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舞蹈专业

2024-10-20

大学舞蹈专业(共12篇)

大学舞蹈专业 篇1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全国各大高校争相开设舞蹈专业。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开设舞蹈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也是最早获得舞蹈编导硕士点的高校。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 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院以合并为契机, 以学科为突破口, 依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加大学科专业的整合力度, 对相同或相近专业进行了重组。2008年成功申报了舞蹈编导专业, 实现了我校舞蹈类专业从寄“音乐学”专业篱下向具有独立专业平台的转变, 奠定了学校新的艺术类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格局。学院目前在编专业教师54人 (其中教授10人, 副教授24人, 获博士学位11人) 。现有音乐学专业 (下设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方向) 和舞蹈编导专业 (下设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与教师教育专业方向) 两个本科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艺术 (音乐、舞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获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开始招收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 (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 。学院设音乐系、舞蹈系, 辖音乐理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理论、舞蹈表演等教学机构, 以及广州大学音乐舞蹈教育研究所、广州大学声乐嗓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2005年3月根据广州市政府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 (现更名为广州歌舞剧院) 、广州市艺术学校划归广州大学, “院团”开展共建, 实施产学研发展战略, “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学院的一项重要教改内容。

二、人才培养

(一) 各专业培养方案

1、舞蹈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系统地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 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 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 能独立从事表演及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 有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舞蹈创编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创编、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剧目分析、舞蹈编导理论、中外舞蹈史、音乐基础综合、编舞技法应用。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学校及培训机构、传媒与科研机构、企 (事) 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机构工作。

2、舞蹈表演与教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 掌握学校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能在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教育教学系统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学、中外舞蹈史、音乐基础综合、舞蹈创编、舞蹈剧目分析、表演。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教育系统、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工作。

(二) 专业设置的历史与现状, 各专业毕业生总数、在校生总数

我校舞蹈类专业方向于2001年开办, 成为新组建的广州大学艺术类专业体系中的一员。2001年招收了首届音乐学 (舞蹈表演) 专业专科生。2001年10月申报音乐学本科专业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 设置了社会音乐和舞蹈表演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2002年开始正式招收音乐学 (舞蹈表演) 本科生, 2008年新增舞蹈编导本科。至今已有一届音乐学 (舞蹈表演) 专科毕业生;六届音乐学 (舞蹈表演) 本科毕业生;三届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与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在校舞蹈本科生约180名。2011年开始招收舞蹈艺术硕士, 分舞蹈表演 (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 与舞蹈编导两个专业方向, 在校研究生18人。在舞蹈招生上基本保持着稳步提升, 不存在盲目扩招的现象。

详情见下, 表一: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总量、年龄、性别、学历、学源、职称、专业结构、师生比、问题与原因、对策建议)

全系教师共12人, 其中舞蹈专业教师9人, 钢琴伴奏3人。

详情见下, 表二:

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 目前, 我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已由2001年的1人充实到了9人, 舞蹈钢琴伴奏教师3人。职称结构也由没有高级职称增至两名正高、两名副高。然而以现在的专业设置与学生规模, 舞蹈师资队伍显然不足, 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部分专业课和基础课师资力量短缺, 结构不平衡;现有师资高级职称的教师缺乏, 年轻教师数量庞大,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后劲。

四、办学条件:

(一) 教学设施:

本专业目前尚无实验室, 实习基地的建设也起步不久。现有舞蹈专业课室5间, 有近千座位的演艺中心大剧场, 琴房61间, 资料阅览室1间, 有相关舞蹈书籍、影像资料1000余册, 办公用房1间。

目前, 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已初步成型, 但舞蹈课室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建议新增舞蹈专业排练厅3-5间, 为下一阶段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二) 教学实践:

我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 根据专业的特点各自安排, 我系的实践课程主要有艺术实践、艺术展演、专业见习、毕业创演等课程, 其中艺术实践和艺术展演连续4个学期开设, 与“院团结合”课题相结合。每学期的第十三周在学校剧场完成一台艺术展演晚会。

(三) 招生与就业:

我校招生由学校招生就业办负责, 我系主要负责组织专业考试。近几年招生情况较好, 从09年以前的招不满, 到如今的超额完成招生任务。由于文化录取分数太高, 生源百分之九十来自普高生, 每届仅百分之十来自中专艺校。

本人自07年以来一直参加学校的舞蹈招生工作, 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改进。比如, 招生考试太过匆忙, 好几百学生一天内考完且只有一试, 这样对考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就不够全面, 不够细致。专业和文化都上线的考生, 我校采取文化成绩占30%, 专业成绩占70%, 然后相加得分进行排名, 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文化成绩的总分基数大, 而专业成绩的总分基数少, 最后导致许多专业好的苗子招不上来。建议在专业和文化分数都上线的基础上, 按照专业成绩进行排名录取。建议招生考试设初试和复试, 初试主要考核学生的舞蹈基础, 复试主要考核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就业方面: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 学生主要是自主择业, 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都在90% 以上, 从事与舞蹈相关的教育、群文、培训、文化传播等行业, 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舞蹈无关的行业。

五、传承、弘扬民族舞蹈文化:

本学院特别重视传承、弘扬民族舞蹈文化, 我系在制定2012年人才培养计划时, 特别开设了岭南民间舞蹈 (实践课) 和岭南民间舞蹈历史与文化 (理论课) , 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岭南民间舞蹈历史与文化 (理论课) , 对岭南舞蹈的课题也特别重视, 目前有5个相关课题在研。

开展“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 (简称“2011计划”) , “2011计划”在音乐舞蹈学院如何开展, 抓住学院现有学科优势, 围绕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往协同创新方向发展, 通过加强岭南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研究, 大力培育特色, 成为研究强项, 争取在该领域主持或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为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 我校舞蹈专业才刚刚起步, 要走的路很长, 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将鼓足勇气、奋力前行, 谱写广州大学舞蹈教学的闪亮乐章。

大学舞蹈专业 篇2

我是**大学音乐学系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四年的学习教育,培养我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对人真诚,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待生活乐观积极,拥有吃苦耐劳精神的青年.过硬的实践及专业技能是我自信的基础。在大学期间,我刻苦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了较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这个专业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在工作中。课余,我努力学习舞蹈及音乐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并积极主动的参加校内外文体活动,具备该方面的基本知识。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冷静是我的遇事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大学舞蹈专业 篇3

关键词:舞蹈教学;培养;综合大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我国的舞蹈教育起步 较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文化部组织筹办了全国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原北京舞蹈学校)以来,逐步由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扩展向综合型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也逐渐显示出了综合大学的特色,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一定程度的教授,而且很多与舞蹈有关的理论课程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综合型大学的舞蹈教育多采用多元化式人才培养,然而从这些综合大学走出的舞蹈高素质人才也应该认清自身优势,在社会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选择区别于专业院校的就业形式。

一、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就目前我国综合大学舞蹈科系的教育情况来分析,舞蹈教育趋向于综合式、多样化的培养方向,从单一的专业化模式逐步发展为结合多种层面不同程度的教授和培养。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社会中许多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也开设了舞蹈的课程,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综合大学的舞蹈高素质人才也应针对这一现状进行调查和思考。

由上表和上图可见,我国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舞蹈人才来自不同的专业以及综合性大学,很多专业人才都选择了舞蹈演员或专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然而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人才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笔者认为,从事舞蹈这一行业并不一定局限于演员以及专业院校教师两种职业,而是将眼界放宽放远,综合性的人才局限性就会更小一些,很多与舞蹈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尝试。现就目前我国综合大学舞蹈人才的就业形势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二、就业种类多样化

(一)进入中小学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正在将全国素质教育进行完善计划中,很多中小学的普通学生都需要综合性的艺术培养,并不一定要求专业的水平很高,而是通过舞蹈的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集体协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二)从事与舞蹈相关的舞台设计等工作

目前对舞蹈演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舞者本身的表演技巧,而是会大量的借助舞台布景、舞台灯光、舞台特效等多种高端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要求操作者有较高水平的舞美设计能力还要对舞蹈本身有更高的理解表现能力,新的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激发新的舞蹈艺术形式。

(三)舞蹈人力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舞蹈演出团体,舞蹈人力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能够使组织得到更完善的管理,能够提高演出排练的效率。这一职业在我国多由管理者担任,他们缺乏对舞蹈本专业特质的认识和了解。

三、对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芭蕾基训反思

(一)重视芭蕾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一元化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芭蕾这一外来文化教育事业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理论家的反复实践和推敲,芭蕾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每个阶段,从规范化的教材,到师资队伍的培养,考试评估的标准都整合成为规范的、全面的教学体系。

综合大学的教育宗旨是将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的,包括了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和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开设课程的内容上从芭蕾、编导等专业要求严格的课程到教学法、编导理论等学术性课程,综合大学所培养的舞蹈人才已经不单单是最初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舞者,而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二)多元化的培养方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大学中,芭蕾往往会和其他艺术学科相结合来进行创作,因为综合和大学中的学科设计范围较广,有多种不同学科例如:书法,美术,艺术设计,影视学,数字媒体学等多种与艺术有关的专业和学科。芭蕾舞蹈在此其中,难免就会和这些学科产生摩擦,交集出很多创新的舞蹈内容和形式,目前正在探索发展的数字舞蹈就是不同艺术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多元化培养方式下,综合大学芭蕾舞蹈科系的学者们能够将自身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四、结语

综合类大学的学生,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虽然在专业上的竞争优势可能略低于舞蹈专业的人才,表面上看起来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但实际上,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与全面性,在这方面,综合类大学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作为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应该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发挥自己的综合优势,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虽然在专业上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但要始终坚持发挥舞蹈学术研究深、知识领域广的强大优势,由舞蹈技术实践者的身份逐步转化为多方面发展的全能人才。注重艺术发展环节上的细节模块,坚持创新和发展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会应 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完善舞蹈艺术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邓佑玲,杨阳.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

[2]陆小英.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综合调查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03).

[3]夏帆.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0(02)

[4]张琳,陈彩虹.河北省高等师范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大学舞蹈专业 篇4

与舞蹈创作同时, 吴晓邦就已经开始了舞蹈教育的探索, 逐步形成他独具一格的舞蹈教育思想, 并已有前人对其做过比较详细深入的解读, 但鲜有将其真正与现实的舞蹈教育体制相连接。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找寻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所坚持的理念与当今舞蹈高等教育中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共通共融之处, 希望通过探索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给以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以启发, 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科设置。

一、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管窥

吴晓邦取得令后人高山仰止的舞蹈艺术成就, 提出具有远见卓识的舞蹈教育观念, 与其受教育经历紧密相关。他与中国大部分舞者不同, 并未在童年或青少年就开始学习舞蹈, 甚至在大学阶段也并未能接受专业的舞蹈教育。由于特殊的社会与家庭背景, 吴晓邦在接触舞蹈之前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学习过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 又学习过与舞蹈关系紧密的姊妹艺术音乐, 这些经历使他站在了开阔高拔的平台之上, 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舞蹈学学科体系思想。

吴晓邦先学习了芭蕾, 之后才接触现代舞, 这样的学舞经历影响了他的舞蹈教学, 他认为舞蹈应是一门表现人性人情的艺术, 而不应将人束缚于舞蹈之下, 所以他既重视遵循人体自然运动的规律来开发、认识人体, 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 又非常重视舞蹈的基本训练。1936年, 吴晓邦留日归来在上海再度开办“晓邦舞蹈研究所”, 首次推行以“人体自然法则运动的规律”为舞蹈基本训练的教学体系。11938年吴晓邦在上海“中法戏剧专科学校”教授舞蹈, 每节课的设置都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教授‘自然法则’, 活动从头到脚各种关节, 根据大调式自然音节的每个音符做出符合音乐表情的动作, 模仿自然中人物和动物的各种形态, 还有很多即兴训练……除了身体训练, 在跳累的时候, 吴晓邦还给我们讲舞蹈理论。大家就席地而坐, 听他讲‘什么是舞蹈’‘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2”由此累积, 在吴晓邦晚年规划的舞蹈学科研究与建设的蓝图中, 对于舞蹈教学提出明确观点:“舞蹈教学不能仅用纯生理训练去追求体操技术, 不能仅用科班程式化的方法。舞蹈教学须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 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不只是造就一些仅有身体技能的匠人。3”在属于舞蹈应用理论的舞蹈教学理论研究中, 吴晓邦提出了八个研究方向, 既有宏观的方向引导, 又包含了微观的具体操作:1.舞蹈教学的民族精神和特点;2.舞蹈教育改革和支持各种风格;3.五四革命传统;4.节奏课;5.创作实习课;6.舞蹈的气、意、形;7.舞蹈编导课、表演课;8.全面培育舞蹈人才。4

二、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可供借鉴之处

如今, 舞蹈高等教育除了在专业艺术院校生根成长, 在各地综合性大学中也立足发展。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以北京舞蹈学院为范本, 更注重舞蹈专项技能的培养。由此相比, 综合性大学中的舞蹈专业教育若想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必须树立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定位。总体看来,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大多是学校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管理者, 而非专业团体舞蹈演员。所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排练能力、教学能力与舞蹈理论素养, 培养具有文化深度与艺术视野的创造性综合性人才, 应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努力的方向。

通观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 先生毕生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一些观念, 正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 也是当下整个舞蹈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

1. 重视创造性培养

同任何艺术种类一样,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这已然是老生常谈, 但却是舞蹈界一直缺失或认识不全面的重要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式主义的观念越来越影响着舞蹈编导们的创作, 而编舞技法课恰好解决了形式层面的造词、造句、造段的难点, 致使一段时间内不少舞作直接就是舞蹈课堂的编舞技法作业拿来贴上名字。人们把创新仅仅看成了舞蹈形式的创新, 而忽视了一种艺术的生命力更在于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思想观念的创新, 这绝不仅仅是编舞技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由内而外的, 从观念意识到文化艺术涵养到编舞技法的循循善诱。

笔者有幸在2007年担任了吴晓邦夫人盛婕老师的回忆录《忆往事》的文字搜集整理工作, 在期间听及盛婕老师谈到吴晓邦课堂上的言谈与琐事, 有些颇能启发后人。吴老师在教学生舞蹈之余, 会请来太极拳方面的专家教学生打太极, 教学速度非常快, 很多学生记不住很着急, 吴老师这时却告诉学生们, 学了之后不用记, 忘记最好。原来他让学生学太极并不是为了会打那些套路, 而是一种内心的学习, 通过太极拳去体会中国传统的身体运行方式, 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精髓。

2. 重视舞蹈综合素质培养

吴晓邦的舞蹈学科构架中, 舞蹈理论研究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是从他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结论。吴晓邦学习现代舞时间很短, 却让他受益终生, 现代舞中有理论观念支撑的训练方式以及对于舞蹈的深刻认识让他豁然开朗:“学习现代舞促使我增加了对舞蹈创作要旨的认识, 在从技术形式出发还是从生活出发的问题上, 眼睛更明亮了。5”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 具有表演、教育、编导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课程设置时, 除了传统的技术技巧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该重视舞蹈理论素养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舞蹈。甚至应加强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 对其它艺术种类也能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进而深化到文化修养的培养。

3.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舞蹈教育, 尤其是以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为主的舞蹈教育, 在教育理念方面很容易忽视“因材施教”, 这是因为学院派的表演训练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培养就越来越标准细致, 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 毕业时几乎“如出一人”。学院派教学必然带来规范化系统化, 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由于技术训练的教学惯性, 而因此忽视了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观念, 那培养出的学生便很难有独立的思想, 更别提建立起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流派。

外国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刘宇红 (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中国的音乐教育急需要进行创新实践和变革。近年来, 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几种音乐教学体系传入我国, 对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无疑是一剂良方。本文想通过对外国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界和广大音乐教育同仁的思考、共鸣和力行。

关键词:启示;创新;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家庭关注的话题。社会呼唤人性化的, 高质量的儿童音乐教育。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中国柯达伊学会会长杨丽梅女式曾在多年前就郑重的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何来如此呼声呢?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首先看实施音乐教育的主体学校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 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或者说他们一直没有认真研究两个问题, 那就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音乐教育的意义何在?而多年来在传统中国特色音乐教学模式下诞生的一代代一批批音乐教师, 一直以墨守成规, 漠视人性的方式在填鸭式教学, 教学只注重最终结果而忽视过程, 更忽视学生的感受, 教学内容只有呆板的技巧训练和知识教授, 不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另外看学生群体, 他们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音乐启蒙和梦想在人生开始的初期阶段, 最美好的儿童时代, 就遭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功利化无情的摧残。多少中国家庭的琴童葬送在父母的高压之下, 无知教师的误导之下, 多少起初热爱音乐的孩子被考级、比赛等活动搞得苦不堪言, 最终对音乐的渴求和探索被扼杀在摇篮里, 应该伴随一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成为人生噩梦。

中国的音乐教育问题已日益突出, 创新和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在这一变革中,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 一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下面我想通过对国外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

同样是盛婕老师谈及吴晓邦先生的一件事让笔者为之深思。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刚刚从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那段日子, 曾经有过一些困扰, 中央民族歌舞团对舞蹈演员们要求十分严格, 每天必须练习芭蕾基训, 而杨丽萍觉得那种主要开发下肢能力的训练并不适合自己, 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杨丽萍找到了吴晓邦老师, 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吴晓邦非常明确地告诉她, 你没必要去练那些, 就做你自己独特的东西。今天, 杨丽萍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舞蹈界独树一帜并且家喻户晓, 吴晓邦当时的支持与肯定应该有着一定的影响。

总之, 吴晓邦的舞蹈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舞蹈发展仍然有着许多可供借鉴学习之处, 特别是舞蹈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 至今仍然存在着观念与方式上的问题。纪念吴晓邦不仅仅是将先生写入舞蹈史, 更重要的是能真正深入地学习他的思想观念, 使舞蹈的学科化发展更加科学完善。

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与广大音乐教育同仁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一课题。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 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当推“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

“体态律动学”首创者达尔克罗兹 (1865-1950) , 瑞士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包括三部分——体态律动, 节奏性视唱, 即兴。其基础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 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以达到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其哲学思想是“唤醒天生的本能, 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 建立身心的和谐, 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 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 激发想象力, 促进各方面的学习”。他倡导体验音乐就是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接下来自然产生的肌体运动结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倾听音乐, 由内及外的最终表现在身体感受音乐节奏, 体验和理解音乐, 感受和表现音乐上。教学要点一是训练人体基本步态与节奏, 包括:走、跳、单脚跳、跃、摇摆、奔腾、拍手, 列队行进。二是训练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包括:手指、手、手臂、脚、脚趾、脚跟、头、眼睛、臀部和整个身体。三是训练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与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四是开发学生对时间空间的探索体验。五是在体验放松与紧张, 宁静与运动中培养身心的控制与调适能力。最终建立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关系。其主要成效是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肢体灵活感应音乐的能力, 灵活思考并即兴创作音乐的能力, 以内在情感去感应音乐的能力。其辅助功效是:学生思考与创作能力的激发, 身体的健康成长, 情感的满足, 社交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以匈牙利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 (1882-1967) 的名字命名。这是由于其中的音乐教育观念, 原则, 方法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柯达伊所倡导和建立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体系并非柯达伊本人独创, 而是在吸收借鉴匈牙利本国和外国的各种有效教学法和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在实践中系统化和整体化形成的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以歌

参考文献

[1]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2]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舞蹈学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3]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编.一代舞魂吴晓邦——吴晓邦事略编年[M].古吴轩出版社, 2006.

[4]盛婕.忆往事[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舞蹈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5

本人擅长钢琴,舞蹈,声乐,在学校曾有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不断的努力,在舞蹈考级中通过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委员会的肯定,并且拿到了四级证书。在日常生活中,本人尊师敬长,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课于时间,广泛阅读课外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在校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使我掌握了牢固的专业知识,让我由一个天真稚嫩的女孩逐步走向现在的成熟,稳重。

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对学习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三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做到虚心请教,勤奋刻苦。以至于我的专业在三年来得到了肯定的成绩。

大学舞蹈专业 篇6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学生;欣赏水平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专业学生只注重对舞蹈技术的锻炼,却忽视了对舞蹈欣赏水平的锻炼,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可以起到提升舞蹈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舞蹈。所以,研究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对整个舞蹈教学都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意义

舞蹈欣赏能力是美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欣赏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大表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灵动身体动作更是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表现着舞者跃动身体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并不是每一个观看舞蹈的人都可以读懂舞者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每一次低眉的情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必须学会感受每一段舞蹈的深刻含义,而这种含义并不是单纯练习舞蹈动作就可以修习来的,这必须经过亲身感受才可以完全的领会,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舞蹈欣赏水平后才可能真正去触摸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才会明白舞蹈并不只是肢体的韵律动作,更是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顿悟与抽象表达,所以舞蹈专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一段舞蹈、了解一段舞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会跳好这一段舞蹈,跳“活”这一段舞蹈。

三、目前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现状

近年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明显存在着偏于浅显、偏于机械的现象,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总是习惯于去拼命练习表象技术,当然练习舞蹈技术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盲目地去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至于忽视了舞蹈的真正文化内涵却是一件不值得或者说不提倡的事。当一个舞者忽视了舞蹈真正的文化内涵时,他所跳出来的舞蹈只是一种机械并且浅薄的炫目肢体动作,也许会让受众吃惊于舞者的技艺,但是绝对不能使受众感受到舞蹈的精神魅力,不能形象地表现舞蹈的“神”,只能表现出舞蹈的“形”,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精神境界可言的,也是没有灵魂经不起仔细观摩的。

这种现象在舞蹈专业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舞蹈欣赏水平不是具体的,而是学生个人对于舞蹈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大多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题,所以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

(一)寄情于舞,情感交融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学生对于舞蹈的形象思维,即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这种感情内涵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触摸舞蹈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主要是来自舞蹈本身的感情内涵,包括舞蹈创作的构图、背景、风格等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反复观摩、琢磨来达到的。第二方面是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联系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世界观、人生观等,来达到舞蹈与情感的直接共鸣,从而能够将对舞蹈的认识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舞蹈欣赏上的不足。

(二)结合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面貌再将其本质意义进行提升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是在创造形象,但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来说他是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需要的是把握形象,去了解这一形象,这种了解就是去探索作品产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对于舞蹈来说也是一样,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舞蹈专业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舞蹈作品还源于其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材料选择、内容加工、以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大局上来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舞蹈专业教师也要从舞蹈作品的产生、取材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来间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锻炼专业的审美眼光

舞蹈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对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舞蹈时不能是个看热闹的人,因为在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舞蹈的创作者或者说承担了向普通观众传达舞蹈精神意义的一份子,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舞蹈理论的基本知识,对每一个舞种都有基本的理解。当一部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缓缓上演时,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作品,并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专业的审美水平,以此来达到提升整体舞蹈欣赏水平的目的。比如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时就可以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欣赏这一舞蹈,从她手臂的颤动、眉目的回转、腰肢的下倾里去感受舞者无声的语言,去体会舞者每一次旋转、跳跃时燃烧着的激情。

五、结语

舞蹈专业的教师要知道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主动中去学习舞蹈。同时舞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0.

[2]曹环.浅谈如何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鉴赏力[J].音乐大观,2013,08:176-177.

大学舞蹈专业 篇7

1、剖析自我, 找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大学学习是生存技能的学习, 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面对社会, 我们首先要剖析自己, 立足自身和所学专业, 确定奋斗的方向, 有计划、主动地去学习。如舞蹈专业本科毕业出路分为就业 (表演类、教学类、和其他) 和学历提高两部分。就业方面, 表演类对形体就有特别要求,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专业, 学习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有意从事表演类工作侧重专业技术, 有意从事教学类工作除专业技术学习外还应加强专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及相关学科的学习, 突出以舞蹈为专业, 能唱歌懂乐器, 适应中小学舞蹈教师的要求。而外形条件达不到用人单位标准的学生, 则可以从事教育、升学或其他工作中寻找出路。但是还应该看到舞蹈专业学生学历继续提高, 对本科生来讲, 实是不易, 在我国舞蹈专业建立时间相对比较短, 国内有硕士授予资格的大学寥寥可数。另外, 专业好、能通过考研专业课考试的专业艺校升入本科的学生, 一般笔试过不了, 因为目前的中专教育注重专业及技术性教育而放松对文化的教育;而能通过笔试的从高中升入本科的学生, 相对的专业技术又欠缺。由此可见, 如何提高学历的良好愿望, 一定要兼顾文化和专业, 二者并驾齐驱, 那么离进一步深造的既定目标的距离就不远了。

2、清晰明确的目标。

在不同的时期, 舞蹈专业大学生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不同, 实现目标的措施也不尽相同。要努力做到尽量将不同性质和类别的目标清晰化, 分成技能学习目标、文化修养的目标、职业的目标、经济的目标、生活的目标、情感的目标、政治的目标等等, 目标相对越清晰越好, 对目标的界定越明确越好。

3、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1)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事业”的就业观念。以健康、顺利就业为目的, 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避免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职业发展;避免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避免求安稳, 求职一次到位;避免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2) 打破“铁饭碗”观念, 积极应对社会上多种经济形式的工作单位及多样聘用形式。曾经遇到一名毕业生, 专业好, 但身高不理想, 仅153CM, 每次面试都受身高影响, 彷徨之际, 我推荐她到用人方式为聘用制的私有的精英教育中心去试试, 在我苦口婆心的说服下她才勉强去应聘, 并勉强上班。半年后我接到她的电话, 告诉我, 通过自己努力, 她现在已是该中心的一个部门负责人, 实现了自身价值, 回头总结, 这学生得益于就业观念的转变。 (3) 警惕“地域”意识, 城市意识。首先应当重视在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都市有更多的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个现实, 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 在这样的城市里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 达到工作和理想的统一, 但是我们应更多地看到滞留在这些城市的毕业生还在为生计奔波, 不停地求职。究其缘由, 用人单位人才饱和, 城市人才过剩, 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高学历要求。

4、完善自身素质, 提高就业技能, 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锻炼自己的上岗能力, 做好工作前的“热身活动”, 尽可能做到上岗就是“熟手”。

5、完美打造自身形象与气质。

良好的外形、优雅的气质、得体的言谈举止是一个求职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面试时的着衣、化妆落落大方, 言谈举止不卑不亢, 有主见、有独特思维方式并沉着冷静地回答问题, 懂得适当展示自身才能。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锻炼自己的“受挫能力”, 失败乃成功之母, 经得住失败并总结得失, 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克服面试恐惧症, 经常在同学、老师、朋友面前表演自己, 锻炼胆识。避免因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 导致面试时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畏首畏尾, 不敢大胆自荐。

二、学校要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兼职就业指导工作, 是我校毕业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如何实施学校推荐这一职能, 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举办双选会或兼职专场招聘会是学校实施这一职能的重点, 有针对性、有策略的推荐学生。举办专场招聘会是舞蹈专业大学生推荐的不错选择。因此, 学校应做到: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举行专场招聘会

(1) 守株待兔式, 即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我系毕业生。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 学院毕业生指导中心公布的就业信息;其二, 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我系招聘毕业生。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 需要做到热情接待用人单位, 及时公布就业信息, 做好相应的学生推荐, 协调好面试的时间、场地。 (2) 自助式, 即学生及家长自己去联系工作。在这种形式上, 要做好学生及家长双方面的就业政策、专业面试的指导工作。 (3) 主动出击式, 即学校多渠道、多形式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 广泛邀请用人单位, 积极组织面试。

参考文献

[1]、赵增福.高校就业教育简论中国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 2004 (15-16) .s.

[2]、李成坤.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中国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 2004 (15-16)

大学舞蹈专业 篇8

一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多所综合性大学的舞蹈类专业进行调查发现, 存在很多的教育方向, 有的高校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舞蹈精英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 而有的高校则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培养高水准的复合型舞蹈人才。由于教学目标不同, 导致高校的舞蹈类专业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据统计, 在现有的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教学中, 通识教育在教学课程和学时中仅占25%左右, 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则占据了全部课程的75%。这说明高校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上, 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类的课程中, 理论课只占据了20%, 而实践课程则占据了整体专业课程的80%。

而在教学形式上, 大部分的高校舞蹈类专业的学生通识课程是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而设定的, 同高校传统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类课程, 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一些单独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讲解, 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在最后的试卷考试中, 高校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考核标准一致, 而不会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的照顾。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所有的课程都是由舞蹈类专业学生所在院系自行安排教学内容, 且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个发展战略能够深入到每一位民众心中, 高校应该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将该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我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青年一代推动的, 青年的价值观往往能够影响未来我国整体社会的价值观取向。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发展时期, 能够很好地接受新鲜事物, 但由于青年自身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 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对于入学时年龄较小的舞蹈类学生, 其价值观的形成才刚刚开始, 价值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可以对其进行学前教育, 将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相关行为准则告诉学生, 使其在入学时就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然后, 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遇到问题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 使其能够真正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另外,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和年级活动,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价值观。

2.重视法纪观念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 督促学生遵纪守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法纪观念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的教学将一些纪律观念传输给学生, 然后通过一些通识教育内容对其进行强化,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纪观念。而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制度的执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院和班级以及寝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使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 同时还能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 从而提高制度在学生执行中的效率。此外, 教师可以对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件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3.以“三观”教育作为切入点, 提高学生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 且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和社会进行接触, 因此,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另外, 由于学生此时心智成长较快, 教师和院校的影响往往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规章和制度对其进行约束, 使其能够正确树立人生的发展目标, 然后通过一些心理教育和时间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 使其在大学生活中能够尽快适应, 提高生活能力。

4.立足职业发展方向教育, 以就业作为学生的培养导向

对于高校来说, 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相关调查发现, 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会从事表演和一些艺术教学类的工作, 其他的一些工作领域则很少有学生涉及。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 也会招收一些舞蹈类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办公室的文职工作, 在企业开展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时可进行舞蹈表演, 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因此, 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就业问题, 适应市场的需求, 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 将传统教学中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构进行一些调整, 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 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这种课程结构的改革, 既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会遗落, 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工作中的基础技能,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使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

5.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教育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行业, 其对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思政队伍, 从学生骨干和教师队伍中选择具有较高能力的人才组成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 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局面, 提高高校的教学能力。

三总结

舞蹈类专业是我国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新兴专业, 其设立的时间较短, 因此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为了能够解决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 高校需要大力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 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 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合格素质的专业人才, 教师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 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许多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舞蹈类专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舞蹈类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学习内容, 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本文对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舞蹈类专业学生,综合性大学,教学现状,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代良英.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探析[J].艺术教育, 2014 (11) :118~119

[2]胡夏、莎日娜.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艺术教育, 2011 (8) :24~26

[3]谢璠.舞蹈艺术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3) :164~165

[4]鲁霏飞.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研究[J].艺术科技, 2014 (2) :393

大学舞蹈专业 篇9

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的生源与专业舞蹈艺术学院不同, 只有少数学生来自舞蹈专业学校, 这些学生舞蹈基本功比较好, 专业技能较高, 但文化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综合素质一般。而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 他们恰恰相反, 这些学生文化素养相对比较好, 接受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当中大部分在专业方面又不如专业学校的学生好, 有的学生专业基础过于薄弱, 必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才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给舞蹈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 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教学首先应实施“效果”教学模式。所谓“效果”教学模式, 就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能力和水平, 因材施教。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实施分组教学是一个即简单又快捷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慢班和快班两组, 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 兼顾优差两端的教学策略, 分别施教。对慢班以夯实基本功为重点, 适当降低难度, 少加技巧, 让他们易学易懂, 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基础较好的快班组, 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标准和要求施教, 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 适当增加训练难度, 加强技巧训练, 如平转、大跳、旋转等教学内容,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 还将竞争机制应用到分组教学中, 在分组教学实施一阶段后, 及时进行测评检查学习效果, 然后根据成绩优劣竞争升降组别, 将慢班组经过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升入快班组, 将快班组成绩下滑的学生降到慢班组, 从而激发学生学而不厌, 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确保分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还要专门开设早训课。坚持每天上课之前早训一小时, 以班干部为骨干, 能者为师, 互帮互学, 为专业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自学时间。这样以来, 不仅巩固了学习效果, 而且还有效的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可见, 实施“效果”教学模式, 为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普通型”舞蹈人才打造了新的教学平台。

二、实施“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尖子型”舞蹈人才

实施“实践”教学模式, 是综合性大学发挥本校自身综合性、地域性资源优势, 树立自身品牌, 培养“尖子型”舞蹈人才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在效果教学基础之上, 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例如, 一是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一方面利用节假日, 安排有能力的学生到社会上的舞蹈培训班任教,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里担任中小学生家庭教师, 开展课外辅导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假期表演实践活动。首先与当地艺术团联系, 让部分较好的学生到艺术团实习锻炼, 参加排练演出, 增长见识, 提高表演实践水平。其次, 积极参与如电视台各种文艺晚会、活动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等。再次是开展学术交流和表演竞赛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大学培养舞蹈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因为, 舞蹈是一门融合造型和舞姿的表演艺术, 只有不断参加实践演出和艺术交流, 才能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激发学习动力,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质。例如, 笔者所在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举办的老教师艺术成果展示晚会就很有特色。由退休或即将退休老教师组织学生排练演出, 借展示老教师成就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又如, 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吉首大学连续三届在比赛中蝉联金奖, 树立了学校的品牌, 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再如, 2010年吉首大学开展与美国几所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交流活动, 安排教师和学生组织排练音乐舞蹈晚会一台, 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演出。以及校内每年一次的全校性舞蹈大赛, 如此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表演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众多实践演出平台, 增加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互动中得到新的磨练, 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 象这种实践活动还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桃李杯、荷花奖等全国性舞蹈大赛,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综合素质, 使他们真正成为“尖子型”舞蹈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模式, 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

素质教学是现阶段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都在探索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这里讲的素质教学模式, 指的是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因为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难免受到课程设置的局限, 要实现素质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课题。我们在近几年舞蹈教学实践中, 主要是应用“带动、推动、互动”的方法, 来拓展素质教学的。其一, 教师“带动”法。大家知道, 打铁的本身要硬, 教师自身也面临这拓展知识, 开阔视野, 提高综合素质的问题, 教师必须借教学实践这个平台, 以学促教。如教师为编写好教案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真正做到将理论时语辞精炼, 深入浅出, 潜移默化, 在做示范时动作规范, 造型优美, 技巧灵活, 使学生易学易懂。课后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种面对面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 带动学生的学习。其二, 专家“推动”法。具体做法是安排学生利用周休时间, 分别深入社会调研, 通过走访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 详细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等情况。在调研过程中, 经过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的介绍和现场展示, 开阔视野, 并亲身感受湘西地区原汁原味即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魅力, 进一步掌握多元化的舞蹈文化知识, 就这样在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的推动下, 学生将调查、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 带回学校加以归纳整理和进行学术研究, 进一步拓展舞蹈专业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其三, 学生“互动”法。重点是利用综合性大学生源的自身优势, 在舞蹈教学中, 普遍开展结学习对子活动。将来自普通高中文化知识较高的学生与来自舞蹈专业学校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相互搭配, 结成学习对子, 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紧密的把学习文化知识和舞蹈专业训练融为一体, 通过互帮互学的长期历练, 逐步实现差者转优, 优者更尖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 这种互动活动, 颇受学生欢迎, 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之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培养舞蹈人才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广大舞蹈学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失时机的在教育改

对中学生舞蹈创作的思考

陈舒奕 (大良实验中学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舞蹈是人们表达生活感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中学生舞蹈应是能够反应中学生所处年龄层的精神生活的, 但是目前各校中学生在艺术节表演舞蹈节目时, 所选取的舞蹈往往不能够切实地反应中学生自己的思想与生活。

关键词:中学生;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人们借以舞蹈的曼妙舞姿来抒发其内心情感。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是能够使舞者在舞动中不经意流露其真实情感的, 是能够使观众在台下与舞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 而那些无法在精神层面上与舞者本人以及观众产生交流的舞蹈动作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在中学校园举办的各类艺术节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舞蹈节目。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他们显得蓬勃而有生机, 他们充满热情、积极向上, 但是这些精神面貌却很难从中学生所表演的舞蹈节目中看到。这是因为目前中学生所选取的舞蹈节目往往是与其年龄段所脱节的舞段, 使中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无法将自己融入, 而观众自然也无法从单一机械化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青春的蓬勃朝气。要知道, 合适的舞蹈练习是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社交礼仪, 并提升其自身气质的, 所以如何选取适合中学生自己的舞蹈节目就成为了中学生在舞蹈创作之时的关键问题。就本文看来, 中学生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融入以下几个要素:

一、将生活体验融入舞蹈主题

舞蹈的主题将是整支舞曲的灵魂, 一旦舞蹈的主题确定下来, 整支舞的风格也便确定下来。不同于写作与唱歌, 作品的主体能够通过文字以及言语准确地表现出来, 在舞蹈艺术中, 每一个舞者必须清楚自己所表演舞曲的中心主题, 而后才能在肢体语言中向观众透露这个信息。

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 理应确定一个与中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主题。例如对于中学生而言, 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在其舞蹈创作中可以以友谊为主题, 描述一个一对同伴如何相互扶持, 积极向上的故事;又例如中学生在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倡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那么我们亦可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设立为舞蹈主题, 在中学生通过其肢体表演想大家传输中华美德。只有选取了与中学生的身心生活紧密贴近的主体, 才能让中学生在其舞蹈表演中自然地流露情感, 并从表演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针对中学生特征设计舞蹈动作

在有些中学学校的艺术节目中, 我们发现一群中学生敲着鼓在舞台上表演秧歌节目, 虽说艺术互通, 秧歌表演也是舞蹈节目的一种,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让中学生扭秧歌就好似于让老年人跳街舞, 都是与其本身年龄特征不符的节目选择。不同于老年人跳街舞可能会扭伤筋骨, 虽然说中学生在表扬秧歌节目时不会伤身, 但是这类中老年的舞蹈节目着实会为中学生蒙上一层垂暮之

革的过程中, 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实施方法, 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培养舞蹈人才的道路,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才。

气。

舞蹈动作的编排是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环节, 舞蹈动作不仅要能够展现舞蹈主体, 也是要在舞蹈表演者能够完成的基础之上设计。例如让缺乏舞蹈功底的中学生在舞台上盲目表演翻跟斗等动作就是不合实情的过度动作设计, 又例如让没有芭蕾基础的学生表演《天鹅湖》也是缺乏考虑的安排。而另一方面, 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可多加入较为活泼、激昂的动作元素, 以与中学生其年龄层特征相符。舞蹈编排者需事先了解表演者的舞蹈功底, 根据中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其年龄特征制定相关的舞蹈动作。

三、选取与主体呼应的舞蹈配乐

观众在欣赏中学生的舞蹈表演时, 将会同时结合来自舞蹈动作的视觉效果与来自现场配乐的听觉效果, 因而如何选取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的配乐也是中学生舞蹈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古人云琴瑟和谐是一种来自两种乐器的和谐, 而在舞蹈表现中, 也必须达到“舞乐和谐”, 让舞蹈跟着音乐走, 音乐同时也与舞蹈动作齐步。

对于中学生来说, 他们往往都有自己喜欢的歌唱明星, 例如几年前几乎全国中学生都比较痴迷于台湾男歌手周杰伦, 另外他们也有自己较为钟情的音乐作品, 因而在中学生的舞蹈创作环节中, 编舞者可以事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的音乐喜好进行调查, 尽量地安排广受中学生欢迎的音乐曲目作为其舞蹈配乐。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中学生处于其喜爱的音乐背景下, 他们更能够舒松自己的心态, 让自己敞开心扉地融入所要表演的舞蹈节目, 从而能够向观众表现一场真正属于中学生自己的舞蹈。

尽管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 舞蹈作品数不尽数, 但是真正能够触发到观众心底, 引起观众真正共鸣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虽然我们不能够保障让中学生的舞蹈作品成为触动观众的优秀作品, 但是我们也相信只要中学生在舞蹈节目中能够真正地做到表现自己、表现青春的蓬勃力, 那么观看其节目的在场观众一定能够受到这种来自青春的冲击, 将会感慨青春的美好。另外, 对于中学生的舞蹈创作过程来说, 除却精心选取合适的主题、配乐以及动作之外, 编排者还应提高中学生对于舞蹈的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满热情的表演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桂迎.赵丹.舞蹈欣赏与创作.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作者简介:

陈舒奕, 1984.5, 中二, 音乐, 籍贯—江西。

摘要:综合性大学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日趋成熟, 其教学规模和教学水平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成效十分显著。然而在这种大好形势面前还要看到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应尽快改变那种只重视技能教学, 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良倾向, 广大舞蹈学专业教师应与时俱进, 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对现代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与实施, 因材施教, 为舞蹈专业人才提供丰盈的培育沃土。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舞蹈学,教学模式,调整,实施

参考文献

[1]郜大琨等.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

[2]孙国荣.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3]王士达等编写组.文艺学常识[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4]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大学舞蹈专业 篇10

关键词:学风,规范,激励,引领

学风是学校学术氛围、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既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又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专业因其特殊的教育特点, 在学风的外在表现上与其他专业有明显差别, 必须依据专业特点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风建设路径。

一、音乐专业特点对学风的影响

音乐专业学生因其招生、培养、评价方式的特殊性, 学生普遍情商高、智商高、自主性强、能吃苦、学习很投入, 这些会对学风建设产生独特的影响, 下面选取几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做简要分析。

1. 理论与技能并重, 技能考核是显性指标。

人们在评价音乐专业的学生时, 一般会首先想到歌唱得怎么样、琴弹得如何。因此, 不少学生轻理论重技能, 对理论课不重视、缺课现象比较多, 而对专业技能训练比较重视, 投入时间精力多。

2. 一对一教学, 专业教师示范作用直接。

音乐专业学生各有自己的技能主修方向, 技能课以一对一教学为主, 技能课主修教师的专业追求、教学态度、学术风范甚至做人做事风格, 都会对学生产生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师徒传承体现得比较明显。

3. 技能排练多, 涉及年级跨度大, 管理要求高。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现有帕瓦罗蒂中心合唱团、管弦乐团、民乐团 (传承国乐社) 、打击乐团、清唱团、曲艺团、大学生戏剧社、舞蹈团等12个成建制的专业社团。作为学生专业实践平台, 各社团成员散布本科和研究生7个年级, 教学安排难度大, 对管理科学性要求高, 安排不当容易出现混乱现象。

4. 课外舞台实践任务重, 临时活动多, 要求标准高, 组织协调难度大。

音乐专业学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还要参加众多的校内外文艺演出和竞赛活动, 尤其是一些代表学校形象和水平的重要活动, 演出效果要求标准高, 组织协调涉及面广, 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纪律性要求高, 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大。

二、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 经过调研分析, 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学风建设必须坚持规范、激励、引领并重的原则, 把重规范的学生考勤管理和教学实践安排的学风养成机制建设作为基础和重点, 把重激励的专业竞赛与评先评优活动作为推动学风转化的力量, 同时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常抓不懈, 方能取得明显效果。

1. 规范在先, 科学严格, 促进学风长效机制形成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学风的状况与学院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程度密切相关。学风建设重规范可以说是共识, 但在对规范的把握上还存在不少差异, 并因此带来明显不同的效果。有的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反而容易带来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科学与严格是准确把握规范度的两个关键点。规范必须起于科学、落于严格,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音乐专业而言, 科学的教学活动安排是顶层设计, 严格的学生管理是执行力, 两者并重, 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养成机制。这在教学安排复杂的音乐专业尤其重要, 必须把它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

2. 激励为主, 比赛为辅,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外在竞争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根据音乐专业学生感性强、重技能, 主修方向多、成才需求多样的特点, 学校一方面要通过技能竞赛、专业展示、学习争优、服务评先等多层次多方向竞争性活动的设置, 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 在对学生竞争结果的使用上, 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3. 教师引领, 言传身教, 发挥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音乐专业教师, 职业压力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更大, 特别是专业技能课教师, 他们在上课的时候, 必须进行示范教学, 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对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高就形成了很大的外在压力, 不允许教师在专业追求方面有所懈怠。同时, 音乐专业师徒关系是特别明显的,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模仿对象, 教师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专业技能、不懈的专业追求, 必然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内容。因此,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很明显的导向作用。

三、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着力点

音乐舞蹈学院确定了以学风建设月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考勤管理细化、教学实践优化、专业技能竞赛 (音乐技能大赛和“最美声音”选拔赛) 、舞台专题展示、“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教学督导等活动为抓手, 规范、激励、引领并重, 探索出了一条音乐专业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模式。

1. 载体建设。

学院学风建设月活动, 在每年新生入校第二个月启动, 启动仪式邀请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领导莅临指导, 全院师生参加, 学院院长总结学院上一学年学风建设情况, 教学副院长安排部署本学年学风建设工作, 表彰上一学年的优秀教师先进班级、模范学生, 并请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做先进事迹报告。自2009年以来, 学风建设月活动已经持续6年, 音乐专业“勤勉好学、拼搏进取、严谨求是、实践成才”的学风基本形成。

2. 规范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了《音乐舞蹈学院学生考勤实施细则》, 加强学习过程监督, 重点遏制旷课现象。对各班考勤情况, 学院每周一公示, 每月一总结对于达到纪律处分条件的学生, 学院按有关规定执行。二是优化教学实践安排。把成建制学生社团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实践学分的形式, 形成教学任务, 纳入教学考核;汇报演出、专题晚会等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学业考核积分。

3. 激励机制建设。

学院的学风激励措施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优秀生培养计划, 如“最美声音”选拔赛对于遴选出来的尖子生, 学院实行双导师培养制, 并在外出参赛经费上重点支持。二是专业技能比赛, 要求按初赛、复赛、决赛进行, 人人参加。三是在学校综合测评的基础上, 对学业先进个人、科研先进个人、实践先进个人、模范学生干部等单项先进个人的院级表彰。从班级、院级、校级层层选拔, 从理论、技能、科研实践、服务等各方面争先创优。

4. 引领作用发挥。

在专业教师引领作用发挥方面学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个:一是表彰先进, 由全体学生无记名投票评选“我心中的好老师”, 学院在每年学风建设月启动仪式上予以表彰和奖励。二是展示形象, 每年学院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月活动, 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 以音乐会、报告会、作品展示会等形式, 在全院师生面前展示教师技能取得的成果。三是教学督导, 按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要求, 每周由一名院领导带队, 对全院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情况进行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组织保障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 方案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很重要, 如果没有组织保障, 不能贯彻执行, 都是一句空话。学院成立了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书记院长任组长, 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 团委书记、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年级辅导员为成员。学院要求各教研室、年级根据学院总体方案做好各单位的工作规划和活动安排, 领导小组会对各单位的落实方案予以监督, 一是亲身参加活动, 二是加强在学生中走访, 保证方案落实效果。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 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师生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金奖、校园戏剧奖、舞蹈“荷花奖”;受邀参加中国“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韩国首尔国际表演艺术节、德国“伊姆伶”歌剧节、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赈灾义演等重大活动;在教育部和河南省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项、省级一等奖8项;在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相关比赛中, 先后获得30余项一等奖;在河南省师范生讲课大赛中连年获得全省专业组竞赛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雷广宁, 董玉节.加强工作主体建设: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10) .

[2]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 2003, (2) .

小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篇11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培养实用人才

1. 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的职业意识,我校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

2. 确定具体教学任务,建设任务导向型课程。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

1)基础训练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内容主要是现行的几大训练体系),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

2)民间舞方面:民间舞蹈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州秧歌、海洋秧歌等。

3)古典身韵方面:掌握古典身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把握好古典身韵的六大元素提、沉、冲、靠、含、仰和横移极其特性,外在形象,内在意象。做到神形兼备,牢牢保持好中国古典舞的鲜明个性。

3.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她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实践也证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强化音乐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音乐与舞蹈可称得上是形影相随的“姐妹艺术”,绝大多数舞蹈都有音乐伴奏(包括节奏乐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熏陶,而且可以帮助舞蹈教师教学。

2. 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舞蹈的主要动因就是节奏的物化态,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舞蹈教育应该是在一个平和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先生曾谈到:“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也只能严厉到一定程度,如果长时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的话,也会使学生感到伤心、压抑和痛苦,从而削弱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如果再加冷漠无情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大”。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大舞台,2010(4).

[2]杨艳霞.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舞蹈的专业术语 篇12

http://t.sina.com.cn/dancefashion

http://t.qq.com/dancefashion留言

●基训:是基本功训练的全称。泛指舞蹈演员及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做好准备。并有利于保持体力。

●舞蹈要素:图形、舞步、手势、力效以及技术等基本要素是舞蹈必备的要素。

●舞蹈组合:是舞蹈的常用语。它是指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动作称为组合。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的组合。它是用来达到某种训练目的,或是为了表现一段舞蹈思想内容的手段。

●舞蹈语汇: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将若干个舞蹈动作汇集起来,就是舞蹈语言的总称。

●舞蹈语言:舞蹈语言主要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抒发情感的。舞蹈语言也是舞蹈动作的别名,它由单一或几个舞蹈动作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义。舞蹈语言即包含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舞蹈动作,又包含较长的动作组合。

●舞蹈动作: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被称为“舞蹈动作”。它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民族的斗争生活、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关联。

●造型: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形体:指演员的身体形态。也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

●身段: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

●控制:舞蹈中的“控制”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使舞蹈动作停在某一“舞姿”上而静止不动,以训练某部分肢体的力量和功能,即“控制动作”练习。二是按照舞蹈动作的路线、节奏、规格等要求,支配肢体并准确到位,以达到“舞姿或技巧”的完美,即舞蹈运行的“控制能力”。

●韵律:是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辨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

●节奏: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节奏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音乐活动的轻重缓急,其中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

●主力腿:又称“支撑腿”。是舞蹈训练中的专用术语。顾名思义是指做舞蹈动作时,支撑身体重心的那条腿。

上一篇: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下一篇:内控方法