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共12篇)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1
摘要:《工程制图》是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 必须探新的教学模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文论述了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教学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模式,创造思维能力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传统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空间问题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绘图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也愈来愈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速, 设计周期日益缩短, 可靠性、优化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所有这些不仅推动着工业生产的发展, 也使传统的工程制图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动画等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工程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 面对目前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研究将从大学生接触机械知识, 接受工程训练的第一门课程《工程制图》开始, 构建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新教学模式, 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一、注重学生视觉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视觉能力包括视觉思维、视觉交流和视觉学习, 其中视觉思维是视觉能力的核心, 视觉思维是将思想、观念和信息转换成各种有助于传递联系信息的图画、图形或形象的心理过程。视觉思维处理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分析和创作。视觉能力即理解、创作、交流视觉形象的能力, 是指当眼睛看到某个图形或物体时能够想象出与之相似或关联的东西, 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 在特定的时空里, 高效地创造静态和动态的视觉物体, 通过视觉思维和视觉理解, 经过联合重组表象, 加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培养视觉能力的过程中, 由二维图形到三维形体的想象是必要的, 为此我们可在视觉上用拉伸造图方式来进行各种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与空间构图能力。如当我们看到二维的平面图形时, 要使视觉纵向拉伸, 在头脑中形成该图形的三维形体。
二、构建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相互探讨, 使教学双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进行沟通, 互相尊重、共享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独立思考、自主设计、积极创新的能力, 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构建各种形体, 来丰富自己的空间构图能力及设计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大胆构思, 使学生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的灌输到主动吸收, 这样的课堂不再枯燥, 而是生动活泼、意趣横生。例如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两个投影, 让他们根据这个投影作出尽可能多的符合该投影的形体 (如图1所示) 。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 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三、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视觉能力是与创造思维紧密联系的, 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人们在视觉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 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也可以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 由视觉感受到的各种影像通过思维而创新出其他的形体。创造思维是一个设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要想创新出与众不同形体, 设计者需要具备很高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及专业素养。
在创造思维的训练中, 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习题, 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让学生补视图、补缺线, 指导学生揣摩给定的视图中线面构成情况, 通过空间想象运用所学叠加或切割等方法逐步成型。如把一个圆柱体依次从各种位置进行切割, 可以创作出尽可能多的形体 (如图2) 。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还可以用熟悉的、简单的物体如粉笔盒、橡皮、书本、水杯等经过多种组合来创作各种组合形体。这种切割、组合的过程, 就是创造的过程, 这样的训练可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构建各种工程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做出形体。然后正确补图补线。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将所学“柱”“锥”“球”等形体灵活地运用“截”“贯”等方法进行模型制作, 通过这样的练习, 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结语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素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及开展创造性教与学的活动, 为社会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安.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 2007.
[2]刘平.工程制图课程创新教育的改革与探讨[M].北京:中国高教研究, 2008.
[3]刘颖.现代工程制图教学方法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 2008.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2
绿色技术的主要内涵指:()
1.A.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B.依靠科技进步,改进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的清洁生产模式,从而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3.C.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
4.D.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D、通过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
答案
B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2 单选题(2.0分)
“748”工程办公室于1976年9月正式决定选择()作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单位。1.2.3.4.答案
B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3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讲,创新的关键是()。1.A.资金
2.B.国家支持和服务平台 3.C.企业文化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 4.D.人 答案
D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下)4 单选题(2.0分)
在波特对创新型国家按发展阶段的划分中,中国属于()1.2.3.4.答案
B 解析
创新:模式与路径(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 第4讲)5 单选题(2.0分)
()是创新的源泉, 但保障不了企业的持续创新。1.2.3.4.答案
C 解析
什么制度催生创新型企业:从世界看中国(上)6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讲,光华三型系统的售价为()万元。1.2.3.4.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下)A.68 B.69 C.70 D.71 A.技术 B.知识 C.所有权 D.产权 A.要素驱动的国家 B.投资驱动的国家 C.创新驱动的国家 D.研究驱动的国家 7 单选题(2.0分)
本讲提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出来的时间是()。1.2.3.4.答案
B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下)8 单选题(2.0分)
本讲提到,有了人才还不够,更加重要的是()。1.2.3.4.答案
C 解析
案例的启示--创新的八大要素 9 单选题(2.0分)
原理性样机的改进过程中,14万行的汇编语言软件程序是由()编写,并进行逐行调试检验取得成功的。1.2.3.4.答案
C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10 单选题(2.0分)
原理性样机改进过程中,时任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给予北京大学项目组20万美元的外汇扶持,进口小型电子计算机和一些主要外部设备,以及集成电路组件,以便其继续实验,使其完善化。A.王选 B.周培源 C.程堃銶 D.王圩 A.知识 B.技能 C.团队 D.创新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2.3.4.答案 A.邓小平B.方易 C.江泽民 D.周宣城
C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11 单选题(2.0分)
三洋公司的洗,l衣机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进行研究开发,属于哪种创新模式? 1.2.3.4.答案
D 解析
创新:模式与路径(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 第4讲)12 单选题(2.0分)
()是决定企业核心的一个制度,是决定创新的核心要素。1.2.3.4.答案
D 解析
什么制度催生创新型企业:从世界看中国(下)13 单选题(2.0分)
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分别是()。1.2.3.4.A.印刷术、火药、日心说 B.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C.火药、日心说、指南针 D.日心说、指南针、航海术 A.知识 B.技术 C.资本 D.产权 A.项目合伙创新 B.合作技术创新 C.自主技术创新 D.模仿技术创新 答案
B 解析
创新:演化与规律(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 第3讲)14 单选题(2.0分)
采用()照排技术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有色金属。1.2.3.4.答案
D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15 单选题(2.0分)
下面属于技术创新来源的是:()。1.2.3.4.答案
C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6 多选题(3.0分)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惑,我们将之称为“悲惨式增长”,表现为:()1.2.3.4.A.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排名不高,为99位
B.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主要产品产量位次不断前移 C.中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美国的4倍,印度与韩国的2倍 D.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高剥夺的基础上,给人口、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A.先发制人 B.后发制人
C.人口结构的变化 D.工艺创新 A.光学式照排 B.机械式连续照排
C.应激电子摄像管式照排 D.激光照排
答案 A,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17 多选题(3.0分)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除了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外,还要考虑到()。1.2.3.4.答案
A,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18 多选题(3.0分)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坚持()。1.2.3.4.答案
A,B,D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19 多选题(3.0分)企业的核心竞争的特征:()1.2.3.4.答案
A,B,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20 多选题(3.0分)
本讲提到,国家人才建设中提出了包括()的人才队伍建设。A.用户价值 B.延展性 C.独特性
D.难以模仿和替代性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观 C.可持续发展
D.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相统一 A.国家利益 B.经济社会 C.军事战略 D.文化方向 1.2.3.4.答案 A.党政人才队伍
B.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C.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D.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A,B,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21 多选题(3.0分)
《专技人才规划》没有把()工作作为培养青年高级人才的一项重点措施。1.2.3.4.答案
A,B,C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下)22 多选题(3.0分)
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最大形势不是参与()人才竞争。1.2.3.4.答案
B,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23 多选题(3.0分)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分系统是:()1.2.3.4.答案 A.知识创新系统 B.技术创新系统 C.知识传播系统 D.知识应用系统 A.国际 B.党政 C.创新 D.高技术 A.青少年 B.大学生 C.高干 D.博士后 A,B,C,D 解析
创新:TRZI创新方法 24 多选题(3.0分)
在创新组织中,有三种最基本的结构形式:()1.2.3.4.答案
B,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25 多选题(3.0分)
本讲中,规划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为:()。1.2.3.4.答案
A,C,D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下)3)判断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 26 判断题(2.0分)
申请专利的三项必备材料包括成果实物图片、CAD图纸、成果简介。()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建设规划与创新理论 27 判断题(2.0分)A.服务发展,人才优先 B.以学为本,深化考试教育 C.以用为本,创新机制 D.高端引领,强化基层 A.按研究的组织形式 B.按学科的组织形式
C.按项目(任务)的组织形式 D.按产品的组织形式 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我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在34个科技国家中名列前5名。()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28 判断题(2.0分)
中国在工业基础那么落后的情况下,要和别国竞争,核心技术一定要获得保护。如果不获得保护,我们不可能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案例的启示--创新的八大要素 29 判断题(2.0分)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费时较长、投入较大、风险较高的创新工程, 若无政府的支持, 只是靠科研单位,或生产企业独自努力,很难实现预期目标。()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下)30 判断题(2.0分)
通过引进美国的Desktop机,新研制的华光Ⅲ型系统的照排控制器功能得到了扩充,比较好的解决了激光排照机与大洋激光打印机的字形共享问题。()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下)31 判断题(2.0分)
技术转移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1.A.对 2.B.错 答案
B 解析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战略(上)32 判断题(2.0分)
创新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上)33 判断题(2.0分)
最早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是来自于对美国硅谷的现象研究。()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建设规划与创新理论 34 判断题(2.0分)
技术转移最初作为解决南北问题的一个重要战略,于1946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提出并讨论。()1.A.对 2.B.错 答案
B 解析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战略(上)35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讲,绿色过程研究属于我国需要加强和加快布局的重大的问题。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与中国的科技战略选择 36 判断题(2.0分)
从世界角度看,在宇宙的演化方面,揭开暗物质能量之谜,将使人类认识宇宙产生又一次重大飞跃,引发新一轮物理学革命。()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与中国的科技战略选择 37 判断题(2.0分)
论文作假、作风浮躁是当前一些科研人员不能做到潜心研究表现之一。()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下)38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讲,每月报告会是浪费时间,对研究没有好处。()1.A.对 2.B.错 答案
B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上)39 判断题(2.0分)
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国在不断的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与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上)40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讲,各国政府对技术转移的干预比对普通商品贸易的干预程度更大。()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战略(下)41 判断题(2.0分)
在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主要通非市场的方式进行交易安排。()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什么制度催生创新型企业:从世界看中国(上)42 判断题(2.0分)
创新需要把多方面的知识结合实现某一个目标去解决某一个问题,需要一个团队作业,一个团队的知识背景合成在一起,强于一个人。()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案例的启示--创新的八大要素 43 判断题(2.0分)
“748”工程是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的需要下达的一项科研任务,它并非技术推动的结果,而是需求拉动的结果。()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下)44 判断题(2.0分)
专利的申请导致在岛津制作所的基础上进行推进的只能是西方国家,不存在技术保护的企业。()1.A.对 2.B.错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上)45 判断题(2.0分)
大多数科技型企业的组织都是层级制、官僚制的。()1.A.对 2.B.错 答案
B 解析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3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呢?我浅谈几点体会:
一、在创设情境中融入
良好的学习环境犹如一块磁石,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沉浸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就必须精心创设适合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情趣与欲望,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1、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解放思想,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问、敢说、敢议、才能闪现出他们智慧的火花。
2、打破平衡,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境地
充分利用教材内在的矛盾因素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创设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组织在不断“揭示矛盾(引起冲突)——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实现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入认知的发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促使自己的观念、认知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平衡,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如:学习《角的度量》时,设计三种不同角度的滑梯(角度从小到大),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下滑速度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循序渐进,乐于质疑解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建立“问题银行”、“我有问题问大家”记录本,将课堂与生活中遇到的“不惑”积累起来,并加以解决。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因此,可引导让学生在自读教材中发现问题,将问题画上记号或写下来便于提出。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发现问题,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是不分巨细地都有疑必问,但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要的本质的问题。使学生由不问、羞于问发展到乐于问、敢于问,并最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与探索,每个同学都有提出简单的问题的倾向,60%的学生能提出贴切的数学生活问题,20%的学生能提出有独创性的问题,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发问。
二、在经历实践中生成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改的重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与用途。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暴露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更有利于养成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获得了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辨的氛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
1、不断尝试,经历学习的过程
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面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动手操作,大胆去猜测、试算、摆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栽蒜苗》一课,如果直接输给学生数据,表面看起来时间短,操作简单,效率高,但印象不深。而事先让学生去播种蒜苗,记录每天发生的变化,这样,虽然时间长达半个月,操作复杂,但是学生亲身实践,自己获取了数据,留下了蒜苗长的越来越高的经验,感受了栽种、测量、记录的全过程,掌握了研究方法, (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懂得了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了情感体验。从中感受了“长短不一”的过程,也就是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达到了“知其言,更知其所言”的良好效果。
2、主动建模,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面对有待进一步抽象、概括或建立联系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结论或数学结构。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等活动,小组合作画出并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并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然后提供给每个小组一把米尺:怎样表示出1平方米的大小呢?这时让学生自由地下座位,在窗户、窗帘、地面、黑板上量出、比划出1平方米的大小,或同学间合作,牵手围成一个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或利用墙的一条边,在地面上画出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站进正方形内,让学生合作,数一数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几个人,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行互帮互助、互教的学习。这样,把学生摆在数学家的位置,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结论让他们自己得出,让学生自主地说、充分地说,先是用眼判断,再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并从中感知材料,获取表象支持,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
学生们在这有层次的、开放的、有趣的多种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发现一个规律——多角度发现规律——设计并表现出多种规律”这样逐步深化来探索规律的过程,从中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和有序化,初步形成数学能力。
三、在质疑解难中创新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有证实自己智慧力量的期望,同时还希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1、重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如:A箱15千克苹果售价60元,B箱25千克苹果售价75元,哪箱苹果价格便宜些?
学生习惯性思路是:60÷15=4元 75÷25=3 元 B箱价格便宜。而有些学生却这样解答:60÷15=4元 25 Χ 4=100元 100元>75元 B箱价格便宜……这样,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出一题多解。所以我们应尽量地独立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可能得出新颖的结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的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不设置框框,无拘无束,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延迟判断,多留给学生一点时空,一道学生说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或“更清楚”的表达或“更好理解”的例子。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而圆柱体、球则不同,可能会产生奇思异想:城堡、五角大楼、航空母舰……教师则相机诱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做到了“好风凭借力,送生上青云”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将平时的奇思妙想存入“创新问答本”,举一反三,让他们在质疑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通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动态生成过程,发展个性,就能使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求创新。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4
理论力学, 在石油工程、地质勘探、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航海、航空、航天、水利和土木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是上述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前的理论力学教材包含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涉及庞大的知识量。近年来, 各个学科蓬勃发展,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学科内容知识体系愈加宽广, 然而作为重要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力学, 其教学篇幅和学时却大幅缩减。
理论力学的一大特点是:数学公式较多, 逻辑性较强, 概念较抽象。因而, 学生积极性不高, 考试不及格率较高;学生也很难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3,4]。其原因大致如下。
1.教师忽略了理论力学与现实中的工程问题相结合。理论力学教材中的力学模型都来源于工程实际中的典型设备的提炼, 但对于大二且几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 很难将工程实际问题和这些抽象的力学模型联系起来[2,5]。如果教师不阐释这些模型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从工程实物建立力学模型的思路,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乏实验尤其是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小型的课堂演示性试验。实验是建立抽象概念和真实物理世界的桥梁。演示性实验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力学定律可视化。缺乏实验学生只面对公式和讲解, 理解知识不够深刻。
3.缺乏利用计算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训练。软件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主要工具, 但教材中很少涉及如何用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内容。学生如果一直依赖手工计算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4.教师作业的布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学生的作业以课本习题为主, 这些习题往往是提前设计好的, 学生过于被动性。而且这些课后习题的模型往往较简单, 离工程实际问题尚有一定距离[6]。
因此, 探索理论力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本文探讨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在有限的学时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力学知识的应用背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增加软件在力学中的应用和布置自主设计大作业等教学环节, 将传统式教学和主动探究式教学巧妙结合, 既节省学时, 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新举措
(一) 增强课堂演示性实验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1,7];实验能强化感性认识, 使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参与和思考的平台。
目前的理论力学教学中没有安排实验, 很难发挥实验教学的以上优势, 应增强实验室实验教学, 尤其是增加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堂演示实验。经验证明, 每节课50分钟的课堂教学, 最后10分钟只有20%的学生在听。而利用每次课的最后10~15分钟做实验, 邀请部分学生参与, 这样既保证完成了教学工作量, 又发挥了主动探究式教学的优点。例如:汇交力系的平衡、千斤顶的摩擦自锁原理、测量重心、验证动量矩定理等。
图1为平面汇交力系的演示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该实验, 学生不但学习了汇交力系的平衡原理, 还能验证绳索约束的约束反力和静力学公理的刚化原理。图2为关于摩擦系数的测量实验装置。尽管在书本上测量摩擦的理论和公式很简单, 但是摩擦自锁原理较为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在课堂上演示测量摩擦系数以及摩擦自锁原理的实验, 使他们对摩擦系数和摩擦自锁的理解更为透彻, 在生活和生产中熟练地应用摩擦和摩擦自锁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阐述力学模型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图片、多媒体动画、仿真程序和视频资料, 可以将许多力学的工程应用背景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开阔视野[5]。运动学常见的例子之一为曲柄连杆机构。教材上的曲柄连杆机构力学模型虽简单, 却是多种工程机械如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往复式水泵、蒸汽机和内燃机等的简化力学模型。如果由多媒体图片和动画演示此力学模型的应用背景和工作原理, 学生可轻易建立起真实的物理世界和抽象力学世界的联系, 轻松掌握上述机械的工作原理。
(三) 增强力学应用软件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作用
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结合, 为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如MATLAB和MAPLE都是功能强大的计算软件, 命令简单易学, 可相互兼容。传统力学教学只注重理论和基本概念, 主要采用手工计算, 注重解题技巧, 忽略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应修正教材内容, 在理论力学教材每一章的内容中增加应用计算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典型实例, 使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可视化。
如图3 (a) 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是刨床“急回”机构 (进刀慢、退刀快) 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特性较为抽象。如果由MAPLE软件对此机构的运动学模拟仿真, 其动画仿真结果的截图如图3 (b-f) 所示, 通过动态仿真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过程, 更容易观察到此类机构运动的“急回”特性, 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果不进行运动仿真, 即使优秀的学生也很难想象其“急回”特性。
(四) 增加设计报告性的大作业
工程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加自主设计性大作业, 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较宽泛的题目, 但是, 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发挥所学知识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设计作品。可以让2~3个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 动力学设计报告题目可以如此设计:设计吸粉笔灰板擦、宿舍用手动升降机、小型机械手、小型脱水机等, 但作品中必须包括平面运动部件或体现点牵连运动的部件等。
三、结语
总之, 理论力学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 也具有与工程实际问题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科学”的特色, 因而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本文探讨了灵活多变的新型教学模式, 包括增加课堂演示实验, 增加计算软件在解决力学问题的应用以及增加设计报告大作业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此方法丰富了此课程的工程应用背景, 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 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了有机结合, 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理论力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增加课堂演示实验、深化计算软件的应用和增加设计报告性大作业等。通过这些举措, 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能力) ,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理论力学,演示实验,计算软件,工程能力,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Cheng P., &Li X..Reform and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for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J].Advanced Technology in teaching, 2012, (AISC 163) :369-374.
[2]赵德敏, 胡玉林, 候密山, 薛世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力学教学新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 2012:21-22, 29.
[3]Karim R..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maximise students'understanding[A].2nd WIETE annu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C].Thailand, Pattaya, 2011:29-34.
[4]Goldfinch, T., Carew, A.L.&Mc Carthy, T.J..Improving learning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The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A].Proceeding of 2008 Aae E Conference[C].Australia, Yeppoon, 2008:1-6.
[5]彭雅轩, 王建国.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190) :32-33.
[6]Grandin H.T., Rencis J.J..A New Approach to Mechanics of Materials[A].Proceedings of the ASEE New England Section2006 Annual Conference[C].2006:1-13.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5
谭正开
语文作为言语文字思维的工具,要为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和思辨能力,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本文正是从此目的出发,深刻挖掘语文教学尤其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之间的联系,并分别以具体分类及事实说明作文教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意义。
求同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思维主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求异思维
中学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在阅读、观察事物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解、推断、想象、综合、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就是要开启学生思维,为学习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人没有思维,就成了行尸走肉;语文教学没有思维能力培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可能。
多年来,语文教学很重视这一点。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求同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并非活跃起来,而往往形成一些定势。这当然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方法欠佳。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解决问题时不受常规、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而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异性、变通性和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作文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是个体针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它主张个性化、求异性。所以,作文教学更应弘扬求异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多角度发掘问题。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就是这个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注重挖掘学生的“思想”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因而,我常常要求学生“思”得多,“写”得少,常常是给材料让学生编写提纲,分别训练其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收敛(集焦)思维能力、纵向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后馈思维能力、超前思维能力、静态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下面略举例说明。
形象思维能力创新。形象思维能力就是把一件抽象的事物或不起眼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把理性的思考解读成感性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和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文体,我经常出一些反常的场面描写、景物描绘、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学生,如《春天里的冬天》、《笑出来的眼泪》、《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春天的落叶》、《街头一瞥》、《生活如水》、《友谊如茶》、《运动会上的一幕》、《她笑得很灿烂》……。这样,学生可以再现往日情景、观察身边事物,描绘出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会的方方面面。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在平凡而反常的事物中。
逻辑思维能力创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判断、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能力。作文教学中,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常离不开这些。我在培养巩固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反逻辑思维。例如:我用下面这两则材料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1)国外有一家烟草公司,试制了一种新型号卷烟,命名为“环球牌”,正准备大张旗鼓推出的时候,却逢全国性的反对吸烟运动。“宣传香烟”与“禁烟运动”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为了打响自己的香烟品牌,而又不与当前的戒烟浪潮相冲突,就必须把矛盾的两件事沟通起来,找出其共同点。请你运用反逻辑思维,拟一条广告,不超过20字。
(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仔细察看了受伤的苹果,运用反逻辑思维,在伤疤上作文章,想出了对策,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请你想想杨格怎么拟广告词,你试着拟一段广告词,百字以内。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从中学时期就训练一副逻辑头脑,以后无论写什么、作什么,都将受益无穷。”因此,努力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反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推断、分析、综合能力。
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联想与想象是两个具体必然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过程,可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如由墨板上的一个圆想到太阳、月亮、车轮等;瓦特正是由沸腾的壶水蒸汽冲开壶盖联想而发明蒸气机;牛顿由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想象是由事物部分想到事物整体或由事物的因想到果、由事物的果想到因的心理认识行为,如一叶知秋,滴水知寒等。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实际应用中,联想与想象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如上海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的展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如由新概念作文大赛题目《一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想到残缺美、想到人生就是一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由题目《一团沉入杯中的纸》想到人消融于社会等。
求同思维能力创新。求同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命题中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各种信息集中起来,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索分析,得出一个最佳答案或结论,从而进行立意的思维过程。历年高考给材料提炼观点作文,尤其是多则材料提炼同一观点的作文就要求我们进行求同思维立意。还有,1999——2002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是一种求同思维能力创新的要求,无论你如何立意、选材、组材、构思、选择文体,最终都要分别回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前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结论、“诚信”这个范畴、“心灵的选择”这个选择上来。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还要在求同思维上创新,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给人耳目一新:动物尚且讲诚信,况人乎。这就是在求同的前提下求新。
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求异思维就是根据掌握的知识、信息或事实,去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或结论的思维。求异思维反对人云亦云的“一家之言”。主张“标新立异”,打破传统意识下的定势思维,使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不仅让老树放新花,让新树也要放新花。如对下面这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先生请为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按照定势思维,学生应该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弄虚作假,冒充内行。我引导学生求异思考,可得出如下结论:
a.齐宣王讲排场,是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的源头。
b.古人云君明臣贤。齐宣王不能发现南郭先生。这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小人得势的表现。
c.南郭先生欺上瞒下,不务正业,说明“上梁不正梁歪”、“上行下效”的社会风气。
d.南郭先生之所以可以混饭吃,是“大锅饭”使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e.南郭先生久未被揭发,乐队队长监督失职或捂着盖着,封锁消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f.南郭先生逃走,说明有自知之明,有官本位思想者“守住毛坑不拉屎”,提倡主动让贤“退居二线”。
逆向思维能力创新。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之一种,其方法主要是朝着定势思维的反面思考,把问题“倒过来”想,使结果走向定势思维的对立面。训练这种思维,我常让学生对一些成语、结论进行新解,如:
异想天开——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班门弄斧——弄斧到班门。(名师出高徒)
开卷有卷——开卷未必有益。(从其善者而读之)
人言可畏——人言不可畏。(身正不怕影歪)
知足常乐——知足不常乐。(人生是一个追求过程)
痴不妄想——痴心不妄想。(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艺高人胆大——河里淹死的多里会水的人。(大意就要失荆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久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警匪不能是一家)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不白白送死)
发散思维能力创新。发散思维也是求异思维之一种。伽俐略有这样一句话:“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思维是科学的品质和基础,发散思维就是要求从同一材料或问题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向思维,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它像太阳一样从不同角度放射金光万道。例如:
(1)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正在上小学的弟弟给全家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要是全世界的电话线路都断掉了,会产生什么结果?”
请分别写出当医生的爸爸、当消防员的哥哥、热恋中的姐姐、善于持家的妈妈的回答,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2)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参考答案或提示
(1)这道题应该注意各自角色的特征,回到角色的原点来考虑。当医生的爸爸答说:“病危的人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死亡率上升。”当消防队员的哥回答说:“报警速度将会降低,使火灾和损失大大增加。”热恋中的姐姐回答说:“两人约会的次数一定会大大减少。”善于持家的妈妈回答说:“那太好了,我们就不用交电话费了!”
(2)第一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
第四篇: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从中生发随想。
第五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第六篇:从“鼠去牛来闻虎啸”说到中华民族闭关自守的历史已经过去,而今已如充满活力的初生牛犊,将来必定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纵向思维能力创新。纵向思维是求同思维方式之一,它是在对所供材料进行分析过程中,思维沿着求同方向朝着更高层次推进,向更深的角度开掘,从而进行纵向引申立意的方法。这种发展方向是由前及后、由上及下、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如:
(1)阅读下面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一词,简要分析它的思维方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19世纪俄国有一位诗人,看到钟表店“修理钟表”的招牌,引发了诗人的创造性思维,他写道:“修理钟表,修理分秒,修理一周、一月”按照这种纵向思维的轨迹,诗人接下来写了一句非常精彩且很有思想的语句,请你也按这种思维方式,想一想诗人会写出怎样的语句。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本词采用纵向思维,少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而今听雨声。几十年的风雨声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境遇改变了,感情随之变了,看待风雨的眼光也就改变了;结果,在我们看来,好像外界的风雨也在改变。
(2)诗人进一步写道:“请替我修理一下年代吧!它已不能按时度过。”
横向思维能力创新。横向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把所提供的材料,信息放在同一层面思考,横向延伸的思维方式。例如:
(1)在一次选“香港小姐”的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组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流于一般,没有特色;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请你为参赛小组设计一个答案,并予以合理的解释。(2)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外出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替他提行李。箱子太破旧了。小学生问:“您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箱子却是这样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运用横向思维的方式,借用孩子的词语,说了句言简意深的话语。请想想看,要是你,你会怎样说。
(3)作家冯骥才到英国访问,有一记者向他发问:你们国家向我国学习了许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你用横向思维方式设计一句话来反驳记者。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实际参赛中有一位小组这样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她横向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并作出合理的而又充满正义的回答。
(2)盖达尔笑着回答:“如果箱子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糟透了吗?”
(3)冯骥才笑着说:“你们英国人每天都喝牛奶,也不见谁变成牛”。
超前思维能力创新。超前思维是纵向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在现实或历史前提下通过想象,完成对未来指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时间顺流而下”的状态。例:
(1)想想下列事物在未来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一根纯金项链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
(2)以“2000年回母校”为题写一篇文章(198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a.一根纯金项链可能在色泽、重量等方面发生变化。
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诸如颜色的暗淡、油彩的剥落等等。
后馈思维能力创新。后馈思维是纵横思维的另一种方式,它要求思维者以现实或历史为起点,采取“时光倒流法”对过去进行想象反省的思维过程。如:
(1)请设想一下“生命倒流”:个人不是从婴儿长到老年,而是颠倒过来,从老年长到幼年,情况会怎样?
(2)以“在童年的草坪上”为题,写一篇散文。
(3)当你看着父亲、母亲的像片时,你的心里定会涌起丰富的感情,请你以此为内容,运用后馈思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站在世纪的边缘,回首过去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值得反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为题写一篇大作文(198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6)以“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为题写一篇文章(198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1)首先,一个人从死亡中复生,白发苍苍的,靠养老金生活。若干年之后,他成长为中年人,谋得了一个职业,并以此养家糊口;又过了几十年,他成了年轻人,跨进大学校门过着自由而潇洒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小学,小学毕业后来到幼儿园;最后,他成长为天真无知的婴儿,直到最终进入母亲的体内而变成胚胎。
(2)显然这篇文章应该采用后馈思维。每个人都有童年,幼时一些现在想起来也许很可笑的趣事,会引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应选取记忆仓库中童年的几件有意思的小事,把它写出来,力求写出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
静态思维能力创新。静态思维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对所给的材料、信息、停止在原来的时空上“冷眼旁观”,就某事件某问题或与历史对话或与现实对视,以不变应万变。如:
1942年5月,太平洋战争正酣。美国海军从截获的日军密码电报中发现有“AF”两个字母,很明显,“AF”就是日军的进攻目标。但是“AF”究竟指的是哪里,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处却与华盛顿海军情报部有着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是中途岛,后者认为是夏威夷或美国西海岸。忽然,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处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最后证实了“AF”就是中途岛。
请你想想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
参考答案或提示
故意用明码发出电文称中途岛的水塔坏了。此计马上生效,不出24小时,美军即截获一份日军密电:“AF”缺乏淡水。
动态思维能力创新。动态思维是一种时空交叉立体式推进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就历史永恒主题问题或现实热点问题展示一个发展变化的思维过程。如:
请用动态思维方式赏析《乡愁》这首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参考答案或提示:
岁月在流逝,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乡愁的对象、内容在变,世事沧桑,对乡愁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类比思维能力培养。类比思维是联想思维方式之一,它要求思维主体超过具体或抽象的材料信息,推出相类似、相接近的另一种事物。训练学生类比思维,我常出一字标题作文如《路》、《桥》、《网》、《窗》、《等》……。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腐巧为新鲜、化呆板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最终,使我们对事物理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比思维能力创新。老子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祸之所伏。从辩证法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比思维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它可把联想与想象思维、形象与逻辑思维、求同与求异思维、发散与集焦(收敛)思维、纵向与横向思维、静态与动态思维、超前与后馈思维放到一起,通过对比分析或求同存异,或求异存同。
总之,由于思维方式划分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许多方法本身是交叉融合的,我们没有必要在分类上下功夫,做到“鱼是鱼,水是水”,以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分类要紧抓“创新”这个核心。创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思维训练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思维创新包括思维主体创新和思维客体创新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强调思维主体创新;因为主体创新是本质的“新”,客体新是“材料的新”、“表象的新”,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因此,作文教学的思维创新,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萌芽杂志社新概念作文赛,就是要让学生从新概念出发,请“生”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但是,创新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因为创新而使问题复杂化或改变原意,异化成另一个新问题。这样,创新就改变了初衷。
参考书目:
马玉志(主编)《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在学杂志社)(2001—6期)
《第三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重要性;创新性;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2-01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师不应仅做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方面,而应该改变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提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数学的思维策略。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认识,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又相对超脱于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之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困难得多。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初步具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升,达到教学相
长的良性循环。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同时又是数学教材组织的基础和起点。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教学中,不要简单地给出定义,要尽可能完整地再现形成定义之前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思想方法。
定理公式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中,要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揭示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或跳跃性大等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单元复习课堂上,要画龙点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可以进一步对经常用到的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强化,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应用等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它的精神实质。
我们要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教学例题、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训练,让他们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悟出生活中的数学题如何回答。教师应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学科能力,比如讲授一些枯燥的数学方程式,当学生出现疲倦状态时,教师应发挥其聪明才智,可以讲述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有趣味性的故事和新闻给同学们听,开拓学生是眼界和知识面。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出了规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
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
1. 批判思维
利用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 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问题。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否定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探索精神, 打破思维定式的习惯。所谓哲学中所提到的,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都在变化。真理也只能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要等到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即在中学阶段培养较为合适。
2.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点到面的思维过程, 由多个点出发, 寻求多个问题的交集, 找到适合的突破口。西方所倡导的“头脑风暴”即是言此。
3. 逻辑思维
如果说发展思维是一种疯狂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则是一种理性的冷思考。逻辑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 强调“由此及彼”。
4. 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也叫作借鉴思维、相似性思维, 指在不同类型的事物之间研究其内部存在的某种相似性, 从而获得创新灵感。历史上飞机、潜水艇等的发明, 都是借鉴了生物界的某种特征, 利用仿生学创新方法实现的。目前, 仿生学已经发展成为多个学科门类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的体现
1. 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强调的是从事物的另一面出发, 语文教学中也不乏此例。如文学评论中的批判文学研究, 在进行《水浒传》相关作品教学中, 既要强调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尤其是《水浒传》中的一些封建思想和江湖义气, 要以批判的角度进行正面引导, 多给学生灌输正能量。
2. 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想象力。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 而文学的美感与文学作品的超凡脱俗密切相关。尤其是目前流行的科幻文学、玄幻文学, 其能够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近乎荒诞的发散思维写作模式。另外, 从古至今, 文学作品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等朗朗上口的名句或名篇, 多数也出于作者的发散思维。
3. 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
在记叙文教学中, 强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 要求学生能够理清事件的逻辑性。而在说明文教学中, 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今后写作科技论文、作品说明书等能力。总之, 逻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理性分析方面占据了很大位置。
4. 语文教学中的类比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 有许多的名言、名段、名篇等, 能为学生仿写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是作诗也会吟”。长此以往, 这种潜移默化的类比思维方式就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
三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做法
1. 要求教师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体系
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内容体系非常广泛, 有诗词歌赋也有科技说明文, 有小说散文也有应用文体, 有正面作品也有批判作品。这些复杂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博览群书。从这个角度而言, 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复杂的一个学科, 它和学生的政治观点、哲学观点、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养成密切相关, 是一个首要的启蒙学科。
2. 打破原有的备课思路, 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是识字、写作, 也要把思维方式的培养考虑到教学中去。如《文心雕龙·神思》中说道:“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 卷舒风云之色。”这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很好案例。
3. 改变教师角色, 做课堂的引导者和创新潜能的激发者
摒弃一言堂, 减少清规戒律, 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表见解和意见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察言观色”,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思路,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加肢体语言的感染力度, 让学生愿意创新, 自觉参与创新, 从而达到创新思维方式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不但承担着知识讲授的任务, 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要加大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的效果。
摘要: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 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培养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刍议 篇8
一、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思维主动性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兴趣来源于客观需要, 是否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高低, 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的高低。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 才能积极思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触角是敏感而兴奋的, 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需求, 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 创造性的火花才随时可能迸发。例如, 在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主旨的解读,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界定, 对已有权威观点的评价, 对作品含蓄空白的想象, 等等, 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 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在语文学习中, 对学生而言, 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只有拥有积极性, 才能发挥其特长, 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每一个创新因素, 竭尽全力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让学生感知学习的乐趣, 享受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这样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并由此产生自主创新意识。高中语文教材中曾有《病梅馆记》这篇课文, 我首先引用《己亥杂诗》中的第5首和第125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学生很感兴趣。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及意义, 也懂得了文章中的“文人画士”“好事者”是什么寓意, 并且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始终很积极。总之, 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的主题, 效果很好。不但要创设一个快乐而和谐的教学环境, 而且要激发智慧的内驱力, 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恰恰是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机。
二、激励学生质疑, 培养思维求异性
新形势下的教学, 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进新的学习领域, 去追求创新的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思维的表达可以是多角度的, 探求知识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使用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巧妙构思, 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多向性, 并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而是灵活地“用教材”, 教材只是一个引子, 要为教学服务。教师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 对教材知识进行取舍、重组、整合,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 引导学生灵活地解读文本、鉴赏作品, 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与不同的阅读层面对文学作品做出独到的解读与崭新的挖掘, 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赏析“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时, 我让学生试着把“敲”字换成“推”字, 比较两字的优劣, 并说明理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 同中探异, 异中寻同。学生充分研讨后明确:“敲”和“推”都是开门的动作, 用“敲”字, 敲门声惊动了倦栖的鸟儿, 打下几片树叶, 敲破一池琼瑶……之后蛙声、虫声, 打破原有的寂静, 这正是体现了夜的“幽”和“趣”;用“推”字, 僧人来到院外, 门虚掩着, 轻轻推开, 主人不在, 题诗留言而去, 不做过多惊扰, 或许更符合出家人的“清修”。学生的思维是多向的, 学生的智慧是伟大的。
每个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应“引导学生走进新的学习领域, 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追求思维与表达的创新,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态有灵感迸发式和自觉驾驭式两种, 其主要特征是质疑、多端、变异、独创。任何创新都包含对别人观点不同程度的否定和超越, 而没有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是不可能实现这种否定和超越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学生而言,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才能不断拓宽思路, 才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盲从、不迷信, 敢于怀疑, 敢于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让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愤”“悱”的思想状态下, 他们的思维往往能被更深层次地激活, 才能有思维激烈的碰撞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创设学习情境, 培养思维创造性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 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创新能力的开发。
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 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成功的教育总是动情的教育。我们应创设一种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境界, 感知其中的形, 感知其中的情, 感知其中的理,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而感知其中的美, 把感性的内容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把形象感知变为理智的思索。教师的动情渲染, 利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唤起创造的灵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从而实现思维撞击。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既是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 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 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 把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变为师生同奏的“交响乐”, 使开发思维潜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天地, 主动把各种问题交给他们, 让他们处于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通过对问题的讨论, 不能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研讨中得到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找到更便捷的解决方法, 并从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思维碰撞的过程往往比结论本身更重要,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四、鼓励实践探究, 提升思维求新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习的创造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使青少年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 而且丰富、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同时, 在探究实践中遇到新困惑, 产生了新需要, 必能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
夸美纽斯曾说:“学习语文, 并非因为它本身是博学和智慧的一部分, 而是因它们是一种手段, 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 并且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这就告诉我们, 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 用来表达思想, 用来交流情感, 用来传承文化, 等等。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充分挖掘他们思想的潜能和情感的深度, 从而引发他们创造的需求。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 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 让学生借助教材和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 不断提高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 语文教育应当高扬人性, 遵循人本, 既是理性的, 又是充满情感的;既要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 又要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既要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 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既要满足个体需求, 更要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转变角色,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去选择, 去竞争, 去体验, 去创造, 去设计自己的未来, 而教师应该是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引导者和创造的推动者。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 他就能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弘扬人文改革弊端.语文学习.
[4]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
[5]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9
该书首先界定了ESP的定义及其与通用英语(EGP)之间的关系,回顾了ESP的研究与发展,并剖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ESP教学的问题症结,认为外语师资培养结构不合理,ESP师资空缺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偏重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互不相干。虽然ESP在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一直以来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也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处于两难境地。要改变这一问题和状况,只有将ESP的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该书的第五章至第七章着重从ESP课程设计、ESP教师培训和双语教学改进策略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作者认为ESP的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语言描写、学习理论和需要分析的影响作用,博采众长地将各家语言学理论融合于课程设计中,扬长避短地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有机整合,全面科学地将教学需要分析的目的深入完善。同时采取以语言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ESP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第五章还进一步指出了ESP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ESP教材编写的重要因素与环节,提出ESP教材设计应充分考虑输入、内容中心、语言中心和任务几个要素,并认为目前国内更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作为ESP教材并不可取,应充分利用国外教材资源,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国内ESP教学环境的教材,但由于这种教材的设计涉及到跨学科研究,需要外语专家及其他领域专家相互合作来整合编写。这一观点切中肯綮地击中了国内ESP教学一直无法进一步发展的要害问题。
另一要害问题就是ESP教学的师资问题。ESP课程通常由普通英语老师担任,既导致了师资本身的职业发展问题,也导致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专业知识多与少的差距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关键。本书作者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和合作教学模式的解决途径,以此将“教无所长,泛而不精的”普通英语教师打造为有所建树的ESP教师,这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国实际、有效建构中国ESP师资队伍的途径,也是普通英语教师塑形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中国双语教学的关键之举。
所谓双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大范围内的ESP教学。国家对于双语教学的推广和重视,是出于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该书的第七章讨论了我国双语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实质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其教学出现偏差,二是尚无成熟的双语教学理论与模式来指导教学,也尚无科学的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基于此,作者认为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投入、重视双语师资培养、对双语课程进行必要审核、对其教学质量进行必不可少的评价,可以改进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该书将双语教学纳入ESP教学范畴来考察,无疑体现了作者对于ESP教学的视野界定,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体现出ESP教学的重要性。
ESP的教学内容虽然专业性较强,但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专业知识的传递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创新思维能力是ESP教学承担的一大重要任务。作者认为在ESP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感悟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文化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并由此来了解和反思自我——了解自身文化、自己的交际风格、自己的情感态度、自我观察等。
该书作者认为在具体的ESP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优势,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融汇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如词汇教学可采用直接讲授,文化对比和词源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关联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来推动学生对ESP教学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作教学中则可以从谋篇布局、完整统一、和谐连贯等层面来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翻译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对比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异同,将学生无意识的思维差异感受转变为有意识的思维差异认识,从而明确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10
为了创造适合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的平台, 我们要做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好校园环境的改进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给学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 使学生对创新发明产生浓厚兴趣,孕育创新意识。教师要审时度势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从小树立创造发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善于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
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 把学生带入情境, 使之在求知欲驱使下学习,促使思维积极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有机会观察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机会亲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而这两点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元素。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努力,实际地体验生活、完成任务,不仅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掌握做事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相应的忍耐、等待、自强、自信等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作为老师,一定要创造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寻找一些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用数学知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间传阅、讨论、探究,在班内展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合作学习,动手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取长补短,吸取对方的长处,既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完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还可以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桌子有多长”一节课时,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桌子的长度。学生在合作中可以互相观察学习别的同学的测量方法,还可以互相纠正缺点,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测量中,既巩固了新学的长度单位“厘米”知识,又学会了测量的正确方法。另外,在合作动手中,学生还有可能探讨研究出出人意料的方法。譬如,有几位学生的尺子少了一截,该怎么量? 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如果从刻度“几”开始量,那么要从量的总数里减去“几”。这种方法如果不动手测量,不合作讨论,是不容易发现的。教学实践说明,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造性。
四、创设情趣,激发兴趣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将唯一性的文字资料,设计转化还原为立体性的生活场景, 充分挖掘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设计成学生非常熟悉,又乐意参加的“运动会”活动情境。在雄壮激越的《运动员进行曲》 中,学生仿佛进入了运动会会场,渐渐进入了学习的境界。这时,“机灵狗”引导大家及时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再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然后再动手设计各种不同形状的奖杯,最后老师开车接大家回家时,再让学生判断车上座位是否够坐。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既学习了“两位数加法”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角色转变,适合创新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应由以前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以前的观众转变为主演。有了这样的角色转变,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堂环境就是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自由思考,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提出质疑,发表看法。这样,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会得以长足发展,实践能力会相应提升。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11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变素质。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气氛与环境,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
搞好校园环境布置,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可以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气氛。如,可以在显眼位置张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作为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座右铭,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创新发明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孕育创新意识。
教师审时度势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创造发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并善于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全新的试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是教学设施与手段的变革,还是教育思想和理论、教材观念与形式、教学结构与方法的彻底变革。它的具体任务是探索“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便改革与优化传统教学。
新课程理论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要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就是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重要位置,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情境与良好的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初探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容易感兴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景,用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升华为理性知识。自由辩论和科学引导,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探索交流,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实现这个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解读、质疑,尊重学生感受与个人见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对实际操作进行分析,充分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
3.激励学生动脑,培养思维习惯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开放学生的头脑。许多优秀的文章总是留下许多空白之处让读者去遐想、去回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去创造;组织学生在矛盾的语言或因果关系中去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现有信息及知识点进行思维创造,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或情感思想展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问题本身便是学生在思考之下打开创新之门的开始。教师要敏锐地发现与感悟、积极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采用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好处。
4.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之在求知欲驱使下学习,促使思维积极活动,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而亲手做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两点是创新能力建立的最重要元素。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努力体验生活、完成任务,不仅锻炼了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会掌握做事的方法,增长智慧,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相应的忍耐、等待、自强、自信等品德。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教学内容封闭,开放备课;打破教学形式封闭,开放教学;打破教学手段封闭,开放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觉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记忆能力,发挥想象力,提高完成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玲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 篇12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 突破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里, 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激活学习内因。如教“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 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 从十位退1”。学生很难理解“十位为什么要退1?退1怎么又变成10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让成捆的小棒动起来,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并辅之小棒实际操作, 直观地再现了十位上的“1”就是“10”个“1”, 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 观察、体验, 感悟学习
在生活中, 有很多事件存在着偶然性或必然性, 掌握了它, 寓意深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可能性”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低年级小学生知识面狭窄, 生活阅历浅, 表象储备贫乏, 对教材中所说的可能性大小感到疏远, 不会分析。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促进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理解,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讲解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后, 我就利用校门口外的小商贩让学生抓奖的实例, 让学生明白这是花“冤枉钱”。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劝说, 学生始终难以透彻理解、体会, 而继续抓奖, 花出大把的“冤枉钱”。而课件恰当地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 学生可能会提出:“真的有人花5角钱抓过大奖———价值10元的电子表。为什么说抽奖是骗人的呢?”课堂上不着急回答, 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画面上有抽奖的100个小格子, 标明一等奖———电子表一份, 二等奖5份———铅笔盒, 三等奖10份———现金0.1元。通过电脑一一打开格子来看, 各种奖品总价不过20元, 而小商贩却能得到50-20=30元, 学生看后一目了然。通过此环节的教学, 学生不仅理解了可能性大小的表层意思, 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老师不让他们参加校门外小商店抽奖的深层含义, 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通过本次学习, 学生们觉得学数学好“玩”, 在生活中很实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 再现、拓展, 发散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 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 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 运用求异思维,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仍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为例。请同学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如23-6。让学生1发言, 课件相应展示:2捆小棒和3根小棒, 是23。3减6不够减, 将1捆小棒打开和3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 从里面拿出6根, 剩下7根, 最后把它与另一捆小棒合起来共17根。所以23-6=17。
学生2与学生1的方法不同, 他一边说, 我一边课件演示:2捆小棒和3根小棒, 是23。3减6不够减, 6分成3和3, 拿走3根小棒, 再打开1捆小棒, 从中拿出3根, 剩下7根小棒和这捆小棒合起来是17根。
学生3的方法又与前两人不同。课件演示:2捆小棒和3根小棒, 是23。3减6不够减, 打开1捆小棒, 从这捆小棒中拿出6, 剩下4根小棒, 和这13根小棒合起来是17根。
这样教师不是就数学题而讲题,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实践, 明白算理, 总结算法, 拓展知识, 提升情感。在学生自我体验中明确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是学校课堂所不能获得的。这正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给数学课堂提供的方便, 和数学学科有效地整合, 达到的是一种超越教科书、超越教师、超越思维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 思维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是在学习方式的一次次改变中, 已经并正在实现着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
四、图文并茂,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在数学课中我结合插图, 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 启发学生由眼前的事物, 联系生活, 联想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等, 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 丰富了观察的感受。如教“欣赏和设计”一课时, 课件显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 都是用简单的图形组成的, 并且很多图形都存在着规律。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 我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 通过处理作为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
1. 配乐欣赏有规律的图形。如漂亮的装修、美丽的窗帘、鲜艳的画布、漂亮的衣服……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图案。
播放一段轻音乐,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如奥运五环、学校围墙上的花纹、想象后并展开交流, 体会到有很多事物存在着规律, 需要我们处处留心观察。
学生在配乐欣赏中看到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仅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及与应用, 开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的初探, 给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开拓了空间,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深刻, 更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 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多媒体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工程能力与创新思维】推荐阅读:
工程创新能力11-19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08-20
创新能力培养通信工程06-16
思维创新能力11-03
科研创新思维能力06-18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6-2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07-08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09-22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08-05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