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良恶性(共8篇)
结节良恶性 篇1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非缺碘地区甲状腺结节可触及率为3%~7%, 5%-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3]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可提高至20%~76%。[2]
1 影像学检查
1.1 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4]主要通过评估结节大小、位置、数量、形态、质地、包膜、内部回声、钙化、微钙化、血供、血流流速、阻力指数、边界情况、与周围组关系、颈淋巴结肿大情况来鉴别其良恶性, 结果的准确性与超声医生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 纯囊性结节及囊性结构占50%以上的海绵状结节几乎都为良性。[5]2) 结节内血供丰富、低回声实质性结节、钙化、微小钙化、包膜不完整、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 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异常则恶性可能性大。[6,7,8]部分特异性指标对恶性结节的有较高诊断价值:1) 有文献报道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特异性最高的指标, 为83%~90.3%, [9]但超声检查的微小钙化敏感性较差。2) 彩色多普勒参数中的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 RI) , 当RI>0.7时恶性结节可能性大。[10,11]3) 极低回声结节恶性特异性也较高, 依赖于临床超声医生的经验。因超声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指标多且复杂, 相互之间有一定重叠效应, Horvath教授提出了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来规范化彩超对甲状腺结节的评价, 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正确率。
1.2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在体外测定组织机械特性的超声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组织压缩前后的射频信号, 利用互相关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 得到组织内部的应变分布, 即获取组织的硬度信息。近年来遂渐被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弹性成像选用绿、蓝、红三种颜色代表组织硬度, 绿色代表较软组织, 蓝色代表中间硬度组织, 红色代表较硬组织。然后根据图像颜色进行弹性评分[12]:0级, 病灶区以囊性成分为主, 表现为红蓝相间或蓝绿红相间;I级, 病灶与周围组织呈均匀的绿色;II级, 病灶区以绿色为主, 周边呈蓝色;III级, 病灶区呈杂乱的蓝绿相间分布;IV级, 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分级越高则弹性系数越高, 即恶性可能性越大。有研究认为, 若以肿块的弹性评分3分及以上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 则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77%[12]。也有研究表明, 如果把良恶性分界线定为3.79, 则敏感性为97.8%, 特异性为85.7%[13]。因此, 具体良恶性界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1.3 超声造影及三维超声
超声造影是指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 增强实质性器官微血管显示, 从而观察其血流灌注情况[14], 是一种定性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态影像获得时间-强度曲线, 进行定量分析。有研究发现, 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以周边环状增强为主, 内部强化不明显, 恶性结节多为弥漫性增强[15]。也有研究发现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尤其是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及峰值[16]。但甲状腺结节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都受许多因素干扰,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维超声是指通过形成三维立体图形, 更直观的了解结节的解剖形态、空间位置及血供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研究表明, 甲状腺三维超声成像中若结节血管树及血管分支数量明显增多分布杂乱无规则, 周边可见粗大丰富血管则恶性结节可能性大[17,18]。但三维超声成像的实用性较其他超声检查低, 需进一步改进。
1.4 核医学检查
甲状腺核医学检查即甲状腺核素显像。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有摄取和浓聚碘离子和锝离子的能力, 以131I和99m Tc标记显像剂, 通过观察显像剂分布情况了解甲状腺形态、大小、血流、代谢、功能及结节分布。结节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 热结节及温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冷结节恶变可能性大, 但其临床价值有一定局限性, 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共同评估。常于手术前131I全身显像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甲状腺核素显像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 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易出现假阳性[19], 且只适于直径>1.0cm的结节。
1.5 CT及MRI
甲状腺组织有较高含碘率, 在高分辨率CT检查中易于与周围组织区分, 增强CT的对比度更好。观察的主要指标与超声检查类似, 包括甲状腺结节大小、位置、单发或多发、钙化情况、密度是否均匀、包膜是否完整、癌周是否有浸润或转移。结节呈浸润性生长, 侵犯气管、食管及周围血管、淋巴结等组织, 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肯定征象。除此外, 恶性甲状腺结节也多表现为:存在微小钙化, 密度不均匀, 包膜不完整, 形状不规则, 与周围组织分解不清。且采用CT灌注成像显示的肿瘤新生血管情况能较好的评价肿瘤生长转移及恶性程度, 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0]。但CT表现的重叠性对各种类型结节的征象缺乏特异性, 不是常规检查手段。
同CT一样, MRI不属于甲状腺常规检查手段。多数恶性甲状腺结节表现为延迟消退增强模式, 所以良性结节及高分化甲状腺癌表现为急速消退增强模式[21]。MRI优点是无辐射, 组织对比度更强, 但更易出现伪影和失真。
2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FNAB)
术前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 有利于减少不必要手术。FNAB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3% (65%~98%) , 特异度为92% (72%~100%) , 阳性预测率为75% (50%~96%) , 假阴性率为5% (1%~11%) , 假阳性率为5% (0%~-7%) [22]。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目前多采用超声引导下多部位重复FNAB, 适用于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有自主摄取功能的热结节、纯囊性结节及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是FNAB的禁忌。将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后判断结节良恶性, 结果有五种:取材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良性, 不确定, 可疑恶性和恶性[23]。为了统一FNAB病理学结果, 推出了TBST系统提高甲状腺癌的阳性预测值, 减小非恶性结节的手术必要。
3 实验室检查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有限。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 研究显示, 甲状腺结节伴TSH水平降低的恶性可能性低于伴TSH水平正常或升高者[24,25]。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的特异性蛋白, 多种甲状腺疾病均可使其升高, 故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无明确价值, 但对预测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有一定意义。血清降钙素Ct>100pg/m L提示甲状腺髓样癌[26], 但Ct对其他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差, 临床上比较少用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
4 基因检测
目前广泛认为部分基因的突变或重组是甲状腺癌的重要发病机制, 主要有BRAF基因、RET基因、RAS基因、Pax8/PPARγ融合基因。指南建议适用于经FNAB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23]。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突变形式, 除了有致瘤性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化, 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有研究表明, 74%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患者BRAF呈阳性, 联合BRAF检测后PTC检出率可从45%提高至82%[27]。RET基因重排也是PTC发生的重要机制, 多见于因放射线引起的或遗传相关的甲状腺癌。RAS基因突变作用于甲状腺癌早期, 各种类型均有发现。Pax8/PPARγ融合基因是滤泡状甲状腺癌 (FTC) 重要的易感基因。还有研究表明, 联合以上四种基因检查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和滤泡状甲状腺癌 (FTC) 的诊断率可达100%[28]。
5 术后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是确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该方法只适用于有手术指针的甲状腺结节, 包括伴有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有压迫或潜在恶性、高度怀疑有恶变、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影响外观。术中一般采用冰冻切片检查初步确定良恶性再确定手术方式, 最终结果以石蜡切片结果为准。手术不是常规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方法。
6 总结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 多数无症状不易被察觉, 群体应行常规筛查。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则需先判断其良恶性, 再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法。结节良恶性鉴别方法众多, 各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存在差异, 单方面的检查难以准确评价其良恶性, 临床上常采取多种检查手段联合,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的规则。彩超检查中微小钙化、低回声实质性结节、结节内血供丰富、包膜不完整、RI>0.7、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结节有恶性倾向。对彩超能确定的良性结节采取随访, 对不能确定良恶性的可采取ECT及超声造影, 对符合适应症的采取FNAB, 对FNAB结果不确定或取材不满意且有手术适应症的结节采取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 并从减少医疗费用和简单方便的角度出发, 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 尽量避免非必要性手术的实施是临床医生的重要责任。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非必要性甲状腺手术率也有上升。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决定了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因此甲状腺结节评价的要点是进行良恶性的鉴别。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完善及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 众多方法被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包括影像学检查,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实验室检查, 基因检测, 术后病理诊断等。各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存在差异, 临床上常将采用多种检查联合。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超声,细针穿刺
结节良恶性 篇2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0-01
甲状腺结节是中年女性常见疾病,结节分良性、恶性,恶性在初期有一定隐匿性,故早期鉴别诊断,及时判断恶性肿瘤,可以制定治疗方案,以免病情恶化或转移,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诊断时,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是常用的定性诊断技术,为了探讨哪种技术在诊断时更直观更准确,本研究选择了有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和术后病理详细资料的病例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03例(186个结节),包括男27例(35个结节),女76例(151个结节);年龄24-71岁,平均(36.5±0.6)岁;其中单发结节46例,多发结节57例;位于右侧52例,左侧46例,位于峡部5例。结节直径大小在0.3-12.6cm,平均(8.4±0.2)cm;所
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影响实验因素,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平素未发现淋巴结肿大,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发现甲状腺结节,重新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予以手术切除,切除后组织切片做病理分析。
1.2.1常规超声:仪器国产凯信公司生产的KX3000超声诊断仪,工作电压220V,工作电流0.25mA,探头频率3.5-4.5MHz[1]。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颈部自然后伸暴露颈部淋巴,医生以涂抹耦合剂的探头置于淋巴位置,扫描淋巴的边界,通过回声查找结节位置,根据密度判断有无衰减和钙化,根据经验判断良恶性。
1.2.2超声弹性成像:仪器采用日本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超仪,工作电压220V,工作电流0.25mA,探头频率7.5-12MHz,内设灰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3套模式和分析软件[2]。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先进行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病灶位置,打开弹性成像模式,横、纵切面各角度观察,确定结节的位置、边缘、大小、数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有无钙化等情况。用探头轻压,调整取样框,探头在病灶部位上下振动,声束尽量与皮肤和病灶垂直,当处于最大切面时,调整实时双幅显示,冻结满意的稳定图像,对病灶进行弹性分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对比颜色、硬度变化。(弹性图中红色是平均硬度,绿色是低于平均硬度,蓝色是高于平均硬度。)血供类型:分Ⅰ型-Ⅳ型,分别是结节内部无血流、结节周围有血流、结节内部有血流和结节内有弥漫性血流[2]。每个病灶检查3次,稳定的图像分析结果相同作为最后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1.3诊断标准
常规超声诊断标准:采用超声半定量评分法作为标准:形态:0分为规则,2分为不规则,1分为二者之间;边界:0分为清晰,2分为不清晰,1分为二者之间;纵横比:0分为小于1,1分为大等于1;有无声晕:0分为周边有完整声晕,1分为无声晕或无完整声晕;内部回声:0分为囊性(囊性为主),2/3无回声区,1分为有等回声、稍强或混合性回声,2分为有低回声;钙化:0分为无钙化,1分为粗大钙化,2分为细砂粒样钙化。各特征得分相加后,恶性为得分在4分以上,良性为得分3分及以下[2]。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采用百胜公司的Ⅳ级评分法,根据超声弹性成像中,结节颜色的不同判断,0级为囊性病灶,红蓝或红蓝绿相间;Ⅰ级为均匀綠色病灶;Ⅱ级为以绿色为主的蓝绿相间病灶;Ⅲ级为的蓝绿混杂分布或蓝色为主病灶;Ⅳ级:蓝色病灶。良性为Ⅱ级以下,恶性为Ⅲ-Ⅳ级[3]。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分析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62个,恶性结节44个。
弹性成像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32个,恶性结节54个。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32个,恶性结节54个。
弹性成像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都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或术后病理的诊断结果比较,良性结节的准确性100%,敏感性70.97%,特异性22.73%,恶性结节的准确性81.48%,敏感性23.66%,特异性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弹性成像诊断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原理是受压组织形变后,通过超声射频回波时延得到内部各部分组织的位移数据[3],推演出诊断部位的应变情况,将应变情况用彩色编码化成可视化影像,得到病灶部位的硬度,通过用绿色、红色、蓝色覆盖面积的大小,分析结节的病理类型,只要结合临床经验鉴别异病同像或同病异像即可[4]。虽然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率也较高,但获取的信息有限,更无法收集有关硬度的信息,需要医生通过回声结合触诊判断,所以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超声弹性成像差,建议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
参考文献
[1]黄继,俞力.甲状腺结节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9):76-78.
[2]赵向忠,赵文莉,李丽琪.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06-1307.
[3]巩海燕,林红军,叶新华,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31-1136.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 篇3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在外科是常见的临床征象,在成人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较常见,并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运用快速、准确、简便的方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对明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近年高频彩超的发展,超声检查可发现2mm~3mm的微小病变,同时具有方便、无创、即时等优点,超声已成为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法。本报告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进行检查,鉴别其良恶性,寻找一种更准确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呈“H”状或蝶形。因它是距离体表1 cm~1.5cm的浅表脏器,故是超声诊断的良好对象之一。构成甲状腺结节二维声像图的物理学基础,主要基于其组织中细胞、间质成分的多少,细胞分化程度,是否有囊腔形成,间质中有否出血、坏死、纤维化、钙化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甲状腺结节患者36例,男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1±5.5)岁,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取得病理结果。通过观察分析36例结节的二维图像、内部与周边血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LOG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10MHz,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小于60°,取样容积直径2mm。收集、整理患者术后病理结果。
首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目、测量大小,并重点观察结节的边界、形态、周边声晕、内部结构及回声,以及有无钙化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结节内部血流采用Alder分级:①0级:结节内无血流信号;②1级:结节内可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③2级:结节内可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一条管壁较清晰的血管;④3级:结节内可见多条彩色血流,呈网状或片状,或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启动脉冲多普勒(PW),测量对照组甲状腺及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内部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取其3次的平均值。同时观察是否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
(1) 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27例(72个结节)其中结甲21例,腺瘤5例,桥本氏1例;恶性病变9例(17个结节),其中乳头状腺癌7例,滤泡性癌1例,转移癌1例。7例甲状腺癌中,合并结甲4例,合并腺瘤2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6%,恶性结节符合率为66%。恶性结节中,纵/横比≥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且在结节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周边晕环、后方回声等多个方面与良性结节有明显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恶性结节内血流的平均PSV和RI均高于良性结节,并且频谱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2)结节数目与结节性质的关系单发结节1 1例,多发结节16例,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恶性甲状腺结节: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呈融合性团块状、边界欠清、结节内回声不均匀,大多直径大于1 cm,周围有声晕,结节内及周边显示有较丰富的血流信息,部分出现钙化为沙砑样囊实混合性结节,结节的实性部分基底不清晰,有血流信号转移时颈旁及甲状腺周围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良性结节: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一般直径<1.0cm,边界清晰,无声晕,形态尚规则,部分显示有少量量的血流信息或无血流信号。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结节,其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分隔结节呈实性表现时,边界多不清楚,结节也可呈囊性表现或囊内含有乳头改变、有时滤泡内黏稠的胶质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而这种强回声多为孤立的、弧形的、粗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多发,显示少血流或无血流,多属良性病变。有人认为恶性肿瘤中血流信号呈点状,串珠状或细线状,而良性肿瘤血流较规则而平滑。由于甲状腺结节的多源性,构成了声像图的复杂性。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或伴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此类可疑结节应定期随访,并结合T3、T4、TSH、TMA、TGA作诊断,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3.1 结节数目
有学者认为甲状腺单发结节多为恶性,多发结节则多为良性病变的特征。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中,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大于10mm,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可能性与结节数目无关,而每个结节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则随着结节数目的增多而降低。因此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定要力求慎重,对多发结节应格外注意,要考虑到良恶性结节并存的可能性,单发结节并非均为恶性,恶性结节的多发显现也是一样存在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老年人中居多,多发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血供不丰富。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低回声,囊实混合回声应随访,囊实混合性伴乳头,不均质融合性结节,有血流,伴钙化等应警惕恶性可能,并仔细扫查颈部淋巴结。
3.2纵/横比(A/T)
A/T是指结节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良恶性结节A/T的差异性可能与结节的生长特性有关,恶性结节呈浸润性生长,且其后方回声的衰减亦使结节的前后径增大,另外,恶性结节周边的微小浸润在超声仪器上不易发现亦可造成A/T的增大。但A/T≥1不能作为单独诊断标准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3.3 结节的边界和晕环
良性结节的边界多光滑,可有包膜。恶性结节常无包膜,瘤细胞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生长,边界模糊。但边界模糊对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异性较低,吕珂等研究发现30.8%的良性结节也可显示这一特征;而部分分化程度较高的甲状腺癌浸润性生长不明显,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楚,甚至形成假包膜,与良性结节鉴别较困难。良性结节的晕环检出率明显高于恶性结节,且良性结节晕环的边界多清晰,宽度均匀、完整;而恶性结节的晕环边界多模糊,宽度不均匀,多有断续。
3.4 结节内部结构和回声
本文中病例囊性和囊实混合性结节大多为良性,但需注意部分恶性结节亦可呈囊性及囊实性混合病变。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等、高或混合回声;恶性结节大多为低回声或者弱回声。恶性结节后方回声可减弱或消失,也可保持不变;而良性结节后方可不变或增强。但需注意伴有钙化的结节声影可造成后方回声失落,而有囊性变的结节后方则可回声增强。结节内微钙化高度提示恶性。良性结节较少伴有钙化,若有钙化多为粗大、弧形钙化,边缘多光滑,恶性结节内钙化多数呈细小点状、簇状钙化,后方伴声影。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也可能是因为肿瘤本身分泌的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黏多糖导致钙化。
3.5 结节血流分布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均可探及血流信号,恶性结节的血流信号较良性结节明显丰富,但良性结节中腺瘤的血流亦可较丰富,尤其是较大结节的血流较丰富,与甲状腺癌较难鉴别,应该特别注意。对结节内血流频谱的研究发现,恶性结节中常表现为高阻频谱,恶性结节内血流平均PSV和RI均高于良性结节。
4 结论
其它征象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向颈前肌群浸润生长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而良性结节则一般较少有上述改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率。
总之,超声不仅能检测出微小病灶,而且能形象描述出病灶的血供情况并检测出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对临床手术及治疗提供很大帮助,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重要手段。
摘要: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利用超声诊断,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准确性。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77-378.
[2]吕珂,姜玉新,张晋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5):285-288.
[3]周源.超声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5):79-82.
[5]赵玉珍,等.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灌注定量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7(9):85-87.
结节良恶性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超声科诊断的乳腺结节患者104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年龄36~53岁, 平均年龄 (41.4±10.1) 岁, 104例均为实性结节, 直径<2 cm, 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 良性71例, 恶性33例, 位置:乳腺外上象限47例, 内上象限31例, 其余位置26例。乳腺结节患者104例术前均通过彩色超声进行诊断。
1.2仪器与方法
1.2.1采用SIEMENS S2000彩色超声诊断分析仪, 调整探头频率为9~12MHz。
1.2.2患者采取仰卧位, 充分的暴露乳房, 探头以乳头作为中心, 进行放射状多层次的乳腺扫描, 注意观察乳腺病灶的位置、直径、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 其病灶血流分布特点, 距离体表距离、钙化灶及其分布情况。乳腺病灶的血流信号特点, 同时患者上臂呈现外展状态, 对腋窝进行充分的暴露, 观察是否有增大的淋巴结和血流状态情况。分别通过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进行比较,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
1.3观察指标
腺结节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和常规超声诊断情况超声弹性评分标准:1分:乳腺病灶整体或者大部分显示呈现绿色;2分:乳腺病灶的中心呈现蓝色, 周边病灶呈现绿色;3分:乳腺病灶范围内可见蓝色和绿色所占的比例基本相近;4分:乳腺病灶整体呈现蓝色或者内部有少量的绿色;5分:乳腺病灶和周边组织均呈现蓝色, 内部伴有或者没有绿色。良性结节: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恶性结节: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17.0建立数据库, 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乳腺结节患者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和常规超声诊断情况 (如表1) ,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乳腺实性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 其发生率逐年增高, 恶性的乳腺结节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超声作为无创、可重复的诊断方式, 在临床广泛应用, 成为乳腺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2]。随着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 超声可以显示流速较低的血流, 一般正常的乳腺内血管较细, 血流缓慢, 分布稀少, 乳腺体内可以显示为静态血流信号[3]。良性结节主要以乳腺纤维瘤、乳腺囊性增生最为多见, 其往往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呈现多发。内部回声均匀或者欠均匀[4]。恶性的乳腺结节呈现浸润性生长, 形态上不规则, 边缘不是十分光滑, 往往由于血管增生因子, 引起乳腺肿瘤区域的血管网络丰富, 血流信号呈现彩色的血流。超声弹性成像作为新技术在本院超声科逐步得到应用, 其通过对每个乳腺肿块进行评分, 反应乳腺组织的硬度, 弹性系数越大, 代表病灶的硬度越大, 硬度越大的往往是恶性结节, 硬度越小的则可能是良性病变, 因良性病变的内部往往胶原纤维量少。有资料显示, 弹性成像评分主要是利用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弹性系数差异, 其产生的应变大小不同, 然后通过彩色编码进行显示, 从而判定组织的硬度大小, 对肿瘤良性和恶性进行推断。大部分恶性结节都是坚硬的病变组织, 其和周围的结构出现粘连, 活动度降低, 弹性减小, 进而相对的硬度增加, 恶性结节的弹性系数往往大于良性结节。作者通过分析本院超声科诊断的乳腺结节患者104例临床资料, 分别通过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进行比较,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结果表明,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综上所述, 超声评分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 可以提高对乳腺结节的诊断水平, 降低良性结节误诊率, 提高恶性结节的准确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本院超声科诊断的乳腺结节患者104例临床资料, 分别通过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进行比较,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评分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 可以提高对乳腺结节的诊断水平, 降低良性结节误诊率, 提高恶性结节的准确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评分,乳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
参考文献
[1]韩莉, 张雷, 李向东.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3 (5) :66-67.
[2]付利霞.超声诊断乳腺结节80例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5) :568-570.
[3]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二维超声与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山东医药, 2011, 51 (49) :100.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为甲状腺肿物行手术切除患者310例, 其中男180例, 女130例, 年龄16~65岁。发现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 术前有彩超报告, 术后病理结果:甲状腺腺瘤186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78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 甲状腺淋巴瘤10例, 甲状腺囊肿5例, 甲状腺炎症9例, 超声报告与病理吻合率为90%。
1.2 方法
使用AXSON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0MHz;患者仰卧位、头后仰、部分暴露颈部, 全面扫查甲状腺及其周围, 结合吞咽动作, 重点检查可疑区域。
2 结果
回顾分析超声描述, 超声诊断, 对照病理报告, 总结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特点, 比较其共同点及其各自特点, 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决定临床治疗方案, 然而除部分典型病例容易确诊外, 大部分病例不易准确定性, 良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供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相当部分交叉, 多发结节并不一定是良性, 不能排除部分恶变、良恶性结节, 可能共存。良性结节表现有部分恶性特征, 恶性结节表现为一些良性特征如甲状腺癌多无包膜、无声晕, 但滤泡状癌可有不规则包膜, 一些乳头状癌可有清楚晕环, 恶性结节早期表现边界清楚, 表现良性特征, 微小癌更不易发现, 因此, 对甲状腺结节应综合分析其特点, 周围甲状腺实质的改变, 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 结合临床特征, 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不论体检和超声特征如何, 所有最大直径超过10mm的结节, 都应该穿刺检查, 小于10mm的需定期随诊, 临床不能扪及的结节而超声特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时, 应该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1]。对一些超声表现良性结节, 应定期随诊。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 鉴别良恶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通过2000-2011年我院31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对比分析, 探讨超声在鉴别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10例患者切除结节, 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0%。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 可重复检查, 随诊观察是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法, 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参考文献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 篇6
1 临床表现
大多数TN病人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常因患者自我发现颈前部肿大的结节,或者是因例行体检时触诊或B超发现的TN而就诊;少数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发声困难或声音嘶哑、疼痛、颈部压迫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下降,此时应高度怀疑TC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但无症状的TN并不代表其中没有TC的存在,对于无症状的TN同样需要综合各种检查,以排除TC。另外,还必须询问病人是否有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TC的家族史,这两者是目前比较确定的导致TC的危险因素。
2 查体
触诊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是鉴别TN的重要方法,经验丰富的甲状腺专科医师通过触诊能对TN的良恶性有初步的判定,其依据的是TN的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周围界限、活动度等,但由于一部分TN位于甲状腺内较深位置,无法触及,因此对于TN的鉴别应当包括可触及的TN和不可触及的TN。在B超测定TN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两者具有同样的恶变风险[4],因此不能因为TN不能触及而认为是良性病变;据统计,>1.0cm的TN相对于<1.0cm的TN更有可能转变为临床表现明显的TC;迅速增大的实性TN应高度怀疑TC。所以,动态地观察TN的大小对于辨别TN的良恶性极有帮助。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将TN>1.0~1.5cm作为甲状腺FNA的其中一个标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TN质地硬,并且单发、固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当首先考虑TC。
3 实验室检查
3.1 甲状腺功能(Function of thyroid,TSH)
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具有功能的TN极少出现潜在的恶性。低血清TSH、同时甲状腺同位素扫描(ECT)为热结节,说明TC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只有当TSH正常或者下降时,才考虑做下一步检查以排除TC,故TSH对于鉴别TN良恶性有一定意义。
3.2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
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蛋白,用灵敏的方法能在多数正常个体血清中检测到。血清TG升高是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指标,如单纯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及TC等均可发现血清TG升高。因此TG最不能作为诊断TC的特异性指标,但可用于测定肿瘤TG的分泌能力。
3.3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应结合血清TG检测来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但还可用来检测术后肿瘤复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只作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物,对于鉴别TN的良恶性并无多大帮助。
3.4 降钙素(Calcitionin,CT)
循环中的CT绝大部分是由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合成分泌的。血清CT的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标准之一,具有很高的特异性[5,6,7]。另外,还可通过激发CT兴奋试验、五肽胃泌素(Pg)兴奋试验、钙兴奋试验来诊断MTC。
4 影像学检查
4.1 超声 超声检查是鉴别TN的重要方法。超声诊断良性病变的依据有:(1)多发病灶;(2)病灶周边有完整“晕环”;(3)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4)有粗大钙化影像;(5)血流丰富程度多数为Ⅰ或Ⅳ级,血流分布多数为Ⅰ型;(6)血流阻力指数高于0.6,血流峰值速度低于12cm/s。诊断恶性病变的依据有:(1)单发病灶;(2)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3)内部不均匀低回声;(4)有细沙粒样钙化影像;(5)血流丰富程度多数为Ⅱ或Ⅲ级,血流分布多数为Ⅱ型;(6)边界不整或包膜疑有浸润,与颈前肌粘连,颈部淋巴结肿大(纵径/横径≤2);(7)结节内血流丰富,血流峰值速度高于25cm/s,阻力指数(RI)>0.8。灰阶超声特点对鉴别良、恶性非常重要,彩色超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但血流指数测定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意义不大。对于单发或多发病灶的良恶性鉴别,也有文献指出并无相关性,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TC患者伴有其他多发良性结节。但相对而言,超声鉴别诊断TN的准确率较高,直观,无创伤,可作为TN鉴别的常规检查方法。
4.2 CT CT是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表现有:甲状腺内低密度结节、密度不均、内有不规则坏死区、伴有钙化、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等。谢榜昆等[9]总结了46例T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TC的CT特征性表现:(1)CT显示瘤周“半岛状”瘤结节、瘤周“强化残圈”征是TC的特征性表现;(2)细沙粒状钙化、混合性钙化及“囊内壁钙化性结节”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3)未分化癌最易侵犯甲状腺外周结构,其次是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外周侵犯最少;(4)甲状腺周围器官组织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诊断TC的肯定征象;肿瘤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是诊断TC的重要指征。尹成方[10]回顾了26例实性为主的TC的CT征象,同样表现为病变区甲状腺体积增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可合并不规则坏死及钙化,与有关文献的报道基本相吻合。
4.3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 PET-CT将PET与CT相结合,PET扫描提供高质量的体内功能图像,CT提供高质量的解剖图像,PET-CT融合图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明等[11]报道30例原发TC,术前PE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灵敏度达100%,特异度85.7%。同时,也有个案报道18F-FDG PET/CT探测到早期TC[12]。
4.4 MRI MRI现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病变的重要手段,国外有关TC的MRI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国内报道甚少。关玉宝等[13]对MRI检查发现,31例TC患者中27例有病灶,4例未发现原发病灶(以颈部淋巴结转移首发,甲状腺内未见病灶)。其中20例与绝大多数肿瘤在MRI上的表现一样,T1WI上呈低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MRI检查的真阳性17例,真阴性1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诊断正确率87%,敏感性83%,特异性89%;并总结出瘤周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TC的MRI特征性表现,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诊断TC的肯定征象,肿瘤边缘模糊、形状不规则及信号不均匀是诊断TC的重要指征。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小病灶,详细提供病灶的形态学信息并准确判断肿瘤侵犯范围。但由于瘤周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出现率较低,而对于一些直径较小(≤3cm)、未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及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肿瘤,MRI在定性诊断方面仍存在困难。田贵森等[14]也报道了18例颈部肿物多呈T1WI低信号、混杂低信号,T2WI均为不均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l5例肿物也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此外,MRI对钙化的检出不如B超、CT敏感,文献报道[15,16]细沙粒状钙化是TC特征性表现之一,所以MRI结合B超、CT检查有助于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4.5 同位素扫描(ECT) 根据ECT检查,TN的功能从高到低分别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冷结节。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其中冷结节最有恶性的可能,但据报道,约有20%的冷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刘辉等[8]回顾227例TN,用ECT扫描的冷结节有47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甲状腺腺瘤13例,TC 1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可见表现为冷结节的TN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居多,因此ECT对于鉴别诊断TN缺少准确性及特异性。可配合以动态显像:结节处血流丰富,则恶性可能性大,结节处血流灌注减少,提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99mTc-MIBI显像:原冷结节处有99mTc-MIBI填充,则提示恶性病变,反之提示良性。笔者认为,应当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5 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
用细针穿刺TN,抽得微量细胞后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鉴别TN的良恶性。常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可提高确诊率。尽管如此,仍然有10%左右的误诊率,并且检查的主观性、准确性依赖于训练良好、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可并发出血引起血肿、损伤喉返神经及气管,减少了其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6 基因诊断
在所有非遗传性肿瘤中,TC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最高,可达8.6%,提示TC的发病涉及某些基因的异常。已有些文献报道,某些基因或信号传导因子的异常与TC相关。Huang等[17]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120000个基因,得到8例TC中有24个基因的表达增高(>2倍),如与乳头状癌相关的MET、DPP4等基因,并筛选出可以作为TC诊断的候选基因:N33、DPP4、CITED1和CHI3L1。但是究竟哪些可真正作为TC基因诊断的工具,尚需进一步研究。Takano等[18]进行了一个深入的TC基因诊断的研究,通过RT-PCR技术检测到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未分化癌的癌胚纤维连接蛋白(Oncofetal fibronection,OnfFN)mRNA的表达,发现术前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6.9%,特异性达100%。但OnfFN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而未见于其他甲状腺病变。对于TC的基因诊断,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用于临床,能准确从TN中筛选出TC。
结节良恶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孤立性结节39例, 男23例, 女16例, 年龄16~76岁, 平均46.4岁。病灶直径9~30mm, 密度均匀, 无明显钙化及空洞。其中周围型肺癌20例、结核球12例、炎性肉芽肿6例, 错构瘤1例。
1.2 CT扫描方法及强化标准
CT扫描机型采用美国产ALTRAZ.PLUS 1螺旋CT机。先行平扫发现病灶, 对病灶采用3.0mm准直仪厚度2.0mm重建间隔薄层扫描, 连续扫描标准算法重建, 150mm的视野大小, 平扫后, 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100ml, 速度2ml/s, 分别于1、2、3、4、5min扫描, 取平静呼吸下吸气末屏气扫描。取结节最大层面进行CT值的测量, 其范围包括结节直径70%的区域, 增强后的最大CT值与平扫CT值之差即为该结节强化值。参照文献[1], 将病变的强化形态分为: (1) 完全性强化 (中央及外周区均强化) ; (2) 周围性强化 (仅外围区强化) ; (3) 包膜样强化 (结节外周区薄层细条状强化) , 又将其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包膜样强化; (4) 无强化 (强化值<20HU) ; (5) 中央性强化。
2 结果
病灶直径<1cm的结节该组共3例, 为体检发现, 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直径在1~2cm (不包括2cm) 的结节10例, 6例为良性, 4例为恶性结节。直径在2~3cm的结节26例, 10例为良性, 16例为恶性。边缘有深分叶的结节20例, 其中18例为恶性, 1例为结核增殖病灶融合所致, 1例为炎性肉芽肿。边缘有毛刺征19例, 其中14例为恶性结节, 5例为良性结节。血管集中征5例均为恶性结节, 其中3例为转移结节。胸膜凹陷征3例均为恶性结节。良恶性结节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 增强后扫描, 恶性结节强化值均>20Hu。良性结节的强化值为 (18.5±16.4) Hu、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2.76, P<0.01) 。从强化形态观察,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90% (18/20) , 2例周围性强化 (10%) , 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是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 分别为8例、3例, 占91.7%, 完全性强化1例。炎性肉芽肿5例为完全性强化, 1例周围性强化。错构瘤1例是无强化 (见表) 。
3 讨论
与普通CT对比, 螺旋CT对结节灶有明显优越性。本组研究强化形态对比表中, 8例患者由于不能掌握呼吸的深浅度, 普通CT扫描导致病灶漏掉, 或者未能捕捉到结节的最大层面。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功能, 一次屏气可扫描多个层面, 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 而且数据采集量的增大, 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
本组恶性结节的C T图象多表现为深分叶 (图1-2) 。张燕群等[2]对30例肺癌分叶测量结果, 深分叶征占90%。分叶征的病理基础是瘤体向肺小叶内扩散, 及各部生长速度的不同所致[3]。因此, 研究肺结节的分叶程度对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意义。
肺良恶性结节的周围都可有毛刺, 前者是间质纤维增生, C T图象表现为粗而长;后者是癌性浸润, CT图象表现为细而短 (图4-5) 。诊断时须结合其他C T征象综合判断。
Mori[4]等认为, 在肺癌中, 不管结节大小, 若见到肺静脉血管向结节集中者, 强烈提示为恶性结节;本文39例病例中有5例出现此征, 均为恶性结节 (图1-3) , 因此, 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 血管集中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图1-2为同一病例增强扫描的纵隔窗及肺窗) 小结节病灶有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 病灶的强化CT值超过20HU, 并见比较粗血管影与之相连, CT诊断肺癌可能性大。手术证实为腺癌。图3为转移癌, 有恶性肿瘤病史。
2mm层厚薄层扫描, 右肺内1.7cm的小结节病灶, 其边缘有毛刺征, 胸膜凹陷征, 手术证实为腺癌;左肺陈旧结核。
结节病变的强化表现及强化机制:理论上, 结节的强化程度取决于对比剂进入血管外间隙的数量及结节的富血管度[5]。周围型肺癌的血供源于支气管动脉, 肿瘤间质内血管丰富, 且分化不成熟, 血管分布紊乱, 基底膜不完整, 管壁通透性高, 有利于大分子的对比剂渗入细胞间隙, 部分肺癌微血管扩张, 利于对比剂在血管内停留。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周围型肺癌增强后迅速达到峰值而后缓慢回落[6]。结核球的病理基础是中央的干酪坏死区为纤维包膜所包裹, 干酪坏死因乏血管而无强化。因而, 增强后两者的强化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周围型肺癌明显高于结核球。本组资料发现, 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强化形态亦不同。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强化 (90%) (图1) , 少部分周围性强化 (10%) 。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6], 本组中占91.7%。结核球的不同强化形态取决于包膜的富血管、完整度及厚度[7]。
本组资料表明炎性肿块及部分错构瘤在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上均类似周围型肺癌。炎性肿块多呈完全性强化或周围性强化, 类似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后CT值迅速升高, 2min内达到高峰, 随后缓慢回落。而炎性肿块增强后CT值逐渐升高, 一般在3~4min内出现高峰。二者有所不同。炎性结节的形成过程中, 肺动脉水平上发生弥漫性血栓, 血供直接源于支气管动脉, 造影剂通过相对较直的、结构正常的血管进入间质, 进入血管周围间质的造影剂因淋巴管的通畅加快了引流, 与周围型肺癌的强化机制不同。本组中周围性强化的炎性肿块, 病理研究表明为:部分由于周围充血组织围绕中央的纤维瘢痕组织, 部分原因为中央出现坏死液化。此种表现与周围型肺癌中央的凝固性坏死不同。如同时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特点, 多数能做出鉴别。
错构瘤的组织成分复杂[8], 病理研究对照表明强化不明显者, 其组织成分以软骨样组织为主, 而血管成分稀少或缺如, 可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强化显著者均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 强化与周围型肺癌相似, 须结合其他影像学特点相鉴别。
综上所述, 在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全面分析瘤体, 瘤周, 瘤旁的各种CT征象, 并结合临床资料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较易鉴别。炎性假瘤及部分错构瘤是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更富血管, 其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及结合其他影像资料有助于鉴别。
参考文献
[1]Erasmus JJ, Connolly JE, Mc Admas P, et al.Solitory pulmonary nodules:partⅡevaluation of the indeterminate nodule[J].Radiographics, 2000, 20:59-66.
[2]张燕群, 曹庆丹.深分叶在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杂志, 1992, 3:54.
[3]李铁一, 李伟, 白逸秋.肺部疾病的X线影像及其病理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49.
[4]Mori K, Saito Y, Tominaga K, et al.Small nodular lesions in the lung periphery:New approack to diagnosis with CT[J].Radiology, 1990, 177:843.
[5]Little JT, Durizch ML, Meoller G, et al.Pulmo-nary masses:contrast enhancement[J].Radiology, 1990, 177:861-871.
[6]周晓玲, 曾纪珍, 杨迎, 等.周围型肺癌SCT增强扫描与血管超微结构和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 17:166-168.
[7]Murayama S, Murykami J, Hashimoto S, et al.Noncalcified pulmonary tuberculoma:CT enhancement with histological correlation[J].J Thoracic Imagine, 1995, 10:91-95.
结节良恶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共87个结节) 。其中男18例, 女44例;年龄23岁~67岁, 平均年龄45岁。术前62例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术后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1.2 仪器和方法
应用Philips 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7~10 MHz变频探头。患者仰卧位垫高肩部, 充分暴露颈部, 首先利用常规超声对甲状腺进行纵横切面全面扫查, 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及彩色血流等;接着仪器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 针对结节进行弹性成像检查, 调节取样框大于结节2~3倍, 固定探头并做适当微小振动, 将压力指数控制在2~4, 动态观察弹性成像的颜色分布, 采集并存储图像加以硬度评分。
根据结节颜色的分布及所占比例, 采用5分法对甲状腺结节的硬度进行分级[1], 0分:病灶位置呈红绿蓝三色相间;1分:病灶位置及周围组织均呈现为绿色;2分:病灶中绿色区域面积>50%;3分:病灶中蓝色区域面积>50%;4分:病变区几乎完全为蓝色, 面积>90%。本组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 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患者87个甲状腺结节中, 病理报告有61个良性结节, 26个恶性结节。常规超声检查准确诊断51个结节, 其中诊断为良性结节39个, 误诊22个, 诊断为恶性结节12个, 漏诊14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准确诊断80个结节, 其中诊断为良性结节57个, 误诊4个, 诊断为恶性结节23个, 漏诊3个。见表1、表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 (23/26) , 特异性为93.4% (57/61) , 阳性预测值85.2% (23/27) , 阴性预测值95.0% (57/60) , 诊断符合率为92.0% (80/87) ;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 (12/26) , 特异性63.9% (39/61) , 阳性预测值35.3% (12/34) , 阴性预测值73.6% (39/53) , 诊断符合率89.5% (51/87) 比较, 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尽管甲状腺结节病理类型复杂, 声像图表现多样, 各种病变的超声征象时有重叠, 常出现异病同图、同病异图的情况;但在基层医院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常规超声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回声、形态、边界、声晕及有无钙化, 并结合多普勒血流分布及血流阻力指数来综合判断;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 很多结节不能同时具有上述特异性表现。正是由于常规超声存在的局限性, 致使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准确性较低。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反映生物组织弹性 (或硬度) 特征的新技术, 其提取组织弹性有关的参数, 并通过图像反映出组织硬度特征, 间接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研究表明[2], 组织硬度与病变密切相关;病理资料也证实[3], 甲状腺内最常见的恶性结节是乳头状癌, 病灶呈乳头状生长, 乳头分支较多, 间质纤维较多, 而且间质内常伴有沙砾体和微钙化, 这些钙化常规超声不一定显示, 但会明显增加结节的硬度, 使其超声弹性评分相应增加。因此, 超声弹性成像增加了组织硬度信息, 克服了常规超声的不足, 成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一种新方法。
经病理证实, 本组共漏诊3个恶性结节, 其中1例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 因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体弥散性增大, 纤维组织增生, 致使甲状腺组织基础硬度增加, 结节与周围组织硬度差变小, 使得结节弹性评分减低而发生漏诊[4];2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 病理示病灶大部分或全部由滤泡细胞组成, 内含胶质, 结节内乳头状结构甚少或阙如, 故超声弹性评分偏低, 误诊为良性结节。
本组也发现有4个良性结节因评分较高而误诊, 其中2例甲状腺瘤因为结节内有明显的钙化, 由于钙化的存在使结节组织质地硬度增加;1例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因其后期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化的形成, 使得炎性结节硬度增加, 说明亚急性甲状腺炎虽为良性病灶, 但其弹性成像表现往往与多数甲状腺恶性结节极为相似, 与余珊珊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还有1例甲状腺瘤因为结节体积过大并伴有明显的出血坏死, 评分亦高。
目前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 普遍认为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较高;但是, 弹性成像反映的是结节的硬度, 结节的硬度与其内部病理结构密切相关, 同时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和位置的深浅, 以及结节内伴有出血或坏死、钙化等情况, 都可能干扰弹性成像, 导致对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性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误诊, 超声弹性硬度评分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标准, 还应联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 综合分析, 才能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总之, 与常规超声相比, 超声弹性成像的优势在于增加了组织硬度信息, 以达到鉴别病变性质的目的, 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一种新途径, 其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燕山, 詹维伟, 周建桥.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240-252.
[2]郝铁, 柳莉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 2010, 16 (3) :453-454.
[3]周庚寅.甲状腺病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7-148.
[4]刘芳, 肖莹.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6) :102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