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学习者

2024-07-14

中级汉语学习者(精选9篇)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1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讨论语义透明度对汉语阅读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透明度影响显著,透明词的学习效果显著好于不透明词。有汉字背景的日韩组的学习效果显著好于无汉字背景的欧美组,华裔组介于之间。语境的影响效果显著,随着语境丰富程度的增加,词汇学习的正确率提高。语境对不透明词的学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透明词的促进作用则不显著。

关键词:汉语阅读,语义透明度,透明词,不透明词,语境

一引言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一般有两种渠道:直接学习和伴随性学习(即间接学习)。直接学习是指对词的语音、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伴随性词汇学习,指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如读文章、听歌曲)的过程中习得了词汇,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理解意义,而不是学习新词。词语是主要认知活动(阅读或听歌)的副产品。“通过阅读学习词语”(learn vocabulary during reading)是伴随学习的主要方式。影响词汇伴随学习的因素很多,这里仅就词汇的语义透明度进行讨论。

(一)透明度的概念

所谓语义透明度是指合成词的整词语义从其构词语素的语义推知程度,其操作性定义是指各构词语素与整词的语义相关度王茂春、彭聃龄(1999、2000)认为透明的语素促进整词的加工,不透明的语素抑制整词的加工。孟祥芝等(2000)证明形旁透明字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形旁不透明字。舒华(1991)调查了300多名汉族儿童在阅读中伴随性学习生词的情况,发现语义透明度好的词比透明度差的词伴随学习的可能性大得多。徐彩华、李镗(2001)研究了儿童学习汉语母语的情况,发现透明词有利于学习,遇到生词时,透明度对词汇的理解尤为关键,理解透明生词的能力对阅读理解是很重要的。高兵(2004)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实验研究表明,语义透明度和词频都会影响词语的识别。吴思娜等(2005)认为,语素意识是唯一能显著预测两种不同阅读任务(命名词组、同音字识别)的认知变量,语素缺陷在阅读障碍中的比例最大,表明汉语的语素意识在儿童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成果。刘伟(2004)考察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日本留学生的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结果表明双音节合成词的表征受语义透明度和频率的影响。徐小羽(2004)的实验研究表明: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语素意识,通过语素来推测词义是他们理解新词的一个重要策略。郝美玲、张伟(2006)认为,语素意识的提高对扩大词汇量有积极作用。

二实验一

(一)研究目的

1.前人的研究集中在已学旧词的识别,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阅读中,语义透明度对新词学习的影响。

2.前人一般只考察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学习情况,本文希望了解有方言背景但无汉字背景的华裔学习者情况,了解透明度对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的影响是否相同。

(二)实验设计

双因素混合实验(3×2),因素一为被试间因素,根据语言背景分为有汉字背景的日韩组、无汉字背景(拼音文字背景)的欧美组、有方言背景但无汉字背景的华裔组三个水平;因素二为被试内因素,根据词语的语义透明度,分为透明度高、透明度低两个水平。

(三)实验材料

实验用词均为双音节合成词甘瑞瑗,2006)。所以,日韩学生“汉字门槛”很低,对利用语素猜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欧美学习者缺乏汉字背景,与日韩组相比,阅读难度大,语素猜词效果差。

有意思的是,华裔学习者介于两者之间,这与我们一般的印象不太一致。一般认为:华裔学生具有方言和文化背景,学习成绩应该比其他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华裔学生在学汉语前无汉字基础,且学习者的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华裔学习者家庭生活中有方言环境,能听能说方言(或粤语或客家话或潮汕话),遇到熟字生词时,可借用方言词义来帮助判断。大多数词语在方言中都有,虽发音不同,但词义基本不变,这给学习带来很大方便,这类华裔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优势,学习成绩较好。而另一部分华裔学习者则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移民,家庭生活中无方言环境,既不会听更不会说,其第一语言已转变为当地语言而非汉语方言。本研究30名华裔中有13人毫无方言背景,另有6人仅能听懂最简单的日常对话,这类华裔学习者身处欧美区,他们的语言背景其实与欧美学生无异,毫无优势可言。正是这种两级分化,加上缺乏汉字背景,使华裔组本应有的优势被削弱,虽好于欧美组,但弱于日韩组。

3.透明度与语言背景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485,P=0.617),不同语言背景的被试的学习规律一致:透明词的学习成绩显著好于不透明词。

(七)分析讨论

1.透明度影响词语学习难度,阅读中伴随性习得的新词以透明词为主。

透明词的学习难度低,只要认识其中的某个语素(汉字)就能大致学会整词。而不透明词无法通过语素来学习整词,还可能被语素误导,学习难度高。根据Nay和Anderson(1984,转引自徐彩华,2001)的统计,学习者习得的新词中至少有60%是透明词。在本实验中,平均每个学习者能学会15.89个词语,其中65.1%为透明词。

2.中级学习者透明词(语素)策略的泛化。

本实验证明,汉语学习者跟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学习词汇具有相似的发展过程。把不透明词当透明词来分析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管教师是否讲授,学习者都能形成语素意识,并泛化到不透明词语的学习中,都会经历一个“整词学习—分解语素学习—根据情况区别分析(分解或整词)”的过程(郝美玲,2003;蒋丽萍,2002;邢红兵,2003;徐晓羽,2004)。

中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语素意识,主动运用并泛化。在本实验中,12个不透明词的错误总数为531人次,其中318人次为透明词策略的泛化,高达60%,例如:“土著”就是“著名的人”,“扫兴”就是“高兴”,“千金”就是“很多钱”,“师母”就是“老师的妈妈”,“苦涩”就是“味道很苦”,“死活”就是“死了以后”或“活着的时候”。

3.影响语素策略的因素。

1)语素义项的熟悉度。

当一个语素具有多个义项时,被试首先想到的是最熟悉的义项,如果该义项与整词的义项一致(透明度高),那么词语很快理解,反之则速度变慢,正确率降低。徐小羽(2004)发现,多义语素是留学生理解新词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也支持这一结论。例如:

我们在中国过得很快活。 A.时间过得很快 B.生活 C.高兴 D.伤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快”的义项:①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快车;快步;他进步很快。②快慢的程度:这种汽车能跑多快?⑧愉快;高兴;舒服,如快感、大快人心、拍手称快。可见,义项①②表示速度快、时间短,是“快”最常见的义项,且可以单独成词,而义项⑧是非常用义项,一般不能单独成词,需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并与“快”独立成词时语义不同。虽然学生在初级阶段就学习了“时间过得很快”和“生日快乐”两种表达,但对学生来说,表示时间短的“快”的义项在形式和语义上都容易把握,而从“快乐”中提取出“快”表示高兴的义项则很难,他们只是把“快乐”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因此,87%的错误为误选A。

2)词语结构。

联合结构的语义偏向影响被试的学习。学习者常常分不清楚哪一个语素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因此选错。例如“老土”一词,整词的意思偏向“土”而非“老”,虽然两个语素学习者都认识,但是学习者最熟悉的“土”的义项是“泥土”,而“不流行的、过时的”是“土”的非常用义项,还没学过,因此71.7%的错误是误选了“年龄很大,很老”,17.4%误选了“有很多泥土”。

偏正结构的词语由于结构关系常常是半透明的词语,但由于语义偏向后一语素,如果学习者对后一语素把握准确,学习难度反倒不高。例如“淡忘”一词,由于“忘”是熟悉的,即使“淡”的语素意义不是很清楚,还是很容易选正确的,正确率高达85.5%。

3)句子语境。

学习者充分利用仅有的一点语境信息。例如“她是我们的师母”,学习者利用“她”这个信息,选择跟“女性”相关的答案,集中在“女老师、老师的妈妈、老师的妻子”三个选项中,其中“老师的妈妈”既符合透明词策略又符合语境,误选人数最多(57.1%),而选项“老师”无性别指向,误选人数最少。可见,学习者力争选择与语素和语境都高度一致的义项。

4.学习者的反透明化策略。

在泛化透明词策略的同时,也有不少学习者已经意识到用语素推出的整词义可能是错误的,开始有了反透明化的意识,但这种意识刚起步,还处于非自动化阶段(表现为有的不透明词能反透明化,选出正确答案,而有的则不能)。结合试卷上的笔画痕迹和测试后的访谈,我们认为学习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下列反透明化策略:

1)利用句法知识。测试题由句子构成,学习者可以利用已学句法知识来判断目标词的词性,通过句法知识猜测词义。例如:

下雨了,真扫兴。 A.高兴 B.打扫 C.失望 D.难受

按照语素来分析,A和B都是高度相关的解释,但只有两位学习者选择了B,原因就在于B不符合句法。

2)利用句子语境。例如:

警察打量着那个小伙子。 A.看 B.问 C.打 D.检查

根据透明词策略,“打量”的意思就是“打”或“量”,但由于句子中出现了“警察”一词,不少学习者认为警察不可能“打”人,最常见的是警察“检查”某人,因此D成为误选最多的选项,高达71.6%。

3)利用已学文化背景知识。例如:

上个月,他们家喜得千金。 A.很多金子 B.很多钱 C.儿子 D.女儿

有12人(16.7%)错选C,访谈时学习者告诉我们:先看到“千金”认为是“很多金子”的意思,但从选项看,A和B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如果选A就应该可以选B,这说明很有可能A和B都是错误的。剩下的C和D则很难选择。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男孩不喜欢女孩,所以“喜”字提示应该选择“儿子”。

5.各因素的影响力不平衡。

中级的学习者已经具有一定的语素意识、句法知识、语境意识。学习新词时,学习者常常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但这几方面的影响力不平衡。例如:

他不能左右这件事情。 A.决定 B.大概 C.左边和右边 D.不同意

从透明词的策略来看,“左右”的意思就是C,但不符合句法且与句子语义完全不符,因此没有一个学习者选C。学生已经学过“年龄在30岁左右”中的“左右”表示“概数”,与“大概”意思相近,所以62.9%的误选为熟悉义项“大概”。有的学习者从句法判断出“左右”应该是动词,而“大概”是一个副词,选项中只有A和D是动词,这两个答案放到句子中语义都通顺,31.4%的学习者误选了D(有的学习者即使选了A,也在D上打了个问号,说明学习者在A和D中很难抉择)。

结合前面的讨论可以发现,在学习新的词语时,语素的影响力最大,特别是熟悉义项的影响(“快活、老土、左右”都是熟悉义项误选率最高的);当没有熟悉义项利用时,大多数学习者会充分利用语境信息(如“师母、打量”);较少数的学习者能正确依靠句法信息(如“左右、扫兴”);而能利用词语结构正确选择的最少。因此影响力排序大小为:语素(熟悉义项)>语境>句法信息>词语结构。

三实验二

从实验一可以看出,无论是透明化策略还是反透明化策略,语境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可能误导选择。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透明度的影响一样吗?为此,我们设计了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在强、弱、无三种语境条件下,语义透明度的影响是否一致?如何提高不透明词在阅读中伴随性习得的效果?我们预测:如果学习者利用上下文语境来反透明化,那么不透明词在强语境下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验设计

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3×2),被试间因素为语境,分为强语境、弱语境、无语境三个水平;被试内因素为词语的语义透明度,分为透明度高、透明度低两个水平。

(三)实验材料

选词方法同实验一,最后确定20词为测试目标词(透明词、不透明词各10个)。两组词语的平均语义透明度分别为4.69和1.2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9.874,P=.000)。根据三种语境分为三套测试题目,即每个目标词都在强、弱、无三种语境王又民,1994;苑春法、黄昌宁,1998;邢红兵,2006),分解学习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方法。到了中级阶段,学习者的语素意识基本形成,但难点是,面对新语素(特别是“旧字新义”)时,学习者往往很少想到新义项,例如“快”表示“快乐、高兴”的义项已经学过。但面对“快活”这个新词时,学习者更多的是想到旧语素义。据邢红兵(2006)的统计,“即使到了丁级,仍有大量的新语素出现”,学习新语素义,特别是已学语素的新义项是中级阶段扩大词汇量的关键。

2.鼓励学习者通过语境学习不透明词,重视在语境中学习生词。

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语境使词义唯一化。

3.“分”“合”相结合。

在语素猜词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不透明词的猜测,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大部分词可以分解学习,部分词语必须整词学习。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接触的语素增多,区别对待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了。

4.教给学生反透明化的策略。

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词汇学习意识:只有通过语素、语境、句法的综合评估才可能是正确的推测,如果从语素推测出来的意思与语境、句法都矛盾,那就得重新进行推测了。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2

《今天你看电视吗》

教学目标:1.生词镀银的纠正、生词解释,生词运用

2.课文重点句型的掌握与运用

3.模仿课文对话

重点难点:1.词语、重点句型的掌握及运用

2.生字、生词、语言点、课文阅读及复述

3.学生汉语发音的纠正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

课时分配:生词讲解1课时

课文讲解1课时

语言点与练习讲解:2课时

副课文讲解:2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生词讲解:

1.就(副)jiù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便即去避

2.电视剧(名)diànshìjù

为电视台播映而编写、录制的戏剧。

3.结果(连)jiãɡuǒ

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优良的成绩,是长期刻苦学习的~ㄧ经过一番争论,~他还是让步了。

4.广告(名)ɡuǎnɡɡào 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5.简直(副)jiǎnzhí

①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屋子里热得~呆不住ㄧ街上的汽车一辆跟着一辆,~没个完。②〈方〉索性:雨下得那么大,你~别回去了。

6.明白(形、动)mínɡbɑi

清楚;明确。2.确实。3.明净;白净。4.清白;光明。5.公然;显然;不含胡。6.了解;知道。7.聪明;懂道理。8.犹明证。

7.浪费(动)làng fâi

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反对~,提倡节约。

8.担心 dānxīn 放心不下。9.除非(连)chúfēi ①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除非临时有事,我才不去。

②除了。表示不计算在内:除非临时有事,我一定去。

lO.陪(动)pãi 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陪伴。陪同。陪客。陪葬。陪嫁。失陪。从旁协助,增加的,非主要的:陪衬。陪都。古同“赔”,偿还。

11.模仿(动)mó fǎnɡ

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12.自杀(动)zìshā

自己杀死自己 13.散步 sàn bù

随意闲行

14.同意(动)tónɡ yì

1.同心,一心。2.指用意相同。3.犹赞成。

二、课文讲解

1、放录音朗诵课文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4、叫学生个别起来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作业布置:复述、抄写生词、背诵课文,做课后练习题

三、语言点

1.A是A,但是/可是/就是/不过„„

“A是A”是一个存在的事实。“A是A”表示承认这个事实,“但是/可是/就

是/不过„„”后面的意思有转折。

例:(1)她瘦是瘦,不过身体很健康。

(2)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

2.简直

强调完全如此或差不多如此,含有夸张的语气。

例:(1)这朵纸花简直像真的一样。

(2)两条腿疼极了,简直站不住了。3.除非

强调某条件是惟一的先决条件。

例:(1)除非你去,她才会去。

(2)咱们八点钟在校门口见面,除非有别的急事。

四、练习讲解

(一)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和对话。(学生发挥)(二)功能练习(学生发挥)

(三)综合练习连词造句

1.我们看了一晚上广告。2.我现在很少看电视剧。3.你经常看完电视就睡觉了。4.那是因为我太累了。5.我喜欢的节目过一会儿就完了。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同意要求、浪费时间、模仿别人、烤羊肉串儿、看电视剧、去饭馆儿 选择填空

(一)A.1.就;2.陪;3.像;

B.1.模仿;担心 2.简直;3.浪费;4.除非;5.结果;6.散步

选择填空

(二)1.A;2.C;3.A;4.D;5.A;选择填空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并且改正 1.(×)你说的一点儿也不错.2.(×)我现在很少看电视剧,除非陪女儿看。3.(×)开始我也不相信,不过确实是真的。4.(×)你经常看完电视就睡觉了。5.(√)(四)根据提示完成会话练习(学生发挥)

(五根据提供的情景对话/说一段话(学生发挥)(六)说一说(学生发挥)

1.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每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你最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 2.你对人们喜欢看电视有什么看法? 3.你最重要的娱乐或者休闲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式? 4.你觉得看电视是浪费时间吗?为什么? 朗读训练(学生发挥)

作业布置:复述,用重点句型造句,预习副课文

副课文《看电视与消费》

一、生词讲解

1.消费(动)xiāofâi 通常指个人消费。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生活需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消费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产人们的自身。生产决定消费,但从一般意义上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广义上,消费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如原材料的消费、活劳动的消费等 2.却(副)quâ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3.美元(名)měiyuán dollar 4.来往(动)láiwǎnɡ

来和去:大街上~的人很多ㄧ翻修路面,禁止车辆~ㄧ车站上每天都有不少来来往往的旅客。

5.越……越……

yuè……yuè…

结构,表示两方在程度上成比例地递增或递减。

如:1.一个人越是有学问,就往往越谦虚。2.我越了解他,就越喜欢他。

二、课文讲解

1、放录音朗诵课文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4、叫学生个别起来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三、练习

(一)回答问题(学生发挥)

(二)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学生发挥)

(三)用指定的词语说出句子的意思

1.真正让„„的是„„,尤其是„„

(1)真正让眼睛近视的是看电视,尤其是长时间看电视。

(2)真正让我口语进步的是孙丽丽,尤其是认识她以后的进步。(3)真正让我喜欢的是塔尔寺,尤其是塔尔寺的建筑。

2.越„„,越„„

(1)我们越说汉语,口语越会进步的。(2)越看电视,视力越会下降。

(3)天气越好了,出来散步的人越多了。3.习惯

(1)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北方人习惯吃面食。(2)她晚饭以后习惯去图书馆。

(3)老人习惯早上去公园走走。

(四)综合练习

选择填空:1.消费;2.来往;3.尤其;4.满意;5.调查(五)讨论(学生发挥)

作业布置:复述、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富有的标准》

教学目标:1.生词镀银的纠正、生词解释,生词运用

2.课文重点句型的掌握与运用

3.模仿课文对话

重点难点:1.词语、重点句型的掌握及运用

2.生字、生词、语言点、课文阅读及复述

3.学生汉语发音的纠正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

课时分配:生词讲解1课时

课文讲解1课时

语言点与练习讲解:2课时

副课文讲解:2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

:同学们,上午好!相信大家都想过,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但是,究竟什么才算作富有呢?有的人说,每年收入一百万算作富有,也有人说只要快乐就算作富有;有的人说开好车、住好房算作富有,也有人说只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就算作富有……有人做过一项调查,每个人对富有的定义都不尽相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富有与快乐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相信学完了这一课,大家的心中,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生词讲解:

(1)富有 形容词 fùyǒu ①拥有大量的财产:~的商人。②充分地具有、:~生命力ㄧ~代表性。

(2)标准 名词 biāozhǔn ①衡量事物的准则:技术~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3)收入 名词 shōurù

收进的钱财,指收进来的钱物。

(4)表面 名词 biǎomiàn 事物的外表,最外层

(5)老板 名词 lǎobǎn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6)有出息 yǒu chūxi(7)生意 名词 shēngyi

商业经营

(8)打工 dǎ gōng 从事工作(9)广州 名词 Guǎngzhōu

二、课文讲解

1、放录音朗诵课文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4、叫学生个别起来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作业布置:复述、抄写生词、背诵课文,做课后练习题

三、语言点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课《富有的标准》的主课文,相信大家对究竟什么才算作是富有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另外,我们上节课学习了9个生词和8个语言点,大家都能够熟练掌握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吧(1)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问题。

例:(1)对我们这些老人来说,身体健康就是富有,孩子有出息就是富有。(2)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找一份工作。

(3)对只学了半年汉语的留学生来说,这本书有点儿难。

(2)有意思的是„„:表示在做一件事情时有比较令人惊讶或感兴趣的发现(3)也许„„,但是„„:先假设,后转折

(4)只不过„„:委婉地表示限制事情发展的条件(5)只要„„就„„:表示条件

(6)在我看来,„„:以“我”为看问题的角度(7)(再)„„也不如„„:用比较的方式强调后者的重要性(8)表面看来/从表面看:用以强调实质内涵的突出

四、练习讲解

(一)扩大词汇量。(学生发挥)

(二)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与对话(学生发挥)

(三)用指定的词语说出句子的意思(学生发挥)(四)功能练习(学生发挥)

(五)综合练习连词成句

1.有人说只要快乐就算富有。2.孩子有出息比有多少钱都好。3.我觉得广州消费比较高。4.很多人却说自己只是个“打工的”。根基课文内容连线

家庭富有、身体健康、孩子高兴、学知识、做调查、办公司

选择填空

(一)A.1.算;2.做;3.花;4.留 B.1.调查; 2.到底;3.标准;4.有出息;5.表面;6.消费;7.收入; 选择填空

(二)1.A;2.B;3.D;4.C;5.A;6.C;选择填空

(三)才算„„ 有意思的是„„ 用一句话来说„„

就像„„ 只不过 表面看来„„

在我心里 在别人眼里 也许 再„„也不如„„(学生发挥)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并且改正

1.(×)有人说只要快乐就算富有.2.(×)我们这儿的人都没什么钱。3.(√)。4.(√)。5.(√)

(六)根据提示完成会话练习(学生发挥)

(七)根据提供的情景对话/说一段话(学生发挥)(八)说一说(学生发挥)

1.你认为什么是富有?富有的标准是什么? 2.你觉得“大家活得都不错”吗? 朗读训练(学生发挥)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3

目前,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 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些对外汉语教师表示, 学生普遍反映到了中级阶段, 汉语学习进入了瓶颈期, 认为自己进步很慢。中级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不使用复杂词汇、句式也可以完成交际目的, 因此, 他们往往会习惯性选择简单语言, 回避复杂词汇、复杂句式。如:

教师:你的室友在听音乐, 特别吵, 但是你想睡觉, 你会怎么办?

学生A:搬家。

学生B:我可以睡觉, 没关系。

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商量、请求或者抱怨, 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倾向于简单的回答。从交际效果上来说无可厚非, 然而从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说, 则无益处。因此,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词汇在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课型上来说, 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前, 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视生词、语法讲解而忽略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现象, 教师上课并不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从课程阶段来说, 中级口语课区别于初级、高级口语课的教学侧重在什么地方呢?陈贤纯认为中级是词语强化阶段, 提出对中级阶段词汇按语义场进行分类, 分三个循环进行集中强化。[2]徐子亮提出词汇学习分为词语的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 对词语可以按词性、功能、意义进行分类。[3]

桂诗春认为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语言产生的心理过程, 她将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话语计划阶段, 即“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意图或者交际双方的需求计划自己说话的内容 (思想) 。”[4]第二, 话语构建阶段, 要从记忆库的心理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词, 再按照语法规则将这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 形成有意义的词组或句子;第三, 执行阶段, 即口语表达。可以看出, 口语表达的关键在于记忆库中存在大量的心理词汇和用来将词汇组成句子的语言成分。

因此, 增加词汇的有效输入是中级口语教学的重点, 增大词汇量, 加大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词汇成句、成段表达的能力打基础。

二、从心理词汇角度进行词汇教学

如何提高词汇的有效输入呢?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语言形式, 忽视语言学习者接受的心理机制, 造成学生学会了词却无法说出得体的句子。因此, 词汇教学应符合人的心理机制。

目前,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词汇零散分布在课文中, 在课文后面附有一对一的解释, 在书后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 这样的词汇呈现方式方便检索, 但不利于掌握。有研究表明:一对一的生词表并不能促进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 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生词进行猜测的机会, 降低词汇编码过程的加工水平, 削弱学习者对生词及其共现搭配的注意, 从而导致学习者词块能力的低下。[5]

《中级汉语口语 (第二版) 》 (刘德联、赵晓雨, 67-70) 第八课《我在校外租了房子》中有27个生词, 排列顺序是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这样方便查找, 但是词汇与词汇之间没有联系, 不容易让学生记忆。

心理词汇理论认为, 心理词库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大脑中所有关于词形、词义及其用法的一个巨大的仓库。张萍提出语心理词库构建与词汇习得发展过程一致, 即从音义匹配到句法知识扩展再到语义网络构建。[6]即词汇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呈现应以意义为联结点。

传统的按照义类进行词汇分类, 如:家具有桌子、椅子、衣柜。这样分类的好处在于很快理解词义, 但是会有一个问题, 桌子和衣柜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我们将词汇放置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 词与词之间很快就建立了联系, 并且这种联系建立在心理认知基础上, 比较稳固。

我们可以把房间当成一个封闭系统, 把涉及房间的所有词作为这个系统的组成单位, 我们可以联想到房间、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卫生间、暖气、空调、电脑。厨房中有冰箱、煤气灶、电磁炉、水龙头, 卧室有床、衣柜, 洗手间有马桶、浴盆、喷头等。所以,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教师: (展示一组房间照片, 指着房间的布局、房间的陈设进行词汇教学)

房间有哪些?

学生:卧室、厨房、洗手间、客厅。

教师:卧室中有什么?

学生:床、衣柜、空调……

教师:厨房里有什么?

……

从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生词, 接下来要通过不断的练习, 让学生会用这些词:

教师:大卫, 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房间吗?

大卫:我的房间有床、电视、电脑、桌子。

教师:大卫, 在学校住好吗?跟你的家比。

大卫:不好。太小了, 没有厨房, 没有客厅。

教师:大卫的宿舍有一张床、有电视, 大卫觉得宿舍太小了, 住家里比住宿舍好。对不对?

学生:对。

……

练习了这些词以后,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 而词汇也不限制于房间这个封闭系统:

教师:如果不喜欢住宿舍, 可以到外面租房。你们会租什么样的房子?

学生:能上网、有电视、便宜……

学生:到学校近。

教师:对, 我们要考虑位置和交通, 如果想便宜一些, 可以两个人一起租, 叫合租。还有别的吗?

学生:附近要有买东西的地方。

教师:对, 周围要有超市、商场

……

接下来, 再找两三个租房信息, 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租房并说出原因。重复词汇的同时进行成句、成段表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联想, 词汇从学生心理认知机制出发, 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词汇到主动地思考。学生在进入房间后, 随时都会遇见用词的机会, 即提高了识别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词汇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及用心理词汇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 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中级口语教学重点是词汇教学, 将词汇建立在学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上, 将词汇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并进行反复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词汇量和成段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级口语,交际能力,心理词汇

参考文献

[1]吴中伟.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8:2-3.[1]吴中伟.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8:2-3.

[2]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2]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

[3]徐子亮.论词语的积累.汉语学习, 1997 (4) :46-49.[3]徐子亮.论词语的积累.汉语学习, 1997 (4) :46-49.

[4]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415.[4]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415.

[5]段士平.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国外外语教学, 2007, 11 (4) :27-32.[5]段士平.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国外外语教学, 2007, 11 (4) :27-32.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案 篇4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A、B班,其中A班共16名学生,B班18名学生。

学生汉语水平:初级、中级水平学生参半,初级水平的学生大都是中途转来的,有的学过一年、两年的汉语,有的为零基础;中级水平者大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学汉语,能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交流。

教学内容:《学汉语情景会话》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学汉语情景会话》是由黄妙轩、胜利等人主编的一本主要针对于蒙古国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教材。全书按话题内容分成15个单元,共50课,内容排列由简到难,由日常基本会话到汉语文化知识介绍,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编排是非常适合蒙古学生使用的,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丰富的汉语文化,达到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汉语。

第十六课 买电器

(一对儿情侣买电器)

女:咱们今天先买什么电器呀,洗衣机还是电冰箱? 男:还是买电视吧,世界杯就要开始了。售货员:你们要买电视吗? 女:这台37英寸的多少钱? 售货员:一万两千八百元。女:太贵了!

男:看一个便宜的吧。

售货员:34英寸的便宜一些,九千三百元。女:这个价位还行,你觉得呢?

男:我觉得价格还可以,但是样式一般。

售货员:这一台您觉得怎么样?这是今年的新款,售价九千八百元。

男:我觉得这台比那台好,就买这台,好吗? 女:行,听你的。男:能用信用卡吗?

售货员:能,请到收银台刷卡。

教案

第三单元 购物·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新词语和新句型

2、了解汉语数字和蒙语数字读法之间的区别

3、掌握对话中的口语语法

4、可以模仿课文自编购物对话,或者根据模拟情境实现买/卖东西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本课中的词汇和句型

2、“A还是B”的用法

3、“太+形容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4、汉语中描述价格的数字读法

5、认识常见的家用电器 教学难点:

1、选择疑问句的用法和意义

2、“用+名词”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互动法,游戏法,任务法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彩色粉笔、家电图片、人民币 教学时数:3个课时(120分钟)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二、新课导入及教学:

1、问题导入: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在中国读书,想去商店买一台电脑,你会和卖电脑的人说什么呢?

学生:会,我们学了今天的就会了!

老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在中国买东西需要说什么。

2、处理生词:(1)电器:名词

常见的家用电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电冰箱、空调、电风扇、电暖气、抽油烟机、电炉子

电器的量词:台

一台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空调/电风扇/电暖气/抽油烟机/电炉子

(2)售货员:名词

售:卖

拓展:售票员

(3)情侣:名词 量词:一对儿情侣(“一对儿”表示两个)(4)先:副词 后面加动词 例:我先写作业再出去玩儿。

(5)还是:连词 A还是B?(注:A和B必须是一样的成分)例:你喜欢跑步还是打篮球?

你喝果汁还是喝咖啡?

(6)就要:副词,表示情况马上要发生 例:(下个星期放假)我们就要放假了。

(还有五分钟下课)快要下课了。

(7)世界杯:名词,很多国家的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国家进行足球比赛。

(8)英寸:名词(9)万:数词

(10)太+形容词+了:表示达到或超过需要的程度。

三、课堂活动:

记忆词语:大小声读词语

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读,把本课中的词语贴在黑板上,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大声读,违规者原地跳一下。

四、总结和布置作业:记忆本课中的词语,熟读课文,搜集家用电器的简笔画图片,或者自己画家用电器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二、复习检查:听写上节课的词语,检查课文朗读的情况

三、新课教学:

1、词语:

(1)贵:形容词 反义词:便宜

(2)价位:名词 价位高/价位低/价位合理(大概的价钱)同义词:价格、价钱 例:这部手机的价格/价钱是多少?(3)样式:名词 同义词:款式 例:你想买什么样式/款式的手机?

苗苗穿的衣服是今年的新样式/款式。

(拓展:新款、旧款)(4)一般:形容词

例:(他的学习不好也不坏)他的学习一般。

(她长得不漂亮也不丑)她长得一般。(5)售价:名词 商品的价钱 例:这台电视售价是多少?

售价很高/很低(6)用:动词

例:老师用红色的笔批改作业。

我们用蓝色的笔写字。

我经常和哥哥用汉语说话。(7)信用卡:名词

量词:一张信用卡 动词:刷信用卡(刷卡)<动作示范>(8)收银台:名词

2、课文朗读和讲解:

(1)朗读:老师常速朗读一遍,慢速领读一遍并纠音。(2)讲解:课文领读完之后,询问以下几个简单问题: A、有几个人在对话?分别是谁?(一对儿情侣、一位售货员)B、买东西的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是情侣)C、这对儿情侣要买什么?(一台电视机)

D、他们买的电视机是多少价位的?(九千八百元)E、这对儿情侣是付的现金吗?(不是,他们刷的信用卡)

3、购物常用句型: 您需要点什么?

我想买一台/一部/一件„„

您觉得这台/这部/这件„„怎么样?这是今年的新款。这台/这部/这件„„多少钱? 能便宜点儿吗?/能打折吗? 不能,这是最低价了。

好吧,就要这台/这部/这件„„了,请帮我包起来。

四、课堂活动

练习词语和句型。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为买电器的顾客,一组为卖电器的售货员,让他们自己想一想自己的角色应该说什么。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记忆本课中的词语和句型,背诵对话。准备自编自演买电器的会话。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点名检查出勤情况

二、复习检查:检查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句型,以及课文朗读背诵情况

三、学生对话展示:

请分好组的学生展示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打分,分数最高的小组获得笑脸奖励。最后对于学生的表现情况予以点评和反馈。

四、课堂总结和作业:总结购买东西时需要用到的词语和句型,预习新课《邀请·参加婚礼》

对中级汉语精读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篇5

一、学习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教与学之间, 学生自身的内因起决定作用。必须要在中级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在学期初就应该跟学生再三强调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每节课之前必须布置预习任务。中级班有些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达不到, 如果没有预习,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从谈起, 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另外, 现行的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都存在一个在所难免的缺陷, 那就是生词外文翻译的准确性问题。有些生词, 如果学生预习时为了省事只是看书上的翻译草草了事, 往往存在很大的理解偏差。还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课前不复习, 经常占用课堂时间查字典, 使得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步骤延缓拖沓。因此让学生养成一个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是上好整堂课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应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原有学习模式, 在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和语法水平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系统的内在规律, 自觉培养和提高汉语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改变原有不当的汉语认知和学习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自身在汉语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

二、语音教学

在每一节新课的教学中, 第一步首先是读生词的环节, 这在中级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读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进入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发音还有很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读了解预习状况, 发现学生的发音偏误,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纠错。发音问题本应在初级阶段解决好, 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特别是各国留学生都会有一些顽固性的发音问题, 那中级阶段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时机, 否则发音顽疾将伴随学生终身, 再难根除。另外中级学生有些正确的发音也还不够稳定, 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发音很不自信。因此在自读之后还应教师领读, 让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 为他们使用该词开口交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与生词的发音相比, 课文的朗读在中级班就显得格外重要。中级精读课文已经从单句、短文过渡到了较长篇幅的文章, 各种文体兼有, 包含大量以HSK丙级词汇和语法为主的书面语表达, 如何训练留学生在这种较长的语篇中保持流利的语感, 掌握重音节奏, 了解语流的音变, 是中级班语音教学的一大难题。试想, 如果一篇课文学了一周之后还不能流利地朗读下来, 那究竟学到了多少;高一级的词汇语法不经朗读又有多少能够扩充到学生的实际交际当中去呢?因此读课文应该成为中级精读课程重点强调的一环。课堂教学中读课文的环节可以灵活安排:可以在课文讲解之后配合磁带播放, 学生自读后教师纠音正调。课后还可布置学生掐时间读课文, 逐步提高朗读速度;自读课文并录音, 通过回放自我纠正;与中国朋友交换朗读等方法。甚至可以效法中国学生在每天正式上课前进行晨读;或如果课堂时间允许, 可选择适当课文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读课文竞赛, 并由学生打分评判等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读课文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切实提高朗读水平。

三、汉字教学

长期以来, 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汉字教学一直相对滞后。中级班有些学生在初级班没有过汉字关, 对汉字仍有神秘感、畏惧感, 有些学生常常说好于写, 有的词会说不会写, 对汉字仍有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多多少少存在汉字书写错误, 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别仍有一些模糊。这些都大大制约着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向中级发展。

想要打破留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 改善留学生汉字识记困难、效率低下的现状, 这就必须将着眼点从生词转移到汉字, 在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 注重提高学生的汉字水平。目前, 对外汉语学界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字本位”的教学法。有统计表明, 汉语词汇数量虽然庞大, 但构成词汇的常用字却高度集中。一个人如果认识频率最高的1 500个字, 他就可以读通一般读物的96%左右的字。另一方面, 汉字的构词能力非常强。据统计, 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现代汉语所使用的7万个词, 平均每个汉字能构成20个合成词。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学习阶段, 采用字本位的原则, 利用字形分析与构字规律来学汉字就有效得多。我们应大力推行以部件教学为主线的方法即“部件识字法”或“字素教学”。《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全部8 822个词, 用了2 866个汉字, 仅用431个部件。其中有理性高、构字性强的就更少了。这样就化繁为简, 将教学重点缩小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范围, 降低了汉字认知难度, 减轻了记忆负担, 便于识记。

加强汉字教学, 首先应该强调书写规范, 要真正理解汉字各部件及其组合关系。外国学生写汉字时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书写错误, 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只认轮廓, 不辨细微, 笔画增损, 部件错置等。其病根就是初级阶段的笔画、部件、单部件字这些组合汉字的基本零件没能掌握好。要向学生强调到了中级班解决汉字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落下的汉字基本功要迎头补上。其次, 要加强汉字书写练习的强度, 纠正学生懒于动笔的毛病, 留学生在短时期内想要学好汉字, 不勤于动手很难见效。另外还应改变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对电脑的依赖, 提倡手写, 改善看多写少、说好于写的不平衡状态。最后, 通过对整字、部件、形部、音部的逐层破解, 加强汉字部件及其组合关系的教学, 让学生了解主要汉字表意部件的固定称谓和独立的意义。特别是要加强形声字的教学, 通过形部来确定意义归属, 通过音部来推测发音, 这对于汉字的认和读都是一个有效的支撑, 同时会帮助留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 这不但可以加快汉语学习的进度, 而且可以使他们掌握汉字识记的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中级精读课的重中之重。在中级班, 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词汇在语义上并不存在简单的一对一关系, 除了在语音、书写形式上不同之外, 在语义范围、适用范围、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风格、文化内涵等各方面都有许多差异。因此, 中级班的生词学习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义词、反义词、同素词、同音词大量出现, 各种深层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使学生无所适从, 学习陷入瓶颈。

因此, 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必须向学生灌输一种更为成熟、全面的生词学习方法。学习一个新的生词只是了解意思还远远不够, 近义词与反义词、褒义词与贬义词、口语与书面语、单音节与双音节、及物与不及物, 以及离合词的问题等等情况均要考虑在内。同时到了中级班常用词一词多义的情况也愈演愈烈,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一个词可能不止一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了, 而是每一个义项都会对应不同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学生在学习生词时往往识记单位仅限于词, 出现认词不认字的情况, 已学生词里的字出现在别的词语中就无从辨别了。认识“帮助”, 却无力识别“救助”。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生词量的扩展, 也制约了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里对未知词汇的猜测感知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根据汉语自身的词汇构成模式和加工方式, 加强词素教学, 重视词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将双音节词拆分成单音节词, 再用分析汉字的方法来解析词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本位的词语教学是个别的、孤立的, 而字本位的词语教学是成体系的, 以一个个字为中心, 可以形成一个个字族。如从“严”出发, 可在其前加字形成“庄严、尊严、威严、森严”等, 也可在其后加字形成“严格、严明、严肃”等等, 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 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不容易忘记。这样就让学生从一个个汉字迷魂阵中走出来, 对词汇和汉字的构成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大大扩充了词汇量, 有效增强了识记效果。

另外, 在中级词汇教学中, 讲词汇不能不讲搭配。可以说没有搭配就没有词汇, 因为学生如果不知如何使用, 就很难表达出有效的句子。应让学生在了解词义之后, 能够从语用方面得到明确界定。这其中, 搭配习惯、固定搭配、前后搭配的语体一致性, 单音节双音节的平衡原则等都是应该格外强调的。

中级水平开始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成语、惯用语等参与表达, 借以提升表达的程度和效果。留学生初学成语还有一定难度, 应将成语中四个字的固定排列对应关系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成语也有规律可循, 从而不再畏惧。

五、语法教学

虽然学界目前有淡化语法的趋势, 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认识到, 语法教学虽不可太过繁杂、刻意强求, 但基本的语法意识必须在中级班建立起来, 这对于学生有意识地了解汉语规律、强化练习、规避偏误大有好处。中级班学生的语法水平良莠不齐, 如“的、得、地”的语法定位、动词做定语、多重定语、多重状语等情况, 一开始学生认识不清。甚至有些学生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还存在较多问题, 在教学之初应予以厘清。定、状、补三语法是中级语法的核心, 应针对学生的理解误区,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点进行讲解, 反复强化练习。

从中级班的教学实践情况看, 有的学生对于初级阶段的语法还未完全掌握。比如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以、而、为、则、由”等虚词、反问句、复句等, 并未掌握好。而初级阶段语法项目中的难点又在中级教材中继续出现, 并进一步深化。因此, 我们必须设立一些语法专题, 打破初中级阶段间的藩篱, 对于跨越初级和中级语法的难点集中进行讲练。因为有些语法项目比较复杂, 如复合趋向补语等, 这一课中出现一种用法, 那一课中又出现一种用法, 各课的注释是零散的、不完整的, 在语法专题中集中汇释和操练, 大大有利于语法的全面掌握。

对于重点语法, 在讲解时应针对各种情况多举几个例句, 让学生穷尽该语法的所有情况, 留下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六、课文教学

如果说单句表达是初级班的主要任务, 那么成段表达能力, 就是中级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级阶段加强语篇教学是中级阶段的一大任务。笔者在中级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能够用简单的口语复述课文;三是能够分析课文中每一句话的内部的语法关系以及句与句之间, 段语段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

一篇中级水平的文章, 涵盖了大量中级词汇、语法, 学生如果想要将其完全消化, 读, 是第一步。读课文能够从点到面地进行再现, 对于进一步理解词意和文意, 熟悉生词和语法的使用, 连贯整个语言环境, 加强综合理解和整体感知都大有裨益。

复述课文既能考察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又能锻炼学生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的能力, 还能看出学生对生词和语句的理解有没有偏误。同时复述课文也是一种成段表达的训练, 帮助学生摆脱单句模式, 一次表达一个系统的主题。

语段、语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篇章结构特点, 是在文章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全文主旨, 从文章布局上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汉民族的表达习惯。如, 正确地安排语序, 准确地运用虚词, 通过词汇的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使语篇中的句子相互衔接。注意运用逻辑关系词语来表明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步掌握照应、替代和省略等语法手段来实现语段、语篇的连贯。在语篇的训练中要着重强调寻找段落中心句, 句与句、段与段间的关联词语和文章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的关键语句。

另外, 标点符号对于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 但留学生除了最常用的逗号、句号、问号等之外, 普遍对于标点符号疏于了解, 阅读时不加留意, 不解其意, 写作时认为可有可无, 书写不规范。其实在阅读理解中, 如果能有效辨别特殊的标点符号, 那对于上下文的衔接, 阅读速度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在写作中, 标点符号恰当而多样的使用, 会给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针对中级汉语精读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希望能通过这些环节的加强, 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整体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策略, 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汉语水平。

摘要:针对中级汉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的诸多难点, 应从学习方法、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课文教学六个方面探讨解决策略与方法, 借此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整体认知水平, 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策略, 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汉语水平。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级,精读,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2]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3) .

[3]金婷.对外汉语中级精读课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 (3) .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6

关键词:中级教学,问题,教材,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近三十年的蓬勃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走向清晰的两大分支:即语言生教学和学历生教学, 与学历生相比, 语言生 (大部分已在自己国家取得了不同学历, 现专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 , 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他们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可称作是为生存目的而进行的学习阶段;中级阶段是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中国, 满足较高层次交际需求的学习阶段;高级阶段是学习者为实现个体的专门目的或者专业研究而进行学习的阶段。

一、中级阶段学习者的问题及原因

1.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际及留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中级阶段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学生普遍的反映是:进步不像初级阶段那样大, 初级阶段学习的飞跃感、成就感消失了;所用教材陈旧, 语言知识实用性不强, 词汇的语用价值不大, 甚至有不少词汇学而无用。这些反馈的信息除去个体因素, 夸张因素以及语言学习本身由易到难的自然规律所造成的语言缓坡外, 确也反映出中级阶段汉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如果教师针对此困境, 拿不出相应的有效对策, 长此以往, 按部就班, 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挫伤, 他们甚至会因此另求他校。

2. 问题的原因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不同, 学习者的主观选择性很强。因此这个阶段的语言交流就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问题, 而是应该考虑是哪部分的语言转化, 哪些内容的语言转化的问题。

中级阶段学习者的兴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学习者的自我选择意识很强, 学习者各自的终极目的不同, 有的要在中国读硕士、博士、继续深造, 有的希望在中国就业, 有的希望多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 有的希望做国际贸易, 不一而足。如果不考虑学生这些不同的心理需求, 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势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个性特点较强, 不可能同时顾及不同要求的情况下, 要想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各方面要求, 则应该寻找他们的共同点, 如果抓住了学生共同的兴趣中心, 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3. 问题的解决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工具, 交际性是语言所具有的一种特质, 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中级阶段留学生有着共同的强烈的表达愿望, 他们从母语环境进入到目标语社团的语言环境中, 无论从社会环境、民族心理、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反差对照都是相当强烈的, 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强大的信息落差, 因而他们都有了解和表达这种不同和差异的要求和愿望, 这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在这些信息落差中, 选取内容适合本阶段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他们能够理解运用的语言, 如一般社会情况的介绍, 中国人的家庭生活, 中国人节假日怎样过, 中国人的住房、婚姻、教育、子女、消费观等等, 在课堂上用这样的内容和话题穿插其中, 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语法上说, 简单明了的单句和一些容易掌握的复句, 很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词汇来说, 表达这些内容的词汇大多能和学习者母语中相应的词汇相对应, 而且二者的内涵和外延相当, 没有复杂的民族文化色彩, 比较容易为留学生接受和理解, 相比之下, 那些富含民族文化心理, 涉及综合背景知识, 代表民族的思维模式特点和表达习惯的语言材料, 都不适合本阶段的学生。

二、目前中级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学生们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 集中的批评意见为:“课文内容没意思”、“词汇量大, 但实用性强的不多”, “汉语的对话不实用”。

大部分中级汉语教材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口语课文多为解释语法服务, 很少能引出讨论的话题, 一些口语教材很生活化, 但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的生活, 离学习者的留学生活比较远, 学生兴趣有限。

中级阶段的精读教材, 课文以文学作品为主, 所选篇目大都带有文学性, 甚至文学性极强, 这种文章不是为现阶段学生而选择的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控制的课文, 并且包含了大量的民族、历史、文化等综合背景知识, 这对于在这方面所知寥寥的此阶段的学习者来说, 其困难与不适是可想而知的。另外, 文学作品中自然要运用许多文学性的描写词语, 如“呜咽”、“凄然”、“拂拭”、“凝滞”、“絮叨”等等, 这些文学性极强的词语, 对于刚进入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 极不协调, 也与他们的表达需求相去甚远。

另外, 那些为追求口语效果, 突出地方色彩而出现的刻意的表达方式, 也不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因为这些更地道的成熟的语言表达方式, 只能在学习者具备了极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才可掌握且能够自觉地运用。比如:“那就更甭提了”、“打心眼里”、“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等, 这些表达具有较强的民族心理特点和语言文化特色, 学生不习惯, 不了解, 所以, 学习者虽然学习了, 但他不会或者不习惯用, 他必然用其他同义词来代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学习者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必须与学生现阶段实际水平相适合, 只有这样才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其自觉地学习运用相关的语言材料。

三、现阶段如何解决教材的问题

时至今日,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工作, 总体而言是不如人意的。而中级对外汉语教材的问题较突出, 且不是个别现象, 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宏观上整体考虑教材的建设工作。在目前情况下, 课堂教学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和学生的需求相联系, 尽可能选择那些和当前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实用性强, 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语言材料, 应增加话题的深度和广度, 保证话题的时效性、趣味性等。如果没有现成的教材, 则应该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补充材料, 这些内容应该是和留学生的当前生活和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 是教师立足于中国社会当前的实际情况为留学生的需求精心选择的内容。总之, 教师应开动脑筋,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利用多种方式, 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 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尽最大可能满足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学习需要, 只要有方法、有热情、有目的, 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7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的特点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有学者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以培养学生的单纯语言 技能 (听说读写译) 为目的, 应该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 “要解决的是不同文化的人在同一语境中相互交往的能力”。[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 教学的重心与主体仍是语言教学, 文化教学处于辅助地位, 各阶段的文化教学应该为语言教学服务。对于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经历了初级阶段的好奇兴奋之后, 到中级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让学生继续保持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使其较长时间地集中精力, 并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是中级阶段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 参与进来和老师有效互动是对外汉语教学任何阶段都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到位, 学生很有可能会对语言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感到枯燥而放弃。注意力的集中与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紧密相关。经过初级阶段的基础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形成了自己的 学习习惯。如何使得此前已经养成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保持下去并进一步提高, 仍然是中级教学阶段应该予以关注的内容。在学生具有了对汉语的初步理解和领悟能力之后, 中级阶段教学要开始关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汉语本身是在中国先民对自然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中形成发展 起来的, 是一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晶出来的文化实体, 汉字的形成尤其如此;汉语学习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其理性与感性思维能力的空间。从兴趣、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的 角度来看,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法的选择上多花心思, 使得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强 , 趣味性强, 达到学习语言传播文化的目的。学者们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展开了较多讨论, 基本上认为可以与语言教学相适应地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有学者认为初级阶段教学重点是讲清楚词语的本义, 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应点到为止[3]。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中级阶段的语言教学可以从词语延展到词组、短语、短句, 所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可以选取某个主题, 由此展开, 形成一系列短语和短句,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强文化渗入。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以其自身的特征刚好可以满足以上教学设想, 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意义。

二.将古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学者们探索了若干方法, 如“以词带文化”[4], 重点是在词语的讲解中感知文化。笔者认为中级阶段的关注对象应该是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以及其呈现方式。把古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 重点是要选取合适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中国是诗的国度, 历代留存诗歌浩如烟海, 选取哪些比较合适呢?中级阶段教学中的诗歌素材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通俗易懂, 典故较少, 白描式写法, 朗朗上口, 韵律感强。这样可以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完成汉字、词汇教学, 在具体的语境中易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并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有初步的了解, 使得古诗成为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整合与总结, 笔者选出以下若干较为适合中级阶段教学的诗歌, 希望为教学与教研提供一些参考: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2. 敕勒歌 : 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 羊 ; 3. 咏鹅·骆宾王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7.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 九天;8.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9.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10.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 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1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2.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13.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14.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5.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16.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17.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18.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1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 样红;20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中华文化的复兴, 越来越多的中华非汉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开始学习汉语, 关注汉文化。随之而起的是遍及世界各地的多机构、多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 (当下已有众多学者达成共识, 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称为汉语国际教育更为妥帖, 笔者在此文中暂且仍使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一称谓) 。此教学的实质是以汉语为导向的语言教学,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文化内容。语言和文化其实是共生的关系, 语言以载体的形式传承与传播着文化, 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语言映现 着自身。语言教学是不可能完全与文化脱节的, 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 汉语言与汉文化更是密切相关, 可以说在语言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层次, 文化一直贯穿其中, 只是所处的位置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罢了。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的文化教学在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个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应予以特别重视。笔者在此提出了将古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的构想, 希望能对汉语学习、汉文化教育与传播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 1

[2]毕继万,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4, 2.

[3]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4.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8

口语课作为汉语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型,在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语课课堂练习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口语课特点,能够为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研究口语课课堂练习,对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技能教学的宏观角度出发,系统介绍各种练习类型、方法、技巧和操作步骤(崔永华、杨寄洲,1997;蔡整莹,2009;翟艳、苏英霞,2010);二是具体介绍某一种练习的操作方法(彭青龙,2000;李燕,2011;肖倩,2011)。梳理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其总体特点是从“应然”的角度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介绍,而对练习的类型、练习的分布情况及其实施过程的“实然”研究不足。这类研究通常来自教学反思,局限于某个方面或小范围观察,对复杂关系探究的能力有限。

郑艳群(2014)指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开展汉语教学软实力的研究。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挖掘优秀初中级口语课教学录像中的练习相关数据,对口语课课堂练习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得出的结论,对已有文献中关于初中级口语课教学的练习类型进行验证或提供证据,报告练习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过程和实现条件。这类研究的特点是:第一,从实然出发,通过多样本、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问题尽可能客观、理性,全面、完整和具体的描写;第二,通过研究,或证实已有的规律,或修正已有的认知,或发现新的规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以6份优秀初中级口语课课堂教学录像(1)中出现的全部练习单位为研究对象。这些录像的教学水平均获得了业界认可,我们认为,它们能够代表口语教学的水平。

(二)研究步骤

1. 建立“优秀汉语口语课课堂练习数据库”

本研究把录像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的片段作为一个处理单位,构建了“优秀汉语口语课课堂练习数据库”(Database of Exercises in Excellent Spoken Chinese Class,简称为DEESCC),从中提取出本次研究全部录像中的所有练习,共224个单位。

2. 设置数据属性并进行属性标注

进行属性标注之前,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相关的属性和属性结构。本研究相关属性为口语课课堂教学的环节、练习的类型和练习的过程,各相关属性又包含一些下位类型。

(1)基本信息标注

包括练习单位(编号为001~224)、练习来源(即出自哪份录像,录像编号为1~6)、水平等级(初、中级编号分别为1、2)。

(2)教学环节标注

参照传统口语课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的划分,本研究将课堂教学分为导入、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和巩固拓展等5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用阿拉伯数字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编码,然后对每个练习单位进行教学环节标注。

(3)练习类型标注

通过考察DEESCC,参照以往的研究,将224个练习单位进行归类,划分出不同的练习类型,分别是:看图说话、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生词问答、语言点问答、情景造句、情景对话、课文复述、课文表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练习单位进行练习类型标注。

(4)练习过程标注

通过观察录像中每个练习单位的过程,本研究记录下每个练习的实施步骤,通过归类合并,得出练习实施的一些基本步骤,它们是: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词汇和语言点、说明意义与功能、展示练习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造句、学生准备、学生表演、内容问答、复述、齐唱、朗读、点评/纠错。在此基础上,用大写英文字母对每个基本步骤进行编码,并对每类练习的过程进行标注。

三练习的类型、分布及理论分析

通过考察DEESCC,可以发现优秀初中级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类型及其在不同教学环节和不同水平等级的分布情况。

(一)练习的类型

DEESCC练习类型数据显示,在5个教学环节中,共使用了14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它们分别是:导入环节的看图说话和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生词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和生词问答,语言点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情景对话和语言点问答,课文讲练环节的课文复述和课文表演,巩固拓展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DEESCC中发现的14种练习类型在已有的文献中都被提及过,说明已有文献在类型方面的论述是全面的。下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各练习类型进行描写。

1. 导入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导入环节,包括看图说话和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看图说话练习中,学生用已学生词、语言点或语段框架描述图片内容,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练习中,教师提出与新课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通过召回以往经验或已学知识来练习口语技能。

2. 生词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生词讲练环节,包括情景造句和生词问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情景造句练习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语言描述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用生词说出相应句子;生词问答练习中,教师直接用生词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其是否掌握生词意义与用法。

3. 语言点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语言点讲练环节,包括情景造句、情景对话和语言点问答三类练习。数据显示,情景造句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点说出句子;情景对话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之间用成对的语言点组织对话;语言点问答练习中,教师直接用语言点提问,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相应语言点的意义、功能与用法。

4. 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课文讲练环节,包括课文复述和课文表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课文复述练习中,师生结合该课生词、语言点和段落框架采用对话体或叙述体重述课文,这类练习既有按对话体分角色复述,也有按不同的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转述;课文表演练习中,学生脱离课本及提示词去表演课文对话。

5. 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巩固拓展环节,包括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五类交际性练习。根据实际情况问答包括分组问答和多对一问答两类。数据显示,分组问答练习中,学生在组内就相关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问答;多对一问答练习中,一名学生作为被提问者,其他学生轮流作为提问者发问,被提问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介绍描述练习中,学生向大家介绍其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角色扮演包括自编型角色扮演和改编型角色扮演两类。数据显示,自编型角色扮演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学生们分组选择不同的角色组织对话并在班级里进行表演;改编型角色扮演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叙述体课文的情景,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分小组组织对话,将叙述体课文改编为对话体。讨论练习中,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利用视频进行练习包括实时解说和情节描述两类。数据显示,实时解说练习中,教师播放与该课主题内容相关但被隐去声音的视频,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实时解说;情节描述练习中,教师播放与该课主题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视频情节。

(二)练习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

已有的数据显示,练习在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上有以下特点:

1. 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数量分布

(1)各教学环节中练习数量的总体分布

据统计,练习数量在各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点讲练环节、生词讲练环节、课文讲练环节、巩固拓展环节和导入环节;每个环节的练习数量占练习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5.27%、33.48%、15.63%、10.27%和5.36%。由此可见,大部分练习集中在语言点讲练、生词讲练和课文讲练环节,通过生词、语言点和课文的反复操练,巩固语言知识,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为后面的交际练习做铺垫。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巩固拓展环节中练习的交际性最鲜明。虽然这个环节的练习数量只占总数的10.27%,但各项练习的规模更大(进程相对更长)、任务更复杂、交际性更强。练习前,教师要设置情景,说明练习要求,分配任务,还要给出关键词、语言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展示练习成果;练习后,教师还需点评和纠错。因此,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2)初中级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数量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初中级口语课课堂教学各教学环节中的练习数量,得出其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研究发现:第一,中级语言点讲练环节的练习数量比初级多。这说明在中级教师仍重视语言点的练习,通过变换情景等手段反复进行,以便训练学生选用正确句法结构的能力,提高话语的准确度。第二,初级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数量比中级多。这说明在初级教师重视课文练习,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并背诵范句,使学生能将这些范句迁移到课下的交际会话中,提高口语流利度。在中级,课文复述这种形式的应用已减少,教师更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尤其注重训练学生提取课文叙述框架的能力,使其在交际性练习中能更好地生成语段。

2. 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类型分布

(1)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类型的总体分布

不同类型的练习在各教学环节的分布不同。数据显示,除根据实际情况问答和情景造句外,大部分练习只分布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见表1)。这说明练习类型与教学环节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定类型的练习用在特定的教学环节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数据分析还表明,情景造句的分布范围最广,在生词讲练和语言点讲练环节都使用了,出现频率高达58.92%,远高于其他练习,是最常用的练习类型。

不同教学环节练习类型的丰富度不同。数据显示,导入、生词讲练、课文讲练环节有两类练习,语言点讲练环节有三类练习,巩固拓展环节则有五类练习。从导入到巩固拓展,练习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较为固定,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提高语言的准确度、流利度。到了巩固拓展环节,教师利用多种练习形式、呈现多种交际情境和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情景下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的得体性。

(2)初中级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类型的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初中级各教学环节的练习类型,除情节描述和改编型角色扮演外,其他练习类型在初级都出现了。中级的练习类型更为集中,在导入环节出现了看图说话,生词和语言点讲练环节出现了情景造句,还有课文复述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

本研究还特别比较了初中级都出现的角色扮演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这两类交际性强的练习。结果发现:进行角色扮演时,初级采用的是自编型角色扮演,中级则采用改编型角色扮演。由于改编型角色扮演需要学生在全面理解叙述体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叙述体与对话体的变换,因此要求更高,任务更难。利用视频进行练习时,初级采用实时解说,中级采用情节描述。由于实时解说中的视频只有画面,没有语言输入,因此重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而情节描述中的视频不仅有语言输入,且这些输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文化气息,口语方言色彩浓厚,因此对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挑战。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练习越来越难,综合性越来越强。

(三)练习类型及其分布情况的理论分析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于延,1991)。DEESCC中练习类型及其分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优秀的口语课教学都紧紧围绕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交际能力理论的相关原则。

1. 注重从多方面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孙瑞,2004)。口语课的练习应兼顾以上四个方面,以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其交际能力的整体提升。DEESCC的数据分析显示,在生词、语言点、课文讲练环节,练习形式较为固定,体现出以训练单项语言要素为主、确保语言形式的准确和培养学生语法能力的目的,因为这是学生获得技能、进行交际的基础。到巩固拓展环节,出现了综合多种要素和技能且交际性更强的练习类型,练习内容不断深化,练习形式越来越多样,体现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的目的。

2.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理论认为,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又包括对在不同交际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如何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刘海量、于万锁,1998)。因此,学生只有在情景中才能既准确又得体地习得语言。DEESCC的数据分析显示,课堂中大量使用了情景造句和情景对话这两类练习,其出现频率高达61.15%。数据分析还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积极使用图片或语言设置情景,体现出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和语言点的使用环境及交际对象、提高学生在交际中的会话能力的目的。

3. 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王建勤(2009)指出,互动和意义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注意语言结构的机会,同时为学习者吸纳和内化这些语言结构提供可能”。因此,在互动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注意”去调整其语言形式、结构与功能,又可以与交际对象进行意义上的沟通、交流。数据显示,看图说话、导入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情景造句、生词问答、语言点问答、课文复述等六类练习是以师生互动为主的练习类型,而情景对话、课文表演、介绍描述、讨论、巩固拓展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角色扮演、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七类练习则属于以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练习类型。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了已有的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相关文献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即以生生互动为主的练习对认知的要求更高,意义协商频率也更高,学生常常需要教师、同伴的帮助,或与同伴合作。总之,学生在各类练习中根据各自的交际角色取向、定位、协商,在互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四主要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及理论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将依据各类练习的使用频率及其交际性,选取4个主要教学环节(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和巩固拓展)中的8类共11种练习,描述它们的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上述教学环节中,选出每个环节使用频率最高的练习类型,它们是生词讲练和语言点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课文复述和介绍描述,其使用频率依次为33.03%、25.89%、9.82%和3.57%。此外,因为巩固拓展环节练习的交际性最强,这一环节其他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也将得到描述。当然,没有描述的类型并非不重要,也可能是别具特色、有实用价值的、有待推广的练习类型,因为研究取材的是优秀教学录像。

(一)主要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

通过观察上述8类共177个练习单位的实施过程,本研究得到各类练习中用到的基本步骤,排序和整合后得出每类练习的实施过程。同时,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描述在一些关键步骤中促成练习有效进行所使用的条件。

1. 生词讲练环节情景造句的过程为:

展示生词—设置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造句—齐唱句子。数据显示,在学生造句这一环节,若学生说出的句子有严重的知识性错误,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常会即时纠错。

2. 语言点讲练环节情景造句的过程为:

展示语言点—说明语言点的意义与功能—设置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造句。数据显示,在学生造句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常会即时纠错。

3. 课文复述的过程为:

听课文—简单、概括性内容问答—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详细内容问答—按提示词齐述课文—学生脱离提示复述—变换语体复述课文。数据显示,学生跟读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一定会对其语音、语调和语速提出要求,即语音准确,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教师保持一致;变换语体复述课文是指变对话体为叙述体,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该环节练习。

4. 介绍描述的过程为:

布置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学生描述—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所描述的内容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

5. 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中分组问答的过程为:

设置话题—布置任务—学生分组练习。多对一问答的过程为:设置话题—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一名学生为被问者,其他学生轮流提问—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再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

6. 角色扮演中自编型角色扮演的过程为: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表演的内容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数据显示,在布置任务时,每组学生的具体任务可能存在差异。改编型角色扮演的过程为: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

7. 讨论的过程为: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学生集体讨论—得出讨论结果。数据显示,学生集体讨论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在讨论的节点(往往是讨论节奏放慢,学生遇到困难之处)及时引导、参与;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非常善于监控学生发言的情况,适当控制积极学生的开口率,并点名让不积极的学生发言,及时调整学生参与度,实现机会均等。

8. 利用视频进行练习中实时解说的过程为:

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播放视频—学生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数据显示,播放视频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在影响练习完成的关键处暂停,引起学生注意。情节描述的过程为:介绍视频主要内容—观前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与注意—播放视频—再次播放—教师带领学生描述情节—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学生合作描述—教师归纳描述框架—小组代表进行描述—点评/纠错—全班齐述。数据显示,播放视频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在主要事件处暂停,针对细节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再次播放视频时,会关注学生的反应,难点处逐句听,一步步为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二)练习实施的理论分析

练习的有效实施是在把握汉语教与学规律的基础上,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并对练习过程进行科学编排的结果。数据分析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在练习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相关理论原则及群体性的特征。因此,练习实施过程中的这些教学行为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1.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论

何克抗(1997)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口语课课堂练习的过程数据显示,练习的有效实施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支架。数据显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情景、展示、提示、引导、提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在各种情景、练习、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获得意义,进而习得技能。

(2)在情景中掌握语言形式,运用语言功能。数据显示,在练习中,语言形式的学习、巩固和语言功能的运用、习得都是在情景中实现的。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情景,快速将其带入语言交际环境;在这种交际环境中,教师展示并说明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运用知识与相关功能项目,训练其口语表达技能和交际能力。

(3)在同伴协作中促进语言习得。建构主义之所以强调同伴协作,是“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温彭年、贾国英,2002)。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这些差异体现在经验背景、语言水平、语言学能、学习风格、个性等各方面。数据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使学生之间强强联手或者以强带弱,保证了练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4)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重视知识—技能—交际能力的逐步建构。数据显示,一方面,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与学生经验相关的情景、展示关键词和语言点、提示、引导和示范、对整个练习进行碎片化处理、要求学生合作等方式来调节练习难度,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逐步完成练习;另一方面,通过独唱—齐唱、反复听读、变换形式复述课文、重播视频、学生表达完毕后就其传达的信息再向别的同学提问、在练习最后阶段聚焦语言形式等方式实现练习内容的有效重复,螺旋式地促进学生口语习得。

2.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语言输入—互动理论与语言输出理论的有益结合

互动假说遵循了输入—互动—习得的理论模式,输入是字、词、句、篇等语言形式,互动是这些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赵飞、邹为诚,2009)。输出假说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王建勤,2009)。口语课课堂练习的过程数据显示,输入—互动—输出相结合能促进练习的有效实施。

(1)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数据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过设置情景、提问、引导、示范、纠错等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与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表演等加强了语言输出,同时也促进了生生间的语言输入与互动,这些输入又将促进输出。

(2)在互动与输出过程中,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适时地提供纠正性反馈。祖晓梅(2009)指出,课堂教学中不能有错必纠,应该多采用不影响意义传达和交流的纠错策略。数据显示,对于不同的练习类型,这些优秀口语教师提供纠正性反馈的时机不同。在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环节进行情景造句时,没有独立的延时纠错步骤,当学生的表达有严重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即时纠错,纠错与学生造句这两个步骤融合在一起;在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中,最后往往存在延时的独立纠错步骤,当学生表达出错时,教师并不打断他们,而是记下学生的主要错误,待表达结束后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总结为:在为交际训练进行知识、技能铺垫的练习中,纠正性反馈具有即时性;在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练习中,纠正性反馈具有延时性。

3.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选择性注意理论的相关原则

选择性注意理论认为,外界的信息量很大,而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对所有刺激进行加工,资源的分配随注意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季月,2009)。数据显示,教师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的重要因素,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采用提问、重复、展示、变换练习形式、暂停、纠错等方式将学生注意力引向练习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通过提问不露痕迹地拉回学生注意。

五结语

中级汉语学习者 篇9

我们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 都会有一本好的、标准的教材作为我们的辅助工具, 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得知识。教材中的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而练习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教材练习的好坏, 对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依据, 练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途径, 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近年来, 随着对外汉语的逐渐发展, 中国留学生地不断增多,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也不相同, 有的是喜爱汉语、有的是为了多一门语言知识, 但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考取HSK, 进而找份好的工作。很多学者对教材练习的研究非常重视, 但是对于教材练习题与HSK的配合度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论文将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课后习题与新HSK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

二、《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题量分析

练习题量统计一般是以练习题的标号为标准来统计练习的数量, 但教材中有些练习标号并不十分明确, 若可以单独抽出作为练习题、并以特定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形成一次有效操练的练习, 即可算为一道练习题。

三、《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3级) 相同题型分析

《大纲》中将汉语水平分为五级三等, 基中《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主要是中等水平, 三级标准, 是二年级。但是, 很多留学生在中级阶段都成功考取了HSK (4级) 。因此, 这里也将对HSK (4级) 的考试题型进行分析。

由于留学生在中级阶段有专门的听力、阅读和作文课,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没有听力练习, 但有阅读、书写练习。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HSK听力题型, 但不做详细分析。只分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和《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Ⅱ) 课后习题与新HSK (3级) 和HSK (4级) 的阅读、书写题型的配合度情况。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考试题型完全一致的特别少, 部分题型没有完全一致的, 所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 可以达到HSK题型的训练目的的相似题型也在归纳总结范围内。

(一) HSK (3级) 题型分析

HSK (3级) 分三部分, 90分钟 (含考生填写个人信息时间5分钟) :

1. 听力 (40题, 约35分钟)

听力部分分为四部分, 4种题型。

1——10题, 根据对话选择合适的图片;11——20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 听力材料一般只有一句话, 比较简单;21——30题, 请选出正确答案, 听力材料一般是两句话, 对话形式;31——40题, 选择正确答案, 听力材料一般是四句话, 对话形式。

2. 阅读 (30题25分钟)

阅读分为三部分, 3种题型。

41——50题选择合适的句子。这道题是给出几个选项, 再根据一句话选择与其匹配可以构成对话的选项。

例如:A这部电影真好看。B祝你身体健康。

C怎么样能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呢?

D北京真美啊!

E知道, 你们跟我走吧, 没问题。

F他上课经常迟到。

你知道怎么去动物园吗? (E)

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 没有完全一致的题型, 但“完成对话”、“读下面的句子, 然后判断哪些选项与句子的意思一致”这类题型可以达到此类题型的训练效果, 可以看作是类似题型。

例1:根据语境, 用所给的词语完成对话。

A:爸爸, 这个电子词典, 我现在可以用吗?

B:当然, 。 (属于)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第1课)

例2:读下面的句子, 然后判断哪些选项与句子的意思一致 (有的可选择多

项, 对的画√)

刚刚还是健康、充满活力的运动员, 不幸却一下子落到她的头上来。

A.她以前很健康, 充满活力。

B.不幸的是有东西掉到她的头上了。

C.不幸的事情来得很快。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Ⅱ) 第2课)

(2) 51——60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5道句子形式, 5道对话形式。

例如:A关系 B出现 C锻炼 D特别 E乒乓球 F愿意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 (E)

A样子 B当然 C环境 D习惯 E没关系 F必须

A:来中国三年了, 我已经 (D) 这里的生活了。

B:是啊, 我现在非常喜欢吃中国菜。

这类题型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可以找到几乎相同的题型, 就是“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例如:她对唱歌不感兴趣, () 她学学书法吧, 可能她会喜欢。 (令让)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第6课)

(3) 61——70请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是根据一个句子, 回答问题, 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我晚上九点才到家, 篮球比赛已经开始半个小时了。篮球比赛几点开始?

A8点 B8点半√ C9点

此题型, 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有几乎相同的题型, 但是非常的少。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回答问题”这类题型可以看作是相似的题型。

例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选择正确的答案

“我”第一次知道中文是什么时候?

A.8岁 B.高中 C.大学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第8课)

3. 书写 (10题, 15分钟)

书写分为两个部分, 两种题型。

(1) 71——75是完成句子。

例如:哪人你国是? 你是哪国人?

此题型, 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有几乎相同的题型, 非常的少。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完成句子”这类题型可以达到相同的训练效果, 可以看作是类似题型。

例如:根据示例, 用所给的词语组成句子。

一再 自己 学习 他 希望 的 表达 决心 中文

他一再表达自己希望学习中文的决心。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第8课)

(2) 76——80根据拼音写汉字。

例如:guān

没 (关) 系, 别难过, 高兴点儿。

通过例子可以看出, 这道题考察的是拼音写汉字, 虽然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 没有完全一致的题型, 但“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根据拼音写汉字”可以看作是类似题型。

例如: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待dāi 假jiǎ 宁níng

dài jià nìng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第7课)

(二)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3级) 题型配合度分析

上面已经分析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3级) 的相同题型, 下面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3级) 题型的配合度, 统计出相同或相似题型的题量, 并计算出题量强度及题量密度。

备注:分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总题量/总课数;总题量强度计算公式:练习题总量/总课数;分题量密度计算公式:题型总数量/习题总数量;总题量密度计算公式:总题型数量/习题总数量

四、《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4级) 题型配合度分析

HSK (4级) 题型与HSK (3级) 题型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只是难度有所增加。这里只将不同的题型进行详细分析, 此外, 听力也不做详细分析。

(一) HSK (4级) 题型分析

HSK (4级) 题型分听力、阅读、书写三部分, 105分钟 (含考生填写个人信息时间5分钟) :

阅读有3种题型。第2种题型是56——65排列顺序。

例如:A:他几乎每天心情都很好

B:但看起来只有四十多岁

C:虽然他六十多岁了 ACB

此类题型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没有相同及类似题型。

书写有2种题型。第2种题型96——100看图, 用词造句。

此题型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中没有相同的题型, 但是“看图

完成对话”、“看图, 表达练习”、“改写句子”这类题型可以看作是类似的题型。

(二)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4级) 题型配合度分析

同样根据上面《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与HSK (4级) 题型配合度的分析结果, 统计出相同或相似题型的题量, 并计算出题量强度及题量密度。

五、总结

虽然本论文研究分析的是新HSK考试题型, 但是针对HSK的考试题型还在不断的研究及改进。了解到本校的留学生, 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考取HSK, 而且成功考取HSK (4级) 占其中很大的比例, 其余是想成功考取HSK (5级) 。在留学生不同等级的学习中, 除课堂学习的教材外, 没有相匹配的练习册。而且课堂练习也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后习题的题型绝大部分还是和HSK的考试题型匹配的, 尤其是“选词填空”, 或者说HSK考试的题型大部分是和所学教材相匹配的。但还是有个别题型较少甚至没有, 我们是否考虑, 将此题型加入教材课后习题中, 在有效地练习、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外, 还有效地习得了HSK的考试题型, 做到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徐桂梅, 崔娜, 牟云峰.《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Ⅰ) [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2版.

[2]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 (Ⅱ) [M].上海经济研究, 2012年3月第2版.

[3]朴容镐, 李媚乐.《How to新HSK模拟试题集 (3级) 》[M].全国百佳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上一篇:N-CPAP纳洛酮下一篇:五年制药剂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