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静滴

2024-08-04

持续静滴(共8篇)

持续静滴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科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的住院病例, 符合 (1) 发病6~24h以内入院; (2) 发病6~72h内, 从症状发生至72h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均符合1996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及评分标准, CT或MRI确诊, 排除颅内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 (1) 治疗组:50例患者中, 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56~70岁; (2) 对照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52~68岁。其中入院时血压高68例, 合并糖尿病15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1) 无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2) 无严重心肾功能不全; (3) 无近期内手术及严重创伤史; (4) 血压<180/100mmHg; (5) 患肢肌力在4级以下。

1.2 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口服肠溶阿司匹150mg/d, 应用血塞通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 一日一次。)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给予普通肝素钠6250U静脉推注, 然后给予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12500U/24h, 连用2~3d, 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维持治疗7~10d) 。

1.3 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分别在治疗前, 治疗后3d、7d、14d时行评分, (1)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 (2)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 (3)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4)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5)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 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见表1。

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l4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2。

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的显效率 (基本治愈+显著进步)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未见出血现象。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 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 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1,2]。进展性脑梗死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72h内逐渐加重或呈阶梯式加重, 因缺血的进展或因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 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迫使我们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近年来,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多主张在症状发生后6h内给予溶栓治疗, 尽早有效地挽救缺血半暗带, 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最大限度地保存神经功能。然而在临床中, 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往往超过6h这一时限, 那么对于发病时间超过6h的患者及6h后仍持续进展的患者该如何处理呢, 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我科自2006年来采用小剂量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疗法, 取得显著疗效。

肝素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 肝素钠在体内有抗凝血作用, 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肝素钠的起效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 静注即刻发挥最大抗凝效应, 故我们在治疗时采用了先静注, 后静滴, 再皮下注射的治疗方式, 以最快的速度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用药后第3天及第7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可以看到对发病6h后的患者及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及早采用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既能有效控制梗死的进展, 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提前恢复, 此法安全, 疗效显著, 且无尿激酶溶栓的出血风险, 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口服肠溶阿司匹150mg/d, 应用血塞通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 一日一次。)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给予普通肝素钠6250U静脉推注, 然后给予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12500U/24h, 连用2~3d后, 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维持治疗7~10d) 。结果 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l4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的显效率 (基本治愈+显著进步)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未见出血现像。结论建议发病6~24h以内的及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及早采用普通肝素钠持续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此法安全, 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素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致震颤1例 篇2

1 病例报告

患者陈某,男,70岁,因上腹疼痛1小时来院就诊。查体: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61mmHg。医嘱给予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半小时后出现四肢震颤,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立即停止输液。查体:体温39.6℃,心率106次/分,血压121/61mmHg。立即报告医生,医嘱给予安痛定2ml肌肉注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ml、急查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等处理并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癫痫样发作,转神经内科观察治疗,患者未再震颤、抽搐,复查血常规正常临床治愈出院。

2 讨 论

左氧氟沙星系喹諾酮类抗生素,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HA旋转酶的活性及阻碍细菌DHA的复制达到抗菌作用[1]。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较轻,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主要有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腹泻、腹胀、严重的有失眠、头痛精神异常。曾有文献报道左氧氟沙星有增加中枢神经刺激症状和发生抽搐的危险性,再有局部症状如红肿、发痒、静脉炎等,还可以出现药物性血氨转移酶增高、血糖增高[2]。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其中一种剂型,由于不用做皮试,规格 100 ml,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在基层更是普遍使用[3]。本例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四肢震颤,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应为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所致。

综上所述,医生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谨慎联合用药,老年人应尽量不用或慎用。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4]。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楠,刘辉,史晓蔚等. 左氧氟沙星致皮疹1例[J].人民军医.2013.56(1):611.

[2] 李祖军. 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及不良反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178 .

[3] 王勇刚.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例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154.

持续静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 年龄37~85岁, 平均年龄 (56.37±1.24) 岁, 疾病类型:胃癌39例、直肠癌9例、食道癌14例、结肠癌6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单号34例) 与对照组 (双号34例) , 两组上述资料如性别、例数、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结果P>0.05, 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奥沙利铂联合给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给药方式, 即将200 mg/m2亚叶酸钙加入5%、250 m L葡萄糖溶液中并实施静脉滴注 (于2 h内滴注完成) , 之后将0.5 g 5-氟尿嘧啶静脉推注给药, 待推注完成后将2.4~3.0 g/m25-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48 h, 最后使用100 mg/m2加入5%、500 m L葡萄糖溶液中进行3 h静脉滴注;研究组患者采用微泵注射治疗, 于患者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待固定完成后将50 mg/m2奥沙利铂加入20 m L生理盐水中持续微泵静脉输注, 持续12 h输注完成, 之后将100 mg/m2加入10 m L生理盐水、500 mg 5-氟尿嘧啶持续微泵静脉输注, 于12 h给药完成。两组患者均每间隔3周给药1次, 共持续化疗6~8次。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无变化 (NC)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3 统计学检验: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 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 (由±s表示) , χ2检验计数资料由[n (%) ]表示, 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研究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例、进展0例, 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2.35% (28例) ;对照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7例、进展0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 (27例) ,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82.35%) 略高于对照组 (临床总有效率79.41%) , 但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59% (例) , 显著低于对照组55.88% (19例) , 且P<0.05, 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 无不耐受放弃治疗情况。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 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实施外科手术。研究表明[1], 虽然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功能或病情等情况无法实施手术治疗, 需改用其他方法。因此, 如何正确选择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难点问题。

奥沙利铂 (oxalipatin, L-OHP) 属于新一代铂类衍生物, 属于第代抗肿瘤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对机体内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进行有效抑制, 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对恶性肿瘤病灶起到缩小作用, 控制炎性反应, 最终达到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目的[2]。本文研究可知, 应用微泵持续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对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其总有效率 (82.35%) 与传统给药患者相似 (79.41%) ,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传统给药患者显著降低,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与金懋林[3,4,5,6,7]等研究结果相符, 其原因为微泵给药避免大量化疗药物在体内过度聚积, 显著降低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 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微泵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措施, 可在保障治疗效果前提下, 显著降低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细文, 赵志坚.术前联合化疗、放疗和热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5 (3) :295-297.

[2]林万隆.奥沙利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 2012, 7 (11) :224-225.

[3]金懋林, 陈强, 程凤歧.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2) :172-174.

[4]聂磊, 柏帅, 刘卫, 等.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消化道肿瘤的协同抑制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 2014, 31 (1) :40-41.

[5]肖艳春.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35) :232-233.

[6]张艳琳, 李莉, 孙仁娟, 等.奥沙利铂微泵持续静滴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2) :4454-4455.

杭州六成多药品不良反应缘于静滴 篇4

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8年1至11月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700例, 比2007年同期增加2 8.4%。其中,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达1 2 1 7例, 占报告总例数的2 5.9%。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居多, 共有3415例, 占全部报告的62.7%, 远远高于口服等其他用药方法。专家分析称, 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 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 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直接诱因, 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 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 也增加了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风险。

静滴缩宫素引产的观察与护理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产妇160例, 其骨盆外测量都是正常的, 产妇年龄19~35岁, 平均26.8岁, 第1次分娩的产妇90例 (56.25%) , 在160例当中足月妊娠144例 (90%) , 宫颈评分≥5分154例 (96.25%) , 无宫缩16例, 宫颈口开大≥3 cm并继发性宫缩乏力64例。

方法:在使用缩宫素引产的时候, 首先使用5%葡萄糖液体500 m L静滴, 特别注意的是要选用22G套的管针, 原始的滴速7~8滴/min, 然后加入缩宫素2.5 U摇匀, 根据宫缩强度和胎心率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整间隔时间15~30 min, 每次增加4~5滴/min, 由专人在床旁守护, 每15~30 min检测胎心、宫缩、血压及脉搏情况并及时记录。可以缓慢地把滴速调至40滴/min, 最大剂量通常≤60滴/min。对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缩宫素的浓度, 但不宜>4 U/500 m L。在点滴的过程中, 使得产妇的宫缩保持在每次收缩30~50 s, 宫缩间歇2~5min, 并维持输液浓度与滴数, 以免造成人为的急产。如果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者出现了较长的产程, 产妇身心疲惫, 这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注, 让产妇消除紧张的情绪, 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 软化宫颈, 促使宫口扩张, 适用于宫口扩张缓慢及宫口水肿时。

结果

150例在使用缩宫素引产后能顺产, 引产的成功率93.75%。10例出现有规律的宫缩, 一旦停止使用, 宫缩就会停止或者胎儿宫内窘迫, 最终导致引产失败, 不得不采取剖宫产的方法进行生产。

讨论

对产妇子宫收缩的观察与护理:在临床上, 对于使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来说, 突发情况较多, 所以一般来说需要专人进行监护和护理。首先要调整好滴速, 这是确保产妇能否实现顺产的关键环节, 在滴速上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发很多的问题, 过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过快易引发产妇子宫痉挛或宫缩过强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严重的会对母婴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伤。因此, 一定要做好滴速的调整和控制工作。其次, 在有效调整滴速的同时, 还要加入适量的产妇所需浓度的缩宫素, 避免过量和浓度不适, 否则极易导致产妇对宫缩素敏感诱发宫缩过强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首先应该控制在8滴/min, 在15~30 min后逐步调整滴数, 通常≤60滴/分, 并且采用手摸法与胎儿监护仪宫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时和及时观察临床表现。其中采用的手摸法, 需要护理人员一手平放在产妇的腹部最膨胀处保持时间在10~15 min, 调节宫缩频率以每10 min 3~5次, 时间30~50s, 中等强度为宜。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应立刻停药, 并且要进行紧急处理和诊治。

胎儿监护分析:在进行缩宫素引产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观察产妇外, 还需要时刻注意胎儿的情况, 比如胎儿的胎心率, 第1阶段应该每15~30 min听取并记录胎心音1次, 30~60秒/min, 认真分析和观察胎心率的强弱、频率等。当胎心>160次/min, 或<110次/min, 应立刻寻找原因, 观察是否是胎儿窘迫现象, 并迅速的调整滴速。另外还要视羊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胎膜破裂, 羊水流出时易导致脐带脱垂, 当胎膜破裂时观察羊水量、性状及胎心变化等。如发现混有胎粪, 需监护胎心、胎动以评估是否为胎儿窘迫。经处理, 试产2~4 h产程仍无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时, 应及时采取剖宫产术。

产程观察及护理:在生产的过程中, 子宫颈口的扩张程度和胎头的下降程度直接决定了是否进行顺产, 其中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就是产程进展的主要产力。为了观察产妇子宫的产程进展状况, 有规律宫缩时监护胎心是否有晚期减速, 如有发生立即停止缩宫素并及时行剖宫产术。护理人员还应视宫缩每30~120 min行宫口检查, 了解产妇的宫缩宫口扩展及先露下降情况。出现产程停止要查找原因, 及时进行处理, 如发现宫颈水肿, 可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 L, 阿托品1 mg行宫颈封闭, 并给予安定注射液10 mg缓慢静注, 静注安定前要排空膀胱, 注射后应卧床休息, 预防跌倒, 以免发生意外, 经检查发现头盆不称者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1]。分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伴随着喜悦的过程, 所以要及时地开导产妇, 让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和医生的工作, 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缩宫素是一种多肽激素, 作为引产药物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程, 确保了产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量化指标, 并做好滴速的控制, 这样才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2]。一旦在使用中出现异常, 要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果断措施, 同时对使用缩宫素的产妇一定要确保有专人监护, 做好相关的预防及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分析静滴缩宫素在引产方面的临床作用和效果, 并研究相关的护理工作。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产妇160例, 对这些产妇静滴缩宫素引产, 并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结果:150例在使用静滴缩宫素引产后能成功顺利地进行顺产。10例出现有规律的宫缩, 一旦停止使用, 宫缩就会停止或者胎儿宫内窘迫, 最终导致引产失败, 不得不采取剖宫产的方法进行分娩。结论:静滴缩宫素引产确实有利于产妇进行分娩, 但要特别注意做好产妇的各项体征检查和观察、各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才能确保产妇的顺利分娩。

关键词:静滴缩宫素,引产,宫缩,护理

参考文献

[1]韩庆霞.妊娠晚期缩宫素引产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7) :1764.

持续静滴 篇6

年龄:<1岁8例, 1~3岁10例, 4~6岁8例, >6岁4例;性别:男18例, 女12例;原发病:支气管炎12例, 支气管肺炎10例, 支原体肺炎5例, 衣原体肺炎2例, 毛细支气管炎1例。1.2细辛脑的应用

全部病例在应用抗生素、利巴韦林控制感染的同时, 均应用细辛脑 (海南康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静滴止咳。细辛脑每次0.5mg/kg,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0.02%的溶液静滴。

1.3静滴细辛脑出现不良反应30例

过敏性休克3例。病例:患儿男, 2周岁。因发热、咳嗽4d就诊。体检:体温38.2℃、脉搏90次/min, 神志清楚, 呼吸稍促, 两肺可闻及少量水泡音。胸部X光正位片:两下肺有小片状阴影, 肺炎支原体一Ig M阳性。诊断:支原体肺炎。

给予阿奇霉素0.12g加入5%葡萄糖200m L缓慢静滴, 2h后结束, 无不良反应。再将细辛脑6mg加入5%葡萄糖60mg中接着静滴, 约滴入3min, 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脉搏触不到。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静滴。给予肾上腺素2mg皮下注射, 注射地塞米松5mg静推, 异丙嗪12mg肌注, 同时给予吸氧, 30min后患儿面色红润, 呼吸平稳, 脉搏120次/min, 转危为安。

恶心、呕吐21例。病例:患儿女, 18个月。因发热、咳嗽3d就诊。体检:体温37.9℃、呼吸稍促, 右下肺听诊有湿性罗音, 胸透:右下肺有小片状阴影, 诊断:支气管肺炎。给予头孢呋辛钠1.0g, 利巴韦林0.12g加入5%葡萄糖静滴2d, 咳嗽加重, 第3天加用细辛脑5mg溶于葡萄糖60m L静滴, 用药15min患儿出现频繁恶心、呕吐, 立即停止静滴, 隔日又重复静滴细辛脑时, 患儿又出现恶心、呕吐, 以后改用盐酸氨溴索静滴止咳, 无呕吐, 1周后咳嗽停止, 病情好转。

心律减慢5例。病例:患儿男, 9岁, 因咳嗽4d就诊。体检:体温36.8℃, 脉搏84次/min, 神志清楚, 呼吸稍促, 听诊两下肺呼吸音粗糙, 胸透:两肺纹理增强, 诊断: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呋辛钠2.0g, 利巴韦林0.2g加入5%葡萄糖200m L静滴, 约2h结束, 接着静点细辛脑13mg加入5%葡萄糖100m L, 约静滴20min, 患儿自觉胸闷、上不来气, 胸部有压迫感, 立即停止静滴, 听诊心律48次/min, 节律整;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心律48次/min。当即给予吸氧, 山莨菪碱6mg肌注, 2h后胸闷消失, 呼吸平稳, 心电图正常, 心律96次/min。

癫痫样抽搐1例。病例:患儿男, 4岁, 因咳嗽5d就诊。既往无癫痫史。体检:体温36.4℃, 神志清楚、呼吸稍促, 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胸透:两肺纹理增强;诊断:支气管炎。给予磷霉素2.0g、利巴韦林0.16g加入5%葡萄糖200m L静滴结束后, 无异常表现, 又将细辛脑7mg加入5%葡萄糖80m L继续静滴, 5min后患儿突然意识丧失, 全身抽搐, 立即停止静滴。体检:体温36.7℃, 神志不清, 两眼斜视, 全身呈强直性抽动。给予吸氧, 苯巴比妥0.1g肌注, 仍抽搐, 5min后又给地西泮5mg缓慢静注, 10min后抽搐停止, 8h后神志清楚, 观察7d无癫痫样抽搐发作, 痊愈出院。

讨论细辛脑的主要成分为α—细辛脑, 是中药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 是国内唯一的中药单体合成抗炎、止咳、平喘药。平喘:本品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 缓解支气管痉挛;止咳:本品对咳嗽中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祛痰:本品可使气道分泌物增加, 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临床应用其止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品观察到的30例不良反应, 仅占全部用药病例的0.8%。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最多见, 共21例, 其中有9例静滴速度较快, 我们建议减慢滴速或减少剂量, 滴速以20滴/min以下为好。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区引起呕吐。因该药静滴前不作过敏试验, 所以医生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本组有1例患儿对鱼、虾过敏;另1例对菠萝过敏。因此对有过敏史者, 用该药时要特别慎重。本组有5例患者静滴细辛脑注射液时出现心律减慢, 停药24h后心律恢复正常,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该药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1例患者静滴细辛脑注射液后, 出现癫痫样抽搐, 其发生机理不详。

综上所述细辛脑注射液在应用过程中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胃不适、胸闷等轻微不良反应, 偶有过敏性休克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病程快, 危害大, 抢救不及时可危机生命。所以今后在使用细辛脑注射液时, 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细辛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 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 (5) :261.

[2]赵灌华, 杨玉冰.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140例疗效观察[J].药物选集, 2001, 20 (4) :472.

[3]刘露, 马丽霞, 张卫平.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肺疾患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7 (2) :161.

[4]田欣, 陈如夫.α-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急性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3, 9 (3) :53.

持续静滴 篇7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76岁。因膀胱肿物、前列腺增生症Ⅱ度、高血压于2006年11月16日入院。主诉:无痛性肉眼血尿15 d伴排尿困难, 膀胱区无明显膨胀, 压痛阳性。入院时意识清楚, 精神欠佳, 医嘱给予菌必治、泰得欣治疗效果不佳, 于2006年11月21日开始使用培氟沙星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Bid, 11月23日患者开始主诉:有人要暗害他、外面在杀人, 出现喃喃自语等幻觉症状。11月26日在家人外出时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用水果刀割腕自杀, 左腕部可见两处2 cm长、深达肌层创面, 立即进行止血清创缝合。仍然使用培氟沙星, 第2天患者情绪极不稳定, 出现狂躁、幻觉, 仍有严重的迫害妄想症, 给予安定10 m L肌注, 上述症状缓解。通过医生会诊于11月28日停用培氟沙星后, 患者狂躁、迫害妄想症状逐渐消失, 情绪也逐渐稳定, 1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因患者平时性格内向,

加之患者自己又是离休医生对无痛性血尿病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压力 (害怕是膀胱癌) , 所以出现喃喃自语, 护士认为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用药后2 d患者出现幻觉症状, 忽略了药物的作用, 仅重视了患者的心理因素。

2.2 现在药品品种繁多, 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

良反应、配伍禁忌。护士要加强病房巡视, 多与患者沟通, 及早发现问题,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培氟沙星不良反应较常见,

硝酸甘油静滴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58例患者, 男性42例, 女性16例;年龄42-82岁, 平均年龄65岁;稳定型心绞痛3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所有患者均为每天发作2次或2次以上, 均予常规卧床休息、给氧等基本临床干预。

1.2 治疗方法

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加入硝酸甘油5 mg, 以5μg/min速度静脉滴注, 若静脉滴注过程中再次出现心绞痛, 滴数可根据患者情况增至10~15μg/min。最初4h内每1h测血压、脉搏。一般持续用药3-5d。在停止静脉滴注前, 应改用口服消心痛或硝酸类制剂, 以保持疗效。静脉滴注前记录患者血压及心率作为对照值。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结束疗程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小超过治疗前总数的90%以上;有效:减少发作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的50%以上;无效:减少发作次数不足治疗前总数的50%或增加剂量至15μg/min以上或恶化。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硝酸甘油静滴后患者血压的改变

比较了NG静滴治疗前、治疗期间与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平均舒张压与平均收缩压,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 平均收缩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 NG静滴疗效

本组58例患者显效45例 (77.59%) ;有效9例 (15.52%) , 无效5例 (6.89%) 。

3 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膳食成分的不合理及吸烟人数的增长,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延缓疾病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患者自觉疼痛与痛苦。硝酸甘油为临床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舒张全身血管:扩张小静脉, 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张小动脉, 降低外周阻力, 使血压下降, 减轻心脏后负荷, 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缺血区心肌血流量。

低浓度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同样具有常规静滴硝酸甘油的疗效, 经治疗的患者心绞痛可得到满意的控制, 尤其是老年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 低浓度硝酸甘油静滴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比较稳定, 可避免低血压反应的发生, 同时减轻心脏对血压适应性调节的负荷

综上所述, 硝酸甘油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在输液结束后应再次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嘱病人静卧休息片刻后再活动, 尤其是老年人和非卧床患者。此外, 低浓度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小, 操作易掌握, 观察简便, 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学忠, 高文浩.急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49-154.

[2]PARKERJ D, PARKER J O.Effect of therapy with 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 on hemodynamic and counter-regulatory responses during continuous therapy with nitroglycer-in[J].Am Coll Cardiol, 1993 (21) :1445-1453.

【持续静滴】推荐阅读:

持续临床07-22

持续和谐10-20

持续上涨05-09

持续有效06-13

持续发展06-15

持续更新06-18

持续经营06-22

持续镇痛06-30

持续推注07-12

持续质量08-20

上一篇:企业战略中预算管理下一篇:光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