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2024-06-20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精选10篇)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1

结节性甲状腺肿 (nodular goiter) 是一种常见疾病, 好发于中年女性, 发病率约为7%, 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常见症状为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体重下降、胸闷、心悸、呼吸不畅, 心律失常、怕热多汗等,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上有甲状腺次全切术和甲状腺全切术两种术式[2]。但在避免甲状腺肿复发结节再次手术方面, 甲状腺全切术则优于甲状腺次全切术, 本研究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 现报吿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等症, 均经颈部CT及B超检查确诊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且排除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 经五官科会诊排除喉部疾患, 必要时胃镜检查, 排除食道肿瘤转移, 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67例、女9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1.2岁, 病程8 d~6年、平均病程3.1年, 结节直径0.72~6.3 cm, Ⅰ度肿大患者43例、Ⅱ度肿大患者63例、Ⅲ度肿大患者54例, 将2013年8月之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4年8月之后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节直径以及肿大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 全身麻醉后, 常规消毒铺巾, 将背部垫高, 于胸骨上窝处切口, 逐层切开后用吊丝掀开患者皮瓣, 充分暴露甲状腺, 分离并结扎甲状腺上极血管, 处理甲状腺上动静脉, 然后再游离出甲状腺, 再结扎甲状腺的下动脉、下静脉以及中静脉, 结扎中注意保护动脉及喉返神经。当甲状腺充分游离后, 对甲状腺的前侧腺体进行楔形切除, 另一侧同上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全程暴露喉返神经, 在甲状腺后背膜外进行, 注意保护甲状旁腺, 前期手术方法同上, 只是在甲状腺游离后, 充分暴露甲状腺的背侧和气管食管沟, 抬起甲状腺上极, 切除甲状腺的两个侧叶。术后1周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 对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riiodothyronine, T3) ,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etraiodothyronine, T4) , 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水平进行检测,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术后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T3, T4, TSH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术后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T3, T4, TSH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效: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T3, T4, TSH指标无变化[3]。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复发病例, 对照组复发11例,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的双侧弥漫性病变, 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其临床上以切除病灶, 减少复发为治疗原则。以往临床上为保留患者的部分甲状腺组织, 常采用次全切除术, 但术后易复发, 导致不良预后[4]。

近年来, 随着甲状腺全切术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普遍认为, 甲状腺全切术可以彻底的切除病灶部位, 在术中仔细解剖, 不会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还能有效的降低复发率, 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5], 但在术后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需终身服甲状腺素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治疗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术, 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无差异, 但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2013年8月之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 将2014年8月之后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给予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甲状腺全切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术

参考文献

[1]Xu L1, Wang WB, Zhao YP, et al.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nodular goiter carries an excellent prognosis[J].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2, 106 (2) :169-173.

[2]林勇强, 施仙林, 朱晓鸣,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 (4) :606-607.

[3]高全生, 魏松锋, 李治国,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34 (11) :1399-1401.

[4]杨国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0) :86-87.

[5]徐宗攀.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21 (13) :2497-2498.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2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手术方式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93-01

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是甲状腺疾病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由弥漫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患者多以在颈前发现肿块就诊[1]。目前,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这一直以来临床内分泌外科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之一,本文旨在对86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以探讨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5.8岁;结节部位:左侧25例,右侧31例,双侧30例;体征:所有患者均可在颈部扪及无痛性肿块;局部B超或彩超检查显示,均有直径不等的多发实性结节;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测定提示T4、T3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1.2 方法:患者行单侧颈丛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或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本组86例患者分别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A组)、一侧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B组)、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一侧甲状腺全切除(C组)。

1.3 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3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素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常见良性疾病, 部分病例适合外科手术治疗。国内多采用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加术后甲状腺素抑制疗法, 但复发率仍较高达10%~30%[1], 多因残留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和微小结节所致。因此, 国外早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报道[2]。基于国情和担心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神经损伤, 国内开展较少。现总结我院3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以探讨手术适应症和如何避免术后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7月36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 男性9例, 女性27例, 年龄40~65岁。病史均为无意中或体检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 病程3~8年。颈部双侧扪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 质韧, 无固定,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1.2 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FT4、FT4、血清TSH (S-TSH) 均正常。

1.3 术前B超检查均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 结节直径约0.4~6.0cm, 平均3.2cm。9例为实质性结节, 周围血流信号丰富;余为混合性或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结节。

2 结果

2 例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但术后病理石蜡切片证实为乳头状癌。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 纤维喉镜检查发现一侧声带运动障碍, 未经特殊治疗, 1~2月后恢复正常。5例术后48h内出现手足麻木低钙血症表现, 血钙1.81~2.07mmol/L, 患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 一般在术后3~4d后症状消失, 继续口服葡萄糖酸钙片1~2周, 血钙恢复正常水平。随访至今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均长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 常用初始剂量为50~100μg/d, 定期复查T3、T4、FT4、FT4、S-TSH水平以调整药物剂量, 随访至今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药物副作用。

3 讨论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特点多为两侧腺叶多发性病变[3], 而临床上需要手术切除的病例, 多为病程较长者, 几乎整个甲状腺都存在病变结节, 且易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变。因此, 即使行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 仍极有可能残留增生的甲状腺组织和微小结节。而残留的病变组织不受甲状腺素反馈抑制, 术后复发率增高, 如再次手术,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初次手术增加5~10倍[4]。只有彻底切除原发病变, 抑制疗法才有预防结节复发的效果[5]。

根据我国国情, 结合已往病例手术经验和文献资料, 我们把对病程较长年龄>40岁且术前B超检查双侧腺叶各有多发结节、特别直径>3.0cm, 或术中观察实质性结节伴周围甲状腺组织水肿和质地脆弱者列为术后复发甚至恶变的高危人群, 建议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这样不仅规避了复发和再次手术的风险, 还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本组病例中2例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但术后病理石蜡切片证实为乳头状癌, 另外所有病例随访至今均无复发。

有报道[6]显示熟悉甲状腺的解剖, 术中仔细操作, 甲状腺全切术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并未比次全切除术明显增加, 这与我们结果相近。我们经验是:应用超声刀无血操作保持术野清晰, 全程显露喉返神经, 重视喉上神经的保护, 甲状旁腺保护以上旁腺为重中之重。具体操作如下:用超声刀离断甲状腺叶侧方静脉及组织以充分游离外侧, 至上极处忌整束大块结扎甲状腺上动脉, 应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 从而避免误伤喉上神经外支。超声刀切断峡部, 于气管前充分游离腺叶内侧。随后牵开颈总动脉, 向对侧牵拉腺叶, 充分暴露甲状腺背侧和气管食管间沟, 进入希氏三角, 此时为避免超声刀热传导损伤喉返神经[7], 改用蚊式血管钳仔细寻找, 常可找到弦白色扁平的喉返神经主干, 全程显露至甲状软骨下角下方入喉处, 此处喉返神经细小并多有分支, 更易误伤, 要特别注意。甲状旁腺紧密附于甲状腺两叶背面, 多呈扁豆形棕黄色, 一般为4枚, 其中下甲状旁腺分布十分广泛, 术中寻找较困难, 但上甲状旁腺位置较固定, 约80%位于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上方1cm处为中心、直径2cm的一个圆形区域内, 故手术中易于寻找和保护。一般只要保留1~2枚, 临床上不会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表现, 如不慎全被切除, 需作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对手术并发症的担心和术后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 是患者不易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主要原因。术者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改进,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降低;甲状腺素制剂的改进, 只要剂量适当, 绝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 我们随访至今无一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 且亦未见任何药物副作用。所以对于复发可能再手术而言, 大多数患者已能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病例, 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好, 甲状腺全切术加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有效地避免了复发和再次手术, 甲状腺全切术可作为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邓如岗, 王志明, 吕新生, 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3 (5) :343-345.

[2]Delbridge L, Guinea AI, Reeve TS.Total thyroidectomy for bilateral benign multinodular goiter:effect of changing practice[J].Arch Surg, 1999, 134 (12) :1389-1393.

[3]陈序吾, 陈磊.489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分析[J].外科理论和实践, 2005, 10 (6) :519-521.

[4]杨卫平, 吕克之, 何永刚, 等.手术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杂志, 2005, 2 (2) :138-139.

[5]Colak T, Akca T, Kamik A, et al.Total versus subtotal thyroidectomy for the management of benign multinodular goiter in an endemic region[J].ANZ J Surg, 2004, 74 (11) :974-978.

[6]蔡伟耀.重视分化性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的抑制疗法[J].外科理论和实践, 2009, 14 (4) :382-384.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4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性囊肿;单发结节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89-02

甲状腺结节性囊肿是指在甲状腺内发现含液体的囊状物,多见于单发结节,临床上单纯性甲状腺囊肿不多见,以甲状腺肿合并囊性病变更常见,约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5%~20%[1]。甲状腺囊肿的传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可发生囊肿复发、出血、损伤神经等并发症[2],但随着甲状腺外科技术发展,保留甲状旁腺,保护喉返神经等已日趋成熟,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检查、诊治方法、术后病理等,探讨甲状腺结节性囊肿单发结节的手术指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均为单发结节,其中男11例,女39例;年龄12~75岁,平均(44.7± 5.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1.1± 0.9)年;部位:左叶16例,右叶34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48例,局部轻痛2例。

1.2 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

B超检查,完全囊变6例(12.0%),部分囊变28例(56.0%),囊实性结节16例(32.0%);甲状腺扫描,冷或凉结节47例(94.0%),温结节1例(2.0%),热结节2例(4.0%);细胞学检查(FNAC),良性48例(96.0%),恶性2例(4.0%);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囊肿6例(12.0%),见淡黄色胶样囊液;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囊性变30例(60.0%),腺瘤合并囊性变11例(22.0%),甲状腺癌2例(4.0%),亚甲炎合并囊性变1例(2.0%),见紫、褐或棕色血性液体。

1.3 治疗方法: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其中手术治疗47例,保守治疗3例。单纯性囊肿6例,其中5例行超声介入抽吸/注射无水乙醇治疗,1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囊性变30例,其中行患侧次全切除术21例,患侧肿块切除术5例,患侧全切术4例;腺瘤合并囊性变11例,均行患侧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癌2例,其中行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1例,行患侧全切+峡部切除术1例;亚甲炎合并囊性变1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5例单纯性囊肿行穿刺抽/注治疗,其中3例经1次穿刺,2例经2次以上穿刺,3例囊肿完全消失,2例囊肿体积缩小超过1/2,治疗中有一过性轻至中度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其余良性囊性结节手术治疗患者,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有1例结节复发,1例出现声音嘶哑;行全切术后,有2例结节复发,2例出现声音嘶哑,其中1例至今未愈。2例甲状腺癌,均治愈,随访后未复发。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压迫周围静脉,致局部血循环受阻,组织因缺血变性、坏死,且间质内淤血水肿,造成液体积聚,形成囊肿,若血管破裂,则合并出血。本组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除6例单纯性囊肿(12.0%)见胶质状囊液,由滤泡液增加而致,其余多存在某种甲状腺疾病的病理改变,见血性囊液,可能因现有甲状腺疾病,后致供血不足而继发坏死,造成出血液化,形成囊性变。

本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有39例(78.0%),其中处生育年龄女性更多见,故此类患者就诊时,颈部有无痛或者轻痛的肿块,应考虑到甲状腺囊性结节可能。术前超声检查可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囊实性、部位、大小及范围,诊断符合率高[3],本组50例囊性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均相符。甲状腺扫描,少数可见温热结节(本组3例,6.0%),提示假阴性,诊断特异性不够,除需了解是否为囊及其局部特征外,还要了解是各种甲状腺疾病继发的囊性变,需同时检查FT3、FT4、mTSH、TGAb及TMAb等甲状腺功能指标。穿刺细胞活检,可通过囊液性质,判断囊性变、胶质囊肿及良恶性,但癌细胞假阴性率高,尤其是病灶超过4cm后,穿刺物多为囊容物,不可代表上皮细胞,强调实质部位的细胞价值高。

从囊性结节的病理表现看出,以囊性变多见,单纯性囊肿较少,本组总结手术指征如下:(1)单纯性囊肿、亚甲炎或桥本氏病合并囊性变等,可行抽注等保守治疗,但若反复发作,也可行手术治疗;(2)良性结节合并囊性变,最早行甲状腺制剂治疗效果不佳[4],现行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结节在内部分腺体切除术或者腺体次全切除术,一般不主张单纯病灶切除术,容易有小结节残留,导致复发,若术后病理检查有癌变,还需不做手术,可能引起癌细胞的局部扩散,甚至血行播散;(3)甲状腺囊性结节多为良性,但不可忽略恶性可能性,本组有2例(4.0%),均为乳头状腺癌需及早行手術治疗,若病灶局限于一叶且肿瘤小于3cm,可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若肿瘤大于3cm或者对侧有不明结节及癌灶,可行患侧腺叶+对侧腺叶次全+峡部切除术,若有颈淋巴结转移,需行颈淋巴清扫,术后行放射治疗,清除残余或者转移癌,行甲状腺制剂治疗,抑制TSH的分泌(4)甲状腺手术切除,可能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但结合临床发现,多数患者尤其是病程长,术前已有甲状腺功能降低等症状,药物虽可改善此症状,但不能控制结节生长,因此对于结节增长明显且甲状腺功能降低的囊性结节主张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甲状腺囊肿患者,为选择适当手术方法,术前、术中需对甲状腺结节有准确评估,包括结节部位、是单发还是多发、病理性质等[5],为精确判断病情,术中、术后需做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范西红,蒋志伟,贺青卿,等.甲状腺疾病构成比变化的探讨[J].内分泌外科杂志,2008,2.

[2]朱建辉,刘环.超声介入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评价[J].新疆医学,2010,40.

[3]杨凤岐,刘晓俊.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

[4]杨海云,张弘,智慧等.超声引导32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结节[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

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 篇5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性, 66岁, 聋哑人, 鸡西出生, 长期居住本地, 颈前肿物40余年。 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巨大囊实性病变 (大小约7.1cm×5.6cm×7.9cm) ;甲状腺左叶多发实性小结节 (大小约1.6cm×1.2cm、1.3cm×0.8cm、0.7cm×0.5cm、1.7cm×0.7cm、1.0cm×0.6cm) 。 CT提示:右侧甲状腺占位伴钙化 (6.1cm×6.7cm) , 左侧甲状腺区多发小钙化。

术后病理:右侧甲状腺肿囊性变, 囊内砂粒样钙化, 囊壁有少量慢性炎细泡浸润。左侧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及微小腺瘤形成。

病例1术前、术后照片对照见图1、图2。

病例2:女, 67岁, 鸡西出生并长期居住, 颈前肿物50余年。超声提示:双侧甲状腺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右侧大小10.1cm×6.3cm×6.7cm。左侧大小4.7cm×2.9cm×5.1cm) CT提示:双侧甲状腺囊实性占位伴钙化 (右侧大者8.4cm×6.3cm) 。术后病理:右侧巨大腺瘤样甲状腺肿伴出血, 透明变性及钙化。左侧腺瘤样甲状腺肿伴囊性变。

病例2术前、术后照片对比见图3、图4。

术后一周两位病人切口愈合良好, 无不良反应。

2 讨论

非毒性甲状腺肿多由于年幼或青春期时碘摄入量不足, 随着缺碘时间延长, 扩张的甲状腺滤泡扩张, 并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小结节, 继而形成我们所说的三期即结节阶段-结节性甲状腺肿, 此期是临床外科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 结节以拇指头大小、鸡卵大小为常见, 个别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大如儿头大小, 突向颈前, 还可向胸骨后延伸形成胸骨后甲状腺肿。有的结节因体积过大而血液供应不良, 出现结节内部液化形成囊肿或出现纤维化、钙化等。当发生囊肿样变的结节内出现出血时, 结节可迅速增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还可压迫周围组织, 如压迫气管导致气管移位变形出现呼吸困难;颈动脉受压出现脑供血不足, 眩晕;颈静脉受压出现面部青紫肿胀;神经、食管受压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该病女性多发, 发病率男女比约为1:6。病人常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

病理肉眼所见:甲状腺双侧不对称性肿大, 表面凹凸不平, 结节大小不等, 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十厘米, 常无完整的包膜。数量以单个至数十个结节不等, 不对称地分布在甲状腺内, 单发较少见。结节切面多呈棕红色或棕黄色, 常伴有囊性变、出血和钙化等, 也可形成一独立大囊。

病理镜下所见:甲状腺组织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样改变, 结节内有大小不等的滤泡, 滤泡内为大量类胶质, 结节周围为纤维组织分隔。偶可见少数不含糊的胶质或仅含类胶质或仅含少量类胶质的小滤泡。滤泡上皮可增生, 向腔内隆起, 呈现乳头状, 乳头结构可出现小滤泡。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组织亦可含有腺瘤样的结构。少数也可发生癌变。

3结论

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 多发病于偏远的经济困难地区, 年幼起长期碘摄入量不足, 出现甲状腺肿后无经济能力及时医治, 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给患者生活带来及大不便,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我国实行碘盐普及后,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已逐年减少, 且随着经济条件年逐年提高, 患者发现本后多能及时求医, 故已实难再见到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本报道的二位病例就为鸡西市社会福利院长期居住的孤残老人, 由政府出资救助。

参考文献

[1]石尧机, 赵杰, 叶小武, 等.西部非洲巨大甲状腺肿的诊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4) :13-16

[2]Debridge L, Reeve T S, Khadra M, et al.Total thyroidectomy thetechnique of capsular dissection[J].Aust N Z J Surg, 1992, 62 (2) :96-99

[3]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 (中册)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36-1139

[4]黄曙耕.单侧巨大甲状腺腺瘤外科诊治体会 (附11例报告) [J].当代医学, 2008, 14 (23) :15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NG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男47例, 女33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 (37±5) 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发现37例患者为单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43例患者为双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排除了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与癌症的可能性。

1.2 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准备, 并明确具体的结节数量与部位、大小, 所有患者均采取颈丛+局部麻醉的形式进行术前麻醉;术中结合每位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手术的方式, 其中, 单侧的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患者有31例, 结节摘除患者有10例, 单侧次切除患者有20例, 而双侧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4例, 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患者有15例, 而待快速病例回报确定为阴性后, 则进行置细管引流, 并逐层的缝合切口;术后, 引导患者常规服用甲状腺素片并复查血T3、T4与TSH水平, 后在结合患者个体的激素水平基础上给予其替代治疗。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术后病情稳定, 术后随访未见复发;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药物维持未见复发;复发:患者术后一年回访, 出现术前病症;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术后的切口感染与声音嘶哑以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均顺利出院, 总治疗有效率为100% (80/80) 。见表1。

3 讨论

3.1 NG的病理分析

近些年来, 在甲状腺疾病中, NG疾病一直高居首位, 而这多是因缺碘而造成的。但是, 在一些碘比较充足的地区, 有些患者甲状腺功能也比较正常, 且TSH也较正常, 这就表明除了缺碘以外, 遗传基因等因素也是造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原因。正如相关报道所述, 放射、地理环境因素与免疫、碘缺乏、内分泌变化以及化学物质的刺激等多方面的综合刺激都是致使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 致甲状腺肿物质主要包括了水源的污染、某些药物与食物、土壤的污染与环境的污染等, 而碘缺乏地区也可能存在着甲状腺肿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流行, 加之若收到放射性的损伤, 也可能致癌, 或是造成甲状腺功能的低下, 特别是远期功能的低下等。总的来说, NG病症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目前还不是很确定。但是, NG作为一种地方性的甲状腺肿病理类型, 多是由弥漫性的甲状腺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 其结节就是复原反应的一个结果, 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如因弥漫性的甲状腺肿的增生不均匀而形成结节, 而结节出现坏死囊性变之后就形成了囊肿, 进而发展成为甲亢或是出现恶变[1]。同时, 由于NG属于甲状腺肿的后期表现形式, 因此, 不同地区由于血供不足容易出现变性、坏死与纤维化以及钙化等情况, 倘若结节出现了坏死、出血与囊性变、纤维变之后, 单纯的药物治疗是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 必须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

3.2 NG的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 由于NG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故多选择手术治疗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而手术治疗原则为完全切除患者的甲状腺病变, 以减少术后复发。但是, 在传统手术方法中, 多采取双侧的甲状腺次全切的方式进行治疗, 保留了背侧拇指大小的甲状腺组织, 以适当减少对患者甲状旁腺组织的损伤与喉返神经的损伤。因此, 准确掌握NG患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手术的方式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当前, 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甲状腺结节全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与甲状腺的大部分切除以及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并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多采用局部麻醉形式进行术前麻醉, 让患者可以发音, 从而根据其发音高低来进行扎线。NG的手术适应证主要有以下几点[2]: (1) 结节为恶性或者是疑为恶性; (2)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 (3) NG患者临床表现为气管与喉返神经压迫性症状且甲状腺比较大, 影响到了患者的美观。同时, 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极有可能是全甲状腺疾病, 极易出现双侧的多发性病变, 故在手术过程中, 充分暴露患者的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很有必要, 且在暴露了甲状腺的时候可使用电刀将其外包膜切开, 从而使整个手术过程中基本处于无血的状态;手术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了出血情况需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用干纱布压迫出血点, 然后用钳子夹住止血点。

因此, 对于临床上的NG患者, 手术治疗可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明确掌握NG病症的手术指征, 进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在术前需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 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 术后严格给予患者相关的T4抑制治疗, 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从整体上提高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在结节性甲状腺肿 (NG)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N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手术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术后的切口感染与声音嘶哑以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均顺利出院, 总治疗有效率为100% (80/80) 。结论 对临床上的NG患者实施必要的手术治疗, 效果较明显, 且适当手术方法的选择也是减少病情复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廉莹, 李静, 黄燕红, 等.乳头状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活性表达比较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6) :466-468, 481.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7

1 病例资料

选自我院1997年-2006年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患者共236例, 全部标本经10%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病理诊断以文献[1]中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为依据, 经复查真正的甲状腺腺瘤仅46例, 余190例为单结节性甲状腺肿。190例中男23例, 女167例, 男女比例为1∶8, 年龄22岁~68岁。

2 结果

病理肉眼检查甲状腺肿物均为单个结节, 包膜完整或较完整, 瘤结节直径为0.8 cm~6.5 cm。镜下改变:甲状腺腺瘤46例包膜完整, 仅有4例包膜厚薄不均;结节内滤泡大小比较一致;有4例继发囊性变。单结节性甲状腺肿190例, 126例有较完整包膜, 178例包膜厚薄不均, 156例包膜内可见挤扁的滤泡;179例结节内滤泡大小不一, 其中98例有真假乳头形成;90例间质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142例继发囊性变;67例有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3 讨论

3.1 本组资料证明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占大多数, 而真正的良性肿瘤是少数的。理论上甲状腺腺瘤与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应混淆, 但在实际工作中, 因两者都是良性病变, 尤其两者都是单结节且包膜完整或较完整的肿物, 而对鉴别诊断不够重视, 导致误诊。

3.2 诊断甲状腺腺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完整包膜; (2) 腺瘤内滤泡及滤泡上皮细胞大小较一致; (3) 腺瘤与周围甲状腺的实质不同; (4) 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2]。诊断单结节性甲状腺肿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较厚, 且厚薄不均。 (2)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内滤泡大小不一, 有的虽然几乎全部为胚胎或胎儿型小滤泡, 但总可见到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巨滤泡, 巨滤泡上皮立方或扁平, 腔内充以大量胶质, 可破裂融合、出血、囊性变。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水肿。 (3)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的实质相似; (4)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

3.3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增生性病变, 腺瘤为真性肿瘤, 两者处理方式不同。鉴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较厚, 且厚薄不均, 包膜为胶原化的纤维组织, 常见挤扁的滤泡。而腺瘤的包膜较薄, 厚薄均匀, 呈纤维性, 包膜中无滤泡成分; (2)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内滤泡大小不一, 有的虽然几乎全部为胚胎或胎儿型小滤泡, 但总可见到散在或灶性分布的巨滤泡, 巨滤泡上皮立方或扁平, 腔内充以大量胶质, 可破裂融合, 出血、囊性变。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水肿, 使滤泡之间的关系不如腺瘤清楚、紧密。而腺瘤内滤泡大小基本一致, 尤其不见相差悬殊的大小滤泡相间分布现象, 间质无增生; (3)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可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 以巨滤泡为主者多有真假乳头形成, 有局灶性和多灶性乳头状增生, 或乳头纤细, 或乳头粗短内有二级小滤泡增生, 乳头上皮为排列规则的柱状上皮。也可见弥散性小乳头, 乳头小, 数目多, 范围广, 乳头细, 但无毛玻璃核。也有的乳头细胞核深染, 乳头细, 乳头基底部也可见上皮轻度增生。间质常呈水肿状, 部分病例伴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而腺瘤是一种真正的肿瘤, 在通常情况下继发改变多不显著, 无淋巴细胞浸润。这也是两者鉴别要点之一; (4)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外甲状腺滤泡组织呈增生和复旧改变。而腺瘤为单纯受压萎缩的甲状腺组织。

3.4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在伴发囊性变时区别相当困难。在伴发囊性变时, 组织全部或大部分液化, 只有少许变形滤泡残留, 诊断时对包膜内外结构无法进行比较, 极易把单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在鉴别时,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单结节性结状腺肿包膜厚薄不均, 内含受挤压的甲状腺滤泡; (2)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增生复旧现象明显, 多伴淋巴细胞浸润, 包膜内外组织结构较为一致。而腺瘤包膜外为单纯受压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3) 单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出血、坏死、钙化等继发性病变高于腺瘤, 而伴发囊性变低于腺瘤。

由上述可见, 不能单凭有完整包膜的单结节甲状腺肿, 来诊断是腺瘤还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特别是单发局灶性的腺瘤样结节性甲状腺肿, 也可有完整包膜。无论对病理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来说, 都必须建立如下概念:单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病变, 在一般外科送检的甲状腺肿物中, 它的检出率绝对不应低于腺瘤。腺瘤作为良性肿瘤, 是有真性完整包膜的单一结节性肿瘤, 多发是极少见的, 两者之比约为2∶1~5∶1[3]。在对单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诊断时, 大体仔细观察, 多取材, 尤其伴发囊性变时, 包膜应多取材, 镜下组织多对比, 再结合临床病史、辅助检查、术中所见, 就能极大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武忠弼, 杨光华, 等.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744~1795

[2]刘彤华, 李维华, 等.诊断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50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8

为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 28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 285例, 合并甲状腺癌145例, 占11.3%。其中男45例, 女100例;年龄12~79岁, 中位年龄36.8岁。以上所有患者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就诊, 其中单发结节的21例, 占14.5%, 多发结节124例, 占85.5%;单侧结节的为48例, 占33.1%, 双侧结节的97例, 占66.9%。其中10例患者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15例有声音嘶哑的症状。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 结果均为甲状腺实性或实性为主占位性病变, 多数伴有沙砾样钙化, 其中有29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术中均对可疑结节行冰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石蜡切片检查。其中137例甲状腺癌、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术后石蜡切片检查示甲状腺癌。其手术方式包括患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患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25例, 患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 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5例, 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加患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4例, 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加峡部切除术的13例,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术8例 (包括术后2次手术的3例) , 术后均长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 其中有31例接受131I治疗。

2结果

145例患者术后经石蜡切片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癌, 其中乳头状癌118例, 甲状腺滤泡状癌9例, 滤泡性乳头状癌5例, 微小癌 (直径≤1cm) 13例;淋巴结转移27例, 主要为颈淋巴结第2、3、4、6组淋巴结。通过术后随访1~5年, 患者均处于生存状态, 复查彩超有12例显示颈淋巴结稍肿大, 行131I治疗的患者行同位素检查 (ECT) , 2例发生骨转移, 行第2次131I治疗后病灶缩小, 余未发现转移灶。

3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发现不少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病例, 且有增加的趋势, 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达4%~17%[1], 本院8年间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1.2%, 其差异可能与各地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不同有关。

3.1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与缺碘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 刺激密切相关,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TSH引起甲状腺内不同部分滤泡上皮增生、新的滤泡产生与复旧变化不一致而逐渐形成的[2]。在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乳头状增生和血管再生, 前者有可能发生甲状腺乳头状癌。动物实验也表明, 用碘缺乏病地区的饮水和粮食喂养老鼠后, 老鼠的血清TSH水平增高, 不仅诱发结节性甲状腺肿, 而且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发生了甲状腺癌, 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高达15.6%[3]。

3.2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结节性甲状腺肿存在滤泡上皮增生。有文献报道, 甲状腺癌, 尤其是乳头状癌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基础上经非典型增生逐渐演变而来, 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存在着癌前病变, 即非典型增生, 特别是高级别的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4]。以上说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存在着并发甲状腺癌的病理基础。

3.3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

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并不困难, 但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甲状腺癌却相当困难, 但这却是关键。有人认为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 准确的术前诊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5]。以下表现可以提示是恶性的可能:当多个甲状腺结节中出现与众不同的结节时, 且结节质硬, 活动度差, 表面不光滑或结节的迅速增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前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有钙化[6];核素扫描提示为实质性的冷结节。对于术中怀疑是恶性时, 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应作为常规[7]。

3.4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

对于单侧有恶变结节的手术方式为患侧甲状腺的全切除术加对侧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 如伴有患侧的淋巴结肿大, 则行患侧的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对于双侧均有恶变结节的手术方式为双侧甲状腺的全切除术, 如伴有单侧或双侧的淋巴结肿大, 则行单侧或双侧的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对于术中冰冻切片显示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而术后石蜡切片示甲状腺癌的患者, 应该仔细检查病理标本, 若甲状腺癌已完整切除, 可不必再次手术, 定期复查。若切除的标本边缘仍有癌细胞, 则应作甲状腺全切除术, 如有患侧的淋巴结肿大, 则还需做患侧的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所有患者术后都必须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 对于有淋巴结转移、局部有浸润的患者还应行131I治疗。

综上所述,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 故不能忽视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癌变的可能。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比例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所占比例不大, 故不能简单的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一定会合并甲状腺癌, 从而采用错误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Sanbiton DC.Textbook of surgery[M].15th Ed.Philadelphia:W BSaunders Company, 1997:626-627.

[2]陈国锐, 王深明.甲状腺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4.

[3] Kaushal M, Agarwal G, Mishra SK.Total thyroidectomy:the procedure ofchoice for multinodular goitre[J].Eur J Surg, 2002, 168 (3) :196-197.

[4]盖宝东, 郑泽霖, 张德恒, 等.1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诊治体会[J].2004, 11 (6) :496-497.

[5] Sakorafas GH, Peros G, Farley DR.Thyroid nodules:Does the suspicionfor mac lignancy really the increased thyroidectomy rates[J].SurgicalOncology, 2006, 15 (1) :43-55.

[6] Khoo ML, Asa SL, Witterick I J, et al.Thyroid calcific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Head Neck, 2002, 24 (7) :651-653.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9

【关键词】超声鉴别 ; 结节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腺瘤 ;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58-01由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两种常见性疾病,而且他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超声诊断时图像的比较也非常相识,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比如当他们之间出现坏死,出血,纤维化钙化和囊性变等退行性变时,他们之间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将变得更加相似,这时就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进行超声检查的90例病例,其中手术后病理证实52例为甲状腺腺瘤,3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对他们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和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90例住院手术患者中甲状腺腺瘤为5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9岁;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4岁。在90例病例中,有81例在临床检测中有少数出现吞咽不适,大部分触诊甲状腺有结节和甲状腺肿大。这些病例病程在一周到四年不等,都经过术前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证实。

1.2仪器和方法:病例检测采用的仪器为德国西门子M2410b,探头频率为7.5MHz。检测方法采取仰卧位,这样可以将检查区全部暴露出来,首先水平扫查,将两侧进行对比,充分了解峡部,左右侧叶和周围的结构情况。然后从侧面做纵横扫查,测量峡部结构和各叶的大小,如果有结节则认真仔细的观察结节的所在位置,大小,数量,内部回声以及形态,各结节之间的组织回声,边缘是否有回声晕环,结合病理基础对声像图进行分析。

2结果

38例病例经过手术后诊断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相吻合,符合率为7.69%,35例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52例在进行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经超声诊断与病例相符合的有50例,符合率为96%,2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47例,多发结节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甲状腺腺瘤6例,双方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在声像图中如果甲状腺多为两侧叶部队称肿大,单叶肿大较少,这就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其结节以多发为主,单发的也有,但是其结节比较小,且结节的包裹膜不完整,边缘不规整模糊,结节周围的组织增加的粗细不均匀,没有正常的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的声像图一般表现为甲状腺局部增大或者不大,一般以单发为主,结节大部分都比较大,且边缘清楚,包裹膜完整,邊缘处大多有晕环,结节周围的组织皆为正常。经过分析可以看出,结节边缘低回声晕环和姐姐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差异特别明显。

3讨论

在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且在表现上都是在颈部甲状腺部位的结节或者肿块,在理论上来说鉴别并不困难,但是实际上却并不容易。它们两者的病理病因以及治疗的原则都是不同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如果使用手术治疗的话,手术后复发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对此疾病手术治疗并不是首选的方法,但是甲状腺腺瘤却不同,它是属于肿瘤性增生,并且有可能引起继发性甲亢和恶变,所以早期的治疗最好以手术治疗主,所以,根据其病理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治疗之前作出正确有效的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甲状腺病人就诊的院内因均为发现颈前区有肿块,且部分肿块有疼痛不适感,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对于肿块的发现并不困难,如果病人做吞咽活动时便可判断这些肿块是不是和甲状腺有关。对于甲状腺整体均匀性中道还是整体不均匀性肿大的区分一般只要对甲状腺一两个肿大的结节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如果甲状腺整体不均匀性肿大,则可判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则是甲状腺肿大的结节。

此外,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均可囊性变,还可伴发出血,近期明显长大的甲状腺结节,甚至出现胀痛不适,当B超检查排除了实性结节之后,应考虑结节囊性变伴出血。本组89例中,囊性变40例,占44.9%,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囊性变21例,占53.8%,甲状腺腺瘤50例,囊性变19例,占38%。可见两者囊性变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甲状腺腺瘤体积较大时才发生囊性变,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分大小均可发生囊性变,与胡滨等的[3]结论一致。

结节有无包膜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也是有意义的,但对其应有正确认识。有作者提到,甲状腺腺瘤有完整包膜,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界限清,但无包膜。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到有明确的包膜并将结节完整剥除7例,占17.95%。因此,包膜不完整的良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不会有诊断错误。而对包膜较完整的结节的诊断却存在误区,易造成甲状腺腺瘤的错误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纤维包膜完整,厚薄较一致,无挤压的甲状腺滤泡,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虽完整,但厚薄不均,可见多少不等的挤压甲状腺滤泡存在。

综合本文研究,我们认为,在超声检测中,甲状腺是否双侧叶肿大、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结节周边是否有晕环、结节周边组织回声是否均匀,以及若发生囊性变,囊变结节直径的大小均是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胡滨 罗兰 胡兵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10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诊断,手术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 (nodular goiter, NG)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6%~7%[1], 但合并甲状腺癌并不多见, 临床诊断困难, 导致术前甚至术中漏诊, 需行二次手术。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 TC) 是指甲状腺组织的癌变, 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等, 容易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咳嗽、咯血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而需要加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为了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 本文选取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 405例, 其中合并甲状腺癌20例, 男6例, 女14例, 年龄12岁~75岁, 平均年龄 (40.2±12.5) 岁, 病程1周~25年不等, 平均 (12.8±1.5) 年;单侧结节15例, 双侧结节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 甲状腺滤泡状癌6例, 甲状腺髓样癌2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现颈部肿块, 伴有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1.3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X线检查。

1.4 治疗方法

对于5例双侧结节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及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15例单侧结节患者行同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次全切,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给予131I内放疗, 术后服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片行促甲状腺激素 (TSH) 抑制治疗。

2 结果

2.1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

20例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占2 40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0.83%;男6例, 女14例, 男女比例为1∶2.33;60岁以上患者13例, 占65.0%, 60岁以下患者7例, 占35.0%。见表1。

2.2 诊断和治疗结果

术前穿刺活检高度怀疑甲状腺癌

2例, 占10.0%,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4例, 占20.0%, 术后石蜡切片检查诊断14例, 占70.0%。2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生存, 其中2例因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3 讨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一般病程较长, 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因此, 如何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术前和术中的诊断率是有效治疗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询问病史和辅助检查进行[2], 由于甲状腺癌病理较为复杂, 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本组术前高度怀疑仅2例, 占10.0%。这是因为确诊了结节性甲状腺肿后易忽略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 满足于用一种疾病解释病理现象。因此要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认识水平, 当多个甲状腺结节中出现与众不同的结节时, 如增大加快, 活动度、硬度、光滑度不同时, 应高度怀疑恶性变的可能。术中诊断主要是冰冻切片检查, 因此,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应常规做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提高合并甲状腺癌的术中检出率;同时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 术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并存甲状腺癌的漏诊, 尽量避免术后病理证实而再次手术。即使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也存在漏诊情况, 所以术后石蜡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必不可少。目前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但关系尚不明确[3,4,5], 许多研究证实缺碘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是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断中,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作为甲状腺癌的一个指征,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可采用手术治疗,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江昌新, 方佩华, 张丽辉, 等.天津市20年甲状腺疾病发病的变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9, 15 (5) :275-278.

[2]房维堂, 乔柏生, 王金彪, 等.碘缺乏与动物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11, 16 (5) :341-343.

[3]陈清勇, 吴玉泉, 杨胜, 等.甲状腺恶性肿瘤CT诊断与临床触诊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12 (3) :158-161.

[4]王畅, 黄盛, 刘斌, 等.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9) :723-725.

上一篇:广告学下一篇:TSW2500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