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中考成绩

2024-08-27

提高英语中考成绩(共11篇)

提高英语中考成绩 篇1

摘要:近年来,中考英语测试逐步加大对学生的听力考查力度,试卷上相应的分值在总分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教师应研究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在听力题上的得分。

关键词:中考,听力,技巧,得分

不管是中考 还是高考,听力都是 试卷的“头 版头条”。受听力教学起步晚、基础弱、母语根深蒂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 在平时的 英语学习 和听力考 试时,时常抱怨说:学英语难,“听”英语更不易。加上学生置身于中考限定的时间段、紧张的氛围中,更是造成听力丢分连连。所以,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已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语法、阅读等书面考试题 型相比,听力考查过程不可逆转,具有极强的“瞬间”效应。考场上如何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 的听力“技 术”,不蛮听、不乱 听,冷静“巧听”,全神贯注于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以“技巧”来提高听力,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分数增长奇效。

一、抓住听前等待的时间熟 悉 听 力 内 容,整 体 感 知材料

从试卷下发到开 始动笔,有一段“预 热”的宝贵时间。整体感知、熟悉内容是这时的关键词。考生拿到试卷后,应该尽可能快速地浏览所有听力问题,对题干及其选项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心中要有积极的预判,初步弄清哪些选项是以透露的内容为线索,哪些是属于推断对话可能要涉及的内容。这样,录音播放开始 后,听力答题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听起来也就主动多了。二是了解听力题的基本考查方式。一般来说,听力短文后的问题大多数是就短文的细节和主题提问,提问的顺序一般是按照听到的先后顺序排列。因此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就可以“对症下药”,先看后听、看听结合,特别是要利用之前“预热”过程中已经熟悉题干和备选项的优势,排除掉不必要的干扰。听了内容、猜到意思后,再迅速利用词义去进一步分析、理解、判断。

二、抓住材料中的重要内容,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录音前如何迅 速阅读考 题。第一步,阅读过程中,可以先“走马观花”式浏览每题的选项,记住提问的主要信息。第二步,在某些选项的关键处做上适当的记号,如画圈、标点、画线等,将一些关 键词语,如时间、价格、距离的数字或人名、地名记下来,这样可加深印象,有助于回忆。对要回答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再听录音、看材料、选答 案。答题过程 中,要边听边看之前所做的特殊记号,努力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积极调动思维,主动做出判断,得出最佳答案。

三、抓住材料中的重复信息,推测、判断,精听、泛听相结合

听力测试的过程 是一个一 直向前的 过程,不会暂停、不会中断,更不会回放。对听者而言,会经常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遇上生词 或不懂的 难点,怎么办?这时就要注意抓住材料中前后重复的信息加以理解和判断。一般来说,对话材料中,有些信息双方要确认,所以一般会重复;独白材料中,对一个主题会从几个方面阐述,也会多次听到某个重要信息,它可能是本段的关键词。根据这些重复信息,再去猜测、意会、判断一些难词难句,这也是学生提高听力必须培养的一种技能。要培养这种能力,平时可以加强泛听和精听的训练。泛听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听懂材料,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弄清大意;精听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完全听清听力材料的所有内容,听懂每句话的意思。精听和泛听训 练多了,对听力的“语感”就会很敏锐,一些重复信息和难点就会很容易捕捉到。

四、抓住听 力 材 料 的 关 键 要 素———时 间、地 点 和 人物身份

听材料先要听清所叙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这是听清材料、理解内容、解答问题的首 要前提。表示时间和 地点的词 语在句中 常用作状 语,有的在句首,有的在末尾。如果在前面,那就是有意强调,就更需留心。英语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有时也蕴含了动作发生的时间,也要给予注意。

听力材料中,对话者的身份对理解材料内容往往非常重要。提供的语境材料通常是男女对话,学生要仔细倾听和辨别,听准他们彼此的称呼。对话者是同学还是朋友,是老板和雇员还是店主和顾客,是兄妹还是夫妻……这些都要细心听清、认真判断。弄清对话双方身份可以帮助考生推测、获知“言外之意”。

五、抓住听力考查的非智力因素,速战速决,切忌反复不定

考场上,除了考生的智力和听力外,非智力因 素的影响不可小觑。听力测试时间短,速度快,考生一旦 听完,就要果断选好答案,并马上准备下一题。如果 遇到临时拿不准的情况,就立即凭第一感觉,果断下笔。考虑过多、犹豫不决是听力测试的大忌,不仅导致本题容易失误,还会影响后面的答题。实在没有把握时,“蒙”一个答案也行,毕竟回答总比空着好。

掌握技巧、讲究方法已成为提高中考英语听力分数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和水平,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听力训练热情,坚持不懈进行听力训练。方法学了,热情有了,功夫到了,中考英语听力成绩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不是一件难事了。

提高英语中考成绩的五抓法 篇2

一抓精心做好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备好复习课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学科中考成绩的关键。因此,我和教研组其他老师都很重视抓精心做好备课这个问题,并坚持把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相结合,既备教材、备考纲,又备学生。集体备课主要解决统一思路、统一进度、统一内容问题;个体备课详细备每节课复习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比如复习形容词比较级,对于什么是形容词,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级的四条变化规则,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特殊变化,比较级的用法,常用的比较级句式,用哪些形容词举例等都应备好。对于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在40分钟内教会学生这些内容,重点班学生该怎么教,普通班学生用什么方法教,老师心中都要有数,做到每节课学生都有所得。这样做好充分准备再去上课,课堂内容充实,教法灵活多变,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思想活跃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精编复习资料,提高练习效果。

用什么复习资料,以什么为蓝本,选什么练习来给学生练,听力训练听什么等,这些在中考复习中也很重要,它决定着复习方向对不对,练习难易把握好不好,所选的听力训练题型和录音效果是否与中考接近……所以,对资料的选择我们教研组都是精挑细选,没有适合的就自己编,4位老师分工合作,4位老师分别负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完形填空、词汇部分,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和合力作用。去年我们用的资料是《胜券在握》《跨越中考》《维克多听力训练》。去年学生中考成绩较好,这说明我们去年所用的资料是很有价值的,大多数与中考内容、题型相符,难易相当,对学生中考复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了这些精选资料,学生复习少走了弯路,赢得了复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抓边缘生新跨越,帮一批有希望而又有困难的边缘生上台阶。

我所指的边缘生是指有希望从B+转为A、A转为A+而又有点困难的学生。这种拉一拉就可上台阶的边缘生,一般每班都有一小批。如何对待这些边缘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是任其原地不动,还是拉其上个台阶,那是摆在每位毕业班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挑战。我的选择是应对挑战,做法是:

第一,寻找边缘生。全面了解英语科成绩处于边缘的学生,并通过毕业考、测验试卷等,认真分析这些边缘生的弱项,比如某生的弱点在哪里,是听力、完形填空、阅读,还是书面表达等。明确了一批要拉其上台阶的学生名单,就方便下一步分别对症下药。

第二,对症下药,促其多练。精选相应的练习给他们反复练,练到他们都弄通为止。课内也多关注他们,例如在词汇复习环节,我有意点几个词汇基础薄弱的边缘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听写有关单词、词组,当场批改错漏,再精讲这些词、词组的用法,然后让学生造句。这样做,不仅照顾了边缘生,又能顾及其他学生。

第三,当面批改边缘生的测试卷。这样,做到及时了解每个边缘生的情况,及时解答边缘生的疑问,对边缘生的进步又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一做法也很受他们欢迎。

第四,指导边缘生学会按中考题型出题,通过出题提高其弱项分数。例如,329班的阮某某、雷某某,324班的徐某某、杨某某,我就指导他们按中考题型每周出1道10分的中考模拟题,把出题意图说明清楚,可以出名词、形容词、动词、固定搭配等。学生在自己出题的过程中,既复习了词汇,也提高了运用词汇的能力。

经过3个月的坚持不懈努力,我所抓的边缘生共14人都实现了成功跨越:由平时考试成绩80—90分之间升到中考成绩为A的有普通班的徐某某、麦某某,重点班的罗某某、政某、冯某某、李某某;由平时考试成绩90—100分之间升到中考成绩为A+的有普通班的李某某、杨某某、冼某某,重点班的阮某某、卢某、廖某、李某某、雷某某。

四抓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全面进步。

中考科目有7个,缺一不可,科学合理安排好各科目的复习时间至关重要。英语科目的复习要靠多听、多读、多练、多写,单靠白天的那节课是不够用的。我们学校领导对英语科很重视,安排学生每周二、四早上早读英语,每周一、三、五晚读前为英语听力训练时间,这些时间安排为我们英语科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抓强化题型训练,提升学生能力。

首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性主要体现在训练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第一轮训练以课本知识为主,第二轮训练则以专项为主,重点突破。训练题型紧扣中考题型,对近几年出现频率高的考点,比如“be good at,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等介词结构的用法,“finish doing sth.,practise doing sth.”等动名词的用法,“ask/tell sb. (not) to do sth.,decide to do sth.”等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的用法和考法,就这些反复练。

其次,要精讲精练。我们一贯重视训练效率,反对题海战术。做法是让老师深入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精选练习让学生做,使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评练习时抓住共性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再次,训练全面而有侧重。训练笔试、听力要并重,同时对于听力、词汇、阅读、改错、书面表达等分值高却易失分的部分要多练多讲。

另外,使用纠错本。我要求学生把每次练习、测试、模拟考等自己做错的又是中考考点的题都记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里,并把老师讲评时强调的解题思路、易错点记下,久不久翻看一下。持之以恒,就有奇效。我发现这样做后学生重犯错误的现象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好。这办法不失为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有效办法。

最后,练几套质量高的中考模拟试题是很必要的,既可以让学生感受考试氛围,热热身,又能训练学生从整体去把握和分配时间,正确填涂答题卡等,积累应试经验。在2010年的中考复习中,我除模拟考外又让学生练了3套质量高的中考模拟题(5月份练1套,6月份练2套)。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抓法终于抓出了英语中考成绩的显著提高。2010年,是右江区英语科中考成绩辉煌的一年,该科在中考中上A+人数、A人数和均分等都雄居全市第一。2010年也是百色中学中考又创辉煌的一年,百色市卷面分第一,总分A+人数,A以上人数,百色市前50名、前100名我校所占人数,上重点高中线人数等6项,我校均排在右江区第一!其中英语科A+人数135人,A人数80人,排在右江区前列。我教的一个重点班A+ 44人,A+率为61.1%,A 17人,A率为236%;一个普通班获A+ 7人,A+率为13.5%,A 8人,A率为14.3%。我也为2010年百中中考创辉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 篇3

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重智轻体”的错误观念

由于体育曾长期被当作“副科”看待,目前不少学生仍然对体育存在偏见,认为体育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无关紧要,只要把文化课学好就行。一些文化学习上的尖子生甚至还嘲笑体育好的同学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在具体手段上,教师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向学生宣传有关政策、规定,讲清道理,疏通思想,又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讲座、专题展览等形式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意义;既可以选用伟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故事,又可以选用历届学生乃至在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进行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可以借助班主任、家长的影响力,从侧面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一旦端正了思想,明确了目的,学习的态度一定会积极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

二、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及体育基础等因素,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如初三年级的实心球运动量安排如下:1.安排学生双手各握一球做扩胸运动;2.双手持球做腹背运动;3.双手持球做体侧运动;4.双手持球做下蹲起;5.徒手练习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6.持球练习投掷实心球动作;7.制定目标进行投掷;8.目标检测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运动负荷;对个别特殊学生教师亦可作特别的安排,尽可能地让所有同学都承受最合理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常常对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上多花点心思,让体育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保持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尝试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小组式教学。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更加兴奋,积极性更高。2.游戏式教学。游戏式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它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快乐,放松身心,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竞赛式教学。学生普遍有好胜的特点,竞赛式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竞赛的氛围往往是激烈的、紧张的,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地投入练习,这必然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新颖、有趣、科学的教学手段还有许多,只要我们多钻研、多学习、多探索,就一定会让体育课堂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江苏省教育新政的大力实施,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外活动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体育教学应充分抓住这个机遇,让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 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

由于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有关技能或实现锻炼的目的,因此,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教育新政实施以来,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这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既可以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又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体育成绩,增强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2. 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

阳光体育的目的就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校充分利用阳光体育活动的机会,结合中考项目安排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初三年级大课间活动安排为:周一、周三、周五,广播操和男生1000m、女生800m;周二、周四,五步拳和男生1000m、女生800m。第8课的活动安排如下表:

中考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中考体育推动着阳光体育的全面开花,阳光体育促进了中考体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 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相结合

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活动十分常见,几乎每个学期都有。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体育竞赛尤其是校级以上的体育竞赛,参加的学生却很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好像与自己毫无关系。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竞赛这一丰富的资源来加强体育教学。比如,借助体育竞赛的机会,发动学生广泛参与训练,举行较大范围的选拔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在体育竞赛的浓烈氛围的感染下参与到如火如荼的锻炼中来。竞赛的氛围和求胜的欲望会让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举行多种形式的小型的体育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不仅在竞赛中提高体育成绩,而且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如何提高中考成绩 篇4

(一)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高、中考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高、中考出题的特点和类型当然是重要的,但一般而言,高、中考除了它的统一和尽可能标准化的特征外,其在形式和实质上,仅仅是中学考试的集中和概括。这样,高、中考应试努力的主攻方向,就不应当是模拟和摸底考试,而应当是改善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改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改进知识掌握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的、可操作的并有明显收效的途径。

随着高、中考的临近,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每一个考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所在。

(二)集中注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时集中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集中注意指学习时专心致志。学习过程中注意高度集中时,学习者对周围其他事情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高度注意使人的心理能量能够集中地投入于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在特定的问题上处于最佳激活状态,从而使人脑能够高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迅速的知识掌握和高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正是建立在这种以集中注意为特征的思维状态基础上的。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智力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明显分化。实际上,智力差异并不是学习分化的惟一原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其成绩落后是由于缺乏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的习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智力正常乃至优秀的学生都没有养成学习时精神专注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高、中考这样的挑战时,会有明显的基础不足或思维深刻性不够的困难。注意投入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平时不能像其他精神专注的同学一样积累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是否分心,很容易了解到哪些学生有集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孩子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可以很好地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注意肤浅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更喜欢独自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而且的确专心于学习和有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则说明该学生有良好的注意品质。一般情况下,注意缺乏深度的学生会喜欢开着电视机或听着音乐学习,或者学习时喜欢开着门听别人讲话。这样的学生难于在精神状态上达到高水平的激活状态,思维上也会缺乏应有的深刻性。

从外部因素说,噪音、其他人活动的干扰、不适当的光线和温度等都会影响人的注意集中,环境的混乱或过分舒适也会对注意的集中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没有能养成学习时集中注意习惯的学生来说,来自个人自身内部的干扰与中断对注意集中的影响甚至超过外部因素的消极作用。很多学生都有一种习惯,每学习一会儿,便会找到各种理由起来活动,或是找书、找笔记本、拿几张纸。这些习惯不仅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中断,更重要的是,它使学习者的思维总是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简单重复,而不能有纵向的深入。心理学研究揭示,许多学习和学习性质的发现与体悟,要在思维深入到一个较深的层次时才能够完成。当学习活动频繁中断和思维缺乏注意高度集中的支持时,学习者的思维根本不能被预热到高度敏感和深入的水平,因而也不能获得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的思维经验。

这样,对许多考生而言,几个月之后的高、中考应试任务就转化成了目前的改进学习习惯、学习科学学习方法的目标。虽然,在理论上,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应当更早地成为一个学生的目标,但由于家庭和学生对有关意识的缺乏,很多考生需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科学学习方法不仅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心智发展方法的重要收获,而且也是高、中考应试的良策,是提高高、中考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很显然,没有知识掌握的改善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一切考试准备阶段的高考应试策略都只是空谈。

(三)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

以注意肤浅和容易分散与被干扰为特征的不良学习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改变一种旧习惯、建立一种新习惯是一件需要意志和耐心的事。这就是说,要想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个人需要主观上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和重视新习惯的养成,并能坚持新习惯的实践。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运用心理学家建议的方法,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在改变自己旧有学习习惯的同时养成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注意品质和思维能力,改善自己的知识掌握状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这种改变可以帮助考生实质地增加高、中考应考的能力和被录取的可能性。

深化注意的方法有两个最重要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注意的起伏和变化规律建立主动的学习、休息的合理间隔时间表。通常,考生的合理时间安排是每学习1小时休息5—10分钟。在养成自动遵守这种时间设定之前,有人可能会时常看表以确定自己已学习多长时间。这种习惯和心理预期会降低个人注意的深度。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预先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设定闹钟,消除看表的习惯和心理预期。

第二步:改变旧有学习习惯。当学生不能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学习和休息,经常会习惯性地起立走动或分心于琐碎的事情时,可以强迫自己一站起来就总是重复做一件枯燥的事情(如将手头钢笔的笔帽拔下又盖上,每次都如此)。枯燥乏味的活动会给人的一种行为以负强化,降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心理学的研究都已证实,只要坚持这种行为模式,旧有的行为习惯终将为新的行为习惯所代替。

(四)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两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其他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是以上述反复为前提的。注意的品质得到改善后,运用其他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有了可能。结构化学习、科学阅读,是能为考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运用,并能在短时间内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有显著帮助的另外两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结构化学习指学习时在过程和目标上有明确的结构,即有高度组织和学习目标的学习。学习具有盲目性,是很多考生学习效率不高和知识掌握层次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践,每个考生都会发现,如果将要学习、复习的课程或有关内容很好地组织起来,学习时会变得更容易掌握。

最为简单的结构化学习就是订出学习的时间表,将每一天、每一周和每一个月中要学习或复习的内容合理地分配到时间表中。在拟定时间表时需要注意,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在这个最佳学习时间中,学习效率会比其他时间段高。因此,在排定时间表时,应当将感到较为困难的内容排在这一时间段中。

结构化学习的第二个层面的操作方法是将每门课程抽取出一个骨架性的简单框架,以此作为学习或复习的导向系统。知识框架是很容易记忆和掌握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检索系统起作用,帮助人们组织一门课程中的浩繁内容,使其变得更容易记忆。而且,每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都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结构化的索引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很容易从一种知识找到与其相关的知识。使用这种方法,考生复习时就不会挂一漏万。

第三层次的结构化学习是列出某一方面内容的主要概念、范例、实验、人物或年代等重要知识线索。将课文转变为这种概要性的知识点,会使有关知识的掌握变得更为容易。

需要提醒的是,第二、第三层次的学习框架的抽取,应当在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在对有关知识掌握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时,才可能抽取出相关知识的概要。

(五)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有人阅读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当阅读的目的变为查阅某一特定的资料或信息时,阅读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此时的阅读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于将要出现的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个较低的辨识水平。总之,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给自己提出问题来实现。如阅读前可以明确写出这次阅读的目的。将阅读同已经拟定的结构化知识框架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确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如果阅读前对问题(如某一概念或术语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揭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等等)有明确的概念,则阅读的目的定向和阅读速度的分配就不再是问题。

很多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是因为缺乏阅读目标,而是来源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出声阅读和指划阅读。人的说话速度远比阅读速度慢。如果出声阅读,潜在的阅读速度就不能得到发挥。遇到这种不足时,可以在阅读时嘴里咬块口香糖或咬住一支铅笔(临时性措施,不能又养成其他不良习惯)来防止出声阅读。

指划阅读指阅读时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在要读的字行下面,随指划物的移动慢慢阅读的不良习惯。这种阅读使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不断变换的字词上,而不能注意和思考文章中更为重要的概念或主题思想。因此,这种阅读不仅速度很慢,而且效果很差。正确的阅读方法应当是在保持头部不动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眼睛的视线覆盖范围,用眼睛来扫描阅读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8

国家推行体育中考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认为,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作为培养国民素质的基层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十多年来,体育课列入学生中考的一门考试科目,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成为长期从事体育工作的教师重点挖掘和探索的一个课题。现结合我多年任教毕业班体育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一些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值得教育界乃至各种领域公认的一个道理。学习任何文化知识、技能技术,有了兴趣,学起来就快,记的也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为此,有必要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抓体育教学工作,首先,加强学生对体育认识的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激发学生的对体育的兴趣。其次,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的教育,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指导和支持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二、要做好家长、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要通过家长会、以及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把本地区甚至整个全国的体育中考政策给家长作说明,把学生“体质与学习效率”的密切关系作好充分阐述,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这样,会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始,自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刻苦锻炼,将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争取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的支持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尤其是学校工作,取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体育设备、设施、器材的保证,教学时间的保证,协调好各科老师,不挤占体育课及课外训练时间,与各学科老师通力合作,把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比、绩效工资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模制度范围之内。

四、要抓好七、八年级基础阶段的体育教学。

七、八年级教学阶段,是初中三年的基础性阶段,要根据新课标大纲,结合本校场地、设备设施、器材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具体情况,将当地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科学地进行课时安排到各学期中,每学期认真考核,并把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考核成绩纳入过程性评价指标,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各项技能、技巧的提升,为九年级体育中考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要科学地安排九年级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九年级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各种小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特点,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逐步提高成绩。其次,要指导学生选好专项,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我市体育中考多年采用“2+1”模式,即二个必考项目和一个选考项目(五选一)。因此,教师应在学生确定报考项目前,做个全面摸底,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最根据多次统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出合理的建议,再次,抓好考前的强化训练。考前安排1到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效果。

六、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首先,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要充分相信“心态决定状态”这句古训,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其次,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体育教师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再次,老师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最好是比赛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中考要求设计,使考生似在真实气氛下进行测验,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如综合测验时,分别在不同体育场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及在新环境下同陌生选手竞争而发挥正常水平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探讨 篇6

1.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 他们对学生抱有非常大的希望, 其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引起家长对体育中考成绩的重视, 说服其积极配合与支持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关心学生体育成绩的家长通常都会积极配合学校, 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 保证其睡眠充足, 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训练, 为孩子加油鼓劲, 甚至陪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 这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中

考体育成绩做铺垫。

2.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宣传与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更应该重视体育锻炼, 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宣传与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端正体育学习态度。由于很多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文化科上面, 认为体育是副科, 学与不学关系不大, 所以一点都不重视体育训练。对此, 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理念, 让其意识到体育中考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题展览和体育讲座等, 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宣传有关中考体育的规定和政策。以此端正学生的态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二、体育训练要讲究技巧性, 通过分层训练完成学习目标

1.实行分层练习制, 达到教学目标。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习体育技能也是如此, 对此, 学校可以实行分层练习制, 达到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按步骤学习体育中考的内容, 将其作为该年级的常规训练内容, 同时还要确定好每个年级的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体育中考, 在体育课堂上真正接触体育中考的内容。除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分层教育, 学校还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难易程度实施分层教育。对于动作按年度较大, 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的体育项目, 应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训练, 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该动作;对于比较简单, 容易上手的体育项目, 则可以将其安排在中后期。总之, 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层次制定教学方案, 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逐步逐项训练, 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中考的内容。

2.通过模拟校运会的形式进行考试, 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运动水平, 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学校可以多举行中考模拟考, 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 提高考试能力。在体育中考模拟考中, 组织好学生按照顺序进行比赛, 把握好考试时间, 真实记录好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 增强考试的真实性, 训练学生的运动技巧, 提高训练效果。让学生提前体会体育中考的流程, 消除心理紧张感, 调整好心理状态, 以平常心态迎接体育中考。

三、提高体育课堂的管理效率

1.加强思想上的管理.思想是行为的指导, 要想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中考的重要性, 必须让其从思想上重视该问题, 因此,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思想上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从开学初就明确课堂纪律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强调课堂纪律的约束性,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身体状况,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校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 再结合反馈信息, 适当调整体育教学方案。只有通过采取合理措施, 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体育中考, 从而使其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认真训练, 完成课堂任务。

2.考试项目和考试方法上的管理。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加强思想上的管理, 也要对体育考试的项目和方法加以改进。在练习中考项目的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学生的训练动机, 分析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正确引导学生, 让其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从而实现自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不被压迫的感觉, 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管理好考试项目, 通过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课堂练习内容, 分阶段完成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适当地调整考试方法, 正确组织学生按顺序按项目完成每一项考试内容, 从而提高其运动技能。

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重视考前的场地适应和心理辅导

在考试现场, 人通常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 而心理素质更是运动赛场上的灵魂, 其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正常发挥好自己的运动水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参加比赛的经验较少, 自信心也不够, 心理素质也不稳定。因此,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重视考前的场地适应和心理辅导。多与学生谈心或者进行心理辅导,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消除其心理畏惧感, 以平常心态对待体育中考。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考试前就到考试场地训练, 提前熟悉考场环境, 预防学生在考试时产生紧张心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训练体育项目, 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安排好每节课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采取加强体育宣传教育工作, 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讲究体育训练的技巧性, 通过分层训练完成学习目标;提高体育课堂的管理效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重视考前的场地适应和心理辅导等措施。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中考, 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在体育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仇小进.多管齐下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J].体育师友, 2013, 04:53-54.

[2]芮必军.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J].启迪与智慧 (教育) , 2013, 10:55.

[3]时风东.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J].黑河教育, 2013, 12:74.

如何提高中考体育运动成绩 篇7

关键词:运动成绩,中考体育,兴趣

每当体育中考日期临近时, 各校的针对性训练也加强了力度, 大运动量既增加了训练的负荷, 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训练不得当, 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虽说教师的观念有了本质的变化, 但对于学生来讲, 只要涉及分数就得分分必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成绩是现阶段体育教师所探讨的共同话题。下面结合九年级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并在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 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要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枯燥的耐久跑练习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练1000和800米。应采用多种方法, 如:超越跑、图形跑、蛇形跑、小组协同跑、追逐跑、往返跑、并可同时伴以音乐激励, 或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好的方法, 学生感兴趣了就会不自觉地以一个表演者的角色进入剧情, 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那我们的预期目标也会随之完成。

二、分组分层次教学,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技能水平相近的学生, 由学生自发组成练习小组, 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6~8人, 相对稳定但不封闭, 学生可根据项目自行调换, 但事先必须征得教师的同意,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运动水平, 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分层次地制定练习的内容、强度, 各组根据本组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的层次或提出更好的建议, 以分别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

三、分阶段制定目标,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就学生中的多数而言, 并不是没有目标, 而是平时对自己的奋斗目标缺乏更深层的认识, 目标模糊不清。因此要求教师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阶段目标和课堂目标, 例:在一节综合练习课中, 我设计了金字塔式的教学目标, 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制定了四个目标。目标一:让所有女生过5.30米的实心球及格线, 要求至少两次通过可转向下一个目标, 而且最好是前两次通过, 要求学生想好动作才出手。通过观察前两次通过的学生脸上所洋溢的胜利者的表情, 我们不难体会她们的心情, 同时这种表情大大带动了其他同学实现目标的欲望。目标二:自我评价, 自定1.73米或1.80米的立定跳远线。完成五次后可转向下一目标。目标三:摘取胜利的果实, 在规定时间 (四分十秒) 之内完成800米跑, 完成后教师做好记录, 给每位同学画上一面胜利的旗帜, 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目标四:自由发挥、发扬民主、互帮互学、研究探讨、练习弱项、教师指导。

四、采用激励性评价,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 就是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中, 所运用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内心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 从而使学生个体的态度、情感达到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 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该评价方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 以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为宗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指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行为的评定。如:课上可用“更好、你真行、努力、别灰心、加油”等简短的语言激励学生, 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力量, 可以使他们无惧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充满希望地去迎接挑战, 使师生情谊日深。

五、发挥小组作用, 提高参与锻炼的自觉性

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而且要帮助学生制定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 踏踏实实, 从点滴做起, 同时要发挥各小组的作用, 利用各小组进行相互督促、激励, 形成教师-体委-小组长-学生一条龙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对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觉性。

六、提倡“全民健身”, 动员家长参与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 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现阶段, “全民健身”将成为现代生活的潮流, 全民健身事业应以家庭为基础, 父母应成为家庭体育锻炼的带头人, 所以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动员家长主动参与, 以此形成一种生活环境, 再加上舆论的宣传, 科学的指导, 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得到提高, 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提高英语中考成绩 篇8

一、握力测试的肌肉

要提高握力成绩, 首先必须了解握力项目所锻炼的肌肉,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练习。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 大多数控制手和腕部活动的肌肉都位于前臂, 前臂及手部肌肉可分为两组:一组控制腕部的活动, 另一组控制手指的活动, 手指的活动由手内的小肌肉控制, 这些肌肉都通过一种称为肌腱的坚韧物质与手骨或腕骨相连。

前臂的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是手指和手腕屈伸用力的主要肌肉;手部浅层的拇短屈肌可使拇指弯曲, 小指屈肌可使小指弯曲;手部深层的拇指对抗肌可在握拳时将拇指向内拉;骨间肌是负责将手指拉拢的手掌肌肉;小指对抗肌可使小指向内卷曲;拇收肌可将拇指向内拉。虽然, 手的大部分运动是由前臂肌肉控制的, 然而, 手部的深层肌肉使手可以做一些精细的动作, 如将手指 (包括大拇指) 的指尖并拢等。

由此可见, 握力主要用力肌肉是前臂及手部肌肉, 主要包括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等前臂前群肌肉和手掌小肌群。但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握力测试时握力受力最大的是中指和无名指, 练习要注重发展四指的屈肌。

二、握力练习的方法

1. 抓握握力圈 (器)

握力圈由橡胶制成, 学生在抓握时利用橡胶的张力对手指和手掌产生压力, 从而起到锻炼握力的作用。握力圈的练习方式有紧握计时和捏握计次两种, 一般采用连续捏握10次, 左右手交替做数组的形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器材便宜、易于练习, 学生把握力圈放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练习, 也是各学校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2. 斜身引体

学生可以握住低单杠或双杠做斜身引体, 在练习时, 可在放脚处加垫约40厘米的高物, 以加大手握杠的拉力。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抓的感觉, 可用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固定在肋木架或单杠上, 让学生抓住后再斜身引体, 每组10~15次, 练习3~4组, 这样练习效果较好。斜身引体的优点在于器材较为普遍, 教学组织比较简单, 练习效果也较为明显。

3. 爬杆或爬绳

练习者用脚用力蹬并对杆施加压力, 手用力向上提拉身体, 直至到顶, 每次练习重复3次左右。这种攀爬类的练习是利用练习者自身的体重进行的, 手指承受着自己的体重, 强度与体重成正比, 与握力指数的计算方式相似, 因此该练习效果较好。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练习因人而异, 与体重相关, 效果良好, 但是, 对于女生尤其是初练者来讲, 难度偏大, 因此, 在练习初期可以先让女生做静立性的抓握悬垂20秒左右的练习, 两人交替完成3组, 在练习一段时间后, 可采用手脚并用的方式爬上去。

4. 引体向上

学生采用正 (反) 握高单杠做臂屈伸动作, 每组做3个, 练习6~10组。这一动作可有效发展整个上肢的肌肉 (如, 背阔肌、肱三头肌等) , 提高手臂力量, 同时对手指屈肌也有一个静态的受力锻炼。引体向上的强度较大, 男生大多可以完成手臂的屈伸动作, 对女生来讲, 则有一定的困难 (笔者曾让女生进行尝试, 没有一个女生能成功地完成一次练习) , 因此, 可改用直臂悬垂或者屈臂悬垂开展练习。

5. 抓放铅球或杠铃片

抓放练习主要是练习手掌内的手指屈伸肌。具体方法为, 练习者双脚左右开立, 弯腰, 右 (左) 手拿铅球 (3千克) 或杠铃片 (5千克) , 向下连续做抓放球 (片) 练习, 每组10次, 练习5~6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可以锻炼手掌内的小肌群, 但由于学生的手较小, 很难抓住、抓稳, 导致存在球 (片) 碰到脚的危险性。因此, 教师在练习中要区别对待, 对于手特别小的学生或者女生, 可以让他们用双手去抓放杠铃片。

6. 负重卷绳

练习者肘关节微屈, 双臂前平举约与肩高, 手心向下握直柄两侧 (直柄中央系一短绳, 短绳下系铃片等重物) , 保持双臂前平伸状态, 注意力集中在前臂上, 两手交替屈腕顺 (逆) 时针转动直柄, 把绳子慢慢卷起, 至重物靠近直柄时, 双手手腕交替倒转直柄, 慢慢放长绳索至底。反复练习, 直至前臂肌肉疲劳、酸痛, 无力继续卷动为止。在动作的全过程中, 必须保证卷动速度均匀, 特别是放低重物、放长绳索时不得让重物加速坠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注重了握力主受力肌的练习, 能有效地提高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等前臂前群肌肉。但是, 该器材没有成品, 需要师生自己动手制作;此外, 由于器材的不足, 该练习不适宜全班教学, 只适合个别辅导。

三、握力练习的原则

1. 多样性原则

握力练习的方法较多, 在日常的教学中每次都要选择2~3种练习, 这是因为多种形式的练习能达到增加或延长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锻炼手、臂部肌肉 (特别是小肌肉) 的力量。

2. 间歇性原则

前臂和手掌上有很多小肌肉, 小肌肉的特点是弹性小、易疲劳且恢复时间较长。在握力练习中, 如果小肌肉产生疲劳, 要让其完全恢复或达到超量恢复阶段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一般需要2~3天时间。因此, 握力练习必须具有间歇性, 且以一周安排2~3次为宜。

3. 均衡性原则

握力可以较好地反映全身的力量状况, 通常优势手的握力要略大于非优势手, 但差距不会太大, 一般为1~2千克。如果, 差距大大超过这个范围, 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反映, 所以练习时左右手握力要均衡发展, 不能为了考试而单纯地练习一个手的力量。

4. 持续性原则

中学生的特征之一是上肢力量较小, 对此,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 可采取单双杠的练习等方法。力量练习切不可急功近利, 对于握力训练, 切忌只是在考试前1~2个星期临时“抱佛脚”, 而应在七八年级的教学中经常穿插练习, 通过持续的练习, 对前臂和手掌的肌肉不停地产生作用。

四、握力练习的误区

误区一:把俯卧撑作为握力练习的主要方法。俯卧撑是以肘关节为轴进行的一种臂屈伸练习, 主要用力的肌肉是上臂外侧的肱三头肌和三角肌、胸大肌, 对前臂肌群作用不大。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长期做俯卧撑可以使上臂肌肉变得发达, 但前臂肌肉发展不明显。因此, 在握力练习中, 不宜把俯卧撑作为主要练习内容。

误区二:以挂代抓做练习。在引体向上和斜身引体的练习中, 部分学生没有注重手指抓握杠的姿势, 误以为挂在哪里就是抓在哪里。其实, 挂和抓有着本质的区别, 挂是四个手指放在杠体的上面, 本身不需要用力, 只是依靠体重产生的重力进行被动练习。而抓是用四指和拇指把杠体抓住, 通过手掌深部的肌肉将手指向中间拉, 手掌自身也在用力, 由此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所以, 在日常的练习中, 教师要区分两个动作的不同, 让学生学会去抓而不是去挂。

误区三:只注重手指力量练习, 忽视了手掌的练习。在握力测试中, 笔者发现, 握力过后手掌中部会有一条暂时的握痕, 有的学生的手掌甚至会有一片乌青。由此可见, 握力对手掌也有较大的作用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会注重对手指力量和前臂力量的练习, 而忽视手掌压力的练习。此外, 双杠上的支撑移动, 能有效发展手掌的支撑能力, 提高手掌对握力练习的适应能力。

五、握力测试的技巧

握力技术较为简单, 可以用四个步骤、八个字概括, 即“一拿, 二放, 三握, 四伸”。其中, “一拿”是指, 监考教师把握力计给受测者时, 受测者要用非握力手接拿, 并快速地调整好握距;“放”指把握力计放在手相应的拿握部位 (即拉杆在第二指节以内, 底板在虎口内侧) ;“三握”是指, 放好手后即开始用力抓握;“四伸”是指, 手在抓握的同时沿握力手同侧腿的下方伸直手臂。在日常的小测验中, 教师也要教学生运用正确的技术, 对学生严格要求, 做到一气呵成。

同时, 握力测试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只有掌握了其中的道理才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力量, 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 握力器的拉杆必须放在第二指节以内, 因为人的手指是一个费力杠杆, 抓的越靠上, 力量越难发挥。其次, 握力计必须和手掌 (臂) 始终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握力计与手掌 (臂) 之间存在一定角度, 依据力学分析, 手指对握力计的拉力将产生一个垂直于握力计的分力, 所以握力也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第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 人的头微微上抬更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缩, 提高上肢的运动能力, 因此在握力测试时稍抬头有利于握力成绩的稳定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

[2]林锡乾.人体解剖学[M].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0, 8.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中考实心球成绩 篇9

一、影响实心球远度的几个因素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柔韧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而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角度。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则由身体的柔韧性所决定,首先是身体的夹角要充分打开,有的学生由于肩关节韧带差,持球不能超越身体,造成很多学生在投掷的时候工作距离较短,很大程度上影响投掷成绩,再就是学生腰腹的柔韧性,在投掷课上女生在相同的条件下,腰腹能充分展开的学生要比不能展开的学生的成绩好得多,女生若能充分利用腰腹的柔韧及力量,基本上都能达到满分的标准。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一)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心,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对于这一点,应将球置于手指根部,手心空出,充分运用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投掷实心球才能更好发力。

(二)预备姿势

通常情况下的预备姿势是这样的: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预备姿势更能充分发挥投掷的技术水平,即:双脚前后放好(以左脚在前为例),左脚离投掷线2厘米左右,右脚尽可能地与左脚离得更远,上体前倾,双手持实心球,贴近地面,球尽量远离身体重心,全身肌肉紧张,做好预摆的准备。

(三)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1~2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时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把气憋足。

(四)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关键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振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弓的充分伸展性,向后摆的时候,让学生将球置于远离身体重心的最高处和靠后处。左脚膝关节顶直,右脚膝关节略弯曲。然后送髋、挺胸、抬头、身体反弓(如图一)。

三、实心球投掷练习方法

(一)强化投掷动作初步形成

正确规范的投掷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基础,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连贯的动作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强调,树立学生正确的动作意识。练习中强调有四:一是掷球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站位、持球是否规范;二是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三是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四是在练习中强调出手后不要习惯性地往前走出,造成犯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修正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规范意识。

(二)强化出球速度的训练

在练习中有不少学生“过于”注重从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导致出现先跨一步再掷球的极不协调的动作。动作的连贯性比较差,导致出手的瞬间与前面预摆动作脱节,功亏一篑。在最后的跨步缓冲时,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跨步动作,这样不妥。当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时,跨步缓冲是为了控制身体平衡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没有充分用力,而过重强调往前跨步,做出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协调。因此,要注重学生蹬地发力的练习,可采用背拉橡皮筋的练习。

(三)肩关节柔韧的练习

肩关节柔韧练习在实心球投掷过程中非常关键,肩关节柔韧性不好,会导致肩关节打不开,持球动作比较生硬,不能很好地发力,对于肩关节柔韧的练习,可以在肋木上进行,双臂充分伸展,手臂伸直,掌根放在肋木上,双手的距离约是两个肩宽的长度,太宽太窄都不利于韧带的练习,这个练习可以安排在一堂课准备活动部分中,也可以作为专门的素质练习。

(四)腰腹力量练习

大多数学生在投掷过程中没有注重腰腹力量的运用,事实证明合理运用腰腹力量是能大大提高投掷的成绩的。对于中考实心球的成绩来讲,只要学生能运用腰腹力量,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考满分的。采用的方法如下:学生背对肋木,脚跟靠近肋木,双手分开比肩宽,抓住肋木,手的高度比头部稍高即可,然后向前送髋挺胸,这个练习对于背弓的形成效果非常好,还可以练习肩韧带,一举两得。在实心球的腰腹力量练习中,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坐在体操垫上,做实心球的投掷练习,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腰腹用力的感觉。

(五)出手角度的练习

无论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掷球的成绩。标记练习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墙或是树,在确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标记,相距合适的距离,以定好的标记为掷球目标进行练习。

(六)身体素质的练习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中考成绩 篇10

关键词: 体育;成绩;提高

一年一度的初三体育中考又结束了,自2009年开始,平时体育考核成绩记入到体育中考成绩总分里。结合初三体育教学经验,我谈谈体会,以求共勉。

一、端正体育态度

体育科考试与其它文化科考试最大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体育科考试的内容是考试前就知道的,相当于开卷考试;第二,体育科考试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每天都坚持训练,它不像文化科,例如做一道数学题,你掌握了解题方法,不去练,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你也能回答,但体育运动就不一样,就算是天生身体素质再好的人,不坚持锻炼,成绩也会下降,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都知道体育要加入中考总分,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无所谓,没有认识到体育分的重要性,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同学会轻视,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好,体育分可以轻松拿到手;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就会有放弃的念头,认为自己怎么也考不好,还不如把时间多花在文化科上,把这分补回来;还有一些学生文化成绩差,不准备考高中,只想混个毕业证,他们会认为,反正我也不读书了,考得怎样就怎样。针对学生锻炼不积极,甚至还有认为考试是替老师或是替家长考的思想问题,要教育他们端正态度,不仅仅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自己身体得到了锻炼,并且能从锻炼中得到快乐,这才是最终目的。和他们谈心时问他们是否成绩提高了自己心里就有说不出来的快感,是不是通过锻炼后身体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那么他们锻炼起来就积极主动,变“被动”为“主动”。

二、抓住体育课堂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部分对体育运动兴趣不浓的学生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将来适应社会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但是,正如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课堂上要把各个项目的动作要领及其注意事项一一说明白,并让学生牢记在心。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会他们锻炼的方法,并让他们有信心自己练习。例训练初期,教师应该通过讲解、示范、看图像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针对每位学生的动作特点,指出优点和缺点。训练应该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如摆臂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等。

三、制定“运动处方”

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锻炼计划,也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运动处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方法比较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写出来并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并且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效果很好。三(4)班王贺同学写道:“我的实心球能掷10米了,但我的50米和立定跳远还差点,我争取每天小腿上绑沙袋在操场上跑5圈,晚上课外活动课要做抱膝跳30×2组,高抬腿50×2组。”段亚莉同学写道:“每天早上我要围绕操场跑5圈,快速跑3组,原地摆臂练习50×2组,晚上回家做仰卧起坐40个。切记!切记!”学生虽然写得不够规范,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们,并让他们付诸行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并且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果很好。

四、建立互助小组

让体育成绩好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让他们起到带头和督促的作用,对平时锻炼不积极的同学要及时谈心,打开他们的心结,从各个方面了解他们,这样既锻炼了体育小组长的能力,又提高了同学的体育成绩。

五、进行心理训练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意志品质是学生谱写光辉成绩的基础。个别学生平时成绩拔尖,但一上考场就换了个样。考场如战场,这样的状态上战场,又怎能打胜仗?这类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考前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思想过于紧张,而至于吃也吃不好,休息也没休息好,这样就打破了固定的生活规律,精神状态较差,到考场考试时出现心慌意乱,身体不协调,技能失常的现象,这样成绩怎能不下降?针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在平时训练中要做到严格要求,从考试出发,打实战,模拟正式考试的环境条件进行训练,营造比正式考试更紧张的气氛,对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能沉着应战、排除干扰、发挥潜能,比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中考体育训练不但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而且要重视专项的训练,特别是50米中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它是一套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只有通过多种训练方法协同配合,日积月累,才能使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有所提高和突破。

提高英语中考成绩 篇11

关键词:初中女生,体育课,分组对照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有一个共性:进入初三后都不大爱上体育课,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情况, 即内因和外因。

1.1 内因

在生理方面, 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初三女生身体形态发育发育已基本完善, 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 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 即发育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不断完善, 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 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 易出现疲劳, 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 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 性腺活动加强, 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 肌肉力量相对减弱而对完成动作缺乏信心, 因此有的学生因腼腆害羞或个人趣味爱好不合而不愿意参加活动, 因而借故缺席的多, 不活动的多, 练习时怕脏、怕累、怕艰苦, 做动作拖拖拉拉, 能让就让, 能躲就躲, 在男性面前更是如此。

1.2 外因

1.2.1 体育课内容单调, 枯燥无味。

教学内容方法滞后, 项目设置倾向于竞技体育, 学生目前的能力适应不了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教材体系的问题是, 很多项目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是统一的, 只不过是要求上略有不同而己。教学方法上更是雷同于一个模式的机制, 小学时候就做过的一些练习、一些游戏初中也做。尤其突出的是准备操, 小学中学多少年几乎是一模一样, 加上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 或者对健身作用并不显著的内容较多, 学生何来的兴趣?另外,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 过去所形成的教学习惯难以改变, 特别是有些教师缺少创新意识, 教学理念落后于教改发展, 所以更缺少创新的行为体现, 就出现了教学组织与方法形式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 使教法脱离学生的实际, 过于严密的组织形式 (如四段式的教学模式) ,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 (如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 一直沿用多年如一日, 这样“死板”的教学过程又怎能让学生产生兴趣。

1.2.2 升学压力、课业负担重。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教育体制还有许多方面还没有步入正轨, 口号虽然喊得非常响亮, 但是下面执行起来还是我行我素。以我县为例: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升学率, 评价一名教师能力高低的标准主要看成绩, 因此每学年期末考试要把统测和中考的成绩一起排大表, 为学校排队, 为教师排队。由于以上原因, 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 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 形成学校压老师要成绩, 老师只好挤时间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如我校初二、初三学生住宿, 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上早读, 六点半吃早饭, 七点十分至十二点连上五节课, 中午十二点至一点吃午饭, 然后到教室上自习, 下午两点半至六点上四节课后去吃晚饭, 五十分钟后学生又被圈入教室上三节晚课, 九点二十下课进宿舍睡觉, 一天下来学生没有一点锻炼的时间, 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以致不少女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 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1.2.3 家长和班主任不支持。

现在农村的家长和过去的家长在思想上相比较有了进步, 但是小农思想根深蒂固, 在意识中总认为女孩子应该稳重, 跑跑跳跳是男孩子的事, 女孩子参加运动就是疯疯癫癫, 等等, 因此家长经常向学生灌输少参加体育锻炼、把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的观念。班主任虽然知道体育运动对智力有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上一节体育课后, 学生满头大汗, 下一节课又是文化课, 任课老师看到会有不满;再有上课因疲乏而精神不集中, 严重影响听课效果, 因此班主任在平时也要求学生体育课能上就上, 不愿上可以在教室中做会儿作业, 不要影响下节课。甚至有的班主任干脆把体育课占为它用。由于家长和班主任的影响, 一大批女生上课不认真, 请假、逃课现象比较严重, 这是对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且产生严重厌学思想的重要原因。

2. 研究方法

为了改变以上被动的局面, 用事实改变家长和教师们的偏见, 2008—2009学年我在初三8个班进行实验。

2.1 实验设计

选择初三年级8个班全体学生为实验对象, 采用组间比较设计, 把偶数班作为实验组, 把奇数班作为对照组。由于现在初三年级8个班是在初二12个班的基础上按县统考成绩为依据, 以以往成绩为参考, 按一条龙的方法分成的, 因此师资、文化成绩和各项素质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方法

2.2.1 利用室内课进行课的常规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教育。

首先, 让学生明确课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请假制度等, 并在课中认真贯彻, 严格要求, 使学生对体育课引起足够重视。其次, 通过讲述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先进事迹, 讲解体育与健康, 以及身体健康与生活、学习、“四化”的关系, 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学习信心。最后, 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 经常和她们一起参加活动。通过谈心、闲谈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思想状况,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课的要求和看法, 改进教学工作。如, 在交谈中发现女生普遍都爱美, 都希望自己身体匀称、苗条, 怕锻炼后发胖难看。针对这种思想, 就向女生讲解什么样的体态最美, 锻炼能使人健康、长寿、减肥, 从而消除顾虑, 提高积极性。对女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差、素质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仍一时不能完成动作的不要急于求成, 要启发诱导, 多关心帮助, 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表扬, 帮助她们树立起学习信心, 诱导学习的积极性。

2.2.2 根据女生特点选择教材内容, 合理安排运动量。

2.2.2. 1 选择适合女生练习的项目,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如,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韵律操, 节奏明快, 自然协调, 富于艺术性, 女生比较喜爱。安排丰富多样的准备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根据基本部分内容, 编排各种准备操。像器械体操练习时可把一些艺术体操、辅助体操练习编为准备操, 投掷练习时可做双人操、实心球操, 球类可编些球类游戏, 等等。

2.2.2. 2 合理安排教材, 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教材要根据季节和女生的特点进行安排。除耐力跑安排在秋末和冬季外, 器械体操, 以及运动量、密度较小的教材, 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 这时衣着单薄, 便于做动作;球类、武术教材四季都可以安排, 但夏季应以改进技术为主。此外, 夏季还应多安排些小强度活动, 如艺术体操、舞蹈等内容;冬季应增加些比赛内容。这样安排女生较欢迎, 积极性也能调动。

2.2.2. 3 在教学时结合学生所长, 突破难点进行教学。

在大纲中, 女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 也是最难教的内容, 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长跑就害怕, 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女生的兴趣特点, 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 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 取得了明显效果。女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技术, 克服了“厌跑”心理, 而且大大激发了奔跑的兴趣。

2.2.2. 4 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 在实践中运用。

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 单纯叫学生进行50m弯道跑, 学生兴趣不大, 也跑不快;而结合圆周接力跑练习, 学生兴趣高。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 发展了速度素质, 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2.5课的整理活动轻松愉快, 方式多样。时间应根据课的需要可长可短, 队形也不一定按上课队形集合, 可在原地, 也可采用分散的和成各种图案的队形。除做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舞蹈、自我按摩和深呼吸外, 教师还应想办法引起学生放声大笑, 提高兴奋性, 抑制疲劳, 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率测定, 在基本部分结束后自我测定一次, 又在结束部分后测一次, 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机能状态及恢复情况, 教师也能及时掌握运动量, 便于备课。这种自我测定法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2.2.2.6根据女生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女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 因此在运动量安排上应相对小些, 但要适量。一般宜采用练习密度大、练习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手段如果运动量较大时, 要增加间歇时间, 降低密度, 这样学生不会产生过度疲劳, 又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增强体质。实践表明, 合理安排运动量是调动女生学习、锻炼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组对照教学, 数据统计显示前三个月8个班的变化不太明显, 半年后的期末考试和一年后的中考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2009年的中考中, 我县文化统招生400人, 我校占126人, 实验班的女生比对照班的女生多考上7人, 其中八班的程丽丽同学以627分的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县体育统招生30人, 我校占14人, 5名女生都是实验班的学生。

通过分组对照教学的实验, 我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并不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反而能开阔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其文化课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不仅不能反对女生上体育课, 反而应该积极支持女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叶拱照等.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5.

[2]孙柏枫等.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10.

上一篇:拆分合并下一篇:护理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