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2024-06-12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精选12篇)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1

进入新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 美术课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 这样的情景经常见到:“同学们, 这些作品使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分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吧!”, 教师刚说完, 学生四个人一组或六个人一组, 你一句我一句, 一时之间课堂上人声鼎沸, 学生个个眉飞色舞, 好不热闹。面对此种情况, 教师则是面带微笑, 心满意足。随后是小组汇报、教师点评。但如此的交流与合作, 是学生自主性与合作性的体现吗?全体学生是否都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学习与提高?

美术教学中的合作教学又有着其独特的合作互动方式, 不同于传统教学, 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并非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 即使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 也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因此, 美术课堂的合作教学,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但是不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 不管教学内容合不合适, 一味追求合作形式, 随意的组合讨论或集体创作等, 学生其实并没多少自主学习的机会, 没有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或收获什么。小学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教师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全体学生在过程中受益;而在很多的“合作学习”中, 优秀学生处于主宰地位.成为最活跃的分子, 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而一些美术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则羞于启齿或没有交流的机会, 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而不作”, 华而不实。为此,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在小学美术课堂合作教学的运用上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美术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由于教师的组织不到位, 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学习的分工不明确, 有的学生忙于完成学习任务, 有的学生没事干闲得很, 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学生疏于自我管理。

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 小组合作中会有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 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 达不到预期效果。

3. 课堂管理缺乏成效。

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制作是容易的, 但如何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结束制作则较难。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准备进行作品评价时, 有的学生由于还没做好或沉浸在制作活动的乐趣中, 对教师讲课置若罔闻等问题,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要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趋利避弊, 进一步完善, 就必须正确认识上述这些问题, 对症下药, 寻求有效对策, 以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1. 注重主导性。

现在, 一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很随意, 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于是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 但学生对到底要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却一无所知。只知道四个人坐在一起先讨论, 再动手画一画、做一做而已。教师应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导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有效合作的方向。例如, 教学《三原色》一课,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实验的方式习得相关知识的。课堂上,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 我为他们准备了玻璃杯和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可溶液体, 然后引导学生合作实验:第一, 红色和黄色的液体倒在一起会产生什么颜色?第二, 哪两种颜色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第三, 红、黄、蓝三种颜色取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有多少种组合方式, 又会产生多少种颜色?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这三个步骤, 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并在合作学习中感受了三原色的变化过程。以上案例中, 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设计的三个问题都明确了合作学习的方向, 所以,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实验的方式有效感受三原色的变化过程。

2. 注重参与性。

合作学习的重要功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优等生包办、其他学生不沾边”的现象, 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而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被扼杀了, 那么, 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中如何改变“优等生包办、其他学生不沾边”的现象呢?在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任务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开展进行明确分工。在分工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鼓励小组长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使组内的所有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让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也各尽所能, 承担相应的合作任务。例如, 在教学《神气的小厨师》一课时, 我让小组长根据学习内容及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工。课堂上, 有的学生剪、有的学生粘、有的学生画、有的学生拼、有的学生做泥塑, 他们都在快乐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正是因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自己擅长的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的巨大力量和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体现,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注重激励性。

教育研究表明,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 能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从而激励其不断开展新的学习活动。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当学生完成了作品以后, 教师要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 也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 使他们能够共享合作学习的成果。例如, 在教学《钓鱼》一课时, 当各小组通过合作努力, 完成了一条条别致生动的鱼以后, 我让各组的小组长把鱼放在地上, 这样, 一个“鱼池”就在教室里产生了。接着, 我组织学生一起来玩钓鱼的游戏。当某一组完成的鱼被钓上时, 我就让他们说一说创作的过程及合作的心情, 并组织其他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从而吸取其他组同学的优点。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共同享受了合作学习的成果, 形成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一个热门话题, 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实践, 真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2

张功平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打造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我们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小学这几年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课堂更改。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要科学地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们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生活中或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导出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们自己动脑筋冥思苦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模式。俗话说:三人之行,必有我师。众人智慧胜一人,就是合作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它的好处有如下三点:

一、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心理素质。

由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集思广益”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

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而且还进一步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小学语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也不是教师抛问题、学生讨论。如何杜绝浅层次、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呢?

一、优化组合,搭建团队

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凝聚力强高效的小组呢?首先要尊重自愿。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必须在心理上不排斥,这样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来讲,组员的心理契合度影响着合作的层次。因此,在成员的组合上,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合作小组的向心力。其次要兼顾差异。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性别、个性、成绩、能力等方面要有互补性,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尽量兼顾到,让每个人在学习小组内分担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开展的合作学习才能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再次要评价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要走向深入,全员参与、深度参与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引导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积极赶超。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在学习小组内的认同感,从而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积极努力。

二、精心设计,激发动机

学生的参与度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要鲜活、形式要多样、设计要灵活,从而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保证小组合作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可以组织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一起研读课文,梳理叙述脉络,根据课文介绍的景物,发挥想象力配上插图;根据课文的描述顺序,编写一段导游词,在小组内模拟演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协作分工,在绘画、朗读、描述和写作等活动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意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已经超越了语文学习本身,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和展示个性的平台。再如学习了《将相和》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剧本的创作、舞台的设计、服装的搭配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展示舞台。学生有了积极表现的机会,势必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的合作参与面广、参与度深,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指导策略,深度合作

反思当下一些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围坐一圈,要么是“一人唱戏众人看”,要么是各说各话。究其原因,学生虽然有合作的意识,但是并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合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合作什么”“如何合作”。

以作文教学为例,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如下的策略:①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交换阅读,每个人在阅读后进行批注,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对之前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传递一圈最后回到本人手中。②小组成员在组内逐一阅读自己的作文初稿,其余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在此期间可以进行商讨和辩论,最后形成修改意见。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分担了双重角色,既是写作者,又是评议者,从而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时进行了如下的指导:从哪些细节,从哪些语段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把自己感受最深部分的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表述自己的体会。学生的合作就有了侧重点和方向,通过朗读对话,身临其境,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从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

高中政治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4

一、实施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学生为主体

首先, 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设计、组织完成的, 落实主体参与、全程参与,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注重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锻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取得知识成果的勇气,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来解决问题。作为教师, 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用和善的语言、亲切的微笑来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3. 发挥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且是各有差异, 我们必须以一种平等、宽容、友爱的态度去引导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 还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 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升自信。

二、合作教学的主要策略

1. 在课堂讨论中预防冷场

在合作教学中, 难免会遇到个别学生的态度不端正, 漫不经心地进行学习, 这些学生也不积极参加讨论, 有时候讨论过程中还会出现冷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首先应对合作教学中的每个小组所讨论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激励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中;其次, 教师要事先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学生, 给他们准备的时间;最后, 讨论题目必须是大家都有所感触的问题, 题目可以多一些, 内容也可以宽泛点。例如, 在一次教学中, 我提出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方向”这个议题之后, 还相继提出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会消失吗?”等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探讨, 题目的弹性设计, 可以防止讨论过程中的冷场。

2. 选择合适的论题进行小组讨论

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 合作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形式, 它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现, 这种讨论方式的优点很多, 主要有:我们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发言, 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同时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 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沟通。而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中, 比如, 讲解“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时, 由于学生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否会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比较感兴趣, 因此, 我以这个题目作为探讨主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和理解, 深刻地理解其中内容, 结果证明, 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

3. 师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教学除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外, 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最重要的, 也是我们惯用的教学手段。合作教学并不是要完全脱离教师, 而是要与教师的指导、讲解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所以在合作教学中, 受益的不仅是学生, 教师也可以获得更深刻的知识。例如, 在讲到环境问题时, 首先要确定的内容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危机,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分小组去进行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到图书馆、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最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 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 由对该问题理解较为深刻的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在共同交流和讨论中, 学生和老师都能对此问题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并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加强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学习无法脱离实际生活, 用一些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全面促进合作教学的展开。例如:在学习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时, 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有关社会发展、变革的相关信息, 探讨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问题。

(2) 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情境

政治课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文字信息、数据表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文字资料和数据等也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 并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而我们所选择的数据材料、图文资料必须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 让学生感到时代的气息;材料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合理控制难度, 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解读, 如“政府的职能”这一课, 我就采用了汶川地震的相关数据和图片, 以及重庆打黑事件图片, 让学生分析探讨政府职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它还能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提供基础, 造就综合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 2005 (22) .

[2]谭慧君.浅谈合作教学方式[J].才智, 2010 (10) .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5

洪宽中学林岚翔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语文课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令人欣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实践者的心中。语文课堂展示出希望的同时,也留下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合围而坐,展开讨论等等,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的“学”看似愉快但有效性却值得推敲。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失去有效性在热闹、愉快的学习都将成为无源之水。那么该怎样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什么事真正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掌握知识同等重要。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运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材

(1)摆正教材地位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设计上为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这与旧教材是一个明显的不同。有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教材是引子,依然强调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教材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学活动失去了立足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掉教材,把握新课程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2)坚持文本的个性解读与共性解读统一

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可能是游离文本语境天马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而从根本上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因此,老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原旨追求共通见解。只有这样自主合作学习才会充满活力。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对学习由衷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地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可很多时候学生处于“受逼”的状态,学生离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要求的学习品质有很大的距离。而如果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往往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

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陪衬,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做听众。任何教学都应该弥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缺陷,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须对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是有效教学的开始。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

新课程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倡导老师带着自己的声音,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走进学生,去和学生交流、碰撞,引领他们在认知、能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步一个台阶。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但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会蜕变成为一种随意性学习、自由性学习,从而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学生的主体性,是不成熟的、不完全的、处于发展和提高中的主体性,开始甚至是很微弱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整、培养和提高。这是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依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要批判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即忽视学生的需求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忽视教师作用的“为自主化倾向。”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6

一、建立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另外,为了避免出现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小组学习结束全班交流反馈时,发言的学生应该是代表小组的意见,组内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另外小组的同学如有不同意见也要积极表达。诸如此类规则,教师应在事先讲明,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使学生逐步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重视合作技巧的指导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认为: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放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合作技巧方面指导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指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其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相互交流。最后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经常性地相机指导。

2.课前延伸合作指导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鉴于小学生预习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并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中渗透合作指导

首先是营造合作氛围。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万里长城》时,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获取的相关长城的知识,丰富的信息量,诱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其次是对学生学习困难时的指导。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应该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外拓展合作指导

在指导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围绕"大读写工程"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共同阅读探索,相互交流课外读物,共同制作手抄报等。在课外阅读中,把碰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并鼓励小组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教了《大自然的语言》、《会说话的灯》和《小镇的早晨》等课文后,布置课外学习小组合作调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准确把握合作点,提高小组学习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只注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忽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习主题的构建,这是有违课程改革初衷的。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内容应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按照课标要求寻找适合小组学习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合作点,让学生在发出信息和索回信息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知情交融,合作交流,切磋提高。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及时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是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

1.不同感受点

在情感性较强的文章中,可组织小组成员朗读那些充满人性美、自然美的语句,学生在互相聆听过程中一次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林海》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语言十分优美。教学时可采用“小组美读赛读”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美读,尽情赛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读中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一些常识性的课文可组织“你还知道什么”的小组交流,起到广闻博识的作用。

2.意见分歧点

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教师可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一位优秀教师在上《将相和》一文时向学生质疑:“蔺相如是不是像廉颇说的那样仅凭一张嘴就爬到他的头上呢?”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不是,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读文找理由并展开辩论。学生思维敏捷,唇枪舌剑,很好的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建构主义合作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能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交流对话中学生思考过程外显化能促使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即真正的意义建构。因此,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我们不妨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

3.新知传授点

有些教师传授新知识往往讲得过多,其实教师完全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参与的基础上层开讨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成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双赢,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并列段(句)时,让学生自己换一换段落顺序,说一说意思有没有变化,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便可明白其中的规律。

4.质疑问难点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再根据疑问难易层次确定学习方式,或个别或小组合作。一般来说,只有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才可采用小组合作来共同探讨。如在理解感悟《鸟的天堂》结尾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时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有质量的问题:这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呢?教师随即让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的。

5.思维发散点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这就使教学过程呈现出了开放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各种想法,我们应更好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更何况教材也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悬念和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问:“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来,会怎样呢?它会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你们能小组合作来演一演吗?”学生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启发,开阔思路。事实也证明,学生想象丰富,热情高涨,不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6.内容分解点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7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组织分散问题。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 经常因为小组分派不恰当导致小组学习效果不佳, 还存在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不予理睬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均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或者小组讨论过程中因为监管不当导致课堂混乱的状况发生。

1.2小组虚假合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虚假合作的现象。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因为初中学生天性好玩, 时常会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浪费大量课堂时间。

2.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科学指导。

初中物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其涉及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 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不仅可以使其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对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使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逐渐被关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另外,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可以参与其中, 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 这样不仅能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而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凸面镜”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先在讲台上为学生做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对同一个实验进行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讨论, 找出之前教师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然后在课上和教师共同分析和研究。

学生在日常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实验的过程中, 均有可能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做出科学指导。 对合作小组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要诚恳, 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旁听, 然后根据旁听的结果, 对学生遗漏的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做出提醒。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深刻的记忆。

2.2分析他人观点, 教师合理评价。

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中, 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因此需要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而且需要主动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对“比热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课堂活动, 让学生按照小组的方式对这一知识点开展相应的实验。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需要动手, 还需要动脑,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 学生不仅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在其中借鉴经验。 例如, 在物理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教师提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的现象发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只顾自己的观点, 不注意听取别人的答案, 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且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 会导致学生出现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的情况发生, 从而影响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这一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然后提问另外一个学生, 使其回答出前一个学生所答内容的正确之处和不足之处, 并对这一不足之处做出适当补充。 教师每次提问均采用这样的方式, 就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仔细思考, 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组荣我荣, 组耻我耻”的意识。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 教师布置学生对凸透镜成像问题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投入程度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提出表扬。 被表扬的学生和小组会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从而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另外,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站在公正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积极鼓励鼓励, 以免使其产生厌学心理。

3.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对物理进行学习。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作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及相应的实施策略, 希望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毅.基于初中数学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3 (3) :99-100.

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一、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

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有的同学抢嘴,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某学生发表意见时,该生就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当然,良好的课堂常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科教师应该一起努力,耐心引导。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在听课中就发现,有时一节课教师要组织五六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有许多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而教师却让学生反复地讨论;有时,有几个应用题就讨论几次,看似激烈讨论,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讨论的意义。

1. 合理选择讨论的内容。

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导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和谐小组内气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

在合作学习时,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合作的时间应根据讨论的问题而定,教师要及时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及讨论的结果如何,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讨论去交流,或者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刚进入角色时,就拍手叫停下来,急着作结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之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所以,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四、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引导,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可袖手旁观,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地引导他们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

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2. 发现错误及时引导。

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向讨论的主题上来。实践发现,对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或者一些小错误,教师也要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3. 防止冷场。

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具体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合作学习中存在消极学生,教师对这类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引导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4、问题预测:

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9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策略体系, 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 合作学习的实践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合作学习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 科技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态势。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的相互交叉、渗透使得合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 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二十五年, 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 在第二个二十五年, 这一比例上升到65%, 在第三个二十五年, 则高达75%[1]。科技发展的合作化趋势对未来社会的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作交流、与人共处的能力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是教育和教学现实的需要。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多, 原理性较强, 而学生的基础又比较差, 如果单纯给学生讲理论, 做习题, 那么多数学生将成为“特困生”,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合作学习将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强调个人竞争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 代表着现代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发展方向。

2 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精心分组

合作学习活动要想顺利地开展和实施, 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中根据性别、学习能力、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等,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既能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又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 从而使小组活动中能够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 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2 适时介入

合作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充分开发课堂中人际交往的资源, 密切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 利用他们之间的互动来促进教学进程。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担负起监督和调控的职责。当学生合作时间过长, 出现厌倦情绪时, 教师要适时调控合作时间;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 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学生对问题有不同意见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吸收小组合作成员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予以纠正;当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 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当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 教师可以让他们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 或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 开展一些其他的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对于陷入困境的小组成员, 教师还必须提供感情支持和进行必要的指导。

2.3 传授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仅安排、鼓励学生彼此合作, 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后, 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因此,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初,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2]。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结合日常生活或教学中的实例, 促使学生感受到掌握合作技能的必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技能, 了解该技能的具体表现。如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应该看着讲话人”, “对讲话进行恰当的评价”等;利用恰当场合为学生提供使用这些技能的机会, 并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 帮助学生改善合作行为。

2.4 合理评价

在合作学习告一段落时, 教师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 一方面, 学生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获得积极的肯定, 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提高合作学习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使合作学习更加完善有效。[3]

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包括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个人自评四个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之间进行相对评价, 而且要对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 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学习小组之间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过程及合作结果进行评价;学习小组内对各成员的贡献情况及进步情况进行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组间评价、还是组内评价, 都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人自评, 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作用, 即有效的评价结果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公认的结果。

通过及时、合理的评价, 为合作小组及学生个体提供反馈信息, 调节合作小组的合作活动, 使合作学习始终有效地进行;使学生对合作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态度、习惯及正确的价值观等;调动合作小组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及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和维持其学习动机。

2.5 恰当处理几个关系

恰当处理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关系。在应用合作学习的同时, 也要联系使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联系应用, 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满足学生承担责任的需要, 交流的需要, 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探究的需要, 以及得到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恰当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拓宽思路, 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但有效的互动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才会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 交流时才会有话可说, 避免“从众心理”及“优生一言堂”现象, 促进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恰当处理个人进步与小组进步的关系。合作学习创设的是一种合作性的情境,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们会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个人与小组在目标与奖励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小组的成绩取决于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成绩。在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发展, 与人相处、交往能力的发展做出评价, 来处理好个人进步与小组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明确个体责任, 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3 结束语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 运用恰当的策略, 能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庞国斌, 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16.

[2]刘晓红.中学生物学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 2007 (4) :22.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合作 篇10

一、谈话导入

师:说起寓言故事,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那谁能告诉大家, 寓言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能不能用你熟悉的寓言故事来举例说说?

生:《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 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生:《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 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的, 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教学流程

(一) 快乐学习第一站

1、先让生自由放声尝试朗读两三遍后, 指名一生朗读。

2、多音字强化。课件出示:“度”。根据你们平常的积累, 谁能告诉我, 这个字有几种读音?一个念duó:一个念dù。知道这个字在什么情况下念哪什么音吗? (课件展示并讲述) :这个字表示量长度时, 念duó, 其它时候都念dù。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度”, 分别该念什么音呢?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检查认读识记情况, 再听录音范读两遍, 看和自己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然后出示画有节奏的课文让生再自由练读、同伴互读, 最后指名展示朗读, 师相机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

(二) 快乐学习第二站:我能借助译文读懂古文。要求:勾划出不懂的字词, 能在后面译文中找到注释的, 请把注释写到文中的对应位置;不能找到注释, 又不能理解的, 请打上“?”

1、先自己借助译文自学, 再把借助译文学懂的词句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 (如:一人读古文, 另一人读译文) , 最后组长组织大家, 把你们组觉得读得最好、理解得最好的一句或两句做好向全班展示的准备。

2、分组分句展示, 师提醒全班同学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读音要在书上及时做批注, 如:度、置、宁、坐 (通假字, 同“座”) 、反 (通假字, 同“返”) (师适时指导朗读、意思、语气、感受等是否到位)

3、适时进行分角色或分组朗读, 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另外还要表现出别人问话时的疑惑之情。

4、借助刚才的理解指名讲故事。

(三) 快乐学习第三站:我能联系生活, 明白道理

有人说, 学贵有思, 思贵有疑。刚刚我们一起读了几遍课文。我还真就产生了几个疑问, 现在我提出来, 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1、在《郑人买履》这篇文章中, 郑人最终买到鞋子没有呢?2、谁能给他提个建议, 告诉他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3、买鞋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给他提醒, 那这个郑国人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犯这样的小错误。为了让郑人今后的生活不再闹笑话, 谁能给郑人今后的生活提点建议, 告诉他今后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过渡:推人置己, 在你们的帮助下, 郑人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了, 那么, 你们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吗?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你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说说自己的收获。而我们的作者韩非子, 用了这么一句话: (课件出示:“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生朗读) 意思就是说, (课件继续出示:当世间万物发生变化时, 事情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当事情发生变化时, 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我们绝不能不能墨守成规, 要尊重客观规律, 遇事要多动脑筋, 这便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案例分析

基于自主合作的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篇11

一、自主合作阅读模式的意义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一改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极力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传统阅读模式相比,自主合作学习无论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理解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体验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自主合作模式,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童年的朋友》的阅读中,对高尔基简介、写作背景、作品内容等,须要提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去完成。如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较好地凸显,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也会变得更为主动。同时,在自主合作模式的应用中,极力强调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课堂中的情境,以《国宝——大熊猫》为例,通过熊猫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名称、特点;又如《敬业与乐业》的阅读中,以主题发言形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如活动方式、小说阅读中的对话表演等,学生也较为喜欢。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自主合作模式强调的不仅仅是自主,更强调合作,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2~10自然段的探究,以问题“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来促进学生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如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的说明,交由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这也就摒弃了教师单纯讲解的方式,整个课堂会更加活跃,学生在讨论中也能获得更好的理解。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读懂作品,而是要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同时,提倡自主合作模式,学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和同伴合作而完成阅读任务,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的整合,且要充分整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同时,也要整合课堂实际,发挥好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1.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强调的是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故而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前,要根据目标而布置相应的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生字词、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

以《故乡》为例,作者为何要写《故乡》,用意何在,整个创作过程和背景是如何的,作品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应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过渡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才会有话可说,交流活动也才能顺利进行。在自主学习环节,要通过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要求上有所区别,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是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

2.提出合作任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阅读模式的实施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是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主学习的目标,以问题、任务形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白杨礼赞》为例,先以问题“白杨树的总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来引导学生阅读并交流,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针对2~4段,引导学生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展开交流活动,思考段末为何最后又写到楠木?有什么作用?结合5、6两段对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进行交流,阅读第7自然段对其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创设引导问题“该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连用4个排比反问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白杨树可以象征哪类人,哪些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此,结合课文内容,以问题形式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在讨论中获得理解。

3.教师精讲释疑,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在教师问题和活动的导向下展开阅读,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尚不成熟,阅读中也就会遇到诸多问题。那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就须要结合学生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相应的点拨和指导。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在盼于勒、躲于勒的过程中的形象,须要引导学生根据其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而进行总结归纳。

结合学生的阅读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祥子拉车的感受的点拨,要从祥子矛盾的心情来引导学生去体会矛盾中所饱含多少痛苦与辛酸。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效果才会更好。在指导过程中,要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交流,多发言,在发言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点拨。

三、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的几个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性变得更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变得更为积极。但要更好地发挥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自主学习环节,一是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自主学习。如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在自主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查工具书,提前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白杨礼赞》中对“婆娑(suō)”、“恹(yān) 恹(yān)欲睡”、“虬(qiú)枝”等词汇的学习。二是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并体会“烈日之烈”,那么,学生预习后,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烈日之烈”的,在检查反馈中可用提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

在合作探究环节,一是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尤其是在问题的探究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而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获得一致性结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二是在交流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展开发言。以《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探析,说其虚伪,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从其语言(如说其是坏蛋、流氓、无赖,后又说其是正直的、有良心的人)、行动(先是打发于勒,后是在海边等候)等方面展开交流。

通过课堂活动的探究,学生对作品有了较好的理解,课后要以相应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表演活动,小说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角色表演;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对范进发疯时的动作,在教学中就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又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祥子当时心情的感悟,可引导学生站在祥子的角度思考,再进行交流。如议论文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敬业与乐业》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就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如何敬业、如何乐业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体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如写景类作品阅读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活动。

阅读并不是教师把自己所知道的,对作品的理解告诉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即可,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真正去解读作品,获得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感悟和体验,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去解读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感悟体验。如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收获,阅读也才会变得更为有效。

语文教学的有效合作 篇12

如何使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 我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自主学习要充分, 感受课堂的“趣”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 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主体性, 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反应意识, 概括地说, 就是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是通过这样的尝试来体现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的:

(一) 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情感

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 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 创设一种愉快、轻松、民主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信》一课, 所涉及的话题“爱情”,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此, 我在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在导入课文时, 先由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向同学简单介绍,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当中, 我着重组织学生对有关爱情的问题进行讨论。针对班上出现早恋现象的个别学生, 我有意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这样一来,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 我顺势引导学生对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最后, 我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做了总结:“什么是爱情?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需要人生的历练和积累。但是, 现在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爱情是理智的、慎重的和严肃的,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这堂课, 在多方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张扬个性, 追求学生独特化的见解

新课标认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独特体验, 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就一篇作品而言, 教师不能先入为主地给学生造成影响, 可以先让学生直接看课文, 甚至可以不必看预习提示、练习之类的内容, 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来感悟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 阅读同一篇作品, 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杨修之死》的过程中, 我鼓励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对文中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如让学生围绕“杨修之死的原因”这个话题展开自由辩论, 学生踊跃发言, 有学生说杨修的死在于自己, 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双方都能找出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三) 有效组织, 充分自主而不放任自流

在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 但这个“充分”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组织的基础上, 否则, 就会放任自流, 无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 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到最大限度, 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例如, 对课文的字词理解、内容概括、思路把握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至于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比较浅显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只稍作点拨。这才是有效、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含义丰实, 情节、人物、主旨、手法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课堂上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 而是要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作品时, 首先感受到的是菲利普夫妇的“坏”、自私、极端的拜金主义思想, 因此, 教师可以把其作为教学重点。我在教学过程中, 把主要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引导学生如何体验人性, 认识人性, 并矫正被扭曲的人性这个教学任务上来。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 我以读为本, 以读和议为课堂主体结构, 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激辩, 重视学生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如,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 我提出“读完本文, 你对哪一个人物最感兴趣?”让学生交流意见, 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投入。在时间上, 我给以足够安排;在组织上, 我认真调控, 杜绝学生的发言跑题离题现象, 无关主题的讨论和发言我坚决制止, 决不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还包含“学习者参与确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自己制订学习进度, 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等特征, 这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还体现在课堂以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我们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课外延伸, 把自主学习贯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 如学过《核舟记》后,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桃核工艺品, 然后按制作程序学写一篇说明文。最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展示学生的工艺品, 让学生介绍制作过程, 最后进行评比, 这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学习要有效, 突出课堂的“实”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 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 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成效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但如果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合作学习”, 不管问题有无探究价值, 课堂上至少来一次“合作学习”, 甚至为了“抢时间、争速度”, 不管学生是否已合作了, 便早早收场, 这样, 合作学习便显得“有形无神”。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突出课堂的实效,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 合理分工, 目标明确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 要让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学习小组的形成要有针对性培养, 组内分工要明确。要做到合理分组, 组员分工明确, 一般组员可由四到六人组成, 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纪律等方面进行考虑, 然后合理搭配。每一组人员要考虑优、中、差各个层次, 并且安排各小组选出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 除自己要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 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探讨, 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 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 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布置好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 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 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还要注意针对性,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安排合作学习, 简而言之, 就是小组合作探讨的内容要有价值。如《乡愁》一文, 我这样设计问题, 然后分组合作讨论:这首诗是现代诗歌的上品, 曾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 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 这时, 我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 (1) 将每节相同位置的语句进行归类赏析, 看看哪一处最美? (2) 你对作品中哪一节印象最深?实践证明, 通过合理分工, 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时间不保障, 匆匆收场, 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成为点缀, 不如不开展。为此, 我们要根据小组学习内容的深浅等情况, 估计时间消耗程度, 然后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时间保证了, 小组讨论才能深入, 合作学习才有效果。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说、交流, 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二) 合理引导, 指导到位

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 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讨论、争执甚至挑战中浪费时间。所以,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努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 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当中, 了解学习小组的具体讨论情况, 并给予一些必要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参与到各小组中, 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 及时了解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一来, 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 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 会将学习当作乐趣,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其次,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帮助一些学习小组纠正讨论问题的方向、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角度等等。总之, 只有教师合理引导, 指导到位, 才能保证合作质量。

(三) 合理评价, 把握尺度

合作学习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 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当中, 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成员参与讨论发言的情况都会有差距, 因此, 教师在听取各组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时, 往往会作出一些评价。这样一来, 教师的即时评价就存在是否合理得体的问题了。虽然教师的堂上评价并不是主要的, 但是应该值得注意、值得考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排名次、比强弱、比胜负, 这种竞争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该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把握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尺度, 以激励为主, 既要充分肯定小组组长的积极表现, 也要充分肯定组内成员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另外, 教师的评价不能流于形式, 套话、过度夸奖等评价性语言要注意避免, 最好的评价语言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情不自禁的。总的来说,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合理肯定, 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是课改对我们的如唤。作为语文教师, 应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从根本上端正课改理念, 不图形式, 不哗众取宠,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做到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热起来, 知识活起来, 学生的能力强起来, 从而夯实起来, 从而夯实知识基础, 提升语文素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任务, 而且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 阐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必须科学把握和有效引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自主,合作,充分,有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07) :1

[2]赵福祺, 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04) :1

上一篇:记者能力论文下一篇: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