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式教学

2024-11-07

现场式教学(精选9篇)

现场式教学 篇1

一、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讲授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 都是从企业生产的现场或实例作为切入点, 展现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并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 导入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 最后再回到实际现场, 总结归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强调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指导意义, 并可提出一些思考题, 锻炼学生举一反三,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现场导入式教学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 问题具有真实性

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都源于真实的车辆、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实例,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整个教学过程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互动效果好

学生的参与意识除了与自身的性格、素质、爱好、兴趣等主观因素以外, 外界的刺激与环境的协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设置和创造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身临现场, 面对实际车辆和设备, 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提出或争论一些问题, 由于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 大大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互动效果非常明显。

(三)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场导入式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密切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 便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教学效果好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是从现场教学开始, 逐步转入课堂教学, 在此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的主题内容采用各种不同教学手段, 如实物演示、现场拆解、播放幻灯、录象等,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启发、讨论、示范演示、分析归纳等形式, 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学生记忆深刻, 效果良好。

(五) 首尾呼应, 教学过程完整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 是从现场教学开始, 最后又结束于现场之中。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 教学针对性强, 职业特色突出, 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下面列举“汽车电控发动机氧传感器的检测”这一单元内容, 设计采用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方法和环节:

二、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的要素

采用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贴近实际, 教学的主题应该是企业生产一线经常涉及到的作业项目或典型案例。

2.教学现场应该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环境相一致或基本类似, 教学车辆应与教材或社会上主流车型相匹配, 各种多媒体演示的课件及实物也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3.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时应充分考虑现场教学的可操作性。

4.主讲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的教学资历, 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和企业生产实际经验, 要求具有较强示范能力, 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在分组实训时每个教学班还应配备3~4个实训指导教师。

5.教材:对于采用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 目前还没有与之配套的教材, 可以选用理论教材加自编的实训指导书。

三、引入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是一种教学效果良好, 深受学生欢迎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 对于一些偏重理论性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来说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2.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时, 可以对原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使之与现场教学的环节相统一。如在讲电控发动机氧传感器的检测这一课题时, 并不是按照教材先从氧传感器的构造原理入手, 而是从氧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工作情况、发生故障时的异常现象开始, 让学生先了解氧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功用, 然后再学习它的构造原理。

3.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时, 应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在多媒体专业教室授课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 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 清晰的文字、鲜活的动画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提高了课堂效果, 加大了课堂知识信息量, 使课堂教学较传统的教学从质和量上都能有较大的提高。

4.在进行现场教学时,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可以要求学生每个人在独立完成一个检测项目后, 向大家完整叙述整个操作过程。我们在现场教学中还采用了目前汽车维修企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工单作业方式”, 即学生按照“工单”的作业要求, 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后, 还要将作业的全部过程, 包括故障现象、诊断方法、检测仪器、数据记录及分析、领用原材料、更换的零部件等项内容填入工单,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案例的能力, 为他们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培养和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某一种车型为实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由于现代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 汽车的品种、型号、结构、高新技术的应用让人目不暇接, 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教育总是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为此, 在设计教学环节上, 除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外, 还应给学生留有一个专业拓展的空间, 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当前新型汽车的结构、原理及检测维修的技术手段, 学会利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技能。

6.在考试方式上, 我们采用两个“三结合”:形式上实施“动笔、动手、动口”三结合;内容上实施“教材、职业技能鉴定、设备工具”三结合。对专项技能的考试, 按照汽车检测中高级工鉴定规范要求进行, 并采用“以证代考”方式。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工作, 表现突出, 且参加本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合格者, 可计入实践教学学分。有利于培养“零距离”上岗高职人才。

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是我们近两年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尝试的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 非常值得推广。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我国职业教育确定的办学方针, 如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 本人认为, 在体现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现场导入式”的教学模式,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它可以大大缩短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差距, 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还特别适用于在专业技术教学中采用, 可以有效的强化学员的应知应会能力, 为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一直是职教系统中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 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如模块组合式、行业单元式、多元整合式、行动导向式等。本论文就我在近两年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希望能与热心于职业教育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现场导入式,教学模式,课题教学方式

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篇2

一、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应是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实现的统一

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两方面,前者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分析和掌握采访对象和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后者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的变化。把握采访心理有利于采访的深入,把握受众心理则可以增加传播效果。

显性采访中,记者是以公开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此时记者的心理相对来说是居于主动,他可以依照自己预先的采访目的逐步接近、深入采访对象心理。在隐性采访中,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其言谈举止以至心理都对象化了,交流活动从当事人来看是“言者无心”,在采访者来看是“听者有意”。

新闻实践中,笔者接到群众反映,称新乡市工商局卫滨分局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居然大门紧闭不办公,造成前来办理手续或投诉举报的群众无法进入。笔者赶到现场后,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市民前来办理手续的身份,对工商局正常工作时间关门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次日,以《卫滨工商分局工作时间“关门谢客”》为题进行了报道。一篇540字的短消息,由于事实准确、角度适中、批评得当,获得了当年度河南省新闻奖。

这个案例,是在采访对象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采访,无疑是一种真情实感的交流活动,记者对采访对象和事件本身也就更容易全面地了解。

从受众的需要心理来看,体验式报道能为许多读者认可,主要在于读者的好奇心理和移情心理的作用。移情心理,是指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欲望或不存在的经历,经过对信息内容的角度置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讲的是外地人来到新乡搞非法传销,这在当时肆虐一时,其中湖南人占有相当的比例。湖南《常德日报》记者周瑜打入传销队伍与笔者取得联系后千里迢迢来到新乡进行暗访,在摸清了传销分子和骨干的活动规律后,笔者及时联系了公安、工商及街道办事处上百人,媒体、执法部门联动一举端掉了数个传销窝点。随后,笔者以《记者赴豫卧底 解救迷途乡亲》为题作了连续报道,并获当年度湖南省新闻奖。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热线电话表示,以后会关注生活社区里的租房户,提高警惕性,发现异常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二、在体验式采访中,要把握好“度”

体验式采访,要求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某种活动,记者具有采访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但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具备体验的条件和体验的必要。只有那些涉及情感性、趣味性、不触及个人隐私的新闻才可考虑采用体验式采访。

中秋节万家团圆之时,笔者同另外3名记者深入一线,到新乡市急救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中心采访,紧跟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急救室抢救病人时除外)24小时,获得了大量鲜活感人的资料。但资料中包含有不少个人隐私,比如夫妻之间打骂导致受伤、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等。笔者以不违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个人隐私为前提,以《急救人员的24小时》为题,刊登了两个整版的文章,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向读者介绍了白衣天使不平凡的一面。文章获得了社会好评,更有患者家属看到了报道后,手持鲜花和报纸去感谢医护人员。

要想使体验式采访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采访时,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任何暗访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种采访尽管有不少优点,但只能是正式采访(一般采访)方法的一种补充,不宜大量采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隐性采访的禁区作了规定,指出下列领域是不允许使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涉及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公民的隐私;涉及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而《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也规定了隐性采访遵循的四条原则:“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经制片人同意。”

三、体验式报道需要“真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需要完成一些肢体动作,在展示动作的过程中借助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事实上,体验式报道更加注重出镜记者的个人感受,个人感受表达得越丰富、越细腻,报道效果就越好。

一些体验式报道确实是完成了某些“规定动作”,但是,这种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的或是作秀成分明显,或者体验感受表现力弱。在报道西南五省旱灾时,为了报道老乡缺水的真实情况,记者跟着老乡一起去取水。有一位体重不超过90斤的女记者也采用体验式报道方式去取水,去时她还能帮忙背水桶,等装满水后她只能打下手。整个报道作秀成分过于明显,报道效果大打折扣。

四、体验式采访的局限性及对策

任何一种采访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体验式采访也不例外。辩证地看,体验式采访既有它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必然的局限性,在采访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其魅力。

第一,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新闻视点。由于体验式采访总是计划先行,在采访前先确定一个选题。也就是说,对某种新闻现象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然后意在通过采访验证这种观点。虽然名为体验,但实质上采访人是有备而来的,并不是随机的采访过程。因此,这种体验多少有种先验的性质。如果采访人员没有足够敏锐的现场驾驭和对新情况的捕捉能力,感性的真实并不能完全代表理性的真实,则采访过程容易流于形式,体验徒有其名。

近年来,一些媒体为了体现其舆论监督效用和提高收视率,委派记者随机到一些相关的场所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记者虚构身份,人物和情节全部是虚假的,或者是导演出来的,其真实度取决于策划者和执行者的道德操守。这无异于是对新闻内容必须要坚持真实这一基本规律的挑战。

第二,体验式采访很大程度上受采访人员本身素质高低的影响。对于体验式采访来说,可能主题的确定是代表了一种组织意志,但具体说来,采访从头至尾是在人的操作和支配下的个体行为,采访者的素质是决定采访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采访者的判断力、思想观点左右着采访的走向和深度及广度,有明显的主观性。越是个人素质比较全面的采访者,采访就越深入,反之,采访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或者干脆偏离了主题,抓到的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凸显体验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可能为获取“独家材料”而作出超越法律或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规定的行为。如1992年美国ABC广播公司记者以隐性采访方法收集到美国“狮子食品公司”一些丑恶的内幕,公诸于众后,受到该公司的起诉,最终被联邦法院以侵犯该公司隐私权的罪名而败诉。这一新闻媒体败诉的案例对我国新闻工作者也具有警示作用。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所有的社会行为都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新闻工作者在获取新闻材料时,也必须依法行事,在采访过程中有法不依,以违法对违法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务必以法律为准绳,以记者职业道德要求为准则,避免产生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违法行为”。

更有甚者,有的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如有媒体记者冒充普通市民拨打110,考验警察的出警速度,拨打120考验急救中心的急救速度。

总而言之,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出镜地点应该选择在最有张力的新闻现场,记者不是为了出镜而出镜,是对现场的描述、提炼,甚至是评论。如果没有典型的可识别的现场为背景,记者的语言不是对现场的描述和提炼,对主题关键点的评论,报道后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体验式采访报道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报道的影响力。

现场式教学 篇3

一、模块化与案例融合的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多年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中, 不断研究, 不断总结,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加强研究, 构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框架体系, 形成了“5+2+2”实验教学模式框架体系, 该体系由En Case实验教学模块、与操作系统相关的取证环境实验教学模块、应用程序调查实验教学模块、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和网络监听 (临侦) 实验教学模块及若干案例构成, 即体现模块化教学模式, 又体现案例教学模式,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多模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 从打击网络犯罪角度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基本训练方法, 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这种特殊案件的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案件侦查手段。从实际案例角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研究其不同的勘查方法, 不同的案例对应不同的实验内容和不同的勘查方法, 以此来确定课程的每一个实验教学模块的内容, 并按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开展实践教学, 从而构建了“5+2+2”实践教学模式框架体系。在该模式框架体系中, “5”是指形成5种实验教学模块;第一个“2”是指每一个模块至少用两个案例支撑, 体现在完成教学过程中, 模块化与案例相融合, 达到预期效果;第二个“2”是指最终用两个综合实验全面的反应各种教学子模式的内涵, 实验教学模式框架流程到此终止, 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也就到此结束。

二、模块化与案例融合的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案

在多年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探讨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开展, 总结出了针对本课程的新的实验教学方案, 将模块化与案例有机结合, 并一一对应, 细化具体实验的每一项内容,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框架如下图所示。

方案中将本课程按内容相对独立的原则进行划分, 共分成五个模块, 给出每个模块的实验内容。每一个模块对应2个个性化案例, 共需10个, 综合实验环节需要精选2个综合性很强的案例来支撑, 以达到各个知识点综合训练之目的。

其中, 实验一~十五的具体内容设定如下:

实验一:En Case基本操作;实验二:En Case关键字搜索;实验三:En Case恢复删除文件;实验四:EnCase查看复合文件;实验五:En Case过滤器;实验六: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收集;实验七: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调查;实验八:Linux操作系统信息收集;实验九:Linux操作系统重点文件调查;实验十:WEB服务器日志分析;实验十一:网络浏览器调查;实验十二:邮件调查;实验十三:常用密码破解;实验十四:IM调查;实验十五:网络监听。

所有案例均来自各公安局相关部门近年来的真实案例, 经过精心筛选, 选出10个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精品案例, 综合实验环节精选综合性强的2个案例, 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警、学结合的办学理念。这些案例根据实验教学模式的框架体系和案例类别, 分配给相应模块和综合实验之中, 使之更加系统和完整,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现预期目标, 推进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特色与效果

1. 特色

(1)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 用精选的真实的案例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 一个案例对应公安工作中的一个任务, 用任务驱动的理念让学生完成每一个模块和综合训练的实验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体现实际工作模式, 快速消化理解理论知识, 实现警、学结合。

(2) 在本教学模式中融入案例教学, 达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之目的, 学生工作感极强, 兴趣高昂。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学习评价方法, 以提取案例中犯罪电子证据为标准, 可以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教学方式的深入推进, 对其他课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 效果

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和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主干 (核心) 专业课程之一, 这是一门将教学、实训与应用 (实战) 融合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所做的实验同真实的案件勘查一样, 以规范的程序和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每个实验, 从中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 增强实战应用能力。特别是公安院校, 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这一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证实本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012年设计了评价调查问卷, 向用本模式开展教学的8个教学班的学生发放了240张问卷, 收回232张。经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对本教学模式各个方面进行测评, 其总体评价认为很好并学习效果显著的占53.5%;好的占38.9%;一般的占7.1%;作用不显著的仅占0.5%。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部分是刚刚下基层实习过的同学, 他们反馈的信息表明, 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正是公安机关中的工作所需求的, 完全符合公安工作的要求, 到岗位上就可以上手。

2013年又对已毕业的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工作, 从反馈的信息中得知, 接受本教学模式的毕业生, 到了实战单位上手快, 知识扎实, 技能高, 能力强。很多毕业生在本职岗位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 在接受调查的160多名毕业生中, 在短短的2~3年的工作中就有30多人因技术高、能力强而立功受奖, 多人次获得“办案能手”、“信息化应用高手”等称号, 这些学生在所在公安机关已成为主力。

实践证明, 本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轻松学习, 掌握技能”的效果, 真正达到培养此类人才的目的, 对培养有效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专门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 本教学模式的运用, 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解决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技术难学难掌握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务驱动式的综合实验环节, 解决学生学完课程仍对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案件无从下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校就能了解实际工作内涵, 接触与课程实验教学相关的真实案例,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 效果显著。

摘要: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分解, 不同模块相对独立, 从而达到易学之目的;案例教学是将真实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将两者相融合, 将两者的优势进行叠加, 两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互补, 从而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模块化,案例教学,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明生, 吴育宝.“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实验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机教育[J], 2010 (4) :108-110.

[2]赵明生, 田素诚, 吴育宝.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实验案例教学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福建电脑[J], 2009 (9) :196-198.

现场式教学 篇4

关键词:现场检定 控制 安全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广泛安装在化工、石油、冶金、家庭、星级宾馆、商场、大型医院、液化气站、加气站等需要防火防爆的场所,用于气体检测报警,以确保安全[1]。目前以催化燃烧式报警器居多,其传感器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且在使用过程中灵敏度会不断下降,有些零位还会漂移。如果不按时检定,将无法保证报警器的正常工作,生产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报警器检定的现场环境多样,这就要求检定人员在现场检定工作中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检定结果准确可靠。笔者结合实际现场检定工作,简单阐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检定环境条件控制

1.1 温度的影响。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规定环境条件为(0~40)℃,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夏天安装在户外的报警器检定条件都有可能超过规程要求,因此现场检定时应尽量避开上述时间段,如无法避免,则应相应的采取保温防护措施,并做好现场环境温度监测,并注意标准气体钢瓶上的气体压力,以保证标准气体能正常使用。

1.2 气流的影响。JJG693-2011要求检定环境通风良好,而在现场检定时如遇较大气流变化(如刮风)时,为防止标定罩内标准气体浓度受影响,可在标定罩外罩个较大的塑料袋,以防标定罩内气体浓度受外界气流干扰,同时应在塑料袋下方挖个洞,以便标准气体及时排出,以免影响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1.3 环境中其他气体的影响。JJG693-2011要求现场无干扰的被测气体。由于报警器并不是特效的用于单一的气体检测,例如标明用于检测甲烷的报警器,如果检定环境中存在高浓度的液化气,那么液化气也可能在该报警器上发生反应,无法准确获得甲烷的浓度值,从而影响检定结果。特别是催化燃烧式的报警器,它可以与大部分的可燃气体发生反应。因此现场检定时如果发现存在其他干扰气体(如现场有轻微泄露)时,应立即停止检定,查找原因,直至排除干扰,方可继续检定。现场检定时可自带经检定合格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用于检测现场是否存在干扰气体。

2 标准气体的选择

JJG693-2011要求选择与仪器检测种类相同的气体标准物质,若仪器为注明所测气体种类,则选用异丁烷或丙烷气体标准物质。笔者在现场检定过程中发现现场实际需要检测的气体种类往往和现场安装的报警器上注明的气体检测种类不一致,一般为了使检定结果更符合实际使用,笔者建议选用标准气体时应尽可能的符合使用现场需检测的气体种类,而不能一味的按照报警器上注明的气体检测种类。例如目标气体为丙烷的催化燃烧型报警器要求2.0伏的电桥电压差可正确测得气体浓度值,而对于异丁烷气体,电桥电压差达到1.5伏时可能就已经报警了。因此,如果报警器检定时用的是丙烷标气,它将无法准确检测异丁烷气体。但在实际检定中往往无法配齐所有的标准气体,所以我们在检定时一定要熟知现场实际需要检测的气体种类,并在证书中给出相对应的校正系数(一般由制造商提供),用户在使用时仅需将报警器的读数与校正系数相乘即可获得现场气体的真实浓度值,以此相对应的应该适当调整报警器的报警浓度值[2]。

3 气体流量控制

JJG693-2011并未对气体标准的流速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简单描述为按仪器厂家规定,而在实际检定过程中,无法获得说明书的情况经常发生,而气体流量的大小又直接影响报警器的示值。在无法获得厂家要求的气体流量时,笔者觉得流量的控制应该是一个范围,其值的大小应根据标定罩的实际情况来定,只要不给传感器压力即可。在正常检定过程中如采用测面进气的标定罩时,流量可选择500mL/min,如采用底部进气的标定罩时,流量可选择在(300~500)mL/min。不管选用哪个气体流量值,都必须保证检定过程流量的稳定。特别是在检定报警器的重复性时应控制在同一流量,一般检定前通气1分钟,既能排除气管中的空气,又能达到稳定流量的目的。

4 示值误差

在检定报警器之前,应先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常,特别是报警器与主机连线位置应有屏蔽措施,防止其他电磁信号(如对讲机、手机)的干扰。另外,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主机与报警器的示值可能不一致,可通过调节主机上的零位和标定两个电位器进行调整,有些厂家是通过软件调整,此时应保证断电复位后能保留调整内容,尽量将主机和报警器上的示值调成一致或接近,最终判断仪器是否合格应以主机上的示值为准,因为现场监控人员主要是通过主机获得信息,而且大多数报警装置也是和主机相关联的,而报警器本身只是起到传感器的作用。在读取报警器示值时,应在示值稳定15s左右不变化为好,有(1~2)%LEL的变化也应是正常的。但示值误差应取绝对误差大者。一般在检定时将报警器的误差调为正误差,以提高安全性。

5 检定周期确定

催化燃烧式报警器传感器的灵敏度会随使用时间不断变化(多为降低),特别是超过传感器使用寿命后,这种变化越发明显。而使用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不愿意更换传感器,更别说淘汰整个报警器了,因而对已经超过厂家规定的使用寿命的报警器应当通过缩短检定周期来保证报警器的正常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两个检定周期之间做使用中检查,如发现很短的周期内出现不合格,则应要求使用单位更换传感器或报警器。

6 其他注意事项

6.1 不得使用高浓度可燃气体测试报警线路是否正常,高浓度的可燃气体会产生很大的电桥电压差,且产生大量热量,降低了报警器中催化剂的含量,使报警器灵敏度降低,同时还会造成报警器零点漂移,严重时直接破坏测量电桥,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而且可燃气体浓度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就相对低了,导致无焰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炭黑物质会覆盖在报警器的传感器表面,也会影响报警器的灵敏度[3]。

6.2 有些化学物质(硫化物、硅化物、卤素化合物等)会造成传感器催化剂中毒[4]。因此报警器应尽量避免和这些物质相接触。例如用于压缩机、烃泵等的机械润滑油和润滑剂,里面含有硅化物。灭火器、酸雨等中都含有卤素化合物,因此在使用和检定报警器时都应加强防范措施。

6.3 检定人员应穿符合检定现场规定的服装进入现场,服从现场管理部门安排,遵守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如需要配备对讲机时,应选用合格的防爆对讲机。

参考文献:

[1]GB_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

[2]薛鼎龙.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J].中国计量,2012(6).

[3]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工作原理[J].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2010.

现场式教学 篇5

曹老师是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外聘教师, 第一学历为学前中专,第二学历为在职学前大专,于2014年4月底应聘到我园工作。在此之前,她曾工作于几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在职期间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一、教研过程

9月下旬 ,我园的平衡区中提供了高低不同 (20~40cm) 的碳化木桩 , 厚薄 (2~4cm)、长短不同 (1~2m) 的碳化木板和许多大小不一的轮胎, 希望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开展平衡练习活动。这些材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以碳化木桩为桥墩,以碳化木板为桥面,搭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桥,开展了走小桥的活动。

第一次研讨(10月14日)

我:新材料投放了两个多星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如何?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班的孩子? 有什么玩法?

曹:刚开始时,各年龄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来玩的人很多。但从上个周末开始,人数少些了,来玩的主要是中大班的孩子,玩法主要就是搭建小桥走小桥。

我:你是否考虑增加新的玩法呢?

曹:我上网查过,但资料很少。

我:能不能请两个大班的孩子试试搭跷跷板?

曹老师请大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取来了轮胎和木板,问:“你们会搭跷跷板吗?想不想试试?”两个孩子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再将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试着玩了几下,说:“不行,木板翘不起来,没办法玩。”曹老师把轮胎竖立起来,让幼儿把木板从轮胎中间穿过去,搭建成一个低矮的跷跷板,她对幼儿说:“再试试,这样可以玩吗? ”男孩先将左脚踩在木板上,再将右脚踩了上去。女孩刚试着踩上去,跷跷板晃动了,她赶紧把脚收了回来。曹老师想过去扶女孩,我悄悄地对她说:“先别扶,看看他们怎么办。”只见男孩双手扶着轮胎,说:“别怕! 上来吧。”女孩手扶着轮胎,尝试着往木板上踩,反复3~4次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开心地玩起跷跷板。这时,又陆续有几个大班幼儿参与其中。中班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动手搭建了一个完全用碳化木做成的跷跷板,还有一些幼儿也在尝试跷跷板的不同搭法。

分析:研讨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在平衡区活动的情况, 特别是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特点,并尝试推进幼儿的活动。在谈到开发新玩法时,可以发现曹老师是考虑过,但是比较依赖查阅网络或参考资料,而缺乏自己的探索。在幼儿搭建跷跷板时,能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沉不住气, 想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的提示下,她才终止了自己行为。结果,曹老师发现,虽然没有教师的介入,但是,材料不仅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还引发了中班幼儿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幼儿成功地搭建了多种跷跷板。

第二次研讨(10月21日)

我:上次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玩的情况怎么样?

曹:玩跷跷板的幼儿不是很多,玩小桥的幼儿要多些。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是不是玩跷跷板太难了?

我:幼儿站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这会影响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走小桥练习平衡的难度有点低, 你想用什么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

曹:是不是让小桥高一点,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我:你可以考虑材料的综合运用,轮胎应该是很好的叠高材料。

曹老师请几个大班幼儿把平衡区旁边的轮胎滚了过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要请你们用轮胎和木板搭一座高高的桥,谁愿意试一试?”他们个个举手。孩子们开始叠放轮胎,叠到第三个轮胎的时候,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三层高的轮胎作为桥墩,在桥墩上架上两条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梯形高架桥。几个幼儿轮着尝试踩着木板往上走,开始走得挺快,但越靠近桥墩速度越慢,未走到顶端就害怕得跳了下来,嘴里还说着:“太高了! ”曹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是不是太高了,孩子掉下来怎么办? ”我说:“别担心,让他们多试试,我们在旁边保护。你注意到孩子们走高架桥的动作了吗?”“是侧身横着往上走。”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胆子越来越大,走得也越来越稳,终于,有一个幼儿成功地走到轮胎上,并顺利地踩着另一条木板走下了桥。很快又出来了第二个、第三个成功的幼儿,他们欢庆成功的呼声,令在场的教师和幼儿都露出了笑脸。在旁边,另一架轮胎高架桥出现了。

分析:通过活动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曹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充分利用材料, 推进幼儿的平衡活动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具体示范了怎样借助提问、激励等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高架桥。我还注意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了解适当难度的活动能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支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直至成功。挑战的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

第三次研讨(10月28日)

曹:上周搭建的高架桥,幼儿都很爱玩,他们还用轮胎做了不同的组合。

我:中班幼儿有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曹:好像很少。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曹:幼儿好像是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

我:对,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走高架桥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你认为中班幼儿能挑战高架桥吗? 有没有办法让中班幼儿也参与进来?

曹: 是不是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

我: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更加自然的办法呢?你看小桥的场地和高架桥的场地,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曹:啊,这两个场地是分开的,并且不互通,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接着,我俩和幼儿一起,在高架桥的四周搭建了一些小桥。现在,高架桥和小桥共用了一个场地。大班幼儿自信地走高架桥,一会,中班幼儿也陆陆续续地尝试走高架桥,有的走上桥面后,看着下桥的木板,觉得自己难以走下去,就从桥上跳下来;有的是蹲下身,爬上了高架桥;还有的是侧着身子,蹲着挪动上桥。大班的幼儿说:“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成功了! ”我对曹老师说:“你看中班的幼儿走高架桥和大班幼儿初学走高架桥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好像幼儿都会蹲下来走和从桥面上跳下来。不过,中班幼儿蹲着走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有的幼儿是爬着上桥。”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中班幼儿开始直起身走,有的还露出了微笑,非常开心。我又对曹老师说:“你发现了吗? 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高架桥。”

分析:在这次研讨中,曹老师主动向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的活动情况,这说明曹老师已经能关注幼儿的活动了。曹老师还能根据场地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曹老师的方法,使小桥和高架桥共处同一场地。这样,中班幼儿自然地参与了走高架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我适时地提问和解释,帮助曹老师理解了开放式活动场地的价值——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进行模仿性学习、探究性学学习、挑战性学习。

二、教研感悟

现场一对一式研讨是适合我园新教师较多状况的重要教研举措,可以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时,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特点,对症下药。由于年龄、教龄、学历、个性、职业经历等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曹老师有一定的带班工作经验,但学历水平不高,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她的专业特点是缺乏幼教新理念、策略和方法,并且,缺乏自信心。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了解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示范、解释等策略,使她了解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专业理念、知识。

2.现场研讨的实践性,即时引领。现场研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教育问题, 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向曹老师讲解理念, 示范教育方法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我还指导她即时实践相关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她的教学实践能力。

现场式教学 篇6

1 标准背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构架、附着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JGJ 202-2010《建筑施工机具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住建部于2010年3月31日批准发布的。规范针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术语、荷载、设计基本计算、构件与结构计算、构造措施、安全装置以及安装使用拆除时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设计生产和现场安装使用提供了较合理的参考依据。

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现场安装问题

2.1 架体安装结构参数问题

在规范中要求架体全高不超过5倍楼层高度,架体相邻机位跨度不超7m(曲线跨度不超5.4m),悬挑部分不得超过2m,悬臂部分不得超出6m且不超架体全高的2/5等。但由于建筑结构或施工的要求,有时不可避免地要超出标准要求,这是在现场安装验收中常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求架体增加合理的安全措施,例如增加可靠临时拉结,增加机位间的卸荷措施等,并要求其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2.2 防坠系统安装问题

对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坠系统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架体升降过程安全的主要保障,也是安装验收重点查看的部分。对于防坠系统,各个厂家生产差别很大,目前常用的有钢吊杆式、转轮式、摆针式等。对于不同防坠器安装时出现问题也不同。

1)钢吊杆式防坠器钢吊杆式防坠器是依靠钢吊杆的运行速度触发的。由于在每次爬升后需重新安装吊杆及支座,所以现场工人往往忽略或漏装钢吊杆、在安装过程中支座螺栓未上紧等,如图1、图2所示。此外,钢吊杆弯曲变形也是常遇到问题,如图3所示,但由于弯曲会影响架体提升,一般安装单位会及时纠正。

2)转轮式防坠器转轮式防坠器是靠架体运行速度触发,一般靠弹簧或转轮自重复位。对于此类防坠器常因防尘措施不可靠出现卡死现象,不能正常升降,如图4、图5所示。对于靠弹簧复位的转轮防坠器,经常出现弹簧疲劳失效、塑性变形或未安装现象。

3)摆针式防坠器摆针式防坠器是一种靠弹簧松紧度来触发的防坠器,一般通过弹簧与提升装置连接,在架体提升装置受力后自行恢复。对于此类防坠器,安装时连接弹簧或钢丝绳的张紧度尤为重要,也是现场出现较多的问题,如弹簧漏装、张紧度不合适等。

2.3 附墙支座及挑梁安装问题

附墙支座是架体的卸荷结构,架体自重及施工荷载全部通过附墙支座传递到主体结构上,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附墙支座一般是由板材和杆件焊接或铰接而成,有些厂家将防坠器设置其中,通过穿墙螺栓与墙体连接起来,实现卸荷目的。对于附墙支座,现场安装问题一般有:安装倾斜、穿墙螺栓不规范(松动、缺备母或弹垫、螺母未露丝)、支座与墙体间垫设木方;有时由于建筑结构问题,附墙支座安装在挑梁(或板凳)一端或三角件上,挑梁(或板凳)或三角件固定于建筑结构上,挑梁(或板凳)安装时出现安装板凳尺寸设置不合理、垫设木方、固定螺栓松动或缺失等现象,如图6所示。此外,有时由于现场人员或其他原因,会出现架体提升后导座上调不及时的现象。

2.4荷载控制系统安装问题

JGJ 202-2010规范要求架体必须安装荷载控制系统,要求其在超欠载15%报警,超欠载30%时断电停机。目前,生产厂家多用在提升系统中加入一个拉力传感器来测量每个机位的拉力,将测量值传递到控制箱,与设置的值进行对比计算。在现场安装使用时常出现拉力传感器未安装、连接线未接或断开。此外,由于现场安装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时常出现数值设置不准确或设置有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2.5 提升系统安装问题

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支座、电动葫芦和钢丝绳等组成。在现场安装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葫芦不满挂,提升支座螺栓松动(无备母弹垫或未露丝),提升支座安装位置不合理,致使葫芦斜拉架体,提升上支座用钢丝绳代替,钢丝绳直接担设于墙体上等问题,如图7所示。

3 预防措施

针对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现场安装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及安装调试人员的安全教育,使每一位人员都能够自觉从安全角度出发,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材料进场前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和现场进行详细了解,便于在一些特殊位置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减少在架体搭设完成后出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尺寸超标、无法安装提升支座等。

3)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方案制作技术人员要及时调整,避免在设计环节出现问题,例如垫木方问题,原因就是技术方案中匹配的配件尺寸与现场实际不符。

4)对于架体部件数量型号进行详细确认,确保安装过程中部件齐全,杜绝拼凑现象发生。

5)现场管理人员和安全员要定期检查架体状况,做好日检月检等相关记录,将责任落实到人。

6)认真做好第三方检查验收工作。

4 总结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产品在不断完善。但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现场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上述各类问题,这就要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要多方协作,各尽其职,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尤其现场人员在安装完毕和提升前后对架体进行仔细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架体安全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JGJ 202-2010,建筑施工机具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节能型提捞式抽油机的现场应用 篇7

关键词:提捞式抽油机,节能,智能提捞,提捞抽子,间歇采油

在油田现有的机采方式中,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1]应用时间最长, 范围最广, 设备老化日益严重, 造成设备效率下降, 致使能耗不断增加。当地层供液能力下降时, 不能及时调整抽油机以适应油井的生产, 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在杆管偏磨、清防蜡等方面也存在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 现场应用了提捞式抽油机举升新工艺, 以此解决低产井能耗及管理问题, 为今后低产井的合理采油方式提供了依据。

1 提捞式抽油机工作原理

提捞式抽油机举升工艺是将油管作为泵筒, 采用软性连续抽油杆连接提捞抽子进行间歇式提捞采油。将提捞抽子下入到井下预定深度, 当提捞抽子上方液柱达到一定高度时, 提捞抽子在钢丝绳的带动下上行抽油;当提捞抽子上方液体完全进入回油管线后, 提捞抽子下行到预定深度, 完成一次抽油过程 (图1) 。

2 举升技术应用

提捞抽子由胶筒构成, 由于普通油管内壁不够光滑, 两根油管连接处有空隙, 提捞抽子在油管内往复运动时, 容易使提捞抽子磨损, 造成漏失, 影响提捞抽子使用寿命, 因此开展了提高油管密封性的研究。

1—机架;2—电器柜;3—刹车装置;4—钢丝绳卷筒;5—排绳器支架;6—减速电动机;7—排绳器;8—上限位滑轮;9—复合钢丝绳;10—斜支架;11—传感器;12—计数器;13—大滑轮;14—井口支架;15—直拉杆;16—提捞抽子。

2.1 环氧粉末油管

新油管经过检验后, 进行喷砂除锈, 然后喷镀塑化改性环氧粉末。环氧粉末是一种热塑性和热固性粉末的混合体, 在静电涂覆固化时, 热固性环氧粉末在高温下固化在油管表面形成防腐层, 热塑性树脂粉末在高温下不固化, 于涂层表面形成防护层。环氧粉末涂层油管具有防腐防蜡的作用, 且使油管内壁相对光滑, 可以延长提捞抽子的使用寿命。

2.2 油管接口密封装置

通过在油管接箍内管壁锥度中心位置, 加工环形凹槽, 将与其形状相配合的密封环镶在凹槽内, 连接油管即可。它可有效地提高两根油管连接处的密封性, 提高油井泵抽吸量, 可以使油管达到微缝密封, 近似于连续油管的效果, 减少漏失量, 提高生产效率, 并达到节电的目的。

应用这两项技术后, 提捞抽子平均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21 d, 比原来未应用这项技术时, 提捞抽子寿命延长了196 d。

2.3 产量计量

通过安装在井口的压力传感器判断出管线何时进液, 再根据每次进液时, 提捞抽子距井口的距离计算出产液的体积。控制系统将质量和体积数据加以计算、处理, 并装入数据存储器, 以累计产量的形式在控制屏上显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V——提捞一次井液体积, m3;

R——油管内径, m;

r——钢丝绳外径, m;

L——当次提捞进液点, m。

利用罐车称重与控制系统录取数据进行了对比:提捞5次罐车称重6.18 t, 而通过控制系统计算为5.87 t, 计量误差5%。证明该计量软件能较准确计量单井产量, 解决了提捞式抽油机间歇生产带来的量油问题。

2.4 泵况分析诊断

提捞抽子作为提捞式抽油机的“抽油泵”, 与普通抽油泵不同, 是以油管为工作筒来工作的, 因此, 对其泵况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后, 得出以下两种方法:

1) 监测进液点。在地层供液能力没有较大变动, 提捞抽子启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进液点深度一般不会变化。当提捞抽子发生漏失时, 由于在提捞抽子提升过程中井液漏失, 进液点与泵况正常时相比升高, 据此来判断泵况。

2) 监测提捞式抽油机生产运行时压力和电流的变化判断泵况运行状况, 其基础仍是进液点的变化。提捞抽子上行时, 压缩油管内的气体, 此时井口单流阀尚未打开, 作用在提捞抽子上的压力增大、抽油机运行电流上升;当接近进液点时, 压力和电流上升至最高, 然后井口单流阀打开, 开始进液, 此时压力、电流曲线出现拐点。如果该拐点的出现与泵况正常时相比滞后, 则说明提捞抽子出现漏失 (图2) 。

2.5 耗电量计量

提捞式抽油机控制系统采用间歇式采油方式, 每口油井产量不同, 间歇提捞生产制度也不同, 给每口井日消耗电量的测量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能耗测量, 在每口提捞式抽油机井口安装了电能表, 可以通过每天读取电能表的度数来记录每口井的日耗电量, 既方便又准确。

3 现场应用

3.1 生产状况

A区块共完成10口井的安装, 投产后产量基本与转前持平, 转为提捞式抽油机后平均单井日增液1.6 t, 日产油下降0.3 t, 综合含水上升2.6个百分点, 含水略有上升。从转为提捞式抽油机井后的产量可以看出, 提捞式抽油机井可以达到普通抽油机井的举升能力, 适用油井的正常生产 (表1) 。

3.2 提捞式抽油机清防蜡效果

提捞式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 提捞抽子与油管之间的环空被密封装置封闭, 提捞抽子与油管壁之间没有空隙, 而提捞抽子在油管内做往复运动, 起到一次彻底清蜡的作用;所以, 提捞式抽油机无须清蜡, 热洗周期长。

10口提捞式抽油机井, 平均热洗周期可达到180 d以上。

4 节能效果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提捞式抽油机井的能源[2]消耗状况, 每天对每口提捞式抽油机上安装的电能表读数进行定点记录。在提捞式抽油机正常生产的状态下, 每隔24 h, 读取电能表显示的数值, 测量出提捞式抽油机井的日耗电量。通过跟踪10口井的生产, 测算出提捞式抽油机井平均单井日耗电量为35.56 k Wh, 平均单井百米吨液耗电1.98 k Wh, 与转提捞式抽油机井前能耗对比, 平均单井百米吨液耗电降低12.22 k Wh, 日节电率达86.06%, 节能效果显著。

5 结论

1) 提捞式抽油机举升方式初步达到了正常生产要求, 能满足低产液井生产的需要。

2) 该举升方式为间歇式提捞采油,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满足了低产井的生产需要。

3) 提捞式抽油机易于生产管理, 降低了检泵作业、日常维护等工人劳动强度, 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倪国军, 高长乐, 王志坚.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J].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9 (5) :21-28.

现场式教学 篇8

随着大功率采煤机、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应用, 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拆装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老矿井的提升设备, 满足不了大型设备整体提升入井的要求, 必须把整体设备分解成满足提升要求的部件。过去中马村矿液压支架在井下拆装主要使用人工手拉葫芦的方式, 拆装过程中, 因人员用力不均匀、动作不协调、作业人员体力的消耗、起吊时站立的位置等主观因素和手拉葫芦悬挂位置的牢固情况、手拉葫芦自身的完好、巷道顶板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拆装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职工人身安全系数低等情况。

为此, 中马村矿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讨论研究, 结合井下现场具体实际情况, 自行设计一种采用液压系统控制钢丝绳牵引起吊的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 以实现液压支架在井下的拆卸和安装。

1实施内容及步骤

1.1结合井下工作面起吊车间以及液压支架的各部尺寸, 初步设想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2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结构:由立柱、滑轮、槽钢、工字钢梁、液压缸、钢丝绳、吊钩、操纵阀、乳化液泵等部件组成。立柱采用8根槽钢, 作为支撑起吊物和工字钢梁的柱子。立柱内部安装有液压缸, 液压缸底部固定于顶部工钢梁上, 液压杆端部固定有1个动滑轮, 通过液压杆的伸缩来达到吊起液压支架及其构件的目的。在顶部安装由工字钢焊接成的梁, 梁上装有8个竖直放置的定滑轮和2个水平放置的动滑轮。通过滑轮组既减少了液压杆受力, 增加了起吊点的提升高度, 又可对钢丝绳进行有效的调向。钢丝绳起吊端与垂悬于起吊梁外的吊钩相连, 固定端用钢丝绳夹紧固, 大大保证了人身安全。操作阀安装在末端立柱下部, 以乳化液泵为动力源通过液压控制阀控制液压缸动作, 最终实现液压支架的组装或拆卸。

1.3根据起吊物重量, 对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各零部件如液压缸、钢丝绳、立柱、承载梁等进行选型, 确定各零部件的尺寸、型号和数量, 并对其进行校核计算。

1.4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设计图纸, 包括液压缸8个、滑轮18个、立柱8根、承载梁6根、钢丝绳8根。

1.5在机修车间准备、加工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各零部件。

1.6在综采车间对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各零部件进行组装, 并调取一台ZF4400-17/34放顶煤液压支架, 组织安装人员现场反复拆装, 进一步完善拆装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1.7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在井下现场应用。

1.8拆装机在工作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时间方面。组装一台液压支架所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每个工作日至少要组装6台液压支架。

②起吊高度方面。鉴于解体单元在安装时的上下位置变动范围不超过3m, 考虑拆装机应具有一定的升降裕量, 以保证安全, 所以拆装机的最大起吊高度应达到3.5m以上。

③动力源方面。要求采用井下常用的乳化液泵站作为主动力, 以减少新添设备数量, 同时减少井下液压油污染。

④单台液压支架所需组装工位不得超出6m×6.5m×20m范围, 且要求留有余量。

整体式框架式结构具有起吊重量大, 操纵方便, 易控制, 动作平稳等优点, 比较适合大型液压支架井下的拆装工作。

2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框架式结构组成

①底梁。底梁的作用是承载拆装机自身及液压支架的重量, 采用工字钢和钢板焊接成箱体结构, 具有较高的强度。

②立柱。立柱的作用是支撑拆装机的顶梁, 为液压支架的拆装提供足够的空间, 同时在立柱内部嵌装有动力装置———双伸缩液压油缸。

③顶部横梁。顶部横梁与底梁和立柱一起构成拆装的框架结构, 起吊液压支架所用的吊具便是连接在顶部横梁上。

④滑轮系统。滑轮系统是一系列不同空间滑轮的组合, 通过滑轮系统可以实现运动的空间传递。

⑤辅助吊具。辅助吊具包括安装在顶部横梁上的手动葫芦, 辅助吊具的使用为拆装液压支架时安装或拆卸重量较大的销轴带来极大的便利, 提高了拆装的效率。

⑥其他结构。包括中间横梁等结构。中间横梁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拆装机整体的强度, 也为拆装机在井下使用时人员拆卸销轴及挂钩提供了立足空间。

2.2液压部分

液压系统由能源装置, 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和工作介质四部分组成。

①能源装置。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一个流量80L/min, 最高压力31.5MPa的乳化液泵站, 专门系统提供动能, 乳化液泵站的调定压力12MPa, 经计算能满足起吊所有组件单元所需推力, 同时避免因承载过重拉伤钢丝绳的安全压力, 对系统起到安全作用。

②执行装置。本系统执行装置由四个双伸缩液压缸和一个单杠活塞缸组成, 四个双伸缩液压缸分别倒装在四个立柱上, 通过活塞杆的伸出和收缩来完成支架的起吊与下降。 (见图1)

③控制调节装置。控制调节装置由五个操纵阀、五个背压阀、四个双向锁和一个双单向节流阀组成。

④工作介质。液压系统以煤矿井下常用的乳化液为工作介质, 安全性高, 抗污染能力强, 不易出故障。

2.3工作原理

操纵控制阀使压力油进入起吊油缸的活塞杆腔, 活塞腔与回油管路联通, 活塞杆缩回, 带动与之相连的钢丝绳移动, 通过滑轮使支架吊起;相反, 起吊油缸的活塞腔进油, 活塞杆腔回油, 活塞杆伸出, 带动与之相连的钢丝绳移动, 通过滑轮使支架降落, 达到拆卸、组装液压支架的目的。

3框式液压拆装机的优点

①操作简单, 不用人员近前作业, 利于安全生产。

②减少人员投入, 4-5人即可作业。

③使用液压系统控制,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④使用液压缸起吊组装, 组装速度快,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4应用效果

①使用液压缸起吊组装支架, 相对于职工用手拉葫芦的方式来起吊支架方式, 更能增强职工工作时的安全系数。如:起吊点是否牢靠、起吊用的钢丝绳和链环等是否会突然断裂、手拉葫芦性能是否完好、人身起吊时所处的位置是否合理等不安全因素。

②操作阀的应用使得职工操作更加便捷, 不用人员近前操作, 具有了更宽敞的紧急情况撤退空间和更长久的撤退时间, 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缩短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的使用, 减少了人员投入。同时, 该设备采用了机械和液压相结合的共同完成作业方式, 方便快捷, 相对于人力拉手拉葫芦起吊, 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④显著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机械和液压相结合的方式无疑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人的精神饱满状况、体力充沛情况和工作时间的长短对于工作的质量会有很大的联系。随着作业的时间越长, 员工体力会大大消耗, 随之而来的是工作时间的增长, 工作效率的低下, 最严重的可能导致人的注意力会慢慢的由集中变得分散, 这样就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而机械的使用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部分的工作由机械和液压来完成,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注意力, 保证了施工质量。

5结论

目前框式液压支架拆装机已经设计、制造并投入运行。在中马村矿211021工作面安装过程中, 井下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生产要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人自身的安全系数, 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保证了安全生产,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该矿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本孝.电器与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2]顾有灿.ZZY型液压支架立柱拆装装置的应用[J].煤矿机械, 2002 (2) .

[3]许贤良, 王传礼.液压传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张建中, 李坤, 柳如见, 王凤霞, 白耀鹏.液压支架大立柱拆装机的设计与应用, 2011 (5) .

现场式教学 篇9

1 多措并举, 降低输入电能损耗

1.1 更换多功率节能电动机

普通异步电机装机容量大, 当电动机启动后, 绝大多数电机都是在定速拖动方式或轻重负荷变化拖动方式下运行, 这种高低功率的不平衡匹配, 是电动机长时问处于轻载和定速运行的低效利用状态, 电机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抽油机负荷变化较大, 电机负载率低, “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 尤其是对低产低效油井更是如此。为此, 我站于2011年5月更换了4台由山东力久特种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Y C Y系列三相异步多功率节能电动机, 该型电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首先可以手动设置两个功率, 即高功率 (启动功率) 、低功率 (运转功率) , 该型电机具有双功率自动转换控制功能, 控制器采用高功率启动, 以保证有足够的力矩启动负载系统, 高功率运行状态下, 当检测电流小于低功率档位电流值, 控制器延时60秒转换到低功率档位;低功率运行状态下, 当检测电流大于高功率档位电流值, 控制器延时2秒转换到高功率档位。经过试验运行, 节电效果良好 (见表1) 。

1.2 应用节能变频控制柜

部分储层发育较差、供液能力不足、油稠导致光杆缓下的油井, 其冲次越高系统效率就越低, 为此需要降低冲次到2-4次, 而普通电机转速普遍不能达到低冲次的要求, 并且耗电量较大, 为此, 我站加装了节能变频柜, 通过控制频率实现低冲次抽油, 节省了电能, 提高了系统效率。统计2011年以来的8口安装变频柜后的油井数据显示, 系统效率平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

1.3 采用1140V高压电机

目前各个油田现场采油应用的电机, 普遍为380V普通电机, 在该电压下工作的电机, 启动瞬间电流很大, 不仅浪费电能而且容易造成设备损坏。我站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高压电电机改造项目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设计的, 从6000V干线接到现场的线路经专用变压器转换为1140V线路, 铺设到井场后直接与电机相连, 电机为新华电机厂生产的1140V高压电机, 具有启动、工作电流小, 启动扭矩大的特点, 从现场应用来看, 节能效果良好, 目前在用的20台电机平均系统效率达到了40%。

2 优化地面参数, 适时调参

采油队的日常管理中, 地下油层的状况是随时变化的, 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调整地面参数以适应地下油层的变化。我们充分利用中石化引进的PEoffice软件, 从分析油层的供液能力曲线与抽油设备的流出动态曲线的协调点入手, 做到地面与地下相统一, 延长检泵周期, 降低能耗, 提高系统效率。对于一口油层供液能力发生了变化的油井, 我们首先通过分析其数据的变化来确定油层目前供液能力, 然后根据其基础参数拟合出该井油层的供液能力线, 根据该井目前的抽油设备拟合出井筒的流出动态曲线, 通过寻找同一压力下的协调点来确定该井最优化参数。

3 提高抽油机电能平衡度

平衡度是衡量一台抽油机工作状况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所用的平衡度是用下冲程电流与上冲程电流之比来计算, 而没有考虑上下冲程各自所耗时间, 所以电流平衡度并不能全面反应抽油机的工作状况。为此我们引进了“电能平衡度”的概念, 即下冲程电能与上冲程电能之比, 这样所用的电能与计算抽油机系统效率所用的电能完全一致, 能够更全面的反应抽油机的工作状况。根据电能平衡的原则, 我们调整了20口井的平衡, 通过调整, 平衡度大大提高, 系统效率随之提高, 同时节省了电能, 节约了成本。

4 做细、做精抽油机维护保养

抽油机是一种机械设备, 其维护保养非常重要, 是影响其运转状况的重要因素, 维护保养做好的抽油机, 其系统效率相对也较高。

我们除了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做好抽油机一保、二保, 还着重做好抽油机皮带松紧度、皮带四线一线、基础水平率、紧固率、润滑率、井口对中率, 保证地面设备良好的运转状态。皮带是连接电动机与减速箱的关键装置, 是传递能量的关键部位, 根据经验, 一般一个正常人使劲下压皮带使皮带位移2c m为好, 同时通过拉线使减速箱大皮带轮边缘、中轴, 电机皮带轮中轴、外边缘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保证能量传递过程中最小的能量损失。各部位的螺栓紧固与否是影响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电机固定螺栓, 如果松动很容易造成皮带松动、打滑, 因此我们保持每周紧固一遍的频率, 保证螺栓紧固率。中轴承、尾轴承、曲柄销子等关键部位的润滑程度也影响抽油机的运转状况, 这些部位如果黄油填充不足, 不但增加磨损、降低系统效率, 严重者会造成翻机事故, 这些部位要保持每月检查的频率。抽油机的基础水平与否、光杆与井口的对中情况, 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井口不对中容易造成井口泚漏、换盘根频繁, 甚至造成光杆弯曲、断脱, 我们保持每季度测一次井口对中的频率, 保证了抽油机的稳定运行, 同时保证了系统效率在高位运行。

上一篇:激光微量氧分析仪下一篇:低碳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