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思考

2024-10-09

有益思考(共12篇)

有益思考 篇1

畜牧业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经济, 对于吸收农村富余的劳动力, 增加农民的就业或再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还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优化和配置农业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

1 创新畜牧发展新途径

在当前的形势下, 加快发展畜牧经济应当在对现有资源和市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对发展和目标实现途径进行创新。 (1) 坚持绿色发展的模式。加强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就是走绿色之路, 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要知道这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在不断倡导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 想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发展绿色生产。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也应当引入绿色的观念, 坚持以绿色为本,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推进绿色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政府部门可以在资金、产品以及土地的宣传与环境服务方面给予优先扶持。目前来看, 畜牧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资金的短缺,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尽可能的帮助畜牧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3) 对于现代化的畜牧经济发展而言, 如果能引进就引进、能联合就联合, 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国外的一些品牌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逐渐引入国内, 同时还要将部分大企业和利益集团的资金大量的引入, 利用当前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快速的占领市场。 (4) 对于实践中符合畜牧生产发展要求、可以有效的促进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些新办法、新举措, 都应当大胆的去实践、去尝试。

2 发展循环经济

对于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而言, 主要包括减量化的生产形式、再循环的链接形式以及再利用的运作形式等类型。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下,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的畜牧经济发展, 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实践来看, 发展畜牧产业的循环经济, 可以有效的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畜牧产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畜牧产业的清洁生产。笔者认为, 当前我国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国内畜牧业实际状况, 运行用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发展循环式的畜牧业。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 各类生产企业和业内人士均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口号。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要实现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 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 来取代陈旧的设备、加速其退役, 尤其是那些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生产方法。

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1) 将农田秸秆饲料用于喂养食草家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畜牧业的发生要求, 而且也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2) 将饲养畜禽所得的粪便集中起来, 可以发制成沼气池, 不但可以解决畜牧饲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而且还可以为农村生产生活提高新能源。 (3) 对于农业区而言, 应当要充分的发挥种草和养畜在循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草山和草坡资源, 加强农作物秸秆及饲草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 还要重点推广青贮饲料与氨化秸秆处理技术, 发展种草养畜的生态节能技术, 进而逐步提高草食畜禽在畜牧业中的比重。 (4) 充分利用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坚持种养结合和发展生态养殖的原则, 在准确定位耕地对畜禽产业粪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 应当对其养殖区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通过对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养殖区推广养殖小场→沼气池→生态种植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牲畜粪便可实施减量排放、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处理。 (5) 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及循环生产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退化草地、鼠虫害以及沙化的治理力度, 进而促进草原的生态修复与养殖户的增收。

3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

在当前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如果想促使畜牧经济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就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从实践来看, 畜牧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同时也推进我国畜牧业向着更高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畜牧产业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对于畜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非常关键。 (1) 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信息化体系, 以省、市、县、乡以及村, 五级信息中心为主体与龙头企业相连接, 从而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畜牧产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系统; (2) 要不断的整合畜牧网站与社会服务组织以及农民网络学校等信息资源, 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现代畜牧产业信息化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以及发布的信息管理体系, 在各种应用软件及相关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建立一个数据库, 以便于对畜牧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与修改, 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 (3) 培养信息化人才。在畜牧业提质转型过程中, 一定要加大技术人才和农业知识的教育。各级畜牧研究单位应当勇于承担培养实用型技术与新工艺的重任, 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来指导、培训养殖户, 提高他们的素质, 并充分的发挥畜牧产业信息化在现代畜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 结 语

在三农问题被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 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农民的增收难问题。作为一种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以及效益高的产业, 畜牧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最可靠和最稳定的一项经济收入, 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 加快发展畜牧经济, 为提供农民的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摘要:在当前经济形式下, 畜牧经济的发展要以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同时还要体现其先进性与现代性。发展现代化的畜牧经济, 业已成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重大挑战。本文就对加强发展畜牧经济的几点看法进行阐释,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畜牧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昌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J].四川畜牧兽医, 2010 (01) .

[2]廖正平.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动物检疫, 2010 (06) .

[3]刘玉秀, 李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的几点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8 (06) .

[4]崔保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助推畜牧经济腾飞[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06) .

[5]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 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09) .

有益思考 篇2

1.我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2.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3.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开卷有益!

5.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开卷未必有益

自古以来,大家都一致认为开卷是有益的。但在当今社会,开卷难道就百分之百有益吗?大家都认为书是个好东西,其实不然。好的书会让我们增长见识,但坏书却让人读了犯糊涂,去做一些违反法律的事。这可以说是“玩书丧志”,要是这样,怎么能说开卷一定有益呢?

“开卷有益”。这话自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过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父母对子女、长者对晚辈常常要教导或督促他们“好好读书”,认为只要读书就会获得知识,得到好处。因此,人们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其实,开卷是否有益是要看书的好坏而定的。那书是好书,开卷便有益;而如果那书不是好书而是坏书,开卷就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近年来我们的书刊市场上出了许多好书,但也出了不少坏书。你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书市去走走看看,随处都能找到几本坏书。什么《马屁精》啦,什么《损人大全》啦,什么《面子学》啦,等等,这类教人学坏的书,对青少年读者只有毒害和腐蚀作用,而无任何益处。至于那些宣扬各种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思想情

趣、人生哲学的书,表现黄色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书,那就更是开卷有害的了。

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讲开卷有益,本意就是讲的读好书。但是,现在的世道很复杂,也确有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书当作好书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可那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欠缺辨别力。我以为,我们的大众媒体,知名专家,青少年导师们,有责任经常提醒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至少要读无害的书,而绝不能去读坏书。开卷未必都有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们历来提倡多读书,但现代社会中,开卷却未必有益。有的同学读书不加选择,要么是刀光剑影的武侠,要么是花前月下的言情,更为有甚者沉迷于反动的、腐蚀身心健康的黄色书刊,“开卷”则废寝忘食,爱不释手,不但荒废学业,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走上邪路。他们看书可谓“破万卷”,可却没能“下笔如有神”,这能说是“开卷有益”吗?

最重要的是“开卷”不能良莠不分。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就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背叛你。”别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我们:“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多得更无知。”对于那些表现低级、庸俗趣味的“卷”,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免疫力。由此看来,开卷并非都有益,读“益卷”方能有益,方能领悟到“下笔如有神”的喜悦。“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这句话不也说要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吗?而从生活中获取的知识远比书本中的知识有用的多,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生活中实践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1.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

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我们做高尚的人。正是因为这里一点,古人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满身污垢”、哲人说“书籍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从大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治国平天下。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人民总理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

由此可见,读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可以说自古无不读书而人品高尚且成大事者。这么多的人都体会到读书之用,惟独对方辩友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看来还是书读少了,体会不到读书的精妙所在。

2.读书可以获取天下信息,掌握世界动态。

书,不可不读。当今时代的书越来越普及化、多元化。传统的书籍是书、网络信息汇集成网络之书、各种媒体报刊可谓上好之书,如此众多之书收集天下信息。若想做到“书生不出门,能知道天下事”,不读书还是不行的,毕竟我们没有这么多钱财去“行万里路”。要想获取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掌握世界动态,不读书就是妄谈。

3.读书可以获取功名。

自古以来,尤其是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之后。读书就成了获取功名最好的途径。为什么?因为统治者知道,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是“劳心”者,只有读书人才能“治”天下之民。因此,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客观上就是承认了读书人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4.读书可以维持精神生命。

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自我精神的塑造。读书则是塑造人类的精神的最好手段,如果不读书,人的精神生命就会枯萎、衰竭。读书,就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新的动力,用新鲜的血液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

5.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

反对辩友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其才华让凤凰佩服不已。这种才华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回答很简单:读书!正是因为对方辩友读书了,而且读了好书,这才培养了如此卓越的才华来参加辩论。因此,读书可以使对方辩友学习辩论技巧,掌握辩论素材,让我们的辩论更有水平,更有素质!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了我方观点——“读书有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读书无用论者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相信我能说书100、1000甚至更多的用处。但我要是问读书为什么没有用,估计对方辩友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辩(4)

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书让我们懂得人间的七情六欲,我就是因为读书,才知道什么是七情六欲,因为读书,我知道了,士可杀,不可辱,中国所受的侮辱,让我憎恨日本,认为一定要振兴中华。难道我们要让中国衰弱,让日本任由摆布?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彻悟人生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深入科技殿堂。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一千余本,还到大英博物馆里看了三间房子的书。马翁得开卷之益,说也说不尽。华罗庚开卷,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曾写过几百首诗词,还写过许多散文和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初中毕业时,就写出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论文层次清楚、语言简练,精辟地指出了苏家驹教授《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错误。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让我们身体强壮,不断增高,意志坚强。只要注意用眼卫生,每看半个小时就看一下绿色,边看边想,不仅会不伤害眼睛,还会让我们更加健康。所以,看书不会伤害眼睛。我们看书到正正规规的书店买,就不会思想不健康了。

我们语文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写的,因为他也喜欢读书,所以才有那么好的文采。我们玩

电脑游戏,游戏中有许多字,我们要靠读书认识呀!如果不读书,就会想街上的有些乞丐,不读书,弄到最后都无家可归。

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 里,在他写文章,做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 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 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开卷只有益,没有坏,不读书者不成材,读书者自成仙。所以开卷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兴趣,那“开卷有益”就未必有益。

现在的同学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能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进入了书中的“角色”便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便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有甚者,被书中的角色所吸引,模仿书中人物,有时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为什么“开卷”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主要还是在看什么书。如果大家都去看一些不健康的或不宜身心的书,那就会害了自己。对于那些把人引入歧途的书,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样的书虽然情节丝丝入扣,但越是好看就越使你陷得深,所以我们必须在茫茫书海里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益的书,这样才叫真正的“开卷有益”!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了。”的确,我们应该读一本好书,叫个好朋友,它将把你带进书的殿堂!

由此看出,“开卷有益”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读“益卷”,取其精华,只有这样勤奋读书,拓宽视野,那你才能真正悟出“开卷有益”的本意,终身受益无穷!

有益思考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课程的创新教育模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思路与创新教育手段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有效的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实现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如下:

一、营造创新型体育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体育知识,制约了体育兴趣的发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掌握学生的情感要素及认知规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促使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适当的设疑方式,让学生处于探索的环境中,更利于他们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羽毛球发球技巧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总结常用的发球手法,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自己动脑思考。了解不同发球方法的原理、技巧,更利于掌握。

二、应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其关键点在于树立创新型教学观念及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开动脑筋自主设计教学用具,突破学校现有体育器材的限制,也可与学生一起探究设计,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再如,学习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一套健美操动作,配上恰当的音乐,将多个单一的动作串联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韵律体操。学生在编排健美操练习动作过程中,培养了思维力及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均相同;但是初中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不同,体育基础不同、体育能力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考虑个体差异,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则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育能力弱的学生则不能跟上教学进度,感到学习困难,久而久之产生懈怠心理,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因此,在新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倡导“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也离不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相对紧张,如果在枯燥、单调的课堂中引入游戏,可确保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双重放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例如学生感兴趣的两人三足、拔河比赛等,都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则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例如,丢沙包、打靶子、踢毽子、练武术等,这些都可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拓展到教材以外,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活动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主创新锻炼项目及锻炼方法,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响;(3)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的方法,利用体育赛事的刺激性、惊险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活力。首先,体育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堂课教学的内容,并进行示范,让学生预热,掌握了基本要领后,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比赛,使整个体育课堂“活”起来,每个学生的兴趣高涨,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发展观念,增强初中生的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理念分析[J].品牌,2014(08):174.

[2]戴国强.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有效课堂的构建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94-96.

有益思考 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有益思考,解决对策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也应运而生,电子政务借助网络平台,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方便的渠道。电子政务通过公开政务信息,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增加对政务信息的监督。电子政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效地加强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了政府的形象。但是电子政务因为借助网络平台,信息公开化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关系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 电子政务的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网络平台将信息进行公开,将政府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透明的服务。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在网上获得信息,促进信息网络化;政府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于公开政务,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政府建立自己的网络服务体系便于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务部门通过网络解决了以前十分复杂的工作,高效快捷,同时也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应用都与网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网络的普及是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电子政务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这也成为政府加强与群众交流的主要方式。电子政务将政府的职能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将政府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使群众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政府信息,了解政府最新政策和最新动态。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倾听民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信息完全公开,可以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监督,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另一方面,电子政务还可以应用于政府部门与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监督。上级政府部门通过政务信息的公开可以及时的了解下级部门的工作动态,对下级部门的工作进行督促和监督,在反腐倡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电子信息的公开对于实现政府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既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为政府节省了开支。

2 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为政府的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工作方式。但是电子政务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电子政务以网络为依托,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与网络的发展有这或多或少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几点。

2.1 法律不完善所带来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主要依据网络平台进行政务信息的公开和交流,因此网络与电子政务的命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的立法体系还不完善,关于网络的立法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一方面,很多涉及互联网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我国的现有法律中都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这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破坏了电子政务的正常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犯罪逐渐增加,其作案手段之高明,作案时间之短,作案之无迹可寻,为侦破网络犯罪增加了难度,因此很多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为此而带来的对政务信息的损失也无法弥补。近年来电脑病毒的出现也给政府网站带来一定的破坏,很对政务信息因此而丢失或者损坏。此外,网络犯罪的立法有待于完善,但是对于一些网络犯罪的法律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法律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力给电子政务的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影响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2.2 技术问题导致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需要政府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政务信息的公开和公示,因此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将会影响整个政府系统的网络,给政府信息带来重大损失。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如果电子信息技术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网络技术存在漏洞。主要的操作系统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犯罪分子利用这些安全隐患进行犯罪活动,盗取或者破坏政府信息。另外,网络的应用比较广泛,信息的传输和共享都会造成政务信息的丢失和破坏,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进行监听等等。这都会对政务信息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正常运用。2)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速度缓慢。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的研发方面缺乏先进的人才和经验。我国比较先进的网络技术一般应用于军事领域,对于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是比较少的。因此导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一些犯罪活动也无法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2.3 人员失误导致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虽然依托于网络技术,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通过人员进行操作完成信息的公示和管理的。从政府网站的建立,优化到维护这些都离不开网站管理人员的付出。网络系统的维护与日常运行同样也需要工作人员精湛的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工作人员缺少防范意识。由于工作人员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在工作时疏于防范给犯罪分子制造了犯罪机会,导致政务信息的丢失或者破坏。

二是工作人员技术落后。很多政府部门由于资金问题不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网站的开发和维护,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网络技术问题很多工作人员都不能及时解决,因此也会给政务信息带来一定的损失。

2.4 管理问题导致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由于管理上出现的问题造成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的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电子政务管理制度方面来说,我国的信息安全在管理方面缺乏整体的规划,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相适应。电子政务与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需要管理者能够定制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从电子政务人员的管理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初期,在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统一的规划,从而导致电子政务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电子政务的操作和处理是有专门的政府人员进行管理的,由于管理者缺乏监督,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犯罪的行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于信息安全的管理从制度到人员技术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为犯罪分子制造了机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人员的不自律直接对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构成了威胁。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有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因此解决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呢?

3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构建民主政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环节,因此,解决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3.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信息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因此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但是在信息安全的维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于信息技术的法律还不完善。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是今后的重点。

首先要建立新的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对网络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实行。其次,对于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存在的漏洞要予以完善和修改,避免犯罪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破坏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最后,借鉴国外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对我国的法律进行完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维护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3.2 加强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持

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依托与信息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网络技术的不完善带来的。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支持,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民主化建设,同时也也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问题。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资金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电子政务的建设有了先进的技术保障,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网络犯罪活动。其次,政府还应该重视对电子政务技术的维护,对于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漏洞及时的进行修补,维护政务信息的安全。

3.3 提高电子政务人员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工作人员,因此参与电子政务的工作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运行。首先,提高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从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到维护都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电子政务的高效运转,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其次,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较低。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制定出比较严格的政务信息安全制度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维护政务信息的安全。

3.4 建立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和管理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会出现混乱,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合理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制定出比较合理完善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良性发展。其次,健全电子政务的管理制度。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管理不能没有制度的制约,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对电子政务的参与人员进行有效地约束,杜绝一系列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

4 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建设民主政府的重要环节,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关系到政府的民主化建设,同时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建设。维护电子政务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并完善电子政务的安全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电子政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谢先江.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平台建设基本问题初探[J].电子政务,2005(8).

[2]汪玉凯,赵国俊.电子政务基础[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3]徐晓林,杨锐.武汉:电子政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有益思考 篇5

辩论会被分成了正方反方两个组,我们正方的李念同同学率先发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所有,开有益是我们正方的观点。李念同同学还没有坐稳,反方苏杭就站起来发言了:“人们常说:开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兴趣,那开卷有益也未必有意义了。”

辩论会进行了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的话让我很难忘,他说:“这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心态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人,能怪那刀不好吗?”别一位同学反驳说:“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就读书,不求知,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后果,使文学史上又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我们班的辩论会大家热情一有高过一浪,说得滔滔不绝,大家一直不断发表各方的观点,说得是热火朝天。

有益的实践 篇6

在经济结构这个概念上,马克思的有关论著中有过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一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在国内的许多学术论文中也有不同的解释,相当一部分意见认为经济结构包括经济体制在内。本书则认为:所谓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这种经济结构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其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劳动的交换关系,即包含了部分生产关系的内容。书中又指出,“这里所讲的生产关系,并不是特殊社会形态下的特殊的生产关系,而是几个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一般关系”。这样划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两个不同的概念,提醒人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既要从二者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探讨,又要分别找出各自的特殊规律,以实现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合理化。

在经济效果(益)研究对象的问题上,六十年代很多同志认为,经济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又认为是属于生产力问题。本书认为,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说明了各个生产要素互相结合,共同作用的有效程度;另方面,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反映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关系的合理结合,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提高经济效果的可靠保证。

在对经济结构与经济效果概念作了阐述之后,作者又对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在基础结构问题上,本书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基础结构是指生产的基础结构,即“直接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进行的那样一些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物资的储备与供应、城市公用设施。”这些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先行和保证作用,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些部门,一般需要投资多,建设周期长,一旦发生问题,短期内很难补救,需要先行一步。

对重工业的服务对象问题,作者认为,由于人们往往把农业、轻工业同重工业的关系等同于生活資料和生产资料两大部类的关系,忽视或否定了重工业部门也要生产消费品。三中全会以来,强调重工业要转变服务方向,要为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服务,转产日用消费品,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作者指出,这种转产“应当建立在对消费需求的科学预测和有效指导上,而且还需要研究转产的合理限度和相应条件等问题”,防止盲目转产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定重工业的自我服务和自我循环。“重工业部门的自我服务和自我循环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要求”。

以往,一提起地区优势,人们把地区的自然和资源条件看作地区优势的决定因素,以为本地经济要大发展,就是要发挥地区优势,所以本地区有什么原料就搞什么加工。作者认为地区优势有“四性”:一是全局性,二是综合性。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确认该地区具有某种经济优势,必须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和综合的优劣分析对比论证,确定和发挥地区的优势。三是相对性。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法是比较成本和比较效益,即成本的高低和宏观经济效果的大小,这是认识和发挥地区优势的关键。四是可变性。地区优势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发挥地区优势必须具有发展的观点和长远的观点。

我国是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另一个问题是: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实现有计划增长;另一方面是发挥人力优势,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资源弥补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缺陷。“这是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成功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和提高社会生产效果的关键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探索,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但此书也有它的不足,如实现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论述得比较原则、简略;对于经济体制的研究认为以微观分析为前提,这种理论是片面的。但这些不足仍不会失去它的特有光彩。

有益思考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语教学,评价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层的有益思考。

1. 确立科学的评价观1.1体现科学的文本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要让学生认识汉字、学会汉语拼音。汉字的教学要理解音、形、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中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读”。通过读范文,让学生去体悟汉字的魅力,揣摩出语言里包含的意思,体会出文章中蕴含理论知识、断代史、专史、地区史和国别史等,对于这些知识,历史教师要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第二个层面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方面的知识,历史教师要掌握这些知识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个层面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文学和哲学等。

2. 实施“五一”制度。

“五一”制度即指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完成五项工作,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五项任务分别为: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参加一项或者几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学期阅读一本或者几本历史专著或者历史教育方面的著作;每学年每位教师上交一篇有质量保证的历史教学论文;每学期撰写一篇或者几篇教学反思的文章或者记录有代表性的案例;每学期为学生开设一堂讲座。

4. 深化知识结构,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中历史学科呈现综合性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很难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初中《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册)的内容不仅涉及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还涉及一些社会学知识,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迫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新教材不仅体现了许多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而且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5. 强化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与其他优秀教学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6. 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要真正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必须养成自觉着的感情。教师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传达给学生。通过读,培养学生多感官的体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言想象,并在说话和习作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1.2明确科学的发展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快速阅读、快速作文、口语交际、搜集信息等能力已列入了新的素质要求,也预示着语文教学不能单独地以课本知识为终极评价目标。所以语文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应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等多方面。概括地说语文全面发展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熟练地运用语言,不断地提高读写能力及人文思想、审美情趣。

1.3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潜在的语文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反思的意识,知晓在教学中反思的内容,并懂得在教学中反思的策略与方法。如:(1)教师采用教学日记的形式,把当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亮点、疑点、难点、盲点和弱点等中的某一点或几点,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反思最原始的资料,及时深入反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善的对策及预期可能生成的结果。(2)在同行会诊中反思。当教师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经验,达到一定的教学境界后,往往会出现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犯经验主义错误、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老化、教育教学模式化等等。若通过同行会诊,就能找到教学水平下滑的现象的主要症结所在。(3)在学生反馈中反思。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没有反思的反馈是徒劳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能获取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信号;通过反思学生,我们能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7. 重视校本研究,带动教师团队共同发展

校本教研在于“以校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让历史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提高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工作氛围,使历史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使每位教师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进步。

校本教研的发展在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没有机制做保障,校本教研可能风行一时,但未必长久。可以把加强校本教研作为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实施多项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校本教研作为一门科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开展校本教研,必将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感悟语文课程改革

彭林宗

(四川省理县中学,四川理县

摘要: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偏离了教改的要求,本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讲究实效,并且师生双方应互相配合,如此,才能将语文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语文素养合作学习双方面配合

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多元文化,却淡忘了如何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倡导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却丢掉了传统教学的许多优秀内涵;重视了学生主体,而忘了尊重文本;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却忽略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注重了学习中的体验、感悟,却不再提科学训练。如不认真加以辨析,势必不利于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身为语文教师,我更加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基础教育改革尽一点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

语文课改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材料,设计出形式活泼的案例,在语文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在引导学习方法上可随着学生交往、互动、自主地学习。

例:组织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1)社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模拟不同的角色参与社区调查,了解社区情况,为社区服务,在锻炼中提高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回归自然: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矿物,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大自然的变化,陶冶情操,学会思考,学会审美。(3)广泛阅读:充分利用社会的文学资源,图书资料、网络信息、报刊杂志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及阅读兴趣,来选择推荐思想内容健康,对学生有启迪的,与学生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所获。

2.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2.1评价指标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法,仅凭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激发、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起不到任何作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生。此次评价改革,将评价指标由一元改为多元,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多了,自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也将通过评价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就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如关于“写作评价”,可在日记本上设计具体的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的内容。家长通过评价,了解有关写日记的具体要求,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自评能调动他们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审美能力,在反

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所作的具体解说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学生、教材、教师是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掌握好它们的关系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学习是指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它不是脱离教师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学生、

思中学会欣赏自己,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自评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在综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后做出最后的评定,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家长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评价标准层次化

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评价时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则不能照顾学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尊重学生间的发展差异,选择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低要求,重在鼓励,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优等生则严格要求,重在提高,促其主动发展。实践证明,实施评价标准的层次化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2.4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以确保评价的准确、客观。按《标准》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并让它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在这个袋子中可收集学生平时在拼写、朗读、口语交际、讲故事、习作等各项测试的成绩。这样的评价重心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关注在各个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并及时了解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地进行补救。

有益思考 篇8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讲到:“人一生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人与物的问题, 二是人与人的问题, 三是人心的问题”。如果说与自然的关系靠自然科学来解决, 人与人的关系靠社会科学来处理, 那么人心的就需要艺术宗教来慰藉。此时情感体验就成了必然, 因为艺术宗教在安慰心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教育中, 宗教学没有设置的现实基础, 于是如何挖掘课程资源, 让学生的“情商”与“智商”共同发展, 就成了时下探讨的课题,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自然科学在中学课程设置的比重增加, 宗教道德日益边缘化, 于是在新的信仰没有填补空白之前, 物质层面的追求就会占据主导, 这种缺失的苦果是, 使人养成极端的现实主义, 享乐主义等消极态度, 随之而来伴随道德滑坡。这一场景, 不得不归咎于我们情感教育的缺失。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不能从新在课程设置中硬性的加入宗教学的内容, 因为现实的尴尬是它会与自然科学相抵触, 那我们如何弥补这种缺失呢?北大校长蔡元培面对彼时国运危艰, 情感失落的中国, 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此不失为一剂良方, 时观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

传统价值观为美育提供了文化基础。

首先,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真”“善”“美”的诠释, 本身就包含对道德情感价值观的解读。如果“真”理解为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话, 那么“善”就解读为人类社会关系, 而“美”, 就可诠释为道德艺术层面。传统价值观此种解读正是他为哪个时代提出的理想方式。

其次, 社会发展为美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仓廪实知礼节, 衣食足知荣辱”。美育如果承载道德的作用, 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 艺术教育同样需要物质支撑。诚然, 亦有特殊性, 物质为艺术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但物质却不对艺术起决定作用。人类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情况下, 同样可以创造震撼心灵的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 物质的充裕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基于以上两点基础铺垫,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情感道德教育贯彻好就有了必要性与可行性,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具体实施如下:

1. 真正落实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审美情感教育, 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等, 但美育的特殊功用却不可替代。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 具有独立社会和生命意义的个体去看待, 要根据其天性、心理、及情感需要, 去启动调控好学生的情感。美育的重要意义不是要学生记住美术史, 亦不是熟读评论家的专业解读, 而是让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 诸如情绪、甚至偏好等。教师可以利用其视觉欣赏优势, 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视觉欣赏艺术, 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 只停留在像不像的层次上, 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思想。如《李白行吟图》此幅写意画,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笔墨技法, 历史地位等层面, 我们应该让学生对其情绪、神态进行解读, 进而引导学生对作者艺术观的理解。教师在此时起一个引导作用, 我们不能以“知道者”的身份告诉学生,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感受。以此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 通过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使其内在精神和情感升华到道德层面。简言之, 即“美育”蕴含道德情感教育。

2. 注意搜集现实素材, 挖掘情感资源。

烈的需要”。审美者的欣赏评判能力, 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情商培养, 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的表现。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个性上, 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上, 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内容的作品时, 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具备, 不仅要有美学知识, 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作为支撑。教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指向,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 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任何作品, 只要进入课程资源, 就已成为过去时。因此, 教材和学生本身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 那么如何杜绝枯燥的讲授, 找到情感体验的切入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搜集现实素材。比如, 油画《父亲》, 教师应该以此画为引导, 让学生对自己的熟悉的人进行“素描”, 此“素描”不一定以绘画的形式存在, 亦可以文学或音乐的形式, 让学生对另一个生命个体描绘, 整个过程不管是以何种艺术形式进行, 学生已经完成了情感体验, 即完成了道德教育。此种道德教育的成果可能包括学生对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认识, 此时美术作为德育的补充作用已经完成。

3. 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策略, 它有利于解决抽象性和具象性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之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 可设计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场景等,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让学生投入到情景中, 萌发对形象的情感。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 (1) 让学生观察生活, 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 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 (3) 有效组织, 高效参与, 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4.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 使其情感内化。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因此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立足于把学生思维活动展开, 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 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 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常识, 养成发现美, 积累素材的习惯, 提高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把心中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享受成功的欢愉。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陶冶情操, 发展创造力, 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应用情感体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让“美育”为情感道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补充是可行的,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转变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营造自主、合作、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并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面对人生。以期达到美育、德育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摘要:情感体验是人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高度后, 对精神的必然要求, 这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时下, 我们遇到的困惑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道德价值观的灌输, 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美育,情感教育,宗教,情商

参考文献

[1]伍德明、时伟主编.《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杜威教育论著选

吃醋有益睡眠 篇9

生活中, 总会遇到许多让我们头痛的事情, 当压力持续存在时, 很容易出现紧张性睡眠障碍, 此时服用少量的醋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当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 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 一旦乳酸蓄积, 便会使脑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紧张性疲劳。这种疲劳很容易导 致睡眠障碍, 而醋酸不仅能有效地抑制乳酸生成, 还可加速乳酸氧化, 降低其在机体内的蓄积浓度, 从而减轻或消除紧张性疲劳, 使人容易入睡。取米醋5毫升, 用50毫升温开水稀释后饮用, 每天1次, 服完漱口, 胃溃疡及胃酸过多者慎服。

[选自《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 (小学版) 》]

有益的启示 篇10

一是重在落实

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开始就摒弃表面功夫, 而是把重心放在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的基本价值理念上, 聚焦于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行动方案落到实处, 使基本价值理念融入到主要的业务工作中, 最终体现在服务质量提升的事实和数据上,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所谓“落地”难题。

二是紧贴实际

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围绕解决业务工作的实际问题展开, 从问题出发, 以问题的解决为归宿, 从而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不脱离实际需要、不空转, 引领和促进了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勇于创新

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到了地市级95598远程工作站和县级供电公司,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配合和参与。他们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由中心的骨干和外部专家组成辅导小组, 深入一线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指导, 与一线人员打成一片, 进而取得了来自一线的丰富成果。

四是有节奏的推进

“动手”有益“四心”齐备 篇11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十多岁的孩子在家中没有扫过地、没有洗过碗、没有铺过床,甚至不用削铅笔、不用理书籍,每天吃饭都是父母将筷子摆到位才款款“人席”之类的情况并不鲜见。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只单纯重视孩子在文化学科上的“优秀”,而忽略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这是非常有害的。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如此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氛围下“宠爱”出来的孩子,纵是文化上的高分“状元”,也难以成为生活上的强者。一个不屑“动手”不会生活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何以创业、何以有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所以我们应“四心”齐备,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着力于引导孩子为今后独步人生作些必要的储备。

一是细释“苦心”。通过我们家长的言行,让孩子明白“不下水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如果怕摔跤,就只有永远地躺到床上”的道理。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和妻子便注意结合儿童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述一些诸如“猴子和青蛙造窝”之类的童话,使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动手有益”的观念。我们还“狠心”地让他赤着脚在水泥地上走路,一不小心跌了跤,孩子趴在地上看我们大人的反应,可我们一个个无动于衷。孩子看没“救”了,便自己挣扎着爬了起来。因为,孩子摔了跤,我们如果惊惶失措,又是亲又是揉,或者跺着脚骂地板,那样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养成孩子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稍大些,我们常带他去农村“隐居”,让他和农家孩子多在一起相处,让他力所能及地帮着干一些农活,让他享受一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谐趣,让他品味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滋味,更让他切身体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孩子在耳闻目睹中,在亲身体验和比较中,既享受到“动手”的乐趣,又感知到苦中有甜、“身在福中要惜福”的道理。我们就是这样良苦用心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不失时机地给孩子灌输道理,不断强化孩子“动手”的意识。

二是要用足“慧心”。如果让孩子置身于舒心的“动手”氛围中,就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调动孩子自己“动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常常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激发孩子“动手”的兴趣。比如,孩子刚学穿衣服时,早上起床。我就和他“比赛”看谁先把衣服穿好。当然,比赛时我会给自己制定“不平等的条约”;必须等孩子先穿好裤子以后,我才能“动手”。所以,由于时间“紧迫”,我有时也将上衣穿反,有时也将裤子的前面穿到了后面,结果大都孩子“获胜”。不出我所料,孩子穿衣服的兴致也就越来越高了。当孩子扫了一次地、铺了一次床等等,我们就会在“光荣榜”上给他加上一面小红旗或者一个小红星。这样,一个行为之后是一个愉快的结局,孩子便乐于重复这一行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智慧”中使孩子享受到“动手”的乐趣。

三是要敢于“放心”。如果担心孩子“不安全”或“嫌碍事”怕这怕那,当然对孩子就“放”不了“手”,其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就会大打折扣了。只有真正地“放心”,才能对孩子“放手”,才能有所收获。孩子1岁时,我们就让他学着用小勺子吃饭。刚开始,可有些“惨不忍睹”:吃奶糊时孩子满脸都是,就像是一个“蒙面人”;吃稀饭时由于“定位”不准,造成嘴巴邻近的那两个“管道”堵塞。1岁半就让孩子学着用双手拿茶杯喝水,让他学着用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以锻炼他的协调能力。孩子3岁时,就让他独自一个人睡一个房间,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平时总是这样有意识地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开展“动手”的“课外活动”。因此,孩子也煮过糊饭,烧过“无味”菜,洗过没洗净的衣服……我们之所以“放心”地让孩子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我们家长“心狠”,而是我们更相信“慈不掌兵”的道理。如果不这样,说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说进行素质教育,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孩子的自立能力倒也大大地增强了。

四是要贯以“恒心”。我觉得,对孩子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决不可一日曝十日寒。要使孩子有“动手”的“自然”,就要养成孩子“动手”的“习惯”,这叫习惯成自然。因此,我们始终要求孩子每天早上拿牛奶,每天收拾自己的书包,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每天洗一次袜子、小手帕或红领巾,每个假日煮一次饭、学会烧一道菜等等,并且持之以恒,在点点滴滴中让孩子积累生活方面的技巧和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孩子感到学习上有些“吃不饱”,便主动提出利用节假日参加科艺营活动。可活动地点离家比较远,需要横穿过2条马路倒3次车。我们第一次是耳提面命地带着孩子,告诉他在哪儿过马路,在哪儿上车,坐哪几路车。以后,就一直让孩子独自来回。偶尔,孩子看我们两人都在家休息,便趁机提出要我们用自行车接送。可我们却毫不犹豫地对孩子说“不!”孩子敲着“边鼓”地对我们说:“如果你们接送的话,不省钱吗?”我们却“寸土不让”“地笑着回答说:“不,在这方面花钱再多也值。”孩子当然能够明白我们的话之所指。不是我们不惜钱,也不是我们身子重,我们是旨在持续地培养孩子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每个家长都在“望子成龙”,对孩子灌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然而,真正的爱,应是深层次的。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本着对孩子未来成长负责的态度,注重引导孩子多“动手”,着力于让孩子学会如何生存,学会如何选择坚强和自立。

志愿服务 有益身心 篇12

在即将到来的假期你可以把你的时间和才能为值得付出的事业或个人做出奉献。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我们逐渐认识到付出比接受要好,而且证据表明,实际上付出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情感益处

在参与志愿服务时你会收到许多情感回报。社会交往使你觉得与其他人发生了联系,这会使孤独感和抑郁感消失。米勒博士说:“当你感到沮丧时,你对身体和情感上的痛苦更密切地关注,这样越会让你感觉更糟。如果你能将那些内在的关注点通过志愿服务或关注他人做出释放,你可能会感觉好得多。”

志愿服务也会让你感觉富有成效,因为你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样会增强你的自尊心,因为你在追求心目中自己最好的形象。对自己感觉良好可以使你的情绪得到改善。

对身体的益处

对于志愿服务可改善健康状况我们并没有生物学证据。但是,根据2013年发表在《心理与年龄》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志愿服务与如降低血压、减轻抑郁、更加健康等远期健康有联系。同时根据在2013年发表在《英国公共卫生》对40项研究的综述表明死亡风险可降低22%,米勒博士推测这些好处是由于血压水平较低的缘故。

2012年在《普通 精神病学 档案》上也有一项研究,即发现从事过如志愿服务等有意义和有目的活动的老年人,往往在年老时思维能力更好。

志愿服务并不复杂

为了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你到底多长时间需要参与一次志愿活动目前还不清楚。有研究指出,每一年有100至200小时的此类活动会使你从中受益。这个时间相当于每周两小时。

你不必为了因为帮助别人给你回报带来愉悦而与某个组织签下协议。米勒博士解释说:“这种志愿服务不只是给予别人物质或出门帮助他人。而是为了某些人而存在、去医院照顾患者、给人们送一张卡来传递温暖、或者当邻居家有重大的生活事件时给予其支持”。请记住,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帮助也会给人以一种慷慨的精神鼓舞,会让你在与人交往时感觉到心情舒畅。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参照我们的“志愿服务理念”。

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个人或与觉得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善待陌生人。

要使一个人的生活发生显著的改观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也许你可以为朋友做些有益的事,或者为某个当地的团体付出你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而不要存有从某人那里用提供服务而换取回报的念头。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当你慷慨地为他人付出后,受助者必定会慷慨地做出回报。但是不要指望别人给予你实物回馈。不要耿耿于怀。一定要无私地施予。”

从你所处的社交圈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拿出一本你喜爱的书、照看别人、为有需要的朋友办些事、到养老院慰问老人等。

你不必知道你为谁提供了服务,放弃商店给予的额外的优惠券,捐出你不再需要的物品,拿出储物间内或家中不看的旧杂志,为某些可靠的人留出一间空房,给出你真诚的赞赏,给士兵写一封信等。

如果你想参加一个志愿服务团体,可以给对你的职业感兴趣的团体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考虑去如动物庇护所、食堂、青年俱乐部、图书馆、博物馆、红十字会、养老院、教堂快餐店或联合慈善总会去看看。

上一篇:K+均值下一篇:食品安全从农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