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损伤

2024-09-07

谷氨酸损伤(精选7篇)

谷氨酸损伤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为模型, 用噻唑蓝 (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 的活性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用谷氨酸 (25mmol/L) 和PC12细胞共同孵育24h后, 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不同浓度的盐酸川芎嗪 (19.5、39.0、78.0μg/mL) 预处理1h后可明显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还原MTT的能力, 抑制该细胞LDH的释放。结论:盐酸川芎嗪能明显减轻PC12细胞的谷氨酸损伤, 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谷氨酸,PC12细胞

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并被认为是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1]。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盐酸川芎嗪有明显的活血化淤作用, 延缓并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 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 降低血粘度与血脂, 降低纤维蛋白原, 抗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的作用[2,3]。本实验以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为对象, 用25mmol/L谷氨酸造成细胞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1实验材料

1.1药品与试剂

PC12细胞:购自中国生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盐酸川芎嗪: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60208;DME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产品;胰蛋白酶 (Trypsin) :美国Gibco公司产品;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产品;MTT:美国Amersco公司产品;尼膜同 (尼膜地平注射液) , BXBUH01.11, 德国拜尔医药保健股份有限公司;谷氨酸:美国Sigma公司产品;乳酸脱氢酶 (LDH) 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仪器

CO2培养箱 (MCO-175) :SANYO公司生产;倒置相差显微镜 (CKx41) :OLYMPUS公司生产;净化工作台 (SW-CJ-1F) :苏净集团安泰公司制造;全自动酶标仪 (ELX800UV) :io-TEK公司生产;蒸汽消毒锅 (ES-215) :TOMY KOGYO Co.LTD.;烘箱 (PH070A) :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振荡器 (KQ-250DB)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水平离心机 (LD4-8型)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2实验方法

2.1实验分组

取同一代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 以1.0×105cell/孔种植于96孔培养板上, 放置于细胞培养箱内, 37℃, 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 24 h后更换培养液。随即分为正常对照组 (不加谷氨酸的正常细胞组) 、模型对照组 (谷氨酸损伤的细胞组) 、盐酸川芎嗪组 (在培养体系中浓度分别为19.5、39.0、78.0μg/mL) 、尼膜同对照组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尼膜地平4.0μg/mL) , 同一水平8孔排列。

2.2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按照2.1项下进行分组, 参照上述方法复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 在造模前先给予药物处理, 盐酸川芎嗪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19.5、39.0、78.0μg/mL的药液尼膜同, 对照组给予终浓度为4.0μg/mL的尼膜同, 其余给予等体积的完全培养液, 培养1h, 除正常组外给予终浓度为25mmol/L谷氨酸造模, 再培养24h。用于细胞活力检测和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2.2.1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培养结束后, 弃去培养液, 每孔加入5mg/mL MTT 15μL, 继续培养4h, 弃去上清液, 每孔加入200μL的DMSO 溶液, 反复震荡10min, 直至MTT 反应的蓝色结晶产物完全溶解, 用酶标仪检测490nm 波长处各孔样品的吸光度A值, 以吸光度反映细胞活力。

2.2.2 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

培养结束后, 吸取培养上清液, 按照乳酸脱氢酶测试盒说明, 在440nm处测定各组细胞LDH活性。

2.3统计学处理

各组实验结果均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结果

3.1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细胞活力影响

25mol/L谷氨酸和PC12细胞共同培养24h后, 和未加入谷氨酸的正常PC12细胞相比, 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 加入盐酸川芎嗪 (19.5、39.0、78.0μg/mL) 能明显改善细胞活力, 其中浓度为39.0、78.0μg/mL的盐酸川芎嗪作用尤为明显。结果见表1。

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和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19.5、39.0、78.0μg/mL。

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和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2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 的影响

谷氨酸损伤后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 , 加入盐酸川芎嗪后, 与模型组相比, 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明显降低 (P<0.01) 。见表2。

4讨论

本实验采用的神经细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化的细胞株, 与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相比, 具有细胞单一, 生长繁殖快, 培养周期短, 作用方便, 更易控制等优点, 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神经元损伤和药物作用的较为理想的细胞。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 在体外模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谷氨酸是脑组织内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 正常情况下, 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囊泡内, 细胞间隙的谷氨酸浓度受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高摄取系统控制, 不会积累到神经元损伤的浓度。但在脑缺血时, 由于ATP耗竭, 钙离子大量内流, 导致以谷氨酸为代表的兴奋性氨基酸的再摄取减少、释放增多, 引发神经细胞毒性损伤。在此模型建立的基础上,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培养上清液中LDH的活性, 观察盐酸川芎嗪在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可使损伤神经细胞活力显著增强, LDH活性明显下降, 表明盐酸川芎嗪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寿峰, 边连防, 陈晓红, 等.胰岛素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 (1) :62.

[2]陈泽涛.川芎嗪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杂志, 2003, 23 (5) :378.

[3]曹成明.川芎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探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 19 (3) :28.

谷氨酸损伤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健康雄性250~300 g SD大鼠[合格证号:SCXK(豫)2005-0001];7 d龄新生CD-1 小鼠; 谷氨酸、 多聚赖氨酸、 硝苯地平均购自于Sigma公司, 马血清、DMEM培养液和胰蛋白酶购自于Gibco公司,荧光探针fura-2 购自于Invitrogen公司。 TRPC1 中和性抗体购自于Santa Cruz公司。

1.2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脑水肿测定

SD大鼠,术前禁食12 h。 对照组(5 只),手术暴露,分离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经颈内动脉栓塞大脑中动脉2 h,栓塞大脑中动脉2 h后拔出栓塞线再灌注24 h[3]。 谷氨酸组(5 只)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前20 min采用侧脑室注射的方法注射30 mmol/L谷氨酸,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3 只),L-型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组(4 只)和TRPC1 中和性抗体组(5 只)处理方式相同;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 只)、谷氨酸+TRPC1 中和性抗体组(5 只)均在谷氨酸处理前15 min给予侧脑室注射处理。脑水肿的测定采用经典的干湿重法,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断头取缺血半脑和对照半脑称湿重后转移至真空100℃恒温箱中,48 h后称量为干重。

1.3 神经元原代培养

CD-1 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取出生7 d的CD-1 小鼠,断头后小心剥离小脑颗粒神经元, 接种于24 孔板和96 孔板及多聚赖氨酸孵育4 h的盖玻片上,无血清DMEM培养基37℃,5%CO2培养箱24 h。 换成含10%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

1.4 细胞内Ca2+水平的检测

采用成熟分化的神经元细胞于盖玻片上,采用Ca2+荧光探针fura-2(1∶1000)孵育30 min,应用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成像,激发光550 nm,发射光340 nm和380 nm,间隔20 s激光扫描一次,至刺激因素处理开始共观察15 min, 检测45 个循环。 采用340 nm/380 nm比值计算细胞内Ca2+水平动态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缺血再灌注中谷氨酸所致脑水肿

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对照组的缺血半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半脑(P < 0.05)。30 mmol/L谷氨酸所致缺血半脑脑水肿严重, 其含水量高达85.69%(P <0.05)。 L-型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联合谷氨酸组的缺血半脑含水量显著低于谷氨酸组的缺血半脑含水量(P > 0.05),而TRPC1 中和性抗体联合谷氨酸组的缺血半脑含水量与谷氨酸组的缺血半脑含水量相当(P < 0.05)。 硝苯地平和TRPC1 中和性抗体缺血半脑含水量与对照半脑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注:与同组比较,*P < 0.05

2.2 细胞内Ca2+水平

采用Ca2+荧光探针fura-2 在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荧光图见图1。 其结果显示,在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中,细胞内Ca2+水平无明显变化。 而30 mmol/L谷氨酸处理组, 则在给予谷氨酸刺激时间点开始,细胞内Ca2+水平明显上升,在早期上升幅度大约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后期细胞内Ca2+水平逐渐降低,10~15 min恢复至基线细胞内Ca2+水平。 0~10 min之间的细胞内Ca2+水平,谷氨酸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2。

2.3 谷氨酸所致钙超载与L-型钙通道

采用L-型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联合谷氨酸,细胞内Ca2+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谷氨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3。

2.4 谷氨酸所致钙超载与TRPC1 通道

采用TRPC1 中和性抗体联合谷氨酸,细胞内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谷氨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4。

3 讨论

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脑卒中和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生活质量。 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水肿,常因冰法脑疝或者引起严重的中线结构移位,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在短期内发生死亡的首要原因[14,15,16]。 细胞源性是脑水肿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致病因素。 谷氨酸毒性作用易造成神经元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死亡,而神经元不可再生特性决定了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谷氨酸毒性作用的重要性[4,5,17]。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谷氨酸可以通过与NMDA谷氨酸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2+增加造成钙超载[6,18],然而具体相关Ca2+通道尚未明确。

细胞内Ca2+超载具有多种原因,需要从细胞内Ca2+调节研究入手。 细胞内Ca2+以Ca2+波形式传播,而Ca2+波的形成依赖于内质网钙库的释放和再充。 调节细胞内Ca2+波以及钙库释放和再充主要是SOCs和L型Ca2+通道[8]。 TRPC1 是细胞膜上SOCs的主要蛋白,与小窝蛋白结构相关,共同发挥调节细胞内外Ca2+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调节细胞内Ca2+库存储总量,Ca2+库存储总量减少能激活TRPC1 介导Ca2+进入细胞内质网。结果显示,L-型钙通道参与调控谷氨酸的钙超载,最终致脑水肿。 谷氨酸可能是通过活化细胞膜表面的Gluk2 受体,激活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从而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 从而介导了细胞内钙库的RYR受体,RYR受体活化后释放钙库中的大量Ca2+, 细胞内Ca2+瞬间释放增加,导致细胞内钙超载[2,19]。

本研究应用谷氨酸处理制作脑缺血再灌注钙超载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 分别应用L-型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和TRPC1 中和性抗体, 从细胞维度和动物维度均证实L-型钙通道主要参与过高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和脑水肿病理生理过程中, 而TRPC1 并无相似效益,这为临床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脑水肿和钙超载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最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谷氨酸损伤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SD大鼠 (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60只, 雌雄不拘, 体质量200~280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天麻素组, 每组20只。

1.2 大鼠TBI模型的建立

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制备中重度TBI模型。将对照组和天麻素组大鼠以2.5%戊巴比妥钠按30mg/kg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头部固定于动物立体定位仪上, 头顶剪毛, 常规消毒后, 沿正中线切开头皮约4cm, 暴露双侧顶骨, 在人字缝前2mm, 中线左侧2mm处顶骨钻孔, 扩大骨窗直径约2.5mm, 暴露硬脑膜。将液压颅脑损伤仪的外置打击管固定于骨窗, 骨蜡封闭周围缝隙, 缝合头皮。调整液压颅脑损伤仪打击强度为30atm, 制成TBI模型。造模后小心拔除外置打击管, 3%双氧水消毒伤口, 电暖气保持体温。空白组只切开头皮30min后缝合, 不损伤脑组织。待清醒后常规笼养。

1.3 天麻素干预

用5%葡萄糖注射液将天麻素干粉 (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138) 溶解稀释。于造模后24h、48h和72h, 给天麻素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天麻素溶液各1次, 注射剂量0.1g/kg体质量。空白组和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5mL/kg的生5%葡萄糖注射液。正常笼养。

1.4 脑组织Ca2+、Mg2+、GLU含量测定

各组大鼠于造模后7d处死, 取出脑组织100mg, 研磨制备匀浆, 用高效氨基酸分析仪测定GLU含量, 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a2+、Mg2+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3.0软件包分别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ANOVA) 统计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天麻素组大鼠各有2只于术后12h内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其余均存存活良好, 进入下一步实验。

对3组大鼠脑组织GLU、Ca2+、Mg2+检测结果显示, 天麻素组、对照组GLU、Ca2+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 (P<0.05) , Mg2+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 (P<0.05) 。天麻素组GLU、Ca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Mg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Δ与对照组比较比较P<0.05

3 讨论

自天麻素成功提取并研制出注射制剂后, 其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展。近年来, 应用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偏头痛、脑卒中乃至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如任剑锋等[2]对75例眩晕症患者联合应用葛根素和天麻素进行了治疗研究。以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在1个疗程结束后, 总有效率达96%。认为联合应用葛根素与天麻素治疗眩晕疗效肯定。孙玉芝等[3]研究了天麻素穴位注射双足三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变化。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67%, 认为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景富春等[4]观察天麻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以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9%。认为天麻素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代春靖等[5]观察了天麻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度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以天麻素与甘露醇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达96.7%。认为天麻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度偏头痛效果显著。张洪等[6]观察了天麻素注射液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天麻素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7.1%, 优于对照组 (70.7%) 。认为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形成机制中, Ca2+、相关兴奋性氨基酸在细胞内外的失衡起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凡能阻止钙离子的细胞内超载、阻止神经递质特别是谷氨酸及相关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药物, 都可能减轻脑损伤的进展。在本研究中, TBI后的大鼠, 其脑组织内Ca2+、GLU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 而经尾静脉注射天麻素后, 模型大鼠脑组织内GLU及Ca2+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天麻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外Ca2+及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而起到脑保护作用。Mg2+是目前较为确定的内源性脑保护因子, 它具有稳定细胞内DNA, RNA和核糖体的作用, 是天然的钙拮抗剂, 镁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 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通过阻止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而抑制钙进入细胞, 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它还通过Mg2+-Ca2+促使细胞内过多的钙离子外流, 防止细胞内钙超载, 维持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 保持正常的Na+-K+交换, 防止细胞水肿[7]。本实验结果显示给予TBI模型大鼠天麻素处理后可以抑制损伤灶内镁离子含量的下降。说明天麻素有可能通过调节脑细胞内外Mg2+浓度的平衡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天麻素,谷氨酸

参考文献

[1]罗海, 孙中吉.天麻素的基础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7, 16 (4) :465-468.

[2]任剑锋, 马来, 刘宏等.联合应用葛根素与天麻素治疗眩晕7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5 (5) :151.

[3]孙玉芝, 陈党红, 安畅等.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 2010, 32 (9) :1476-1478.

[4]景富春, 郭静贤, 谭勇.天麻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8) :924-926.

[5]代春靖, 刘齐.天麻素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度偏头痛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60-61.

[6]张洪, 周敏, 周平.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4) :427-429.

谷氨酸损伤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内毒素 (LPS) :化学纯 (美国sigma公司生产) ;乌司他丁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谷氨酰胺 (美国sigma公司生产) ;MPO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 ;恒温干燥箱 (北京晨曦永创科技公司生产) 。

1.2 实验动物与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 (体重220~248g, 甘肃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实验室饲养 (通风、向阳, 新鲜饲料, 自由饮水, 温度20~22℃, 湿度50%~55%) 。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 (1) 对照组:生理盐水2m L尾静脉注射。 (2) LPS组:内毒素 (LPS, 化学纯) 5mg/kg, 生理盐水稀释至2m L尾静脉注射, 造成ALI模型。 (3) UTI组: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 共2m L尾静脉注射。 (4) UTI+GLN组:给予LPS后序贯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谷氨酰胺 (GLN) 0.75g/kg各1m L尾静脉注射。

2 标本采集和制备

2.1 血样采集

给药后4h (Coimbra等[6]实验表明4h时肺内炎症反应最为明显) , 将实验动物用25%乌拉坦 (1.2g/kg) 腹腔注射麻醉, 固定于鼠板上, 做腹正中纵行切口, 分离腹主动脉并穿刺采集动脉血, 放置20min后离心20min (2 000 r/min) , 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 待测细胞因子IL-18。

2.2 组织标本的制备

(1) 肺湿干重比 (W/D) :分离右侧肺组织, 取上叶, 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量肺湿重, 置于70℃烤箱烤至肺重量不再减少, 称量肺干重, 计算肺W/D。 (2) 取右肺中叶置于-20℃冰箱中保存, 制备组织匀浆, 测定细胞因子IL-18的水平和过氧化物酶 (MPO) 的活性。

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录入, 采用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和多个样本均数多重比较的Dunnett-t检验。

3 结果 (见表1)

(1) 肺组织大体形态观察。观察肺组织表面大体形态, 发现对照组大鼠肺组织表面呈粉红色, 无出血点;LPS组肺组织体积明显增大, 表面呈深红色, 可见弥漫分布的出血点;UTI+GLN组与UTI组肺组织体积增大不明显, 表面呈红色, 可见少量出血点。

(2) 4组大鼠肺W/D、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IL-18水平、MPO的活性。

LPS组肺W/D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和UTI+GLN组 (P<0.01) 。UTI组、UTI+GLN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LPS组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TI组和UTI+GLN组 (P<0.05) ;UTI组和UTI+GL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P<0.05) , 而两实验组比较P<0.01。

(3) 各组实验大鼠肺组织匀浆中MPO的活性。LPS组、UTI组和UTI+GLN组与对照组相比, MPO活性都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UTI组和UTI+GLN组分别与LPS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UTI组和UTI+GLN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4 讨论

严重感染是ALI最常见的原因, 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肺泡巨噬细胞的活化很可能是ALI的启动因子[7]。炎症反应时肺泡巨噬细胞被激活, 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1、IL-18及TNF-α等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激活中性粒细胞并使其在肺内趋化、聚集、黏附于内皮细胞, 并向肺间质及肺泡浸润。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膜上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增强, 引起呼吸爆发, 产生氧自由基, 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多种炎症介质和代谢产物, 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 最终导致ALI, 严重者发展为ARDS[8]。其中IL-18是一种被认为与IL-1家族极为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它是内毒素诱导的大鼠产生ARDS的关键因子[9], 还有学者在对脓毒血症的研究中发现IL-18水平可作为早期判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的指标[10]。MPO是PMN的标志酶, 其活性升高表明组织中的PMN数量增多。目前认为, PMN的激活并释放大量毒性产物是各种因素所导致肺损伤的病理基础之一[11]。

实验中, 实验组大鼠肺组织MPO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 提示PMN在肺组织内明显增多。MPO的活性变化可以反应肺组织内PMN聚集活化程度, 并间接反应肺组织的损伤情况。

ALI发病急, 如不能早期发现, 采取有效的病因治疗和机械通气等支持性治疗, 则预后差, 病死率高, 故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对遏制ALI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乌司他丁是从尿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糖蛋白, 它具有很强的水解酶抑制作用, 除对多种蛋白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外, 还能减少心肌抑制因子产生, 稳定休克时的循环状态, 对溶酶体膜也有稳定作用, 有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功能[12]。很多研究证明乌司他丁在减轻肺损伤、缓解成人ARDS病人的呼吸衰竭有明显的效果[3]。

谷氨酰胺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 对机体正常代谢及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创伤、感染等严重应激状态下, 其需要量明显增加而内源性合成远远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谷氨酰胺在严重创伤、感染等情况下具有复杂的药理作用, 可能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 (HSP) 而起到保护肺泡上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其凋亡、调节炎症反应等作用[13]。

试验中将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联合应用防治由LPS造成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效果明显。UTI+GLN组与单纯应用UTI组相比, 血清和肺组织IL-18的水平, MPO活性均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对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护体外循环中肺的功能等都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 即对照组、急性肺损伤阳性对照组 (LPS组) 、肺损伤后乌司他丁注射组 (UTI组) 、肺损伤后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注射组 (UTI+GLN组) 。LPS组经尾静脉注射LPS造成急性ALI模型, 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 (UTI) (10万U/kg) , UTI+GLN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 (10万U/kg) 和大剂量谷氨酰胺 (0.75 g/kg) , 4 h后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 (W/D) , ELISA法检测动脉血清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 (IL-18) 水平、过氧化物酶 (MPO) 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其他各组的W/D、血清及肺组织中IL-18、MPO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与LPS组相比, 无论是UTI组还是UTI+GLN组, 其肺炎性损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UTI+GLN联合与单纯应用UTI相比, 各项指标的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可以明显改善由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谷氨酸损伤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9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 给予谷氨酰胺增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18例, 只给予普通营养支持 (无谷氨酰胺, 其余营养成分同治疗组) 。治疗组男性14例, 女性7例;年龄19~62岁, 平均 (35.2±7.2) 岁;颅内损伤类型:脑挫裂伤7例, 脑内血肿6例, 硬膜下血肿5例, 硬膜外血肿3例;手术14例, 保守治疗7例。对照组男性11例, 女性7例, 年龄19~56岁, 平均 (34.9±6.8) 岁;颅内损伤类型:脑挫裂伤5例, 脑内血肿5例, 硬膜下血肿6例, 硬膜外血肿2例;手术12例, 保守治疗6例。为尽量排除非颅脑损伤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 所有入选病例均依据下列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 年龄>18岁; (2) GCS评分5~8分; (3) 患者生存时间超过2周。排除标准: (1) 颅脑损伤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 (2) 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3) 入院前已有感染征象。两组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营养支持方法

根据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 用Harris-Benedict公式推算静息代谢消耗 (resting metabolic expenditure, RME) , 再根据每天晨8时患者的GCS评分、心率 (HR) 、伤后天数 (DSI) , 用Clifton公式计算每天的热能需要量:GCS评分≤7分时, RME (%) =152-14 (GCS) +0.4 (HR) +7 (DSI) ;GCS评分≥8分时, RME (%) =90-3 (GCS) +0.9 (HR) 。入院后立即置鼻肠管, 采用输液泵持续均匀滴注的鼻饲方法。肠内营养制剂采用能全力 (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 以总热量的1/4开始, 每日以1/4递增逐渐过渡到全量, 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 采用糖脂双能源供热, 脂肪来源为20%的英脱利匹特, 非蛋白热量与氮之比为150∶1。对照组病例均采用上述营养支持方法, 治疗组营养支持方法同对照组, 但入院当日即静脉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 , 用量为0.4 g/kg·d。

1.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伤后1、3、5、7 d各测定一次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

1.3.1尿乳果糖排泄率的测定

受检患者测试前日22时起禁食, 测试日晨8时排空膀胱后, 胃管内注入含乳果糖10 g的溶液150 m L, 收集随后6 h的尿液, HPLC检测 (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离子色谱仪, 美国DIONEX公司) 尿中乳果糖的含量, 计算出乳果糖的排泄率。

1.3.2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测定

检测当日抽取外周血,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DAO、D-乳酸水平 (厦门慧嘉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试剂盒) , 采用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 (上海伊华科技公司提供试剂盒) 。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统计学分析用ANOVA方差分析, Dunnett T3 post hoc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尿乳果糖排泄率

伤后第1天的乳果糖排泄率,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伤后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到第5、7天, 治疗组乳果糖排泄率下降更为显著,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二胺氧化酶

伤后第1天, 治疗组的DAO值与对照组相比稍有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伤后第3天开始, 治疗组DAO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3 D-乳酸

伤后第1天, 治疗组的D-乳酸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 , 伤后第3天开始, 治疗组D-乳酸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P<0.01) 。

2.4 血浆内毒素

伤后第1天, 治疗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伤后第3、7天,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 , 伤后第5天,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1) , 见附表。

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2)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对机体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 为了保护心肺等重要器官, 全身血液重新分配, 胃肠道血流明显减少, 肠道黏膜出现缺血缺氧, 引起肠黏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改变、肠屏障功能损害以及细菌移位, 继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 加重机体功能紊乱。该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强的营养支持, 以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作为检测指标, 观察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指标[3,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均使用较多量的甘露醇控制脑水肿, 尿液中甘露醇浓度较高, 而且受甘露醇输入量变化比较大。如果仍然采用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来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误差极大, 因此该研究仅以乳果糖排泄率作为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指标。二胺氧化酶是人类和所有哺乳动物肠黏膜上层绒毛细胞胞质中具有高度活性的细胞内酶。该酶在小肠黏膜上层绒毛中含量高、活性也强, 在其它组织中则含量少、活性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坏死后该酶释放入血, 因而可通过测定其在外周血中变化来反映肠黏膜状态。人体内的D-乳酸主要是由胃肠道细菌发酵产生, 正常情况下很少被吸收, 并且哺乳动物不具备将其快速降解的酶系统。当肠屏障受损时, 肠道中细菌产生的大量D-乳酸通过受损的肠黏膜经局部循环进入血液, 故监测血中D-乳酸水平可及时反映肠黏膜损害程度。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成分, 在细菌崩解坏死或黏附到肠壁时才能释放出来。胃肠道是人体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大储存库, 如果患者的肠黏膜屏障损害, 内毒素就容易通过肠黏膜屏障大量进入血循环, 故血浆内毒素能敏感地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 占血浆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0%。肠道是谷氨酰胺最主要的消耗器官。谷氨酰胺可在肠道局部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释放, 为肠黏膜提供能量, 维护肠屏障功能, 减少生物活性物质进入循环, 防止细菌移位和肠道毒素入血[5,6,7]。谷氨酰胺单体在溶液中不稳定, 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和氨。导致谷氨酰胺在临床应用困难的另一原因是溶解度低, 20℃时谷氨酰胺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g/L, 为降低谷氨酰胺形成焦谷氨酸和氨的危险性, 临床应用谷氨酰胺时浓度不超过1.5%, 而提供生理剂量的谷氨酰胺会增加机体水负荷, 会加重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丙氨酰-谷氨酰胺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含谷氨酰胺二肽, 其纯度可达100%, 20℃时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水中溶解度是586 g/L, 性质稳定, 加入到氨基酸中不影响谷氨酰胺二肽的稳定性。因此本研究选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强的营养支持来观察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该研究发现, 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强的营养支持的颅脑损伤患者较普通营养支持患者, 治疗3 d后其尿乳果糖排泄率、二胺氧化酶、D-乳酸、血浆内毒素水平都有明显下降, 提示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保护作用, 可以减轻肠黏膜屏障损害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 (Ala-Gln)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39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la-Gln强化的营养支持, 21例) 和对照组 (普通营养支持, 18例) , 监测伤后1、3、5、7 d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 、D-乳酸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 伤后1 d治疗组较对照组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DAO、内毒素降低不明显, 伤后3、5、7 d治疗组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丙氨酰-谷氨酰胺,肠黏膜

参考文献

[1]VEGA D, BADAMI CD, CAPUTO FJ, et a1.The influence of the type of resuscitation fluid on gut injury and distant organ injury in a rat model of trauma/hemorrhagic shock[J].J Trauma, 2008, 65 (2) :409-414.

[2]BSEESLINK MG, VAN SANVOORT HC, RENOOIJ W, et al.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specific probiotic composi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J].Ann Surg, 2009, 250 (5) :712-719.

[3]MEDDINGS J.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ut barrier disease[J].Gut, 2008, 57 (4) :438-440.

[4]LAINE L, TAKEUCHI K, TARNAWSKI A.Gastric mucosal defense and cytoprotection:bench to bedside[J].Gastroenterol, 2008, 135 (1) :41-60.

[5]KWON WY, SUH GJ, KIM KS, et al.Glutamine attenuates acute lung injury by inhibit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expression during sepsis[J].Br J Nutr, 2010, 103 (6) :890-898.

[6]AGOSTINI F, BIOLO G.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glutamine metabolism[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0, 13 (1) :58-64.

谷氨酸损伤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 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98例, 其中男58例, 女40例;Ranson评分>3分。排除标准:继发性胰腺炎;入院时即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妊娠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阳性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患者;存在肠外营养禁忌者。急性肺损伤诊断按照美国和欧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评审会议于1994年制订的标准进行:急性起病;X线胸片显示双肺浸润;肺楔压<2.5kPa或无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氧合指数 (PaO2/FiO2) <40kPa。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治疗组 (Gln组) 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APACHE II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2组均按146.44kJ/kg标准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Gln组另给予谷氨酰胺 (华瑞公司) 0.15mg·kg-1·d-1。记录患者第0、7天APACHE 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 记录患者在ICU期间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GlnAPACHE Ⅱ评分及Murray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 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是目前临床上的难点问题,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结果提示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减少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Murray肺损伤评分, 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谷氨酰胺是人血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氨基酸。传统观点认为谷氨酰胺是体内含量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 体内的氨和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催化下可合成谷氨酰胺[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在应激状态下, 谷氨酰胺消耗增加, 血浆及组织中浓度下降, 通过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能改善机体状态, 因而其又被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4]。关于谷氨酰胺显示出肺保护作用的机制, 笔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 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2) 诱导热休克蛋白 (HSPs) 表达。有报道显示谷氨酰胺能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并且这种表达作用与氨基酸代谢无关[5]。而HSPs是生物受到物理、化学、心理等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 具有增强生物耐热性、调控细胞骨架、充当分子伴侣、协同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凋亡、维持机体平衡等生物学功能[6,7]。因而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谷氨酰胺具有产生内源性HSPs, 保护脏器功能的作用。 (3) 调节机体免疫应答[8]。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与机体的免疫紊乱密切相关。谷氨酰胺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调节机体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防止炎性因子进一步增加, 呈现瀑布式级联反应, 造成多器官损伤。此外, 谷氨酰胺还能保护胃肠功能, 防止胃肠菌群移位造成“二次打击”。

谷氨酰胺的上述作用有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预后。继续进行谷氨酰胺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有益探索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医疗费用, 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Kingsnorth A, O'Reilly D.Acute pancreatitis[J].BMJ, 2006, 332 (7549) :1072.

[2] Pastor CM, Matthay MA, Frossard JL.Pancreatitis-associated acute lung injury:new insights[J].Chest, 2003, 124 (6) :2341-2351.

[3] Soeters PB, Grecu I.Have we enough glutamine and how does it work?A clinician's view[J].Ann Nutr Metab, 2012, 60 (1) :17-26.

[4] Hayes GL, Mc-Kinzie BP, Bullington WM, et al.Nutritional supplements in critical illness[J].AACN Adv Crit Care, 2011, 22 (4) :301-316.

[5] Mazloomi E, Jazani NH, Sohrabpour M, et al.Synergistic effects of gluta-mine and ciprofloxacin in redu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inducedseptic shock severity[J].Int Immunopharmacol, 2011, 11 (12) :2214-2219.

[6] Wischmeyer PE.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L-glutamine:past, present, and future[J].Nutr Clin Pract, 2003, 18 (5) :377-385.

[7] Den RB, Lu B.Heat shock protein 90 inhibition:rationale and clinical potential[J].Ther Adv Med Oncol, 2012, 4 (4) :211-218.

谷氨酸损伤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 雌雄不限, 体质量 (366.89±47.36) g, 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许可证号为SCEK (鲁) 2014-0007。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1.2 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

参照文献[3, 4]建立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肠损伤模型: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 腹部正中切口, 钝性游离肠系膜上动脉, 无创动脉止血夹完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时间1h。取出动脉夹, 恢复血流重新灌注。术后自由饮水、进食。

1.3 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只。采用完全夹闭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h后再开放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肠损伤模型后。观察组:健康成年新西兰兔肠缺血/再灌注肠损伤模型建立前2h及模型建立后2h, 通过耳缘静脉分别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1.0g/kg。对照组同期相同时间点分别给予等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1.4 检测指标

新西兰兔模型建模成功后4h, 空气栓塞法处死新西兰兔, 手术摘取距离回盲瓣20cm小肠约5cm,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肠内容物, 部分肠组织置于10%甲醛固定。另外摘取新鲜肠组织1.0g, 制备成10%的肠组织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 (MDA) , 髓过氧化物酶 (MPO) 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公司,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执行。

1.5 肠黏膜损伤评分

小肠组织切片并行HE染色, 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改变。采用Chiu 6级评分法进行肠道功能障碍评分:0~5分, 分值越高, 肠黏膜损伤越严重。

1.6 细菌培养方法

摘取新鲜肠系膜淋巴结, 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制作匀浆后行细菌定量培养及常规细菌学鉴定, 选取部分菌落与肠内容物细菌做菌种鉴定比照, 检测肠道细菌移位情况, 当在回肠培养出与肠腔内容物同一种细菌时可诊断为发生了细菌移位。

1.7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DA、MPO、SOD水平和Chiu 6级评分比较

观察组MDA、MPO水平和Chiu 6级评分低于对照组, 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小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比较

观察组菌落计数水平为 (467.94±154.29) ×105CFU/ml少于对照组的 (876.44±185.41) ×105CFU/ml, 菌种确定具有一致性 (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0.79) , 绝大部分为肠道常驻菌,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3 讨论

缺血/再灌注是因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原因导致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缺血/再灌注可引起机体多种靶器官的损伤, 如溶栓后导致的心肌损伤, 脑过度灌注损伤及肾损伤等。近年来缺血/再灌注肠损伤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研究表明[6,7]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表现为炎性反应加重, 肠壁通透性增加, 如不能及时救治, 则易引发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导致多脏器损伤。既往研究表明[8,9]造成缺血/再灌注的机制学说主要有氧自由基损伤学说。MDA是组织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的代谢产物。其含量高度反应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损伤的程度。SOD能够清除自由基, 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提供外源性丙氨酰胺是否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肠损伤, 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10~12]。

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模型建立后, 对照组肠道黏膜肉眼观小肠黏膜充血、肿胀, 可见斑点状糜烂, 部分见炎性渗出物, 光镜下肠壁组织间中性粒细胞浸润, 血管内皮肿胀, 基底层结构不清。小肠绒毛数量减少, 高度降低, 形态不规则, 肠上皮细胞大小不一, 排列紊乱, 黏膜层厚度变薄, 隐窝结构不清楚, 小肠腺体萎缩。观察组小肠黏膜充血、肿胀明显减轻, 未见点状或片状糜乱。光镜下小肠绒毛数量未见明显减少, 形态基本正常, 黏膜层厚度正常及基底层结构清晰, 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菌落计数水平明显减少, 菌种一致性确定具有一致性, 绝大部分为肠道常驻菌,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析原因与谷氨酰胺是外周组织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必须氨基酸[13,14]。其作用主要为核酸、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同时又被氧化释放能量。正常情况下谷氨酰胺由组织细胞自身合成。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打击下, 合成不足, 细胞供能障碍, 导致肠功能衰竭。丙氨酰—谷氨酰胺是双肽氨基酸, 提供外源谷氨酰胺后, 明显提高肠壁黏膜组织抗氧化损伤能力, 减少了肠壁黏膜中性粒细胞趋化积聚, 减轻肠壁损伤。

上一篇:初等专业下一篇:社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