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2024-10-02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通用10篇)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企业要在动荡的环境中解决竞争生存和能力发展, 就必须同时对市场和技术做出反应, 并从机制上促进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在这种局势下, 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来对新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的整合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也是企业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经之路。

一、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的必要性

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都要求企业能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新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协作和整合对于收集到充分的信息保证新产品的适度先进性和市场认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有着关键的作用。

1. 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能够减小一些不确定信息的传递

受自身职能和能力的限制, 技术研发部门一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知之甚少, 要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必须要靠营销部门的信息传递。所以通过对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整合, 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信息的传递, 为今后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能够保证产品在创新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研发部门能够与市场营销等部门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整合, 将市场信息整合到研发职能中, 同时研发创新结果来支持营销新产品的推出, 从而实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为接下来产品的营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的因素

虽然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对新产品的开发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要先实现这两个部门的沟通和整合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由于双方部门的工作环境、部门目标、文化气氛和评价标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造成了双方部门在沟通上的障碍。具体的障碍因素包括如下几种:

1. 各部门职能不同导致产品开发考虑的角度不同

在企业内部, 新产品技术研发一般归属于技术部门, 而市场营销则归属于营销部门。由于各职能分工以及企业内部考核和激励目标的不同, 往往导致两者不能有效地整合。营销部门会因为要完成企业内部的考核目标而盲目的寻求新产品市场, 在未得到充分市场认证和调研的情况下为技术部门提供新构思和产品研发方向, 而研发部门则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产品需要疲于拼命地进行一系列的开发, 最终推向市场的产品销售量和市场覆盖率并不大, 导致企业各种资源的浪费。

2. 部门之间缺乏交流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各部门几乎没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会议, 既不参加对方的工作例会, 又不交换工作文件, 技术人员对产品需求细节不了解, 营销部门对开发力度不认可, 双方都对自己的专长深为关注, 看不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不愿意相互学习。

3. 组织结构模式

我国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大多是职能式结构, 所依托的是传统的组织架构, 这种架构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价值创造效应, 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 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研发和营销职能的分离, 从而使两者整合很难进行。

三、整合策略与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知, 企业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整合由其各种限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 在对新产品进行开发时,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 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氛围等也是势在必行的。

1. 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可以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 设置一些跨职能部门的项目小组或者职能团队, 以此来完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这种项目小组可以作为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之间沟通的媒介, 对两者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协调, 从而保证两个部门人员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 逐步建立趋于统一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新产品的市场调研阶段经营人员往往需要技术人员陪同一起去进行用户需求的采集, 营销合同里技术方案的确定也需要技术人员参与, 甚至在新产品的交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 这无形之中给研发人员增加了工作上的难度, 而企业内部考核目标和激励政策的不一样往往会导致技术人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相反经营人员则因为技术部门的协作有坐享其成的倾向, 自身能力水平没有得到锻炼而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大于研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趋于统一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而不能只靠所谓的几个经济性的指标就判断经营人员的成果, 也不能只靠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和类型来考核技术人员的付出, 这样才有利于两个部门的整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新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新产品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与市场营销的整合也是衡量产品开发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何对企业中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 也是现今很多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内部出发, 对新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整合的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能给企业的长期发展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整合

参考文献

[1]李彦, 赵玉林.高技术产业化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2001

[2]赵玉林.高技术产业化界面管理——理论及应用[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2

2、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

2.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多,在农产品销售中起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出现,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产地市场兴起到后来的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后来政府推动整合重组的过程。据农业部资料统计,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 年的892 个发展到2007 年的4 150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 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 年的9 300亿元。2009年,全国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884家,占总数量的比例达到70%,交易总额近1.5万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 409万元。

2.2 农产品流通的主体是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农户,规模小,组织程度低。

农产品的这种流通方式主要是由中国的地域和人口地理分布方式造成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小规模分散的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大多数农民在本地区内种植农作物,很少与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签订供销协议。通常来说农户就是提供农产品的源头,很少考虑市场上对哪种农产品需求更为旺盛。不会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确定种植农产品的数量及品种。我国农村多而小且分散,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具有独立产权的经济组织。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对信息的获取较为闭塞,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信号,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3 农产品进入超市,农产品贸易市场依旧是主导

今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型连锁超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像现在的沃尔玛连锁超市,家乐福超市,这些都是国际型连锁超市。还有省内的连锁超市也越来越多,比如吉林省长春市的连锁超市有欧亚超市,新天地超市,每日多超市,瑞达生鲜超市等等。尽管连锁超市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其销售份额依旧有限。多数农产品例如蔬菜、果品、肉类、水产品等更多的还是通过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2.4 传统交易方式占主导地位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3

[关键词] 农产品绿色营销 对策 国际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规模受到制约,造成很大损失。出口受阻的农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和水产品。为提高中国绿色农业的国际地位,减少因绿色问题而产生的贸易纠纷和壁垒,农产品绿色营销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市场上来看,绿色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营销将成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其经营理念,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

从以上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给出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定义: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而对农产品进行策划与实施的过程。

二、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绿色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的影响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1月~11月,我国农产品累计出口278.02亿美元,已超过2005年全年271.8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农产品的出口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在出口经验、技术控制、认证标准等各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凸现出一些问题:

1.国际、国内市场矛盾突出

在国际上,“绿色消费”观念与市场已经形成。在吃的方面,提倡使用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住的方面,提倡住所安静、空气清新,家具以原木、原竹为主;行的方面,提倡使用无铅汽油和能耗低的汽车以及骑自行车、步行,提倡生态旅游等。有资料表明:77%的美国民众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82%的德国人和67%的荷兰人购买行为会考虑环境污染因素,40%的欧洲人更喜欢购买“绿色产品”,日本的家庭主妇中有91.6%的人对绿色产品感兴趣,预计到21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绿色消费产品将上升到15%甚至是20%。

而在国内,农产品“绿色消费”发展滞后,存在着观念认识程度偏低、绿色产品成本过高、农产品品质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如2001年1月~7月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万吨,主要原因是我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导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不能保持。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以及受种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成本都很高,价格上缺乏比较优势。

2.绿色壁垒高筑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政府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等,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规定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得国外产品无法进入或者进入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由于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多方面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有显著影响。如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其标准总体比原先提高了250多倍。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ug/kg~0.3ug/kg,远超过日本标准(5ug/kg)、美国标准(45ug/kg),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2006年5月,日本正式对进口农产品实施技术标准十分苛刻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制定了限量标准,涉及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54782个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准入标准,直接影响到我国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涉及到中国60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

3.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方法、加工过程及包装、储运、组成成分等诸多方面都不利于环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除化肥的硝态氮及“三废”污染外,最突出的还是农药残留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对农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测检疫等技术性问题重视和研究不够,基本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仅为70%左右。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因农药、兽药残留等有害有毒物质含量超标而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进口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显然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严重阻碍和制约着农产品的出口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绿色营销的对策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已置身于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的出口成为最大化中国农产品贸易获益的必然选择。为加快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克服国际市场绿色营销的障碍,中国政府和农产品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于政府而言,应按照WTO的规则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1)重视绿色意识教育,营造绿色消费时尚,培育成熟的国内消费市场。这是开发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前提条件。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创造绿色农产品消费空间,为开发绿色农产品提高契机。 从生产到消费,从外包装到废旧后的回收都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完善,能够在创造企业内部经济利益的同时带来社会外部经济利益。

(2)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推进农产品技术进步,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应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和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方面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绿色农产品的档次。

(3)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全面、深入研究国际上各项农业标准,加快中国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论证体系,大力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①及时跟踪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国际采标率,抓紧补充、修订和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以有效突破绿色壁垒,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条件。

②在绿色农产品标志商标赴日本、我国香港境外注册的基础上,继续向绿色产品的其他主要目标市场延伸,保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

③继续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有影响的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合作,促进农产品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完善境外农产品认证及管理办法,以解决国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为重点,继续做好跨国认证工作。

④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出国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促销和商贸洽谈活动,不断提高绿色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拓展國际贸易渠道。

2.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绿色产品策略:开发绿色农产品,要从生产基地选择开始,避免污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方法不当以及农药等,生产安全、卫生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农产品的的包装也应符合环保要求,应选择分解、无毒、无味包装材料。

(2)绿色价格策略:据查,日本绿色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价格高10%以上;芬兰绿色农产品价格比一般食品高30%~50%,而英国的绿色食品也比一般食品高20%~50%。因此绿色农产品可以定位在高档食品层次。我国的农产品应实施绿色食品优质优价,价格既不过高也不过于低廉,可高于进口国一般农产品的价格而低于国外同类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3)绿色渠道策略:采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配送环节,选择环保信誉好的中间商,并逐渐培养自己的供销商,以维护产品的绿色形象。

(4)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策略就是围绕绿色农产品而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通过相关活动,达到树立农产品企业绿色健康形象,丰富企业绿色营销内涵,促进绿色农产品推广和消费。

此外,农产品企业应完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研究国外市场的消费倾向,学习国外成功企业的营销经验;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1]惠献波:浅析中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2)

[2]刘晓红: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绿色营销.江苏商论,2006、7

[3]郑军婷:农产品绿色营销实施的障碍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3

[4]张素勤:中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基本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1

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 篇4

一、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内涵

1、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概念

绿色农产品营销是指农产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召唤下, 不损害人类自身及未来需求为条件, 充分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因素, 坚持确保农产品安全、节约原材料, 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 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同时, 坚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减少环境污染, 注重自然和生态平衡,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贴近自然的精神渴求, 引导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提高农产品绿色竞争力, 实现企业绿色营销目标。

2、绿色农产品营销特点

首先, 注重需求理念。绿色农产品营销活动要注重和强调需求的全面性, 把自身利益同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企业利益、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一致, 并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 对安全、无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需求。其次, 注重环境保护理念。我们要在农产品绿色营销过程中要善于把环境问题转化为环境机遇。对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对生态都是有益的。同时, 我们还要关注人类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 从而创造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 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的经营活动。

二、绿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1、绿色营销观念淡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科学技术水平也还不够高, 居民生活水平还很低。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绿色观念都很淡漠。有资料表明, 目前我国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约有七千多个, 这个数字在我国农产品总量上比例太小。因此, 没有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 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内国外对绿色农产品的需要, 我们必须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体制。

2、绿色农产品的供应明显不足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是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的有效方式。由于当前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程度较低, 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流通过程呈显出多元交叉的状态。技术水平低, 经营规模小, 不能独立为大流通提供大批量的商品, 无能力进行大市场所要求的大规模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同时, 由于绿色农产品交易的批量越小, 固定费用大, 造成交易规模不经济。

3、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匮乏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全市瞩目的热点问题, 更是我国现阶段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产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满足城乡居民绿色安全消费需求, 提高绿色农产品技术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差, 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起步比较晚, 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一些方面存在缺陷, 进而容易延长了农产品货物的到货时间, 造成产品品质的下降, 使得售价受到严重影响。

4、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足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质量的提升, 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的日益扩大及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基础和条件日趋完善。但是, 我国经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达百分之八十五左右, 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但是, 正是这样的流通方式, 造成市场上可以信赖的知名品牌少、很难建立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同时, 由于绿色食品市场销售现状还不是很乐观, 绿色食品的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通、产销脱节现象严重, 滞后的经营销售方式正成为制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较高, 居民的消费水平还不能达到, 造成了品牌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不足。

三、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实现路径

1、加强绿色理念教育

绿色营销理念被引入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已有多年, 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消费习惯, 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 我们重视绿色意识教育, 营造绿色消费时尚, 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 创造绿色农产品消费空间, 力求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所做的营销活动。不断更新传统观念, 转变传统发展方式,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 不断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同时, 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 树立农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 自觉地接受绿色农产品, 抵制非绿色农产品。另外, 我们还要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 提高人们的绿色农业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 积极宣传和普及绿色消费知识。引导和培养企业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 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绿色技术的应用, 使绿色农产品的企业自觉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坚持选用优良品种、合理耕种、科学施肥, 农田灌溉水质符合绿色食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基地环境标准, 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培育绿色农业龙头企业

面对金融危机存在的困难, 我们要积极应对, 如何化解金融危机迎难而上所取得的效益是我们着重要思考的问题。绿色农产品营销一定要培育好农业龙头企业, 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延长农业产业链, 促进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只有培育好龙头企业, 丰富好农产品资源, 才能有力地支撑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长;只有坚持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才能构建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只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菜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才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按照贸工农、销加产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要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 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 通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实现自身的盈利。

3、开发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在当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新世纪,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人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战略抉择, 那么, 绿色食品便是农产品市场开发的锦囊妙计。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因此, 必须把发展农业与保护生态相结合,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体系, 研发以天然物质为原料、高效节能、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生态改善的绿色农业生产资料。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开发绿色技术, 搜集有关绿色信息, 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绿色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4、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

绿色文化就是人类营造的工业社会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 和人类生存环境系统已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后产生的一种自觉的向自然回归的现象。农产品实现绿色营销, 是成为企业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新武器。因此, 我们必须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企业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 就会更加倾向于如何保护环境、绿色、无污染的消费。因此, 我们应该在了解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政策和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 农产品是最基本的消费产品, 拥有最广泛的消费群体, 农产品绿色营销将是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因此, 加强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形象,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摘要:本文就绿色农产品内涵、营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对于加快我国企业的绿色改造, 全面实施绿色营销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营销

参考文献

[1]罗昆.我国农产品迎接绿色壁垒挑战[J].湖北农业科学, 2003 (11) :58-63.

[2]李冬芹.什么引发了中国农产品的绿色营销[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3]郭雪峰.构建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 2008, 6.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5

自互联网的广告模式诞生以来,互联网营销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的发展,展示广告形式也从最初的几种尺寸的图片广告,逐渐派生出动态图片、FLASH、视频等多种形式、多种尺寸的广告。广告的购买方式也从最初的媒体购买,发展出广告网络乃至最新的广告交易平台。面对如此多样化的互联网广告购买渠道和层出不穷的广告形式,对于广告主造成了选择上的困难,也过度消耗了受众的注意力。如何打造功能齐全、界面美观同时操作简便的营销产品,提升互联网广告投放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了众多互联网广告服务商致力解决的问题。

聚品广告平台-全方位精准营销解决方案

对于诸多的大品牌广告主而言,长期以来困扰他们在于:广告投放无法准确找到目标受众,只能通过购买相应媒体的方法去覆盖到媒体背后的特征人群。以至于早在19世纪的时候著名的美国费城商人约翰·华纳梅克发牢骚: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上却可以被有效地解决。MediaV的聚品广告平台通过重定向技术,帮助广告主在其拥有的众多优质媒体中找到目标受众,并在重定向逐渐的数据积累中优化结果。广告主可以通过这样的产品去购买门户等网站的优质广告资源,也可以按照不同用户的行为特征从每日超过3亿的UV中找到想要的受众。

聚效广告平台-成就好生意

随着广告交易平台的出现,互联网广告向更精准更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国内的淘宝TANX、谷歌AdX等广告交易平台以开放性汇聚了大量的互联网媒体、广告网络资源,逐渐成为超大规模的互联网流量集散中心。在广告交易平台模式下,广告主将可以直接面对受众,不同媒体的差异性被削弱,有利于广告主更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受众覆盖面。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流量,如何更高效的找到目标受众,如何制定策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竞购到目标受众,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尤其对于众多的中小广告主来说,他们更加关心投放的效果,以及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如何享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益处。对于互联网广告而言,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在投放技术、用户数据、营销经验等方面有一定的实力。目前行业内相关领域非常热,DSP等概念逐渐为广告主所了解。有的企业专门为广告主提供相应的投放系统而不提供相应的服务,有的企业则主要为广告主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服务。聚效广告平台的思路是整合媒体的优质广告位与广告交易平台上的超大规模流量,达到全面的受众覆盖;凭借过去的技术、数据和经验积累,帮助客户通过该平台精准的找到目标受众。通过对性别、地域、兴趣、时间等维度的定向,寻找目标受众、找回老客户。同时由于不同目标受众的差异性,相应的广告创意也需要个性化,避免千人一面,聚效广告平台的解决方式是提供相应的广告创意生成工具,根据每一个潜在客户的浏览内容,习惯和喜好,自动、即时生成完全个性化的广告创意。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功能,帮助客户高效的完成自助式的广告投放。

聚合分析-让数据为您创造更多价值

在整个产业生态中,广告服务商、广告交易平台、媒体等形成了完整的精准投放环节,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广告投放监测、分析工具帮助广告主去改进和优化广告投放。Google Analyst、百度统计、CNZZ等网站分析工具能帮助客户对网站流量及访客行为的分析,用于改善网站布局及用户体验。另外,对于客户的数据管理、订单管理等则需要相应的BI系统。MediaV通过聚合分析平台,将两者融合。从而,自广告投放到数据监测、分析、管理,形成了完整的营销服务。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营销问题探究 篇6

有色金属行业是传统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由于是基础性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长一般来讲较为稳定和缓慢。但有色金属及矿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从长远看来, 需求将会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有色金属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有色金属的巨大需求, 有色金属产品是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的, 但是, 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同时也在迅速的扩张中, 而且有色金属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有着很大的关联程度, 因此, 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是具有很强的波动性的。

二、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特征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 是我国较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受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行业性政策影响, 同时, 也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一) 有色金属市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有色金属的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 而这些领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家政策来主导的。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上一轮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的, 国内需求的贡献不大。如上所述, 2013年国家投资的重点已经转移, 这意味着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量投资于基本建设。而同时, 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 (FDI) 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012年1-11月份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速37.1%, 而上半年增速还在40.3%, 增长水平已经回落了3.2个百分点。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这种趋势还将可能持续。这种情况预示, 在未来的期间,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可能会趋于冷淡。

(二) 有色金属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有色金属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 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该行业一般在经济扩张初期开始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 当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时, 产能一时难以满足需求, 从而会拉动有色金属产品的价格, 使得行业效益出现比较显著的增长。行业的增长一般会延续至整个经济扩张期的结束。随着经济发展的减缓进入衰退时期。尤其是铝和铜行业, 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更是明显。例如, 在过去几年经济处于繁荣期是, 电解铝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对于铝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三) 有色金属行业的价格不一定反映供求

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起伏变化是这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只能在符合这个规律的范畴内制定, 才能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而不能违反客观规律。特别是一些小金属品种, 如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钨、锡、锑、钼等, 市场大起大落是正常的。但这些金属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刚性强, 弹性弱, 市场的大起大落并不表明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而是正常消费需求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不能因为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高, 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这样往往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所以应根据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规律, 进行科学判断, 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使企业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

三、有色金属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体系

因为有色金属产品市场受国家政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 科学合理有色金属产品的营销战略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色金属企业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和经济周期的态势, 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各种情况变化的营销策略。例如, 以铜和铝等有色金属产品的营销为例, 在国家政策比较倾向于大规模投资建设, 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 要积极的扩大企业的生产量, 加派销售人手, 对于铜和铝需求比较大的重工业企业和制造企业加大营销力度。在国家政策导向消费, 对于基础投资和重工业进行限制的时候, 抑或经济处于萧条的周期时, 铜和铝等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肯定会大幅下降, 这个时候, 有色金属企业就必须减少企业的产量, 营销的规模也要缩减, 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二) 要扩大营销手段和营销范围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主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有色金属产品市场的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营销范围也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已经产生了一些新的营销方法, 例如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绿色营销等多种营销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有色金属的营销范围也在扩大。有色金属企业在产品市场营销的过程中, 一定要不断扩大营销范围,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产品推销会和博览会, 使企业产品能够很好很广的销售出去。

(三) 要积极运用期货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进行营销

有色金属产品是重要的期货商品种类, 在我国的期货市场交易中, 铜期货和铝期货一直是重要的交易品种。因此, 在铜和铝等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营销中, 一定要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 积极利用期货交易在市场风险规避和扩大交易规模中的作用, 通过期货交易来实现套期保值或者利用期货交易的杠杆化来扩大交易规模, 使得有色金属企业能够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 扩大销售渠道。例如, 云南云铝股份就积极参与了铝期货市场的建设, 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成功规避了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世新.云南省有色金属边贸市场营销对策思考[J].云南冶金, 1993.9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中标准的重要性 篇7

1、高新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一词是从英文“high technology”直译而来的, 国际上统称包括1940年中后期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技术领域, 我国学者一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技术群称为“新技术”。后来我国又针对英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高技术”概念进行扩展, 提出了“高新技术”的新提法, 如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就属于高新技术范畴。

2、标准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标准定义为一系列文件化的协议, 其内容包括能持续一致地用作规则、指南或特征定义的详细技术规范或其他精确的指标, 以确保材料、产品、方法和服务适于它们的目的;我国认为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最佳程序, 对规范重复性的活动或某一事物的共同和重复使用所形成的统一规定或特性的文件”;按照标准化对象, 可以把标准分为三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 标准是公开的, 是公共选择产生的结果, 通过标准化可以使内部互相兼容, 节约交易成本, 标准制定的目的就是广泛推行。

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加强标准化

当前世界对外贸易, 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趋势, 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行业标准化。在以往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中, 一般是先生产产品, 待产品生产出来后再确定标准。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则是标准先确定再生产产品。例如在互联网投入使用之前, 互联网IP协议是要最先确立的;家庭高清电视、移动3G通讯没有投入正式使用前, 有关标准的竞争早在产品出现很久之前就开始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三流企业卖力气, 二流企业售产品, 一流企业销技术,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在国际贸易当中, 标准已经作为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 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优势制高点。企业产品是否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 或是成为该企业能否获得买卖成交的关键条件。像国际贸易当中, 不少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 规定企业产品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 是该产品进入该国产品市场的通行证。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 国际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越来越发达, 技术标准已成为推动这两种活动的助推器、也成为了推进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工具。例如:国际贸易中, 通过简单的字母组合确立了世界通用的国际贸易术语, 既可以消除贸易中的语言沟通问题, 又可以贸易明确双方职责风险, 保护了各自利益, 又可以作为依据, 在进行仲裁时明确各国承担的风险责任。在发达国家, 政府早已认识到标准已经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重点, 谁能控制标准, 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开发标准比开发出一个产品更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一项标准在世界经济中被采纳为行业标准, 那么不仅能影响该行业的兴衰, 更能带动某个国家该行业的经济发展。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问题。因此, 确立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已经被各国普遍认识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包括日本, 都对标准化战略进行研究, 并制定了符合其国情的标准化战略和相关政策。

三、营销的发展对行业标准提出了要求

不同于传统产品行业, 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事实行业标准。事实行业标准是指在市场中, 哪家企业的产品能被市场采用, 占用的市场份额最多, 就能成为事实行业标准, 而该产品就成为了市场主流产品。而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一般倾向于选择市场主流产品。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品相互依赖性很高, 能否互相兼容被视为产品存活的关键。拥有标准就意味着, 其他厂商的相关产品也必须以主流产品为参照物, 与主流产品兼容, 从而标准产品将永远处于市场主导者地位。

四、行业标准对营销的影响

1、有利于形成垄断竞争

在当前激烈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中, 一旦某种标准成为行业标准, 该行业市场将完全受到此标准的垄断。因此, 建立行业标准, 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明智投资。标准的争夺和确立, 不但决定产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凭借着用户对标准的重视程度, 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获取资源的多少, 决定企业投资能否得到市场保护。在当前市场营销竞争中, 要想成为市场主导者, 必须要建立一套行业事实标准, 让其他企业去遵循, 让他们成为市场追随者。以微软为例, 像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 都是呈链条状不断推出, 每一个版本都是对上一版本的锁定和更新, 同时绑定着配套产品, 像IE, 微软的Office等软件。用户一旦进入该链条, 养成使用习惯, 就会不自觉的跟着走到产品最新版。在微软初期赢得软件市场后, 它的各类软件已组件成为计算机业其他同类产品的事实标准, 其他软件商必须与微软windows兼容, 否则就是一堆垃圾。经研究调查, 国际市场上某两家高新科技公司凭借建立行业标准, 形成垄断竞争, 从而获得的市场价值之和达到2600亿美元以上。这很值得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借鉴和思考。

2、技术标准的扩散影响变大

当前世界新科技新技术呈突破性发展态势, 技术群和产业群蓬勃发展, 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对应的, 作为该技术群和产业群的技术标准也成为了影响相关领域、行业和产品的关键因素。一旦标准变动, 必将使相关的技术群、产业群受到影响, 高新技术的标准变动对产品营销的影响变大。

参考文献

[1]腾飞.美国国家标准化战略及我国之借鉴[J].中国标准化, 2003, (5) :45-48。

[2]纪泳.对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8, (6) :69-71

[3]允春喜.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走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3年12月第12期

[4]纪泳.对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8, (6) :69-71

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8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农产品的消费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从现代市场需求来看, 消费者购买农产品, 不仅注重农产品质量、外观特色、品牌及附加服务, 也开始更注重农产品的营养。

2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 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并且发展迅速。

20多年来,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 数量为4 300家左右, 年成交额达3 700多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599家。大中城市8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 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 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 流通规模上台阶, 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 商品档次日益提高, 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2) 国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就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当前, 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

(3) 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改超”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许多农贸市场已经逐步变经营形态, 如大的农产品超市已成为现代农产流通的新的及主要的形态。

(4) 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如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 这些中介组织, 使得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实现了对接, 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 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3 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营销主体发育不健全

能代表农业行业特点, 代表产业利益的营销主体目前发育不成熟。面对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 分散、弱小的农户难以克服其自身的弱点, 具有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功能性缺陷”。当前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主导的营销渠道体系虽然在农产品营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并不能有效解决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3.2 营销观念淡薄, 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

要树立农业大市场的整合营销观念, 就得要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 而这些对于目前的中国农民来说都是不足的。目前的农业营销仍局限于以个人的主观判断导向的低水平营销运作上, 所以国内农产品营销还不够规范和科学。

3.3 农业生产合作化程度低, 产品问题突出

在我国, 各地区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名优产品比例低;产品就地加工消化比例低、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后;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总规模大, 标准化程度低, 产品质量差异大。同时,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 缺乏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产品质量不稳定, 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大;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力度不够, 许多地区虽注重品牌塑造或推广, 但不重视品牌管理和维护, 导致假冒产品泛滥, 品牌价值下降。

3.4 管理手段不完善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验检测手段不完善, 农产品不是食品就是工业原料, 其质量与安全标准非常重要。如何加快建立符合科学标准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非常重要, 只有建立这一检测体系, 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农产品竞争市场。

(2) 营销信息闭塞。我国农村现有的信息工作基础十分薄弱, 缺乏自主控制的信息来源和营销渠道, 农业生产无法针对国内外不同市场的需求实现目标性销售, 给生产造成盲目性。这主要是政府职能尚未从过去催种催收的管理方式上转变过来。

(3) 缺少系统规范的农产品交易法规和细则。中国农产品市场法律和规范建设是薄弱的, 这对于农产品营销而言, 没有足够的保障。

4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策略

4.1 从政府的角度应采取的措施

4.1.1 完善农产品经营配套服务措施

从各方面努力改变农业的资金和投资不足的情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确立, 为许多的投资者的利益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率及利益, 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投入作为弱质产业、投资额较大、回收期较长、风险较高的农业, 从而导致了农业的投资不足, 农产品经营缺乏资金支持, 所以, 政府应该从以下3方面着手。

(1) 完善农村的金融管理体制, 使农村信贷的能力提高, 以保证农业资金的到位。

(2)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保护机制, 对于当前不利于农业的投资和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加强治理, 从而增强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及为农业投资的发展提供保障。

(3) 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建立农业投资的硬性约束机制。由立法可保证农业投资的及时性, 使用更加合理及能规范政府及其他主体的投资行为, 克服其投资的随意性。

4.1.2 加强农产品科研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农产品质量的追求, 也是企业和农户自发的追求。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首先通过良种技术和其他相应技术, 以获得优质产品;然后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包装等技术, 进一步使农产品的品质得以改善。另外, 技术的不断翻新、不断开发, 使得农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多, 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会成为农产品竞争的核心, 政府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利用国外资源, 集合我国目前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加速国内农产品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的质量。

4.1.3 加强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在信息化发展初期, 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 只靠服务所得很难维持。因此可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 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的发展基金, 也要向农业信息化项目倾斜。国家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融资渠道。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 多渠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 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从而加强信息服务。

4.1.4 加强法律服务

在市场经济中, 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依靠经济、法律等手段。在法律服务中要求农民市场营销组织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法律手段;同时, 农产品标准化、安全化制度的建立也要求有法律做保障;市场监管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更需要法律依据。

4.2 从农业生产者的角度应采取的对策

4.2.1 树立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

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较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而不是农产品的销售, 较注重农产品的数量而不是质量,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意识较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渐渐开始改变一些旧的观念, 慢慢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需求。虽然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 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 当然也没有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 农产品要想取得满意的经营效果, 就应该树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4.2.2 采取合适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1) 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包括新产品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包装策略及品牌策略。对于新产品, 农产品生产者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 同时注重开发绿色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需求;产品组合是农户或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线的设计和开发, 以满足现代城镇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并且克服了鲜活农产品不宜贮藏、运输和保鲜的缺点, 同时, 加工后的产品可以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销售半径增大;现代市场营销中, 包装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保护产品和便于运输, 而是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 精美的包装往往更能吸引人们去购买产品;建立农产品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需要, 科学有效的品牌建设对于农产品品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中质量水平高消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 它是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质量的象征。

(2) 价格策略。

我国农产品目前缺乏产品细分。为了有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 企业及其农产品生产者应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等级, 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以及对于不同地区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上也应实施区别定价。同时, 市场价格的变动也可以使生产者自主调整产品结构。

4.3 农产品市场中中介组织的功能

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 是联结农产品与其产前、产后部门, 联结农民与其他市场主体, 充当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 并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中, 中介组织应该从以下两点着手:做好农产品生产者与市场的联结工作, 及时提供各种服务;积极推广科学技术, 协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

摘要:指出了发展农业经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搞好农业生产, 也要重视和加强农产品营销。探讨了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 2004 (10) :22~24.

[2]吴兴安.关于农产品营销的思考及对策[J].大众科技, 2005 (12) :216~217.

[3]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李晓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战略[J].农业技术经济, 1999 (3) :8~11.

[5]罗必良.农业性质、制度含义及其经济组织形式[J].中国农村观察, 1999 (5) :101~103.

[6]陈良珠.关于农产品创品牌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1998 (4) :5~6.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9

关键词:新形势,农产品,营销创新,绿色营销,研究

1 新形势的市场特征及其对于农产品营销创新的要求和启示

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 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特别是在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范围的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特征、模式和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作为一种传统产品其市场环境和营销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的时候。

具体来说新形势的市场特征对于农产品营销创新的要求和启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它要求农产品营销主体将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层面上去认识, 全面彻底地更新对于农产品及其营销的认识, 在农产品的整个营销阶段甚至上溯到其生产管理阶段全过程贯彻绿色营销的理念, 同时结合现代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把农产品的营销向网络营销适当地转移和嫁接。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 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占农产品营销创新比重的72.1%, 其贡献率也达到了67.3%。

2 目前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2001年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内市场全面开始放开, 随着国外农产品和竞争对手的强势进入, 我国农产品的营销及其创新活动有了快速发展, 有数据表明, 2005年我国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投入是2000年的8.3倍, 其带来的收益占比也是2001年的5.7倍, 2005~2010年期间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投入和收益率分别以平均每年7.3%和6.2%的速度比率增加。但就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整个状况和实践来看,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产品营销主体对于农产品营销创新活动缺乏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去审视和关注, 导致相应配套设施和基础环节缺乏基本的匹配程度, 农产品营销的投入产出比不高。据2010年相关部门对我国7个农业大省的著名农产品营销企业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 只有23.5%的企业回答他们能够做到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去认识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活动, 不到18%的企业回答已经把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方案完整地写进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了组织实施和执行, 另外, 2005~2009年间被调查的农产品营销企业其年均营销创新投入增加幅度仅为3.7%, 大大低于欧美农产品营销企业13.3%的平均增加比率。由于缺少战略的关注和审视, 我国农产品营销企业的投资收益比率一般在1:2.5左右, 而2008年欧美企业该项指标的数值平均维持在1:7.8的水平和幅度。

第二, 农产品营销的主体对于农产品及其营销创新的认识理念相对滞后, 更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理念落后的突出表现在缺乏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农产品营销创新, 农产品生产的相关环节和主体被排斥在营销创新活动之外。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创新的理论研究认为, 更新农产品营销理念及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其营销创新活动可以为创新成功可能性带来9.3个百分点的提升。在2009年对西部某农产品生产大省的前138个农产品营销企业的调查显示, 认为农产品不需要营销或仅仅需要不大投入即可的企业占总数比重的45%, 78%以上的企业回答自己的营销范围和内容仅限于企业自身的努力, 与上游的农产品直接种植者以及下游的农产品分销商、经销商根本没有战略战术上的配合甚至也没有必要进行配合, 据统计, 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和主体的67%以外被排斥在了营销创新活动之外而无所作为。

第三, 农产品营销创新中绿色营销理念的表达和实施力度和国外农产品营销企业相比明显显得手段单一和效果低下, 农产品生产和营销过程中诸多环节存在不符合绿色营销理念和要求的地方, 在销售渠道设计和促销手段的制定上表现更是差强人意。欧美国家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 满足市场需求和迎合消费者环保消费健康购物理念的绿色营销对于农产品营销创新成功的比率较其他工业品营销创新的比值要高出23%~67%的幅度和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企业在绿色营销上缺乏系统整体的营销观念, 农产品由于其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绿色营销要贯穿于整合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中, 调查显示, 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所包含的内容及覆盖领域仅仅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37.8%的领域, 尤其是销售渠道的设计和较长的渠道环节使得农产品营销的成本过大, 约为欧美企业平均成本3~5倍。

第四, 农产品营销创新中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网络营销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在如何将实体营销业务和网络营销进行无缝融合和对接上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给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的活动最大贡献是它能有效地节约传统营销手段和技术所带来的成本高昂且对于市场反应灵敏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农产营销企业和日本农产品营销企业的相关指标和业绩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日本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上的投入是中国企业的3~4倍, 但日本企业的单位销售额的成本却是中国企业该项指标平均值的10%不到, 而且其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速度是中国企业的7~8倍, 其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收益是中国企业平均值的5~9倍以上, 并且其在85%以上的幅度和比率上实现了传统营销业务向网络营销的转移和无缝融合。

3 新形势下农产品营销创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新形势下市场特征的变化及其对于农产品营销创新的要求和启示的阐述, 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在营销创新活动中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创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就目前市场环境和形势下的农产品营销创新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农产品营销的主体应该将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活动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层面去重新认识和审视, 并以此为基础, 对于相关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重新调整重塑和整合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匹配程度和水平。农产品营销企业能否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关注农产品营销及其创新活动直接关系到其成败效果高低, 因为战略关注可以在机制上确保企业能够将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持续投入到农产品营销创新活动中, 而不会因为短期利益和机会主义的博弈而转移注意力。战略层面确立以后, 就可以围绕营销创新对相关业务流程和环节按照营销创新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重组调整和再塑造, 从而为营销创新活动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保障, 这也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创新成功的首要经验和做法。

第二, 农产品营销创新活动要求农产品营销相关主体更新和改变对于农产品及其营销活动的认识和传统思维理念, 并且要在营销过程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要在供应链管理思维和模式下加强配合和沟通, 以此来调动每一个主体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迁客观上都要求农产品营销企业必须转变对于农产品及其营销活动的认识, 将之视为关乎企业生死和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新的时期下, 从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和角度来看待农产品营销, 就必须把农产品的直接种植、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及其他物流领域的相关主体、农产品的经销甚至农产品的消费等相关环节融为一体来进行整体思考和决策的制定以及营销战略战术的布局和规划, 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做法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 农产品的生长生产特点和机理以及目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客观上要求农产品营销创新活动中加强和重视绿色营销理念及其行动的贯彻和执行, 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及消费每个环节中都要制定符合绿色营销要求的措施和方案, 并在这个过程中打造自有品牌和品牌资产。农产品的生长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环境为主、人工因素为辅的条件下进行的,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除了生产领域之外, 之后的流通领域及加工领域也更为重要, 为此, 农产品营销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的应用和推广应该包括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特别是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的产品保存、运输、包装、再加工、销售跟进以及进入最后消费等环节都是绿色营销考虑和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这个过程既是体现农产品营销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又是衡量其绿色营销执行效果极其最终成败的重要标志, 绿色营销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品牌价值的品牌内涵的打造。

第四, 农产品营销的主体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平台和手段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业务环节和做法向有着成本低廉、方便快捷优势的网络营销转移和嫁接, 并在这个过程注意相关环节的无缝融合和链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平台满足了新形势下农产品营销企业对于低廉营销成本和快速市场反应速度的追求, 可谓是实现了农产品营销企业鱼和熊掌兼得的一举两得的需求。农产品营销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关键是对传统营销业务进行细化和分析并研究和制定具体可行的能够和网络营销实现无缝对接和顺利转移的可行方案和方法措施, 相关研究显示, 网络营销对于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创新的贡献率比例近年来有了较大提升并且增长潜力巨大。

4 结语

新形势下的农产品营销创新像其他商品的营销创新一样提到了日程上来, 它关系着农产品营销主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农产品营销创新领域除了在传统4P营销领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外, 主要在营销创新的战略认识和关注程度、农产品营销理念相对滞后、绿色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力度不够以及农产品营销中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不够、融合及整合方案缺乏有效性等, 本文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伟, 索志林.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04) .

[2]徐海斌, 张汛, 王丽平.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发展新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01) .

[3]于敏.浅析4P策略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4]杨建华.关于构建我国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09 (03) .

[5]唐胜辉.关于建立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思考[J].调研世界, 2009 (04) .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 篇10

1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特点

化学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 就是化工产品, 其一般作为中间体, 为其他行业包括工业、农业或者其他行业等提供相应的原料。资金、技术、设备等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生产化工产品的必要条件, 其生产的主要原料 (原油) , 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相关政策的约束, 因此, 相对来说化工产品还是比较少的。在我国当前的化工行业中, 提供化工产品的企业主要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外合资的大型企业之中, 因此, 其营销渠道与其他行业的营销是不同的。

2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存在问题

化工企业处在逐渐增加的态势之中, 此行业的竞争力度也逐渐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化工产品营销渠道的有效性对其自身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这对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现阶段化工企业营销渠道方面上的工作不是十分的完善, 这对化工行业稳定发展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化工行业产品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2.1采购产品存在的问题

对采购产品环节以及销售渠道进行控制, 是化工企业进行营销渠道控制必须进行的环节。在实际营销渠道控制过程中, 此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 受生产成本的影响, 生产供应常常会出现短缺的现象, 这样化工企业对制造商的控制程度也就会减弱。除此之外, 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 制造商往往不能慢慢化工企业的相关要求, 这样需要的商品就采购不到, 导致化工企业营销过程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2在销售渠道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在化工产品营销工作之中, 诸多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在这其中特殊关系商和特殊中间商是最难进行处理的。购买者与化工企业工作人员存在一定关系, 受这种关系的影响, 在化工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与此同时如果产品出现紧缺的问题, 上述有着较为特殊关系的供应商就会因此得到产品保障, 从而致使产品销售管理不能够向着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2.3化工产品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为化工产品销售中有某些有着特殊关系的供应商和销售商, 致使产品供应环节出现问题, 此外现阶段化工产品销售管理不够完善, 造成化工产品供应、销售过程出现诸多问题。 化工产品销售控制环节并为制定清晰严格的制度与规范, 因此就造成化工产品销售渠道、销售客户相应的缺少明确规范, 从而也就出现某些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员能够在化工产品较为紧缺的时期获得供应, 相比之下其他的企业则没有得到产品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化工产品销售渠道的形成有着消极的影响, 还不利于其他客户的维护, 对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化工产品销售控制人员综合素养需要提升。现阶段化工产品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业务水平能力需要提高, 进而致使某些营销控制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3解决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控制问题的举措

提升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工作的质量对健全化工企业营销体系、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化工企业营销渠道控制发现诸多问题, 致使化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为此需要健全化工企业营销控制体制, 促使化工企业长远发展。

3.1健全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工作规范

化工产品营销渠道工作需要有系统、科学的工作制度规范, 进而确保工作的开展有法可循。对化工产品供应及营销范围展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 因为某些化工产品供求关系失调, 在某些化工产品供应紧缺时, 通常情况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 这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指导并规定上述问题出现后各个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进而确保化工产品营销的稳定, 一旦营销控制环节出现纰漏, 则就由相关负责人复杂, 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提升产品营销的水平。

3.2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人员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积极主动的对营销渠道控制工作进行优化。化工企业应当注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 可以针对现阶段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培训, 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积极借鉴其他化工企业的工作经验, 此外化工企业还可以适当的引进具有丰富营销渠道控制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的水平, 为企业得到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化工企业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对产品商的稳定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因为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为此化工企业需要重视并完善营销渠道控制体系, 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平.浅析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0, (8) .

[2]肖华.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产品营销渠道——中国石油华东公司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 2014.

上一篇:社区远程诊疗下一篇: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