动内容、持续时间、侧重点做记录,依照项目的特点进行对比。观察时间共4周时间,每所学校不低于3天。

1.2.3专家访谈 法

对正定县7所学校的运动训练队进行观察时,对其所在学校的田径队的主要教练员进行访谈,主要关于对不同田径项目的准备活动环节与项目特点的相关性的认识和采用的准备活动的内容。

2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是指在训练、体育课和比赛的基本部分之前,为了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而有目的进行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活动或比赛做好准备。每一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必须要做准备活动,调整赛前状态是其主要目的,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为后续的比赛或训练能快速的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和心血管系统,是心输出量及肺通气量增加,骨骼肌和心急的毛细血管网扩张,是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体温升高,可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肉力量;在体温较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的氧供应; 体内酶的活性也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加,物质代谢水平提高,保证在运动中有较充足的能量供应;体温升高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体温升高还可以使肌肉的柔韧性、伸展性以及弹性增加,预防运动损伤。

3结果与分析

3 . 1准备活动与项目的相关性

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两类即: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特征都大致相同,其内容以慢跑、伸展等全身性活动为主并还结合一些关节活动。而专项准备活动却根据项目的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运动项目依据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准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都与该运动项目结构相仿或能够引起肌体产生相同生理变化的练习内容为主,提高参与该运动项目各器官系统的兴奋性,为训练或比赛做准备。田径被称作是一项乏味而又枯燥的运动,既不容易出成绩又辛苦,而且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准备活动方式很难让运动员短时间内兴奋起来,特别是冬训天气寒冷时期,如果运动员不兴奋或是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但比赛和训练的效果不好,而且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 . 2教练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

教练员是学校运动训练队的主要管理者,教练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队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在对7所学校的田径运动队的主要执教练员的访谈包括了对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中准备活动环节内容的对比分析。

对7所学校的主要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相关问题。在对这些教练的访谈中,可以获取以下的信息:(1)教练员对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还是十分重视,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2)多数的教练员对准备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3)教练员在所执教的田径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中缺少与准备活动的联系;(4)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教练员的执教年限而增加,也并没有出现教练员因执教年限少而对准备活动重视程度较低的情况。

在对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对比中发现了两点不同:(1)执教年限低的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的准备活动内容比执教年限长的教练员要仔细、活动项目多、方式比较灵活。(2)在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之间,执教年限较长的教练会单独的准备一些与运动项目特点有较高相似度的小活动或者练习,这些小活动或小练习也可以包括到准备活动中。(见表1)

3 . 3队员对准备活动重视程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7所学校的运动队进行准备活动时的观察,可以得出队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比例还是很高的,多数队员对进行准备活动的关节十分重视。影响训练队员对准备活动重视程度的影响原因主要有教练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和强调、自身专长项目的不同、参加训练年限(自我意识)、当天训练计划内容以及天气的影响。在基层学校的田径训练队训练中,教练员是否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对训练队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教练重视准备活动的训练组,训练组中队员对准备活动就比较重视,队员在准备活动环节比较认真;部分训练组教练员不重视准备活动,该教练员管理的训练组中队员对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就比较懈怠。天气原因也是影响队员进行准备活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寒冷时训练队员会自发地、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以适应后续的大强度训练,预防运动损伤。(见表2)

在对队员的访谈中,参加训练年限长的队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要比参加训练年限短的高。原因是队员本身曾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受伤,或是队友受伤后受到警示,从而加强了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见表3)

3 . 4不同田径运动项目之间准备活动内容的差异

前文中提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准备,让运动员短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在内容选择上是以引起相同生理变化内容或以结构相仿为主,以利于和正式练习内容有很好的衔接。通过准备活动,运动员的爆发力、灵敏度、身体协调性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准备活动符合该项目运动员准备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为后续的训练或比赛提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观察过程中发现所观察的其所学校的田径训练队中,采用的准备活动内容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别。径赛组别的短跑组、中长跑组的准备活动中一般采用的是慢跑、压腿压肩、转腰转肩、正侧踢腿、小步跑、高抬腿、后蹬步、跑跳步、30m加速跑的准备活动内容, 准备活动的内容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而跳跃组和投掷组的准备活动也是如此。

3 . 5不同田径运动项目之间准备活动内容的持续时间对比

在观察过程中,在不同项目田径训练组进行准备活动时,活动内容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活动内容的时间分配上发现了一些差异。在日常的训练中,因中学主要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每天田径训练队的训练时间平均为每天2~3h,这样分配到准备活动环节的时间平均为20~30min。在这短短30min之内,作者观察到了细微的差异,这是根据不同的田径项目的特点而产生的结果。

径赛项目中短跑组和中长组的准备活动中活动内容便因为运动项目的特点有所差异。短跑是属于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项目,运动员在进行慢跑时用的时间相对短于中长组的慢跑时间,但是在高抬腿、30m加速跑、60m加速跑的用时上就多于中长组在这三项耗费的时间。在跳跃组的准备活动中高抬腿、后蹬步、跳跃步、30m加速跑这四项活动内容上分配的时间多于其余的内容。投掷组则在压肩压腿、转腰转肩、后蹬步、30m加速跑上使用很多时间。这些准备活动内容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也是根据不同田径项目的特点而产生的。

凡是持续时间较短的项目,如投掷、跳跃等,准备活动的强度可以大一些,而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如中长跑等则准备活动强度和量不宜太长。

3 . 6准备活动内容与运动项目的结构特点的相似性

在现代的准备活动的研究上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在准备活动的内容上选择可以引起相同生理变化或与运动项目以结构相仿的活动内容为主,可以建立与正式练习内容的很好的衔接。这是由于准备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了兴奋性提高的痕迹,这一痕迹产生的生理效应能够使正式的比赛和训练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水平,也会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中运动员更好的达到训练效果和较高的比赛成绩。

在观察中发现,径赛项目的训练组的准备活动意在活动身体, 提高神经兴奋性、减少血液粘稠度,升高体温,主要目的是预热身体,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除了跨栏项目需要一些与跨栏项目特点相符合的准备活动之外,短跑组比较注重瞬间爆发力和速度提升上的准备活动的内容,中长跑训练组的准备活动则是最没有特色的,采用的都是较为普遍的准备活动内容。在跳跃组的准备活动中,则注重步法节奏、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快速的爆发力。投掷组的准备活动的活动重在腰肩的活动,即身体旋转动作。由上得知,在跳跃组、投掷组和部分径赛项目(跨栏项目)等技术要求的项目中, 则需要在正式训练和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中增加与运动项目生理结构特点、动作技术特点相符合准备活动内容。

4结语

在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是运动训练和田径比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以及严谨地操作,还应当考虑到不同的田径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准备活动充分、得当, 从而更好的投入接下来的运动训练和田径比赛中。不同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在活动的内容方面主要是依据项目不同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活动。每个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是为运动项目而做准备的,所以不同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都有着自己的专项特色的。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正定县部分中学田径运动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运动项目准备活动内容、持续时间、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组在进行准备活动时采用的方法显现出了差异,依照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运动特点和生理结构采取了不同的准备活动。研究不同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间的差异,可以为田径训练队的日常训练提供借鉴,为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成绩提供参考。

上一篇: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下一篇:蝴蝶兰的组培快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